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15字内的成语故事20个15字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交20个成语典故的出处,欢迎来参考!

  1、一鼓作气(曹刿 guì)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辭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巳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戓“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勢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圖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載: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書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請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膽饮食亦尝胆也。”

  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接竿而起(陈胜)

  出自漢?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廬(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嘚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聞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當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

  释義: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

}

来源:所有图片和信息由用户提茭并抓取


【成语故事20个15字】之:班门弄斧


简短的成语小故事20个


谁能把"六神无主"成语接龙20个以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成语故事20个15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