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山塔院寺方丈门口的这两尊是兽叫什么?

五台山塔院寺寂度上人圆寂十周年追思法会
寂度上人圆寂十周年追思法会 5月31日早上,五台山霞光满天,清风徐徐,塔院寺一代高僧寂度上人圆寂十周年追思法会在庄严的《三宝歌》中正式开始,由塔院寺法主照慧法师为追思法会致开幕词,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海法师致辞,来自全国各地的诸山长老、檀越善信以及当地各界领导深切缅怀了寂度上人为国为教积极奉献的一生。寂度老和尚生于1910年,28岁在峨嵋山万佛顶寺出家,后依一代高僧能海上师受具足戒,从此,他便依止能海上师数十年。寂度老和尚于2004年圆寂,世寿95岁。生前担任过五台县人大代表、五台山佛教协会副会长、塔院寺住持、方丈等职务。他的一生跨越了清朝、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改革开放等诸多重要的历史时段,与众多海内外四众弟子结下了殊胜法缘。大塔院寺法主照慧法师致开闭幕词山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法海法师致辞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在追思老和尚时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缅怀寂度老和尚,就是要学习他爱国爱教,积极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维护五台山各民族的团结稳定,维护五台山佛教界合法权益的种种德行。他心怀大愿,谨遵佛制,以戒为师,虔修佛业,弘扬佛法,领众熏修;寂度老和尚信仰坚定、道风纯正、严于律己、宽厚待人、宏道正派、团结僧众、关心社会、乐于助人,为五台山二千年的香火传承增添了新的光彩,是四众弟子学习的楷模。”五台山宗教局局长刘文光在缅怀老和尚时说:“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法会,就是缅怀与追思老和尚在人世间的种种高尚德行。寂度老和尚的一生是爱国爱教、爱山护庙的一生,是维护五台山民族团结的一生,是在修行路上精进持戒的一生,是放弃小我、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一生。他的一生,为我们在家人、出家人,都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五台山佛教协会会长昌善法师致辞五台山宗教局局长刘文光致辞五台山塔院寺方丈如空法师致答谢辞五台山塔院寺方丈如空法师在答谢大众忆念上人时说:“寂度老和尚一身虔诚事佛,显密双修,深钻佛经,义理精湛,精进持戒,是五台山知名的当代高僧之一。他经常讲“修学路上无老少,能者为师”。他从来不以高僧大德自居,为人谦虚,90高龄,仍然坚持上早晚功课。寂度老和尚一生,德行高远,爱国爱教,爱山爱庙,为五台山佛教的传承做出了很多贡献,是四众弟子修学的楷模。今天,我们在这里祈愿五台山佛日辉增,祈愿普天下有缘众生早日脱离三界苦,证的涅槃乐。祈愿国泰民安,祈愿世界和平。”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走进五台山塔院寺之文殊发塔走进五台山塔院寺之文殊发塔驿站旅游百家号五台山佛塔。位于五台山塔院寺内,俗称五台山小白塔,传说创建于北魏年问。《清凉山志》记叙,北魏时,五台山大孚灵鹫寺(今塔院寺的前身)每年春天要设立“无遮斋”济贫。有一年,来了一位贫困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小孩,手里拖着一个大孩,身后还有一只黄狗。贫女走到济斋和尚前,借一把剪子,将头上三尺青丝剪下来上了布施,没有跟大伙儿排队领斋。而是对和尚说:“我有急事,需马上去办,请你积些功德,先给我发斋。”于是和尚给了她三份饭菜,意为母子三人一人一份。贫女不满地说:“五台山佛教弘扬平等,我的狗也应有份。”和尚心里虽不满,但还是加了一份。贫女又说:“我肚里还怀有一孩,应再加一份。”这一下和尚可火了,斥责贫女说:“你身无一文,前来乞求佛家施舍,就应,矧足。谁知贪占之心竟然严重到这种地步,还像个人吗!”贫女被斥以后,不气也不恼,念出四句顺口溜:“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五台山三界无著处,致使阿师嫌。”说完腾空而起,原来贫女是文殊菩萨化身,二个小孩为二童子,黄狗为金毛狮子。文殊骑到狮子身上,从云中又传下四句顺口溜:“众生学平等,心随万镜波,百骸俱舍尽,其如僧爱何。”此时五台山斋场轰动,齐脆向空中乞告:“大圣愿意向我等显示佛法平等,我等誓愿奉行。”这时,空中又说下四句顺口溜:“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风,无二元分别,究竟如虚空。”说罢隐云不见。为纪念此事,便在设斋处修建了一座塔,将五台山三尺青丝埋在了塔底,起名为“文殊法塔”。此传说,反映了五台山佛教早期宣传的绝对平等思想。清乾隆皇帝礼塔院寺时,“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宝塔”尚在,而“文殊发塔”已毁。面对“舍利”与“青丝”的传说,乾隆留下了四句诗:“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与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现存文殊发塔,为清代建筑,砖结构,形状为五台山喇嘛式塔。小白塔位于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东面,名“文殊发塔”,又称小白塔。文殊发塔位于方丈院东边,与方丈院仅一墙之隔,喇嘛式砖塔,通高十米。据传塔内收藏有文殊菩萨显圣时遗留的金发,故名。文殊发塔始建于元大德五年(1301),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寺僧圆广重建,后遭焚烧,其后又有重建。塔基平面八边形,高二十厘米,每边宽一点八五米,周边雕有覆莲花瓣,塔座为二层束腰须弥座,塔身覆钵式,上置束腰须弥座一层,塔刹由十三层相轮、华盖和铜制宝珠组成。据说,早在北魏时期,文殊菩萨为宣传佛道平等,曾化作贫妇到寺乞斋,随后留下一把头发。为此,五台山和尚便建塔藏发,不时叩拜。文殊发塔虽不及大白塔雄伟,但因供奉着五台山教主文殊菩萨的头发,前来拜塔的僧人、香客仍然不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驿站旅游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新声音旅游,新生活品质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五台山塔院寺 毛泽东留下一段故事|佛教旅游|五台山_凤凰佛教
五台山塔院寺 毛泽东留下一段故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已是深秋,碧空下,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越显庄严,就在这白塔所处的塔院寺里,藏着一处红色革命遗址。
[原标题]寻访三晋红色遗址:毛泽东夜宿五台山
五台山塔院寺(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塔院寺白塔(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摄影:丹珍旺姆) 已是深秋,碧空下,五台山的标志性建筑大白塔越显,山风吹过,塔身风铃悠扬作响,伴之隐约佛乐,顿显古刹雅趣。就在这白塔所处的塔院寺里,藏着一处红色革命遗址&&五台山毛泽东路居纪念馆。 日,毛泽东率中央前委机关进入山西境内已成为解放区的五台山地域时,天降大雪,起伏连绵的群山仿佛覆盖了一条洁白的棉被。&北国风光,千里冰封,雪飘&&&富有诗人气质的毛泽东不时将目光投向车窗外,欣赏着银装素裹的壮美山河。&我们今天就住在五台山。&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人下车步行,迎着漫天风雪,登上海拔2800米的五台山鸿门岩,住进了塔院寺的方丈院。方丈院是一进三院,当年毛泽东居于后院正房左间,周恩来住在后院东房北套间,任弼时住在后院西房北套间,中央机关工作人员住在中院和前院,共约二百人。如今,后院被辟为毛泽东路居纪念馆,而中院和前院仍是僧侣们的修行场所。 毛泽东三论五台山日,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首先被纪念馆大门两侧的木制楹联吸引: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这是出自唐朝白居易《戒杀》里的诗句,当年毛泽东走进方丈院看到这副楹联时,对身边的人说,应广泛宣传。接着他边走边解释,我们不是从僧人&放生&的立场出发莫打三春鸟,而是从它们是益虫能保护林木这点出发的。&路居纪念馆工作人员王春琴介绍。 方丈院后院进门的照壁上,刻着毛泽东于日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临别赠言里的最后一句话: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这句话里的&五台山&,正是指以五台山为中心的晋察冀革命根据地,这是1938年年初聂荣臻率领八路军115师创建的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毕业出去以后,无论在前方后方,内线外线,都要努力去创造无数大大小小的抗日根据地,从建立山西的五台山,到建立全国的五台山,争取最后的胜利。& 记者查阅史料得知,毛泽东到五台山之前,除了这次对陕北公学毕业同学临别赠言里提到五台山,还分别有两次在不同场合下提到过五台山。 1938年3月,毛泽东在为白求恩率领医疗队奔赴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送行时对他说:&中国有一部很著名的古典小说,叫做《水浒传》,里面写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故事,五台山就在晋察冀。五台山,前有鲁智深,今有聂荣臻。聂荣臻就是新的鲁智深。&毛泽东将聂荣臻与鲁智深这两个著名人物联系起来谈,不仅让白求恩大夫了解到五台山的历史、现状以及中国文化背景,又明确了聂荣臻在晋察冀根据地的中坚作用。 另一次是日,毛泽东在给鲁迅艺术学院的学员讲话时,曾这样说:&&&过去一个研究《红楼梦》的人说,他曾切实地把大观园考察过一番。现在你们的&大观园&是全中国,你们这些青年艺术工作者个个都是大观园中的贾宝玉或林黛玉。要切实地在这个大观园中生活一番,考察一番。你们的作品&大纲&是全中国,&小纲&是五台山。&毛泽东将五台山上升到与&全中国&相提并论的高度,足见这座北方名山在他心目中的特殊位置。 数年之后,作为中共领导人的毛泽东首次造访革命老根据地五台山,除了盎然游兴,必然另有深意。 拜访僧侣看望民众根据相关记载,当晚,塔院寺老方丈请毛泽东一行品尝了素斋。饭间,毛泽东还饶有兴致地询问鲁智深和杨五郎是在五台山哪座寺庙里出家,之后还给大家讲起梁山好汉和杨家将的故事。 第二天一大早,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就结伴登上山海楼。此时雪住天晴,他们手扶栏杆,极目远眺,但见五台山群峰簇拥,寺宇梵宫沐浴在霞光之中,景象极为壮观!&那里是河北的山区,再往下就是冀中平原。&毛泽东面朝东南方向,目光炯炯,大手挥处,似乎看到了中国革命的灿烂未来。 随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在当地干部的陪同下,游览蒙藏合作社及其他寺院。来到文殊殿时,几名僧人正在整理从其它寺庙移来的残缺不全的清代大藏经,毛泽东指着残破的佛经,惋惜地叹道:&这么好的文物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实在可惜!&在参观天王殿途中,毛泽东无意间看到四大天王塑像背后被人掏了个大洞,再环视四周,发现几尊佛像也少了脑袋、缺了胳膊。&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寺庙和文物,绝不能让祖国的文化遗产遭到破坏!&毛泽东叮嘱随行的当地干部:&你们要抓紧寺院的修复工作,加强文物保护管理,等革命胜利后可以开放,供广大人民参观游览。& 在罗睺寺,周恩来问到这里的僧人都有哪些民族的,当地干部回答:&除汉族外,有蒙、藏、满族。&周恩来旋即嘱咐:&要学会搞统战工作,团结各族僧人,把民族宗教事务工作做好。& 随后,毛泽东一行还在杨林街看望了当地百姓。在一个烟摊前,他看见有个摆摊做买卖的老人,就信步走上前问道:&你是当地人吗?买卖怎么样?&老头见有人跟他打招呼,便大着嗓门答道:&我是本地人,买卖还可以。&毛泽东向老人买了一包哈德门,又看到他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身上大衣的狐皮领子,便随口问道:&你看我这衣领子好吗?&老人说:&好好,你这人高大,穿这衣服肯定暖和。&毛泽东道:&马马虎虎,马马虎虎。&说完跟老人握了握手:&要好好生产,以后会有好日子过呢!& 毛泽东走了,这位名叫董福才的老汉才知刚才买烟、说话的就是领导中国人民闹革命的毛泽东。 当天下午,毛泽东一行离开五台山,继续向河北西柏坡进发。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院落整洁有致,建筑格局呈现明末清初四合院风格,院中摆放着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坐姿雕像。位于正房的毛泽东居室简朴、整洁,炕上铺一块床板,床板上是一床军被,地上摆有方桌,桌上有砚台,灶台上有火盆和铜茶壶等物件。东房的周恩来居室和西房的任弼时居室,屋内陈设基本相仿。&室内现有陈设都是1969年依据原样复制的。&王春琴介绍说。 纪念馆内,时有游人造访。&来五台山之前查阅相关资料时,就知道这里有毛泽东路居纪念馆,所以这里是此行必看的景点。&几位来自北京的游客认真地参观完纪念馆后,不忘拍照留念。相比有备而来的北京游客,来自内蒙古的杨丽英是游完塔院寺后&偶然&发现这里的,&这里是山西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我正好可以给10岁的女儿上一堂&红色&课程。&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闫秀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48小时点击排行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大白塔|塔院寺|五台山_新浪网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
原创作者:浅荇【我在五台山等你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前言:介于网上关于五台山旅游攻略琳琅满目、参差不齐,笔者在这里每天更一篇为大家介绍五台山寺庙以及其背后的珍奇故事,带大家进行一场深度的朝圣之旅第二站—— 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走进台怀镇,从远处就能看到极具标志性的一座大白塔,站在不同的高处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宛若寺庙建筑群的一盏明灯般,塔院寺正因此塔而得名。白塔通高75.3米,是五台最高塔。塔内放着阿育王所建的文佛舍利宝塔。下层供有文殊、观音、普贤、地藏四位菩萨。环绕塔基的四周建有四个大的法轮和115个小的法轮。塔顶有风磨铜宝瓶,高5.4米,宝镜下镶有大圆盘,圆盘四周挂有200余个铜铃。大白塔的下层,建有塔殿三间,塔周身筑有木栅栏,栏内有可容两人对行的转道。附塔转绕,人越显其小。大白塔是中国建塔史上的一项传大成就,是中国塔式建筑中少见的珍品或孤例,是研究高层建筑如何经历地震和风雨雷电侵袭而不衰的实物资料。历经几百年的风霜血雨,愈发显得熠熠生辉。大白塔始建于何时已难以稽考。据《清凉山志》载,此塔在汉明帝以前就有了。公元前486年,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形成八万四千个舍利子被八个国家分去,过了200年以后印度孔雀王朝的君主阿育王经历了战争的残酷洗礼,皈依了佛教。从8国索回舍利,建塔8万四千座,每座下面有一枚舍利分布在大千世界。中国有十九座,大白塔便是其中一座。因此,也被称作释迦文佛真身舍利塔。现存大白塔,据专家研究,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由尼泊尔匠师阿尼哥设计建造,因塔的形制为覆钵式的尼泊尔大白塔,俗称大白塔,以前的慈寿塔置于大白塔腹中。该塔工程之大,建造之难,为五台山首屈一指。建成后,最初作为显通寺的塔院,明永乐五年(1407年),永乐帝重修此塔,并独立起寺。此后又经历代修葺,终成今日模样。白塔身形周正优美、俊逸庄严,端坐于千年无涯的时间里,耸立在万里无际的天地间,自有一种“慧无能胜、力无能屈”的力量。让人一眼见到它,就会心生感悟:“塔影浮天梵宇净,鸟声出谷暮云闲。”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五台山塔院寺览胜-菩提树下
当前位置: >原文
五台山塔院寺览胜
&& 菩提树下&&
五台山塔院寺览胜文 / 幽谷居士 我们出了五爷庙,向东走了走了十余米,便是塔院寺。迎面是木制大碑楼,那牌楼显得无限大高大,四块方形基石上插四根红木圆柱,每根圆柱下有两根方木做支架。就是这四根圆柱和八根支架顶起了硕大的牌楼顶。下面形成了三门,顶上形成了三顶。那三顶,一大顶于中间、高,两小顶在两边、低,大顶护着小顶。这种建造方法和形式使这座木制牌楼即高达又庄严。特别是那弯檐翘角,斗拱重重,更是让人拍案叫绝。牌楼的正中的上边有“清凉胜境”四字。深蓝色的底儿,衬托着金黄的字,别有一番情趣。拐过牌楼,一条长长的甬道。右边一块刻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院寺”的白大理石碑立在一旁。我看了一眼,这是国务院日公布后,山西省人民政府立碑。甬道的尽头有五棵窜天松,笔直挺拔,大有刺破青天之势。右侧有一红门,紧紧的关闭着。两只石狮在左右忠诚地履行着它们的守护职责。挨着狮子是一个水泥方砖铺成的漫坡。漫坡的中间是三十多级台阶。这台阶我没有细数,大约三十九级。那么三十九重天也可能体现在这台阶上。上了台阶,便是过厅。这过厅红门黑瓦,中间四扇门,两旁各四扇窗户。它在塔院中轴线的起始处,地理位置很重要。但它的作用则是穿堂而过而已。穿过过厅便是天王殿,也是我们俗称的山门。只见数级石台阶之上两只青狮蹲在两侧,互相了望。似乎在站岗放哨。那山门也像其他寺庙的山门一样,中间一门,两边各一门。都是半圆形。山门的上方有“勑建护国大塔院寺”的古代牌匾。虽然山门有门,但是关闭不能进。西边有一侧门进入寺院。进入寺院则是别有洞天。只见香烟缭绕、诵经声声,善男信女匍匐跪拜。我们从寺院内天王殿的北门进入了天王殿,(实际是天王殿的后门)迎面的是护法韦驮像。只见那站立着的韦驮,金身金甲,手握刀剑,威风秉秉,身后边是一石碑。脚下是供桌,供桌上中间一个香炉,两侧有多个花瓶插着鲜花。看到这里,我不免笑出声来,看起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连佛家都爱花儿。转过南面,只见弥勒佛不是布袋和尚的形象,而是有点像菩萨的形象。只见这金身弥勒佛坐在那,左腿蜷着,右腿立着,右手搭在膝盖上。据说,这是五代和宋以前的弥勒像。这是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宫为众神说法的形象。弥勒佛前面放着一盏灯,火苗低低,有点昏暗。两侧仍供奉着鲜花。两壁是四大护法天王。只见那南方增长天王、东方持国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恶眉瞪眼,一副凶狠之象。这与历来的佛家慈眉善目形成了强大的对比。他们凶狠之象是护法。看起来佛家也是执法如山。天王殿的直对着是大慈延寿殿。我们来到大慈延寿殿时,一个女人正在那虔诚跪拜。她拜一下,磕一个头。拜一下。磕一个头。我们到了她的跟前,她如在无人之境,仍然在跪拜磕头。在她直起腰来来拜时,我看到了她的面孔。只见她泪流满面,悲悲切切。这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这么小的年纪就如此悲痛,我想她一定有重大的伤心之事。大慈延寿殿内正在修缮,靠门口的佛像前都大了脚手架。我们想进去,那女孩子又在那哭拜,因而,我们在外边看了一眼。向大白塔走去。过了大慈延寿殿就是白塔。来到了白塔处,又碰上一个导游给一帮游客讲解。她那比较标准的山西普通话飞入了我的耳朵“这塔院寺在魏、唐时期是大孚灵鹫寺(现在的显通寺)的塔院。我们面前这尊白塔的前身,是唐代武则天时期修的二层八角佛舍利塔。元朝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尼泊尔工匠阿尼哥在二层八角佛舍利塔的故基上建造了此塔,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又进行重修。明万历年间建造塔院寺,皇帝赐名叫‘勑建护国大塔院寺’。塔院寺是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和十大青庙之一。什么是青庙呢?就是传统的中国大乘佛教。从那以后,大白塔成了五台山标志性建筑。”那导游顿了顿又说:“塔院寺还与中国革命的领袖们结下不解之缘。1948年春天,MZD率党中央机关离开延安,开赴西柏坡时。4月9日傍晚时分,来至台怀镇塔院寺。在这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毛泽弃、周恩来分别由地方干部陪同,观看了寺院文物。并作了很多指示。MZD等虽在这住了一夜,可是在五台山的人民的心中,却留下了美好回忆。走,我们这边来。”导游领着那帮游客走了。我们又细细的看起那塔来。大白塔位於殿阁之间,雄伟挺拔,直指蓝天。我们仰望着,宝塔通体洁白,塔身状如藻瓶,从底到顶,精细相间,方圆搭配,造型优美。听说那塔顶之上的八块盖铜板,是按着八卦地置安放的。其上为风磨铜宝瓶。远远望去似一草帽,周围又一圈儿垂檐。此时一阵小风吹过,塔上的铃声大作。叮叮咚咚,十分悦耳。正在此时,僧房中传来了节奏很强的念佛声和钟罄声。听着这种声音,真感到了远离了尘世。此时又来了一帮游客在顿足仰望。并有人绕着塔转圈儿。看完白塔,我们又来到了大藏经阁。这是面宽五间,高二层的古建筑。正中门顶上挂有一块木匾,上有乾隆皇帝御笔:“两塔今惟一尚存,既成必坏有名言。如寻舍利及丝发,未识文殊与世尊。”门柱上有一副对联:“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进的藏经阁中,底层供着佛祖。后见一木制经架,叫转轮藏,六角形,类似现代的多宝阁。格内放置经书。人力捱动,能够来回运转。我们三人推动了一下,那藏轮转动起来。按佛教的说法这是转动诵经,能为朝山拜佛者消灾除难。据说,这藏经阁现存汉、蒙、藏多种文字经书二万多册。在塔院寺的东南角是祖师殿,西南角是珈蓝殿。我们从里边出来,又来到了祖师殿。明柱上有一副对联:“悬佛日于中天光舍大地;灿明珠入性海彩彻十方”我正琢磨这副对联的意义,老三推了我一把。并向地下努努嘴。我一看,靠门的右侧有两个女人,正在一块木板上匍匐跪拜。她们五体投地,趴在木板上拜,拜完再起来,起来再趴下拜,反复地做着这个动作。可能是累了,那个女人坐在了一个垫子上休息。我再看那木板,已经被磨的光滑。另一个木板有点塌陷,可见这是多少善男信女在这匍匐跪拜过。那女人拿起了玻璃瓶喝了口水,然后又将玻璃瓶放在窗台上。我随着她的手望去,窗台上还放着一尊自己带来的一尊小佛。在一块小小的红布上立着。那女人带着浅色眼睛,上身穿着条运动衫,下身穿着蓝色运动裤。看起来不像一个农民。她们为什么这样虔诚的匍匐跪拜呢?这是塔院寺的祖师殿。她们拜祖师意为何谓呢?在思索中,我们进入了祖师殿。里屋有块元代的石碑,我看了一眼,字迹不太清晰。正中有达摩祖师的塑像一尊。只见那达摩祖师坐在了莲花之上,金身金面,身披黄段。莲花上还供奉着一尊佛。在达摩祖师的怀前,不知是哪位佛祖。供桌围着红布,上边是黄布做成的桌面儿,下边用丝线做的穗子。穗子上边的黄布上绣着“佛光普照”四个红字。供桌上摆放着诸多花瓶,插着鲜花,中间是香炉。供桌前是功德箱。功德箱前是三个垫子。供善男信女跪拜用的。那为何那两个女人不到屋里来拜呢。看到功德箱,我突然大悟,原来进屋拜是要捐功德钱的。我们离开祖师殿时,那两个女人又拜起来,仍然是匍匐拜。我们又到了对面看了一眼珈蓝殿,没有什么特别住处,就出了塔院寺。我又回头看了一眼白塔,那白塔在阳光下显得那样的灿烂。该篇文章地址:https://m.ftsx.net/434552.html
点击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分类:
昵 称 必填
◎已有 0 人评论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内容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台山塔院寺导游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