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学校有世界军事武器装备大全武器工业与军事技术专业

揭秘苏俄军工史:提供武器装备和高新技术_网易军事
揭秘苏俄军工史:提供武器装备和高新技术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揭秘苏俄军事工业历史)
中国网讯 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发表瓦西里•米克留科夫的文章,简要介绍了苏联和俄罗斯军事工业的历史。1915年7月,俄国军事工业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成立这个委员会的思想是在不久前——即5月份才产生的。当年8月通过了法律文件,对有关职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为了协调地方军事工业委员会的活动,在彼得格勒(现在名叫圣彼得堡)成立了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该委员会按照领域包括这些部门:机械、化学、军队供给、被服、食品、卫生、发明、汽车、航空、运输、煤炭、石油、泥炭和林业、动员等。到1916年初一共建立了220个地方军事工业委员会,后来其数量有了增加。中央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主席起初由企业家、采矿工程师尼古拉·斯捷潘诺维奇·阿夫达科夫担任,他去世以后由国家委员会成员亚历山大·伊万诺维奇·古奇科夫担任。各级军事工业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集中获得政府的军事装备订货,并将它们分配给各工业企业。当时军事工业委员会成了国家与私营工业企业之间的经纪人。政府对参与国家订货的军事工业委员会给予百分之一的奖励。到二月革命时(俄国第二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发生于1917年俄历2月而得名),各军事工业委员会获得承包总额大约为4亿卢布,但完成量不到一半。在军事工业委员会第4次代表大会召开之后,1918年3月,其企业和部分机构被改造为人民工业委员会,但是到当年10月份就撤销了。苏联的军事工业综合体作为独立的和相互联系的生产类型的结合,于20年代开始形成。1927年,履行国防职能的除了军事人民委员部和海洋事务人民委员部以及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军事工业总局以外,还包括:苏联人民委员会的国家政治保卫总局;特别技术委员会;交通道路人民委员部;贸易人民委员部;邮政和电报人民委员部;劳动人民委员部;地方对空和化学防御机构。在30年代,苏联的军事工业综合体能够向工农红军提供在当时来说现代化的武器和军事装备,而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这是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卫国战争结束以后,负责建立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的机构进行了多次改组。1957年,除了国防部和国防工业部,直接履行军事工业职能的还有通用机器制造部、中型机器制造部、航空工业部、造船工业部、无线电技术工业部、克格勃、国家原子能利用委员会、国家物资储备总局、国家对外经济关系委员会总工程局、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迪纳摩”中央委员会、全军军事狩猎协会等。国防委员会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团的军事工业问题委员会是战略和战役指挥中心。苏联军事工业综合体具有很广的地理分布。在全国各地高效地开采制造核武器所需的原料,生产枪炮武器、弹药、坦克、飞机和直升机,建造舰艇,进行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工作。在国家所有经济区几乎都有航空工业企业,但在首都地区最为集中。主要的航空工业中心有莫斯科市(制造“米格”、“苏”式和“雅克”型飞机,“米”式直升机)、柳别尔齐市(制造“卡”式直升机)、萨拉托夫市(制造“雅克” 型飞机)、喀山市(制造图-160型轰炸机、“米”式直升机)、塔甘罗格市(制造“A”型和“别”式水上飞机)、伊尔库茨克市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市(制造“苏”式飞机)、阿尔谢尼耶夫市(制造安-74型运输机和“卡”式直升机)、乌兰乌德市(制造 “苏”式、“米格”飞机和“米”式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由位于卡卢加、莫斯科、彼尔姆、雷宾斯克、圣彼得堡、乌法和其它城市的航空工业企业制造。制造火箭-航天技术装备是军事工业综合体最重要的领域之一。该领域最大的科研与设计机构集中于莫斯科和该州的几个城市(杜布纳、科罗廖夫、列乌托夫、希姆基)以及米阿斯市和热列兹诺戈尔斯克市。首都地区也是火箭-航天技术装备的制造中心。这里制造弹道导弹、宇宙飞船和轨道站。茹科夫斯基市以制造中程防空导弹系统而闻名,杜布纳市是制造反舰导弹,希姆基市是制造航天系统的发动机。沃特金斯克市的企业制造“白杨-M”弹道导弹,兹拉托乌斯特和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两个城市制造潜射弹道导弹。沃罗涅日、彼尔姆、下萨尔达和喀山4个城市制造火箭动力装置。热列兹诺戈尔斯克、鄂木斯克、萨马拉3个城市制造各种航天器。尤尔加市制造特种发射设备。伏尔加格勒、叶卡捷琳堡、下诺夫哥罗德、彼尔姆、波多利斯克和其它城市制造火炮武器系统及其备用零部件。伊热夫斯克、科夫罗夫、图拉和维亚茨基耶波利亚内4个城市制造的轻武器世界闻名。克利莫夫斯克市研制特种轻武器。坦克装甲工业的主要中心是哈尔科夫市(制造T-54型、T-64型、T-80型坦克和MT-LB型装甲运输牵引车)、下塔吉尔市(制造T-55型、T-62型、T-72型坦克)、鄂木斯克市(制造T-80型坦克)、伏尔加格勒市(制造装甲运兵车)、库尔干市(制造步兵战车)和阿尔扎马斯市(制造装甲车)。军事造船业集中在圣彼得堡市(制造潜艇、核动力巡洋舰)、北德文斯克市(制造核潜艇)、下诺夫哥罗德和阿穆尔河畔共青城等城市。弹药的生产集中在中部地区、伏尔加-维亚茨基地区、伏尔加河沿岸地区、乌拉尔地区和西西伯利亚地区的许多工厂。化学武器长期由别列兹尼基市、伏尔加格勒市、捷尔任斯克市、新切博克萨尔斯克市和恰帕耶夫斯克市的企业制造。主要的化学武器储存基地是戈尔内(位于萨拉托夫州)、坎巴尔卡和基兹尼尔(均位于乌德穆尔特共和国)、列奥尼多夫卡(位于奔萨州)、马拉德科夫斯基(位于基洛夫州)、波切普(位于布良斯克州)、休奇耶(位于库尔干州)。核弹药集中在扎列奇内、列斯诺伊、萨罗夫、特列赫戈尔内等几个城市里制造。核综合体最大的科研生产中心是萨罗夫和斯涅任斯克(斯涅任斯克还有一个核废料处理专业部门)。在军事工业综合体的基础上成立了高技术部门,包括航空航天、核动力、遥控无线电、电子、生物技术等。在80年代末期,苏联军事工业企业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一。这里集中了最好的科技开发人才——全国近75%的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工作在军事工业综合体进行。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企业还生产大部分的高技术民用产品:90%的电视机、电冰箱和无线电收音机,50%的吸尘器、摩托车和电炉。约三分之一的居民居住在军事工业综合体的企业分布区。在80年代初期,苏联甚至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装备出口国。苏联军事工业成了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苏联“过度的军事负担”经常作为不可怀疑的事实被提到,而且一些数据令人吃惊。据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1990年公布的资料,苏联的军事开支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这一估计数字明显大大高于官方保密的和公开的统计数据,根据这些统计数据,苏联的军事开支并不高:1968年是167亿卢布(相当于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6%),1975年至1976年平均每年为174亿卢布(2.8%),1980年至1984年平均每年为171亿卢布(2.7%),1987年是202亿卢布(3.2%)。负责军事工业的苏共中央书记奥列格·德米特里耶维奇·巴克拉诺夫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数据来源于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机构。那时戈尔巴乔夫迫切需要有利于减少军事开支的论据,以便利用它与苏共中央内部保守的反对派作斗争。戈尔巴乔夫基于在裁军问题上对西方做不对称让步的外交政策,在苏联政治高层没有得到理解。在1987年4月美苏两国有关中程和短程导弹问题谈判期间,戈尔巴乔夫不得不把军方代表排除在讨论过程之外,以免他们破坏对苏联不利的妥协。让步明显具有公开的有损尊严的性质。1987年12月美苏两国首脑签订的《美国和苏联消除两国中程与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规定的削减军备的规模苏联比美国大得多:苏联应该退役和销毁1500枚中程导弹,而美国是350枚。戈尔巴乔夫要么调整外交政策,要么为了避免被指责搞投降主义,需要证明军备竞赛对苏联经济造成重大损失。为此他使用了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机构的数据。后来弄清楚了,苏联1989年的军事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9%(美国是5.5%),1990年为6.9%(美国是5.2%)。美国军事开支的数据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1980年至1990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来自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的统计数据。根据更后的统计数据,苏联1985年和1986年的军事开支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4%和8.1%。这样,苏联和美国的军事开支数额完全可以相提并论。同时,美国的统计数据不包括军转民产品,而苏联的数据包括了这个指标,而且很大地影响了比较结果。在苏联的军事工业综合体中,45%的工作者生产民用产品,三分之一的创新研究具有民用性质。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联邦于90年代奉行军转民和削减军备的政策。由于“激进的改革家们”的努力结果,军事工业终于陷入绝境。军工综合体的产品产量从1992年至1996年下降了77.8%,其中军用产品下降了87.8%,军工企业生产的民用产品下降了71%。大量的武器装备停产,包括空对空导弹以及500种电子设备。军用飞机、直升机、坦克、防空武器、战略导弹的产量少得可怜;不少军舰和潜艇被拆解。利用军工综合体科技潜力生产民用产品和提升整体经济的条件受到破坏,尤其是科技密集型产业,例如民用航空、电子、计算机、电视、宇宙开发。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经费总额减少到原来的十一分之一,而其占军事开支的比重从1990年的18.6%下降到1996年的3.6%。无线电、光电、新型计算机技术、机器制造等领域的重要研究实际上已经停止。从90年代开始,由于拨款数额大幅度削减,导致国防企业退化,一些经验丰富的人才流向其它工作部门。据俄罗斯经济部估计,1991年至1995年有250万名工作人员离开国防工业部门。在此期间军用产品减少了近90%,武装力量也处于财政困难的境地。研发最新装备的科研基地不能够继续使用。企业设备的更新每年不超过1.5%,其有形磨损超过60%。军事技术落后于外国的差距扩大。考虑不周的私有化也对国防工业造成了负面影响,由于私有化使得军工企业与供应商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受到破坏。外国投资者购买一些私有化企业的股份不仅没有能够改善状况,还使得一些工厂关闭。企业现代化的投资没有增长,希望西方资本大量流入没有实现。1997年俄罗斯军事工业企业大约50%的所有权实行股份制,在1700家军工企业(不包括原子能部的企业) 中只有40%完全属于国家,31%是国家参股的股份公司,29%是完全私有公司。一些外国公司也参与了俄罗斯军事工业的私有化,通常它们都是俄罗斯制造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者。甚至苏联时期在耐用商品(例如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生产领域占垄断地位的那些企业,也无法利用自己的能力,以致失去了自己的消费者市场。按照西方模式成立的联合企业、子公司和经纪商对国家的国防能力造成了巨大损害。在它们当中,好一点的使用不正当手段使一小部分人富裕起来,坏一点的则向国外机构转移本国的技术,其中包括以倾销价的方式(这有利于小部分人)。结果一些具有重要国防经济意义的军工企业陷入与国外公司共同所有甚至完全由国外公司掌控的境地。俄罗斯技术被许多竞争对手在研制武器系统时免费使用。例如,美国波音飞机公司就直接宣称,它需要6亿美元的资金和5年的时间就可以独立仿造俄罗斯米格-29型战斗机的未获专利权的技术。企业之间的合作和技术关系受到破坏,缺乏周转资金,经营管理不善等导致军工综合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科研和生产机构实际上停止存在。在军工综合体丧失发展能力的90年代,导致失去了技术和生产潜力。最优秀的人才走了,科学研究崩溃了。从21世纪初开始,俄罗斯军事工业的政策发生了改变,其方向是增加对军工综合体的财政拨款,巩固和提高武器装备的竞争能力。建立了由俄罗斯联邦政府直接管理的军事工业事务委员会,对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成立了5个联邦机构(航空航天局、常规武器局、弹药局、造船局、指挥系统局)。这些机构对相应领域的所有国家企业与机构进行监督和签发许可证工作。自2000年以来,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开始积极地进入国际市场,首先是东南亚、中东等地区。一些主要的武器与军事技术领域,包括航空技术、舰船制造、防空系统和常规武器等,慢慢地夺回以前的阵地。与此同时,军事工业综合体也发生了结构性变化,这需要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如今俄罗斯武器的商业出口正在变得越来越有优势。目前俄罗斯的军工综合体是一个强大的系统,它将大型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与其它的军用产品制造商、科研机构、实验机构、武装力量采购部门和国家管理机关联合在一起。俄罗斯军工综合体的组成包括进行理论研究的科研机构、研制武器和军事装备原型与试验样品的设计局、用于在实际条件下对试验样品进行精密加工的实验室和试验出厂武器装备的试验场、大规模制造军用产品和民用产品的生产企业。目前俄罗斯军工企业正在进行改革、重组和建立大型产业机构,制定和实施目的在于使本国军用产品占领和保持国外市场的销售计划。必须指出,军事开支对于经济来说固然是沉重的负担。但是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能够保护国家所有财富免遭别人夺取和破坏。如果在这个项目方面节省预算,那么在一定情况下国家可能会停止存在。
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直接依赖于武装力量及其战斗力水平,而战斗力水平又取决于武器装备。美国非常清楚这一点。“耍嘴皮子,不如带上一把枪有用”,美国芝加哥市著名黑社会头目阿尔·卡彭的这句口头禅,已经成为美国外交活动的座右铭。国家能够从出口军事装备,进口原料、石油和贵重金属,在其它国家使用廉价劳动力等方式获得巨额利润。但如果美国没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在需要的地方“说服”固执己见的卖方与买方,即其它国家的执政者,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俄罗斯需要军工综合体,它既是现代化武器装备的供应者,也是民用经济部门高技术的提供者。(李有观 编译自俄罗斯《军工信使》周刊)
本文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马路遥_nn2738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俄媒:伊朗装备大量中国产武器 具有很强战力
资料图:海军&沪东&级导弹艇
  【环球军事报道】据星球网7月21日报道,伊朗军队的军事技术装备五花八门,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多种产品。尽管民族国防工业系统水平较低,但是伊军仍然拥有较为显著的作战潜力。
  伊朗军事体系独一无二,军有中军,既有从国王时代保留至今的传统军队,也有在1979年德黑兰革命后建立的伊斯兰革命卫队。而且无论是传统军队,还是伊斯兰革命卫队,都有自己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伊斯兰革命卫队履行&第二军队&,同时兼任内卫部队的职能。
  目前从作战技术装备角度来看,伊朗军队是世界上最为折衷的部队之一,既有从国王时代保留下来的、和武器,也有两伊战争期间及之后供应的中国和武器,还有战争期间及之后从苏联和俄罗斯购买的苏、俄武器,以及从、和朝鲜转手采购的武器,和仿制外国产品的国产武器。大部分武器装备都已老旧,而且许多西方武器还面临零配件和弹药缺乏的问题。
  现在伊朗军队最新型武器多是国产装备,德黑兰在很大程度上重复着中国几乎仿制自己喜欢的所有外国武器的实践,但是伊朗国防工业系统的科技实力和生产能力要远远低于中国军工企业,因此大部分国产武器装备质量非常低,只能少量装备伊朗军队。当然,国际制裁也对伊朗军队产生了负面影响,迫使其只能和同样遭受制裁的朝鲜进行合法的军事合作。
  在和的战争中,伊朗军人表现出的作战训练水平非常低。至于在从那时起到现在的四分之一世纪之内,伊朗军队在此方面是否发生了根本性的好转,还值得严重怀疑。 由于伊朗军队在同伊拉克的战争中的具体损失不够明确,现在伊朗作战装备的技术状况、军工系统的生产能力、武器装备数量等数据都只能大概估计,而且有关伊朗军队组织结构,特别是陆军方面的情报信息并不完全准确可靠。
  伊朗陆军分为北、西、西南、东4个地区司令部,大多数部队驻守西部地区。陆军编成总共有5个坦克装甲师、3个机械化师、4个步兵师、1个坦克装甲旅、6个炮兵旅。还有强大的机动部队和特种部队,包括1个空降师、1个空降突击师、2个空降旅、4空降突击旅、1个特种突击旅。
  伊斯兰革命卫队陆军编成中有26个步兵旅、2个机械化师、2个坦克师、16个步兵团、6个坦克装甲团、1个防化团、1个心理战团,以及其他10个大队(导弹、防化、通信、防空和工程大队,外加5个炮兵大队)。
  武器装备包括&通达尔&战术导弹,最多30套发射装置,150-200枚导弹,射程可达150公里,是中国在&红旗-2&防空系统地空导弹基础上研制而成的M-7导弹的仿制品,而&红旗-2&则源自苏联S-75防空导弹系统系统。
  伊朗坦克型号非常多。最先进的是480辆苏联坦克和大约150辆以T-72为基础的国产&佐勒菲卡尔&坦克。还有无数老旧坦克,包括250辆英国&奇伏坦&坦克、75辆苏联T-62坦克、150辆以T-62为基础的朝鲜&天马虎&坦克、540辆苏联T-54/55(包括伊朗改进的200辆&萨菲尔&)坦克、220辆中国、250辆中国69式坦克、150辆美国M60A1、168辆8和170辆M47坦克,另外还有110辆英国&蝎子&轻型坦克和20辆以其为基础的&托桑&国产坦克。
  陆军装备189辆EE-9装甲侦察车、623辆苏联BMP步兵战车(210辆BMP-1和413辆)、大约700辆装甲输送车(将近250辆美国M113A1、150苏联BTR-50、150辆苏联BTR-60和140辆国产&博拉格&)。
  自行火炮包括60门苏联2S1及其伊朗仿制版&拉德-1&型122毫米炮、180门美国M109及其伊朗复制版&拉德-2&型155毫米炮、30门朝鲜M-毫米炮、30门美国M107型175毫米炮、30门M110型203毫米炮。有2200多门牵引式火炮和5000门迫击炮。还有多管火箭炮,包括7门老旧的苏联BM-11、100门&冰雹&以及50门伊朗复制品&努尔&型122毫米炮,700门中国63式以及600门伊朗复制版&谢哈布&型107毫米炮、10门国产&黎明-3&和9门朝鲜M-毫米炮。
  另有几千套反坦克导弹系统,包括美国&陶&式及其伊朗复制版&图凡&、苏联&婴儿&及其伊朗复制版&雷霆&,以及苏联&巴松管&、&竞技神&反坦克导弹。
  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包括29套俄制&-M1&和250套伊朗&流星&现代化近程防空系统,&流星&是中国&&的复制品,而后者则源自法国&响尾蛇&导弹系统。伊朗有将近400套老旧的苏联&&,以及将近700套稍微先进一些的&针&式,以及200套便携式防空导弹系统。装备将近100门苏联ZSU-23-4&石勒喀&高炮,可能还有80套彻底老旧的ZSU-57-2高炮。伊朗高炮总数接近1000门。
  陆航兵有33架轻型飞机、将近50架美国J&&武装直升机,其中部分直升机在伊朗进行了升级,另有大约200架多用途直升机和运输直升机。
  伊朗军队空军分为北部、中部、南部3个战役司令部,编有17个战术航空基地。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拥有5个空军基地和5个导弹旅。
  除了上述陆军战术导弹之外,其他所有弹道导弹,全部隶属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包括将近20套&流星-1/2&发射装置(将近600枚&流星-1&和150枚&流星-2&导弹),是朝鲜&华城-5/6&导弹的仿制品,射程可达500公里,还有32套&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发射装置,源自朝鲜&劳动&导弹,射程可达1500公里。另有数目不详的其他类型的导弹,其中最先进最有前途的导弹是射程可达2000公里的&泥石&(音译&塞吉尔&)中程导弹。
  航空机队更是多种多样,既有国王时代购买的西方机型,也有80-90年代进口的中国和俄罗斯机型。另外,部分轰炸机、强击机和歼击机,以及全部苏-22强击机和&幻影-F1&歼击机,都是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从伊拉克&逃难&转场飞来的,后来被伊朗扣留。
  突击航空兵主要由苏制飞机组成,包括34架苏-24轰炸机、37架苏-22强击机(全部储存,等待升级)和13架苏-25。所有苏-25全部隶属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编制。
  伊朗装备相当数量的美制战斗机,包括至少27架A(另外1架封存)、至少36架D/E、至少61架F-5,后者还包括数架(不超过20架)以F-5为基础的伊朗两种型号的国产战机,由于技战术性能较低,这两种战机未必会投入大量生产。另外,空军编成中还有10架法国&幻影-F1&战机(8架EQ型,2架BQ训练战斗型,另有7架EQ型和4架BQ型封存)、28架苏联(包括7架UB训练战斗型)、36架源自的中国歼7(包括12架歼教-7训练战斗型)歼击机。
  侦察航空兵主要由美国飞机组成,包括7架RF-4E和将近13架RF-5A(以战斗机为基础),以及1架RH(以运输机为基础)侦察机。
  另有6架美国加油机(4架、2架波音-747)和100多架运输机。其中11架中国运-12、13架苏联和10架安-74隶属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还有乌克兰制造的&伊朗-140&(安-140)轻型运输机,但是现在改由俄罗斯和伊朗生产,因为乌克兰自身现在既不能生产,也没有使用该型飞机。
  此外,伊朗空军还有140架教练机和86架直升机,包括38架俄制米-17,隶属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
  地面防空兵力包括30套英国&轻剑&和15套英国&虎猫&防空导弹系统(后者很可能已经退役)、7个连编制(42套发射装置)的中国&红旗-2&防空导弹系统,25个连编制(150套发射装置)的美国&先进鹰&及其伊朗复制版&梅尔萨德&,3个连编制(12套发射装置)的苏联&平方&和1个团编制(12套发射装置)的S-200防空导弹系统。
  伊朗海军主要部署在波斯湾,但是近期开始增加在里海的兵力部署。拥有3艘相当先进的俄罗斯877型潜艇、3艘小潜艇、21艘国产&加迪尔&级超小型潜艇和4艘南斯拉夫&南&级潜艇。
  海军编成中有3艘英国建造的&先锋&级护卫舰。伊朗近年来还根据类似设计方案自行建造了2艘&贾马兰&级护卫舰(自称&驱逐舰&),同时还在建造更加先进的&萨汉德&级护卫舰。目前还有3艘老旧的轻护舰在服役。
  伊朗拥有10艘中国&沪东&型导弹艇、10艘法国&卡曼&型和3艘伊朗建造的英国快艇,将近80艘国产导弹艇,后者配备中国C-701和C-704小型反舰导弹。
  海军编成中有14艘大型和将近150艘小型巡逻艇,其中许多艇配备多管火箭炮或反坦克导弹系统。还有5艘扫雷舰。两栖登陆部队拥有4艘&加姆&级、6艘&霍尔木兹&级坦克登陆舰、3艘小型登陆舰、7艘英国气垫登陆艇。所有护卫舰和导弹艇,包括西方制造的舰艇,都装备中国反舰导弹或其伊朗复制品。
  伊斯兰革命卫队海军编成中包括所有超小型潜艇、&沪东&导弹艇、将近30艘小型导弹艇、50艘小型巡逻艇,其余舰艇隶属伊朗军队海军。
  海军航空兵拥有5架美国F巡逻机、4架美国&20&电子战飞机、13架运输机、10架美国SH-3D反潜直升机、7架RH-53D扫雷直升机、17架运输直升机。海军陆战队编有2个旅,其中一个隶属伊斯兰革命卫队。岸防部队有2个旅,其中一个隶属伊斯兰革命卫队,各旅配备4套中国HY-2和C-802反舰导弹发射装置。
  总体而言,伊朗军队拥有非常显著的作战潜力,同时也有大量缺陷,首先是武器装备质量和人员训练水平较低。但是,伊朗的所有邻国军队也有着相同的缺点。伊朗的主要潜在对手是以为首的阿拉伯君主国,以及,可能还有美国。当然,伊朗军队没有能力对抗美国密集的攻击,但是美国也未必真的准备对伊朗实施类似打击。如果伊朗成功制造出核武器,那么将会具有新的地缘政治地位,成为中东地区超级大国。(编译:林海)
责编:周扬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环球兵器库为天下军迷,倾力打造环球第一兵器数据引擎!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贴排行
环球时报系产品你现在的位置:&&&&&&用事实说话:中国军事工业武器技术远超日本
用事实说话:中国军事工业武器技术远超日本
现在有些所谓的军迷还在拿10年前的目光看中国,尤其是在与日本对比中可以贬低自己,实际上,中国与日本在军事技术上的差距,并不象人们想象的那样!
&&&&航空航天技术方面
&&&&中日都生产了自己的第3代战斗机。日本是F-2,中国是歼10和歼11。通过研制、仿制,中国完全掌握了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而日本虽然在某些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日本并没有完全掌握第3代战机的设计和生产技术,日本任何新战机仍然必须依靠美国。而中国在第3代战机已经毕业了,同时具备了第4代战机的研制能力。下面通过具体技术分析,来看看中日两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第一,空气动力设计:中国已经基本解决先进战机的气动设计问题。通过大量的型号设计,中国已经培养了一批具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和设计师。而日本工程设计经验不足,F-2的外型设计模仿F-16,同时大量设计依靠美方。因此到现在日本还不具备独立的先进气动外型设计能力。
&&&&第二,结构和材料:两国水平大致相当。在设计上已经有现成的设计软件,在使用计算机进行机体3维数字设计上中国已经走到日本前面。日本的复合材料技术比较先进,其机翼复合材料一体高温固化技术世界领先。但这个技术不够成熟,制造的机翼后来出现裂缝。中国引进了俄罗斯最先进的钛合金加工技术,同时中国复合材料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因此中国已经比较完整地掌握了先进战机的材料技术。
&&&&第三,电子系统:日本在雷达火控技术上领先,日本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属世界先进水平。中国机载雷达水平还有差距。但在一体化电子系统设计和整合方面中国没有差距。中国掌握了数字电传技术,而日本没有掌握这个技术。
&&&&第四,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优势是具有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系统整合能力强。而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特别是电子工业基础雄厚使得它在航空电子具有优势。但日本软件设计技术落后中国,没有独立开发飞机的能力。中国有能力独立或以平等伙伴的地位开发第4代战机。而日本在新一代战机的开发还必须依靠美国。
&&&&在航天技术上,日本H2火箭比中国目前在用的长征火箭要先进。但中国在火箭的可靠性和航天测控 和载人航天比日本领先。日本在卫星技术上具有优势,这一方面是日本电子工业基础雄厚,另一方面中国受到西方的技术限制。但中国在卫星应用方面比日本更广泛。总体上中国略微领先日本。在中国新一代火箭成功以后将全面超越日本。
&&&&海军技术方面
&&&&以日本最先进的金刚级和中国170舰比较。据可靠消息,170舰使用的是有源相控阵雷达。而金刚级使用的是美国的无源相控阵雷达。170舰整个作战系统是中国的,而金刚级的作战系统是美国的。导弹技术上170使用自导防空导弹,而金刚级使用的半主动制导。反舰导弹的差距更加明显。170舰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现在中国可以完全独立自主制造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战舰。而日本在作战系统和舰用主机方面还需要依靠美国。金刚级的优势在于载弹量远远超过170舰。反潜战水平可能优于中国。
&&&&在潜艇方面,中国潜用柴油机还需要进口。国产柴油机噪音大,比功率低。日本技术领先,但比中国使用的德国柴油机无技术优势。中国在AIP技术上国际领先,在燃料电池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日本不具备这个技术。日本千方百计想得到中国的燃料电池技术。在潜艇材料上中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噪音控制上中国也不落后于日本。只是声纳系统还有一些差距。在引进法国和俄罗斯技术以后,这个差距已经很小了。
&&&&中国拥有核潜艇,中国核潜艇发展了两代。苛刻的中国海军对新一代核潜艇非常满意。而日本没有。
&&&&从以上分析看,中国在海军技术上已经赶上和超过日本了。但由于过去长期落后,欠账太多,所以中国海军的实力还赶不上日本。但中国海军的赶超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中日在海军技术上的差别同样是中国具有完整全面的军事工业体系,可以自主完成军事装备的设计制造。日本基础工业实力雄厚,在柴油机、和某些电子技术方面领先。但必须依靠美国的一些技术支持,才能完整地制造现代化军舰,才能形成海军战斗力。
&&&&现在中国军事工业已经提供中国军队以先进的武器装备,使之不低于日本,问题是PLA如何使用这些装备,使之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陆军装备技术方面
&&&&以主战坦克为例,火炮、装甲技术中国领先。日本不具备生产高膛压火炮技术,只得引进德国许可生产坦克炮。中国完全具有高膛压火炮自主技术。与德国技术相当。装甲技术在各国都是最高秘密。但中国99式坦克的防护远远超过日本90式。火控技术相当,其2000米动对动首发命中率相当,大约在85%。日本的优势在于动力系统。不过日本使用2冲程发动机表明日本的高比功率4冲程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如果中国的1100千瓦发动机过关的话,在这一领域也赶上日本。
&&&&电子信息战技术方面
&&&&日本是世界上电子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有着极为强大的基础工业实力。这导致了日本的军用电子技术的先进。但日本的硬件先进,但软件落后,日本的软件很大程度上依靠美国。日本的电子工程化水平一般。中国电子工业基础落后,有一些军用电子原器件不能生产或其质量不高或价格太高,影响到中国军事电子技术的发展,同时影响到陆海空军和卫星的电子系统的水平。但最近几年这个情况有了根本改变。中国电子工业的加工水平达到12英寸,0.13微米加工技术。现在正在开发自主的90纳米的加工技术。中国的IC设计发展也很快,已经在开发最具有挑战性的处理器芯片。中国的工程软件设计原来就不在日本之下。日本的电子战信息战技术还主要依靠美国,LINK11和LINK16是日军的主要信息链路。
&&&&由此可以看出,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是绑在美国的战车上。离开美国,日本的整个军事体系立即瘫痪。而中国是具备一个完整的军事工业和军事科技体系。从整体上看中国的军事技术并不落后于日本,而且更有完整性。而日本的军事技术和军事力量完全在美国的控制之下。这是日本为什么看起来像一个太监一样的根本原因之一,想硬的时候它并拿不出什么该有的底气!!!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红尘梦里,晓风残月。楼主
美国制造也不是什么缺点啊,因为它们两国本来就捆绑在一起。所以这不算是日本的劣势
--------------------Ralph W. Sockman说: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时,可以测试自己的宽容。
&第四,动力系统:中国已经可以自己设计制造先进涡扇发动机,而日本没有相应的能力。
据我所知,这是很明显错误的,目前世界上真正有能力从头到尾走完研发过程制造一流航空发动机的,一共才只有英国美国两个国家而已,从技术底蕴来看,英国是最强,地球上喷气发动机理论的奠基人是英国人,技术奠基者也是英国人,早期的喷气发动机,被理解为一个反转的汽轮机,各国的结论是理论上行不通的,在1926年的时候英国工程师griffith解决了重大理论问题。指出问题的关键在于叶片的形状不对。并专门写了论文,那篇论文确实可以认为是人类喷气动力飞行的理论起点。这个griffith后来设计推出世界第一台实用型涡扇发动机,后来又研究矢量推进技术,这技术又卖给美国,从此之后美国的涡扇发动机和矢量推进技术才开始发展起来,因此战后的飞机发动机英国可以算是美国的老师。然后是法国和俄罗斯,算是第二档次,法国在技术上依赖美国(snecma的技术来自GE),在美国的技术帮助下能够自己研制中等推力的第三代涡扇发动机,但不具备研制第四代发动机的技术。俄罗斯的发动机性能上和英美有差距,特别是在可靠性和寿命上差距很大,AL-31F的首翻才300小时,这按照英美的标准是真正的废品。然后是日本德国瑞典这类国家,这些国家有部分研发能力,但是不够完整,有制造能力,但不够强大,算是第三档次(加拿大和乌克兰其实分别是美国和俄罗斯航空工业链上的一个环节,在航空工业上讲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这其中日本比较突出,发动机部分领域是世界级水平,近期也有自研涡扇发动机的计划,在这3者中是唯一一个自行研制过飞机发动机的国家,因此在第三档次中是最突出的。
至于中日两国的战机发动机研发能力谁更强一些,中国战后的飞机发动机发展和法国差不多,主要还是测绘修理仿制起家,再到山寨,如果说太行标志着中国终于迈进了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门槛的话,那WS-15一旦成功了的话,标志着中国航空动力工业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从测绘仿制山寨向自行研发的这个战略转变了。对比日本,以日本现在的高空流量要想自己研制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是不够的,至少要扩展流量一倍以上,中国通过长期试车积累起来的空气动力学的理论和实验水平应该要强于日本,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研发上比日本强这是肯定的,至于中推的话,日本现在正在突破,中国有山寨RD33/RD95的涡扇版WS12和WS13以及更早的WS9,还有涡喷版的WP-14,目前双方都没有完全意义上自行研发的中推,不好说谁的研发能力更强。
--------------------
日本在米国阉割限制之下还能搞出F2这样的战机是很厉害的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225名成员257个主题
可用积分:10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武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