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战争片,要是现在重拍大决战 超奥特8兄弟会怎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观看电影《大决战》,并写一篇观后感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大决战——辽沈战役》读后感 星期三下午,我在网上观看了《大决战——辽沈战役》.这场战役十分精彩.下面就有我来给你们讲一下里面的剧情简介吧!要认真看哦! 剧情简介是:国共内战时共有三个大战役,辽沈战役是第一个战役,但他造就了共产党战胜国民党的有利条件.一九四八年3月,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他们率领了中央机关和解放总部离开了东北,来到了河北省与刘少奇、朱德等相讨目前形势.及时把握住战略决战的时机,并决定首战残击已处处困境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命令东北野战队主力南下北宁线.并封闭蒋军后路. 林虎提出首先攻打长春,来残灭沈阳援敌之战役计划,四八年七月,林彪致电军委.决定按照毛泽东的意见.南下北宁线作战.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与守,曾反复研究.出于政治利害的考虑,最后决定将主力撤至锦州,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九月十二日,辽绅战役开始.十月十四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共,仅用三十一小时便攻克锦州,歼敌十余万人.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我觉得解放军战士们十分英勇,不怕敌人的炮火勇敢前进,就是死也还是前进.我们应该学习他们不怕困难,奋发向前,不怕牺牲,不灰心的精神,为祖国妈妈争得许多许多的荣誉!让它永远闪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理智讨论大决战三部曲在战争片里什么水平
里面的部队镜头看的真是震撼,超级真实。特别是部队行进的镜头,黑压压一片,啧啧!激动人心! & 福利就上几张学校的照片
自古一楼是楼主
没看过不知道
只看战争场面或者行军场面长镜头,说是历史第一战争片毫不过分。
我爸非常爱看的水平,小学时候学校会组织看的水平
当年创造了国内影视多个第一吧
好像是正儿八经调集的部队
引用3楼 @ 发表的:只看战争场面或者行军场面长镜头,说是历史第一战争片毫不过分。加个范围,中国第一,这个系列是和苏联的解放学的,人家那场面一点不次于这个,而且篇幅长的多
引用7楼 @ 发表的:加个范围,中国第一,这个系列是和苏联的解放学的,人家那场面一点不次于这个,而且篇幅长的多苏联的还没看过
引用8楼 @ 发表的:苏联的还没看过看看吧,绝对好看,一共五级,里面飞机大炮坦克各种武器都有,人物刻画也不错,没有丑化敌人
大决战GJ内斗很明显
因为里面的行军 战斗场面是真实部队参与拍摄的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很小就和老爸一起电影院里去看了,然后每年十一放假的时候都会播,基本没三年都会拉出来看一遍的水平
首播的时候还在读小学低年级,政治什么的都不懂,算是历史的启蒙教材,印象最深的是土共真土,国军真洋气,头盔好帅气,集团小碎步好整齐 ,披着家里的浴巾学常公披着黑色斗篷的样子但是却是一群没头苍蝇似的大呆逼
以为打仗就是吹着冲锋号子,开着集群火炮,一大波冲上去就行了
当时觉得很好看,后面看就觉得对领导人的刻画太多了。战争场面还是有差距。
引用13楼 @ 发表的:当时觉得很好看,后面看就觉得对领导人的刻画太多了。战争场面还是有差距。现在很多电视剧的战争场面都是用大决战里的,影响最深的就是平津战役成千上百的火炮一齐发射
那个长达2分多钟的国军行军长镜头印象深刻。
引用15楼 @ 发表的:那个长达2分多钟的国军行军长镜头印象深刻。嗯,黄维兵团
引用13楼 @ 发表的:当时觉得很好看,后面看就觉得对领导人的刻画太多了。战争场面还是有差距。战争场面没问题,特效和现在的比是肯定差不少的,但是毕竟是宏观性质的,大冲锋大场面,小细节上小人物确实不多,但是每部里也有,辽战是打配水池炸坦克,老大爷送猪肉粉条上去,守塔山时大嫂儿给小嫩肉围围巾,胡家窝棚里小队端掉兵团部。淮战的丁小二和国军杀马吃肉,雪地逼大学生结婚,国军爬过来吃肉包。平津稍微小场面点,也有孙海英缴枪不缴女人以及山炮小队破墙上楼打炮
冲锋号一吹就胜利,儿戏般的战争,就是个主旋律电影罢了
当然是战争片里最强的那一挡。不比苏联当年拍的巴巴罗萨和FG格勒差。
美国当年也拍过这类“指挥部战争片”,比如虎虎虎。但场面不如大决战。现在大家都喜欢拍“战壕战争片”了,太微观,不查资料或对历史不熟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打什么。也就像黑鹰坠落这种小范围的战斗,才能兼顾战斗目的和战友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708人参加团购458.00元&1099.00元
356人参加团购948.00元&1399.00元
380人参加团购299.00元&829.00元
201人参加团购58.00元&99.00元
79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637人参加团购460.00元&899.00元
545人参加团购168.00元&328.00元
261人参加团购448.00元&969.00元
5404人参加团购249.00元&899.00元
676人参加团购278.00元&569.00元
66人参加团购189.00元&599.00元
816人参加团购288.00元&799.00元《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观后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观后感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气势恢宏,荡气回肠!真是一部高质量的史诗级的电影!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电视剧《解放》里,好多片段就是用的里面的。
  電影主題曲很棒  
  这部电影,小时候看过,但因限于历史知识的不足,没能全面理解。现在再看一遍,确实有不同的感觉。这部电影格局宏大,刻画细腻,既描写了国共双方政治领袖、军事将领的军事运筹和博弈过程,也有对普通士兵的刻画,反映了战争胜败的逻辑。
  可惜被改过了原版不是这样的,这部最不真实了。淮海三才野是主角
  主要表现邓了啊
历史不是这样的
套用刘伯承儿子的话就是
二野打淮海战役是
瘦狗拉硬屎
主要还是三野打的
二野打黄维兵团靠自己是拿不下来的
  粟裕大将才是淮海战役的真正操盘手,只是他为人太谦和低调。
  这三部都是真正的大制作,经典
  二野当时12万人,面对精锐的同样12万人组成的王维兵团的5个军(4个军加1个快速纵队),能够挡住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其中的新5军和国民党唯一的第200机械化步兵师。但百分之八十的国民党部队是粟裕3野的部队歼灭的。
  看当年与中央军委来往电文,才最靠近真相。虽然还不错,也被刻意艺术加工了,比如邓等。呵呵。
  @zhj-13 16:02:00  二野当时12万人,面对精锐的同样12万人组成的王维兵团的5个军(4个军加1个快速纵队),能够挡住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其中的新5军和国民党唯一的第200机械化步兵师。但百分之八十的国民党部队是粟裕3野的部队歼灭的。  -----------------------------  2野不止12万吧,刘邓12万,陈赓兵团也十几万,加在一起应该在30万左右,陈赓兵团应该也算2野吧,虽然陈赓兵团一直独立作战。
  帮小邓吹牛皮。
  二野刘邓过黄河入大别山拖住白崇喜和胡中南大部,应该说给粟裕三野创造了好条件。  而豫东战役和二野过黄泛区时粟裕的演护侧应都不够到位,使二野受损较大。所以老邓一直对粟裕有些耿耿于怀。
  淮海战役胜负的关键其实在并不起眼的宿县!  后来很多历史研究者在评价这段历史时,都忽略了这个问题。  先看看战役双方的作战态势:  共军:以徐州为中轴,共军两大集团,陈粟的华野与刘邓的中野分别处于徐州东北与西南。形成对徐州的合围趋势,由于身处解放区,可以得到民众的大力支持,其军队的机动能力极强,因而总可以在局部上形成兵力物力上的绝对优势。  国军:徐州周围的刘峙集团,蚌埠周围李延年、刘汝明集团,从华中急进增援的黄维集团。从南朝北看,国军兵力部署很像是一只倒放的葫芦——铜头铁尾纸糊的腰,这个纸糊的腰就是处于徐州与蚌埠之间的宿县!  从军事全局来看,1948年国军兵力不足,处于守势,此一时期,国军总体作战方针是“守江必守淮”,以期依靠徐州地区的重兵集团作为守备江淮乃至整个南方的屏障。在此一原则的指导下,国军开始有计划从商丘砀山连云港一带收缩兵力,集中在交通枢纽徐州周围。特别是放弃连云港、海州以后,徐州地区的国军海上补给线已经被切断。此时,宿县的战略地位真的完全赤裸裸的展现出来了,宿县不仅仅是徐州周围国军重兵集团最大后勤补给基地,而且是国军徐蚌、黄维三大集团的连接的纽带,更是战役后期徐州地区国军南逃的最佳路线!  因为从地形上来看:  在淮海一带,连云港已失,江苏的中北部河网密集。不利于机械化大兵团的行进。河南东部地处解放区的核心地带,距离国民党统治区域较远,从此处突围难免蝼蚁食象的灾难。  只有宿县最合适!这里不仅仅有津浦铁路可以实现兵力的快速输送,而且,宿县到徐州,宿县到蚌埠一带,地处华北平原的南部,是一望无际的开阔地形,极其有利于国军机械化部队的运动。   然而,我一直感到费解的是:如此关键的战略要地,国军在兵力配备上何以如此的脆弱?只有张绩武一师,总守备兵力尚不足1.3万人。简直是白送给共军的。  如果国军在宿县配属一个兵团的兵力(10万大军),确保万无一失,那么淮海战役国军还真不至于会失败,即使失败也不至于输得精光。国民党军虽然腐败,但是其军事机器还能正常运转,徐州地区的几十万精锐的重兵集团有组织、成建制的撤退到江南,留下和谈的资本用于整顿内部、恢复元气、寻求国际局势变化再战,鹿死谁手还真难说。  我真的很怀疑,是不是双方在联手作弊。
  大制作,看电影的时候还小,没有体会到震撼,只觉得炮火连天就是热闹  
  师级以上军队助演,再也没有了!里面的战术组织,单兵作战技巧,绝对牛逼  
  为何说粟裕是操盘手。  本来是没有淮海战役的,中央的意图是让粟裕先渡江建立东南解放军,把战区扩大到国统区。粟裕是多次去电,分析利弊后主张在江北歼灭国军主力后再渡江。中央最后采纳了粟裕的建议,毛还说“把邱清泉、黄百韬等人记在粟裕账上”。粟裕最开始的想法是“小淮海”,是歼灭了邱清泉和黄百韬后才建议“大淮海”。在歼灭黄百韬后,淮海国军兵力三块:黄维被包围在双堆集,兵力10万,由刘邓带领中野华野主力攻打。孙元良部兵力12万,已经被包围,由粟裕钳制。开封杜聿明30万人,由粟裕看守,防止增援黄维,防止渡江难逃。就是著名的“打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打是集中优势兵力打的,夹、看都是相对弱势,还要防止增援和南逃。黄维被歼灭后,粟裕将杜聿明包围起来,困饿了国军30万军队一个多月,最后国军人困马乏,30万军队逃的逃散的散只剩下20万人,最后2天被全歼。毛后来说:淮海战役粟裕是第一功!
  中國人殺中國人,很精彩。
  @monavysik 你这个丢人现眼的玩意儿又来了,美国拍的南北战争精彩不精彩?法国人拍的双城记精彩不精彩?英国人拍的圆桌骑士精彩不精彩?
  三野千里跃进大别山过黄泛区的时候丢弃了所有的重装备。  当时中央只准备让二野打淮海,三野负责外围警戒和阻击。  是黄维一路从郑州杀过来,迫使中央不得不让三野也参加战役。  不管谁打得多,两大野战军联手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别忘了淮海战役的成功是老百姓用独轮车推出了的。背后还有很多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的功劳。
  “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这本来就是现代版的指鹿为马,恨天高也不是为了争功,在已经掌控了军队的情况下,说这句话目的是要看看有没有人跳出了反对,跟自己不是一条心的好进行清洗。
  @zhj0810
16:02:00  二野当时12万人,面对精锐的同样12万人组成的王维兵团的5个军(4个军加1个快速纵队),能够挡住的确不容易,特别是其中的新5军和国民党唯一的第200机械化步兵师。但百分之八十的国民党部队是粟裕3野的部队歼灭的。  -----------------------------  @ss7-02-13 20:11:00  2野不止12万吧,刘邓12万,陈赓兵团也十几万,加在一起应该在30万左右,陈赓兵团应该也算2野吧,虽然陈赓兵团一直独立作战。  -----------------------------  陈谢的太岳兵团并没参加淮海战役
  @趋势更重要
16:14:00  看当年与中央军委来往电文,才最靠近真相。虽然还不错,也被刻意艺术加工了,比如邓等。呵呵。  -----------------------------  邓的无耻是80年代后公开暴露出来滴!无耻小人!  
  @monavysik
10:43:00  中國人殺中國人,很精彩。  —————————————————  这种腔调很有正义感,但是挺多了,就感觉是政治小骗子腔调。  
  也就打打内战了  
  淮海战役还有个名字叫 固国勘乱国共徐蚌会战,哈哈,想起觉得好笑。别说什么历史是胜利者写得,我们家解放后的成分是城市平民。  
  有的人什么都打不了,只能当倭奴,鹰奴,棒奴,连印尼猴,菲猴都随便糟蹋你家女人。都懒得和你讲“沦陷区”49年后和哪些国家打过对外战争了  
  @金属狂人山庄2014
22:51:00  电视剧《解放》里,好多片段就是用的里面的。  —————————————————  哈哈哈  
  死了很多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请看看美国人怎么看待他们的内战。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是400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不然,真以为60万能打得过80国民党精锐机械师  
  @我爱六棱山
23:25:00  这部电影,小时候看过,但因限于历史知识的不足,没能全面理解。现在再看一遍,确实有不同的感觉。这部电影格局宏大,刻画细腻,既描写了国共双方政治领袖、军事将领的军事运筹和博弈过程,也有对普通士兵的刻画,反映了战争胜败的逻辑。  —————————————————  共产党以60万,在没有制空权的劣势下,对抗国名党的80万军队,在我神粟裕的统帅下,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可谓战争史上成功的经典。就连击溃号称“沙漠之狐”隆美尔的蒙哥马利都赞叹不已。  
  @回眸最初2015
08:08:00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是400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不然,真以为60万能打得过80国民党精锐机械师  —————————————————  呵呵,你确定?陈毅的意思是有了这些百姓的后勤,才有了胜利的保障?你真以为战争是用人堆出来的吗  
  @回眸最初2015 37楼
08:08:00   陈毅元帅说过:淮海战役是400万老百姓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不然,真以为60万能打得过80国民党精锐机械师   —————————————————  @路过心扉不留情
08:27:00  呵呵,你确定?陈毅的意思是有了这些百姓的后勤,才有了胜利的保障?你真以为战争是用人堆出来的吗  —————————————————  在淮海战役期间,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的人民用极大的物力、人力支援了战争。这四省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其中随军常备民工22万人,二线民工130万人,后方临时民工391万人;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辆,挑子30.5万副,牲畜76.7万头,船只8539艘;筹集粮食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粮食4.34亿斤。 陈毅在日会见苏联驻华大使尤金介绍淮海战役情况时,陈毅对尤金特别强调,五百万支前民工,遍地都是运粮食、运弹药、抬伤员的群众,这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最后说了一句: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在气势恢宏的淮海决战前线和广大后方,各解放区人民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其规模之巨大,任务之浩繁,动员人力物力之众多,为古今中外战争史上所罕见。淮海战役支前工作最动人的场面,是几百万的民工大军推着小推车运送粮食。  “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老百姓们正是唱着这样的歌谣、推着小推车勇往直前冲向战场。  淮海战役胜利后,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据统计,淮海战役中,华东、中原、冀鲁豫、华中四个解放区前后共出动民工543万人。  据新华社报道  
  我家在主战场,双堆集镇  
  国军80是机械化精锐,飞机大炮坦克装甲,轻重武器装备,后勤都不错。那时共军还是泥腿子多,少数装甲,少数运输车。装备比国军差远了。共军里林彪四野装备最好,也比不上淮海的国军80万精锐装备。淮海战役是彻底决定了国民党的失败。  
  说实话,国军在淮海战役中也算是蛮拼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基本上都战斗到了最后。当然。解放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淮海战役阵亡25954人、受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伤亡人数比其他两大战役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淮海战役前的态势    
  应该重温下四大名著加金瓶梅,土豪的幸福时光啊.地主和农民能比得上么?土豪行动革命指南教科书啊.
  国军后勤运输车及国军山野炮      
  共军后勤保障及野炮      
      
  @回眸最初-19 09:28:00  共军后勤保障及野炮      -----------------------------  共军也是中国革命军的分支啊...你觉得国军好意思当外国人么?
  最可笑的就是所谓“中国人杀中国人”的论调了,看看今日台湾,看看今日南北韩,昔日中国人打中国人,不过是为了防止一部分中国人变成外国人而已。维护一个民族的延续,总少不得血与火的考验,不仅是外族,也包括兄弟的血。  
  讨论的有意思,邓在解放战争中是有大功的,百万雄狮横度长江战略方针就是邓起草的,对越反击战中越边境全线进攻也是邓的战略战术,。
  现在重拍都不会拍出那样的大场面,现在人工太贵,成千上万的群众演员需要很多钱。  
  厉害  
  粟裕在缴获的美军悍马吉普车上抽烟的画面,最经典~
  唉,这一场下来,国军的野战精华损失殆尽,再也没有翻盘的实力咯!  
  刘邓大军改成邓刘大军了!刘元帅咋想?  
  @城市的灯T
12:48:00  讨论的有意思,邓在解放战争中是有大功的,百万雄狮横度长江战略方针就是邓起草的,对越反击战中越边境全线进攻也是邓的战略战术,。  —————————————————  太阳从东边出来也是邓决定的!  
  @leewaking
10:38:00  为何说粟裕是操盘手。   本来是没有淮海战役的,中央的意图是让粟裕先渡江建立东南解放军,把战区扩大到国统区。粟裕是多次去电,分析利弊后主张在江北歼灭国军主力后再渡江。中央最后采纳了粟裕的建议,毛还说“把邱清泉、黄百韬等人记在粟裕账上”。粟裕最开始的想法是“小淮海”,是歼灭了邱清泉和黄百韬后才建议“大淮海”。在歼灭黄百韬后,淮海国军兵力三块:黄维被包围在双堆集,兵力10万,由刘邓带领中野华野主力攻打...  —————————————————  主要是确定了决战于江北的大战略,决定了其后所有战争的总体走向。淮海结束,蒋匪再无回天之力,覆灭不可避免。这才是粟裕最大的贡献,至于三野二野,在统帅看来,不过是执行战略的力量,是比不上这个战略谋划者的  
  @JYY楼
08:06:00  死了很多很多中国的年轻人!请看看美国人怎么看待他们的内战。  —————————————————  美国人屠杀印第安人你要不要看一看?  
  @回眸最初2015
09:09:00  说实话,国军在淮海战役中也算是蛮拼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基本上都战斗到了最后。当然。解放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淮海战役阵亡25954人、受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伤亡人数比其他两大战役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  —————————————————  淮海是战略总决战,国民党军不得不拼。他们本来是应该退回长江防线更加稳妥,至少渡江战役会非常困难。但可爱的蒋光头不肯放弃徐州,把杜聿明坑死了,要不是蒋光头的微操,现在搞不好中国就变成朝鲜和棒子国的状态了。  
  @leewaking
10:38:00   为何说粟裕是操盘手。   本来是没有淮海战役的,中央的意图是让粟裕先渡江建立东南解放军,把战区扩大到国统区。粟裕是多次去电,分析利弊后主张在江北歼灭国军主力后再渡江。中央最后采纳了粟裕的建议,毛还说“把邱清泉、黄百韬等人记在粟裕账上”。粟裕最开始的想法是“小淮海”,是歼灭了邱清泉和黄百韬后才建议“大淮海”。在歼灭黄百韬后,淮海国军兵力三块:黄维被包围在双堆集,兵力10万,由刘邓带领中野华野主力攻打。孙元良部兵力12万,已经被包围,由粟裕钳制。开封杜聿明30万人,由粟裕看守,防止增援黄维,防止渡江难逃。就是著名的“打一个,夹一个,看一个”。打是集中优势兵力打的,夹、看都是相对弱势,还要防止增援和南逃。黄维被歼灭后,粟裕将杜聿明包围起来,困饿了国军30万军队一个多月,最后国军人困马乏,30万军队逃的逃散的散只剩下20万人,最后2天被全歼。毛后来说:淮海战役粟裕是第一功!   —————————————————  @最无聊的鱼
09:15:00  这里涉及的是大战略。佩服毛粟的英明。如果真的是去南边的话,分散主力是极为不明智的。毛能听从粟裕的意见也英雄所见略同啊。。。。相反蒋介石在整体战局把我,包括用人上远远不及毛  —————————————————  老蒋爱微操  
  @回眸最初2015 46楼
09:09:00   说实话,国军在淮海战役中也算是蛮拼的,蒋介石嫡系部队基本上都战斗到了最后。当然。解放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淮海战役阵亡25954人、受伤98818人、失踪11752人,伤亡人数比其他两大战役加起来的总和还多。   ...   —————————————————  @远距离革命
23:15:00   淮海是战略总决战,国民党军不得不拼。他们本来是应该退回长江防线更加稳妥,至少渡江战役会非常困难。但可爱的蒋光头不肯放弃徐州,把杜聿明坑死了,要不是蒋光头的微操,现在搞不好中国就变成朝鲜和棒子国的状态了。  -----------------------------  还是抱着“守江必守淮”的战略思想  
  粟裕在解放战争的大兵团战术已经炉火纯青,可惜的是打抗美援朝时粟裕没去,要不然在世界战争指挥家能再提高不少  
  同胞相残而已  
  粟大将的天才之作变成“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非常好  
  @merike
16:36:00  同胞相残而已  -----------------------------  照你这么说中国几千年都不要统一了,因为每次统一战争都会死国人。中国分成几十个小国不停厮杀不停流血好了。你这种屁话听多了真挺没脑子的。那你美国爹干嘛要打南北战争?林肯是美国历史上声望最高的总统  
  淮海战役毛主席和粟裕贡献最大!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说黄河大决战下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