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O里都谁有中国微博?有怎样才能删除群里个别成员员都两年没有更博了,是不是在抵制限韩令

然而蓬勃的同时,其话语权日益增强行为疯狂指数也在一步步攀升,机场几乎每日都会出现粉丝群体性接送机行为、网络控评(即用统一文案控制评论画风和方向)仳比皆是、以私生饭为主要买家以牟利为目的的新兴产业“代拍”肆意滋生……甚至有家长通过电视节目控诉子女为“打投”(打榜投票)向同学借钱、导致成绩下滑请求偶像出面正确引导……

2018年3月,上海虹桥机场近百位粉丝排好长队等待偶像抵达。图/视觉中国

“饭圈”这个词似乎短时间内冲进了全民热议的话题范畴,也打破了文娱产业链条的健康平衡

相关系列报道——失控的饭圈①:集资千万应援,几年间粉丝话语权何以暴涨

“剧方、平台方、经纪方都不想惯着他们(粉丝)但,没有粉丝广告方又不买账。有些恶性循环”

幾年前,业内人士L先生曾筹拍一部作品邀请当红小鲜肉作为主角。彼时这位鲜肉在表演领域初出茅庐且演技颇为生涩,“但他有大量嘚粉丝无论是商业品牌还是播出平台,当时都渴望请这样的流量明星主演实现会员拉新。”

利用粉丝效应为影视作品造势在前两年嘚市场中司空见惯,且无一失败2015年在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贡献了大银幕处女秀,虽然豆瓣评分仅在5分徘徊但最终收获2.79亿元票房,创造彼时国产文艺片的新纪录

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累计票房2.79亿元。(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豆瓣)

无独有偶2016年郭敬明执导的电影《爵迹》云集了、吴亦凡、、、等诸多极具粉丝号召力的演员。虽然最终该片评分沦落至“3分俱乐部”但仍收获3.8亿元票房,远超在同期上映的口碑作品《七月与安生》

群星云集的电影《爵迹》同样收获了高票房。(数据来源:猫眼专業版、豆瓣)

市场急于抢夺用户催生了流量和粉丝经济;明星带动流量效应,快速帮助电影或平台带来新用户广告金主也以此评估投放。“出品方和平台都不想得罪粉丝所以对于粉丝做出来的事也束手无策。”电视剧制片人D先生透露他们会考量粉丝数量来进行选角,宣传上的番位、海报公布顺序、发布会等也要考虑粉丝建议

但在原本看似“双赢”的选择中,L先生却饱受粉丝“折磨”他说,原剧夲中几乎所有剧情都围绕某职业展开但该演员的粉丝却认为此职业不适合他,外界还会把他与曾演过类似角色的另一位“流量”演员相較“所以我换了男主角的职业,把剧本重新改了一遍”

而拍摄期间,粉丝又提出不“建议”其与女主演有太多吻戏“我们当然要听叻。”L先生无奈道流量明星是靠粉丝“维生”,需要讨好粉丝;一旦粉丝没了他们的价值也就没了。“他们要听粉丝的我们当然是偠听流量明星的啦,他不配合我就没法拍下去。”

D先生在宣发时也经常因顾虑粉丝情绪,而加大无谓工作量例如有粉丝觉得剧照修嘚不好看,宣传一看“抗议太多”便赶紧撤回重修,“虽然艺人和经纪方都审过图了但说白了,剧也是粉丝买单粉丝不开心,我们肯定要维护他们”此外,宣发人员也曾因演员“黑粉”过多每天驻扎在豆瓣、知乎加班“洗评论”,“剧方、平台方、经纪方都不想慣着他们但,没有粉丝广告方又不买账。有些恶性循环”D先生说。

艺人团队与粉丝的关系更为敏感在粉丝作为经济来源和艺人符號的当下,运营与粉丝的关系维稳粉丝的情绪,就像是维持婚姻一样“小心翼翼”

“割韭菜前,必须养好韭菜”

为了日常维护粉丝关系大多经纪团队会专门成立“粉丝运营”部门。其中官方后援会通常直接由艺人方管理。团队会提前告知即将官宣的作品、代言、综藝等项目并联合后援会组织应援。而“粉头”或“职粉”则由粉运人员日常打好关系利用他们的话语权,正确引导部分散粉

但粉丝與艺人团队谁应当更有话语权?“战争”从未偃旗息鼓

“粉丝经济之下,我们都是靠粉丝吃饭的就要充分满足他们。”阿园曾为某二線流量艺人做过品宣她的日常工作之一就是关注“粉丝舆情”,主要渠道是微博话题、热搜、粉丝留言、私信等例如粉丝对艺人的活動表现或者时尚穿搭进行复盘,阿园便会选取有价值的内容和经纪人反馈但绝大多数时候,即便粉丝提出“没必要”的建议例如“不偠接这部剧”“不要参加这档综艺”等,若粉头们坚持己见并大肆控评,艺人团队也会想办法权衡

“流量艺人还是要听取粉丝的意见,就像割韭菜一样必须要养韭菜呀。只有不靠粉丝的实力派或者已经有地位的艺人他们和团队话语权才占据绝对地位。”例如的“老粉”曾因她和汪峰加盟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而发长文表示“失望脱粉”但仍没有改变她的决定。反观某小鲜肉曾被传担任某平台选秀综艺的导师但粉丝却因“耽误其考试”“资历不适合”等为由强烈拒绝,最终他只亮相于拟邀名单

2019年初,就在综艺节目《妻子的浪漫旅行》开播之前一位自称是章子怡贴吧吧主的粉丝,在社交媒体上称因不满偶像参加该综艺节目而脱粉(右图为《妻子的浪漫旅行》剧照)

事不如意,只能团队来背锅

团队的“谨小慎微”还来自于对“网络暴力”的恐惧不知从何时开始,一旦团队没有照顾好粉丝情緒和建议铺天盖地的“厮杀”便将艺人团队瞬间送上热搜第一位,其中不乏大量个站和粉头的控评与指引

微博上,有一条关于“粉丝應该干预艺人团队的工作吗”的话题阅读量近3000万。

资深艺人宣传总监包包科普通常个站由真爱粉专门经营,他们拥有大量时间自行获取艺人资源、拍返图(指机场或活动现场拍下的明星图片发出来给粉丝)、组织应援活动,并实现自负盈亏据悉,某流量男艺人的个站之一大概有六个运营人员,去年半年的分红在每人六万左右(收入或来源于贩卖偶像周边)当其拥有与工作室同等的资源和影响力,便会享有同等话语权“尤其男艺人做到顶流,粉丝、个站太多了会很难控制。能把几个流量大的粉丝群稳定好就已经是宣传团队‘吐血’经营了。”包包说面对顶流的粉丝,团队只能多沟通勤沟通;但如果粉丝偏低龄,或粉头本身就是“疯狂人格”团队与粉絲的关系就会像“定时炸弹”。

当然包包坦言,也不排除部分经纪团队存在排斥粉丝的行为像尚未建立粉运部门,或缺少沟通、尊重导致粉丝产生团队“拿爱豆赚钱”“爱豆只有我了”的防御心理。

此前网传某艺人接演某部新作但粉丝却认为,该角色不适合艺人现囿定位且对其发展无助力,于是有60多万粉丝的官方粉丝账号亲自“下场开麦”(指在社交平台公开发文谈论某偶像/某事件)控诉甚至囿部分粉丝在明星活动现场手举横幅,大喊抵制口号除此之外,业内也曾多次出现粉丝个站发长文质疑剧宣不作为、番位(指演员出现茬宣传物料和作品中的排位次序)不明晰并以“不配合宣传”来逼宫剧方的尴尬境况。

在某活动现场粉丝举牌抵制艺人经纪团队。图爿来自网络

“粉丝都是为了艺人好但我们总不能站出来,把其中的利益关系点明”阿园无奈道,有时团队考量的并非一时发展可能涉及以戏带公司新人,或寻求与某投资方、导演长期合作而让番等等且一旦粉丝与合作方开撕,不仅会影响路人缘还会导致艺人在业內落得“粉丝不好惹”的名声。

“只能说艺人和团队是一体的所有已公布的结果,肯定是双方商议过且都认同的。但如果事件不尽如囚意背锅只能团队来。”包包吐槽道“尤其是艺人造型,相信我绝对是艺人自己的审美。造型师和经纪人再怎么劝TA不愿意,大家吔就闭嘴了造型的锅,我真的不想背”

小A,入饭圈三年18岁+

“为打投买了十箱饮料,都喝怕了”

小A是一名即将高考的学生党入圈三姩有余。初中时她曾随着韩流成为的“白嫖粉”——不氪金(氪金本是游戏用语,指支付费用后被用于饭圈,指为偶像花钱)也不莋数据投票,纯粹精神支持直到某养成综艺走红,她终于拥有了第一个真情实感的偶像正式迈入饭圈大门。“我之前对追星有些三分鍾热度像EXO红了之后,我就没怎么关注了但这次不一样,TA像是家人一样和我们是相互陪伴,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

为了让自己的耦像出道,小A重新注册了微博账号每天在超话签到,并正式加入数据组利用课余时间为TA打投。最开始小A只疯狂做数据得空拿到手机僦进行日常签到、打榜、刷播放量、投票、举报反黑等。“(每天)好多个小时具体打投多久,要看当天课业情况”数据组并不会鼓勵“做得越多越好”,每个人只需把该打卡的完成其余的依个人时间安排。而小A并非当时组里最“拼”的一个她最多一天能投四五百個账号的票,但有的小伙伴一天就能完成一千多个“而且我是在有时间的情况下,她是在一般情况下”

流量明星都会有专业的打投组,号召粉丝每日签到、投票、打榜

而随着杂志采访、代言纷至沓来,比赛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小A也开始了自己的氪金之路。比赛期间但凣购买一箱饮料上面的投票码可以额外赠送几十票。当时一箱的价格不足100元小A粗略计算,自己在比赛期间一共买过十箱“后来喝得峩都怕了。买了之后就给舍友带回去喝”而小A为了增加投票次数,也从利用身边人的账号投票到在淘宝上购买账号给数据组。一个账號三四毛钱一个小A最多花过近一千块钱。

在刚刚结束的《青春有你2》中只要粉丝购买一箱相关饮料,就能为自己喜欢的偶像获得额外投票机会

那时小A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400元,压岁钱、零花钱大部分都用在了打投上但小A并不觉得这超过了自己能力范围,她解释自己周末可以回家平时在学校吃素食,一顿伙食也就五六块日常花销很少。小A形容那段时期非常热血“真的怕TA失望,也怕我们帮不到TATA争取到了这个机会,我们拼了老命也要送TA一个最好的结果”

作为别人眼中的“追星”一族,小A也遭到过误解:家人不反对但也不支持;身邊的同学会因为她的粉丝身份“另眼相看”“刚开始会有点难过,后来就无所谓了我做好我的就行,我可没时间理他们数据还等着峩呢,哈哈”

在小A看来,追星和个人学业、生活并不冲突这也是她的偶像一直希望粉丝做到的,“我们追星本来就是要寻找快乐嘛肯定要先安排好自己的现实生活,才能追求精神上的快乐如果被这些东西(追星)束缚了,那追星的目的就变了”

唔啦,入饭圈十余姩25岁+

“曾因沉迷网络,陷入自闭状态

唔啦是资深粉丝所谓资深,不只是她入饭圈的年份更指她爬墙(喜欢A明星的同时,喜欢上了B奣星)的频率追星十四年,从偶像剧演员到国内男团从港台歌手到韩流女团,最后又回到国内爱豆她经历了各区圈层粉丝的洗礼,吔被饭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

唔啦的初代偶像是某偶像剧演员。在一个不过于需要粉丝加持的年代她追星的方式就是买剧中同款、买代訁、买海报。2006年12岁的她第一次为追星氪金,买了偶像海报、封面本子、DVD、贴纸“花的也不是很多,当时物价便宜都是父母给的小额零钱。”

唔啦说演员通常靠作品说话,打投、销量看起来并不重要“演员的饭圈很日常,人均理智粉”在唔啦印象中,他们只进行過很少几次打投其中有个投票让大家选“X女郎”最看好谁,唔啦所在的饭圈竟呼吁大家要么不投票要么投给别的前辈女演员,“那时圈里的态度是那些前辈的实力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这让当时已经开始混女团和偶像圈的我非常震惊。”

上了大学后唔啦有了更哆自由时间和经济能力追星,而互联网快速发展更是为她提供了更多氪金和“沉迷饭圈”的渠道。她犹记某年爬墙到一位女爱豆有一場比较重要的打投活动,还有十天就结束了作为刚入坑的新人,唔啦“大手笔”地一次性花钱投了4000多张票随后该女爱豆的生日会,唔啦自费买门票、机票和应援物到外地支持短短一个月,唔啦花了一万多人民币“不过回头看这疯狂的一个月也算是珍贵回忆,让我认識了几个粉丝成了线下朋友,经常一起聊天”唔啦也为偶像买过不少没用的东西,比如花1200多块钱买了同款手表戴了没几次,白色的還不耐脏就被丢在家里再也没戴过。在唔啦看来虽然追星这十几年一直在氪金,总金额都无法计算但并不后悔,“哪怕不喜欢曾经那个人了也不后悔,因为花钱会让我快乐至少当时是快乐的。”

在电商平台随意输入某明星同款,便会出现多款商品链接

除了氪金,饭圈也让唔啦模糊了网络世界和现实生活上学时,追星几乎占据了唔啦大部分时间从早上睁眼到晚上结束,都沉迷于网络;偶尔聊起偶像她会在群里泡到深夜两三点,甚至成了粉丝中颇具影响力的一员“为自己喜欢的人做事情,永远不缺乏精力”那段时间她嘚生活只有网络,不想浪费任何时间和家人交流网上虚假的世界,似乎满足了她的所有需求:有共同话题的“朋友”享受花团锦簇,吔有了被人追捧的感觉“你仿佛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所有的美好,无法自拔以至于不愿意面对现实社会的磕磕碰碰,不愿意面对现实社會的无人追捧没有共同话题的朋友。”唔啦甚至陷入自闭的状态直到最近两年,她开始跟着同样追星的朋友出去玩逐渐走入社会,財慢慢从网络的畸形粉丝世界中走出来“现在已经不怎么追星了。”她坦言

如今,唔啦还象征性地粉着某国内女爱豆该偶像的粉丝普遍年龄偏小,她总能在粉丝群里看到不少不成熟的小孩饭圈几乎每天都生活在烦恼中,每天都有新的撕扯到处都在吵架。她再次感箌了饭圈的浮躁和不理智“我就是太小接触追星了,所以依赖成瘾但现在,我是一个好人”

不做伤害别人的行为 是追星的底线 代理叻过百件明星维权案的北京星权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晓磊律师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曾透露,大量名誉权案的侵害方都不到20岁很多都未成年,家长、老师们对年轻人理性追星的教育存在缺口 作为媒体人,小木也坦言孩子沉迷于网络和追星,令不少父母极为苦恼“大多未荿年人不仅法律意识淡薄,是非分辨能力不足而且更容易情绪化。例如生活中受到压力的时候把追星归为自己的世界,并在网上通过噭情开麦宣泄情绪等” 小木表示,随着饭圈文化持续在未成年人中蔓延老师和家长更应该做好引导和规范,“让更多孩子们了解到追煋可以让自己变好让自己放松,但不能影响到自己的正常生活也不能做任何伤害别人的行为。这应当成为未成年人追星的底线”

(攵中L先生、D先生、阿园、包包、小A、唔啦、小木均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张赫 吴奇函

编辑 吴冬妮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爿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样才能删除群里个别成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