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岁孩子关于沉迷网游的案件用爸爸手机充值3万这钱能追回来吗?

您当前的位置 :
孩子沉迷游戏 不能让他们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沉迷手游的小然。平索茜摄
  手机游戏《王者荣耀》注册用户超过2亿,日活跃用户5000万。根据腾讯浏览指数平台上的《王者荣耀》年龄分布,却是11岁至20岁的用户比例高达54%。而另一个数据是:腾讯今年第二季度网络游戏收入近239亿元,手机游戏收入高达148亿元。
  不可否认,一款游戏能如此热销,必有其创意和商业上的独到成功之处,但当众多孩子因沉迷于手游而成为父母的心头之痛时,我们又该如何来看待这种成功呢?
  作为游戏的制作者,在成功的同时,有责任来保护用户的身心健康,我们也确实看到企业在这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当然,对手机游戏的沉迷,原因是多方面的,仅仅把怒火倾注于游戏本身显然过于简单,要消除这种沉迷,也同样需要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努力。
  沉默,亢奋。前者是在现实中,后者则是在游戏里。这种矛盾体同时叠加在12岁的小然身上。
  “回家后第一时间就是打《王者荣耀》,吃完饭了也打,节假日也是天天玩,甚至威胁他妈要自杀轻生。游戏中的胜败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生活。”小然的父亲叹息了一声,他辞去了原来的工作回到重庆万州,待在孩子身边,希望把小然拯救出手游的世界。
  在小然父亲网上发帖痛诉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的同一天,《王者荣耀》所属的腾讯发布年中财报显示,第二季度网络游戏收入为238.61亿元,手机游戏收入为148亿元。而手游营收首次超过了PC端营收。
  《王者荣耀》的背后也曝出多起悲剧人生:13岁学生因玩游戏被父亲教训后跳楼,11岁女孩为买装备盗刷家里10余万元,17岁少年狂打40小时后诱发脑梗险些丧命……
  小然只是《王者荣耀》2亿注册用户之一,他的父母担心孩子沉迷网络脱离正常的人生轨道。
  自从迷上手游,他的性格大变样
  12岁的小然是《王者荣耀》的老玩家。他在游戏中的段位从“倔强青铜”、“秩序白银”、“荣耀黄金”、“尊贵铂金”、“永恒钻石”,一步步走上“至尊星耀”,距离“最强王者”只差最后一个段位。
  小然的父亲辞职回到万州,在其强势管理下,小然在游戏中的段位跌至“永恒钻石”。但这并不影响小然在同伴中的声誉,他和同伴还组建了战队。
  小然的变化来自2015年底。那年11月26日,《王者荣耀》在Android、IOS平台上正式公测。
  “2015年孩子读小学四年级,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排在中上游。最开始我以为他只是玩一般的小游戏来打发时间。”然而,时间一长,母亲觉得不对劲,“谁知他迷上了《王者荣耀》,游戏对他的变化也开始起作用。”
  在父亲的网帖中是这样描述的:小然自从迷上了《王者荣耀》后,性格大变样。游戏没有打过关,还时不时发脾气,甚至要离家出走,或是威胁他妈要自杀轻生。
  一年多时间,争吵训斥无济于事
  《王者荣耀》究竟有怎样的吸引力能让孩子如此沉迷?心有不解的母亲通过网络咨询,逐渐明白《王者荣耀》和她接触过的那些小游戏大为不同。《王者荣耀》是一款5V5的团队游戏,以英雄推掉对方高地为胜,单局时间一般10-2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任何一个队友退出或者水平太差,都可能因为实力处于弱势而输掉比赛。
  母亲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知道小然在游戏中的水平较高,段位越高就越有成就感。偶尔有队友“拖后腿”造成战局失利,小然的情绪就会低落。她还通过多个朋友了解到,有些朋友的孩子不仅沉迷《王者荣耀》,甚至两只手的拇指都被磨得开始起茧。
  一年多的时间里,灰心、失望,母亲深感孩子陷在游戏中无力自拔;争吵、训斥,犹如拳头打在棉花上无处着力。
  母亲怒摔手机,父亲辞职回家
  在小升初的最后一个月里,焦虑的母亲把小然玩《王者荣耀》的实情告诉了在外工作的父亲。
  心急如焚的父亲赶回万州的家中,担忧中还充满了疑惑:“我就没想通,这游戏到底有什么好玩的,让孩子痴迷成这样。”母亲告诉重庆晨报记者,小然即将升入初中,而《王者荣耀》几乎伴随了孩子念小学的最后时光,对他的学习成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小然也坦言,自己确实因为玩《王者荣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上课听讲时会突然走神,想到同一人连续击杀五位敌方的“Penta Kill”情景;做作业时会想到之前打游戏时没有处理好的团战。
  “谁都会有走神的时候嘛,只是自己走神的内容不同罢了。”小然很不以为然地说。在母亲看来,《王者荣耀》如同洪水猛兽,“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因为沉迷手机游戏,成绩一落千丈,我很担心小然会和他一样。”
  关于网游的战争在这个家庭里经常发生。小然念五年级时,母亲给他买过一部智能手机,后来为了控制小然玩《王者荣耀》,就没收了手机。结果,小然翻箱倒柜找到了手机,玩游戏从公开进入地下。一气之下,母亲将手机狠狠摔在地上,要彻底断了儿子的念想。手机被摔坏了,小然开始悄悄地用母亲的手机继续玩游戏。
  用家长证件注册,防沉迷系统失效
  “就像大禹治水,一味地堵肯定不行,还要靠疏。”母亲说,阻止的同时,“较量”也在不停上演。为了能够让小然好好学习,她找到一个自认为不错的方式——和儿子打赌。
  小然告诉母亲想买一个“皮肤”,母亲说没问题,但要考试分数超过90分,结果他考了93分。“我兑现承诺,花钱让他买了‘皮肤’,没想到却是游戏里的东西。”母亲说。
  7月初,《王者荣耀》在媒体的批评下,推出了防沉迷系统,12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用户的游戏账号,登录游戏1个小时后将被强制下线。12周岁以上的未成年用户每日也只能玩两个小时。而这一措施对成年人几乎没有影响。
  小然说,为了玩《王者荣耀》,他偷用妈妈的QQ号,还用妈妈的身份证进行了防沉迷认证。
  小然的同学小雷也偷偷找到爸爸的身份证,完成了小号注册。
  “不能让孩子赢了游戏输了自己”
  不可忽视的是,《王者荣耀》也成为小然和同学之间的一种社交方式,“大家基本都是聊《王者荣耀》的话题,如果你不玩就插不上嘴,和别人就不在频道上。”
  小然加入了一个1500多人的王者荣耀QQ群,里面每天有不少群友上传《王者荣耀》游戏的视频,“我段位高些,有些同学甚至还有邻居的小孩都知道,他们还让我帮他们上分(即在游戏中提高人物的分数)。”
  回到万州的父亲说,严格的家庭教育让小然有了一些转变。为了转移小然的心思,母亲还给他报了吉他班,聪明的小然上手很快。但这些转移能否真正让小然远离《王者荣耀》?他父母的心里也很忐忑,“孩子曾说想当游戏主播,还想当游戏设计师,开发出更多、更有意思的游戏。”
  小然平时也看《王者荣耀》中段位高的网友的直播视频,偶然会用一些道具打赏主播。母亲感觉小然的心思已不在学习上,而是一心想走游戏路线。
  “不光我儿子一个人在打《王者荣耀》这个游戏,他们班上的同学建了个群,有一半的同学都在打,甚至有学校其他高年级的。我也看见网上经常有青少年就是因为打《王者荣耀》而自杀或者危害他人的视频”,父亲的内心始终感觉到不安,“不能让孩子赢了游戏,输了自己。”本报记者钱也实习生谭永红
  如何让孩子不再沉迷网游?
  我们相信,在两个月的暑假假期里有很多孩子用网络游戏放松自己,不少孩子甚至沉迷其中。家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游戏中,也不乏沉迷于网络的孩子。
  开学在即,如何让孩子从游戏中回归到现实?如何进行收心教育?我们和你一起想办法。
  如果你有孩子沉迷网游的苦恼,如果你有让孩子从游戏中走出的经验和建议,请告诉我们:拨打重庆晨报966966公众服务热线;或是下载上游新闻客户端,在报料中进行填写。
  -专家建议
  防范孩子产生网瘾最好的方式就是陪伴
  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轩杨家庭教育创始人杨桂林表示,让少年产生网瘾的“罪魁祸首”不是游戏本身,最应该负主要责任的是家长。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而社会教育只是枝。
  杨老师建议,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家长聆听孩子的声音,关掉手机,和孩子聊心里话,一起做家务、游泳等。让孩子生活在温馨幸福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拥有安全感,便不会有网瘾。“亲子关系需要以真爱为基础,家都是孩子的温暖而安全的港湾。父母要用放大镜去发现孩子行为上的优点,在语言上肯定孩子。即使孩子迷恋上了游戏,家长要和孩子讨论规则和时间概念,可以开展家庭会议讨论,形成亲密又有威严的亲子关系。”
下载前沿客户端关注更多精彩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staff.enorth.cn |
Enorth.com.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10岁男孩沉迷网游 被骗3万元-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2,387
播放:6,362
播放:1,147
播放:33,586
播放:5,523
播放:31,282
播放:12,102
播放:1,059
播放:2,406
播放:4,463
播放:4,517
播放:5,031
播放:3,892
精选视频号
播放:5,104
播放:1,142当前位置:
抚顺10岁“熊孩子”沉迷网游 偷摸用爸爸手机充值3万多 然后删除短信
抚顺10岁“熊孩子”沉迷网游 偷摸用爸爸手机充值3万多 然后删除短信
来源:抚顺晚报
编辑:何芳
原标题: “熊孩子”玩游戏 一周花掉3万多
10岁“熊孩子”沉迷网络游戏,为了打游戏升级,一周之内背着父母消费3万余元。1月23日中午,市民孙女士向记者讲起了小儿子的这件事。
“熊孩子”玩游戏花了3万多
小佳(化名)今年刚满10周岁,平时经常背着父母玩手机网络游戏,之前曾经用母亲孙女士的手机给游戏充值,由于面额较小,孙女士在教训过儿子,在更改密码后并没有追回充值的钱。1月上旬,孙女士丈夫到外地出差,并将自己的一部手机放在了家里,1月18日,孙女士使用丈夫的手机转账时,突然发现手机之前提示消费的短信被删除了,进一步查询后发现,银行卡在当天还有一笔9999元的大额消费记录。
“这笔消费金额比较大,当时我就把孩子叫回来了,一问他说是玩游戏充值用了。”孙女士说。
孙女士马上拨通游戏平台的客服电话,准备追回这笔“巨款”,可没想到更让她上火的事情还在后面。1月20日,小佳的父亲回家后,查询银行卡消费记录发现,1月12日至18日一周的时间内,小佳一共充值30余次,消费总金额超过3万元。
游戏充值为升级
记者在孙女士提供的银行消费明细上看到,12日至18日每日都有数次消费,消费金额最少几十元,最多的9999元。如此频繁的消费,为何一周之后才被发现呢?
原来,小佳放假以后,每天白天在补习班补课,下午三点多放学回家,小佳的父亲出差在外,母亲每天回家时间也比较晚,小佳就是利用这段无人看管的时间偷偷用父亲放在家里的手机玩游戏,通过支付宝给手机充值,并在充值后将短信删除。“以前我们用支付宝消费从来没有背着过孩子,他可能就这么记住了我们的密码。”孙女士告诉记者。
23日中午,在父母面前,小佳熟练的打开游戏平台,向记者说起他的消费内容。一周内,小佳的消费渠道主要有3个,分别是“口袋妖精复刻”、“王者荣耀”和“企鹅电竞”平台,游戏充值主要用于买“钻”等,其中最大一笔消费9999元就是在“口袋妖精复刻”这一游戏平台。记者注意到,在游戏的充值页面中有十几种不同的金额和内容,最便宜的几十元,最贵的就是小佳充值的9999元,可以购买100000个钻。
“买钻可以得到特殊的皮肤装备,过不了关的时候也可以充值过关。”问及打游戏充值的目的,小佳这么说。
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行事能力
事发后,孙女士第一时间在网上搜寻了“口袋妖精复刻”平台的客服电话,向客服人员反映了这一情况,并按要求将小佳的账号,身份证号等信息传给了对方,可至今孙女士也没有得到明确的回复。
“这些钱不是个小数目,相当于普通家庭一个人近一年的工资,而且这笔钱是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消费的,现在就希望游戏平台能够将钱退回来。”孙女士说。
当天,孙女士又再次拨打客服电话,工作人员表示孙女士还需要再次提供相关确认信息。随后,孙女士又而通过网络查询“王者荣耀”和“企鹅电竞”所属的腾讯公司的客服电话,但拨打了几个号码后都无法直接联系到客服人员。
随后,记者就小佳的情况咨询了律师。律师表示,《民法通则》规定:10周岁以下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10到18周岁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此二者的消费行为,须经过监护人追认方可生效。小佳属于未成年人,其如此大数目的支出,在父母没有许可的情况下交易是不生效的,小佳父母可以向游戏平台方追回。(记者
文明上网 礼貌发帖 0/300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信息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信息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网游老手低龄化 “熊孩子”购买设备坑爹没商量
一名6岁的幼儿园小朋友,竟已是网络游戏老手,其对游戏操作的熟练程度,连爸爸都惊叹不如。仅3月19日一天,他通过爸爸的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疯狂购买了5300多元的点券。爸爸发现后联系游戏商家,对方回复称已经消费,无法退钱。
湖北尊而光律师事务所李澍青律师认为,我国《民法通则》明确规定,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根据这一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的买卖行为是无效的,可以要求无条件退货。《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交易服务。
江先生检讨:平时因为忙,有事情要做,又避免孩子吵,就给孩子玩手机。这种无暇陪伴就让网络游戏当玩伴的后果,虽然只是花费了一笔钱,但远没这么简单,如何最大程度地陪伴孩子成长,是每一位家长应该直面的问题。
17岁男孩沉迷网游
竟报假警称“两个朋友被杀”
云南来杭州的17岁小张有着严重的网瘾,曾给杭州110打电话说:“我两个朋友被杀了!地点在‘大龙’附近!”结果,滨江区公安分局的刑侦大队、PTU大队、浦沿派出所民警后,小张却说:“只是游戏,朋友在游戏里被杀了。”
14岁男孩为玩网游
刷掉母亲约10万元
南宁一名14岁的初三学生,注册支付宝后悄悄绑定母亲银行卡,通过手机快捷支付方式进行网络游戏充值、买Q币等。当母亲发觉时,银行卡已被孩子刷掉约10万元。
7岁熊孩子网游10小时花费3万3
陈先生说自己有两部手机,一部是工作用,另一部主要就是上网浏览信息或者淘宝购物之类的,7岁的儿子平日里也经常会拿这部手机玩游戏,但是他没想到儿子竟然还学会了购买虚拟币。
3岁孩子玩QQ游戏误刷六千余元
郑州张先生,短短八天内,家里3岁孩子玩手机QQ游戏时“无意”累计买了近7000元的游戏“钻石”,这期间无需支付密码,也没有短信提示。
5岁儿子任性消费话费 随意点击支付
郑州市民李女士表示,5岁儿子用一款名为捕鱼达人的游戏金币支付,这款游戏是通过扣除话费完成交易的,每次10元到30元不等。没有将游戏与手机号码绑定,也没有任何支付密码,孩子就能随意点击支付,购买游戏中的“金币”。
专家:将付费游戏卸载 家长做好“把关人”
心理专家建议,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玩手机的预防,很多游戏运营商借孩子不懂事的心理设置消费陷阱,家长可以将需要付费的游戏卸载掉,下载一些免费的游戏,同时尽量让孩子少玩手机游戏,做好预防孩子沉迷游戏的“把关人”。
现在智能手机进入千家万户,相信很多家长都曾遭遇过手机无端扣费的情况,专家建议家长应对孩子玩手机游戏有所控制,最好不让孩子玩。如果无法控制,也应该告诉孩子,不要随意点击游戏中出现的提示键,更不要随意下载手机游戏。孩子玩的游戏,家长自己可以先玩玩看,如发现有异常应及时卸载。如果确实要给小孩玩,可以开启手机飞行模式,关闭网络和通讯连接,杜绝扣费信息上传。
让孩子远离网游
陪伴是最长情的亲子时光
专家建议,在陪伴孩子时,家长要多树立正面的形象,多给他们应有的温暖,“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远比吃好穿暖更重要。”
编辑:新语
&未来网为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下属中央级新闻网站 如有新闻线索请发邮箱
来源:中国新闻网  21:07
来源:中国新闻网  21: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47
来源:中新网  2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7
看新闻不过瘾来这里吐槽
版权所有: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号-1
&&|&&&&|&&客服电话: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尔罗伯逊沉迷网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