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阴阳路8 棺材仔 电影取金手镯的是什么电影

您所在的位置:
& 音乐红人华语 & 正文
冯德伦拍片要周迅秀腿 陈奕迅享温柔入棺材(图)
日09:41  
Eason扮僵尸躺棺材,与身旁的周迅大演对手戏
一身洛丽塔打扮的周迅,在MV中尽秀美腿
(Eason)打友情牌,邀请到好友(Stephen)为其新曲MV执导,Stephen二话不说出手相助,还为Eason构思“帅哥美女”组合。当Eason陶醉“温柔乡”时,Stephen却一脚踢他进棺材,真够“吉利”的!
陈奕迅与冯德伦一直私交甚笃,除曾合作拍摄《大佬爱美丽》外,Stephen年前还为Eason操刀拍MV,可惜当时因时间太过匆忙,故效果未达理想,令Stephen一直耿耿于怀,故当Eason这次开口,要求他“重操故业”执导其新歌《回转人生》MV时,Stephen即导演、编剧、场景构思工作等一脚踢,还找来电影搭档,以洛丽塔打扮充当女主角,与Eason大演对手戏。
据悉,《回》歌MV全以电影胶片拍摄,制作费几近七位数。Eason由Stephen摆布,不但涂上黑眼圈扮成僵尸,连躺棺材亦在所不惜。而周迅相当给面子,在镜头前大秀长腿,又因应Stephen要求,伸手在有妇之夫Eason身上“游走”,令现场气温急升。Stephen则客串亮相,负责弹吉他伴奏,素有“帅哥导演”之称的他为了不抢Eason风头,竟戴上“防毒面具”上阵。Stephen昨天接受电话访问时说:“我现在还在剪片,不知效果怎样。(酬金呢?)我是义工!最重要的是大家开心!”
至于及余文乐在当天结伴前来探班,由于刚为电影杀青,阿乐一身轻松,不停拿相机拍照,而Eason眼见两位老友出现,即老实不客气抓住他们帮忙录音。而“2008MTV亚洲大奖”昨天公布入围名单,Eason、和等入围角逐“香港最受欢迎歌手”,而祖儿参与角逐女歌手奖,“台湾最受欢迎歌手”则有()、、和,而“新加坡最受欢迎歌手”是、和。
[责任编辑:florali]
更多关于“”的新闻
( 09:39:59)
( 06:54:19)
( 15:40:49)
( 11:23:28)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徐州女子万元买黄金手镯现白痕 洗多次洗不掉|女士|黄金_凤凰财经
徐州女子万元买黄金手镯现白痕 洗多次洗不掉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花14000多元给女儿买的黄金手镯,佩戴不久就发现一条白色刮痕。这不是千足金手镯吗?黄金从里到外应该全部都是黄色的吧?怎么会出现白色刮痕?昨天上午,张女士来到晚报反映她的烦心事,她对这款黄金手镯的含金量感到怀疑。
花14000多元给女儿买的黄金手镯,佩戴不久就一条白色刮痕。这不是千足金手镯吗?黄金从里到外应该全部都是黄色的吧?怎么会出现白色刮痕?昨天上午,张女士来到晚报反映她的烦心事,她对这款黄金手镯的含金量感到怀疑。消费者:黄金手镯上现白色刮痕张女士说,为了庆祝女儿30岁生日,5月1日她在蓝天大楼的一楼金大生专柜购买了一款千足金手镯,重53.15克,价值14048元。6月3日,女儿回家做家务时把手镯取下,她无意中发现手镯外圈有一条白线,她一边埋怨女儿戴首饰不仔细,一边找来细布擦拭,但怎么擦都擦不掉,她对着亮光处细看,发现这是一条白色刮痕。千足金手镯上怎么会出现白色的刮痕,黄金即使断为两截,里面也应该是黄色的啊!难道自己买的是镀金手镯?张女士心存怀疑。“我还就怕在小店买不正规,选择在大商场的黄金专柜买,按说应该不会是假的,但你要说它不是假的吧,千足金怎么蹭也不可能有白色的痕迹啊?”为了消除疑虑,张女士当天就带着手镯来到蓝天大楼金大生专柜,找营业员询问。但营业员解释说,手镯上的白色痕迹可能是化学反应引起的,有可能是因为手镯接触了一些化学物质造成的,和她们的金器本身没有关系。对于这样的解释,张女士表示她不能接受,她说她还有其他金首饰,戒指、耳环等,如果洗澡也会使手镯变色,那戒指、耳环什么的为什么都没变色?营业员后来带她来到商场的一个金器清洗点,说金手镯用火烧一下,上面的白色痕迹就没有了,但经过火烧清洗,手镯上的白色痕迹依然存在。“后来他们要再烧一次,被我拒绝了,我要求退货,但他们不同意。”张女士拨打12315热线,工作人员建议张女士拨打质监局电话,质监局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徐州没有专门对金器进行鉴定的场所,需要送到去检测。商场:一般是接触了部分日用化妆品造成昨天下午,记者跟随张女士再次来到蓝天大楼,商场的一个负责人张经理建议她去检测,如果检测结果证实首饰有质量问题,他们会退一赔三,并表示绝对保证手镯的成色,不会存在质量问题。张经理说,黄金手镯出现白色的磨痕,一般都是接触了部分日用化妆品,如汞(俗称水银)等化学剂,这些微量化学剂停留在黄金手镯表面,很容易产生白痕。但真金不怕火炼,黄金手镯表面的白痕,经过火烧后就会消失,烧完后就会光亮如新。该负责人建议张女士再次把手镯送到一楼的清洗点进行清洗。新买的手镯,多次进行火烧,张女士感觉心里很不舒服,同时也担心手镯的外形和重量会受到影响,在商场负责人再三保证下,张女士同意再次进行火烧。在商场一楼的金器清洗点,工作人员将手镯放在专用的砖头上,拿起专业工具对手镯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张女士发现多次火烧后,手镯上的白色痕迹依然存在。在和商场人员交涉无果的情况下,张女士报警求助。民警了解情况后表示,黄金从外观上是看不出纯度的,建议张女士去做鉴定,等鉴定结果出来后再说。此事进展如何,本报记者将继续追踪。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89783
播放数:129544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一个人从头到尾在棺材里 是什么电影_百度知道
一个人从头到尾在棺材里 是什么电影
我有更好的答案
埋《活埋》是由狮门影业公司于2010年发行的一部悬疑、惊悚题材的电影,该片由西班牙导演罗德里格·科特兹执导、最佳剪辑、最佳原创剧本三项大奖,并最终获得最佳音效。影片讲述了一名美国建筑承包商,在伊拉克工作的过程中遭遇一群伊拉克人袭击,醒来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棺材里惨遭活埋,他必须要在随身只携带手机和一只手电筒的情况下分秒必争的逃出生天。影片在2010年第25届西班牙戈雅奖上获得10项提名,瑞恩·雷诺兹主演。影片于2010年9月在西班牙上映
采纳率:6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当前位置: >>
第一篇、婚嫁高淳民间的婚嫁习俗,源于周代的“六礼” ,即纳采(提亲)、问名(合八字)、 纳吉(订婚)、纳征(拿聘金)、请期(送日子)、亲迎(迎娶新娘)等。按照“六礼”的 要求,男婚女嫁从提亲到拜堂成亲、新女婿过门,要经过 10 多道程序,礼仪繁 琐复杂。其具体过程和做法如下: 一、提亲 旧社会男婚女嫁,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本人没有选择的自由。双 方家庭讲究门当户对,即所谓“穷不搭富,绸不搭布” ,有钱人家的小姐,不会 嫁给穷汉做老婆。 提亲一般是男方主动。男方父母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在给儿子 物色好适当的对象后,要请出媒人到女家提亲。媒人有专业性的,从业者大都是 一些老于世故、能说会道的成年女性,称之“媒婆” 。也有从亲戚朋友中请出合 适的人做媒人的。媒人又叫“周公” ,托媒也叫请“周公” 。据传,古代的婚姻礼 仪是周文王的儿子周公姬旦所创制, 《周礼》 “媒氏疏”中也有“使媒求妇,就合 二姓”的记载,所以媒人被尊称为“周公” 。 经媒人说合,如女方同意议婚,男方便先要买几件姑娘的衣料和胭脂花粉送 到女家作见面礼,并索取姑娘的“年庚八字” 。所谓“年庚八字” ,就是将姑娘的 出生年、月、日、时,与相应的天干地支对照,排出 8 个字。如“甲子年” 、 “乙 丑月” 、 “丙寅日” 、 “丁卯时” ,其中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便称“八字” 。 二、合“八字” 男方将女方写在红帖上的“年庚八字”取回后,放在灶头上或放到堂前香几 上押上 7 天。如 7 天内家中不打破碗盏瓢勺,不发生其它不吉利的事情,便可请 算命先生合“八字” 。合“八字” ,又叫排“八字” ,就是根据男女双方的“年庚 八字”和生肖属相进行综合推断,看男女双方是否“相克相冲” 。犯有六冲(子午 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已亥冲)和六吹(子未吹、丑午吹、寅已 吹、卯辰吹、申亥吹、酉戌吹)的属“八字”不合,不能成亲。如果男女双方“八 字”中带有六合的,犯六冲六吹就无大碍,仍可成婚。此外,还要看女方命里有 无 “关煞” , 如孤老煞(不能生育)、 桃花煞(俗称花癫疯)、 望方煞(克夫)、 八败煞(俗 称败家货)、下勒关(投水死)、上勒关(上吊死)等等。犯有这些“关煞”的,男方 不敢接纳。遇到特殊情况,也有到菩萨庙里求签定亲的。 三、定聘 “八字”合好后,如果不犯冲,女方的长辈、亲眷就要到男家拜访,考察男 方的家境和人品相貌,谓之“相亲” ,也叫“看人家” 。若双方满意,便可定聘。 这时,女方也要请出一名“周公” ,由双方媒人来往于男女两家,议定聘礼聘金。 一般由女方先提出要求,通过媒人与男方协商。待双方意见大致统一后,便可行 聘。行聘俗称“拿聘金” ,也就是订婚。男方设宴招待双方媒人和至亲好友,席 间敲定聘金、彩礼,并于当日将部分礼金、衣料、首饰等,交女方媒人清点,派 人送到女家。同时交换龙凤帖。男方交“龙帖” ,女方交“凤帖” ,所以行聘也叫 行帖。 “龙帖”随聘金、彩礼送到女家后,女家回礼,也于当天将“凤帖”送到 男家。礼篮中除放“凤帖” ,还须放两只红纸袋,一只装大米,一只装茅柴或茶 叶。纸袋封面上分别写“天作之合” , “麟趾呈祥” 、 “春茗千茶” 、 “秋粟万钟”等 吉祥词。此外,篮中所放米糕、柏枝之类,也都取吉祥之兆。一经行聘,婚姻关 系便正式确定,不能反悔。 旧社会聘金一般是讲稻米粮食,也有讲“代金银子”的。彩礼是指衣料、饰 物,如金环银镯、四绸八布、胭脂花粉之类。 四、送日子 送日子也叫“清担” 。当男女双方到了结婚年龄,一般由男方向女方提出迎 娶的要求。在征得女方同意后,便请算命先生算定迎娶的吉日良辰,用红帖写上 “谨定于× 月× 日为令嫒于归之期,眷姻弟× × × 顿首”的字样,交媒人送到女家。 同时将未清的聘金、彩礼也一并送达女家,谓之“清担” 。送日子时,男家一定 要将祖孙三代的鞋样交媒人带到女家,以便女方早作准备,做好后随嫁妆送上。 这一天,女家要设宴招待双方媒人和至亲好友,一来答谢,二来告知亲友,女儿 出嫁的日子已定,到时将请他们参加婚礼。此后,亲朋好友便陆续登门,给嫁姑 娘赠送贺礼。 五、迎娶 迎娶前的一两天,男方要用抬箱给女家送“四式礼” ,即猪肉、鱼、鸡、蛋 等。并办好“待媒酒” ,答谢“周公” 。迎娶的前一天晚上,男女双方都要分别举 行“上头” 、 “暖轿” 、 “坐嫁椅”等仪式。男方“上头”就是由新郎的父亲给新郎 穿戴女方送来的礼帽、鞋子,并说一些祝福的话,诸如“礼帽上头,富贵万年” 、 “双脚落地,买田置地”等。 “暖轿”就是男方将准备好的花轿停在堂上,烧香 上祭,由童男童女双双跪拜轿神。花轿中放一只取暖用的脚炉过夜,以求吉利。 女方在姑娘将出嫁时,要请人替她绞脸,谓之“开脸” 。即用棉线绞去脸上 的汗毛,使面部光洁红润。按民间的说法,姑娘绞完脸之后就是大人了,不再是 “黄毛丫头” 。临出嫁的前一天晚上,要举行“上头” 、 “坐嫁椅”的仪式。 “坐嫁 椅”就是在堂前放一把椅子,由兄长抱嫁姑娘坐到上面,并在两旁各坐一名伴嫁 的姑娘。嫁姑娘面前放一张桌子,桌上除摆放酒菜外,还要放一面镜子,一个量 米的五升斗。斗里装满米,中间插一把尺,一把剪刀和一杆秤,秤上搭一块黑色 皱纱头巾。仪式开始,先由父亲给嫁姑娘斟酒 3 杯。第一杯斟完,叮嘱女儿要孝 敬公婆; 第二杯斟完, 叮嘱女儿要尊重丈夫;第三杯斟完,叮嘱女儿要善待邻居。 同时,母亲在一旁“哭嫁” ,对女儿再三叮咛,并交待一件件嫁妆。父母教训结 束,嫁姑娘由有福气的“搀拜妈妈”搀扶着,边哭边一一跪拜宗亲长辈,表示告 别哭别按辈份大小,逐个进行。哭的内容因人而异,无非是一些祝福的话。 受拜者一边给嫁姑娘赠送礼钱,一边上前搀扶并讲祝福的话。 有的乡镇举行“坐嫁椅” ,作兴在堂前桌上放 3 盘团子,桌底放一只五升斗, 斗上架一把大(音代)斧。当桌上点燃香烛,门外响起爆竹时,仪式开始。嫁姑娘 由“搀拜妈妈”搀着来到堂前,先面对堂上神像磕 3 个头,然后坐上椅子,双脚 踏在大斧上,讨“万代富贵”之兆。两位未出嫁的女孩,站在两旁,称为陪嫁姑 娘。 “搀拜妈妈”上前,用五色丝线给嫁姑娘象征性地绞脸。前额绞 3 下,后脑 绞 4 下,边绞边说: “前头绞得方正方,养个儿子坐书房;后头绞得滴滴圆,养 个儿子中状元” 。 “坐嫁椅”结束,上供的团子摆在桌上让前来看热闹的亲友邻居 争抢,以讨吉利。 迎亲这一天,男家要雇吹鼓手吹吹打打,抬上大红花轿,热热闹闹到女家迎 娶新娘。若家穷雇不起由吹鼓手和大红花轿组成的“响动轿子” ,就只好雇一乘 没有乐队的小轿, 又叫 “哑巴轿子” 。而多数贫苦人家只能用推车(山区)、木船(圩 区)迎娶新娘。 花轿快到女家时,女家帮忙的人赶紧关闭大门,向男家索要“开门礼” 。等 “周公”代男家封了“开门礼”(一般是瓜子、花生、糖果、香烟之类)后,对方 才打开大门,让迎亲者进屋。这天,女家要请“搀拜妈妈”给嫁姑娘梳头。梳头 时要讲吉祥话,如“手捧镜子亮堂堂,我给新娘巧梳妆。前头梳个龙抬头,后头 又梳龙戏水,两边梳个插花棒,一对金圈(耳环)垂两旁”等。梳好后给嫁姑娘戴 上凤冠,披上霞帔,坐到床上“哭嫁” 。女儿哭,母亲也哭。哭了一遍又一遍, 再三催促也不肯起身上轿,这叫“诈床头” 。迎亲者为了让新娘早点上轿,图个 顺当,便拿出“起床礼” ,请新娘子动身。嫁姑娘动身前,母亲要给她交“里边 箱”(一种放贵重物品的小木箱)和首饰盒的钥匙袋,边交边哭好话。有的地方在 嫁姑娘上轿前,娘家要为女儿摆上酒菜,让她吃饱了才动身。这时,嫁姑娘要哭 六样菜、八样菜或十二样菜,如“一粒圆子(肉圆)滴滴圆,把我哥哥弟弟吃了中 状元,状元头上一点红,穿靴戴顶上我的门” ; “一块猪肉四角方,把我哥哥弟弟 吃了开砻坊,大砻坊开在高淳县,小砻坊开在家门口。金玉石臼有两张,乌金榔 头配成双,打出籼米白似霜,打出糯米亮汪汪” ; “一块鸡肉白洋洋,把我哥哥弟 弟吃了开钱庄,财神菩萨来帮忙,开了钱庄开银行。铜钱银子没浪当(喻多),用 车推来用船装”等等。吃完饭后, “搀拜妈妈”给嫁姑娘盖上红巾褡,拎上“子 帕”(装有红蛋、柏枝、花生的红布包),准备“发亲” 。嫁姑娘由哥哥抱上轿。这 时,男方“周公”要给抱轿的哥哥封“抱轿礼” 。在一片爆竹、唢呐声中,哥哥 抱起嫁姑娘走向花轿,目的是不让嫁姑娘脚踩地面,以免带走娘家的财运。嫁姑 娘上轿后,迎亲者告别女家起轿回程。女家的长辈亲友随轿送行,一直将嫁姑娘 送到男家。送亲队伍按例必须凑齐 4 代人,以示人丁兴旺, “四世同堂” 。抬嫁妆 的队伍走在最前面,其中有一付“三朝担” ,须让嫁姑娘的弟弟挑着。 “三朝担” 由椅子、畚箕、小脚盆、捶衣棒、苗帚、鞋匾等组成。另有一只“子孙桶”(即 马桶),让小孩挑着,男家要专门给这个小孩封一份礼钱。迎亲轿子在途中过第 一座桥时,轿夫要停下轿来,向男家索要“过桥礼” 。 花轿快到男家时, 男方要燃放爆竹迎接。轿子停下来后,男方的“搀拜妈妈” 迎上前去,手拿镶有明镜、八卦的筛子在轿前晃一晃,谓之“退轿神” 。然后用 秤杆挑起轿帘,请新娘子下轿。这时,帮忙的人赶紧在地上铺上麻袋,让新娘踩 着麻袋走向婆家。麻袋一般用 3 只,一只接一只地朝前移动,寓意“传宗接代” 。 也有新娘下轿后直接由新郎抱人家中的。 新娘进家时, 大门口早准备了一蒸笼饭, 上面摆放染红的喜蛋和红枣、桂圆等。新娘到门口后稍停,用手在饭里抄一下, 取兆“万(饭)代富贵” 、 “早(枣)生贵(桂)子” 。 新娘子进门后,男家要大摆筵席,宴请送新娘来的女方至亲好友。因为是新 亲,接待时十分注重礼节。要请对方的长辈坐首席,以示尊卑有别。并请会应酬 能喝酒的亲友代表主家上席陪酒,让客人喝得开心。开席后,陪酒者给桌上的客 人一一敬酒致意,营造友好气氛。席间,新郎也要在父辈的带领下,给客人们逐 桌敬酒,表示敬意。喜宴结束后,新亲告别回家,男家要给每一个送亲的人赠送 鸡蛋、花生、糖果之类,叫做“回头礼” 。对其中尚未婚配的童男童女,还要另 外“串钱”(在一股棉线上系上红包),祝愿“长命百岁” 。新亲出门时,燃放爆竹 送行。 六、拜堂成亲 拜堂一般在迎娶的当天下午或晚上进行。届时,堂上红烛高照,供桌上摆一 盒娘舅送的“百子糕” ,取兆多子多孙。待爆竹轰鸣,锁呐响起,拜堂仪式开始。 新娘子在 “搀拜妈妈” 搀扶下与新郎并立堂前,随着司仪的口令,先拜天地神灵, 再拜列祖列宗,后拜父母及诸亲长辈。拜亲戚时,拜到谁,谁受拜,向新郎新娘 赠送红包喜钱。司仪在一旁高喊: “× × 赠大洋 X 块! ”由专人一一记录在簿。拜 堂结束,新郎新娘在众亲友簇拥下送人洞房。这时,主家请“搀拜妈妈”给前来 看热闹的乡亲散发花生、葵花子、糖果等“新娘子果” 。若人多拥挤, “搀拜妈妈” 难以一一分发,只得将果子撒出去,任大伙哄抢。这叫“撒新娘子果” ,也给喜 事增添了热闹气氛。 晚上,诸亲六眷吃“人情酒” 。这天娘舅要坐首席,待为上宾。当地民间有 “天上雷公大,地上娘舅大”的说法,娘舅被视为至尊。其他姑姨表亲也要按辈 份依次就坐,体现尊卑有别。席间划拳行令,一醉方休。办“人情酒” ,主家也 须安排能喝酒会应酬的人陪酒,让客人们喝足吃好,高高兴兴。上菜后,陪酒人 举杯请客人随意喝。酒过三巡,开始敬酒。敬酒时行酒令。陪酒人在喝干第一杯 酒后交令说: “一心敬!”接着客人们按逆时针方向逐个干杯交令。第二杯酒令是 “二喜” ,接下来喝“三星照” 、 “四季财” 、 “五登科” 、 “六顺” 、 “七巧” 、 “/乙 仙会” 、 “九长寿” 、 “十大全” 。连喝 10 杯,叫做“喝十大全” 。 喝完“十大全” ,有时候陪酒人还要编出一套酒令继续喝。酒令编得既长又 拗口,说得不好就要出错。说错了要被罚酒。有时候在喝完“十大全”后,就各 找对象喝,方法有“划拳” 、 “抽筹”等。因此“人情酒”一般要喝上几个钟头, 尽兴而归。 当晚, 同族中人及新郎的表兄弟要凑钱购买红烛、 鞭炮和 5 至 7 样糕糖点心, 给主家“送房” 。主家要请送房人喝“送房酒” 。有钱人家还请戏班唱“送房戏” 。 也有民间艺人凑在一起主动来唱戏祝贺的。主家设宴招待,还要给演员封酬金。 与此同时, 村里的年轻人也结伙前来看热闹、 闹洞房, 往往要闹到深夜。 所谓 “送 房” ,是给新郎新娘讨吉利,讲的全是吉祥话。一人讲众人和,形式很活跃。好 话有: “喜灯挂在喜门前,喜对贴在喜堂上。喜福寿、喜双全,喜子喜孙万万年” 等(附件 3)。讲完好话,新娘子要亲自发香烟,送花生、瓜子、小糖之类,以表 谢意。有人搞恶作剧,趁新娘子划火柴给“送房”人点烟时,凑上去将火吹灭, 让新娘子再点,借以取闹作乐。也有将马桶盖、枕头等藏起来,向新郎新娘索要 赏赐的。闹洞房的人有老有少,取闹的方法也多种多样,都是为了开心、热闹。 第二天清早,新娘子要到公婆面前问安,给二老敬茶,聆听教诲。 七、谢媒 婚后一两天, 主家办酒谢媒。 俗话说: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 ” 旧社会最忌男女授受不清,当女孩成年后便深居闺阁,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几 乎与外界隔绝。谈婚论嫁,要有媒人牵线搭桥才行。从提亲到完婚,每一道程序 都少不了媒人从中联系协调, 真可谓磨破嘴皮跑断腿, 十分辛苦。 请过谢媒酒后, 新郎的长辈还要带上肉、蛋、茶点、鞋子等礼品,到媒人家中登门致谢。 八.新女婿过门 婚后第三天,新郎要在宗亲长辈的陪同下,带上 10 个菜和其它礼品,到女 方家中拜见岳父岳母,这叫新女婿“过门” 。岳父岳母要办酒招待,并请人陪新 女婿喝酒。席间,陪客向新姑爷频频敬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酒量小的很容易被 灌醉。还有姑娘嫂子给新姑爷“桠饭”的习俗。即几个人配合好,悄悄地将饭团 扣到姑爷碗里,非逼他吃掉不可。还有姑娘嫂子“弄损”(为难)新姑爷的,特意 在饭里加一把咸盐,或者倒一些菜汤,让姑爷下不了台。 新女婿“过门”后,整个婚嫁仪程便圆满结束。而在女家,此后还有两件事 要办。一件是在新婚的第一年“立夏”时节,岳父岳母要给女儿女婿“送夏” ; 另一件是,在新婚的第一个春节,新郎新娘回门拜年时,本家叔伯兄弟要宴请新 女婿,叫做“接新亲” 。 “送夏”是由岳父岳母备好成双成对的凉枕、毛扇、夏装 衣料等礼品,送到女婿家,以示关怀。 “接新亲”是在新婚夫妇备礼品去女方宗 亲家拜年后,由女方的叔伯兄弟设盛宴招待,并给新婚夫妇“串钱” ,馈赠桂圆、 花生、米糕等吉祥礼品。 封建婚姻制度要求按“六礼”行事,免不了争彩礼、讲排场,男女双方花费 都很大。穷人家的孩子娶不起老婆,就想出变通的办法,于是就出现了抢亲、招 亲、 “转茶” 、调亲、带童养媳等一些特殊的婚姻方式。 1.抢亲。抢亲并非“王老虎抢亲”那样的强抢民女,而是经双方家长商定, 或在女方默许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既省钱又省事的带有戏剧性的婚嫁形式。在 圩区,常常是男家选好日子,撑一只大船到女方家水埠口等候。待嫁姑娘踏上水 埠,蹲下来淘米洗菜时,男方的人飞速上前,将她抱起来就走。上船后,有人立 即向岸上撒出一把红帖,抢亲就算告成。当女方的父母兄弟闻讯赶来时,船已经 离岸远去。见到满地的红帖,就不必再追。做母亲的又哭又骂,一来心疼女儿, 二来装装样子,图个吉利。山区则将接新娘的独轮车停在村口路边,等嫁姑娘拎 着包袱“走亲戚”时,抱上车子就走。同样有人撒红帖,放鞭炮,告知女方家长。 也有趁赶庙会抢亲的,做法基本相似。 2.招亲。招亲又叫入赘、招女婿。一般是男方家穷、男孩子多,而女方无 子嗣,经双方协商让新郎到女家成婚,既做女婿,又做儿子,为岳父岳母养老送 终。也有丈夫去世,寡妇招一个男人进门做老公的,都属招亲。 3. “转茶” 。 “转茶”又叫收继、转房。过去,男女人洞房后要喝“和气茶” 。 喝过“和气茶” ,夫妻俩就一辈子相守,白头偕老。这杯茶有分量,象征夫妻系 的恩爱绵长。 “转茶”就是妇女在丈夫去世后,不改嫁他姓,而由公婆作主,求 得同族宗长支持,转嫁给死者的兄弟做老婆。只要举行简单的结婚仪式,不须惊 动太多的亲友。 4.调亲。调亲又叫交换婚。一般是甲乙双方都有待婚的儿女,因家贫或其 他原因,一时找不到对象,经人介绍由甲方娶乙方的女儿做媳妇,同时将自己的 女儿嫁给乙方的儿子做老婆,互相交换,结成亲家。双方都免了彩礼聘金,也可 少掉许多应酬。但这样做,往往违背子女的意愿,酿成不幸的后果。 5.带童养媳。带童养媳就是在儿子年幼时,就领养人家一个女孩进门做媳 妇,等到了结婚年龄再举行婚礼,也叫“圆房” 。旧社会,子女多的穷人家,为 了减轻负担, 只得将女孩早早送给人家当童养媳; 对方也乐得不花钱或者少花钱, 就娶回一个媳妇,还能当丫头使唤。因此,过去在农村,带童养媳的现象比较普 遍。 此外, 由于迷信鬼神, 过去还有结冥亲、拜堂冲喜等陋习。结冥亲又叫结亲、 结阴亲。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男女双方订有婚约,没等到结婚,不幸双亡。 父母为慰藉亡灵,怀着哀痛的心情为他们“完婚” 。女方将纸扎的嫁妆和女儿的 灵柩, 抬到男方祖坟上, 在举行简单的仪式后,与男孩合葬一墓。另一种情况是, 未婚夫妻有一方亡故,另一方与死者亡灵举行婚礼。男孩去世,女孩抱着死者的 灵牌拜堂成亲,叫“嫁殇” ;女孩去世,男家将女孩的灵柩抬上祖坟安葬,叫“领 殇” 。冲喜一般是在未婚夫病重时,提前将女孩娶进门,捉一只公鸡代病人拜堂 成亲。目的是想借喜气冲掉晦气,使病人一天天好起来。可是这样做常常事与愿 违,冲喜后病人的病情加重以致死亡的事,屡有发生。女孩与“公鸡”拜过堂后, 就是男家的人,未婚夫死后不能再嫁,只能一辈子守寡。明代进士、本县阳江镇 小花村人刘造构的养母,就是一个在给未婚夫冲喜后而终身守寡的典型。幸运的 是, 其养子求学上进, 得中进士, 光耀门第, 为她在皇帝面前争得一块 “贞节坊” , 多少给了她一点精神安慰。 解放后,国家颁布《婚姻法》 ,废除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提倡婚姻由男女 双方自己作主,婚礼从简。上世纪 50 年代至 60 年代,结婚不收彩礼,婚事不讲 排场,蔚然成风。当时有句俗话说: “娶个老婆并不难,只要一身‘学生蓝’ 。 ” 男女双方相中后,经介绍人牵线搭桥,男方只要给女方剪几身衣料送去,就算定 了亲。婚前两人到当地政府领取《结婚证》 ,选个日子邀请亲朋好友聚一聚,发 几颗喜糖,就把婚事办了。此后,随着社会经济状况的逐步好转和旧思想旧习惯 的“复活” ,女方对彩礼的要求逐步升级,排场越搞越大。70 年代,男方必备“三 转一响”才能将媳妇娶进门。 “三转”即自行车、手表、缝纫机,都有轮子转; “一响”是收音机。80 年代提高到“一彩三双” 。 “一彩”即彩色电视机; “三双” 是双门电冰箱、双缸洗衣机、双卡收录机。90 年代又提升为“三环一窝鸡(机)” 。 “三环”即金戒指、金耳环、金项链; “一窝鸡(机)”包括录相机、卡拉 OK 组合 机、电话机、放相机、空调机等。进入 21 世纪,女方对男方的要求更高。在农 村,男孩找对象,先要把高楼盖起来,把家里各种电器化设备装起来,把摩托车 买回来,叫做“筑巢引凤” 。如今男婚女嫁不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可接触 到婚事的操办还是要请“周公” ,出面联系协调。看人家、拿聘金、清担送日子, 一切如旧。聘礼之重,排场之大,远远超过过去。迎娶之日,嫁姑娘要披婚纱, 坐轿车,组织乐队吹吹打打。送亲的娘家人跟上一大帮,男方要派专车接送。酒 席要办得很丰盛,一般都要办到十几桌乃至几十桌。男方不堪重负,往往是媳妇 娶进门, 背上一身债。 城镇有不少知识青年实行文明结婚, 将亲朋好友请到宾馆, 在举行简短欢快的仪式后,大家举杯为新郎新娘祝福,倒也少了许多客套应酬。 至于选在节日期间,由单位主持举行集体婚礼,就更简朴,更有意义。 (夏 孝栋、杨兴诗、李代明)第二篇、丧葬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人死后尸体如何处置,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由于 宗教信仰和经济、自然条件的差异,各有不同的风尚习俗。高淳地处江南,历来 实行土葬。1997 年,考古工作者在薛城乡小岗头村,发掘出一处新石器时代文 化遗址。从墓葬层所看到的都是土坑墓,即在地上挖一深坑,将尸体和随葬品直 接放进坑中覆土掩埋。由此证明,早在 6000 多年前,这里的居民死后都实行土 葬。 丧葬的形式、规格,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时代的发展而逐步有所改变。从 解放后在固城、漆桥等地发掘的秦汉墓葬看,那时已开始用棺木装殓尸体,在深 埋的棺材上面垒筑高大的坟墩。一些有地位有身份的死者,墓穴采用砖石结构, 大石门,长甬道,前厅后室,四壁用刻有各种图案、画像的砖块装饰,极尽奢华。 明清时期的墓葬,大都有墓志铭和墓碑。墓志铭一般是青石板,盖在棺材上面, 介绍死者的生平、业绩;墓碑立在墓前,标明死者姓名、立碑时间和立碑人。 墓葬以同宗家族集中,每个家族都必须购置墓地,俗称祖坟山。除了未成年 的“棉子鬼”(男孩)、 “毛头鬼”(女孩)死后可以任选荒滩野岭埋葬,成年人死后 都要送上祖坟山,不能随便乱葬。 丧事的操办,受封建礼教和迷信思想的束缚,要分阶段按程序进行,一环套 一环,不容疏忽遗漏。凡 60 岁以上因病去世的,即所谓“寿终正寝”者,便可 丧事喜办,其场面更大,程序更复杂。 一、临终 老人病重弥留之际,其配偶子女要守候在病榻前,随时观察病人的动态,聆 听遗言。出门在外的子女闻讯后必须迅速赶回,给老人送终。倘因故不能及时赶 回, 便会给死者和当事人留下深深的遗憾。 迷信说, 子女不能守在老人身边送终, 便不算死者命中的子女。 病人即将断气时,便要请宗亲或抬材的脚夫为其穿“老衣”(亦叫寿衣)。这 时要将死者床上的蚊帐撤掉,以便死者的灵魂升天。 “老衣”都是事先特制的, 从内到外须穿 5 件或 7 件,另加鞋、帽。内衣用白色棉布,外罩和鞋、帽要用蓝 布,不用黑色布料。衣服缝制时,线头不打结,钮扣用棉线或布条代替,系时也 不打结,只须象征性掖一下。穿“老衣”时,孝子(长子或长孙)要跪在床上托住 病人的头,不让头部晃动,以免耷头断气,后代不发祥。 . “老衣”穿好后,在临终者手中塞上几张裱芯纸,嘴里含一枚铜钱。同时在 门旮旯烧化纸锞,谓之送“发脚礼” 。意思是让死者带钱上路,好打发贪财的凶 神恶鬼。 病人断气后,须在面部盖上白布或黄裱纸。亲属子女悲声大作,号啕痛哭, 谓之“哭丧” 。族人邻居听到哭声后,主动登门帮忙,孝子一一跪谢,并请族中 长辈代为主持丧礼。同时,请“门司”(阴阳先生)到场,看是否犯重丧,何日出 殡适宜,要忌哪些生肖,等等。所谓犯重丧,就是死者去世的日子犯忌,丧家在 办完丧事后还会再办丧事。按“门司”的说法,凡碰上“正七连庚甲”(即正月 和七月的庚日、甲日)、 “二八乙辛当”(即二月和八月的乙日、辛日)等,都是恶 日,要犯重丧。犯重丧的人家为了化解,就在死者的棺材内再放一只纸扎的小棺 材,表示已办过两次丧事。 二、报丧 报丧俗称“把死信” 。就是在人死后,请几位熟悉死者亲友住址的宗家或邻 居,分头上门通报死信。送信者脚穿草鞋,随身带一条云片糕和一把雨伞上路。 伞要倒夹在腋下,到了亲友家,将伞倒靠在门边,然后敲门。主家看到报丧的上 门,要有女眷出来哭几声,以图吉利。并在简单问明死者的情况后,连忙倒茶、 煮鸡蛋招待送信者。鸡蛋一般氽 3 个或 5 个,盛好加糖。如送信者来不及吃,可 事先打招呼,将生蛋带回去。倘若主家一直没人哭,送信者认为晦气,要抓一只 茶杯掼破,以驱晦气。送信者不能认错人家,否则要立即买公鸡、鞭炮,给对方 鸣炮、 “挂红” ,赔礼道歉。 如遇死者犯重丧,有的地方作兴“出斜示”(又名斜符)。即请“门司”将死 者姓名、出生年月、去世和出殡的日子、忌哪些生肖等内容,写在纸上,张贴在 门前,让亲友、邻里知晓。贴时不用摆正,要歪着贴,所以称“斜示” 。亲友、 邻里见到“斜示”后,要上门吊丧或送葬便可有所准备。生肖犯忌的,出殡时就 注意回避。抬材的脚夫和亲属如果犯忌,又无法回避,只要在领口插一根筷子, 以筷子当宝剑,便可逢凶化吉。 三、入殓 人殓俗称“下材” 、 “下尸” ,就是将死者尸体安放到棺材里。棺材用松、杉 或红木做成,以红木为上品。群众通常把用 10 根长 8 尺、围 1 尺的木料做成的 棺材,称为“十斗头”好材。 人殓前,先将棺材架在堂前两张长凳上,头朝前门放平。然后揭开棺盖,翻 过面来放到一旁。棺材内垫上棉絮或草木灰(夏天用来吸尸水)。头部放 3 片瓦, 中间一片凹口向上,用来固定死者的头颅。人殓时,孝子站到床头托住死者的头 部,抬材人分别从两侧用白布托起死者的肢体,平稳地移到棺盖上。孝子跪下替 死者梳头,只象征性梳几下(前三后四),便将梳子砸断,反手扔到身后。这叫“梳 冷头” 。梳毕,孝子起身,捧起死者头颅,抬材人上前将尸体托起,安放到棺材 内。亲属子女伤心恸哭,争着再看死者一眼。其哀哀亲情,令在场人禁不住陪着 落泪。 棺盖暂不密封, 在四角垫上纸卷,以防死者复活。棺材后下方点一盏油灯, 称为“脚灯” 。灯上罩一只竹篮,上边放一双死者穿过的鞋子。灯要常添油勤接 芯,不使熄灭,所以又叫“长明灯” 。 死者人殓后,亲属子女穿孝服戴孝帽,守护在棺材两旁,日夜不断人。孝子 穿麻布衣戴麻布帽, 脚上穿草鞋, 腰间系草绳。帽上插 3 根稻草,钉 3 朵带籽棉, 谓之“三梁冠” 。孝媳穿白布长衫,扎白布头巾,鞋子上蒙一层白布。头巾一般 长 6 尺,宽 6 寸,谓之“六顺” 。鞋子上钉白布也有讲究。如公婆只丧其一,后 跟要留空隙, 不能全缝上; 公婆双亡,就要全部蒙上白布。孙辈们戴白帽系白布, 帽前及白布的一端,分别染上红、绿、黄三色,以区分子孙、曾孙、玄孙。未婚 的孙婿、孙媳,须在孝衣上披红挂绿,以示区别,也为图吉利。与死者同辈的宗 家、亲友,只须在腰间系一条长 4 尺宽 6 寸的白布,以表悼念。 棺材前上方用整幅白布挂起孝幔,中间露出材头,两旁垂下,遮住后堂护灵 的孝子孝媳。棺材前边摆一张小桌,桌上立死者灵牌,两旁摆放孝子孝孙的“哭 丧棒” 。灵牌用长 15 厘米、宽约 10 厘米的土块做底座,在上面插两根长 30 厘米 的芦棒,套上写有“故× × × 之灵位”的白纸套便成。灵牌前献上一碗圆顶饭团(从 一只碗里将饭扣进另一只碗里做成),饭团上埋一只剥去壳的熟蛋,称之“倒头 饭” 。桌前摆放香炉、烛台和少量的柱香、蜡烛,以备吊丧时用。 四、吊丧 吊丧就是众亲友闻讯赶来吊唁、上祭。吊丧者将到丧家门前时,哭声或哀乐 响起。孝子孝媳听到后立即按男左女右的惯例,分头跪到棺材两旁恭迎。帮忙人 上前接过吊丧者送来的祭品、礼金,随即通报专人一一记录在簿,留下“人情” 。 吊丧者进门后,燃香作揖,向死者跪拜或鞠躬。死者亲属女眷在一旁“哭丧” , 告诉死者某某人来给你吊丧,你要保佑他及全家如何如何。吊丧者行礼完毕,转 身进入后堂,依次将孝子、孝媳一一搀起,并安慰节哀顺变,保重身体。也有说 一些褒奖话宽慰死者亲属的。吊丧者告别时,丧家要回赠云片糕、孝布(邻居、 朋友回赠毛巾)、糖果之类答谢。同时,女眷哭送,哭一些祝福的话。吊丧的礼 品无所谓轻重,即使邻居、朋友送一迭裱芯纸来,丧家照样回赠糕、糖、毛巾之 类答谢。所以群众中有“寻(赚)钱生日蚀本丧”之说。 女婿女儿和死者的侄、甥,要备酒菜上祭,俗称“上饭碗” 。女婿女儿“上 饭碗”的仪式一般在出殡前一天举行,礼品最丰盛。一般要有 3 架抬箱,分别装 “三生”(猪头、鲜鱼、白鹅)、 “六菜”(猪肉、圆子、蛋饺、豆腐、金针、木耳) 及糖食、水果、烟、酒等。抬箱上面分别搭上“千金被”(一种用白布做被里, 红纸作被面,中间塞少许棉絮的 2 尺见方的简易被)、草鞋、纸锞等。还须在猪 头嘴里塞上一定的礼金,作为请厨师“改刀”(平分上祭菜肴)的“谢厨礼” 。烟酒、 果晶等称为“喜口酒” ,连同草鞋送给抬材的脚夫,称为“谢脚礼” 。此外,还要 配上布质的孝幛孝联和纸扎的金童玉女、轿马、柜箱等。孝幛中间写一“奠”字 或另写挽词;孝对一般写“寿终正寝,福寿齐天” 、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存” 等。一切准备停当,雇请吹鼓手,一路吹吹打打前去“奔丧” 。侄、甥辈“上饭 碗” ,有用抬箱的,也有用饭篮的,礼品从简。 “奔丧”队伍进村快到丧家时,女儿开始“哭丧” ,丧家准备迎接。帮忙人 上前接过抬箱及孝幛孝联、金童玉女等,摆放到灵堂两旁。 “三生” 、 “六菜”等 祭品, 端到临时设置的大桌子上, 一一摆好。一切安排好后,女婿女儿行上祭礼。 女婿主祭,女儿随同陪祭。燃烛上香后,女婿、女儿一同跪拜。拜完,女婿进后 堂“哀丧” 。 “哀丧”的做法是:女婿从右边掀开孝幔走到棺材左侧,用手在材头 上拍一下,哭着喊一声对死者的称谓;接着手抚棺材走到材尾又拍一下,又喊一 声称谓; 然后转身到棺材右边倒退着出来, 再在材头上拍一下, 哭着喊一声称谓。 “哀丧”结束,焚化纸锞,夫妻双双再行跪拜礼。礼毕,女儿站到一旁悲哭,倾 诉对父(母)的哀伤和怀念。也有边哭边装作给金童玉女捅耳朵作交待的,更是情 真意切。女婿女儿告别时,丧家要将上祭的“三生” 、 “六菜”分一半给他们带回。 鼓乐队留下,等第二天出殡时再用。 有的死者接近做寿的年龄,亲属悲痛,死后给他(她)“做冥寿” 。 “做冥寿” 一般在死后第二天晚上举行,亲属们按长幼、亲疏,成双成对依次跪拜,同时奏 乐并燃放烟花爆竹。开拜要选福寿双全、儿孙满堂的老人先拜,收荆 Ij 选父母双 全、健康聪明的孩子做“对子” ,讨个吉利。 有的人家在出殡前一天晚上,请鼓乐队坐堂演奏,或请艺人来家唱戏,丧事 喜办,叫做“闹材头” 。有钱人家还有请和尚道士上门给死者念经超度,晚上唱 目莲戏放焰口的。唱目莲戏的具体做法是:丧家事先在室外用芦席搭一个棚子, 里面放两张方桌,桌上摆放香炉、烛台和供品。开场时,道士们分坐桌子两旁, , 先响锣鼓打“开台” ,接着唱目莲戏。一人唱,大家帮腔。剧目有《老背少》 、 《罗 八寻母》等。唱时,丧家有人在场,或上前叩头烧香,或去外面焚化纸钱、放焰 火。唱的时间由丧家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确定,有唱通夜的,也有唱到半夜就结 束的。 死者如有出血现象,叫做“见红” ,迷信说这种人到了阴曹地府,要“坐血 池”受苦。家里人为了使死去的亲人免受苦难,就请道士来进行“穿桥破地狱” 。 “穿桥破地狱”是用一匹白布搭成桥的样子,由孝子捧着死者的灵牌从桥的一端 移到另一端,叫做过“奈何桥” 。灵牌过桥时,用伞遮着,不让见天。道士在一 旁敲锣打鼓,嘴里念念有词,为死者祈祷。 “过桥”后,为首的道士举起宝剑, 将事先放在桥下的一只盛有“苏木水”(红色液体比作血)的钵头砍破,让水泼出, 表示破了地狱。 五、出殡 出殡俗称“出材” 。出殡一般在人死后 3 天进行,也有 5 天 7 天的,根据具 体情况而定。如除夕去世,就要过了正月初五才能出殡。还有亲人在外须要等候 的,等等。 出殡一般在上午进行。早上,丧家要备 6 样菜(俗称“六样头”)请抬材的脚 夫、 “门司”及所有帮忙的人用早餐。这时,丧家的女眷哭着上前,拉住他们一 一跪拜道谢。 出殡前,孝子捧着灵牌和“哭丧棒” ,低头弯腰跪在棺材前哀泣。抬材人将 垫在四角的纸卷抽出,托起棺材盖,让家里亲人见死者最后一面。接着,将女儿 送的“千金被”盖在死者身上,并取出死者口中的铜钱。女性还要娘家人上前摸 头摸脚。民谚说: “妈妈(当地对老奶奶的称呼)八十八,死了还要娘家人摸摸头和 脚。 ”其意在验明,死者是正常死亡。行完最后的告别礼后,将棺材盖盖上,用 特制的棺材钉钉牢, 在沿口四周贴上封条。 并在前后左右贴上类似标语的白纸条, 谓之“封金口” 。纸条上分别写: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抬材人在 死者亲属们的一片哀号恸哭声中,上前托起棺材出门。孝子哭着用背抵住材头, 不让棺材出门,这叫“扛材头” 。棺材托出门外后用木棍或砖块架空停在路口, 孝子孝媳一个个面对棺材跪着。抬材人忙着“做杆” ,准备起程。 “做杆”就是在 棺材两头系牢绳索,将一根 1 丈 8 尺长的木杠(俗称“百岁杠”)纵向穿人,架在 棺材上。 木杠两端装上能活动的横担, 横担左右各安装一根直杠, 供抬材人上肩。 抬材人又称“步神” ,一般由 10 人组成一个班子。8 人抬棺材,1 人在前敲锣,1 人在后挑粪篮, 携带挖土工具。 出殡前,在棺盖上覆盖被面,年老的死者用蓝色, 年轻的用红色。材头上系一只公鸡,将公鸡比做凤凰,在前引路,所以叫“领材 鸡” 。棺材刚出门,就有一位老者在家中燃放鞭炮,将停棺的板凳踢倒,手拿扫 帚往门外扫几下,谓之“清家” 。 一切准备停当,只听一声报丧锣响, “步神”们吆喝着,托起直杠上肩,出 殡队伍开始缓缓前行。队前有两人举着用长竹竿悬挂的“幡旗”引路,幡上分别 写有“金童领上天堂路,玉女引入逍遥宫”的对联。接下来是孝幛孝联、轿马灵 床、 金童玉女等。 一名手拎报丧锣的脚夫走在棺材前面,敲一下锣,撒一把纸钱, 给人凄凉悲哀的感觉。孝子手捧灵牌,低头弯腰,由两人用白布托往胳膊,搀扶 着向前。其他子、孙,也一个个手拿“哭丧棒” ,低头弯腰,依次排列在孝子前 面。棺材后面紧跟送殡的亲友。出村后,孝子给送殡者作揖道谢,请他们留步返 回。女儿女婿、外甥、侄儿等至亲和“门司” 、帮忙者,一直跟上坟山。有钱人 家, 出殡的场面则更加隆重。 前面有道士吹吹打打开道, 后面有鼓乐队不时吹奏, 以现风光。 棺材在途中停下来休息,孝子孝孙要一个个跪在材前伺候。过桥时,孝子要 面对棺材跪下来,并说一声“过桥了” 。 对犯重丧的死者:出殡要悄悄进行,在村内不能响锣,不能有哭声。 六、下葬 棺材抬上祖坟山后, 先请 “门司”看地形定方位。然后由一位长者点燃柱香, 朝墓穴所定的方向作揖敬神, 并给周围的坟墓(所谓左邻右舍)烧少许纸钱 “通报” 。 一阵鞭炮响后,抬材人破土挖坑。坑挖好后,先由长者在坑内焚烧少许纸钱和芝 麻秸,再让孝子下坑蹲一下,叫“孝子焐坑” 。有的地方还兴“洗坑” ,就是抬材 人在坑挖好后,喊死者的甥、侄、女婿等至亲上前看坑,向坑中丢钱,称之“洗 坑” 。坑中的钱由抬材人捡起,作为犒赏。 “焐坑” 、 “洗坑”后,在坑内撒上石灰、 木炭,将棺材摆正放人。先由孝子用麻衣兜一锹土,沿坑一侧,从棺材后面撒到 棺材前面,然后抬材人向坑中填土,垒成馒头形坟墩。有的地方在棺材下坑后, 由孝子兜土撒到棺材四周, 然后填土。填到一半时,由孝子领着死者的女婿、甥、 侄等,在上面踩一圈,再继续加土,垒好坟墩。 安葬结束,一人撑伞遮住孝子捧着的灵牌,上路回程。进村后,孝子和送葬 人都要从事先烧着的火堆上跨过,以驱邪气。回家后,有妇女给每人献上一杯红 糖水,一来解渴,二来图吉利。死者的灵牌和孝幛孝联、金童玉女等,摆到事先 设置好的灵堂内,燃烛烧香,摆上食品供奉。丧家在户外摆上丰盛的酒筵,请亲 友、 “步神” 、 “门司”及所有帮忙的人吃“归山饭” 。 若死者高寿,邻居们会纷纷抱着小孩来讨“寿饭” ,说是吃了寿星的“归山 饭” ,可以“合寿” 。主家要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寿”字碗,给每一个来讨饭的孩 子送上一碗饭。饭碗不必送还,留着“讨兆”(求吉利)。 此外,还兴一种陋习。倘若老人 81 岁去世就犯了忌,说是“九九八十一, 死后下小辈要讨饭” 。非得孝子在招灵回来后,身背稻草,手持棍棒,随带锅、 碗、瓢、勺,到事先安排好的 7 户不同姓的人家讨饭。主家给饭、给菜,且每给 一样菜,都说一句解化的话安慰对方。讨来的饭莱不能拿回家,要在外面找地方 烧了吃。想“合寿”的人,还兴上前抢着吃,常常会引来一批看热闹的人。 有的乡镇作兴给亡灵送火。就是在死者人土后,孝子连续 3 天朝坟墓方向烧 火跪拜,表示对死者的关怀。第一次到坟地或村外,第二次在村口,第三次可以 不出村,一次比一次近。 七、上三朝坟 死者安葬后第三天,孝子及家人带上饭菜(习惯是 3 碗饭加猪肉、鱼、豆腐 3 样菜)及酒、柱香、纸钱等,挑着粪篮,带上铁锹,上坟祭奠死者,谓之“上三 朝坟” 。方法是:在坟前上供、进香、焚烧纸钱后,由主祭人先行叩头礼,然后 家人依次跪拜。礼毕,孝子给坟冢加土,使坟墓高大圆正有气魄。 八、接回期 接回期又叫接回月、接回丧。就是丧家请算命先生排出一个日子,将死者的 阴魂接回家来, 以了思念, 以求家族兴旺。接回期的日子,根据死者的死亡时间, 对照相应的天干地支推定。如“甲己子午九” ,就是说凡在甲、己、子、午这 4 个日子去世的,死后第九天接回期。如此等等。其具体做法是:到接回期的这一 天,先用黑纱将死者的灵牌蒙起来,不让亡灵看到自己已死,免得伤心。然后在 靠墙处揭去几片瓦,开出“天窗” ,靠上事先用芦柴和草纸扎的梯子。梯子下面 放一盆清水,内放毛巾,供亡灵及陪同的阴差下梯时洗脚。傍晚,在死者生前住 过的卧室内摆一张桌子,桌上撒一些草木灰,献上三荤三素 6 样菜。并在一旁放 一碗只有一根猪腿骨的菜,加一双灯草做的筷子,用来招待阴差。故意让陪客夹 不起骨头,好拖延时间,让亡灵在家中多呆一会儿。另外,还要在死者床前放 3 样茶点,斟满一杯茶。一切安排妥当,家人躲在暗处观察动静。如发现猫、鼠出 来偷吃,不得驱赶,任其争食。把猫、鼠看成是亡灵的化身。相反,第二天如发 现桌上没有留下痕迹,饭菜没有动过,则认为死者在阴司受过,没能回家。于是 便要进香烧纸,超度亡灵。 接回期用的芦梯,次日早上扔到水塘中,不能乱丢。 九、守孝 死者的亲属子女按例要守孝 3 年。孝子鞋面上蒙白布,帽上钉白布;女眷脚 穿白鞋,头上插白花,称为“戴孝” 。孝子在 1 个月内不理发,不剃须;女眷 1 月内不涂脂抹粉。所有守孝人 1 月内不能到邻居家串门,上亲戚家走访或赴宴。 家中更不能有人吹弹歌唱。春节贴对联,丧家与一般人家大有区别。第一年只能 贴绿色对联,第二年贴黄色对联,第三年满孝后才能贴红对联。内容有“天下皆 春色,吾门守素风”等。 孝子孝媳要像死者在世一样,每天早上在灵牌前摆盆洗脸水供梳洗,接着献 早茶、早点。中午开饭前,先要给亡灵献饭菜,但不供晚餐。献茶供饭时,烧香 化纸并跪拜,谓之“服灵” 。天天如此,直到化灵。化灵有的在接回期后,有的 要等满月或满年才化。所谓化灵,就是将灵牌连同金童玉女等,一并焚化。 过去还有孝子在坟前搭舍,离家到坟地守孝的。3 年中,每天摸坟哀伤,不 离坟墩一步,饭菜、茶水由家里人送去,苦苦度日。等 3 年孝满,便变得蓬头垢 面,一身褴褛,堪称“至孝” 。民国初年,淳溪镇王村颜氏,就曾出过这样一位 至孝之人。当时由县长亲临坟地,将他接回家中。并上报中央,颁发由孙中山先 生亲笔题词的软匾(用绸布做成,现存于县文保所内),予以褒奖。 十、立碑 死者人土 3 年后, 孝子选在清明或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为死者在坟头立碑。 碑都为石质,长方体带底座。中间阴刻“故考(妣)某公(某门)某某(某氏)之墓”字 样,右上方刻立碑的年月日,左下方刻立碑人姓名。立碑时,女儿和至亲要备红 绿布条和爆竹、纸钱,前来祝贺,谓之“挂红” 。主家以水果、食品回赠。 以上是正常情况下的丧礼葬俗,如遇特殊情况,又有一些特殊的丧葬习俗。 1.室外停尸。如遇溺水、雷击、交通事故等非正常死亡,尸体不运回家中, 就在事发现场或村口搭起简易棚子(俗称“尸厂”),从简办理丧事。 2.停棺待葬。一般是因坟地一时不能确定,只得将棺木暂停在荒郊或庙宇 中,待觅得坟地后再行安葬。也有因雷击死亡怕犯“天火煞” ,妇女崩漏脱血而 死怕遭“血光之灾” ,因而停棺再葬的。棺材架空停在田边地头,上面覆盖草席, 又叫厝葬。 3.理筋。理筋就是在人过世 3 年后,将其尸骨清理安放到一只类似棺材的 小木盒内,迁移别处安葬。木盒长约 3 尺 6 寸,宽 1 尺多,外表薄施红漆,叫做 “筋盒” 。理筋时,孝子跪在“筋盒”边,有人撑一把伞遮着,不让亡灵见天。 理筋人手抹香油,将尸骨一根根按序排列在“筋盒”内,恢复骨架原状。理筋结 束,当天移葬新的坟地。 之所以要理筋, 不外以下三种原因: 其一, 遭雷击和血崩死亡而停棺待葬的, 须 3 年期满后破棺理筋, 才能移葬祖坟山; 其二, 家中屡遭变故, 迷信祖坟有 “凶 煞” ,因而理筋迁坟;其三,因坟地被征作他用,不得不理筋迁移。 4.招魂。招魂是在亲人外出遇难,尸体没能找着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告慰 亡灵的做法。所谓招魂,就是依照算命先生确定的日期、时辰,用柳枝代骨骼, 并在一张纸上写上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放到“筋盒”内,送上祖坟山安 葬。安葬时,主持人要朝亲人遇难的方向,连呼三声: “某某人,你回来吧!”希 望死者的灵魂回归故土。 解放后,提倡丧事新办,一切迷信鬼神的做法被废止,丧葬仪式从简。人死 后用遗像代替灵牌,家人以佩戴黑纱(一种黑布袖章)“服孝” 。亲友吊丧,只须送 花圈或裱芯纸。60 年代中期开始实行殡葬改革,废土葬为火化,许多村镇建起 了存放骨灰盆的“安息堂” 。80 年代后,骨灰盒人土安葬,丧礼开始讲排场,迷 信活动也有抬头的趋向。人死后,丧家要请“八音队”(民间自办的鼓乐队),吹 吹打打闹上三五天。吊丧者送了花圈还要送绸被面、达花被、香烟、礼金之类。 出殡前,有的地方还作兴让女儿给死者“浇花水” ,以表孝心。 “浇花水”就是将 所有花圈排列在一起,女儿手捧水瓢,边洒边哭(附件 5)。出殡时,场面更大, 前面有“八音队”吹奏乐曲开道,后面有锣鼓锁呐,细吹细打为死者送行。丧事 “喜办” ,让人分不清孰悲孰喜。 (邢志刚、傅行锐、夏孝栋) 第三篇、生育生孩子是每个家庭传宗接代的大事喜事。 尤其是新婚媳妇生头胎, 特别重视。 母子的安全,生男还是生女,都牵动着孕妇娘家、婆家双方亲人的心。过去卫生 条件和接生技术都差,孕妇在生孩子时要是遇到难产,往往不是母亲死就是婴儿 亡,甚至母子双亡。那时,群众中流传这样一种说法: “妈妈娘子养小人家,一 只脚在阳间,一只脚在阴间。 ”说的就是妇女生孩子时生死难料。再就是生男生 女的问题,关系到传宗接代、养老送终,同样牵动全家人的心。按封建礼教的说 法,无人接代,断了祖宗的香火是最大的不孝。即通常所说的: “不孝有三,无 后为大” 。夫妻婚后不能生下一男半女,不但要背上“大不孝”的罪名,而且在 自己年老丧失劳力后,也没有人来养老送终,岂不痛苦。因此,在那样的社会环 境中,谁都希望多生男孩, “添子化孙” 。 然而,妇女生孩子能否顺产,以及生男还是生女,都不是人力所能掌握。于 是,做父母的就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求菩萨和祖宗保佑。产前,家长到庙里 烧香, 到祖宗牌位前跪拜, 求生男孩, 求母子平安。 产后还要烧香上供, 拜谢 “庚 申娘娘”(圩区人叫“看生娘娘” ,山区人叫“监生娘娘”)。 “庚申娘娘是传说中 管生育的女神,即妈祖娘娘。整个生育过程都贯穿着求神拜佛活动。 妇女生孩子既然是家庭中的大事喜事,那么,产前产后便自然有一系列周密 细致的安排。这些安排和做法一代代传下来,就形成一套为群众所普遍接受的礼 仪习俗。 一、保胎调养 妇女一旦怀孕,丈夫、家人便会在生活、劳动等方面对其格外关心照顾。饮 食方面适当注意营养,料理家务不使过度劳累。随着胎儿渐渐长大,就不再让孕 妇干重活,以免触动胎气,发生意外。同时,要求孕妇不吃有异味的食品、菜肴, 不听荒诞古怪的故事传闻,不看淫秽丑陋的图像、表演,不涉足口角、斗殴的场 所,注重修身养性,保证胎儿健康成长。重视胎教,优生优育,自古有之。明代 进士、衢州知府韩邦宪,本县韩村人,幼年被誉为“神童” 。他在给母亲黄恭人 写的墓志铭中,就曾提到其母“娠子则端居正容,不妄视听” ,对母亲十分注重 胎教,表示由衷的感佩。 二、催生 妇女怀孕八、九个月,接近临盆日期时,母亲要到女儿家中探视,谓之“催 生” 。如母亲已去世,由父亲到场,或由嫂嫂、婶婶作代表。催生时,随带红糖、 鸡蛋、表芯纸等,都是补养身体和临盆时需要的用品。有的乡镇还兴在礼品篮中 放一双筷子,寓意“快生快养” 。母亲见到女儿后,细心查问其身体及饮食状况, 并叮嘱应注意的事项, 说些宽慰的话。 这时, 公婆则忙着到娘娘庙或晏公庙烧香, 求菩萨保佑媳妇快生快养,母子平安。 三、接生 分娩前,由公婆出面预约“衬生妈妈”(接生婆),到时请她来负责接生。并 准备好脚盆、剪刀等,供接生时使用。过去妇女分娩不去医院,卧室就作产房。 到时,由婆母或婶娘协助“衬生妈妈” ,将产妇扶到脚盆上坐好,孩子生下来, 就掉在脚盆中。所以,分娩又叫“临盆” 。孕妇分娩时,男人不得进产房。只有 在遇到难产时, 才让孕妇的丈夫进房, 用力托住孕妇的双臂, 助其用力。 倘遇 “站 法生”(站胎)、 “坐法生”(坐胎)、 “横桠儿下”(横胎)等凶险情况,母婴即面临死 亡的威胁。危急时刻,一家人慌张无计,有的就跑进晏公庙,将晏公菩萨背到家 中供起来,请菩萨“现场发威” ,助一臂之力。 四、送喜子 孩子出生后,新生儿的父亲要带上染红的“喜子”(鸡蛋),去亲戚家报喜。 报喜的主要对象是岳父岳母及新生儿的舅、姑、姨亲。 “喜子”的多少有主次之 分,岳父家礼最重,一般要送“四七”(28 只蛋),其他可送“三七”或“二七” , 最少得送 7 只蛋。7 只蛋寓意“七子团圆” 。山区也有以 5 只为基数的,寓意“五 子登科” 。 “喜子”送到亲戚家后,要说明婴儿何日何时出生,打算给他(她)洗三 朝还是洗十二朝,并约亲戚前来喝喜酒。亲戚得到喜讯后,需准备礼物、礼金前 去祝贺。 五、洗三朝(洗十二朝) 孩子生下来第三天或第十二天,要请“衬生妈妈”给婴儿洗澡,谓之“洗三 朝”或“洗十二朝” 。因为这天要敬神请客,所以又叫“请三朝” 、 “请十二朝” 。 洗澡时, 先在澡盆中放人 5 只红蛋及几件金银玉器(有用象征物代替的), 寓意 “五 子登科” 、 “金玉满堂” 。吉祥物放好后,倒人适量用艾叶泡过的温水,取来新浴 巾,由“衬生妈妈”将新生儿托在胳膊湾,边替孩子洗澡,边说祝福的话。女主 人在一旁频频作答,连说“托福 托福” 、 “谢你吉言” ,表示感谢。洗好后,给新生儿拍些爽身粉,然后进行穿戴。 从头到脚,穿上外公外婆送来的衣服鞋帽。 洗三朝或洗十二朝这天,主家设宴招待亲友和“衬生妈妈” ,并给“衬生妈 妈”封酬金。有的人家还设立香案,祭祀“庚申娘娘” 。上祭时,在案桌上摆上 祭品,其中少不了一碗面上放着几粒红枣的米饭。主祭人点燃香烛,焚烧轿马, 并对着娘娘的牌位行跪拜礼,感谢娘娘保佑母婴平安。 这一天,宴请的亲友大都是事先约请的,也有自动前来贺喜的。这类喜宴一 反常规,先请女宾,再请男宾。请“庚申娘娘”时放在饭碗上的红枣,一定要留 给已婚未孕的妇女享用,祝愿她“早(枣)生贵子” 。赴宴的宾客及宗亲长辈都要给 新生儿送一份喜钱或礼物。其中,外公外婆事先送来的礼物最丰盛。新生儿从头 到脚的穿戴,包括内外衣裤、鞋帽、尿布和小被,一应俱全。给新生儿穿的内衣 不绞边,称为“毛褂子” ;给新生儿穿的鞋子绝对不用硬底,而是用千针万线纳 成的软靴,怕的是伤着娃娃细嫩的皮肉。此外,还少不了给坐月子的女儿送一钵 头干菜或马齿苋烧猪肉,以便给暂不吃新鲜菜的产妇下饭。 六、满月 孩子出生满 1 个月,主家办满月酒,宴请孩子的外公外婆和至亲好友。前来 祝贺的客人要送礼品、礼金。外公外婆要送箩窠(即旧式摇篮)、坐车(竹、木制作 的童车)、站窠(一种高 1 米左右的圆锥形木桶,底部放火钵,上面架一块铁栅板, 供小孩站着取暖)等。家境富裕的,还要送给外孙百岁箍、长命锁和金银手镯等 贵重礼品。 给孩子取名字, 一般在请满月酒之前就要定下来, 以便告知前来祝贺的宾客。 名字一般由家中长辈取。长辈没文化的,就取得俗一些,若是文化人,就取得雅 一点。总之取名字是件大事,寄托着长辈的祝福和期望。 过去, 妇女生下孩子后, 要紧闭门窗, 躺在床上静养 1 个月, 叫做 “坐月子” 。 孩子满月后,妈妈才能下床活动,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 七、划周 孩子满 1 周岁生日时,这天主家办“划周”酒,请孩子的外公外婆、舅父舅 妈及姑亲、姨亲到场庆贺。舅父舅妈要给孩子送 1―3 岁的衣服、鞋帽、佩饰等, 以示关爱。民间有“三岁不脱舅家衣”的说法。其他姑姨诸亲,也要给孩子带来 食品、玩具之类,或送给孩子一份红包祝贺。 “划周”也叫“抓周” ,由古代的“周岁试儿”演变而来。这一天,家中长 辈把纸墨笔砚、 百匠工具(小玩具)及胭脂花粉等摆在桌上, 让小主人用小手去抓, 看他抓哪样。最后抓住不放的,就预示他长大后爱干什么,有没有出息。如抓住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不放,就说孩子长大后,定会读书做官。抓算盘便做商人, 抓工具便做匠人,等等。 《红楼梦》里就写到,贾宝玉在“抓周”时就喜欢胭脂 花粉,使长辈们大失所望,说他长大后定是花花公子,酒色之徒。这样的“抓周” 活动,类似占卜,大多数人家不搞。 解放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妇幼保健。首先在农村培训了一批青壮年妇女当 接生员,推行新法接生。医院开设妇产科,妇女生孩子不再呆在家里,而是送医 院接生。如遇难产,可动手术,剖腹取出婴儿,确保母婴平安。 实行科学接生,解除了孕妇和家人的恐惧心理,过去那些求神拜佛的做法自 然消失。随着妇幼保健知识的普及,产妇“坐月子”不吃新鲜,不得下床活动等 一些不科学的做法,也得以革除。 为了控制人口增长,国家于上世纪 70 年代初颁布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一对 夫妇只能生一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对群众中“多子多福”的思想,是 一次猛烈的冲击, 同时也给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健全, 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 (丁允财、杨善芳、姜芳胜)第四篇、祝寿祝寿又叫做寿、做生日。对年轻人来说,一般叫做生日,不叫做寿。 远古时期,先人们的寿命一般不长。据史料记载,夏商时期,人均寿命不超 过 18 岁,西周、秦汉为 20 岁,唐时 27 岁,宋代 30 岁,清代 33 岁。在旧社会, 能活到 50 岁就很不容易,享年 60 的老人更是凤毛麟角。春秋时期的孔子活了 73 岁,战国时期的孟子享年八十有四,在那个时代,确实是非常难得的高寿。 长寿不容易,长寿者值得庆贺。因此,做寿的习俗也就逐步形成,并流传下来。 可以说,做寿既是对长寿老人的祝福,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企盼。 做生日一般逢十举行,叫做过大生日。10 岁生日由爷爷奶奶主办,外公外 婆备重礼祝贺;20 岁生日由父母主办。男子举行加冕礼,由父亲给儿子戴上礼 帽, 祝贺儿子已经长大成人; 女子已出嫁的, 由娘家父母备礼祝贺, 谓之 “交岁” 。 意思是提醒婆家人,女儿已经 20 岁了,这次给她做了生日,下次就交给婆家去 做了。男子 30 岁,由岳父岳母送厚礼祝贺。40 岁不做,民间有“做三不做四” 的说法,因本地方言“四”与“死”谐音,不吉利。50 岁已步人老年,做生日 谓之“做寿” ,由儿女们为父母祝寿,女婿女儿送厚礼庆贺。60 岁做寿,谓之“大 庆” ;享年 70 的老人,更要大庆特庆。民间向来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也有人戏言: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言外之意是,人活到七八十 岁,生命就到了极限。所以小辈们在长寿老人的生辰华诞,买一些礼品送给老人 作纪念,并举行祝寿庆典,既是爱心的流露,也是尊老尽孝的表现。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的传统, 《礼记》中就有“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 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的说法。在民间,对上了 50 岁的人,便被尊为半百 老人,在家族中受到尊重;年届花甲(60 岁),便在乡里享有很高的威望,可谓言 出法随。谁要为人处世不循规蹈矩,老人手里的拐杖就会即时上头,谁也违拗不 得。真所谓:龙头拐杖一挥,再大的事情也会平息。 给老人做寿,不但儿女们要举行拜寿仪式,亲友也要送礼祝贺,就连左邻右 舍,也要送上几只鸡蛋,给老人“添福添寿” 。 高淳还有“男子做九不做十,女子做十不做九”的风俗。就是说,男子年纪 不满整十的可以提前一年做生日。例如在 69 岁时做 70 岁生日,79 岁时做 80 岁 生日??女子不同,女子必须满整十才做生日。这是因为在高淳方言中, “十” 与“贼” 、 “九”与“转”发音相谐,不吉利,所以有意避讳。 祝寿仪式在生辰前一天就开始举行,叫做“暖寿” 。 “暖寿”就是将寿星画像 或嵌有大“寿”字的软匾悬挂在厅堂上,堂前设置香案,燃烛焚香敬神。案桌上 放一只托盘,托盘里堆放一层层上面嵌有“寿”字的米糕,叠成宝塔形,象征高 寿。另有三荤三素 6 大碗供品,寓意“六六大顺” 。其中的一碗鱼,叫“碗头鱼” , 须头尾齐全。老酒和长寿面更是必备品。仪式开始,户外燃起高升(一种腾空而 上,没有爆炸声的小炮仗),家里由“寿星”率全家小辈,依长幼序次向寿星画 像奉香叩拜,祈求多福多寿。礼毕,合家吃长寿面。 第二天生日,举行拜寿仪式。 “寿星”穿戴整齐端坐在正堂之上,家中晚辈 一一向“寿星”跪拜祝寿。小辈们献上的寿礼,摆放在八仙桌上。其中女儿女婿 送的礼最重,礼品除了“四式礼”(鸡两只、鱼两条、猪肉两刀,鸭蛋根据年龄 而定)、长寿面、寿障、寿联以外,还有一样必不可少,那就是“寿星”从头到 脚的全身穿戴。这项礼物不仅“寿星”享有,其配偶也一样跟着享受,这叫“头 尾齐全” 。 家中小辈一一拜过寿后, 接着是亲友的小辈拜寿。 礼毕, 主家设宴招待亲友, 并给亲友及邻居赠送寿糕、寿面。邻居要回赠鸡蛋、糖果,给“寿星”添福添寿。 老人去世时, 如果接近做寿的年龄,亲人们出于怀念,也有给死者做“冥寿” 的。做“冥寿”的仪程,与活着的人做寿大体相似。所不同的是,做“冥寿”可 以放炮仗,不用怕惊醒打盹的阎王。 高淳人做寿,也曾留下许多佳话。其一:旧时立信乡有个秀才,每逢为自己 做生日时,总要香汤沐浴,端坐静室,久久思念这一“父忧” 、 “母难”之日。他 认为自己出生的那一天,正是父亲最担忧,母亲最危难的日子,为人子者当永志 不忘。像这样在自己诞生之日怀念父母,倒也别有一番情意。其二:圩区一位德 高望重的塾师,在自己过 60 岁生日的那一天,告诉门下的弟子,今天是自己的 又一个“而立”之年(古人有“三十而立”的说法),表示要“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 ,务求“立功,立德,立言” 。生日明志,更是可敬可佩! 民间还有句俗话: “寻(赚)钱生日蚀本丧” ,意思是做生日赚钱,办丧事赔本。 因而,贪心人为了借做寿敛财,就生出许多花招。据说,清末民初,本县有一位 有权势的老者在过 60 岁生日时,收受的寿礼堆满正堂。其中有一件礼物特别引 人注目, 那就是挂在厅堂上的一幅寿幛。 这幅寿幛, 系用床单般大小的红缎制成, 上面缀了一个特大的“寿”字,系用 60 张当时最高面值的纸币拼成。仅此一件 礼物,就价值百十担大米,观者无不咋舌。为了敛财,也有在年龄上变着法子做 寿的。例如:花甲寿庆刚满 1 年,61 岁又张罗着做寿,请帖上写“六旬晋一” ; 古稀寿诞之后 1 周年,71 岁又出新花招,名曰“八秩开一”等等。更有甚者, 借做寿为名,大开贺堂,抽头聚赌,在群众中所造成的影响更坏,更为群众所不 齿。(杨善芳、孔祥隆)第五篇、建房说起盖房子,就自然想到“安居乐业”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对人居环境的 选择,房屋座向、结构的确定,都十分重视。 《易经》记载: “上古穴居而野处, 后世圣人之经宫屋,盖取诸大壮。 ”就是说,上古时代的原始人只知道找能避风 雨的天然岩洞藏身,后来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的居住条件才不断得到 改善。有巢氏部落的人为了防备猛兽袭击,就爬到树上搭棚子,用树枝树叶“构 木为巢” 。到了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习惯在地面建茅舍居住。从 1997 年在 薛城小岗头村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看,距今 6000 多年前,这里的居民就 已经普遍在地面搭建茅棚居住。遗址的居址层,清理出一座座圆形半地穴式的房 基。房基四周分布若干个柱坑,用来竖木棍或竹棍,搭起屋架。房基外边还挖出 好多丢垃圾的灰坑和暂养鱼虾的地窖。地窖有圆形的,有长方形的,深浅不一。 长方形的地窖比较深,一边留出礓叉埠(台阶)上下。有的地窖还有过道与房基相 通,取鱼很方便。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房子越建越好。从土坯茅草房,到砖木结构 的瓦房,再到高楼大厦、西洋别墅,居住条件逐步改善。 据史书记载,我国周代就对住房建设相当重视。 《周礼》规定: “凡住地国宅 无征” 。就是说,不论官家盖宫殿造府堂,还是百姓建自住房,一律免征土地税, 鼓励建房。也就在这个时期,建房选地基、看门向,请风水先生占卜吉凶之风, 开始盛行。有关论述如何相宅问卜、如何推测吉凶的《宅经》 ,也从春秋时期开 始,一本接一本陆续问世,流传很广。 高淳民间建房的风俗习惯,如选地基、定门向、动土看日子找方位,以及上 梁、进屋等一套规矩、礼节,都是受《宅经》理论的影响,按古代的一套做法, 一代代衍变下来的。 建一座房子, 要费好多手脚,一环套一环,都要按规矩办事, 一点不能马虎。 一.建造 建造阶段是整个建房过程的主要环节,必须一步接一步,按程序进行。 1.看地基。按风水先生的说法,有几种地方不能建房。一是坟地,谓之“阴 阳同宅” ; 二是曾经建过水井的地方, 谓之 “安地钉” ; 三是屋后有水塘, 谓之 “冷 水浇屁股” 。此外,宅基处在三叉路口或前后有大路通过,称为“穿心箭” ,也认 为不祥。 2.动土。动土就是挖基槽平地基。动土前要请风水先生确定“太岁”方位, 避开“太岁”头。方位确定后,主家烧香敬神,在确定不犯冲的地方挖第一锹土。 倘若在“太岁”头上动土,就犯了大忌。 与动土有关的,还有埋石奠基的习俗。埋石奠基与上古时期原始人崇拜石头 有关。神话中盘古开天、女娲补天都是用的石头,古人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 也都从用石料打制开始。石头是宝,是神。埋石奠基的具体做法是:在进门三步 处,埋下青、红、白、黄、紫五色石子,表示金、木、水、火、土五行调和。埋 时念咒语,使出法术解数。埋后,主家百日之内不杀生,不做出轨的事,不恶语 伤人。这样便可大吉大利。 过去还有一种在墙角头立“泰山石”的风俗。立“泰山石”定要选在寅年寅 月寅时,并请属老虎的人到场,主家摆供上香敬神,由瓦工将一块刻有“泰山石 敢当”的石头,竖到朝东北的墙角,以驱鬼避邪。在《论衡?订鬼》篇中有这样 一种说法: “东北曰鬼门,万鬼所出入也。 ”人们对此信以为真,就在房屋东北角 竖一块“泰山石” ,不让鬼魅通行。 3.定磉。磉,又叫磉窠,即用来垫柱子的石座。盖房时,根据房屋的结构(木 落地或七木落地),由木匠提供尺寸,再由泥匠在确定每根柱子的位置后排好磉 窠,叫做定磉。 4.献架。献架就是竖排身,搭屋架。一般在四壁砌到一定高度时进行。具 体做法是:由木匠将做好榫头的柱子,套上二串枋加以连接,做成一道道排身。 然后将 4 道排身竖起来固定好,构成屋架。 5.上梁。梁头是房屋的重要部位,民间有梁头不能沾到血,不能在上面挂 裤头,也不能让人跨过来跨过去等说法。 上梁是建房最隆重的仪式,事先必须看好日子。日子定好后,亲戚送来团子 (或馒头)、糖果、红绿布、爆竹等礼品,表示祝贺。礼品中要放少许柴和米,以 讨吉利。上梁这天,主家须设宴招待泥木匠师傅,称之“待匠” 。上梁时,在堂 前挂“紫微星”或“太公图” ,同时将正梁摆到堂间,贴上用红纸写的“文昌到 宫” 、 “紫微高照” 、 “飞熊镇宅”等吉祥的条幅。并在两旁中柱上贴上“上梁适逢 黄道日, 竖柱正遇紫微星” 的对联。 到时候先由主家进香,再请泥木匠递酒祭梁。 匠人一边敬酒一边唱,唱一套祝福词。 递酒祭梁后,泥木匠师傅相互作个揖,拜一拜,表示友好合作。拜完,按木 东泥西的规矩,各自登梯上屋架,同时边上边说吉利话。接着泥木匠师傅各拉一 根绳子,将正梁接上屋架,边拉边说祝愿的话。 这时,高升、爆竹骤然响起, ,亲友邻居纷纷跑来看热闹。泥木匠师傅将正 梁架上中柱后,对好榫头。然后从腰间抽出一把用木头做的,上面写着“黄金万 斗”4 个字的“发槌” ,边敲打梁头,边说吉利话。梁上好后,在梁头上挂上至 亲送来的红绿布条,挂时说吉利话。 上梁时作兴撒上梁团子,有的团子里面还包一枚硬币,谁抢到谁吉利。上梁 师傅手捧箩筐,把亲戚们送来祝贺的团子、馒头等撒向四方,边撒边说吉利话。 看热闹的人,不论大人小孩,都拥上来争抢,一时人声嚷嚷,欢呼雀跃。据说引 来的人越多越好,如果在看热闹、抢团子的人中十二生肖齐全,主家办事就百无 禁忌,事事如意。有的地方还作兴将一只写上“宝”字的馒头,用红线从梁上挂 下来,让主家的儿孙们争抢,谓之“接宝” 。 上梁的时间不能选在戌前卯后两个时辰。戌前是晚饭做好还没上灯的时候, 卯后是天刚亮还没烧早饭的时候。选在这两个时辰上梁,就犯了“烟火煞” 。 《宅 经》上有“杀千家,富一户”的说法。因此碰到哪家犯“烟火煞”上梁,邻居们 都很痛恨,全村人同时烧火堆的烧火堆,点灶宕的点灶宕,有的敲脸盆,有的搅 粪坑,想方设法破“烟火煞” ,让主家倒运,家道败落。 6.开大门。大门也是一幢房屋的关键部位,民间历来对开大门十分重视。 群众中有“千人挣不如一人(指死后安葬),一人不如一对破大门”的说法。 意思是说,千人挣家业,不如上代葬到一块风水宝地;上代有人葬到风水宝地, 又不如大门的位置、朝向定得好。可见开大门,定门向,有多么重要。 开大门有好几道手脚。第一步是定门向。由风水先生用罗盘看准东南西北四 方,取南向稍偏为佳。第二步是定地龙,也叫定地步。泥匠用特制的门尺测量放 样,边量边说好话,如“地龙登位,富贵万年”等。门的宽度很有讲究,门尺中 有红空,黑空之分。一般的大门宽度为 2 尺 8 寸,2 尺 9 寸 5 分或 3 尺 1 寸,3 尺 2 寸。3 尺的大门不开,称为黑空,犯忌。门洞不能对着人家的烟囱、墙角, 对烟囱称为“焦头烂额” ,对墙角被说成是“顶墙角,卖屎眼” ,家中要倒运,要 犯穷。如果碰巧要对人家的烟囱、墙角,大门就必须“借向” 。可砌成斜的,叫 做“借向门堂” 。第三步是上过门。上过门又称上天步、上天龙,有“过龙门” 的意思。 天步一般用上好的木料或青石板做成, 要坚实牢固。 在两边门墙砌好后, 架在中间,作面墙的过桥,所以又叫“过门” 。天步上好后,将红绿布做成的两 个 1 寸宽,3 寸长,宝剑式的布袋,按红左绿右,挂在天步底下。布袋内塞进茶 叶、铜钱、大米之类,取生活富足的吉兆。这种袋叫门袋,含“代(袋)代富贵” 之意。说到门袋,当地有个传说:说古代有家富户盖房,这天来了一个道士,站 在工地旁看热闹。主人好客,留住奉茶待饭,临行还赏他几文钱。这时刚好泥匠 上过门,不小心把石头过门掉下来,摔成两段,众人犯愁。道土一见说: “不妨, 不妨。 ”说完将头上的帽子摘下来放到墙上,念了几句 咒语, 帽子立即变成一条天然过门。主家又惊又喜,一再道谢,并请问道士姓名。 道士在地上写了一个“吕”字,转身扬长而去。大家感到惊奇,都说那道士就是 八仙中的吕洞宾。从此,瓦工们就把过门上的小门楼叫做“道士巾” ,把门空上 挂的小布袋说成是吕洞宾帽子上的飘带。 二.安土 新房建好后,还要举行安土仪式。过去人们认为,如不进行安土,房子往往 会有响声,闹得住户六神不安。举行安土仪式时,先在堂前摆张椅子,椅子上放 个量米斗。斗内装上米,米上插一把尺,放一面镜子,一把剪刀和一杆秤。秤头 上搭一块黑皱纱布。椅子前面摆 6 杯茶,6 杯酒,6 碗糯米粑粑,再加三荤(猪肉、 鱼、鸡)三素(金针、木耳、粉丝)6 样菜。菜的摆法有讲究,猪肉放在中间,鱼左, 鸡右,谓之左龙右凤。仪式开始,上香点烛,先是“门司”念普安咒、喳喳经、 安慰经。念完经,再换茶、酒请“六神” 。 “六神”即家堂、灶君、门神、户神、 床公、床婆。最后,由主家烧香叩头,化纸祷告,安顿“六神” 。 三.进屋 进屋谓之乔迁之喜。主家在搬进新屋时,先要搬少许柴禾进屋,然后再搬家 具,因“柴”与“财”谐音,取“进财”的吉兆。搬进新屋后,亲朋好友纷纷前 来祝贺。贺进屋一般要送礼金,送对联、中堂,或送碗筷、家具,根据各自的经 济条件而定。 但无论送什么礼物, 一对红纸云片糕万万不能少,以取“步步高升” 的吉兆。 亲友送来礼金、礼物给主家进屋,主家收礼后要回赠团子、米糕、水果、糖 食等,还要办酒席答谢,谓之“复情” 。 (陈普生)第六篇、节日节日有法定节日与传统节日之分,这里所记述的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一 个民族所共同拥有的喜庆之日,体现全民族共同的信仰和共同的文化理念,具有 鲜明的传承性和广泛性。然而,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和人文观念的差异,过节的风 俗习惯也不尽相同。高淳一县,只区区 802 平方公里的范围,在节日庆贺活动的 具体操办中,山区与圩区,其习俗也不完全相同。正所谓“三里不同风,五里不 同俗” ,总体呈现同中有异。 一、春节 春节俗称过年,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共 3 天。节日虽只 3 天,而节日的 活动则要延续很长时间。民间有“三天大年,四天小年”的说法。 关于过年的来历,民间流传一段有趣的传说。说是在远古时代,有一种猛兽 叫“年” ,常在腊月三十夜下山吃人,闹得人心惶惶。后来人们发现, “年”怕红 色的东西和巨大的响声,于是每到腊月三十这天,就在村口燃起毛竹篝火,使烧 着的毛竹发出红通通的火焰和噼噼啪啪的响声,把“年”吓跑。这一天,家家户 户都紧闭门户, 门前挂上红色的物件,一家人聚在一起,坐等天亮。第二天早上, 太阳出山, “年”不敢久留,纷纷逃回山中。人们出门相见,都说“恭喜恭喜” , 互相道贺,庆幸又一次逃过了“年”的伤害。这样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过年的习 俗。 年初一见面道喜,本来是互贺逃过生死一劫,后来改说“恭喜发财” ,可见 钱财在人们心目中逐渐升级。 起初用烧毛竹发出响动,后来在竹管中装上芒硝,点燃爆炸,叫做爆竹。纸 和火药发明后,用纸卷裹上火药引爆,叫做炮仗。就这样逐步演变,发展到现在 的烟花爆竹。 门上挂红色的物件,后来演变成挂灯笼和贴春联。春联起初叫桃符。传说东 海度朔山上长着一棵大桃树, 树下住着神荼、 郁垒二神, 专门负责捕捉妖魔鬼怪, 非常厉害。并说,他们在捉到魔鬼后,就捆起来喂老虎。后来有人就在桃木上刻 上神荼、郁垒的神像,钉在门上避邪消灾,人们叫它“桃符” 。到五代时,蜀主 孟昶别出心裁, 在过年时用桃木板刻上两句诗对挂在门上, 一句是 “新年纳余庆” , 另一句是“佳节贺长春” 。以后很多人学着做,就逐渐演变成现在用红纸写的对 联。据传,明代朱元璋很重视写对联,每年除夕都要给大臣们送对联。从此,贴 对联的习俗,在民间更为风行。 至于为什么要在贴春联的同时又贴上“福”字,说法有几种。其中有一种说 法是,姜太公在封神时,忘掉了自己和老婆,因此给自己封了个年菩萨,给老婆 封了个“穷神” 。因为他老婆是自寻短见死的,到谁家都不受欢迎,所以封了她 个“穷神” 。姜妻不高兴,气冲冲地说: “你封我个穷神,叫我到什么地方去?” 姜太公说: “你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就是有‘福’的人家不能去!”从此以后,老 百姓为了躲开穷神,就在自家门框上贴上个“福”字。 现在有的人家故意将“福”字倒过来贴,这里面又有一段故事。传说清代慈 禧太后,每年除夕都要给大臣赐“福”字。恭亲王的家人目不识丁,却要抢着去 贴,结果把“福”字贴倒了。于是恭亲王犯了大不敬之罪,轻则受罚,重则处死。 幸亏太监李莲英能言善辩,赶紧对慈禧说: “老佛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春 赐福,福真的就到(倒)了。福倒了,此乃吉祥之兆啊!”慈禧听了这话,便转怒为 喜,赦了恭亲王一家。此事传到民间,人们纷纷效仿,将福字倒过来贴,取福到 家中的好兆。 高淳人对过年很重视。每年农历腊月初八吃过“腊八粥” ,就开始张罗过年 的事。首先是办年货。有几家亲戚要去拜年,就要购买几份礼品。待客的食品、 菜肴,要事先都准备好。农家有自有自便的优势,食品、菜肴都是自己动手做。 他们又是蒸“糁米”(用糯米蒸饭,然后放在匾里晒干,作为做糖抛欢团的原料), 又是腌鸡、腌鱼、腌猪头,忙得不亦乐乎。 腊月二十三是“送灶”日。这天,家家户户在桌上供三碟团子或糖包子(麦 芽糖块),户主上香点烛,磕头作揖送灶神,求灶公菩萨上天后,在玉帝面前为 百姓多说句好话。腊月二十四,有钱人家宴请长工,给长工结 清工钱回家过年。高淳人有两名俗话,一句是“二十三的团子二十四的饭,把你 吃了就滚蛋。 ”说的是帮工的工作没保障,今年要你,明年就不一定要你。另一 句是“鸡笼头上拿鞋子拍拍,你还要喊声我伯伯。 ”意思是帮工的不怕你主家不 要,下年再请我,还得好声好气求我呢! 高淳还有个风俗,进了腊月要送了灶神才能吹“洋喇叭” (白铁皮敲制的长 管喇叭,分三节,可收缩,便于携带,用于跑灯时伴奏)。这喇叭为什么要送了 灶神才能吹呢?因为贫苦人家欠了债,过年之前要还,吹早了听了心烦。有句古 话说: “一腊八(腊月初八)容易过, 二腊八(十八)紧似火, 三腊八(二十八)没处躲。 ” 就是说的穷人躲债的苦处。 “送灶”后,家家忙着炒炒米、做稀糖(用山芋或糯米经煮熟、揉搓,加进 麦芽发酵,熬制而成)。有了这些原料,就可以做炒米糖、花生糖、黄豆糖、芝 麻糖等等,还可以抛“欢团” 。 “欢团”又称“元宝” ,用炒好的糁米加稀糖做成。 在又圆又白的“欢团”上面沾一点青红丝,春节享用图吉利。 “欢团”传说是三 国时期的诸葛亮所创制。当时,魏、蜀、吴三国鼎立,争夺不休。东吴孙权想以 嫁妹为由,将蜀国主公刘备扣留,迫使蜀国称臣。结果,一表人才的刘备被其妹 看中,并深得吴国太的欢心。乘此机会,诸葛亮略施小计,用炒熟发松的糁米, 做成漂亮的糖团,分送给吴军将士和宫中大臣,说是给刘备和孙夫人喜结连理贺 喜。借此大造舆论,促成“刘备招亲,弄假成真” ,挫败了孙权的阴谋。 腊月二十七“掸尘” 。有的地方(如漆桥一带)提前在腊月十七“掸尘” 。也有 在进了腊月逢七“掸尘”的。 “掸尘”就是将室内灰尘掸除,到处打扫干净,迎 接新年到来。 “掸尘”时,粮仓上的灰尘不能掸,让粮仓积满灰尘,取“陈粮满 仓,新粮未动”的吉兆。 “掸尘”过后,即从腊月二十八日开始,家家磨豆腐、 炸圆子、炸豆腐,忙着准备过年的美味佳肴。村头巷口,到处可听到吱啦啪啦的 油炸声;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葱油的香味。 腊月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做“除夕” 。这天,大人小孩换新衣,戴新 帽,家家在门上贴上春联。也有在这天请祖宗、请年菩萨的。请年菩萨就是在桌 子上摆上猪头、 元宝鱼(腌好的鲤鱼)、 年鸡(腌制的大红公鸡, 尾上留下三根长毛, 表示有头有尾),点上香烛,放鞭炮,拜菩萨。同一天,还要接上天“述职”的 灶神回家过年,在灶头上贴上灶神像(一般是道士送上门)和“上天奏好事,下界 保平安”的对联。当然,也少不了上供、烧香。 年三十傍晚,家家户户吃“分岁酒” ,也叫年夜饭。吃“分岁酒”不管男女 老少都要坐上桌,连婴儿也要抱上席,合家团聚,相互祝福。饭后长辈们拿出早 就准备好的压岁钱,一一分给他们的儿孙。同时对小辈讲些勉励的话,传授些长 大做人处事的道理。小辈们听完大人的教诲,把压岁钱放到枕头底下压住,不让 财气跑掉。夜幕降临,一家人便围坐在火盆边,嗑瓜子、吃糖果、边吃边聊天。 大户人家还搞一些娱乐活动,如猜谜语、 “抢状元”等。 “抢状元”是在碗中放几 粒骰子,让孩子们轮流抓掷,看谁的红点多。红点最多的就中“状元” ,长辈发 给赏钱。这一夜玩得很痛快,一般要到深夜才睡,这叫“守岁” 。从上世纪 90 年 代开始,每逢三十夜,饭后一家人坐下来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春节联欢晚会, 成为习惯。电视上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目,引起阵阵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到了 半夜零点,家家不约而同地放炮仗,放焰火,热热闹闹迎来新的一年。 正月初一,新年伊始,清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放开门炮” 。户主一边讲吉 利话,一边打开大门放炮仗。洗过脸,户主便提上香篮去“烧头香”(到本地的 菩萨庙进香,说是谁早谁发财,所以人们都争着去烧头支香)。为了抢早,还有 半夜里起来去烧香的。进香人在路上碰面互不打招呼,生怕遇上冤鬼凶煞,亦说 生怕财运被人家抢去。回来的路上,拾几根柴禾放在香篮里,意思是进财。回家 后, 一家大小跪在列祖列宗的画像或终寿长辈的灵位前, 给祖宗拜年。 吃早饭前, 媳妇要给公婆端上一杯红枣糖开水,祝公婆身体健康,福寿双全。小孩子要给一 个个长辈磕头拜年。吃过早饭,带上礼包先去拜外公外婆和舅父舅母的年。民间 有“三代不脱舅家门”的说法,以舅家为大。初二女婿拜丈人丈母的年。初三初 四去姑、姨诸亲家里拜年。拜年一般要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但不能太迟。有句 俗话说: “拜年拜到十七八,有鸡有鸭都不杀” 。迟了长辈会不高兴。拜年带的礼 包,有大斧包、四方包、菱角包等,里面放红枣、柿饼、酥糖、茶叶之类。一两 茶叶,几只柿饼,便可打成一包。现在生活好了,带的都是滋补品,以及好酒、 好烟等。 拜年都是大人带着小孩上亲戚家的门。进门后,大人对家堂菩萨作揖,小孩 跪到长者面前拜年。长者要给压岁钱,并说些勉励的话。这时,亲戚家马上有人 出来给客人每人一杯红枣糖开水,说是喝了甜甜盈盈的。客人一定要双手接过来 喝几口,表示感谢。喝过糖开水,宾主再坐下来喝茶、嗑瓜子、拉家常。中午, 亲戚家请客,拿出好酒好菜招待。客人走的时候,主家还要回赠糖食水果,不能 让客人空手而回。有的还将客人带来的礼品退回一两件,表示有来有往。 朋友、同事之间拜年,一般采取“递帖”的方式进行。就是将一张类似贺年 片的名帖,派人或亲自送到对方家中,表示恭贺。 “递帖”大都不进门,从门缝 中塞进去就行,免得打扰。 春节期间, 群众文娱活动丰富多彩。 从正月初一到十五元宵节, 连续半个月, 锣鼓声,鞭炮声,终日不绝于耳。其中除了跳狮子灯,跳马灯,盘龙灯等一些外 地也有的大型节目,还有不少本地独有的节目。如“摇摇钱树” 、 “送春” 、 “打水 浒”等。 “摇摇钱树”的演唱方式是:一人手举摇钱树(用一根分叉的树枝,挂上 几只纸折的“元宝” ,系上一两只小摇铃做成)在前领唱,一人身背龙口袋(一种用 蓝印花布做成,用来装欢团、团子的口袋)在后呼和。领唱人唱一句好话,跟唱 的就喊一声“好” ,目的是讨主家欢心,多赏给铜钱或食品。要是主家迟迟不肯 出手,惹恼了摇摇钱树的,他们还会唱一些不吉利的话(附件 12)。当然,这样的 情况极少见,一般人家都很快就拿来赏金,最少也要给一双欢团。 “送春”更是 高淳最流行的一种曲艺,有丰富的剧目,有好几门曲调。这种曲艺有浓郁的民歌 风味,很受当地群众欢迎(附件 13)。 “打水浒”是历来崇尚武术的阳江镇小花村 的传统文娱节目。由 30 多人扮成梁山好汉,在锣鼓配合下,手执各种武器打斗, 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场面(附件 14)。此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金手镯晚上睡觉取不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