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为什么不建立三国志13象兵和虎豹骑军团,三国志13象兵和虎豹骑是冷兵器时代最无敌的

冷兵器时代象兵部队是怎样的存在?
&冷兵器时代战象在实战中的表现如何,为什么在中国没有推广下去
这些回帖亮了
引用10楼 @ 发表的:象兵弱点是显而易见,但是优势也是很大的吧,冲击力强,高度足够保护上面的人不受普通地面的攻击,肯定也得有特殊价值部落之间打仗,象兵才能有优势。一旦进入到冷兵器成熟期,大象就完全不行了。
baidu来的资料:
以响制象:大象怕巨响。《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军模仿狮子发出的吼声或发出巨响震慑战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败为胜。
970年北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不稳定,易受惊,训练成本高,只适合奇袭作战,阵地战无法发挥作用
走不出四方格的水平。
首先,中国要有象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环境基本没有大象的生存空间
引用2楼 @ 发表的:首先,中国要有象农业文明高度发达的环境基本没有大象的生存空间其他国家在古代时对战象的使用情况如何
没有用,象的智商比较高,相比较而言难以被驯服,会怕疼,容易因惊吓而失控。而象群一旦失控往回跑,踩得就是自家士兵。所以据说象兵手里有个专门的处刑武器,不是用来攻击敌人,而是提防着胯下的大象,一旦它失控就必须立刻处死它,免得自己人遭殃。
实战中没什么太大意义。
没哪个大帝国靠象来打天下,华夏早期历史上黄河流域就有象,但老祖宗早就清楚这玩意打仗不实用。
还珠格格天上人间?不是用火吓跑了吗
发自手机虎扑 m.hupu.com
就象那机动能力,感觉就是活靶子,除非对面傻到硬碰硬的刚。
600滴血,20攻击,单兵远超其他民族的特殊部队;被戟兵克,容易被招降
用战象的基本都没好结果,汉尼拔用过,结果死的不要不要的
引用4楼 @ 发表的:没有用,象的智商比较高,相比较而言难以被驯服,会怕疼,容易因惊吓而失控。而象群一旦失控往回跑,踩得就是自家士兵。所以据说象兵手里有个专门的处刑武器,不是用来攻击敌人,而是提防着胯下的大象,一旦它失控就必须立刻处死它,免得自己人遭殃。象兵弱点是显而易见,但是优势也是很大的吧,冲击力强,高度足够保护上面的人不受普通地面的攻击,肯定也得有特殊价值
是不是唐军中的陌刀兵更有用
防对方战马冲击
只要不被冲倒就相当于无敌
忘了看什么上面说 一刀下去 人马俱碎
引用5楼 @ 发表的:实战中没什么太大意义。
没哪个大帝国靠象来打天下,华夏早期历史上黄河流域就有象,但老祖宗早就清楚这玩意打仗不实用。基本上是用来恐吓对手吧,或者短兵相接了再去碾压。对方箭雨大象也搁不住啊。。。
不稳定,易受惊,训练成本高,只适合奇袭作战,阵地战无法发挥作用
给养难度太大
引用15楼 @ 发表的:给养难度太大对,当年汉尼拔跨越阿尔卑斯山进入罗马腹地,战象死了一大半
象兵就像不会魔法的龙骑士,有个几把用。一个万箭齐发就成筛子了。
引用10楼 @ 发表的:象兵弱点是显而易见,但是优势也是很大的吧,冲击力强,高度足够保护上面的人不受普通地面的攻击,肯定也得有特殊价值部落之间打仗,象兵才能有优势。一旦进入到冷兵器成熟期,大象就完全不行了。
baidu来的资料:
以响制象:大象怕巨响。《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军模仿狮子发出的吼声或发出巨响震慑战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败为胜。
970年北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引用18楼 @ 发表的:部落之间打仗,象兵才能有优势。一旦进入到冷兵器成熟期,大象就完全不行了。
baidu来的资料:
以响制象:大象怕巨响。《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军模仿狮子发出的吼声或发出巨响震慑战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反败为胜。
970年北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所谓的冷兵器成熟期指的是??
顺便说下,冷兵器历史上骑兵一般都是战马,为什么像骆驼,牛或者其他动物没有马受青睐
引用19楼 @ 发表的:所谓的冷兵器成熟期指的是??
顺便说下,冷兵器历史上骑兵一般都是战马,为什么像骆驼,牛或者其他动物没有马受青睐帝国时代里就有骑骆驼的骑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请或者
1784人参加团购458.00元&1099.00元
379人参加团购948.00元&1399.00元
403人参加团购299.00元&829.00元
212人参加团购58.00元&99.00元
193人参加团购298.00元&749.00元
89人参加团购219.00元&899.00元
668人参加团购460.00元&899.00元
93人参加团购359.00元&899.00元
566人参加团购168.00元&328.00元
112人参加团购119.00元&429.00元
322人参加团购448.00元&969.00元
5530人参加团购249.00元&899.00元冷兵器时代如何打败800头战象?给我700蒙古骑兵!
冷兵器时代,体型庞硕、身披重铠的战象的就像现代坦克一样威力无穷。那么,古代战争中,又有哪些战术能够反制这一强大的特殊兵种呢?先看几个战例。
战例一: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率远征军到达印度,与当地人爆发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亚历山大没有正面进攻印度军象阵,而是先迂回进攻敌方左翼,击溃对手骑兵,将其残兵败将驱至象阵周围。
然后,亚历山大指挥部队投掷标枪,集中攻击驾驭战象的象兵,从而使大象丧失控制力。失控大象开始狂躁地攻击己方人员,以至于不少印度战象都是被自己人杀死的。
战例二:公元前202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与西庇阿指挥的罗马军队爆发扎马战役。面对曾让己方吃过大亏的迦太基象阵,西庇阿没有采取罗马军团通用的的棋盘方阵,而让各战斗单位间留出足够敌方战象穿过的通道。虽然汉尼拔以战象冲击先发制人,但一些战象从通道冲过了罗马战线,还有一些沿途遭到罗马投掷手攻击。
与此同时,罗马人集中数百支喇叭和号角,用震耳欲聋的喧嚣声把大象吓得晕头转向,致使迦太基战象调头回走,在己方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造成混乱。
战例三: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4万余人、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境内入侵,蒙古千户忽都、总管信苴日率700名骑兵前往迎战。图为古代中南半岛象兵的标准配置示意图。
元军与缅军在行进中遭遇,激战2日。元军利用杀伤力惊人的大型复合弓和娴熟的骑兵战术,首先破其象阵,缅军大乱败退。元军追逐30余里,连破17座城寨。
根据上述战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克制战象的办法。
战术一:利用箭矢、弩炮、标枪等远射武器集中攻击战象和象兵,而且最好用火攻(大象怕火)。大象一旦失控,就会不分敌我,自相践踏。
在这方面,蒙古骑兵的复合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可在数百米开外,一箭洞穿缅甸战象和象兵的皮甲。图为描绘蒙古军西征欧洲的画作,可以看出,欧洲披甲武士的木质蒙皮盾牌和金属链甲都无法抵御蒙古强弓利矢的强大杀伤力。
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可以肯定,古希腊(包括亚历山大时代)和古罗马军团的弩炮,也具备杀伤战象的威力。凯撒远征高卢期间,曾用弩炮将数百米外的敌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钉在地上,如此”大杀器“对付战象可谓小菜一碟。
战术二:巧妙利用地形设伏。图为描绘汉尼拔率军远征罗马本土时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后来还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画作。尽管汉尼拔冒险成功,但他从西班牙带来的80头非洲战象却因中途坠崖、严寒冻死而损耗大半。如果当时罗马军队在这2座山脉设伏的话,汉尼拔的战象可能连1头都剩不下。
大象虽然会游泳,但在负重的情况下通过湍急的江河难度还是很大的,而此时也正是其最脆弱的时候。若敌军趁势半渡而击,估计这些“大块头”没等抵达对岸就“光荣”了。
战象因体型庞大,更适合用于地势开阔、土壤坚硬的野外战场,一旦将之诱入狭窄逼仄的街巷中,其冲击力、防护力都会大打折扣。
战术三:用战象对付战象。就如同最有效的现代反潜武器就是潜艇一样,利用战象去击败它的同类也不失为一招妙棋。因为在动物世界中,同类相争往往更能激发战意(和斗鸡、斗蟋蟀是一个道理)。
图为古代中南半岛的象战,激烈程度堪称古代版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
当然,在古代的实战中,击败一头大象并不比现代步兵用反坦克手雷干掉一辆坦克更容易。说到底,没有足够的勇气迎击强敌,再好的武器和战术也白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冷兵器时代最不可思议的战斗---浚稽山之战冷兵器时代最不可思议的战斗---浚稽山之战小孤山上听风百家号汉匈的这次战斗源于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外交事件。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匈奴呴犁湖单于死,其弟且鞮侯单于即位,汉武帝此时想趁着征服西域的余威准备大举征伐匈奴。匈奴自伊稚斜单于以来,连年遭到汉朝军队的打击,早已没有了天之骄子的威风。此时新单于只能向汉朝装孙子“我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并释放了以往被匈奴扣留的汉使路充国等人。两国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汉朝派以苏武为首的外交使团出使匈奴。副使张胜立功心切参与匈奴内部政变想劫持匈奴往后及众王室成员,结果政变流产。匈奴却扣押了无辜的苏武。苏武在匈奴坚守汉节十九年。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爱国英雄。而这次外交事件彻底结束了两国的外交蜜月期。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兵出酒泉进军天山地区,打击匈奴右贤王部。在最初李陵部本是作为李广利部的后勤部队使用“召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但李陵自负将门之后,又对自己的军事才能过分的相信。他本人曾率八百骑兵深入匈奴势力地区两千里侦查地形,颇有当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的风范。李陵夸下海口“无所事骑,臣愿以少击众,步兵五千人涉单于庭。”而汉武帝又好大喜功,更乐得有人给他大舅哥分担一部分压力,也可能这位年轻将军让他想起了霍去病。“上壮而许之”。于是重新做了战略部署,李陵部作为战略佯动部队“自当一队,到兰干山南以分单于兵,毋令专乡贰师军。”而这个新部署在最初制定时就出了问题。汉武帝本想让强弩都尉路博德与李陵配合并提供骑兵支援。这个路博德可不是一般人,当年老路率兵一举平定南越,使自秦末脱离中央的南越地区重新回到中华大家庭。而这时要让他配合这个后起之秀,当然心有不甘。老路开始耍大牌了“博德故伏波将军,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臣愿留陵至春,俱将酒泉、张掖骑各五千人并击东西浚稽,可必禽也。’”如果从老路的分析上看,不无道理。秋草茂生,正是膘肥马壮之时,李凌部在机动性上就大打折扣了。如果按照路博德的计划,来年春天各项准备充分之时行动取胜希望更大些。而这个建议一到汉武帝手中发生了另一件更糟糕的事。“上怒,疑陵悔不欲出而教博德上书。”这下老皇帝怀疑其李陵了,认为是李陵后悔自己说大话,故意让路博德上书好取消预定计划。(估计这时汉武帝已对李陵有了戒心,后来杀李陵全家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汉武帝给这两个人分别下了命令“诏博德:“吾欲予李陵骑,云‘欲以少击众’。今虏入西河,其引兵走西河,遮钩营之道。”诏陵:“以九月发,出庶虏鄣,至东浚稽山南龙勒水上,徘徊观虏,即亡所见,从浞野侯赵破奴故道抵受降城休士,因骑直以闻。所与博德言者云何?具以书对。””这样。李陵部就失去了骑兵支援,自己的五千步兵要在茫茫草原上独立作战。(这次的进军计划也很有意思,几年前汉将赵破奴率两万骑兵就是走这条路,结果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在李陵出兵前才返回汉朝)而李陵又不得不在各战略地点派人向汉武帝通报自己的行军路线,实际上汉武帝时在几千里地通过这种方式监视李陵。虽然方法汉武帝这方法挺笨,但可窥见这个老皇帝此时的多疑。李陵的五千步兵就这样踏上了战场,他们不知道一个多月后就要面临死神。李陵的自负,皇帝的猜忌,路博德关键时候放鸽子。葬送了这支队伍。一支军队的统帅人员如果离心离德,再强悍的士兵到战场上也会成为一群被人宰割的羔羊。至于李陵的部队战斗力确实不一般的强。李陵在酒泉,张掖“将勇敢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史记》)“所将屯边者,皆荆楚勇士奇材剑客也,力扼虎,射命中”都是一帮不要命的亡命之徒。(要说楚人确实厉害,有那股九头鸟的劲,就是不服周。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李陵的五千步兵从居延赛出发,经过一个月的行军到达浚稽山安营。李陵派部将陈步乐将当地的地图送至长安,并说目前部队士气高涨。汉武帝大喜,封步乐为郎官。而此时前线形势大变,匈奴单于的主力正与李陵部相遇。李陵的战术运用还是正确的,主要战斗经过如下:第一战:5000步兵vs30000骑兵。战斗经过:李陵将军队安营于两座大山之间,外以车辆组成城郭。部队在营外列阵,前排是手持盾牌长戟,后排持弓箭。李陵命令“闻鼓声而纵,闻金声而止。”鼓声响起前排步兵前进,引诱匈奴骑兵进攻,当听到锣声就后退。匈奴人见汉军人数少,毫无防备的追击。随着一声令下,千弩具发,匈奴骑兵应弦倒地。战斗结果:“虏还走上山,汉军追击,杀数千人”战斗结果:斩首三千余级。战斗经过:面对这支战斗力强悍的汉军,单于大惊,急调周围部队前来支援,共集结八万多骑兵。李陵部此时看来是向预定方向撤退。且战且走。数日后到达一山谷中。再次与匈奴部队搏战。战斗经过:李陵部改变原战斗部署,军队向东南方开拔,计划撤到卢龙城。经过四五日的行军,部队到达一草木草木丛生的湿地地区,匈奴人在上风向纵火,李陵为自救,烧毁营地周围草木,形成一隔离带。今年队向南行进到一山脚下,李陵将部队埋伏在树林中,伏击匈奴骑兵。战斗结果:“杀数千人,因发连弩射单于,单于下走。”第四战:3000步兵vs近70000骑兵。战斗经过:长途行军战斗后,李凌的部队已弹尽粮绝,整支部队被压缩在山谷中。虽临近汉朝边界,伸手可及却好像相隔万里。黄昏时,李凌单人独骑准备偷袭匈奴大营进行斩首行动。“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我想李陵的冒险行动本身就是一种绝望,在当时他已心灰意冷,满希望斩首行动会带来希望,虽然这种希望只是听天由命了,而行动失败彻底击碎了这条汉子的希望。部下劝他“将军您威震匈奴,我们运气不好,即使被俘了,将来被释放,浞野侯被俘回来后天子照样好吃好喝养着,况且将军啊”“别说了,我不死,就不算壮士”(浞野侯指赵破奴)当天夜半,全军突围,完全是无组织无目的的。李陵本人率十余人奋力拼杀,力战被俘。大呼“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部将韩延年战死。最后四百人突围成功。李陵部队单兵作战能力可见一斑,这种情况下还能有四百人得以生还。也有可能由于李陵本人吸引了匈奴的大量“火力”。这下他不用为皇帝大舅哥做佯动了,为自己的兄弟作吧。这支转战几千里的军队在祖国的门口倒下了。整个战役下来,李凌所率5000步兵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共杀伤敌军近10000人。最后的得以突围的有400人。从战术上讲是胜利的。这主要原因有:1李陵部队的骠勇,士兵都是不怕死的“恶少年”,又经过针对匈奴的专门战争选练。2,在山地多林地区作战,匈奴骑兵无法展开,李陵部扬长避短。汉书的记载多有“两山间&&山谷&&树木间& 这样的字,可见战斗地点并不实在有理由骑兵发挥优势的平原地区。整个战役期间还有两个小插曲,第一个是:就在李陵率军南撤时,部队“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李陵大怒,难道军中有随军家属?,一调查,果然有一些妇女藏在车中。原来,汉朝时关东地区的刑事犯的家属被罚发配边疆,他们的妻女也就被那些军中的光棍们瓜分了,成了随军家属。“陵搜得,皆剑斩之。”军人们没了家庭的羁绊又成了一群亡命之徒。杀红了眼。不过可怜那些女人,因为家属犯罪被发配到苦寒之地,好不容易又有个男人,安个家,如今又因为自己当兵的丈夫掉了脑袋。第二件是:在战斗中汉军有个小军官管敢在校尉那里受了点气,反水投降了匈奴,成了中国最早的一批汉奸之一。他把汉军没有支援,弹尽粮绝等情况和盘托出,匈奴人知道了汉军的底细更疯狂的追击汉军。从被抓来的匈奴军舌头那里得知匈奴王见汉军撤退时队形不乱,斗志旺盛,怀疑李陵南撤时因有自己钻进汉军的埋伏圈。统帅部队是否继续追击已发生分歧。这下因为汉奸出卖,匈奴人坚定了追击的决心。中国历史上总会有这种因为私人原因出卖祖国的混蛋。他们阴险的在背后捅刀子。英雄往往因这种小人而牺牲,当初赵尚志将军就是被汉奸从背后杀害的。李陵的后半生汉武帝为李陵不能殉节而震怒,每过多久,老皇帝后悔,命令公孙敖派军队抢回李陵。公孙敖无功而返。为自己开脱。说“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单于为兵以备汉军,故臣无所得。”这下汉武帝彻底愤怒了,将李陵一家族灭。几年后李陵向汉朝世界抱怨此事,汉使说“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李陵大为委屈“那不是我,是李绪!”(李绪是投降匈奴的边将)李陵由此怨恨李绪,并派刺客将李绪杀了。汉武帝死后,李陵的发小霍光,上官桀当政,派任立政出使匈奴,准备将其迎回汉朝。李陵回答“丈夫不能再辱。” 元平元年(公元前73年)李凌终老匈奴。一生未参与侵略汉朝的战争。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小孤山上听风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上下五千年,古今多少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冷兵器时代如何打败800头战象?给我700蒙古骑兵!
冷兵器时代,体型庞硕、身披重铠的战象的就像现代坦克一样威力无穷。那么,古代战争中,又有哪些战术能够反制这一强大的特殊兵种呢?先看几个战例。
战例一: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大帝率远征军到达印度,与当地人爆发海达斯佩斯河会战。亚历山大没有正面进攻印度军象阵,而是先迂回进攻敌方左翼,击溃对手骑兵,将其残兵败将驱至象阵周围。
然后,亚历山大指挥部队投掷标枪,集中攻击驾驭战象的象兵,从而使大象丧失控制力。失控大象开始狂躁地攻击己方人员,以至于不少印度战象都是被自己人杀死的。
战例二:公元前202年,迦太基名将汉尼拔与西庇阿指挥的罗马军队爆发扎马战役。面对曾让己方吃过大亏的迦太基象阵,西庇阿没有采取罗马军团通用的的棋盘方阵,而让各战斗单位间留出足够敌方战象穿过的通道。虽然汉尼拔以战象冲击先发制人,但一些战象从通道冲过了罗马战线,还有一些沿途遭到罗马投掷手攻击。
与此同时,罗马人集中数百支喇叭和号角,用震耳欲聋的喧嚣声把大象吓得晕头转向,致使迦太基战象调头回走,在己方步兵和骑兵队伍中造成混乱。
战例三:1277年,缅国出动士卒4万余人、战象800头大举向元朝境内入侵,蒙古千户忽都、总管信苴日率700名骑兵前往迎战。图为古代中南半岛象兵的标准配置示意图。
元军与缅军在行进中遭遇,激战2日。元军利用杀伤力惊人的大型复合弓和娴熟的骑兵战术,首先破其象阵,缅军大乱败退。元军追逐30余里,连破17座城寨。
根据上述战例,我们可以总结出若干克制战象的办法。
战术一:利用箭矢、弩炮、标枪等远射武器集中攻击战象和象兵,而且最好用火攻(大象怕火)。大象一旦失控,就会不分敌我,自相践踏。
在这方面,蒙古骑兵的复合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可在数百米开外,一箭洞穿缅甸战象和象兵的皮甲。图为描绘蒙古军西征欧洲的画作,可以看出,欧洲披甲武士的木质蒙皮盾牌和金属链甲都无法抵御蒙古强弓利矢的强大杀伤力。
虽然没有文献记载,但可以肯定,古希腊(包括亚历山大时代)和古罗马军团的弩炮,也具备杀伤战象的威力。凯撒远征高卢期间,曾用弩炮将数百米外的敌军士兵一个接一个地钉在地上,如此”大杀器“对付战象可谓小菜一碟。
战术二:巧妙利用地形设伏。图为描绘汉尼拔率军远征罗马本土时翻越比利牛斯山脉(后来还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的画作。尽管汉尼拔冒险成功,但他从西班牙带来的80头非洲战象却因中途坠崖、严寒冻死而损耗大半。如果当时罗马军队在这2座山脉设伏的话,汉尼拔的战象可能连1头都剩不下。
大象虽然会游泳,但在负重的情况下通过湍急的江河难度还是很大的,而此时也正是其最脆弱的时候。若敌军趁势半渡而击,估计这些“大块头”没等抵达对岸就“光荣”了。
战象因体型庞大,更适合用于地势开阔、土壤坚硬的野外战场,一旦将之诱入狭窄逼仄的街巷中,其冲击力、防护力都会大打折扣。
战术三:用战象对付战象。就如同最有效的现代反潜武器就是潜艇一样,利用战象去击败它的同类也不失为一招妙棋。因为在动物世界中,同类相争往往更能激发战意(和斗鸡、斗蟋蟀是一个道理)。
图为古代中南半岛的象战,激烈程度堪称古代版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
当然,在古代的实战中,击败一头大象并不比现代步兵用反坦克手雷干掉一辆坦克更容易。说到底,没有足够的勇气迎击强敌,再好的武器和战术也白搭。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9 象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