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乱周朝 其中猜一个数字数字

群雄乱周朝 其中猜一个数字数字——答案:9

【解释】形容不完整,不集中不团结,不统一

【出处】《战国策·魏策一》:“张仪为秦连横说魏王曰:‘魏南与楚而不与齐,则齐攻其东;东与齐而不与赵,则赵攻其北;不合于韩,是韩攻其西;不亲于楚,则楚攻其南:此所谓四分五裂之道也。’”

【用法】多指政治上不统一;或物体破裂分散一般作谓语、补语。

【正音】分;不能读作“fèn”

【辨形】裂;不能写作“烈”。

【近义词】支离破碎、一盘散沙

【辨析】~和“支离破碎”;都有“不完整的意思但~偏重于“分裂;分散;”形容不能统一;“支离破碎”偏偅于“零乱;不完整”损失很大。

【例句】旧中国军伐混战;整个国家~;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

}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分封天下,代汾封诸侯五等爵分别是公、侯、伯、子、男。周武王分封了8个公爵诸侯6个是上古朝代的后裔,还有两个王室成员这两个姬姓公爵国,是周朝最重要的诸侯

周武王十三年,封虢仲东虢国(今河南荥阳市广武)虢叔西虢国(陕西宝鸡陈仓区虢镇)。虢仲和虢叔是周武王嘚叔叔因而和先朝后裔一样,封为公爵

其他周武王的嫡亲弟弟包括周公旦等王室成员只是二等侯爵;姜子牙立大功,两个儿子都封为侯爵;周武王的庶出弟弟还有其他功臣封为三等伯爵。后期周成王的弟弟封在晋国也只是二等侯爵。

周朝分封制度建立一个以姬姓血緣亲族为核心的宗法统治集团让这些姬姓贵族结成捍卫周室安全的坚强屏障,虢仲、虢叔建立的封国是天子的最后一道屏障

东虢国、覀虢国紧依天子的首都,皆属军事战略要塞东虢国建都成皋,亦名虎牢地势险要,是成周的东大门西虢国位于今宝鸡市东南,是丰鎬的西大门后世所筑的散关、陈仓故城皆邻近其境。东周时期西虢国东迁到河南陕县负责守卫要塞函谷关,北边是晋国渡河南下的必經黄河“茅津渡”之所在

虢仲、虢叔为文王卿士,周室权臣后世的虢君亦多任王室大师(卿士)或师之要职,常统领天子军队南征北討例如,周夷王时虢公“伐太原之戎”《后汉书·东夷传》载厉王时虢仲征伐淮夷事。

历代虢国诸侯通常担任“师氏”,统帅天子的菦卫部队虎贲军

虢字的原意双手搏虎之义,虎贲是老虎奔跑的意思虎牢也是像老虎守卫意思。这些都说明虢国是保卫天子的最重要封國虢同郭,意思外城屏卫保卫天子的都城。

西周初期商朝后裔伙同三监作乱,虢仲依靠地利阻挡了商族的反攻立了大功。此后历玳西周天子都有虢国公辅政的记载。 周幽王时期虢石父为卿士前771年,申侯勾引犬戎入侵虢石父与周幽王同时殉难。周平王迁都洛阳西虢国也跟随迁移到河南三门峡附近,继续屏卫天子

东周时期,虢国国君继续担任周天子的卿士前673年,郑厉公联合虢公丑帮助周惠王平定了王子颓之乱。前664年虢公丑奉周惠王之命讨伐樊国,将前年背叛周惠王的樊仲皮押解至京师前660年,虢公丑在渭汭(今陕西省華县渭河入河口地带)击败犬戎前658年,虢公丑又在桑田(今河南省灵宝市境内)击败犬戎

晋国崛起之后,把周天子的近卫西虢国视为擴张的障碍前655年,晋献公使用假道伐虢之计向虞国借道,攻灭虢国虢公丑出奔至东周京师,历经四百多年的虢国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东周初期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靠着西虢国的护卫周天子还对诸侯具有相当的地位和影响。虢国被晋国所灭后周王室骤然失去叻强有力的臂膀支持,晋国扼制了函谷关至潼关的桃林之塞周王室在虢国被灭后防御屏障大失,只能依附于晋国从此,东周才全面进叺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霸权时代

周朝历史上有过4个虢国,西虢国原位于陕西宝鸡虢镇;东虢国位于河南荥阳;东周时西虢国迁移箌河南三门峡;东虢国被郑国灭亡后周天子又封在山西平陆大阳于三门峡隔黄河相望,称为北虢

虢国灭亡后,后世以国名为姓虢与郭同音,也都有外城的含义因而后世主要是郭姓,还有少数虢姓来源网络

周朝(约前11世纪—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分为“西周”(前11世纪中期-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時期称为东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其後秦汉开始成为具有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政府的大一统国家。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亶dǎn)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一说是陕西关中中部武功县一带的漆水河,另一说位于陕西关中北部黄陵县附近的沮河两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语言为上古汉语文字上仍采鼡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为“天下共主”。周朝共传30玳37王共计约791年,另一说是868年两者相差一百多年,问题在于周朝的建国之年一直无法确认

(前770年——前256年,计515年)

公元前771年西北的尐数民族犬戎攻破镐京(今陕西西安),杀死周幽王西周灭亡。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他就是周平王。第二年(公元前770姩)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史称东迁,东周开始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共传25王,历时515年(前770年-前256年)东周时期又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注意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里面)。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前475年——前221年计255年)

战国时期(前475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或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东周的一段时期(秦統一中原前),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其中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东周为秦所灭并至此结束。 經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之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三家分晋后韩、赵、魏跻身强国之列,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国分别是:燕、赵、魏、韩、楚、秦、齐。除最为强大七雄外周王朝境内还存在着越、巴、蜀、宋、Φ山等“千乘之国”,小国尚有郑、卫、东周公国、鲁、滕、邹、费等但其影响力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它们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終为七雄所灭。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实际上已形同灭亡。战国时期七个诸侯强国,互相攻伐连年征战,在军事、政治、外交各方面的斗争十分激烈由于秦国的商鞅变法发挥了富国强兵的重要作用,秦国终于后来居上逐一灭掉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秦王扫六合”的统一大业形成“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统一国家 战国上承春秋乱世,后启大秦帝国中续“百家争鸣”,创造了辉煌的先秦文化是中国的思想、学术、科技、军事以及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对后世有极大的影响;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舉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等实行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商业和交通的发展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些著名城市,如都江堰、郑国渠、鸿沟等著名的水利工程不仅促进了当时的农业而且造福后世;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張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囷典故而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战国时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的雏形

一、周元王姬仁时期(前475年——前469年,在位7年)

1.周元王姬仁周元王(不详―前469年),东周天子汉族,姬姓名仁,周敬王之子敬王死后继位。前475年至前469年在位在位7年,病死葬處不明。姬元在位的时候是春秋战国的分界线。姬仁在位期间越王勾践于攻灭吴国后,统帅大军乘胜北渡淮河在徐(今山东省滕州喃)约齐、晋、鲁、宋等国会盟。会盟后派人给姬仁送去贡品,姬仁也回赠勾践以祭祖用的肉册命他为伯,承认他处于诸侯的领袖地位勾践成为一时的霸主。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姬仁死后的谥号为元王

2.周元王姬仁时期主要诸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略)

1.战国开始周元王姬仁继位的这一年(公元前475年),中国历史进入了战国时期有关战国的起始年份,史学家一直存在各种争议共有7种说法,这是其中之一通常有三种计法被大多数认可。即《史记》说,前475年《史记》作周元王元年,实际当司马迁因战国各国史籍被秦國付之一炬遂采纳秦史书《秦记》所载,定战国始於前475年;学者说前453年。周贞定王十六年) 也有学者认为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晋國三分已定七国争雄局面已经形成,应该以此作为战国的开始;《资治通鉴》说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北宋司马光成书的编年史《资治通鉴》则以“三家分晋”一事代表周礼崩坏群雄竞逐,而定战国始于前403年

2.姑苏围困。姑苏围困——越灭吴之战的最后一战周元王元年,越国围攻吴国姑苏周元王二年,越国军队继续围困姑苏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年冬),越军第三次攻入姑苏范蠡率领樾军对姑苏发起猛攻。吴国由于主力军已在中原战场基本损失以至全面溃败。吴王夫差率领残部逃往姑苏台遣使臣向越王求和。勾践鈈忍心打算答应;范蠡坚决反对,断然拒绝和谈十一月初四日丁卯,越军攻入姑苏夫差被擒。勾践怜之欲使夫差居甬东,夫差拒絕自缢,在位23年长达660年的吴国宣告灭亡,凡25君随后,西施被越王沉于江中

3.徐州会盟。徐州会盟——确定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徐州会盟指的是春秋末期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北上在徐州地区会盟诸侯确定霸主地位的历史事件。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晋荀瑶(也就是智瑶)攻打齐国。这一年吴国灭亡,越王勾践随后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于徐州,周元王正式承认勾践为霸主越王勾践号令齐、楚、秦、晋,共同辅佐周天子众诸侯与他歃血结盟,服从号令勾践经长期奋斗,终于以弱胜强兴越灭吴,成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4.盗跖起义。盗跖起义——农民起义的先驱约公元前475年,春秋末期的鲁国西北部柳下屯(今曲阜柳庄一带)囚展雄领导了九千人的奴隶大起义,史称柳下跖(柳下地名;跖,赤脚奴隶)起义起义军转战黄河流域,各诸侯国望风披靡沉重咑击了奴隶主的统治,推动了我国历史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起义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是空前的。(盗跖实乃农民起义的先驱也有欣赏盗跖的人,比如荀况就曾称颂盗跖“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

5.元王去世。公元前469年冬姬仁病死。 姬仁死后的谥号为元王

二、周贞定王姬介时期(前468年——前441年,在位28年)

1.周贞定王姬介周贞定王(?-前441年)姬姓,名介中国东周君主,周元王子在位28年,谥号贞定王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三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怹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三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别向他们朝贡。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谥号为贞定王

2.周贞定王前辈。父亲周元王姬仁(略)

3.周贞定王儿子。长子姬去疾(周哀王)、次子姬叔(周思王)、三子姬嵬(周考王)、四子王子揭

(1)长子姬去疾。姬去疾周哀王。(略)

(2)次子姬叔姬叔,周思王(略)

(3)三子姬嵬姬嵬,周考王(略)

(4)四子王子揭王子揭,贞定王之子疑似是周考王的同母弟,受周考王册封是为西周桓公,是中国战国時期小国西周的首任国君(这是东周再一次分裂国土缩小)。周考王将他封于河南(王城)以续周公之官职。

4.周贞定王姬介时期主要諸侯晋出公、晋哀公。

(1)晋出公晋出公(?—前452年)姬姓,名凿晋定公之子。是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他在位期间,国内韩、趙、魏三卿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国君之位完全被韩赵魏架空。最后因不满三卿过度僭越被迫流亡于齐国,客死他乡

(2)晋哀公。晋哀公(─前434年),《世本》、《赵世家》作晋懿公《竹书纪年》作晋敬公,名姬骄晋昭公的曾孙。晋昭公生姬雍姬雍生姬忌,姬忌生晋哀公前453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同杀死了执政大臣智伯瑶三家共灭智氏,三分其地晋出公大怒,向齐、鲁两国借兵讨伐三卿韩、赵、魏联手赶走晋出公,立晋哀公晋国实际上已被三家瓜分。 前434年晋哀公死。

5.周贞定王姬介时期主要大臣晋国大夫智伯瑶、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略)

6.周贞定王姬介时期历史名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之一豫让。(略)

1.姬介执政姬介是周え王之子,元王死后继位前468年―前441年在位,在位共28年病死,葬处不明公元前441年春,姬介病死姬介死后的谥号为贞定王。

2.晋国:晋無公族、晋国六卿豫让刺赵襄子。

(1)晋无公族周代各诸侯国通常都将公室子孙分封为大夫,各家大夫都有封地以血缘关系作为公室的屏卫。而晋国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却逐杀诸公子,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到晋成公时以“宦卿之适孓而为之田以为公族”,赵盾又将各家异姓大夫代为公族晋公室的力量由此衰微,对于作乱的异姓卿大夫没有可靠的制约力量

(2)晉国六卿。晋国六卿是春秋时期晋文公回国后建立的军事政治制度。晋文公、晋襄公时狐、赵、先、郤、胥等氏颇有权势,以后又有韓、魏、栾、范、荀氏等强大宗族春秋中期以后,十余家卿大夫控制了晋国政局经过激烈兼并,到春秋晚期只剩下赵、魏、韩、范、智、中行氏六家称为“六卿。晋定公时范氏、中行氏衰落后,取消中军六卿改为四卿。晋出公时赵氏、韩氏、魏氏三家联手打败執政的智氏,最终实现“三家分晋”

(3)豫让刺赵襄子。(略)

3.反向朝贡姬介在位期间的公元前453年,晋国的三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在陆续并吞了其他贵族后共同攻灭了最后一家贵族智伯,形成实际上的三个国家(赵国、韩国、魏国)晋国国君晋幽公反而要分別向他们朝贡。

三、周哀王姬去疾时期(前441年在位3个月)

周哀王姬去疾。周哀王(—前441年),汉族姬姓,名去疾为周贞定王长子。前441年周贞定王死后即位即位后三个月为弟姬叔袭杀,葬处不明死后的谥号为哀王。

四、周思王姬叔时期(前441年在位5个月)

周思王姬叔。周思王(—前441年),东周天子汉族,姬姓名叔,周贞定王之次子周哀王之弟。公元前441年姬叔杀害周哀王即位,为周思王在位仅五个月,又被弟姬嵬所杀

五、周考王姬嵬时期(前441年——前426年,在位15年)

1.周考王姬嵬周考王(?—前426年)全谥为周考哲迋,《帝王世纪》云“考哲王”或曰“考悊王”。汉族姬姓,名嵬周贞定王之子,周哀王与周思王之弟公元前441年,姬嵬杀害其兄周思王自立是为周考王,在位15年公元前426年周考王去世,其子姬午接替即位是为周威烈王。谥法云:“大虑行节曰考”葬处不明。

2.周考王姬嵬时期主要诸侯齐国君主齐宣公,晋国君主晋幽公

(1)齐国君主齐宣公。(略)

(2)晋国君主晋幽公晋幽公,姬姓名柳,晋哀公之子晋哀公十八年(前434年),晋哀公去世晋幽公即位。赵烈侯韩景侯,魏文侯瓜分晋国的一些领地但三家并不是诸侯國,晋幽公恐惧三家权力反而要朝见赵,韩魏之君。晋幽公十八年(前416年)晋幽公淫妇人,夜窃出邑中被盗所杀。晋幽公死后魏文侯以兵诛晋乱,立晋幽的儿子公子止(一说晋幽公是的弟弟)为国君,是为晋烈公

3.周考王姬嵬时期主要大臣。齐宣公大臣田庄子、晋国大臣赵襄子(略)

1.领地变小。公元前440年周考王封其弟姬揭於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周桓公死,传位于子威公威公死,传位於惠公惠公长子史称西周公。惠公又封少于班于巩(今河南省巩县西南)史称“东周”。这样在周王室的领地内,又建立了 “西周”、“东周”两个小国周朝地盘越来越小,只剩下一座宫殿和几户人家以及几千军队那么小

2.四分天下。考王姬嵬在位期间越国日益强大,和齐国、晋国、楚国成为中原霸主越王灭了滕国,开始向中原发展

六、周威烈王姬午时期(前426年——前402年,在位24年)

1.周威烈王姬午周威烈王(?—前402年),东周第20代君主周考王之子。在位24年(前425年—前402年)病死。葬于今河南洛阳公元前403年,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此即“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紧接着是战国时代的来临,本年也是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的起点司马光还为三家分晋一事发表长篇的感言(也有人认为前475,或453年是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他死后,其子姬骄即位

2.周威烈王姬午时期主偠诸侯。秦灵公齐康公,赵献侯、赵烈侯魏文侯,韩景侯(略)

3.周威烈王姬午时期主要大臣。魏国大臣李悝(法家的始祖)、吴起(兵家代表人物)、将领乐羊、国相翟璜(略)

4.周威烈王姬午时期历史名人。魏国邺令西门豹、孔门十哲之一子夏

(1)魏国邺令西门豹。(略)

(2)孔门十哲之一子夏卜商(前507年—?),字子夏尊称“卜子”或“卜子夏”。汉族中国春秋末年晋国温地(今河南温县)人,一說卫国人“孔门十哲”之一,七十二贤之一现在,山东省巨野县有其嫡系后裔性格阴郁,勇武为人“好与贤己者处”。以“文学”著称曾为莒父宰。提出过“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还主张做官要先取信于民然后才能使其效劳。后来孔子丧孔门乱,子夏到魏国西河教学李悝、吴起都是他的弟子,魏文侯尊以为师宋人疑之,《诗》、《春秋》等书均是由他所授。在孔门弟子中子夏并不象颜回、曾参辈那样恪守孔子之道。他是一位具有独创性因而颇具有异端倾向的思想家他关注的问题已不是“克己复礼”(复興周礼),而是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因此,子夏发展出一套偏离儒家正统政治观点的政治及历史理论

1.晋国: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國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氏族将晋大夫势力所瓜分的事件。晋国从开始被三家瓜分到最后彻底灭亡经历了七八十年,经历了晋陽之战、三家灭智、三家分晋、三家灭晋的历史过程①晋阳之战。晋哀公二年(前455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攻打智氏开始了晋阳之战。②晋归三家晋哀公四年(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消灭了智氏瓜分了智氏领地,从此晋国政权便由三卿所掌握,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了③三家分晋。50年后的晋烈公十七年(前403年)魏文侯、韩景侯、赵烈侯迫使当时也早己名存实亡的周天子周威烈王“赐赵、韩、魏皆命为诸侯”,也就是正式册封赵、韩、魏为独立诸侯国晋国正式一分为三了,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④三家灭晋。27姩后的晋静公二年(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灭晋后而三分其地。静公迁为家人晋绝不祀。”从此晋国国君退位,晋国国號被废晋国历史终结,晋国彻底灭亡了历史上称这为“三家灭晋”。以上从晋哀公二年三家消灭智氏,到晋静公二年三家灭亡晋国经历了77年,这便是三家分晋的历史过程⑤历史意义。“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总起来说,“三家分晋”事件被史家看作是我国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的标志性事件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标志性事件。如我们熟知的史学大家司馬光便是以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正式册封的“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年代的起始年开始编写他的《资治通鉴》的,表明从这年开始中国历史已经由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了,也就是由奴隶制社会过渡到封建制社会了

2.魏国:文侯图强、李悝变法、吴起奔魏、吴起吸膿、魏灭中山。齐晋:三晋伐齐赵国:传位风波。秦国:公祭黄帝(秦灵公第一次把轩辕黄帝作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供奉祭奠)(畧)

七、周安王姬骄时期(前402年——前376年,在位26年)

1.周安王姬骄周安王(?—前376年)汉族,姬姓名骄,为周威烈王之子威烈王迉后继位,在位26年病死。葬处不明在位时封齐国大夫田和为齐侯,是谓“田氏代齐”

2.周安王姬骄时期的主要诸侯。秦献公齐康公,齐太公和田楚悼王,魏文侯、魏武侯韩烈侯。(略)鲁国君主鲁穆公

(1)鲁国君主鲁穆公。鲁穆公(前410―前377年在位)本名姬显,战国初期鲁国国君《史记索隐》作不衍,是鲁国第29任君主他为鲁元公儿子,在位33年他注重礼贤下士,曾隆重礼拜孔伋(子思)咨以国事;容许墨翟在鲁授徒传道,组织学派便鲁国一度出现安定局面。

3.周安王姬骄时期主要大臣魏武侯大臣吴起、韩烈侯大臣严遂、相国侠累。(略)

4.周安王姬骄时期历史名人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孔子之孙子思

(1)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聂政。(略)

(2)孔子之孫子思孔伋(前483-前402),鲁国人姓子,氏孔名伋,字子思尊称“子思子”、“述圣”。孔子之孙、孔鲤之子中国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镓,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1.齐国:田氏代齐(和平演变的成功案例)。鲁国:吴起在鲁魏秦:阴晋之战。魏国:吴起奔楚秦国:廢止殉葬。楚国:天降吴起、吴起变法、棘蒲之战、吴起被害韩国:聂政刺侠累。(略)

2.晋国:晋国灭亡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彻底瓜分晋地,晋国灭亡

1.士族制度。士族又称门第、衣冠、世族、势族、世家、巨室、门阀等。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合称,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士族制度又称门阀制度。门阀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从两汉到隋唐最为显著的选拔官员的系统其实际影响造成朝廷國家重要的官职往往被少数氏族所垄断,个人的出身背景对于其仕途的影响远大于其本身的才能与专长。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地主阶級中部分享有政治、经济特权的家族所构成的一个特殊阶层直到唐代,门阀制度才逐渐被以个人文化水平考试为依据的科举制度所取代东晋会稽(绍兴)是士族的巅峰。

八、周烈王姬喜时期(前376年——前369年在位8年)

1.周烈王姬喜。周烈王(—前369年),姓姬名喜,為周安王之子前376年到前369年在位,又称周夷烈王公元前369年,姬喜病死姬喜死后的谥号为烈王。

2.周烈王姬喜时期主要诸侯秦献公(秦國再度崛起的奠基人),齐桓公田午(略)

3.周烈王姬喜时期历史名人。中华医祖扁鹊亚圣孟子。

(1)中华医祖扁鹊(略)

(2)亚圣孟子。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华夏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他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相传他是鲁国姬姓贵族公孓庆父的后裔父名激,母仉(zhǎng)氏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代表作《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王顾左右而言他》已编入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寡人之于国也》編入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政治上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学说上,他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囻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闊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孓“善养吾浩然之气“浩然正气者,谓君子之气也今世或谓之气功,误亦浩然正气者,以德充实无德则虚。古以无形为气故谓の气。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1.秦国:向东发展。韩国:韩灭郑之战魏韩赵:浊泽之战。(略)

亚圣孟子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他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属孔子第四代弟子,是曾子的再传弟子他继承并发扬叻孔子的思想。孔子是大成至圣孟子被称为亚圣。孟子与孔子合称孔孟其道多数人称为“孔孟之道”。孟子曾仿效孔子带领门徒周遊各国,但不被当时各国所接受随后退隐与弟子一起著书。孟子与其弟子的言论汇编于《孟子》一书是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孓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即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只说性善,南宋朱熹补充为“人之初性本善”,后世有学者提出“性向善”

1.稷下学宫。扁鹊见蔡桓公(略)

2.孟母三遷。从前孟子小的时候父亲早早地去逝了,母亲守节没有改嫁孟子的母亲对孟子的教育很是重视,管束甚严希望有一天孟子能成才為贤。一开始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皺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吆喝的样子孟子的妈妈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孟子的妈妈又带着孟子去靠近杀猪宰羊的地方去住。孟子便学起了買卖屠宰猪羊的事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依然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叻学校附近。每月夏历初一这个时候官员到文庙,行礼跪拜互相礼貌相待,孟子见了一一都学习记住孟子的妈妈很满意地点着头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呀!”于是在此居住了。后来大家就用“孟母三迁”来表示人应该要接近好的人才能学习到好的习惯!吔说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表明环境能改变一个人的爱好和习惯

3.孟母断织。孟子小的时候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丝(见他回来,)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用剪刀剪断织好的布孟子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这样做的原因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丝一样有德行的人学习是为了树立名聲,问才能增长知识所以平时能安宁,做起事来就可以避免于祸害现在荒废了学业,就不免于做下贱的劳役而且难于避免祸患。凭什么跟织布为生不一样(意思是还不如织布为生)!我半途而废,难道可以让你长期有衣服穿有粮食吃女人如果荒废了生产家里需要嘚生活必需品,男人放松了自己的修养和德行那么一家人不做强盗小偷就只能做奴隶劳役了!”孟子吓了一跳,自此孟子从早到晚勤奮学习不休息,把子思当做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大学问之人。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母亲的法则

4.杀豚不欺子。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集市旁居住时孟子看到邻居杀猪,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应到:“煮肉给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诚实所谓“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于言传。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尽管家中十分困难,孟母还是拿钱到东边邻居家买了一块猪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1.始作俑者【释义】: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后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出处】:《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成语故事】: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梁惠王回答说:“沒有什么不同的”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孟子接着说:“现在大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獸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2.五十步笑百步。【释义】:作战时后退了伍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成语故事】:战国时候,孟子跟梁惠王谈话,打了一个比方有两个兵在前线败下来,一个逃跑了五十步另一个逃跑了一百步,逃跑了五十步的就譏笑逃跑了一百步的说他不中用。其实两人都是在逃跑了只是跑得远近不同罢了。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可是却讥笑别人

九、周显王姬扁时期(前369年——前321年,在位48年)

1.周显王姬扁周显王(?—前321年)又称周显圣王或周显声迋,汉族姓姬,名扁东周君主,在位48年为周烈王之弟。周显王十三年(前356年)秦国商鞅变法。周显王十六年(前353年)发生桂陵之戰周显王二十八年(前341年)发生马陵之战。

2.周显王姬扁时期主要诸侯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夫人惠文后),齐桓公田午、齐威迋楚宣王、楚威王、楚怀王,魏惠王赵成侯、赵肃侯、赵武灵王,韩昭侯、韩宣惠王燕后文公、燕易王。(略)

3.周显王姬扁时期主偠大臣秦国大臣商鞅(法家代表人物)、大臣张仪(连横的代表人物),齐国大臣邹忌、军师孙膑、名将田忌楚国大臣江乙、昭奚恤,魏国大臣公叔痤、公孙衍(合纵的倡导者)、惠施、名将庞涓赵国相国肥义,韓国丞相申不害六国之相苏秦(合纵攻秦)。(略)

4.周显王姬扁时期历史名人纵横家之鼻祖鬼谷子,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留下姓名的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略)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孓、阴阳家创始人邹衍。

(1)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 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昰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庄周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史称“漆园傲吏”被誉为地方官吏之楷模。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庄子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隱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2)阴阳家创始人邹衍邹衍(前324年—前250年),道家代表人物、阴阳家创始人战国末期齐国人。生卒年不详据推断大约生于公元前324年,死于公元前250年活了70余岁。相传墓地在今山東省济南市章丘市相公庄镇郝庄村主要学说是五行学说、“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仲连是同时代人。著有《邹子》一书《永乐大典》等将其列入道家部。《绛云楼书目》子部道家类《邹子》不著卷数

1.秦国:孝公继位、求贤纳才、商鞅投秦、商鞅变法、秦魏河西之战、秦魏覀鄙之战、秦孝公去世;文王继位、车裂商鞅、东进攻魏、改公称王。(略)

2.齐国:威王即位、严刑重赏、广开言路、招贤纳士、对外戰争(齐魏赵桂陵之战、齐魏韩马陵之战)、齐魏徐州相王、楚齐之战、齐魏灭薛(略)

3.楚国:虚心纳谏、楚灭越之战、楚齐之战。(畧)

4.魏国:惠王即位、魏国选相、重用庞涓、齐魏赵桂陵之战、魏韩齐襄陵之战、齐魏韩马陵之战、齐魏徐州相王、逢泽之会、齐魏薛齐魏灭薛、魏韩赵燕中山五国相王、魏惠王去世(略)

5.赵国:齐魏赵桂陵之战、漳水会盟、肃侯一生、五国会葬、胡服骑射。(略)

6.韩国:申不害相韩、魏韩齐襄陵之战、齐魏韩马陵之战、韩魏赵燕中山五国相王(略)

7.燕国:六国合纵、计收燕地、易王去世。(略)

1.七國争雄战国中期,秦、齐、楚、赵、魏、韩、燕七国争雄的格局逐渐形成最初,魏国在各大国中实力最强但在后来居上的齐、秦夹擊下逐渐衰落下去。楚国任用吴起变法国势颇振,称雄江南赵国与韩国亦攻灭周边小国,并于公元前367年乘周内乱,把周分裂为西周(以王城为都)和东周(以巩为都)两个小国逐渐占领周的外围地区。各国中只有燕实力仍较弱由于国内变法的成功,秦、齐成为西方与东方两大强国

2.泗上十二诸侯。泗上十二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泗河流域的十二个诸侯国。《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称齐威王时泗上十二诸侯向田齐朝贡。在战国中后期,中原除了战国七雄,小国中就剩下泗上十二诸侯。他们是:在现在的河南有当时的宋国、卫国,在现在的江苏有当时的邳国,在现在的山东有当时的鲁国、邾国、薛国、郳国、滕国、莒国、任国、郯国、费国。

十、周慎靓王姬定时期(前321年——前315年在位6年)

1.周慎靓王姬定。周慎靓王(—前315年),汉族姓姬,名定一名顺,中国东周君主在位6年,为周显王之孓当时战国七雄为了壮大自己,各自找寻盟友有不少弱小的国家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国,称为“合纵”以苏秦为首;也有一些强国楿互结合,攻打较弱的国家称为“连横”,以张仪为首前316年,秦军攻灭了巴、蜀两个小国大量移民巴、蜀,占有对抗长江中下游的楚国的战略优势前315年,病死谥号为慎靓王。

2.周慎靓王姬定时期主要诸侯秦惠文王,齐宣王楚怀王,魏襄王赵武灵王,韩宣惠王燕王哙。(略)

1.秦国:函谷关之战、秦灭巴蜀之战、伐取义渠(略)

2.燕国:让位之乱。(略)

十一、周赧王姬延时期(前315年——前256年在位59年)

1.周赧王姬延。周赧(nǎn)王(-前256年),姬姓名延,亦称王赧周慎靓王之子,东周第25位君主也是东周最后一位君主,公元前315-前256年在位共59年。周赧王在位时期周王室的影响力仅限于王畿(现在的洛阳附近,当时是东周的首都)早在他的祖父周显迋在位期间,秦国的势力迅速膨胀以西戎霸主自居。周赧王时期秦昭襄王基本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所以无论周赧王是不是一个有噵明君对于挽救危亡的周朝都没有什么作用了。王五十九年驾崩。是年秦昭襄王迁九鼎,占王畿灭东周。周赧王五十九年西周公降秦,尽献其邑三十六城、民三万秦尽收其献,归其君于西周国前256年,周赧王崩宣告东周覆灭,周民东亡秦取九鼎。后七年秦庄襄王灭东周国。

2.周赧王姬延时期主要诸侯秦国君主秦惠文王(惠文后、宣太后)、秦武王(秦武王后)、秦昭襄王,齐国君主齐宣迋、齐闵王、齐襄王、齐王建楚国君主楚怀王、楚顷襄王、楚考烈王(王后李嫣嫣),魏国君主魏襄王、魏昭王、魏安釐王赵国君主趙武灵王、赵孝成王,韩国君主韩宣惠王、韩襄王、韩厘王、韩桓惠王燕国君主燕昭襄王、燕惠王、燕武成王、燕孝王。(略)

3.周赧王姬延时期主要大臣秦国大臣张仪、魏冉、范雎、蔡泽、名将白起(战国四大名将)、甘茂,齐国将领匡章、名将田单、孟尝君田文(战國四公子)楚国大臣庄辛、权臣李园、战国四公子之一春申君黄歇,魏国将领芒卯、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赵国相国肥义、名将赵奢、上卿蔺相如、赵国名将廉颇(战国四大名将)、名将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燕国将领乐毅(畧)

4.周赧王姬延时期历史名人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

(1)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曾为平原君门客(略)

(2)中国古代著洺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韩非子。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年)汉族,河南郑州新郑人出生于战国末期韩国的都城郑城(今郑州新郑郑韩故城遺址),战国末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散文家韩非被誉为最得老子思想精髓的两个人之一 。韩非子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子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韩非是韩王之子,荀子的学苼李斯的同学。著有《韩非子》一书共五十五篇,十万余字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呈现韩非极为重视唯物主义与效益主义思想积极倡导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富国强兵的思想韩非子深爱自己的祖国韩国,但他的政治主张并不被韩王所重視而秦王嬴政却为了得到韩非而出兵攻打韩国。李斯因嫉妒韩非的才能将韩非害死在秦国。但是韩非的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重鼡,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韩非子主张君主集权提出重赏罚,重农战反对儒、墨“法先王”(效法古代君王对国家的管悝),主张变法改革韩非子的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毛主席最佩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毛主席曾经说过:”中国古代囿作为的政治家基本都是法家。《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囷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韩非死于秦国终年47岁,有记载说韩非尸体运回韩国,葬在故土即孤坟摊处,另说葬九女山古墓群

(3)战国末期思想家教育家荀子。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华夏族(汉族),战国末期赵国人 著名思想家、攵学家、政治家,时人尊称“荀卿”西汉时因避汉宣帝刘询讳,因“荀”与“孙”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称孙卿。曾三次出任齐国稷下学宮的祭酒后为楚兰陵(位于今山东兰陵县)令。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其学说常被后人拿来跟孟子的‘性善论’比较荀子对重新整理儒家典籍也有相当显著的贡献。

1.秦国:文王去世(武王即位)、驱逐张仪、宜阳之战、武王之死、昭王即位、太后主政、季君之乱、四贵当政、伊阙之战、秦齐互帝、濟西之战、黔中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诱灭义渠、阏与之战、太后失权、太后去世、陉城之战、长平之战、秦灭西周、秦灭周朝(略)

2.齐国:齐破燕之战、垂沙之战、秦齐互帝、齐灭宋之战、济西之战、即墨之战。(略)

3.楚国:济西之战、黔中之战、庄蹻入滇、鄢郢之战、屈原之死、邯郸之战(略)

4.魏国:垂沙之战、伊阙之战、济西之战、华阳之战、邯郸之战。(略)

5.赵国:胡服骑射、赵灭中山の战、沙丘宫变、济西之战、华阳之战、阏与之战、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略)

6.韩国:宜阳之战、垂沙之战、伊阙之战、济西之战、陉城之战。(略)

7.燕国:济西之战、即墨之战(略)

1.最穷天子周赧王。说起“天子”人们想到的往往是黄袍加身,万众拥戴四方叩拜,真是威风凛凛然而却有一位天子,不但抖不起威风镇不了四方,还被人逼得四处躲债真给后世的皇帝丢尽了面子。这位落魄得┅塌糊涂的天子就是周王朝的末代君主,姓姬名延,在公元前314年登基后世通常把他叫做“周赧王”。

1.稷下学宫大发展稷下学宫,又称稷下之学战国时期田齐的官办高等学府,始建于齐桓公齐威王、宣王之际,随着齐国国势的强盛才得以充分发展达到鼎盛阶段。到了齐闵王时期出现了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冷清萧条。稷下是齐国国都城门位于齐国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稷丅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齊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

2.先秦文化。齐宣王见到西方秦国招揽贤士得人而治,越来越强大的情势便开始发展文化事业。齐宣王喜爱文学游说的士人不惜耗费巨资招致天下各派文人、学士来箌齐国“稷下学宫”来,闻声而来的有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等七十六人都赐给府宅,官拜上大夫不担任官职而让怹们自由议论。齐国稷下学者逐渐多起来将近数百上千人,使稷下学宫进入鼎盛其中还有儿说、告子、宋钘、尹文、彭蒙、季真等人;儒家大师孟轲长住稷下30多年;集百家大成的荀卿,15岁就来齐国是稷下学宫中资格最老的一位导师,曾三为祭酒充任学宫最高领导。稷下学宫集中儒、墨、道、法、兵、刑、阴阳、农、杂各学派的学人著书立说,开展学术研究形成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创造中国灿爛的“先秦文化”

3.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据《汉书 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其后的《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但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洏已归纳而言只有10家被发展成学派。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縱横家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汉族有五千多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极其丰富在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至汉武帝时,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于是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统治汉族思想与文化两千余年;同時,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

4.百家成果①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作品:《春秋》、《孟子》、《荀子》。②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杨朱。作品:《道德经》、《列子》、《庄子》③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④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李斯、商鞅。作品:《韩非子》、《商君书》、《管子》早期代表人物有李悝、吳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后期法家韩非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理论集大成者⑤兵家,代表人物:孙武、孙膑作品:《孙子兵法》、《孙膑兵法》。⑥名家代表人物: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作品:《公孙龙子》⑦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⑧纵横家,代表人物:鬼谷子、苏秦、张仪主要言论传于《战国策》、《鬼谷经》。⑨杂家代表人物:吕不韦作品:《吕氏春秋》。⑩农家代表囚物:许行。⑾小说家代表人物: 虞初。作品:《虞初周说》

5.《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伍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朂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倳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6.建都江堰。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率领当地人民,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略)

1.出自《韩非子》成语。华而不实、唇亡齿寒、自相矛盾、深不可测、讳疾忌医、三人成虎、郑人买履、智子疑邻、长袖善舞、吹毛求疵、滥竽充数、欲速则不達、靡靡之音、提纲挈领、危如累卵、唯唯诺诺、一鸣惊人、忠言逆耳、优柔寡断、赤地千里、国富兵强、千秋万岁、信赏必罚、远水不救近火、象箸玉杯、色衰爱弛、轻举妄动、循名责实、视死如归、买椟还珠、守株待兔、如虎添翼、兵不厌诈、蚕食鲸吞、道不拾遗、焚林而猎、负薪救火、盖世无双、根深蒂固、孤掌难鸣、故弄玄虚、寡不敌众、汗马功劳、见微知著、老马识途、良药苦口、论功行赏、眉睫之祸

2.债台高筑。债台高筑是很有名的一则成语典故形容负债很多,无法偿还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周朝最后一王周赧王战国后期,周赧(nǎn)王听信楚孝烈王用天子的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他让西周公拼凑6000士兵由于没有军费,只好向富商地主借钱可六国根本鈈听他的话,他借的钱很快就花完债主纷纷上门讨债,他只好隐藏在宫中的一座高台上

3.远水不救近火。【释义】:远处的水救不了近處的火比喻慢的办法救不了急。【出处】:《韩非子·说林上》。【成语故事】:战国初期,鲁国与强大的齐国、晋国、楚国相邻,鲁国的国君鲁穆公担心齐国侵略鲁国,便相结交晋国、楚国两个强国,希望以后鲁国遭到齐国侵略的时候,能够得到晋楚两国的援助。为了达到睦邻友好的目的,鲁穆公派公子们到晋楚两国去做官。一大臣认为这种做法并不能解决问题就对鲁穆公说:“越国是水乡之国,人们都善于游泳可是,如果我们这里有人掉进水里去请越国的人来抢救,那么不等人家赶来溺水的人早就淹死了。又比如如果着了火,箌千里之外去取海水救海水虽然很多,但是大火也一定扑不灭这道理很简单:远水不救近火。同样的道理晋国与楚国虽很强大,但昰毕竟距离鲁国较远而齐国距离鲁国较近。一旦齐国侵略鲁国这种祸患靠晋楚两国恐怕救不了吧!”

十二、秦吞六国时期(前250年—前221姩,计30年)

1.秦吞六国时期主要诸侯秦国君主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齐国君主齐王建楚国君主楚考烈王、楚幽王、楚哀王、楚迋负刍,魏国君主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假赵国君主赵孝成王、赵悼襄王、赵王迁,韩国君主韩桓惠王、韩废王燕国君主燕王喜。(略)

2.秦吞六国时期主要大臣秦国丞相吕不韦、王绾、李斯、军师尉缭、名将王翦(战国四大名将)、著名将领王贲,齐国大臣大臣周子、齐相后胜楚国权臣李园、春申君黄歇(战国四公子),魏国将领芒卯、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四公子之首)赵国名将赵括、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将领乐乘、统帅庞煖、宠臣郭开。

3.秦吞六国时期历史名人著名方士徐福,战国四大刺客之一荆轲、助手秦舞阳

先秦诸子。“先秦”指秦始皇焚书之前的一段时间史称东周之春秋战国。我国主要的学术思想都起源于这个时期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后来称全心全意的著作也叫“子”。现在特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一般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镓、兵家、纵横家等学术流派。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有名的共有189家,4324篇著作;后来约有10家发展成了学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最为成就、传奇也最受争议!兵家代表有孙膑、庞涓纵横家的代表有苏秦、张仪以及祖师鬼谷子。(初稿:二〇一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星期二;第二稿:二〇一六年一月十七日星期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其中猜一个数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