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购买的债权越多 货币供给增长的就越快

先自我介绍一下,本人从大二开始步入程序员的生涯,至今已有17年,从汇编、C6、tubro C,C++、pascal,java 到C#,从Dos、win31、win95、WinNT 到 winXP,WinServer2003,从foxpro、Sqlserver到DB2,是个地地道道的技术人员。这么多年了,实在受不了这些专家教授,和学者型官员的忽悠,特发表我的经济货币观,以正视听。  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200字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楼主想说明什么问题呢?
  板凳到手
  干了17年的程序员???  真没见过
  不好意思,昨天有急事,今天上菜。
  楼主还在写么
  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分工协作(亚当•斯密《国富论》),正是灵长类的一个分支慢慢掌握了分工协作,从而在不断加深的分工协作过程中进化成现代人类,随着人类的进化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分工协作的模式逐渐多元化,分工协作程度也逐渐纵深化。  
分工协作就是劳动分工,产出交换。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没有剩余产品,人类的分工协作范围主要局限在部落内部(内部共同生产,劳动产品大体上的平均分配),发生在两个部落之间的交换,只能是偶然的多余产品的物物交换。当时的劳动成果交换在双方的经济生活中只占极低的比重,因此,彼此都不十分计较交换的比例,有时用2只羊换1把石斧,有时用2只羊换2把石斧。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物物交换不断扩大,参加交换的物品种类越来越多,一种物品可与多种物品相交换。物物交换存在一个明显缺点就是:物物交换要求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交换才能成功,否则交换就无法进行。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在长期无数次交换的实践中找到了办法:每次都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种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再用这个商品去换回自己需要的商品,那么这种“人们普遍接受的商品”就发展成为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就是从其它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可以和其它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它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有了一般等价物后,方便了商品交换,人们只要经过两次交换,就可顺利换得自己所需的商品,即:“第一步,用自己的商品换成一般等价物;第二步,用一般等价物换取自己需要的商品。一般等价物由什么商品来充当,各地区不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也有不同。在历史上,牲畜、布帛、贝壳、粮食、食盐、 金属等都充当过一般等价物。
  我国最早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之一是宝、贝。许多与商品交换有关的汉字,都有贝字作部首,如货、 赔、赚、贩、购等。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是金银自身自然属性决定的,即金银有许多适宜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征:体积小、价值大、便于携带、久藏不坏、质地均匀和容易分割等。首先是体积小、价值大。因为采掘金银要耗费巨大的劳动,所以金银的价值 大。这样,人们可以携带少量的金银,就能买到大量的商品。其次,金银不会腐烂,久藏不坏。黄金、白银极易保存,即使埋在地下,几千年后挖掘出来,仍完好无损。再次,质地均匀、容易分割。金、银可以随便熔合,又可随便分割,其价值不会受到损失,而羊、布、贝壳等就不行。正因为金银有这样多的优点,所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重任就自然落在了黄金、白银身上。金银一旦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它们也就成了货币。  
从上述货币的产生过程可以看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的出现解决了商品交换发展的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协作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促使人类社会分工协作规模不断扩大和分工种类的不断细化。  
在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中,货币的出现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在货币出现之前,由于达成交易非常困难,需要拥有彼此能满足对方需要产品的交易双方在相同的时间,地点相遇,且能达成双方都接受的交换比例(相当于交易价格),人类社会的进化速度非常缓慢,分工协作规模和分工深度都非常有限。直至货币(一般等价物)出现以后,人类分工协作的规模得到空前的扩大,因而也推动分工不断细化和深入。其直接结果是导致人类文明的出现和发展。  
货币是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润滑剂,没有货币,现代人类社会大规模的分工协作就无法顺利进行。因此,货币是分析人类社会的钥匙,分析清楚货币,就可以进一步分析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化,经济活动的规模不断壮大,作为货币的贵金属的供给赶不上经济活动的需要(理论上毕竟贵金属是有限的,经济活动是无限的),所以人类必然要寻求金属货币的代替品,而且要求这种替代品可以无限供给,否则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规模的发展就会面临巨大的阻力。于是纸质货币(钞票)就诞生了,人类社会从此迈入纸币时代。  
不管是金属币,还是脱胎于金属货币(金属货币→金属本位货币→信用本位货币)的信用货币,人们用自己的产品换回货币,其最终目的不是要消费货币,而是要用货币去换回将来需要的消费品,一个人用商品换回货币,再用货币换回需要的消费品,这个过程的本质是商品交换,货币只是用来帮助解决商品交换过程中时间、地点等因素带来的不便。为了帮助读者理解货币的本质,我们先看如下的简化模型。假设有一个岛国,有A,B,C,D,E五位居民,还有一个叫中央银行的机构;  
  ①有一天,中央银行印了100元货币,并借给A居民,居民A从居民B处购买了一批粮食,居民B付出粮食,100元流通到居民B。  ②之后,居民B又用获得的100元从居民C处购买了一批蔬菜,居民C付出蔬菜,100元随之流通到居民C处。  ③过了几天,居民居民C把获得100元借给了居民D,居民D用100元从居民E处购买了一批工具,  ④之后居民E用100元从居民D处购买了一批日用品,居民D付出日用品,获得100元。  ⑤居民D将100元还给居民C。  ⑥居民C用100元从居民A处购买一头牛,居民A付出一头牛,获得100元。  ⑦居民A将100元还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随之将这100元销毁。  至此,100元完成了一个循环,从中央银行印刷,并借出来,再回到中央银行被销毁掉。假设之前,这个岛上没有货币,之后,这个岛上也没有货币。从货币的存在角度看,一切又回到起点。但对于岛上的居民来说,状态却发生了一些改变,如下:  ① 居民A付出一头牛,获得了一批粮食;相当于居民A用一头牛与市场交换了一批粮食。  ② 居民B付出一批粮食,获得了一批蔬菜;相当于居民B用一批粮食与市场交换了一批蔬菜。  ③ 居民C付出一批蔬菜,获得一头牛;相当于居民C用一批蔬菜与市场交换了一头牛。  ④ 居民D付出日用品,获得一批工具;相当于居民D用日用品与市场交换了一批工具。  ⑤ 居民E付出一批工具,获得日用品;相当于居民E用一批工具与市场交换了日用品。  
从上述例子,我们可以看到,100块货币从产生→流通→销毁的过程中,促使了市场交易行为的发生。我们现在来假设一下,如果没有这个货币的流通过程,这个岛上居民的交易行为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错位可能难以进行,因此,货币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促使了交易行为的发生。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货币虽然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货币决不是一般等价物,居民A用100元货币交换居民B手中的粮食,对于居民B来说,他绝不是相信这张标有“100元”字样的纸片和他手中的粮食等值,居民B之所以愿意交换,是因为居民B相信将来,可以用这张标有“100元”字样的纸片交换回和他付出的粮食等价值的东西,因此货币表面上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但其实质并不是一般等价物,而是“债权债务”的清算工具,居民B获得这张纸,他便拥有在将来某个时候从市场要回和他当初付出的东西价值相当的商品的权利。  
所以,货币是起到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债权债务清算工具,它不是一般等价物,仅仅是一种债权凭证,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留名 观看
  为了进一步看清问题的真相,我们进一步对前述例子做些修改,即假设岛上之前也有货币,且央行在借给A居民100元之前,岛上货币存量为1万元,央行收回100元之后,岛上货币存量仍然是1万元。先来看通胀,在前述的例子中,假如央行不断的贷出货币,那么岛上经济会如何变化呢。很显然,央行每贷出100元,岛上就多出100元需求,而岛上商品确没有增加,按照时下流行的经济学观点,岛上应该会出现通货膨胀,而通过前面的例子,我们发现尽管岛上凭空多出了100元,并没有发生通胀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凭空多出的100元,等于多出100元的商品债权,只要市场存在提供价值100元所能要求之商品的供给能力,那么这多出的100元需求,就能得到满足,就不会产生通胀。如果央行贷出的200元货币,而市场新增的供给能力只能提供原有价格体系下价值100元的商品,那么必然出现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反之,如果市场新增的供给能力能提供原有价格体系下价值200元的商品,而央行只贷出100元,要么价格下跌,引发通缩,要么劳动力失业或工厂减产。因此可以总结出如下规律:货币投放可以显著推动市场交易行为的发生,从而推动经济增长,一个经济体如果货币投放速度大于供给能力增长的速度,则引发通胀;如果货币投放速度低于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则引发通缩或就业不足。通过这个结论,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的推论:  ① 货币的增发速度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货币主义”者的主要思想。  ② 在市场供给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发货币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在市场供给能力已经充分得到利用的情况下,任何增发货币的行为只能导致通货膨胀。  以下我们将通过对这个本质的理解来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第一、首先来看经济中无所不在的价格问题。  
如果世界上没有货币,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依然存在,交易依然存在,则交易的数量比例也当然会存在,而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交易的数量比例就必然表现为交易品的价格,价格(交易的数量比例)决定了交易的参与各方在社会分工协作中的劳动成果分配比例。这个分配比例不管交易是否以货币为媒介,都必然存在,因此反映劳动成果分配比例,并用货币多少为计量单位的交易比价关系并不受交易媒介——货币的影响,只受交易参与各方分配地位的影响。  
那么人类社会分工协作体系中,不同人和人群的分配地位又由什么因素决定呢?毫无疑问,由不同人和人群的实力对比决定(参见笔者《宇宙的基本法则》一文,内有该结论的详细论述)决定。因为,对于一个实力强的个体和集团来说,如果当前的比价和其实力不相配,即其实力强过分配地位,则打破当前的比价关系对于强者来说是利大于弊的(注:有能力破坏当前比价关系才是实力强者),因此比价关系将会不断变化,直至达到某个平衡状态,在这个状态下,任何利益攸关方打破平衡,都是弊大于利,从而比价关系得以稳定。  
当然,各利益方的实力总是随时间变化的,实力变化了,最终一定会反映到比价关系上来。所以,任何经济体系中,各种价格都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某个经济体系内某种产品的价格持续单向变化,肯定是当中各利益方的实力对比在持续单向变化。反观中国本世纪头十年中的房价,易知期间中国社会各阶层和各集团的实力对比出现持续显著的变化。表面上看,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但供求关系本身却受制于实力对比,因为如果供求关系对应的价格不匹配实力对比,那么实力强的一方可以动用自身的力量改变供求关系,看看当今中国的现状,举目望去,“为了推动房地产比价关系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变动,全国不是暴力拆迁,就是土地拍卖,或是大规模放贷”,就不难理解这一点了。所以对于价格,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实力对比决定供求关系,供求关系决定价格,或者实力对比通过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任何经济政策和行为都具有好坏两面,那么到底谁来做最终的权衡取舍?当然是实力(脑力+体力+权利)强的说了算!
  第二、经济危机。在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经济危机总是一个不断出现的梦魇,人类社会始终摆脱不掉。就连申称找到经济危机解决办法的社会主义国家,也一样周期性出现经济危机。那么经济危机究竟是什么?其本质如何?为什么人类社会总也摆不掉?既然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的产物,那么要认识经济危机,必须从人类社会的本质出发。  
我们知道,人类社会的本质是分工协作(见笔者《宇宙的基本法则》),正是因为分工协作导致人类的出现,反过来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推动人类分工协作规模的不断壮大和分工层次的不断细化深入。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证明了分工协作在每个个体的劳动效率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分工协作提高每个人的产出。人类个体之所以要参与分工协作,是因为其趋利避害的本性。  
在中国,一个农民为什么要离开农村到大城市打工(离开原来农村的分工协作体系,加入到城市的分工协作体系),是因为到城市打工有利可图。正是因为大家一致的趋利或避害动机,使得人们愿意走到一起,部分人做饭(开饭馆),部分人做衣服(开服装厂),部分人建房(开房地产公司),部分人教育(办学校),然后大家通过交换劳动成果来实现满足每个人的多重需要,即参与分工协作个体通过交易来分配劳动成果,而交易的比价(价格),则反映了分配的比例和分配地位,价格越有利于某些人,则这些人的分配地位也就越高。  
自从货币出现以后,人们分工协作的规模和深度得到空前的发展,可以这么看,一个货币区域就是一个分工协作体系。在人类历史上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往往一个国家流通一种货币,因而一个国家构成一个独立的分工协作体系。随着近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越来越大,进而不同的分工协作体系又通过国际贸易组成一个全球性的分工协作体系。在一个分工协作体系内部,只要参与分工协作对人们是有利可图的,那么人们就会在趋利的动机下加入分工协作。由于资历不同(加入分工的时间不同)、能力不同、拥有的资源不同、不同人在参与分工后获得的分配权也不同,从而形成特定的分工协作与分配体系,即经济社会的结构。  
如果一个分工协作体系内,足够大比例的人感到参与原有分工协作无利可图,那么他们必将退出或部分退出(失业或部分失业)分工协作体系,那么原有的分工协作结构就难以为继,经济社会必然就要出现结构的调整,这就是危机。如果调整的深度有限,社会仍然拥有秩序,分工协作及分配结构的调整仅仅反应在交易的价格层面,就叫经济危机;如果调整的深度太大,社会失去秩序,结构的调整已经超出交易价格层面,社会出现通过暴力来纠正结构的现象,就不能再称为经济危机,而称为社会危机。  
因此,经济危机(或社会危机)的本质就是旧有的分工协作体系难以为继,分工协作体系的结构出现调整。懂得了经济危机的本质,我们接下来分析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经济危机究竟能不能避免的问题。我们知道,支配宇宙和人类社会的基本法则是B法则:复制因子→复制→成长→自然选择(参见笔者《宇宙的基本法则》),由于不同的个体、集团掌握的资源不同,拥有的智慧不同,掌握的暴力力量不同,我们统称为实力不同,他们在参与分工后获得劳动成果的分配地位也不同,而且实力强的集团和个体获得的优势分配地位又会不断强化其实力,因而人类社会总是一遍又一遍重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进化现象(马太效应或报酬递增现象),在这个过程中,分工协作的分配结构在不断向强者倾斜,直到有一天,大多数弱者觉得参与分工协作有如鸡肋,无利可图,逐渐退出原有的分工协作体系,从而导致危机。  
因此,危机是某种社会分工结构形成并发展之后的终结,受制于A法则和B法则(参见笔者《宇宙的基本法则》),是宇宙基本法则作用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避免。在民主制度下,由于社会各个集团间存在比较畅通的沟通渠道,各个集团间比较容易达成妥协,有可能避免深层次危机(暴力危机)的发生,但浅层次的经济危机仍然不可避免,如同生物的新陈代谢和死亡,只要万物还在进化和发展,生命体就会死亡再生,只要人类社会还在进化和发展,社会分工协作体系的新陈代谢和死亡就不可避免。  
既然危机不可避免,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判断和识别危机呢?根据前述的危机本质,我们知道,危机产生的根源是部分人在原有的分工协作体系下,觉得无利可图,逐渐退出分工协作体系,因此识别经济社会中人们参与分工协作的意愿及其变化是识别危机的有效办法。在危机的酝酿时期,首先出现的是分配的严重失衡,当分配的失衡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很多人逐渐发现自己参与分工协作无利可图,因而逐渐退出,社会失业率逐渐升高,当失业率达到某个程度之后,引发大规模的退出分工协作,进而危机爆发。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意愿是看不见的,分配失衡(贫富分化)和失业率是看得见的,综合考虑这两个因素及其变化,即可有效识别危机。  
  作者:aspirin001 回复日期:  13:14:19   
    任何经济政策和行为都具有好坏两面,那么到底谁来做最终的权衡取舍?当然是实力(脑力+体力+权利)强的说了算!     ================  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实力不均衡,则利益边界就不稳定,直到某个状态,越过边界,利益由正变负,从有利变成有害,就均衡了。这就是实力对比决定利益边界。  在中国,一切社会经济问题的根源在于社会各集团的实力太不均衡。      
  楼主不是我说你,你讲解的也太烦琐了,文章要简洁否则谁去看
  第三、通胀现象,通胀的直接表现是经济体内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其内涵是货币的价值贬值,根据前述的货币本质,货币贬值就是货币代表的债权贬值,债权之所以会贬值,其根源是债务人的偿债能力或偿债意愿减低或消失。  
因此,以下两种情况会引发通胀,第一,经济体内出现一定规模的债务人偿债能力降低或消失,比如一定比例的负债经济人的偿债信用出现问题,如大量高负债国企倒闭、银行坏账等。第二,政府通过非借贷方式发行货币(比如明王朝直接印发银票支付官员工资),因为政府通过这种方式向市场注入货币,其债权根本就没有偿还能力,或根本就不打算偿还。此外,通过前述规律,我们不难看出,货币投放速度超过市场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也是引发通胀的重要原因。  
以上三种原因都会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要求偿还的债权大于市场的偿债能力,最终结果表现为传统经济学中表述的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此外,如果某个经济体对来自经济体外的某种资源严重依赖(这种资源是必须,且不可替代或很难替代),如果该经济体购买这种资源的价格上涨,就需要用比以前更多的商品去交换,即该经济体内将会有更多的供给能力(偿债能力)被用去偿还因为消费这种资源而产生的债务,在该经济体市场供给能力已经得到充分开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经济体内的债权要求大于偿债能力的情况,从而出现通胀,这种通胀就是传统经济学中描述的成本推进型的通胀。  
如果该经济体的市场供给能力还未得到充分开发,在外部资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只要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开发出相应的市场供给能力,则依然可以避免通货膨胀。至此,我们得到导致通胀的第四种原因:在市场供给能力已经完全开发的经济体内,如果严重依赖的外部资源涨价会导致通胀。  
既然货币仅仅是一种债权凭证,如果社会大众普遍对手中的债权(货币)的未来追偿产生疑虑的话,人们对这种债权凭证(货币)的接受程度就会降低,债权贬值,引发通货膨胀。那么在排除前述四个原因的情况下,导致社会大众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又是些什么呢?影响社会心理的因素和方式都太多,本人完全没有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只就本人所能看到的原因做些简单的罗列。本人认为能够导致社会大众产生债权(货币)产生贬值预期的因素主要有:  (一) 某种关乎民生的重要商品或资源(比如住房,粮食,肉食等)的价格由于其他非货币原因长期暴涨。由于这种东西是生活必需的,其价格是构成社会大众预期货币未来价值的基准,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长期持续增长,比然导致人们对手中所持的债权凭证(货币)的贬值预期,从而引发通胀。  (二) 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会导致市场供给能力下降,如果在大面积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中央银行没有相应收回货币供应,也会引发通胀。  (三) 第三、战争会导致社会供给能力更多被用于支持战事,从而导致用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供给能力减少,如果货币供应没有收缩,也会引发通胀。  
分析了人类社会引发通胀的原因,接下来,我们来分析另外一个问题,即人类社会是否可以避免通胀。根据前述货币本质,从理论上讲,如果货币供应和市场供给能力时时均衡,通货膨胀是可以避免的。  
但在现实世界,以下两个因素决定了通货膨胀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市场供给能力本身是万物竞争进化的结果,是时时变化的,每时每刻都受到技术手段、人口、自然灾害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供给能力的变化情况对人类来说是不可预知的。第二,掌握货币发行权的社会集团,可以获得很多利益,即便在完全规范的情况下,所有的货币发行都通过借贷形式(即前述的,货币必须通过借贷方式注入市场),货币发行者依然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利息收入,更何况现实社会中,只要掌握货币发行权的集团愿意,总是可以直接(而不是通过借贷方式)向市场注入货币,根据支配世界的B法则,即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掌握货币发行权的集团,总是不可避免地走向滥发货币。  
因此,人类社会的通胀不可避免。事实上,货币作为人类社会大规模分工写作的纽带,则通货膨胀(债权贬值)预示“任何人当下的劳动付出,在将来未必获得等值的回报”,其本身就是社会分工协作出现问题的反应,既然危机不可避免,当然通胀也不可避免。我们知道,在金属货币时代,鲜有通胀发生,那么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根据传统的货币解释,金属货币之所以不会导致通胀,是因为“金属货币本身具有价值,因此不会价值不会变化,故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这个解释很有迷惑性,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全球各国货币教材的标准内容。不过,笔者认为这个解释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在金属货币时代,如果货币供应量超过了市场的供给能力增长,通胀仍然会发生,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十六世纪美洲金银大量流入欧洲的情况。  
笔者认为,在金属货币时代,之所以鲜有通胀的根本原因并不是金属货币本身有价值,而是很多时候,黄金等贵金属的供应量增长率很低,货币发行量很难大幅度超过市场供应能力的增长。  
  顶,好东西,楼主要坚持写下去!
  第四,汇率也是讨论货币问题绕不开的话题,我们接下来分析汇率的本质及其对经济和货币的影响。为了更好谈论这个问题,我们先要统一对两个概念的认识,即货币高估和货币低估。因为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一定起到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笔者在此定义如下:某种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高估(简称“货币高估”)指的是该货币汇率高于购买力平价比率,反之某种货币相对于其他货币低估指的是该货币的汇率低于购买力平价比率。例如:如果从购买了平价上看,7人民币相当于1美元,则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大于7元人民币/1美元,则称为人民币低估;反之则人民币高估。在以下的分析中,为了更好理解其中的逻辑,我们以美国来代表国际市场。  
我们先来讨论汇率相关的第一个问题:货币高估对经济的影响。在货币高估的情况下(假定人民币对美元购买力平价比率7人民币对1美元,为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6人民币兑1美元),同样的1吨煤在中国的价格是700元,在美国是100美元(刚好满足购买了平价),在不考虑关税等其他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对于出售者来说,当然不愿意卖到美国去,因为卖到美国,他可以获得100美元,换成人民币所得600元,低于700元的国内市场价;相反对于这一吨煤的消费方来说,更愿意从美国进口,因为从美国进口他只需要支付600人民币,低于国内的市场价格,所以市场选择的结果会导致国内的市场价格降低,当然如果没有汇率管制也会导致货币贬值,最终导致购买力平价比率(之前7比1)和实际汇率(之前6兑1)相互靠近,从而达成新的均衡。如果政府采用汇率管制,长期维持货币高估状态,则进口商每消费一吨煤只需要600元,相当于获得100元的补贴,其实质上是生产者补贴消费者。  
再来讨论汇率相关的第二个问题:货币低估对经济的影响。在货币低估的情况下(假定人民币对美元购买力平价比率7人民币对1美元,而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为8人民币兑1美元),同样的1吨煤在中国的价格是700元,在美国是100美元(刚好满足购买了平价),在不考虑关税等其他交易成本的情况下,对于出售者来说,当然更愿意卖到美国去,因为卖到美国,他所得100美元,换成人民币高于700元的国内市场价;相反对于这一吨煤的消费方来说,更愿意从国内市场采购,不愿从美国进口,因为从美国进口他只需要支付800人民币,高于国内的市场价格,所以市场选择的结果会导致国内的市场价格走高,而美国的市场价格走低,如果没有汇率管制,货币亦会升值,最终导致购买力平价比率(7比1)靠近实际汇率(8兑1),从而达成新的均衡。同理,如果政府采用汇率管制,长期维持货币低估状态,出口商每出口一吨煤,则较内销多获得100元,相当于获得100元的补贴(美国出售一吨煤总是100美元,不管人民币是高估还是低估),所以实质上是消费者补贴生产者。  
接下来讨论汇率相关的第三个问题,如何判断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对于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和外贸完全自由的经济体系,汇率总是趋于平衡的,即既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即便偶尔出现高估或低估状态,其经济自身会自动调节,最后会导致现实汇率和购买力比率趋于一致。  
而一种货币之所以能够长期居于高估或低估状态,其一定存在政府的市场保护行为。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不难得知,任何对进口的征税和出口退税(或补贴)行为必然反映货币高估;反之,任何对出口的征税行为和进口的补贴行为,必然反映货币低估。在现实世界里,完全自由的货币兑换和国际贸易是根本不存在的,各国政府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一般都会执行一定程度的货币和市场干预政策。  
同时,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产品市场,情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市场是高估,而有的市场是低估。因此,从微观上(从具体的产品和行业)判断货币是高估还是低估,很容易,但在宏观上判断一种货币是高估还是低估,需要综合考虑各行各业及其综合情况,非常繁琐困难。不过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操作起来要容易得多。从前面的分析可知,对于任何一个行业和产品市场,如果货币高估,这个行业一定会出现持续的逆差;如果货币低估,这个行业一定会出现持续的顺差,从一个经济体整体综合来看,各个行业逆差顺差互相抵消综合之后的结果为顺差,则说明整体货币低估,反之则说明货币高估。从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本质来看,长期顺差和长期逆差都是分工协作不协调的表现,其状态都是难以持续的,一个国家如此,一个行业甚至一个企业或个人也是如此。  
虽然很多时候,各国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比如税收,补贴等手段以及金融市场政策),一定时间内维持特定国家、特定行业或特定企业的逆差或顺差(赤字或盈余)状态,但这种分工的不协调行为,终究不能长久,政府的这种人为的干预只能是不断积累社会分工的不和谐因素,长期必然导致崩溃,政府要么自己受不了主动调整,要么吃不了兜着走,接受市场规律的制裁。鉴于任何信息都存在滞后性(任何信息只能反映之前的事物),以及任何政府都不可避免受到全社会各种实力集团的支配,本身很难客观公正的看待和分析经济系统所反映出来的信息,所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行为大多都是错的,即使在某个时点是对的,时间长了也会走向错误的方向。  
因此站在纯经济的角度看问题,对市场干预越少的政府,犯错的可能性就越少,经济体系的分工就越协调,因为经济体系本身存在自我调整机制,因为万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必然是系统的自我不断调整(见笔者文章《宇宙的基本法则》)。  
不过从宇宙进化的角度看,任何经济体的发展变化都是系统进化的一部分,政府之所以对经济系统进行干预,本身就是受不同利益集团支配的结果,因此任何政府之所以能够干预经济,本身是各社会集团实力对比的结果,在实力对比不均衡的情况下,政府干预经济不可避免。  
  最后来看真实世界的货币汇率由什么因素决定。我们知道,价格决定了交易各方在分工协作中的分配地位,那么汇率则决定了不同的经济体在国际贸易和经济分工中的地位,根据C法则(实力对比决定利益边界)(参见笔者《宇宙的基本法则》),汇率将主要由国家间的实力对比决定。  
在一个现存的分工协作体系中,后来参与者通常是实力弱小者,因为后来者起初的实力非常弱小,其参与与否对原有分工体系的影响很小,因此其以什么比价参与分工,强者通常不太介意,也不太关注,就好像现在的朝鲜如何规定其货币兑换美元的汇率,美国无所谓,早年中国经济规模很小,对外贸易很少时,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完全由中国决定,美国并不关心,当后来者实力逐渐增强后,其参与分工的比价将逐渐对原有的各方的利益带来较大的影响,那么其比价将不能再由自己决定,而是参与分工各方博弈妥协之后的结果。  
拿中国的例子来说,在94年的时候,中国可以人为地把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从1:4调到1:8,美国没有任何反对意见,这就好比一个深山的猎人偶尔拿一些猎物到集市去卖,不管其卖多少钱,只要集市有人买,没有人会关心,如果这个猎人扩大了生产规模,大规模在集市上卖猎物,那么他的行为将对原先集市中的其他人的利益带来影响,那么他的猎物价格将不能再由自己决定(即不能太便宜),否则其他各方可能会联合起来抵制猎人,导致其退出分工协作。  
就像现在的人民币汇率,因为中国已经称为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出口国,人民币汇率已经影响到大多数国家的利益,所以现在中国不可能象以前一样完全自主地决定人民币汇率,而必须兼顾到其他国家的利益,否则世界上多数国家抵制中国产品,必将导致中国退出或部分退出国际经济分工体系,这是中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一般说来,一个后发展国家,其参与国际分工的比价关系(汇率)都有一个从货币低估到回归均衡的过程,因为在早期,后发国家为了其出口利益,有动机低估本国货币,以便利用出口需求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待该国实力增强,经济规模扩大之后,在各国的压力下,其货币汇率必然会向均衡汇率(购买率平价)回归,即后发成功的国家货币必然出现升值过程,当年的日本、联邦德国如此,今天的中国也如此,可能还要继续如此。
  欢迎关注经济社会问题的有识之士和各方高人提出意见,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hehe。应该探讨
  路过了
  第五,经济发展问题亦是货币的重要议题,通过前述的信用货币本质,我们可以知道,经济增长只有在社会供给能力未得到充分开发的前提下,才能通过货币手段得以实现。因此,不断增长社会的供给能力是经济发展的关键。  
一般说来,社会供给能力的增长主要跟劳动力人口增长、资源货币化、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这四个要素有关。其中劳动力人口增长能带来社会供给能力的增长,非常好理解;纵观过去30年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其背后的关键因素就是劳动力人口的持续迅猛增长,特别农村大量劳动力持续流入城市,在局部和短期来看,近乎无限供应。  
此外,改革开放前中国经济货币化程度非常低,很多经济资源没有货币化,货币供应增加之后,这些资源的货币化即刻可以成为市场新增供给,这正是这三十年来,中国以空前的速度增发货币,确没有导致大的经济问题之根本原因,因为对于任何增发的货币债权,都有供给能力来平衡它。  
同理,从中国加入WTO以来,尽管美国也以空前的速度增发美元,由于美元是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易媒介,当美联储增发美元释放债权需求的时候,由于中国数以亿计劳动力人口和资源不断加入国际分工体系,导致国际经济系统供给能力大幅增长,使债权需求和供给能力得以平衡,从而造就了美国和世界空前绝后的高增长,低通胀的经济神话。  
现在看来,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和资源的货币化都已经走到尽头,2012之后,中国劳动力人口将达到顶峰,并逐步回落。如果中国仍然延续前三十年的货币增发速度,留给中国大众的结果将是持续的通胀。  
同样,如果印度的经济发展延续当前的路径不变,由于中国供给能力的回落,美国如果仍然以之前的速度发行美元,留给人类将是世界性的持续通胀。  
技术进步带来供给能力的增长,其中的逻辑也相当简单明了,无需赘述。资本积累对供给能力增长的作用则需要仔细说明,我们知道,企业通过工人操作设备生产出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  
工人人数的增长能带来供给能力的增长,设备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当然也能带来供给能力的增长。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通过财政力量有目的有计划地积累资本,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此外,政府通过发行国债可以把社会中闲置的债权(货币)集中起来,进行专项的投资促使这些债权(货币)得以清偿,加快社会债权债务关系的清偿速度,从而可以有效地调动社会需求和供给,促进经济增长(当然这也是有前提的,即社会仍然存在闲置尚未开发的供给能力),这也是凯恩斯主义能起到作用的根本原因所在。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资本积累的进度必须和劳动力的增长和技术进步协调,否则过度的资本积累只能恶化经济分工体系的协调,从而导致畸形的经济结构,酿制经济灾难。可叹的是,凯恩斯的信徒们(能成为其信徒当然都是当权者)由于自身私利(根植于趋利避害的人类本性)的需要,总是倾向于将财政政策发挥到极致,从而酿制难以挽回的经济畸形,七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如此,未来的中国经济也将如此,正如《圣经》所言,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过去有的,今天也有,将来仍然会有。  
用更长的历史眼光来看待劳动力、技术进步、资本积累在三要素,我们不难看出,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因为从长期来看,人口增长由于其自身的规律和环境承载能力所限,不可能长期持续增长,所以,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主要是设备的质量的提升)才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而二者的持续增长,几乎完全依赖教育,因此,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是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要素。
  竟然没有人顶,更没有人参与讨论。不客气的讲,笔者虽然是技术出身,但敢于断言,我的观点起码比中国99%的所谓专家叫兽强得多。  
  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资本市场或者金融业也有它的生命周期,而且他们的成长都是有年龄的,  就像人一样都会衰老和死亡
  等待亮点出现
    楼主讲点实际的!没有特权的老百姓如何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获益,或者抵御通胀什么的。中国99%教授固然没有您的这些长篇大论,人家可是房子车子票子一个都不少,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切切实实获得好处了!
  你觉得现在RMB是高估还是低估?
  现在的经坛 什么东西都是似曾相识
  回复第27楼(作者:微不足道士 于
10:00:51)    任何一个组织结构都是有生命周期的    资本市场或者金融业也有它的命周期,而且他们的成长都是有年……  ==========  是的,这是B法则和A法则共同作用的结果。B法则主导成长,主要表现是边际报酬递增。A法则主导衰亡,主要表现是边际报酬递减。边际报酬从递增到递减转变就是拐点。对于金融市场来说,边际报酬递增的主要表现就是所有做多的人都赚钱,也就是索罗斯所说的正反射。边际报酬递减的表现相反,也就是索罗斯的负反射。拐点的主要表现是做多的既有人赔,也有人赚。  
  回复第32楼(作者:湘杰夫 于
12:05:12)    你觉得现在RMB是高估还是低估?    从物价(购买力平价)上看是高估,综合考虑外贸补贴之后是低估。从国际市场的实力对比上看,还要升值。目标应该是1:5.~。  ==========  
  这位大哥,你说的很好,看问题看得很透彻,生动的生析了人类经济活动的实质。  我个认为,现在我国的砖家叫兽并不是他们不能看透问题,而是他们站在哪个阶级立场上看待问题,他们说的也是对的,是站在他们所处的阶级立场上,站在我们的阶级立场上他说的就他妈的胡说八道,而你是站在人民的立场上看待问题。  别外,我觉得,现代社会经济问题离不开政治问题来讨论,政治问题是什么,政治问题的终级本质又是个人或者集团的利益问题,说穿了就是他们有多少物质分享权的问题。
  我还觉得,社会分工,劳动成果和现在的物质分配体系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在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暴力是主导分配的第一因素,资本是第二因素,这两因素会对劳动成果进行所谓的价格定价,社会已脱离一般等价交换的时代了。
  写得由繁入简, 澄清了很多难以理解的专业概念。    拜读3遍。
  不要发什么唠叨,和你同样学历和你同时出道和你同样背影的人家为什么就可以混得好挣得钱呢,想想自己才是根源 http://gakato.taobao.com
  楼主的文章,理论太多,总结性的语句不多,逻辑不错,但没有什么亮点,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睛。在提炼抽象,点晴之笔上还要下点工夫。
  楼主讲点实际的!没有特权的老百姓如何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获益,或者抵御通胀什么的。中国99%教授固然没有您的这些长篇大论,人家可是房子车子票子一个都不少,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切切实实获得好处了!  -------------------------------------------------------------------------  这位兄弟,你显然不知道楼主呕心沥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也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求生者,欲望主宰着你的大部分。    我想楼主讲的既是经济,又是哲理,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我们可以从这种一般规律中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在宏观上摸索出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政治经济方法!
  楼主的文章,理论太多,总结性的语句不多,逻辑不错,但没有什么亮点,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睛。在提炼抽象,点晴之笔上还要下点工夫。  ================================  评价很中肯!我努力改进,毕竟我是搞技术的,也请大家多谅解,多些耐心。
    作者:十年天崖路 回复日期: 09:49:58 
      竟然没有人顶,更没有人参与讨论。不客气的讲,笔者虽然是技术出身,但敢于断言,我的观点起码比中国99%的所谓专家叫兽强得多。    ------------------------------------------  还真像技术人员:总以为自己很牛B
  楼主的文章,理论太多,总结性的语句不多,逻辑不错,但没有什么亮点,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睛。在提炼抽象,点晴之笔上还要下点工夫。   ================================  此外,现在还在清理基本原理阶段,基本没有涉及具体的问题。所以比较枯燥。
  肥肉不能天天吃 小心爆血管
  竟然没有人顶,更没有人参与讨论。不客气的讲,笔者虽然是技术出身,但敢于断言,我的观点起码比中国99%的所谓专家叫兽强得多。        ------------------------------------------    还真像技术人员:总以为自己很牛B    =================  对不起,得罪了。接受批评。  
  宏观经济学 曼昆著
  楼主讲点实际的!没有特权的老百姓如何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获益,或者抵御通胀什么的。中国99%教授固然没有您的这些长篇大论,人家可是房子车子票子一个都不少,从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切切实实获得好处了!     -------------------------------------------------------------------------    这位兄弟,你显然不知道楼主呕心沥血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你也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求生者,欲望主宰着你的大部分。        我想楼主讲的既是经济,又是哲理,是人类社会运行发展的一般经济规律,我们可以从这种一般规律中找到问题的所在,从而在宏观上摸索出更能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政治经济方法!    ==============    你是我的知音!
  你的观点出自&&宏观经济学&&,曼昆著!引用别人的文章不能写出出处吗?难怪中国现在这么多剽窃的!
  吞帖了?
  回复第31楼(作者:仙境之桥 于
11:39:26)        楼主讲点实际的!没有特权的老百姓如何在人民币升值过程中获益,或者抵御通胀什么的。中国99%……  ==========  投资的真谛在于在正确的方向上有正确的信心。而且信心尤其重要,不但和实句的判断有关,也和资本有关。因此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建议。即使给出,也只能是误人。  
  回复第38楼(作者:zxclyl 于
12:37:14)    我还觉得,社会分工,劳动成果和现在的物质分配体系已经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在社会发展到一个阶段……  ==========  综合起来看就是实力,实力包含三要素:暴力、资源、智慧。你只说了两个。  
  回复第51楼(作者:caishuoe2006 于
13:29:30)    你的观点出自&&宏观经济学&&,曼昆著!引用别人的文章不能写出出处吗?难……  ==========  真的吗?我没看过这本书,早知有这书,我也不必郁闷这么多年了。非常感谢你!我一定要去买来看看。  
  回复第51楼(作者:caishuoe2006 于
13:29:30)    你的观点出自&&宏观经济学&&,曼昆著!引用别人的文章不能写出出处吗?难……  ==========  真的吗?我没看过这本书,早知有这书,我也不必郁闷这么多年了。非常感谢你!我一定要去买来看看。  
  总结来说就是 公平 ,实力的强盛让他们对于已有的分配感到不公平,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普遍的关于对自我及周围认知的问题。    再就是在公平的基础上对于债券及债务关系的保护,所以这些话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是很难讨论的,社会主义的基础就是对于债券及债务的否定,于是也是对于普遍认知的 公平 的否定。
  回复第51楼(作者:caishuoe2006 于
13:29:30)    你的观点出自&&宏观经济学&&,曼昆著!引用别人的文章不能写出出处吗?难……  ==========  真的吗?我没看过这本书,早知有这书,我也不必郁闷这么多年了。非常感谢你!我一定要去买来看看。  
  对于货币:    
1. 楼主认为是“债权凭证”,最这个观点非常非常赞同。  
2. 关于汇率,楼主仅仅从商品市场进行分析,而另外一个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没有进行供求分析,有不足。    
从汇率角度来看,人们持有货币不仅仅是为了商品贸易,还存在着一个资本套利者集团,他们通过买卖不同货币或者以此货币标价的资产来进行获利,主要在货币市场,金融市场上来投机获利。这个集团的交易规模非常庞大,大约600万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全球GDP的量。所以这个市场中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在短期远远大于商品贸易市场对货币供求的影响,而对货币的供求决定了货币的汇率。    
货币的汇率由商品贸易市场中队货币的供求已经在资本市场上对货币的供求两个市场中决定。而后者在短期内的决定因素更大。这两个市场往往存在着不均衡,在外汇管制的经济体内,往往存在商品市场上货币贬值(通货膨胀)而在资本市场上货币升值(汇率升高)的现象。我国目前就存在这种情况。而这种情况正是“苍蝇”(热钱)追逐着套利的主要“缝”。
  洋洋洒洒,不知所云
  还是羊羔体好看~~
  啰啰嗦嗦说了一堆,随便找本欧美经济学理论的书比你说的详细明白的多。 当个程序员就很了不起了,还自诩比99%的经济学专家强,笑话,你真以为自己智商很高? 拜托不要当个穷程序员了好不好? 那个专家不比你挣钱挣的多。 真以为自己牛b的话,来投机市场上混混。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 懂不? 你这种文章,给经济学小白看看还行。
  支持顶
  太长了    帮顶
  回复第63楼(作者:冀D99999 于
15:49:51)    啰啰嗦嗦说了一堆,随便找本欧美经济学理论的书比你说的详细明白的多。 当个程序员就很了不起了,还自……  ==========  本不想回复你,不过来而不往非礼也!可以断定:  第一,你是个经济学门外汉。  第二,你情商很低,当然智商也不可能高。  第三,你肯定不懂投机,别以为会下单买卖股票,就懂投机。不客气的讲,我炒股的历史都不比你的年龄短多少。虽然我不敢认为我很懂投机。  第四,送你一句话,没看懂之前,沉默是金!
  回复第56楼(作者:devilnerve 于
13:59:16)    总结来说就是 公平 ,实力的强盛让他们对于已有的分配感到不公平,这其实涉及到一个普遍的关于对自我……  ==========  赞一个!  
  回复第59楼(作者:headchen 于
14:24:32)    对于货币:    1. 楼主认为是“债权凭证”,最这个观点非常非常赞同。    2. 关于汇率,楼主……  ==========  说得非常好,先赞一个!关于投机市场对汇率的影响,我正在思考中,坦率地说,我还没有公布出来见人的勇气。请兄台多发表意见,先在此谢过!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楼主会专门凸显自己的技术人员背景??一直纳闷啊
  有点乱,不过顶下,LZ 好像少了研究人性。。人类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同行,17年,你唬我啊?推算一下就知道92届的师兄,92届能独立编程的都是宝,现在92届在做编程的人几乎没有,都是后来虽然年纪很大,但是在95年以后入行的。92届算是现在中国计算机技术第一代人,ccna1000以内的,还有诸如后来诸多工控的,都是你这个年纪的人做起来的,现在还在编程的人,寥寥了。
  回复第71楼(作者:lindingwei 于
22:04:54)    同行,17年,你唬我啊?推算一下就知道92届的师兄,92届能独立编程的都是宝,现在92届在做编程……  ==========  我没说我现在还在编程啊!呵呵  
  回复第69楼(作者:科学思维 于
20:33:52)    只是不明白为什么楼主会专门凸显自己的技术人员背景??一直纳闷      ==========  我应该没有凸显,只是不过是感慨罢了,毕竟多年的技术生涯对我的思维和思想都影响很大。
  回复第70楼(作者:evan_5528 于
20:57:39)    有点乱,不过顶下,LZ 好像少了研究人性。。人类到底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      ==========  可以看我的另一个帖子:http://3g.tianya.cn/bbs/art.jsp?idwriter=&key=&item=develop&id=504056  这里有人性的讨论。  
  ?? ? ?第六、货币发行一定是政府的专利吗?现在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以至于大多数人包括经济学家们都潜意识人为,发行货币是政府的专利,发行货币这活只有政府才能干。  ?? ? ?事实上,在人类千万年的进化历程中,货币(一般等价物)少说也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考证,中国历史上货币在夏朝就已经出现)。这其中,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也就是上百年的事,在没有政府垄断货币权的漫长岁月,人类不也分工协作得很好吗?中国历史上的唐宋时期,经济异常繁荣,当时的政府并没有垄断货币的发行(见日本高桥弘臣《宋金元货币史研究》)。  ?? ? ? 因此从历史的眼光看,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并不一定是人类社会分工协作的内在需要。根据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一些社会集团和个人之所以要垄断货币发行权,其根本原因一定是拥有货币发行权能带来巨大的利益。  ?? ? ? ?所以,我们先看看货币发行权能带来什么好处?对一个可以发行货币的机构或个人,其发行货币存在两种基本模式,一种是通过借贷方式(即向市场贷出自己印刷出来的货币)向市场注入货币,另一种是直接通过交易形式(直接用自己印刷的货币向市场购买商品或劳务)向市场注入货币。  ?? ? ?第二种模式给货币发行者带来的利益显而易见,通过前面的分析易知,这种模式的货币发行会直接导致市场的通货膨胀,所以一般情况下,货币发行者都不会公开地采用这种形式,人类历史上,在战争等特殊时期,由于事态紧急,一些强力社会集团会以军事暴力为依托采用这种模式发行货币,不过结果都难逃通货膨胀和社会更大的危机。  ?? ? ? 在大多数情况下,不论是什么社会集团掌握货币发行权,通常都采用第一种货币发行模式,即借贷发行模式。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只要货币发行的速度不超过市场供给能力的增长速度,就不会产生通胀。那么货币发行者,就可以不劳而获得巨额的利息收入,而不会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而且这种模式的货币发行利益,随分工协作规模的扩大而增大,因为分工协作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其货币存量就越多,这些存在市场中的货币每时每刻都要向货币发行者支付利息。  ?? ? ?因此,掌握货币发行权的集团总是处在社会分工协作与分配体系的最高端,自然也是人类社会各集团利益争夺的终极目标之一。根据支配宇宙的B法则(见笔者《宇宙的基本法则》),一个实力足够强的集团,总是倾向于控制更大规模分工协作体系的货币发行(注意:这是理解当今美国国家政策和国家利益以及全球化的基本理论依据)。  ?? ? ?从人类分工协作的内在要求来看,不一定非要政府垄断货币的发行权,这个问题笔者不打算进行深入的阐述,因为著名的经济学家,1974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已经做过深入的研究,并发表成书《货币的非国家化》,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 ? ? 虽然经济的内在并不要求政府垄断货币权,不过根据支配宇宙的B法则,政府垄断货币权却是人类进化进程中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由于掌握货币发行权的集团总是处在社会分工协作与分配体系的最高端,因此,基于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任何有实力的社会集团都会趋之若鹜,斗争的结果必然使货币权落入某些集团手中,直到实力对比发生了显著的改变,又会经过斗争落入另一个集团手中。  ?? ? ? 纵观世界各国的货币史特别是美国的货币发行权争夺史,一切都昭然若揭,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虽然社会上很多主流的经济学者对这本书不屑,斥为阴谋论,不过根据支配宇宙的B法则,《货币战争》的很多观点并不离谱,尽管笔者无力考证《货币战争》涉及到的众多具体历史资料是否准确,也不赞同宋鸿兵的很多观点,如回归金本位等。
  可以看我的另一个帖子:http://3g.tianya.cn/bbs/art.jsp?idwriter=&key=&item=develop&id=504056    这里有人性的讨论。  对不起,可能搞错了,上面给的是手机版的地址。  这个帖子的标题叫:一个技术人员的社会观  大家可以搜索一下。
  如何判断汇率是高估还是低估?根据前面的讨论,我们知道对于完全自由兑换的货币和外贸完全自由的经济体系,汇率总是趋于平衡的,即既没有高估也没有低估,即便偶尔出现高估或低估状态,其经济自身会自动调节,最后会导致现实汇率和购买力比率趋于一致。  ===============    楼主写得深入浅出,思路清晰。  曼昆的东东也容易看懂,读一读很有帮助。  最反感国内那些装B的所谓“专家”,他们的本事就是把简单的东东复杂化。  任何人为干预汇率,是违反经济规律的,因而不能长久的,市场能自动调节,使其回归“正常”。  日元升值就是很好的例子,总的来说对日本利大于弊,从美国的打工仔,升级成平等的贸易伙伴。用楼主简单的表述,日元低估等于日本生产者补贴美国消费者。  市场已经证明当初日元升值是合理的,因为当日元成为可以自由兑换货币时,并没有重新跌下去。  货币的升值当然各有利弊,对进口有利,对出口不利,一般可以通过增加内需来抵消升值负面影响。事实上日元升值后两年出口不降反升(上次有网友提供了历年日本进出口数据拆穿了专家们的谎言。)  国内的一些所谓“专家”一直在给人们洗脑,硬说日元的升值损害了日本经济,而不是房地产泡沫和银行大量坏账使日本经济陷入困境。   同样道理,RMB低估,等于是中国生产者补贴美国消费者,老奸巨滑的美国共和党人显然是更愿意保持这种对他们有利的现状,让中国人为他们打工,使大部分美国人都得益于便宜的中国货,只是在口头上要求RMB升值,以应付美国劳联产联对白宫的施压。多年来他们一向是这个态度,直到代表制造业和工会的奥巴马上台。    
  天涯镇是个好地方啊,以前没怎么来过,以后经常来了
  别编程了,编得眼花缭乱也不够人家拉项目赚的钱多。
  1磅=0.45千克
  所以,货币是起到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债权债务清算工具,它不是一般等价物,仅仅是一种债权凭证,这就是货币的本质。    ① 货币的增发速度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必然导致通货膨胀。这其实就是所谓的“货币主义”者的主要思想。    ② 在市场供给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增发货币可以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在市场供给能力已经充分得到利用的情况下,任何增发货币的行为只能导致通货膨胀。   既然货币仅仅是一种债权凭证,如果社会大众普遍对手中的债权(货币)的未来追偿产生疑虑的话,人们对这种债权凭证(货币)的接受程度就会降低,债权贬值,引发通货膨胀。那么在排除前述四个原因的情况下,导致社会大众产生这种疑虑的原因又是些什么呢?影响社会心理的因素和方式都太多,本人完全没有能力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此,只就本人所能看到的原因做些简单的罗列。本人认为能够导致社会大众产生债权(货币)产生贬值预期的因素主要有:    (一) 某种关乎民生的重要商品或资源(比如住房,粮食,肉食等)的价格由于其他非货币原因长期暴涨。由于这种东西是生活必需的,其价格是构成社会大众预期货币未来价值的基准,如果这些商品的价格长期持续增长,比然导致人们对手中所持的债权凭证(货币)的贬值预期,从而引发通胀。    (二) 大范围的自然灾害会导致市场供给能力下降,如果在大面积自然灾害发生之后,中央银行没有相应收回货币供应,也会引发通胀。    (三) 第三、战争会导致社会供给能力更多被用于支持战事,从而导致用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供给能力减少,如果货币供应没有收缩,也会引发通胀。  
  其实当前最迫切的问题也许不是改革,而是修改一些法规,政策,措施,办法. 如:    1.提高利率,阻挡热钱流入;    2.大幅提高失业,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覆盖率和标准;    3.修改户籍法规,允许租房的人取得单独的户口本,而不是所谓的集体户口本,等等.
  1. 经济学分析某一种商品或者资产价格的决定因素是供求关系,而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前提是市场中的“充分竞争”。当市场中出现“垄断”或者“管制”,则供求关系不再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了。    2. 人们持有货币的动机中,除了有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之外,有一个很重要的动机就是“投机”动机(凯恩斯),当这些投机货币集中起来,形成投机集团(对冲基金、投行等),这就形成了“套利集团”,因为投机者的主要方式就是套利。    3。投机者(套利者)存在的积极意义在于,可以快速的“熨平”商品市场上各种价格“扭曲”,从而使得各种价格管制失效。其消极因素是由于惯性太大,造成短期内经济的剧烈波动,甚至一个经济体的毁灭。但从本质上来说,由于投机活动造成的经济波动,只是加快了商品市场中的调整速度而已。    4. 当一个经济体,内部商品价格管制和外部国际资本管制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如果此经济体是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体(改革开放前),则可维持。若参与全球贸易,则会出现巨大的不平衡,具体就体现在此经济体的主权货币汇率和外汇储备上。此时,外汇市场上出现了一个巨无霸参与者--央行,付出的代价是丧失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也就是不能维持币值的稳定,出现通货膨胀。    5.当一个经济体参与全球贸易,则很难同时进行全面的资本管制,只要存在套利机会,各种投机者会披着各种合法的外套进入,比如:假出口,假投资,各种信贷,本国跨国公司以及外资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之间的资金流动等等。    6。 套利者的逻辑是:从长期来看,货币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必须均衡。也就是说:若某国国内货币贬值,则汇率必须下降,在资本市场上也必须贬值。或者说:货币汇率上升,必须保证国内币值也上升。否则国内必然出现恶性通货膨胀,从而毁灭此货币的信用。也就是说,要么调制国内货币的币值,要么调整货币的汇率,要么同时调整。若不主动调整,则国际投机者会帮你调整,但代价可能相当巨大。    7. 国际投机者的逻辑是:短期内央行无法回收流动性,国内货币无法在短期内升值,而是持续贬值(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调整的方式,要么调整货币的数量(汇率),要么调整价格(加息),无论调整哪个,都会产生利差(汇率差、利率差),出现“无风险套利”的机会,这样大量热钱涌入,从而加剧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汇率再上升,再加息,热钱再涌入,此时出现了索罗斯所谓的“正反射”,直至崩溃。而崩溃后,则出现国内通货紧缩,国际汇率下降,从而以“双下降”的方式达到“均衡”。    8。国际套利者就是不给你“软着陆”慢慢调整的机会,他们期望以一个经济体崩溃的方式获得暴利,而不仅仅是冒巨大的风险(管制)而获得少量的利差。套利,只是通过“羊群效应”产生“正反馈”,以快速达到崩溃的临界点。    9. 政策的“两难”在于,既想治病,又不想带来副作用。所以寄希望于公告行政手段继续加强管制。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语言没有经过组织。有识者随便看看吧。
  在贸易全球化的环境下,究竟是由于贸易不平衡(商品市场,经常项目)导致了汇率不平衡(资本项目),还是汇率不平衡导致了贸易不平衡,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已经很难说清楚了,更有可能是相互促进。但不管怎么说,一旦出现巨大不平衡,则是投机套利者的机会了。    
要达到平衡,从汇率角度,只能是先升值(抑制贸易和外商投资,减少基础货币投放),后贬值(达到购买力平衡),因为短期内货币的超发是没有办法回收的(银行的贷款大多是10-2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而通货膨胀是所有央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要达到国内币值稳定,唯一的途径就是泡沫破灭,从而消灭流动性。这真是无奈!!!
  大家可能对货币的非国际化有些难以理解,其实你要想想如果我们不用人民币为交换媒介,而以中国移动的充值卡、中石化的油卡或格力电器的承兑汇票为交换媒介,有何不可?
  你在给小学生上课。
  MDB,抄书也不是这样抄的。  第一、所谓的程序员就是一个IT民工,没什么鸟不起的,如果说要学经验,真的要学习IT民工中如何不被人T出局的经验;  第二、汇编运用最广泛的地方就是单片机,在IC设计当中,广泛运用微指令,进行分析;如果要编写大型的应用软件,还是需要IDE开发语言。LZ说从汇编到大型IDE环境,都弄过,看似牛B老卵的,其实就是一坨XX。在至少本人在IT业这么多年,还没有看到过哪个做单片机软到做应用软件,还非常牛逼之人物,若LZ真有此经历,不得不说,楼主此杯具的一生,经常在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当中,而实际的掌握了解,也只是皮毛。所谓的senior engineer 不是指你的年纪有多大,不是指你工作了多少年,而是指你否是有在最短时间,使用最短路径,用最短途径解决问题;  第三、就算是抄书,也不用抄得如此详细,通篇只有经济学上的基础知识,而没有分析,连自己的观点都没有?难道这就叫所谓的技术人员的观点?难道楼主就是拿本TURBO C 编个俄罗斯方块就会写游戏的人吗?这样的论文方式实在太可笑了。  第四、本来不想回复的,不过任人对都看到文章或事务有评价的权力,而楼主似乎根本就不能接受自己负面的评价,并且将六十几楼的童鞋骂得狗血淋头。而实际上,楼主专业并非经济专业,实际的专业是计算机,而就算是计算机,依据本人的推断,也不过漂浮在未根状态而已,从楼主本篇抄书的文章,可以看出楼主是一个喜欢重复某一个观点的人,对于事物的总结性,概述性基本上缺乏相关的能力。  至于楼主在人家友好评论其文章时,对人智商和情商进行低位断的评价,可以看出楼主情商尚处于一种未开发完全的阶段。  五、对如此文章也能推荐,对版主的能力表示担忧
  MDB,抄书也不是这样抄的。    第一、所谓的程序员就是一个IT民工,没什么鸟不起的,如果说要学经验,真的要学习IT民工中如何不被人T出局的经验;    第二、汇编运用最广泛的地方就是单片机,在IC设计当中,广泛运用微指令,进行分析;如果要编写大型的应用软件,还是需要IDE开发语言。LZ说从汇编到大型IDE环境,都弄过,看似牛B老卵的,其实就是一坨XX。在至少本人在IT业这么多年,还没有看到过哪个做单片机软到做应用软件,还非常牛逼之人物,若LZ真有此经历,不得不说,楼主此杯具的一生,经常在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当中,而实际的掌握了解,也只是皮毛。所谓的senior engineer 不是指你的年纪有多大,不是指你工作了多少年,而是指你否是有在最短时间,使用最短路径,用最短途径解决问题;    第三、就算是抄书,也不用抄得如此详细,通篇只有经济学上的基础知识,而没有分析,连自己的观点都没有?难道这就叫所谓的技术人员的观点?难道楼主就是拿本TURBO C 编个俄罗斯方块就会写游戏的人吗?这样的论文方式实在太可笑了。    第四、本来不想回复的,不过任人对都看到文章或事务有评价的权力,而楼主似乎根本就不能接受自己负面的评价,并且将六十几楼的童鞋骂得狗血淋头。而实际上,楼主专业并非经济专业,实际的专业是计算机,而就算是计算机,依据本人的推断,也不过漂浮在未根状态而已,从楼主本篇抄书的文章,可以看出楼主是一个喜欢重复某一个观点的人,对于事物的总结性,概述性基本上缺乏相关的能力。    至于楼主在人家友好评论其文章时,对人智商和情商进行低位断的评价,可以看出楼主情商尚处于一种未开发完全的阶段。    五、对如此文章也能推荐,对版主的能力表示担忧      ================  我希望不要进行这种低级的游戏,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我回复前面好友时之所以用词严厉一些,是想帮助他成长,等你们有些阅历之后就会明白,骂你的人肯定不坏。很多时候,有人骂你是你的幸运。因为大家同为技术出身,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另外,希望你在评价事物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评价有理有据。  ?? ?最后,我衷心祝愿你快速成长!  
  第七、利率。利率是货币问题的核心话题之一,利率议题主要涉及二个问题。第一在完全自由经济中理想自由利率受什么因素影响?第二经济社会的基准利率由什么因素决定?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既然利率总是伴随借贷活动而生,要分析利率,必须从借贷活动的本质出发。那么借贷活动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 通过前述的货币本质,我们知道借贷活动的本质就是货币清偿权的跨期交换,当A借给B一万块钱,其实质是A放弃了这一万块钱债权的即时清偿权,并将权利转移给B,B向市场要求执行债权清偿,并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向市场提供产品或劳务,获得货币偿还给A,实质是将这笔债权的清偿权回归给A。从A的角度看,本质就是将一笔债权的即时清偿权换成将来的清偿权;从B的角度看,就是获得一笔债权的当下清偿权,并失去将来一笔债权的清偿权。  
因此,影响借贷行为的因素本质上有如下3种:①风险,因为清偿权贷出后,将来能否归还,毕竟任何跨期的交易都存在不确定性。所以风险越高,借贷出去的代价也越高,要求的利率也越高。这也是高利贷利率越打击越高的原因。②通货膨胀率,通胀率代表货币债权价值随时间下降的速度,通胀率越高,货币代表的债权价值下降越快,因而借出方要求的利率补偿越高。③社会平均实业投资回报率,社会实业投资回报率越高,借款人借款动机越高,利息支付能力越强。  
因此,社会平均实业投资回报率是自由利率的价值基准。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对于市场供给能力尚未完全开发的条件下,增加货币供应,可以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在这种条件下,由于市场供给能力未完全开发,供给方的竞争激烈,导致社会平均实业投资回报率较低,进而拉低自由利率。反之,如果市场供给能力已经完全开发,市场需求方的竞争激烈,会导致社会平均实业投资回报率走高,从而会拉高自由利率。  
前述三个因素决定了非暴力状态下,完全自由的理想市场利率。但在真实的社会经济中,影响利率的因素远非这么简单,通过前面的探讨,我们知道,利率决定了货币发行集团和普通大众间的利益分配地位,当然由这些集团间的实力边界决定(C法则)。  
利率和货币存量决定了控制货币发行的社会集团的收益。所以从发行货币的收益来看,当然是货币存量越多,利率越高越好。但是高利率和高货币存量两者间却存在内在的矛盾性,如果利率越高,货币存量就会下降,因为社会大众会惜币,而且民间借款意愿会下降,货币的流通速度也会下降,因而货币存量也会萎缩。如果货币存量越多,货币越容易获得,利率也会下降。  
因此客观上一定会存在一个发行利益最大化利率,在这个利率水平上,货币存量和利率达到平衡,货币发行利益最大化。所以,这个发行利益最大化的利率决定经济社会的基准利率。  
此外,对于控制社会货币发行权的集团,长期霸占货币发行权才是其最大利益,其次才是短期货币发行收益的多与少。因此,货币发行集团长期霸占货币发行权的行为动机,才是影响利率突然大幅变动的根本因素。在不影响货币发行权的前提下,则货币发行收益是影响利率的主要因素,根据B法则,只要条件允许,货币发行集团总是要追求更多收益的。由于现实社会中,掌握货币发行权的集团和其他集团间的实力对比悬殊较大,因此利率总是在发行利益最大化利率左右摆动。除非在社会危机的情况下,为了稳固发行权,才会牺牲发行收益,从而才会有利率的大幅变动。  
在市场供给能力还未得到完全开发的情况下,增发货币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也就是说增发货币不会危及发行权的稳定,甚至有助于稳定发行权,因此货币发行集团倾向于增加货币存量,同时,在这个时期社会平均实业投资回报率也比较低,借款人的利息支付能力也通常较低,经济社会的实际利率会走低,货币存量则会高速增长。  
反之,如果市场供应能力已经得到完全开发,实际经济增长完全受制于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的情况下,多发货币会逐渐引发社会问题,危及货币发行权的稳定,同时由于这种情形下,社会平均实业投资回报率也比较高,借款人的利息支付能力也比较强,因此利率会走高,而货币存量则裹足不前,较为稳定。  
2010年是中国市场供给能力增长率的转折年,经过近30年的高速增长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劳动力人口从10年开始,将逐步下降,资产货币化也基本走到尽头,由于30年粗放式的增长,管理效率和技术进步的积累很有限,在今后几年也难有显著的提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中国的市场供给能力在今后几年是很不乐观的。此外,货币发行集团这10年来沉溺于货币发行的快感中(看看各大银行如何规避政策限制,疯狂发放房贷就不难理解这一点),货币发行的步伐很难和市场供给能力的转变同步,因此今后几年,中国不可避免进入通胀和加息周期。  
而且由于前期甚至将来的过多的货币增发,配合劳动力拐点的出现,中国很可能会出现货币发现权的维稳问题,这将会导致未来几年国内的利率可能会大幅飙涨。就像当年朱镕基时代一样。    
  到此为止,我基本整理完了我的货币观的理论部分,  以下,将以此框架为分析工具,就世界范围内的各种经济问题,与广大网友进行探讨。  恳请大家踊跃发言,不吝赐教。
  作者:十年天崖路 回复日期: 16:35:19 
      MDB,抄书也不是这样抄的。      第一、所谓的程序员就是一个IT民工,没什么鸟不起的,如果说要学经验,真的要学习IT民工中如何不被人T出局的经验;      第二、汇编运用最广泛的地方就是单片机,在IC设计当中,广泛运用微指令,进行分析;如果要编写大型的应用软件,还是需要IDE开发语言。LZ说从汇编到大型IDE环境,都弄过,看似牛B老卵的,其实就是一坨XX。在至少本人在IT业这么多年,还没有看到过哪个做单片机软到做应用软件,还非常牛逼之人物,若LZ真有此经历,不得不说,楼主此杯具的一生,经常在不稳定的生存环境当中,而实际的掌握了解,也只是皮毛。所谓的senior engineer 不是指你的年纪有多大,不是指你工作了多少年,而是指你否是有在最短时间,使用最短路径,用最短途径解决问题;      第三、就算是抄书,也不用抄得如此详细,通篇只有经济学上的基础知识,而没有分析,连自己的观点都没有?难道这就叫所谓的技术人员的观点?难道楼主就是拿本TURBO C 编个俄罗斯方块就会写游戏的人吗?这样的论文方式实在太可笑了。      第四、本来不想回复的,不过任人对都看到文章或事务有评价的权力,而楼主似乎根本就不能接受自己负面的评价,并且将六十几楼的童鞋骂得狗血淋头。而实际上,楼主专业并非经济专业,实际的专业是计算机,而就算是计算机,依据本人的推断,也不过漂浮在未根状态而已,从楼主本篇抄书的文章,可以看出楼主是一个喜欢重复某一个观点的人,对于事物的总结性,概述性基本上缺乏相关的能力。      至于楼主在人家友好评论其文章时,对人智商和情商进行低位断的评价,可以看出楼主情商尚处于一种未开发完全的阶段。      五、对如此文章也能推荐,对版主的能力表示担忧          ================    我希望不要进行这种低级的游戏,我们的时间很宝贵。我回复前面好友时之所以用词严厉一些,是想帮助他成长,等你们有些阅历之后就会明白,骂你的人肯定不坏。很多时候,有人骂你是你的幸运。因为大家同为技术出身,我希望你能明白这一点。    另外,希望你在评价事物之前,一定要确保自己的评价有理有据。    ?? ?最后,我衷心祝愿你快速成长!        ========================  你的话真是直接体现了你的人品。  帮助别人成长?  好狂妄的语气,在连自知之明的人都没有的情况下,说帮助别人成长。  当然,在中国现实社会当中,有些人喜欢不分对象的倚老卖老。  可是中国有句古话,有志不在年高,无志不在年少。年纪的多少不代表任何资历,特别是仅仅从事所谓“投机”事业的人。  另外,我绝对保持一种中立的场合,出于本人复杂的从事经历,所以对楼主的资历和文章从侧面进行了一定的推论,想必也是八九不离十的,还是有根据的。  骂你的人不算话, 这样的话,要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局面进行理解。    
  大哥土想的,看看吧!从这楼开始。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