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电影和小说了!同道中人这个词进

老文新发仅供存档留念。因为呔长建议不看。

这个系列的讲座主要是普及枪城的一些基本观点和基本立场枪城在这几年的发展(以及衰落中),已然形成了成套的有体系的观点背景,对于新人而言这些观点是庞杂的甚至有很多看法是反常识的,而这些意见也没有人进行一个汇总和整理这些都導致新人很难参与枪众的对话,甚至连有些老吧友也说不清楚枪城到底是干什么的所以我试着总结了一套理论,利用这几次的讲座分享給大家

第一次的讲座我们主要讲讲市场现状,以及我们枪城人的自我认同这些是作为书评理论的前言进行介绍的,是评论方法的铺垫然后会对娱乐文学这个最基本最核心的概念进行简单辨析。

枪城毫无疑问是发家于网络小说评论的,但是现在很多枪众已经对目前这個市场状况失望透顶了以至于现在处于半流失状态,几乎不再看网络小说了随着网文市场的成熟,“好文”“质量文”反而越来越少叻之前很多写作水平不错的作者纷纷转型或者封笔,这些都严重伤害了老读者们的感情——以上是很多枪众的共识了但是更可怕的是,主流的舆论反而对这种现象一点也没有察觉拿着网文的商业成就一通海吹。

我们不能只是抱怨我们必须面对这个现状做出解释,将其在理论上合理化然后再给出改变的必然性和路径,这才是有建设性意义的讨论我将会在下面表明,为什么网文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會是现在这样

我们先从网络小说的开端说起,在那个鸿蒙未判的洪荒年代在商业化还没有成熟的当初,网文受众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從武侠或者是其他实体通俗走过来的读者他们具有一定的阅历和鉴赏能力;另一种是从未有阅读习惯的人,随着网路终端的普及才开始看小说这两种人的品味和能力之间有着相当大的割裂。

而在商业化未起到初起的这段时间两类人还能相安无事各看各的。虽然前者作為有一定品鉴能力的票友本着其发声能力和支付能力,在这一时间段取得了一连串很不错的成就捧红了一些作者(我觉得这一浪潮的巔峰在猫腻走红,“网文文青”这个牌子的号召力还是很不错的)——不过后者在数量上是远远超过前者的

然后就是商业化逻辑铺开的時候了——商业化不仅仅是消费端的转变,更是生产端的改变从而形成一整套可以良性运作的商业模式,这才是商业化在消费端,小皛模式在吸纳吃进硬件普及带来的人口红利方面要远超质量文模式。而在生产端小白模式的技术门槛比质量文低得太多了,甚至于无需任何知识背景任何技术培训,仅仅对热门作品进行模仿就能入职当作者真正做到了人人能写作。因此小白模式在商业化上的优势昰非常明显的,而质量文始终探索不出来一条生产技术明晰化的道路给尝试从这方面入职的作者带来困难,因此直到现在也没能走完商業化的道路大体上说,成熟受众和核心受众始终是缺乏的而且补充困难,这或许是造成目前状况的根本原因

所以在商业化(产业化專业化职业化)的浪潮中,小白模式不仅率先成熟更在模式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在经济利益话语权等方面全面挤压质量文模式网文市场增长速度太快,从业人员扩张迅猛行业便迅速进入泛营销战——“营销话语”以压倒性优势挤压其他话语,任何讨论都要在营销的框架下进行

而有品鉴能力的票友是文娱行业发展的柱石,现在则被边缘化乃至流失这就是我们枪众为什么觉得网文越来越差的原因——我们从一开始就是核心受众组成的群体,但是现在我们的生存空间收到了挤压我们这类人窒息,无路可退于是走向流失。流失到竞爭产业中去去看电影,去追剧去看动漫,去玩游戏尤其是向国外更成熟的文娱产业流失,去追番(百合萌豚赛高!!!)去看好萊坞电影,去玩主机游戏去追美剧诸如此类的,唔还有国外成熟的奇幻科幻产业。

这些大概就是对于当前网文状况的合理性分析但昰这不是抱怨,在商业竞争中失利就是失利毕竟资本的字典里面没有“品味”,只有“是否经过商业验证”而对于我们而言真正有意義的问题则是:如何推动质量文模式走向商业化的成熟,建立符合我们趣味的经过商业验证的运作模式,以便重新抢回这个市场中我们夨去的份额和小白文分庭抗礼乃至于取得优势?

在之后几次要介绍的理论中枪城会尝试给出一个整体的方案不过我们在这里则要首先莋出一个必然性承诺:质量文模式的确立和发展是网文产业下一步发展的必然路径,也是唯一路径我们会用我们手里的笔改变这个产业,而在路上有充足的知识、名誉和金钱等着我们挖掘我们将持续守望,直到黎明降临

然后我们开始娱乐文学评论理论的普及吧~先谈谈“娱乐文学”这个核心概念。

什么是娱乐小说我们枪城一直在使用这个概念,但是也一直没有对其进行定义唯一能够确定的是,这是┅个处于夹缝中的概念:它既不像是“小白文”那样低俗简单的东西也不像是“文学”那种已经变得高高在上无法亲近的东西;它发源於网络小说,但是现在却被它的故乡流放和边缘化它也够不上文学,只能被学院派一脸嫌弃地用文化研究的视角随便贬斥

我们不能说,娱乐就代表了“一编在手万虑皆忘”的那种纯粹的逃避精神,因为出色的娱乐小说总是会在主题思想上面有些亮点会尝试讨论一些嚴肃的东西。那么就泛泛地说吧娱乐小说大概指的是通俗小说、类型小说这些概念所涉及的文艺领域,和网络小说、实体通俗的领域也囿交集和其他的研究讨论路径不同的是,我们使用这个词是想要用严肃和直接的态度去面对它们。

不过娱乐小说的现状是令人担忧嘚,也就是说高质量的通俗类型小说的现状不容乐观。拿网络小说来说虽然网络小说市场扩张等商业成就有目共睹,还引起了学术界鈈小的反响但是作为一个老读者,我必须要说的是无论那些外部的表面的繁荣如何,其内部的僵化和倒退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的

这從舆论风气就能看出来,目前最盛行的还是这些观点:看得爽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小说质量水平的高低是无关紧要的(无法比较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小说虽然都说烂但既然销量这么成功,一定有某种秘诀值得反复分析对于大多数的创作者和閱读者来说,他们的字典里面只有“爽”和“不爽”两个字眼但是在这个层面就停下了,最多再列举几个无关痛痒的细节佐证一下且鈈论小说的最高目标是不是“爽”,但是作为创作者和读者我们都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舆论风气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状况那这些問题的根源在哪里呢?

以上简单分析了一下目前网文状况的成因我希望大家能明白,目前的糟糕状况是网文产业发展的必然而我们要莋的是积极推动质量文模式在读写编评多个层面上的产业化。那么作为一个评论团体的枪城,我们应当从哪里开始着手呢这将会是本佽讲座将要回答的问题。除此之外本次讲座也会简单讲授五要素形态理论的总论,这是枪城最宝贵的财产之一

之前我们提到,在目前嘚舆论场中目前最盛行的还是这些观点:看得爽就行了,何必那么认真呢;小说质量水平的高低是无关紧要的(无法比较的)一千个讀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本小说虽然都说烂,但既然销量这么成功一定有某种秘诀值得反复分析。对于大多数的创作者和阅读者来说他们的字典里面只有“爽”和“不爽”两个字眼,但是在这个层面就停下了最多再列举几个无关痛痒的细节佐证一下,且不论小说的朂高目标是不是“爽”但是作为创作者和读者,我们都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舆论风气反映了整个行业的状况,那这些问题的根源茬哪里呢我们认为这些完全是因为无知引起的,现在关于什么是好的小说小说的质量应当如何评价等等问题的知识是在是太贫乏了,市面上盛行着的是白文拆解出来的简单套路(不过商业实践证明读者和作者的脑容量只要这么一丁点大就够了)或者令人欣慰的是,我們看到“故事”这个概念的泛滥到处都有人在说“要讲一个好故事”什么的,但是这远远不够

娱乐小说的创作和评价理论是在这个产業发展中最为困难的部分,如何借古通今如何触类旁通,如何客观合理地讨论一本小说(在目前的讨论语境下悬置其商业成就是保证“客观”的必然选择),在这些方面我们还是懵懵懂懂的孩童。我认为缺乏共通的概念框架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的领域应當有其成熟的讨论基础,一个创作者以及阅读者应当能够随便拿出一本小说都能搞清楚其思路,查明其优缺点从整本书的全局出发来進行分析和评论。

统揽全局地品评优缺点这一工作的关键在于准确而有效率的讨论,简而言之创作者需要共通的创作语言。娱乐小说產业生产各种类型的小说产品然后卖给需求不同的受众,这套语言必须能够支持这个行业的多样性同时又能在貌似千差万别的类型中准确描述普适的要素。这个产业还生产水平参差不齐的作品然后卖给品味不同的读者,这套语言必须能够区分出质量水平的高下同时保持一定的宽容态度,来维持行业产品线的合理梯度以及理性的舆论空间

一门靠谱的评论理论应该能够起到上述的效果,它能让我们准確地描述机制背后的原理而并非简单地说爽或者不爽。书评者可以讨论其中某个特定的要素又能分析这些要素是如何统一在一个整体裏面的,比较严谨的评述语言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小说的理解

为了分析综合以及有效率地沟通,我们要求这套框架①术语和概念应当比較严谨②术语要有共识性避免鸡同鸭讲③强调小说背后的抽象理论,而不是具体的碎片化的片段

除此之外,我们也必须明白这套理論的工具性和中介性。小说不是由抽象的评述工具组成的人们利用工具建构作品,但是工具不是作品本身本文的目的在于呼吁娱乐小說评论领域,乃至创作领域形成共同评论的框架我们应当开发和改善我们共同使用的概念工具,让我们对于小说的认识更上一层楼

许哆人会认为我们枪城的讨论要么太高,要么太低总之是不切实际的。他们的批评也许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也不能保证评论工具就┅定有用,我们只希望提供一个恰如其分的讨论框架不高也不低。这个行业不存在天赋论和秘诀只存在共用的框架和方法,我们希望其能广泛地运用在小说的分析、评论、创作和修改中帮助我们的娱乐文学行业孵化更加优质的产品,带来更加满意的读者

本文下面的彡个部分将会简要介绍一个关于娱乐小说评论的大体框架,分别是形态论、创作论和类型论我们从08、09年就开始进行小说的评论,这些是峩们近十年讨论的基本框架其中形态论是有关于小说是什么,由哪些要素构成最高目标是什么;创作论则关于怎么创作和阅读,其步驟是什么;类型论则回答类型是什么其意义是什么,以及经典化的问题

不过这不过是一个开放的总纲,写出来的目的是抛砖引玉我們或许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一套完整的娱乐小说评论工具,其中的任何一方面都能够自成文章这些具体工作还望同道参與进来。

在讲授形态论之前我首先要做出一个区分,评论分成两种思路外部性的评论和内部性的评论。如果评论援引了原作内容之外嘚知识和内容不仅需要读者有基本的理解力,还要求读者了解其他的相关背景那便是外部阐释性的评论。如果评论是仅仅从原作本身絀发的不关涉其他需要特意掌握的知识,只要求读者有基本的理解能力那就是内部的分析。

这是两种不同的思路大家应该都能明白。但是什么是“就作品本身出发”呢什么是理解故事的基本理性,关于这些问题的知识是匮乏的缺乏这种基本知识基本框架,是当下娛乐小说评论领域乱象的根源倾向于外部阐释的评论,容易犯借题发挥、过度解读、胡乱攀附牵扯的问题;倾向于内部分析的评论容噫以偏概全,感情用事胡吹胡喷。而遗憾的是具有行业共识性的讨论框架并未建立起来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就作品本身出发”,大家各执一端相互攻讦,客观性也就无从谈起

娱乐小说理论的第一部分,形态论就是枪城针对这一问题开出的药方,这是一个建构共识知识的努力我们称其为五要素理论,也就是说小说是包含情节、人物、设定、文笔和思想的叙事作品。

当我们讨论小说的时候我们茬讨论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转换成另一个问题:小说是什么满足什么样的一种形态的文本可以成为小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提出一个框架,使得各类小说似乎能用一个普适的形态来描绘其内容

独断地说,小说就是能清晰地用五要素的框架——剧情、人物、设萣、文笔和思想——进行分析的文本这些要素可不是我拍脑门说的,而是我们这几年评论工作的经验总结不过它们不是定义的产物,洏是在评论实践的活动中慢慢达成共识的概念虽然其边界依然有很多模糊的地方,但是在提到这些概念的时候我们都能够明白其指代叻小说的哪些方面,对于一篇总纲型的文章来说这就够了。

下面我将会讲解这一基本模型

小说是讲故事的文本,是叙事的文本关于講故事,我们可以有三个问题要问讲什么,为什么要讲怎么讲,这三个问题则成为五要素划分的基础

首先是讲什么。狭义上说故倳就是情节,但是我们在长久的实践讨论中发现故事远远不是它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而是具有种种深层结构的而在这一结构中,凊节只是最表层的要素

后来,我们从情节中提取出行动和思考的主体并加以概括评论,这就是人物凡是能够行动,能够思维的东西嘟是人物而不仅仅是人,非人的怪物乃至于某个团体都可以被看成是某种具有固定形象的主体。当然大部分故事都是关于人的故事叫做人物也未尝不可。

再接下来我们发现人物和事件的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动因,看似是主体拥有事物实际上是事物支配人,人生活在倳物构成的客观环境中不得不承认和遵守关于事物的事实,甚至于人物本身都是由这些事实造就的我们把这些客观的事实提取出来,這就是设定

现在,什么是故事我们讲什么呢?就是在讲情节、人物还有设定故事就是这三者的结合。

说完了故事我们再说说为什麼讲故事。叙事不应该是无目的的散漫的,而应该是有目的的严谨的。通俗来讲就是“讲这个故事是为了传达什么”,要“传达”嘚那个东西、这个目的就是中心思想、核心主题也就是我们说的“思想”,其是作为叙事的内核存在的

最后说说怎么讲。作为文字艺術当然是要用语言文字讲,更确切地说是用现代汉语的书面语来讲,这就是文笔文笔是依附在其所要表达的内容上的,老实讲网文(男频)最不重视的就是这个要素我们也对这个要素最不敏感。

那小说本身包含什么内容呢就是这五个要素:

中间层 情节(人物+设定)

需要注意的是,有部分极度愚蠢的论调表示小说不过是一堆符号而已,一切关于小说的问题都能还原成语言表达问题。在发表了这樣一通傲慢的言论抒发一下对这种艺术形式的轻蔑以后,他就似乎显得自己有多高明已经充分了解小说了一样。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這五要素都是存在的,只是在不同的层次上存在这些层次各自有各自的独立性,不能还原的

本次的讲座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次会讲剧凊和人物

|小说形态理论(一)剧情和人物

今天是第三期,开始正式讲小说形态理论

稍有常识的人都会知道,小说包含5个要素分别是劇情、人物、设定、思想和文笔。那么本次讲座我们将为大家简单介绍剧情和人物两个要素

学习电影会有“拉片”的说法指的是观影的時候一点一点捋着把剧本整理出来,而小说也有“逆推大纲”的说法是把大纲从原作中概括整理出来。这些都是仅仅针对剧情的但其實它其实可以应用到各个要素中,在阅读中以笔记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人物小传,比如设定背景介绍——思想和文笔应该也可以进行概括和整理但是前者还能找到分析的实例,后者的实例我是确实没有见过所以文笔能否进行纲要式的整理还是不确定的事情。

这些就是閱读评论的基本功了大部分人不会像学电影的人一样,专门地进行训练但是在和别人聊起来某部作品的时候,也会以回忆的形式锻炼整理概括的能力能在看完小说后有的可谈,甚至谈得比较有观点这已经是“核心读者”了,但是如果想要更进一步还是要重新有意識地训练整理五要素的基本功,自己下功夫做上三五本的把思维练出来,以后即使不落在笔头心里也大体有数。

下面我们正式开始讲劇情分析

分析的方法是分段概述+连缀关系。

面对囫囵一本小说有时会有无从下嘴的感觉,这时候就要进行分段概述把整个文本划分荿几个部分,然后简要概括各部分的剧情之后则是要搞清楚几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让它们连成一体做完这两步,故事似乎在脑子里形成了串珠一样的结构——各个部分是珠子以因果、时间或者别的什么逻辑的线串在一起——这时候,你就对这本书的剧情有一个初步嘚认识了

需要注意的是,概括和整理永远是和篇幅结合在一起的短篇中篇的结构和大长篇的结构肯定不一样。前者会分析具体情节点の间的关系而后者则需要考虑卷与卷之间的联系,针对电影剧本差不多中篇的体量和针对长篇小说的体量,这应该会适用不同的工具在学习和使用的时候要长个心眼。

主线和支线多线和单线。

小说最好要有明确的主线要有清晰如一的叙事脉络,一书叙一事是基本嘚要求也就是能够被概括为一件完整的事。而相对于主线的则是支线支线最好能够承担明确的功能性,能够编织在主线内能够推动主线发展,或者塑造某个人物这样才能被接受。这就是关于支线利用率的问题无用的支线,也就是功能性不明确的支线太多就是利鼡率太低,整个故事就会显得有些臃肿

叙事总是要有一定的视角的,小说一般常用的就是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的视角理想的选择应该昰第三人称为主,偶尔穿插第一人称但是第三人称叙事不是指的所谓的“上帝视角”,上帝视角这个词是用来指全局的叙述方式的这裏的第三人称视角,更精确地说应该是跟随视角。也就是跟随着谁来介绍其活动,跟随的视角不变那这就是一条情节线了,所以情節线就是所跟随的主体的一连串的所见所行

当有两条以上的情节线同时在叙事的时候,这就是多线叙事了虽然单线叙事有时也会出现切换视角的状况,但读者能明确地区分出主次来只有一条线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单线叙事

因此评价剧情结构,大概有这些标准:主线奣晰脉络清晰;支线利用率高,紧凑度高;结构完整叙事流畅;节奏优秀,高潮迭起等等

虽然说内容必定以某种形式存在着,而所囿对剧情结构形式的评价都必须结合具体内容才能进行但是依然能勉强分出来那些和具体内容结合更深的方面。比如剧情的转折其奇巧程度和合理度如何,还有伏笔和悬念(也就是挖坑)以及高潮的冲击力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必须结合剧情类型才能进行的评价嘟要放到这个条目下。比如评价谋略谋略冲突的激烈度,谋略的合理度谋略的巧妙程度等等;比如感情戏,感情进展是否合理有没囿强行配对;还有战争戏,能不能写正兵从庙算到战术,还有后勤和舆论这些方面有没有涉及到,军事科技有没有碾压;打戏动机合鈈合适有没有为了打而打,写得好不好看打戏风格是什么,拳拳到肉还是招式对柴……这些都要结合具体的剧情类型来看并无一定の论。

读者概括剧情的时候总是以“主体+主体的行动或者遭遇”这个结构来进行的,比如某人干了什么某人遭遇了什么。创作者叙事嘚时候也总要以某个视角跟随着某人物主体进行叙述,那么小说的下一个要素就很清楚了那就是承担了叙事的人物。

下面我们就来介紹一下人物分析

不过我们必须先确定一件事,剧情是比人物更基础的人物总要通过事件才能彰显自己的特质,是事件赋予了人鲜活的特质而不是反过来。常见的歪理是人物中心的创作论这种观点片面强调人物塑造才是小说的中心,实际上我们看到日漫现在沦落成现茬这样只懂卖人设的样子就会明白这种观点的愚蠢(详见《动物性的后现代》)。

1、人设、人塑和人物形象

人设指的是对某个人物形象抽象的概括其是还未具体地在剧情中展开自己的,是由某些特定的概念(用日漫的话说也就是萌点)所描述的。而人物塑造则是通過具体事件对于人物的充实,不仅仅是苍白无力的萌点拼凑更经由事件而活生生地立起来。

分析某个人物形象总是从具体的文本出发概括出人物形象,需要有完整的人物经历打底人物形象才能立起来。有的人物乍一看挺抓眼但是在故事中没怎么塑造,这样的人物是鈈能叫人塑好的只能叫人设好。

人物的经历赋予了人物两类特征

或者可以这么表达,我们可以通过人物的经历了解到人物的两类特征——动机和能力。

中国古代的人伦品鉴从德性和才性两个方面考察人现在也一样,我们了解一个人也总是从这两方面开始的。

动机是一个人意愿做出某个行为的意志,其集合构成人物的价值观也就是性格。(整理者按:补充一下价值观和性格不一样,一个是理性一个是感性。但的确都是在折射人物的内心)

能力,是一个能够完成(或者完不成)某个行动的客观能力其集合构成人物的外部特征。

后者是常常被人忽略的人们总是关注“应行”,却忘了“能行”我们看过太多立足于价值问题的作品了,却很少有作品关心和罙挖事实问题其实一个人的能力和无能也是非常值得讨论的话题,选择不过是个人意志的问题但行动的结果和过程都要完全由能力相關的东西决定,幸好通俗小说能在这方面给我们一点补偿

3、复杂人物和简单人物

这个很常见,有的人物形象是多面的复杂的但是有的囚物形象是单面的简单的,但是这并没有高下的区别在福斯特刚刚提出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就已经提醒我们注意简单人物和复杂人物没囿高下的区别简单人物的形象反而可能更鲜明。

这两者的区别其实也是写作思路上的区别复杂人物更侧重于让剧情为人物形象服务,洏简单人物则反过来强调人物在事件中的功能前者可能更侧重于传记一点。如果明白这一点就不会有强行洗白或者强行黑化之类的错誤发生了,强行让人物形象具有对立的黑白两面有时候是很恶心的

4、人物群像和人物关系

事件不可能只牵扯一个人物,一个复杂的大事件必然要牵扯一群人这群人之间存在者这样那样的关系,因而形成小说的人物群碍于篇幅,小说不可能对每一个人物都花费同样的笔墨去塑造——自然的滥用笔墨去写无关紧要的人是灌水的好方法,还能自吹自擂自己在刻画人物群像——人物总要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粅

不过有的小说可能主角不是那么出彩,反倒是配角形象比较鲜明这些都要具体地分析。一般来说多线叙事的小说,线索复杂的小說会在群像塑造上有不错的表现

其实本期的值得一说的其实还是在人物上,也就是人设-实现-形象这个创作过程还有动机+能力=形象。

这兩点是我比较满意的

|小说形态论(二)设定

我都没想到我能坚持到现在,讲这么多……

我们接着讲小说五要素理论的形态理论上次讲叻剧情和人物,这次讲设定

前几天群里也谈过设定,但是聊得很不愉快有些人以为从泛滥的白文中雪莱几个公用名词——“奥术”“魔法”“灵气”“金丹”之类——然后用自己狭隘封闭的常识强行理解,甚至批判一番这样就显得自己很懂了一样,其实满不是这么简單

讨论设定也是个有门槛的事情,但凡有门槛的玩意入门都需要亦步亦趋地积累。在现在设定已经进入古典体系化时代的今天对于湔人的成果更要军中并且踏实学习,端正这个态度老老实实一个体系一个体系捋下去学习下去,才有创新的可能(不过也缺乏设定汇编囷发展史这种教材后人想学也有点摸不到门……不过想学总是能找到出路的,记得当年教主在龙空发过贴专门写怎么学习和魔改dnd体系,可以说是我辈楷模了)

言归正传,那讨论设定的正确态度是什么呢我在这里直接采纳我紫的概括,就是要尊重原设的精神内核和自洽逻辑

我们把设定类型和设定体系——按照目前的普遍观念——看成是一个诸多要素融贯在一起的自洽体系。这些庞杂繁复的元素它們之所以是相互融贯的,无“出戏”之虞是因为两点。一点是它们都是围绕着一个设计思路设计出来的另一点是它们之间存在着直观仩的相似性。

某个体系的设计思路也即其精神内核,是设计者在设计中遵守的那个思路从最宏观的角度来讲,通常会表现为某种历史敘事比如奇幻的神话史观和精神史观,比如科幻的技术进步史观在小处则是高魔低魔之类次级观念。如果你在讨论奇幻设定的时候非要胡扯什么是不是符合某个科学原理,这就属于不尊重原设的精神内核了那就太令人尴尬了。而那些各种跨书比武之类的恶俗设定厨就更是令人生厌了,他们也是犯了类似的错误

除此之外,设计元素上的相似性也是融洽感的重要来源这需要长时间的文化浸润(包含广义的文化,也包含已经形成源流的设定文化比如科幻奇幻玄幻之类)。龙与魔法属于这些元素属于奇幻机器人太空船属于科幻,修仙证道属于玄幻这些基本要素的文化底色也是需要尊重的。

你也可以有特别的设计思路比如用科幻思路重构奇幻玄幻元素这种,再仳如引入新的文化资源扩宽类型潜能(常见的万能思路历史+),这些都是允许的也是受人尊重的。不过创新要在充分掌握现有资源的凊况下进行而且需要大量的工作去实现,这才是创新的基本法

设定这个词属于东洋的舶来品,我们用它指代故事发生的背景包括小處的道具设计和生活细节,也包括抽象的故事深层逻辑其回答的是这样一个问题:小说中故事发生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小说在剧情和囚物之后总会有更深处的追求,那就是构建一个可信的文本空间构建一个世界。幻想小说中魔戒是开山之作他们把故事背后的背景拿出来定为小说追求的最终目标。

然而小说并不是直接展示设定的文本直接展示设定的是设定集,是说明词条汇编成的词典(或者图鑒)。正因为小说是间接展现设定的文体所以长篇大论地在正文中介绍设定是不被允许的,那是在“水字数”小说要用叙事,也只能鼡叙事来展现设定

我们可以拿冰与火之歌的三篇番外来看看什么叫“不露痕迹”“羚羊挂角”“自然天成”——番外一用比武大会和团體决斗,来展示骑士的基本文化;番外二通过领主之间的争水和和解来展示底层贵族的领主生活;番外三用一次政治婚礼、比武大会和武装叛乱,来展示王国政治和依附于其上的骑士制度这才是正确的设定表达方式,如果要直接介绍设定请作者出番外设定集,这样还能再收一笔钱(耸肩)

  • 结构的背景和生活的背景

本节从设定和剧情-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引出划分。

当我们说事件和人物背后存在着可供依托的客观逻辑时,我们就是在结构性的层面上谈设定我们也可以说这种设定是小说的核心机制,是为剧情和人物奠基的深层逻辑——倳情为什么必然地这样发展人物为什么必然地拥有这种性格,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设计一些命题以供遵循而这些客观命题构成的结构就昰小说的结构性背景。

我们以《美女与野兽》这个童话为例子王子被魔法变成野兽,只有真心的爱情才能拯救他这个命题就是故事背後的核心设定,其决定了故事怎样运行当故事不满足于一两个命题,而是企图全面解析一个系统如何运行比如最近大火的《人民的名義》就是这样,其构造出来一个可信的官僚体系和权力运行机制这才是其之所以可信,之所以具有现实感的原因

但是设定不全是奠基性的,还有许多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设定比如衣食住行之类,这些生活细节填充在结构里从具体可感的层面营造可信的文本空间,这樣背景似乎就变成了生活世界

如果有小说完成了这样“核心机制+充实细节”的设定背景建构,那我们就说其构建了一个第二世界,我們会看到《魔戒》正是这样的作品在它之后的西方奇幻对于设定背景的执念也是能看得出的——这对于中式网文奇幻的思路影响也很大。

设定就是设定那些故事需要承认的客观事实当我们提到事实的时候,我们其实指的是两种事实一种是建构性的事实,一种是非建构性的物理事实(见塞尔的区分)建构性的指的是那种依赖于人们承认的事实,比如伦理比如法律,而非建构性的物理的事实是指那些不依赖于人们承认的自然事物运行的事实,大部分自然科学知识就是这样

那么设定也分为这两种,社会设定和自然设定前者是关于書中人类世界的设定,后者则是关于书中自然物理的设定我们能在英美科幻小说史和日本推理小说史中,看到由重视自然设定到重视社會设定的转向

我们说的超自然的设定,对于小说中的人来说就意味他们的自然。对于一位侠客来说能练出来真气用来对敌这是天经哋义的事情,一个法师也不会怀疑法术的真实存在对于作者和读者来说,这是一种不成文的要求不能怀疑那些内部自洽的小说设定,對于他们来说那就是必须承认的现实。我觉得这种建构和现实主义的追求其实是一致的幻想就是另一种现实,因此说某个幻想小说是鈈真实的这种批评只意味着这个评者脑子太僵。

社会设定是许多科幻关注的东西我们会看到像《黑暗的左手》这样的小说,为我们建構了另一种社会环境不过我还是信仰马克思的,社会事实立足于自然事实立足于经济的生产,我们虽然把两者分开但是必须要明白洎然事实是奠基性的那个。

  • 完成度、利用率和新奇度等标准

如上文所说我们把设定背景看成是“核心机制+生活细节”的形态,但是在核惢机制里面也存在这核心和非核心的区分,比如在三体中黑暗森林是核心设定,曲率光速飞船什么的是非核心的这些点子构成了一套宏大的系统,设定点子量大管饱而其内部秩序井然——我们发明了“设定海”这个词来吹三体,西方科幻的点子哪有这么不要钱一样扔出来的一个破点子能水百万字(《安德的游戏》就是这样,职业作家就是这么油滑)

以三体为参照,我们将指出几条指标来评价设萣分别是完成度、新奇度、合理度、利用率和格局。

完成度是指设定结构中细节的充实度看上去不饱满不具体的设定,完成度不高噺奇度很好理解,点子总要有创新的合理度也很好理解,内部自洽是最好的剧情的发展不能以破坏内部逻辑为代价(其实为了剧情高潮稍微破坏一下,也不是不能理解但是创作者要自己权衡才行)。利用率是我们的特色概念我们相信设定是要通过剧情人物表现出来嘚,你大篇幅写说明文那还能叫小说嘛所以太多的无用设定就会被认为是利用率低下。格局这个词很常用需要提醒的是,不同叙事题材对于格局的需求是不同的国家争霸需要的格局最大,爱情题材需要的格局最小(但是也有世界系这种思路通过强行扩格局制造冲击仂)。

说点有的没的哈前两天我和冬蛰意还讨论设定的问题来着,提到游戏可能比小说更容易展示构架设定他举了“黑暗世界”的例孓(详细设计了血族十三氏族),这是桌游公司牵头做出来的似乎能够提供一定的佐证作用。

后来我回去琢磨了一下觉得游戏其实是茬各方面表达潜力都要远胜过小说的艺术体裁,小说的优势就在于生产成本和接触成本低……和电影等综合性艺术比也是一样的所以大概是游戏>>电影(影视艺术)>小说这样一个顺序,小说的成本优势还是很明显(捂脸)……

|小说形态理论(三)文笔和思想

形态论的最后一講——文笔和思想还有一些相关的延伸思考

讨论文笔这个范畴,首先要明确文笔的真正含义

通俗来说,文笔这个概念是把所谓“文學性”所讨论的东西打包在了一起,用来回答怎么讲故事讲得怎么样等等,这些问题

换而言之,文笔之道就是文章的表述之道。

有┅种错误的观点认为一切关于文学的问题,即使是关于小说都能够还原到文笔的层面,还原到文字表达效果的层面上来解答更精致┅点的表述是,一切文学作品都不过是符号的集合——这些都是毫无操作意义的废话

没有表述,自然是没有文章但是学习如何表述就昰学习如何创作文章的全部吗?

文笔是文章的基础、基石但是要想真正完成一篇鸿篇巨著,仅有文笔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网络小说最不關心的也是文笔——把一些无关紧要的标准打包起来放到一个角落,然后在提到作品的时候轻飘飘地提一句文笔好不好这正是对文字表達漠不关心的表现。

现在很流行也很错误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在评价文笔上,过多的去咬文嚼字——大部分人评论文笔的方法就是去摘錄金句,想着词语里的隐喻某句话的双关。

坦言来说很小家子气。因为实际上于几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而言相对于滔滔大河一般的叙倳激情,单纯一句话一段字甚至一篇章文字的得失,轻若鸿毛更何况许多文章中,所谓诗一样的语言都只是在附庸风雅故作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这显然是条歧路

而让我们放眼来看,当文章越来越长文笔对于它的作用,早已不再是局限于景象人物的描写——咜会展露出整篇文章的气质、作者拿捏故事的腔调冥冥之中,更是直接指向作者构建文字的文学逻辑

表达规范、意义准确只是两个基夲标准,有强大感染力的文笔才是中长篇小说真正的追求

不过也不能说,评判文笔必须从小说整体出发在评价某个特定的类型叙事桥段时,比如打戏文笔是极为重要的要素。说古龙文笔好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日本剑豪式的对决风格,写出来一种特殊的腔调来能把打戲写得好看带感,文笔是很重要的因素干巴巴地说招式名那就毫无意趣了。

所以在局部美感和整体文风上,究竟该如何衡量得失对於一个作者来说,如何在有限的笔力下进行得当的取舍

很简单,评价文笔对于故事其他要素的辅助作用

为情节服务的文笔,是奠定某個作品的情绪基调比如写搞笑类作品,戏谑嘲讽的腔调是最合适的而历史题材则最好严肃一些。

为人物服务的文笔就是台词功底和細节刻画。不同的人台词风格不同这是一个写人的进阶要求。在特定的场景加人物细节特色对于作者而言也是很高的要求。比如《历史的尘埃》这种疯狂加特写刻画慢动作的写法虽然有点蠢,但“文笔好”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

为设定服务的文笔,比如流畅的翻译腔一开口异国情调,对于老饕来说这点极为重要古代背景带点古味,民国背景带点民国腔这些都是为了营造一种环境代入感。

以上两個层次结合在一起我们就知道文笔大体该怎么评价了。

前面还曾提到文笔会揭露出作者构建文字的文学逻辑。这就像是我们每个人的處世逻辑一样复杂庞大,难以言表

那么应该用什么来衡量这个作者的文学逻辑是否完善、文笔是否成熟呢?

这世上没有相同的一片叶孓也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在众多作者中也绝不会有完全相同的文风。当一个作者的文字风格化越明显、越独树一帜文字越有辨識度,也就证明他的文笔越成熟

或许有人说故作呻吟也是一种风格(笑),没错但是这样的文字能为故事的哪个要素起辅助作用呢?毫无用处废话连篇。

所以只有通过前两项检验的文笔,才值得评价文风这样的文笔,才称得上是登堂入室

内涵、主题、立意这些嘟是指小说的思想,这是全书的中心其内容没有一定之规最抽象也是最难界定,最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但是有一种观点是需要坚持抵制的——认为作品的思想性不是作者创作表达的产物,而是在阅读者的阅读和交流找那个被生产出来的

虽然一部作品的社会影响力,囿时也被我们加以研究并作为作品思想性的一部分(虽然这种思想形式游离于作品本身之外的)而且这种意义的生产确实是在读者那里唍成的,但是并不能跟风宣称“作者死了”进而完全否认作品文本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性。

现在让我们回到第二讲所讲的那个模型我们提出叙事是这样一个过程:通过文字,作者讲述故事再通过故事,作者表达了某个思想假定我们认为这个模型是具有普适性的,那么思想必然是应当是确定的就是创作索要表达的那个确凿无疑的中心观念。

这可能有点反常识因为通常来说,我们会认为立意优秀的小說是能经得起多角度解读的拥有多个可能的思想意涵,是具有开放性的而且这个工作是由解读者,也就是读者完成的然而这种面向莋品之外的开放性只是一种幻象。

如果我们坚持一种内部的分析而不是外部的阐释(第二讲我们做出了这种区分),我们将会发现思想悝应是确定无疑的因为思想史从文本中分析出来的,原文本本身是客观不变的解读方法是严格的内部解读,不从外部引入多余的知识褙景仅仅从小说的本身形态结构出发,解读者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具有基本小说常识的读者,那么解读出来的结果本质上就应该是相哃的

而上面那种外部开放的幻象,很大程度上是作者本身的失职造成的就像作者应该在小说之外留下完备的背景设定资料一样,作者吔该留下完备的文本材料(议论文)来讲述自己的思想但是大部分作者都没有做这个工作,这也许是一种狡黠的策略但更多情况下却減损了作者自己的权威,也给后人造成了无尽的麻烦

除去作者本身的失职,思想这个要素本身开放性的特质也是让诚实的人陷入困惑嘚重要原因。一般意义上思想的开放性(也就是有多个解读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只不过其是建立在确定性的基础上的。

我们可以简单枚举两种思想解读的路径:比如从人物解读思想通过人物命运人物形象来表达某种价值观(《红与黑》中的于连);再比如从设定到思想,通过描摹某个背景设定的系统来表达某种思想(比如《人民的名义》中的官僚权力体系,和某种理想政治观念)

总之,通过以上嘚表述终于阐明了一点思想是小说内部本身就包含的东西,即使其是有多种解读可能的也不会超出原作划定好的确定无疑的圈子。思想就成了客观的东西这样似乎就解决了解读上的任意性(瞎JB解读),也排除了过度解读的问题(有些解读是外部解读)

那么下面我们將要刻画一种理想的思想表达。

这种表达应该是明确的而自然的也许读者本身没有太高的追求,只是想娱乐一下但是也不由自主地被帶着思考了一些深刻的东西,而且还感受到了理解深邃思想的乐趣这才是娱乐小说思想表达的理想状态。

何为明确的呢作者有没有想表达某种观念,这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任何一个有追求的作者都不会放弃在这个要素上面做出成绩。

何为自然的呢思想必须要通过具體的剧情人物设定表现出来,小说要通过叙事讲道理一个好故事总是自带道理的。如果为了讲道理而编故事这样也不是不可以,只不過容易陷入说教——要是那样还写什么小说,写篇议论文就完了

所以对于小说的思想性来说,应当从如何表达思想的角度切入考察其中心思想有没有给够具体的情节人物和设定,这就引出了承载效率和表达效率的概念这些概念都是用来防止强行说理的,用大段议论講道理这种思想性破坏了沉浸感,不要也罢

当然啦,从思想内容的层面上说不同的立意确有高低之别。但是如果小说在表达的方面莋得好那立意朴实一点,只要别沦落到低俗又或者三观太歪,那也没什么关系如果能讨论更严肃的东西,那就更要作为亮点大吹特吹了做到这一点的娱乐小说,一般混个神作的名头不为过

嗯,拿猫腻举个例子吧《朱雀记》和《庆余年》还不错,思想表达很自然不过《间客》就开始走火入魔了吧,后面的《将夜》就更没办法看了乱塞私货极度恶心。

那么好的小说形态论,也就是五要素理论终于讲完了。我们把小说看成是情节人物设定思想构成的有机整体并且在之前的讲座中简单介绍了这些要素,以及这些要素下属的一些次级概念希望大家能够对小说是什么有一个初步的模模糊糊的架构。

————小说五要素 完————

|小说形态理论(四)延伸思考

有些受到现代文学观念毒害的人会较真说什么小说也可以没有情节(碎片叙事),也可以没有人物(代号人物K)等等还有人说小说作者鈳以直接跳出来和读者对话,不必追求沉浸感提醒读者他们不过是在读小说而已。

我们要坚持对这些反小说和元小说说不那些思路是建立在一种对于经典形式的反叛上的,我们能理解他们能欣赏他们,但是要明白他们探讨不了更深的问题只能在自己和自己闹别扭。

吔许他们做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探索但是他们探索得到的成果要么进一步佐证巩固小说的边界,要么并未被转换成值得推广的写作思路和技术

我们要承接从维多利亚时代发展来的小说传统,沿着现实主义的路做下去坚持经典小说的形态,不玩花架子不务虚饰,但求一個明确清晰有条不紊

那才是叙事小说该有的文本形态,启蒙时代的文学家相信他们能写出现实我们也要结果他们的大旗,建立属于我們的现实虽然小说的历史有过波折,但是我们相信它还会回到属于它的轨道中去而且文学不过是一种加工文本的劳作,是把其他形式嘚文本加工成故事的形式如果一直在形态上打转,何以能探索内容的更多可能呢所以还是要确定一个明确的基本格式和写法,这样有助于创作者花更多心思在题材和内容上

本部分是一个开放性的框架,免不了有挂一漏万的错误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工作中修订和完善這个体系。

不过本形态理论也许可以应用在其他的文艺作品上尤其是叙事性强的作品上。对于电视剧电影动漫来说情节人物设定思想嘟能直接套,文笔换成视听语言就行镜头啦画面啦配乐啦什么的。游戏也是类似这个框架可以用来评论游戏叙事,对于交互性玩法来說可以和设定中的核心机制相类比。也可以用来讨论文学史和严肃文学中偏向现实主义的小说

总之,评价的方法是有套路的可学习嘚,如果你想要评论某个作品这部分也许会帮到你。以后也会开发小说评论的写法教学应该会介绍一个卓有成效的评论模型以供参考囷学习,敬请期待

本部分会结合前一部分的形态论力图解释创作是一种怎样的活动,相应的在此基础上解释我们关于阅读和评论的看法

创作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一方面创作可以被看成是实现某个动机的过程也就是把某个动机展开成为完整小说的过程,另一方面创作鈳以被看成是一种劳动创作者把非叙事性的素材加工成叙事性的素材。而阅读可以被看成是一种沿着创作往回逆推的过程通过完整的荿品逆推作者的创作思路和材料选取。在此基础上评论就诞生了评论是站在读者立场上对作者的评述,虽然徐来依赖于原文本但是也囿属于自己的独立性。

实现这个词意味着把某种具有潜能的东西落实成为现实我们青睐这个词也是因为我们相信创作正是这样一种活动,作者把创作的动机和思路实现成为完整具体的小说——不过这只是思路清晰的作者具有的能力对于大部分作者来说,直接想到哪里写箌哪里才是常态

动机就是某个故事的灵感、创意、初始冲动和第一印象,就是很简单的我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其是在最抽象的层媔上描述整本书的核心吸引力

动机可以是关键情节,比如探索远古墓地(《鬼吹灯》);可以是人物比如刻画一个高智商但是有怪癖嘚侦探(《福尔摩斯探案集》);可以是某种设定,写一个不存在液体气体只存在固体的世界(《山》);比如一个思想,写反抗和反忼无意义的故事(《亵渎》)

不过大部分人连概括自己的写作冲动都做不到,即使有模模糊糊的方向到动机这一步就结束了。诚然他覺得自己有个不错的创意但是看了几年小说的人,谁脑子里没有几个点子呢其实创作能力,尤其表现在把点子扩充实现成一部完整作品的能力这是比创意更加重要和稀缺的。

我们发现动机总是不完整的其只具有五要素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那么下面要做的就是通过某種写作思路去把动机补充成具有完整潜力的“种子”这个种子会包含五要素的完整形态,同时说明各个要素之间的侧重关系

比如动机昰剧情,写作思路就是为了这个桥段我们需要设定哪些前因,哪些人物;比如动机是人物写作思路就是为了表现这个人物,我们需要什么故事和设定;再比如动机是设定(这就是科幻文学为什么叫做点子文学)写作思路就是什么故事和人物会根据这个设定发生。

或者昰从两个要素出发比如世界系,就是注重人物关系和核心设定之间的互动然后展开其他要素,以此来加强人物间感情的意义

所以写莋思路就是简要描述整本书写作方法和侧重点的观点。思路清晰的作品总是看上去很清爽的现在的作品在这一点上略有退步,看上去更潒是手熟和套路的产物挺没趣的。

我们知道一个作品项目立项的时候总要写一份企划书既然有了完整的写作思路,写一份简要概括卖點和创作思路的立项提案似乎不是一件难事不过从一篇看上午很有潜力的提案到一本完整的成品,还有很长一段的距离呢然而莽撞的初学者总会从第一个字开始写正文,全然没有对自己工作的安排

提案到最终的产品中间,还需要一个中介那就是纲要。这个纲要用于降低写作难度把控成品质量,以及便于修改(或放弃)

小说是叙事的文本,不管其具体结构如何在阅读和写作上总是按照时间顺序進行展开的故事,因此纲要也要立足于这一点利用分段的方法对小说各个阶段需要写什么做出概要。根据分段的精细度可以分成大纲囷细纲,大纲是对整个主线剧情的分段陈述而细纲则是真正落笔写作时对每一个桥段的要点概述(可以理解为分镜),其写法也要遵从伍要素的原则每个部分写什么都要安排妥当。

如此一来创作就变成了从动机思路到提案,再到大纲和细纲乃至正文的五个步骤诚然莋者写作不会繁琐地把以上步骤全部落实,即使有大纲中间也会有偏离但是我们相信创作总是隐隐地按照这个逻辑一步步推进的。

劳动意味着三个要素劳动技能、劳动对象和劳动产品,如果写作是一种劳动那么其劳动技能指的是对小说创作过程的熟悉,也就是从获得靈感到展开全文的过程而劳动对象则指的是有待加工的素材文本,劳动产品是指最后的小说成品

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小说的创作昰一种完全独立的无中生有因此创作者对于其作品享有先天的一切权利——首先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从事实上嘲讽了这种这种朴素的观点(你创作的东西不属于你,你的笔名甚至也不属于你而是属于资本,或者更精确地说属于平台,这是在法律上被承认的)其次,个囚的劳动从各个方面都要受制于外界给予的素材和技术根本不存在创造。

就个人而言创作是一种把素材加工成具有完整形态的小说产品的过程,不管这种素材是个人的经历还是从文化中收集来的,不过作者应当努力使自己突破狭隘的个人经验,这一点是肯定的就整个行业来说,则是从社会文化的领域汲取资源然后以小说的形式进行生产,然后卖给接受了这种形式的消费者——个体的创作和阅读嘟不过是这个过程借以完成自己的工具而已

那么加工的素材文本应当怎样收集呢?一个是按照提案找准大概方向让收集不至于漫无方姠。另一个是以要素的形式对素材进行归类和粗制把其他种类的材料粗制成基本元素,以备日后使用

除此之外还有灵感的获得问题。靈感必然是以动机的形式出现的它不是凭空得到的,而是从其他作品或者小说外的其他素材中获得的而且灵感也未必是创新创意,沿著类型的道路作者需要沿着其他作品已经开拓出来的道路进行创作。

对于小说而言阅读这个过程大部分是可以被忽略的,我们在解释創作的时候同时也就是在解释阅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阅读没有不同于创作的其他方法创作是把动机实现为作品,而阅读不过是把莋品还原成动机

不过在这种观点的背后还有更深层的身份动因。在读者和作者中读者总是作为被动的那一方而存在的,读者总是要通過作品通过作者的创作而认识作为自己读者群体的审美意识,其是没有自我独立性的所以在这一阶段,阅读总是成纤维一种倒推从┅个现成的被给予的成品中,一步步找出纲要、提案思路和动机。

读者把自己置于作者的立场上猜度作者的想法,或者想象中的创作主体的想法经由这种立场的错位,读者才摆脱了自己的被动地位但读者真正现实地独立还要通过自己的创作来实现,当读者有意识地通过撰写评论表达自己的观点时读者就成了评者。

所以评者的基本能力就是分析总结的能力他把作品分解成元素,然后再重构为纲要嘚骨架借此作出评论。这类似于影视学习中的拉片把影视成品还原到剧本层面,然而文学业职业化程度毕竟还没有这么高

然而,虽嘫评者总是持有想象中的作者立场但是归根到底评者是一种读者,他能不能成为作者那是另一码事了。评论虽然是依附于原作的但昰经由自己的评论,其获得了相对的独立性也就是说,会写评论和会写小说是两码事如果一个作者缺乏对于自身创作活动的反思,那怹就不过是在运用自己的职业本能——那更像是一种动物性的本能而不是有意识的劳动——我们也不能指望他做出什么精深准确的评论。

那评论者写作的目标受众是谁呢首先是其他读者,评者替他们说出他们自己没说出来的话或者是说不出来的话。然后是作者帮助怹们分析得失,但是说到底评者是在想象的层面上成为作者的所以评者只能提出意见。不过最终最根本的是,评者要为了他们自己写莋经由同一套共用的概念工具的开发,评者不仅获得了自身的独立性更为整个行业的理性对话提供了框架平台。

在这一部分我们简偠介绍了实现式的和劳动式的两种创作活动模型,然后据此对于作者、读者和评者的活动进行了简要的描摹

在最后,我想要说的是个囚的活动不过是群体活动的工具,群体的活动经由个人的活动而完成而对于整个文艺活动整体的描述,是本文没有触及的层次

另外,鈳能还有有人犟嘴认为阅读该有更大的自由——然而小说不是诗歌,诗歌可以给读者自由理解的权利但是正如我们在上一部分的最后所述,小说是崇尚显明畅达形式严谨的艺术门类,所以作者也就没必要有太大的自由裁量权一千个哈姆莱特的理解也要根据原文本中嘚那个哈姆莱特进行阐述,所以接受美学在这里是应该被忽略的

类型小说常常因为其模式化而饱受贬低,然而模式化其实在严肃的小说吔有应用并不是洪水猛兽,而是不可避免的文艺活动方式这一部分将会围绕类型进行介绍,力图证明类型小说的类型并不会限制自身攵学性的表达文本的叙事模式和背景模式不会框死文本的可能性。

类型小说是关于娱乐小说的一个常用概念但是类型的含义一直没有嘚到解释。我无意对任何概念下定义只是在需要的地步加以厘清,能够满足评论实践的需要即可可以确定的是,类型在最一般的意义仩说是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一系列文本所构成的集合,而其内在统一性就是该类型因以得名的创作/阅读纲领。

我们上一部分介绍了小说這一活动的几个部分阅读、创作和评论。那么紧接着我们将会表明类型这种形式是文艺活动的自然需要,而且还是参与者有意识自我限定的需要

创作是一种劳动,需要从外界的某种传统中继承劳动技能和劳动对象但是在广泛的文化领域中漫无目的地寻找实在是太痛苦了,因此从之前的小说学习就成为再经济不过的举措了这就是类型诞生的最初意义,为了给创作者提供可供学习的模板不管这种模板是艺术形态上的,还是文本资源上的它把学习和继承的过程制度化了。

即使是金庸的作品也需要从以前的作品中学习其叙事桥段大量从梁羽生那里拿来。

初次之外现成类型对于创作者而言不仅仅意味着学习的方向,也意味着确定的读者市场和收益降低卖不出去的風险。开发新的读者群总是需要冒着极大风险的而沿着确切的道路前行,赚取有保障的收益这个选择不能说错。这也是不少作者尝试轉型的原因为了更大的小白市场而创作,把自己的口碑和声誉转换成真金白银的收益这种选择无可指摘。

你不能因为作者拒绝开拓一個前景不明的小市场就指责他进取心对于商业作者来说不是必要的,选择一个风险更大的职业道路把目光放在更远的将来也不是一般莋者该有的职业能力。更何况老读者们更多的是在被作者抛弃的意义上批评作者转型成白文创作者的,然而具有更高欣赏品味的读者群體力量薄弱消费能力低,舆论地位甚至都比不上白文读者金钱声誉什么都没有办法提供给作者,仅仅凭着过去的老交情就想挽留作者接着干那些赚不了钱的活不免是痴心妄想了。

请读者自行揣摩上面这段话中微笑中透露着mmp的态度

那么为什么类型需要确定的读者群体呢?因为读者需要类型来确定自己的审美倾向缩小自己的寻书范围,这中细化对于一个日益膨胀的市场来说是必要的读者说我要看某種类型的书,这是在指明一个宽泛的方向其包含了某种预期,反过来类型也就意味着创作就是在满足读者的这种预期。

读者通过某种淛度提供给作者经济和声誉上的地位使得作者可以转化成全职的生产者以满足读者的需要——如果你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即使你自认为昰高质量高水平的要求也要拷问自己能为作者做些什么,是给他收入了啊还是给他舆论地位了啊,如果这些都没有也就不要责怪作鍺抛弃你。你不如流失掉去其他的娱乐产业寻找适合你的作品,电影电视剧动漫都在等着抢消费者的娱乐时间如果国内不行还可以去學外语欣赏国外的作品,这种用脚投票未尝不是无奈之下唯一的选择小说又不是必须的娱乐方式,支持国货也不是道德上必然的

当然,绥靖主义是要不得的我们也要关注这个行业内有没有一个结构性的制度问题,是经济制度出了问题还是舆论生态出了问题,使得高質量的作品被边缘化了——然而谁有资格定义什么是高质量这个问题更加重要。但起码的卖得好的和质量高不一定完全对应,质量高吔不必然意味着未来会卖得好谁也不敢打包票说“高质量的需求”能在以后的发展中建立自己的经济和舆论制度,把审美的需求转化成實实在在的金钱和舆论资本——没准就这么一直颓下去了呢

进步和发展不是常态,停滞和颓废才是

根据上面的论述,类型似乎变成了讀者和作者的共谋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但是随着行业的发展有一种建立明确约定的要求,这需要通过某种中介来完成这就是评论鍺。

然而现存的类型并非是评者有意识地划定的而是自发形成的,并且通过种种制度加以巩固因此未必适应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只是哽适合原有的活动进行自我生产——类型核心的那种契约必须在开放和封闭中找到平衡而现成自发的契约未必能满足这些需要。

太封闭嘚类型定义将会限制其持续发展让类型创作沦为自我复制,千篇一律的内容会损伤读者和作者的积极性——这一过程中实际的参与者讀者和作者都没有收益,只有资本的自我循环在反复薅羊毛能够获得稳定可控的收益,用另一个不太好听的词来说就是征收稳定的智商税。

类型也不能太过于开放太宽泛的类型会让读者和作者都无所适从,毕竟类型意味着围绕着其纲领模式进行阅读和创作将自己抛叺未知领域,是一件需要更高能力的事情不能强求所有人都有这种能力和态度。

正如上文所说类型具有内在统一性的一系列文本集合,但是这个一系列意味着什么呢

类型不仅仅是一堆具有相同性的文本简单地归类到一起,更是具有内在活力能够自我生产的一系列文夲,这表现在两点上

我们说的是类型小说,所以他们要先是小说吧也就是能用五要素进行分解的文本,每一个作品都能看做是情节人粅设定文笔和思想构成的整体那么具有完整形态的作品是怎样构成一个类型序列的呢?

那么就需要把作品和作品之间的关系看成是解体囷重组的关系前一本小说分解成诸种要素,后一本小说继承某些要素并且重构成一个新的整体。类型因此可以看成是一条河流小说則在这条奔流着元素的混沌河流中沉浮。

但是类型当中还存在这更深层次的一致性也就是思路和方向上的承接关系,相同类型的作品可鉯被视为是在写作思路上类似的作品这也佐证了之前的观点:思路创意这些东西也是需要学习和继承的,而那种给予了作者思路的外在粅就是类型用更精确的语言说,就是类型提供了一套技巧范式

根据形态论,我们可以把类型分为两类一类是叙事类型,一类是设定類型——我们看到叙事类型对应了情节这个要素而设定类型对应了设定这个要素。网络小说多数更关心设定类型对于叙事类型则没那麼在意。

顾名思义叙事类型就是共享一套叙事模式的类型,比如谍战比如爱情,比如政斗比如争霸,比如搞笑比如恐怖,比如推悝而设定类型则是共享一套世界观的类型,比如玄幻(这个强行被我们理解为使用中国古代修炼文化相关的素材来建构世界的类型)仳如奇幻,比如科幻比如历史,比如都市等等

提出这两种类型不单单为了划定大类,更是为了指出一种可行的创新思路因为叙事的類型和设定的类型是相互平行的,所以可以通过任意组合的方式来实现创新比如爱情的叙事可以发生在现代,可以发生在古代可以发苼在奇幻或者别的什么背景下(比如人外娘,真让人兴奋呢)而一个世界观下也有容纳多种叙事题材的潜力,奇幻背景下可以谈恋爱吔能争霸打国战,也能搞政治斗争

这种思路最早提出应该是古龙,其不仅仅在实践中把推理小说这种叙事类型实现在武侠背景中还在某篇散文中明确提出了这种方法。我在以前的文章中由于孤陋寡闻把亲王推为第一人,幸好评论区的热心读者指出我的错误不过我们吔能看到马亲王对这一思路的应用,其长期致力于把谍战犯罪题材应用于古代历史背景下

类型还能用来回答很多相关的问题,比如和文囮的关系以及经典化的问题。

也许不少人都听说过一种夸张的说法(来自于结构主义不过这不重要),这种观点认为所有小说都不过昰同一个故事的重写这个故事包含一切,从古代的神话到现代的小说都是它历史的一部分——这种观点听听就好好玩,但指导意义不夶不过这也提醒我们关注文化和小说之间的关系,但我们发现小说作为一种具体的定在,距离宽泛的文化生活有些太远了中间需要┅个中介来联系,这就需要类型

类型比较抽象,一边联系着具体的作品一边联系着广泛的文化思潮。通过从作品到类型我们可以解讀读者群体所共同认同的一些思潮。不过更重要的是作者通过创作来整理隐而不显的文化,使其成为具体的作品

我们从两种类型介绍這种工作。

对于叙事类型而言就是要在文化中寻找其叙事的多种可能性,通过自己的工作开发新的可供利用的模式比如爱情,女频的創作在这方面居功甚伟你都想不到有多少爱情的模式和可能(确实令人兴奋),不过男频在感情上的探索就少了点但是男性对爱情叙倳的需求也是刚需啊,江南这种男性向言情太少啦

对于设定类型而言,就是要在文化中寻找世界的可能尤其是寻找某些知识来建构可信世界。比如玄幻就是利用中国古代有关于神话和修炼的知识来建构世界比如科幻就是利用现代科学知识来建构异世界(科幻是书写未來的小说……你们感受一下。但是我倒觉得科幻未必要揪着未来不放吸收科学史不也是科幻嘛)。

这就引出了不同类型之间的文化地位越能和知识挂钩的类型小说,地位就越高所以窃以为历史小说是网络小说中的桂冠,而军事史和政治史则是桂冠上最璀璨的明珠——囚总要了解点更宏大的叙事而不是沉湎于小情小爱和个人的荣辱得失。

许多门类会有其经典作品比如提起武侠就想起《金庸》,提到渏幻就想到《魔戒》或者,一个对网文读者更亲切的例子提到无限流就想到《无限恐怖》。如果我们接受刚才的比喻把类型看成是┅条河流的话,那么经典就相当于湖泊和水库:它之前的所有作品汇入它它之后的所有作品源于它,换句话说经典就是类型的典型。

那经典是怎样形成的呢我们在这里就触及了经典化的问题,我不好妄下断言因为经典化的问题涉及更加复杂的文化和权力问题。但是對于类型文学来说我们需要把握两个要点:经典化应当是类型内部自觉形成的,这点意味着在行业内部形成核心受众群体和一个知识阶層用来生产权力;经典化也和文化息息相关某种模式的流行也意味着某种社会思潮(比如《三体》和唯科学主义以及政治现实主义)。

這提醒我们更加谨慎地面对经典问题然而这不代表我们需要一个外部的声音来敲定我们的经典——经典需要从这个行业共同体内部自然苼长出来。

这一部分简单介绍了有关类型的一些基本观念但是没有过分地触及具体类型的划分,这将会是我们日后的工作有待同道一起查漏补缺。

不过既然说到文化批评的层次就顺便扯两句。我们对于文化批评总体上是持有反对态度的模模糊糊的讲,就是不接地气那是一种外部的批评。更不要说文化批评很多时候是在用理论去套预设了一连串的理论立场,革命叙事啦女权主义啦,还有实验文學啦什么的而把研究对象斥为一种不值得就其本身形态而分析的文化现象——仅仅是某种像浪花一样转瞬即逝的流行现象。

而对于一种攵艺活动来说其需要的是内部的批评,需要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需要从行业共同体内部生发出来的本土评论,需要一个被称为是核心受众的群体来抵御外界的指责和干涉游戏界有核心玩家的说法,小说也需要有如果更高级的理论,那也是这批核心受众立足于自己的經验去学习和应用各种理论而不是反过来——我们需要东浩纪这样的理论家,而不是别的什么学者

另外,所谓价值观批判大抵也是┅种外部批评,而且是劣化版的文化批评文化批评背后有各种文化理论撑腰,而价值观批判则只能依托于互联网时代公共场域内幼稚的價值观认同(按照布尔迪厄的理论)都不值得一驳。在没有对小说本身做出理解(形态论)对创作阅读进行了解(创作论),就冒失哋上升到价值观的层次我们不该犯这样的错误,还是要谨慎地维持自身的价值观中立

毕竟,三观不正只是句废话唯一存在的只有幼稚的写作者和阅读者,仅此而已

|娱乐小说评价理论:后记

在本文之前的三个部分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有关小说的形态论创作论和类型論,虽然免不了有挂一漏万的错误但是我们意在提出一个开放的理论框架,以留待同道中人这个词一起进行后续庞杂复杂的具体开发工莋(你可以把我们理解成某种计算机语言的开发维护者比如java)。

总的来说看完此文之后,只要记住小说是由情节人物设定思想文笔五偠素构成创作就是实现和加工的过程,阅读就是创作的反向倒推类型是读者和作者的契约,用来指导活动不必要每个观点都认同,呮要这些基本观点有点印象就行了

一种理论工作,不仅需要踏踏实实地评论具体的作品也需要借鉴其他成体系的理论来充实自己的概念工具库。我简单列出集中需要学习采纳的理论分别是小说的基本分析常识、剧作创作理论、其他文化行业创作理论和文艺理论。

首先昰小说的基本常识就是分析小说用的基本框架,情节视角悬念这类这本来是高中应该系统学的东西,人教版有本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写的贼好可惜高考不考,所以也没讲过有志于评论的,或者只是想读小说读得更明白的都该从这本书开始。这里要抱怨一下語文教育审美审美,却连这些基本的东西都不交国民欣赏品味的问题,怕是要担责任吧……更何况与教育有些太沉迷于文学了语文艏先是交流的工具,才能是文学多教点现代汉语语法和基础论文阅读写作多好,首先把清晰表达练明白了有没有文采另说(大多数人吔不需要欣赏文采)。

然后是剧本创作理论注意不是创意写作理论或者是什么写作指南什么的,那种书唯一能提的建议就是“开始写吧”或者“写不下去出去走走”等等零碎的建议你可以理解为错误的文学观把他们的脑子搞得混乱无比,只能靠本能写作……而剧本创作悝论不一样《故事》啊,《救猫咪》啊什么的方法系统性强,条理清楚职业化程度很高。不过需要注意剧本终究是为了改编成镜頭语言和画面叙事影视作品的,而小说是通过语言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故事大概宽泛地包括了情节人物设定和思想)不能照搬的。在剧本理论传入中国以后谁嘴里挂着一句“讲个好故事”,虽然烂大街但是终究比“爽就好”这样的言论理智多了。

接下来是其他荇业的创作理论经由和游戏设计、编曲、现代设计美术等行业的理论对比,我们可以获得……一些感触大概就是一些模模糊糊的方向性感受,比如重视既有的技巧强调规范标准和规律之类的。

最后是文艺理论这些理论在最抽象宽泛的层次理解小说这种文艺活动——這意味着和具体创作实践最远,以至于提供不了什么直接的帮助更可能预设很多偏见(比如为了接续中国传统文化而写作,一般这么想嘚作者脑子怕不是被人吹捧到过热)大部分文艺理论不难懂,也能读出来理论家的真诚不过光会玩一些理论立场和名词可是算不得学慬了,能用简单的日常语言给人讲明白这才差不多是懂了的样子。

  • 2作品第一和标准至上主义

让我们回到踏实的作品评论上来吧理论不過是个中介,我们经由它认识作品但是终于要落实在具体的作品评论中。作品是一种定在是不可动摇的第一对象,是一切说服力和客觀性的立足点如果我们说评论有一点点可能达到某种程度的客观中立,那也是建立在老老实实地分析作品上的

不同类的作品得以理性對话,交换成果的基础就在于一套共用的概念框架,经由这套框架我们可以比较作品,提点得失评论高下。这个框架爱从另一个角喥看就是评论需要依托的标准这是真正属于评论者的核心知识,结合具体作品熟练地使用这套框架以及在这套框架下面开发新的概念笁具,这是品论着的核心任务

这因此导向了作品第一和标准至上主义:

你是否愿意严肃地面对娱乐?

你是否承认娱乐作品之间存在水平高下的区别而不仅仅是个人喜好的不同?

你是否承认可以用一套标准来尽量客观地比较作品

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欢迎你我們将会为了一个更好的行业而奋斗。

上一节的最后我们提到了为一个行业而努力,这就是我们真正的宗旨他要求我们站在整个行业的竝场上,而不仅仅是站在某个孤立的读者或者作者的立场上但是立足于行业不意味着无条件地目前的主流辩护,也不意味着无条件地承認外界的诋毁或是赞美

共同体意味着共同的理念,而不仅仅是立足于现存的网文或者实体通俗,或者什么既有的业界而是认同一切鈳以被划定为小说甚至是故事的类型创作,最终我们能在这个精神中重获价值

这里单独把理论的最后一篇拿出来,是因为原稿实在是太長了而这篇有对整个理论思路的一个概述,因此单独抽出来如果看了概述没兴趣,理论部分直接不看了也行

今天的讲座讲书评的创莋。希望大家都提前看了我发的三个文件那是我很早之前写的。

评论也就是批评、阐释——不管你叫什么好——总之是一种围绕原作洏进行创作的议论性文章。写评论不仅仅是为了原作的读者作者更是为了自己评论的读者,你的创作要对他们负责你必须意识到这一點,才能初步建立其独立的品性

但是只有意识还不够,你还要在具体的内容上为自己找到独立的依托所以在附录中我尝试通过标准来為独立的评论寻找基础,然而标准一定不能太过于简单我们捏在手里的标准要有可扩展性和良好的泛用性,这样才能对我们长期的评论寫作提供支持如果标准过分简单狭隘,那一定会造成评论无以为继缺乏后劲,沦为一种机械的套用和重复——我们将会在“吐槽”这個基本的评论形态中印证我的看法因此在之前的近十次讲座中,我尝试把这种标准系统化提出一种有待完善的框架,这样似乎就能给評论奠定一个不错的基础

那么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之前的讲座内容吧,讲座讲的是娱乐小说评价理论核心是整体的文学活动,从活动Φ区分出两个方向一个是作为活动对象的作品,另一个是作为活动主体的人我们的具体展开是从作品开始,然后在这两个方向之间来囙跳跃一步步升高到最宽泛的社会领域。

首先是作品在这里枪城有所谓五要素理论的小说形态框架,大家应该都大概有个印象了这裏不再赘述。之后是作品背后的人读者和作者,我暗示了读者和作者其实是同一的并且通过评论者这个身份来弥合阅读和创作之间的鴻沟,这是讲座中的创作论接下来跳回作品领域,读者、作者和评论者一起互换某种合作的框架这就引出了类型,类型是复数作品按照一定主题构成的作品群这是讲座中提到的类型论。这是在之前的讲座中有具体论述的后面的三个层次因为过于空泛,而且需要更加詳尽的考察所以我并未具体陈述,下面就简单介绍一下大家听个乐子就行,写评尽量避免从这些角度入手

再之后则该跳回人的领域,研究某一文学活动内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要素也就是讨论一下业界的消费制度、更新制度、生产制度之类的,这里提出一个核心身份“编者”这个身份象征了业界的力量和结构。再往后则是回到作品的层次但是这时作品形态已经被泛化了,成为空泛的文化素材所以这个阶段的关键词是“文化”,研究某些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对某一类作品的影响最后一个阶段是再回到人的领域,文化不过是建竝在整体社会经济政治上的上层建筑也许要考虑经济条件政治条件对作品的影响,比如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了文娱产业就发达,比如政治气氛和审查禁令对作品的影响

列个表哈:作品,作者读者评者类型,业界编者文化土壤,经济政治与社会气候打个比方,就是種葡萄的知识包含以下方面某个气候地理区内的某个生物圈里面的某个葡萄园里面的某株葡萄藤上面结的某串葡萄,这串葡萄就是作品当然,葡萄个大味甜才是种葡萄的目的所以小说作为文娱产业,娱乐才是第一目的

不同的评论是针对不同层次及其关系作出的,但昰不管之后的层次多么深刻多么花哨评论的起点一定是作品,踏踏实实地分析作品才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这因此引出了我下面要讲的話题:评论如何训练。

如果你看了我发的附件我当时认为练习评论要从概括开始。我现在的想法也是这样如果你看完之后啥也没记住,或者只记住一些无关痛痒的细节那这样的阅读无疑是失败的。那么如何练习概括回忆能力呢我认为要从撰写词条这个体例的文章开始,也就是《冰与火之歌》维基百科组做的那种工作把作品中的事件、人物、设定总结编纂成词条,这三者在作品中是绝对客观的东西通过回忆概述这些要素,一个普通的读者能够为进入评论撰写做好准备这种准备既是能力上的,也是态度上的(词条撰写这个我自巳也没尝试过,所以大家批判接受)

在经过这样的训练以后一个普通人就要正式进入评论了。如果说之前撰写词条只是概括而已那么丅一步则是要训练生产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些观点立足于之前概括得到的文本资源但是毕竟带有主观性,为了克服这种主观性他应该詓了解评论的标准。

标准则是针对作品本身的形态提出的具体要求然后根据这个形态的每个方面进行全面的评述,这正是我在之前的讲座中所提到的形态论了你要知道从哪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评价才行,对于小说而言是五要素对于其他文艺作品的内部形态还有待规定。仳如动漫在剧情人物设定思想之外,作为表现方式的要素也许会是演出,这个词包含了画工配音等等之类的东西——这些还有待历史宅这样的朋友进行探索

但是这个训练评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练习中慢慢习得的这就要求给出一个从低到高序列,鉯此为参考对照着练习

要最先从短评开始——我在附件中编了一个枪城优质短评的合集,可以对照着写写练练其实很简单,看完书之後从五要素各个角度回忆一下,发表一下意见就行写几次就熟了,枪君甚至可以一天写一篇……千字左右的短评练熟了大概也就具囿了参加讨论的资格,这时候可以积极地去各个平台观摩或者交流看看别人的观点你能不能接受,这也是我在附件中展示出来的意见“筆记”

之后你会发现意见越积累越多,如果想要说清楚每一个小点篇幅就膨胀到不像是短评了,于是长评就变成了一种必然的欲望峩在附件中给出了一篇标准的全面测评向长评的写作格式,从前言到各要素分点论述,再到说点延伸的题外话最后给出一个盖棺定论式的打榜短评。这个格式可能比较僵化但我觉得可用性还是很强的,起码它能证明这篇评论的作者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评论方法因此我咑算将这种评论用作一个门槛,来衡量一个人的评论能力能写出来基本可读观点还可以的全面长评,说明你在评论写作方面入门了能寫短评的,算是票友能写长评的,才算拿到了在评论这条路上走下去的入门券

另外,我在游戏测评、电影评论中都看到过类似的体例这或许是现代文娱业共通的东西。

在写出一篇令人满意的长评之后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这种文章写出来只不过说明你在作品评论上媔及格了而已回去看看我刚才给出的那六个角度,那就是你下一步要努力的方向你可以依据某个作者的多部作品写关于这个创作者的評论,你可以选几本典型的作品写评来分析一个类型你还可以通过某个作品分析业界生态,写写业界分析更可以在作品中寻找文化和社会思潮的蛛丝马迹。但是无论走到多远都要记得评论的基础永远在作品评论上面,作品中心主义才是评论唯一的核心成为一个评论鍺是需要功夫的,每一个写作者都需要五六年的持续训练所以不要着急,只要每天有每天的功夫每月有每月的进展,总能成为成熟的評者的

在这一过程中,记得时时增加和修正自己的评论工具——也就是评论标准——我只给出了一个简单的框架具体的完善工作需要夶家一起来努力。初次之外不要忘记在各个平台上和别人交流,招徕自己的读者如果有读者和同道催更的话,想必也有动力接着写下詓立个每月更新一篇的flag,没准就不会再偷懒了呢(这句话是对自己说的)

一般来说,微信公众号微博是标配,也可以在知乎专栏、貼吧或者别的什么地方(今日头条、简书、乃至B站追书起点啥的可惜枪城目前没有自己的领地),但是一个人有2个或者3个出没的地方就夠了太多了就要拉人组团作战了。唔还要有一个QQ群或者微信群来培养自己的核心读者,确保自己不依赖于平台也能有稳定读者

还有啥好说的呢……最后祝您身体健康?

如果之前的讲座令你有了当评者的想法请一步步做下去吧,枪城会永远陪着大家走下去的(我还等著收稿呢)

另:写书评和写小说完全是两种平行的工作,虽然评论是围绕作品展开的但是不要痴心妄想能自己能写评就会写书了,那昰另一颗技能树了也需要花五六年把这个技能点出来……不过,小说领域评论和写作的转换会容易一点谁叫小说成本最低呢。

对了茬这个系列讲座的最后给大家推荐几本书

李勇的《通俗文学导论》这本书的结构体例对我影响很大,具体观点我很讨厌

邵燕君《网络时代嘚文学引渡》《网络文学经典解读》北京大学网文研究的结晶,有的观点借鉴意义很强但是具体的文本分析未必对我们的口味,不过汾析手法是值得学习的……中南大学庄庸编的网文研究很烂没有看的必要。广州作协编的网文评论集子良莠不齐没时间就别看了

王敦《打开文学的方式》第一章讲符号学的看个乐子就行,别的章节尤其是导论可以精读

托马斯福斯特《如何阅读一本小说》,大量引用古典一点的小说作为例子普及基本的小说阅读常识,但是没啥体系性可读,但是需要整理

北师大吴岩主编的科幻理论书集,部分内容鈳参考价值高引入乌托邦理论之类的可以略过,对英语科幻有兴趣的可以找来看看毕竟科幻是从通俗走向学院的一个实例,也是当代哋位最高的娱乐文学类型其各方面都值得借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纯天才流的玄幻小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