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麻的还有比考试更崩坏3时空断裂扩麻吗的吗亲

&p&&b&本剧最佳政治隐喻:那个改变花生村的人,叫做小jiang。&/b&&/p&&p&咳咳,进入正题。本人对影片持负面态度,粉丝慎点。&/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如何评价《大护法》?我个人倾向于把它归类于“政治av”。&/p&&p&av相比于一般影视作品,在硬件(演员、拍摄器材)、设定(空姐啦,家政妇啦)等方面是做的不错的,然而剧情匮乏,台词空洞,故事展开后不久就进入赤裸裸的正戏,伴随着啪啪啪的战斗音效。&/p&&p&而《大护法》则完全契合这些定义。硬件(作画、bgm)、设定等方面,大护法做的不错。然而剧情诡异缺乏逻辑,台词比av更加脱离现实,故事展开后不久就进入两种政治观念赤裸裸的对撞,中间夹杂着啪啪啪的枪声。&/p&&p&我相信肯定有人能看得很爽,甚至看到高潮,但你非要把它无限拔高到政治艺术品的高度,那就恕在下不敢苟同了。当下小布尔乔亚言必称1984,我就奇怪了,要是真看完了1984难道还能看上这种作品?我没啥文化,1984嫌厚没看,可读完《动物农场》已经足以让我对大护法里的政治明喻免疫了。&/p&&p&抨击当下影视剧里空洞的社会观爱情观是知乎的政治正确,而在我看来,大护法里空洞的政治观同样属于应该被丢弃的一类。一面吐槽当下“烂剧捧成神作”,一面自己换个战场干同样的事,也是叫人不由得刷一句666给老铁。&/p&&p&影评就到这里。为大护法的票房贡献了30块,说实话,我很惭愧。&/p&&p&&br&&/p&&p&&b&——下面用来开炮,文青欢迎绕道——&/b&&/p&&p&&br&&/p&&p&我说这问题下的各位文青老爷太太们,咱能不能把概念捋清楚了再拿来用啊?&/p&&p&“反乌托邦”?请问反的是那个乌托邦?又是谁的乌托邦?&/p&&p&花生人的村子从一开始就黑的不能再黑,这难道也能叫乌托邦?如果只要是反对愚民暴政都是“反乌托邦”,那史记里的陈胜世家就该算是中国反乌托邦文学的鼻祖了。&/p&&p&另外,所谓的“政治隐喻”又“隐”在哪里了?大护法那一长串中二台词,就差把“民主自由”四个字刺在脸上了。我只看到一系列明白的不能再明白的政治说教,实在不太懂这“隐喻”究竟是从何说起。难道在地铁上非要把别人裤子扒了才算猥亵?非要大护法直接朗诵《独立宣言》才叫明喻?&/p&&p&更尬的就是还有一群人有如窥见天数秘宝那样把“政治隐喻”充作挡箭牌,以此抨击一切对“大护法”打差评的人。对于这类人,我只好说抱歉,电影里的政治明喻不仅明的晃眼,而且呈现手段还及其粗劣,从影视作品的角度看,可谓是实现了内涵性和艺术性的双崩溃。对于这点,我是颇为服气的。&/p&&p&如果想要抨击社会,控诉黑暗,可以啊,看看《霸王别姬》,看看《我们的父辈》,如果要政治隐喻,那就看看《希特勒回来了》。人家控诉起来拥有极其丰厚的现实素材支撑,因此才做到叙事有理有节,剧情充实饱满,成为反映现实的好作品。大护法呢?设定上挖的确实深,但台词和剧情设计完全是一路崩下去的。本以为这几年的日漫已经在中二病、套路番的路上走得太远,结果回头一看,大护法居然后来居上,走得更远。后发而先至,着实可喜可贺。&/p&&p&有人说导演想法多,还有人甚至说能够上映本身就很伟大。这种爱皮毛不深究根底的浮夸赞美,同挑落衙门两片瓦就自称“辛亥革命”了的那些官绅有什么区别?至于那些说中国需要这种东西来启民智的,我听了只想扶额。《旧制度与大革命》,《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韩非子》里那么多中外文化瑰宝,有的比大护法的票价还便宜,居然还要靠它来启民智。这是在侮辱中国人,还是在侮辱自己啊?&/p&&p&那些说自己三刷、四刷的先锋们,如果你们真的是冲着这部电影的“内涵”去的,那我打心底里同情你们,同情你们的日常社会科学知识究竟要贫乏成什么样,才能把这样的政治av当成是艺术片。&/p&
本剧最佳政治隐喻:那个改变花生村的人,叫做小jiang。咳咳,进入正题。本人对影片持负面态度,粉丝慎点。 如何评价《大护法》?我个人倾向于把它归类于“政治av”。av相比于一般影视作品,在硬件(演员、拍摄器材)、设定(空姐啦,家政妇啦)等方面是做的…
&p&《绣春刀2》:正非正,邪非邪,一篇读罢头飞雪&/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6e96b158e106f6a606051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6e96b158e106f6a606051_r.jpg&&&/figure&&p&&br&&/p&&p&&br&&/p&&p&(一)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p&&p&&br&&/p&&p&《绣春刀2》基本延续了第一部的优良制作:大时代的众生浮沉,修罗场中的人性激荡;对善、恶的思辨,对道、术的拷问,都能引人深思。&/p&&p&张震要北斋先生的画作,静海和尚说这只公鸡画得传神,张震说我喜欢这只蝈蝈。人在乱世,身世浮沉雨打萍,要想换一种活法谈何容易?整个电影里张震只主动选择过一次,就是救下北斋,剩下基本都在被各方势力被动推动,最后越陷越深。可能看见了这只被公鸡死死瞪住的蝈蝈,他自己心有戚戚焉吧。&/p&&p&要想看懂电影里面表达的思想,有几处对话是题眼:&/p&&p&1、杨幂对张震说:这阉党横行的世道,你还没过够吗?&/p&&p&张震说:谁也救不了这世道&/p&&p&&br&&/p&&p&2、张震怒斥张译:你们这样行事,与阉党有何区别?&/p&&p&&br&&/p&&p&3、张译对张震说:六部、三法司、二十四衙门,各州、道、府,处处都有我们的人,随便动动手指头就能把黑的说成白的。&/p&&p&&br&&/p&&p&这个就是电影想让我们去思考的:阉党坏,那么为了取代阉党这样不择手段就对是正义么;阉党草菅人命,支持信王这群人自己杀自己同志也是毫不手软,最不手软的就是信王自己;阉党专权,反阉党这群人何尝不是专权?既然这群人与阉党行事毫无分别,那谁还能救的了这世道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c2fd70a1ea029af43dfef714d1261f5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c2fd70a1ea029af43dfef714d1261f5_r.jpg&&&/figure&&p&&br&&/p&&p&(二)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p&&p&&br&&/p&&p&由电影的启发,我们可以再深究一下历史。我在上一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特权阶级的自我毁灭 - 知乎专栏&/a&里说过,魏公公别管这个人多混蛋吧,他的税收政策真是给大明续了一命。然而魏公公这个死人妖被搞掉之后,东南士绅为基本盘的东林党全面得势,魏公公的税收政策自然也被废除了,东南的税就更收不上来了。但是东北还在跟后金打仗啊,大明朝最富庶的一块地方税收不上来,只好靠盘剥中原、西北的农民了。加一遍辽饷,加一遍剿饷,加一遍练饷,再加上天灾,老百姓们不反也得反了。&/p&&p&魏公公的税收政策是恢复了万历年间的税收政策,以商税、矿税、海税为主。在明末,以文官士大夫集团为核心的高层地主阶级基本把触角伸向了社会的方方面面,许多文官的亲戚纷纷经商,或织造、或漕运、或开矿、或参与牙行、或对外贸易,基本上都是依靠了家族当官者的权势,打开经商方便之门,大致相当于我们八十年代遍布全国的“官倒”“军倒”。这一特权阶层的形成,侵蚀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权力寻租的普遍盛行让正常的生产生活难以为继,民亦穷、国亦穷,唯独富了中间的官僚士大夫阶层。&/p&&p&然而万历皇帝有道德、讲情理,我们魏公公可不是这样的人:你道德败坏,魏公公比你道德还败坏,你耍手腕,魏公公手腕比你还狠。三下五除二解决了朝廷内部的东林党,各种针对官商士绅阶层的税收纷纷落实,捎带着处理了一下盘踞各地阻碍国家税收政策的黑恶势力,别管魏公公的动机怎么样,这对于国家来说确确实实是好事。当然,在东林党人的笔下,像打击地方官商勾结的大家族、大财阀,又成了魏公公“灭绝人性”的一条罪状了。所以魏公公执政几年是辽东局势最好的几年,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毛文龙抗金元朝这几次重要的胜利全部是在魏公公执政的那几年。无他,军饷给的足,后勤有保障咱前线的士兵真不会丢人。&/p&&p&结果魏公公一死,东林党全面复辟,商税、海税各种相关的税收全部废除;一些税收就算没有废除,因为权贵集团的裙带关系也无法顺利征收,例如魏公公执政时期浙江省的茶叶税每年能征收两万余两,结果东林党复辟第一年浙江省只征收了17两茶叶税,简直滑天下之大稽。于是朝廷的财政立刻吃紧,崇祯元年,宁远士兵以张正朝、张思顺为首,歃血为盟,欲讨回欠发的四个月薪饷,他们攻入幕府,捉了巡抚毕自肃、总兵朱梅等,向两人索钱。毕自肃表示无力支应,事实上在此之前,毕自肃曾经九次向朝廷申报欠饷,朝廷都不理会。其实毕自肃亲兄毕自严是户部尚书,主管财政,因为财政吃紧,也只能不闻不问。此时,距魏公公身死仅仅七个月,而欠饷已达四个月之久,真可谓是“立竿见影”。&/p&&p&东林党是东南士绅官商集团的代表,他们拿出圣人的理论,鼓吹“藏富于民”,忽悠皇帝减免各种税收,本质上来讲就是“藏富于东南权贵”,最后国家还是要用钱,还是得打仗,只能在中原、西北这些贫瘠地区的农民身上一层一层盘剥了。最后大明亡了,东南沿海还是受到了满清铁蹄的蹂躏,一些人跪下来当奴才,一些人身死国难,东南沿海的工商盛世也不复存在了,这可以看做是典型意义上的特权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导致全盘皆输的自我毁灭。&/p&&p&我们看东林党执政期间,不整肃国家财政,不兴修农田水利,不整顿军屯军备,不打击豪强恶霸。他们都干什么了,一门心思地搞政治斗争,天天举着理学大棒打人——说这个人不道德,那个人不合格,谁谁谁应该罢免,谁谁谁当堪大任。哦除了这些,他们唯一认真搞的一个政策就是减税。东林党人就跟极端XXX一个样子,不信我党,便是不道德、不纯洁,当下火狱。看东林党都干了些什么,什么借妖术案、红丸案、梃击案、移宫案打压异己,最有名的是天启三年癸亥京察,把三党打击的一干二净,以至于大量文官倒向魏忠贤变为“阉党”,为东林党的覆灭买下了伏笔。&/p&&p&在东林党被一网打尽之后,天启皇帝下诏,颁布了如下改革措施:&/p&&p&首先,恢复被东林党人废除的商税:“各路关津隘口,商货经由处所,曾经万历二十七年等年设立征榷者,近因新旧兵饷诎乏至极,暂议开复。”商税的恢复使军费的压力大大缓解。&/p&&p&其次,有了商税缓解财政,就不必一心一意在农民头上盘剥了,于是天启皇帝下令降低田税负担:“其免天下宿逋一年。以补纾目前新旧并征之苦……小民拖欠者尽行蠲免。”&/p&&p&第三,整治牙行,严禁地方官商集团从中牟利。怎么理解这个牙行呢,可以类比我们八十年代的官倒、军倒,他们多为权贵二代,从政府手中获取廉价物资,俗称“批条子”,利用当时价格双轨制在市场上出售牟利。可以把明代牙行理解为官商进行利益交换、权利寻租的中转站。天启皇帝下诏:“有擅立牙行、私抽税钱、网利病民者,抚按官严行查革参奏重治”。&/p&&p&此外,还有减轻民间养马人负担、整顿驿站、治理黄河水利等诸多措施,一时间举国面貌可谓焕然一新。讲道理啊,你就是个最普通的老百姓,要么是个种地的农民,要么是个小本经营的小商小贩,跟什么权贵家的牙行、大商团、大钱庄搭不上边,你是会更喜欢魏公公呢,还是更喜欢东林党呢?&/p&&p&电影里面讽刺魏公公搞文化专制,写一点讽刺的诗文就要下狱。魏公公搞文化专制就是针对士大夫阶层,在那个文盲率90%+的古代社会,还真专治不到老百姓的头上。相反,士大夫阶层的狗绳子栓得紧了,老百姓反而生活会更好一些。更何况,东林党何尝不搞自己的文化专制呢?任何不符合他们正统理学思想的都被打上了“异端邪说”:大思想家李贽就是被东林党张问达诬告,最后在狱中自杀;各地官员搜查、毁禁李贽的著作,这事东林党也没少干。最有趣的是魏公公自己就是文化专制的受害者,魏公公编撰的《三朝要典》,东林党一复辟之后就全面封杀,不过当时救亡图存兵荒马乱,执行的效果也不好。最后东林党投降清朝之后还惦记着这本书,借用满清文字狱的威力,把这本书彻底封禁,现今只存有《三朝要典》部分残篇。&/p&&p&癸亥京察期间,主持京察的东林大佬赵南星,公开声称这次京察是一场君子和小人之间较量,直接把自己的政治对手贴上了“小人”的标签。把那些京察中被罢黜的官员都称为“邪党”,为首的亓诗教、赵兴邦、官应震、吴亮嗣四人被称作“四凶”。赵南星还专门写了一篇《四凶论》,把这四个人比作浑敦、穷奇、檮杌、饕餮这四种野兽。我们都知道骂魏公公的“东林点将录”,但是东林党这又是邪党、又是“四凶”,这种做法“和阉党行事有何分别?”&/p&&p&都说魏公公搞特务政治,弄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民不聊生。还是那句话,在那个文盲率90%+的国家里,魏公公能搞的特务政治,基本也就集中在文官士大夫阶层了,与其说“民不聊生”不如说“官不聊生”,那些减免了田税欢天喜地的农民们,巴不得给魏公公修生祠呢。当时到了王朝末期,各方矛盾累如危卵,对于官僚阶层搞一搞特务政治,让他们好歹收敛一下好好干活,未免不是坏事。&/p&&p&熟悉历史的朋友应该不会不知道,努尔哈赤打下沈阳、辽阳、广宁三座大城市,基本都是靠间谍内应,因为后金部队在那时候并没有足够的攻城能力,而这三座大城市在当时的守备程度是远超锦州、宁远的。在魏公公的特务政治下,反间谍案和情报战线上,同样取得了不错的进展。《熹宗实录》中就详细记载了一个反间谍案例,努尔哈赤派了一个叫武长春的间谍到北京,花了四百多两银子外加两张貂皮从兵部买到了武举人的身份(这只是文官集团腐败的一个小缩影),计划再买一个军职混入宁远充当内应。结果正好被大搞特务政治的魏公公发现,这个武长春直接被拉出去砍头。&/p&&p&说实话啊,宦官们搞间谍活动还是有一套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抗金元朝这几大胜利之前,明朝方面都能够摸清楚后金的进攻时间、兵力部署,为战略战术的安排提供了必要的帮助。而魏公公倒台之后,皇太极绕道蒙古从喜峰口入关,京畿地区惨遭蹂躏,我们的袁督师基本就是两眼一抹黑,后金打到北京城下了还跟个傻子似的愣在关外。东林党执政时期,先用袁应泰半年丢辽东,后用王化贞一年丢辽西;到了崇祯朝更是没打什么胜仗,先是袁督师被剐,然后满清数次入关纵横河北、山东,再有就是孙承宗大凌河之败、洪承畴松山之败。从萨尔浒之战以来,掰着手指头数数,明朝在关外总共打的那几场有名的胜仗,就是魏公公执政那三四年打出来的,你非说是巧合也行,但这背后总该有什么道理吧?&/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23ac5f0db47d1e736e450_b.jpg&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6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23ac5f0db47d1e736e450_r.jpg&&&/figure&&p&&br&&/p&&p&&br&&/p&&p&(三)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p&&p&&br&&/p&&p&我说了这么多也不是为阉党洗地,只是想就事论事,魏公公自己身后一屁股烂事根本洗不干净,他那些儿子孙子们也基本没有什么吃相好看的。魏公公的水平和境界,也绝对不是现在一群矫枉过正的粉丝们所吹嘘的那样:救世忠臣、中兴栋梁。但是呢,你要真“比烂”来看,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魏公公确实是一个比东林党要好的选择。问题所在应该是,就像电影里想表达的:阉党那么坏,东林党也未必那么好。但是为什么我们在通常的历史认知中东林党是一个绝对伟光正的形象,而阉党就是极端败类恨不得诛其九族而后快?原因很简单,因为《明史》就是东林党写的。东林党那群没骨气的文人,平日里吹什么忠君报国、仁义道德、气节操守,满清兵锋一至,就一个个“水太凉”“头皮痒”,该投降的投降,该剃发的剃发。东林党人不但在《明史》中夹带私货,还借用满清主子的权威,大肆封禁、销毁对自己不利的书籍。然而最后扩大化的文字狱也还是到了一些东林遗老的头上,真可谓是报应不爽、大快人心。&/p&&p&我在我书中就讲过这个问题,历史,从来不是胜利者书写的历史,而是“写历史的人”写的历史。纵观中国历史,谁得罪了封建士大夫阶层,谁得罪了掌握笔杆子的所谓的“知识分子”,谁都不会有一个好名声。&/p&&p&比如秦始皇,“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秦始皇用铁锤把六国贵族敲的粉碎,同时废分封、行郡县,把贵族制变成了官僚制,把邦国制变成了帝国制,彻底绝了六国贵族们的根。秦朝二世而亡,除了因为严刑峻法、横征暴敛,跟六国贵族的反攻倒算有很大的关系。按理说秦始皇大一统,废分封、行郡县,车同轨、书同文,多大的功绩,但在历朝历代士大夫笔下永远是一个“暴君”的形象,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文人和朝臣里,基本上一提秦始皇就是骂,好一点就是“三七开”——褒三贬七,只有一位完完全全的把秦始皇当做正面形象。谁啊,上面提到的,被东林党迫害致死的李贽,他称赞秦始皇是“千古一帝”“始皇出世,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这里面的味道,值得琢磨。 &/p&&p&同样的,隋朝二世而亡,也正处在由士族地主阶级向庶族地主阶级过渡的历史大变革时期,何其之像。汉承秦制,不过贵族制度依然生生不息。同样,唐承隋制,而唐朝初年李渊起兵带来的关陇士族依然在朝政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真正让中国历史实现了完美过渡的,我们要感谢武则天这位“千古一帝”,发展科举、重用寒门,把反对他的门阀消灭的干干净净,封建中国才彻底走上了正轨。&/p&&p&至于曹操,陈寅恪先生给魏国下的定义是“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彼时正处在士族地主阶级全面夺权的阶段,我曹丞相凭借自己强大的军事实力、高超的政治觉悟、凶狠的斗争手段,一己之力打压士族三十年。单单“唯才是举”这一句话就要了士族阶级的老命。曹孟德一生为打压士族,挨了多少骂、杀了多少人,他可以不杀陈琳、祢衡这些指着他鼻子骂的小人物,但是一定要杀杀了孔融、崔琰这些大族名士,这就是阶级之间针锋相对的较量,也注定让他背上千载骂声。可惜曹丞相自己尸骨未寒,儿子就全盘接受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仅仅四十余年之后曹魏政权就被真正的士族代表司马氏所取代,更可惜壮哉我曹丞相世世代代都是一个“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曹丕为求帝位开始了士族地主阶级全面掌权的时代,武则天为求帝位彻底消灭了士族最后一点余孽,不能不说是历史的讽刺啊。&/p&&p&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p&&p&我再以前文章里也写过,还有一个被文人士大夫阶层恶意抹黑的“千古一帝”:雍正。雍正帝废除了缙绅不纳粮、不当差的阶级特权,基本就是革了士大夫阶层的命,这一点《雍正王朝》里体现很多:&/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741a2cca6c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13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741a2cca6c6_r.jpg&&&/figure&&p&雍正帝在位期间,民间关于他谋父、逼母、弑兄、屠弟、篡位、贪财、好杀、淫色等谣言频繁出现,还是那句话,在那个文盲率是90%+的封建社会,你们说谁才有文化能编出这些谣言来啊。旁边文官阶层也在看笑话,逼着雍正只能自己出马,写了一本《大义觉迷录》。雍正在位期间“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终日操劳政务。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而且批复都以红砂朱批,这说明不是找人代笔,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就这样一个勤政爱民、为国操劳的好皇帝,被文人士大夫阶层编排成那个样子,让人由衷感叹:有道是一心图治垂青史,也难说身后骂名滚滚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064df6aef62f8d4feb7dad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064df6aef62f8d4feb7dad_r.jpg&&&/figure&&p&&br&&/p&&p&(四)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p&&p&&br&&/p&&p&如果像电影中的观点:阉党也不是好的、东林党也不是好的,这个世界都没什么好鸟,就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窠臼。&/p&&p&读史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最后还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当我们读史时,为东林党的气节所感动不已时,就是处在看山是山的阶段;当我们能够透过纸背后发觉东林党的把戏时,那就到了看山不是山的第二个阶段。&/p&&p&那么第三个阶段是什么呢,就是毛主席的这句“盗跖庄屩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这句词怎么解释呢,跖和庄屩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起义领袖,自然受到统治阶级的仇恨,在史书中极尽抹黑之能事。看着名字就看出来了,跖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盗跖”和“桀跖”。然而毛主席却说这二人“流誉后”,就是鲜明的人民史观和统治阶级史观的对立。所以说你是不是人民,既然是人民就不应该用统治阶级的褒贬评判去看待历史人物,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谁才是对人民有益的,谁是在欺骗人民。&/p&&p&一直以来,统治阶级和他们的御用文人,对于农民起义军不惮以最大的恶意进行抹黑、污蔑。诚然,农民起义军往往伴随着流寇、盗贼习性,军纪不敢恭维。但是,跟官军这种洪水猛兽比起来,起义军真的就小巫见大巫了。农民军再怎么着不会杀老百姓的头去给朝廷冒功吧?孙承宗说官军滥杀无辜:“甚至喑哑孤儿,立杀受赏。”崇祯四年,陕西副总兵赵大胤在韩城“报斩贼五十级、而妇孺之首三十有五”——用小孩子和妇女的首级去报功。崇祯五年,山西兵追剿起义军进入河南,“其将使县令报功。令曰:‘无首级何以报?’将曰:‘易耳!’少顷,进千级,其中有庠士八十余人。”崇祯十一年,清兵深入畿辅,退出后,明总兵王朴纵兵斩居民首冒功。时人钱天锡作《哀庆都歌》云:“各携利刃争相逐,函首忙报将与督。哄然攘臂受赐金,屠尽一家与九属。”明末官军纪律的败坏,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如史籍中所说,“今官兵所至,动以打粮为名,劫商贾,搜居积,淫妇女,焚室庐。小民畏兵,甚于畏贼。”崇祯八年,户部尚书侯恂给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的信里说:“贼来兵去,兵去贼来。贼掠于前,兵掠于后。贼掠如梳,兵掠如剃。总督之令不能行于将帅,将帅之令不能行于士卒。今日之事,其何以济!”也难怪李自成起义军要提出“剿兵安民”的口号。&/p&&p&再比如张献忠屠川,这一清朝统治阶级和走狗文人恶意抹黑的谣言,在当代史学界基本被批判的差不多了。按照南明和清朝人记载,张献忠战死时川人已几乎被其屠尽,但此后清军仍然在四川和张献忠余部作战多年,张献忠于盐亭县凤凰山被流矢射杀身亡,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清军攻陷南明渝城(重庆)后,才算平复四川。要真是张献忠把四川屠光了,上哪里抵抗十三年?张献忠再傻也不会想屠自己的根据地吧?真要是屠光四川人心尽失,他的继承者李定国还能打出两厥名王的战绩?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胡昭曦认为,关于张献忠屠川种种自相矛盾的记载证明屠川的真正主谋是满清侵略军和南明地主阶级武装对四川劳动人民的反攻倒算,并嫁祸给了张献忠。主流学界现在的观点基本很明晰,张献忠确实杀了不少人,但基本都是大地主大士绅家族和地主武装,真正达到“屠”这个级别的,基本就是满清军队。相关史料可以去读读孙祚民的《张献忠“屠蜀”考辨》和顾诚的《明末农民战争史》基本上说的很明白了。&/p&&p&秦始皇坑了几个“儒生”,被人吊起来骂了两千年,曾国藩屠遍东南,被人称作是“立功、立德、立言”的圣人。我们都知道南京大屠杀,我们不知道的是湘军在南京城杀的人不比日本鬼子少。史学界推测1864年湘军屠城南京的死亡人数估计为30万至100万。曾国荃幕僚赵烈文记载破城后的惨状:“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被戳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均被虏),老者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方。”十数年之后,谭嗣同在《北游访学记》记述了他在南京游离时见到的景象:“顷来金陵,见满地荒寒现象。本地人言: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意思是说,你们都说太平天国人坏,但是那时候我们好歹还能过日子,结果政府军以来直接把我们给屠了。曾国藩家书里频频可见这样的文字:“屠戮净尽,三省官绅士民同为称快” “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p&&p&年轻时候的毛泽东非常崇拜曾国藩,曾说“独服曾文正”,到后来他的思想肯定发生了变化,对曾国藩的评价变成了“地主阶级中最厉害的人物”,这一个“地主阶级”四字,就把他划到斗争的对立面了。所以说第三个境界我们又回归到了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因为我们自己是无产阶级,所以我们要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用无产阶级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解读历史,褒贬人物。就是要夸盗跖、庄屩、陈王,就是要批判东林党。毛主席这首《贺新郎·读史》包罗万象,意境万千,最后落脚点就在这个阶级史观上。我们无产阶级从来都是赤裸裸的,我们从不试图掩盖自己的立场,一切以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出发,消灭剥削,砸碎身上的枷锁,对于我们来说,符合这一立场的史观,就是好的史观。&/p&&p&在《射雕英雄传》的结尾,郭靖这样说道:“自来英雄而为当世钦仰、后人追慕,必是为民造福、爱护百姓之人。以我之见,杀得人多却未必算是英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600fd57fe8e6bfad2b15b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6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600fd57fe8e6bfad2b15b_r.jpg&&&/figure&&p&&br&&/p&&p&新书已出版:&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生而贫穷》正式出版,感谢大家支持 - 知乎专栏&/a&&/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24e3f6a104bc9e7fb6da_b.jpg& data-rawwidth=&1308& data-rawheight=&7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24e3f6a104bc9e7fb6da_r.jpg&&&/figure&
《绣春刀2》:正非正,邪非邪,一篇读罢头飞雪 (一)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 《绣春刀2》基本延续了第一部的优良制作:大时代的众生浮沉,修罗场中的人性激荡;对善、恶的思辨,对道、术的拷问,都能引人深思。张震要北斋先生的画作,静海和尚说…
&p&我不是艺术工作者,但是我见的太多了。&/p&&p&&br&&/p&&p&审美不只有姓资姓社的问题,还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内燃机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审美会一样吗?)、一时的潮流、领导人的个人喜好等等的影响。&/p&&p&&br&&/p&&p&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能反映一个人的视野。&/p&&p&&br&&/p&&p&只见过土鳖六十年代画报的就以为爱劳动、集体主义、直男审美等就是社会主义审美。&/p&&p&视野稍微扩大点的,会认为这是纳粹和共产主义的相通之处。&/p&&p&再了解下同时代的美国宣传,就知道这是整个时代的特点。&/p&&p&&br&&/p&&p&试举几个例子。。。&/p&&p&&br&&/p&&p&&b&1、“劳动最光荣”?&/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27f059e985e0f02dcc213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27f059e985e0f02dcc213c_r.jpg&&&/figure&&p&&br&&/p&&p&&br&&/p&&p&&b&2、“苏维埃(国家社会主义/美利坚)的旗帜永不落”?&/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d59fefefb3db0bbad43d9e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d59fefefb3db0bbad43d9e6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9beaee7f974d183eef08cc4cf876b0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9beaee7f974d183eef08cc4cf876b0f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a39e23f5cac3e8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a39e23f5cac3e8_r.jpg&&&/figure&&p&&br&&/p&&p&&br&&/p&&p&&b&3、“向未成年人灌输政治的红(黑)领巾组织”?&/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d43ca55e7b1cc48748bb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d43ca55e7b1cc48748bb0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8af7d125edbfb628d45d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2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8af7d125edbfb628d45da_r.jpg&&&/figure&&p&&br&&/p&&p&&br&&/p&&p&&b&4、这个稍稍有点。。。&/b&&/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fa856dc66c0fcb467dfefa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fa856dc66c0fcb467dfefa_r.jpg&&&/figure&&p&&/p&
我不是艺术工作者,但是我见的太多了。 审美不只有姓资姓社的问题,还受到社会发展水平(内燃机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和互联网时代的社会主义国家,他们的审美会一样吗?)、一时的潮流、领导人的个人喜好等等的影响。 所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非常能反映一个人…
正如人日正经评论员名字都是对应部委的缩写易字一样。&br&&br&网易 本身就是 妄议&br&&br&事实是,中国这么大,总有人过得好,总有人过得不好。&br&&br&事实是,过得不好需要发泄。&br&&br&你又不帮人过好,又不让人发泄,上个这么做的已经让人挫骨扬灰了。&br&&br&官方要干分分钟的事情,赵家知道收放自如给空间发泄,结果你们妄图去操心评价,是不是有点网(妄)易(议)的味道了?
正如人日正经评论员名字都是对应部委的缩写易字一样。 网易 本身就是 妄议 事实是,中国这么大,总有人过得好,总有人过得不好。 事实是,过得不好需要发泄。 你又不帮人过好,又不让人发泄,上个这么做的已经让人挫骨扬灰了。 官方要干分分钟的事情,赵家…
&div&自逆向民族主义后,又发现了一个词,逆向纳粹。&/div&&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afc76d5cce64ccbbef1a0f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3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fafc76d5cce64ccbbef1a0f_r.jpg&&
自逆向民族主义后,又发现了一个词,逆向纳粹。
&p&谢邀。 卧槽卧槽卧槽,我前几天才把猫学辅导手册做好来着....然后这几天偷了个懒沉迷打D2然后就省事没做来着。不过幸好有备份。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7f5b821cbd4c& data-hash=&7f5b821cbd4c& data-hovercard=&p$b$7f5b821cbd4c&&@哞学辅导员&/a&哞学全集的备份,如果没记错的话备份是在期末考试季的时候做的备份。(这个时候表扬自己一波,催了一下他)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pan.baidu.com/s/1sl4mNQ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pan.baidu.com/s/1sl4mNQ&/span&&span class=&invisible&&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然后我自己手头大概有一些牛哥膜猫哥的内容,。最大的好消息是牛哥之前的小号的答案都还留着呢&/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b057cadd85d_b.jp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6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b057cadd85d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4b139480adadfc_b.jpg& data-rawwidth=&472&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4b139480adadfc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cf4f64f0f1b83c6ce0d76_b.jpg& data-rawwidth=&485& data-rawheight=&5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cf4f64f0f1b83c6ce0d76_r.jpg&&&/figure&&p&猫哥之前因为评论区删过一次答案了,这一回牛哥也干了一回。诶。以前会觉得有些东西删掉就很可惜,现在倒是觉得,过去就过去了,看过就好。&/p&&p&告诉诸君的一个好消息,牛哥今日份的答案还是能保留下来的,因为我电脑上网页留着那打开的一页来着。&/p&
谢邀。 卧槽卧槽卧槽,我前几天才把猫学辅导手册做好来着....然后这几天偷了个懒沉迷打D2然后就省事没做来着。不过幸好有备份。 哞学全集的备份,如果没记错的话备份是在期末考试季的时候做的备份。(这个时候表扬自己一波,催了一下他) …
别的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北京奥运给满洲利亚第二帝国皇帝、法拉盛大公、硕会主义的旗手「Big LEE」留下了一生都无法洗脱的污点:充当志愿者为大姨桶暴政装点门面。
别的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北京奥运给满洲利亚第二帝国皇帝、法拉盛大公、硕会主义的旗手「Big LEE」留下了一生都无法洗脱的污点:充当志愿者为大姨桶暴政装点门面。
&p&他们连同为义人的东正教徒都不放过,君堡的血都流干了让穆斯林捡便宜,烧你个末等民族的院子还跟我bb起来了?上帝的子民是你们这群异端能指责的?你又不白又不信教,还不当第五纵队,那谁拿你当人看?礼义廉耻都是坐下来谈的,那首先,你得有资格让人坐下来。在那之前,所有的规则都可以用两个字概括:吃人。&/p&
他们连同为义人的东正教徒都不放过,君堡的血都流干了让穆斯林捡便宜,烧你个末等民族的院子还跟我bb起来了?上帝的子民是你们这群异端能指责的?你又不白又不信教,还不当第五纵队,那谁拿你当人看?礼义廉耻都是坐下来谈的,那首先,你得有资格让人坐下来…
&p&不好意思啊,各位朋友,十一放假去丈母娘家啦,没来得及更新,看到留言这么多,心里热敷敷的,再次感谢各位支持!更请多多批评!多多指正!&/p&&p&======================================================================&/p&&p&西晋末年,中国发生了一次前后历时16年的大动乱,之后,西晋帝国被摧毁,中国进入长达273年的大分裂时代,南方先后进入东晋、南朝,北方先后进入五胡十六国、北朝,直到进入隋朝,大分裂时代才宣告结束。&/p&&br&&p&这次历时16年的大动乱,就是八王之乱。事实上,参与此次动乱的王多达十几个,只是主要人物有八个,所以被称为八王之乱。这八个王分别为:司马乂、司马越、司马颖、司马玮、司马亮、司马伦、司马颙、司马冏。一般认为,八王之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91年3月到6月,第二个阶段是从299年到306年。&/p&&br&&p&为了便于下文的展开,我们不妨来记个口诀:&b&一跃淫威,两轮用尽。&/b&&/p&&br&&p&&b&一跃淫威,&/b&说的是司马氏欺负孤儿寡母,篡夺曹魏政权,一跃成为山河之主,得国巧妙而迅速;&/p&&br&&p&&b&两轮用尽,&/b&指的是八王之乱先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经过这两轮冲击,司马氏的“一跃淫威”也被摧毁殆尽;&/p&&br&&p&&b&一(乂)跃(越)淫(颖)威(玮),两(亮)轮(伦)用(颙)尽(冏),&/b&一个字对应一个王。(“尽”对应“囧”,勉强谐音。)&/p&&br&&p&这次动乱为什么会发生?具体过程是什么?为什么分成两个阶段?又为什么会引发将近300年的南北大分裂呢?&/p&&br&&p&美剧《权力的游戏:冰与火之歌》以权谋和残酷而闻名,剧中列王在宫廷和战场上费尽心机搏杀,却没有谁是主角,通常你认为这个人是主角的时候,下一集他就会突然挂掉。八王之乱与此相同,彼此之间的厮杀非常残忍,从阴暗幽冷的皇宫到血流成河的战场,大家都是机关算尽,可是没有一个人是主角,一个接一个倒下,谁都没有赢得胜利,到头来都是失败者。&/p&&br&&p&接下来,我们把这段中国版“权力的游戏”的历史捋一捋。&/p&&br&&p&&b&&u&权力的游戏(一):荆棘王座&/u&&/b&&/p&&br&&p&一个伟人说,历史的发展轨迹,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p&&br&&p&历史就是这样,有前进,有倒退,有上升,有下跌,有波峰,有波谷。&/p&&br&&p&秦代以前,流行分封制,魄力雄浑的秦始皇大笔一挥,把分封制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这个趋势是对的,只是老秦步子迈得太大太快。泗水亭的刘亭长吸取经验教训,建立汉帝国之后,同时推行郡县制与分封制,把废除分封制的任务留给了后人。汉帝国崩溃之后,中国进入三国时代,曹操、刘备、孙权为后世的文学、影视、电子游戏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接着,就是司马氏欺负孤儿寡母,一统天下。&/p&&br&&br&分封制or郡县制?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选择了前者,似乎开了历史倒车,可是他这样做是有原因的。&br&&br&&p&司马炎的桃子,是从曹家的桃树上摘的。为什么司马氏能够成功篡权呢?在司马炎看来,主要是因为曹魏宗室的力量太弱。&/p&&br&&p&事实的确如此,为了防止诸侯王起兵叛乱,危及中央政权,曹魏政府对诸侯王的限制非常严格,无论是军权、财权,还是人事任命权,诸侯王的权力比周一的工作热情都少。我们看《三国》,曹植被曹丕捉弄得颜面扫地,跟逗弄宠物一样,曹植却只能发几句牢骚,这就是因为曹植名义上是藩王,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实权,只能低头。&/p&&br&&p&曹魏政府的做法有利于削弱藩王,加强中央集权,问题却也是存在的。——如果王室有难,同宗同族的藩王难以勤王,没办法给予有力支持,只能干着急。&/p&&br&&p&有鉴于此,司马炎在位期间大规模分封诸侯王,把司马氏宗族的好几十个兄弟子侄封王。说句不好听的,即使将来发生内乱,夺过来抢过去,皇位还是司马家的。可是,这并不是司马炎想看到的结果,同宗同族也有个远近亲疏,皇位能一直由直系子孙接替当然是最好的结果。&/p&&br&&p&西晋帝国的诸侯王权力比较大,掌握着比较独立的军权、财权、人事权,这是事实,可是并没有大到捅破天的地步。&/p&&br&&p&分封诸侯王有利于拱卫皇室,可是也容易出现藩王叛乱的问题。我等肉眼凡胎能看到这个问题,司马炎也能看到,为了杜绝这个问题,使皇位能一直在直系子孙手中接替,司马炎想了一些防止诸侯王尾大不掉的办法,那就是——给予诸侯王比较大的权力,但是不能过大。&/p&&br&&p&比如财权,诸侯王只能收取封国经济收入的三分之一,另外的上缴国库;&/p&&br&&p&比如人事任命权,诸侯国内的核心职位由中央安排人选,中央安排的这些人既负责协助诸侯王治理封国,同时负有监视职责;&/p&&br&&p&比如军权,封国的兵力由中央调拨,大国兵力5000,中等封国兵力3000,小国兵力1500,诸侯王不能随意出兵或者征兵。&/p&&br&&p&我们看这段历史,往往能看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诸侯王明明有自己的封国,可是就是待在京城不走,非得在皇帝跟前转悠,把封国的大小事务交给信得过的人打点。有些大臣对皇帝说,快打发他们回国吧,天天在京城晃悠挺让人心烦的。这些诸侯王一听这话就很生气。&br&&/p&&br&&p&为什么他们非得待在京城,回自己的封国当个土皇帝,不比在皇帝面前低三下四好吗?他们不回去,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那时候的联系不方便,留在京城更有利于随时接收朝廷最新动态,也更利于升迁,以便于直接进入朝廷中枢,这可比在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当诸侯王有面子;第二,在封国享受不了天大的权力,却得承受天大的压力,如果政敌在朝中打小报告,龙颜大怒,自己的仕途就危险了。与其如此,还不如在京城待着,既能接近皇帝,又能遥控封国事务,一举两得。所以,西晋初年的诸侯王都愿意留在京城,政敌有时候甚至把派遣他们回国作为打击他们的手段,而一旦接到被派遣回国的命令,他们也总是哭哭啼啼的样子。&/p&&br&&p&因此,分封诸侯,以及诸侯王权力比较大,只是导致西晋帝国垮台的一个原因。此外,皇位继承人选择不当也是原因之一。&/p&&br&&p&晋武帝司马炎晚年确定皇位继承人时,备选人有两个,一个是晋武帝的弟弟司马攸,一个是皇太子司马衷。&/p&&br&&br&司马攸和司马炎都是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攸的声望一直在司马炎之上,以至于司马昭当年一度有立司马攸为太子的念头,只是碍于司马炎是长子才作罢。&br&&br&&p&事情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当年的阴影一直盘桓在晋武帝心头。确立皇位继承人人选时,帝国的大臣几乎一致推举司马攸,位高权重的卫瓘就是其中之一(卫瓘就是当年搞死钟会和邓艾的那个大牛)。&/p&&br&&p&司马攸是齐王,只是这么多年里一直住在京城洛阳,没有到藩国上任。为了断绝他继位的念想,晋武帝多次下诏迫使他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藩国。司马攸苦苦哀求,忧愤成疾,即使如此,晋武帝依然不松口,司马攸说自己有病,不能启程,他就派御医去看病,御医不傻,都明白他打的是什么算盘,回来以后都说司马攸很健康,没有什么毛病。司马攸无奈,只好启程回国,没有过多久就吐血死了。&/p&&br&&p&帝国大臣原先的想法是,司马攸能继位当然是最好的结果,如果不能,由他当辅政大臣也不错。可惜他们的愿望落空了,司马攸一死,皇位继承人就只能是司马衷,辅政大臣的人选也得另行安排。&/p&&br&&p&司马衷是个白痴,这在西晋帝国是公开的秘密,朝野上下都清楚,只是大家说得比较委婉,不说他傻,而是说他“淳古”,卫瓘甚至曾经表示应该把这个白痴太子废掉。&/p&&br&&p&晋武帝为什么不从大局着想,把帝位传给才智出众的司马攸,而要传给一个白痴呢?&/p&&br&&p&其一,如上所言,他想把帝位传给直系子孙。&/p&&br&&p&其二,司马衷的儿子聪明伶俐,晋武帝很疼爱这个宝贝孙子,说他跟司马懿很像,一心想把皇位传给他;也就是说,确立司马衷为皇位继承人只是走一些弯路,终极目标是让先当上皇帝的大傻带动小聪明,最终实现权力私有化的顺利传承。&/p&&br&&p&如此一来,辅政大臣的人选问题就尤为重要,只有选好辅政大臣,才能确保司马衷执政期间不出问题,进而将皇位平稳地传给皇孙。相反,如果人选不当,就是要出问题的。事实上,八王之乱的口子,也就是从这里撕开的。&/p&&br&&p&晋武帝选择的辅政大臣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岳父杨骏,一个是他的叔叔司马亮(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p&&br&&br&杨骏是个老糊涂,司马亮是个窝囊废,这两个人都很平庸。病重的晋武帝是脑袋秀逗了,才任命他们为辅政大臣吗?当然不是,这样安排也是有原因的。&br&&br&&p&杨骏背后是外戚势力,他是外戚当中的老资格;司马亮背后是藩王势力,他是藩王当中的老资格。晋武帝选用他们,是为了在外戚和藩王之间达成平衡。那么,为什么不在他们各自所属的阵营当中选两个强人出马,而要选择两个庸人呢?这也容易理解,强人有能力,但是也喜欢惹是生非;庸人能力差,但是听话,不喜欢招惹是非。&/p&&br&&p&就这样,八王之乱的大幕拉开了。&/p&&br&&br&&b&&u&权力的游戏(二):深宫妖后&/u&&/b&&br&&br&&p&德不足以服人,才不足以胜众,都不是什么问题;无德无才却有强烈的欲望,那就是不戴绝缘手套抓电线,很危险,而这恰恰是杨骏犯下的错误。&br&&/p&&br&&p&晋武帝弥留之际,委托司马亮处理后事,杨骏悄无声息地篡改了遗诏,催促司马亮尽快返回自己的封国,不得在京城逗留。&/p&&br&&p&作为晋武帝的叔叔和西晋帝国的重臣,司马亮于情于理都应该出席晋武帝的葬礼,可是他担心夜长梦多,久居京城将遭到杨骏的报复,连宫门都不敢进,只是在宫外为尸骨未寒的晋武帝恸哭一场,就仓惶逃离洛阳,并且上了一份奏折,请朝廷原谅自己因故不能出席葬礼。&/p&&br&&p&司马亮的仓惶逃离,很快成为京城的谈资,大家都在热烈而隐秘地解读着这起出逃事件当中隐藏的不祥密码。这并没有影响到葬礼的如期举行,也没有影响到自以为走上人生巅峰的杨骏的好心情。在他的主持下,朝廷重臣齐聚太极殿,来见晋武帝最后一面,参与葬礼的所有人都很清楚,一旦新皇登基,政坛就会大洗牌,自己的仕途也会受到影响。此时的晋武帝躺在棺椁里,散发着一股难闻的气味,最后一次接见了各怀鬼胎而貌似哀痛的大臣,对于祸端已经露出苗头的帝国,他已无能为力。&/p&&br&&p&葬礼上的杨骏表现得趾高气扬,俨然以帝国的掌舵人自居,跟在他身后的,是几十个全副武装的武卫。这是为了炫耀阵势,还是为了防备不测?当棺椁被钉上,即将运往陵墓,大臣鱼贯出宫的时候,大家都暗中交换着疑惑的眼神。在一双双盯着杨骏的眼睛当中,一个女人的眼神分外怨毒。&/p&&br&&p&贾南风,新帝司马衷的皇后。这个女人和杨骏的相同点是同样热衷权力,不同点是她更有心机,杨骏根本不是她的对手。&/p&&br&&p&弄权也好,夺权也罢,手里得有兵。杨骏脑子不算灵光,对这一点的认识还是很清楚的。于是,他把手伸向了禁军,在禁军当中大肆安插亲信。&/p&&br&&p&禁军,就是京城卫戍部队。控制禁军,就等于控制京城;控制京城,就等于控制皇宫;控制皇宫,就等于控制了贾南风和白痴皇帝司马衷;同时,还可以震慑地方上蠢蠢欲动的藩王。&/p&&br&&p&贾南风不甘心被杨骏摆布,暗中派人联络司马亮,请他联合藩王共同出兵。司马亮拒绝了贾南风的提议,说杨骏胡作非为,祸乱朝政,是自取灭亡,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p&&br&&p&姿态是运筹帷幄的,语气是胸有成竹的。别看司马亮一副老谋深算的样子,其实他完全是装的,因为他根本不敢和杨骏硬拼。当初,杨骏篡改遗诏,就有手下建议他趁着杨骏势力不稳,赶快发动政变,他因为胆怯而拒绝。其后,杨骏以他没有参加晋武帝的葬礼为由,扬言要出兵攻打他,这只是虚张声势,他毕竟是藩王当中的元老,杨骏再猖狂也得有所顾忌,可他又是吓得哆哆嗦嗦。这一次也是一样,就是害怕,只是说得比较委婉。晋武帝临终任命他为辅政大臣,原因之一就是看重他的平庸,他也以实际行动证明了晋武帝看人眼光之准。&/p&&br&&p&禁军的设置比较复杂,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部分:内军(殿中军)防护内宫,外军(外营兵)防护京城。杨骏对外军的拉拢下的力气很大,对内军则比较忽视,很瞧不上内军的将领。或许,他以为内宫处于京城中央,只要控制好外军,内军就不会出什么乱子。然而,问题恰恰就出在内军。&/p&&br&&p&内军受够了杨骏的忽视和冷落,主动与贾南风接头,密谋除掉杨骏。对于刚刚在司马亮那里碰了钉子的贾南风,这可是天大的好消息,不过她并没有轻举妄动,为了增加胜算,她又向晋武帝的第五个儿子求援,即20岁的楚王司马玮。&/p&&br&&p&司马玮是个毛头小伙子,年轻气盛,性格刚毅果决,急躁易怒,接到贾南风的求援之请,他一口应允,然后向朝廷上奏,请求入朝。杨骏本来就对他颇为忌惮,唯恐这个刺儿头在地方上作乱,如今一看他居然要求主动入京,赶快答应,意图借机将他软禁起来。只是他还没有来得及动手,贾南风就先下手为强了。&/p&&br&&p&司马玮抵达洛阳不久的一天晚上,政变发生,贾南风假借司马衷之手下了一道诏书,宣称杨骏谋反;之后,司马玮封锁宫门,派内军包围杨骏的府邸,并派遣弓弩手登上附近的制高点,向杨府发动齐射,以防杨府的兵丁突围。&/p&&br&&p&政变发生的时候,被杨骏拉拢的外军在干什么呢?答案是,他们在睡觉,根本不知道内宫出了这么大的事;或者,他们知道里头出事了,却进不到内宫(内宫大门被司马玮封锁了)。&/p&&br&&p&杨骏的府邸在内宫,这里以前是曹爽的府邸,几十年以前,司马懿发动政变,夺取曹魏政权的时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好像真有因果轮回,如今,西晋帝国的祸乱再一次在这里开头。&/p&&br&&p&杨骏之所以住在内宫,是为了便于控制贾南风和司马衷。得罪了内军将领,却还敢住在内宫,他的胆子也是大得可以。更搞笑的是,大祸临头的时候,手下建议他冲出内宫,赶快调集外军入宫平乱,他却说外军入宫必须得皇帝下诏。司马衷被贾南风捏在手里,他哪里能得到白痴皇帝的诏书呢?&/p&&br&&p&政变来得快,去得也突然。杨骏几乎毫无反抗之力,当晚被乱军杀死在马厩里,三族被灭。一夜之间,权势烟消云散。&/p&&br&&p&杨骏死了,权力易主,司马玮控制了首都卫戍部队,权倾朝野。&/p&&br&&p&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贾南风接受了这个结果,在她的计划当中,司马玮只是过河的桥,所以她容许司马玮暂时站在权力顶峰呼风唤雨。接下来,就是拆桥。为此,她利用司马衷下达诏书,征调司马亮入朝,与卫瓘一起出任辅政大臣。&/p&&br&&p&司马亮曾经拒绝过贾南风的求援之请,这道梁子是已经结下了。卫瓘跟贾南风的关系怎么样呢?仇人!晋武帝当年给司马衷选妃,卫瓘一心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司马衷,贾南风早就怀恨在心。后来,晋武帝确定皇位继承人,卫瓘又想把司马衷废掉,贾南风更是愤恨难平。&/p&&br&&p&既然如此,贾南风又为什么要重用司马亮和卫瓘呢?&/p&&br&&p&司马亮和卫瓘看不惯司马玮操持权柄,可是首都卫戍部队掌握在司马玮手中,实力决定一切,一旦打起来,他们根本不是司马玮的对手。贾南风对这一点很清楚,她把这三个人放到一起,是想公报私仇,故意挑动他们互相残杀,利用司马玮除掉另外两个老家伙。&/p&&br&&p&正如贾南风所希望的那样,司马亮和卫瓘出任辅政大臣之后,迅速结成统一战线,把矛头对准了司马玮,想从他手里夺取首都卫戍部队的控制权,并且物色了贾南风的一个姻亲,准备接手首都卫戍部队(或许是想向贾南风示好,或许是得到了贾南风的授意)。司马玮大怒,司马亮和卫瓘见A计划行不通,转而执行B计划——密谋调动司马玮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藩国。无疑的,司马玮更怒,矛盾趋于白热化。&/p&&br&&p&这时候,贾南风露面了,给司马玮发了一道诏书,宣称卫瓘和司马亮谋反,命令他采取行动,司马玮迅速出动禁军,包围卫瓘和司马亮的府邸。&/p&&br&&p&卫瓘被杀,灭门。&/p&&br&&p&司马亮虽然被捕,但他毕竟是宗室元老、皇族成员,禁军并不敢把他怎么样。司马玮下令,谁能杀了司马亮,赏布千匹。乱军一哄而上,司马亮惨死,尸首遭到践踏。&b&——这是八王之乱的第一个牺牲品。&/b&&/p&&br&&p&就在年轻气盛的司马玮拘杀卫瓘、司马亮的时候,贾南风另外派遣了一个小分队去拦阻,当然,时间必然是经过算计的,必须在卫瓘和司马亮死后才能到达现场。贾南风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这是一个即将把司马玮推下火坑的预兆,意在向大家表明,处死卫瓘和司马亮并不是朝廷的旨意,而是司马玮矫诏,擅自行动。&/p&&br&&p&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头脑简单的司马玮也看出有点儿不对,觉得自己被涮了。手下向他建议,既然已经出动禁军,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冲进皇宫诛杀贾南风及其党羽,但是他犹豫不决,毕竟风险太大,很容易被扣上欺君犯上的帽子,这个责任他是担不起的。&/p&&br&&p&处死卫瓘和司马亮当晚,司马玮一夜无眠,忽然陷身权力漩涡中心的他就像大浪中的一只孤舟,惶惑、恐惧、进退失据,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次日凌晨,宫中又传出一封诏书,宣称他矫诏杀死卫瓘和司马亮,罪大恶极,必须即刻束手就擒,被卷入其中的禁军不必追究责任,但是应该马上返回营地。顷刻之间,禁军四散,偌大的一个府邸,只有一个十四岁的小家丁没有离开,紧随司马玮左右。&/p&&br&&p&其后,司马玮被拘捕,送往刑场处决。跪在屠刀下,司马玮从怀中掏出了一封诏书,展开在监斩官眼前。昨天,就是这封诏书命令他处死卫瓘和司马亮。看着墨迹未干的诏书,司马玮泣不成声,说我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国家,为什么最终竟然是如此收场?我的身体是先帝给的,却蒙受不白之冤,将来还能洗雪冤屈吗?监斩官知道他是被人算计了,心生怜悯,也是泪流满面,可是他所能做的也只是徒呼奈何,表达自己的同情。&/p&&br&&p&司马玮被处斩,他的同党被灭三族。&/p&&br&&p&&b&司马玮——八王之乱的第二个牺牲品。&/b&&/p&&br&&p&司马玮没脑筋,冲动,可是在八王之中,他的名声还是不错的,以至于他冤死之后,民间给他建立祠堂。年轻人血气方刚,想做点儿事,这是好的,可是他不知权力游戏的血腥与险恶,贸然闯入其中,被人当枪使,到头来只能被算计,一封诏书就要了他的命,从权力顶峰摔到人生低谷,前后不过一天。&/p&&br&&p&至此,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落下帷幕。贾南风利用几份诏书,先诱使司马玮除掉杨骏,继而假司马玮之手除掉司马亮和卫瓘,转而又除掉司马玮,扫清了攀往权力巅峰的障碍,成为暂时的胜利者。&/p&&br&&p&八王之乱为什么要分为两个阶段呢?主要原因在于,在第一阶段,禁军是各路势力争夺的中心,动乱只是发生在京城,并没有波及地方,而且只是汉人当权者之间的权力纷争,而在第二阶段,动乱的规模则扩展到了全国,被卷入其中的藩王越来越多,胡人也随之进入风暴中心,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并由此开启了长达将近300年的大分裂时代。&/p&&br&&p&这次大动乱,是怎么酝酿成一场席卷全国的大风暴的呢?&/p&&br&&p&=====================================================================&/p&&p&&b&&u&权力的游戏(三):列王的纷争&/u&&/b&&br&&/p&&br&&p&贾南风执掌政权的时间长达10年。历史记载里,史官对她的个人形象的描述是负面的:嗜好权力、贪婪、凶狠、残忍、狡诈。同时,史官却也承认在她执政的这段时间里,西晋帝国海内晏然,朝野宁静。这倒是不难理解,因为她冷酷的一面只是针对政敌,并没有被扩大化,政治手段也很高明,善于协调藩王与外戚、门阀与庶族之间的关系。整个西晋帝国,除了她,有这种能耐的,似乎也就只有开国皇帝司马炎。&/p&&br&&p&贾南风组建的权力核心当中,有两个成员需要注意。&/p&&br&&p&一个是张华。他是西汉开国元勋张良的十六世孙,此人智谋过人,博学多才,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是贾南风的高级智囊,贾南风对别人颐指气使,对他却礼敬有加,言听计从。之所以得到重用,既是因为他才华出众,同时,也是因为他是庶族的领军人物,是贾南风用来平衡门阀势力的一颗棋子。&/p&&br&&p&另外一个是王衍。东晋政权建立初期,江东地区流传着一句话:“王与马,共天下”,说的是在琅琊王家的支持下,司马睿在江东立足的故事。&/p&&br&&p&王家何来如此巨大的能量,居然能够使一个政权仰其鼻息?为什么左右司马家命脉的偏偏是王家,而不是其他家族呢?埋个引线,后续再议,我们暂时只需要知道这一切与王衍有莫大的关系即可。&/p&&br&&p&王衍是琅琊王家的头面人物,司马玮被处死之后,接管禁军军权的就是他。也就是说,琅琊王家的触手,就是在贾南风执政期间逐渐伸入权力中心的,只是贾南风绝不会想到,十几年之后,这一股势力居然会成为司马氏政权的救命稻草。&/p&&br&&p&贾南风执政第六年的年底(或者第七年年初),镇守关中的赵王司马伦来到了京城。&/p&&br&&p&以前说过,内迁胡人的主要聚居区就在关中。司马伦镇守关中期间,因为赏罚不明,致使氐人和匈奴人起兵暴乱,此次被调入京城,镇守藩镇的权力被剥夺,就是朝廷对他的惩罚。&/p&&br&&p&司马伦,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入京的这一年已经六十多岁。&/p&&br&&p&此公早在少年时代就以贪婪和谄媚而闻名,活了大半辈子,他依然故我,倒也算是不忘初心。刚进入京城官场,他就四处打点,上下活动,像一条柔软的蚯蚓,甚至不惜向贾南风的党羽卑躬屈膝,坚定而执着地向权力中心蠕蠕挺进。经过一番节操全无的钻营,他终于得到了贾南风的回应。不过贾南风没有让他进入政界,而是把他安插到了军方,任命他在禁军当中充当一个中层武官。&/p&&br&&p&回报远远低于投入,司马伦愤恨难当,仇恨的种子就此埋下,只是在表面上,他依然对贾家保持着卑微与臣服。&/p&&br&&p&时间一晃,司马伦已经在京城度过了三年多。与此同时,深宫里的一场大风暴也在悄无声息地酝酿着——皇太子长大了,即将到达参政的年龄。这个皇太子,就是晋武帝在世期间极为钟爱的皇孙,他并非贾南风的亲生儿子,一旦他进入政坛,贾南风的权力蛋糕就得切下一大部分,所以贾南风对他颇为忌惮,渐渐产生了废太子的念头。&/p&&br&&p&太子党察觉到了贾南风的野心,密谋发动政变,意欲铲除贾南风及其党羽。&/p&&br&&p&发动政变需要军队,兵力从哪里来呢?几经物色,太子党盯上了老贼司马伦。司马伦贪婪,没有立场,手中却掌握着一部分禁军,太子党人以利相诱,彼此迅速一拍即合。&/p&&br&&p&一开始,司马伦的意图是铲除贾南风,扶持太子上位,进而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个叫孙秀的毒士说,太子是聪明人,绝不是当傀儡的料,如果你扶持他上位,只会被反噬;最好的办法,是撺掇贾南风除掉太子,使她成为众矢之的,然后你再除掉贾南风。&/p&&br&&p&司马伦依言而行,毫不犹豫地出卖了太子党,放出太子党即将发动政变、铲除贾家的风声。&/p&&br&&p&如孙秀所料,贾南风害怕了,旋即废掉太子,派人把他打死在厕所里。晋武帝曾经寄予厚望的未来之星,就这样死于非命,迸裂的白色脑浆和红色的血液淌进茅坑,随着恶心的蛆虫滚滚翻腾。然而,比厕所更臭的是贾南风,政治手段向来高明的她一着不慎,落入司马伦设计的陷坑,成为众矢之的。&/p&&br&&p&鱼儿已经上钩,渔翁开始收线。&/p&&br&&p&元康十年,四月三日,三更。&/p&&br&&p&虽然已是初春,但是夜里的洛阳,依然冬寒渗人。随着第一通更鼓的余音鬼鬼祟祟地消失在黑得化不开的夜里,司马伦府邸的大门缓缓打开了,几个黑影悄悄溜出来,像被巫师的符咒召唤出来的恶灵。不久,禁军的几个高层武官分别接到了这些人送来的消息——主上召见,即刻入宫。当他们风风火火地赶到内城城门下的时候,忽然察觉到气氛不对,禁军当中的中下层武官,几乎全都聚集在他们面前,领头的则是老头子司马伦,摇曳而微弱的烛火下,他就像一具沉睡多年而被唤醒的干尸,干瘪的脸上交织着平静与兴奋、狂喜与残忍。&/p&&br&&p&“贾南风谋害太子,罪不可赦,今上下令,命我等入宫废除皇后,尔等奉命则可封侯,不然,诛灭三族。”&/p&&br&&p&这些高层武官面面相觑,他们不是傻瓜,知道司马伦是在矫诏,然而箭在弦上,一切已经由不得他们。在如狼似虎的中下层武官面前,他们只有两个选择:答应,或者,死。为了保命,他们只能选择前者。&/p&&br&&p&随后,司马伦再次矫诏,命令内城守卫打开城门,率领外军一拥而入,挟持高层武官调动内军,封锁内宫出入要道,一方面命令早已安排好的内应把白痴皇帝司马衷带走,一方面命令司马冏带领百余人闯入后宫,将贾南风收入大牢。&/p&&br&&p&直到司马冏率军出现在眼前,贾南风才知道大祸临头,大惊之下,她厉声喝问,“你们来这里做什么!”&/p&&br&&p&司马冏回应,“奉诏收捕你!”&/p&&br&&p&贾南风再问,“诏书出自我手,你所奉何诏?”&/p&&br&&p&司马冏不再回应,不耐烦地挥挥手,命令部下将贾南风收监。&/p&&br&&p&太极殿,西晋帝国的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当贾南风被收监的时候,她的党羽纷纷被铠甲锃亮的禁军带到了殿前,曾经,还只是贾南风的一条狗的司马伦与这些人称兄道弟、推杯换盏,甚至被这些人视为无耻鼠辈。可是一切变了,司马伦在这个漆黑的夜里变成了西晋帝国的执剑人,往日的老熟人纷纷变成了脚下的蚂蚁,对于故人,他直接在大殿前展开了一场粗暴的审讯和血腥的斩杀,就地审问,就地斩首。&/p&&br&&p&张华,这个曾经被贾南风倚为臂膀的重臣,因为当年拒绝过司马伦的求官之请,当夜在太极殿前被灭族。&br&&/p&&br&&p&王衍,却有惊无险地躲过了一劫。因为司马伦的谋主孙秀也是琅琊人,孙秀当年落魄的时候,曾经得到过王家的帮助,此人恶毒狡诈,却也有知恩图报之心,所以在血洗皇宫的这一夜,放过了王家。&/p&&br&&p&第二天,正襟危坐的司马伦坐在皇城南门的城楼上,召集所有禁军,举办了一次阅兵大典,发布了三个重大通告:第一,宣布贾南风的罪状;第二,追究到底,绝不放过贾党党羽;第三,发布最新人事任命,禁军当中的重要官职均由他的子嗣充任,剿灭贾党有功的官员全部封侯。&/p&&br&&p&不久,司马伦登基称帝,迫使白痴皇帝司马衷退位。&/p&&br&&p&贾南风被毒死,灭族。&/p&&br&&p&善泳者溺于水,这个依靠对权力的嗜好而崛起的女人,最后依然因为对权力的嗜好,把自己送到了万劫不复之地。&/p&&br&&p&在八王之乱的整个过程中,司马伦政变以及篡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p&&br&&p&先说政变。我们得看到,与此前的杨骏篡权、司马玮政变不同的是,“四三之夜”的过程更为复杂、布局更为周密,卷入其中的禁军武官以下级武官居多,而且此次事件的性质属于明显的犯上作乱,已经脱离了政变的范畴,准确地说,“四三之夜”事件更属于一次典型的兵变。&/p&&br&&p&然后是篡位。司马伦之前,无论闹事者是谁,皇帝的权威是存在的,大家都知道司马衷是白痴,只是彼此心照不宣,没有撕破脸皮,在为自身追求最大利益的前提下,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脆弱的权力主体格局;而随着干尸司马伦的篡位,一向遮遮掩掩的问题被摆到了明面上,固有的权力主体格局轰然崩塌,野心勃勃的列王都向权力顶峰发动了猛烈、野蛮、精明的冲击,彼此之间的纷争越来越趋向于扩大化和白热化。&/p&&br&&p&那么,由司马伦打破的权力格局将走向何处呢?&/p&&br&&p&&b&&u&权力的游戏(四):血雨的洗礼&/u&&/b&&br&&/p&&br&&br&&p&“四三兵变”当晚,闯入后宫收捕贾南风的是司马冏。之前说过,晋武帝司马炎当年确立王位继承人的时候,人选有两个,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弟弟司马攸,为了给白痴儿子铺平通往王位之路,司马炎不惜假借太医之手逼死弟弟。&/p&&br&&p&司马冏,就是司马攸的儿子。&/p&&br&&p&司马伦上位,依靠的是禁军,对禁军的威力与可怕有切身体会。登基之后,他在禁军的重要位置上安插的都是自己的儿子和亲信,对于在“四三兵变”当晚表现出色的司马囧,他给予了一些荣誉性的虚名,却用明升暗降的策略把司马囧从禁军中剥离出来,命令他离开京城,回到自己的封国。&/p&&br&&p&如果皇权足够强势,能够威慑藩王,这样做未尝不是防止司马冏作乱的方法。司马伦的失误在于,他是在帝位来路不正、藩王跃跃欲试,且皇权正在崩溃的前提下打发司马冏回国的。&/p&&br&&p&虎兕没有入于柙,而是纵虎归山。&/p&&br&&p&司马冏继承的是其父司马攸的爵位,封国是齐国。离开京城,走在回国的路上,嗅着从东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司马冏心潮澎湃,如乱石穿空的海浪。十几年前,父亲司马攸被迫离开京城,死在了回国的路上;十几年后的今天,自己又走了父亲的老路。&/p&&br&&p&如果父亲在十几年前成为皇位继承人,那自己......&br&&/p&&br&&p&司马伦是晋武帝的叔叔,自己是晋武帝的侄子,既然司马伦可以当皇帝,那自己.......&/p&&br&&p&海风,腥如血,残阳,红如血。太平洋之滨,星邪月异。&/p&&br&&p&原先,西晋朝廷对藩王的兵权,以及藩王在本国内部的人事任命权是有限制的。随着司马伦的篡位,朝廷的权威冰消瓦解,对藩王设置的种种限制也开始大面积崩塌。后来,司马冏拥兵数十万杀气腾腾入京,京师震怖,如果不是中央权威崩坏,他充其量也就有几千个兵,哪里能拥兵数十万呢?&/p&&br&&p&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各个藩国内部都和藩王是一条心,因为藩国内部大大小小的官员对朝廷态度不一,有的坚决支持朝廷,有的追随藩王作乱,有的摇摆不定。&/p&&br&&p&八王之乱的第一阶段,中央仍然有威慑力,混乱只是发生在皇城内部,并没有波及地方。等到中央权威崩坏,失去制约的藩王肆无忌惮,直接导致大混乱溢出京城,冲击到地方;同时,藩国内部大小官员对朝廷的态度不一,也不可避免地在八王之外出现了一些割据性军阀,致使局势越发混乱,比如王浚就是军阀之一。&/p&&br&&p&言归正传,接着说司马冏。&br&&/p&&br&&p&一回到齐国,司马冏就开始着手部署率军入京,齐国内部诸多官员对此事的态度很复杂。司马冏一开始并没有把事情搞得太过火,欢迎支持者,也默许反对者的存在。镇守京师的干尸司马伦察觉到他图谋不轨,派了一个间谍打入齐国内部,可是这个间谍被司马冏策反了,反而掉过头来蒙蔽司马伦。&/p&&br&&p&为了进一步麻痹司马伦,司马冏甚至不惜斩杀心腹,并把人头送到京城,表示自己没有反心。与此同时,他还秘密联络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长沙王司马乂,积极扩大统一战线。&br&&/p&&br&&p&司马伦糊涂,但是并没有糊涂到掉以轻心的地步。为了避免战争,和平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冲突,经过与孙秀的一番谋划,他决定空降一批心腹到蠢蠢欲动的藩国,架空藩王的权力。当然,以司马囧为首的藩王并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司马伦也没有把这种政策付诸实际的实力,矛盾至此终于全面激化,中央与地方的争端已经没有通过政治手段解决的可能,双方的手都不约而同地拉开了弓弦。&/p&&br&&p&永康二年,准备就绪的司马囧肃清藩国内部的敌对势力,广发檄文,号召讨伐司马伦,与司马颖、司马颙、司马乂一起聚兵数十万开赴京城。&/p&&br&&p&自西晋开国以来,规模这么大的战争是第一次,而这时候距离三国时代的终结才二十多年。&/p&&br&&p&一夜之间,京城戒严,首都卫戍部队陆续开赴出城。对于生活压力巨大的市井小民,这是一个很有刺激性和挖掘价值的话题,大家都看到了全副武装的军队出城,可是具体是什么情况,大家并不知道。&/p&&br&&p&事实上,这是以司马伦为首的中央控制舆论的一种策略,目的是安抚人心,使草民以为首都卫戍部队出战只是执行一些常规性的军事任务,对手不过是一帮一触即溃的乌合之众。除了对外封锁消息,作为天师道的信徒,司马伦还举办了一些豪华的祈福仪式,宣称天神和列祖列宗已经降谕,国家必将长治久安、繁荣安康。&/p&&br&&p&虽然消息是封锁的,中央采取了掩人耳目的舆论控制措施,草民接触到的真相是有限的,可是这并不妨碍谣言的流传,大众的想象力足以弥合真相不能填充的空白。南来北往的行商几乎每天都会带来一些描述得绘声绘色的消息,诸如某地打了一场恶仗,死了多少人之类......然而大多数人只是把这当成谣言,因为朝廷依然在发布中央军势如破竹的捷报。相比较而言,朝廷发布的消息显然比行商的话更有可信度。&/p&&br&&p&同年四月,中央再次发布了一个鼓舞人心的好消息:叛军首领司马冏已经兵败被擒。&/p&&br&&p&战争即将结束当然是好事,一时间,京城处处欢腾。与此同时,弥漫在皇城里的,却是躁动不安的气氛。&/p&&br&&p&真相其实是反过来的,胜券在握的是司马冏,惨败的是出战的首都卫戍部队。司马伦不仅发布假消息愚弄草民,也极力封锁消息,糊弄帝都高官。市井小民好愚弄,高官可不好蒙蔽,尤其是留守京城的禁军武官。&/p&&br&&p&为了庆祝这次“大捷”,司马伦在皇宫里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庆功”宴会。在宴会上,有些不明真相的官员谈笑风生,禁军武官却脸色阴沉,有些武官甚至拒绝出席晚宴。司马冏此次拥兵入京所为何来,他们心知肚明,当初司马伦发动兵变,无论是主动参与还是被迫卷入,他们都是脱不了干系的,一旦司马冏攻破京城,结局是不言而喻的。怎么躲过这一劫呢?出席宴会和没有出席宴会的武官都在思考着。&/p&&br&&p&西晋年间,高官的帽子上流行带貂尾为饰,司马伦上台之后,为了笼络人心,滥发官爵,貂尾不够用,只能用狗尾凑数,老百姓戏称“貂不足,狗尾续”(这就是成语狗尾续貂的来源)。&/p&&br&&p&坐在高高的大殿上,看着大殿里的一条条貂尾和狗尾,如坐针毡的司马伦萌生了浓烈的悔意,悔恨当初不应该急不可耐地篡位,以至于今日成为众矢之的,连安享天年都成了一种奢望。他知道禁军有离心迹象,但是在这急需用人的危急关头,搞内部清洗并非明智的选择,因为,貌合神离意味着还有合作的可能——尽管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内部清洗则会激化矛盾,火上浇油。如今,他只能希望禁军出于对司马囧的畏惧而和自己同仇敌忾。&/p&&br&&p&随着藩王军队的步步紧逼,孙秀召集司马伦的心腹多次召开会议,商议对策,有的人认为应该抵抗到底,有的人认为应该搞内部清洗,有人认为应该乘船出海,远遁他乡异域......面临诸多抉择,司马伦迟迟犹豫不决。这时候,留守京城的禁军却抢先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大难临头之际,他们决定发动兵变,把司马伦交出去,作为替罪羊。&/p&&br&&p&四月的一夜,禁军当中的七百多个外营兵攻破皇城南门,在内军高层武官的策应下,一起杀向内殿。司马伦与孙秀事先察觉到了禁军的异动,在前几天就住到了内殿,以防不测。兵变当夜,当喊杀声传进来的时候,他们急忙封锁大门,调动部属进行抵抗。禁军无法攻破大门,于是翻墙而入,放火烧屋,与司马伦的部属展开激战。&/p&&br&&p&火光熊熊,王座摇曳的影子扭曲狰狞,刀光剑影明灭不定,当夜,孙秀以及司马伦的党羽或者当场死于殿内,或者沦为阶下囚。在禁军的挟持下,司马伦被迫下诏,宣布自己登基称帝是受到了孙秀的撺掇,如今孙秀已死,司马衷将复位,自己将退位归农。之后,他又请出驺虞幡,号令部属放弃抵抗。&/p&&br&&p&做完这一切,司马伦面如死灰,归农?还有可能吗?结局已经了然。&/p&&br&&p&这个动荡不安的夜里,市井小民望着皇城方向的冲天火光,揣测纷纷。皇城里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突然发生大火?为什么依稀还有打打杀杀的声音?这一切和刚刚平定的那场叛乱有没有关系?......&/p&&br&&p&很快,答案揭晓了。&/p&&br&&p&张贴在城门上的榜文宣告了司马伦的退位,以及司马衷的复出。必然的,皇位易手的具体过程和细节用不着让市井小民知道。&/p&&br&&p&其后,被幽禁达一年之久的白痴皇帝司马衷复出,乘坐御辇驶往皇宫。虽然草民不知道这一切变故的细微之处,但是大家都很清楚,所有的争端都是围绕着皇位展开的,如今,既然正统皇帝复出,那么一切就尘埃落定了,战争可以因此结束,洛阳城可以躲过战火的洗劫,安定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至于战争、政变、兵变,那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谈资。所以,当司马衷的御辇驶过街道的时候,满街都是山呼海啸的万岁声。&/p&&br&&p&对于烽火连城的三国时代,许多老辈人仍然保留着鲜活而血腥的记忆。作为市井小民,大家期待的只是和平,其实并不在乎坐在皇位上的是谁,与其说满街的呼声是为复出的司马衷而发,不如说是为了和平。&/p&&br&&p&然而,庆祝和平的呼声还没有散尽,一起不祥的事件又发生了。&/p&&br&&p&司马衷复出没几天,禁军大开城门,司马冏率领几十万浩浩荡荡的军队,如同一条巨大的蟒蛇,进入洛阳,缓缓穿过街道,锃亮铠甲闪闪烁烁如蛇鳞,蔽空旌旗舒舒展展如蛇芯。&/p&&br&&p&皇帝不是已经复出了吗?这些人还来京城做什么?看着一眼望不到头的军队,站在街边的市井小民揣测着。与司马衷复出不同的是,司马囧入京的时候没有欢呼声,笼罩着洛阳城的,是惶恐不安的气息。&/p&&br&&p&司马囧察觉到了气氛的冷落,但是与近在咫尺的皇宫相比,这无关紧要。为了进入京城,他在战场上奋战了两个多月,折损了好几万人,再加上折损的敌军,被这一轮权力游戏的转盘绞死的士兵有将近十万人。对于他,这只是一串数字,并没有什么可惜的,这只是参与权力游戏的必然代价。或许,在他看来,站在街边不敢喘气的这些草民,与战场上那些已经不会喘气的死尸并没有什么区别,就像任由宰割的牛羊。如今他最想做的,就是进入皇宫,享受成为帝国执剑人的快感,唯有权力,不容他人染指的权力,才能带给他这种快感。&/p&&br&&p&几天之后,司马伦被迫服毒自尽,权力格局再一次洗牌,凡是被他起用的人,一律被斥退;凡是曾助他为逆的人,除不久前发动兵变、迎立司马衷的几个禁军武官,其他人一律被处死。&/p&&br&&p&司马伦——八王之乱的第三个牺牲品。&/p&&br&&p&临死之际,司马伦意识到了自己的罪孽,饮下毒酒之后以巾蒙面,只是不知道他这样做是无颜见祖宗,还是预料到自己死后,帝国将会发生更大的祸乱,怕自己的鬼魂看到这人间惨剧。&/p&&br&&p&至此,八王之中的三王已经成为权力游戏的祭品,即司马亮、司马玮、司马伦。接下来,剩余的五王又将如何继续更为残酷的角逐呢?&/p&&br&&br&&p&&b&&u&权力的游戏(五):冰与火之歌&/u&&/b&&/p&&br&&p&司马伦干瘪泛青的毒尸尚有余温,新一轮的权力划分又开始了。&br&&/p&&br&&p&当初,司马囧号召列王入京,河间王司马颙一开始并没有积极响应,而是站在他的敌对面,并抓捕了他的使者,之所以后来选择“弃暗投明”,只是因为看到司马伦败局已定。&/p&&br&&p&当志得意满的司马囧进入京城的时候,司马颙的军队还在赶往京城的路上,眼见纷争已经告一段落,他就掉头率军返回了封国。虽然他最终选择了司马囧,但司马囧恼恨他当初阻碍大事,入京之后只是授予了他一些荣誉性的头衔。&/p&&br&&p&讨伐司马伦的过程中,与首鼠两端的河间王司马颙相比,成都王司马颖可以说是司马囧的坚定盟友。此公英俊倜傥,器宇轩昂,可惜只是外强中干的绣花枕头,“形美而神晕”,没有什么才能,对权力也很热衷,是个很容易作死的人,但他有几个才智出众的智囊。入京之后的司马囧胡作非为,欺君犯上的气焰日甚一日。在智囊的劝说下,司马颖开仓放粮,赈济战区灾民,为阵亡将士建立墓园和纪念碑,给自己积累了良好的声望,然后打算率军回国,静观其变。&/p&&br&&p&司马颙没有入京,司马颖打算离京,入京列王当中,留在京城的只有长沙王司马乂。&/p&&br&&p&如果看过前文,我们应该还记得因年轻气盛而成为牺牲品的楚王司马玮。司马乂,是司马玮的同母弟,入京这一年二十五岁。司马颖,是司马乂的异母弟,比司马乂小两岁。&/p&&br&&p&离京回国之前,司马颖到皇陵扫墓,祭拜列祖,司马乂一同前往。陵园里松柏森森,漫步在陵道上,回想起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在世时的光景,目睹一尊尊风吹雨蚀的雕像和苔痕遍布的陵墓,两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思绪万千。&/p&&br&&p&或许,是因为司马颖留京期间的一些善政给司马乂留下了良好的印象,虽然司马乂年长,但是他对司马颖抱有很大的期望,在他看来,司马囧既没有辅政之才,更没有辅政之德,二十二岁的司马颖才是最好的辅政人选。长谈结尾,站在司马炎的陵墓前,司马乂殷切地说,“这江山是先帝所创,你要好好守护。”&/p&&br&&p&如今守护西晋帝国的是司马囧,肯定司马颖,就是否定司马囧。听到司马乂这样说,随从面面相觑,相顾骇然。&/p&&br&&p&八王当中,司马乂是个异类(司马玮也算),其他藩王根本不把司马衷放在眼里,基本上都是在拆解皇座,而他自始至终都在努力铸造皇座,力图重新恢复皇权的尊严和威信。&br&&/p&&br&&p&司马囧对司马乂颇为警惕,摄政之初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使他远离禁军,防止他在京城闹出枝节,并命令他返回自己的封国。如果他想消灭权势熏天的司马囧,可以回国组建军队,兴兵勤王,也可以拥兵自重,以武力遥慑京城,使司马囧不敢轻举妄动。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结合种种迹象来看,新一轮风暴袭来之前,他一直留在危机四伏的京城。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到他后来的种种作为,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他留在京城,应该是为了保护司马衷,怕司马衷遭到司马囧的暗算。&/p&&br&&p&司马囧有没有加害司马衷的意思,这是难以确定的,可以肯定的是,他的确有谋逆之心。他执掌政权的这段时间里,党同伐异,皇帝形同虚设,朝中大小事务必须由他以及他的心腹亲自过问,有一个官员因为没有咨询他的意见,自作主张,直接把公文呈交给了皇帝司马衷,结果被他下令处死。&/p&&br&&p&有一个叫“莼鲈之思”的成语,说的是西晋年间有一个叫张翰的官员,因为在秋风乍起的季节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忽而辞官回乡,并慨然长叹,人生在世,但求逍遥自在,为何要为了些许名利而背井离乡,千里迢迢到洛阳为官呢?&/p&&br&&p&思乡之情、淡泊名利、清新脱俗,如果不了解时代背景,这个故事看起来潇洒快意、超凡脱尘,然而,我们得知道,张翰当时就是在司马冏手下任职,他辞官并非思念莼菜鲈鱼这么简单,而是因为意识到乱政的司马囧是自取灭亡,怕自己在将来受到牵连。脉脉温情的故事背后,其实是一幕幕阴暗血腥的权力斗争。&/p&&br&&p&要命,还是要荣华富贵?张翰选择了前者,有的人却选择了后者,比如李含。&/p&&br&&p&太安元年冬天的一个晚上,一匹累得几乎虚脱的马奔入长安,停在河间王司马颙的府邸前,风尘仆仆的李含跳下马背,告诉府邸前的卫士,声称自己来自洛阳,有紧急事务面见司马颙。卫士不敢怠慢,急忙入内通报。不久,府门打开了一条缝,李含闪身而入,在卫士的带领下,见到了等候在公署里的司马颙。&/p&&br&&p&对于这个一脸风尘的冬夜来客,司马颙并不陌生,因为在几个月之前,李含就在他的手下任职,只是平定司马伦之乱过后被司马囧征调到了京城。&/p&&br&&p&李含有一个叫皇甫商的同乡,前者出身寒微,后者出身士族。早年间,皇甫商想让李含为自己效力,结果被心高气傲的李含拒绝,颜面受损的皇甫商一气之下,联合地方官对李含打击报复,派他去看城门,彼此的怨仇就此结下,这么多年里双方一直耿耿于怀。&/p&&br&&p&皇甫商曾经也是司马颙的手下,只是入京的时间比李含早,当初送皇甫商入京,司马颙还特意设践行酒宴,调解他与李含的矛盾。可是这于事无补,李含入京之后,他们在京城依然势如水火,李含此次孤身来到长安,就是因为担心遭到皇甫商的报复。&/p&&br&&p&落座之后,稍微寒暄几句,李含说明了来意:司马囧在洛阳乱政,皇帝司马衷下发密诏,命令河间王司马颙入京勤王。&/p&&br&&p&密诏?经历过这么多纷争,密诏早就失去了原有的神秘和权威,不过是一纸真假难辨的空文,是真是假取决于力量的大小,有没有密诏并不是十分重要,重要的是,一旦对司马囧宣战,怎么才能战胜。进而言之,能否获胜取决于列王的态度,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长沙王司马乂和成都王司马颖。作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堂兄弟,司马颙只是皇族的疏亲,司马乂和司马颖是司马炎的儿子,属于皇族的血亲。血亲尚且按兵不动,疏亲却抢先出手,这在血缘关系上是说不过去的。&/p&&br&&p&听完李含所言,司马颙默然以对,不置可否。进入权力中心,成为西晋帝国的执剑人,这种诱惑太大,足以使人癫狂,他何尝不想登上权力巅峰,只是他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与列王的关系。对此,李含早就想好了对策。&/p&&br&&p&李含的计划分为三步。&/p&&br&&p&第一步,借刀杀人。即联合司马颖,以勤王的名义入京,同时派人秘密潜入京城,散播司马乂即将发动兵变的消息。&/p&&br&&p&第二步,请君入瓮。司马囧向来对司马乂颇为防范,一旦兵变的消息在京城传开,他必然会杀死司马乂,如此一来,就可以给他安上迫害皇族血亲的罪名,勤王计划就顺理成章了。&/p&&br&&p&第三步,过河拆桥。司马颖虽有声望,但他其实只是绣花枕头,联合他消灭司马囧之后,把他架空,扶持他为有名无实的摄政,实权则由司马颙把持。&/p&&br&&p&司马颙深以为然,迅速部署入京,邀请司马颖共商勤王大计,派遣军队向京城挺进,并派人潜入京城,散播司马乂即将发动兵变的消息。&/p&&br&&p&接到勤王之请,司马颖的智囊极力劝阻,劝他不要涉入乱局,无奈权力的诱惑太大,曾经被司马乂视为国家栋梁的司马颖非得蹚入浑水。&/p&&br&&p&列王再次拥兵入京的消息传到京城,战栗不安的司马囧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围绕着是战是和的问题,会场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司马囧头脑机敏,并不是能被人轻易左右的人,可这是从前,沉湎酒色的这几个月里,他的头脑像是被至高无上的权力腐蚀了,面临巨大的变故,会议现场的他全无往日飞扬跋扈的神采,很长时间内处于沉默状态。&/p&&br&&p&经过对时局和彼此实力的分析,主降派认为,目前最好的对策,就是让司马囧自解权柄,退位让贤。主战派言辞激烈地说,自汉魏以来,自解权柄的权臣,哪一个能得善终呢!会场内一片沉默,司马囧明白,别人或许还有退路,可是自己,只有挺身而斗,才有一线生机。&/p&&br&&p&攘外安内,显然,与司马颙和司马颖展开决战之前,必须先解决司马乂。&/p&&br&&p&十二月,再过十几天就是新年,当京城的草民开始为欢度佳节而忙碌的时候,一个滴水成冰的夜里,祸乱又开始了。&/p&&br&&p&当夜,司马囧派军进攻司马乂的府邸。司马乂这时候只有一百多个士兵,双方力量对比颇为悬殊,但是凭借精湛的战斗技能和出色的指挥能力,他成功地击溃了进犯者。&/p&&br&&p&京城是司马囧的势力范围,司马乂的力量比较微弱,硬拼似乎是行不通的,如果为了逃命,他应该赶快趁夜逃脱,离开京城,返回自己的封国,再做长远打算。击溃进犯者之后,胆大包天的司马乂却没有逃离,反而驱车火速奔往皇宫,宣称司马囧谋反,自己奉诏平乱,命令禁军封锁宫门,然后率领一队人马前去攻击司马囧的府邸。&/p&&br&&p&驻守皇宫的军队都是禁军,司马囧在主政初期就把司马乂排除在禁军之外。那么,政变当晚,禁军为什么会听司马乂的号令呢?许多年以来,矫诏之类的闹剧,禁军已经见得太多了,难道仅凭司马乂几句话,他们就会以为他所奉的是货真价实的诏书吗?&/p&&br&&p&司马乂没有直接指挥禁军的权力,但这并不妨碍他与一些禁军武官建立良好的私人交情,英武果决的军人式作风,也为他在禁军当中赢得了一批追随者。为了控制禁军,司马囧在禁军当中大肆安插亲信,而这必然会损害许多武官的利益。所以,司马乂在政变当夜闯入皇宫固然有铤而走险的成分,但是并非纯粹的暴虎冯河之举,而是在事先做过一定的兵变基础。&/p&&br&&p&因为禁军当中还有很多司马囧的党羽,司马乂并不能做到一呼百应,所以在政变当夜,彼此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战争,皇城内火光四起,乱箭攒射如雨,死尸遍地,处于帝国最中央的皇宫本应该是最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崩坏三扩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