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Ⅰ5年文化部举办的演艺界我县举办春节联欢晚会会在会上有一些陪伴演幼员们跳舞的还有兰天幼儿园小朋演出的节目

惊悉在京朋友患癌症:&&2014北京癌症康复会新春联欢会举办
中国抗癌协会 & 协会动态 &
省市抗癌协会动态正文&&&&&
2014北京癌症康复会新春联欢会举办&
 稿源:北京抗癌协会&&&
  送走金蛇狂舞的2013年,我们迎来了骏马奔腾的2014。日上午北京癌症康复会的会员们在北京大学医学部会议中心,为迎接马年的到来举办盛大的庆祝活动----唤起生命重塑健康<font COLOR="#14北京癌症康复会新春联欢会,北京癌症康复会李萍萍会长发表新年贺词,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常务副主任柯杨教授讲话并为在场会员献歌一首-----我爱你中国,康复会各活动中心和康复会艺术团精彩的节目得到在场来宾阵阵掌声。康复会每年的新春联欢会吸引了众多的癌症患者,因为这意味他们又战胜了疾病一年,新的一年将开始新的篇章。
  2014北京癌症康复会春节联欢会还举办了癌症康复日签名活动。“唤起生命重塑健康”,为了更好地宣传癌症康复知识,使癌症患者身心更加健康,北京癌症康复会倡议在每年“惊蛰”这一天为“癌症康复日”,取惊蛰节气“微雨众卉新,耕种从此起”的寓意。“春三月,万物以荣”,顺应四时节气,是中医养生康复的特点。“惊蛰时节,万物始生”,我们将在这一天,为广大癌症患者,开展科学指导康复,知识获得健康的宣教活动,让我们拥有健康,幸福快乐!
& &&&&&&&&&&&&&&&&&&&&&&&&&&&&&&&&&&&&&&
文艺演出现场
&&&&&&&&&&&&&&&&&&&&&&&&&
李萍萍会长在“癌症康复日”签字板上签字&
&&衷心祝愿朋友能如原海政文化部高文彬同志
&那样顽强抗癌,成为康复明星延续生命20多年
博主将赴京看望朋友与老战友们,同时向原沈阳军区40军军直
干校的老战友们祝贺新春佳节:新春快乐 健康长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第 13 期 第一版 我校06 - 07学年学生表彰大会隆重举 我校 06- 07 学年学生表彰大会隆重举 06 行本报讯 (通讯员 徐辉)12月19日下午,我校实验剧场内气氛热烈,2006— —2007学年学生表彰大会在这里隆重召开。校领导韩生、葛朗、刘志钢以及院办主任金 永林,学生处长邱中岳,教务处长陈其毅,学生处副处长徐咏,团委书记陈云和来自华山路 校区、莲花路校区的近900名师生参加了大会。大会由学生处长邱中岳主持。 在进行表彰之前,与会师生们一起观看了介绍学生工作成绩的专题片“2007,我们 的上戏” 。该部专题片从学生党建、拔尖生成果宣传与展示、校园文化活动等三个方面回顾 了07上戏学生工作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对于同学们来说,既是教育,又是鞭策。 表彰大会上,我校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首先宣布了2006-2007年度上海市 “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及上海市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的表彰决定及表彰名单。副 、 院长刘志钢宣布了2006-2007学年校先进集体、校“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 、 “优秀团员”的表彰决定及表彰名单。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宣布了2006-2007 学年校综合奖学金及专业奖学金的表彰决定及表彰名单。 05导演武怡、 04主持专业李炯 定、04戏曲表演杨亚男代表获奖学生上台发言,表示要再接再厉,刻苦勤奋学习,不断提 升自身专业水平。 本次奖学金评选工作根据我校《学生奖学金评定条例》《学生专业奖学金评选条例》的 、 有关规定,共评选出校综合奖学金和专业奖学金获得者346人,其中一等奖学金26人, 二等奖学金77人,三等奖学金117人,外语学习单项奖19人,综合素质测评优异奖3 5人,专业奖学金72人。 (获奖名单详见第四版)始终把育人作为我们的使命本报评论员在2007年即将过去、 2008年即将到来的时候, 我校德育工作会议和学生年度表 彰会议的隆重举行,标志着我们在出人出戏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始终把育人作为我们 的使命” ,这是我们的共同认知,更是我们的共同行动准则。 学校育人,天经地义。特别对我们艺术院校的育人工作而言,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因为我们培养的人才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的; 因为我们打造的作品是为国家发展提供 软实力的,因为我们的存在,国家和社会的变迁、进步将变得绚丽多彩、情趣盎然!经过长 期的努力, 特别是我们的先辈、 前辈的努力, 学校已经形成了育人的良好氛围和一定的机制, 但是, 与飞跃发展的形势、 与党和政府的期望、 与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期待比, 我们还有差距、 我们还有挑战。因此,召开德育会议,回顾总结乃至认知提升,是我们的态度,是我们工作 的基础。 学校育人,齐心协力。今年学生表彰的名单中,涌现了许多新的标兵、新的集体,这是 可喜可贺的。这是全校上下、特别是基层第一线教师、辅导员辛勤工作的结果。它表明:育 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体上戏人、包括学生自己都积极参与,才能成功。现在,学校经 过几年探索,已经在撷英计划启动、文教结合工程开展、大学生基地培育等载体上取得了初 步的成效,准则的威力显示,师生的积极性高涨,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即将到来的新 年里,我们育人的准则还会强化、育人的行动还要强大、育人的辉煌还将出现! 努力吧!为了我们的未来、也为了我们的使命!我校举行本年度德育工作会议本报讯 (记者 白水)在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活动中,经过党委各职能部门和有关 院系党组织的精心准备,2007年德育工作会议于12月17日在新空间剧场隆重举行。 出席会议的学校党政领导有:贺寿昌、葛朗、韩生、刘志钢、孙惠柱以及全体中层干部和班 主任、辅导员共计150人左右。韩生同志主持会议。葛朗同志代表党委作工作报告,对明 年工作、特别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着力点进行动员。贺寿昌同志发表讲话,希望全体上戏 人以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学习、 贯彻好十七大精神, 为每年德育工作和学校全面工作的更上 一层楼努力。 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以来,我校发展的形势和全国一样令人鼓舞。在党委统一部署下, 在各基层党组织的带领下,大家认真学习落实十七大要求,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在学 习过程中, 我们党委中心组已经集中进行了四次学习活动, 全体党员听取了市委宣讲团的辅 导报告, 本周三下午, 我们全体学生还要在新竣工的实验剧院内再次听取市委宣讲团的辅导 报告,认真把十七大精神在各个层面做到入耳、入脑、入心。 德育工作是我们学校工作的生命线。 从2005年起, 我们每年一次召开德育工作会议, 至今已经连续三年。每年召开,都有德育工作新的感悟、德育成绩新的启迪、德育任务新的 挑战。 今年德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 贯彻十七大精神、 继续以崇高的使命感激励我们出戏出人、 培养更多的优秀艺术人才二努力。 围绕这个主题, 我们将在和谐校园构建、 辅导员队伍建设、 文化志愿者事业发展以及党组织做好育人保障作用等方面展开论述、 作出探索。 为了开好今 年的德育工作会议, 党委领导已经连续举行多次准备会议和部署各个筹备环节, 在党委主要 领导到基层调研的同时,有关部门也到戏校、舞校等基层进行了德育工作的调研和考察。这 些活动,使第一线工作的新鲜经验及时得以发现和提升,也为开好今天的会议打好了基础。 在今年的德育工作会议上, 戏曲学校总支副书记孙秋红围绕培养拔尖人才和完善学校育 人机制、 舞蹈学校总支副书记刘小琴围绕师德建设、 工会专职副主席陈秀珍围绕凝聚力工程 建设、团委书记陈云围绕志愿者活动、宣传部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怿围绕营造舆论环境、戏 曲学院专职辅导员曹颖围绕做好辅导员工作作大会交流发言。 舞蹈学院书记顾成明围绕培养 更多德才兼备的舞蹈艺术人才的专稿作为书面发言已经在校园网全文发表。市委宣讲团为我校大学生宣讲十七大精神本报讯 (记者 白水)12月19日下午,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 动员广大青年学生为完成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而努力, 市委宣讲团成员、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 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在实验剧院为我校大学生宣讲十七大精神。在一个多小时的报告中, 奚洁人教授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地论述了十七大精神的实质、要义和意义,全场学生鼓掌给 予好评。报告会由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主持,我校全体学生近900人出席会议。纪念朱端钧诞辰百年活动举行 强烈社会反响本报讯 (记者 白水 雷雯 一品)12月5日至6日,我校隆重举行“话剧百年暨朱 端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纪念活动” 。 在12月5日上午举行的祭扫朱端钧先生墓地活动中, 众人对朱先生默哀鞠躬, 寄托无 尽哀思。宣传部长张生泉同志主持缅怀仪式。副院长孙惠柱代表学校讲话,朱先生的学生及 家属代表先后发言,表达了对朱先生的怀念。祭扫活动庄严肃穆,温暖感人,许多两鬓苍苍 的老教授激动地流下了热泪。 12月6日上午, 在副院长韩生的主持下, 朱端钧塑像落成仪式在端钧剧场观众大厅隆 重举行,副书记、副院长葛朗首先致辞,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副书记迟志刚讲话,褒扬了朱 端钧先生对中国戏剧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朱先生的四儿媳吴永湄代表家属发言, 表达了对 父辈的追忆和对上戏领导的感激之情。 之后, 迟志刚同志与葛朗同志共同为雕像揭幕并与大 家一起参观了由学校宣传部制作的“沥血求真美——纪念朱端钧百年诞辰展览” 。 12月6日, 朱端钧学术研讨会在新空间举行, 分别由孙惠柱副院长和陈明正教授主持。 研讨会上,洪谟、胡导、冯健、江俊峰、冯少唐、张振民、游本昌等纷纷先后发言,回忆了 朱老先生令人尊敬的一生,从为师风范、为人风骨、教学理念、表导演技法等方面对朱先生 进行了深情的总结和提炼。 12月6日下午, 表演系学生在端钧剧场汇报演出朱端钧先生排演的作品片段选, 包括 朱先生生前执导的《关汉卿》《桃花扇》《雷雨》 、 、 等在内的戏剧作品,演出吸引了众多专家、 学者和学生近300人到场观看。 此次排演特别邀请了著名导演娄际成、 魏淑娴等亲自执导。 演出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台下掌声经久不息。校友们对学生的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王复民 老师还激动地唱起了《桃花扇》昆曲片段。此次纪念活动还推出了由党委宣传部制作的“纪 念朱端钧百年诞辰展览” 。 纪念活动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新闻媒体也给予极大关注。人民网、光明日报刊发了有 关消息, 上海电视台将播出专题纪念片, 解放日报在12月6日刊发了图文并茂的巨幅纪念 文章,文汇报也在12月5日的笔会栏目上发表了陈明正老师撰写的纪念文章。我校举行闵希文油画近作展本报讯 (记者 子鱼)12月10日上午,由我校和上海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闵 希文油画近作展”在整修一新的实验剧院三楼画廊开幕。出席本次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 我校领导韩生、葛朗、刘志钢、孙惠柱,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国荣,华东师范 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周长江,著名画家张培础、廖炯模、黄阿忠、吴正恭、张顺川以及作为本 次画展策划的著名油画家陈钧德先生。 我校副院长韩生、 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朱 国荣在开幕式上致辞。 今年刚刚度过九十岁生日的闵希文先生也亲临开幕式现场并由其家属 代为发表致辞。 此次画展共展出闵希文先生的油画作品40余幅, 其中大部分均为他年逾古稀时创 作的作品。同时, 《闵希文画集》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该画集由吴冠中作序、 赵无极题写封面、朱德群作祝贺题词、陈钧德撰写前言。 闵希文先生是中国第二代油画家, 是舞美系最早聘任的绘画教师之一, 与诸多同道 一起为舞美系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在长期执教生涯中,他还培养出了陈钧德、 方世聪等一批优秀学生。 他多次参加国内和台湾的画展以及举办个人画展, 并撰写文章和翻 译大量西方近代画派的理论专著。作品刊登于众多出版物,并为各地画廊和私人收藏。坎坷 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他淡泊人生的个性,虽然遭遇种种困苦,仍一直坚持不懈地进行令其魂 牵梦绕的油画艺术创作。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耕耘,使他的艺术成就有目共睹,更形成了独 特、鲜明的创作风格。 学校辉煌的历史和卓越的艺术高峰, 离不开几代上戏人的不懈努力, 除了戏剧家之 外, 还有像闵希文这样一批美术家和舞台艺术设计家, 他们执著地为传承上戏的历史脉络与 开拓包括戏剧、 美术在内的艺术新天地而默默地奉献着。 他们的这种矢志不渝的文化接力与 涌自心底的艺术创造已经与这所学校融为一体,并化作了隽永绚丽的五彩霞光。表演系内蒙招生启动 韩生、 韩生、葛朗前往视察本报讯 12月14日, 我校主持工作的副院长韩生飞赴呼伦贝尔市视察内蒙表演班招 生工作,中途因海拉尔机场大雪而临时改在呼和浩特就寝。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内蒙古 自治区党委常委、 宣传部部长乌兰同志获悉后于15日亲切会见并宴请了韩生副院长, 陪同 出席的还有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杨玺,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单副部长, 自治区教育 厅厅长李东升,内蒙古艺术学院院长李玉林,副院长宋生贵等。 乌兰部长对我校党政领导对内蒙班工作的重视和支持表示感谢, 对我校教师在海拉尔招 生中表现出的认真负责精神、 积极的工作态度表示钦佩, 并对我院与自治区在文化艺术方面 的更广泛的合作充满期望。 乌兰部长说 “培养内蒙少数民族艺术人才是自治区多年努力争 取的建设项目,因为上戏的支持帮助,我们实现了多年的愿望。 ” 韩生副院长对自治区领导在招生工作方面的高度重视、 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 他转达了 贺书记等学校党政领导对自治区领导的敬意和问候,以及学院对办好内蒙班的决心和信心。韩生表示: “少数民族学生的到来也给学院带来丰富的民族文化。学院要在成功举办第一届 内蒙表演班的经验基础上与时俱进, 一定要在四年后使08级内蒙表演班成为全国话剧影视 教育的亮点。我院表演专业教师正是以这样的理念在选拔优秀艺术人才。 ” 我校表演系六位教师在系主任龙俊杰、 招办主任陈其毅等带领下日前已经开始了08级 内蒙表演班的招生工作,呼伦贝尔市是第一站,目前报名情况良好。在少数民族考生自行报 名基础上,表演系教师又深入六个中学现场选拔优秀的苗子。虽然,内蒙古天寒地冻,但表 演系教师对待招生的热情不减,自治区领导对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予以高度赞扬。 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招生工作。据悉,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将于今日飞抵内蒙, 代表学校对鄂尔多斯、 呼和浩特等地的招生给予关心和指导。 12月11日招生组出发前学 院召开了专门动员会,院领导以及招办、纪律监察负责人等对内蒙班招生工作提出了要求, 第一要调整心态,不能居高临下,而是求才若渴;二是要坚持艺术标准第一,以保证四年后 有一批少数民族尖子艺术人才;三是要尊重少数民族和注意民族政策,并向少数民族学习, 发现少数民族学生特有的可贵的艺术潜质;四是坚持廉政招生和阳光招生,杜绝不正之风, 这是招生质量的重要保证。为此,学校专门委派了有关干部随同前往督察。 表演系的教师们目前正在努力工作,继海拉尔之后,他们将在通辽、锡林格勒、鄂尔多 斯、 呼和浩特继续进行招生工作。 大家积极为少数民族表演艺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做出了自 己的贡献。 (声兆 白水)青年京昆剧团新年首演国家大剧院本报讯 由我校青年京昆剧剧团制作演出的大型京剧 《大唐贵妃》 将于2008年1月 2至3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华美亮相, 参加国家大剧院开幕国际演出季的新年开台演出, 这 也是青年京昆剧团首次晋京演出。 《大唐贵妃》是翁思再根据梅兰芳先生《太真外传》经典唱段编创的大型京剧,由郭小 男导演、杨乃林作曲,用全新的视角阐释流传千年的李杨爱情。该剧于01年首演于上海大 剧院;03年应文化部邀请赴京亮相。演出汇集了梅葆玖、张学津、李胜素、于魁智、史依 弘、李军等京剧名家,体现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精神,反映了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对文化 传承与创新的追求。 本着这一指导思想,本次复排在舞美、布景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修改。更主要的是,本 次《大唐贵妃》的复排,在保留了名家版原版演出阵容的基础上,同时推出一组青春组合, 由梅葆玖先生的弟子,优秀青年梅派青衣袁英明担任后杨玉环的演出,其他主演如高红梅、 兰天、田慧、杨淼等,均为青年京昆剧团的优秀青年演员。艺术总监梅葆玖要求这些青年演 员不仅要完成好本次演出中各自承担的演出任务, 而且要认真学习全剧, 每对组合都要独挡 一面,能完成《大唐贵妃》全剧的演出。与此同时,演出中的舞蹈场面全部由戏曲学校学生 承担。 青年京昆剧团与戏校参演演员平均年龄不满20岁。 此次演出也是京昆剧团成立一年 多来的又一次成果汇报。 青年京昆剧团本次晋京演出,在《大唐贵妃》之后,还将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演出京剧经 典传统折子戏专场和传统经典大戏 《杨门女将》 展示这支京昆新军的学习成果和青春风采。 , (戏曲学院)媒体关注本次演出本报讯 (记者 子鱼)近日,由我校青年京昆剧团制作演出的大型京剧《大唐贵妃》 赴京演出的消息传开后,引来沪上媒体的频频关注, 《解放日报》《文汇报》分别以《名家 、 版青年版双双出击, 〈大唐贵妃〉让观众再“醉”一回》和《 〈大唐贵妃〉将亮相国家大剧院》 为题对此消息进行报道, 《新民晚报》《劳动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新闻午报》 、 、 、 、 、 《青年报》以及上海电视台、东方戏剧频道、上海广播电台等媒体也专程赶赴新闻发布会和 排练现场进行采访报道。 在此次宣传活动中, 媒体的关注点主要聚焦在对戏曲艺术的传承上, 在报道中,媒体纷纷表示,通过“名家版”和“青年版”的组合,可以实现为上海培养和锻 炼京剧艺术人才,把《大唐贵妃》打造成一台“站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经典保留剧目。 详情请登陆上海戏剧学院网站“媒体上戏”栏目查看。“首届上海国际舞蹈大师班” 首届上海国际舞蹈大师班”明年2月举行 明年2本报讯 (记者 雨田)12月7日, “首届上海国际舞蹈大师班”新闻发布会在佛西楼 会议室举行,美国舞蹈节驻中国代表、中国著名舞蹈教育家杨美琦,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 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欧建平,北京战友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著名大型舞剧编导赵明, 著名青年舞蹈家、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黄豆豆,我校领导孙惠柱以及舞蹈学院领导顾成明、 唐世伟、陈家年、李海霞,来自沪上的15家新闻媒体出席了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会由顾 成明主持。 会上,我校副院长孙惠柱致词,对首届上海国际舞蹈大师班的开办表示祝贺,也对美国 舞蹈节选中上海戏剧学院主办、 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承办此次大师班表示感谢。 随后杨美 琦女士发言, 她充分赞扬了此次上海戏剧学院与美国舞蹈节合作对国内现代舞发展所起到的 积极作用, 赵明、 黄豆豆等知名舞蹈艺术家也先后发言从自身在美国舞蹈节学习的经历和感 受、 美国舞蹈节与上海合作培养教育人才的积极意义等方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欧建平先生 对美国舞蹈节做了详要的介绍。与会新闻单位还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提问。 据悉, 首届上海国际舞蹈大师班将于2008年2月14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 该班 是美国舞蹈节首次引进中国。本届大师班聘请美国舞蹈节现代舞大师亲自授课。第二版 我校“ 我校“中青年干部学十七大 培训班” 培训班”结业 葛朗做学习宣讲本报讯 (通讯员 杨丹)11月22日开班的由我校党校举办的“2007年中青年科 级干部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培训班” 于12月6日圆满结课, 来自我校3个校区的 30名中青年科级干部参加了培训和学习。 学员们在学习了袁秉达同志《关于学习十七大会议精神辅导报告》的基础上,利用业余 时间认真研读了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会议上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12月6日下午,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同志出席了培训班,并做了题为《认真精读 十七大报告、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的宣讲,宣讲紧扣主题,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 实相结合,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针对性。随后,葛副书记结合十七大会议精神初步总结 了今年的工作,简要介绍了明年学院党委的工作思路,使学员们备受鼓舞。与会的中青年科 级干部代表联系本职工作,就“如何推进学院学科建设、教学、创作、演出四项工作,更好 地出人出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会上,葛副书记、组织部邱部长先后对学员们提出了进一 步研读十七大报告原文、保持学习长效性的要求,同时对大家表达了殷切的希望。学员们表 示,要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协同工作,为构建“和谐上戏” 、为学院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作 出新的贡献。戏文系贯彻十七大精神有新招本报讯 12月3日,戏文系召开教研室主任及相关干部会议,就如何结合本系实际, 切实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做了认真部署。戏文系主任陆军、党支部书记吴小钧、系副主任汤 逸佩、各教研室主任以及学生工作负责同志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系主任陆军同志主持。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 我们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 大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为切实学习 好、 贯彻好十七大精神, 陆军代表系党政领导班子部署了以结合制订08年工作计划为契机, 分10个课题的形式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具体计划,这10个课题分别是: 1、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戏文系的学科建设。 2、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系风、教风、学风”三风建设。 3、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教务管理与教学质量。 4、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尖子人才培养。 5、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学生党建工作。 6、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研究生管理工作。7、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戏剧批评与戏剧理论建设。 8、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师生艺术创作工作。 9、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学生社团工作。 10、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抓好系务管理工作。 会上还布置了对每一个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后期交流的具体要求。 随后, 党支部书记吴小钧同志传达了近日召开的院中层干部会议精神, 并强调了在即将 来临的期末考试中,必须严抓考风,杜绝作弊。此外,此次会议还商议和布置了今年招生考 试的有关事宜,对考试的时间、地点、人员安排以及考试内容等问题做了安排。 戏文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和行动, 迈出了学习十七大精神系列活动的第一步。 务实的作 风、扎实的工作,使全系各项工作充满活力,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环境,这将是戏 文系今后各项工作的出发点。 (徐煜 周俊)教务支部赴宝山烈士陵园参观学习本报讯 12月14日, 教务联合支部在支部书记吴爱丽同志的带领下, 一行14人参 加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支部活动。 上午,我们踏上了宝山这块革命的热土,参观了宝山烈士陵园。园内葱郁的松柏,激昂 的雕塑,无不透露着革命志士的风骨。我们向烈士敬献了花篮,举行了肃穆的悼念仪式。在 参观中, 大家为那些在解放上海中英勇献身的4000烈士的英勇事迹而深深震撼, 久久感 动。 走出烈士陵园,一行人乘车赶往淞沪抗战纪念馆。抗日战争,这场给中华民族和日本人 民带来沉重灾难和伤痕的战争已经过去62年了,但中国人民不能忘,共产党员不敢忘。唯 有纪念那些为保卫祖国, 保卫上海的革命志士和热血儿女, 才能让我们更加体会和平的珍贵, 更加体会建设和谐世界的必要。我们应尊重历史,牢记这沉重的记忆;但我们也面向未来, 发展和谐互信的中日关系。 “你不说,我不忘” 。我们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就是为了在这和 平年代,重温那段沉重的历史,寻找我们建设中国发展上海的情感动力。 下午,我们乘车赶往宝山钢铁总厂。这里舳舻相接、高炉耸天;这里道路纵横、建筑宏 伟;这里群英荟萃、人才辈出;这里产品精良、效益辉煌。参观这个国人为之放歌的我国最 大的钢铁生产基地,我们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了更加真切的感受。 我们凝重,我们振奋。这次支部参观活动,使支部成员深受教育,在回来的路上,大家 意犹未尽, 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凝重和振奋化作自己的工作动力,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为上戏 教育教学尽力,并把教务联合支部建设成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刘春友)贯彻十七大精神 继续教育学院做好班主任 队伍建设工作本报讯 党的十七大刚刚落幕, 在全国上下学习十七大精神的大好形势下, 继续教育学 院近日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1、学习党的十七大有关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事业;2、回顾 总结交流我院学生工作、班主任工作情况;3、讨论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4、讨论并 制定了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的管理办法。 会议由办公室主任沈迪老师主持。继续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马麟鸿老师做了专题讲话。 他说,近年来,继续教育学院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功于上戏党 委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归功于全体教职员工的辛勤耕耘。在新的形势下,如何适应学校新的 要求,新的定位,找准上戏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探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工作、班主 任工作新途径、新方法是本次研讨会的主题。学生工作部姚引泉老师、团总支书记邱海萍老 师就学生的党建工作、 团总支工作和学生会开展活动, 以及成教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的管 理办法等工作进行了情况汇报。 学生党支部的成立, 将大大加强继续教育学院学生的思想政 治工作, 有利于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有利于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工作、 有利于继续教育学院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建带团建,为青年团 员搭建成长成才的舞台。 班主任交流发言是此次研讨会的主题。 赵武老师、 卓鉴清老师等九位班主任各自交流了 带班心得体会,探讨对不同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方法和经验,大家一致认为,狠抓学风和学 习纪律,严肃校纪校规,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班主任队伍建设极为重要, 选配好班主任是落实和加强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措施。 现在, 继续教育学院不仅为每个班级配备了业务班主任, 并对有些全日制的班级 (主要是表导演专 业)还配备了行政班主任,这样的安排有助于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有助于促 进班风和学风建设。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和工作意识,进一步推进班主任工作上台阶。此 次会议还讨论并制定了班主任工作条例,这也是此次研讨会的实质性内容。 (邱海萍)韩生与舞蹈教学督导专家座谈本报讯 为了进一步了解舞蹈教育教学情况, 切实找准影响舞蹈教学的瓶颈, 12月1 2日,韩生副院长与我校教学督导专家胡蓉蓉、岑爱斌,舞蹈学院副院长陈加年在督导办会 议室举行座谈会。会议由督导办主任吴爱丽主持。 会上,专家就我校舞蹈教学目前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与韩生副院长进行了交流探讨。 专家认为,要进一步办好舞蹈教育,提高舞蹈教学水平,从宏观层面来讲,首先要建设和完 善舞蹈教学大中专一体化的教学体系,厘清不同学历层次人才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量 身定制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重点推进舞蹈师资的进修培训,尽快实施舞蹈专业的招生改革, 巩固提高日常管理水平,并在日常教学中,正确协调剧目排演与正常教学的关系,从各个层 面保障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保障“出人出戏” 。 针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结合前一阶段对各个院系、部门的调研情况,韩生副院长 赞扬督导专家善于发现问题,并做到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真正起到了教学督导的作用。 韩院长还表示,学校将认真对待专家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部署解决问题的方案,在稳步推 进各项改革措施中, 使舞蹈教育教学取得新突破。 自2002年上海师范大学表演艺术学院 和上海市舞蹈学校并入我校后,我校初步形成了研究生、大学、专科、中专四个层次的舞蹈 教学形态。经过五年的建设和发展,我校舞蹈教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演出水平进一步提高, 对外交流进一步加强,学校也因此赢得了众多声誉。从这些方面来讲,我校的舞蹈教学是成 功的。但是,在经历了跨越式发展、办学规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我们需要总结、反思和 调整那些不适合舞蹈教学发展的不可跨越的因素,为下一步更好更快地发展做好准备。(刘春友)杨美琦、欧建平、 杨美琦、欧建平、赵明被聘为我校客座教授本报讯 12月7日, 我校客座教授聘任仪式在佛西楼举行, 聘任仪式由副院长韩生主 持。 包括科研处、 学术委员会、 人事处、 党办以及舞蹈学院的各位领导出席了此次聘任仪式。 会上,杨美琦、欧建平、赵明被聘为我校客座教授。三位特聘教授均是国内舞蹈界的各个领 域的专家。其中,杨美琦,中国著名的舞蹈教育家、广东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欧建平,中 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美国舞蹈杂志》特约撰稿;赵明,北京战 友歌舞团国家一级编导、著名的大型舞剧编导。 首先, 韩生副院长向学术委员会及相关部门介绍了三位专家的情况及个人成就, 并向三 人颁发了聘书并佩带了校徽。紧接着,三位受聘专家分别发言,杨美琦教授说, “非常荣幸 能够受聘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人文气息的上海戏剧学院, 我将从学科建设、 戏剧与舞 蹈的交叉学科等方面尽我的所能,为上戏舞蹈学院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欧建平教授在发 言中说, “本人非常欣赏上海戏剧学院以及舞蹈学院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办学风貌。上海 戏剧学院身处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 因此舞蹈学院的课程建设、 学科发展应该要合他所处的 国际大都市地位相吻合, 在学科建设方面应该更加突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特色。 我们会 尽量协助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的舞蹈教学工作, 而且可以通过ADF这个良好的平台, 与 国际接轨, 能够在更多的更深层次方面把国外比较先进的教学理念、 方法、 技术引进到上海。 ” 赵明编导感慨地说, “这本聘书的分量很重,沉甸甸的。上海戏剧学院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梦, 也是多少人向往的艺术殿堂。今天能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我感到非常的激动。之前,我与舞 蹈学院的大型舞剧《杨贵妃》的合作非常的密切和顺利,相信在以后的合作中,能够擦出更 加美丽的火花。 ” 最后,舞蹈学院副院长陈家年代表舞蹈学院向三位专家的加盟表示欢迎,希望“携手合 作,发挥合力,为上戏舞蹈教学事业的腾飞作出努力。 ” (舞蹈学院)葛朗、 言慧珠教学研讨会举办 葛朗、徐幸捷陪同 有关领导出席本报讯 由上海戏校主办的 “言慧珠表演艺术与教学成果研讨活动” 活动于11月29 日至12月2日在上海举办。 此次活动是上海戏校抢救、 传承和总结老艺术家表演经验和教 学成果的系列活动之一,受到社会各界关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东、市教委领导和文 化主管单位领导亲临开幕式现场,戏曲界理论家、著名京昆表演艺术家50余人齐集一堂。 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院长助理、戏曲学院院长徐幸捷出席了会议。 言慧珠出身梨园世家,是举世公认的“梅派传人” ,是继四大名旦后,戏曲舞台上出类 拔萃的旦行女演员,在京剧发展史上影响极大。在30余年的艺术生涯中,创造了数以百计 的戏剧人物,具有清丽、柔润的个人特点。 1957年5月,言慧珠调上海戏校,任副校长。此后她潜心钻研昆剧、培养戏曲人才。她与俞振飞合演的《百花赠剑》和《墙头马上》 ,堪 称经典。她的学生华文漪、张沟澎、梁谷音、蔡瑶铣、王英姿等均成为昆曲艺术优秀的继承 人;李炳淑、杨春霞、夏慧华等也成为梅派艺术的又一代传人。 上海戏校已于07年1月和4月举办童芷苓表演艺术研讨会和倪传钺教学传承研讨会, 之后还将举办梅派名师杨畹农教学研讨活动。 “言慧珠表演艺术与教学成果研讨活动”是上 海戏校抢救、 传承和总结老艺术家表演经验和教学成果的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 汇集的名家 众多,活动内容丰富,有大型京昆演唱会暨开幕式、京昆经典折子戏专场,同时,还将演出 两台大戏,一台是12月2日下午13:30分在逸夫舞台演出的《凤还巢》 ,另外一台是 12月2日晚19:15分在逸夫舞台演出昆剧的《墙头马上》 。 (黄暾炜)我校举行教职工秋季运动会本报讯 (记者 雨田)11月29日下午,冬阳和煦,天气晴朗,一年一度的上海戏剧 学院教职工秋季运动会在莲花路校区隆重举行, 教育工会副主席张中韧, 教育工会文体部部 长刘光震,副部长姚德华,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副院长韩生,副院长刘志钢,以 及来自我校各个校区的教职工近200余人参加了运动会。 运动会上,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宣布运动会开始,副院长韩生致辞,祝全体教 职工“每天锻练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 ,愿运动会把健康带给每一个 教职员工。 正式比赛开始前,获得今年首届科技教育工作者运动会“优秀表演奖”的上海戏剧学院 广播体操队为全校教职工展示了广播体操表演, 博得众人的一片叫好。 本届运动会分为集体 项目和个人项目两项,集体项目有定点投篮、快打绑腿、背挤篮球等,个人项目有跳短绳、 套圈、踢毽子、角力等,每一位教工脸上绽放出的笑容和青春的活力体现出体育重在参与的 精神。 运动会在和谐欢乐的气氛中落下帷幕,比赛成绩经过统计将在赛后公布。我校开展2007年教职工健康检查活动 我校开展2007年教职工健康检查活动 2007本报讯 (记者 雨田)12月8日、12月9日两天,教职工健康检查活动在华山路校 区红楼1楼和3楼进行, 此次体检由资深医学专家和教授对每位受检者进行主检。 8日为在 职职工体检,9日为未享受干部、专家保健的离休干部、全体退休人员体检。 体检项目的临床各科有内、外、眼、五官科、口腔、颌面外科、妇科。心肺X线检查, 心电图,肝、胆、脾、肾、胰的B超检查。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谷丙转氨酶、血糖、血脂全 套(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肌酐、甲胎蛋 白共九项化验。 体检现场秩序井然,整齐有序。为做好体检工作,学校人事处及医务室做了大量工作。 据悉,这样的每年一次的体检,已举办多年,体现出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的关心和爱护。“春晖” 春晖”文化共建共享计划在我校正式启动本报讯 12月6日,我校团委和浦东东明社区共同举办的“学会感恩,懂得回报”专 场演出暨“春晖”文化共建共享计划的启动仪式在实验剧院隆重举行。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 长胡建平、三林世博功能区域党工委副书记奚永平、东明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安桥、 中房集团总经理桂国杰以及我校党委副书记副院长葛朗、 戏曲学院院长徐幸捷、 宣传部长张 生泉、学生处副处长徐咏、团委书记陈云、戏曲学校副校长田恩荣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由政府、高校、企业携手打造的“春晖”文化共建共享计划将为上戏学子的艺术创作和 实践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和更充足的物质支持; 与此同时我校学生将为社区文化建设和企业文 化传播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政府、高校、企业三方互动、互补、互润,真正做到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 据悉, “春晖”文化共建共享计划的首批资金已经注入。 演出中东明社区居民表演了鼓舞《振奋》 ,大合唱《地球是个美丽的圆》《让世界充满 、 爱》《走进十月的阳光》《感恩的心》 、 、 ,诗朗诵《阳光下我们有颗感恩的心》 ,戏剧片段《新 玩偶之家》 等节目, 体现了社区文化建设的勃勃生机。 戏曲专业师生演出的管乐独奏 《雪山》 、 现代京剧《沙家浜》 “智斗”《武功小子》等高水准的节目将演出推向高潮。两个多小时的 、 演出,精彩纷呈、掌声不断,得到了在场观众的一致好评。 最后演出在合唱《感恩的心》的歌声中落下帷幕,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唱出了涌泉相 报的感恩之心;一张张灿烂微笑的面孔寄托了大家迎接美好明天的愿景! (团委)2007年度教务工作会议近日召开 2007年度教务工作会议近日召开本报讯 11月30日至12月1日, 教务处邀请各院系负责人及教学秘书, 在青浦召 开本年度教务工作会议。 会议首先由教务处长陈其毅老师介绍一年来教务工作。 他说, 教务管理工作一年来面临 的压力很大,我们在首先保证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思想指导下,多努力,想办法,解决了本 年度所面临的问题。但是,接下来我们要迎接更多困难的挑战,因此今天请大家来,各抒己 见,沟通协作,为今后的教务管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奠定基础。 会议由三项内容组成: 一、教务常规工作安排。本次会议对年末的教务工作做了简单的梳理,对各项工作规定 了时间截点,并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起讨论提出解决方案:有些工作要提前,例如全院选 修课,较往年提前选,有利于学生选课和开学正常上课。有些工作要试行,例如中午排课的 设想。教务处拟在新学期中午排课,与各院系商议可行性。有些工作要强调,例如成绩、分 析表要一起收集,成绩单系主任要签名等;有些工作要重视,例如,表演系、导演系学生的 考勤问题;期末考试的考场纪律问题。 二、08年招生工作启动。08年招生工作即将开始,学校所面临的外部竞争激烈。因 此, 在08年的招生工作中要抓好内涵建设的入口, 加强招生规程、 考生信息安全性的管理。 三、课程教材建设工作。经过几年的课程、教材建设,我校已出版了一批教材,并建设 了一批课程。为明确进一步课程建设的方向,加强我校的内涵建设,在本次会议上,陈其毅 处长将各院系正在建设的课程一一说明, 指出课程建设的经费主要用于软件建设, 例如教学研讨、教材建设的启动、教学资料的搜集、教学视频的制作等。希望通过几年的建设,课程 能够建成品牌课程体系。 最后,陈其毅处长感谢大家一年来对教务工作的理解、支持、配合,并要求在今后的工 作中通过不断改善方法,提高教务管理成果。督导办主任吴爱丽也应邀出席了此次会议。 (教务处 宋媛媛)我在萨凡那艺术与设计学院做访问学者舞美系绘画教研室 王永林本人受美国萨凡那艺术与设计学院( SCAD)的邀请,同时受学校223工程的委 派于9月15日至11月15日,以访问学者(驻校艺术家)的身份赴美进行学术交流与艺 术教学活动,为期十周(Fall Quarter 2007 ) 。 美国萨凡那艺术与设计学院( SCAD)是一所私立的非赢利性的教育机构,同时也 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艺术院校。学院下设艺术、设计、数码艺术、建筑、电影电视戏剧等 五大块40多个专业。 学院总部位于美国佐治亚州的萨凡那市, 在亚特兰大和法国的lac oste设有分校,注册在校学生有5000多人,分别攻读本科和硕士学位,学生来自全 美50多个州和90多个国家,全球招聘师资。学院建校于1978年,经过近30年的建 设已经跻身于世界名校之列, 像计算机美术, 动画设计, 建筑等专业更是排名位于全美前列。 一年分4个Quarter 我在那儿待了整个秋季Quarter 。 自第二周开始深入到课堂进行教学交流工作, 我着重在 Roger Walton教授 的人体写生课Advanced Life painting、 Rubens之古典 绘画技法课Painting Materials & Techniques,Sa ndra Reed教授的静物写生课Oil-based Media Explora tion、 风景写生课Advanced Painting, Craig Dren nen教授的肖像课(Portrait Painting) 、绘画工作室三( Pain ting Studio III) 等课程上参与教学交流活动。 我以一个中国绘画教师的身 份, 给予西方的艺术学生以专业的艺术指导, 并且传授给他们东方的视觉观看经验和传统的 油画技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 我深深的感受到美国名校严格而轻松的课堂教学风格, 和学生严谨刻 苦的的学风,时常到深夜一两点钟还可以看到有许多同学在教室画画, (学生的专业教室全 天24小时开放) ,休息天照样有很多同学来到教室画画,那份对艺术的执著令初到美国的 我十分感慨。 在第九周的星期一我给全系师生做了一个题为“中国当代绘画”的讲座,讲解了中国当 代绘画的现状与发展,并谈了谈我感受到的美国艺术文化与中国的不同,颇受师生的欢迎。 因为美国萨凡那艺术与设计学院 SCAD) ( 希望我在亚特兰大举办个人绘画作品展, 所以自第六周后工作的重心为个人的艺术创作, 同时工作室对同学开放。 我将刚到美国后的 感受结合在美的生活画成一批作品,一系列9幅名为《红月亮》 ,加上国内寄去的三幅《乡 村叙事》自11月8日起至12月30日在亚特兰大的Gallery 1600展览,展 览名为″Narrating the Village″(见www.scad.edu) 。 SCAD的校报记者对我进行了采访, 撰文 “Chinese artist brings cultural collaboration to SCAD” ,文章登在The Chronicle Vol.8No.10上。 虽然我在SCAD的交流时间很短, 但对于中西方之间艺术交流的推动和艺术教育的促 进还是尽了我的一分绵薄之力。学院的校长Paula S. Wallace 女士在百忙 之中接见了我,并颁发给我一份由她签发的荣誉证书,肯定了我为SCAD做出的贡献。第三版 永不追摹心中无感之色陈钧德岁月流逝,伟大的歌德经浮士德的人生沉浮所感发的诗句,是如此真切、永恒它应是 我们人类“人格演进完成的阶石” 。我无意去发现什么,只是在一位师辈那平凡而艰难的人 生历程中再次体悟到脚下阶石的存在…… 闵希文老师不仅如外界所称颂的那样, 是中国油画第二代杰出的代表画家, 又是当代最 长寿、最学者型的艺术教育家——在我心中,他首先是一位可倾诉的长者,能施予后辈以力 量的强者,以及为事业尽情奋斗的勇者。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当他戴着莫须有的那顶政治上 沉重的帽子,受命任教于我们六零届的第一天起,凭藉年轻人的敏感,我在先生那闪烁的目 光里,很快就感应到他特具的智慧、热忱和坚忍。一身浅灰色的衣着,瘦削苍白的长脸,不 善言辞却很坚定的语音。先生毫无架子,也从不提及个人的苦难,然自有某种气质。所以, 当老师手捏画刀或画笔, 诚挚地和每位有求的学生分享艺术所带来的激情时, 大家无不对这 位新来的、虽慕名已久但已被宣判为右派的教师怀有由衷的信任和敬意。当时,我尽管担任 绘画课代表,却正为苏联模式的艺术教育苦闷烦恼,这种“一统天下”式的压力令向往自由 探求的我几乎窒息。我被迫转向院外,去求教于刘海粟先生、林风眠先生和关良先生,而闵 先生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大鼓舞。在我的记忆里,他给我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用调色刀果断地 刮去我画面上所有不明不白的、多余的色块。他给我的第一句话是: “色感很好,但必须学 会概括,要始终保持整体。 ”并直视我的眼睛,断续而严肃地说: “去研究塞尚!去熟悉民间 的、传统的艺术! ”长期来,先生对自己最热切、最激励的话永远是: “无论如何,一定要走 自己的路! ” 画家在谐和的色感中会惊喜于其间的美妙。 同样, 有思想的观者也能透过艺术家的笔致 领悟到生命的痕迹和人生的苦乐。 所以对于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重要的不仅是锤炼自己的眼 力,还有他至高的灵魂。 “画如其人” ,此真言也。闵希文老师一生专事油画,追求的乐趣单 纯又崇高。先生性格内向,淡泊名利,心境平和,生活简朴。他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应着师 母的病体。对艺术,他真诚、专一,从不画肉眼未见之物,也从不去追摹内心无感之色,他 只在周遭存在的事物中全心全意地寻求感动,追逐美境。一个瓶罐,一杯清水,一面平镜, 几只果李,几朵花草,在先生的心里,显得那样重要。我想,透过这些平凡的事物,先生一 定发现了另一个世界。他晚年的一系列作品,凸显出他坚忍的追求。 数十年来, 我一直是闵先生家的不速之客, 并且往往总是选择在最恶劣的天气——酷暑或者严冬——去拜访老师, 当然真实的原因是因为自己那天不想去画室而空闲, 然而几乎每 次去总会令我意外:瘦弱的先生,在炎热或寒冬的斗室里,竟又在伏案作画!他那苍白有力 的手心所集聚的色浆, 正按自己的意志征服着他所迷恋的空间……此时此刻, 我会默然地静 立在先生的背后,我深为这种氛围感染。在感动之余,我会怀着无法形容的敬意迅即返回自 己的画室,我希望自己立刻能投入狂热的工作…… 闵先生除小房间里那个创作天地外, 还有一处独用的领地——在阳台左角所搭起的旧书 桌,这是先生思索、阅读与著书立说的地方。读过他的书的人,总以为这是先生多才多艺的 必然,其实非也!上戏的同事都知道闵先生从教育第一线被勒令迁往图书馆的可悲经历。诚 然,多才多艺是重要的方面,但了解的人应明白,那也得益于长期以来压抑而屈辱的岁月。 不允许他教学,不准他作画,他只能利用图书馆的条件翻译和著述:这是一种解脱,或许也 是反抗。我想,先生较之罗曼罗兰要悲壮得多,罗曼罗兰之所以弃音乐转向文学,是其 自身才质的因果,而我们的老师则完全是外界的压力所致。悲剧就在这里。但灾难造就了先 生在此领域的成功,痛苦促使其灵魂向更深层次拓展。 闵希文老师今年九十高寿, 新世纪的阳光正给先生带来从未有过的温暖, 他充满着年轻 人的活力。因此,无论是绘画还是著作,我们大家都对他充满新的期盼。 (本文原载2007年12月16日《文汇报》 “笔会”栏目,本报略有删节。作者系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油画艺术家。 )高山石来声传谷沧海云流波满湾——怀念恩师朱端钧先生 ——怀念恩师朱端钧先生 陈明正今年正值中国话剧诞生百年, 也恰逢中国话剧的开拓者、 戏剧导演艺术和戏剧教育的领 军人物、上海“孤岛”时期“四大导演”之一朱端钧先生(1907-1978)诞辰一百 周年。 综观朱端钧先生的艺术道路, 戏剧的民族化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 戏剧民族化的大导演 中,北有焦菊隐,南有朱端钧。朱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有深厚的国学底蕴,谙熟中国戏曲 鲜明的艺术表现手法,同时又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词、绘画造诣,这使他在创作过程中都会 以诗一般的民族语言加以形象的、 准确的概括和提炼, 以山水画般的写意手法展示舞台形象、 组织舞台事件。他一贯厌恶表面的五光十色与虚张声势,他的作品深邃含蓄、抒情细腻、朴 素淡雅、清新隽永,同时又大气浑厚、泼墨堆金。他把话剧艺术规律归结为“两把尺子” : 一把是生活的尺子,一把是舞台法则的尺子。生活是基础,但又要符合舞台规律,才能成为 艺术创造。实际上是要真实而艺术地反映生活,达到“真善美” 。讲究“体验”的他同时又 非常重视“体现” ,强调铺垫、渲染、泼墨堆金的手法,反对平铺直叙、无重点与无高潮。 诗化、写意的艺术整体观,加上关键处的浓墨重彩, “丽阳春以烟景,赋大块成文章” ,使他 《桃花扇》中李香君“绝侯”一幕、 《蝴蝶夫人》中巧巧桑出场一景、 《星星之火》中母女对 唱一幕、 《曙光》中为屈死的英雄送葬一幕等场景成为民族化戏剧中令人拍案叫绝之处。尤 其是《关汉卿》中“双飞蝶”一幕,成就了关汉卿、田汉和朱端钧这三位诗人!朱端钧先生同时还是一位出色的学者和杰出的戏剧教育家。 1950年我在上海戏剧学 院入学时就经常遇见朱先生,后来有幸成为他的学生。他温文尔雅而又气度不凡,外表文质 彬彬,内心充满激情。我亲身经历了他为我们排戏的过程,他的课使我们终身受益。我们三 年级时,他给我们排演的独幕剧《妇女代表》成了表演系教学的经典之作。他指导我排演的 《八一风暴》 ,开创性地让南昌大旅社的大厅撤去了墙壁,变成四根大柱子,又把敌人的官 邸也简化成一个古典的拱门,渲染开放的、四面八方而来的革命风暴的力量,强化敌人十面 埋伏的紧张气息。 在当时绝大多数人对话剧舞美的认识还停留在写实阶段的情况下, 朱先生 竟有这样超前的突破舞台空间的意识。 这使我深刻认识到他所说的话: 要从生活的真实达到 艺术的真实,才能成为其艺术创造。 朱端钧先生在“十年浩劫”中遭受了残酷的迫害。但他一捱“文革”结束就重新以极大 的热情投入到恢复正常戏剧教学秩序的工作中去。他分秒必争,不用撰写回忆录的方式,而 是用实践的方式, 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在中国的大讨论、 戏剧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师资 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积极参加各种研讨会、加紧排戏的同时,他写下了《导演技巧对 话》《舞台创作技法》《论导演艺术》等宝贵的学术论著。他敞开家里的大门,热情欢迎艺 、 、 术交流与切磋,他的家成了吸引求知者的磁石。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做学问之人,为我们 树立了“为人师”的榜样! 1978年11月7日下午,朱端钧先生在排完《雷雨》 ,从排练室蹒跚步出时骤然倒 下,从此长眠不起。他终于实践了他的“死也要死在排演场上”的誓言。我们失去了一个好 导师,一个领路人。 “风霜砥砺久,肝胆共披陈。文章期报国,九死不悔心。(摘自朱端钧 ” 先生的赠诗《致友人蒋天流》 )一代大师就这样撒手离去,留下中国话剧艺术中瑰丽的一页 兀自熠熠闪光,令人喟然长叹、潸然泪下! 在市场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 一部分艺术转而与娱乐、 时尚以及商业利润紧密联系起 来。然而,在追求艺术的市场定位的同时,当今的艺术家是否应该在内心深处保留一块“高 山石来”“沧海云流”的净土?毕竟,撼动心灵、长盛不衰的艺术作品是需要创作者的一种 、 献身精神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朱端钧先生在“上海剧艺社”时曾与同仁共勉: “人不单是 靠面包而生活的,我们不单为面包而演剧。 ”在大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句话依然值得铭 刻在我们每一位艺术工作者的心中。 (本文原载2007年12月5日《文汇报》 “笔会”栏目,本报略有删节。作者系上 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戏剧导演艺术家。 )他的灵魂就在他的事业中——纪念朱端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纪念朱端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2007年,中国话剧百年诞辰,也是我们敬爱的朱端钧先生百年诞辰。12 月6日, 和着朱端钧塑像落成和朱端钧展览开幕的暖流, 纪念朱端钧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在 新空间剧场隆重举行。会议由我校副院长孙惠柱和陈明正教授分别主持,我校老领导、朱先 生的同事、学生、来自海内外的著名校友以及表演系师生共计150人出席会议。这里发表 的是与会者的发言摘要。 孙惠柱:尊敬的各位来宾,今天我们在这里纪念朱端钧先生百年诞辰,也庆祝中国话剧 百年, 是为了把今天仍生机勃勃的话剧搞得更好。 今天非常高兴来了这么多话剧界, 影视界,文化界德高望重的老师们,同时我们还有话剧界影视界的新生力量——表演系的全体同学, 我们就抓紧时间听老师们讲话。首先请九十四岁高龄的洪谟老师发言。 洪 谟:朱端钧先生百年诞辰活动,我是带着久远的历史回忆来参加的。我有幸很早就 看见朱先生了。那是1933年暑假前,复旦剧社邀请我们看话剧彩排,是朱先生和洪深一 起导演的。1939年上海剧艺社第一个戏就是于伶的《夜上海》 ,导演也是他。有一天于 伶跟我谈朱先生的人品和艺术。他最后说,朱端钧的气质我很欣赏,你必须了解。1942 年,剧团多了,大家就想请朱先生再度出山。当时他在做酱油,制作运销都很艰苦,这是为 了养家糊口。经过多日思量,朱先生终于来到剧团。朱先生曾经在商界多年,他认为,我们 作为商业剧团还要更自觉。 因为那时我们从业余话剧过来, 业余人员的习惯总还有一点不深 沉, 对待艺术的严肃和认真比起戏曲演员来是要差一点, 没有把自己在台上的工作当作安身 立命的工作。朱先生重新出来之后,有力地带动了我们,于是,像黄宗英、蒋天流、上官云 珠等一批著名演员都在我们剧社演过戏。1945年,于伶提出要把上海剧艺社恢复起来, 辐射演出, 这时演出部仍是朱先生主持。 当时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引请前辈洪深先生再来导 戏。剧目是郭沫若的《孔雀胆》 。朱先生仍旧跟着他的老师一块儿排戏。该剧演出时,郭老 还到后台给予充分肯定并与朱先生一起合影。 胡 导: 我谈谈上海剧艺社跟我们戏剧学院的关系。 我现在还能够搞戏剧是跟我在上海 剧艺社两年的职业演员生活分不开的。 进剧社之前我是业余的, 两年职业演员生活使我对戏 剧有了认识,如演员如何性格化等等。明年是上海剧艺社成立七十周年。我想请学院领导开 个会纪念上海剧艺社。当时,除了熊佛西是从大后方来的,学院很多领导都是从上海剧艺社 出来的:顾仲彝,是上戏第一任校长;吴仞之也是上海剧艺社的老导演;然后,吴天是上海 剧艺社导演;徐渠也是上海剧艺社的首席舞台设计家;还有张可,还有我老伴王琪等。我们 学院和院领导、上戏的现实主义创作作风一直跟上海剧艺社有密切关系。现在,我们谈科学 发展观, 我首先想到朱先生, 因为他的整个创作路线就是发展。 最了不起的发展是导演艺术。 他在书里提到,不要把演员当工具,导演要与演员共同创作,不是导演对演员激发,是演员 跟导演怎样互相激发,怎样激发演员的创造,激发共同创造。我很希望今天朱先生的学生能 把“共同创造”的经验谈一谈,作为学院的活教材。 王复民:朱先生是一位文通今古,学贯中西的学者型的戏剧教育家、导演艺术家,他严 格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忠实贯彻体验艺术的美学主张, 在戏剧教育和导演艺术上做出 了杰出的贡献,特别是对上海戏剧学院的教学及发展做到了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留下许多 丰富宝贵的遗产。 今天在这里隆重纪念他的百岁诞辰, 不仅体现了院系领导及全院师生对朱 先生的深切怀念,也是他的历届校友对他鞠献的无限敬意。正如余秋雨在《朱端钧戏剧艺术 论》序文中说到: “奉献是一种高贵,对奉献的记忆也是一种高贵。只要我们能够长久保持 这种记忆,文化的承传就有希望的延续下去。 ”这就印证了我们为什么开这个会的意义。我 以为朱先生的学术贡献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关照:一是表演教学,二是导演艺术。表演教 学方面,他一贯坚持,并在各种场合呼吁:表演的基本功是万万不能丢的,在表演基本功上 既要加强学生的内部技巧,也要重视学生的外部技巧——这是他一贯的思想。 冯 健:朱先生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今年一百岁了!我有幸跟他合作了二十几年。我 很想念他,他在我心中留下了非常了不起的印象,他是导演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也是一生 在追求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我到戏剧学院,他当时是表演系系主任。他爱学生,爱教育事 业。他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非常热爱学生,非常热爱艺术教育事业的同志。他说,人家把 孩子交给我们,考进戏剧学院,我们有责任把我们身上所有的本事、所有能力都教给学生。 他是这样的人,我说到传统,这样的老师去教学生,他不是嘴里讲,他心里就是这样去教学 生的。他每排一部戏,我都是做他的助手,把所有事帮他揽下来。我说: “你全力的排戏。 ” 每排一部戏,他就跟我商量: “你说这样好吗?”我说这位老师真了不起,对学生这样喜欢的。但教学上他要求很严,一丝不苟的——不行,再来。但是他内心就是:我在教你,你应 该好好学习。所以他排了很多戏,我在看,都是这样耐心的在排。他就这样要求自己。作为 一个老知识分子,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他可以全部承受下来,而且积极的生活下去。所以在 政治上尽管他没入党,但是我认为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我们不能忘记他。 张应湘:朱先生和冯健老师在牛棚里,我跟他们在一起。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件事情, 朱先生就在我身边离去。刚才王复民提到,我们进来的同学情况都不一样,我觉得自己不是 当演员的料:个儿不高,声音也不好,不漂亮,将来做演员干不过游本昌他们。我就跟朱先 生说: “我将来不要做演员,我当老师好吧?”他说: “好啊,你来看看我怎么上课的,你看 看书,看看理论。 ”我就大量看书,从三年级就开始写文章,写莎士比亚评论,在《文化报》 上发表一些小文章什么的,锻炼自己写文章,就注意自己改行了。1956年毕业到现在, 教书教了52年,都是朱先生支持我,给我定的。 江俊峰:我与朱先生共事整整35年,其中10年一块儿在牛棚度过。我主要谈谈朱先 生在十年动乱之后如何为戏剧学院着想。1978年春节,我给他老人家拜年。我跟他深谈 了一两次,他说: “经过文革后我身体不行了,心里还很想做工作。学院经过十年动乱被糟 蹋成这样,想什么办法挽回损失?”他就提了一个想法——办老校友进修班。我说可以。他 说让老校友一边学习,一边总结,排些小品。朱先生说: “筹建这个班是来总结经验,主要 总结我们戏剧学院表演系表演教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文化部说话了, 上戏的表演有特点, 总结一下。 进修班里的校友, 有实践经验, 在学校就表现好, 到工作岗位上也都是挑大梁的, 我们选一些进来。 ”还有一条,他一直在想,怎么把师资队伍建起来。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最关键是要有一支好的教师队伍。 表演教学就是在艺术教育中教会学生如何做人, 这就是寓 思想教育于艺术教育过程之中啊! 要培养出这样一支教师队伍, 这样就把文革损失很快挽回 过来了。在筹备过程中他就走了,很遗憾。但朱先生的敬业精神,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的科 学精神,给我们树了一个丰碑,值得我们永远学习。 周本义:朱先生始终是我最尊敬的老师。50年代初,朱先生是演出委员会主任,我是 演出委员会总干事。那时有幸在他领导下工作,我还是学生,跟另外两个学生,基本上顶了 一个演出科的工作。文革后,他去世前跟我们一起商量一件事,主要目的是留老师,朱先生 筹备了教师进修班,让我搞了个舞台美术回炉班。我有幸得到向他学习的机会,一共搞了六 个戏。我自己从跟他接触过程中也有一些体会,他已形成了戏剧学院重要的表演教学体系。 不论到何时,它是多元中的一元,要坚持。他强调创作实践和基本功,特别是在那个时候、 那种环境中他还强调人性,强调人文主义的东西——那时不敢讲的——演坏人不要概念化, 雷同化,坏人也有另一面。 另外还有一个特点, 从用景来讲,他作为导演非常善于用景。 《年 轻一代》中有个转角,他说,既然有了就要用,一用那角,戏就活了;包括《战斗青春》的 地道,我们商量了半天,要玩得好,玩得很灵活,要玩得有味道,进进出出,尽管舞台有局 限。这些东西很有意思。他的眼神充满智慧,嘴角很坚韧,很有思想。从舞台美术这一块怎 么把它想得周到一点,不要给学生造成不好的东西,尽量完善一些。朱先生永远是我们老师 中的楷模,永远值得我们纪念。 张振民:我1952年到戏剧学院来,和朱先生一起排了四个戏,跟他两个戏,给我印 象最深, 全院上下达成共识的是: 这是位少言寡语的人, 非常热爱事业的人, 对自己不声张, 不宣扬的人。他在戏剧学院走来走去是很平常的人,所有人都很敬重他。他和我排第一个戏 《妇女代表》 ,照例一开始导演总要阐述主题思想等,但他说,你交给学生,要学生去思考 人物关系怎么建立。排《阴谋与爱情》时,周本义和他配合得非常好,国王和乌尔姆两人搞 阴谋,灯光打上去,银幕上出现两个鬼影,影子蛮大,加深印象。毕业班的演出他都要把关 过目,做艺术指导,使毕业的时候达到应有水平。当时也请过赵丹、张瑞芳、黄佐临等来看 毕业表演,非常重视。他不但是系主任,副院长,原来还是教务长,可他从不脱离教学,他走着走着就到哪个班里去了,看看情况怎么样,常常自己默默无声的就进去了。他的灵魂就 在他的事业中。 冯少唐:朱先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是十分严谨和严肃的。当时排战争题材的剧目,朱 先生没有这个经历, 他就千方百计从各个渠道接受这方面的信息。 因为解放前我曾经在武工 队干过,他就找我了解武工队的战斗和生活素材,包括像服装这样的细节都不轻易放过。排 练《曙光》时,听说我和贺龙的侄孙子贺兴桐熟悉,不顾早晚排戏的劳累在深夜安排与他见 面,进一步了解贺龙的人物形象。排演沪剧《星星之火》时,孙浩然、陈绍周带领我一起搞 舞美,朱先生是导演,他从人物塑造、布景设计乃至音乐创作各个环节都考虑周全,每当筱 文燕在台上唱起催人泪下的大段的咏叹调时,我们在后台工作的人都不约而同地停下手里 活,与前台的主人公一起分享她悲惨命运的痛苦,从中也足以看见朱先生舞台艺术的魅力。 陈体江:当年考上戏,决定我命运的最后一考中,朱先生说: “你要把我们都逗笑。 ”我 就使出浑身解数,讲了一个地主和长工的笑话,讲完后没人笑。朱先生问: “讲完了?”我 说: “讲完了。 ”朱先生对大家说: “你们怎么都没笑啊?。 ”大家“哄”地笑了。然后朱先生 对我说: “你不是把大家都逗笑了吗?”这是他教我的第一堂课。说明故意引人发笑反而不 会把人逗笑,出其不意的幽默才会具有喜剧效果。 丁铮宜: 我当年考上戏时,朱先生问我: “你为什么要学戏剧?”我说: “人生只有一 次。可是如果我从事戏剧的话,就会有多个丰富多彩的人生。这样我会觉得自己有很多次生 命,会觉得很幸福。 ”朱先生说: “你会快乐幸福的。 ”我进了学院后,印象最深的是排《阴 谋与爱情》 。有一次排好一段戏后,朱先生问我: “你为什么在这里要这样演?”我说: “您 上次就叫我这样演的。 ”我当时还处于只认权威专家,没有自己的想法的时期。朱先生反问 我: “那你认为这段戏里应该怎样处理呢?”他让我学会问“为什么” ,把我的主观能动性激 活了,让我自己去探索这个人物应该怎样塑造,让我知道上次排的、原来排的并不算数,我 们可以不断地做得更好。 他似乎在否定自己原来排的样板, 但这种 “否定” 不是简单的丢弃, 而是否定之否定,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彭淑娴:我从新加坡经常回上海,一到上海来我就拼命的看戏啊,学校有什么活动我都 积极参加。 我觉得朱先生教我们的现实主义表演方法在我们这些出国工作的学生身上有很大 作用。我一直遵行它,后来到中文大学试着讲课,反映也很好。香港10年,新加坡电视台 22年,虽然竞争激烈,我最后还是做到了高级编剧,这也是在秉承现实主义的规定情景原 则,所以有成就。我最想说的一点还是:我出境32年,没干别的,就干戏剧学院学会的工 作。把三个孩子都培养到大学毕业,自己也事业成功。我感谢母校、感谢朱先生。 游本昌:我觉得尊敬端钧先生这样的伟人,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骄傲,现在有端钧剧场、 塑像,这个塑像我们等了很长时间啊,熊老的塑像之后,我们就盼朱先生的塑像,今天终于 揭幕了,就是说朱先生又活了、又回来了,所以我十分感谢领导和系里以及朱先生杰出的学 生们,搞这样的活动!我们毕业时排《一路平安》 ,我演瓦吉姆,结果朱先生说, “瓦吉姆” 走路没有风度!为了这个风度,我们到国际饭店喝咖啡,到南京西路去逛,结果来了两个外 国人,我跟着模仿,跟过整一条马路。第二天我就上舞台走了,这一走,朱先生说, “瓦吉 姆”走路有风度喽!这是最大的表扬,导演就是镜子,打中要害。这就是教学水平。所以, 有风度之后,瓦吉姆最精彩的动作实际上不是游本昌的,是朱先生的。演好《一路平安》就 有了一个正确的开头,它决定了我一生的命运。 熊源伟:我十年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学者型导演的典范》 ,我觉得现在中国能够称得上 学者和导演的恐怕没有几个人,朱先生是个典范,但现在是凡是教过几天书的、在外面导导 戏啊,打出牌子就叫学者型导演,我感觉现在对导演有点玷污,但是朱先生确确实实是一个 学者型导演,我觉得又过了十年,今天我们再来看看朱先生,我主要谈导演方面的感受啊。 他导演艺术的特征以及他的贡献, 我觉得怎么说都不会低的。 我把最后一段给读一下吧: “我们一讲到民族导演学派,人们立即会想到焦菊隐先生,诚然,焦菊隐先生在北京人艺的艺术 实践为创立中国的话剧的民族导演学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但是学术界忽略了上海, 忽略了 在上海戏剧学院耕耘的朱端钧先生。这个我觉得我们中国的学术界、戏剧界很狭隘,以北京 文化代替全国文化” 。朱先生的古典诗词和古典文学都是我们这些后辈所比不上的,同辈也 没有几个能比得上的,就象鲁迅说的血管里流过去的血,他是自然流淌出来的诗情画意,连 他的导演理论都是充满了诗情的。 娄际成:我举两个排戏例子,说明朱先生教我创造人物。第一个是《战斗的青春》 。本 来杨在葆演最合适。但朱先生选我,首先抓我的刚直、勇猛,就这个特点。朱先生排戏之初 对我说第一句话: “你要找到这个人物非如此不可的那种行动愿望和冲动” 。第二阶段,朱先 生又一句话: “你要找到这个人物非常细致的地方” 。到快演出时朱先生第三句话: “你还要 找到人物天真的地方” 。我觉得这三句话就帮我把这个人物活起来了。在朱先生指导下,这 个角色成功了。第二个是《桃花扇》 。按朱先生排戏经验,排完一段安静地坐下来,然后朱 先生不慌不忙小结。结果排完一段之后,还没有等大家坐下来朱先生就在那笑了,说: “娄 际成啊,你还是《战斗的青春》中的李铁啊! ”这让我一点角色的感觉都没找到!当然,朱 先生对教学的心理把握的非常好。 从此再也不说我, 然后左一个小品练习, 右一个小品练习, 突然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小品练习抓住我好的地方。朱先生说: “这才是杨文聪嘛! ”他肯定我 了!自信心建立了,这个角色又成功了。 徐峻泰:朱先生他的话确实很少,他是有针对性地启发你、让你去思考,产生一种内在 的东西。我当时在江西工作的时候,话剧很繁荣,排了一些戏。回来朱先生找我几次让我到 他那里去,他让你汇报,谈谈你在那工作到底怎么样,有什么问题。他说他在思考,你学出 去到地方上能不能适应。 教学当中应该怎么能够更好地培养适应实际工作的人才问题。 59 年我在演《八一风暴》的时候,他看了说你敢演是很好的,可是现实主义生活是最重要的一 课, 你怎么理解?因为当时不敢用周恩来同志, 领袖人物不能上台啊。 所以我们就化妆造型, 所以我给朱先生说你看能不能给我们这部戏想想办法。 他当时给提了一些问题, 后来我们又 再加工,我们到北京去,参加国庆10周年的献礼了。 浦连青: 学院有朱先生这么好的一个老师, 能自成体系, 很了不起。 本来想搞个学习班, 把各剧团的有经验的导演聚集到一起。比方说,关于民族化的问题。刚才谈的《桃花扇》 , 刚才谈的焦菊隐,就值得进一步研究。我想, 《茶馆》这个剧本本身就非常民族化的。而朱 先生《桃花扇》的民族化就隐而不发、藏而不露,让你自己体会,他改编后排的戏,很多民 族化的意识渗透在戏里头。 可话剧还是话剧, 民族化不能丢掉话剧的本质去表现戏曲的东西。 在这方面,朱先生是个楷模,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 向能春: 对于朱先生这位大师有一种说不出的复杂的感情, 他引领我们经历的那些难忘 的岁月,成了我们心中永恒的记忆。他与祖国从命运,视戏曲教育为生命,始终跳跃着时代 的脉搏,活跃着时代的精神,严格的遵循现代主义的浪漫主义的创作原则,和戏曲民族化之 路。他的人品、艺德深深的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如果说熊院长是青话的创建者,那么朱先 生就是青话艺术风格的奠基者! 这二位大师, 老青话人曾戏说, “一个象老爸, 一个象老妈” 。 他为我们树立了前进的坐标, 不断拓宽我的艺术道路。 是他让我们一步步的从稚嫩走向成熟, 使“青年话剧团”这个无名小辈为基础的集体,逐渐被同行和社会所承认,但成员又各自保 持和张扬着不同的创作个性,他对青话的艺术和贡献是多方面的,更是深远的。 杜冶秋:我有个诚挚的建议:要抢救遗产。朱先生的遗产,言下之意就是要写文章回忆 整理。最近看了胡导老师的文章,说“我们的朱先生和他的导演方式” ,他用了“方式”两 个字,非常确切。你从什么角度去看?什么民族化?谁去继承?你要总结他的导演方式,为 什么每个经过他导演的戏中的演员总有话要说?我演的那个角色一开始演不好, 朱先生说一 句话我就演好了。要总结,方方面面,不能遗漏,编成教学大纲,开课,就叫“朱端钧表导演方式进修班” 。 魏淑娴:刚刚我也讲,就这次的活动应该感谢学校的领导和所有参与这次工作的人。非 常好,真的!但不要一次,这只是开始。因为我们要抢救一下,现在受他教育的学生还在, 年龄也不小。 所以说, 我建议, 学院从现在开始成立一个朱端钧学术研讨领导小组。 从表演、 导演、等方面的教学思想、教学经验、教育体系来专题研究,最后汇集成册,建立我们上海 戏剧学院朱端钧先生的教学思想和体系。 因为我觉得朱先生不仅对我们上戏重要, 对全国也 重要,对全国的话剧界更重要。因为他的学生在全国各地,所以我支持杜冶秋的建议,希望 在纪念会议结束之后院里头成立一个朱端钧先生学术研讨领导小组, 我相信各地的校友是会 非常支持的。 陈加林:我来上戏是华东话剧团把我派来学导演的,后来朱先生把我留下,他说要我做 老师。55年至今,我一直在做老师。朱先生的贡献在导演方面,他的理论对导演的指导意 义超过中国任何一个导演!所以对于这个,我们还要反复学、反复研究。不要认为朱先生导 演理论不系统,其实不是这样,很中国化的导演风格。另外是他在表演上的贡献,也是非常 伟大的。他就是把斯坦尼拉夫斯基体系和我们中国民俗化的传统、现实主义的表演艺术,在 他身上统一起来, 而在实践中成为我们整个戏剧学院现实主义教学风格的楷模。 1958年, 党委和表演系决定我和项奇老师拜朱端钧先生为师, 我们是在全院大会上拜他为师的。 不仅 从拜师开始,在这之前,来戏剧学院时就一直跟着他学习。这让我们终生受益! 陈明正:大家越谈越激动,越谈越深入。我们都来抢救,抢救的责任不在别人,都在我 们自己!我们每一个人今天会后都要写出东西来啊!朱端钧纪念活动,学校是下了决心的! 也决定出书,现在就怕没有好文章,在座的同仁,希望你们加盟!第四版
学年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表彰名单 学年上海戏剧学院学生表彰名单上海市“优秀学生”获奖名单 04级艺术管理专业:张凌南 04级民间舞专业:茅晓芳 04级戏曲表演专业:杨亚男 上海市“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05级戏剧戏曲学研究生:牛文佳 上海戏剧学院先进班集体名单 05级导演系 06级舞美系舞台设计专业 04级戏文系戏文专业 06级电视艺术学院主持专业 04级戏曲学院戏表专业 上海戏剧学院先进团支部名单 06级表演系音乐剧专业 05级戏文系艺教专业06级电视艺术学院编导专业 06级戏曲学院群文专业 06级舞美系灯光设计专业 04级舞蹈学院古典舞专业 上海市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05级戏剧戏曲学研究生:牛文佳 06级戏剧戏曲学研究生:孟聪 04级古典舞专业:张鲁一 05级群文专业:蔡梦迪 上海戏剧学院三好学生 表演系:马臣博 司 琨 导演系:武 怡 舞美系:候夏娃 沈 忱 蒋智倩 戏文系:陆优优 陈梦迟 电视艺术学院:李炯定 姚 远 戏曲学院:侯丹妮 何遇渟 陆文娴 沈嘉琚 舞蹈学院:彭华蓁 杨静娴 毕 莹 研究生:赵先政 上海戏剧学院优秀学生干部 表演系:边松滨 王文娜 导演系:郝 甜 舞美系:沈片冰 李劼鹏 吕思墨 戏文系:王非一 章楚吟 电视艺术学院:百克力 陆寅昊 戏曲学院:吴嘉雯 陈 凯 沈正迎 王绍华 舞蹈学院:夏舒儿 周一帆 崔斯琪 研究生:周 俊 上海戏剧学院优秀团员 表演系:苏永豪 赵雨程 导演系:徐 阳 王佳健 王 萌 舞美系:李泓晔 吴君怡 聂 晶 戏文系:惠 喆 苏 杭 德吉央宗 姚 劼 于 洋 刘虹冰 电视艺术学院:袁文霆 雷一文 夏 青 戏曲学院:戴国良 丁嘉伟 陈 俊 朱倩如 杨 昱 舞蹈学院:刘 婷 李佳佳 张婉君 夏芸凯 张鲁一 研究生:王 子 上海戏剧学院一等奖学金 表演系:张静静 马臣博 导演系:常佩婷 舞美系:沈 忱 林柳珊 李 洋 孙蒙莎 曾 戈 张昉彧 李 妮 戏文系:顾宙寅 陈梦迟 电视艺术学院:姚 远 李辰楚 符嘉超 戏曲学院:陆文娴 沈嘉琚 侯丹妮 沈正迎 谢萌萌 杨亚男郭宇飞 高 虹 舞蹈学院:茅晓芳 毕 莹 任 可 上海戏剧学院二等奖学金 表演系:黄 戈 鞠晓菲 江疏影 司 琨 赵梓博 导演系:徐 阳 汪晨迪 武 怡 张昊元 单 纯 吕凡妮 舞美系:叶 皛 蒋智倩 侯夏娃 沈 妮 朱彦文 王豪翔 杨 帆 李 袆 潘 骐 吴靖钰 谢晶婷 李佳音 沈蕙玮 戏文系:周文婧 王继蓉 梁婷婷 刘虹冰 陆优优 章楚吟 周 南 王非一 肖纯婕 文 雅 盛 夏 许菁菁 电视艺术学院: 佘雅静 李炯定 林 琳 陆寅昊 阚晓君 雷一文 王 岑 杨 喆 古 韵 谢 韵 王耔晔 戏曲学院:童晶婧 吴嘉雯 丁嘉伟 程旻昊 彭凤清 郑 伟 何遇渟 杨 扬 葛香汝 曹文静 王绍华 赵蔓嘉 张 冉 吴燕妮 鲁金雯 许玥韵 舞蹈学院:彭华蓁 蔡 凌 杨晶晶 洪升开 陈 岩 黄 晨 何 沁 杨静娴 陆 琪 缪佳骏 黄 微 顾雯霄 陈莉娜 魏 莲 上海戏剧学院三等奖学金 表演系:王文娜 陆梅芳 郭彤彤 边松滨 刘梦楠 孙珊珊 导演系:马 玥 徐紫东 郝 甜 杨 卿 舞美系:沈片冰 王纳蓁 杨育炜 曹晓群 刁崚艳 徐小婕 夏晓晔 张 庆 李劼鹏 陆徐婷 张云佳 赵世笺 贾怡婕 戴亦斐 戏文系:胡婷婷 俞霞婷 管文飞 杨 媛 王 鹏 郭 晨 陶熠珺 张 琛 许飞琼 朱凌佳 邵丹斌 耿 耿 王英曜 陈珊珊 王雪莹 电视艺术学院:百克力 丁 璇 詹丽娜 吴 晏 李 婷 汪嘉麒 李昕雨 邹佳妮 黄钊塬 汪丹妮 孙安然 刘 倩 孙胄胤 魏 哲 翁 莹 戏曲学院:刘 堃 傅 婧 赵昕怡 谷蓓蓓 钟晓陈 秦朗洁 顾 静 段祺丽 李 璀 余 希 董 瑜 郭翠芳 李志敏 陈 凯 殷无为 王珍维 杨 琛 毕玺玺 蓝 天 薛 白 胡婷婷 陈晓萍 邓君蕾 潘 珣 刘佳利 刘 倩 李 慧 李 洋 胡 静 邹爽洁 孙 鑫 兰 菲 周贝来 舞蹈学院:李佳佳 崔斯琪 杨 菁 陈 梦 马 婷 徐立昂 鲍炫沁 朱丽丹 房玉娇 孙方艳 任 洁 姜 茜 徐 珂 胡 蝶 周一帆 黄 珊 张 静 汲俊宏 刘 婷 吴 婧 闵 雪 韩 晶 吕念慈 朱 琰 王曦嘉 夏舒儿 杨秋瑜 吴 欢 上海戏剧学院外语学习单项奖 导演系:赵叶索徐婷章明珠舞美系:高 原 戏文系:梁一冰 徐 超 王 忻 曹 旻 电视艺术学院:张明旸 武克斐 石 韫 朱雯瑶 黄 鑫 林颖璐 王 超 戏曲学院:吴 晟 黄茹文 孙 盈 姜智伟 敬怡晨 沈沁霏 上海戏剧学院综合素质测评优异奖 表演系:魏 璐 舞美系:孟韵娇 吴君怡 徐琪蓉 戏文系:惠 喆 田 宓 刘婉颖 电视艺术学院:贾 甲 徐瑛子 张葳葳 董天然 黄小荷 张韫琦 尹婵月 徐 源 王 嫣 刘 慎 赵 洋 陈俊亨 戏曲学院:吴鸥达 张梦璐 刘洁莹 舞蹈学院:宋 婷 赵祎涵 秦 臻 周 芸 魏丽莉 陈 珊 张媛斐 黄明明 黄悦沁 金 婷 方雅丽 王 姝 何 艺 上海戏剧学院专业集体一等奖 舞蹈学院:孙 佳 李 想 张晓彤 杨正瑛 余 强 上海戏剧学院专业集体二等奖 舞蹈学院:牛 萱 华 麟 上海戏剧学院专业一等奖 电视艺术学院:李炯定 上海戏剧学院专业三等奖 表演系:王传君 郭彤彤 刘梦楠 郑颖颖 马臣博 导演系:汪晨迪 谈 虹 舞美系:沈 忱 侯夏娃 马 悦 吕思墨 戴亦斐 郑文懿 李 袆 黄铮毅 谢晶婷 李 妮 戏文系:王信雁 陆优优 朱凌佳 耿 耿 苏 杭 电视艺术学院:佘雅静 姚 远 汪嘉麒 邹佳妮 刘 倩 戏曲学院:郑 伟 董洪松 王 晓 童晶婧 程旻昊 鲁 娜 文 卉 巩 雪 李文文 胡 静 沈佳琚 卢 佳 陈 俊 陈晓萍 齐元盛 张梦圆 侯 学 舞蹈学院:吴玉青 洪升开 杨静娴 田露茜 江 帆 裴雅婷 张婉君 曹静雯 陈莉娜 舒 曼 魏 莲 程 诚 王佩琪 李晨晨 张 嫱 曹俊杰 王一恒 尹 亭 姜玲娴 余莹珠创意学院冬日活动火热举行本报讯 虽然冬季来临,天气渐寒,但创意学院的师生最近却忙得热火朝天,准备了不 少活动。 12月14日一整天更成为了引人注目的焦点。 上午07视觉传达全班同学的画展 吸引了众多师生驻足端钧剧场展厅,下午创意学院全院前往“the bridge”8号桥参观并聆听了卢湾区经委负责创意产业的领导王日华所作的《创意学概论》专题讲座。 用视觉感受美,用画笔捕捉美 上午10:30,创意学院07视觉传达班的同学在端钧剧场外展厅看办了“Feel ing”学生作品展,副院长韩生以及创意学院院长孙福良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本次展 览一共展出画作50多幅, 以油画和真人写生为主。 视觉传达15位同学平均每人都有3到 4幅作品展出。 作者之一孙思嘉同学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道: “这些画都是我们九月份开学至今在课上完 成并精心挑选出来,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更希望能多接收意见。 ”而这次画展的宣传海报, 孙思嘉同学介绍说: “这张海报上的画是从我们的作业中选出来的,然后再经过Photo shop照片编辑器进行合成制作。我们想通过作品的切割拼贴来表达这是一次集体展览, 而每一张切割都是选作品中最精彩的地方。 ” 创意学院孙福良院长亲笔为同学的画展撰写的后记中提到: “可以看出,同学们在探索 中有了领悟,有了创意,并在形似的基础上发挥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理解和自己对美的追 求。 ”孙院长充分肯定了视觉传达同学们取得的成绩,并鼓励他们更上一层楼。 步入创意氛围,感受创新魅力 下午1点,创意学院全体师生走进负有盛名的“the bridge”8号桥创意产 业园区参观,切实体会了创作家们工作天地中的别样风情。 “the bridge”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位于市中心卢湾区建国路上,现在散发 着的独特艺术创作气息早已取代了当年汽车零部件工厂的喧嚣与嘈杂。 园区中心的喷泉、 古 今结合的玻璃墙楼房、幽静深邃的小巷,以及标志性建筑——连接两栋建筑的人行天桥“t he bridge” ,构筑起了一道亮丽的创意线条。 参观园区过程中,许多人都排着队等在上“the bridge”的电梯前,分批过 桥。创意学院方军副院长谈道: “这人行天桥是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的标志,也是最具创新 的一种建筑。虽然可以直接过马路去对面,但我们既然来了就一定要上桥去走一走,感受一 下这种创意的气氛。 ” 艺术创作者往往都选择“隐居”的工作生活方式。古有五柳先生“小隐隐于野” ,今有 创意产业艺术家“大隐隐于市” 。位处市中心,而无车马喧。创意产业园区既给人一种不被 外界所干扰的良好环境, 却又吸引着许多人去关注它。 创意学院的同学们都对这次参观感到 很新鲜,纷纷用相机记录下这些美妙趣味的创意产品,并表示不虚此行,如果有机会还会再 来。 (图文/07媒体创意 梁达伟)电视艺术学院学生读书会举行开读仪式本报讯 近日,由我校电视艺术学院07级主持艺术系同学们组成的“莲花小虫”读书 会在莲花路图书馆四楼会议室正式宣告成立。主持艺术系的同学希望用知识不断武装自己, 进一步培养自身会说话、有话可说、说有用的话的能力,读书会的宗旨是一人读书、多人受 益,每两周选定一个话题,通过读不同的书交流读书心得的方式,扩充同学们的知识储备、 完善知识结构。 电视艺术学院主持系主任宋怀强老师, 辅导员魏燕玲老师和07主持班主任廖媌婧老师 也参加了开读仪式。首次读书会第一个讨论的读书话题是“和谐社会、公民社会及媒体” ,有些同学以古代俗语中“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词句阐释了“和与同”的概念, 有些同学通过介绍台湾作家于文华的书提出了 “个人精神的满足与和谐独立是集体和谐的前 提” 。更有些同学通过介绍《狼图腾》一书叙述草原腾格里打狼并养狼的故事阐述了食物链 之间的关系, 及农耕民族对待草原生态链的武断策略, 并以此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的意义和 方式。 作为读书会的名誉会长,宋怀强老师提出了对“和谐”的独特见解。 “和”字为众人有 饭吃; “谐”字为人人能说话,基于物质精神文明基础上的精神文明才能够得到满足与发扬。 宋老师进一步从解构中国传统独特单音构词的层面上分析了中国人儒家文化的道德精神与 西方公民社会的不同。 小虫会的成员们在相互热烈学习讨论及老师的精辟点评中受益匪浅, 纷纷要求进一步窄 化读书主题, 从而能让同学们就更深入的话题广泛读书并展开 “头脑风暴” 式的讨论和辩论。 这也是为主持艺术系十二月份辩论活动提前充电及预热。 每两周, 读书会全体成员轮换做读书主席主持讨论和书记员记录, 并以小组总结读书心 得的方式, 力求全面带动所有同学积极参与读书的长期活动当中。 让读书不再是形式与口号, 而成为习惯。未来07主持专业“莲花小虫读书会”将号召其他专业的学生一起读书,希望 掀起校园里读书的热潮。 “知识就是力量” ,有了知识才可自强,自强方可强国。 (文/07主持 刘哲源)戏曲学院学生会走进松江区岳阳小学本报讯 11月28日由我校戏曲学院学生会组织的名为 “迎世博盛典, 展中国精髓” 的主题戏曲知识传授活动走进了松江区岳阳小学。 此次活动分为三个板块,首先由戏表专业的小白“老师”为同学们讲述戏曲的一些基本 常识,包括行当,扮相,服装,道具,唱腔等,还介绍了现代流行音乐中吸取元素的运用, 并伴有精美的PPT演示文稿,寓教于乐,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接着,小白“老师”邀请 同学们参与其中, 亲自为同学们表演示范程式化的身段。 同学们也站在台上模仿老师的动作, 有模有样。 学校的老师也配合我们的活动, 参与到其中。 最后一个环节是为脸谱上妆的活动, 我们将准备好的脸谱, 画笔, 水彩和调色盘发到小学生手中, 他们三两个人一组, 发挥想象, 自由创意,给脸谱填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五彩斑斓的脸谱呈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了孩 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临近尾声时,我们还为小同学们评了奖,颁发了奖品,活动在热烈的 气氛中结束。 本次活动不仅将国粹知识传授给了小学生们, 为他们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课外知识, 同 时也是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同学的一次思想上的提高和感悟上的充实, 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同 时,香港文汇报的记者也参加了本次活动,并进行了采访与报道。 “迎世博盛典,展中国精髓”主题戏曲知识传授活动还将走进其他学校,会将国粹知识 传播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图文/06群文 胡婷婷)导演系成立“源点” 导演系成立“源点”创作基地支持学生原创 作品为弘扬高雅艺术,繁荣校园文化,积极推进高校艺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上海市科教党 委、 市教委于2005年在上海的十所高校建立起十大艺术实践基地, 联手高校开展高雅艺 术的传播、交流、演出、展示活动。上海戏剧学院作为十大艺术实践基地之一——“上海大 学生戏剧艺术实践基地” ,承担起发展大学生戏剧艺术,推广校园戏剧文化的重任。为了丰 富校园文化,贯彻落实学院“创和谐校园,抓内涵建设”的工作方针,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和艺术创造力, 进一步将学院的教学工作与学生的艺术实践相结合, 满足学生艺术创作需求, 打造品牌学生活动,导演系与宣传部、学生处等部门联手成立源点创作基地,全力支持学生 的创作活动。 源点创作基地由导演系承办,系主任卢昂担任艺术总监,支部书记眭慕蛟任基地主任, 青年骨干教师常务负责,并设有学生工作组。基地每年3月和9月两次对全校公开征集,学 生可以自行申报,作品的体裁和内容不限,DV短片、小品和大戏均可,工作组将邀请导演 系专家组老师、学校相关领导和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i7年春节联欢晚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