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猜成语山岭看竹简书还有山和一速光

中国成语(1)_甜梦文库
中国成语(1)
A 【哀哀父母】哀哉哀哉,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 料而悲哀。 《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清?曹雪芹《红楼梦》 第十三回: “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绝。 ” 【哀哀欲绝】哀哀:极度悲哀;绝:断气,死。形容极其悲痛。 【哀而不伤】谓悲伤而不过分。儒家诗教的重要命题。指诗歌、音乐不失中和之美。 《论语?八佾》“ :《关 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何晏集解: “孔曰: ‘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集注: ’ “伤者,哀之过而害 於和者也。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 “哀而不伤,乐而不淫,虽诗歌,亦教训也。 ”亦谓貌似悲哀 而实不伤心。 【哀兵必胜】 《老子》 第六十九章: “祸莫大于轻敌, 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加, 哀者胜矣。 王弼注: ” “抗, 举也。加,当也。哀者必相惜,而不趣利避害,故必胜。 ”任继愈注: “哀,沉痛,悲愤。 ”后遂谓因受压 而悲愤的一方,定能克敌制胜。 【哀丝豪竹】指悲壮的乐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哀感顽艳】顽:愚顽。 《文选?繁钦〈与魏文帝笺〉: 》“咏北狄之遐征,奏胡马之长嘶,凄入肝脾,哀感 顽艳。 ”吕延济注: “顽钝艳美者皆感之。 ”后遂以“哀感顽艳”形容诗文的词旨凄恻动人。 (清?吴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一回: “这封信却是骈四骈六的,足有三千多字,写得异常的~。 ” 【哀毁骨立】亦作“哀毁瘠立” 。形容因居亲丧悲损其身,瘦瘠如骨骸支立。语本《后汉书?韦彪传》“孝 : 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 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 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极尽半子之谊。 ” 【哀毁瘠立】见“哀毁骨立” 。 【哀鸿遍地】见“哀鸿遍野” 。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 灾民。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 ”清?梁启超《新罗马》“我记得历史上的罗马何等 : 殷阗繁盛,怎么今日却是~,春燕无归,满眼凄惶。 ” 【哀感天地】形容极其哀痛,使天地都为之感动。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一: “王闻失声号恸,哀感 天地。 ” 【哀感中年】形容人到中年对亲友离别的伤感情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安) : 语王右军(王羲之)曰: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是恶。” ’(清?丘逢甲) 《东北感春诗》“神 : 丹浪说解还童,~遇谢公。 ” 【哀告宾服】宾服:古指诸侯或边远部落按时朝贡,表示依服、服从。后泛指归顺、服从。指哀求饶恕, 愿意服从。(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 “我见他慌悚踌躇,左支右吾,跪在街衢,哀告宾服。 ” 【哀梨蒸食】将哀梨蒸着吃。喻不识货,糊涂地糟蹋了好物。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 : 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 ‘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 【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庄子?田 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 ” 【哀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声。明?凌鞒酢抖膛陌妇妗肪砣耍 “终日价没心 没想,哀声叹气。 ” 【哀丝豪竹】 丝、 竹: 弦乐、 管乐的通称; 豪竹: 粗大的竹管制成的乐器。 形容管弦乐声的悲壮动人。 唐? 杜 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 “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 ”茅盾《观北昆剧院初演〈红霞〉: 》 “~颂英烈,此是北昆跃进花。 ” 【哀思如潮】哀伤的思绪如同潮涌一般。形容极度悲痛。 【哀天叫地】哀:悲哀。悲哀地呼天喊地。形容悲痛至极。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平儿丰 儿等哭的~,贾政心中也着了忙。 ” 【哀痛欲绝】形容悲痛到了极点。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三回: “那宝珠按未嫁女之礼在灵前哀哀欲 绝。 ”老舍《鼓书艺人》“宝庆给大哥唱了一曲挽歌,直唱得泣不成声,~。 : ” 【唉声叹气】见“哀声叹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我看你脸上一团私欲愁闷气色!这会 子又~,你那些还不足,还不自在?” 【挨风缉缝】谓多方钻营。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但有一二分才貌的,那一个不挨风缉缝,央 媒说合。 ” 【挨家挨户】一家一户,户户不漏。挨,依次,顺次。老舍《四世同堂》七四: “自从他作了副县长,随 着白巡长~地收铜铁,他的美誉便降落了许多。 ” 【挨肩并足】形容人群拥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那山中远近人家,都晓得高 : 家新女婿才貌双全,竟来观看,挨肩并足,如看神会故事的一般热闹。 ” 【挨肩擦膀】谓身体相贴近。也形容人群拥挤。元?刘君锡《来生债》第一折: “你怎么偏要挨肩擦膀的, 舒着手往我怀里摸甚么?”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 “那两边围看的,~,不知其数。 ” 【挨肩擦背】形容人群拥挤。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四卷: “常常走到厨房下,挨肩擦背,调嘴 弄舌。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五回: “引惹得那楼下看灯的人,~,仰望上瞧。 ” 【挨肩擦脸】狎昵状。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六五回: “贾珍便和三姐~,百般轻薄起来。 ” 【挨肩搭背】狎昵状。 《官场维新记》第九回: “小玉凤见是警察局的大人到了,连忙抛了各客,溜进房间 里来,与袁伯珍挨肩搭背的坐在一块儿。 ” 【挨肩叠背】形容人群拥挤。 【挨门逐户】见“挨家挨户”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一回: “写出岳元帅父子受屈情节,~的分派; 约齐日子,共上民表,要替岳爷申冤。 ” 【挨三顶五】犹言三五成群。明?冯梦龙《平妖传》“众人挨三顶四,簇拥将来,一个个伸出手来,求太 : 医看脉。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五: “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的进店安歇。 ” 【挨山塞海】形容人多拥挤不堪。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肪硎撸 “那日观看的人,何止挨山塞海。 ” 【挨冻受饿】指无衣无食之困境。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回: “妈妈这一辈子想来还不至挨冻受饿。 ” 【捱三顶四】形容人群拥挤,接连不断。 【捱三顶五】见“捱三顶四” 。 【捱风缉缝】多方钻营。 【I女痴男】指迷恋于情爱的男女。 【I女痴骸考膀I女痴男” 。 【I童钝夫】指愚昧笨拙的人。 【蔼然可亲】态度和气,使人愿意接近。明?李开先《贺邑令贺洪滨奖异序》“迄今才八阅月,绝从生之 : 文法,除苛细之科条,虽若凛不可犯,而实~。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八回∶“早有那般世谊 同年,见他翩翩风度,~,都愿和他亲近进来了。 ” 【蔼然仁者】对人和善而有仁德之人。唐?韩愈《答李翊书》“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 ” 【矮人看场】见“矮子看戏” 。 【矮子看戏】喻只知附和他人,没有自己的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朱子语类》卷二十七: “正如矮人看 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 ”清?赵翼《诗论》“矮子看戏 : 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 ” 【嗳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爱别离苦】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瑜伽师地论》卷六十一: “云何爱别离苦?当知此苦,亦 由五相。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 “问: ‘如何是至极之谈?’曰: ‘爱别离苦。” ’ 【爱博而情不专】爱好广泛,然,对事对物用心不一。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 : 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朱自清《那里走》“在这三条路里,我将选择那一条呢?我惭 : 愧自己是个‘爱博而情不专’的人;虽者想着只选定一条路,却总丢不下别的。 ” 【爱人以德】按照道德标准去爱护和帮助他人。 《礼记?檀弓上》“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 : 姑息。 ” 【爱才如命】见“爱才若渴” 。 【爱才如渴】爱慕贤才就像口渴思饮一样。形容十分爱重人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宫保~, 兄弟实在钦佩的。 ” 【爱才若渴】见“爱才如渴” 。鲁迅《上海文艺之一瞥》“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 : : 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 【爱不忍释】喜欢得舍不得放下。极言喜爱。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余爱嗜其文,不能释手。 : ” 【爱不释手】见“爱不忍释” 。 【爱富嫌贫】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二折: “有 那等嫌贫爱富的儿曹辈,将俺这贫傲慢、把他那富追陪,那个肯恤孤念寡存仁义。 ” 【爱国如家】指帝王像爱抚自己的家室一样爱国爱民。汉?荀悦《汉纪?惠帝纪》“封建诸侯各世其位, : 欲使亲民如子、爱国如家。《晋书?刘聪传》“臣闻古之圣王爱国如家,故皇天亦v之如子。 ” : ” 【爱鹤失众】喻因小失大。 《左传?闵公二年》“狄人伐魏,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 : 者皆曰: ‘使鹤,鹤有禄位,余焉能战?’ ” 【爱毛反裘】反裘:指反穿皮衣。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汉?刘向 《新序?杂事二》“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 : ‘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 ‘臣爱其毛。 ’ 文侯曰: ‘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 ” 【爱民如子】旧时称赞某些统治者爱护百姓,就象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 《礼记?中庸》“子,庶民也。 : ” 汉?刘向《新序?杂事一》“良君将赏善而除民患,爱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若地。 : ” 【爱屋及乌】谓爱其人而推爱及与之有关的人或物。语本《尚书大传》卷三: “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爱素好古】 《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於我 : ” : 老彭。 ”后以“爱素好古”谓爱好朴质,不趋时尚。 【爱莫能助】虽然同情,却限于条件无从帮助。语本《诗?大雅?A民》“我仪图之,维仲山甫举之,爱 : 莫助之。 ”郑玄笺: “爱,惜也。仲山甫独能举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 【爱莫之助】见“爱莫能助” 。 【爱钱如命】见“爱财如命” 。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 “既称月老,又号冰人,爱钱如命,说谎能 神,自家高媒婆是也。 ” 【爱财如命】吝惜钱财就像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喻过分贪财,非常吝啬。 【爱人好士】爱护、重视人才。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 : 是以四方归心焉。 ” 【爱人利物】爱护人民,力求有利于人民。 《庄子?天地》“爱人利物之谓仁。 : ” 【爱日惜力】珍惜时间,不虚掷精力。 《三国志?吴志?孙和传》 “且志土爱日惜力,君子慕其大道,高山 景行,耻非其次。《周书?萧圆萧传》“朗读百边,乙夜难寐,爱日惜力,寸阴无弃。 ” : ” 【爱如己出】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明?周辑《西湖二集?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 : 抚养成人长大。 ”沈从文《死水微澜》第二部分: “她出世半岁,就丧了父亲,一岁半时,就随母来到邓家。 母亲自然是爱的,后父也~。 ” 【爱如珍宝】形容十分喜欢。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申屠娘子,已是身怀六甲,到 : 得十月满足……生个儿子,爱如珍宝。 ” 【爱生恶死】喜爱生存,厌恶死亡。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可见爱生恶死,亦是物之恒情。 ” 【爱惜羽毛】汉刘向《说苑?杂言》“夫君子爱口,孔雀爱羽,虎豹爱爪。 : ”后以“爱惜羽毛”喻珍惜自 己的名声。 【爱憎分明】爱什么,恨什么,态度很鲜明。 【爱礼存羊】 《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 : ‘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后以“爱礼 ’ 存羊”比喻为维护根本而保留有关仪节。 【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 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礼记?檀弓下》“今之君子,进入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坠 : 诸渊。 ”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 对待人。 《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 ”明?罗贯中《三国 演义》第一百一十五回:‘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 ’卿何不容一宦官耶?” 【碍手碍脚】妨碍别人做事,使人感到不方便。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返谌恚 “后边有些嫌 忌起来,碍手碍脚,到底不妙。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八回: “宝钗因说道: ‘咱们别在这里~。 ’说 着,和宝玉等便往迎春房中来。 ” 【碍足碍手】同“碍手碍脚” 。 【碍口识羞】因羞而不说话。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ぷ撕呵捎龆赐ズ臁贰拔娜粜橹帐前谑缎撸 : 待说又止。 ” 【碍难从命】有所妨碍,难以遵从吩咐,是委婉拒绝对方要求的话。 《三打祝家庄》第一幕第一场: “你回 去复李大官人,本当将时迁放回,怎奈他是梁山贼党,~。 ” 【暧昧不明】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又把你姑娘一片侠肠,埋没 得暧昧不明,我安龙媒真真的愧悔无地! ” 【暧昧之情】行为不光明,内有不可告人的隐情。也指男女互相爱悦之私事。明?冯梦龙《警世通言?三 现身包龙图断冤》“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 ” 【安安稳稳】十分安定稳当。元?无名氏《抱妆盒》第四折: “小储君倒也~守着妆盒做护身符,则是我 陈琳兢兢战战抱着个天大闷葫芦。 ” 【安邦定国】见“安邦治国” 。 【安邦治国】使国家平安稳定。宋?无名氏《新编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上: “我这剑要卖与烈士,大则 安邦定国,小则御侮捍身,您孩儿每识个什么?” 【安常守分】习于平稳的生活,安守本分。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四: “如有一般人,只安常守分, 不恁求利,然有时意思亦是求利,察其所安,又看他心所安稳处,一节深一节” 。 【安常守故】习于平稳生活,保守旧的一套。指守旧不知变革。明?海瑞《申军门吴尧便宜五事文》“本 : 院非安常守故人也。至任以来,千万人以鼓舞作兴,翻然改革望之矣。 ” 【安常处顺】见“安时处顺” 。 【安常习故】谓习惯于成规,守旧而不思变革。宋?刘挈《论人才》“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 : 更法喜于敢为之论。 ” 【安常履顺】见“安时处顺” 。 【安车蒲轮】让被征请者坐在安车上,并用蒲叶包着车轮,以便行驶时车身更为安稳。表示皇帝对贤能者 的优待。 《汉书?武帝纪》“遣使者安车蒲轮,束帛加壁,征鲁申公。 : ” 【安堵乐业】见“安居乐业” 。三国?魏?钟会《檄蜀文》“百姓士民,安堵乐业。农不易亩,市不回肆。 : ” 【安堵如故】如先前一样相安无事。 《史记?高祖本纪》“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 : “吏人皆安堵如故,民争献牛洒。 ” 【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 【安土重迁】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 《汉书?元帝纪》“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 : 所愿也。 ” 【安土重旧】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安土乐业】安居本土,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 【安之若素】谓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清?范寅《越谚?附论?论堕贫》“贪 : 逸欲而逃勤苦,丧廉耻而习谄谀,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第二 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了。 ” 【安之若命】将遭受之不幸看作命中注定,因而甘心承受。 《庄子?人间世》“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 德之至也。 ”参见“安之若素” 。 【安不忘危】处在平安的环境,要经常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危险。 《周易?系辞下》“是故君子安而不 : 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礼,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 “何小姐 是从苦境里过来的,如今得地身安,安不忘危,立志要成全起这份人家,立番事业。 ” 【安内攘外】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 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安分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宋?袁文《翁牖闲评》八: “彼安分守己,恬于进取者,方且以道义 自居,其肯如此侥幸乎?”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二回: “从此养好了,可要~,再别胡行乱闹了。 ” 【安分知足】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感到满足。宋?洪迈《容斋随笔?三笔?人当知足》“其安 : 分知足之意终身不渝。 ” 【安富尊荣】安逸富足,尊贵荣耀。 《孟子?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 : ” 【安富恤贫】使富有的人安定,贫穷的人得到救济。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 : 幼,二曰养老,三曰振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 【安国富民】使国家平定,使民众富裕。 《汉书?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 : 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 【安国宁家】指治理国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 : 作儿女子相问。 ” 【安魂定魄】使人心安定。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 “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 【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 《论语?公冶长》“子路曰: : ‘原闻子之志。 ’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五回: ’ “诚为枉法营私,原王 章所不宥;要知~,亦圣道之大同。 ” 【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宋?李P《太平广记》“舍之职责,在乎除暴安良。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 :《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为国立功。 ” 【安眉带眼】长了眉毛,有了眼睛。言即:同样是一个人。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八回: “你也 是~的人,直须要我开口说。 ” 【安民告示】 安定人心的布告。 现也指把要商量的或要办的事情预先通知大家。 清? 金念劬 《避兵十日记》 : “嘱两县速出安民告示,谕令店铺照常开张。 ” 【安内攘外】原就药物之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 : 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之大经,富国强兵之远略。 : ” 【安心落意】放心,无忧虑。 【安心乐业】心绪安定,生活愉快。 【安心乐意】心情安定,满意。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四回: “我看二嫂子如今倒是安心乐意的 孝敬我妈妈,比亲媳妇还强十倍呢。 ” 【安心定志】指安下心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 “又差五斗星君送悟空去到任,外赐御酒一瓶, 金花十朵,着他安心定志,再勿胡为。 ” 【安生服业】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 【安生乐业】犹安居乐业。 【安民告示】安定民心的告示。 【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从。语本《论语?公冶长》“子路曰: : ‘原闻子 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邢m疏: ’ “此夫子之志也。怀,归也,言己原老者安, 己事之以孝敬也……少者归,己施之以恩惠也。 ” 【安份守己】见“安分守己” 。 【安如太山】见“安如泰山” 。 【安如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泰,也写作“太”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于反掌, : 安于泰山。 ” 【安步当车】缓缓步行,当作坐车。语本《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 ” 【安身立命】谓生活有着落,精神亦有所寄托。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 “僧问: ‘学人不据地时 如何?’师云: ‘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回: “那里是镇守边庭,用人之 际,足可以~。 ” 【安身乐业】安稳快乐地过日子。 【安身为乐】身子安定就是快乐。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 ” 【安身之处】指得以立足容身之所。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 机会,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 【安身之地】见“安身之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回: “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 取得荆州为安身之地。 ” 【安神定魄】见“安魂定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 “自服了安神定魄之剂,……一夜稳睡。 ” 【安枕而卧】安安稳稳地睡眠。喻指无忧无虑。 《史记?黥英列传》“使布出于上计,山东非汉之有也; : 出于中计,胜败之数未可知也;出于下计,陛下安枕而卧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九回: “孔 子见疏,必弃鲁国而适他国,君可~矣。 ” 【安于现状】习惯、满足于目前的状况,不求进取。 【安于故俗,溺于旧闻】拘泥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史记?商君列传》 :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 【安于一隅】安心于某一角落。形容苟安且偷安,不思进取。宋?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 : 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 【安如磐石】象磐石一样安然不动。形容安定稳固。 《荀子?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 : 则国安于磐石,寿于旗翼。 ”清?梁启超《责任内阁释义》“立宪国皇室所以~,道皆在是也。 : ”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从事其职业。 《老子》第八十章: “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 业,至老死不相往来。《汉书?货殖列传》 ” “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明?冯梦龙《醒世恒 言》卷六: “一家正~,不想安禄山兵乱,潼关失守,天子西幸。 ” 【安故重迁】安于旧俗,不轻易改变。 【安时处顺】谓安于时运,顺应变化。语本《庄子?养生主》“m来,夫子时也;m去,夫子顺也。安时 : 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 【安室利处】指安全便利的处所。 《庄子?徐无鬼》“奎蹄曲隈,乳间股脚,自以为安室利处。 : ” 【安适如常】安静而舒适,象往常一样。指经过某种变动后,恢复了正常,使人感到舒适。 【安家立业】成立家庭,建立事业。 【安家落户】①把家庭安置在某地,长期住下去。②比喻某种生物被引进到新地方后,同原产地一样地生 长繁殖。 【安家乐业】犹安居乐业。 【安贫乐道】谓安于清贫,以追求圣贤之道为乐。为古代儒家所提倡的立身处世的态度。语本《论语?雍 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 “颜渊 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 ” 【安贫乐贱】 《后汉书?蔡邕传》“夫子生清穆之世,禀醇和之灵,覃思典籍,韫椟《六经》 : ,安贫乐贱, 与世无营。 ”谓安于贫贱,并以此为乐。 【安然无恙】平安无事。 《战国策?齐策》“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 : ”明?冯梦龙《醒 世恒言》第四卷: “只求处士每岁元旦,作一朱幡,上图日月五星之文,立于苑东,吾辈则安然无恙矣。 ” 【安然如故】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 “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 倒安然如故?”又见“安堵如故” 。 【安然无事】见“安然无恙”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二回: “四嫂不来聒噪,耳根清净,倒也安 然无事,除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就好照顾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要得~,除 非把你两家合成一家,我一个人儿就好照顾了。 ” 【安忍无亲】安心于做残忍的事情,因而无所谓亲人。 《左传?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阻兵无 : 众,安忍无亲。众叛亲离,难以济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高宗》“李世绩之~也,置父于窦建 : 德之刃下而不恤。 ” 【安乐窝】宋邵雍自号安乐先生,隐居苏门山,名其居为“安乐窝” 。后迁洛阳天津桥南仍用此名。曾作 《无名公传》自况: “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又作《安乐窝中四长吟》“安乐 : 窝中快活人,闲来四物幸相亲:一编诗逸收花月,一部书严惊鬼神,一炷香清冲宇泰,一樽酒美湛天真。 ” 后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 【安营下寨】见“安营扎寨” 。元?无名氏《千里独行》杂剧楔子: “今领十万雄兵,来到这里,离徐州不 远,清风岭安营下寨。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一回: “操曰: “吾料吕布有勇无谋,不足虑也。 ”教 且~,再做商议。 ” 【安营扎寨】亦作“安营下寨” 。①指军队驻扎。②现喻指为完成某项任务而建立临时住所。元?无名氏 《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二折: “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 意非小。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 “打什么地方进兵,打什么地方退兵,什么地方可以~, 什么地方可以埋伏,指手画脚的讲了一通。 ” 【安危相易】平安与危难互为因果,相互转换。 《庄子?则阳》“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解相摩,聚散 : 以成。此名实之可纪,精微之可志也。 ” 【安危与共】同享安乐,共担危难。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连。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而臣敢陈 : 闻于陛下者,诚与国分形同气,忧患共之者也。 ” 【安闲自得】安静清闲,怡然自得。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 : 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 【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明?李贽《焚书?预约?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 : 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 【安宅正路】比喻以仁居心,以义行事。 《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 : 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 【安坐待毙】犹言坐以待毙。明?李贽《焚书?复邓鼎石》“惟是世人无才无术,或有才术矣,又恐利害 : 及身,百般趋避,故亦遂因循不理,安坐待毙。 ” 【鞍前马后】犹言马前马后。谓追随左右。 【鞍不离马,甲不离身】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处于高度警惕状态。唐《敦煌变文集?卷一?汉将王陵变》 : “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 【鞍马劳顿】骑马赶路过久,劳累困顿。形容旅途劳累。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 “兴儿,我一路 上鞍马劳顿,我权且歇息。 ” 【鞍马劳困】指长途跋涉或战斗中备尝困乏。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 “不觉的一阵昏沉上来,皆 因老夫年纪高大,鞍马劳困之故。 ”参见“鞍马劳顿” 。 【鞍马之劳】见“鞍马劳困” 。 【岸谷之变】 《诗?小雅?十月之交》“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 ”毛传: “言易位也。 ”郑玄笺: “易位者, 君子居下小人处上之谓也。 ”后因以“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岸然道貌】①谓神态严肃。②指严肃的神态。 【按甲休兵】屯兵休整。 《汉书?韩信传》“当今之计,不如按甲休兵,百里之内,牛洒日至,以飨士大 : 夫,北首燕路,然而发一乘之使,奉咫尺之书以使燕,燕必不敢不听。 ” 【按甲寝兵】见“按甲休兵” 。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傅干》“愚以为且按甲寝兵,息养军士,定土分 : 封,论功行赏。 ” 【按名责实】按照事物名称,要求与实相符。唐?陆贽《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夫求才贵广,孝课 : 贵精。求广在于各举所知,长吏之荐择是也;孝精在于按名责实,宰臣之序进是也。 ” 【按步就班】见“按部就班” 。 【按兵不动】让军队驻扎下来暂不行动。 《荀子?王制》“偃然按兵不动。《吕氏春秋?恃君览》“赵简 : ” : 子按兵而不动。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八回: “又听得寨前炮响,史文恭~,只要等他入来,塌 了陷坑,山后伏兵齐起,接应捉人。 ” 【按部就班】①谓安排文义,组织章句。语出晋陆机《文赋》“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 : 按部,考辞就班。 ”②按照条理或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捺不住】心里急燥,克制不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 : 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 【按辔徐行】轻轻按着缰绳,让马慢慢地走。 《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 : ‘将军约, 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 【按图索骏】见“按图索骥” 。 【按图索骥】亦作“按图索骏” 。①按照图像寻找良马。比喻拘泥成法办事。语本《汉书?梅福传》“今 : 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於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 ” ②用于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找,易于获得。 【按行自抑】约束自己的行为。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 ” 【案兵束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谓停止作战。 【案牍劳形】文书劳累身体。形容公事繁忙。唐?刘禹锡《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案牍之劳】见“案牍劳形” 。明?李桢《长安夜行录》“吾徒幸无~,且有休退之日,登高能赋,此其 : 时乎?” 【案甲休兵】谓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案剑_目】握住宝剑,瞪大双眼。 《庄子?盗跖》“案剑_目,声如乳虎。 : ” 【案无留牍】桌案上无公文积压。形容处理公务干练、及时。清?朱彝遵《商丘宋氏家乘》序: “一十七 年,国奢示之以俭,事烦行之以简,月要岁会,久而案无留牍。 ” 【暗中摸索】在黑暗中寻找探索。亦比喻无人指引,独自探求。唐?刘M《隋唐嘉话》“许敬宗性轻傲, : 见人多忘之。或谓其不聪。曰: ‘卿自难记,若遇何(何逊) 、刘(刘孝绰) 、沈(沈约) 、谢(谢眺) ,暗 中摸索者亦可识之。” ’《鲁迅书信集?致沈振黄》“先生有志于木刻,是极好的事,但访木刻家是无益的, : 因为就是已有成绩的木刻家,也还在~。 ” 【暗香疏影】宋?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后遂以 “暗香疏影”为梅花的代称。 【暗度陈仓】 《史记?高祖本纪》“正月,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负约,更立沛 : 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汉王之国,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 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 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还走;止战好,又复败,走废丘。汉王遂定雍地。东至咸阳,引 兵围雍王废丘,而遣诸将略定陇西、北地、上郡。 ”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 交通孔道。后遂以“暗度陈仓”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 【暗送秋波】本指女子暗中以眉目传情,引申为献媚取宠,暗中勾结。秋波,比喻美女的眼睛。语本宋苏 轼《百步洪》诗之二: “佳人未肯回秋波,幼舆欲语防飞梭。 ” 【暗室不欺】虽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也不做亏心事。谓光明磊落。语出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 : 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暗室屋漏】指别人看不见的地方;隐私之室。 【暗室逢灯】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野叟曝言》十回: “天幸遇著相公,如暗 室逢灯,绝渡逢舟,从此读书作文,俱可望有门径矣!” 【暗室亏心】于暗中做见不得人的亏心事。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暗室亏心,纵然致富,天意何如。 ” 【暗室欺心】在黑暗的屋子里昧着良心做坏事。指偷偷地做坏事。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警世格 言》“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元曲选?无名氏&冤家债主&三》“方信道暗室亏心, : ” : 难逃他神目如电。 ” 【暗室求物】在黑暗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 《朱子语类辑略?总论为学之方》 : “要紧只是看大底道理分明,遍处自寻得。如暗室求物,把为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 【暗无天日】看不到一线光明。多形容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老龙船户》“剖腹 : 沉石,惨冤已甚,而木雕之有司,绝不少关痛痒,岂特粤东之暗无天日哉! ” 【暗绿稀红】犹言绿肥红瘦。形容叶盛花稀的暮春景象。 【暗昧之事】指见不得人的丑事。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三十二回: “庞吉你乃堂堂国戚,如何行此 小人~。 ” 【暗箭伤人】放冷箭伤害人。比喻用阴险的手段暗中攻击或陷害别人。语本宋刘炎《迩言》卷六: “暗箭 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暗箭难防】比喻阴谋诡计难以防备。宋?刘炎《迩言》卷六: “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 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备也。 ” 【暗锤打人】比喻暗中对人进行攻击。 【暗气暗恼】受了气,闷在心里。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又着了那暗气暗恼在心 里,就是铁石人也禁不的。 ” 【暗弱无断】愚昧软弱,没有决断。 《资治通鉴?卷九十一?晋元帝太兴三年》“(司马保)好读书而暗弱 : 无断,故及于难” 。 【暗斗明争】暗里明里都在进行斗争。常形容尽力争权夺利。 【暗淡无光】见“黯淡无光” 【暗室不欺】据汉刘向《列女传?卫灵夫人》载,卫大夫蘧伯玉仁智敬上,夜间乘车过卫灵公阙,按照礼 制下公门,式路马,不以昧废礼。唐?骆宾王《萤火赋》“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 ”明?冯梦 龙《醒世恒言》卷十三: “知县生平~,既读孔、孟之书,怎敢行盗跖之事?”后因以“暗室不欺”谓在 无人看见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 【黯淡无光】形容失去光彩。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头上戴一个黯淡无光的亮蓝顶儿, 那枝俏摆春风的孔雀瓴已经虫蛀的剩了光杆儿了。 ” 【黯晦消沉】谓湮没消失。 【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 : 别而已矣。 ”李善注: “黯然,失色貌” 【黯然神伤】心神悲沮貌。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 【黯然伤神】见“黯然神伤” 。 【黯然无色】指事物失去原有光彩,变得暗淡无光。 【黯然销魂】心神沮丧,失魂落魄。南朝?梁?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 ” 【n首信眉】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不随波逐流。信,通“伸” 。 【n头阔步】见“昂首阔步” 。 【昂昂自若】形容无所顾虑,从容自如。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晏平仲二桃杀三士》“三士带剑立于殿 : 下,昂昂自若。 ” 【昂首挺胸】仰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无所畏惧或坚决的样子。 【昂首阔步】仰着头,迈着大步。形容精神奋发或态度傲慢。老舍《鼓书艺人》二十四: “新郎~,在他 身边迈着鸭子步,为的是显摆他那马靴和银马刺。 ” 【昂首伸眉】形容意气昂扬状。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乃欲仰首伸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 : 当世之士耶! ” 【昂首天外】抬头望天。形容态度傲慢,或做事脱离实际。清?归庄《王大痴像赞》“昂其首,淠浚 : 举觞而望青天者,是为王大痴。 ” 【昂首望天】见“昂首天外”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要做这件事,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 : 只是~。 ” 【昂头挺胸】见“昂首挺胸” 。 【昂头阔步】见“昂首阔步” 。 【昂藏七尺】指轩昂伟岸的男子汉。清?赵翼《放歌》“徒负昂藏七尺身,实只太仓一米。 : ” 【昂然直入】昂首挺胸地径直走进去。形容傲然威武的样子。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何进昂 然直入。 ” 【昂然自得】指大模大样,满不在乎的样子。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 : 愧畏。 ” 【昂霄耸壑】高出霄汉,耸立山壑。形容才能杰出,建树宏大功业。也形容志气高昂,胸怀广阔。宋?陆 游《剑南诗稿?凌霄花》卷三十四: “古来豪杰少人知,昂霄耸壑宁自期。 ” 【盎盂相击】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 “只就他夫妻三个这番外面情形讲,此后自然该益发 合成一片性情,加上几分伉俪,把午间那番盎盂相击化得水乳无痕。 ” 【盎盂相敲】比喻一家人争吵。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卷十一?青蛙神》“且盎盂相敲,皆臣所为,无 : 所涉于父母。 ” 【嗷嗷待哺】迫于饥饿而急于求食的样子。 《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 ”汉?荀悦《前 汉纪?成帝纪三》“作治数年,天下遍被其劳,国家疲弊,府库空虚,下至众庶,嗷嗷苦之。 : ”郭沫若《学 生时代?创造十年续编》“文章尽可在别的刊物上发表,对于~的创造社的几种刊物却一字也不肯飞来。 : ” 【傲不可长】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礼记?曲礼上》“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 【傲骨嶙嶙】比喻高傲不屈。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叶生》 “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自 爱。 ” 【傲慢不逊】态度高傲自大,对人不谦让。 《汉书?萧望之传》“有司奏乐君责使者礼,遇丞相无礼,廉 : 声不闻,敖(傲)不逊。 ” 【傲慢少礼】见“傲慢不逊”《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 。 “视人君相忤, 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第五十三回: “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不肯重用。 ” 【傲慢无礼】 《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 “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 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 ” 【傲头傲脑】形容倔强的样子。 【傲睨得志】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原来曹操自破 马超回,傲睨得志,每日饮宴,无事少出,国政皆在相府商议。 ” 【傲睨万物】形容目空一切,什么都瞧不起。宋?黄庭坚《豫章文集?卷二十六?跋俞秀老清老诗颂》“清 : 老往与余共学于涟水,其傲睨万物,滑稽以玩世,白首不哀” 。 【傲睨一切】见“傲睨万物” 。 【傲睨一世】见“傲睨万物” 。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三十四: “便有傲睨一世,污浊朝廷之意。 ”宋?高 斯得《耻堂存稿?留赵给事奏札》“但其再来,遂负虚骄之气,傲睨一世,自以人莫能及。 : ” 【傲睨自若】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宋?王谠《唐语林?豪爽》“郑太穆郎中为金州刺史,一 : 日忽致书于襄阳于司空E,其言恳切,而傲睨自若,似无郡僚之礼。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 回: “简雍在城下唤门。 (刘)璋令开门接入。雍坐在车中,傲睨自若。 ” 【傲然屹立】形容坚定,不可动摇地站立着。 【傲世轻物】鄙弃世俗,看不起别人。也指高傲自大。 《淮南子?齐俗训》“敖(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 ” 【傲霜斗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身处逆境而不屈服。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 “玉骨冰肌谁可匹, 傲雪欺霜夺第一。 ” 【傲头傲脑】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傲贤慢士】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何期逆贼恣逞奸雄, 傲贤慢士,故特来见明公。 ” 【傲雪凌霜】形容不畏霜雪严寒,外界条件越艰苦越有精神。比喻经过长期磨练,面对冷酷迫害或打击毫 不示弱、无所畏惧。傲,傲慢、蔑视。宋?杨无咎《柳梢青》“傲雪凌霜,平欺寒力,搀借春光。 : ” 【傲雪欺霜】见“傲雪凌霜” 。元?吴昌龄《张天师》“梅花云:我这梅花……玉骨冰肌谁可匹,傲雪凌 : 霜夺第一。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 “玉骨冰肌谁可匹,~夺第一。 ” 【奥妙无穷】指其中不易为人所知而奇妙有趣之处极多。 【奥援有灵】多指旧时官场的钻营、勾结,暗通关节,很有神通。明?文秉《先拨志始》卷下: “皆大慝 巨奸,或燕处于园亭,或潜藏于京邸,奥援有灵,朝廷无法。 ” 【懊悔无及】后悔已来不及了。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八回; “令人往探之,果是虚营,只插着 数十面旌旗,兵已去了二日也。曹真懊悔无及。 ” 【遨翔自得】自由自在的样子。 【熬心费力】谓耗费心神和气力。 【熬肠刮肚】谓从事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熬更守夜】犹熬夜。 【熬油费火】谓耗费灯油。多指日夜忙碌。 【熬枯受淡】忍受清苦的生活。 【熬清守淡】谓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熬清受淡】见“熬清守淡” 。 【熬肠刮肚】谓从饮食方面尽力节俭。 【熬姜呷醋】比喻生活清苦。 【牙诘屈】同“诘屈聱牙” 。,通“聱” 。唐?韩愈《进学解》“周浩殷盘,佶屈聱牙。 : ”元?戴元表 《剡源集?寿陈贵白》“我今赠君亦无物,但有~村田诗。 : ” 【鳌掷鲸吞】比喻文辞气势磅礴,跌宕起伏。 【鳌掷鲸怼考包掷鲸吞” 。 【鳌鸣鳖应】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鳌愤龙愁】如鼍愤怒,如龙忧愁。比喻乐曲的情调悲愤。 【鳌里夺尊】犹言出类拔萃。 【鳌头独占】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B【八百孤寒】形容人数众多,处境贫寒之书生。也比喻贫寒之士失去依靠。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 孤寒》“八百孤寒齐下泪,一时南望李崖州。 : ” 【八斗之才】比喻人极有才华。 《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 : 及今共用一斗。 ”清?梁起超《饮冰室诗话?二四》“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愈弱冠耳。怀~, : 饮万斛之恨。 ” 【八方风雨】四面八方风雨聚会。比喻形势动荡不安,骤然变幻。唐?刘禹锡《郡内书情献裴度侍中留守》 : “万乘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央。 ” 【八方呼应】各方面声气相通,相互配合。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 疑神疑鬼。 《晋书?苻坚载记》“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 : 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 ”毛泽东《论持久战》“ :‘八公山上,草 木皆兵’ ,是错觉的一例。 ” 【八荒之外】八面荒远的地方以外。形容极其旷远。 《列子?仲尼》“虽远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 : 来干我者,我必知之。 ” 【八街九陌】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三辅旧事》“长安城中,八街九陌。 : ” 【八九不离十】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八仙过海】相传八仙过海时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术。民间因有“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谚语。明无 名氏《八仙过海》第二折: “则俺这八仙过海神通大,方显这众圣归山道法强,端的万古名扬。《西游记》 ” 第八一回: “正是八仙过海,独自显神通。 ”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领或办法,互相竞赛。老舍《茶馆》第一 幕: “说得好,咱们就~吧! ”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见“八仙过海” 。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见“八仙过海” 。 【八字打开】意谓明白无隐,开门见山。宋?朱熹《与刘子澄书》“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但人自不领会, : 却向外狂走耳。 ” 【八字没一撇】见“八字没见一撇” 。 【八字没见一撇】比喻事情毫无眉目,未见端绪。 《通俗常言疏证》卷三:《通俗编》‘朱子《与刘子澄 “ : 书》 :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不自领会。 ’按今有‘八字不见两撇’之谚,似又因於此。凡事无端绪者, 谓之八字不曾见两撇。 ”今通常作“八字没见一撇” 。 【八府巡按】巡按之名,起于明代,非固定职官,临时由朝廷委派监察御史担任,分别巡视各省,考核吏 治。 “八府巡按”常见于戏曲、小说,民间多视为清廉而有权势的大官。 【八珍玉食】泛指精美的肴馔。 【八面见光】形容说话、做事圆转,面面俱到。亦以讥讽人圆滑世故,各方讨好。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第十回: “张姑娘这几句话,说得软中带硬,~,包罗万象。 ” 【八面受敌】①谓功力深厚,能应付各种情况。②砚名。 【八面玲珑】①谓四壁窗户轩敞,室内通彻明亮。②形容物体外观挺秀。③形容圆活、灵秀。④形容人世 故圆滑,面面俱到,或善于应酬,各方面的关系都能应付。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宗德归徐州幕》诗: “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宋?夏元鼎《满庭芳》词: “虽是无为清静,依然要八面玲珑。 ”清?曾朴 《孽海花》第七回: “原来宝廷的为人,是~,却十分落拓。 ” 【八面威风】①形容威风十足,声势慑人。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 “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 八面威风。 ”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 “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 ”② 宋徽宗内库所藏玉杯名。见《通俗常言疏证?武备》引李绍闻《云间杂志》 。 【八面张罗】形容各方面都应酬得好。 【八面驶风】形容善于见风使舵,各方面都兜得传。 【八面莹澈】比喻精明练达,洞察一切。 【八面圆通】形容为人处事圆滑,处处应付周全。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三八回: “第二要嘴巴会说, 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了官场说官场上的话,见了生意人说生意场中的话,真正要八面圆通,十二 分周到,方能当得此任。 ” 【八拜之交】指结拜兄弟或姐妹的关系。宋?邵伯温《闻见后录》“丰稷谒潞公,公着道出,语之曰:汝 : 父吾客也,只八拜。稷不得已,只拜之。 ” 【八音迭奏】八音:古代对乐器的统称;迭:交互,轮流。器乐齐奏,场面盛大。 《晋书?乐志下》“八 : 音迭奏,雅乐并作。 ” 【八音遏密】 《书?舜典》“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 ”谓尧死,天下为之举哀, 停止作乐。后以“八音遏密”指国君(或国家元首)去世。 【八同轨】谓天下一统。 【八万四千】本为佛教表示事物众多的数字,后用以形容极多。 【八窗玲珑】①唐卢纶《赋得彭祖楼送杨德宗归徐州幕》诗: “四户八窗明,玲珑逼上清。 ”后称四壁窗户 轩敞,室内通彻明亮为“八窗玲珑” 。亦作“八面玲珑” 。②比喻通达明澈的修养境界。 【巴人下里】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作品。 【巴三览四】东拉西扯。元?萧德祥《杀狗劝夫》“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 ” 【巴山度岭】爬山越岭。 【巴山越岭】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巴山蜀水】四川一带之山水。萧白《晚祷》“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 : 追念,于是~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 【巴山夜雨】指客居异地又逢夜雨缠绵的孤寂情景。唐?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 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说巴山夜雨时。 ” 【巴头探脑】伸着头,偷看。 【巴巴劫劫】心情急切貌。 【巴巴急急】同“巴巴结结” 。 【巴巴结结】①勉强,凑合。②勤恳;辛劳。③形容说话不流利。 【巴高枝骸勘扔鞲吲省v 【巴高望上】犹高攀,向上爬。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别说是鸳鸯,凭他是谁,那一个不 想巴高望上、不想出头的?” 【巴前算后】思前顾后,反复考虑。明?凌鞒酢抖膛陌妇妗肪硎牛 “劳生忧忧,巴前算后,每怀 不足之心,空白了头,没用处,不如随便度日的好。 ” 【扒高踩低】比喻对上奉承攀附,对下欺侮压制。 【拔十失五】见“拔十得五” 。 【拔十得五】谓选拔人才而得其半数。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 : 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拔丁抽楔】比喻排除疑难。丁, “钉”的古字。元?无名氏《度柳翠》第四折: “大众恐有不能了达,心 生疑惑者,请垂下问,我与他拔丁抽楔。 ” 【拔刀相向】谓动武。 【拔刀相助】拔出刀来助战。多指见义勇为。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二: “师曰: ‘路见不平, 所以按剑。” ’ 【拔山扛鼎】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语出《史记?项羽本纪》“籍长八尺馀,力能扛鼎。 : ”又: “力拔 山兮气盖世。 ” 【拔山盖世】谓勇猛无敌于天下。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 【拔山举鼎】同“拔山扛鼎” 。 【拔山超海】拔起高山,超越大海。比喻力量极大。北周?庾信《拟连珠》“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 : 力。 ”唐?杨炯《唐右将军魏哲神道碑》“天经地纬之帝,求制礼乐之才;拨乱反正之君,资~之力。 : ” 【拔山盖世】力大能拔大山,举世无双。 《史记?项羽本纪》“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 ‘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拔毛济世】谓受轻微损失而能有利于世人。语出《列子?杨朱》“禽子问杨朱曰: : ‘去子体之一毛以济 一世,汝为之乎?’杨子曰: ‘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 ‘假济,为之乎?’杨子弗应。 ” 【拔本塞原】亦作“拔本塞源” 。①比喻背弃根本。②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多用于坏事。 《左传?昭公九 年》“伯父若裂冠毁冕,拔本塞原,专弃谋主,虽戎狄其何有余一人。 : ”郭沫若《郑成功》第五章: “这也 是个好办法,而且简单易行,不过还不是~之计。 ” 【拔本塞源】见“拔本塞原” 。 【拔地摇山】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浩荡。 《英烈传》第四十九回: “乌龙镇上驻不赤龙舟,搅得 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 【拔地倚天】从地面突兀而起,贴近天际。比喻高大突出,气势雄伟。唐?孙樵《与王霖秀才书》“譬玉 : 川子《月蚀诗》 、杨司城《华山赋》 、韩吏部《进学解》……莫不拔地倚天,句句欲活。 ” 【拔宅上升】 《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於 : 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后因以“拔宅上升” 。指全家成仙。明?冯梦龙《醒世恒言》 卷四: “秋先,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天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令汝~。 ” 【拔宅飞升】见“拔宅上升” 。 【拔苗助长】同“揠苗助长” 。 【拔茅连茹】比喻递相推荐引进。语出《易?泰》“拔茅茹以其汇。 : ”王弼注: “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 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朱熹本义: “三阳在下,拔茅连茹之象。 ” 【拔来报往】速来速往。后以指往来频繁。报,通“赴” 。语出《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 ”郑玄 注: “报,读为‘赴疾’之‘赴’ 。拔、赴皆疾也。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纤》“少顷,以足床来, : 置地上,促客坐;又入,携短足几至,~,蹀躞甚劳。 ” 【拔萃出群】见“拔萃出类” 。 【拔萃出类】同“出类拔萃” 。谓高出众人。 《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 : 有盛于孔子也。 ”汉?蔡邕《释诲》“曾不能拔萃出群,扬芳飞文,登天庭,序彝伦,扫六合之秽。 : ” 【拔葵啖枣】拔人家的菜,偷吃人家的枣。比喻小偷小摸。唐?独孤及《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吕N谥 议》“阖境无拔葵啖枣之盗,而楚人到于今犹歌咏之。 : ” 【拔葵去织】 《史记?循吏列传》“I公仪休槭橙愣溃纹湓翱<浼抑己茫渤銎浼 : 妇,燔其机,云: ‘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后以“拔葵去织”为居官不与民争利的典故。 【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明?兰陵 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五十一回: “~,交他去了,省得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 【拔犀擢象】比喻提拔特出人才。宋?王洋《与丞相论郑武子状》“敕局数人,其间固有拔犀擢象见称一 : 时者,然而析理精微,旁通注意,鲜如克(郑武子)”例:中国是一讲群体关系之国,这一面体现团结, 。 二也不无唯亲是任之鄙,敢问何能拔犀擢象? 【拔新领异】创立新意,提出独特见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 : 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宋?杨万里《石湖先生大资参政范公文集序》“公风神英迈,意气倾倒,~之 : 谈,登峰造极之理,萧然如晋、宋间人物。 ” 【拔群出萃】高出众人。多指才能。 【拔赵易汉】见“拔赵帜易汉帜” 。 【拔赵帜立赤帜】见“拔赵帜易汉帜” 。 【拔赵帜易汉帜】据《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率汉军击赵,将至井陉口,先挑选轻骑二千,人持一 赤帜,抄小路埋伏于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以诱赵。赵军出击,汉军佯败而走,赵军果空营追击。 “信 所出奇兵二千骑,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赵军进击不能胜,欲回营, 见营中尽是汉军赤帜,大惊, “以为汉皆已得赵王将矣” ,于是溃不成军,终于为信所灭。后遂用以为偷换 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拔帜树帜】见“拔赵帜易汉帜” 。 【拔帜易帜】见“拔赵帜易汉帜” 。 【拔剑论功】争论功劳激烈到几乎动武。语出《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 : 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 ” 【拔树搜根】见“拔树寻根” 。 【拔树寻根】比喻追根究底,彻底查问。元?无名氏《碧桃花》第一折: “俺那里有的是秦人晋人,你可 也休将咱盘问,则管里絮叨叨拔树寻根。 ” 【拔锅卷席】①比喻带走全部家当。②犹言卷铺盖。比喻被解雇。 【拔辖投井】谓殷勤留客饮酒。 【拔丛出类】犹言拔萃出类。 【拔类超群】见“拔萃出类” 。 【跋山涉川】见“跋山涉水” 。 【跋山涉水】亦作“跋山涉川” 。形容远道奔波之苦。 《诗经?{风?载驰》“大夫跋涉,我心则忧。《左 : ” 传?襄公二十八年》“跋山涉水,蒙犯霜露。 : ”魏巍《路标》“同样的青春,同样的年龄,有人~,为改 : 变祖国一穷二白的面貌而感到莫大的幸福。 ” 【跋来报往】匆匆地跑来跑去。跋,通“拔” 。语本《礼记?少仪》“毋拔来,毋报往。 : ”郑玄注: “报读 为赴疾之赴,拨、赴皆疾也。 ” 【跋胡F尾】 《诗?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F其尾。 : ”后以“跋胡F尾”喻进退两难。唐?韩愈《昌 黎集?卷十二?近学解》“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踬后,动辄得咎” : 。清?纪昀《阅微 草堂笔记?滦阳续录》“无事之时,望影藏匿,~,日不聊生。 : ” 【跋前F后】同“跋胡F尾” 。 【跋前d后】同“跋胡F尾” 。 【跋前踬后】同“跋胡F尾” 。 【跋涉山川】同“跋山涉水” 。 【跋扈自恣】专横强暴,为所欲为。 《明史?朵颜传》“于是长昂益跋扈自恣,东勾土蛮,西结婚白洪大, : 以扰诸边。《清史稿?袁甲三传》“缘道设关隘,垄断公私。涡河、浍、颖之间,~。 ” : ” 【跋扈飞扬】骄横放肆。 【跋扈恣睢】见“跋扈自恣” 。 【跋履山川】同“跋山涉水” 。 【把酒持螯】手持蟹螯饮酒。古人视为人生一大乐事。语本《晋书?毕卓传》“卓尝谓人曰: : ‘得酒满数 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 【把饭叫饥】比喻多此一举。宋?苏轼《答程彝仲推官二首》“所示只是一篇高文,大似把饭叫饥,聊发 : 千里一笑。 ” 【把臂入林】谓与友人一同归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谢公(安)道:豫章(谢鲲) : 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 ” 【把持不定】思想反复游移,没有明确的主见。 《野叟曝言》第二回: “但恐日后把持不定,为异端所惑, 一时失足。 ” 【把素持斋】指信佛者遵守吃素,持奉戒律。元?无名氏《女姑姑》三折: “念佛心把素持斋,不食荤啖 柏。 ” 【把玩无厌】拿着赏玩,不觉厌倦。汉?陈琳《为曹洪与世子书》“得九月二十日书读之,喜笑把玩无厌。 : ” 【把薪助火】 手握。 把: 拿着柴草助长火势。 比喻某种行动作法会增加对方的力量或助长事态的加剧。 罗 明? 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今求军马钱粮,切不可与。如若相助,是把薪助火也。 ” 【罢黜百家】罢黜:废而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 形式。 《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例:处现今之世,应是万法为我 : 。 用,而非~,独尊儒术。 【霸道横行】犹言横行霸道。 【霸陵醉尉】形容失官后受辱于人。 《史记?李将军列传》“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 : 霸陵醉尉,呵止广。……” 【霸王别姬】谓英雄末路的悲壮情景。现多比喻独断专行,脱离民众,最终垮台。 《史记?项羽本纪》记 载:霸王项羽在和刘邦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 别。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不是有一出戏叫《~》吗?这些同志如果总是不改,难 : 免有一天要“别姬”就是了。 ” 【霸王风月】喻用粗暴的态度对待幽雅之事物。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回: “今主上催花,与众不同, 纯用火攻,可谓“~”了。 ” 【白白朱朱】形容各色花木。唐?韩愈《感春三首》诗: “晨游百花林,朱朱兼白白。 ”宋?杨万里《又和 风雨二首》“风风雨雨又春穷,~已眼空。 : ” 【白璧青蝇】比喻善恶忠佞。唐?陈子昴《胡楚真禁所》诗: “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群音类选&龙 ” 泉记?赏菊闻报&》“为臣子莫贵忠和孝,继美于今有凤毛,~何足较。 : ” 【白璧微瑕】喻很好的人、物有些许小缺点,言即美中不足。南朝?梁?萧统《陶渊明集序》“白璧微瑕, : 惟在《闲情》一赋。 ” 【白璧无瑕】比喻人、物完美无缺。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 “问: ‘不曾博览空王教略,借玄 机试道看。 ’师曰: ‘白玉无瑕,卞和刖足。” ’ 【白草黄云】形容边塞秋季的荒凉景象。唐?权德舆《赠老将》诗: “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急觅是人,不知何往,惟独立沙碛中,~,四边无际。 : ” 【白丁俗客】泛指粗俗之辈。明?无名氏《庞掠四郡》一折: “往来无白丁俗客,谈笑有上士高宾》 ” 【白发苍苍】头发花白。唐?韩愈《祭十二郎文》“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 ” 【白发苍颜】头发已白,脸色灰暗。用以形容老人之容貌。宋?洪迈《容斋五笔?白苏诗纪年岁》“白发 : 苍颜五十三,家人强遣试春衫。 ” 【白发丹心】虽已老迈,仍怀有一颗赤诚之心。 《汉书?苏武传》记载苏武出使匈奴,被扣十九年,丹心 一片,及还,须发皆白的故事。唐?杜牧《河湟》“牧羊驱马虽戎服,白发丹心尽汉臣。 : ” 【白发红颜】头发斑白而脸色红润。形容老人容光焕发之状。宋?佚名《宣和画谱?道释四》“ :(徐知常) 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白发千丈】形容头发既白且长,表示人因愁虑过重而容颜衰老。唐?李白《秋浦歌》诗: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宋?刘克庄《后村全集?祭林寒斋文》第一百三十八卷: “凡此 诸人,今皆安往?我虽独存,~。 ” 【白发青衫】青衫:无功名者之服饰。谓年迈而功名未就。宋?赵令《侯鲭录》第七卷: “……作诗曰: ‘白发青衫晚得官,琼林顿觉酒肠宽,平康夜过无人问,留得宫花醒后看。” ’ 【白饭青刍】白饭供客,青草饲马。喻主人招待周到。 【白骨露野】白骨暴露于野外。形容战争或灾难所赞成的悲惨景象。三国?魏?曹操《蒿里行》诗: “白 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白骨再肉】喻起死回生。唐?张文成《游仙窟》“十娘怜悯客人,存其死命,可谓白骨再肉,枯树重花。 : ” 【白圭之玷】白玉圭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物总体很好,但尚有缺撼。 《诗经?大雅?抑》“白圭之玷, : 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也不过~,并非晚 : 节不终。 ”又参见“白璧微瑕” 【白黑分明】见“黑白分明” 。 【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之天象。古人认为世间将有不平凡之事发生。依现在的气象学说,此非 虹而是晕,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 : ” 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 ” 【白华之怨】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诗?小雅?白华》序: “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 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汉书?谷永传》“贱者咸得秩进,各得厥职,以广继嗣 ” : 之统,息~。 ” 【白驹过隙】白马从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光流逝之迅速。 《庄子?知北游》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 过s,忽然而已。 ” 【白驹空谷】 白驹: 白色骏马, 喻贤者。 贤能之士于野而不能出仕。 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诗经? 小 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 ” 【白蜡明经】白蜡:喻光秃空白。明经:古时科举制度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唐?张|《朝野佥载》 : “张|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为对。 ” 【白浪掀天】形容风大浪高。唐?白居易《风雨晚泊》诗: “青苔扑地连春雨,白浪掀天尽日风。 ” 【白龙鱼服】白龙化为鱼于渊中游。喻帝显赫之士隐藏身分,改装出行。汉?刘向《说苑?正谏》“昔日 : 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渔者豫且射中其目。 ”汉?张衡《东京赋》“白龙鱼服,见困豫且。 : ”明?冯梦龙 《警世通言》卷四: “相公~,隐姓潜名。倘或途中小辈不识高低,有毁相公者,何以处之?” 【白旄黄钺】比喻有关征战之事。 《尚书?牧誓》“王左仗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 ”明?无名氏《智降秦叔 宝》第一折: “某十八岁同父起义,~,平定两京。 ” 【白眉赤眼】比喻平白无故。明?沈德福《敝帚轩剩语?神名讹称》“京师相詈,指其人曰白眉赤眼儿者, : 必大恨,其猥贱可知。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的,作什么去呢?倒底说句话儿,也象件 事啊。 ” 【白面书生】阅历不深之读书人。也指面孔白净之书生。 《宋书?沈庆之传》“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 : 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二出: “雪儿呵,偏则把~奚落。 ” 【白日见鬼】大白天遇见鬼。指工部四曹无事可做,非常清闲。后泛指事情离奇古怪或无中生有。宋?陆 游《老学庵笔记》“工、屯、虞、水,白日见鬼。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一回: “八戒道: ‘哥啊, 我们连日造化低了。这两日~!那个化风去的老儿是谁?’ ” 【白日升天】道教指白昼升天成为神仙。后比喻一霎子富贵起来。汉?应劭《风俗通?正失》“俗说淮南 : 王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鸿宝苑z》枕中之书,铸成黄白,白日升天。 ”鲁迅《中国文学史略》 第二十六篇: “遂去,悉度其妻妾,于是‘金氏门中两代~。” ’ 【白日衣绣】衣:穿;绣:五彩制绣之官服。白天身着华贵官服,使人看见。旧时比喻富贵后还乡,向乡 亲们夸耀。汉?应劭《风俗通?怪神》“ :(张辽)以二千石之尊过乡里, ,荐祝祖考。白日衣绣,荣羡如此。 ” 【白日做梦】喻根本不能兑现之幻梦。明?豫章醉月子《精选雅笑?送匾》“以为必中而遍问星相者,亦 : 是白日做梦。 ” 【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细沙混于黑土,白者亦黑。喻好人或物处在污秽环境里,时久也 会污染恶迹。 《荀子?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 ”参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白山黑水】长白山和黑龙江。泛指我国东北地区。 《金史?世纪》“生女之地有混同江、长白山。混同 : 江亦号黑龙江,所谓‘白山黑水’是也。 ”唐明浩《曾国藩》第三部第四章: “~之间,是我大清发祥地, 你们去看看体验一下也好。 ” 【白手起家】形容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朱子语类》卷一0七: “今士大夫白屋起家, 以致荣显。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你看,他发了多少财,~,靠的是谁?如今也忘了水源头了, : 墙上的草,两边倒着呢。 ” 【白首北面】北面:古以南面为尊,北面为卑,此指学生敬师之礼。谓年老犹拜师受业。 《文中子?立命》 : “夫子十五为人师焉,陈留王孝逸先达之傲者也,然白首北面岂以年乎?” 【白首不渝】年迈而不失赤子之心。形容人一生忠诚、坚定。 《梁书?何点传》“新除侍中何点,栖迟衡 : 泌,白首不渝。 ” 【白首空归】诸事无成,到老一场空。 【白首穷经】言即活到老,学到老。唐?韩对撞反藿κ俊贰鞍资浊罹匾澹嗌窖隙任J薄 : ” 宋?苏辙《范镇可侍读太一宫使告词》“兹予绩服之初,日思讲议之益,谓~之乐,尚可推以与人。 : ” 【白首相知】白首:引申为时间长。意谓老年知己。明?孙仁儒《东郭记?顽夫廉》“君家朋友何须道, : 翻腾云雨都常套,抵多少白发相知,按剑同袍。 ” 【白首之心】老年时的壮志。唐?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 : 志。 ” 【白水鉴心】清澈之水能照见人的心灵。形容心灵明净如水,甚为纯洁。例:白水鉴心者,方能体察世间 情,不造恶业,不堕恶趣。 【白头如新】指交友互不知心,时间虽久,仿同刚刚认识。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语曰:白头如新, : 倾盖如故,何则?”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谚曰: : ‘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 ’何则?知与不知也。 ” 宋?陈亮《与应仲书》“而八年之间,语言不接,吉凶不相问吊,反有~之嫌。 : ” 【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携至老。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六十二回: “我的哥哥,奴承望和 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明?无名氏《闹铜台》第一折: “我与李固~,便是我平生愿足。 ” 【白头偕老】 《诗经?卫风?氓》“及尔偕老。 : ”明?陆采《怀香记?奉诏班师》“孩儿,我与你母亲白头 : 偕老,富贵双全。 ”释意参见“白头相守” 。 【白往黑来】言变化极大。 《列子?说符》“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 【白屋寒门】白屋:用白茅草盖的屋;寒门:清贫人家。泛指贫士的住所。形容出身贫寒。 【白雪皑皑】皑皑:皎洁状,多用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例:白雪皑皑冬已至,春天的脚岂 能远矣? 【白雪阳春】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不俗之文艺。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 : 为《阳阿》《薤露》 、 ,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 、 ,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崔 时佩《西厢记?琴心写恨》“高山流水千年调,~万古情。 : ” 【白眼相看】表示轻蔑,不屑一顾,对人无礼。宋?杨万里《诚斋集?都下和同舍李元老承信赠诗之韵》 第四卷: “尽今俗客不妨来,白眼相看勿分剖。 ” 【白衣苍狗】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幻不定。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似 : 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 ”明?张景《飞丸记?梨园鼓吹》“正是~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 : ” 【白衣公卿】古时指进士。唐朝人极看重进士,宰相多由进士出身,故推重进士为白衣卿相,是说虽是白 衣之士,但享有卿相的危望。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 : 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 ,又曰‘一品白衫’” 。 【白衣卿相】见“白衣公卿” 。 【白衣秀士】功名未就之书生。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二折: “至如吕岩,当初是个白衣秀士、未遇书 生,上朝求官。 ” 【白鱼入舟】 喻用兵必胜的征相。 《史记? 周本纪》 : “武王渡河, 中流, 白鱼跃入王舟中, 武王俯取以祭…… 诸侯皆曰: ‘纣可伐矣。” ’《三国志?魏书?杨阜传》“武王~,君臣变色。 : ” 【白玉微瑕】见“白璧微瑕” 。 【白玉无瑕】见“白璧无瑕” 。 【白云苍狗】见“白衣苍狗” 。 【白云孤飞】比喻客居异乡,思念父母。 《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 : 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 ‘吾亲舍其下。 ’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 【白云亲舍】见“白云孤飞” 。清?秋谨《临江仙?题李艺垣〈慕莱堂集〉 》词: “南望~在,故乡回首凄 凄。 ” 【白纸黑字】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元?无名氏《看钱奴买冤家债主》第二折: “不要 闲说,白纸上写着黑字哩。若有反悔之人,罚宝钞一千贯与不反悔之人使用。 ” 【百般刁难】用各种手段使对方下不了台。 【百步穿杨】百步之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高明。 《史记?周本纪》“楚有养由基者,善射 : 者也,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而百中之。《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 ” : 之,百发百中。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关羽)带箭回寨,方知黄忠有百步穿杨之能。 “ ” 【百般奉承】用各种方式来讨好人。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一折: “百般奉承他,常怕一个留他不住, 怎么刚刚三日,便要赶他出门?” 【百弊丛生】各种弊端都产生出来了。 【百不获一】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百五回: “人品自会端正,文移 自会清顺,晓畅,然着实是百不获一的。 ” 【百不失一】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箭术高超,或做事有充分把握。汉?王充《论衡?须颂》“从门 : 应庭,听堂室之言,什而失九,如升堂窥室,百不失一。 ”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肪砥撸 “他把算子 一动,便晓得这人姓名,穷通寿夭,~。 ” 【百不一存】表示丧失殆尽。北周?宇文《 〈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 : 不一存。《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 :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努力修炼提高。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卷十: “师示一偈曰: ‘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宋?朱 ’ 熹《答巩仲至书》“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 : ” 【百川归海】犹言万法归宗。比喻大势所趋或众望所归。 《淮南子?汜论训》“百川异源,而皆归于海。 : ” 【百辞莫辩】用任何言语都无可辩白。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辩则 : 反动更为证实。 ” 【百代过客】指时间永远流逝。唐?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夫天地者,万物直逆旅也;光阴者, : 百代直过客也。 ” 【百代文宗】在久远的年代里能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晋书?陆机传》“制曰: : ‘故足远超枚(枚乘)马(司 马相如) ,……百代文宗,一人而已。” ’ 【百读不厌】形容诗文极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觉厌倦。宋?苏轼《送安悴攀Ы馕鞴椤肥 “旧书不 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 【百堵皆作】众多房屋同时新建。 《诗经?小雅?鸿雁》“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 ” 【百端待举】诸多事物等待兴办。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但须有缓急 : 轻重之分。 ” 【百二河山】百二:指山河险峻且固,可以二敌百。后指国力强盛,边防稳固之国。 《史记?高祖本纪》 : “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 ” 【百发百中】每发必中。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明?许 : 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六回: “回见子牙,叩头在地: ‘丞相妙计,~。”又参见“百不失一” ’ 。 【百废待举】久置诸事等待兴办。吴晗《海瑞罢官》“百废待举,他不出头做主,实在令人着急。 : ”又参 见“百端待举” 。 【百废待兴】见“百废待举” 。 【百废俱兴】久已荒废之事,霎时兴办。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俱)兴。 : ” 【百感交集】形容感触良多,心情复杂。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见此茫茫,不觉百端交 : 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郭沫若《科学的春天》“我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能参加这样的盛 : 会,~,思绪万千。 ” 【百花齐放】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风神各异之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界景象繁荣。清?李汝 珍《镜花缘》第三回: “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又参见“百家争 鸣” 。 【百花生日】旧指阴历二月十二日,即花朝。清?秦味芸《月令粹编》卷五:《陶朱公书》‘二月十二日 “ : 为百花生日。无雨,百花熟。” ’ 【百卉千葩】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二折: “仲冬佳节景堪褒,百卉千葩逞 艳妖。 ”又参见“百花齐放” 。 【百家争鸣】指各种学术流派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互为推进。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 《汉书?艺文志》 “凡 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 ”郭沫若《吕不韦与秦王政 的批判》“自春秋末年以来,中国的思想得到一个极大的开放,呈现出一个~的局面。 : ” 【百举百全】形容得心应手,每事必成,且好。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 : ” 【百孔千疮】百弊肆行,形势难以维继。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室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 : 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例:言不思己,行不顾人,蚁穴而不堵,必致百孔千疮,大难临头! 【百口莫辩】宋?刘过《建康狱中上吴居父》“虽有百口而莫辩其辜。 : ”又参见“百辞莫辩” 。 【百里挑一】形容才华出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 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 ” 【百里之才】只能治理百里之隅者。言即才能一般。 《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蒋琬,社稷之器,非百 : 里之才也。 ” 【百炼成钢】比喻经长期锻炼,身心俱强。汉?陈琳《武军赋》“铠则东胡阙巩,百炼精刚。 : ” 【百了千当】事事有着落。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三: “问: ‘百了千当时如何?’师曰: ‘不许 夜行,投明须到。”宋?释惟白《续传灯录》“不如屏净尘缘,竖起脊梁骨,著些精彩,究教七川八穴,~, ’ : 向水边林下,长养圣胎,亦不枉受人天供养。 ” 【百伶百俐】极聪明乖巧。明?马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 “那焦氏生得有六七分颜色,女工针指, 却也百伶百俐;只是心有些狠素。 ” 【百龄眉寿】祝人高寿之颂辞。唐?虞世南《琵琶赋》“愿百龄兮眉寿,重千金之巧笑。 : ” 【百年不遇】一百年也碰不到一次。形容很少见或少有的机会。老舍《龙须沟》第三幕: “不是要开大会 吗?~的事,我歇半天工,好开会去。 ” 【百年大计】指关系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清?梁启超《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数月之间,而其权力已 : 深入巩固,而百年大计于以定矣。 ”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难遇】见“百年不遇” 。 【百年树人】形容育才之坚。 《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 : 莫如树人。 ” 【百年偕老】参见“白头相守”和“白头偕老” 。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 “俺衙内大财大礼,娶将 你来,指望百年偕老,你只是不肯随顺,可是为何?” 【百年之柄】长久之权柄。 《后汉书?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 ” 【百年之好】永久的好合。指男女结为夫妇。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四回: “忙了几时,到了重阳吉 期,小峰同红蕖成了百年之好: ”又参见“秦晋之好” 。 【百年之后】死的讳称。 《曹操集?卷二?军谯令》“为存者立庙,使视其先人。魂而有灵,吾百年之后 : 何恨哉! ”元?武汉臣《老生儿》第三折: “俺女儿百年之后,可往俺刘家坟里埋也,去他张家坟里埋?” 【百念皆灰】心灰意冷。清?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十八回: “我如今~,只求归见老母。 ”例:心到喜处 只顾乐,百念皆灰莫回头? 【百鸟朝凤】朝:朝见;凤:凤凰,古时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 高望重者众望所归。宋?李P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 : 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那些玉兄械某ご郝毒埔捕加烧驹谏肀呤 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的大瓷缸中。 ” 【百巧千穷】指有才能者境遇反而不好。宋?陈师道《早起》诗: “有家无食违高枕,百巧千穷只短檠。 ” 例:事事皆然,勤能补拙,拙则巧;百巧千穷,巧终穷。 【百舌之声】多口多舌如水中鸭,嘎嘎不止。 《淮南子?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 : 者,犹不脂之户。 ” 【百舍重茧】远道而行的艰苦。 《战国策?宋策》“公输盘为楚设机,将以攻宋。墨子闻之,百舍重茧, : 往见公输盘。 ” 【百身何赎】拿一百个我,也无法把你换回来了。表示极沉痛地悼念。 《诗经?秦风?黄鸟》“如可赎兮, : 人百其身。 ”南朝?梁?刘令娴《祭夫徐敬业文》“一见无期,~。 : ” 【百身莫赎】见“百身何赎” 。明?袁宏道《去吴七牍?乞改稿一》“旷官之罪,职~矣。 : ” 【百世不磨】犹言名垂青史。 《后汉书?南匈奴传论》“千里之差,兴自毫端,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 ” 唐?韩愈《送穷文》“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 ” 【百世师】品学皆优堪百代之表率。 《孟子?尽心下》“圣人,百世之师也。 : ”宋?苏轼《东坡后集?卷十 五?潮州韩文公庙碑》“匹夫而为~,一言而为天下法。 : ” 【百兽率舞】各种野兽,相率起舞。旧指帝王修德,时代清平。 《尚书?舜典》“於!予击石拊石,百兽 : 率舞。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四回: “大礼告成,伺候各官,循例三呼,国乐以外,杂以 军乐,仿佛有凤凰来仪,~景象。 ” 【百思不得其解】久思而不得解答。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三: “此真百思不得其故矣。 ” 【百思不解】见“百思不得其解” 。 【百思莫解】见“百思不得其解” 。 【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长久。 《韩非子?显学》“今巫祝之祝人曰: : ‘使若千 秋万岁。 ’千秋万岁之声恬耳,而一日之寿无征于人,此人所以简巫祝也。 ”明?康海《王兰卿》第三折: “便活到百岁千秋索一死,则不如另寻个身计。 ” 【百万买宅,千万买邻】犹言:邻居好,是块宝。 《南史?吕僧珍传》“宋季雅罢南康郡,市宅居僧珍宅 : 侧。僧珍问宅价。曰: ‘一千一百万。 ’怪其贵。季雅曰: ‘一百万买宅,千万买邻。” ’ 【百万雄师】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宋?张载《庆州大顺城记》“百万雄师,莫可以前。 : ”毛泽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茫,~过大江。 : ” 【百闻不如一见】眼睛比耳官更能寻找真理。 《荀子?儒效》“闻之不若见之。《汉书?赵充国传》“百 : ” : 闻不如一见,兵难遥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慈禧太后演义》第三十六回: ” “从前画师所绘的狮 子形,统是全身有毛,我观现在这狮子并不是这么样子,所以~。 ” 【百无禁忌】无所忌讳。清?范寅《越谚?名物?风俗》 “百无禁忌,诸邪回避。 ”鲁迅《小说旧闻钞?封 神传衍义》“则知太公封神,古有此说。今人于门户每书姜太公在此,~,亦非无所本矣。 : ” 【百无聊赖】精神空虚,无所寄托,感到无聊。汉?蔡琰《悲愤》诗: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 【百无一成】一事无成。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 ” 【百无一能】饭桶一个,什么都不会。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二回: “宋江道: ‘我自百无一能, 虽有忠心,不能得进步。” ’ 【百无一失】见“百不失一” 。 【百无一是】每事必错。 【百无一用】毫无用处。清?黄景仁《杂感》“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 ” 【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月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获多不如存优。 《淮南子?说 林训》“百星之明,不如一月之光;十牖之开,不如一户之明。 : ” 【百业萧条】社会的衰败。 【百依百顺】一切都顺从别人。明?凌鞒酢冻蹩膛陌妇妗返谑恚 “做爷娘的百依百顺,没一事违 拗了他。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的人。 ” 【百衣百随】见“百依百随” 。 【百战百胜】所向无敌,每战必胜。 《孙子?谋攻》“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 ”宋?苏轼《留侯论》“项 : 籍唯不能忍,是以~而轻用其锋。 ” 【百战不殆】久经沙场而不殒身。形容善于用兵。 《孙子?谋攻》“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金史?刘炳 : ” 传》“自古名将料敌制胜,训练士兵,故可使赴汤蹈火,~。 : ” 【百折不回】意志坚强,倍受挫折而毫不动摇。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 : 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百折不挠】见“百折不回” 。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百足:虫名,又名马陆或马p,有十二环节,切断后仍能蠕动。比喻势家豪族, 虽已衰败,但因势力大,还不致完全破产。三国?魏?曹住读邸贰鞍僮阒妫了啦唤苑鲋 : 众也。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 “古人有言: “~” ,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 家,到底气象不同。 ” 【摆袖却金】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唐?韩愈《顺宗实录》“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 : 不就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 ” 【败德辱行】败坏道德和操守。 【败鼓之皮】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物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唐?韩愈《进学解》“牛溲 : 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 【败井颓垣】犹言房毁墙坍。形容村舍荒凉。 【败不旋踵】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 【败化伤风】见“败俗伤化” 。 【败材伤锦】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I子产谓子皮曰:椤佑忻澜酰皇谷搜е蒲伞4蠊俅笠兀 : 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孟子?梁惠王下》“孟子谓齐宣王曰: ” : ‘为巨室, 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 后以“败材伤锦”喻用非其人,伤害国家。 【败事有馀,成事不足】谓非但办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坏。 【败於垂成】谓临近成功时遭到失败。 【败柳残花】比喻风尘女子。元?白朴《墙头马上》三折: “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 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 ” 【败俗伤化】谓败坏社会道德风气。 【败俗伤风】见“败俗伤化” 。 【败军之将】战败的将领。 《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臣闻……败军之将,不敢语勇。《史记?淮阴 : ” 侯列传》“臣闻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亡国之大夫,不可以图存。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三 回: “~,荷蒙厚恩,无可以报,愿施犬马之劳,不须张弓只箭,径取成都。 ” 【败国亡家】见“败国丧家” 。 【败国丧家】使国破家亡。 【败绩失据】谓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 【败鳞残甲】龙身上散落的鳞甲。比喻纷飞的雪花。宋?张元《咏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 : 飞。 ” 【拜赐之师】春秋时,秦晋ブ剑亟厦魇颖环;袷褪保衔浇唬 “三年将拜君赐。 ”后三年, 秦果然出兵伐晋复仇。又败,晋人讥之为“拜赐之师” 。见《左传?文公二年》 。后因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 败的出兵。 【拜倒辕门】形容对别人佩服之至,自甘服输。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若非一部全史t然 于中,何能如此。妹子唯有拜倒辕门了。 ” 【拜恩私室】指感谢权势之人推荐提拔。 《北史?王传》“受恩天朝,拜恩私室,自古以为干纪。 : ”高阳 《胭脂井》“你说得不错,于今‘受职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图猜成语山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