嗅酉洋参和枸杞泡水喝吗什么东酉煮最好

人参、西洋参的功效异同,吃的不对反而会贻误病情人参、西洋参的功效异同,吃的不对反而会贻误病情妙妙生活百家号人参与西洋参均为补气药,都具有强身健体、抗疲劳、安神、增强免疫等作用。人参味甘,微苦,微温。温能补阳散寒,苦能燥湿;而湿能伤阳,因此,燥湿也有助阳作用,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安神益智等功效。西洋参又称“洋参”、“花旗参”等、味甘,苦,性凉,凉能清热,甘凉相合,既能清热养阴,又能生津止渴。人参补气,偏于助阳;西洋参补气,偏于养阴。人参补气之力胜于西洋参,而西洋参清热生津之力又强于人参。人参、西洋参的功效异同两药味均甘,甘能益气生津,这是它们的相同之处。人参为大补元气之品,一般人不适合当作进补之物。体质虚寒且气虚者,应当选用人参取其补气温阳的作用。临床多用于休克和心力衰竭等危重之证,如独参汤。西洋参适用于阴虚体质且气虚者,取其补气养阴之功效。其独特之处在于不热不燥,凡不适合人参治疗和热补的人,包括夏季清热养阴、生津均可用西洋参。若选择不当,不仅达不到强身健体、治病疗疾的目的,反而会延误或加重病情。知识点1、辩证使用是药三分毒,选用任何一种药物都要先进行辨证,一般情况下,人们难以自辩寒热虚实,应该在医生的诊断和药师的指导下,对症选用人参或西洋参。若选用不当,不仅达不到保健疗疾的目的,反而贻误病情。2、正确购买人参、西洋参均为贵重药品,市场上人参、西洋参的质量参差不齐,更有不良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我们应该选择到有信誉的医院和药店购买人参、西洋参。另外,当今是微商、电商盛行的时代,我们选择在网店上购买时,也应格外谨慎。3、正确储存人参、西洋参应该用吸潮纸包好放于阴凉、干燥、通风的地方保存,以防人参、西洋参受潮发霉和虫蛀。4、简易鉴别看如果是整个人参和西洋参,我们可以通过看形状和大小加以鉴别,西洋参体积较大、无头、须少。而人参有头、有身、分叉、须多。如果是饮片,西洋参饮片比人参饮片大。摸西洋参饮片用手触摸表面光滑而坚硬像玻璃,一折就断裂;而人参饮片用手触摸光滑粗糙稍软感觉像木材。嗅把西洋参饮片和人参饮片分别放在俩个相同的广口瓶中,然后用鼻子分别去闻瓶中的气味,人参饮片有淡淡的清香,而放西洋参饮片的广口瓶的气味更清香。尝西洋参饮片入口有甜甜的、粘粘的稍微有点苦的感觉,并且口中生津液;而人参饮片入口是甜甜的、有点涩的感觉,口中不生津液。称把薄厚度相同、数量相同的西洋参饮片和人参饮片放在天平上称量,质量轻的是西洋参饮片,重的是人参饮片。作者: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丘穗珊一审: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金伟军二审: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杨丽娥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欢迎关注我们的公众号:PSM药盾公益(PSMChina),获取更多安全用药信息。关于药盾公益:由PSMChina(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发起组织,以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为宗旨,开展老少边穷地区百姓的药品捐赠和知识宣传、资助受到药品不良反应伤害的患者,资助公众药品安全宣教活动和倡导药品安全政策完善等活动,致力人民健康公益事业,打造公众用药安全盾牌的公益性组织。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妙妙生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妙妙生活为您最供最全面的生活信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看书好困,有什么东西嗅起来提高精神呢_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看书好困,有什么东西嗅起来提高精神呢
鏉******男20岁其他
歙县人民医院
病情分析:
你好,这个问题考虑是精神疲劳的症状,
指导意见:
目前描述的情况我建议及时休息保养,结西洋参试试。
拇指医生提醒您:医生回答仅供参考。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问题分析:
根据描述来看,这种情况要注意疲劳等原因造成的可能,以及其他相关原因造成...
问题分析:
你好 你这个情况应该可以多和茶水来试试,也可以用咖啡
意见建议:
病情分析:
这是脑神经衰弱导致的,首先的注意多做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
指导意见...
患者出现四肢乏力,精神疲倦症状中医上初步考虑是气虚。而您消瘦的症状在中医上常考虑...
您好,注意休息,睡眠时间不宜过短过长,7小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适当喝一...
为您推荐: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向医生提问告诉你人参、西洋参也能农田种!看看是如何做到的告诉你人参、西洋参也能农田种!看看是如何做到的老梁论市百家号“像美国、日本、韩国这样的国家都用农田来种参,而中国的传统方式却是伐林栽参。你走到集安的各个村子去看,山头都有光秃秃的参地,不光是集安,整个东三省都是这样。”对于从1980年就加入吉林省集安人参研究所的郑殿家来说,这是长期让他忧心的状况。根据研究所的统计,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伐林栽参在集安达到高峰,种植面积大约为5万亩。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他所在的人参研究所从那时起便致力于农田栽培技术的研究,希望能将人参从山上种到山下,改变因种参而破坏生态的传统做法。在集安大大小小的参田里,除了常见于长白山区的本土人参品种外,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舶来品,便是——西洋参。同样是从1980年代开始,郑殿家和他的同事们也对西洋参的本土化栽培进行相关研究。从山上到山下“山上林地和山下农田的区别在于,山上林地原本就是野生人参生长的环境,参农砍掉树,搭个大棚就能把人参种起来,这样还能集中管理,而当时中国农田参的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农田参很难推广。”郑殿家说。郑殿家和他的研究团队建立了小范围的实验基地,尽管做了超过十年的研究,但是由于农田参的产量始终比不上传统的栽培方法,推广工作止步不前。研究的转机出现在2004年。在郑殿家的印象中,在经过近十年的低迷后,当时的人参市场也迎来了繁荣期,国内的人参消费大涨,推动着人参价格水涨船高,带动了东北参农的热情,种植面积也较从前增加了许多。“除了研究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我们研究所的5个人当时还读了很多介绍美国和加拿大种参的资料。我们从那些照片上看到,他们的大棚都是单层平顶棚,而我们的大棚都是拱形,于是就想到把两者结合起来。”郑殿家回忆。他们的做法是,将原本单层的拱形大棚改造成复式,也就是在原有的拱棚上再搭建一层平顶棚。下层的拱棚起到防雨调光的作用,上层上再加盖一层遮光网,除了遮光也能防风雨。复式棚的结构在国内外都没有找到先例。5年的实验,郑殿家发现,在集安,使用复式棚能比单层棚更好地调节大棚内的小气候。上层平顶棚的使用减轻了原有的畦边病虫害,而由于集安雨水相对充足,复式棚又能很好地调节湿度和温度,延长了人参的生育期。这样一来,农田参的单产竟然比山地种植还要高。集安人参研究所立即对复式棚技术申请了专利,向参农们推广开去。由此,也改变了集安种参的格局,从伐林栽参,到农田种参。西洋参的本土化在集安参田,经常可以找到西洋参的踪影。根据集安人参研究所的统计,西洋参大约占集安人参产量的1/3。西洋参与人参属于同科同属却不同种的植物,它又别名花旗参、洋参等。在集安,西洋参的规模化种植始于1978年。集安人参研究所所长郑殿家还记得当时的第一批种子被叫做“7510参”。“那是因为这批种子当时是由外交部从美国引进的,时间是1975年10月,所以试种时就以‘7510参’的名称来代表。”其实,西洋参被介绍到中国的历史却要早很多。在不少文献中都提到,最早是法国传教士从中国人对人参的热情中认识了这种植物,并由此开启了中国和北美洲之间的西洋参贸易。1701年,法国耶稣会教士杜德美(P.Jartoux,)来华传教,他在东北考察时见到了当地采集的新鲜人参,日,他给传教会会长写信,绘制了人参图,详细介绍了人参产地、形态、生长状况和采集方法,他还推测在地理相似的别的地方也有可能发现人参:人参产地“大致可以说它位于北纬39-47度之间,东经10-20度之间……这一切使我认为,若世界上还有某个国家生长此种植物,这个国家恐怕是加拿大。”后来,另一位在加拿大魁北克的法国传教士拉菲托(Joseph-FrancoisLafitau)读了杜德美的信,意识到魁北克可能正是杜德美预言可能发现人参的地方。拉菲托拿了人参绘图给当地印第安人看,他们立即认出是一种当地的草药——西洋参。据说印第安人使用西洋参的历史也颇为悠久,他们将其用于治疗头疼、创伤等,但没有像中国人那样把它当成灵丹妙药、百草之王。精明的法国商人很快从中嗅到了商机,他们开始大量从魁北克的印第安人手中收购西洋参,并将它出口到中国。和中国长白山区所面临的野生人参急剧减少的景况相似,由于大量的采挖,野生西洋参的数量在北美急剧减少,西洋参变得与黄金等价,甚至比黄金还要高。于是人工培植西洋参成了生财之道。在美国,19世纪20年代初,纽约州、威斯康星州等地的农民开始试验人工栽培。一位叫做乔治·斯坦顿(GeorgeStanton)的参农被认为是人工种植西洋参的第一人。1885年,他在纽约州种植了大约910亩的西洋参,此后,威斯康星州人工种植的范围不断扩大,其产量在美国各州中成为第一。和中国人参种植用于食用和药用的目的不同,在美国和加拿大,医学界对于西洋参是否真的有医学价值存在着争议。西方有的人认为它的保健和医疗价值不过是中国人的想象,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也并没有认可西洋参的医疗作用。美国医学机构曾经发出警告,称不可在手术期间为了“补气”而服用人参、西洋参,否则可能引起手术时大出血。(《十大名中药丛书·西洋参》15页)。因此美国绝大部分的西洋参都用于出口,其中以东南亚最多。在中国,医学家们倒是很快就接受了西洋参。清康熙年间的医学家汪昂就在他的著作《补图本草备要》里收录了西洋参,并且说它“性凉、味苦、甘厚、气薄;补肺降火,生津液,除烦倦,虚而有火者相宜”。进口西洋参的价格是如此之高,于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人便希望能将西洋参引种进来,实现它的本土栽培。东北三省最早开始了西洋参的栽培试验。在吉林集安,郑殿家和他的同事们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相关研究。“当时的种子由吉林省药材公司统一购进,数量很少,我们还是亲自去取回来的。”郑殿家回忆。在它的原产地,西洋参主要生长在海拔2000米左右、海洋性气候的丘陵地带,主产于加拿大南部的蒙特利尔山区和美国北部、东北部、东南部的州。引种到中国的北方后,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冬季如何防寒保暖。“试验前我们就知道西洋参和人参比起来抗寒性比较差,但是究竟差到什么程度心里却没准儿,以至于我们第一年冬天刚过,试验田里的西洋参就死掉了一部分。”郑殿家说。为了解决防寒问题,研究者想出了给西洋参盖上树叶和稻草越冬的方法。在每年10月初上冻前给西洋参加盖一层参膜,10月20日左右再覆上一层稻草和树叶,就像给人穿上棉袄一样。随后的试验证明,这样的方法对于应付东北的寒冬是有效的。“只要能过冬,会种人参的参农就都能种西洋参,从根本上说,它们并没有什么不同。”郑殿家说。亚洲人参亚洲人参主要产于中国、朝鲜、韩国、日本和俄罗斯。生长于朝鲜半岛的人参被叫做高丽参,它和中国人参是同科同属同种植物,只因为生长地不同而叫法有所差别。日本人参又叫“东洋参”,是用中国东北原产地的人参种子在日本栽培而成。人参(根)有主根、侧根、须根,须根上长有瘤状突起(珍珠疙瘩),主根呈圆锥形或纺锤形,侧根和须根发达,侧微黄或白色。人参叶为掌状复叶,1年生人参仅生1枚3小叶构成的不完整的掌状复叶,俗称“三花”。两年生人参生1枚5小叶,成为一个完整的掌状叶片,俗称“巴掌”。三年生人参生2枚5小叶,俗称“二甲子”。4年生人参生3枚5小叶构成的掌状复叶,俗称“灯台子”。5年生人参生4枚5小叶,俗称“四匹叶”。6年生人参分别在地上茎的顶端轮生4枚或5枚掌状复叶,俗称“五匹叶”。6年以上人参多为5枚掌状复叶,也有6枚掌状复叶的,但是“六匹叶”人参很少见。除了可以通过人参叶大致判断生长年限外,还可以通过人参茎来判断。人参茎又有地上茎和地下茎。地上茎在秋末枯萎时从地下茎上脱落,地下茎上留有芽痕(芦碗、芦),茎痕数目随着参龄增加而增加,一般来说一岁一增。在中国,人参主要根据栽培方法可以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园参。野山参是山野林海中自然生长的人参,以支大、浆足、纹细、芦长、碗密、有圆芦及珍珠点者为佳。移山参指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山野而生长的人参。其主根下部较肥大,纹粗而浅常延续至中部,须根的珍珠点较少。园参即农田参,指人工种植而成,一般生长周期为4-5年或以上,以身长、支大、芦长者为佳。市面上买到的人参一般都是经过脱水等加工处理后的人参。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又可以分为红参(由园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经蒸、烘干或晒干后而成)、白糖参(用糖汁浸透的人参)、生晒参(新鲜人参洗刷干净后晒一天,再用硫磺熏制烘干而成)、白干参(新鲜人参主根通过洗刷、刮皮的处理后干燥而成)、掐皮参(鲜参在沸水中煮过后,去除粗皮,在其周围扎上小孔,再浸泡于糖液中,捞出晾晒至干,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干燥而成)、大力参(鲜参的主根茎洗刷后,置于沸水中浸煮片刻,再干燥而成)等。现代的一些研究认为,人参中含有的人参皂苷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物质代谢、抗疲劳、抗衰老等作用。西洋参可分为野生和种植两大类。种植的西洋参一般4年收获,较人参稍短。一些研究认为,西洋参皂苷是其主要的活性成分。中医认为西洋参性味甘、微苦,甘能补益,苦能泻热;其性凉,则可清热;益心、肺、肾三脏之阴,清虚火,生津止渴。来源:辽宁金农网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老梁论市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业财经知识,定位于发布一些适合大众知识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嗅觉和味觉在品尝食物的过程中各自发挥了什么作用?
你知道什么是 味觉 嗅觉吗?他们之间又有怎样的联系呢?又各自有什么作用呢
味觉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内对味觉器官化学感受系统的刺激并产生的一种感觉。
从味觉的生理角度分类,传统上只有五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鲜。
嗅觉是一种感觉。它由两感觉系统参与,即嗅神经系统和鼻三叉神经系统。嗅觉有300多种。人对很多美味的辨识都是通过嗅觉进行的。美食的感受超过90%是由嗅觉提供的。
味觉可以说是我们摄入食物的最后一道检查点。五种味觉是我们用以区别食物的能量、电解质、毒性和氨基酸含量的重要指标。而嗅觉则更加丰富,我们通常所说的食物的风味,大部分其实是由嗅觉来感受的。
中央十套曾经转播过——德国科技之光这个节目。一个科学家在电视节目里,和嘉宾现场做实验。两位嘉宾,在夹住鼻子和不夹住鼻子的情况下,分别品尝不同的食物,再说出品尝的是什么食物。没记错的话是有土豆泥,蘑菇汤等食品,加工成同样状态。这样就不会通过舌头的触感来判断食物的种类了。
现场的实验结果是,没有夹住鼻子时可以分辨绝大多数的食物,而夹住鼻子让嗅觉不发生作用时,很难分辨食物。
实验对象只有两个嘉宾,似乎也没有强调不同舌头分辨食物可不仅仅是通过味觉着一个因素。所以最后给出的应该是实验室研究的结论:嗅觉承担主要任务。具体数字记得不真切,嗅觉承担的似乎是80%。有兴趣可以上网找来视频,这里就不附网址了。你也可以亲身体验下捏住鼻子嗅觉不发挥作用下分辨食物的准确度有多少。
吃东西那可是味道口感的大享受啊,随后还有入喉入胃的享受,而这整个过程,最开始的就是味觉啊,没有味觉这个前戏,后面一切都是白搭。都经历过吃菜忘记放盐吧,没有味觉,挺好的一个烤肉,吃起来只能像是在啃橡皮筋的感觉...
我觉得对于享受美味,味觉比嗅觉更重要些,大多美食,味道都不是很大的。至少,我对于“闻起来好但吃起来一般的”和“闻起来没什么味道但吃起来棒极了的” 我觉得两者都要同时拥有。我家附近开了家叫“何爹浏阳蒸菜馆”的店子,一到饭点店内总是挤满了人,味道很香,店外几米都能闻到。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致力于发展浏阳蒸菜,让浏阳蒸菜的身影出现在世界的各个角落!
“何爹浏阳蒸菜”,一家专做浏阳蒸菜连锁加盟的企业,全国加盟店已达460多家!
今日搜狐热点当前位置: >>
人参的分类
人参的分类作为商品人参,名目十分繁多,分类颇为详细,各式各样。一般来说,有按栽培方式命名的, 如野山参、移山参等;有按产地不同而命名的,如吉林参、辽宁参、石柱参等;有按炮制方法命 名的,如红参、白糖参、生晒参等;也有两种情况兼顾的,如高丽红参,吉林野山参等。 以栽培方式和生长环境而言,人参可以分为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三种。野山参又名野山人 参、山参。顾名思义,它是自然生长于山野之中,而非人工栽培的人参。吉林省是人参的故乡。 我国的野山参主要生长在吉林省境内的长白山和黑龙江省境内的大、小兴安岭地区,而以长白山 林区最多,且又高度集中于抚松县和集安市。吉林长白山的野山参,以其补力宏厚,参味浓郁, 质量纯正而著名,在国际上声誉极高。野山参的生长周期甚长,据史料记载,人参的寿命约 400 年左右。其生长速度极为缓慢,一般来说,需要 20~30 年时间才能长到 15~16 克,种子萌发最 短也要 20~22 个月。加之自然生长,缺少必要的管理,故物以稀为贵,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价 格极高,有的甚至“价值连城”。素有“人参之乡”美誉的吉林省抚松县,野山参资源丰富,本 世纪 50 年代,每年能收购野山参 300 公斤(1 万两)左右。但是,近 30 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 变化,土地的开发利用,山林的砍伐破坏,野山参已渐为稀少,现每年只能收购约 30 公斤(1 千 两)。由此可见,野生资源的保护势在必行。尽管如此,在一些偏僻的深山老林里,偶尔仍能采 到野山参。1981 年 9 月在抚松县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带,挖到一株生长期约为 150 年,重 258 克的 野山参。古人常说“七两为参,八两为宝”(16 两制)。这支参王,堪称宝中之宝。野山参得之 不易,因此,采挖时必须小心谨慎,尽量不要使支根及须根受损,以保持原貌完整无缺。这种全 须生晒的野山参尤为稀少,更加珍贵,是无价之宝。1989 年 8 月,三名“放山人”在吉林省抚松 县露水河的原始森林中挖到一株特大野山参,重达 305 克。经山参鉴别行家初步认定:此参至少 生长了 500 年,被视为参中“奇宝”。这株特大山参,参形极佳,舒展可观,吸引了不少求宝者, 价格从几万到几十万,争相收购,最后被抚松县药材公司以 35 万元买去。他们又经过精心加工, 使参形更完美。特大山参问世的消息不胫而走,海内外求购者甚多,该公司声称:“欲购参者, 凡是出价不足 100 万免开尊口。”最后,竟以 108 万元的价格被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人买走, 创国内一株山参价逾百万的最高记录。 把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再行人工培育成长,或者将人工种植的幼小园参,移植于山野, 让其自然长成,这种人参统称为移山参。 由人工栽植培育而长成的人参, 叫做园参, 又称秧身。 人工栽培的人参需要 6~8 年才能采挖。 每年 9~10 月间,采挖生长 6 年以上的家种人参的地下根茎全株,防止折断须根及支根,洗净泥 土,除去茎叶,即得“园参水子”。园参水子须得加工炮制方可入药使用。仅仅靠采集自然生长、 数量极少的野山参,杯水车薪,远远解决不了社会对人参需要量的增加。因此,进行园参种植,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人工培植人参的历史悠久,起源较早。但是,作为商品大面积栽培,只 是近百年的事。据文献记载,在光绪年间,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即古兴京城所在地,就有“棒 槌营”人参培植基地。当今,由于国内外人参需求量剧增,栽培工艺不断发展,人参的栽培面积 也逐年扩大,产量和质量均大有提高。园参已成为商品人参的主要来源,供广大人民医疗保健使 用。 自然环境和生长条件的差异,导致人参有野山参、移山参和园参的区别。当然,山参与园参 都是名贵的中药材。药效成分只有量的多寡之分,决没有质的差别。据分析,山参的有效成分高 于园参的 40~50 倍。由此可见,山参最为珍贵,移山参次之,园参再次之。因园参产量较多,价 格也相对便宜,故而最适宜家庭进补时选用。 商品人参通常还以产地来命名。历代医家都非常推崇使用地道药材。所谓“地道药材”,是 古代医家无数次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他们发现某些地区所生长的药材,质量特优,药效特好, 远非其它地区的同种药材所能比拟和替代。久而久之,相沿成习,医生在处方用药时,冠以产地 而写作吉林参。何以同科同属同种的人参,吉林参却功高一筹呢?现代科学的发展,检测手段的 提高,提示了“地道药材”的某些奥秘。除了产地特定的环境、气候诸多因素以年,土质中微量 元素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材的质量。因为微量元素在地球表面的分布和含量是不均匀的,此1 一地,彼一地,差距甚大,所以,由于产地不同,药材中含有的微量元素亦相差悬殊,使“地道 药材”具有特别的效力。我国是人参的故乡,主产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人参,也就更加名闻遐迩, 独具特色。 我国著名的人参产地有吉林、辽宁两省,故有辽参、吉林参的区别。品种较好的有以下几种: 吉林人参:吉林省是我国人参的主要产区,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年产量占全国人参总产 量的 80%左右,占世界总产量的 50%。1984 年吉林省人参产量为 1000 吨,1989 年跃升到 15535 吨。每年都有成千上万吨的人参从这里销往国内外,满足人们医疗保健的需要。吉林省抚松县是 我国产人参最多的县,质量居吉林参之首。抚松人参的年产量约占吉林省的 60%。这里人工栽培 人参的历史有 300 年左右。抚松的自然条件对人参的培植十分有利,长白山森林中阴凉、湿润、 肥活的腐殖质土层、 散射的阳光, 给人参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抚松被称为“人参之乡”, 而集安则有“人参故里”之美誉。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隅,鸭绿江的北岸,与朝鲜的满浦市隔 江相望,背依长白山老岭,面临鸭绿江水,环境独特,是吉林省高温多雨的地区,适宜人参生长。 多年来,集安的人参产量及质量均居全国要位。该县的新开河参,别具一格,药性优良,质量上 乘,素享盛誉。 宽甸柱参:我国的柱参素称“园参之冠”。这种柱参体长、皮老、纹深,有珍珠疙瘩须,形 状类似野山人参,药性较强,药用价值如同山参,故行家称之为“赛山参”。柱参的故乡为辽宁 省丹东市宽甸县下露河乡石柱子村,柱参之名由此而来。柱参不仅药用价值甚高,而且是我国出 口换汇的名贵药材。 高丽参:又名朝鲜参,有百济参和新罗参的区别。因其主根笔直单一,少有分叉,故又有别 直参之称。高丽参和我国东北人参是同科同属的同一品种,仅为产地不同。高丽参原产于朝鲜北 方的深山幽谷中。 商品药材可分为人工栽培和野生两大类, 同时又有高丽红参和高丽白参的区别。 高丽野山参由于产量稀少供不应求,现在多以栽培参代替,市售的高丽参多数为人工栽培的。据 考证,朝鲜人工栽培人参的历史达千年之久,但从 16 世纪开始,才有现今栽培方法的记载。 东洋参:产于日本的人参,习惯上称作东洋参,野生者少,以栽培为主。因加工方法不同, 也有东洋红参和东洋白参两种。 在多种多样的商品人参中,以吉林参质量最好,优于高丽参。但传统习惯,一直误认为高丽 参优于国产参。经科学鉴定,我国人参所含的人参皂甙、氨基酸、挥发油等主要成分,都高于高 丽参,而仅淀粉一项稍低些。由于中国人参淀粉含量偏少,加工后形态显得干瘪,外观质量不如 高丽参饱满。因此,不仅给人造成国产参质量低于高丽参的印象,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卖不出好 价钱。两者价格相差悬殊。但从内在质量上看,国产人参超过高丽参,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 我们若选参进补保健使用时,切勿拘泥成见。 炮制,又炮炙,是指药材在作为药物应用之前,经过不同加工处理过程。炮制目的是增加药 物的疗效,减轻或祛除其毒性,或便于贮存。采集到的新鲜人参,必须经过复杂的加工炮制,然 后才能成为各类商品人参和入药使用。我国人参加工技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红参就是我国最早研 制出来的。据史书记载,当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兴京称汗,建立清王朝,他的财政来源,很大一 部分是人参收入。他在建立后金政权之前,女贞人就经常跑到深山老林中挖取山参,拿到抚顺马 市同明朝商人交换商品,为了防止所采集到的山参霉烂变质,努尔哈赤别出心裁,发明了将鲜人 参蒸熟再行晒干的方法,以便于保存,这就是今天所说的红参。这种方法一直持续流传至今。 《太 祖高皇帝实录》卷三中,真实地记录了这段历史。书中指出:“初,国人恐朽败,急售,鲜所得 利,上(指努尔哈赤)教以制法,令熟而干之,可以经久,不急售。”其实,我国人参加工炮制 工艺的历史可能远远早于清代,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据说,唐代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去的就是 经过某种方法炮制的人参。此后,国外才随之进行仿制加工。 人参质量的优劣,疗效的高低,和加工炮制的方法有着密切的关系。采集到的新鲜人参,不 但要保持人参形态的完整无损,还必须用潮湿器皿密封起来,到加工的时候才能取出炮制。如果 保存不当,就会变成干瘦无浆,俗称“走浆”。走浆的人参,即使加工技艺再高,也不能使人参 变得丰满,这就直接影响了人参的外观质量。2 人参的加工炮制方法多种多样,有直接蒸晒的,还有加入副性品的。由此而制出的人参商品, 形态各异,色彩纷呈,而且名称也各不相同,其药理功用也相应有所侧重。因此,掌握一些这方 面的知识,对于合理选用人参,大有裨益。 因炮制加工方法的不同,从参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即红参类、糖参类、生晒参类和其它类。 红参类:把新鲜的人参剪去支根及须根,洗刷干净,放入笼屉中蒸制两次,至参根变成黄色, 皮呈半透明状。取出以后,烘干或者晒干,即成为红参。干后的红参颜色红润,亦有褐黄色的, 气味浓香。常用的商品有红参、边条参等。 糖参类:将新鲜人参洗刷干净,放置于沸水中浸泡 3~7 分钟,捞出以后,再投入凉水中浸 10 分钟左右,取出晒干,干后用硫黄熏制。然后,用特制的针沿参体平等或者垂直的方向扎上无 数的小孔,再把它浸泡于浓糖水(100 毫升水中溶 135 克糖)中 24 小时。取出后曝晒一天,再将 毛巾打湿,包住晒干的人参,使其软化,进行第二次扎孔,再浸入浓糖水中 24 小时。取出,冲去 浮糖,晒干或者烤干,即成为糖参。常用的商品有白人参(为园参水子或移山参水子的加工品) 等。 生晒参类:把新鲜人参洗刷干净,在日光下晒一天,然后用硫黄熏制晒干即成。常用商品有 生晒参、白干参、全须生晒参等。 其它类:这类的加工方法和前三类不相同,常用的商品有:①掐皮参:其加工制作方法和糖 参有相似的地方。先将鲜人参用沸水沾 1 次,在参的下部沾的时间稍久一些,从而成为粉红色, 去掉粗皮,再把人参的周身拍破,扎成许多孔,放入糖液中浸泡一夜,次日将其捞出,晒到将要 干时,去掉表皮上的糖,用手掐成许多小坑,俟晒干后均变成麦粒小纹即成。还有一种方法,是 将从糖浆中捞出的人参,用微火烘烤,使皮与内部分离,再用竹刀轻扎外皮,使其呈点状而成。 ②大力参:将新鲜人参放在沸水中浸煮片刻,取出后晒干或者烘干。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参的加工工艺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据报道,一种迥 然不同于传统方法的人参加工工艺已在辽宁抚顺市得到推广运用,而且这项技术已被列为国家星 火计划和经济技术开发计划。 这项新工艺被命名为人参活性加工技术。它运用物理升华原理,使鲜参在低温下快速冻结, 然后在真空条件下脱水,加工成为干燥的活性人参。这一新工艺改变了我国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人 参传统加工技术,从而保持了人参的各种有效成分,用活性技术加工的人参的各种制剂经临床试 用,证明其疗效优于用传统工艺加工的人参。这一新技术的开发利用,提高了人参的利用率,具 有极高的经济价值3 一、真假人参的鉴别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别名棒槌、野山参、吉林参、红参、人参须。野生者称野 山参,栽培者称园参。鉴别真假人参,主要的方法是鉴别其形、色和味道。 (1)生晒参(指园参经晒干成烘干品,山参晒干为生晒山参)外形。真品呈纺锤形的圆柱体, 主根肩部有横纹,且具有明显的纵皱,往下逐渐分叉成 2--3 条侧根,叫做参腿,较短并有些弯曲, 末端有许多细长的参须。 颜色。真品表面呈灰黄色,横断面呈淡黄白色。 品味。真品闻之有特殊气味;口尝味微甘又微苦。 生晒山参,主根与芦头等长或较短,略呈“ 人”字形,表面灰黄色并有纵纹,须根细长,清晰 不乱,有明显的突起,习称“珍珠疙瘩”;芦头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芦碗,上有不定根,气味与生 晒参相同。 (2)红参(指蒸制后再干燥制成品) 外形。真品呈圆柱形,体表有纵沟、皱纹,根部可见横纹,下部有 2--3 条扭曲交叉的参腿, 质地较硬,折断面平坦,中间呈浅色的圆形。 色泽。真品表面半透明,红棕色或深红色,有的参体上部不透明,呈暗黄色斑块。 品味。鼻闻之,气微香;口尝之,味微甘。 (3)假人参 假冒人参的植物有野豇豆、栌兰、山莴苣、商陆、华山参、莨菪、紫茉莉、桔梗、金钱豹等。 它们与真参的主要区别:一是根茎部无芦碗;二是肩无环纹;三是参身有根点或表皮粗糙;四是 气味微臭或有异味,味淡或有刺激感,或微甘而苦。各种假参的性状特征如下。 1.野豇豆。 是豆科植物野豇豆的根。 呈圆柱形或长纺锤形, 不分杈或少 量分杈, 长约 10--20mm 直径 0.5--1.5mm,顶端有草质茎断痕,不具备人参根 茎的形态。表面未去栓皮的为黄棕色,有纵 皱纹及横向的皮孔样疤痕;除去表 皮并加工蒸煮后呈灰棕色。质坚实较难折断。微臭,味淡,有 豆腥味。因其根 皮为橙黄色,蒸煮后变成红棕色,类似红参。 2.栌兰。是马齿苋科植物栌兰的根。呈圆锥形或长纺锤形,长 7--15mm, 直径 0.7--17mm, 顶端是残留的木质茎基。表面未除去栓皮的是灰黑色,有 纵皱纹及点状突起的须根痕;除去栓皮 并经蒸煮后表面呈灰黄色。质坚硬,难 折断。微臭,味淡而微有粘滑感。 3.山莴苣。是菊科植物山莴苣的根。呈圆锥形,多自顶端分杈,长 5--15mm 直径 0.7--7mm, 无芦碗。表面灰黄色或灰褐色,经蒸煮后呈黄棕色半 透明状。质坚实,较易折断。微臭,味微甜 而后苦。 4.商陆。是商陆科植物商陆的根。呈圆锥形,下部多分权,长 10--15cm, 直径 0.7--2.5cm, 无芦碗。表面栓皮已除去,呈棕褐色半透明状,有明显纵皱 纹,顶端有地上茎残基。质坚实,难 折断。无臭,味淡而稍麻舌。 5.华山参。是茄科植物漏斗泡襄草的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主根明显, 分枝少,顶端有一 段短根茎。长 10--2.5cm,直径 1--3.5cm,无芦碗。经加工 除去栓皮并经炮制后的表面呈黄棕色, 质坚实,微臭,味甘而微苦。 6.莨菪。是茄科植物莨菪的根。呈圆柱形,长 10--20cm,直径 0.8--2.5cm ,无芦碗。表皮为 灰黄色,具有明显横向突起的皮孔样疤痕及纵皱纹。 质坚实,较易折断。微臭,味淡微苦。 7.紫茉莉。是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的根。呈圆柱形,分枝少,长 8--15cm ,直径,1--1.5cm, 无芦碗。表面栓皮多已除去,呈灰黑色,具有明显的纵 皱,并布满细小的白色晶点,顶端是除去 地上茎的残留疤痕。质坚实,难折断。 微臭、味淡。 8.桔梗。是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呈圆锥形或圆柱形,不分枝或有少数 分枝,长-6--10cm, 直径 1--1.5cm,无芦碗。表面栓皮已除去,呈灰黄色,有明 显纵皱纹。质硬而脆。微臭,味微苦 而有刺激感。 9.金钱豹。 是桔梗科植物金钱豹的根。 略呈四方柱形, 扭曲不直, 10--20cm , 长 直径 1--1.5cm, 表面灰黄色,在四棱上多有明显的突起,具有纵皱纹,顶部有密集的点状茎根。质硬而脆,易折 断。微臭,味淡而微甜。4 二、识别山参的真伪 山参是野生品种。是我国名贵药材之一。山参又称“ 野参”、“ 野山参”、“野山人参”。 野山参价格昂贵, 所以有些地区被人引种或销售与人参外形相类似的伪品, 经加工充当山参, 以假乱真。这些伪品中,有的甚至是毒品。因此,在购买时应注意辨别真伪。 野山参的 3 个部分雁脖芦、枣核芋、短横体、细洁皮、钱线纹、八字腿、珍珠须等有如下的 特征。 (1)雁脖芦:“芦”是人参的根茎。野山参的芦较长,大约有 4--10cm。芦的亡部扭曲呈雁脖 状,有碗状茎痕(芦碗) ,排列紧密,边缘齐,棱如马牙;芦的下部光滑无茎痕,呈圆柱形。 (2)枣核芋:“芋”是人参的不定根。野山参的不定根,左右下垂,两则对称,状若枣核。 (3)短横体:“体”是人参的主根。野山参的主根不长,大约 3--9cm。形状短粗,呈菱角形或 横体,长与宽几乎相等。 (4)细洁皮:“皮”是人参的表皮。野山参的表皮光洁,细而紧,多呈黄白色。 (5)铁线纹:“ 纹”是人参主根上的线纹。野山参的线纹在主根上部( 肩部) ,黑褐色,细 而深,螺旋环状而连续,形如铁线。 (6)八字腿:“腿”是人参的支柱。野山参的支根,一般为 1--2 条,最多 8 条,上粗下细, 粗细均匀,呈八字分开,并不靠拢。 (7)珍珠须:“ 须”是人参的须根,野山参的须根稀疏而细长,质地柔韧 须根上有数目较多 的明显的小疙瘩,俗称“珍珠点”。 此外,野山参气味香,口嚼其味道先微苦而后带甜;假货则是带麻辣酸涩,或苦或甜,或无 味。 用商陆根仿制成的假人参,断面有数层同心性木化环,真品无此环;商陆根味淡而磨舌,真 人参味微苦而后微甜。掌握了以上的特征,野山参的真假就不难辨认了。 四、人参年龄的长短鉴别 人参的年龄越大,价值越高,重量 50 克以上的野山参,要几十年才能长成,大一些的要一二 百年。俗话说:七两为参, 。八两为宝(指老秤) 。 鉴定人参年龄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看茎、叶、果实;二是看参根。但是,用人参的茎、 叶、 果实来鉴定参龄, 可靠性较差。 一般多用参根来鉴定参的年龄, 人参根似人形, 系由芦头 头 ( 部) 、门芋( 上肢) 、主根( 躲干) 、侧根(下肢) 、须根( 足)等组成。主根形体有顺体、菱体、 疙瘩菱体等区别,其中顺体多,菱体少。人参根的芦头、皮色、纹理等,都可作为鉴定参龄的依 据,但以芦碗多少为准。芦碗是人参地上部茎叶逐年更生残留的疤痕,有几个芦碗,就可以认为 是几年生。但这也是相对而言,因为园参生长前三年、山参生长前几十 年的芦碗,往往已经消失 或不太明显,这就要凭经验参照综合条件去鉴定参的 年龄。经验证明,山参不超过百年的是不会 “ 圆芦”的。一般挖掘出的山参, 如果芦圆且长,芦碗又有几十个,则这支人参定有百年以上。 人参若芦圆长,皮老黄,纹细密,体形美,鞭条须,珍珠节多等,肯定是百年以上的老山珍, 是罕见的珍品。 五、山参与园参的识别 野生的人参称为山参,人工栽培的人参称为园参。如果把两者放在一起, 是难以区别的。从 人参的形态上看,两者有以下方面的区别。 (1)芦头的区别:山参的芦头细长,常弯曲,下部光滑(芦碗消失) ,中部芦 碗较密,上部 芦碗较稀;园参的芦头短粗,多不弯曲,芦碗疏生在整个芦头上。 (2)芦碗的区别:山参上的芦碗多而密;园参上的芦碗少而稀。 (3)主根的区别:山参的主根多数为人字形、纺锤形、菱形,质地密实;园 参的主根多是 圆柱形,质地疏松。 (4)横纹的区别:山参横纹细而且深,连续成螺旋状,集中在主根上部;园 参横纹粗而且 浅,不连续,主根下部也有。 (5)侧根的区别:山参的侧根少,但比较长;园参上的侧根多,但比较短。 (6)须根的区别:山参上的须根少而长,看去清晰不乱,质地较强韧,珍珠 疙瘩明显;园5 参上须根多而短,看去交错散乱,质地较脆软,珍珠疙瘩不明显。 (7)叶子的区别:山参的叶子较薄,颜色较浅,叶表面生有小刺儿,叶脉上 生有刚毛;花 茎较短,花和果也较园参为稀少。 山参与园参的根部状况,如图 1 所示。 山参与园参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山参的有较成分比园参稍高一些。 此外,采到的山参生长年限都比较长,所以山参在人体应用上比园参更具有价值。 六、朝鲜红参的选购 朝鲜红参,我国传统叫高丽人参,民间俗称别直参,是用朝鲜人 6 年收获之根,加入其他药 物经过蒸制加工而成。有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益智之功能。传统的感官鉴别方法如下。 (1)眼看 1.看芦碗:参芦粗大短壮、大都是双芦头(亦有单芦、偶见三芦) 、芦碗大、边缘无纤维状毛 刺。 2.宽阔,俗称“宽肩膀”,参腿多为二条(亦有一条或三条,稀有四条) ,腿短于 参体或近于 参体,有的腿扭曲。 3.看皮层:皮层纵纹细腻,参体下部有横环纹理,中下部有纵纹和少数浅 抽沟,略似老人皮 肤,有的参体残存黄色皮,俗称“黄马褂”。 4.看色泽:表面多为红棕色或深红色,油润略似绸缎面,有光泽,略透明。 (1)手捏 朝鲜红参手感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呈角质。 (2)鼻嗅 朝鲜红参嗅之有一股与国产红参不同的特异香气。 (3)嘴尝 朝鲜红参口嚼较韧不易化,味微苦后甘甜而持久。野山参分等质量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野山参的分等、定级、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储藏。 本标准适用于野山参的采收、加工、等级分类及鉴定、收购和经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 (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 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GB/T GB/T GB/T 3 96 食品中总砷的测定方法 96 食品中铅的测定方法 96 食品中镉的测定方法 95 模压红参分等质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野山参6 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 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参。“国标 委农轻函[2003]88 号文件, 修改” 3.2 生晒野山参 刷洗后烘干或晒干的野山参。 3.3 芦 主根上部的根茎。 3.4 圆芦 芦碗与主根连接的一段,根茎下部呈圆柱状,其上有芦碗残痕,状如疙瘩。 3.5 堆花芦 圆芦上部的芦碗,状如堆花。 3.6 马牙芦 堆花芦上部芦碗较大,状如马牙。 3.7 二节芦 具有圆芦、堆花芦或堆花芦和马牙芦。 3.8 三节芦 具有圆芦、堆花芦、马牙芦。 3.9 缩脖芦 因损伤芦较短。 3.10 J 芦上生长出的不定根。 3.11 枣核J 芦上生长出的不定根为两端细、中间粗、形如枣核。 3.12 毛毛J 芦上生长出许多较细的不定根。 3.13 J变 主根腐烂,J继续生长代替主根经若干年后形成纹,称J变参。 3.14 五形 芦、J、体、纹、须。 3.15 体 即主根,皮为黄褐色或灰黄色,断面呈黄白色。 3.16 灵体 体腿明显分开,腿具有两条,形如菱角状、跨海式或元宝形。 3.17 疙瘩体 主根粗短,形如疙瘩状。 3.18 顺体 主根顺长。 3.19 笨体 主根形状较差,不灵活,腿有两条以上,长短不齐。 3.20 过梁体 主根分岔较粗长,形如山梁。 3.21 横体 主根横向生长,没有环纹。 3.22 纹 在主根肩部有细而深的环纹。7 3.23 腿 即支根。 3.24 须 支根上生长的较细的根。须根细长,柔韧性强,有弹性,珍珠点明显。 3.25 珍珠点 须根上的水须脱落后形成的疤痕。 4 要求 鲜、生晒野山参,任何部位不得粘接,体内无异物,体不得做纹。 4.2 规格要求 规格应符合表 1、表 2 的规定。 表 1 鲜野山参规格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别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100 ≥80~<100 ≥60~<80 ≥45~<60 ≥35~<45 ≥25~<35 ≥18~<25 ≥12~<18 ≥5~<12 重 量(g)4.1 基本要求表 2 生晒野山参规格级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别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级 ≥25 ≥20~<25 ≥15~<20 ≥12~<15 ≥9~<12 ≥7~<9 ≥5~<7 ≥3~<5 ≥1.5~<3 重 量(g)4.3 等级要求 等级应符合表 3、表 4 的规定。 表 3 鲜野山参等级项目 芦 J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具有三节芦, 圆芦、 堆花芦分明, 具有三节芦或两节芦,芦碗较 有一节或两节芦,芦碗较大, 个别有双芦和三芦以上,无疤 大, 个别有双芦和三芦以上。 芦头排列扭曲, 无 有残缺、 水锈、 痕、水锈 疤痕、水锈 病疤痕 枣核J,J大小不得超过主体 枣核J或毛毛J, J不得超过J 有毛毛J或J变,J大,有病 8 20%,不跑浆,须长下伸,无伤 体 30%,不跑浆,须长下伸, 疤、水锈 疤、水锈 体 无疤痕、水锈 灵体、 疙瘩体, 黄褐色或黄白色, 顺体、 过梁体, 黄褐色或黄白色, 顺体、笨体、横体,黄褐色或 紧皮细腻, 有光泽, 腿分裆自然, 紧皮细腻, 有光泽, 腿分裆自然, 黄白色,皮较松、体小、J变、 无下粗,不跑浆,无病疤、水锈 不跑浆,无病疤、水锈 纹 须 纹,不跑纹 珍珠点明显,无伤残 纹,不跑纹 主须无伤残 有病疤及水锈 较差 点,有伤残、病疤 膀皮上的环纹细而深,紧皮细 膀皮上的环纹细而深,紧皮细 膀头上的环纹不全,断纹或纹 细而长,柔韧不脆,疏而不乱, 细而长,柔韧不脆,有珍珠点, 有长有短,柔韧不脆,有珍珠表 4 生晒野山参等级项目 芦 一等品 二等品 三等品 三节芦,圆芦、堆花芦分明,个 三节芦或两节芦, 个别有双芦和 二节芦、缩脖芦,芦碗较粗, 别有双芦和三芦以上,无疤痕、 三芦以上,芦碗较大。无疤痕、 芦头排列扭曲有残缺、病疤、 水锈 枣核J,J大小不得超过主体 J 有光泽,无病疤、水锈 体 水锈 水锈 枣核J或毛毛J, J不得超过J J大或无J,有残缺、病疤、 色正有光泽,无病疤、水锈20%,不抽沟,须长下伸,色正 体 30%,不抽沟,须长下伸, 水锈 灵体、疙瘩体,色正有光泽,黄 顺体、过梁体,色正有光泽,黄 顺体、笨体、横体,黄褐色或 褐色或黄白色,不抽沟,腿分裆 褐色或黄白色, 腿分裆自然, 黄白色, 不 皮较松、 抽沟、 体小、 自然,无病疤、水锈 抽沟,无病疤、水锈 纹,不跑纹 有珍珠点,主须无伤残 J变、有病疤及水锈 较差 有部分伤残及水锈 膀皮上的环纹细而深,紧皮细纹, 膀皮上的环纹细而深,紧皮细 膀头上的环纹不全,断纹或纹 不跑纹 有珍珠点,无伤残 细而长,疏而不乱,柔韧不脆, 细而长,疏而不乱,,柔韧不脆 细而长, 柔韧不脆, 有珍珠点,纹 须4.4 理化指标 理化指标就附合表 5 的规定 表 5 野山参理化指标项目 人参总皂甙 其中 单体皂甙 Rg+单体皂甙 Rg1 单体皂甙 Rb1 水分 总灰分 酸不溶灰分 铅 镉 砷 单位 % % % % % % mg/kg mg/kg mg/kg 指标 ≥4.4 ≥0.40 ≥0.60 15~18 ≤4.0 ≤0.9 ≤1.0 ≤0.5 ≤1.05检验方法5.1 外观质量、规格的检验 外观质量、 5.1.1 外观质量、规格的检验用目测、天平称量 5.1.2 粘接的鉴别首先用放大镜检查野山参的芦、J、支根及须根等部位,当肉眼和放大镜看清时,可采用 CT 断层扫描法,判定是否有粘接的部位。 5.2 体内异物的检验 金属丝及体内异物的检查法,可用磁片或 X 光进行鉴别。9 5.3 水分的检验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规定执行。 5.4 总灰分及酸不溶灰分测定法 取样约 3g,其他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附录“K 灰分测定方法”中的总灰分测定方法及 酸不溶性灰分测定方法规定执行。 5.5 铅的测定方法 按 GB/T 96 标准规定执行。 5.6 镉的测定方法 按 GB/T 96 标准规定执行。 5.7 砷的测定方法 按 GB/T 96 标准规定执行。 5.8 人参总皂甙的测定方法 精密称取样品 1g 左右,用滤纸包好置于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回流脱脂 2h,弃云乙醚液继用甲醇回流 6h, 回收甲醇后用水 60mL,分次溶解,定量地转入 250mL 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正丁醇 80mL,分次振摇萃取, 分取正丁醇部分,用蒸馏水 20mL 振摇一次弃云水溶液,将正丁醇萃取液置发皿中,在沸水浴上蒸干,残渣用 甲醇分次溶解,定容为 10mL,比色测定方法和结果计算按 GB/T 95 中 6.8 规定进行。 5.9 人参单体皂甙 Rg、Rg1、Rb1 的检验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 年版一部)西洋参的 Rb1 测定方法和人参 Rg,Rg1 的测定方法规定执行。 6 检验规则 同期,同一地带、同一方法生产加工的产品为一批。 6.2 抽样 每一批产品中按随机方法抽取品,进行理化指标检验,每次不得少于 3 支,外观指标的检验,应逐支(盒) 进行检验。 6.3 出厂检验 第一批产品出厂前,由专业检验部门按本标准 4.3 规定逐支(盒)进行检验,符合要求的应逐支拍照片, 照片与“野山参鉴定证书”用塑封机塑封,检验部门留一份存档,每支野山参的台板背面帖鉴定单位封签,检验 单位至少要有 2 名以上检验员签字,并加盖检验单位检验专用章。 6.4 型式检验 买卖双方发生质量争议或特殊情况需要,可进行理化指标检验。 6.5 判定规则 6.5.1 不符合本标准 4.3 规定的,判定不合格。 6.5.2 作为原料用野山参,或有争议时须按本标准 4.4 要求做理化指标检验。 6.5.3 每批野山参的人参皂甙、总灰分有一项不合格时,再从产品中加倍抽样重新复检,如全部合格时可判定 产品合格,仍有一项不合格时,可判定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7 标志、包装、 标志、包装、储藏 7.1 必须标明产品名称、等级、质量、包装日期、产地,外包装应标注“小心轻放”、“防雨”、“防摔”等符号, 其他应符合 GB 191 的规定。 7.2 包装 每支野山参可用可用木盒或精制纸盒包装,野山参固定在台板上,鉴定证书放在盒内。 7.3 储藏 储存于阴凉、通风、干燥的库房内,注意防虫、防霉变。 6.1 批量10 生晒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 生晒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规格等 一级 等标准备注干货,根呈圆柱形,有分支。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芋帽。表面黄白色 或较深。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支 10 克以上,绑尾或不绑尾,无破疤、 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有分支。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芋帽。表面黄白色 或较深。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支 7.5 克以上,绑尾或不绑.无破疤、杂 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有分支。体轻有抽沟,芦须全,有芋帽。表面黄白色 或较深。断面黄白色。气香、味苦。每支 5.0 克以上,绑尾或不绑尾,无破疤、 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有分枝,表面黄白色或较深,有抽沟。断面黄白色。 气香、味苦。大小支不分,绑尾或不绑尾。芋须不全,间有折断。杂质、虫蛀、 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芋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 气香、味苦。每支 500 克 60 支以内,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芋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 气香、味苦。每支 500 克 80 支以内,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去净芋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白色。 气香、味苦。每支 500 克 100 支以内,无破疤、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死皮,去净芋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 白色。气香、味苦。每支 500 克 130 支以内,无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呈圆柱形,体轻有抽沟,死皮,去净芋须。表面黄白色。断面黄 白色。气香、味苦。每支 500 克 130 支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二 全须生晒 三等等四等一 二 生晒参 三 四 五等 等 等 等 等白参须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 白参须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规格等 混级 等标准备注白混须干货, 根须呈长条形或弯曲状, 表面及断面均黄白色。 气香,味苦。须条长短不分,其中直须占 50%以上,无碎 末、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须呈长条壮,有光泽,表面、断面均黄白色。 短于 8.3cm 以下的可并入白 气香、味苦。长 13.3cm 以上。枝条大小均匀,无水锈、 混须内。 破皮、杂质、虫蛀、霉变。 干货,根须呈长条壮,有光泽,表面、断面均黄白色。 气香、味苦。长 13.3cm 以下,最短不低于 8.3cm,枝条 大小不匀,无水锈、破皮、杂质、虫蛀、霉变。一 白直须 二等等11 普通红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 普通红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规格等 一级 等标准备注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 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 500 克 20 支以内,每 只 25 克以上。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稍有干疤、黄皮、抽沟。 无细腿、虫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20 支以内,每只 25 克以上。 干货,根呈圆柱形。色泽较差。有干疤、黄皮、抽沟、腿红。无虫 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20 支以内,每只 25 克以上。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 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 500 克 32 支以内,每 只 15.6 克以上。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稍有干疤、黄皮、抽沟。 无细腿、虫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32 支以内,每只 15.6 克以上。 干货,根呈圆柱形。色泽较差。有黄皮、干疤、抽沟、腿红。无虫 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32 支以内,每只 15.6 克以上。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 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 500 克 48 支以内,支 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稍有干疤、黄皮、抽沟。 无细腿、虫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48 支以内,。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色泽较差。有黄皮、干疤、抽沟、腿红。无虫 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48 支以内, 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 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 500 克 64 支以内,支 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稍有干疤、黄皮、抽沟。 无细腿、虫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64 支以内,。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色泽较差。有黄皮、干疤、抽沟、腿红。无虫 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64 支以内, 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 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每 500 克 80 支以内,支 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稍有干疤、黄皮、抽沟。 无细腿、虫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80 支以内,。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色泽较差。有黄皮、干疤、抽沟、腿红。无虫 蛀。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80 支以内, 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质坚实。无细腿、 破疤、黄皮、虫蛀。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稍有干疤、黄皮、抽沟。 无细腿、虫蛀、断面角质样。支头均匀。 干货,根呈圆柱形。色泽较差。有黄皮、干疤、抽沟、腿红。无虫 蛀。断面角质样。 支头均匀。20 普通红参二 三等 等一 32 普通红参等二 三等 等一 48 普通红参等二 三等 等一 64 普通红参等二 三等 等一 80 普通红参等二 三 一等 等 等 等 等小货普通红 参二 三12 边条红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 边条红参商品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规格等级标准备注一等16 边条 红参二等三等一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8.3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边条、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 普通红参, 气香、味苦。每 500 克 16 支以内,每支 31.3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 各个规格的 霉变、杂质。 二等品中,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8.3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有“稍有黄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稍有黄皮、抽沟、干疤,断面角质样。每 500 皮、干疤” 的规定,应 克 16 支以内,每支 31.3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8.3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限于黄皮不 个。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干疤、腿红。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16 支以内, 超过身面的 30%、干疤不 每支 31.3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超过身面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6.7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20%为度。如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 有超过者, 气香、味苦。每 500 克 25 支以内,每支 20.0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 即为三等。 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6.7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稍有黄皮、抽沟、干疤,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25 支以内,每支 20.0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6.7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干疤、腿红。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25 支以内, 每支 20.0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5.0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 气香、味苦。每 500 克 35 支以内,每支 14.3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 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5.0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稍有黄皮、抽沟、干疤,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35 支以内,每支 14.3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5.0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干疤、腿红。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35 支以内, 每支 14.3 克以上。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3.3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 气香、味苦。每 500 克 45 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 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3.3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稍有黄皮、抽沟、干疤,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45 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3.3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 色泽较差, 有黄皮、 抽沟、 干疤、 腿红。 断面角质样。 500 克 45 支以内, 支 每 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1.7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 气香、味苦。每 500 克 55 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 杂质。1325 边条 红参二等三等一等35 边条 红参二等三等一等45 边条 红参二等三等55 边条 红参一等 二等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1.7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稍有黄皮、抽沟、干疤,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55 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1.7 厘米以上,有分枝 2―3 个。 色泽较差, 有黄皮、 抽沟、 干疤、 腿红。 断面角质样。 500 克 55 支以内, 支 每 头均匀。无中尾、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1.7 厘米以上。表面棕红或 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质坚实,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 每 500 克 80 支以内,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1.7 厘米以上,表面棕红或 淡棕色,有光泽。稍有黄皮、抽沟、干疤,断面角质样。每 500 克 80 支以内,支 头均匀。无中尾、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体长 11.7 厘米以上。色泽较差, 有黄皮、抽沟、干疤、腿红。每 500 克 80 支以内, 支头均匀。无中尾、虫蛀、霉 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表面棕红或淡棕色,有光泽。上部色较淡,有皮有肉, 断面角质样。气香、味苦,支头均匀。无中尾、黄皮、破疤、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 根呈长圆柱形。 表面棕红或淡棕色, 有光泽。 有黄皮不超过身长的 1/2。 稍有抽沟、干 疤。断面角质样。支头均匀。无中尾、虫蛀、霉变、杂质。 干货,根呈长圆柱形,色泽较差。有黄皮、抽沟、破疤,腿红。支头均匀。 无中尾、虫蛀、霉变、杂质。三等一等80 边条 红参二等三等一 小货边 条红参 二 三等 等 等14 鲜园参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 鲜园参规格等级标准表(SB2054─80)规格等 一级标准备注二三边条鲜 参四五六七 八 特 一 二 普通鲜 参 三 四 五 六鲜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枝 2~3 个。须 ⒈体长: 是从顶端第一 等 芦齐全,体长不短于 20 厘米(6 寸)。浆足丰满,J帽不超过 15%。每 个芦碗起, 下部规定的腿粗 支重 125 克(2.5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处为体长。腿粗:直径 1~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枝 2~3 个。须芦 2 等的为 0.7 厘米(2 分); 等 齐全,体长不短于 18.3 厘米(5.5 寸)。浆足丰满,J帽不超过 15%。 3~4 等的为 0.5 厘米(1.5 分);5~6 等的为 0.4 厘米 每支重 85 克(1.7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枝 2~3 个。须芦 (1.2 分)起止。 ⒉1~6 等的腿长不得 等 齐全,体长不短于 16.7 厘米(5 寸)。浆足丰满,J帽不超过 15%。每 短于体长的 1/3。 支重 60 克(1.2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⒊边条水参,凡有破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枝 2~3 个。须芦 断、 疤痕、 水锈、 须芦不全、 等 齐全,体长不短于 15 厘米(4.5 寸)。浆足丰满,J帽不超过 15%。每 体长不够、 分枝超过, 不符 支重 45 克(0.9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合标准者,均酌情降等收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枝 2~3 个。须芦 购。 等 齐全,体长不短于 13.3 厘米(4 寸)。浆足丰满,J帽不超过 15%。每 ⒋参秧幼根,虚泡质 支重 35 克(0.7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次, 不列规格, 可酌情单收,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芦长、身长、腿长,有分枝 2~3 个。须芦 单销。 等 齐全,体长不短于 13.3 厘米(6 寸)。浆足丰满,J帽不超过 15%。每 ⒌边条水参、 红参的分 支重 25 克(0.5 两)以上。不烂,无泥土、杂质。 枝:1982 年前可按 2~3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须芦齐全,浆足丰满。每支重 12.5 克(0.25 个执行,最多不超过 4 支; 等 两)以上。不烂,无泥土、杂质。 1982 年后执行 2 个,最多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凡不符合以上规格和缺须少芦,破断根条 不超过 3 个。 等 者每支重 5 克(0.1 两)以上。不烂,无泥土、杂质。 等 等 等 等 等 等 等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有分枝,须芦齐全,浆足。每支重 100~ ⒈边条和普通水参每 150 克(2~3 两)。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支重 155 克(3 两 1 钱)以上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有分枝,须芦齐全,浆足。每支重 62.5 克 者,可酌情加价。 ⒉普通水参,凡有破 (1.25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有分枝,须芦齐全,浆足。每支重 41.5 克 断、疤痕、水锈、须芦不全 等, 不符合标准者, 均酌情 (0.83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降等收购。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有分枝,须芦齐全,浆足。每支重 35.1 克 ⒊疤痕:是指因病虫 (0.63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害、 创伤、 水浸等造成影响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有分枝,须芦齐全,浆足。每支重 25 克(0.5 成品参质量的“死疤”。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有分枝,须芦齐全,浆足。每支重 12.5 克 (0.25 两)以上。不烂,无疤痕、水锈、泥土、杂质。 鲜货,根呈长圆柱形,每支重 5 克(0.1 两)以上。不合以上规格和 缺须少芦折断者。不烂,无泥土、杂质。15 野山参、移山参、 野山参、移山参、园参的定义及鉴别人参有文字记载距今有 4000 多年历史。 郭沫若主编的 《甲骨文合集》 就记载有象形文字“参”。 甲骨文产生于我国殷商时代(公园前 16 世纪),据考证,该时期我国各族群或部落的“图腾”上也 出现了象形文字“参”,后来《神农本草经》对人参药用价值做了详细的记载。《本草纲目》中李 时珍称人参为神草。依据人参的植物生态习性,《神农本草经》记载“人参一名人衔,一名鬼盖, 生山谷”。鬼盖是指背阳向阴而得名。 陶弘景《名医别录》记载:“人参三桠五叶,背阳向阴,欲来求我,椴树相寻”。还记载:“人 参生上党及辽东”。说明人参最早发现和应用是在上党,辽东在后。上党为秦时的上党郡(今山西 子长县),辽东为战国时期燕国郡名(今辽宁西部),当时人参均为“野山参”。 辽、金、元、明、清先后在北京建都,所需建筑用材及燃料全都取自于相近的太行山和燕山。 特别是明朝永乐年间的迁都,每年贩运到北京的木材不下一百多万株,使上党人参失去了赖以生 存的森林环境,终于灭绝。后来参商又把采购的目标转向了山海关以外,发现辽东人参远比上党 丰厚,1609 年寻挖野山参十多万株。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多,辽东森林变农田,于是人参产 区历史性的萎缩到了东北长白山山脉及乌苏里江流域。 清朝初期,长白山地区被朝庭封为禁区,但后期未能禁住采参,特别是康熙中期,采参业达 到了鼎盛时期。山东、河北的农民闯关东,以放山采参为业。人参主产区继续东移至长白山以北 乌苏里江流域锡霍特山脉, 那里人迹罕见, 物产富饶, 满山遍野的人参随处可见, 多得可称“参场”。 1858 年清政府与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割让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我国野山参的主产 区退缩至东北长白山山脉一带,产量进一步减少。 自 90 年代起中俄边境重开贸易,乌苏里江以东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野山参,通过边贸、民贸 等形式涌入中国市场, 从此,中国市场野山参数量大增。 由于野山参价格昂贵,均以单支品评论价,野山参的完整性是审定价格的依据之一,折芦断 须就要降低品位,价格相差甚大。因此,对野山参不允许破坏性鉴别,即使有先进、发达的科学 仪器和技术,诸如高效液相(HPLC),薄层扫描,核磁共振(NMR),质谱(MS),毛细管电 脉, 高速逆流色谱 (MSCCC) 等也难以发挥作用。 但可通过 X 光透视检查, 断层扫描验其是否“工 艺参”、野山参是否穿入铁钉、钢线。鉴别野山参,判断年龄长短,品位等级,仍以感官经验鉴定 为主,而这种技术未经专门学习和长期的经验体会很难掌握。 2002 年 8 月 1 日, 国家标准委颁布实施了国家标准 GB/T 《野山参分等质量》 。 这一国家标准的出台,对于规范我国野山参市场,促进我国人参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国家 标准从野山参的芦、J、体、纹、须等五形感官特征上分别做了具体的表述,作为鉴别野山参的 外观鉴定标准,国内人参界普遍认为《野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较 2000 年版《中国药典》具 体,可操作性强,是一大进步。 2003 年 6 月,国家参茸中心邀请全国人参业界专家学者,在延吉召开了《野山参分等质量》 国家标准专题理论研讨会,并形成了理论研讨会议纪要。专家们提出生长若干年具备野山参特征 的“林下籽”应纳入到野山参范畴。“林下籽”是人工播种,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是 植物的自然返籍,由于生长环境恶劣(病、虫、害),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土质、坡向、坡度、 自然树阴遮光率),存活率很低,生长缓慢,长到 20 多克重,具备五形,一般需要 20 年左右的 时间。国家参茸中心根据研讨会纪要,征求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意见后,向国家标准委提出了《野 山参分等质量》国家标准修改单。国家标准委于 2003 年 10 月 27 日行文,以国家标准委农轻 函[2003]88 号文批准,自 2004 年 3 月 1 日起实施。修改后的国家标准对于野山参的定义是: “自然生长于深山密林下的野生人参或‘林下籽’经过若干年后能完全体现野山参特征的可视为野山16 参”。这一国家标准的修改,对于我国人参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保护和繁衍 野山参物种,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野山参移栽、山移、家移、籽趴、秧趴、池底等归类为移山参(移山参标准国家正在审批), 移山参与野山参区别清晰分明。移山参芦碗不是紧密而是疏松,大多是竹节芦,没有紧皮细纹, 而是环纹浮浅、粗糙,皮较松,J上翘旁伸、须没有弹性,珍珠点少。 池底参多是没有园芦,大多是竹节芦,芦越长上边越细,纹浮浅、粗糙,皮老多皱、烧须、皮 质松、J上翘、旁伸。 人参移栽使生长加快,野山参移栽后,一年体重就可增加一倍左右,但野山参的五形特征开 始变化,芦发生转向、跑纹、体下垂,按照行业界说法就是“走形了”。移山参的最大特征之一是 经过了移栽,移栽后的野山参在生长过程中,丢去了大部分野山参的外观特征,这在理论和实践 上是泾渭分明的。 人工种植的园参在东北已有 400 多年历史。园参 5-6 年可以长到 100 克左右,生长这么快 的原因主要是移栽,每三年移栽一次,5-6 年就可以做货。近几年,东北园参生产迅速萎缩,就 是因为园参种植毁林严重。种植过人参的参地不能再栽种 人参,种植人参需要砍林、人参移植还 需要再砍林,国家实施“天保”工程,东北各省坚持科学发展观,实施生态省建设,严格控制或停 止审批参地。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林政的相关法律、法规,我国人参产业与林政矛盾是现实课题。 对于我国东北人参主产区来说,比如吉林省的一些县市,人参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参业收入 占有相当大比重。“林下籽”可以不毁林,不破坏植被,与林政的法律、法规不相冲突,是我国人 参产业进一步得到振兴的有效 途径。 目前,将林下籽纳入野山参范畴,在我国理论界和业界不存在原则分歧。然而个别学者和部 门主张将林下籽、 趴货、 池底参统统纳入野山参范畴, 称山参 (野山参在 《中国药典》 里称山参) 。 在理论和实践上,移山参的特征与野山参具有明显区别,这主要是移栽后的快速生长造成的。市 场和消费者不可能接受移山参为野山参,反而会引发混乱,不仅移山参价格提不上去,反而会损 害野山参的声誉,引起野山参的价格跌落。 我们认为,我国人参界应保持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态度,冷静应对面临的诸多问题。 关于林下籽的发展,即要积极,又要稳妥。因为林下籽的生长并不适合所有林地。对于林下 籽基地病、虫、害的防治,如何不使用农药等,还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另外,林下籽基地承包期 起码要 20 至 30 年,其间森林不能砍伐,国有林如何承租等政策性问题及林下籽的技术规程,包 括种子、环境条件、相关自然生长的技术规定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地方政府和参农对林下 籽的种植积极性高涨。第二、三产业也开始介入林下籽行业,进行投入。但林下籽产业在目前还 是高风险产业,首先应该进行对符合林下籽生态环境条件详细的调查,进行科学的规划,不要大 帮 哄,防止盲目性。 对于东三省的园参产业,应重点实施标准化栽培规程,全力推进无农残人参的生产。人参作 为保健品,我们认为进行人参有效成分的研究固然重要,但更迫切的是产区统筹组织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进行人参综合性保健效能研究,比如人参对增强人体免疫力,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防治 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糖、高血压、增强性机能、防治癌症等方面的量化研究成果,带动人参 深加工,拓宽人参市场。17 参茸的家庭简易服用方法人参和鹿茸为滋补强壮的上乘佳品,价格较之一般滋补类药昂贵得多,因此,采取合理的正确的服食方法,常 常能收到药半功倍的疗效。 服用参茸的方法多种多样,家庭进补以医疗保健为目的,可以根据各自的经济状况、服食条件、工作环境 及平素习惯等,选择既方便、又实惠,且疗效又好的方法。如外出旅行,常口含参片,能消除疲劳,令人精神 倍增。喜爱饮酒的,可选制药酒,爱好饮茶的,可制作药茶,素无嗜好的,可以制作参、茸药膳。 参茸的服用方法一般有如下几种: (一)泡制药茶 药茶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具有制作简单方便,吸引较快的优点。通常是将人参用干 净的湿布包裹半天左右,令其变软,然后切成薄片,放在日光下晒干或烘干均可。使用时,每次少则三五片, 多则十余片,放入茶杯中以沸水冲泡,盖紧杯盖,温浸几分钟,即可以当茶饮用,或者和其它具有甜味的滋补 类药物配伍成方,同时泡沏饮用。经多次泡沏,直至药汁无味时,便可将参渣嚼后吞服。至于参条、参须,只 要稍加断碎,就可以直接泡饮服用。干净的参叶,仅须搓揉至碎,便可泡服。参花则可以直接泡饮服用。相比 而言,参须、参叶和参花用量要大些,否则,功效会逊色得多。因为鹿茸的商品本身就是薄片状,所以能直接 泡茶饮用,最后嚼食吞下。作为保健药茶饮用,单味药服食,人参一日量以 2 克左右为宜,鹿茸以 0.3~0.5 克为好,可采用隔日饮用法,不必每日都服。坚持数月,必有助益。作为治疗疾病使用茶疗,参、茸的剂量, 可以适当增大些,或者根据医嘱用量。 (二)含化嚼食 前已叙述,古代医家有含尝高丽参以判断真伪的做法。气虚含嚼红参,阴虚含嚼西洋参,这种含化嚼食的 方法,古往今来,备受青睐。据载,慈禧太后就经常含嚼西洋参以吞津益寿。含化不受场所、条件、环境的限 制。具体做法是:将人参或西洋参切成薄片,晒干后,装入干净瓶中。随用随取,每次以一二片含于舌下,借 助唾液的湿润将其泡透,进而吞咽津液,以求药效。初含微苦,继之甘甜,直至药味淡薄以后,再将它嚼碎吞 下。参须、参条和鹿茸采用嚼食法服用,更为适宜。剂量可参阅泡制药茶条。 (三)煎煮药粥 保健和食疗性质的药粥,在我国流传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使用药粥治疗疾病的记载。在中医基础理论 的指导下,以人参、鹿茸为主,配合其它滋补性药物,与米谷配伍,再加入适当的调料,同煮为粥,进补服食, 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食疗方法。参、茸药粥,通常有两种做法:一是将参、茸的薄片直接和粳米加水煎煮,熬粥 食用,最后将参茸的残渣嚼食吞服;另一种是将人参或鹿茸加工成为粉剂,在清晨或晚上食粥时,调入少许粉 末搅和均匀后即可用。每 10 克人参粉作保健药粥时,可分成 10~15 次服完。1 克鹿茸粉分作 2~3 次调服。 (四)煎熬膏滋 将药物的煎液经过反复煎熬,浓缩后调加蜂蜜(或者冰糖、红糖)而成的稠膏,因其具有较好的滋补功效, 故习惯上称为“膏滋”。 膏滋一般以蜂蜜作为赋形剂。蜂蜜不仅有良好的矫味作用,同时还有滋补和营养价值。此外,蜂密经过熬 炼,还有一定的防腐作用。膏滋的一般做法是,把人参或鹿茸(通常不单独使用,当复方使用时剂量应遵医嘱)18 与其它健身滋补药物,分别放入两只锅中,以冷水浸泡 1~2 小时,然后加水高出药面 10 厘米左右,文火煎煮 一小时许,滤取煎液,此为第一煎。依此方法,煎煮时间可较一煎为短,分别收取第二、第三煎药液,再用干 净的纱布挤压药渣,合并三次煎液及榨取液,静置半天,上清液用纱布滤过,继之用武火煎熬浓缩至 500 毫升 左右,再加入等量蜂蜜,改用文火,熬至滴水成珠的程度,即成为膏滋剂。煎煮后的参茸药渣,可以嚼服。然 后把熬制好冷透的膏滋剂装入干净的深色瓶中,贮藏于阴凉干燥处,或放入冰箱内。膏滋服用起来,十分方便。 每次以洁净的食匙取 1~2 匙,以开水冲化饮用,或者直接放入口中含服。为了使膏滋存放日久而不致变质, 最好加入适量的防腐剂。 (五)浸泡药酒 药酒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了, 因为它便于保存, 故深受人们欢迎。 药酒是采用含乙醇 50%~70%(50~ 70 度)的白酒作溶剂,浸泡药物而成。内服药酒多加糖或蜂蜜调味。古代医家对酒剂十分推崇,原因在于酒本 身就是一味药,可以治病。它有通血脉、养脾气、厚肠胃、润皮肤、去寒气、行药势等功效,而且酒还是良好 的溶剂。市售的参茸类药酒不胜枚举,家庭制作参茸药酒也很方便。自己制作药酒采用冷浸法较为适宜。具体 做法是将人参或鹿茸,或含有其它药物的复方,放入瓶中,加入 500~1000 毫升白酒,加密闭贮存,每隔二 三天晃动一下酒瓶, 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析出, 一般要浸泡半个月才能饮用。 根据平素酒量的大小, 每次饮用 10~ 50 毫升不等。酒量不大的,还可以将少量药酒对加倍量的白开水,稀释后饮用。待浸泡的药酒饮完以后,还可 以继续添加白酒 1000 毫升左右,再行浸泡饮用,直至药物无味为止。值得指出的是,凡是平素有肝、肾损害 疾病者或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均不宜选用药酒的剂型进补。 (六)散剂吞服 将人参碎断,晒干或烘干,鹿茸则直接烘干,加工成粉末状,或到药店购买现成的人参粉或鹿茸粉,装入 事先准备好的空心胶囊中,置于密闭容器里,放在阴凉通懈处。每次 1~2 粒,以白开水送服。也可以直接将 粉剂放在口中,以其它药液、粥饮或温开水冲服。服用剂量可以参照泡茶饮用条。 (七)蒸饭服用 在蒸米饭时,将干净的人参切片放在米饭上,蒸后,参汁自然渗透到米饭中,在食用米饭同时,可以嚼食 参片。切忌不可将参片误沉锅底而烧焦,使参失去效力。 (八)药膳调食 药食同源,药物和食物是分不开的。“食疗”、“食补”学说,在我国养生学中历来就占据一定的地位,并受 到人民的喜爱。药膳就是用药物和食品相配合,通过烹调,加工成具有防病治病、保健益寿作用的可口美味食 品。药膳调食,这种古人所倡导,为千家万户所采用的食疗方法,绵延几千年而沿袭至今。 家庭医疗保健,服用参茸的方法多种多样,并常与其它具有营养滋补功效的药物相互配伍,或炖、或煨、 或炒、或煮,做成的汤羹、糕饭、菜肴等,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可以防治疾病、增进健康。人参术语⒈ 园参:在田地里人工栽培的人参。 ⒉ 移山参:在自然状态的森林里养殖的人参。19 ⒊ 山参:在深山老林里自然生长的人参。 ⒋ 水参(鲜参):未干燥的人参,有效成份保存得纯粹,但因水参含有 70%的水份,很难保存。 ⒌ 红参:人参不去皮,蒸熟后干燥制成的称为红参。商品红参外表一般为红棕色,呈长柱状,均压制成不 规则的方柱形。质坚重,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红棕色,有光泽,呈角质,香气特异,味微苦后甘甜。 红参分为天参、地参、良参、切参、尾参。每个等级中再按大、小分为不同的规格,天参:红参中品质最 好,内部组织致密,外形好。地参:次于天参。良参:次于地参。切参:次于良参,是将人参的参体(主根) 截成两部分制成。尾参:由主根之外的支根、须根制成的红参,可进一步分为大尾、中尾、小尾。 ⒍ 白参(生晒参):人参未经蒸熟直接晒干的即为白参,分为直参、半曲参、曲参、尾参等。直参:形态 笔直;半曲参:主根是笔直,但其它部位程弯曲状;曲参:主根的一部分,及其它部位成弯曲状。 ⒎ 糖参:将水参或白参,浸于浓糖汁,晒干制成。红参的基本常识红参是商品人参的一个重要品种,其种类繁多,常见的粗加工品种有:普通红参、边条红参、全须红参、红参 须、红参芦、红参J等;精加工品种有:长白山红参、新开河红参、红参片、红参粉等。 红参是人参的熟用品,其加工方法是经过浸润、清洗、分选、蒸制、晾晒、烘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红参在 蒸制过程中,因为热处理会发生化学反应,成份上发生变化。会生成水参及白参不俱有的新的成份,即红参特 有的生理活性物质 G-Rh2, Panaxytriol, maltol 等。 G-Rh2、 Panaxytriol 有抑制癌细胞增长的作用, maltol 俱有抗氧化作用。干后的红参颜色红润,气味浓香。红参较白参相比组织致密、坚固,储藏性良好。红参一般 有效期限 10 年,白参 2 年。 商品红参分为“普通红参”和“精制红参”两大类,又有全须红参和光支红参之分。常见的“普通红参”品种有: 边条红参、一般普通红参;常见的精制红参如:“新开河人参”、“皇封参”、“中国吉林红参”、“长白山红参”、“中 华红参”等 20 多个品种。 从古代开始,人参就应用于补气、滋阴、益血、生津等;俱有强心、健胃、镇静等作用。这些作用红参与 白参没有严格的区别,但在补虚方面一般认为红参强于白参。久服红参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疲劳、抗辐射、 抑制肿瘤、调整人体内分泌系统。红参适合于老人、久病体虚者。红参具有火大、劲足、功效强之特点,是阴 盛阳虚者的首选补品,医疗上治疗虚脱或强补多用红参。20 七、西洋参的特点及其真伪的鉴别 西洋参亦称洋参、美国参、花旗参等,主要产于加拿大和美国,性寒、味苦微甘,具有补肺 养阴,生津止渴,滋阴降火的功效。由于西洋参性效平和,药效和缓,应用范围较广,更适于年 老体弱病人作滋补药品服用。 (1)真品西洋参 目前我国市场上的西洋参有两种,一种是美国或加拿大进口的,一种是引种的。两者功较相 似,但引种的西洋参比进口西洋参便宜得多。两者虽都是真货,但也有细微区别,主要是: 1.外形。由于两者所处的气候和土质等自然条件不同,外形亦略有差异。进口货外表土黄色, 横纹色灰黑而细密,内部黄白色,有细微菊花纹理。国产引种品的根头横环纹稀少,纵纹稍深陷, 菊花纹理更不明显。西洋参按大小分为超大枝、特大枝、大枝、中枝、小枝等。 2.进口西洋参相对于引种参质重皮细,断面平坦;国产引种品手拈感质坚而硬,断面不平坦。 3.气味。进口品气味香而浓;引种品香味较淡。 4.口尝。进口品味苦而甘,口感持久;引种品苦味较重,甜味较淡,稍久则味淡而涩。两种 真品西洋参的共同特点是:参型呈锥条状,粗长如指,无芦、无须,近头处有较明显的环纹 5--10 圈,表面有横向突起的皮孔,体质坚重,断面呈颗粒状,有一浅棕色环纹,并散有棕黄色油点, 无臭味,微甘,苦味较浓。 (2)伪品西洋参 伪品西洋参的主要特征:伪品也呈圆锥条状,但稍长,表面环纹稀疏而分布全身,质略软而 轻,断面不呈颗粒状。粉质有较明显的菊花纹,无明显的棕黄色油点,味甘凉,苦味较淡或无苦 味。 此外,亦有将白参和沙参经加工冒充西洋参出售的。 1.白参。呈圆柱形,主根较长,上端有较多环纹,全身可见加工时的针刺点状痕,横向纹较 细而密,下部有 1--3 个不等的支根,较长,表面淡白色,质坚而重,气微香,味甜微苦。 2.沙参。多由南沙参制成,呈长圆形或长圆锥形,芦头粗细不一,表面黄白色,上部有较多 深横纹,下部有纵纹或细根痕,质轻而疏松,易折断,断面有裂隙,无粉性,味甘微苦。 八、正品党参与地方习用品、掺伪品的识别 党参(别名:台党参、野台党、条党)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和胃生津,补血止血,解 铅毒。 党参的品种较多,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青海、四川等地区。现在以东北产 的东党、山西产的潞党、甘肃产的西党的品质最好。 正品党参来源于桔梗科党参、素花党参、川党参及管花党参。其各自特点如下: 党参:根呈长圆柱形,稍弯曲,末端较细,有的有分枝,直径多在 0.5-2.5CM 之间。表面黄 棕色至灰棕色。根头部有多数俗称“ 狮子盘头”的疣状突起的茎痕及芽,每个芽痕顶端凹下,野生 品因生长多年其头大而茎痕多;栽培品则较稀少。根头下有环状横纹,野生品多致密,向下渐稀 疏,有的达全长的一半;栽培品环状横纹则较少或没有。全体有纵纹及散在的横长皮孔;支根断 落处常有黑褐色的胶状物。质稍硬或略带韧性,断面稍平坦,有裂隙或放射状纹理,皮部淡黄白 色或淡棕色,木部淡黄色。有特异香气,味微甜。 素花党参:根与党参的根相似,但较党参略粗。表面黄白色至灰黄色,根头下致密的环状横 纹常达全长的一半以上,断面裂隙较多,皮部灰白色至淡棕色,木部淡黄色。香气较浓而味甜。 川党参:根与党参的根相似。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有明显不规则的纵沟。质较软而结实, 断面裂隙较少,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气香,味淡甜。 管花党参:根与党参类似,少有分枝,根也较短且细。根头有“ 狮子盘头”,根头下略狭缩, 环状横纹有时可见,全体有多数不规则的纵沟和纵棱以及横长或点状显著突起的皮孔。质硬而脆 易折断,断面皮部为乳白色,木部黄色,孔隙少。气微香,味微甜,嚼之有渣。 以上均以条大粗壮,皮松肉紧、有狮子盘头芦及横纹、质油润、味香甜、嚼之无渣的为品质 优良。在目前的商品药材中真正如上所说的佳品较难见到, 常见的一般较细小,而且党参在夏季容易吸潮生虫发霉,或因夏季吸潮未能及时通风晾晒,21 而使质量下降。这些都是在选购时应注意的问题。 此外,还有另外几种地方习用品在此介绍。 珠花党参:又叫南路蛇头党。根呈长纺锤状圆柱形,根头渐细尖,有茎基残痕,四周有少量 疣状突起的草质茎或芽痕,但不足“狮子盘头”状而类似“蛇头”状,故俗称蛇头党。根头下有致密 的横纹,表面有横长及疣状突起,质较硬,断面皮部乳白色,木部黄色,气淡,味淡或微甜。 灰毛党参:又叫北路蛇头党。根的外形、质地、气味均与上面的珠花党参基本相同。只是根 头四周的疣状突起较之略多些。 新疆党参:根为两头略尖的长纺锤形,淡灰黄色。根头扁圆锥形两侧各有一列横长凹窝,每 个凹窝内有 2--4 个疣状突起的茎基残痕及芽。根头下有致密的横纹,质脆,断面淡黄白色,中心 黄色。气微,味微甜。 党参的伪品主要有羊乳、迷果芹、山女娄菜,大花金钱豹及金钱豹等。其鉴别要点如下: 羊乳(党参同属植物) :又叫奶党、山海螺等。根为短粗的纺锤形。根头下有到达全体的由密 渐疏的环状横纹,质松泡,断面白色。气微,味微苦。 迷果芹(伞形科) :根呈长纺锤形或类圆锥形,根头四周有黑褐色似鳞片状叶基环绕。微具胡 萝卜香气,味淡微甜。 山女娄菜(石竹科) :根呈类圆柱形或长纺锤形。表面类白色、淡黄白色、黄褐色。根茎横向 膨大不规则形块状,其上有多数疣状突起和分歧的茎枝残痕。断面类白色或淡黄白色,角质状。 气微味淡,嚼之有刺喉感。 瓦草(石竹科) :根呈类纺锤形,根顶有膨大不规则形块状根茎,根由细渐粗。表面灰褐。气 微味辛。 大花金钱豹或金钱豹:根呈类圆柱形或近方形,根顶端有数个较大的瘤状突起茎痕,有的有 明显的短根茎,表面棕黄色或部分呈棕黑色,有极明显的纵棱及纵皱纹,棱上多疙瘩状突起。断 面类白色或黄白色。气微味淡。十、灵芝的品种及品质识别 灵芝也叫赤芝、红芝、丹芝或木灵芝。为多孔菌科赤芝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酉洋参和枸杞泡水喝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