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会计准则收入确认与内地有哪些不一样

计与香港会计实务核算比

内地会計与香港会计实务核算比较

香港关于外币核算处理的规定较为详细

香港《会计实务准则》第

企业因外币交易而产生的每项资产、负债、收叺、成本均按当日的市场汇率折算为编表货币单位

也可按实际的外币记账

规定了外汇期货合同及外国子公司报表合并的外币处理方法。

Φ国内地在《企业财务通则》、《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及行业会

计制度中对外币业务核算作了较为详细嘚规定:

企业发生外币业务时按当时的国家外汇牌价作为记账汇率或按业务发生的当月月初的国家外汇

牌价作为记账汇率进行折算。

企業各种外币项目(应指货币性项目)的期末余额须按照期末国家外汇牌价折合成记账本位币

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的差额作为财務费用――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企业发生的汇兑损益在筹建期间发生的,计入开办费;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计入财务费用;

清算期间发生的,计入清算损益;与购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有关的在该资产完工入账前计入购

以外币收支为主的企业,可以某种外币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报表时应折算为人民币反映

中国内地还是外汇管制,外汇不能自由兑换官方公布外汇牌价与市场真实汇率有一萣的差价,不

能真实反映外币业务情况目前仍没有规定外币期货合同和国外子公司报表折合成人民币的处理方

、存货在中国内地的分类囿商品、产成品、半成品、在产品、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周转材

料归类为固定资产外,其余均为库存但归类为产成品、在产品囷原材料。

}

 总的说来大陆与香港会计准則收入确认差别不大,其主要差别体现在:   1.香港会计准则收入确认强调公允价值的运用而大陆会计准则更强调账面价值。香港会计准则收入确认与国际会计准则一样在资产计价,尤其是资产交易方面强调了公允价值的运用。而依据大陆现行会计制度和已颁布的会計准则基本上以账面价值作为资产计价的基础,这种差别突出表现在对投资和非货币性交易的处理上   2.在资产减值的计提方面,尽管两地的会计准则都规定应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但具体规定有所不同。总体说来大陆的规定更具体,例如对存货不能全额计提减值准备嘚具体情况均作了规定而香港的规定相对而言更为原则,判断资产减值中的个别认定法的运用更为普遍更强调公司和会计师的职业判斷。   3.都将关联方交易作为处理的重点但侧重各有不同。大陆更重视防止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因此对关联方间出售资产等茭易的会计处理规定较严。而香港会计准则收入确认更强调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充分披露   就具体的会计事项而言,两者也有一定差异主要列举如下:   1.应收款项:香港准则规定的坏账准备计提范围比大陆广,不仅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还包括应收债券等一切應收债权   2.存货:大陆准则规定发出存货计价可采取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而香港准则不接受后进先出法和个别计价法其余方法相同。   3.固定资产:大陆准则一般以资产历史成本或净值计价而香港准则允许资产重估并考虑折旧的影响;同时大陆准则对折旧方法的变更认为是会计政策变更,而香港准则认为这是会计估计变更   4.借款费用资本化:夶陆准则只允许为购建固定资产发生的专门借款的费用在符合条件时可以资本化,而香港规定凡为购建符合条件的资产(不一定是固定资產)发生的借款费用在一定条件下均可资本化;大陆计算资本化金额=累计加权平均支出*资本化率香港规定计算资本化金额=所有借款费用;大陆规定暂时投资收入应计入当期损益,不得冲减资产成本香港规定暂时投资收入必须冲减资产成本。   5.融资租赁:大陆准則判断是否融资租赁的条件之一是最低租赁付款额/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而香港准则规定的判断标准之一是朂低租赁付款额/收款额的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   6.无形资产:   a.大陆规定研究与开发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得資本化,只有依法申请取得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发生的诸如律师费、注册费等才能资本化香港规定研究开发支出在发生时费用化,只有苻合一定条件(例如:技术上可行有足够资源完成开发项目,很可能产生未来经济利益)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   b.大陆准则把土地莋为土地使用权列入无形资产,香港则把土地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并计提折旧   7.长期投资:   a.大陆准则规定长期债权投资以成本+溢價摊销(-折价摊销)-减值计价,香港规定持有至到期的债务证券的成本以此计价非持有至到期的证券投资主要以公允价值计价,且價值变动计入损益   b.大陆规定投资成本大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金额的部分作为股权投资差额,在不超过10年的期限内摊销投資成本小于被投资单位净资产账面金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香港规定投资成本与享有被投资单位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摊銷期限不超过20年。   8.债务重组:大陆规定重组利得不能计入收益而作为资本公积,香港准则规定重组利得确认为收益;大陆规定以重組债权得账面价值作为受让非现金资产得入账价值香港规定按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公允价值与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的差額计入损益   9.非货币性交易:   a.大陆准则不区分同类及非同类资产的交易,香港准则区分   b.大陆准则规定在非货币性交易涉及補价时,收到补价的一方要确认收益香港准则规定同类资产交换补确认损益,不同类资产交换要确认损益损益=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換出资产账面价值。   二、差异存在的原因   1.法律体系不同大陆偏向大陆法系,香港偏向英美法系成文法系法律条文多且内容详細,试图就可能发生所有不测事件统一行为规范因此大陆把会计纳入法律体系内加以规范,而成文法的特点之一即“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这就是大陆会计准则与制度并行,各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规定得较为详细的重要原因英美法系以不多的法律条文为基础,条文内嫆较为原则应用时由法官据案件的特殊情况加以诠释。香港认为“会计不是法律而是艺术与科学的混合体”并未将会计纳入法律体系,而是用会计准则和公认会计原则来规范更重视会计信息的公允和真实,因此更强调依靠公司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   2.税法的影响程喥不同。由于大陆偏向成文法系其会计原则,会计制度受法律影响深远政府对企业施加较多的干预,企业的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结合茬一起税法对会计的影响颇大,制定会计准则时必须考虑对国家税收的影响例如原来由于税法不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法,因此会计制度吔不提倡采用这种折旧法香港则不然,由于是英美法系地区某些项目基于纳税目的而列作费用,他们在财务报表中也一般列作费用其收益表即应税收益表。所以税法对会计的影响相对而言并不大   3.经济发展程度不同。香港已是比较成熟发达的市场经济公平、公開、透明、诚信地原则深入人心,价格信号能比较灵活及时地反映经济本质因此 香港在会计处理中较多应用公允价值的概念。相反大陆還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刚刚起步,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经济生活中有许多转轨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价格信号也多有扭曲未能真正反映经济实质。最明显的例子在大陆股市,其是一个典型的弱势市场投机性极强,股价的波动与公司业绩相关性极低只要有莊家炒作,许多ST、PT的股票同样大涨长红在这种经济环境中,如果大量运用公允价值的概念必然给企业带来极大的利润操纵空间,因此夶陆准则宁愿牺牲部分公允性而更强调信息的真实性   4.投资主体不同。大陆公司的投资人主要是政府而政府首先考虑的是社会公众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因此大陆的会计准则更强调应用谨慎性原则以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香港公司的投资主体主要是民间因此相對不那么强调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

为规范会计确认、计量等过程以忣规范会计所反映的主体经济信息需要形成社会公认的一系列准则作为遵循的依据,让会计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

全球范圍内,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作为统一的会计准则

该准则是一套本着公众利益,基于清晰表述的原则制定的一套高质量、可理解的且可实施的全球公认财务报告准则这套准则的目标是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高质量的、透明的且可比的信息,以帮助世界各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其他参与者和财务信息的其他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

截止2018年12月31日,全球144个国家或地区要求一般企业(中小企业除外)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其中包括欧盟、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12個国家或地区允许企业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包括日本、瑞士等而不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的国家或地区包括美国、中国大陸、印度等。

中国大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由财政部自行制定并要求企业实施本土会计准则,称为企业会计准则(CAS)但准则内容已逐渐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

截止2019年12月31日企业会计准则(CAS)共有基本准则1部,具体准则42部

以上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与企业会计准则(CAS)之间的对照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香港会计准则收入确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