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啥,SD工程兵指挥学院入侵敌方炸弹后会怎样

三峡水量那么大,万一溃坝会发生什么后果? - 知乎<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294,652分享邀请回答1023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915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733|回复: 7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5精华0UID帖子金钱-57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工程兵的入侵是什么意思?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7精华0UID帖子金钱-73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千万不要偷跳雷,谁偷谁后悔,不信就试试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23精华0UID202292帖子金钱-54 威望0
UID202292帖子威望0 多玩草11 草
从背面接近敌方阔剑地雷,按F,可以把对方的地雷变成自己的地雷。这就是入侵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1积分60精华0UID帖子金钱54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指的是把对方的战术装备转变为自己的,比如c4,阔剑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5精华0UID帖子金钱-63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地雷可以?你确定?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5精华0UID帖子金钱-58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工程兵可以把撒穆防空导都入侵成己方的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5精华0UID帖子金钱-65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工程兵可以入侵C4,阔剑,至于贝蒂跳雷,嘿嘿,你可以试试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5精华0UID帖子金钱-65 威望0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哨戒机枪也可以的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水是生命之源】看样子不是很多人知道工程兵可以入侵啊【codol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59,755贴子:
【水是生命之源】看样子不是很多人知道工程兵可以入侵啊
我也是最近才知道的~\(≥▽≤)/~不会的戳进来
2L,新手进来看看啦
装了可以绕到别人阔剑地雷的后面,按F可以入侵,之后这个阔剑就是你的啦
买的时候就知道了,现在不知已经偷了敌人多少哨械机枪、c4、阔剑、干扰器 了
直接路过,夺旗党表示停下来就是死
工程防不了榴弹
点亮12星座印记,
我还以为是捡起来。。
哨械机枪和萨姆防空弹也能这么掠夺?
三测开始就知道了
都知道吗?感到自己火星了
楼主火星啦&#x270E;﹏&#x20AF;&#x3395;﹍﹍﹍﹍﹍﹍﹍﹍﹍﹍﹍云淡风轻拂风暖,凡尘俗埃本无牵;世间多少痴情苦,离聚无悔尽是缘。
某次我准备入侵跳雷。。。
入侵跳雷很简单,一个闪光再入侵
带工程兵被阔贱炸死怎么破。。。
表示这个早知道了
很少用,不过基本入侵了都能收人头
绕后太危险了……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军事理论第一章 中国国防教学提示: 教学提示: 本章主要介绍国防的基本要素、简史、国防法规,重点介绍中国武装力量和国防动员的 基本情况。要求掌握、理解建设现代国防的基本含义。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了解我国国防的历史和国防建设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熟悉国防法规和国防政策的基 本内容, 明确我军的性质、 任务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 掌握国防建设和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重点: 重点: 1、掌握国防的基本要素。 2、理解建设现代化国防的重大意义。 3、领会国防动员和国防法制的主要内容。 难点: 难点: 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辨证关系。 2、科技动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3、高等学校在建设现代国防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 国防概述概念: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颠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而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中国 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学术 1 卷第 144 页)。 国防是国家的重要职能之一。 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个强大的国防,就不可能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一个巩固 的国防,国家的安全和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保障。 强大的现代国防,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大事,关系到外交政 策的大事。 一、国防基本要素 (一)国防的主体 国防的主体,是国防活动的实行者,通常为国家。 (二)国防的目的 国防的目的主要是捍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 (三)国防的手段 国防的手段是指为达到国防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军事 国防的主要手段是军事手段, 对付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手段莫过于采 取军事手段。 这是因为:一是军事手段是最具有威慑作用的手段; 二是军事手段是唯一能够有效对付武装侵略的手段; 三是军事手段是解决国家之间矛盾冲突的最后手段。 2、政治 政治手段作为国防手段之一,指的是“与军事有关的”政治活动,而不是政治本身的全 部涵义。 3、经济 经济是国防的基础, 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 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 水平。现代条件下,无论是国防建设还是国防斗争,都要广泛采用经济手段,这些手段主要 有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等。 4、外交 国防外交活动主要是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 由于这种外交 主要涉及军事领域,所以又称军事外交。它既有通常意义上外交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区别于 其他外交工作的特殊规律,是集外交与军事于一体的活动。它的范围很广,领域很多,活动 的内容也十分丰富。 除上述因素外,与军事有关的科技、教育等,也是国防的重要手段。 (四)国防的对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界定,国防的对象,一是“侵略” ;二是“武装颠覆” 。 (五)国防的基本类型 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其国防性质也不同。 世界各国 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需要出发,其国防也有着不同的内涵。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1.侵略扩张型 奉行侵略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 其最大的特点是把本国的所谓安全建立在别国的屈服与 痛苦之上,经常高叫本国的国防安全受到了“威胁” ,而侵犯他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 政,赤裸裸的对他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 2.防御自卫型 其国防政策的最大特点是, 主要依靠本国的国防力量防御别国的侵略, 维护国家的安全 和尊严。其宗旨是决不要别国的一寸土地,不向别国派一兵一卒,但也决不容许别国侵犯其 一寸土地。 在国际上, 实行和平共处, 广泛争取各国的同情和支持, 从而达到维护本国安全, 以及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3.互助联盟型 以联盟的形式借助他国的力量进行防卫, 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 这种类型的国防也有 侵略扩张型和防御自卫型两种。 有的联盟形式是以一个大国为主导地位, 其余国家为从属地 位;有的联盟形式是各国处于平等地位的伙伴关系,共同协商国家防卫大计。 4.自主中立型 基本奉行和平、中立和自主的国防政策。其中,有的是采取完全不设防的方式,在世 界事务中实行中立态度;有的采取全民防卫的武装中立,使侵略者感到得不偿失,从而放弃 对该国的侵略。 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的国防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因而 属于防御自卫型的国防。 二、我国国防简史 国防作为一种历史现象,萌芽于部落斗争,后来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我国国防史 是我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 培育和锤炼了中华民族维护国家和民族统一, 勇于抵御外来侵略的优良的尚武精神, 形成了 习文尚武、文治武攻的优良传统。 我国古代国防意识和国防教育是与战争紧密相联的。 我国最早的国防始于夏朝。 涌现了一批代表新型地主阶级利益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如《孙子兵法》《吴子兵法》 、 、 《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 、 、 、 秦国粉碎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秦国粉碎了其他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 (一)先秦时期的国防 1、军事理论日臻成熟。 2、军队建设奠定了基础并得到发展。 3、征兵制度的建立。 4、修筑庞大的国防工程――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筑先后经历了 27 个世纪,全长 5000 里,它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象征,也是 中国几千年来以土为本的内陆型国防观的标志 (二)秦、汉以来的国防史 1、征服匈奴通西域。 2、吐蕃受封及对西藏的治理。 3、开发西南,建“海上丝绸之路”。 4、巩固东北边陲。 5、军事理论进一步发展。 (三)元末至前清时期的反侵略史 1、元末明初的反倭寇斗争。 2、郑成功收复台湾。 3、抗俄斗争。 (四)晚清时期国防的衰落和近代国防意识 自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 帝国主义列强倚仗其船坚炮利, 4000 余人的兵力就打开了 以 中国的大门。 清政府被迫与外国签订了 1100 多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国 1.8 万公里的海岸线 上,没有一个主权属于中国的港口,中国人民倍受外敌凌辱。此时的中国陷入了半封建半殖 民地的深渊之中。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 年-1842 年) 1840 年,英国为扩大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向中国倾销鸦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腐败的清政府屈膝求和,在 1842 年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国赔款 2100 万两银元(占 清政府当年财政收入的 36%),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岸通商, 英国还取得了关税、 司法特权。 《南京条约》 开创了帝国主义以条约掠夺奴役中国的“合法化” 的先例。从此,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年-1860 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这是英法在美俄支持下共同发动的侵华战争。1857 年 12 月英法联军攻陷广州,接着进 攻白河口、天津,一直侵犯到北京,火烧圆明园,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 1858 年同俄国签订《中俄瑷珲条约》 、1860 年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 、1864 年又签订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1881 年,沙俄先占领我新疆伊犁地区,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中俄 伊犁条约》《中俄谈订条约》等,共占去我 151 万平方公里土地,并获赔款 504 万两白银。 、 英国占我九龙,并获赔款 800 万两白银,还取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等许多特权。法国获 赔 200 万两白银。美国、法国均同英国一样利益“均沾”。 中法战争(1883 年-1885 年) 中法战争 1883 年, 法军攻占河内。 1884 年 4 月, 法军舰进犯中国东南沿海。 中国损失惨重。 1885 年,法军进攻驻防凉山清军。清军老将冯子材率军诱敌深入,大败法军,收复凉山,并取得 镇南关大捷,中国军队节节胜利,法国内阁因战败而倒台。可清政府投降派在英国操纵下与 法国谈判时,竟使法国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达到了发动战争之目的,取得在越南的殖民统 治权,并且打开了广西、云南两省的门户,使之成为法国对华扩张的重要地区,中国的民族 危机进一步加深。中日甲午战争(1894 年-1895 年) : 中法战争后,帝国主义加强了对中国边疆、邻国的侵略。1894 年 7 月 25 日,日军在 牙山口海面袭击清军船队,挑起战争。 9 月,日军舰队又在黄海与清军北洋舰队展开激战。 黄海海战后,日军分两路侵入中国,攻占九连城,侵占大连旅顺。1895 年初,日军陆海夹 击,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澎 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另外还赔款 2 万万两白银给予日本。 八国联军侵华(1900 年 6 月-1901 年 9 月) 八国联军侵华 1900 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的军队攻占北京,镇压义和团运动,并进行 疯狂的烧杀抢掠。1901 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赔款 4 亿 5 千万两白 银,分 39 年还清,加利息一共 9 亿 8 千多万两白银。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同 时划东交民巷作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驻扎。外国军队还在北京到山海关一线 12 个居点驻 扎。 清政府拆除大沽口及有碍京师至沿海各通道之炮台, 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之 各种组织等。 古代国防的兴衰 春秋末期时,崇尚武力,图强称霸 秦始皇时期,高度集权,固国强边 唐王朝时代,扫灭强虏,万国归附 元王朝时代,疆域广大,威震欧亚 两晋南北朝,战乱四起,山河破碎 宋王朝时代,积贫积弱,内忧外患 明代中后期,长城风化,忧患迭起 清王朝后期,政治腐朽,国防孱弱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进北京的 60 年间,由于列强的入侵和清王朝的腐败,中国进入 了有国无防的时代。 1911 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腐败统治,苦难的中华民族有了希望。但是, 在短时间里袁世凯窃取了胜利果实,中国的希望又成了失望。1919 年,“五四”运动使中国 革命出现了新的曙光。 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共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领导中国革命,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打败了内外反动派和侵略者, 产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经过几十年的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打败了内外反动派和侵略者, 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先进国家制度的国家,从此, 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先进国家制度的国家,从此,中 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中国的国防才得以建设和巩固, 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中国的国防才得以建设和巩固,一支强大的铜墙铁壁的现代化的 国防力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立在世界的东方。 国防力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第二节 国防法规国防法规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用于调整国防体制、 武装力量建设、国防科技建设、战争动员体制、国防生产、全民防御和国防教育等方面社会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一、国防法规的性质与作用 (一)国防法规的性质 国防法规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防建设领域中的法律体现。 国防法规与国家宪 法和其他法律一样,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中国的国防法规,除了具有无产阶级的根本性质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国防法规具有很高的权威性。 第二,国防法规具有较强的从属性。 第三,国防法规具有一定程度的保密性。 (二)国防法规的作用 社会主义的国防法规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产物, 是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本质 的反映。国防法规的这种根本性质,决定了它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社会作用。 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保障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建设的顺利进行。 3.保证国防现代化顺利实现。 二、制定国防法规的等级权限与实施 (一)国防法规的制定 国防法规的制定, 是统治阶级把自己有关国防建设的意志以及国家的意志, 通过具体的 规范性文件体现出来的立法活动。 这种立法活动,依据国防法规的不同层次,分属不同的国家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军事 机关制定和颁布。 国防法规以国家宪法为基础,由各类法律规范所组成,其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内容也是 十分丰富的。 从已经颁布的国防法规来看,基本可分为以下四个等级: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颁布的法规 2.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的法规 3.国务院各部、委和军委各总部制定的法规 4.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制定的法规 (二)国防法规的实施 国防法规的实施是指国防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法律规范只有当它在实 际生活中真正得到贯彻和实现时,它的作用才能显示出来,它的存在才有意义。 中国国防法规的实施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基本方式。 一是由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运用来解决具体问题, 即国防法规的适用。 国防法规的 适用,就是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其职权实现法律对国防建设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 二是由全体公民用国防法规来规范自己的活动和行为, 即国防法规的遵守。 国防法规的 遵守,就是要使一切国家机关、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守法律的规定, 严格依法办事。国防法规的许多规定,主要依靠国家机关来贯彻执行。三、主要国防法规简介 中国历来重视国防法规建设, 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制定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 委员会关于战争动员与后方工作的训练》《红军优待条例》《红军抚恤条例》《边区战时勤 、 、 、 务人员暂行办法》等多种法规。 建国以后,又依据中国宪法的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国防法规。这些国防法规的颁布和 实施,标志着中国国防建设走向制度化、法律化、规范化的正确轨道,也标志着中国国防法 制体系已初步建成。 (一)我国国防法规的基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1997 年 3 月 14 日, 中国颁布了第一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以下简称 《国防法》。 ) 《国防法》的制定和颁布,是中国国防史上和法制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加强国防建设和 完善中国军事法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国防的一致性 2.体现了中国国防的正义性 3.体现了中国国防的人民性 4.体现了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发展的协调性 5.体现了基本军事法律的综合性 (二)我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以下简称《国防教育法》),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 2001 年 4 月 28 日通过, 并于同日经中华人 民共和国第五十二号主席令公布实施。 1.适应了中国的国情和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 2.规范了学校国防教育的形式 《国防教育法》第二章第十三至十七条专门制定了各级各类学校进行国防教育的形式, 强调了学校国防教育在全民国防教育中的地位, 说明了国家对学校国防教育重视的程度。国 《 防教育法》第十三条指出,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 要内容” 。 《国防教育法》 第二章还对学校国防教育的开展作了制度上的规定, 对教育行政部门提 出“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 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的要求,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 “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 作计划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 《国防教育法》 除了对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有具体的要求外, 还对负责培训国家工作人员 的各类教育机构也提出 “应当将国防教育纳入培训计划, 设置适当的国防教育课程” 的要求, 说明国家把是否具备国防意识作为干部考察的条件之一。 3.明确了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4.强调了落实《国防教育法》的保障和违反《国防教育法》的制裁措施 (三)我国兵役法律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1955 年中国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 1984 年 5 月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即第二部 《兵 役法》 ,以下简称《兵役法》; ) 1998 年 12 月 29 日全国人大九届六次会议进行了修改,对中国的兵役法律制度的基本 内容作了详细的规定。 1.我国兵役制度的特点 中国新《兵役法》第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 预备役相结合的兵役制度” 。 上述规定,指明了中国的兵役制度“两个结合”的特点。 首先中国兵役制度是由中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在中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保卫祖 国是每个公民的义务,也是神圣的权利。 其次,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是为了保持部队的战斗力的需要。 再次,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后备兵源的建设。 2.中国公民履行兵役义务的形式 (1)服现役 (2)服预备役 (3)学生军训 (4)为服兵役的公民承担一定的优抚义务 3.兵员动员及有关规定 《兵役法》规定: “为了对付敌人的突然袭击,抵抗侵略,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军事机 关,在平时必须做好战时兵员动员的准备工作” 。为此《兵役法》第四十八条规定: “在国家 发布动员令以后,各级人民政府、各级军事机关,必须迅速实施动员: ①现役军人停止退出现役,休假、探亲的军人必须立即归队; ②预备役人员随时准备应召服现役,在接到通知后,必须准时到指定的地点报到; ③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负责人,必须组织本单位被征 召的预备役人员,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报到; ④交通运输部门要优先运送应召的预备役人员和返回部队的现役军人” 。 (四)我国的军事权益保护制度 1.军事设施保护制度 2.军人婚姻保护制度 3.国防专利保护制度第三节 国防建设国防的基本内容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国防建设是指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 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学术 I 卷第 149 页)。 国防建设包括精神建设和物质建设两个方面。 现时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有: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 设;战略物资准备;国防动员;国防工业建设;国防科技研究;对国民进行国防教育;开展 国防体育;国防法规建设;后备力量建设;军事科学和军事理论研究;国家战略战术研究以 及与国防相关的其他行业等方面的建设。 国防斗争是指为了国家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反抗外来侵略,支持正义事业斗争,而采取 的以军事为主,包括政治的、经济的、外交的等方面的行动。一个国家以高技术为基础的综 合国力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国防斗争的效果。 一、国防体制 国防体制是国家防卫机构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以及领导体系的制度。是国 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体制既互相联系又相 对独立。《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二卷 170――171 页)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体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根据 1982 年宪法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战争和和平的问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 他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果遇到国家 遭受侵犯或者必须履行国际间共同防止侵略的条约的情况,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 决定全国总动员或者局部动员,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委员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并行使宪法规定的国防方面的其他 职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全国武装力量。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 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导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军事统帅机构。 (资料:中央军委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 1925 年 10 月,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央军事运动委员会,同年 12 月改称中央军事部。1926 年 底,改称中央军事委员会。1949 年初,改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新中国成立后,中 央军委逐步过渡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的军事统帅机构。1949 年 10 月 19 日, 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管辖和指挥人民解放军及其他武装力量。 1982 年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均设立中央军事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 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设一个机构,组成人员和对军队的领导职能完全一 致,但是在中国共产党内和在国家机构内同时具有双重地位。 )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机关、军兵种领导机关、军区领导机关,是根据战略方针、作战 任务、军队的现代化程度和国家的行政区划等因素设置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部机关,设有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 总参谋部是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军事工作机关, 是全国武装力量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 是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司令部, 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全国武装力量军事建设和组织 指挥全国武装力量的军事行动。 总政治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领导机关,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政治工作机关。 在党 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政治工作。 总后勤部是中央军委的后勤机关,中央军委通过总后勤部领导全军的后勤工作。 总装备部是中央军委的科技开发研究和部队现代化装备的综合部。 其基本任务是: 负责 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研制、开发和猎装。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兵种领导机关和军区领导机关有海军领导机关、 空军领导机关、 第 二炮兵领导机关、各大军区领导机关。 1997 年 3 月 14 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 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 ” 二、国防建设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 结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落后的国防, 开始了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属于 人民的国防新纪元。半个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国防 建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完善。强大的国防保卫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安定 生活,目前正向现代化国防迈进。 (一)建立和进一步完善了军事理论 1.制定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2.军事科学理论研究不断加强 3.军队院校建设有了一定的规模 (二)建设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长期革命战争中建立起来的人民武装力量,进行了长达 22 年的 革命战争,边打仗边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这支军队从新的历史条件出发,在继承优良传统 的基础上, 已由单一的军种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核打击力量的诸军兵种的合成军队, 成为新中 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三)建立了较完善的国防工业体系 中国国防工业是在物质、技术力量十分落后的基础上,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而发展 起来的。 1964 年 10 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 年 10 月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1967 年 6 月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 年 4 月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5 年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 1980 年中国向南太平洋发射远程运载火箭成功; 1981 年用一枚火箭发射三颗卫星成功; 1982 年成功地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火箭的试验。 2003 年 10 月 15 日,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 “两弹一星”和“神舟”飞船的研制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掌握核技术和空间 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具有了一定的核反击能力和威慑能力,国防力量极大增强。 (四)建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防动员体制 首先,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防动员机构。 其次,储备了一定的国防后备力量和物资。 第三,不断完善国防工程和民防工程建设 (五)进一步完善了国防法规 依法建军、依法建设国防,是国家实现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人 民代表大会、国家立法机关、国家军事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先后制定了一系列国防法规和 军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数千件。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兴盛衰落的历史,我们可以说,凡是注重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崇 纵观中国历代王朝兴盛衰落的历史, 我们可以说,凡是注重国防建设和国防教育, 尚武备,居安思危,民族就能团结和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宁富强,经济蓬勃发展 勃发展, 尚武备,居安思危,民族就能团结和统一,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安宁富强,经济蓬勃发展, 反之,则民族分裂,外族侵扰,民不聊生以致最终国破家亡。 反之,则民族分裂,外族侵扰,民不聊生以致最终国破家亡。 三、国防建设目标 中国国防建设的目标是,到建国 100 周年时,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与国家的国 际地位相适应。国防建设的重点是:抓好常备军建设,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国防科技的 研究,发展高技术和信息技术武器装备;完善国防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机制。国防现代化 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总目标。 (一)国防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国防现代化是指国防建设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目标 《中国军事大百科全书》 ( 第二卷 171 页) 。 国防现代化是一个与世界各国相联系,相比较的相对概念。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联系而存在,是对于特定的时间而言的历史发展过程,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 代性。 (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1.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全面提高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适应国 家根本利益的需要,坚持人民战争思想,提高综合国防力量。 2.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 化。 3.坚持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实现国防科技、武器装备、国防人才、国防体制现代化。 4.突出重点,以武装力量建设为主,全面提高国防建设的综合效益。 5.遵循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把国防建设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发挥自身的优 势,学习、引进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技术。 6.全国军民共同努力,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党、政、军、民通 力合作,齐心协力地进行现代化的国防建设。 (三)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军事思想的现代化。 2.军队的现代化。 3.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的现代化。 4.国防法规体系和国防动员体系的现代化。 5.国防基础设施和战场建设的现代化。 四、国防政策 国防政策是国家进行国防建设和使用国防力量的准则。 是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的保证。 国防政策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 中国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障。建立 强大巩固的国防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建设信息化军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维护国家安全统一,保障国家发展利益。 防备和抵抗侵略,确保国家领海、领空和边境不受侵犯。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 及其活动,防范和打击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人民解放军坚决履行新 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确保能 够在各种复杂形势下有效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二)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 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体系之中, 使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与国家现代化进程相一致。 全面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 化正规化建设, 深化体制编制和政策制度调整改革, 注重解决体制机制上制约军队发展的深 层次矛盾和问题, 着力推进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 提高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效益。 (三)加强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军队质量建设。 坚持以机械化为基础,以信息化为主导,推进信息化机械化复合发展,实现军队火力、 突击力、机动能力、防护能力和信息能力整体提高。实施科技强军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加快 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大批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胜任信息化条 件下作战任务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提高训练的科技含量,创新训练内容、方式和手段。 (四)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立足于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着眼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需要,做 好军事斗争准备。创新发展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坚持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外交、文化、 法律等各领域的斗争密切配合,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和策略,主动预防、化解危机,遏制冲突 和战争的爆发。逐步建立集中统一、结构合理、反应迅速、权威高效的现代国防动员体系。 以联合作战为基本作战形式,发挥诸军兵种作战优长。 (五)坚持自卫防御的核战略。 中国的核战略贯彻国家的核政策和军事战略, 根本目标是遏制他国对中国使用或威胁使 用核武器。中国始终奉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无条件地承 诺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 器。 中国坚持自卫反击和有限发展的原则, 着眼于建设一支满足国家安全需要的精干有效的 核力量。中国的核力量由中央军事委员会直接指挥。中国发展核力量是极为克制的,过去没 有、将来也不会与任何国家进行核军备竞赛。 (六)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 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展对外军事交往,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 合作关系。参与国际安全合作,加强与主要大国和周边国家的战略协作和磋商,开展双边或 多边联合军事演习,推动建立公平、有效的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共同防止冲突和 战争。支持按照公正、合理、全面、均衡的原则,实现有效裁军和军备控制,反对核扩散, 推进国际核裁军进程。 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履行国际义务, 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 国际反恐合作和救灾行动,为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发挥积极作用。 五、武装力量建设 武装力量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各种武装组织的总称, 是国家或政治集团执行对内对外政 策的暴力工具。 土地革命时期建立了主力红军、 地方红军和赤卫军、 少年先锋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 抗日战争时期建立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自卫队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 解放战争时期建立了野战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 1985 年后,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和 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部队编制体制正朝着更加科学合理, 更能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方向发展,军政素质、武器装备和现代化训练的水平日益提高,火 力、突击力、机动力、防护力、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自动化能力获得很大加强,已经具备了 核反击能力,并初步形成门类齐全、技术复杂的合成军队后勤联勤。 1.陆军 陆军 陆军是担负陆地作战任务的军种,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海军、空军合同作战。陆军主 要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陆军航空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等兵种及电子对 抗兵、侦察兵、测绘兵等专业兵种组成。 (1)步兵 步兵的特点:其作战行动受地形、气象的影响较小,既能独立地遂行作战任务,又能在 其他兵种的协同下作战。 步兵的任务:进攻时,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夺取被敌人占领的地区;防御时,大量杀 伤和消耗敌人,顽强扼守阵地;必要时,还可进行特殊条件下作战。 (2)炮兵 炮兵的特点:具有强大的火力、较远的射程、良好的射击精度和较高的机动力。 炮兵的任务:地面炮兵主要歼灭、压制敌有生力量;破坏敌各种设施和通信、指挥所; 摧毁、封锁敌后勤设施和交通要道;与敌空降兵作斗争等。高射炮兵主要与敌空中目标作斗 争,保护我军空中安全。 (3)装甲兵 装甲兵陆军中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被誉为“战场之王” 。 装甲兵的特点:装甲兵是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具有快速的机动力、强大的火力和较好 的防护力。 装甲兵的任务:突破防御,打开通路;配合步兵作战;扼守要点抗敌反冲击;封锁敌突 破口,以及打击空降和担任伏击任务。 (4)工程兵 工程兵是以技术能力和战斗能力紧密结合, 并与其他军兵种密切协同, 保障部队隐蔽安 全、稳定指挥,实施机动,破坏和限制敌人的机动的技术兵种。 工程兵的主要任务:构筑工事、伪装工程、保障我军机动和给水、破坏与限制敌军机动 等。 (5)通信兵 担负军事通信任务的兵种。 通信兵的主要任务是保障我军通信畅通,干扰敌方通信,组织导航和观通。通信兵是我 军的“顺风耳”和“千里眼” 。 (6)防化兵 军队中担负防化保障与喷火、发烟任务的兵种。 防化兵的主要任务是实施核、化侦察和观测;实施喷火和纵火;发烟掩护部队行动以及 实施化学反击等。 2.海军 海军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上作战的军种,具有水面、水下、空中单独作战的能力, 又可与陆军、空军联合作战;还具有常规作战能力和战略核打击能力。 (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前身是 1949 年 4 月 23 日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 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 4 月 14 日,在北京成立海军领导机关。1955 年,成立东海 舰队、南海舰队。1960 年组建北海舰队)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海军岸防兵部队、 海军陆战队及其他专业保障分队组成。 海军的任务:保卫海上安全和沿海重要目标;抗击敌登陆,对海面进行封锁。 (1)潜艇部队 潜艇部队是海军中遂行水下战斗任务的兵种, 既能独立作战, 也可与海军航空兵或水面 舰艇部队协同作战。 潜艇部队具有隐蔽性好、突击威力大、续航自给能力强的优点,同时也存在水下观察距 离近和联络不方便等缺陷。 潜艇部队由鱼雷潜艇部队、导弹潜艇部队、潜艇基地及其他专业保障分队组成。 潜艇部队的任务:消灭敌舰船;破坏敌海军岸上重要目标;进行侦察、反潜、布雷和巡 逻等。 (2)水面舰艇部队 水面舰艇部队是海军中在水面遂行作战任务的兵种。 水面舰艇部队由导弹艇部队、 鱼雷 艇部队、驱逐舰部队、护卫舰部队、扫雷舰部队、登陆舰部队及其他保障分队组成。 水面舰艇部队的主要任务: 战时,攻击敌方海上兵力和岸上目标;支援登陆和抗登陆作战;保护和破坏海上交通; 进行海上封锁和反封锁作战; 运送作战兵力与物资; 参加夺取制海权和海洋制空权的斗争等。 平时,保卫海疆安全;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保护大陆架、专属经济区;保 卫和参加海上科学试验与调查作业、开发海洋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3)海军航空兵 海军航空兵是海军进行空中突击的一个基本兵种, 具有远程作战、 高速机动和猛烈突击 的能力,其战略轰炸机部队是国家战略袭击力量的一个组成部分。 海军航空兵由轰炸机部队、强击机部队、歼击机部队、反潜机部队、侦察机部队和各种 保障分队组成。 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任务:夺取海洋战区和滨海战区制空权;歼灭敌空中、海上力量;攻 击敌海上目标及海军重要目标;保护我海洋安全和海军各项任务的完成;执行核打击任务。 (4)海军岸防兵 海军岸防兵是海军中部署在沿海重要地段、岛屿,以火力遂行沿岸防御作战的兵种。 海军岸防兵由海岸炮兵部队和海岸导弹部队组成。 海军岸防兵的主要任务:保卫沿海主要地段安全,消灭敌舰船;封锁近海交通;支援海 岸、岛屿部队作战。 (5)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是海军中担负渡海登陆作战任务的兵种。 海军陆战队具有机动性强、反应快和独立作战的特点。 海军陆战队由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侦察兵等部、分队组成。 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任务:实施登陆,夺取和巩固登陆点和登陆场,海岸防御,还可担任 如营救之类的特殊任务。 3.空军 空军 空军是空、防部队合一的以航空兵为主体的军种,它是进行空中、空地、地空斗争,保 卫祖国领空的基本力量。它既能协同陆军、海军作战,又能单独遂行空中战斗任务。 (资料:1949 年 11 月 11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正式成立。在朝鲜战场上,年轻的 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 330 架,击伤敌机 95 架。在国土防空作战中,共击落美国和国民党空 军入侵我大陆领空的各型飞机 112 架) 空军的任务:保卫祖国领空安全;争夺战区制空权; 实施空中掩护; 支援陆、海军作战; 突击敌后方重要目标;实施电子对抗;担任空运、空救等。 空军实行空防合一的体制,由地空导弹兵、高射炮兵、空降兵以及通信、雷达、电子对 抗、防化、技术侦察等组成。 4.第二炮兵 第二炮兵 第二 我军第二炮兵即战略导弹部队,也称地地战略导弹部队,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是 实现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重要核打击力量。 第二炮兵核力量是防御性质的。 第二炮兵既可独立地行动,也可与海军、空军的战略核力量协调行动,对敌重要战略目 标实施核反击。 第二炮兵由地地导弹部队、战役战术常规导弹部队及相应保障部(分)队组成。 第二炮兵的战略任务: 平时发挥威慑作用和遏制敌人可能对中国发动的核战争; 战时遏 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遏制核战争升级,实施核反击。 中国核战略的特点是:防御性、威慑性、报复性、有限性和有效性。 中国核战略的基本点是“威慑”和有限核“报复” 。核威慑对维护中国的独立和安全是 必要的;报复是被迫的,威慑的基础在于报复的能力,没有报复能力就起不到威慑的作用。 (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是把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担负内卫执勤任务的部队移交公安部 门,同公安部门实行兵役制的武装、边防、消防警察统一组建而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 力量中担负国内安全保卫任务的武装组织。隶属于国家公安系统。受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 会双重领导。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在巩固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社会治安,维护国家 主权和尊严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武警部队的任务:平时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维护社会治安,打击各种犯罪分子;保卫 党政机关、重要目标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维护中国疆界安全,打击偷渡、越境分子;指 导公民进行消防训练。战时,协同人民解放军保卫边防和海防,抗击敌人的入侵;参加城市 防卫和保卫重要目标的战斗, 组织对空防护; 组织重要民用机场、 车站、 桥梁和隧道的防护; 守卫重要的电台、工厂、仓库和科研设施等目标,掩护工业设施和人口疏散;打击敌特和不 法分子的破坏活动,保护作战地区的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安全等。 武警部队由内卫武警部队、边防武警部队、特种武警部队、消防武警部队以及交通、水 电、黄金、森林警察部队组成。 (三)民兵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 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 是常备 军的助手和后备力量。 《兵役法》规定,民兵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 各项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 祖国。第四节 国防动员国防动员,是指国家或政治集团由平时状态转换为战时状态的国防行为或国防活动。 一、武装力量动员 武装力量动员是指国家将军队及其他武装组织由平时体制转为战时体制所采取的措施 ( 《军事百科全书》第 3 卷 632 页) 。 (一)武装力量动员的准备 1.保持一支精干的、 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常备军, 作为战争初期作战和军队扩编的骨干。 2.建立健全有权威性的动员机构,平时进行动员准备,战时组织动员实施。 3.建立健全预备役制度,储备大量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特别是要大量储备技术军官和 技术兵员。进行预备役登记,组建预备役部队,加强预备役训练。 4.拟制武装力量动员计划和军队扩编计划,划分兵员补充范围。 5.储备相应的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做好登记统计、征用征购计划。 6.做好交通运输和通信保障准备. (二)武装力量动员的实施 武装力量动员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按动员计划组织实施。 1.兵员动员。 2.科技动员。 3.武器装备动员。 4.后勤物资动员。 二、国民经济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是指, 国家将经济部门、 经济活动和相应的体制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 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2 卷 181 页) 。 (一)国民经济动员的准备 1.建立有权威的国民经济动员机构,制定完善的国民经济动员法规和动员计划,实行统 一领导,保证国民经济动员工作的全面实施。 2.合理布局生产力和安排经济建设,对重要工业部门,特别是军事工业部门,以及军用 物资、仓库、通信站、试验基地,要采取集中与分散、前沿与纵深、常备与后备相结合的原 则进行配置与建设,以提高战时的生存能力,便于迅速安全地实施动员。 3.实行军民产品相结合的方针,军工企业平时在保证军品生产的前提下,也生产民品; 民用企业应建立军品生产线,为战时生产军品做准备。 4.储备一定数量的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保证战争和扩大生产与战时人民生活生产的需 要。 5.根据平战结合的原则,加强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6.加强农业、财贸、文教、医疗卫生等建设,以适应战时需要。 7.国家在财政预算上应划出一定的比例,保证有关经费的落实。 8.加强科研机构建设,研制新式武器装备,为战时大批生产作准备。 (二)国民经济动员的实施 1.工业动员。 2.农业动员。农业动员是指国家战时为保障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等需要所采取的措 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3 卷 502 页) 。 3.财政金融动员。财政金融动员是指,国家为保障战争需要而采取的筹集与分配资金的 措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2 卷 23 页) 。 4.科学技术动员。科学技术动员是指国家战时统一组织调整科学研究部门和专家、工程 技术人员,从事战争所需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2 卷 424 页) 。 5.贸易动员。 6.医疗卫生动员。医疗卫生动员是指国家战时统一调动使用卫生人力、器材、设备和药 品,对军民实施医务保障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3 卷 618 页) 。 7.人力动员。人力动员是指国家组织调动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为战争服务所采取的措施 (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3 卷 541 页) 。 三、人民防空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是指国家战时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防备敌人空袭所采取的措施( 《中国军 事百科全书》第 3 卷 543 页) 。 主要任务是,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动员社会力量,进行防空设施建设,组建防空专 业队伍,普及防空知识教育,组织隐蔽疏散,配合防空作战,消除空袭后果,保护居民、经 济设施及其他重要目标安全, 尽最大可能减少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损失, 保存战争潜 力。 (一)人民防空动员的准备 平时做好人民防空动员的准备,战时才能实施快速动员。 1.制定和完善人民防空动员法规,建立健全各级人防动员领导指挥机构。 2.拟制各项防空动员计划和预案,如人口物资疏散、工业搬迁计划、重点目标防护措施 和抢修方案。 3.按照专业对口、平战结合的原则,组织训练抢险抢修、医疗救护、消防、防化、通信、 运输等防空专业队伍。 4.组织实施人民防空工程、通信警报等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5.对人民群众进行防空知识教育和训练,掌握防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自救和互救 能力。 6.人民防空的重点城市,根据战时需要,结合平时周转供应,做好粮食、医药、油料等 必要物资的储备。 (二)人民防空动员的实施 战时人民防空动员,根据国家发布的动员令,在统一部署、统一组织下实施。 1.按照防空动员计划,组织居民疏散隐蔽和对重要物资、工厂企业、科研单位、机关进 行搬迁疏散。 2.对重要经济目标实施防护,减少经济损失。 3.扩大防空专业队伍, 进行防空袭斗争, 消除空袭后果, 配合城市防卫和要地防空作战。 4.组织和动员人民群众,协助各部门恢复生产和生活秩序。 四、交通运输动员 交通运输动员是指国家在战时统制各种交通运输线、 设施和运输工具, 保障人员、 物资、 装备运输的措施(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 2 卷 298 页) 。 (一)交通战备动员的准备 1.建立和完善交通运输法规,适应快速动员的需要。 2.建立交通运输指挥体系,提高战时运输能力。 3.制定交通运输动员计划和各种保障方案。 4.加强交通运输线建设,使交通运输做到立体化、多样化和网络化。 5.发展和储备大型和高速的运输工具,改进运输方式,提高运输能力。 6.加强交通运输工程保障力量、防卫力量和技术力量建设,储备各种交通运输保障物资 器材。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发展高速公路、铁路,大吨位船、车、超音速巨型飞机, 大口径运输管道,以及集装箱等运输工具,为战时快速实施交通运输动员创造有利条件。 (二)交通战备动员的实施 1.根据国家动员令,交通运输迅速转入战时体制,对运输、修复、防护统筹安排,实行 统一计划、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调度。 2.加强交通运输管制,确保军事运输。战争中,交通运输量显著增加,时限迫切,一定 要想尽办法解决运力与运量的矛盾、交通运输堵塞的困境。 3.采用多种运输手段,组织综合运输。充分挖掘各种运输潜力,增强快速运输效能,以 适应各种复杂情况。 4.严密防护,确保畅通。 五、国防教育 国防教育是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的教育, 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事 业的重要内容(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增卷 136 页) 。 2001 年 4 月 28 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 教育法》 ,是中国第一部全面调整和规范国防教育的重要法律。 国防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 为适合社会的一定需要而产生的。 它是从 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领空、领海、领水)的完整,防御外来侵略和颠覆,维护世界 和平的目的出发,以一定的战争观、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全体公民的品德、智慧和体质等 施加影响的一种系统的有计划的活动过程 (一)国防教育的内容 1.国防理论教育 2.国防形势教育 3.国防知识教育 4.国防法制教育 5.国防精神教育 6.国防经济教育 7.军事技能教育 此外,还有国防体育教育与训练、国防历史、国防外交、国防战略等方面的教育内容。 实施国防教育时,要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选不同的教育内容,有所区别,有所侧重。 (二)国防教育的特点 一是教育的终身性。 二是教育的全民性。 三是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四是教育效益的滞后性。 国防教育的上述特点决定了开展国防教育的迫切性、长期性和艰巨性。 (三)国防教育的形式 组织军训。 组织理论研讨班。 普及国防教育读物。 、 开展军事体育运动比赛。 、 组织英模报告会,建立英雄塑像、纪念碑、纪念馆、烈士陵园,组织公民参观、学习、 瞻仰。 在报刊、电台开辟国防教育专栏,利用广播、电视、电影进行宣传。 组织党政领导干部参加军事日活动和军事学术交流活动。 开展国防知识比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开展国防月、国防周、国防日教育活动,开 展军事夏令营,组办少年军校等。 开展拥军优属活动。 、 开设国防教育课。 、 国防教育是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 为适应社会的一定需要而产生的。 一定社会的国防教 育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国防教育的发展程度又受到经济政治发展程度的制约。 社会 主义国家的国防教育,是巩固和加强国防,促进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和手段, 在国家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复 习 题 1.国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2.试述中国国防政策的内容? 3.中国国防历史说明什么? 4.中国武装力量建设具有什么特点? 5.国防动员包含那些内容? 6.如何保证国防法规的全面实施? 7.开展国防教育具有什么意义? 8.国防教育具有什么特点? 参 考 文 献 [1]宋时轮等主编.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7 [2]滕纯主编.邓小平军事思想研究.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3]张长顺主编.兵员动员学.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87 [4]黄涛主编.国防现代化.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8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98 年 12 月 29 日八届人大常委会第 6 次会议审议通过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 年 4 月 2 日九届人大常委会第 21 次会议审议 通过 [7]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2004 年中国国防白皮书 [9]吴子勇主编.战争动员学教程.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1 第二章 军事思想学习提示 本章主要介绍军事思想的基本含义、地位与作用、基本规律和发展历史,阐述了中国四 代领导人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与作用。要求掌握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并 能运用其认识和分析当前世界战争与和平等基本问题。 教学目的 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熟悉我国现代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地位作用及科学 含义,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重点: 重点: 1、掌握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的含义。 2、理解军事思想对军队建设的指导意义。 3、领会“四代领导人”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 难点: 1、军事思想与哲学的关系。 2、掌握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3、用无产阶级战争观分析当前国际军事形势。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军事思想来源于人类的军事实践, 同时又给人类的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 并在军事实践 中接受检验和发展。 军事思想作为一种独立的意识形态是在奴隶社会形成的, 它产生于一定 的社会物质生产和战争实践基础之上,并且受到其它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与影响。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 《军事大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第 1 页) 。 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内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是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 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 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 军事思想按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划分。 二、军事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一)军事思想为认识军事问题提供基本观点 (二)军事思想为进行军事预测提供思想方法 (三)军事思想为从事各项军事实践活动提供全局性指导 三、军事思想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军事思想的发展以新的生产力和新的社会关系为前提 首先, 军事思想的发展史证明,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水平是军事思想发展的物质技 术基础。 其次,社会制度的变革促进了一种新的军事思想代替旧的军事思想。 (二)军事思想的发展依赖于军事实践特别是战争实践 军事思想随着战争的产生、 战争实践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战争实践在认识上的飞跃而产生 和发展,是人们对战争这一特殊社会现象在认识上不断深化的结果。 (三)军事思想在激烈尖锐的相互对抗竞争中发展 军事思想源于战争实践,而战争是对抗双方大展各自军事思想的舞台。在战争中为了 取得胜利, 敌对双方总是竞相抢占军事思想的制高点, 以便在军事实践的主观指导上高于对 手,从这个意义上说,军事思想就是在激烈的相互对抗中发展起来的。 (四)军事思想在继承和借鉴优秀成果中发展 (五)军事思想在与哲学思想的相互促进中发展 第二节 军事思想发展简史 一、古代军事思想 原始社会末期和奴隶社会初期, 战争已开始频繁发生, 促使了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的萌 芽和产生。与此同时,战争决策已涉及到了战前力量的组织与准备,并有了心理战和间谍战 等。正是这些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以及历次战争经验的积累,使得人们对战争和军队建设 的认识由感性逐渐上升到了理性,从而产生了最早的奴隶主阶级军事思想。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战争的频繁发生和改朝换代的加剧, 军事方面的 许多因素发生了变化。 在军队建设方面,揭示了“以治为胜”和“以教为先”的思想,重视军队的作战训练, 重视选拔“将才” 。 在作战指挥方面,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战而屈人之兵”“兵贵胜,不贵久” 、 、 《孙子兵法》 )以及“多算胜,少算不胜” 《孙子兵法》 ( )的思想,要求做好充分的战前准备。 ( )的争取主动力避被动的作战思想。 同时,还提出“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兵法》 ( 在后勤保障方面,初步建立了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的思想。例如, 《孙子》提出“军 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 在古代, 世界其他国家的军事思想, 尤其是古代希腊军事思想和古代罗马军事思想有了 显著发展。例如,希罗多德的《历史》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色诺芬的《远征》 等,都反映出古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军事思想。 二、近代军事思想 近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 一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体系得到确立;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为代表的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宣告诞生。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产生于欧洲, 并经过三个世纪的时间,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战争实践而 逐步形成,并随着战争的发展而发展。 在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一批资产阶级的军事思想家和军事思想变革的成果涌现出来, 集中体现在拿破仑战争艺术,以及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和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等 著作中。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作为一种崭新的军事思想体系,也是在近代确立的。
年,无产阶级以特殊身份参加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在这场大革命中,无 产阶级一方面与资产阶级一道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推翻封建制度;另一方面,在革命 中举行反对资产阶级的大规模起义。 为适应当时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和迎接即将到来的无产 阶级革命, 马克思和恩格斯针对这些战争和起义撰写并发表了数百篇文章及评论。 系统地阐 述关于战争、军队和作战指导方面的基本思想。 中国在 1840 年的鸦片战争之后,传统兵学受到了西方军事思想的严重冲击。林则徐、 魏源是变革传统军事思想的先驱。 1927 到 1949 年, 从 蒋介石及国民党政府引进西方和日本 的一些军事技术、体制编制和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按其所需承袭了一些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并与法西斯的军事思想掺杂混用,从而形成其军事思想的政治特征。 三、现代军事思想 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标志着人类文明跨入现代史时期。 19 世纪中叶之后,德国首相俾斯麦提出,德国的一切重大问题只能通过“铁与血”的 手段解决。 日本首相山县有明宣布,以朝鲜和中国等邻国国土为日本的“利益线” ; 英国斯宾塞的“社会达尔文主义” ; 德国拉采尔的“强存弱汰”国际生活“自然法则”论; 美国马汉的海权论等。 一战结束后,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等机械化兵器大量装备部队,各种新的战争 理论也应运而生。 例如,麦金德的“大陆心脏论” 、鲁登道夫的“总体战”理论、古德安的“闪击战”理 论等。这些理论又在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和发展。 从 19 世纪后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丰富和发展时期。19 世纪 末和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应用于军事。新技术的运用必 然导致作战理论和作战原则的重大变革。 相继出现了 “制空权” 理论、 “小型职业军队理论” 、 “机械化战争”“坦克制胜”理论等。尤其是“总体战”理论为希特勒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 、 奠定了军事理论基础。 美国研制成核武器, 并投入使用。 核武器的出现使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发生了更为显著的 变化。认为未来世界战争必然是核战争。 在这一阶段,无产阶级军事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 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及国内战争中, 创立了关于战争与革 命、武装起义和建设工农红军、实行全民战争等无产阶级的军事理论和军事思想。 斯大林在反对法西斯侵略, 捍卫无产阶级政权和国家现代化建设中, 继承和发展了马列 主义的军事理论,全面建立了苏联军事思想体系。 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军事 思想,成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 这一时期,中国国防战略思想也发生了阶段性变化: 首先,20 世纪 60 年代核武器试验成功后就宣布,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决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承诺不向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20 世纪 70 年代末,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提出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 主流;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并且把中国在战争指导思想上准备“早打、大打、打核 战争”的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经济建设轨道上,明确提出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 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 20 世纪 90 年,江泽民提出了“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基层军官理论学习读本》516 页)这一军队建设的总要求。人类进入 21 世纪,胡锦涛根据信 ( 息化战争的要求,提出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国防与军队建设的一系列论述。 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 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是当今中国军队建设、 国防建设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理论基础与行 动指南。第三节 毛泽东军事思想1945 年 4 月,在延安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所作的 《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总结了抗战以来的对敌斗争的经验,并对我党长期领导军事斗争和 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进行了理论概括,明确地提出了人民战争、人民军队、人民战争的战略 战术等概念,并作了精辟的论述。在大会上,朱德在所作的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 第一次提出了“毛主席的军事思想”这一概念。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 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 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马列主义普遍 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对 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同时也是多方面汲取了古今中外军事思想 的精华,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 军队建设、 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军 ( 。 事大百科全书》军事思想卷 207 页) (一)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在土地革命时期产生和形成 严格地说,毛泽东在青年时期还没有完全认识到军事的重要性。1919 年 7 月,他在《湘 江评论》创刊宣言中, “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 ,实行‘呼声革命’ , 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 ‘无血革命’ 。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 弹革命’和‘有血革命’。 ” 但在接受马列主义的暴力革命学说后,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1920 年 12 月,他给蔡和森写了一封长信,系统的批判了社会改良主义,主张俄国式的暴力革命。 1921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所通过的第一个纲领中,原则申明用革命 手段推翻旧政权的历史任务。 1922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原则。 1923 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改组国民党,与国民党联合, 共同反对军阀,打倒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纲领。 1924 年实现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其间,中国共产党掌握了一批工人武装和黄埔军校的 国民革命军第 4 军、 1 军。 第 1924 年 11 月, 周恩来遵照党的决定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负责指导党在黄埔军校和国民革命军中的政治工作。 在周恩来积极努力的工作下, 国民革命 军的 1、2、3、4、6、8 军的政治部主任和党代表都由共产党党员担任。 然而, 彻底的认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极端重要性, 还是在蒋介石、 汪精卫于 1927 年春、夏相继发动反革命叛变和反革命政变,使大革命遭到失败以后。 1927 年 8 月 1 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发动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 的第一枪。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 1927 年 8 月 7 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的总方针。毛泽东在发言中强调,全党“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毛泽东文集》第一卷 47 页) 。 ( 1927 年 9 月 9 日,毛泽东领导发动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起义遭受挫折时,毛泽 东毅然放弃了攻打长沙的计划, 率领余部沿罗霄山脉南下, 向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 1927 年 9 月 29 日,队伍来到了江西永新县的三湾,此时队伍已经疲惫不堪,思想混乱,特别是 恋家思想严重,天天有逃兵,队伍中打骂士兵的现象也很严重。这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影响 着这支刚刚诞生的人民武装的前途。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 湾改编” 提出了 , “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选集》第一卷 64 页)的党指挥枪的原则,成立了 “士 兵委员会” 。从此,这支人民武装在政治上有了方向和保障,开创了建立一支新型的人民军 队的新篇章。 1927 年 10 月底,毛泽东率领这支队伍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发动农民 进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成功地创建了中国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在这期间,朱德提出了红军的行动原则: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到 1928 年 5 月,毛泽东总结出以“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选集》188 ( 页)为核心的游击战争的作战原则。 “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军原则也进一步得到了完善和提 高。 红军的任务是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打仗筹款子。与此同时,毛泽东 还制定了三大纪律(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打土豪要归公)和六项注意(上门板、 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但由于当时红军处在初创时期, 其主要成分又是北伐军的雇佣士兵和大量的农民及解放 过来的士兵, 因而旧军队的作风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红军中大量存在, 严重地妨碍着党 的正确路线的执行。 1929 年 12 月 28 日,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主持召开了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 会,并在会上作了重要的政治报告,强调要从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把红军建成为新型的 人民军队。 在 1927 年 8 月――1930 年 6 月这段时间内,毛泽东经过不懈的努力,把马列主义与中 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了工农红军,建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人民军队的建 军原则和一整套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 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农村建立革 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1930 年――1931 年,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作战中,毛泽东提 出了诱敌深入于根据地,在运动中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接连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 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 在这期间,毛泽东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 、 、 纠正党内的错误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 1935 年 1 月, “遵义会议”纠正了王明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了毛泽东所建立起来 的一整套作战原则。 (二)在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科学体系 1935 年 10 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 略中国,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抗日民主运动出现新的高潮。12 月,党中央 政治局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会议, 提出: 以坚决的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进攻的总任 务。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治策略和军事战略方针。 为了指导抗日战争,为了从理论上系统地回答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 方法, 总结了红军创建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写出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精辟地分析了中国革命战争的 特点和规律, 系统地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中战略问题的各个方面, 为指导中国革命战争走向 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937 的 7 月 7 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解决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战术问题,毛泽东 于 1938 年相继发表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著 、 、 作。这些著作从战略到战役、战术都作了详细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研究战争和指导战争的 理论,全面分析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指出“抗日战 ,预见抗日战争要经过战略防御、战 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毛泽东选集》481 页) ( 略相持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阐述了人民战争思想,指出“战争的威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 于民众之中”《毛泽东选集》478 页)“兵民是胜利之本”《毛泽东选集》476 页)“把日本侵略 ( , ( , 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 使它象一匹野牛冲入火阵, 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 一大跳,这匹野牛就非烧死不可”《毛泽东选集》479 页) ( 。通过对战争进程的分析,得出结论: 中国的抗日战争一定是一场持久战。 毛泽东还指出人民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 武器是 重要因素; “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毛泽东选集》449 页) ,它 也是一切战略战术和技术原则与行动的依据。为此,毛泽东要求八路军、新四军实行“基本 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条件下的运动战” 《毛泽东选集》467 页)的方针。强调作战指导上 ( 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尽可能乘敌之隙,执行有利的决战;号召“全党要注重战争, 学习军事,准备打仗” 《毛泽东选集》510 页) ( 。 1942 年开始的整风运动,是一场马列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它使全党全军进一步懂得 和掌握了马列主义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1945 年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全面阐述了人 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唯一的宗旨,它 包含自觉遵守纪律和一整套政治工作原则;我军实行主力兵团与地方兵团、游击队、民兵相 结合,武装群众与非武装群众相结合,军事斗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相结 合的真正的人民战争,从实际出发的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至此,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体 系已经建立起来了。 (三)解放战争时期达到全面成熟 抗战胜利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等组织指挥了一系 列大规模战役。这样,毛泽东军事思想不但有了战略防御的系统理论,而且有了关于战略进 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的系统理论,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有了重大发展,进入了全面成 熟时期。 在这场大决战中,我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等阶段,采取 了以运动战为主并配以攻坚战、阵地战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数以千计的战斗,其规模之大, 情况之复杂多变是空前的。 毛泽东及时指出: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 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毛泽东选集》1091 ( 页) ,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毛泽东号召全党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 “在战略上我们要藐视一切敌人,在战 术上要我们重视一切敌人” 《毛泽东文集》第七集 328 页) ( 。 毛泽东把它归纳为 “以歼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 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正确战略方 针” 。1946 年 9 月 16 日,毛泽东又发布了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 要求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 件下,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 。 1947 年 6 月 30 日及时 指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并取得了成功, 将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 高潮。 1947 年 12 月,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 ,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我军打歼灭战的 特点和规律。 1948 年 9 月在东北发起了辽沈战役,把战争推进到了决战阶段。接着,毛泽东又指挥 了淮海、平津战役,消灭了敌人的重兵集团。1949 年夏季的渡江战役后,对敌人实施战略 追击时,为防止敌人逃往海上和国外,毛泽东又创造性地实行了远距离的大迂回、大包围的 战略追击,迅速地将国民党军队消灭于大陆。 在建军方面,为适应战略进攻的需要,毛泽东提出了军队正规化建设的方向,进行了炮 兵、工程兵、装甲兵等技术兵种的建设,强调了组织纪律性,规定了城市政策,加强了司令 部工作和后勤工作等。为了适应进攻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需要,毛泽东还开展了新式整军 运动,在进一步发扬三大民主的同时,强调了政策和纪律的教育。毛泽东在解放战争中,以 其雄才大略和高超的军事艺术,统率千军万马,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创造了 战争史上的奇观。 (四)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有了新的发展 全国大陆地区解放后,我们急需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安定的国内环境进行大规模的 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然而,摆在我党我军面前的却是另外两大任 务:一是清剿盘踞在深山老林的国民党有计划潜留下来的大批武装特务、土匪;二是抗美援 朝。 在清匪作战中,我军遵照党中央和毛泽东的指示,各剿匪部队,在当地党委统一领导 下,积极广泛地发动翻身后的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贯彻执行:军事清剿与政治争 取相结合,镇压与宽大相结合,以及“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的方针政策,经过 数年的剿匪作战,至 1953 年取得了歼灭匪特 200 余万人的重大胜利,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肃 清了股匪和散匪,平息了匪患,保卫了胜利果实,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 为保卫世界和平和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 应朝鲜党和政府的请求, 中国在百业待兴的情 况下,于 1950 年 10 月 19 日,派志愿军入朝作战。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也是同当时具有世界一流武器装备的美国侵略军及其仆从国军队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 在 这场战争中, 我军仍然是以劣势装备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敌军, 初步取得了现代条件下作战 的新经验。 毛泽东根据这场战争的新特点, 提出和解决了现代条件下进行国际主义行动的局 部战争方针、政策和作战原则。如志愿军出国作战的政策纪律;军事打击与政治斗争紧密配 合;利用初战的突然性,夺取先机之利;对战斗力较强的美军实行战术的小包围和打小歼灭 战;讲究打坦克、反空袭、反空降、反登陆作战的战法;以“零敲牛皮糖”的原则,不断歼 灭和消耗敌人有生力量; 依托坑道工事进行坚守防御; 以战术、 战役的反击, 大量歼灭敌人; 重视兵力、火力对比和军队的伪装隐蔽;建立强大的后勤保障等等。 夺取全国政权后,毛泽东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及时地提出了建设现代国防、抵御外国 入侵的战略任务, 并领导我军进行正规化、 现代化建设, 使我军进入了建军的高级阶段。 1949 年 9 月 21 日,毛泽东指出: “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 强大的海军” 《毛泽东文集》第五卷 345 页) ( 。 在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问题上,毛泽东强调指出,我们的陆军、空军和海军都必须有充 分的机械化的装备和设备。要在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建立完整 的国防工业体系,发展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独立自主地建设强大的国防。 在加强我军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同时,毛泽东领导并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强 调后备力量建设;强调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强调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提出 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和建立反帝统一战线的策略;要求平战结合,加强三线建设,作好长 期反侵略战争的准备等。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构成 (一)战争观和指导战争的方法论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 ⑴揭示了战争的根源、实质和形式 毛泽东在总结了古今中外一切战争和中国革命战争的经验后,应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战 争理论的学说,对战争下了一个科学的定义: “战争――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 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 , 对战争的根源、 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毛泽东选集》155 页) 这一定义, ( 实质、形式作了精辟的概括。 首先,它指明了战争的根源是私有财产和阶级,说明战争是一个历史范畴,结论是只 要人类存在私有制和阶级,就有发生战争的土壤。 其次,揭示了战争的本质即战争是解决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 间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式。 最后,它明确了战争的表现形式是一种暴力行为。 ⑵科学完整的阐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毛泽东明确指出:‘战争是政治的继续’ “ ,在这点上说,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 政治性质的行动,从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的战争” 《毛泽东选集》446 页) ( 。 同时指出: “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点上,战争不即等于一般的政治。 ‘战争是政治的特 殊手段的继续’ 。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于扫除政 治道路上的障碍”“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毛泽东选集》447 页) , ( 。 由此得出结论一,战争从来就不是一种单纯的军事现象,战争一刻也离不开政治。 结论二,战争又不等于一般的政治。当使用另外手段达不到政治目的时,就采用了战争 的手段,去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于是和平转化为战争。 结论三,当经过战争达到了政治目的之后,战争便告结束,战争又转化为和平。 结论四,既然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那么,从战争的性质来分析就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 ⑶说明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有三方面的含义: 一是战争作为一种暴力行为,起源于一定的生产方式; 二是战争的目的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三是以暴力为特征的战争依赖于社会的经济力量。 ⑷论述了人与武器的辨证关系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 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和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 《毛泽 ( 东选集》437 页) 。 “人是决定的因素”“武器是重要的因素” , ⑸阐明了战争的目的和消灭战争的道路 我们研究和进行战争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一切战争, 实现人类永久和平。 消灭战争的 方法只有一个, “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 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毛泽东选集》158 页) ( ,以求得国家 的和平,世界的和平,人类永久的和平。 2.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⑴研究和指导战争必须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 ⑵认识和掌握战争规律的基本方法 首先,应着眼于特点和发展。 其次,要立足全局,掌握重要关节。 再次,要做到“知彼知己” 。 最后,要善于学习,勇于实践。 ⑶尊重战争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毛泽东指出: “军事家不能超过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外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军事家可 以而且必须在物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战争的胜利。 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 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着这个舞台,却可以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 《毛泽 ( 东选集》第一卷 166 页) 。 3.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被压迫阶级或被压迫民族为谋求自身的解放,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 所进行的战争( 《中国大百科全书》军事卷Ⅱ87 页) 。 人民战争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即群众性、正义性、组织性。 (1)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2)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 (3)建立一支以农民为主体的人民军队 (4)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 (5)确立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 (6)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1)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原则下,把战争目的与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 (2)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3)力求实现歼灭战 (4)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实行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 (二)人民军队思想 人民军队是人民群众自发地或在先进阶级领导下建立的并为人民群众利益而战斗的军 队。 1.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地位 2.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 3.制定了服从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铁的革命纪律 1927 年 10 月, 毛泽东制定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行动听指挥、 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打土豪要归公。上门板、捆稻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1930 年,在瑞金又把六项注意改为十项注意(增加了洗澡避女人、大便找厕所、不搜俘虏腰包、 进出要做宣传工作) 。 1947 年 10 月 10 日,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针 一线、一切缴获要归公。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 。 4.实行了军队内的民主主义 5.实行了“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原则 毛泽东指出: “八路军的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三个,即:第一,官兵一致的原则,这 就是在军队中肃清封建主义,废除打骂制度,建立自觉纪律,实行同甘共苦的生活,因此全 军是团结一致的。第二,军民一致的原则,这就是秋毫无犯的民众纪律,宣传、组织和武装 民众,减轻民众的经济负担,打击危害军民的汉奸卖国贼,因此军民团结一致,到处得到人 民的欢迎。第三,瓦解敌军和款待俘虏的原则。我们的胜利不但是依靠我军的作战,而且依 。 靠敌军的瓦解” 《毛泽东选集》350 页) ( 6.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任务是“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 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就规定了我军的三大任务: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 权;打仗筹款子。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把我军的三大任务称为:打仗;做群众工作;生产。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任务发展为: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 7.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方向,要求军队不断加强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不断用现代化 的武器装备和新的技术装备部队,提高战斗力 (三)国防建设思想 1.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从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具 体情况出发,确立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方针。 2.国防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用,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军队 要积极参加、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国防建设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这是现代战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军向高级阶 段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是武器的现代化、高科技化。必须建立强大的 国防。 4.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希望并争取外援,但我们不依 赖外援。 国防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自力更生地解决军队现代化建设所 需的武器装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 5.国防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 搞好军队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 加强军队的 法制建设,保持武装力量的高度统一和集中。 6.努力做好工作,避免或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保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政治 局面。国防建设要走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道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 的国防观念。发展军事科学,发挥先进的军事理论在国防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7.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无产阶级军队的 性质, 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 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 8.加强战略后方和战场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立 足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入侵之敌。 国防建设理论,是我们进行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做好未来反侵略战争准备的重要理论依 据。在应用这个理论于国防建设的实践时,要重视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 在坚持这个理论的同时,发展这个理论。 四、继承和发展毛泽东军事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军事理论,树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 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⑴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⑶系统提出了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 ⑷系统地制定了适}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星盟冲突 敌方入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