当白真穿越九州天空城城成长基金60级买有20级的奖励吗,我现在60多,再去买,能领20级的奖励吗

《我的文集》(花甲篇)(电子版)2
我的图书馆
《我的文集》(花甲篇)(电子版)2
(电子版)2
第二编& 我笔下的老年朋友
(3/83) 09:10
我对四句真言的理解&&
&&&&&& 外出旅游,有缘得四句真言,常记心中,并付诸实践,确实好处多多。现谈谈我的理解。
&&&&&& 耳中清净和谐多----俗话说,耳听八方。耳中要广集众言,不要偏听偏信。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是也。不要听风就是雨,不要听半句就感情用事,不要只听好听的话,不要只听身边人的话,不要听闲言碎语。毛泽东说过,要听好话坏话,包括反对自己的话。关键听了得分析。清净是说把听到的话过滤好,这样做和谐就多多。
&&&&& 目中有人助缘多——俗话说,不能门缝里瞧人,把人瞧扁了。意思是说,一般情况不要小看人。看人要多看人的长处,&&&不要只看短处,或鸡蛋里头挑骨头。目中有人包括尊重人格,见先进就学,见困难就帮。你这样做了,别人就会敬你,近你,也会帮你,助你。你就会朋友多多。岂不美哉。
&&&&&& 口中有德福报多——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能口出狂言,不能胡说八道,不能有的说没的道,不能嘴上没有把门的。嘴虽小,它的出言却是心中所想。常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话要负责任的。一般的说,这人说几句话,就能判断出他的心理。口也不要惟恭人,阿谀人,溜舔人,更不能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不能言而无信。这样做,叫口德。你就会得到多多的福报。
&&&&&& 心中有佛欢喜多——俗话说,佛在心中。意思是要有个平常心态。常说,要想得开。故事塞翁失马就是要人们对事情想得开。
(1/84) 09:04
老年食品好品质
&&&&&& 饺子——有包容一切的品质,无论什么菜,什么肉,做成有味的馅,它都能包进去。
&&&&&& 窝头——有不嫌贫爱富的品质.在旧社会和生活困难时期,它是穷人的朋友,生活富裕了,它仍不离饭桌。
&&&&&& 莜面食品——有千锤百炼的品质.莜麦经火炒磨成面,面要开水和,做成东西上锅蒸,加醋乘热吃。
&&&&&& 乔面食——有不阿谀不哗众的品质。乔麦本身就黑,磨成面也不白净,没有甜言蜜语(不含糖]),是老人和糖尿病友的好食品。
&&&&&& 粘糕——有喜庆吉祥的品质,办喜事,饭桌上离不了它,有步步登高的象征。过年过节吃饭都少不了它.。&&&
&&&&&& 这些都是老年人爱吃的食品,我们一边吃一边体会,定有好处.,做这些。都是我的拿手。
&&&&&&&&&&
(2/10) 09:27
我与高昌治先生的两岸情
&&&&&& 高昌治先生和我是同乡,都是孝义市偏城村人。他今年70多岁了,比我大了十多岁。他1949年去了台湾岛,数十年没有联系。在改革开放和“一国两制”国策的影响下,加强了两岸交流,高先生才有机会带着家眷回大陆故乡探亲。由于我在省城工作,没有机会与他见面。
&&&&&& 2005年4月,我去泰国考察,同时也有机会赴台湾旅游。我到了高雄市,给未见过面的在高雄县的老乡高昌治先生通话,并买了礼品要去拜访他。他自己开车,约一个小时来到高雄市,我俩在中信宾馆见了面。因时间太晚了,我就没有去他家。短短一个小时的会面,我们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为了纪念这次会面,我写了一首《两岸情》的诗,在《孝义文艺》2005年秋之卷发表。
&&&&&& 我与高昌治先生相见之前,我作了这样的描述:“是同乡,身在两岸;似相识,未曾相见”,“曾同饮一井水,同走一径间,同食一地谷,同享一片天”。我与他相见,真是“兄弟相见恨晚,相聚泪汪汪”“臂挽得更紧,心更觉得更甜”“两手紧握欲表意,两眼相对无以言”“同族同宗,同根同源,都是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高昌治先生读了我的诗,来信赞扬:“描述得最为确实而亲切,令人感动共鸣”。
&&&&&& 高昌治先生收到我寄给他的《孝义文艺》,他于日也给我写来了《两岸情》的诗。这里我全文抄录如下:
&&&&&& 两岸本是同根生,往日老死不相通,这岸给你红帽戴,对岸说你是黑人,幸赖小蒋与老邓,才使亲人得重逢,少小离家老大归,率领全家祭祖宗,亲人同窗不相识,共忆当年幼时情,多年老宅已破旧,重修家园表寸心,三进大院无人住,怀疑内院内有鬼神,每次回家宿老宅,真希双亲突显灵,老嫂八十寿诞日,专程返里祝贺行,巧逢农历春节后,重温儿时过年情,锣声鼓声不再现,秧歌武场难寻踪,离乡背井数十载,克勤克俭建家庭,儿女各有其专业,我也领有退休俸,老年岁月平安度,栖居宝岛享太平,但愿身体健康在,定回家乡忆旧情。
&&&&&& 高昌治先生在来信中说,看到家乡晚辈人才辈出,建设突飞猛进,国力强盛,身为炎黄子孙同感光荣。
&&&&&& 2007年元旦春节,高昌治先生给我寄来了精致的贺年卡,同时告诉我他一家喜迁新居的好消息,要我前去作客。我收到来自台湾岛朋友的贺卡,激动万分。我和高昌治先生是新结识的同乡。往昔,“他年华时节背井乡,吾幼年尚在襁褓间”,而今,“古稀之兄心归箭,花甲之弟盼团圆”。“时光流逝半百年,两地相思,太遥远,见甚难”。
&&&&&& 我与高昌治先生共同祝愿:祖国昌盛,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如意吉祥。
晋剧园中“武教头”
&&&&&&&&&&&&&&&&&&&& ——山西省晋剧院二团原行政团长武海成
&&&&&&&在省城山西省晋剧院人们都知道有一位热心投身于晋剧事业的“武教头”,他就是孝义籍在并人士武海成。
&&&&&& 武海成,1948年农历6月29日生。孝义市东许乡必独村人。中共党员。他11岁就进入孝义跃进(碗碗腔)剧团练武功。后在介休戏剧学校学习培训。他从小就刻苦学习武功艺术,早期成才,成了全省手屈一指的武功艺术家。剧院演出凡有武功的戏都少不了他参加。
&&&&& 1968年2月参军,在部队参加了团里的业余文艺宣传队。1970年调到师部文艺宣传队,成为主力骨干,积极组织指导文艺宣传工作。多次参加到边防慰问演出,受到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爱戴和欢迎。
&&&&&&1975年6月,在省晋剧院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由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和山西省长王大任出面点将,要他回到地方充实省晋剧院的文艺力量。他回到地方后,全身心地投入晋剧事业,多次参加过晋剧《杨门女将》《红灯照》《三叉口》《白水滩》《茄兴府》等的演出。1979年3月,他还参加了中央慰问团到云南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前线的慰问演出。
&&&&&& 武海成获得“武教头”的美称,是他辛勤劳动的结果。凡是新进晋剧院的新学员,都要经过武海成的培训和教育入门。他总是以诲人不倦的精神带好学员。他豪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本领教给学员。他“翻跟头”的武功式样繁新,难度较大,动作舒展。在戏剧中,他和徒弟们的“小翻”“大跤”“三百六”“斜提”“叠腰”“三不落”“大过桥”“小过桥”“畅胸前谱”等工夫多次受到观众的叫好。真是“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1992年国家文化部副部长艺术局局长曲润海充分肯定了他对晋剧和武功艺术的贡献,为他书法题词:“春来梨花白,秋季梨子黄,春秋香满园,远扬凭外长”。
&&&&&& 武海成是文艺世家的后代。他的祖宗是孝义皮腔纸影的创始者,“双手舞动百万兵,一口道尽千古事”,至今已延续了七八代。他70多岁的哥哥武海棠继承他父亲武秉伦的事业,成为孝义当代有名望的皮影表演艺人。中央新闻部门多次宣传报道。武海成也同样继承祖宗的事业,他走出孝义,进入省城,为晋剧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如今他已进入花甲之年,他带出的儿子和儿媳妇都在晋剧院从事晋剧艺术。他经常受聘于全省各地有关艺校、剧团等单位进行艺术指导,发挥余热。
(2/22) 20:38&
他与2008奥运有缘
&&&&&& 在《迎奥运名人书法作品集》中刊登了120位作者的优秀作品,其中第81位是杨志。他的作品被中国北京奥委会选中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迎奥运优秀书画展览。
&&&&&& 杨志,字海峰,号醉石楼主。祖籍孝义市段封村。父辈为谋生迁居汾阳,他又闯荡太原。他自幼酷爱书法篆刻艺术,研习众贴专心印学,转益多师,博采众长,广收博取。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勤奋刻苦,终成硕果。他是中国书画研究院艺术委员、华夏京都书画艺术院客座教授、山西和吕梁书法家协会会员。
&&&&&& 他的作品在省、地(市)日报多次刊登,在全国性书法篆刻大赛中多次获奖收藏,在全国书法篆刻段位大赛评审中被评为“篆刻六段”段位,被授予“中国当代优秀书画艺术家”“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 他的作品入选《中国书法家选集、羲之奖第二届书法大赛篆刻精品集》《杏花村汾酒杯第二届全国书法电视大赛优秀作品集》《纪念毛主席110周年书画大赛精品选集》《纪念徐悲鸿110周年书画优秀作品集》《当代中国书画篆刻精品集》《世界文艺博览中国书画金鼎奖美术作品集》等多部选集。
&&&&&& 北京承办2008奥委会,激励了他传播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展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激情。他精心地设计和创作了迎接2008奥运的作品,充分表达了他热情支持北京奥运之心声。
&&&&& 许竹恒的
许竹恒的与音乐艺术之缘&
&&&&&& 许竹恒是孝义市下堡镇胡家窑村人。1935年农历5月28日出生,曾用名许留锁。他从小酷爱音乐艺术,参加工作后,又从事音乐教学和演出活动。他的一生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后,山西省音乐家协会聘我为顾问。&&&
&&&&&& 他最早受到音乐艺术熏陶是10岁在兑镇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兑镇还没有解放。当时的老师杨平(偏店村人)组织儿童团,带领我们边学习边搞革命宣传。一次,他和几位同学把国民党反动派写在兑镇大街上的“朱毛不死,大乱不止”的反动标语铲掉,换成了“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口号。这是他搞的第一次革命行动。他学唱边区革命歌曲,如《十劝劝》、《二小放牛》、《打倒蒋光头》和《大刀进行曲》等。同时,用大喇叭搞宣传。那时,他就觉得革命歌曲好听、振奋人心。因此,一有时间,他嘴里就哼着这些小曲。解放后,他才知道杨老师当时就是地下党员、革命工作者。在兑镇上学时,还有两位老师促成了他的音乐爱好。一位是音乐老师王春荣,晋胡拉得很好。教会了他如何识谱和使用乐器。一位是张士存老师,在街上给群众演奏晋胡《晋剧曲牌》很好听。每当下学时,他都要围到他身边听他奏曲,听得很出神。
&&&&&& 在汾阳上师范学校时,学校就在县鼓风剧院旁边。剧团排练的各种剧目给他以深刻的印象。每次下学,他就去看剧团排戏,欣赏音乐,成了戏迷。
&&&&&& 对于手风琴乐器的学习,是他在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的。他师范毕业后考入了太原市教师培训班,后被分配到铁匠巷小学当了音乐教员。期间,他投师山西歌舞团吕梁老师学习手风琴。他是他的第一个徒弟。老师手把手耐心地精心地教给他许多掌握手风琴的技巧。他也用心虚心地学习,很快入门并能单独演奏。
&&&&&& 为了提高手风琴演奏技巧,他多次拜访名师求教。一是他打听到上海市曹溪路小学音乐老师(后为宁波市音协主席)潘振声,儿童歌曲创作很好,他就写信取得联系。为他多次寄来他的新作,供学习和在电台录播。二是他拜著名指挥家和作曲家、中铁文工团团长林昂声为师,学习和声学。三是苏联红旗歌舞团和俄罗斯小白桦歌舞团及罗马尼亚民间歌舞团来省城巡回演出时,他抓住机会,场场必看。后来他又追到北京、天津看他们排练和演出。
& &&& 后来的几年中,他因工作需要调动了好几个地方。开始到了市南城区青少年俱乐部,搞社会文艺辅导;后到了市电影院担任经理。之后,又到了南城区文工团,从事手风琴伴奏和作曲。1954年,他协助山西人民广播电台组织了大学生广播合唱团和青少年广播合唱团,担任伴奏和音乐指导。当时,省广播电台的专题节目《每周一歌》录播的近百首歌曲大部分是我担任伴奏的。期间,他还为不少著名的歌唱家伴奏。他们是:国民师范音乐老师安福茂;女师音乐教师马佩英;太原十四中音乐教师刘金彪;太原师专音乐教师王在蒿;省歌舞团男高音歌唱家王桂滋;省晋剧院著名艺术家王爱爱等。他还为中国铁路文工团全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电影《柳褒的故事》“九九艳艳天”插曲首唱者孙佩华在太原举办的音乐会进行了伴奏。
&&&&& 1956年,他在太原市工会和南文化宫举办的第一届手风琴集训班担任执教。这一批学生,后来绝大多数成长为手风琴教师和文艺骨干。当时20多岁的他,精力充沛,整天手风琴伴奏活动不断。他参加了市组织的“五一”和“十一”的集会庆祝活动,组成手风琴乐队,演奏了《社会主义好》、《解放军进行曲》、《全世界人民心一条》等名曲。他还为太原星海合唱团、新歌合唱团、工人歌舞团担任手风琴伴奏。还为中铁文工团首席小提琴手金明跃的独奏和全国著名男低音歌唱家郑大鹏的独唱进行了伴奏。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台曾多次播出过我演奏的节目。当时的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和迎泽宾馆经常邀他为苏、德、罗等的国外专家办的歌舞会活动伴奏。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 1958年,太原铁路局成立专业文工团,他被调入担任音乐创作和手风琴演奏。曾多次参加过区、市、省、全国职工文艺汇演。被评为省级优秀演奏员。他还参加了文工团对山西铁路线的慰问演出活动。南至晋南的中条山铁路工地,北至晋北的断家岭铁路工地等,都留下了他手风琴演奏的声音。1960年夏天,他参加了山西省职工文艺代表团在北京的全国职工文艺汇演,在中南海受到了中央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 太铁文工团撤消后,他担任了太铁一中的音乐教师,为师范班带音乐课。他教过的200多名学生,有五分之一的人后来担任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师。在从事音乐艺术工作期间,他创作了歌曲《白雪》、《一条小河绕村庄》、《光荣花》、《我的丈夫是司机》、《铁路工人硬骨头》、《夫妻对唱》和演奏了手风琴独奏曲《罗马尼亚云雀》、《俄罗斯小苹果》、《海军舞曲》和《兰色多脑河》等。均被省广播电台录播。他带过的学员,在省内外大中小学和军地方艺团体从事专业音乐工作和手风琴演奏的有多人。如太原师专艺术系主任安保惠、广州军区文工团著名的手风琴演奏家李小英、太原九中音乐老师丁永珍。他退休之后,仍有不少朋友的孩子来求教。
&&&&&& 他的家也成了音乐之家。我家有四台钢琴和十架手风琴。他的三个儿子均在十多岁就参军,参加了部队文艺宣传队。参加过为北京军区领导演出和全国的文艺汇演。均被评为优秀演奏员。大儿子被太原铁路局评为“手风琴演奏家”,是省音乐家协会会员。三个孙女均从事音乐学习。大孙女学习钢琴,大学毕业,现为钢琴演奏专业研究生。她五岁开始学琴,大学连续四年获一等奖学金。2007年获国家奖学金,并荣获第二届艺苑新星钢琴一等奖,第十五届美国音乐公开赛青年组一等奖。二孙女在省城音乐学院手风琴专业班。三孙女和小外孙女也都学习钢琴。孩子们的音钢琴等级均达到了十级。&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
<FONT color=#19
同窗学子七十年后喜相聚
&&&&&&&&俗话说:人活七十古来稀。在太原市有件比这个还稀有的事情。这就是四位八十岁左右的孝义籍的小学同窗老人,在七十年后,在太原实现了他们的喜相聚。
&&&&&& 这四位老人是:八十二岁的武文艺、八十一岁的刘德厚、八十一岁的高昌治、七十七岁的高昌旺。他们都是七十年前的孝义县偏城村初级小学的同学。
1949191952
刘德厚小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后来到了太钢当了工人。他七十年代就是八级工。他带出的徒弟,有的担任了省级干部。
冯济川在偏城村轶事&
&&&&&& 我国著名的近代教育家冯济川,是孝义石像村人。追寻冯济川的行踪,他与孝义偏城村还有一段亲戚之缘。他的二女儿嫁到偏城村,他曾多次到偏城村看望亲家和女儿女婿,有时还住上一段时间。更可贵的是冯济川在偏城村留下了他的手迹。
&&&&&&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冯济川的二女儿从小就聪明伶俐。冯济川教育有方,他的二女儿十六岁时就文才满赢,人品出众。冯济川要把女儿聘给一家门当户对的人家。当时,偏城村有六名秀才,三文三武,其中一名秀才叫高锦文。高家当时又是周围村的大户人家。于是冯济川就把乘龙快婿选在了偏城村。
&&&&&& 冯济川特别疼女儿。他希望女儿女婿白头偕老,幸福终身。他来偏城村时还为女儿女婿书写了“知卵丝”的横幅。女儿女婿珍惜父亲的祝愿,把横幅制作成精致的木匾,悬挂到居室的门顶上。
&&&&&& 据后人解释,冯济川给女儿女婿题写的“知卵丝”的横幅,文字虽少,寓意深刻。他是在教育女儿女婿要从蚕由蛾子产卵,到卵成蚕蛹,在到蚕蛹吐蚕丝的过程中,感受人生的不易。告诫女儿女婿要珍惜生活,珍惜爱情,珍惜事业。要活得象卵一样珍贵,象丝一样顽强。女儿女婿没有辜负冯济川的期望。他们自强不息,繁衍繁生,一代传一代,至今已经延续成五代近百十号人家的大家庭。
&&&&&& 冯济川“知卵丝”的教诲,不仅是送给女儿女婿的,也是给偏城村和天下人的。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05:00
广阔天地& 大有作为
&&&&&& 年8月,他放弃了留在省直机关单位就业的机会报名参加了太原大学生到村任职的考试,成为太原市大学生“村官”。现任太原市杏花岭区杨家峪街道城东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城东社区服务站副站长、大学生村官服务队队长。
次专题采访报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不论选择什么,都应该努力争取成功!!!今天我既然选择做一名大学生村官,就要全力以赴的在基层干事创业,绝不辜负党和国家的重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开创了山西的“七个首次”,并做得很好。
&&&& 一是积极组建成立了山西省首支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队。他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的号召,用了20多天业余时间通过给大学生村官群发短信,电话联系、QQ视频语音聊天,挨个社区拜访等方式联合太原53名大学生村官自发成立了首支大学生村官服务队并在社区举行了成立仪式。大学生村官所学专业有医学、法学、计算机、行政管理、师范类专业等。他们分别成立网络、文体、普法等特色服务队,为社区居民提供公益性特色服务,这在山西全省来说是首创。村官服务队还自费为队员统一订做了专用帽子、工作证,队旗、条幅。印刷了三百多份宣传单,宣传单上写有帮扶热线电话、帮扶QQ号、大学生村官志愿服务队邮箱,方便居民查看联系。志愿服务队成立后,团省委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吸纳为山西省青年志愿者协会独立会员。
  二是首次实施“村村通博客”工程,率先开通社区便民博客。为了使居民在家就能上网查阅,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的作用,他们把村(社区)服务放到博客里。他倡议实施“村(社区)村(社区)通博客”工程,即每位大学生村官为所在村(社区)建立便民博客。他通过召集开会、发放倡议书、电话联系、群发短信、QQ视频语音、挨家挨户走访等方式大力宣传实施此工程。现已有18位村官积极为所在村(社区)建立了便民博客。社区领导的支持这项工作,专门联合社区里6个部门成功的举行了“城东社区'社区博客’开通仪式暨培训会”,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 三是首个社区积极帮助45名大学生解决短期就业。他积极与省城月亮湾大酒店、黄河京都大酒店、金路易西餐厅、天香楼酒家、圣骑士餐吧联系,为45名大学生提供了寒假短期就业岗位。这在山西省来说也是首创。在这之前,他们对辖区内的大学生和广大居民进行了调查,并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根据个人要求及情况向用人单位进行推荐。有5家用人单位人事部经理通过严格面试等最终从来自省城15所高校共150名报名者中录用了45名优秀且有经验的大学生。此次社区服务站帮助居民大学生就业深受媒体关注。
&& 四是主办了山西首次社区就业援助招聘会。在社区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积极主动的印刷了5000份宣传单和500份就业援助报名表,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挨家挨户进行摸底,全面了解了就业需求,并由社区主办、山西鼎盛千秋教育集团协办,成功地举办了山西省首次社区就业援助招聘会。山西鼎盛千秋教育集团协办的公益性的就业招聘会。邀请了民营百强企业、教育机构等25家知名企业来现场招聘,提供了300多个高、中、低不同层次的空缺岗位,共计有100多位居民找见了称心如意的工作。此次招聘会以服务居民、服务高校毕业生、服务用人单位为宗旨,以促进居民及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目的,充分发挥社区服务公益性、示范性作用,努力为供需双方提供优质服务。社区举办就业援助招聘会在山西全省来说都是首创。为开好这次招聘会,他东奔西跑了半个月,打了200多个电话,跑了1000多里的路,给60家企业下了邀请函,贴了100多份海报,发了300多份宣传单。
  五是举办了山西省首次社区高校招生咨询会。他在社区举办了首届公益性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中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20多家知名高校现场为考生和家长答疑解惑,共计约200人参加了现场高招会,50多位高考生当场填好了志愿表。社区举办高校招生咨询会在山西全省来说都是首创,甚至在全国也很少见,同时也是中国首次由大学生村官积极组织举办的空前盛会。为开好这次高招会,他从策划、筹备、组织到冒着大雨、顶着烈日东奔西跑用了一个月时间,打了400多个电话,跑了2000多里的路,分别给100所大学发了邀请函,贴了300多份海报,与大家一起发放了15000份宣传单。这样做既服务了高校,又方便了民众,还为社区创收了2800元。
六是组建了山西首个社区大学生婚庆演艺团。为了满足居民的需求,他在杏花岭团区委、区青创和杨家峪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大力帮扶下,积极主动的印刷了3000份标题为“扶持创业”宣传单,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太原各大高校宣传张贴。于2009年12月成功重组了山西首个社区大学生婚庆演艺团,又叫青创大学生婚庆演艺团。由于青年就业创业工作搞的出色,所以被杏花岭团区委、杏花岭青创定为杏花岭区的青年就业创业首批试点单位,作为区青创分支机构,一方面为居民提供公益低偿的特色服务,另一方面为广大青年学子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和平台,并解决了35名大学生就业。2009年12月12日中午,社区扶持创办的大学生婚庆演艺团在海棠大厦为一对大学生创业典型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庆典仪式。这也是山西省首位大学生村官为大学生创业典型举行的婚礼。
七是积极帮助2位大学生成功创业。受社区领导的委托,他针对社区的2位大学生毕业生做了大量创业帮扶工作。通过政策扶持,创业指导,员工培训,理念创新等方式帮助了2位大学毕业生成功创业,带动了40名大学生就业。一名是毕业于山西大学音乐学院的大学生,在社区的大力帮扶下,2009年11月创办了大学生婚庆演艺团,现在生意兴隆。一名是毕业于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的大学生,在社区的大力帮扶下,创办了自己的餐厅,现在生意较好。社区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在山西太原来说都是首创,甚至在全省也很少见,同时也是山西省首位大学生村官积极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
除此以外,他还积极主动地做好了经济普查工作。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中,他担任经济普查指导员。参加培训时,他对于如何调查、统计、填表及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都做了认真记录。在后来的工作过程中,他和普查员一起上门入户,认真地做好调查摸底工作并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这项任务。他还协助整治了社区多年来脏乱差的环境。经过多次积极主动地与领导请示,得到领导大力支持;多次积极主动地与企业洽谈,拉来2000元赞助;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付出和努力,说服企业将辖区内的企业广告牌统一更换,墙壁统一粉刷,达到了社区整洁美观的效果。
2009年11月22日,他作为全国13名全国大学生村官代表之一,受到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海南厅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的亲切接见并表彰活动。他以当村官以来的工作经历和创业历程写的《大胆创新开拓进取扎根基层干事创业》汇报文章被中组部、团中央、人民日报、中共中央组织部指定大学生村官网评为“全国大学生村官征文优秀奖”。出席会议的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共青团中央副书记、中国社科院主任、人民日报编委兼秘书长、中国青年报总编辑、中国青年网总编辑、共青团江西省委书记、中共无锡市锡山区委副书记等15名厅部级领导先后为获奖的大学生村官致贺词并鼓励大学生村官一定要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并在人民大会堂按国宴标准设了“大学生村官颁奖会晚宴”,宴后分别与中组部、团中央等厅部级领导合影。
我作为《孝义风采》特约记者采访杨宝安时,确实看到他是一位年轻、能干的小伙。他给家乡父老谈了他的四点真实感悟。他说:一是我深深感到青年知识分子到基层去建功立业是人生锻炼成长的正确选择,在基层广阔的天地中能够大有作为,能获得比同龄人更多的实践机会与舞台。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各位领导一年来对我的关心、支持、培养和认可。二是作为基层干部,最能接近于群众,也最能直接的感受到他们的酸甜苦辣,只有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群众才会发自内心的把你当成他们的贴心人。三是党和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交给了我们这些年轻人,我们就应该积极主动地带领社区干部一起搞创新,谋发展,带领居民和群众共同创业致富。四是基层太需要我们这些知识青年了,基层确实是我们干事创业、施展才华好平台。我在基层这个广阔的天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找到自己人生的价值。使我能够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在锻炼中成长、在成长中成熟,时刻保持锐意进取的工作态度。我愿意在社区这片热土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 出生入死干革命&&&&勇挑重担搞建设…
出生入死干革命&&& 勇挑重担搞建设
&191719371938319418
1942秼194891954198161990718
195419701973
19639351984
&&&& <FONT color=#ff-03 09:17
好人杨立娥二姐
&&&&&&& 杨立娥二姐走了,她走得是那样地匆忙。
&&&& 杨立娥老人于1937年农历9月初三出生在孝义市大孝堡乡马庄营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她兄妹七个,她在女孩中排行老二。杨立娥老人因身患多种疾病,由于病情恶化,治疗抢救无效,于2010年7月14日上午9时走完了她整个生命历程,享年74岁。
&&&&& 我与杨立娥二姐认识是10多年前的时候。杨立娥是我的高中同学杨立娟的亲二姐。杨立娟在西安工作。我们高中毕业后近三十年没有见面。10多年前,她从西安回孝义来看她二姐,先到了汾阳。我听说后,从太原回到汾阳和孝义,领她一并几按了我们班的许多同学。也就是这一次我第一次见了她二姐。杨立娥二姐知我是她妹妹的老同学,很热情,我也对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10多年后,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又见了杨立娥二姐。那次,我到孝义市办事,顺便到长春酒店朋友那里拿了一大袋子酒瓶(我喜欢收藏的好酒瓶),门口保安说我是拿空酒瓶卖假酒的,不让我拿走。我听说杨立娥二姐就在这酒楼的最高层住,于是我就冒然的去找她。尽管我们十多年前的一面之交,我通报姓名后,她说记得记得。当我说明要她帮忙时,她说这算什么事,答应给我帮忙。她从高高的楼上下来,找到了管保安的赵师傅给我说情。她笑着给他们说,你们看人家像卖假酒的,人家看得起哪个钱?人家是个“收藏家”,是图乐不图钱的。没说了三句话,赵师傅就让保安把东西还给我。我很感激杨立娥二姐。我随及拿随身带的照相机给她照了一张像。我回到太原,把照片洗好,上面写了“二姐你好”四个字,然后把相片镶在一个很好的像框里。我专程回到孝义送给杨立娥二姐。她收到后很高兴。我万万没有想到这一次就是和杨立娥二姐的最后一次见面。杨立娥二姐出殡时,我有事没有去送她。我的老同学杨立娟把二姐的“生平”从QQ邮箱寄给我,我帮助修改好寄回去。我才进一步了解了好人杨立娥二姐。
&&&&杨立娥老人奋斗了一生,操劳了一生,与命运抗争了一生。在特殊的环境中长大,她练就了特殊性格、刚强的毅力和常人不具备的品德。五六岁时,她不仅要照看一岁多的妹妹,还要照顾智障的姐姐,十岁就成了“小大人”。她除做一些家务,还得做鞋纳底。繁重的家务和对母亲的孝心使她放弃上学念书的机会,虽未识字却明事理,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十八、九岁时已是村上有名的巧女孩。20岁那年,经人介绍她和文明村长太谷农大毕业生翟士通结婚。夫家穷没房,借住别人家。老人性格刚强好胜,在农业合作社时期,下地干活与男劳力比拼,她的性格豪放直爽,无论男女老少都愿与她交往,后来人们不叫她名字叫杨家。她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村里谁家有红白事、生日、满月、宴客都愿找她帮忙,她也从不推辞。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却没半句怨言。
婚后两年夫家盖了三间打掏空的东下房,和二小叔子一家各半,虽不宽敞总算是自己的。就在这间十几平米的东晒房里生了三个孩子。孩子们大了挤在一席土炕上,住房成了问题。她又琢磨起盖房的事。丈夫远在外地工作,杨立娥老人白天下地挣工分,晚上油灯下凭着自己出色的缝纫手艺给人家缝衣服,加上平时省吃俭用和丈夫的一点工资盖了四间新瓦房。丈夫探亲回家到原住处一看才知搬新房了。她是女人中找不出的强者。
&&&&&& 1984年丈夫从外地调回县外贸上班,全家迁入新城。儿子姑娘都安置到县外贸上班,她干看自行车的临时活。未增加点收入,吃完晚饭后一家人围坐一起砸核桃,剥皮剥的手指都疼,不管怎样,总算解决了吃饱饭的问题。儿子娶了媳妇,精神有了安慰。媳妇性格泼辣、听话肯干、一家和和睦睦,到也无心,可日子还是紧叭叭。为摆脱困境,儿子和媳妇开始做生意。老人更加辛苦,不仅要照顾外甥女上学,还要照顾两个调皮的孙子,更要给里儿子、媳妇操送饭,给店员做饭。里里外外不用儿子、儿媳操心,老人承担了家里所有的家务,没刻闲,走路都红红火火。
&&&&&& 杨立娥老人一生勤劳俭朴。生活富裕了儿子给请了保姆,但她就是不想让儿子花那份钱,变着法把保姆支走。儿子给她的好烟要到门市换成便宜的,给买的高档食品不敢告诉她价钱。她常告诫儿孙们要知足常乐,她说她过的是地主的生活她很满足,浪费就是造孽,她对自己很刻薄,对晚辈却极为关怀,给她的零食总是舍不得吃,要跟晚辈分享,剩饭舍不得倒,自己偷偷吃。她就是这么一位心里只装着他人唯独没有自己的人,她无愧贤妻良母的美誉,是一位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奶奶、好姥姥、好姐姐。她用尽全力为家奋斗,为社会奉献。把外甥女带大培养成人大博士生,把长孙带大成了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把次孙带大成为一名大学生,儿子能有今天的成就也离不开她的鼎力相助。在孝义的八月水库建设中也流有她的汗水,她是一个伟大的母亲!令人尊敬的女强人,她留给后辈儿孙的是无穷的精神财富,是位值得人们永远怀念的老人,她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 路遥知马力&&心明路自宽
路遥知马力& 心明路自宽
——读马明老师新著《辙印》有感&
&&&&&& 马明老师最近新出版了一本名为《辙印》的书。他亲自给我打电话,要赠送我。他知道我爱书,爱读书,喜欢读好书。我听到后,当即取回来认真拜读。读后感受颇多。
&&&&&& 马明老师是1919年出生的离休干部。孝义市大孝堡乡东盘粮村人。1936年参加革命,历任新华社山西分社(人民日报记者站)副社长、党组书记、顾问,新华社高级编辑和山西省政协第三至第五届委员。离休后,被聘任为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山西省新闻学会名誉会长、山西省新闻奖评委会主任。享受正省级待遇。今年九十二岁高龄的他,仍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他耗费精力,亲自整理、撰写、编校的《辙印》确实是本好书。就读后会使人精神振奋,耳目一新。
&&&&&& 一是他理想坚定,始终不渝。他从小就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坚决跟党走。1934年10月,他刚进到汾阳铭义中学后不久,校园里就爆发了一次轰动一时的学潮,他受到了学潮的洗礼。他参加了“雪耻救国”的抗日救国的宣传周活动。铭中“勇毅无畏,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新校歌,鼓舞他冲破教会学校洋人管治的思想桎梏,使他改变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课本书”的观念,进而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命运。1935年12月之后,他又见证了红军东征的壮烈场面,同时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记。红军东征的浪潮过后,他以满腔热忱地传播所见所闻的革命风采,并主动靠近党的地下组织,同时参加了进步“读书会”,更加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拯救灾难深重的国家和民族,拯救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党的地下组织根据他的思想认识和进步表现,于1936年金秋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始组织生活。不久,他担任了地下党支部宣传委员。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到达太原继续求学。后他决心“到决死队去”,弃学从军,奔赴抗日前线,进行战地服务工作。他随队在艰苦的环境中转战晋南。1939年,在腥风雪雨的日子里,他与决死第八总队前线剧团的60余名政工干部被阎锡山的军队逮捕,先后有30余名战友惨遭杀害。他在晋城监狱被关押了四个多月之后,经地下党组织的活动被释放。从1940年起,他历经晋豫两省的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太岳山、吕梁山沿线15个县,历时16个月,跋山涉水,过着“原始野人般的生活”,迂回曲折,通过日军、阎军的封锁线,徒步行走了3000多里,终于在1941年8月回到离别四年的故乡,回到了党组织的怀抱。从此他经历了在家乡潜伏的革命生涯,成为隐蔽地下的“情报队长”。
&&&&&& 马老师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都坚决跟党走,始终不渝。1966年,他被群众组织戴上“走资派”的帽子,被揪斗,失去了人身自由。1970年又住进了“五七干校”,进行劳动改造。1976年“文革”刚结束,他又被扣上“叛徒”的帽子,受到颠倒是非的“清查”,厄运再次降临到他的头上。他说:“我是带着信念一路走来,有信念就不怕人生路途中的任何风暴。”在他迎来70年党龄的日子里,中共新华社山西分社党组织赠给他“70年党龄信念坚定情如火”的牌匾,对他的革命和工作生涯给以了概括和总结。
&&&&&& 二是他不怕牺牲,战斗不息。他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多次出生入死。他参加革命工作75年,既有成功和前进的欣慰和努力的喜悦,更多地是经历着困苦的环境和患难的生活。这期间,他多次遭遇几乎丧失生命的危险,但每一次死神都与他擦肩而过,幸运地挥别死亡,迎来新的转机和新的生活。1938年五月,他参加夜间奔袭敌人据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阻击,狠狠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进行了首次成功的尝试。同年六月,他参加了在与日军激战的曲沃秦岗的浴血奋战。在整整四天的战斗中,他与战友们在前沿阵地,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抢救运送伤员。一次,敌人的炮弹从头上呼啸而过,他立即隐蔽到车辙处,落在他左侧的炸弹,掀翻的土把他盖住,弹片穿过他的左臂肘,身上鲜血遍染,逃过了生命的一劫。在“进军晋西南”和“汾孝战役”、“解放太原战役”中,他都不顾自身的安危,冲锋在前,随军当记者。他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精神,很值得后人钦佩。
&&&&&& 三是他勤奋工作,笔耕不止。他坚持为革命和建设“鼓与呼”,百万著作文采激扬。在战争环境下,他写稿时没有转椅,就蹲下来用大腿代替。由于部队调动频繁,驻地经常变换,交通又不方便,他写好稿子后还经常靠两条腿,一天几十里路,把稿子送到新华分社,供总社播发。他采写的《孝义之战》《记贺龙爆破手张八》《高继昌策马徒手缴敌枪》《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到了晋中平川》《太原战役中铁路员工的支前热潮》等长篇通讯,歌颂了战斗英雄的奋勇战斗精神,这些稿件先后在《晋绥日报》和《人民日报》(华北版)显著位置刊登。在晋中战役中,他坚持写了随军战地日记,今天读了仍令人热血沸腾。新中国诞生后,他和分社的记者们,踏遍三晋的山山水水,通过采写大量的新闻报道,宣传了山西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他采写过的通讯《老羊工》在《人民日报》《山西日报》刊出后,解放军总政治部作为干部学习写作的范文选入《好文章》一书。他写的《老羊工》姊妹篇《羊工和教授》在《人民日报》发表时加了《交织》为题的评论文章。他在领导新华社山西分社工作期间,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的刘胡兰、李顺达、申纪兰、宁华堂等多位人物给予宣传报道,使分社获得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编委会颁发的’深入抓典型,认真写经验“的奖旗。1956年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毛主席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为他和李玉林合写的题为《勤俭办社,建设山区》的调查报告,亲笔题写了313个字的编者按。他离休后。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把新闻研究当作他晚年生活的最大乐趣,先后编著、主编了《没有流逝的印记》《山西新联通讯百年史》《热血铸丰碑——血洒三晋大地的新闻英烈》《太行劲松——全国著名老模李顺达》和《新华社山西分社历史》等六部书籍,还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了新闻学术论文、党史、军史等60余篇文章,总计180余万字。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评为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并批准享受中央国家机关正部长级医疗、护理待遇,其事迹载入《中国新闻实用大词典》和《中国高级技术人才辞典》。
&&&&&& 马老师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祝福马老长命百岁,全家幸福。
人生音符的杰出弹奏者樊明德
&&&&&& 在山西省城,有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他亲自撰写并由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了一册《人生音符》的书籍。此书被《山西晚报》推荐为当代青年必读的八本书籍之一。作者在书中写出的那一条条短章短语,反复一个个独立的音符,组成了一首人生之歌。&&&&&&
&&&&& 这部《人生音符》是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从心底溢出的深刻的感悟。是作者多年来坚持思索,坚持笔耕,“文生于情,情生于身之所历”的结晶。这些“人生音符”都是在太原市文联《城市文学》杂志有一个专栏“人生音符’中刊载过,终年累月积淀下来的,竟然突破了10万字。
&&&&& 这“人生音符”的杰出弹奏者正是铁路工程专家、高级工程师、太原铁路局的樊明德先生。
&&&&& 樊明德,汉族,生于1929年3月,山西省孝义市西关村人。1949年4月参加铁路工作。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中曾多次获得北京铁路局、太原铁路局的“劳动模范”和“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 在40多年的工作中,他历任太原铁路局技术员、工程师、工务段线路主任、工务段段长。1982年首批被晋升为高级工程师。任过局科学技术研究所主任、总工程师。任山西省孝柳铁路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山西省铁路学会理事,工务工程委员会主任委员,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西省地方铁路局高级技术顾问等职。退休后,被聘为太原煤铁公司总经理(法人)、太原铁路分局局长顾问,山西省建设厅山西省招标中心高级顾问、技术总监,经国务院建设部人事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工程监理工程师,并当选为中国监理协会常务理事,北京铁路局基建管理协会副理事长,并注册任山西省司法厅经济律师事务所职业律师,山西省工程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海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山西楼俊集团首席高级顾问、专家指导组长、董事长代表、铁专线工程建设总指挥等职。
&&&&&& 樊明德先生坚持笔耕,曾写过2万字的报告文学《大庆红花遍地开》,反映山西省平遥养路工区的事迹。他整理了100多万字的纪实作品。退休后,他积极参加老年活动,他参加过单位老年时装模特队表演,他获得个人气质一等奖。
&&&&&& 樊明德先生在人生道路上能够有所成就,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信”“目标”和“心态”的结果。他说;“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就是自信的彻底毁灭;否则,就不能叫失败了。若还存在一分自信,就一定有一分希望;若还存在十分自信,就还存在十分希望。”“人生没有指标,但不能没有目标。”他的成长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说:“最能使人成长的东西是'痛苦’,最能帮助人们坚强而发挥潜力的环境就是'逆境’。”他贵在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他说:“&把别人关在门外,结果也把自己关在门里。把门打开,才拥有友情和阳光。”
&&&&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ff-10-15 19:27
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考古学的成就者赵承楷
&&&&&& 在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有一位研究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考古学的教授,他的研究成果取得了有关方面的认可,荣获了“人文社会科学突出贡献专家”称号。他,就是山西省孝义籍人士赵承楷。
&&&&&& 赵承楷先生是山西省孝义市神安村人,1935年出生。系原山西大学师范学院教授。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他一直关注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考古学,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从时间上,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夏、商、周以及两汉时期;从地域上,主要是黄河、长江流域,以中国为主,兼及欧洲。从内容上,他研究了我国儒家、道家、法家文化。他阅读了大量考古学家们写的考古报告和重要的著作,从而开阔了眼界,了解了人类社会发展,启迪了智慧,以及在传统文化与中国文化考古学的研究方面有所建树。
&&&&&& 他曾参加并入选过许多国内的大型书法展览,如中国书协举办的《中日书法艺术交流展》、海南举办的首届《国际书法展》、上海举办的《全国群众书法征稿评比》,并获三等奖。他的作品收录在中国文联出版的《中国新艺术大系——书法卷》《二十世纪当代中国杰出人物作品选》中华当代书画艺术研究会编辑的《中国当代书画界人物大辞典》&《二十世纪中国书画名匠集》等八十余种书法集。并被全国一些博物馆、纪念馆收藏,一些名胜古迹处选用刻石。他曾参加过全国书界的大型研讨会,如《云峰诸山北朝刻石研讨会》《中国魏碑研讨会》《书法新十年学术讨辩会》《张裕钊书学研讨会》《卫门书学研讨会》等。九十年代以来,他出版了《大学书法教程》(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习字启蒙》《书法断论》《艺术钩沉》《赵承楷书法集》(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他的成就被《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当代名家书画词典》《中国当代书画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古今书法家辞典》《中国当代文艺家辞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新闻人才集》等50多家国内外大型辞书所介绍。
&&&&&& 进入21世纪以来,赵承楷先生整理出版了《考古文化》和《史前墓葬》。《考古文化》对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河姆渡文化、楚文化、山东古文化、东西文化及汉画像石题说、文字、青铜器等作了详实的介绍。《史前墓葬》对新石器时代墓葬,即仰韶文化期墓葬、大汶口文化期墓葬、江南地区墓葬、安徽后含山凌家滩遗址墓葬、良渚文化墓葬、青海柳湾墓葬遗址、陶寺文化墓升等墓葬情况作了介绍。早考古领域,他搜寻了中国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各种资料,汇编成《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华南、西南地区新石器文化》等考古文化表格以及写成了《释亚》一文。
&&&&&& 赵承楷先生在治学上精益求精,常以自己特有的思路,从哲学的、历史的角度提出独特的见解。读了他的评论文《辽金文化与董氏西厢》,书法论文《中国文化与中国书法》《清化学兴起的原因》《龙门二十品特点概述》等文章,更能了解赵承楷先生。古文字学家张颔先生说:“《龙门二十品特点概述》不仅是一篇对于书法历史的优秀论文,同时也是一篇关于书法断代史的好教材、好资料。”
“太原最美的爷爷”是孝义籍在并人士李有亮&
&&&&&& 日后半下午,一场暴雨袭击了省城太原,导致市内多个路段积水,交通出现严重拥堵,有的路段甚至陷入瘫痪。交警都上路疏导。一直到夜晚。就在这个让人焦急却又无奈的雨夜,在没有交警的桃园北路有这样一位白发老人,他冒着雨,硬是在乱麻一样的马路上指挥出一条通道来。这样的情景被一位市民拿手机照了像,当即以“UK小嫩娇“为名发了微博。由于她不知道这位老人的名字,就亲切地称为“太原最美爷爷”。微博写道:“转起太原最美爷爷:不顾雨水浇湿他年迈的身体,手中的伞也顾不上撑开,不理某些司机投去的白眼,冲进雨里指挥交通,多亏老爷爷,原本结成死结的交通才得以通行。一位老人都可以坚守的品德,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向你致敬!”这条微博很快引起网友的关注,短时间该微博被转发了70多次。
&&&&& 为了找到这位可敬的老人,《山西晚报》记者梁涛先找到了这位上微博的市民。但这位市民只知道这老人头戴一顶白色帽子,身穿深蓝色运动夹克。于是梁记者在9月19日《太原新闻》版发了一条消息《“太原最美爷爷”你在哪里?》特告市民如认出这位老人,希望拨打24小时新闻热线4286666与报社记者联系。
&&&&& 19日的报纸一发出,很快就有一位姓高的女士打进热线,说这位老人是她的邻居,名叫李有亮。还说他今年73岁了,原来是市工具厂的一位司机。说这位老人平时就乐于助人,“爱管闲事”。记者找到了这位老人,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他还要记者帮他找到给他雨伞的好心人,把雨伞还给人家。
&&&&&& 9月16日的大雨,让这位老人特别有感触。退休十多年,平时就喜欢写一些“顺口流”的他,当即把当时的经历编成了一首“打油诗”给了记者。他写道:“九月十六星期五,倾盆大雨一下午,滨河两路水不畅,各条街道都在堵,交通秩序有点乱,忙坏市委市政府,马上召开紧急会,方方面面都动手,交警市政都出动,畅通排水忙不停。坐在车上急在心,家中还有老母亲。为了疏通雨中淋,有些司机瞪眼睛,只要我是为人民,再苦再累我甘心。共产党员不怕死,关键深刻挺出身。桃园二三巷都疏通,公共汽车人高兴。一位司机真好心,拿出雨伞给我赠。第而日,天又晴,归还原主理其中,不知司机名和姓,通过媒体寻此人,还给人家咱安心。虽然是点小事情,人人都要学雷锋。”梁涛记者又在9月20日《山西晚报》“太原新闻”发了一篇《“最美爷爷”找到了,他叫李有亮》的报道。
&&&&& 我看到了报道。啊!这不是我们孝义在并人士吗?他是《孝义风采》的热心读者啊。我要把这一消息告诉咱孝义的老老少少。他的事迹是咱孝义的光荣,是咱孝义在并人士的光荣。在他身上切切实实体现了咱老家的“孝”和“义”啊。我们孝义人应该骄傲,因为“太原最美的爷爷”是咱孝义籍在并人士啊!
著名文学家马烽为郭士星送条幅&
&&&&&& 我到郭士星家走访,在郭士星家里,看见墙上挂着已经裱好的著名文学家马烽写给郭士星的一幅条幅。上面写着:“心血凝雨润艺苑,花开何处也芳香。郭士星同志正之。马烽九七元月。”名字和时间中间印有一枚“马烽”二字的篆刻章。郭士星告诉我说,这不是一般的条幅,是马老师对他的鼓励和鞭策。
&&&&&& 郭士星是文化战线上的一名战士。他1940年生于山西省孝义市温泉乡傅家社村。1953年,他由孝义郭家掌小学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入太原一中。196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文化艺术工作。是戏剧评论家、书法篆刻家。曾任山西省文化厅副厅长、山西省职工文学院院长、山西省剧协副主席、省文物局局长、省政协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83年任省文化厅副厅长期间,分管全省的艺术教育,使各地的艺术中等专科学校由4所增加到12所,培养出30多位获得戏曲“梅花奖”的演员;分管艺术科研,他主编出版了《中国戏曲志山西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山西卷》(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山西文化艺术志》《山西剧种概说》等专著。并在省内外报刊发表了《源远流长的山西戏曲》《王秀兰表演艺术杂谈》《王爱爱流派艺术论》《论晋商对山西戏曲的感谢》等论文百余篇。先后获得文化部、国家民委、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组颁发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奖、全国十大文艺集成志书编撰成果一等奖、“特殊贡献个人奖”。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先进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其业绩入编《中国戏剧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篆刻家辞典》《世界华人文学艺术家名人录》《东方之子》等辞书。
&&&&&& 郭士星告诉我,马老师在世时,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研究山西文化艺术的发展。马烽特别欣赏郭士星的书法篆刻。郭士星就给马老师刻好,并郑重地送给他。马烽收到后很高兴。他每每往出赠送书和写了条幅都要拿这枚章盖上。郭士星说,马烽给他的条幅上盖的就是他给刻的章。还说:马老师是用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来勉励我的。事实上,马烽也正是“心血凝雨润艺苑,花开何处也芳香”的人。
&&&&&& 马烽1922年出生于山西省孝义市。幼年丧父,家中生活十分困难,在舅父家所在的汾阳县念过小学,后考入孝义县立高小,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关闭,中途辍学。1938年春,他参加了革命队伍,当过战士、宣传队宣传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军转战太行山、吕梁山一带。1940年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附设的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开始文学创作。1942年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处女作——反映部队战斗的故事《第一次侦察》。1943年初回到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被分配到晋绥边区文联文艺工作队(实际上是个创作组)工作,常到农村、工厂,一方面做实际工作、深入生活,一方面从事写作,经常为《解放日报》和《晋绥日报》写通讯、特写。1944年回到文联,参加整风学习,继续深入农村调查,在晋绥边区文艺界发起抗战七周年文艺奖金征文活动中,创作了通俗故事《张初元的故事》,获小说散文类乙等奖。同年调《晋绥大众报》任编辑、记者,后升任主编。在此期间,和西戎合著发表了长篇章回体小说《吕梁英雄传》,引起强烈反响,受到好评。后又发表过散文《汾平沿途见闻》、小说《追队》等作品。1947年参加土改,写了反映土改斗争的短篇小说《一个下贱的女人》、《村仇》等。1949年任晋绥出版社总编辑。全国第一次青代会,被选为全国青联委员,接着又参加了第一次全国文代会,被选为文联委员,留在文协(后改名作协)工作,同时兼任北京大众创作研究会创办的《说说唱唱》月刊编委。1951年至1954年发表了《一架弹花机》、《宝葫芦》、《饲养员赵大叔》、《结婚》、《韩梅梅》等小说和故事,曾去朝鲜、民主德国、蒙古、苏联、日本访问,写了《在解放后的汉城》、《建设柏林的人们》等散文。1953年调任中国作协创作组组员、青年部副部长,再度与西戎合作,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扑不灭的火焰》。1956年回到山西工作,任省文联副主席、作协山西分会主席,兼任汾阳县委书记处书记,精力主要用在下乡深入生活和写作上,这期间创作了《三年早知道》、《我的第一个上级》、《“停止办公”》、《太阳刚刚出山》等优秀作品,后又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及长篇传记文学《刘胡兰传》。在《刘胡兰传》 这部长篇里,不仅让读者看到伟大的时代的力量,党的力量,毛泽东思想的力量使刘胡兰从一个普通农村姑娘成长为真正的无产阶级英雄,而且还让人们更加具体真切地了解了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深刻内涵。
&&&&& 马烽和郭士星是同乡。他们都从事着同样的文化艺术工作。马烽现在已经不在世了,但他的精神仍然鼓舞着后一代文化艺术工作者。郭士星也已经退休多年,在退休后的时间里,他仍壮心不已。出版了《孔尚任咏晋诗评注》一书,还应邀赴台湾参加海峡两岸地方小戏大展及学术会议。他还同山西戏剧届的同仁策划了“走进大戏台”电视节目,并担任了总评委。2006年,他被推举为山西省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省戏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省来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2009年被推举为省老文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郭士星确实没有辜负马老师的希望,“心血凝雨润艺苑,花开何处也芳香”。&&&
&&&&&&&&&&&&&&&&&&&&&&&
(3/27) 16:45
笔下生花硕果成
——为杨兴兰大姐出版书法集而作&
&&&&&& 杨兴兰大姐是《孝义风采》杂志的热心读者,也是对家乡杂志的热情支持者。我作为《孝义风采》驻太原联络站站长,有多次给杨兴兰大姐赠送《孝义风采》杂志的机会,才对她有了了解。
(11/110) 21:24
他为华国锋同志纪念碑景区搞设计
——访孝义人士杨友为
&&& 国人都在关心和关注华国锋同志纪念碑景区的设计和建设工作。近期,我有幸见到了担任设计工作的山西省建筑设计院副院长杨友为同志,了解了设计的有关情况。
&&& 2008年8月28日,华国锋同志与世长辞,享年87岁。中共中央应华老遗愿,辞世后骨灰由北京八宝山公墓迁回山西省交城县老家卦山安葬。2008年12月,山西省建筑设计院接受了山西省委安排的设计任务,并明确由副院长杨友为同志具体承办。
&&& 接受任务后,杨友为同志和同仁先后与华国锋同志的遗孀韩芝俊女士及其子女,还有华老的秘书、老战友及交城县委、县政府、华国锋同志陵园办公室(简称华陵办)的有关同志进行了了解沟通,并查阅了相关资料。
&&& 华老夫人提出,华老是革命者,纪念碑不搞封建迷信的东西,要考虑当地的风俗,既不扰民,又不占耕地。
&&& 结合省委、省政府领导和华老亲属、交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根据现场踏勘的情况,设计组确定了四条设计原则。一是体现亲民、刚正、朴实、厚重的内在气质。二是尊重自然环境,使之成为卦山风景区的一个有机部分。三是展示革命者与伟人的风范并结合当地的风俗体现地方性。四是既有显著的中国建筑与空间特征,又具有唯一性与时代性。
&&& 根据这四条原则,设计组提出了几个方案,并给省委、省政府、县委、县政府汇报,并征得在京华老夫人及家人的同意,确定了一个方案。但方案中有两个地方要与华老夫人及家人商榷。一是墓地的高程问题。原意为合华老87岁去世而将墓地定为海拔887米高程。经现场踏勘后认为选在海拔848米高程更为合适,此处现有平地约千余平方米,且左右略高,整个地形呈靠背扶手椅子状,可最大限度利用天然平坦地形,这符合中国传统的建筑风水规律。二是骨灰放置问题,原计划将骨灰放于纪念碑后的护坡壁内,其位置高于墓碑基座上标高。设计组建议骨灰放置应低于墓碑地坪,以于合中国人“入土为安”的传统。这两点韩女士及家人都同意。杨友为同志说,从这两点的确定,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华老夫人的开明。
&&& 纪念碑景区轴线是华陵办确定的。南北轴线为南偏东38度。这是因为墓碑与交城县城内的华老出生地的两个点连线后与正南向正好形成38度夹角。这寓意1938年华国锋同志投身抗日战争的时间。整个景区沿轴线展开,纪念碑的高程、位置及轴线是符合卦山的天然走势及自然形态的内在意向的。
&&& 纪念碑景区的设计涉及到自然环境、文化遗存、现有建筑和新建部分。纪念碑景区平面中轴对称,为一轴两路。
&&& 一轴为三个段:上段为纪念碑及碑前广场(收兼有)。中段为甬道(收),道宽17米,12梯段,365级台阶,寓意华国锋同志17岁参加革命和一年12个月365天;纵坡角度为27度,寓5华老从1949年建国到1976年任党和国家领导人经27年。下段为铜像广场(放),面积为3600平方米,中部放置华老全身铜像;铜像广场前是中国地图形怒放的桃花林。
&&& 两路为中轴线两边的盘山路,如龙伏山。中轴线山跟处的大平台为凤尾的意向,因华老属鸡,寓意飞凤,合龙凤呈祥。中轴对称是中国传统陵墓建筑的典型形式。
&&&&杨友为同志谈到:设计纪念碑景区时,他们注意处理好人为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卦山是山西的一座名山,且以良好的自然风光著称。设计时着重考虑了纪念碑景作为人为部分与山体的自然部分的有机结合,保持原山体的自然形态,以使之成为整体卦山景区的一个有机部分,以体现华老是卦山之子这样一层内涵,体现出庄重、肃穆、内敛、刚正的性格效果。从而展现出山因此景而出神,景因此山而入画,和谐共生。
纪念碑的设计取“鼎”与“梅”的创作母题。“鼎”乃国之重器,取“鼎”之形式,然又非完全的古鼎,而是既形似又神似、形神皆备之全新形象。“梅”以中国传统绘画中“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且华老很喜欢梅花,故在碑体周围东西两侧刻以梅花图案装饰。“鼎”之刚,“梅”之柔,“鼎”为拙朴,“梅”为秀美,合二为一,贯穿整个纪念碑景区,也是整个景区的灵魂。在景区的每一个建筑构件上,如望柱、拦板、石灯、台阶、排水等都专门设计了鼎形与梅花形的图案。形成了“鼎”与“梅”的独创有机形态。
纪念碑为汉语拼音大写的“H”字形。因华老参加“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后,由苏铸更名为华国锋,“H” 既是“中华抗日救国先锋队”中的“华” 字拼音字母头,也寓中华民族的“华”字,又是华国锋同志名字的第一个字“华”字的拼音字母头,也是英文“Home”家字的第一个字母,意寓“落叶归根”。因此,学“H”形有此四层含义。碑体长宽高分别为 5.5米X5.5米X5.5米正方外廓。在碑体的东西两侧面上刻梅花及花苞55朵。这些寓示华国锋同志曾在55岁时担任党和国家最高职务,也象征华老为人方正、顾全大局、朴实忠厚之人格特征。
杨友为同志谈到:他们在设计时坚持以人为本,分析了参观景区者的视线与心理,做了相应的考虑。按照初来参观者的某种期待心理,视线有远及近,行至山脚下的铜像广场,这为第一视点。当来到山脚下的台阶前,可称为第二视点,并沿中轴线由下向上移动。在经过365级台阶后,登达纪念碑前广场,此为第三视点,终于见到了期待的目标。谒毕,回首南望,此为第四视点,由上而下,由点及面,视线由收敛集中到回首的突然扇形发散,山下梅花般的桃花展现在眼前,越林远眺,交城县城尽收眼底,使人顿感万千舒朗。
设计时对老幼参观者的安全也作了考虑。为安全起见,台阶踏步设计为o.15米Xo.3米,为最佳尺寸,既节约造价,又舒适。梯段在有限条件下设有11个休息平台,可保证老人或幼童的休息,对平喘都有十分明显的作用。拦板的设计也为实形状,以防幼童钻爬产生危险。在海拔839米处设有汽车可达之停车场,可停36辆汽车,一可供老年人或领导人或残疾人乘车直达;二可供来谒者由于时间短而直达;三是救护车可直达,以便于施救,从而大大提高了安全性。
最后,杨友为同志以诗表达了他亲自设计华国锋同志纪念碑景区的自豪之情:“卦山南麓一道景,如龙伏山凝华鼎。喜看山前朵朵梅,锦绣中华朗朗平。”
我们十分钦佩杨友为同志对共产主义战士无比崇敬的精神和美德,十分感谢他付出的辛勤劳动。
(1/17) 12:21
享受“快乐人生”的李有亮
&&&&&& 人们说:李有亮是生活在“四块石头”组成的家庭里,他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说“四块石头”,是指他的养父母,父姓李,母姓范,养父母没有生育,抱了他姓范,又抱了个妹妹姓马。这四位和谐生活,现在老母亲近百岁,李有亮兄妹俩家都过得很好。现在是十九口人的四世同堂的大家庭。
&&&&&& 李有亮,男,汉族,1938年出生于孝义市西泉镇王才堡村。生父范太奎,养父李春炳,都是大好人。李有亮说,生父母给了我生命,养父母培养我成人,他们都是我的恩人。
&&&&&& 李有亮1949年在本村上完小。1952年考入兑镇完小。毕业后先后割、放羊、种地、当过生产队的记工员。当时在队里干一天才挣几个工分,是大人的一半。他一气之下相约了几个伙伴步行了九十多里,又坐火车到了太原亲戚家,等待招工。他很幸运,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太原机铁社(太原工具厂前身)录取。开始在厂当通讯员,一年后,他申请下车间学技术,到了机修车间当了车工,后又调入供应科当了司机。在司机岗位上,他一干就是40年。工作中,他不怕苦,不嫌脏,积极肯干,先后入了团、入了党。曾任过工管会主任兼科室工会主席。1985年提升为车队长,他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及劳动美化模范,车队也被评为先进集体。
&&&&&& 他在工厂期间经历过“大跃进”“六二压”“肃反”“文革”等运动,不管厂里怎么乱,但他始终坚守工作岗位。为了厂里的建设,他到关帝山拉木材,到汾阳交城拉砖,到十岭关拉石头,尽职尽责完成各项任务。直到1998年光荣退休。
&&&&&& 退休后,他老有所为,在皇家大酒店当了六年司机。他还参加了区老年大学。他喜欢把所看所想写成“顺口流”“打油诗”,自娱自乐。他很孝顺,陪九十多岁的老母亲2007年去海南。他还与妻子在年去北京、港澳等地旅游。他还把自己写的诗编印成了名为《快乐人生》的小册子。选了159首。
&&&&&& 他谈到出书时说:仅以此册让孩子们知道他们的父亲(爷爷、姥爷)&是一个心情开朗、快乐的人,是拥有快乐幸福,知足常乐的人。&&
(1/14) 22:22
著名的篆刻艺术家杨志
&&&&&& 杨志,祖籍孝义段封村,1947年农历4月13日出生于汾阳城内。7岁开始上小学,13岁在汾阳中学读书。中学毕业后,从事自由职业。1962年迁居太原市。他从小酷爱书法篆刻艺术,作品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大赛中获奖或入选。多次在国家级书法报、书法导报及省地市报纸或杂志发表。现为中国书画研究院委员、华夏京都书画院客座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太原书协会员、太原市直机关书协常务理事、山西农村文化促进会兰青书画院会员、吕梁书协会员。
&&&&&& 他的作品在2003年11月作品在“中华文人书画优秀作品”获“银奖”;2003年12月“东方红杯”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并收藏;2004年第二届“羲之奖”全国书法篆刻大赛获“金奖”;2004年12月获“奥林匹克星”中华儿女书画大赛“篆刻银奖”;2005年3月作品入选《中国当代书画佳作博览》大型画册;同时获首届“翰墨飘香”中华诗书画艺术联展“银奖”;《雷锋之歌》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在2005年9月,在纪念徐悲鸿先生诞生110周年“东方杯”全国书画大赛获“优秀奖”;第二届书画艺术展中获“篆刻入选奖”;在“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中获“铜奖”并收藏《中国书法美术优秀作品集》;2005年11月获中国国学杰出“贡献奖;2005年12月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获“铜奖”;2005年12月作品入编“中国当代书画家精品集》;2006年3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获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2006年4月作品被艺术风采——中原行书画艺术作品选拔赛”优秀奖“并收藏;2006年5月《杏花村汾酒集团杯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作品书法大赛》获作品入奖;2006年6月作品在新纪元杯《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中评为篆刻“入选奖”;2006年8月在庆祝东坡书画院成立五周年作品展获“东坡书画艺术卓越贡献者”称号;2006年9月第二届书画艺术展中获“篆刻入选奖”;2006年9月在“夕阳最美、全国离退休老干部书画作品展”获“银奖”;2006年11月“和谐颂”首届书画展获“三等奖”;2006年12月在“迎新春、全国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书画作品新年展”获银奖;2007年5月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5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中荣获金奖;同时,在激情岁月、全国书画作品北京展获“金奖”;在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尧都杯”农民书画展中获篆刻“一等奖”;2008年9月作品获中国感芮城首届永乐宫国际书画篆刻“入选作品奖”;2008年12月在纪念毛泽东诞生115周年全国书画作品展览被授予”红色艺术先进创作者“称号;2009年9月作品被选为山西省第八届书法篆刻入选作品。
&&&&&& (1/11) 22:07
编写航海天文钟检定规程的郝子嘉
<FONT color=#3月日生于孝义市郝家寨村。10
<FONT color=#0
<FONT color=#&&&&&
第三编& 我发表过的文章
(1/22) 20:21
老骥伏枥夕阳红
&&&&&&&&& ——记活跃在省城太原的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伍
在省城太原市的迎泽大街、火车站周边和长风西大街,人们会看到不少身着黄色上衣、年龄大约在六七十岁的巡访人员,这些人员有时帮助环卫人员拾拣垃圾,有时为过路人员解答询问,同时劝阻不文明现象。他们是太原市文明办组织起来的一支老年志愿者队伍。
今年七月份,为了迎接中博会在省城太原市召开,市文明办在安排青年志愿者的同时,积极组织在社会上的老年人发挥余热当好老年志愿者,为中博会的胜利召开做出贡献。老年朋友们积极响应,先由太原市老年自行车健身协会报名组织了30余名,由于老朋友们的热情参加,这支队伍由30多名发展到100多名,后又增加到208名。
刚开始,这支100多名的老年志愿者分为9个队活跃在迎泽大街的两侧和火车站周边。为了便于清理卫生,有一写同志自己制作了夹邻居的夹子。当时七八月的天气,烈日炎炎,热的人们汗流夹背。老年志愿者们有的骑着自行车,有的自己买公共汽车票乘车,他们不怕酷热,坚守岗位,没有一位叫苦的。火车站广场前停着一台警车,由于车一直在这里没有动,车下面堵了有不少垃圾。老年志愿者一起动手,打扫得干干净净。火车站前的花池中扔的不少烟头,影响市容。老年志愿者们突击行动,全部做了清理。在车站广场,老年志愿者们还给110报警,处理了两个睡在广场上的“流浪”人员。遇下雨天,老年志愿者们还要把着伞行动,为民服务,获得了市民的好评。太原电视台现场采访了老年志愿者们并在访谈节目播放了老年志愿者们的行动。文明办魏处长和老年志愿者代表刘克杰介绍了老年志愿者们热心服务的情况。
这些老年志愿者们在分散巡访的同时,采取集中打歼灭战的办法,从火车站开始,到五一街心公园、迎泽公园门前、再到南宫广场和天龙商场周边,巡访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太原新闻快车、发现栏目、山西电视台经济频道节目、山西新闻网等新闻媒体,从不同角度播放了老年志愿者们的活动情况。
在中博会召开前夕,老年志愿者们更加尽心竭力地发挥自己的余热。太原九月的天气,凉意浓浓,老年志愿者们为了让参加会议的外地朋友们有一个好的环境,为了让太原的朋友们有一个帮手,他们不怕凉,不怕苦,早晨七点就赶点到岗,坚持上下午六个小时在岗位上巡访。不少市民和外地朋友问路问事,他们都热情地帮助解难。老年志愿者们还应游客的请求,帮助给照像和解释一些问题。长风西大街的老年志愿者们在巡访中,拣到了一件小包,里面有身份证等东西,他们当即上缴有关人员帮助找到失主。老年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接近八十岁,他们有的感冒了,吃点药,坚持巡访。有的家庭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推到其他时间,保证在岗服务。有的在巡访中被摔了腿,还一瘸一拐坚持工作。
特别是在老年志愿者中,还有不少是夫妻。他们放下家里的事情,全力以赴地全身心地投入巡访中。有一家,开始只是一位老年人参加,她爱人不是志愿者,但她爱人说:“不管我是不是,我都要跟上你们巡访。”他年近花甲,坚持每天跟上老年志愿者队伍,一天不拉。他的行动感动了文明办的工作人员,在中博会召开前夕,正式吸收他为太原志愿者。
老年志愿者们的行动感动了社会上的老年人,不少老同志找到市文明办和老年志愿者领导要求加入老年志愿者队伍。有一位83岁的老人,叫潘宝洋,是太铁局设计院的高级工程师。他把为社会服务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今年9月,他从报纸上看到老年志愿者服务的信息,专门写了文字申请,要求参加老年志愿者服务团。9月14日,他自觉参加了老年志愿者到“比家美养老院”的爱老敬老活动。中博会召开后,他从电视台看到老年志愿者为中博会服务的情况,又亲自到火车站找到文明办管老年志愿者的领导王素娟,坚决要求加入老年志愿者队伍。他的行动感动了好多人,王素娟特批准他现场加入,并给他发了志愿者服装。这位老人十分高兴和感动。
“老牛自知黄昏晚,不用扬鞭自奋踢。” 太原市的老年志愿者队伍和他们的行动,是一道文明和谐的靓丽的风景线。
我的新闻快车:&一位吃蟑螂的大堂经… (17/58) 07:55
我的新闻快车:&
&&&& 一位吃蟑螂的大堂经理
&&&&&& [太原日讯]& 8月25日中午,有一家人乔迁之喜在太原市解放路的宏纺饭店请客。吃饭时,人们发现餐桌上有一只蟑螂,当即叫服务员处理,并说饭店不干净。有一位女服务员用餐巾纸把这只蟑螂逮住拿走了。人们将就把饭吃了。但心里很腻歪。
&&&&&& 主人结帐后,有一位客人给这个饭店的大堂经理反映蟑螂的事。这个堂堂男子汉的大堂经理不但不以为然,反而理直气壮地说:“蟑螂是个啥?那儿没有?”这位客人说:“你这是饭店,有蟑螂不卫生,怎么让顾客吃饭?”大堂经理说:“蟑螂有什么不卫生?我这里每天高朋满座,就你讲卫生吃不了饭?”这位客人原意是给他反映一下,让他们以后注意,没想到这个大堂经理不但不听,还很有理。这位客人一听有点火了,说:“蟑螂没什么不卫生,那你给我吃了?”这位客人说话声音有点高,许多客人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都来看了。这位大堂经理见有了群众,也更趾高气扬起来。他说:“咋不能吃?”随及他呼唤服务员去逮。当时,有一位服务员小伙立马上楼去找,很快就逮了一个活的。这位大堂经理要这小伙把活蟑螂摔死。小伙使劲把活蟑螂往饭桌上一摔,活蟑螂就不动了。
&&&&& 说时迟,到时快。这位大堂经理当着那么些顾客,大显“英雄”本色。他把那摔晕的蟑螂拿起来,一下子塞到嘴里。随及使劲的咀嚼起来。在场的人们看了这愚昧的作为和不堪入目的场面,恶心得快要吐出来了。啊!
&&&&& 在场的人们先是为之一振。过了一会,是人们的不平和议论:“这那是对待顾客上帝的态度?太蛮横不讲理了!”“过去听说过,在饭店有人发现菜盘里有死苍蝇,告诉饭店的人,饭店老板拿起筷子夹起这死苍蝇一下含在嘴里。说那是死苍蝇?是花椒。说是死苍蝇的人一见死苍蝇没有了,死无对证啊。这大堂经理倒好。毫不隐瞒有蟑螂,不但蟑螂爬过的东西能吃,蟑螂也能吃啊。这人太草蛋了。”“着事太离奇了。今天是什么时代,还有这样的人啊,这饭店再没有人才了。”“到处爬蟑螂的饭店还说高朋满座啊,这卫生怎么保证啊?”“告他们去。有收拾他们的地方。告到卫生防疫站,315消协,工商局。”“给他暴光!”随及有人给省电视台都市110,市电视台新闻快车等新闻热线打了电话。
&&&&& 这位大堂经理还在称“英雄”。有人说:打110报警。可能早有人报了警。不一会警察就到了。省城几个新闻单位的记者也到了。这时这位大堂经理才成了“霜打的茄子”——蔫了。
&&&&& 在场的几位老人说:这种事发生在太原,真是给省城丢人啊。一只老鼠坏一锅粥啊。在全市人民干干净净迎接“世煤博”,创造文明和谐太原的今天,出现这种事太不应该啊。有关部门要好好抓抓啊。
&&&&&&&&&&&&&&&
见证日本鬼子火烧偏城观音堂
&&&&&&& 我们几位都是孝义市偏城村八十多岁的老人了。回忆起70多年前日本鬼子火烧偏城观音堂的情景来,我们历历在目,怒火中烧。
&&&&&& 日本鬼子是1938年侵入到孝义的。当时,我们几位还都是十岁左右的娃娃。听大人们说日本兵驻扎到了离我们村十里左右的兑镇和胡家窑村。我们整天提心吊胆,害怕日本鬼子来我们村捣乱。1939年10月的一天,驻扎在胡家窑村的二十多名日本鬼子来到我们村。村里一部分村民知道后躲藏到村里的地阴子(地道)里。村里来不及躲藏的人,全被日本鬼子强迫圈到村里观音堂前面的大场子里。我们看见观音堂前日本鬼子的机枪对着村民架着。场子周围有日本鬼子兵拿着三八大个站着。一位日本“太君”朝着村民象狗一样地哇啦哇啦地叫着。有位日本翻译官说话,我们才知道,是要村民交出藏在我们村里的抗日分子高昌莆。要交不出来,日本机枪就对我们不客气了。还要大家都跪在地下,不然就“死啦死啦的”。
&&&&&& 我们村是有位高昌莆,人们都知道他一直在外活动。当时我们不知道日本鬼子为什么要抓高昌莆,后来才知道他是“西门会”的人,是抗日的。我们为村里有这一位英雄而自豪。但当时村里的人们确实也不知道高昌莆的行踪。据说,当时高昌莆就在村里,因为敌众我寡,高昌莆无法向日本鬼子下手。村里的村户(相当于村长)高锦舟听说日本鬼子来要抓高昌莆,早就通知他转移了。
&&&&&& 在观音堂的场子里,日本鬼子要人们交出抗日分子,一直折腾了近三个小时。日本鬼子的“太君”见没有办法,气急败坏地命令鬼子兵拿来柴火,把观音堂烧掉,扬言要再不交出抗日分子,就要把村里的房子都烧掉。
&&&&&& 我们村的观音堂是村里的初级小学校,也是我们村保平安的圣地。我们看见汹汹燃烧的烈火,象烧到我们心里一样的难受。村民们骚动了,要去救火。日本鬼子拿枪对住村民们狂叫:“谁敢动,就打死谁。”随及用枪拓打到几位村民。
&&&&& 观音堂烧毁了。天色已近黄昏。日本鬼子害怕抗日队伍乘黑收拾他们,于是他们又搬来柴火烧了一户民房,然后,狼狈逃窜了。 (根据八十岁左右的张文旺、侯庆富、高昌治、赵元正等口述整理
&&&& (6/65) 08:36
自行车丢了,丢就丢去吧
&&&&&& 我平常骑的自行车是我二女儿上职高时骑过的。二女儿上了大学,现在参加工作也八九年了,人家都开上汽车了,我捡她的旧自行车也有六七年了。二女儿说:爸,你不要骑那旧车子了,要不你就骑我后来骑过的吉安特吧,好骑。反正我也不骑,闲着也是闲着。开始,我不想换,在她的硬说下,我骑上了吉安特。当然要比那个旧车子好骑多了。
&&&&&& 没想到,我骑了没有几天,吉安特丢了。那一段时间,我的83岁的岳母生病在太行医院住院,我从家里送饭,家里医院两头跑,全靠着骑这吉安特。一个雨天的晚上,我的车子放在医院的门外,当我出来要回家时,车子不见了。我意识到,这是把车子丢了。
&&&&&& 丢了吉安特自行车后,我的心情很不好。一是丢了姑娘的好车子,几百元钱啊,多可惜。二是本来不换车是没有事的,这给丢了,总是一件事,这不是没事找么,心里总是不舒服。
&&&&&& 有人劝我说,丢就丢去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还有的说,丢就丢了,丢财免灾嘛。也有说,吃一堑,长一智,丢了是坏事,可以变好事,以后就不会丢东西了。我知道,这都是开道我要想得开。我细想,也不无道理。越想,心里越轻松了。
&&&&&& 我想到,十岁时,我在离村七八里的桑湾村上小学。我的一位堂二哥从下吐京推着两辆自行车,路过桑湾村,要我帮他往我们村里推。那时,我还不会推自行车,也是我第一次推自行车,我推起自行车来十分困难。因为我的个子刚比自行车高一点。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自行车推回去。不过也倒好,从此我学会了推自行车。那时,我家里困难,连一辆自行车也没有。过了五十年的现在,我家里有了许多自行车。想一想,丢了一辆,有什么了不起的,丢就丢了么。
&&&&&& 我学会坐自行车是从小学二年级开始的。我记得第一次是任正斋老师的自行车带的我。任老师很喜欢我,一次,班里到外村劳动,他不让我走,要我坐他的自行车。可我还从来也没有坐过自行车。我刚坐上,自行车就拐弯,一下就把我从自行车上摔下来。这一摔倒好,我学会了坐自行车。上初中时,我从学校回家,我的同学白贤辅用自行车带我从兑镇到偏店村,然后我再爬山到家。我考上高中,到学校报到时,是我的三姐夫高昌法骑自行车带我从孝义到汾阳县。那可不容易啊,一是当时的马路是土沙路,特别难走,那像现在的柏油路;二是路程也远,足足有七八十里。在高中第二学期,我从学校回家时,有一次是我们班里的班长、我的初中同学马仁恩骑自行车带我到了孝义。那也是七八十里的路啊。我很感激骑自行车带过我的人,至今都难以忘记。因为当时的交通工具没有公交车,只能搭马车或骑自行车。那时,家里有自行车的人也很少。那像现在,最不缺的就是自行车了。我想到,过去一个坐过别人自行车的人,现在已经骑过十大几辆自行车了,丢上一辆算个啥,丢就丢了吧。
&&&&&& 我学会骑自行车,要感谢高中同学武九贤。当时他有一双刚劲有力的手,他紧紧地把着自行车后做座,让我学骑自行车。开始,我骑自行车上路时,一见对面来了汽车,就紧张起来,自行车就扭起麻花来了。要不然就自己摔倒停下来。直到我快三十岁搞对象时,骑自行车的水平还不高。难怪我那刚十一二岁的小姨子还笑我说:姐夫什么都好,就是骑自行车的样子难看啊。现在,我骑自行车的技术熟练多了。想到我一个不会骑车的人,如今已经骑自行车办了不少事情,是很高兴的,丢一辆自行车算的了什么?丢就丢了吧。
&&&&&& 其实,我工作的四十多年来,丢了的自行车不止这一辆了。我从部队转业时带回来的“红旗牌”自行车,在院子里放的,一不注意就丢了。二姑娘上初中时骑的自行车,刚擦洗干净,也是在院子里丢的。大姑娘的吉安特自行车,到她五姨家串门,一会儿时间,在院子里也丢了。我妻子周春英的“凤凰牌”自行车,在院子里放的,晚上没有搬回家,也丢了。后来还有个故事:我爱人的自行车丢后,她总是注意在路骑“凤凰牌”的车子。有一天,她看见有一人骑的“凤凰牌”车子像她的。她就堵住问:你骑的车子那里来的?那人说:我向别人20元买的。她说:这是我的。于是,妻子花了20元骑了回来。她回来后仔细看时,发现这车子并不是她的,很遗憾,她把这车子给了她妹夫。现在她妹夫已经骑了十多年了。20元的车子也够本了。想到这些,我觉得我丢了自行车就那么回事了,丢就丢了吧。
&&&&&& 据了解,就这个医院门口,丢了自行车的人也不止我一个了。这周围都是作买卖的,很乱。就太原市一天丢多少自行车啊。听说,我的一位亲戚的孩子,前几年单电动车就丢了好几辆了。怕什么?人家现在不是又买了汽车,开上了汽车了。而且,汽车也又换了一次了。单换一下,就贴进了好几万了。咱的一辆旧自行车丢了,有什么了不起啊。丢就丢了嘛。
&&&&& 偷盗自行车的行为,肯定是犯法的。这种行为,肯定地说,我们不能支持或纵容,还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但我们反思一下,一方面有偷盗,肯定是社会治安方面的问题;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有少数人“偷”,也是生活所迫,不过不应该去偷。对于无法生活的人,社会要关注和关心。那些经自力身藏万贯的人,谁还去偷啊。那些腐败者偷的东西又有谁知道啊。我现在退休了,收入也还可以,工资的零头也可以买几辆自行车的,不成问题。想到这里,觉得一辆自行车,丢就丢了吧。
&&&&&& 我的吉安特自行车丢了以后,又骑上了我的旧自行车。这车子,我已经骑着它跑了好几万里了。外胎也换了好几条了。内胎不知补了多少个窟窿,也换了好几条了。用它,我上班时每天跑40里。退休后,我又用它为我们孝义在太原的近400名同乡送《孝义风采》杂志。它可是立功了。我骑着它随心、放心、高兴。我可以说,假如有一天又有谁把它偷了去,我尽管是舍不得的,但我想通了,偷就偷去吧,反正它还在人间服务。不过,我要劝偷者,要好好保养它,因为它是有功之车。
&&&&&& (13/36) 12:15
照看孙娃儿
&&&&&& 人们说,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官,退休后就成了“孙管干部”了。这是很有道理的。
&&&&&& 我有两个孙娃儿,一个是外孙女,一个是外孙子。我退休前是太原市的市管干部,退休后主要任务是和老伴照看他(们)。我确实感到,退休后我真的成了“孙管干部”了。
&&&&&& 照看孙娃儿,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办到的。你当不好“孙管干部”就不会照看好他(她)们的。这方面我体会得太深了。
&&&&&& 首先要关照好他(她)们的生活起居。每天的正餐一定要事先征求好他(她)们的意见,看想吃什么,或者提出吃什么,问他(她)们吃不吃。不然,按你的意愿做了饭,他(她)们不吃,等于白做了。平常,水要喝到的,水果也要吃到。最好不要让他(她)们吃零食,或者要给他(她)们有数的吃点点心。晚上,要安排他(她)们早睡觉。要答应给他(她)们边讲故事边让他(她)们睡觉。有时,为了让他(她)们睡觉,全家都要把灯都关了,陪他(她)们睡。等他(她)们睡了,大家再开灯做事。半夜里,要像“老房东查铺”那样,去给孙娃儿盖被子。因为,孙娃儿们爱蹬被子,怕着凉,孙娃儿爸妈又睡得老死。我们这老的还是要辛苦的。生活起居照看好了,孙娃儿们一般不会得病的。
&&&&& 要学会和孙娃儿们玩,让他(她)们高兴和快乐。比如,玩积木。孙娃儿们太小时,还不懂得垒有形的东西。他(她)们会让你把积木垒得老高,然后,他(她)会拿一块把垒好的积木打塌。这样,他(她)们会哈哈大笑。有时,你和孙娃儿玩比赛,还要当“输”者,因为你赢了,他(她)们就不高兴,不如你输了得好。要不孙娃儿们会说,我不和你玩了。比如,孙娃儿喜欢玩电子手枪。他(她)们总喜欢把枪口对准你“嘟嘟”。那你就要举起你的双手作出“投降”的样子,还要说“我投降,我投降”。这样,他(她)们成了胜利者,哈哈地笑了。我当了22年兵,如今倒当了我的孙娃儿们的“俘虏”了。再比如,和他(她)们玩“刀子、剪子、布”,你要让他(她)们当胜利者,你就要事先把手伸出来,作出一种动作,他(她)就会针对性地作出赢你的动作。这样,孙娃儿们又成了胜利者。他(她)们又会满意地笑了。还说,你输了,咱们再来,再来一次。再比如,他(她)们和你玩时,他(她)们总喜欢当正义者,他(她)们当警察和奥特曼,让你当“怪兽”,他(她)总要战胜你,就高兴了。
&&&&&& 要学会给孙娃儿们讲有趣的故事。我们不能讲革命故事,或者“痛述革命家史”,或一本正经地讲“一千零一夜”。因为,五岁以前的孙娃儿还听不懂,也没必要给他(她)们灌输“革命道理”。像《红灯记》里的李奶奶,也还是等李铁梅长大了,才讲了他们的身世。讲早了,李铁梅也听不懂,她还是只知道她的表叔多。我的外孙女,对我讲故事的要求还是很高的。她说,姥爷,你要给我讲得“多多”的,“长长”的,“笑笑”的,一开始就要我“逗乐”。你说我又不是“故事大王”,那来的那么多故事呢?这不是打的鸭子上架吗?我机灵一动,有了。我给他(她)们讲“猴子捞月亮”和“狼牙山五壮士”等故事。不过,经过我加工,在这些故事里加进了些不雅的“逗乐”的情节,这些情节只能讲给他(她)们听,是不能写到书里了。比如,讲“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当讲到小猴子在最下面使劲捞,捞不到月亮时,急的要放屁。结果,一放屁,臭得其他猴子放开了手,都掉到水里了。讲到这里,他(她)们都笑了,笑得跌东倒西,直笑得从沙发上滚到地上,笑得喘不过气来。这成了有名的“屁”故事。他(她)们还说姥爷讲得好,有意思,再讲一个。我是真不好意思讲了。要不我这个老爷成了个“屁”姥爷了。有一次,我的外孙女病了,在社区卫生所输液。她非要姥爷陪她,还要我给她讲故事。她想起我说过当兵22年,要我给她讲22个故事,还要奖励我,多给她讲两个故事。你说好笑不?卫生所输液的人还有好多,我就悄悄地给她讲,直讲得她“咯咯”地笑不停。一块输液的人还说,这爷孙俩挺有意思的。有一次,她输液时我不在,她就不让扎针,非要姥爷在跟前她才扎。我来了她乖乖地让扎针,输上了液。我的外孙孙更捣蛋。他要我给他讲“零”个故事。他也不知道这“零”是多少。而且,讲时要从一数起,我也不知道讲多少才到“零”。每次晚上睡前他都要说,姥爷给我讲“白象黑象”的故事。我就讲,直到他睡着。我估计这就讲到“零”了。
&&&&&& 当“孙管干部”,还要经得住孙娃儿的折腾。有时,他(她)们要架在你的脖子上,把他(她)们举得高高的。我这有颈锥毛病的,一样要给他(她)们挺着。有时,要你把他(她)们背在脊背上转圈子,你得弓着腰走。有时,要你爬在地上当“毛驴”,他(她)骑在你身上玩。我知道,我看过马克思也这样做过。有时,他(她)们不高兴了,还要拿你出气。一不中意,就说,我不要姥爷了。可你要走时,他(她)又不让你走。有时,他(她)们不高兴了会打你、掐你、扭你,在你身上发泄,你还要理解他(她),有时不是你惹的,一也得说,是姥爷不好,还的给他(她)陪错。等他(她)高兴了,在给他(她)说,是他(她)们错了,以后要注意。这时候,他(她)们会认错,并表示以后要改正的。切记不要火上浇油,当他(她)们不高兴时,又打又骂的,只能适得其反。
&&&&&& 照看孙娃儿,还要寓教于乐,在与他(她)们的活动中教会一些本领。如,教唱《东方红》歌,他(她)们学得很快。如,数数,从一数到一百。如,背《汗滴禾下土》《白日依山尽》《鹅鹅鹅》等诗。如,念简单外语口语等。再就是和他(她)们玩“老鹰抓小鸡”等活动。有时还给娃儿变戏法。只要你眼疾手快,就能瞒过孩子。我给他(她)们把东西吃到口里,又从耳朵里掏出来。他(她)们觉得好奇怪。然后,告诉他(她)们怎么变的。不然,真让他(她)们吃了,就出了问题了。孙娃儿们学会了,也要给你变。他(她)们把东西从前面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九州天空城3d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