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在线听,或者说严肃音乐中,有哪些被公认为恶俗

【修订版】十个问题引导古典音乐纯新手入门_古典音乐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85,284贴子:
【修订版】十个问题引导古典音乐纯新手入门收藏
首先给出摘要,看不进去长文的人,看完摘要就可以不看了。【摘要】1.古典音乐定义没有明确定义,大体上指西方传统音乐和严肃音乐。尤其注意中国传统民乐不属于古典音乐,轻音乐(如克莱德曼)、新世纪音乐(不知道是什么请自行百度)等不属于古典音乐,大多数影视剧、动漫、电子游戏背景配乐不是古典音乐。2. 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古典音乐属于传统文化,欣赏需要投入一定的精力,但内容丰富,适合于喜欢专心欣赏音乐并喜欢深究的人;流行音乐是快餐化的,很容易吸引人但长期专门欣赏容易审美疲劳,适合于仅仅把音乐当偶尔消遣装点生活的人。3. 古典音乐是否比其他音乐要高尚古典音乐和其他音乐一样只是一种普普通通的爱好,不存在谁高尚的问题。4. 古典音乐表达的意思是什么音乐不是语言,压根就没有“意思”。当然,你可以联想出意思辅助你听音乐,但那是你的联想不属于音乐本身。5. 欣赏古典音乐需不需要天赋和学习仅仅欣赏不需要天赋,也不需要专门学什么,只是多学一点非常有助于增加欣赏乐趣。没兴趣就光听即可,如果有兴趣学一点东西,可以先从音乐史学起,然后稍微了解曲式知识(尤其是奏鸣曲式)和乐理。6. 古典音乐的作曲或演奏有无好坏评判音乐的好坏有客观、硬性的标准,而且懂行的人绝对可以判断谁水平高谁水平低,不会混淆。只是音乐的好坏和个人喜不喜欢没有太必然的关系。7. 新手入门从哪些曲子开始听,古典音乐资源的下载最好从音乐史书上写的那些典型代表作开始,而且听主干的大型作品。资源在电驴下载,可以用天使骡软件,也可以在本吧资源楼下,本吧资源楼应有尽有。8. 同一首曲子会有不同演奏版本的差别差别很大,就像同一剧本不同的导演来拍电影。新手入门不必太在意版本比较,因为大多数版本都是录音质量好而且中规中矩的。9. “大俗曲”是什么意思这是个偏向褒义的词,一般指音乐史上影响很大,非常有名,而且大部分乐迷都喜欢听的曲子,也可以指某一首作品的某个演奏版本。10. 新手在本吧发贴遭冷遇甚至删贴的原因本吧的风格和其他很多贴吧不同,我们禁水,不追求热闹。以下行为不受欢迎:无视置顶贴提问、问过于简单/宽泛的问题、求过于好找的资源(伸手党)、应付作业或代写论文、介绍人人皆知的东西,或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地讨论跨界音乐。 接下来,是本贴的正文,将会对上述10个问题详细阐述。内容很长,有耐心的读者可以继续往下看。注意:本贴只针对希望入坑古典音乐的纯新手,如果你是对古典音乐史已经有一定了解,不同作曲家、演奏家的风格已经有一定认识的乐迷,欢迎批评指正。
红棉古典吉他「天猫情人节」限定礼盒,专属好礼幸福钜惠!愿你邂逅美好莫若ta.「天猫情人节」礼遇心动的你!
【问题1】到底什么是古典音乐?有明确定义吗?【回答1】古典音乐是一个庞大而鱼龙混杂的体系,并没有明确定义(这里的“明确定义”指的是像数学那样找不出例外的严格定义)。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只有相对模糊的界定,她大概指西方的传统音乐,或者从西方传统音乐继承和创新而发展出来的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大概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是系统性,从传统发展而来,理论与创作理念的在不断地被继承和创新,像一门科学;第二是经典性, 19世纪以及之前的大部分古典音乐,一般都是社会影响较大,被人们视为经典而流传的作品;第三是严肃性,尤其从18世纪开始,古典音乐的作曲家们为了追求创新张扬个性而创作,他们希望写别人从来没写过的曲子,用别人从来没用过的手法,而其他目的(比如曲子的人气、娱乐性、商业价值等等)是次要的。一定要注意,“古典”不是时间概念,而是文化概念:“古典音乐”不等于“古老的音乐”,“现代音乐”并不是“古典音乐”的反义词。如果有现代的人,按照古典音乐的创作理念写了曲子,写出来的曲子也是属于古典音乐的。上面可能说得比较抽象,我们可以换一个角度,说说什么音乐不属于古典音乐。①中国传统音乐(或者叫中国民乐)不属于古典音乐。这是很多新手的误区。中国的传统音乐,比如《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渔舟唱晚》之类的器乐名曲,还有京剧、昆曲等戏曲里的音乐,都是中国人自己文化里面的东西,创作理念、演奏技法等都和西方传统音乐没有直接关系,我们没必要把两个没有关系的事情起同一个名字。同理,古风歌曲、带有中国古风的轻音乐等等都不算古典音乐。而且日本、印度、阿拉伯、非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本土传统音乐都不算古典音乐。那么中国有没有古典音乐呢?也有,如果中国人按照西方传统音乐的模式去创作了,无论是否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都可以算古典音乐,比如《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旋律是中国风格,但模式上完全是古典音乐里的“协奏曲”,这就可以算古典音乐。同理,《黄河大合唱》也算是中国的古典音乐。②轻音乐或新世纪音乐不属于古典音乐。这些音乐的典型代表有: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音乐、神秘园和班得瑞等组合的音乐、《夜的钢琴曲》系列等等。这些往往都是旋律非常优美而比较简单的曲子,风格和古典音乐有较大差距。③流行歌曲、摇滚、重金属、爵士乐等都不算古典音乐,它们都有自己的特殊创作理念,和古典音乐非常不同。即使某些流行歌或者摇滚借用或者改编了一些古典音乐的旋律,那也不能算古典音乐。④专门为影视剧、动漫或电子游戏等写的背景配乐,大部分不属于古典音乐。这些音乐大多数偏重于通俗性和气氛的烘托性,要配合剧情和画面,出发点并不是让人们拿出来专门欣赏。少数非常经典的影视剧配乐,如果单独欣赏的艺术价值也很高,那可以算古典音乐,比如20世纪古典音乐大师肖斯塔科维奇写的电影配乐。 几个小问题注意一下:①一分部人把“维也纳古典乐派”(古典音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的音乐简称为“古典音乐”,注意在本吧我们不会这样简称,我们说的“古典音乐”都指的是整个这一大类音乐,我们一定会用“古典主义”来指代维也纳古典乐派。②一部分人认为古典音乐只包含很经典的部分,从19世纪末开始的大胆创新实验性音乐(比如印象派,20世纪的无调性音乐、序列主义等等)都不算古典音乐。在本吧,这些音乐是算古典音乐的。③施特劳斯家族的圆舞曲,基本只注重好听迎合大众,有人认为它们不属于古典音乐,不过在本吧这些还算是古典音乐的。④勿将古典音乐简称为“古乐”,“古乐”一词有专门的含义(大概指比较古老的乐器编制演奏的音乐,比如贝多芬时代的钢琴和现在不太一样,用那种钢琴演奏的版本叫古乐版)。
【问题2】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等通俗音乐有什么具体区别?“古典音乐就是当年的流行音乐”这句话对吗?【回答2】上面已经简单提过,古典音乐大体说来是严肃的,写古典音乐的作曲家,追求的是在前人基础上创新理念,写别人没有写过的音乐彰显自己的个性,为了彰显个性或者创新,可能还会牺牲好听程度。但通俗音乐并不是,通俗音乐追求的是让大众觉得好听,尤其是第一印象要好,抓住尽可能多的听众,这样使商业利润尽可能高。而没有人在乎通俗音乐创作理念上是否创新,风格是否彰显个性。
从单纯的技法上,二者就有明显区别。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同为声乐,流行歌曲用所谓的“通俗唱法”,古典音乐里的歌曲用所谓的“美声唱法”,听起来非常不一样。从欣赏感受上来说,通俗音乐会给浅尝辄止的听众带来巨大的享受,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并不是把音乐作为专门爱好的人,只是闲的时候听听音乐或者工作时候插着耳机把音乐做背景,那选择短小而优美的轻音乐或流行歌是很好的。但是如果你把音乐作为专门爱好,想要认真欣赏一探究竟,听短小简单的通俗音乐就太容易听腻了,那么古典音乐就是非常合适的选择。比如,通俗音乐基本只欣赏旋律或者“带感”的节奏,而古典音乐可以欣赏曲式结构作者是如何安排的、和声效果是如何变化的等等。一首古典音乐的曲子,很可能从头到尾有多个段落,有的好听有的难听,有的听着悲伤有的听着快乐,可能你听久了,会觉得那些难听的段落是非常有价值的,正因为有它们穿插在中间,好听的段落才显得那么好听,假如单独把好听的段落拿出来像通俗音乐一样做成小曲子,就没有这种感觉了。而且想要听古典音乐得到更多乐趣,需要有一定的热爱程度和欣赏积累,也就是说古典音乐有一定的“门槛”,不像通俗音乐没有什么“门槛”。“古典音乐就是当年的流行音乐”这么说是以偏概全了。从狭义而言,古典音乐从巴洛克时期(大概17世纪)成熟,流行音乐则是20世纪进入商业化社会以后才有的一种商业概念。大部分古典音乐所处的时期,压根没有现代流行音乐的商业模式,自然不会有流行音乐。从广义上,如果把“流行音乐”理解为“大众喜爱的音乐”,那古典音乐也不见得是当时的流行音乐。有一部分可以算是,比如巴洛克到古典主义(大概17到18世纪末)时期一些古典音乐主要让贵族消遣(包括海顿、莫扎特),很多人会喜欢;还比如舒伯特,他写的歌在当时火爆程度确实类似于今天的流行歌。但别忘了还有很多其他人,比如贝多芬以及浪漫主义以后的很多古典音乐家,比如布鲁克纳、马勒等,他们的音乐在当时的大众中的感受和今天是一样的,都觉得比较晦涩不够通俗。不过那些“相当于是当年流行音乐”的古典音乐是重要的,是古典音乐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来源;而且,假如现在有人能写出即通俗又有创新和个性的流行音乐,也有可能流传下去以后成为古典音乐。最后从另一个高度讨论这个问题。其实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区别,本质上是严肃(传统)文化与快餐文化的区别。如果你不问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而是问经典文学名著和大部分网络小说的区别,或者问经典美术作品和大部分动漫、一般工艺品有什么区别,甚至真正的科学理论和科普读物有什么区别,得到的答案都和“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类似:一个是追求创新、可欣赏和钻研的角度多、有“门槛”,另一个是通俗迎合大众,不太需要门槛,这是严肃文化和快餐文化不同的特点造成的。
【问题3】古典音乐比其他音乐要高尚吗?古典音乐是否更容易打动内心,深入灵魂?【回答3】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的回答是:古典音乐并不比其他音乐高尚。我觉得只有人的品格可以说高尚或者不高尚,音乐又不是生命也不是品格,并不存在高尚与否。如果论人的品格,古典音乐作曲家和演奏家们高尚吗?不见得,有很多音乐家有各种陋习和劣迹。但仅从事业成就这一个方面看,可以说大部分古典音乐家是高尚的,毕竟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领域,需要刻苦训练、需要付出汗水,尤其是载入史册的那些大家,他们苦苦追求自己心中的艺术价值并取得成就。这可能是“古典音乐高尚”说法的来源,但注意,是这些大音乐家人格高尚,而且仅是一个方面的人格高尚,并不是“古典音乐”本身高尚。古典音乐家比起通俗音乐家品格高尚吗?这就不见得了,可能平均下来古典音乐家花在艺术领域的心血要比通俗音乐家多一点点,花在功利事情上的精力或许少一点吧,但这完全说不准。听古典音乐的人品格比不听的人高尚吗?想想就知道,一个人的品格和他听哪种音乐怎么可能有必然联系呢?十恶不赦的犯人当中,喜欢听古典音乐的也大有人在。至于古典音乐是不是更容易打动人,完全取决于人本身。前面已经说过,如果是浅尝辄止型的人,肯定是通俗音乐更容易打动你;如果想要钻研跨过门槛,可能古典音乐更容易打动。至于深入灵魂,灵魂是什么呢?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也无法回答哪个更深入灵魂。这个问题最主要想告诉新手们,千万不要听信很多宣传古典音乐天生高尚,也不要傍着自己喜欢古典音乐秀优越感,或者为了显得高尚故意来学古典音乐向别人卖弄。古典音乐和其他东西类似,都是千千万万普通业余爱好中的一种,我们贴吧也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兴趣爱好交流平台。我们要做的只是尊重这个爱好,同时尊重别人。
【问题4】我听不出古典音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怎么办?古典音乐如何才算“听懂”?【回答4】一定要知道,音乐没有“表达的意思”!只有语言才有表达的意思,音乐不可能是语言那样一个词语描述某个意思。既然没有意思,也就没有中心思想、阐释的哲理、描绘的场景、讲述的故事等等,所以不要问音乐表达了什么之类的问题。但话说回来,音乐可以刺激你产生联想,想象出某些场景、故事之类的,但这不是音乐表达的意思,而是你想出来的东西。每个人想法很不同,听同一首曲子想出来的东西也很不同,所以也没必要问别人想到了什么,或者“我应该想到什么才对”。为何有的音乐有标题,或者作曲家自己会说明它讲了什么故事呢?这是为了表达他自己创作曲子时的想法,或者增加通俗性引导听众欣赏,或者大多数人都有这样的联想。但这不能掩盖“音乐没有意思”这个事实,也不是强迫你必须听出来标题上说的感觉。音乐是纯粹声音的艺术,原则上欣赏音乐不需要经过你的大脑语言系统,单纯的声音信号就刺激你使得你得到享受。很多新手觉得古典音乐“听不出表达了什么意思,但很好听很喜欢”,这就对了!其实这就是欣赏音乐天经地义的状态。但不可否认,很多人不习惯把抽象的声音直接转化成审美体验,总想给音乐安一个“意思”然后从“意思”中进一步结合音乐得到享受,那也可以,但要清楚这种意思是你自己编出来的,并不是音乐本身,也没有标准答案。至于“听懂”,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指的并不是“听出表达的意思”的那个“听懂”。“听懂”可以指这首音乐打动你了,还想以后再听。当然,还有一种更深入的“听懂”指的是会分析它的结构和手法等,知道它里面的闪光点到底在哪等等。逐步深入欣赏古典音乐,应该先从感性开始,无论声音直接刺激你就打动了,还是刺激你联想以后打动了都没关系;接下来想要更深入的话,最好走向理性,学相关知识去分析,没必要更加感性去更多地联想;理性有一定的积累后,回过头来再感性地欣赏,绝对会得到更深层的审美享受。
【问题5】想要入门古典音乐,需要有音乐天赋吗?应该学些什么?【回答5】想成为音乐家,肯定需要天赋,但如果仅仅作为爱好者来欣赏古典音乐,唯一需要的就是真正喜爱,完全不需要什么天赋。至于要学什么?原则上什么也不用学,只是单纯找自己喜欢听的曲子去听就行了,一辈子都保持这种状态也可以。不过有兴趣,有精力的话,学一些总是有好处的,能帮你更深入欣赏。我可以给大家一点简单的建议供参考(针对想学一些东西的业余听众,不包括专业学生),尤其是音乐史,我觉得你要是不稍微懂一点的话很难长久听下去。①先学音乐史,随便找一本西方音乐史的书(不要求写的有多好,随便一本就行),大概看看,就能了解古典音乐主要的发展时期和流派了(至少从巴洛克时期到浪漫主义和印象派要了解,印象派之后的现代古典音乐以及巴洛克以前比如文艺复兴的相对次要,凭个人兴趣决定是否详细了解,我知道有少数人天生喜欢现代或者喜欢很古老的)。音乐史书上肯定会列出每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家和代表作,挑选最具代表性的找来听听就很不错,你就能大概把握每个时期流派或者作曲家大概是什么风格。学音乐史非常关键,就像一个书架,你以后再听新的曲子,全都可以分门别类,每个曲子什么风格就心里有数了;要是不知道音乐史,就像哪个人物是哪朝哪代的都不知道,关公战秦琼一头雾水。大致了解音乐史的同时可以适当听少数几首书上说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②如果学会音乐史,下面最好学一点曲式、结构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奏鸣曲式以及交响曲之类的大型作品里常见的4乐章分布。并不要像专业的那样学得很深,而是应该大致知道常见的曲式结构有哪些部分,并且听一些曲子感受一下确实分为这些部分。很多新手都会觉得,古典音乐大型作品时间很长无法坚持听完,而曲式就是保证你能坚持欣赏大型曲子的条件,有了曲式知识,很长的音乐就可以化整为零了,听音乐可以像看电影一样关注结构中的发展变化了。我推荐听贝多芬《第5(命运)交响曲》的第1乐章,旋律大家非常熟悉,而且奏鸣曲式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最容易听出来了,呈示部和再现部里的主部、副部主题也非常容易分辨。③疯狂多听。根据音乐史的线索,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曲子,建议这时候最好先听巴洛克、古典主义或者浪漫主义的主流作品,不太建议听冷门作品或者太现代(20世纪)以及太古老的(文艺复兴、中世纪之类的),当然如果天生喜欢这些时期的音乐那就直接去听吧。“多听”有三方面含义:听的曲子数量多、听的曲子涉及的作曲家或者风格流派多、同一首喜欢的曲子听的遍数多。做到这“三多”,慢慢你对音乐史的框架有充分的感性认识,自己喜欢什么风格心里有数,街上放的不太冷门的曲子你偶尔能听出来是哪一首。④接下来做什么就不一定了,如果想成为“技术派”就可以学基本乐理,做到会识谱;然后是和声学之类更加理论的东西,你就能做比较靠谱的分析了,甚至可以自己写简单的曲子,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有什么不同”也会有更明确的技术层面的认识。你还可以学喜欢的乐器或者去唱歌,这样就能真正体验演奏的感觉,对音乐加深认识。当然很多乐迷可能连谱子都不识,转而去收藏唱片,或者一直单纯欣赏不分析,这一切都看个人喜好。
我看80s的书说施特劳斯家族的是轻音乐
【问题6】古典音乐曲子的演奏或者创作好坏是如何评价的?为什么一些非常有名大家都说好的作品,我却觉得它写得很差,很难听?【回答6】首先要懂一个道理:无论演奏还是作曲,评价好坏都有硬性标准。可能是由于宣传误导,很多人对艺术作品(不光是音乐)都有误区,认为艺术是虚无缥缈的,好坏没有硬性标准而全凭大家喜不喜欢来定,这是不对的。比如演奏方面,对乐谱上各种信息(速度、力度等等)的处理是不是准确,其他的基本功、技术环节等都可以判断好坏,绝对不会含糊。作品也一样,写曲子有基本的规矩,还有段落连接之类的逻辑,作曲技术很差随便哼几句就写一首曲子,懂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不是好作品。有人一定会问,既然有这样的硬性标准,那很多故意打破规矩的创新人士不是会被硬性标准枪毙吗?这要分情况看。打破规矩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水平拙劣压根不懂规矩是咋回事,还要追求创新故意找茬打破规矩,对于这类人,“枪毙”了活该,还不会走路就想跑只能是自讨苦吃。第二类是对规矩了如指掌的高手,想要玩点新的从而打破规矩(比如德彪西、拉威尔等人),这类人高手是可以看出来的,而且他们会被打压,但打压的原因不是权威人士太蠢以为他们啥也不懂,而是权威人士知道他们是高手,很可能威胁自己的统治。再举个例子,一位年迈的老钢琴家举办音乐会,由于体力不支老弹错音,但资深听众总可以听出来他整体的技术非常娴熟,强弱快慢、段落对比之类把握非常恰当,水平肯定是高超的(我就听过这样的老钢琴家的音乐会);另一个小朋友不好好练琴,和老钢琴家一样动不动弹错音,但整体水平一听就觉得稚嫩,大家怎么可能认为小朋友和老钢琴家水平一样呢?总之,有硬性标准,并不影响人们分辨谁是高手谁是庸人,不光是音乐领域,其他各领域都是如此。至于评价曲子好坏到底有哪些标准,可以多说一点。除了基本功、逻辑等等,还有最后一层标准是社会影响。做到前两点的,就是优秀的作品,而真正顶级大作,还是要有好的社会影响的,比如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肖邦等等,各种曲子社会影响很大,大众并非难以接受,很多旋律还是脍炙人口的,同时他们的创新理念和个性对音乐发展推动作用很大,所以毫无悬念他们是大师;但是某些20世纪先锋派人物,创新非常大胆,对音乐领域冲击力很大,但写出来的曲子实在是太难听了,社会影响力太小,最终他们算是优秀作曲家,但和莫扎特、贝多芬等等相比还是稍差一些。一定注意,硬性标准下的好坏,和个人喜不喜欢没有必然联系。而且,没有人强迫听众去听公认好的作品,所以你完全可以不听那些写得好的,而听那些写的不太好但你觉得好听的。话说回来,前面已经提到好坏里面除了技术问题还有社会影响,所以那些大名鼎鼎的传世之作,大部分人应该也不会觉得太难听。最后,关于“排行榜”提醒一句。虽然有硬性标准,但硬性标准只是判断档次的,并不能精确判断名次。说形象一点,硬性标准可以判断贝多芬写的曲子比隔壁老王写的要好,但不能判断贝多芬比莫扎特谁好谁坏。不同作曲家处于不同的历史环境,都有自己的个性,做出不同的贡献,我们认为,精确到谁是第几名的排行榜是没有太大意义的,吧里并不提倡讨论排行榜之类的话题。
【问题7】新手入门从哪些曲子开始听比较好?古典音乐资源在哪里下载?【回答7】我的建议还是从音乐史书上找线索,先听最代表性的作品,然后听其他一些你喜欢的主流作品,最后考虑冷门。这在问题5中已经提到了。还有一开始可以先从器乐作品入手,毕竟声乐有歌词,你又想弄懂歌词又想听音乐有点难度。下面只想额外说两个,一个是如何理解通俗小品,二是关于资源下载。很多新手其实入门的时候都更喜欢听通俗小曲子,比如《致爱丽丝》,施特劳斯家族的各种圆舞曲。其实古典音乐的曲子也分“主干”和“边缘”的。非常短小通俗的小品,是一种装点性的东西,新手听着会很享受但是容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比如你听再久的施特劳斯家族圆舞曲,也不会领会到浪漫主义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时期,那时的古典音乐发展到了什么状况;但如果你听贝多芬中晚期作品(比如第9交响曲),然后听舒伯特、门德尔松、肖邦、李斯特、舒曼、勃拉姆斯、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人的代表作,就能大体了解浪漫主义到底是个什么感觉了。通俗小品一般都是通俗迎合大众的(比如施特劳斯圆舞曲)或者作曲家按照心情随便写写(比如《致爱丽丝》),作曲家往往不会把自己的全部才华、创作理念、个性压缩到这些里面,而交响曲、协奏曲、四重奏、奏鸣曲等等大型分乐章的曲目,才是最有可能直接体验作曲家鲜明风格的。另外,有的小品不太一样,在音乐史书上会说它们是“代表作”,比如肖邦的一大堆夜曲、《24首前奏曲》等等,舒曼的《狂欢节》《童年情景》等小品合集,这些有别于通俗小品,第一它们是很多小品的集合,第二它们足够复杂而深厚,可以作为代表来体现作曲家的风格。总之如果想入门,不要老在单独的通俗小品上打转,一定要多听听主流的大型作品或者有些作曲家代表性的小品集合。关于资源,现在资源确实比起以前难找一点。如果还没到问题5里面说的“疯狂多听”阶段,其实可以随便找找曲子的视频或者在线试听(比如优酷上的视频,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在线欣赏),没必要下载唱片。如果后来要下载,可以在电驴上下载(用“天使骡”软件),资源非常全,但速度可能有点慢。格外注意,我们贴吧里有铺天盖地的资源楼,涉及的曲目范围非常广泛,不管冷门还是主流的,不管声乐还是器乐,什么类型,都基本应有尽有。你在音乐史书上看到某个代表作,直接在贴吧吧内搜索就能下载到。当然有的是吧友发上来的一些冷门猎奇版本,或者巨古老的珍贵历史录音,那可能新手没必要听。另外听古典音乐最好是听正规完整唱片,最好不要去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音乐等地方下载零散的曲子,零散曲子出错率比较高,曲目名字张冠李戴、曲子节选不全的现象时有发生,可能会误导新手。当然百度音乐、QQ音乐、酷狗、虾米等音乐平台上也是能找到一些完整曲目的,如果有耐心可以找找。还有,想找古典音乐资源的话,简单的英语最好知道,比如symphony=交响曲,concerto=协奏曲,sonata=奏鸣曲……以及作曲家名字的英文拼写,完整唱片绝大多数是英文的,要是这些都不知道拿中文搜唱片会很麻烦。
【问题8】为什么大神们喜欢比较同一首曲子的不同版本?难道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演奏差别会很大吗?【回答8】是差别很大,其实就算不解释,你自己随便找两个不同版本同一首曲子听听就知道了。打个比方,乐谱就像是剧本,演奏者就像是导演。你觉得同一个剧本,不同的导演来拍电影,差别会很小吗?音乐谱子上的信息是非常非常有限的,演奏音乐不是输入谱子输出声音的机械流程,而是具体安排谱子上所没有的细节的一个再创作的过程。因此,演奏家是艺术家不是机器,和作曲家一样令人尊敬。着重说一下指挥,新手可能以为指挥就是打拍子防止乐队出错的,实际上指挥的作用远大于此。指挥=导演+教练,“导演”的部分上面说了,有自己的想法来处理谱子上没写的细节,而且要对谱子了如指掌,什么时候谁应该演奏了都一清二楚,这样才是合格的指挥;“教练”部分,他要带领乐团,和教练带领球队差别不大。平时如何排练,场上如何表现,都是指挥要决定的。就像好的教练能把中国队带进世界杯一样,好的指挥有别具一格的排练方法,懂得处理自己和乐团成员的关系,可以造就一个很好的乐队。所以,你看有些指挥场上也没什么表现就在“打酱油”,但他就是著名指挥大师,他的乐团演奏的曲子犹如天籁,原因就是他底下的“导演”和“教练”工作非常好。最后提醒,新手入门的版本选择问题。新手入门听唱片不必过分在意版本,只要是录音质量不错,演奏中规中矩的都可以,而绝大部分唱片都符合这两个要求。只是稍微注意,那些太古老录音质量极差的或者太剑走偏锋的版本可能不太适合新手听,会造成奇怪的第一印象。比如1940年代的老录音就不太适合新手。还有如果你一上来就听按照贝多芬当时谱子标记演奏的贝多芬交响曲(可能是当时的节拍器不准或者当时拍子的约定和现在不一样),第9交响曲普遍要一个多小时而这种只需要40多分钟,那你绝对会对这首曲子有个非常奇怪的第一印象。
2月8日-2月15日,百艺非遗表演/外籍滑稽汇演/主题奇幻灯会,打造超值百相新春大庙会!全园100余项家庭亲子游乐项目,春节优惠夜场,开启全家团圆,乐享天伦的百相中国年!
【问题9】经常在吧里看到人们说“大俗曲”,这是什么意思?【回答9】首先要确定,“大俗”不是“庸俗”的意思,并非贬义词,反而是有点褒义的词。“大俗”可以形容曲子,也可以形容某一首曲子的版本。如果形容曲子,大俗一般指的就是音乐史上地位重要、名气很大而且相对比较好听的曲子,很多乐迷都喜欢。比如贝多芬《命运交响曲》、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典型的“大俗曲”。如果形容版本的话,大俗一般指某首曲子演奏水平很高从而非常有名,几乎乐迷们都爱听的版本,比如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肯普夫演奏的版本就是“大俗版本”。
可能有人会问,“大俗”不应该很有名吗?为啥吧里的人说的“大俗曲”有不少我压根都没听说过?注意“著名”针对的是乐迷,乐迷们都知道,而不是还没入门的小白都知道。比如布鲁克纳、马勒的各种交响曲,在本吧绝对属于“大俗曲”(很多资源楼说“分享一些大俗”,里面全是布鲁克纳、马勒等人的作品),但是新手往往没听说这两个人。事实上你看看音乐史的书就知道,这两人在浪漫主义里面的地位举足轻重,作品也是个性非常鲜明的,自然在乐迷里面广为人知。
【问题10】我在这个贴吧发贴,为什么总是被删或没人好好回复?在古典音乐吧发贴需要注意什么吗?【回答10】请大家发贴之前一定好好看看置顶贴的吧规,吧规上面明确规定哪些话题鼓励,哪些话题要删除。在这里我着重要提醒,古典音乐吧的风格和其他很多贴吧有所不同,大家如果想在这个吧呆下去,一定要尽快认识这一点。别的很多贴吧都希望贴吧有人气一点,气氛热闹一点;如果有新手报道,混脸熟,底下一大帮人回复,卖个萌之类的还是很幸福的。而水贴在不少贴吧也是允许的。但是我们吧不同,长期保留的传统决定了我们贴吧就是一个禁水吧(其实我来这里也不算太久)。我们不追求人气和贴子的刷新率,大家可以看看我们首页的贴子几天也不会换一拨的。我们是一个资深爱好者偏多的贴吧(当然资深爱好者也并不等于大神,比如我对古典音乐爱得很资深,但我水平很烂,不过确实有很多大神存在),资深爱好者对音乐理解稍微多一点,之间交流是希望有点“共同语言”的,找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如果你这时候发个“新人混脸熟”,没有什么具体内容,那就没有共同语言,很少有人会理你。最核心的地方就在于:不要刻意追求热闹!这里写一个新手发贴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注意下面说的不是吧规而是注意事项,吧规在另一个置顶贴里)①不要无视置顶贴,问置顶贴里面已经明确说过的事情,这样无视置顶提问应该在很多贴吧都是遭鄙视的,不光是我们吧。另外不要问和古典音乐完全无关的问题,至于什么和古典音乐有关,问题1里应该已经说得够明白了。②不要问一些太过简单的问题,也就是随便百度一下就能查到答案的问题,比如“贝多芬是哪国人?”。我能理解,发这种问题的新手很可能是想热闹一点,不见得就是想知道问题的答案,比如我刚来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老不发贴不好,为了给古吧的繁荣做贡献,故意找一些很小的很简单的问题来发,结果受冷遇甚至删贴。我们贴吧禁水,导致我们认为你的问题就是问题,而随便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发过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删除。③不要问一些无意义或者太宽泛的问题,前面9个问题里面已经提到一些了,比如你来问某首曲子“表达了什么意思”就不好,我已经解释了音乐没有意思。太宽泛,比如“求好听的古典音乐”,这怎么回答呢?也许你问另一个新手“求推荐好听的古典音乐”,他可以回答你,因为他昨天刚听了一首XXX,很好听推荐给你,除了XXX,他想不到还有什么别的曲子,于是没有任何纠结。但资深乐迷不同,你问资深乐迷推荐好听的古典音乐,他脑子里会纠结于一系列问题:我给你推荐巴洛克时期的,还是古典、浪漫、印象派还是现代的?到底给你推荐声乐还是器乐?给你推荐交响曲呢还是奏鸣曲,还是小品,钢琴的还是其他乐器的?好听的?很多很多都很好听啊,我硬盘里面100多G的古典音乐,全都是我觉得好听的……所以过于宽泛的问题很多人根本不理会。假如你加限定条件就会好很多,比如“我是小白,没怎么听过古典音乐,想听钢琴曲,求推荐好听的新手容易接受的钢琴曲子”,那我就知道给你推荐最大俗的那些曲子,比如贝多芬《悲怆》《月光》《热情》之类的奏鸣曲,肖邦的各种夜曲等等,而斯克里亚宾的《第3钢琴奏鸣曲》我也觉得很好听,但听了你的描述,我知道目前没有太大必要给你推荐,毕竟他不是像贝多芬、肖邦一样,是新手最先应该知道的作曲家。另外提问的限定条件不要太主观,比如“求催人泪下的曲子”,谁知道哪首曲子能催你泪下呢?④最好不要问应付作业的问题。如果是音乐专业学生,作业有题目不会做,真的想弄清楚来讨论,会有大神乐意和你讨论。但如果你把作业题发上来,让大家帮你做,做完给你抄,那我们会很反感。同理,为了应付论文,自己不找任何资料过来发贴求别人帮你写,也是会被鄙视的。⑤最好不要求非常好找的资源,比如百度一搜就有的通俗小曲子,或者超级大俗,吧里资源楼明显有的,这是伸手党,在别的贴吧也一样遭鄙视。求资源之前一定要先吧内搜索一下,看看资源楼里是否有,有了就直接下载。不太好找的可以去求资源专用楼里发。⑥最好不要发过于简单的介绍贴或者推荐贴。比如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贝多芬”,然后说一些和百度百科或者中学音乐书上没什么区别的介绍性文字,既没有自己的想法也没有比较深入的讨论,这样的贴子没什么意义很可能遭到冷遇;还比如“推荐大家去听肖邦的夜曲,每一首都非常好听”,接着也没有什么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这样就不好,因为只要稍微懂一些的都知道这种代表作。不过我们一直欢迎相对冷门的作曲家或者作品的介绍、推荐,写得详细一些很可能加精品。比如精品区有个贴子详细介绍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这个人还不算太冷门,在民族乐派上还是很有地位的,尤其是北欧地区,但很多乐迷容易忽略他,不熟悉他的风格),并推荐了几首他的曲子,这就是非常好的介绍贴。⑦不要发贴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看法。比如不喜欢某个作曲家或者某个指挥,就来发贴骂,别人稍微说几句不同意见还不愿意,好像自己的观点是真理,这就很不好了,相信别的贴吧里也一样反感这种行为。⑧本吧不是很欢迎跨界的话题。跨界指的是流行音乐、新世纪音乐、摇滚之类的音乐里面用到和古典音乐沾边的东西,这些话题都不是很受欢迎,发过来有可能遭到冷遇或者被删。不过这不代表我们都只喜欢古典音乐,只是我们希望话题范围小一些便于讨论。(确实有一部分吧友真的只喜欢古典音乐而不喜欢其他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包括我在内也喜欢其他种类的音乐)当然,如果有一些音乐主干是古典,只是借用了其他音乐的因素,可能大家还是很乐意的,比如20世纪很多古典音乐作曲家(以格什温为代表,还有大名鼎鼎的拉威尔、斯特拉文斯基等人)都喜欢借用爵士乐的风格来创作古典音乐,这些人的作品核心部分还是古典音乐,只有风格上借鉴爵士乐,而且这种借鉴丰富了古典音乐家的创作理念,因此讨论这些我们还是很欢迎的。
全文结束,欢迎批评指正。新手有什么想交流也可以问我,当然我技术知识懂的很少
首先不同意第6点。如果以历史外加发展的视角,艺术没有也不可能有绝对的标准,即所说的硬性标准,只会有相对的、时代性的、约定俗成的标准。
另外,第1和2点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不做细的讨论了。如果有问题,问题只出在,越是试图精确地说明,越是模糊、说不清楚。有点像物理学上的测不准原理。楼主准确地说是吧主的用意无疑是好的,应该肯定,但会显得有点吃力不讨好,所以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这么晚楼主也要发上来,弱弱地顶一下……
看来古吧入门标准第一条就是得能看长篇大论
,蛮喜欢楼主认真的态度
还是那个问题,一些在古典和爵士或者轻音乐界限不清的怎么分?
吧里如何搜资源呢?
大神可以写篇英文的发sci了。
实话实说!看到这第四句就知道写摘要的这人是个半路出家的
现在喜欢听古典 但是能找到的资源有限
如果深入的话应该多看什么 多注意什么?
楼主能不能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古典音乐网站或电台?
以前从不知道什么叫古典音乐,然后前不久因为听了跨界觉得好听,所以特别来找一下古典,想看看怎么入门。不得不说,对于我这种纯小白,这个帖子的帮助还是非常大的。信息量大,但是讲的很清楚,不觉得是无聊的长篇大论,又有例子,反正我是很容易就看懂了。总之谢谢楼主。
找到组织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典音乐在线听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