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几个著名大提琴曲纳撒尼尔罗森的著名音乐,谢谢

学院网在线客服
学院客服一
学院客服二
学院客服三
学院客服四
电话:010-第15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获奖者出炉
&&&&来源:&&&&
人民网莫斯科7月2日电(记者 华迪)莫斯科当地时间7月1日晚,第15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在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行颁奖仪式。其中,钢琴组、小提琴组和大提琴组,每组颁发六个奖项;声乐男女歌手奖项各四名。此外,每组一等奖获得者还获得了3万美金。任何一名参赛者还有机会角逐本次比赛的最大奖项,获奖者将获得10万美金。
来自俄罗斯的德米特里?马斯列耶夫与来自罗马尼亚的安德烈?约尼察分别夺得钢琴组和大提琴组一等奖。来自蒙古的甘巴达尔?阿伦巴特尔与来自俄罗斯的尤利娅?马托奇金娜分获最佳独唱男、女歌手。小提琴组一等奖空缺,二等奖被来自台湾的音乐人曾宇谦获得。来自中国的王传越荣获本次比赛声乐组二等奖。
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始于1958年,与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比赛并称为世界三大音乐比赛,也被誉为古典音乐界的“奥林匹克”。比赛每四年举办一次,比赛项目包括声乐、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今年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恰逢柴科夫斯基诞辰175周年纪念,各国音乐家从6月15日起便云集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在赛事57年的发展历程中诞生了很多名声显赫的大师,如钢琴家范?克莱本、阿什肯纳齐、索科洛夫、普列特涅夫,小提琴家克莱默、慕洛娃,大提琴家罗森、古特曼、布伦内诺,歌唱家涅特连科、奥博莱兹索瓦、黛博拉?沃尔特等。世界各国著名音乐家都曾因荣获柴可夫斯基音乐奖而走上了非同凡响的音乐人生。
(责编:袁勃)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维也纳爱乐大提琴独奏家布鲁与钢琴独奏家施特罗森音乐会
维也纳爱乐大提琴独奏家布鲁与钢琴独奏家施特罗森音乐会
温馨提示:
该商品已结束,您可选择订购其他正在进行中的演出(或项目)。
全部演出详情
您已选择:
注意事项:
a)演出详情仅供参考,具体信息以现场为准;b)1.2米以下儿童谢绝入场,1.2米以上儿童需持票入场;c)演出票品具有唯一性、时效性等特殊属性,如非活动变更、活动取消、票品错误的原因外,不提供退换票品服务,购票时请务必仔细核对并审慎下单。
查子昕 提问:
这个买完了怎么取票?
亲!为您邮寄票品哦,欲购从速,如有疑问可拨打咨询。感谢支持,APP尽享多彩生活!
永乐客服 回答于:
我有意见或建议,
温情提示:为了您的个人信息安全,请勿在留言中透露联系方式!
您的称呼:
请登录后提交发表 |
您的问题:
查子昕 提问:
这个买完了怎么取票?
亲!为您邮寄票品哦,欲购从速,如有疑问可拨打咨询。感谢支持,APP尽享多彩生活!
永乐客服 回答于:
我有意见或建议,
温情提示:为了您的个人信息安全,请勿在留言中透露联系方式!
您的称呼:
请登录后提交发表 |
您的问题:
您可能喜欢的演出
最新马鞍山音乐会
* 此票价暂时缺货,您可以进行缺货登记。
* 我们将记录你的基本信息,待到货后我们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 若始终缺货,永乐票务将不做另行通知。
登记商品:
维也纳爱乐大提琴独奏家布鲁与钢琴独奏家施特罗森音乐会
已登记场次:
新登记场次:
(最多可登记30张)
手机号码:
请正确输入号码方便我们与您联系
(1)您曾经看过的演出类型是?
A. 话剧、舞台剧类
B. 音乐会及舞蹈芭蕾类
C. 戏曲综艺相声类
D. 儿童亲子类
E. 从来没看过
(2)您的性别是?
(3)您的年龄范围在?
A. 20岁以下
B. 20-40岁
C. 40-60岁
D. 60岁以上
(4)您一共几人一起观演?
D. 3人以上
(5)其它需求?
实名制购票商品需先完成实名信息认证才能购票用音乐排遣孤独
以文艺对抗庸俗
有观点的古典音乐推荐与评论
主博云音乐账号: 古水-LOFTER
子博乐乎用户名: 九夏樂音
The Kreisler Album
Joshua Bell
&&&&&&&&纵观近两百年来的西方音乐史,若要说在帕格尼尼和萨拉萨蒂之后,于小提琴这件乐器上,能在展现出非凡演奏技巧的同时又能创作出被后世牢记的音乐作品的演奏家,当首推美籍奥地利裔小提琴家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 -)。&&&&&&&&自幼已显露出过人音乐天赋的克莱斯勒,早在维也纳与巴黎学习期间便已获奖无数,13岁时便以天才演奏家身份远赴美国巡演50场。1899年12月,在柏林与著名指挥家阿图尔&尼基什(Art&r Nikisch -)棒下的BPO合作的一场音乐会的大获成功,更是牢牢地确立了其在欧洲音乐界的地位。作为一名小提琴家,克莱斯勒以甜美而富表现力的音色著称,他主张的“意在琴先,音起于心,非起于弦”的理念更是创造了独具辨识度的“克莱斯勒之音”。在作曲上,克莱斯勒除了曾为包括贝多芬D大调小协在内的众多小提琴协奏曲写过出色的华彩段落外,亦为小提琴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小品,诸如《》(Liebesfreud),《》(Liebesleid),《》(Sch&n Rosmarin)等,至今仍是各大音乐会上的encore曲。&&&&&&&&推荐的这首极具东方特色的《中国花鼓》(Tambourin Chinois, Op. 3),写于1910年,是在作曲家多次到访美国后,受其在旧金山华人社区听到的音乐之启发而创作的小提琴与钢琴小品,不同于其他西方作曲家表现东方旋律时惯用的徐缓节拍,克莱斯勒在乐曲中采用了急速而明快的节奏,以弦音对锣鼓声的模仿,生动描绘了具有中国色彩的欢乐喜庆场面,不仅令西方人过耳难忘,更令中国听众叫好连连!
ps:&小提琴--约书亚&贝尔(Joshua Bell)&&&&&&钢琴--保罗&库克(Paul Coker)
Romantic Music for Cello
Nathaniel Rosen
**&(不一样的古典)&之柴可夫斯基&忧伤圆舞曲,作品51号第六首(Valse Sentimentale Op. 51, No. 6)
&&&&&&& 1881年初春,正在罗马享受假期的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Pyotr Ilyich Tchaikovsky -)获悉挚友尼古拉&鲁宾斯坦(Nikolai Rubinstein -)于巴黎逝世的噩耗,随即赶赴并加入护送灵柩回国的队伍。或是沉浸于失去良师益友的悲痛中,老柴于当年没有新作问世,直至次年初才完成了其为纪念鲁宾斯坦逝世周年而作的A小调钢琴三重奏(Op. 50),几乎与此同时,他的6首钢琴小品(6 Morceaux for piano,&Op. 51)亦完成发表,末篇的情绪哀恸凄婉,旋律真挚感人,曲中多次回溯的悲伤气氛似是作曲家内心对逝者难以言表的怀念与追忆,如泣似诉,催人泪下,挽歌式的主题寄于三拍子和弦之上,在此更将作曲家一贯的柔美旋律化作了一首肝肠寸断的离别诗篇--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推荐分享的是该曲之大提琴奏鸣曲改编版,大提琴低沉的音色在钢琴雨滴般的默默伴奏下,透出一份不可名状的孤独与沮丧,或许只在寂静长夜守着一颗孤独的心灵方能体会那种隐于忧伤背后的凄凉--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
ps:&担任大提琴演奏的是曾获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大赛金奖的美国大提琴家纳撒尼尔&罗森(Nathaniel Rosen -&)&,钢琴伴奏为多丽丝&斯蒂文森(Doris Stevenson)。同时推荐这张收录了多首由弦乐及钢琴演绎之经典曲目的“”专辑。
Beethoven : Complete Sonatas for violin and piano
Renaud Capucon、Frank Braley
&&&&&&&&《A大调第9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No.9 in A major, Op.47),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 -)完成于年间的一部作品,此时的作曲家正忙于其后来著名的“英雄”交响曲(Eroica)之创作,甚至于在1805年该作品发表后,贝多芬也始终未给这部作品定调,只是后世常将其以A大调演奏,故得此名。&&&&&&& 日,小提琴家乔治&布里奇陶尔(George Bridgetower -)在未排练甚至事先未读过乐谱的情况下,即兴与贝多芬联袂完成了作品之首演,并获得了成功。两人在其后的纵情豪饮时,这位颇受曲作者赏识的演奏家却出言不逊地冒犯了一位贝多芬珍视的女人,盛怒之下,贝多芬将该作品原本的题献对象改为了当时最杰出的小提琴家--法国人鲁道夫&克鲁采(Rodolphe Kreutzer -),尽管这位受赠者因觉难以理解贝多芬的音乐而终其一生从未演奏过该曲,然而“克鲁采奏鸣曲“(Kreutzer Sonata)却由此成为Op.47的别名,为无数代演奏者及乐迷奉为经典。&&&&&&&&整部作品以对小提琴声部演奏技巧的严苛要求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而著称于世,更以三个乐章逾40分钟的演奏时长成为奏鸣曲这一体裁中不多见的“鸿篇”。I.&&:由18小节的引子缓慢开始,小提琴在A大调上完成序奏,钢琴紧接着在a小调上附以阴郁的和声,乐曲随后转入愤怒的急板,由此带出第一主题,并奠定首乐章的主基调,之后的E大调第二主题则充满了不安的情绪,乐章在悲戚的气氛中结束。II.&行板与变奏(Andante con Variazioni)&:由F大调上的平静主题与四个风格迥异的变奏构成--*&&:缓慢而平静的行板主题。*&&:将主题变化为跃动的三拍旋律,并以颤音点缀其中。*&&:中小提琴作为主导奏出更为生动的旋律。*&&:转至小调,表现出深沉宁静的思绪。*&&:重回F大调,以舒缓的节奏诠释出无比丰富而细腻的情感,更呼应了第一、二变奏轻快活泼的情绪。III.&&:&(本帖推荐)紧随着钢琴一声A大调和弦打破了由次乐章绵延而至的平静氛围,6/8拍的塔兰泰拉舞曲以回旋曲的形式急速奔流而出,欢快的情绪蔓延至乐章尾声。需要提一下的是,这个全曲高潮的末乐章原是贝多芬在1802年为其《A大调第6小提琴奏鸣曲》(Op. 30, No. 1)所作,只是在本作品首演时,或出于对整部作品情绪平衡之目的才被作曲家用作结束乐章。
ps:&推荐分享的版本是由法国小提琴家雷诺德&卡普桑(Renaud Capu&on -&)与钢琴搭档弗兰克&布雷利(Frank Braley)的精彩合作演绎。
Clásicos Divertidos
**&(不一样的古典)之霍拉舞曲(又译:顿音霍拉&英语/Hora Staccato)
&&&&&&&&霍拉舞曲为起源于巴尔干地区的一种民间歌舞体裁,通常分为两种形式:曲调悠长哀婉的悲歌类以及快速活泼的轮舞类,后者多以2/4拍缀以装饰音和颤音。&&&&&&&&这首罗马尼亚作曲家/小提琴家&葛利果拉什&迪尼库(Grigora? Dinicu -)于1906年根据民族器乐曲改编创作的小提琴炫技名篇,因其要求演奏者快速以上下顿弓演奏出连贯而又清晰的顿音,故又得名“顿音霍拉”,作为最常被演奏的小品/安可曲目,深受听众青睐,尤其是在此曲于1932年被小提琴家亚沙&海菲茨(Jascha Heifetz -)改编后,更使之广为流传。&&&&&&&&除了小提琴独奏和小提琴钢琴奏鸣曲之外,该曲最为著名的当数小号与钢琴改编版,小号那颇似人声的靓丽音色在伴奏琴声之上光彩华丽,跃然而出,真教人心醉其间并欲随之翩翩起舞!
The Very Best of Jacqueline du Pre
Jacqueline du Pré
**&(不一样的古典)**(大师原声)&之降E大调西西里舞曲(Sicilienne in E Flat Major)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南宋&陆游
&&&&&&&&此曲据传为古典时期奥地利盲人女作曲家玛利亚&特蕾西亚&冯&帕拉迪斯(Maria Theresia von Paradies -)所作的钢琴四重奏之慢乐章,后经考据,实源于德国早期浪漫派作曲家卡尔&马利亚&冯&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 -)小提琴奏鸣曲六部之第一号(Violin Sonatas Op.10, No.1/J.99)。就其舒缓的节拍和温暖的音色,个人则更希望这是一首由某位浪漫时期女音乐家谱写的情感之作,可能是因为在不多的录音版本中,尤为倾心于这版由传奇Cellist (Jacqueline Mary du Pr& -)所诠释的大提琴奏鸣曲改编版。静如流水的弦乐声部在黑白键盘的律动之上处处闪烁着生命的绚烂光辉,优雅而不著繁饰,高洁而不染纤尘,不时让人联想起这位如夏花般盛年而谢的音乐天才,纵光阴流转,琴声之中的柔情却是难掩弦音之外的唏嘘,或许此际“只有香如故”......
Fauré: Complete Works for Violin & Piano
Pierre Amoyal、Pascal Rogé
**&(不一样的古典) 曲目:摇篮曲(Berceuse, Op. 16) 作者:加布里埃尔&福雷(Gabriel Faur& -)
&&&&&&&&法国作曲家加布里埃尔&福雷诞生之年,浪漫派钢琴诗人肖邦还在巴黎创作和演奏,到了二十世纪作曲家垂暮之年,无调性音乐和早期爵士乐等现代音乐形式已出现,作为横跨浪漫主义时期和法兰西国民乐派奠基人之一的福雷,其早期音乐创作深受肖邦的影响,旋律线条优美,音色细腻纯净,且同时保持了和声的高度协调与对位的高度精密,于严谨之结构上呈现出丰富的内涵,其创作思想对于之后印象派的拉威尔、德彪西皆有重要影响。 &&&&&&&&摇篮曲(Op. 16)原是福雷于1864年为朋友女儿创作的一首钢琴小品,最初名为《花园里的歌谣》(La Chanson dans le Jardin),1893年作曲家将其稍作修改并命名为Berceuse(法语:摇篮曲)后题献给自己情妇的幼女艾莱纳。几年后,作曲家将之与自己另5首钢琴曲以四手连弹(piano four-hands)汇编成著名的《洋娃娃组曲》(Dolly Suite, Op. 56)。摇篮曲作为组曲第一阕也是最著名的一首,风格上纯朴清新,乐句间流露着的情愫好似清晨园中淡淡的芬芳,拂过脸颊,沁入心扉,睡意朦胧间令人恍醉温柔乡...... &&&&&&&&除却钢琴四手连弹,该曲还被改编成众多不同器乐演奏版本,推荐分享的是由海飞茨的高徒,法国小提琴家皮埃尔&阿摩耶(Pierre Amoyal)携手法国钢琴家帕斯卡&罗热(Pascal Rog&)的小提琴奏鸣曲版。
Mozart: Musique de chambre - La discothèque idéale de Diapason, Vol. 1
Arthur Grumiaux、Clara Haskil
**(大师原声)&之莫扎特降B大调第二十六小提琴奏鸣曲(Sonata for violin & piano in B-Flat Major K.378/K.317d)
&&&&&&&&沃尔夫冈&阿玛丢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 Mozart -)最为擅长的乐器是键盘类(包括Clavichord/Harpsichord/Fortepiano/Organ),其次亦十分钟情于小提琴的音色,一生为小提琴和钢琴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共有36首(依据K&chel目录编号),其中第17号(K.296)之后为作曲家成熟时期作品。&&&&&&&&这部作品约创作于1779年初,当时莫扎特刚从巴黎返回家乡萨尔茨堡,母亲的离世,初恋的失意,前途的迷茫使年轻的莫扎特初识少年愁滋味,然而乐观的天性又始终将丝丝忧伤隐于缕缕阳光,回荡于五线谱间那一枚枚跳跃而欢快的音符总是使人如沐浴春风,忘却生活的阴霾。--适度的快板(Allegro moderato)钢琴直接奏出主题,弦乐只是轻声附和,开始小节过后,进入小提琴声部的主题重复,钢琴转为伴奏,随着主题的深入,两种乐器如对话般慢慢将乐句展开,两个声部各自有竞争又有节制地在欢乐的气氛中竞奏直至结尾。--安静而如歌的小行板(Andantino sostenuto e cantabile)小提琴略带阴郁的音色缠绵在钢琴那脉脉低语之上,钢琴更像是一位聆听者,在弦乐亮丽音色下发出声声叹息......--回旋曲-快板(Rondo-Allegro)重又回到两种乐器的嬉戏追逐中,却比首乐章来得更有默契与和谐,似是经过风雨而又重沐阳光的故交知己,在彼此相印后的那种澹然与执着......
分享版本为法国“金音叉”推荐之演绎小提琴--(Arthur Grumiaux -)钢琴--(Clara Haskil -)
ps:&*sound of maestro*(大师原声)&为古水主页新近推出的系列古典分栏目,定期介绍分享历史上最为精彩的古典作品之经典演绎,希望引领初听者渐入古典佳境,更望资深古典音乐爱好者点评交流并推广分享。
Ultimate Classical Piano
Vladimir Ashkenazy
《Piano Sonata No. 2 in B-flat Minor, Op. 35(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大部分作于1839年,最著名的第三乐章送葬进行曲先作于1837年,当时F.F.Chopin(肖邦)在马略卡岛疗养结束,住在George Sand(乔治&桑)的故乡。舒曼称之为“神秘莫测的,好像面带嘲弄的笑容的狮身人面像”。这首作品自然不是像海顿或莫扎特奏鸣曲那样“从前好世道”的音乐,而是肖邦的一首独具一格、真正革新的作品。
第三乐章“葬礼进行曲”III. Marche fun&bre: Lento:降b小调,4/4拍,慢板。这首进行曲是整部奏鸣曲的核心部分,是肖邦于 1837年为哀悼失去祖国而作。进行曲的开始部分是在低音部模仿送葬队伍即将出发时,丧钟的低鸣。卡拉索夫斯基说:“像这样的送葬进行曲,是把全国国民的痛苦及悲叹反映在他的内心,才能写得出来。”中部有一段宁静的来自上帝的安慰,带有“模糊的回忆”般的抒情,然后再重复进行曲部分,又一次将人们带入悲伤的情景。最后音乐逐渐消失,犹如送葬队伍走远,直至远去,留下的是虚无的世界,一切都是空的状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著名大提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