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吸毒对社会的影响国家的不良影响

明星吸毒是否应遭到封杀,这背后又代表了什么? - 知乎56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1分享邀请回答13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明星偏爱吸毒背后的真问题
[摘要]“明星更爱吸毒”,以及“明星吸毒的社会危害性更大”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伪问题。滥用媒体暴力,以及集体粗暴歧视吸毒明星艺人才是真正的问题。作者:唐映红,高校心理学教师,自由撰稿人,从事心理学科普写作。 大约三个月前,世界禁毒日前夕,大陆著名编剧宁财神因涉嫌吸食毒品被群众举报,在北京市朝阳区一公寓内被警方查获。从世界禁毒日迄今不到三个月内,陆续有大陆演员张默、何盛东、高虎,以及香港演员张耀扬,台湾演员柯震东等因吸食毒品遭群众举报而被警方查获。再加上在3月中旬因吸毒被查获的大陆歌手李代沫;6月13日因吸毒在警方例检中被查获的大陆著名导演张元,不到半年的时间内,两岸三地已经有至少8名演艺界明星因为吸毒而在北京身陷囹圄。
电影《门徒》剧照一时间,“明星吸毒”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热点,特别是8月12日、8月16日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高虎和柯震东分别因吸毒而被查获。因此,媒体和舆论热衷于讨论:为什么明星更爱吸毒?并认为明星吸毒败坏了社会风气,带来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资料图:今年上半年,有多位演艺明星因吸毒而身陷囹圄,网友因此恶搞的“海报”。例如,8月13日,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与北京42家经纪机构和表演团体签订了《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净化演艺界队伍。这出闹剧的逻辑就是基于明星吸毒的社会危害性高于常人,认为明星艺人吸毒会带来更大的社会危害性。 可是,明星是否就真的比其他职业、身份的人群更爱吸毒?明星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到底有多大?我们不妨根据一些相关的数据和分析来做一些梳理,厘清其中似是而非的偏见和误解。【一、明星群体并不比其他群体更爱吸毒】如果认为明星比其他群体更爱吸毒,可以通过比较被查获的吸毒明星数占被查获的总吸毒人数的比例,是否明显高于明星在人群的比例来判断。根据8月14日官媒披露的数字,北京上半年查获吸毒人员3600余名,其中8位明星涉毒,占比大概千分之2.5。根据这个数据,明星群体并不是一个明显对毒品有偏爱的群体。尽管官媒披露的数字并没有显示出明星群体对毒品有更明显的偏好,但可以查询到涉及明星吸毒的新闻报道,却有着与千分之2.5严重不相称的报道比率。通过百度检索,用新闻全文的方式,关键词“明星”、“吸毒”可查询到的新闻报道有857,000篇,比“教师”、“医生”、“公务员”、“官员”这四个身份类别可查询到的新闻报道总数要高200倍以上。如果认为“教师”、“医生”、“公务员”、“官员”这四类身份的人群面对毒品洁身自好所以导致新闻报道篇幅极少,那么吸毒人群中,“社会闲杂人员”应当比例不小。但如果检索“社会闲杂人员”、“吸毒”,可查询到的新闻报道只有14篇,只相当于“明星”、“吸毒”的十万分之1.6左右。表1:根据百度新闻全文检索可查询到的新闻篇数尽管从经验和常识来判断,社会闲杂人员的吸毒比例理应不低,就算与明星群体相当,但明星吸毒的报道量却是社会闲杂人员吸毒的近10万倍。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道理其实很简单。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说,明星是媒体和舆论的“宠儿”,无论这个群体有任何八卦,都必然是舆论的焦点。像几个月前,文章和姚笛的婚外情成为了全国人民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谈资;而实际上每天全国发生着的婚外情故事恐怕要数以十万计。没有人在乎,也没有人会关注那些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人。我们也不难理解,北京市上半年查获的3,600名吸毒人员中,人们几乎百分百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其中的8位明星身上;而剩下的3,591人基本上没有人会挂怀。正是因为明星们的一举一动都成为媒体和舆论关注的焦点,所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明星吸毒就成为人们最容易感知和记忆的显著性事件,这和明星的婚外恋的情形是一样的。相对而言,社会闲杂人员张二小吸毒,除了他的家人和小伙伴,估计连隔壁邻居也没兴趣关注。同时,媒体连篇累牍的报道以及不断重复的曝光,人们就很容易在社会认知中将吸毒与明星联系起来,只要一提到“吸毒”,最自然、最快捷的反应就是“明星”。所以,媒体也好,读者也好,严重高估明星群体吸毒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就成为一种无意识的偏见。因此,也不难预测,如果在菜市场随机访问一位卖菜的大妈,问她知道有谁在吸毒(而不是有哪位明星在吸毒),受访者最可能回答出来的估计是“宁财神”或“柯震东”。【二、明星吸毒的社会危害性根源不在明星】不仅明星群体的吸毒现象被严重高估和夸大了,明星吸毒的社会危害性也经不起推敲。稍微检索一下3月份以来因吸毒被北京警方查获的8位男明星,除了他们都来自演艺界以外,他们的案情还另有一些共同点。其中之一是被查获的地点,除了张元是在车站遇到警察临检时被查获外,其余7位明星被查获地点都是在私人寓所或酒店房间内。也就是说,吸毒本身是属于很隐私的事情,如果不是“群众举报”,除了吸毒的当事人,社会民众根本就不可能知晓明星的吸食毒品行为。如果人们压根儿不知道明星的吸毒行为,就谈不上什么“社会危害性”。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吸食毒品依据现行的法律肯定是违法犯罪行为,但它也不同于抢劫、伤害之类的犯罪。吸食毒品更像是性交易、赌博一类属于无受害人的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相比于侵权类犯罪相当地低。如果说,吸毒有危害性,那也充其量是危害当事人自己,而不必然也往往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伤害。特别是明星群体,虽然明星吸毒总是新闻报道的“热点”,年年都会看到,中外皆然;但是几乎看不到明星因为吸毒而带来其他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侵害他人的报道。与明星群体不同,社会闲杂人员及类似的边缘人群,吸毒往往伴随着其他的反社会行为,如抢劫、盗窃和伤害他人。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揭示,与其说他们的反社会行为是因为吸毒而引起的,毋宁说吸毒和其他反社会行为都是他们行为失控的结果。因此,不是吸毒带来行为失控,而是行为失控导致滥用毒品。所以,国外在帮助吸毒人员戒毒时,除了设法戒除其毒瘾外,还积极地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重点就在帮助他们重新适应社会,培养积极自尊。当然,基于明星的知名度和受关注度,他们的行为问题会带来不好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对他们的粉丝群体。一旦他们的粉丝知道追崇的偶像明星在吸毒,对青少年粉丝来说肯定会带来不良的示范。换言之,明星吸毒带来的社会危害性,更可能反映在传播后的示范效应上。但是,明星自己不会去主动传播吸毒行为的讯息,热衷于传播的是媒体。例如,香港媒体著名的狗仔队,他们挖掘到明星吸毒就会当作炒作的噱头。但北京查获的这些明星们,却无一是媒体自己挖掘出来的,而是由警方提供讯息。(资料图:CCTV在黄金时间报道宁财神吸食毒品的聆讯口供。)像宁财神吸毒被查获后,警方和全国最大的公共电视台合作,将宁财神的临讯口供在黄金时间直接传播出来。这样公开、主动和黄金时间的播出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无论怎么衡量,都远远大于宁财神在私下隐秘的吸食毒品行为。如果说,香港因狗仔队闻名的私人媒体常常因追逐噱头而罔顾社会良知,往往成为扩大和传播明星不良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助推器。那么,执法机关和国有电视台挟公权来主动将明星的不良行为爆料炒作,以扩大和传播其不良行为,就实在令人费解。至于吸食毒品是否对当事人有害,则要区分对待。有些毒品,如海洛因、可卡因会对大脑的神经系统造成明显的损害,并进而损害吸食者的正常社会生活,因此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立法对贩卖和吸食此类硬性毒品的行为予以严惩。但像大麻、冰毒这样的成瘾性和危害性较低的软性毒品,是否有必要严加禁止则存在争议。起码从科学的角度,大麻的成瘾危害性并不比香烟和烈酒更大。像美国这样对硬性毒品倾向于严剿的国家,继科罗拉多州和华盛顿州几年前立法使制造、贩卖和吸食大麻合法化后,现在美国社会正推动在全国立法使大麻合法化的讨论。2013年,美国民意调查机构盖洛普的调查数据显示,58%的美国人认为大麻应该合法化。事实上,近几年曝光的明星吸毒全部都是吸食软性毒品,而无一例是吸食硬性毒品。在立法颁行吸食大麻合法化之前,吸食大麻作为违法犯罪行为,政府部门严格执法无可厚非,依法惩处吸食大麻的明星也没有任何问题。但是,通过媒体和舆论对其口诛笔伐;以及公然组织演艺机构签署《北京市演艺界禁毒承诺书》,承诺不录用、不组织涉毒艺人参加演艺活动就是明显赤裸裸地歧视曾经吸毒的艺人,本质上属于集体违法行为,因此造成的社会危害性数以千倍计地超过明星的吸毒行为。既此,不难判断,“明星更爱吸毒”,以及“明星吸毒的社会危害性更大”这两个问题本质上是伪问题。滥用媒体暴力,以及集体粗暴歧视吸毒明星艺人才是真正的问题。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katrina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评论摘要(共 17 条,得分 1649 分,平均 97 分)
请选择考试跪求~明星吸毒事件分别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有什么?(用初中政治知识来答)跪求~_百度知道
跪求~明星吸毒事件分别对个人,社会,国家的影响有什么?(用初中政治知识来答)跪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继导演张元戒毒复吸被抓后,宁财神也在6月24日因吸毒被警方控制,此事与张元有关。宁财神本名陈万宁,编剧、作家,代表作品包括《武林外传》《大笑江湖》《龙门镖局》等。目前,他是热播节目《非诚勿扰》的嘉宾主持。(相关报道见今日本报15版)  媒体曝出的这一重磅消息,让无数网友感到震惊。因为宁财神不但是一手捧红姚晨、闫妮、沙溢等当今一线影视明星的著名鬼才编剧,而且转型为热播节目《非常勿扰》嘉宾主持之后,也深得观众的喜爱,乃至他传出吸毒被拘的消息之后,很多《非诚勿扰》的铁杆观众疾呼,宁财神被抓了,周末怎么看《非诚勿扰》?尤为重要的是,宁财神成为公众人物之后,一直以正面形象示人,是很多网友眼里的好男人,现在却成了“瘾君子”,这样的形象落差,确实让人难以接受。  《非诚勿扰》缺了宁财神一样可以照播不误,但是名人明星中却注定从此要少一个“好男人”,多一个“瘾君子”,这才是真正让人感觉痛心和遗憾的。远的且不说,就以最近一两年来看,明星吸毒被抓的新闻,几乎一直都没有断过,从张国立的儿子张默,到好声音学员李代沫,再到著名导演张元,这次又轮到了著名编剧宁财神。当一个又一个名人明星成为被毒品控制的“阶下囚”时,人们不禁要问:明星为什么总和毒品纠缠不清?这样的纠缠何时才能停止?  要说名人明星为什么更容易沾染毒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一是他们经济实力雄厚,能够支付得起购买毒品的费用。人人都知道吸毒属于绝对的“高消费”,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是支撑不下去的,而名人明星收入高,来钱快,可以维持他们吸毒所需;二是他们或者因为工作压力大,或者是精神生活极度空虚,需要排解心理压力,寻找精神寄托,最终选择了毒品;三是这个圈子的不良影响。很多名人明星正是在其他一些人的蛊惑和影响之下,才最终走上吸毒之路的。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把他们变成了“瘾君子”,结果都是毁灭性的。无数先例告诉我们,一旦名人明星沾染上毒品,不但先前努力树立起来的社会形象会毁于一旦,而且多年苦心经营的事业也会遭遇灭顶之灾。影视合约没有了,商业代言没有了,前途和明天也都没有了。回头看看,哪个曾经被曝出吸毒丑闻的名人明星,不是迅速陨落,归于落寞?  尤为令人担忧的是,既然是公共人物,就代表着他们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拥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和崇拜者,其中又以青少年群体为主。而青少年群体最喜欢模仿自己的偶像,他们可以模仿明星的衣着,可以模仿明星的发型,自然也可以模仿明星吸毒,或者是至少不把吸毒当回事。也就是说,本该具备更多公共意识,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名人明星,一旦沦为“瘾君子”,就成了社会的“负能量”,并且伤害的不仅是自身的健康,还会对整个社会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为了自己的事业和前途,为了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也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请名人明星自觉自律,遵纪守法,远离毒品。
采纳率: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初中政治的相关知识
&#xe675;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xe6b9;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郎咸平:明星吸毒,对谁的危害最大?
我的图书馆
郎咸平:明星吸毒,对谁的危害最大?
郎咸平:明星吸毒,对谁的危害最大?
<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9.0color:#16-03-09
编者按:一部名为“监狱风云” 的大片正在热闹上映,继编剧宁财神、导演张元、演员高虎、张默、房祖名、柯震东等,撑起了该片的基本阵容之后,著名影星傅艺伟近日吸毒被抓,令舆论哗然。明星吸毒案件为什么这么受关注,会造成怎样的社会危害?对此,郎咸平教授在《财经郎眼10:我们离幸福还有多远》一书中做了详尽分析。
& &在2013年之前,中国吸毒人口的增长率是7.5%左右。从2013年至今,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中,吸毒人口增长率达到24%。中国目前在册的吸毒人口是258万,而真正吸毒人口应该是这个数字的5~10倍,这是相当惊人的。在册的吸毒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中国是0.19%,而亚洲最低的是日本,只有0.02%,中国是日本的10倍。后面我会给各位解释,为什么日本是最低的。
一、关于吸毒,我们的几个错误“常识”
& &为什么近年来中国的吸毒人口猛增?我想从几个角度来谈这个问题。有人说,是不是因为这几年中国GDP发展特别迅速,GDP高的国家,像美国一样,吸毒人口就多呢?而且房祖名第一次吸毒是在荷兰,荷兰也是发达国家,是不是发达国家的吸毒人口就比较多呢?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今天我就用一个图表来做说明。
& &请看图9-1,我挑了亚洲、南美洲、欧洲以及俄罗斯做了一个对比。柱状体表示人均GDP,曲线表示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比例。你会发现,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口比例和人均GDP没有任何关系,绝对不是GDP高了吸毒比例就高,二者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相关性。换句话讲,很多人认为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吸毒人口比例一定高,这是错误的,吸毒人口比例和经济发展程度无关。
& &另外我们来看具体区域,亚洲、南美洲、欧洲跟俄罗斯,四个区域的在册吸毒人口比例没有明显差异,绝对不是大家想象的那样南美洲就是贩毒者的天堂,像墨西哥、巴西等国的吸毒人口比例也没有明显高于别的地区。也就是说,吸毒人口比例和这个国家的具体区域也是无关的,不论在欧洲在俄罗斯,还是在亚洲在南美洲,都差不多。
& &这就很有意思了,既然吸毒和GDP无关、和地域无关,那是不是和人种有关呢?为什么我这么说?在美剧和好莱坞电影中大多都是黑人吸毒,或者是拉美裔的人吸毒,亚裔吸毒的少,白人吸毒的也少。我们于是形成这种错觉。现在我们就来看美国政府统计的一组数据,美国各人种吸毒的比例,请看图9-2。白人吸毒比例一点都不低,14.20%;黑人反而低一点,13.30%;西班牙裔竟然是最低的,12.90%;剩下的种群包括亚裔及印第安人吸毒比例竟然是最高的,15.10%。所以说我们过去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总的来说,各个人种的吸毒比例都是百分之十几,没有特别显著的差异,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吸毒人口比例和人种也是无关的。
二、从严控到泛滥:美国禁毒政策的得与失
& &那么吸毒人口比例到底和什么有关呢?美国和日本都是非常富裕的国家,但特别奇怪,美国吸毒比例非常高,而日本非常低。美国吸毒人口比例,以大麻为例,1972年12—17岁吸过大麻的比例是14%,四年之后的1976年这个人群的吸毒比例增长到22.4%,到了1979年
& &12—17岁吸过大麻的比例超过了24%,创造历史纪录,而且这个吸毒人群中80%以上都是吸食多种毒品。这个数据非常严重了,因此1981年里根总统上台之后立刻宣布对毒品宣战。这个战争非常重要。他做了什么事?他要创造安全无药物的学校环境,警方派人员向各中小学校学生进行反毒宣传,告知毒品危害和如何处理生活压力等以避免使用毒品。而且更重要的是什么,针对不同的群体采取多管齐下的预防措施,比如说药物教育、媒体宣传、家庭教育等,以预防毒品犯罪。到了1986年里根总统对于联邦雇员也进行毒品测试,一旦查出你有吸毒的话,两个选择,第一解聘回家,第二你主动戒毒。而且他还鼓励企业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对员工进行测试,如果有人不接受戒毒的话就解聘。里根总统严厉制裁的结果,从1979年到1992年吸毒人口从2540万人降到1200万人,这是一个不得了的成就。而且更重要的是,12—17岁的人口吸毒比例下降了2/3,而18—25岁人口吸毒比例下降了一半。但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值得注意,就是35岁以上的人口并没有因为这些戒毒的宣传而减少吸毒。也就是说,一旦染上毒品之后,对于35岁以上的人群,任何的宣传、任何的禁毒措施都是无效的。因此禁毒的宣传目标放在哪里?首先是12—17岁的吸毒人群,其次是18—25岁的吸毒人群。
& &这里我要提醒各位注意,为什么房祖名跟柯震东的吸毒危害这么大?就是因为像《小时代》这样的系列电影所影响的就是12—17岁的年轻人群。12—17岁人群就是初中生和高中生,他们一旦发现自己的偶像居然在吸毒,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他们会认为,哦,原来像《小时代》所展示的那种又炫又酷的生活要加上吸毒才更相得益彰。这就是为什么我对明星吸毒不但坚决反对,同时建议政府要严厉打击,因为明星吸毒会严重影响到我们的青少年一代。
& &那么再请各位看看下面一个图表,中美两国吸毒人口的年龄分布。我们竟然发现,美国吸毒人口当中25岁以下人口占了67%,中国这一比例也高达50%;35岁以下人口占吸毒人口的比例,美国是78%,中国是75%,不相上下。各位朋友你不感到触目惊心吗?年轻人口吸毒已经成为国家未来的巨大隐患,通过宣传教育让这一批人减少吸毒,可以大大降低整个国家的吸毒率,因此是政府禁毒工作的重中之重。
& &但美国的禁毒形势到1993年克林顿总统上台之后就完全变了。克林顿自己也吸过大麻。媒体问他,你吸过大麻吗?他说,我没有“吸”过,我“吞”过。吞,英文叫作inhale,就是吞食的意思。当然他这是狡辩了,我相信他那个年代的美国年轻人基本上都吸过。对于戒毒,克林顿总统的做法和里根总统是完全不一样的,他将美国麻醉品禁毒委员会里面的工作人员一举减少83%。而且他竟然在所有人的反对之下,坚持举荐一个推行吸毒合法化的、名叫阿尔特斯的人出任卫生局医务室主任,简直难以想象。
& &就是在克林顿的纵容之下,可卡因的供应量增加了16%,价格下跌了12%,吸毒人口大幅增加,高中生的吸毒人口比例由12%上升到了21%,初中生的吸毒人口比例也居然由3.7%涨到了9.1%。这个太可怕了,一旦政府放松管制,吸毒人口立刻暴涨。而且就是这批吸毒人口,他们长大之后居然在2012年跟2014年在华盛顿州和科罗拉多州通过了大麻合法化的议案,因此美国到今天是毒品一发不可收拾。
三、日本的经验:反毒教育从学生抓起
& &再来看日本。日本为什么能保持这么低的吸毒率?原来日本政府在禁毒工作中也有三板斧。第一板斧,学校大力宣传毒品危害。具体反毒和防毒意识。每个中学都有防止滥用毒品教室,有警官和资深的反毒问题专家对学生教育指导。对学生经常聚会的场所加强管理,建立志愿者咨询体制和少年辅导中心等。
& &第二板斧,反毒教育常态化,这个很重要。每年六七月放暑假之前,日本的厚生劳动省、法务省、内阁府和几大厅都要举行拒绝毒品、防止少年滥用毒品、反对吸毒等名目众多的宣传。而且要认真调查小孩子吸食毒品的来源,要严惩向未成年人贩卖毒品的人。日本人完全学习到了里根总统禁毒的精髓,也就是说从学生抓起,从12—17岁的人群抓起。一般来说,只要这个阶段不吸毒以后就不会吸了,而如果这个阶段一旦吸毒到年纪大了就戒不掉了。
& &第三板斧,媒体的严厉抵制。这一点我们的媒体要加强学习。什么意思?我们来看看,很有名的日本明星酒井法子,她吸毒之后日本媒体是什么反应。一开始媒体称她为“酒井法子嫌疑犯”,被起诉之后变成“酒井法子被告”,日本媒体对她是绝对不宽容,她三次复出都不成功,因为媒体不给她这个机会。那么在美国,明星一旦涉毒,还有没有机会呢?著名影星安吉丽娜·朱莉吸毒之后痛改前非,成为吸毒后改过自新的代表人物,但我要告诉各位,这在美国也是小概率事件。相比较而言,中国媒体对明星吸毒的态度要暧昧得多,和日本媒体的严厉抵制是完全不同的。
馆藏&15168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明星吸毒对社会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