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好无聊,有没有人愿意讲个脱口秀段子完整演讲稿来听听

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文章来源于张海翔博客:http://www.51koucai.com好口才让孩子 赢在起跑线上 古往今来,口才好的人,能够顺利地获得别人的认同和帮助。甘罗是秦国名重一时的智 囊,在祖父甘茂的教导下,自幼聪慧,智力超人,满腹韬略,能言善辩,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神童。12 岁那年,甘罗就已经是秦相吕不韦的宾客了。 当孩子第一次用不太清晰的童音叫出 “爸爸” 、 “妈妈” 的时候, 年轻的父母一定激动不已。 在欣喜之余, 父母是否意识到应该从现在开始培养孩子的口才?在各种能力中, 口才可以决 定一个人生活及事业的成败, 是影响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最有力量的法宝之一。 对于孩子而言, 是学识、才干和智慧的重要体现,也是想象力、创新力、应变力及交际能力的综合表现。 一次,吕不韦请张唐赴燕国为相,联合燕国夹击赵国,张唐称病不肯出行,使得吕 不韦很不高兴。甘罗闻讯,自告奋勇前去劝说张唐。吕不韦见他小小年纪很不以为然。甘罗 却说: “项橐七岁能当孔子的老师,我现在都 12 岁了,不妨让我试试!”吕不韦最后还是同 意甘罗前去劝说张唐。 甘罗让张唐与白起比战功, 再让张唐比较范雎与吕不韦的权势, 最后, 以白起不敢出征攻赵被范雎逐出咸阳死于杜邮的故事威胁张唐, 使之如梦初醒, 立即整装出 发。 甘罗小小少年,仅凭奇计使秦国不动干戈,得到十六城,大喜过望的秦王政,破例拜他 为上卿, 使之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大臣。 父母不希望孩子成为像甘罗这样口才卓越的少 年吗? 苏秦口若悬河, 说服六国合纵抗秦; 纪晓岚机敏善辩, 堪称大清第一才子。 出色的口才, 可以让孩子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想法, 赢得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如今, 社会上甚至有 “知 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之说。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孩子若具有左右逢源的机智和 巧言善辩的口才, 就会时常处于优势地位, 在调整周围人际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就更能 得心应手。 人才未必有口才。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他所具备的技术知 识,85%取决于口才和人际交往能力。语言是犀利的武器,能够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地方― ―人的心灵。我们的孩子将来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以及与言谈交际相关知 识能力的多寡, 都会影响着他的成功和失败。 毋庸置疑, 口才对于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是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的基本能力。 口才的重要性不会因时间的推移、岁月的更替而改变或减弱,相反,人类文明和社会的 进步,口才体现出的作用和意义也就越大。文明、进步,意味着更加开放,人际交流更加频 繁,这正是口才生存和发展的最佳土壤,因此,好口才将是孩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 财富。 拥有好口才可以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自己的文化涵养和迷人风采, 使孩子处处得 到他人的喜欢和关爱,能够让孩子迅速走进他人的心灵,征服他人的内心世界,在交际中赢 得更多的友谊和喝彩。 “谁人不望子孙贤”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有所作为,能够站在大众面前从容不 迫地娓娓而谈,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展示。然而,冰冻三尺非 一日之寒,一流的口才也并非天生就能拥有。好口才要从孩子抓起,培养出色的说话能力, 就是积累成功的资本,让孩子拥有锦绣灿烂的明天。 好口才从孩子抓起。 第一章 家庭――培养孩子口才的梦工厂当孩子娇弱的生命之花轻轻绽放的时候, 父母也将自己融入了孩子的生命中。 作为孩子学 口才的第一任教师, 父母在自己精心营造的浓浓的家庭语言学习氛围中, 应该根据孩子的特 点,发掘语言天赋和潜力,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有计划地锻炼孩子的口才,并乐于为孩子 寻找展示口才的机会,用心为孩子建造一座培养口才的梦工厂。 1 ?父母是口才大师的启蒙者 人们常常把培养孩子比作培育一棵树, 父母就是辛勤的园丁。 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 树,需要父母浇灌无数心血和汗水。孩子刚出生的时候,除了哭闹和偶尔发出的咕哝声,什 么也不会说。他睁开眼睛,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父母慈爱的笑容,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父母温 柔的呼唤。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经验和安全感,在心理上也最容易与父母沟通。因此,父母 是孩子最早的, 也是最愿意模仿的对象,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被孩子注意到并在头 脑中留下痕迹,从行动中有所体现。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父母的启蒙教育,他们不断 学习,掌握单词和句子,经年累月,才会成为一个有口才的人,并没有谁是生下来就会侃侃 而谈、口齿生辉。因此,有人说,孩子就像一面镜子,是整个家庭精神的反映;父母则是口 才大师的光荣启蒙者。 佳佳一岁半了。一天,爷爷带她下楼,出门时爷爷说: “佳佳,爷爷抱你下楼。 ”她回答 说: “爷爷累了,佳佳自己走,下楼玩。 ”一连三个短句,吐字清楚,条理清晰,你能相信是 一岁半孩子讲的话吗?前几天,奶奶抱着她问爸爸、爷爷在干什么?她回答说: “爸爸在炒 菜,爷爷切辣椒,奶奶抱佳佳,妈妈上班了。 ”奶奶再问: “叔叔呢?” “叔叔也上班了。 ”一 连串的短句,不仅回答内容完整,一个“也”字的运用,充分显示了孩子语言的成熟和表达 的精确。 一岁半的孩子能有这样的口才,全靠佳佳的妈妈实施的“语言胎教启蒙” 。佳佳的妈妈 于蓝是一名幼儿教师,她决定在怀孕期间就开始对孩子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胎教启蒙,并 着重在语言上下工夫。据胎教资料上讲,胎儿到 5、6 个月语言中枢已基本形成。因此,于 蓝从怀孕 4 个月起就有意识地对胎儿进行语言刺激。5 个半月后感觉到胎动了,除每天坚持 语言训练外,于蓝还着重于对胎儿观察力、记忆力的培养,通过户外散步、上下班路上和睡 前对胎儿讲述所见事物的名称、 外形等等, 往往同一个地点、 同一件事物会专程去上三四次, 每次至少要讲述三遍。晚上,还要念儿歌、讲故事给胎儿听。 怀孕到第 7 个月,胎儿的脑、四肢等器官均已形成,于蓝开始与孩子做游戏,对胎儿进 行语言和动作的协调训练。例如:于蓝有每天临睡前喝牛奶的习惯,她就每天都轻轻地拍着 腹部说: “宝贝,喝牛奶了,你听见妈妈的话就动一动。 ”起初几天都没有任何反应,没想到 到了第 4 天,孩子果真用脚向放手的部位踢过来了。于蓝高兴极了。而后,只要于蓝拍着肚 子和她说话,她都会反应。怀孕到 8 个月,于蓝侧重于训练胎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常念一些 琅琅上口像散文诗那样的儿歌给她听,如《牵牛花》“牵牛花,藤儿长,爬上篱笆爬上房。 : 爬上房,吹喇叭,吹出一轮红太阳。 ”这样的儿歌对于胎儿来说难度较大,于蓝一有时间就 给她念,每次念一首,一首念三天。母亲的悉心培育,成就了小佳佳出众的口才。 现在看来, 佳佳的语言启蒙教育是成功的。 妈妈于蓝根据科学方式亲身体验的经历可以 帮助父母对胎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有利于孩子语言智力的开发, 能够 为孩子有个好口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何,要以他思维能力的强弱来决定,而思维能 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因此, 从婴幼儿甚至怀孕期就可以开始语言能力的启蒙。 由于后天所受的教育不同,才使人们有了口才优劣之分。当孩子长大成人后,有的人能 言善辩口若悬河,有的却口齿拙笨表达不清。显然,表达能力欠缺的孩子只是由于没有受到 良好的、 科学的教育, 他身上所具备的潜能未能获得有效的培养。 也就是说, 任何一个孩子, 哪怕他被人认为是愚笨的,他的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让人惊讶的巨大潜力。每个孩子 都是未来的口才大师,关键的问题在于父母如何去开发和教育,发掘出这种潜力。从孩子出 生的第三天开始培养语言能力, 口才教育就晚了三天。 父母要尽早地进入 “启蒙者” 的角色, 才能早些开通孩子的口才大师之路。 2 ?把握孩子口才教育的关键时期 口才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正如孩子的成长发育要分为各个不同的阶段一样。 古 人曾说: “橘生淮南为柑,生淮北为枳。 ”意思是因地制宜地栽培果树才能收获美味的果实。 父母根据孩子语言发育不同时期的特点施教, 也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孩子语言的发育经过发 音、理解和表达三个过程,具体可分为六个阶段: 预备期(0 岁至 1 岁)是简单发音和初步理解阶段,又称“先声期” 。孩子 8 个月左右时这 种发声练习达到高峰,并会改变音量以模仿真正的语言。 语言发育第一期(1 岁至 1 ? 5 岁)。这个时期的语言特点是使用单字,还会运用手势、 表情辅助语言来表达需要;以动物的声音来代替其名;会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如:父母逗 孩子的时候会问:宝宝可爱吗?孩子就会鹦鹉式复述:可爱。如同回音一样,医学上称为“回 音语”(“回音语”一般要持续到 2 岁左右消失)。 语言发育第二期(1 ? 5 岁至 2 岁)又称 “称呼期” 这个时期的幼儿开始知道 。 “物有其名” , 喜欢问名称,词汇量迅速增加。不过,这时孩子还只是知道名称,常常闹出张冠李戴、指鹿 为马的笑话。 语言发育第三期(2 岁至 2 ? 5 岁)。能说短句,会用代词你、我、他,开始接受母语所 表现出的独特的语法习惯,如:用感叹句来表示感情,用疑问句询问等。 语言发育第四期(2 ? 5 岁至 3 岁)。这个阶段孩子已经会使用复杂的句子,喜欢提问, 称“好问期” 。 完备期(3 岁至 6 岁)。这个时候的孩子说话流利,会使用大量词汇,能从成人的言谈中 发现语法关系,修正自己错误的暂时性的语法,逐渐形成真正的语言。 语言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两种。 孩子口头语言发育的关键期是 2 岁到 3 岁, 所以要 特别重视。 一位妈妈,当孩子躺在摇篮里只会呀呀咿咿出声时,就有意识地对孩子说话,有时还唱 歌给孩子听。从 2 岁开始,更注意教孩子说美好的语言。后来,她发现孩子特别爱听故事, 在她讲故事的时候听得聚精会神目不转睛。 于是她就买了录有童话故事的磁带, 让奶奶在父 母上班以后放给孩子听。童话故事中的语言不仅规范,而且生动、美妙、有韵律,有利于儿 童语言的发展。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始终比同龄人领先一筹。 通过父母耐心的启蒙教育,可以让孩子早开口说话,为日后的教育多争取一些时间。在 孩子只会哭不会讲话的阶段,父母和孩子相配合,经常逗他玩,带着表情和他说话。孩子虽 然不懂得父母说话的意思,但是爸爸妈妈的形象和声音是可以分辨出来的。父母在说话时, 将词和相应的物体联系起来,比如拿着苹果对他说“苹果” ,用这种更加直观的方法进行训 练,效果更好。 6 岁之前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黄金时期,7 岁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独立阅读神话和寓 言故事并进行复述,但此时的语言能力尚受到记忆力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在小学阶段,随着 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扩展, 孩子的语言开始飞跃式的发展: 记忆力的黄金时期使孩子的大 脑能够快速储藏丰富的知识和大量的词汇; 理解力的提高增强了孩子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事 件编排能力, 从而可以让他们更加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愿和意见; 逻辑思维得到锻炼后孩 子的语言更加有条理,这一阶段父母会觉得自己的孩子不仅“言之有物” ,而且讲得“振振 有词” “头头是道” 。到了小学高年级,孩子就能够独立寻找和整理资料充实自己的语言,性 格外向、活泼的孩子乐于主动参加学校的演讲、朗诵等锻炼表达能力的活动。 因此,对于孩子来说,6 岁到 13 岁才是练就好口才的最佳年龄段。经过父母和老师有 目的的教育,拥有一副好口才指日可待。作为父母,了解每个阶段儿童语言发育的特点非常 必要,把握 6 岁到 13 岁这个口才教育的关键时期,挖掘孩子学习语言的天赋和潜力,抓紧 时间行动起来吧! 3 ?发掘孩子的语言天赋和潜力 人的潜能仿佛是一座蕴含无数珍奇的宝藏。一位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潜能所能包容的 智力能量,犹如原子核的物理能量一样巨大。 ”孩子是父母的珍宝,也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创 造性的“实验品” ,当然,这项“实验”是建立在伟大的父母之爱上的。每个孩子身上都蕴 藏着不可估量的语言潜能, 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幼小的生命, 爱惜其生命中闪现的每一朵火 花。如今的父母比任何一代都更关注孩子,都对孩子充满了期待和希望,竭尽全力去培育孩 子,如果忽视了发掘孩子的口才潜能,是父母教育的失职和悲剧。 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撒贝宁以睿智机敏的口才赢得了无数观众的认可和钦佩, 他今天 所拥有的口才与父母的及时培养密不可分。 1976 年,撒贝宁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父母双双在部队从事艺术工作。撒贝宁从小喜 欢唱歌和跳舞, 而作为学表演出身的父母由于平时工作忙, 并没有对撒贝宁作什么特别的引 导和要求, 更没有像现在许多家长那样逼着孩子学这学那。 他们对撒贝宁几乎是任其 “发展” 。 4 岁那一年,撒贝宁和其他几个小朋友代表幼儿园为海军某部队表演节目。从这次表演 之后,撒贝宁的父母发现他的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认为他在表演方面很有创造性。撒世贵夫 妇开始留意儿子的一举一动,有空儿就主动与撒贝宁交流,有意识地给他灌输表演、音乐等 方面的专业知识。有的时候,撒世贵把撒贝宁带到自己工作的排练场地玩儿,让他受到真实 的表演活动的熏陶。 1987 年 7 月的一天,撒贝宁的父母下班回来,刚进家门便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只见 家里的客厅布置得像个晚会现场,还有用纸片剪成的小草、篮球等一些道具。撒贝宁和妹妹 撒贝娜每人手拿一个麦克风对他们说: “爸爸、妈妈,你们好!你们辛苦了。 ”接着撒贝宁请 他们坐到已安排好的位置上,紧接着,他像电视里的主持人一样向观众――爸爸妈妈报 幕??兄妹俩一会儿唱歌、一会儿演小品、一会儿说相声、一会儿朗诵,整个“晚会”持续 了近 40 分钟,把撒贝宁的父母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把兄妹俩紧紧地抱在怀里。父母后来 才知道整个“晚会”的策划、创作、道具制作、节目安排等全都是撒贝宁用一个多星期的时 间准备的。当时,撒贝宁还只是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而他的口才天赋和策划天赋就已经 崭露。同年,撒贝宁获得了全市五年级语文(口头作文)竞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为了提高演讲水平和舞台形象, 撒贝宁常常一个人在家里对着镜子一遍遍地练习, 并把 自己的演讲录下来,反复听、反复练,有时他让爸爸做示范。在示范过程中,撒世贵有时会 加入表演的动作,他就与爸爸理论: “演讲与表演不同,演讲主要靠讲,表情应是与主题相 关的最大投入,而不是有意识的做作。 ”他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且用实际行动来验证。 0 0 功夫不负有心人。从初二到高一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参加十余次市、区级演讲比 赛,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撒贝宁的父母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强迫他学习各种才艺,而是通过细心的观察,发现 他从小就具有一副好口才的潜力,然后进行有意识的专业引导和教育。在撒贝宁的成功中, 父母的参与程度并不高, 但是如果没有他们的及时发现和专业培养, 想必撒贝宁会花费更多 的时间、走一些弯路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 或许家长会问,我的孩子不像撒贝宁那样,从小表现出如此高的口才天赋。其实,只要 是人,都具有语言的天赋,只是有高低之分。但天赋只是给予了人一种可能性,要把这种可 能性转化成为现实,必须经过后天语言环境的熏陶和实践的培养。 所以,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要用心地观察孩子是不是喜欢说话,是否说得流利,是否 发音准确。当孩子的语言天赋表现得十分明显时,马上动手为孩子“量身定做”一个语言发 展计划,立即开始执行;如果孩子在语言的发展上稍显滞后,就先培养他说话的积极性,激 发孩子说话的兴趣吧。 4 ?给孩子列个“口才发展计划” 楚佳是一位年轻的父亲,和许多家长一样望子成龙。因为自己是个不擅言谈的人,楚佳 深知口才不好会给工作和生活带来障碍,所以他决定从幼年时期开始培养孩子的口才。 他先着手从网上寻找各种幼儿口才教育的方法。嗬!不看不知道,原来如此多的儿童教 育网站都有关于口才教育的良策。 “陪孩子聊天” 、 “边读书边交流” 、 “给孩子讲讲童话” 、 “学 习朗诵和演讲对口才大有帮助” ??简直令人目不暇接。 到底该选择哪种方法呢?楚佳因此 犯了愁。 他回头看了看正坐在地板上沉浸在一堆四驱赛车模型中玩兴正酣的 5 岁的儿子, 做 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一周七天,每种方法用一天!他觉得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哪种方法 对儿子最有效。 于是他马上到附近的书店选购了许多儿童故事书和磁带, 甚至朗诵、 演讲技巧训练的书 籍也网罗回家,准备开始实施他的“伟大”策略。 周一聊天、周二读书、周三讲故事、周四朗诵唐诗??起初,楚佳对自己的安排十分满 意。 只是刚刚一个礼拜过去, 他深感白天工作晚上再进行 “培训” 实在辛苦, 便开始 “偷懒” 。 而孩子呢,本来就十分反感每天晚上都被迫“陪”爸爸“玩”那些无聊的游戏。于是,从开 始的雄心勃勃每晚必训变成了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但孩子的口才没有提高, 反倒养成了做 事情三分钟热度的坏习惯,楚佳不得不开始反省。 楚佳失败在哪里?答案是:无计划无目的更没有选对方法。孩子好像一棵幼小的树苗, 父母怎样培养就怎样成长。 即使培养孩子的口才, 也要针对孩子的兴趣爱好选择科学的方法, 盲目行动非但不会奏效,还会产生反作用。要和我们的工作、学习计划一样,给孩子列一个 语言发展计划,分阶段有针对性地确立目标,交替选择方式,积累点滴进步。培养口才不是 一个简单的过程, 想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 要把好口才这个长期的大目标化为无数短期的 小目标,制订详细可行的计划,逐一实现。 文玲是五年级一班的语文课代表, 上个月全市中小学生诗歌朗诵大赛上, 小文玲以一首 优美、深沉的抒情诗朗诵《致橡树》获得了小学组冠军。 与其他小选手不同的是,文玲没有选择“红色”题材的爱国主义诗歌,而是别出心裁地 选择了这首有着深刻含义的抒情诗。她用甜美的童声,表达出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 的、伟大的爱,她的朗诵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评委和在场所有观众的心弦。 评委们说, 作为一名小学生, 能够如此充分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并通过声音和感情传递给观众, 实在难能可贵。不仅是这次比赛,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小文玲已经表现出过人的语言表 达能力:学校的联欢会,她是聪明大方的小主持人;年级的辩论赛,她是言语犀利的最佳辩 手;语文课上的即兴演讲,她是从容不迫的演说家。 对于女儿取得这样优异的成绩, 文玲的母亲――一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者, 张老师 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面对许多陪同孩子参赛的家长热切的“取经” ,张老师拿出了两大本 小文玲的成长札记,其中一本专门记录着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和点滴进步。翻开这本札记, 赫然订着 10 张“语言发展计划表” 。 原来,在文玲尚未出生的时候,母亲的语言教学计划就已经开始,而且,这位智慧而又 细心的母亲每一年都会为孩子制订一份语言发展计划,并且根据进行的情况随时修改调整。 “2002 年 8 月,孩子即将入学,教她学会自我介绍和与新同学交流。 ” “2002 年 12 月,从这个月开始口头小作文练习,每天五分钟,帮助孩子纠正语言中的 错误,顺便了解她在学校的情况。 ” ?? “2003 年 4 月,唐诗背诵。 ” “2003 年 9 月,已经背诵完了全唐诗,现在开始要能讲述自己对诗歌的体会了。 ” “2005 年 7 月,暑假开始,觉得孩子对现代诗歌更感兴趣,所以为她选了几本书。 ” “2005 年 9 月,新学期,语文老师非常注重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10 月将进行班级辩 论赛,做准备。 ” ?? “开始是我做计划,她配合,到后来,已经是她做计划然后我们一起协商,这样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训练, 我认为对文玲的语言表达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孩子取得成 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阶段性,作为父母要把握好。而且,在制订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参 考孩子的意见,否则与‘填鸭’式的传统教育就没有区别了。 ”张老师认真地对其他家长说。 对孩子来说, 童年的幸福意味着什么?是玩耍、 游戏, 是与小伙伴和父母分享快乐时光。 因此,制订计划需要考虑方法的趣味性以及时间的合理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带着愉快的 心情进步。而且,儿童语言的发展计划如果过于认真并严格遵循,也会很危险。因此在制订 计划之前, 应该先了解孩子的语言水平、 爱好兴趣, 草拟一份计划, 根据执行情况及时调整。 孩子会慢慢长大,越来越独立、有主见,父母不妨与孩子一起制订这个计划,在轻松、浓厚 的语言学习氛围中共同体验,既锻炼口才,又能增进亲子关系。 年轻的父母, 想要自己亲手打造一代口才大师吗?从现在开始行动, 为孩子制订一个语 言发展计划吧! 5 ?营造口才学习氛围的 8 个建议 父母是未来口才大师的缔造者,家庭就是打造口才大师的“梦工厂” 。挖掘潜力和制订 计划是锻炼孩子口才的前期准备, 营造出浓浓的学习语言的家庭氛围则是实践过程中重要的 环节,贯穿着口才锻炼过程的始终。父母为孩子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精神环境,使孩子沉浸 在“说话”氛围中,乐于说话,满怀好奇和热情地接受语言训练。 建议一:给孩子爱的声音 孩子学说话是从听说话开始的。 随时提供听说话的环境, 最简单的方法是父母随时说着 自己正在做的事,在话语中满盈慈爱和关怀,用爱的声音开拓孩子的“听――说”系统。在 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选用较慢、重复的话语,好让孩子能充分理解和模仿父母的话语,在无 形之中,扩大了孩子的词汇量,也提高了理解力。 孙蕾的儿子旭旭一出生的时候, 母亲就开始对他进行有意识的语言培养。 一岁以内的孩 子大部分的时间在睡觉,只要他醒来,孙蕾就会主动与他沟通,用标准的普通话对他讲很多 正在发生的事情。母亲会带着愉快的心情,用轻快的语气给他讲与他有关的很多事情,边说 边用鼓励的眼神看他,用爱抚的动作逗他。 母亲看书的时候对孩子说: “妈妈在看书,宝宝长大了也要看书。 ”还可以说孩子正在做 的事,如孩子在喝奶,爸爸说: “宝宝在喝奶,好喝吗?”三岁的时候,旭旭已经可以自如 地运用语言表达要求。 建议二:跟孩子说话一定要使用清晰、正确的语言 父母跟孩子说话的时候使用准确、 清晰的发音和表达方式, 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语 言习惯。对孩子来说,学语言也是“十年树木” ,一旦养成口齿不清、发音错误等习惯,想 要改正比较困难。不要小看了规范化地使用语言,它才是口才大厦的基石。孩子 6 岁以后, 父母不仅应该注意语言的准确, 还应该讲究逻辑和条理, 比如让孩子按照时间顺序讲述这一 天在幼儿园或者学校发生的事情;与孩子一起分析探讨问题,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进 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丛林刚刚学会说话的时候,一天,妈妈带他到动物园。看到狮子,小孩子奶声奶气地问 妈妈,这是识字卡片上的“西几”吗?妈妈听到以后,不但不纠正,反而觉得很好玩。从此, 丛林一直把狮子称呼为“西几” ,甚至无法掌握与这两个字相近字的发音。小学入学的时候, 老师检查孩子识字水平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了出来。 不得已,妈妈只好开始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孩子迷惑不解地问妈妈: “我不是一直就 这样说吗?怎么错了呢?”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时间, 改掉坏习惯则更加困难。 特别是孩子表现出的抵触情绪, 让母亲束手无策。后来,他甚至觉得自己很多发音都是错误的,干脆闭口不言。 建议三:营造多彩的生活环境 在孩子的小房间挂上可爱的动画人物的壁画;床头用皱纹纸布置一个“亲情园地” ,贴 上孩子从小到大独自的、 和父母一起拍摄的照片, 父母用录音机录下和孩子一起说笑的磁带 放给孩子听; 在家里养一些花花草草或巴西龟这样的生物, 给孩子创设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 让孩子既能感受到日常生活的温馨,又能体会到童趣。 小朋友常常分不清左右脚的鞋子,若父母只是单纯地说这是左脚鞋子,那是右脚鞋子, 说得再多孩子可能还是分不清。这时,父母可以编一个童趣味十足的小故事: “宝宝看看, 两只鞋子背对着背,都生气了,他们为什么不高兴呢?因为他们在说: ‘把我们穿错了,我 们要面对面说悄悄话’”随后,父母帮孩子把穿错的两只鞋对换,再说: 。 “瞧,两位好朋友 正面对面地点头微笑呢,他们为什么会这么高兴?因为他们穿对了。 ”父母还可配上一幅人 物化了的两只生气鞋子的卡通漫画和一幅正在微笑的两只鞋子的卡通漫画让孩子边看边说。 这样, 孩子不仅很快就能分清左右鞋子, 而且以后也会用这么有趣的语言去和穿错鞋子的小 伙伴说话。 建议四:用适合孩子年龄的语言对话 孩子慢慢地长大,父母和孩子说话时使用的语言也要随之“长大” ,也就是选择适合孩 子年龄的表达方法和谈话方式。 如果孩子的语言水平长期停留在幼稚的低水平阶段, 他该如 何以学生的身份走向校园,如何以一个成年人的角色走向社会?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 F.R 施莱伯说: “要想知道你孩子将来的语言如何就必须先研究你本 人现在的言语。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粗话、脏话随便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语言发展都 会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年轻的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万万不可粗心 大意。 电视里热播的动画片《蜡笔小新》 ,小勇可是每集必看。不仅看,他还颇有模仿天赋, 常常学着电视里小新的样子说话动作,有时把家人逗得开怀大笑。有时,爸爸还和小勇一起 模仿,用幼稚的语气跟儿子讲话。 一晃,小勇也是个小学五年级学生,是大人眼中的“小小男子汉”了。可他说话仍然奶 声奶气,甚至有点呆头呆脑。同学们还故意逗他说话,听到他说话还像个三四岁的孩子,更 是大笑不止。 一天,两个同学在走廊边走边讲话,小勇走在他们后面却没被发现。一个孩子说: “小 勇讲话像个傻瓜一样呵,而且我们逗他他就讲,看见我们笑还以为是夸他呢!“是啊,都不 ” 知道我们是拿他找乐,真够笨的,你说他是不是大脑不发育?” “哈哈,可能是吧。 ”同学的 话深深地刺伤了小勇的心。从此,他一直闷闷不乐。这天放学,爸爸从房间里跑出来,高声 说: “我是拯救地球的咸蛋超人! !小家伙,崇拜我吗?”看着爸爸嬉笑的脸,小勇厌恶地大 喊: “你是个傻瓜!笨蛋! ”然后哭着跑回了房间。只剩爸爸在原地摸不着头脑。 建议五:做“阳光型”父母 开朗的父母培养的孩子多半也有着和父母一样明朗的个性。 即使和陌生人相处, 性格开 朗的孩子也能迅速地攀谈起来,而且滔滔不绝,令人钦佩;而天性比较内向的父母往往不善 言语交际, 孩子受到影响也逐渐形成内向寡言的性格, 缺少与他人交流, 口语训练则成为 “纸 上谈兵” ;有些家庭民主意识浓,父母给予孩子很大的言语空间,愿意倾听孩子的心里话, 和孩子聊天;而有的家庭对孩子约束较多,父母忙于事业,疏于与孩子交流,如何能提高孩 子的口才呢? 做 “阳光型” 的父母, 每天清晨给孩子一个灿烂的微笑, 用阳光般的语言照亮孩子的心。 在温暖的感召下,孩子的语言也会感染上清新的阳光味道。 在儿童交往技能训练班上, 心理辅导老师发现小山和其他同学很不一样。 其他同学都积 极参与各项活动,一会儿是角色的扮演,一会儿是情绪竞猜??大家边做各种游戏边体会、 讨论应该如何与他人交往,热情可高了。唯有小山沉默不语,茫然地看着大家。当小山被邀 请提一个自己的愿望时,他不知所措地询问身边的同学: “什么愿望?我??我也不知道自 己想要什么! ” 在和小山爸爸的交谈中,了解到小山的妈妈是个女强人,事业有成。小山妈妈在家里喜 欢发号施令,一切都要由她来安排和做决定。在家中,小山发表意见的时候,妈妈总是说: “小孩子家,懂得什么。 ”甚至连小山的爸爸都没有“话语权” 。孩子总是处于被动,没有表 达自己愿望和想法的机会,时间长了,他连如何表达都不会了。 建议六:简化家庭语言环境 父母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讲普通话的环境, 用规范的语言来教孩子。 如果家庭成员使用 方言, 对正处在锻炼口才黄金时期的孩子来说, 把声音符号和周围实物联系起来就会比较困 难,就会推迟孩子开口讲话的时间。而且,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父母对孩子教 育的兴趣等等,都会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 乏,模仿力相当强的孩子也会感染到这些“语言病毒” 。 2 岁的毛毛出生时和其他孩子没有什么两样,夫妻俩把他当作宝贝呵护,也没有生过什 么大病。到了 2 岁时,毛毛连爸爸、妈妈都叫不清楚。看到别人同样大小的孩子都能够清楚 地说话,语言流利,夫妇俩着了急,以为孩子语言有问题。经过听力、智力等各个方面的详 细检查,并没有发现异常。 医生经过检查后,确认为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经过仔细追究,原来这和毛毛的父母、保 姆和老人等家庭语言环境有关。毛毛的父母、双方老人的方言比较重,一个持江浙口音,一 个说四川话。而且,夫妻俩在教孩子说话的时候也用当地方言;同时,请来照顾孩子的保姆 更是说另外一种方言。 家庭语言环境太复杂、夫妻口音相差过大,都会导致儿童语言发育迟缓。有关儿童语言 教育专家指出:在教孩子说话的最初期,应该尽可能用标准的普通话,减少方言、外语等复 杂混乱的语言环境。 建议七:给孩子愉快的谈话经验 愉快的谈话经验会让孩子爱上说话。对于孩子而言,语言是用嘴做魔法的魔杖。在他蹒 跚学步的时候,一不小心摔倒在地,孩子会马上告诉最亲近的人, “爸爸,疼”“妈妈,破 、 了”就是简单的信号弹,父母一听到,马上会焦急地跑到孩子面前;他说“饿了,渴了” , 父母就会端出美味的饭菜或者甜甜的饮料,于是,孩子从这“魔法”中尝到了“甜头” ,带 来了愉快的体验,他便会产生继续使用、探索、研究和驾驭这种魔法的兴趣。 与父母聊聊天, 和爷爷奶奶说笑可以让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技巧、 实践经验和情感体验。 对于愉快的事情和经历, 人们总是记忆深刻并且希望能够重温当时的幸福感受, 孩子也不例 外。 现在,8 岁的马克忽然有一种特别的期待――星期五快一些到来。上星期五晚上,很少 回家吃晚饭的爸爸不到 7 点钟就进了家门。 晚餐后, 爸爸拍了拍马克的肩膀, 轻松地说: “小 老虎,我想我们应该谈谈,顺便帮你妈妈收拾残局,你认为呢?” 于是,父子俩开始了“忙碌” 。 “噢,马克,我没想到你能把盘子清理得这么干净,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比较喜欢用泥 巴当{布。 ” “是的爸爸,在学校我们需要自己清理餐具,每个孩子都这么干。 ” “是吗年轻人?我想我已经快要脱离时代了。 ”父亲自嘲地说。 半个小时之后,厨房被收拾得整齐干净,他们的交谈却没有结束。父子俩在客厅里讨论 关于赛马的问题――马克非常喜欢马, 他认为马是既聪明又能干的动物, 并且约好下周五父 亲会带一些赛马的照片回家。 这次愉快的交谈, 让马克开始逐渐了解平时忙于工作的父亲是多么的爱自己, 而他―― 作为一个“年轻人” ,更想把自己的新奇见闻讲给父亲听。 建议八:别过分满足孩子的愿望 孩子用手指着桌上的闹钟,大声地说: “我要那个! ”这个时候,父母该怎么做?是不假 思索地拿给孩子,还是蹲下来,微笑地对他说: “你想要什么?把名称说出来好吗?”如果 孩子还不知道“那个”叫闹钟的话,告诉他并让他记下这个单词。 即使已经理解了孩子的意图, 也别在他还没说出来的时候就给予满足。 让孩子对父母说 出自己想要什么,才能锻炼他站在别人面前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想法。 贝琪是一位全职太太。 她的时间几乎都花在清洁房间和两个孩子身上。 作为一个善解人 意的母亲,贝琪能通过孩子的眼神知道他想要的是小甜饼而不是牛奶,所以,孩子们几乎可 以不费只言片语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7 月,贝琪回故乡探望父母,把孩子交给了丈夫。4 天后,她回到家,丈夫在门口接过 她的皮箱。 “怎么样乔,和孩子们相处得还好吗?我想你从未如此和他们独处。 ”贝琪微笑着问。 “确实如此,亲爱的。不过我希望你能教会他们自己说自己想干什么,而不是让我猜。 ” 父母花一些时间和心思, 把孩子的小天地装点得像个语言天堂; 和孩子聊聊自己小时候 的事,听听他们的意见;耐心教给他那些对他来说陌生又实用的单词,精心营造出学习语言 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喜欢语言表达之前,先爱上交谈的气氛、沟通的环境吧,那是支持他继 续寻找语言表达趣味的重要经验。 6 ?用心倾听孩子的话 晚饭后,孩子小小的身体依偎在母亲柔软的怀抱中,亲昵地和妈妈聊着什么。只见他一 会皱起眉头,一会又咯咯地笑起来。母亲认真听着孩子的话,被孩子的情绪所感染,露出舒 缓愉悦的表情,眼神中闪烁着爱的光芒。 在宽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用心倾听孩子的话,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民主、和谐的相 互尊重的亲子关系。孩子敢于在大人面前说话,喜欢与父母交流的感觉,与家人分享语言的 魅力。对孩子的口才教育来说,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每个人都要倾诉,孩子也不例外。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孩子最希望父母耐心地听听 自己的心声。 小南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母亲在外企,平时工作非常忙,因此,把刚刚两岁的小南送进 幼儿园全托,每周只接一次。 孩子从幼儿园回来,总是说: “妈妈,咱们谈谈话。 ”有一次,竟然哭着向妈妈请求: “妈 妈,我知道你很忙,没时间陪我在家,可你能不能把我转到每天都能回家的幼儿园?” 父母没有满足孩子的愿望,忙碌的工作使他们无暇照顾孩子。 每次孩子回家, 总是兴致勃勃不厌其烦地给爸爸妈妈讲幼儿园里的事, 孩子需要的是一 个忠实的听众,而父母是最合适的人选。遗憾的是,开始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的这个需求, 觉得听孩子说话,浪费了他们搜集资料或写计划书的时间。所以,每次孩子和父母讲话,总 是做出很忙的样子,眼睛左顾右盼,要么就是在电脑跟前纹丝不动。 然而父母的“忙碌”给孩子的语言表达带来了障碍。小南是个思维能力很强的孩子,为 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话说完,他就讲得很快,慢慢地变得讲起话来结结巴巴的。父母才意识 到问题的严重性。 父母倾听孩子的话,得到的是生命的信息,而孩子得到的是人的自信。这种交流,是心 灵的沟通,它让一个孩子从小体味到自己是被父母重视的。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在繁忙的工 作之余,抽出一点时间耐心地听听孩子说话,不要像小南的父母那样,等到孩子的语言表达 出现了问题才后悔。 男孩子需要父母倾听。父母的倾听,培养了男孩子讲话的幽默,而幽默是男人的魅力; 女孩子更需要父母的倾听,父母的倾听,会使女孩子成为有素养的女性。父母要善于倾听, 有倾听的耐心,有倾听的激情,更懂得倾听的艺术。 方法一:做出听的姿势 ①父母的视线与孩子齐平。如果父母站着听孩子说话,孩子需要仰视父母,这种身高的 距离会给孩子造成压力。 平等是沟通的基本前提, 拉近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能够帮助孩子 自然地说出心事。家长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用微笑、轻松的神情鼓励他。如果是绷着脸,虽 然没有了身高的距离,心灵的距离还在,还是无法让孩子畅所欲言。 ②身体稍稍向前倾, 这是表示有兴趣的姿势。 父母感兴趣的表现会给孩子说下去的勇气。 ③不要制造“墙壁” 。如用手捂着嘴巴,两手抱着胳膊,或翻看着书,这些举动对孩子 来说,都是一种障碍。 ④用眼睛“听” 。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很自然地用眼睛来表达你的兴趣和愉悦。在孩 子说话的时候,你要用目光去接触孩子的眼睛,而不要游离;或者一边手里做事,一边听孩 子说话。这些做法效果都不好,因为你不仅会给孩子一种心不在焉的感觉,还会让孩子感到 你不重视他,会影响孩子说话的欲望。所以,学会倾听就需要家长与孩子进行目光的接触, 专注地看着孩子的眼睛, 要注意力集中, 倾听孩子的心声。 你注视孩子时的目光一定要温柔, 充满鼓励,充满肯定。这样孩子才会不恐惧,才会大胆地说出自己想要说的话。 ⑤不要打断孩子。别轻易打断孩子说话,更不要总是指出孩子发音有错误。因为这样会 使孩子的思路被打断, 有时孩子会因为紧张而忘记自己要说的话。 于是他倾诉的欲望就会被 削弱,受到干扰。当倾诉者不能畅所欲言时,倾听也就不能顺利地进行。父母耐心倾听的时 候,一边温和地点头,一边用鼓励的眼光示意孩子继续说下去,有时候可以说:“嗯,对! ” 有时可以说:“噢?是吗?再给我讲一下好吗?”启发孩子一步步把他想说的话全部说完。 方法二:表现出听的兴趣 ①假装无知。讲话中最扫兴的是听到对方说: “我早就知道了。 ”父母在听孩子讲话的时 候,即使这件事、 这个笑话已经听过, 也要假装一无所知。 在孩子说的过程中, 流露出惊讶、 难以置信的神情,安慰一下他的小小虚荣心,这样就能进一步激发他表达的欲望。如果孩子 才说两句,大人就不耐烦了: “知道了,早知道了。别烦我! ”于是,孩子十分扫兴,以后也 不乐意和父母交流了。其实,父母也并非知道一切的事情,耐心地听听孩子的话,说不定能 从中找到灵感,解决自己工作中的问题呢。 ②强迫自己产生兴趣。也许你会发现,不论孩子的话题多么简单,如果想要表现出有兴 趣的姿态,那么兴趣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来。如果父母总是沉着脸,一言不发,一副漫不 经心的样子,就会令孩子十分失望。慢慢地,他也会养成对什么事都不关心的毛病。那些在 课堂上发呆、不爱发言的孩子,幼年时可能就缺少好的听众。孩子从小没有感受过自己语言 的魅力,必定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失去应有的信心。作为父母,关心孩子不应只是关心 他的冷暖、吃住,还要关心他感兴趣的事。对孩子关心的话题产生了兴趣,你同孩子谈话的 兴趣便也具备了。 方法三:让孩子看到你的专注 让孩子看到你的专注,是让他知道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你都认真听到了。 ①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比如: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最爱吃惊,用 大人的话是“大惊小怪” ,他们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表情。能把大 人吓住,说明自己很有本事。 ②语言表达。在倾听孩子谈话的过程中, 用简单的诸如“太好了!“真是这样吗?” ” “我 跟你想的一样。“你的想法太好了,请继续说!“我简直不敢相信! ” ” ”等话语来表示你的兴 趣。 ③即使没有时间,也不要敷衍孩子。如果孩子想对父母说什么,而父母很忙没有时间, 最好先问问孩子这件事情是否非常紧急, 跟孩子解释爸爸妈妈现在非常忙, 并跟他约定谈话 的时间和地点。在孩子说话的过程中,要不时地做出反应,比如说“嗯”“然后呢”等等, 、 让孩子知道父母在很用心地听他讲话。 这些都是帮助父母用心倾听孩子讲话的良策,试试看,效果很快就会显现在面前。当孩 子长大成人,像山一样站在父母的面前,需要仰视他时,他仍然会习惯地俯下身来,像小时 候爸爸妈妈对他那样,听父母说话。那时,年迈的双亲,会从内心里感到做父母的宽慰和满 足。 年幼的孩子都有一颗敏感而脆弱的心,他们能够从父母慈爱的笑容中得到鼓励和安慰, 也会从父母冷漠或者不屑一顾的语气中受到伤害。 用心的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基本法 则,对于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如果孩子不爱说话,或者一说话就紧张,听别人讲话时漫不经 心,父母应该想想,是不是自己的不耐心倾听让孩子丧失了表达的兴趣和信心,甚至养成不 良习惯。 谁的话有人听,谁有人关心,谁就能长智慧,谁的口才就能更进一步。被倾听,意味着 被接纳、被了解。今天,通过语言,孩子把自己的心情和思想交给父母;明天,通过口才, 他能把心情和思想交给世界,感动这个世界。 7 ?让孩子讲述自己的故事 讲故事,是启发幼儿思维,进行语言训练的好方法,对于口才的培养更是大有益处。不 过,这次我们来点花样,让孩子成为主角,讲讲自己的故事。 上小学以来,女儿的书包里除了一叠叠的贴画剪纸外,慢慢地多了几本薄薄的书,那是 文森太太借给她看的儿童读物。 从那时开始的很多年里,我们几乎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在饭桌上长时间的交谈,到了我 们该收拾饭桌的时候,她就从书包里抽出那些图书读了起来。为了刺激她的学习欲望,增强 她的自信,一开始,我装作对她的读书能力表示怀疑,或者根本就不信她能读得懂。我总是 问她: “你能看懂吗?” “当然! ” “你是只能看懂一个一个的单词呢,还是真的看明白了整个故事?” “当然是看懂了整个故事呀。 ” “真的吗?” “真的! ” 我打开书,指着其中一篇。 “你能把这个故事说给我听吗?”我问她。 “可以。 ”接着,她就绘声绘色地讲起了书里的故事。 听完她讲的故事,我带着非常夸张的表情,瞪大眼睛,看看书,看看她,再看看书,说: “真不敢相信!你真能看懂?真看懂了!太了不起了!你怎么能看懂呢?谁教你的呢?” “我自己看懂的,要不要我接着读下一篇,读完了再讲给你听?” 这正是我想听到的。 她看起来颇为得意,只需稍稍花些工夫,就把爸爸给震了。 此后,我给她买了一本厚达 750 页的《麦克米兰儿童词典》 ,又给她买了麦克米兰公司 出版的《365 夜睡前故事》 。这本书收集了 365 个世界著名的故事。借助词典,她天天都认 真阅读,把这本两百页的书看完了。在那之后的一两年里,是她给我补课,为我讲述许多我 从未听过的故事。而当她正正经经地告诉我,这些故事那么有名, “爸爸你是‘应该’知道 的呀”时,颇让我汗颜。 她在我所构筑的这种“学术”气氛下,终于认认真真“诲人不倦”地把那 300 多个故事 讲完了。这时,她已经几乎成为一个故事大王了,在别人嘴里普普通通的话,她说出来就绘 声绘色,文森太太总是跟我说,你女儿的口才实在太棒了! 虽然我只是微笑,但是,我同意她的话。 这位聪明的父亲没有像许多忙碌的中国家长那样, 在承受工作生活的压力之外, 还要去 找一个又一个故事,自己先读,然后,把孩子拉到身边,不管他是否喜欢,也不管他是不是 打瞌睡,辛辛苦苦讲给孩子听。实际上,那样做,不仅家长劳累,效果也不一定好。相反, 这位父亲还比较轻松地从女儿那儿“学”到很多,听了许多世界著名的故事。在孩子讲故事 的时候,父亲做的事很简单,就是瞪大眼睛,微笑、大笑。当然,父亲也是真正地享受了女 儿的故事。听完了故事,家长该做的事就是,提问――再提问――赞扬。 多轻松的事儿, 家长们为什么要勉为其难, 给自己添麻烦呢?每天辛苦工作, 下班回来, 理当放松放松,抓紧享受人生,为什么还要自找麻烦,再为教育孩子加一次班?听听孩子清 脆的童声讲述出来的美好的故事,让自己放松,重要的是锻炼了孩子的口才,帮孩子成为思 维敏捷、口齿伶俐的小小故事大王。 听孩子讲故事的时候,父母使用一些小技巧,如采取接续、复述、编排、改错等办法, 激发孩子的兴趣,启发思维。 ①留有余地,让孩子为故事接龙。孩子年龄小的时候,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直接讲故事 还是有困难的。因此,父母先给孩子讲一小段,同时有意识地给孩子留下想象的余地,在故 事的紧要处“打住” ,让孩子顺着情节发展,构思出顺理成章的结果来。 ②提供素材,考验孩子编故事。六七岁的孩子知识面虽然有限,但是想象力非常丰富, 他们会幻想和海豚一起在水下生活游戏、 套上游泳圈在天空驰骋。 而且孩子的思维已经显示 出一定的逻辑性, 可以完全凭想象编排出完整的故事来。 找一些故事素材, 给孩子一点提示, “编造”出或者生动或者感人甚至有点匪夷所思的故事,让孩子的思想天马行空,让孩子的 口才自由发展。 ③制造“错误” ,激发孩子改写故事。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对学过的知识、听过的故事 记忆深刻,时常喜欢用自己学到的东西“指导”“评说”大人的所作所为。父母不妨利用这 、 一点,给孩子讲点错故事,激发孩子来纠正,从而调动孩子讲故事的积极性。 女儿缠着母亲要听故事,妈妈耐心地抱着她,娓娓道来。 “森林里有只可爱的大熊猫,在树上飞来飞去??” “妈妈,错了,熊猫不会飞! ” “为什么呢?” “它没长翅膀呀! ” “真聪明,说说看,什么会飞呀?” “蜻蜓、燕子、喜鹊、大老鹰??” “给妈妈讲个飞行比赛的故事怎么样?” “好吧。嗯??让我想想。 ” 几分钟后,聪明的小女孩儿开始讲故事。 妈妈的“错误”像把金钥匙,打开了女儿的话匣子。父母故意地讲错故事,可以错在开 头,引导孩子反驳,巩固所学知识;错在中间,激发孩子纠正,锻炼思辨;错在结尾,启发 孩子想象,让孩子创作出理想的结果来。 ④假日休闲,现编情景故事。节假日或朋友团聚,也是孩子们聚会的好时机。几个孩子 围坐在一起,即兴编一段小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在座的小朋友,情节可以选择聚会上发 生的事情。 当孩子之间熟悉之后, 还可以把故事表演出来。 大人们不需要指导孩子该如何说, 让他们尽兴地说出自己的思想,不失时机地予以赞美就足够了。 除了父母,其他家庭成员也可以成为孩子的听众。利用孩子的自豪感、自信心,让孩子 在大人面前充分展示自己的口才和勇气。 孩子讲故事,不要苛求白璧无瑕,而应力求顺理成章;平时,父母从语气、手势、声调 等方面做些指导,效果会更好些。周末的时候,还可以邀请邻里小朋友搞故事比赛,买些故 事书作奖品,更能激发孩子讲故事的兴趣。 孩子给大人讲故事,精神高度集中,经历了阅读、思考、理解、语言组织和表达等一系 列复杂过程,是一种绝佳的口才训练。家长在听故事的整个过程中,只需老老实实地充当一 个认真、忠实的听众,好好地享受孩子的故事给您带来的愉悦和知识。提问,表扬,赞美, 这就是您该做的。 8 ?观察想象是口才的催化剂 孩子在讲故事的时候, 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是缺乏创新照搬原文, 还是词汇贫乏叙述平 淡?如果真的是这样,不要紧,让我们来添加几滴神奇的催化剂――观察和想象,为口才锦 上添花。 孩子出生后几小时,观察力就开始发挥作用了。他的小眼睛四处瞧看,观察这个陌生而 又诱人的世界。这时孩子的观察力仅仅局限于视力,还不能把看到的东西进行综合、判断和 分析。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大约从 2 岁起,孩子才开始具备真正 的观察能力。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逐渐的练习,观察力会慢慢提高。观察事物的时候,孩子总 会产生问题或者想法,会向父母提问和表达,间接地锻炼了口才。锻炼孩子的观察力需要注 意以下几点: 首先,找准特点进行观察。观察不是漫无目的的视觉行为,而是选定对象,集中精力用 眼睛和头脑去寻找它的不凡之处、诱人之处。 但是,孩子一般不容易集中精力,而且对所观察到的内容不能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抽象, 无法认识到事物的突出特点。 所以父母可以事先给出明确的观察目的, 让孩子围绕着核心问 题观察,这样做往往收效颇丰。比如,孩子对新买的小白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父母可以问 他: 小白兔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尾巴是什么形状的?喜欢吃什么食物?有没有胡须等等。 一 段时间后,父母就可以不再提示,让孩子自己寻找特点。 其次,通过比较找出事物的区别。兔子和猫有什么不一样?耳朵的长短、皮毛的颜色、 身体的形状还是尾巴的长短?孩子通过细致全面的观察, 发现事物之间的区别, 是提高观察 力的好方法。发现了区别与联系,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父母扮演的角色是耐心听 孩子把话讲完,然后给予表扬。对他说错的地方先别点破,只是鼓励孩子再仔细认真一点。 再次,培养孩子观察的兴趣。别看孩子年纪小,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是非常旺盛,只要看 到接触到未知的、 新鲜的事物, 总想要看个明白问个清楚。 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自己动手观察, 找出问题的答案。当孩子因为自己的新发现而欢呼雀跃的时候,观察的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最后,引导孩子注意观察的深度。由于孩子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只能观察到事物的表面 现象,父母可以帮孩子发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在孩子观察猫的时候,父母可以给孩子讲讲 猫的特点:猫的瞳孔伸缩范围比较大,在白天光线强的时候,瞳孔可以缩小成一条线,而到 了晚上则变得又圆又大,所以猫在夜里也能抓到老鼠。 加入了观察力这支语言的“催化剂”之后,孩子对事物的认识会更加深刻,说出的话一 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而且也使孩子的思维更加严密,懂得如何分析、判断和推 理,说出的话能够滴水不漏,有条有理。孩子准备说话时,通过观察,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 中获得丰富的“原料” ,通过分析判断、归纳整理,从中发现反映生活事件本质的问题和发 展的趋势;与他人交谈中,可以了解对方的表情、心理变化,及时调整交谈的内容、方式、 节奏;在交谈后,可以从对方的反映中综合分析自己言谈的成败得失,使自己的口才臻于成 熟。 怎么,觉得孩子的语言还不够生动不够丰富?别急,我们现在就拿出另一支“催化剂” ――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好比口才的“点金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 “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 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 ”有了它就可以“思接千载,视通千里” ,说起话来内容充实、新 颖而多彩。 “提炼”这支“催化剂”还需要以下工作。 ①让孩子成为“摄像机”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当外界事物在孩子的头脑中留下具体、 形象的影像时,头脑中的素材积累增多,就有进行想象的丰富资源。带孩子去博物馆参观、 到郊区游览、参加各种公益活动或走亲访友等,可以让孩子“摄录”丰富多彩的图像并且用 语言描述把头脑中的图像再现出来。 ②把孩子变成“录音机” 。想象力以形象为主,但离不开语言材料,特别是需要锻炼口 才而将想象的内容表述出来时,语言材料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孩子扩大语言文字的积 累。比如,让孩子备一个摘抄本,把阅读中遇到的名句、名段摘抄下来,平时可拿来翻阅。 ③支持孩子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每一种兴趣小组活动都有大量的形象化的事物进入 孩子的脑海中, 且需要进行创造性想象才能完成活动任务, 这对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十分有益。 当孩子的活动成果得到展示或者获得表彰奖励时, 他们的积极性会更高, 想象力会突飞猛进 地发展。 ④读故事、 编故事。 童话故事往往是作者根据想象写成的, 多读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 让孩子自己尝试着成为“小作者” ,抛开拘泥和限制,自由地放飞思想。 把想象力加入语言之中,能够让孩子“一鸣惊人” ,说话不同凡响。爱因斯坦说,想象 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 知识进化的源泉。孩子天真烂漫,思维活跃,想象力特别旺盛。父母鼓励孩子用想象赋予语 言更多的生命力和童趣,用这支“催化剂”让口才发生质的飞跃,切莫以千篇一律的“标准 答案”把孩子培养成言语无趣的人。 9 ?多读书,益口才 读书破万卷,开口如有神,多读书可以让孩子锦心绣口。书里,有生动的图画、动人的 文字,犹如跳动的音符,充满了孩子的头脑。经过大脑的“谱写” ,孩子的语言变得如同乐 曲一般流畅丰盈,美妙动听。古今中外富有口才的名人,无不酷爱读书,博学多才的言辞往 往能赢得更多的喝彩。 具有超凡口才的美国总统林肯,从小酷爱读书。而且他读的书大都是借来的,有时为了 借一本书, 他要跑上十几英里的路。 有一次, 小林肯看见邻村大叔家的桌子上放着一本新书, 正是他渴望已久的《华盛顿传》 ,于是他帮助这位大叔挖树桩、种玉米,用劳动换来了读这 本书的机会。即使如此,他仍然孜孜不倦地阅读。正是这些书籍帮助他成功地登上了口才的 巅峰。 相声大师侯宝林谈吐幽默,是一位口才颇佳的艺术家。然而,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是 由于他勤奋好学, 他的艺术水平照样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成为著名的语言学专家。 有一次, 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 ,跑遍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 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虽然是冬天,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 18 天都跑到 图书馆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语言大师们仍然如饥似渴地阅读。在书籍种类极大丰富的今天, 父母为孩子选购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一起阅读; 或者在闲暇时间里跟孩子聊聊读过的书。 在轻 松愉快的读书过程中,孩子对自己的想法和评价不再掩饰,遇到问题也乐于向父母求教。全 家人围书共话,分享阅读心得。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述,既锻炼说话能 力,又扩大知识面,何乐而不为? 川川的爸爸受到网上许多关于亲子共读文章的影响, 也去了附近的书店, 打算挑几本图 画书,带回去和孩子一起读。他走到儿童书的柜台前一看,真的陈列了不少图画书,以前怎 么没有注意过呢?选择书倒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 选来选去, 最后他选了介绍军事武器的 一本图画书,旁边还配有文字:第一页是轻型机枪,不但可以认识图画上的东西,还可以识 字,况且男孩子更应该多了解军事知识。川川的爸爸对这本“图画书”很满意,高高兴兴地 买回家去了。 他郑重其事地把儿子抱在腿上,准备开始“陪”孩子读书。儿子第一次看到这么多关于 武器的介绍,觉得好玩儿也好奇,乖乖地坐在爸爸的腿上,把一整本书上的东西都认了一遍, 孩子的发音吐字都正确。川川的爸爸觉得很满意,对川川说: “川川,本来爸爸要去看股票, 今天专门和你一起来读书,高兴吧?爸爸的心思总算没有白费,明天我们还一起读呀。 ” “可是,爸爸,你为什么眼睛老是盯着电视啊?”川川的疑惑让爸爸有些不好意思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再拿起那本书叫儿子过来看时,儿子一点儿兴趣也没有,问他昨天教 过的, 今天全不记得。 川川的爸爸耐心地再告诉儿子一次, 没想到才讲了一页, 儿子说: “我 要上厕所。 ”就不肯再看那本书一眼了。两天之后,川川的爸爸发现那本书已经一页一页地 “分尸”了, “陪孩子一起读书”的行动,也就宣告终止。 爸爸后来想到,川川两岁多时最喜欢看《大象嗯嗯》这本书,书的内容是森林里的动物 比赛谁的大便最大,奇怪的是每次比赛都是大象得第一,刺猬最后,不管大家回去吃再多的 东西结果都不改变。 后来聪明的刺猬提议改比谁能最快把自己的大便清理掉, 结果刺猬得了 第一名。每次孩子看这本书时都能笑得东倒西歪,已经看过好多次了,还是一样有兴趣。 爸爸也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意思, 总是和川川一起读, 随手指出川川念错的字。 不知不觉, 一本书都念完了,川川的词汇、表达以及有关动物方面的知识都大大增加了。有些内容川川 的爸爸自己也闹不清楚,就去查词典,几个月之后,同事发现川川的爸爸对动物世界非常内 行,都很惊奇,川川的爸爸说: “是和我儿子一起学的。 ” 川川一直记着这个故事, 还带这本书给其他的小朋友讲书里面的故事。 川川不仅成了一 个爱读书的孩子, 而且还经常用书里面的故事给其他小朋友做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者” 成了 。 起初,川川的爸爸陷入了亲子共读的误区,不过,他最终还是意识到怎样和孩子一起读 书才能达到锻炼口才,培养读书兴趣的目的。和孩子一起读书,我们先要明确目的――锻炼 口才,在读的时候还要配合朗读、讲解、听说练习和谈话。 享受共同读书的乐趣 进行亲子共读前,父母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念和心态,那就是亲子共读是快乐的,没有压 力的,父母和孩子都能体会到乐趣。为什么孩子喜欢和父母一起做游戏,一起看电视,实际 上是父母在这些活动中体会到了乐趣,不知不觉地投入。父母的投入反过来会感染孩子,激 发孩子的兴趣。 很多家长都像川川的爸爸一样, 希望孩子读书, 也做出了陪孩子读书的样子, 但是自己心不在焉,孩子自然也没有胃口,怎么谈得上交流心得、锻炼口才呢?有一些家长 名为“亲子共读” ,实际上是随时准备考问和测试孩子,不断生硬地提出问题,搞得气氛很 紧张,孩子很快就会厌恶这种“共读” ,不少父母进行亲子共读时都有“陪太子看书”的错 误心态。 所以, 和孩子一起读书应该是一件温馨又愉快的事, 父母在情绪上是享受的。 这样, 才能愉快地和孩子交谈和交流,达到亲子共读的目的。 布置温馨的共读空间 父母可以在家里布置类似幼儿园的读书角的空间,那儿有配合孩子身高的书架、坐垫。 看书的时候,父母坐在写字台的另一边或者不太远的地方,方便交流。有的家长喜欢抱着孩 子,或者搂着孩子躺在床上看书,这些不正确的读书姿势会对孩子的视力造成影响。 固定共读时间,让孩子养成习惯。共读时间最好能定在晚上,那时候家务做完了,是比 较轻松的时间。另外,家人要配合,在亲子共读的时候不要将电视打开,以免孩子分心。 所以, 特意规定阅读的时间和空间的效果会很不错, 有心建立孩子阅读习惯的父母可以 试试看。不过,一旦孩子的精神状况不是很好时,或是处于非常兴奋的状态下,就不要勉强 孩子阅读。 大声地读出来 别忘了,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口才。 因此父母为孩子朗读是与孩子交流的一种特别有 效的方式。朗读所提供的语言信息是经过加工提炼的、优美的、规范的书面语言。如果从一 出生就为孩子读儿歌、 唐诗那样的韵文, 父母会发现孩子很快会对节律感很好的发音很敏感。 实际上无论读什么,孩子在一岁前后就已经能跟着大人的朗读,有目的地哼哼唧唧。孩子这 是在模仿,大人应该特别鼓励,可以通过调整朗读的节奏感让孩子更容易参与。如果朗读的 是韵文, 则能使孩子注意到语言中的逻辑停顿和语调中的抑扬顿挫, 这有助于培养孩子语言 的韵律美和对作品的理解能力。美国已发起一场“运动”――号召父母在一天的 24 小时之 内抽出宝贵的 20 分钟,坚持为孩子朗读,从婴儿起直至中学阶段,以作为对抗电视机、游 戏机的有力武器。 用“朗读”这种特殊方式与孩子交流,在当今的中国家庭中已不多见了,或者说被多数 父母忽视了,以下是为孩子朗读的 4 个要点,供父母们参考: ①朗读的开始:朗读开始的时间宜早不宜迟,可以从新生儿期就开始。 ②朗读的规律:最好是睡前朗读,以养成习惯。 “习惯”即为“三定” :定时、定地点、 定朗读者。 ③作品的选择: 选择好书, 不仅儿歌、 故事可以朗读, 经典著作、 名篇佳作都未尝不可。 ④朗读的方式:朗读者一定要有表情地、抑扬顿挫地朗读。 父母只要先读起来,孩子紧随其后跟着读就是了。跟读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顿读:父母读一个字,孩子跟读一个字。这样既轻松又准确, “音”“形”容易对上, 、 还可以起到纠正读音的作用。 ②顺读:父母完整地读一句话、孩子也完整地跟读一句话。 ③跳读:当孩子熟练了以后,就可以由父母读上句,孩子读下句。 当孩子稚嫩的童声与父母的读书声交融的时候, 父母可以逐渐放低声音, 让孩子成为朗 读的主角。 朗读要自然, 声音要明亮。 要采取一切方法让孩子的朗诵更具魅力。 朗读的意义, 是提高表达能力及洞察力,这样会使孩子的讲话更具说服力。 聪明的提问锻炼口才 父母在和孩子共同阅读时,不妨就书籍的内容,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提问 有各种不同的类型,每一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常用的有五种: ①补充型提问。 父母说出一句不完整的句子让孩子补充完整。 当图书中有押韵或重复多 次的句子或短语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 补充型提问帮助孩子更多地了解故事中语言的结构特 点,逐步产生对语言结构顺序的敏感,使孩子的语言变得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②记忆型提问。 让孩子回忆刚刚读过的故事内容。 回忆型提问可以帮助孩子理解故事情 节、描述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更能培养孩子的记忆力。 ③开放型提问。 引导孩子对图书内容或书中的图片发表自己的意见。 开放型提问没有所 谓的标准答案, 可以提高孩子语言表达的流利程度, 方便孩子将自己当时的想法和已有的相 关经验融入图书阅读的过程之中,同时也能引起他们对图书画面细节的注意。 ④特殊型提问。以“是什么”“在哪儿”“什么时候”和“为什么”等形式提出问题, 、 、 其主要功能是教孩子学习新的词汇以及对图书中重点内容的关注。 ⑤联想型提问。 孩子将书中的图片或故事内容与他们自己的实际经历联系起来, 有利于 孩子建立故事中的想象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 例如:在和孩子一起看《滴波和答波》时,同样一个画面可以交替使用上述的五种方式 进行提问,同样一个问题可以展开深入的讨论。当画面上出现一个毛茸茸的东西(芦苇)在 河中左右漂动时,就可以问: “这是什么?” (特殊型问题) “这是???” (补充型问题) “我 们昨天说了,这种草叫什么名字呀?” (回忆型问题) “你看芦苇像什么?” (开放型) “你还 在哪儿见过这种草?” (联想型提问)等。 当问过“这是什么”之后,如果孩子回答是“草” ,父母可以先给予赞同: “对,这的确 是一种草。 ”这既是对孩子回答的肯定,同时也暗示孩子,还有一个更加恰当的词。如果孩 子仍然回答不上来,就可以补充说“这叫芦苇” ,从而帮助孩子获得更加精确的表述。如果 孩子重复得不正确,就需要通过纠正错误说法,让孩子重复一遍,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掌 握这个词的发音。 来自父母的提问并非每时每刻都需要, 如果孩子主动地说出了书中的一些内容, 父母可 以紧接着给予评价、补充和重复。父母还需要注意提问的语气,不要让孩子认为这是父母对 自己的考试。即使孩子答不上来,父母耐心地给予启发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对书的内容已经 十分熟悉,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来主动启动阅读、提出问题,将讨论图书内容的主动权逐渐交 由孩子。 提问的目的是引导孩子获得一种通过阅读来锻炼口才的方法, 通过对内容的把握锻 炼和丰富语言能力。 与孩子聊书通常也是从一些问题开始, 但这些问题并不是要考察他是否理解正确, 而是 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来。因此这种聊书应当是无压力的、发散性的、结论开放的。与孩子 聊书最好以“说来听听”这样轻松的用语开始,而不要以“??是什么意思”这样有点儿咄 咄逼人的口吻。看看下面这位父亲与孩子聊书的情景,是否能获得一些启发? 《哈利.波特》对全世界的孩子和成年人都有一种魔力,对丹尼和他 9 岁的女儿露西也 不例外。 新一集《混血王子》拿到手之后,他们甚至为谁先阅读起了争执。不过,最终妥协的还 是父亲,他把先睹为快的机会留给女儿,条件是女儿每读完一章要讲给他听。 看完最后一章,女儿无言地望着对面的父亲,神色悲哀地说: “爸爸,我没想到邓不利 多也会死,对此我非常伤心。 ” “亲爱的,不必太难过,谁都会死去,魔法世界的人也不例外。但是,过于悲痛是没有 意义的,你认为哈利应该为此做点什么吗?” “找到马尔福,找到斯内普和伏地魔,杀死他们! ”露西愤怒地说。 “孩子,我希望你能够明白,性命相抵未必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况且,哈利他们想 要杀死这些人,恐怕还非常困难。 ” “哦,是的爸爸,我同意你的话。 ”听到这儿,露西的神色开始黯然。 “我希望他们先成 为伟大的巫师,学会最强大的魔法。 ” “然后呢?亲爱的。 ”父亲微笑着对小女儿说。 “嗯,然后是保卫整个魔法世界的和平和平衡。与复仇相比,保护更多的人才更重要, 更有意义。 ” 看到女儿明白了自己的意思,丹尼轻松起来。 “你觉得我们现在需要点别的什么吗?” “是的,我需要一杯牛奶和一个睡眠咒,明天我们还有活动呢,爸爸。 ” 听到女儿的小幽默,父亲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孩子读了故事书之后,往往会陷入故事的情感之中,同时构造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 甚至说出让父母感到吃惊的语言,像露西所说的“杀死他们” ,难免让人有恶狠狠的感觉。 如果父母不和孩子交流,改变她的想法,恐怕会让她形成这种讲话凶狠的习惯。 我们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 与他人共同经历过某件事情后, 共同参与者就这件事情有许 多可以交流的话题, 也更加容易在交流中获得认同。 亲子共读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就类似这 种关系。我们的真正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书,从中获得快乐。所以孩子的回答无所谓正确与 否。将父母对虚构故事与现实生活的理解也自然而然地传导给孩子。 亲子共读应该是一件快乐有趣的事, 只有成人将提问与直接阅读相结合、 不同提问方式 交叉使用、 提问与游戏或表演等活动相结合, 才有可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激发孩子口头表述, 参与回答或提问的积极性。 一起表演书中的情节 读完一本书, 孩子对书中的内容有着自己独到的分析能力和见解, 可以组织并运用语言 技巧将人物和故事情节展现出来。 父母与孩子一起表演书中的情节, 是非常有趣的锻炼口才 的方法,一定会赢得孩子的喜欢。 《小口袋文学》丛书中有一篇童话《善良的吃人巨魔》 ,讲两个孩子在森林边的一个城 堡里遇到一个善良的巨魔,最终与它成为好朋友的故事。当故事讲到孩子与巨魔初遇时,两 个孩子尖叫: “哇,吃小孩的巨魔! ”而巨魔也大叫: “哇!吃巨魔的小孩! ”两个孩子吓得在 原地动弹不得,而巨魔却也吓得一下子蹦上楼梯。这是故事里最幽默最热闹的一场,听过几 遍的孩子每到这里就会特别兴奋。在类似这样的地方,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一起参与进来,比 如学故事里的孩子那样大叫,而大人学巨魔那样大叫,这会让阅读过程变得非常有趣。这么 做并不单单是为了让孩子学会在阅读中投入, 同时也是让孩子学会体验故事里的语言, 从阅 读中获得最大的乐趣。 选好书籍是关键 选择一本内容健康、适合孩子阅读水平的好书是通过亲子共读锻炼孩子口才的关键。 孩子年龄还小的时候(3 岁至 5 岁) ,选择色彩鲜艳、图多字少、绘图准确的书籍,这 样的书既能吸引孩子的目光,又能让他在阅读的时候体会到趣味。书不必太厚,否则在孩子 眼里只是一块“板砖” ,玩一会儿就丢开了。内容应该以简单为原则,如认识颜色、大小、 形状,或者是简单有趣的小故事、琅琅上口的儿歌、拟人童话都可以。这样的书可以让孩子 边看边念,积累大量的词汇,提高视觉能力、认知能力,为锻炼口才打好基础。 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或者是小学低年级,买书仍以图为主,画面开始复杂,绘图一定要准 确。有些儿童书里的小动物非牛非马,大人看着也许觉得可爱,但对孩子却可能起着误导作 用,难免出现“指鹿为马”的笑话。选书的重点开始从以画为主向以字为主偏移,像《成语 故事》《安徒生童话》《上下五千年》《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这类书。孩子读得多了, 、 、 、 、 可以把故事讲给父母听,或者自己重新设计故事情节讲出来。 据观察,有些孩子由于偏爱某些玩具,对与这种玩具相关的知识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此时,父母不妨从“专业”书中挑些书让孩子看,在看时,做一些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些原 以为孩子根本学不了的知识, 在这种玩中学, 孩子却能很快掌握, 有时孩子俨然一位小专家, 谈起某些方面的知识能够头头是道,让成人也自叹弗如。 注意内容的准确性。有些家长想,孩子反正也是瞎看,买书往往只注意趣味性。当孩子 就书中内容提问时,也往往敷衍一句,糊弄过去。这看似小事,但却为孩子读书不求甚解埋 下了伏笔。在这时给孩子的错误知识,孩子可能因“先入为主”而始终当作正确的来掌握, 当孩子在与同龄人或者课堂上说出自己的错误意见时, 万一遭到同伴的嘲讽会造成孩子的心 理压力,使得他们不愿意再轻易开口。 图书的趣味性必不可少,形式内容都要多样化。小故事、小知识、小测验、儿歌、歌曲、 动手填图、 手工制作??可大大调动孩子读书的兴趣。 书是被人看的, 它影响看书人的想法, 所以书和人是互动的,有些书里的内容要求读书人要参与进去回答问题、和书里的人对话。 孩子读这样的书,兴趣一定会更高,而且愿意与小伙伴或者同学分享,将书中的情节讲述给 其他的孩子听。 孩子逐渐开始形成自己的兴趣爱好的时候,父母再不能武断地“给”他们买书,而是要 以一个辅导者、建议者的角度来“帮助”他们选购图书。一方面,父母要注意保护孩子可贵 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也要启发和引导孩子将兴趣投入更多的领域。 让他在两个甚至更多的 领域有所涉足,既丰富人生,又能获得大量语言素材。 阅读科普书籍可以提升语言的“品质”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孩子的识字量大增,理解 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孩子不可能只靠说童话和讲故事与人交流, 他们需要了解更多的科学知 识以及社会常识;科普读物还可以帮助孩子提高理解力,锻炼逻辑思维。有了这样的知识底 蕴,孩子才有勇气参与校园中的演讲比赛,参与各种社会交际活动。像《十万个为什么》系 列丛书能让孩子了解大千世界的奇妙所在;法布尔的《昆虫记》是具有自然科学价值和文学 价值的双重著作。读了这些书,孩子将其中的知识消化吸收,成为口才的一部分。 形式和内容是否适合孩子, 是选择图书时必须要考虑的两个问题。 图书的形式往往是抓 住孩子心的第一要素,而内容则决定了这本书对孩子有多少价值。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喜 欢读书,单从孩子感兴趣的画面、形式入手,而忽略了书的内容和含量,结果造成孩子书是 读了,但真正的知识倒没有增长多少。而也有些家长,从经济角度考虑,认为那些文字密密 麻麻的科普书带给孩子的东西多, 所以也实惠得多, 却没有顾及孩子的阅读心理。 专家指出, 那些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结合的比较好的科普图书,画面漂亮,吸引孩子,知识丰富,物有 所值,是值得选择的,比如《三毛大世界丛书》《知识魔方丛书》等等。 、 书是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帮助孩子锻炼口才的基石。在这个知识经济初 显端倪的时代,望子成才使家长们更迫切地感觉到了知识和口才之间的关系。因此,父母要 合理选择书籍,与孩子共同分享知识的宝藏,为孩子建立一座口才资源的宝库。 10 ?绕口令练就一副伶俐口齿 你羡慕那些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吗?想让孩子也有一副伶俐的口齿吗?给你介 绍一种形式简单,想要练好却需要颇费一番工夫的方法――绕口令。 绕口令,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绕口的小令。它是有意识地将一些声、韵、调极易混同的 字交叉重叠编成句子加以组合, 形成一种读起来绕口但又妙趣横生的语言形式。 将绕口令作 为一种“口腔体操”来练习,不仅增强孩子的记忆力、快速反应能力,更是一种锻炼口才的 好方法。绕口令字音相近,如果没有清晰的思维、良好的记忆和伶俐的口齿,很难念得既快 又好, 因此需要下工夫努力练习。 经常教孩子学说绕口令无疑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 力。 学习这种独特的语言艺术的时候,需要一定的技巧。 方法一: “慢”工才能出细活儿 慢,就是要循序渐进。就是指说绕口令的时候节奏适度,学的时候步步深入,练的时候 由慢至快。对孩子来说,学说绕口令不外乎练唇舌、练口齿、练记忆、练思维,只要能将整 个段子说得清楚、流利、连贯、完整即可,不必像曲艺演员那样巧舌如簧,快捷如飞。过于 求快,一来容易使孩子吐字发音含混不清,令人不知所云;二来也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孩子自己先“犯糊涂” ,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因此孩子初学绕口令,务必讲究慢工出细活 儿。 ①长吸慢呼。长吸,就是在念之前先深深地吸一口气,这样能帮助孩子放松情绪,气流 畅通。慢呼,就是在念的过程中缓慢均匀地呼气,争取把一长串字在一口气中念完,有益于 语路清晰,吐字准确。 ②先慢后快。教孩子学说绕口令,父母千万不要性急,一定要教得慢一些,让孩子把每 一个字的字音都念得准确无误,把每一句话都说得清楚连贯,然后再逐渐加快。为了更好地 做到这一点, 家长不妨采取分解的办法让孩子读出节奏感。 “麻妈妈骑马马慢麻妈妈骂马, 以 牛妞妞牵牛牛拗牛妞妞扭牛”这则绕口令为例: 第一步骤: 麻――妈妈――骑马――马慢――麻――妈妈――骂马 牛――妞妞――牵牛――牛拗――牛――妞妞――扭牛 第二步骤: 麻妈妈骑马――马慢――麻妈妈骂马 牛妞妞牵牛――牛拗――牛妞妞扭牛 第三步骤: 麻妈妈骑马马慢麻妈妈骂马 牛妞妞牵牛牛拗牛妞妞扭牛 如此反复,可使孩子头脑中的印象由浅入深,也使之对其中极易混同的调、韵、声能够 很好地加以区分和把握,读起来也会连贯得多,直至熟练掌握。 ③由短到长。就是先练短的,再练长的绕口令。这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式能够提 高孩子的兴趣,也有利于幼儿逐渐掌握说绕口令的技巧。如果急于求成,一开始就让幼儿练 习又长又难的绕口令,便会使孩子感到有些吃力。 ④在孩子头脑中产生一种画面感。一篇小说如果要想情节完整,往往需要成千上万字, 而绕口令则言简意赅,短短几句话几十个字就能勾勒出一个完整的故事,且在声、韵、调方 面独具特色,体现出汉字的独特魅力。家长在教孩子学说绕口令时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努力 强化幼儿的形象思维,使其头脑中产生正确的联想,进而产生一种画面感,这有利于提高幼 儿的兴趣,增进其感悟力,强化其记忆力,促使他们尽快地学会。如《麻妈妈牛妞妞》这则 绕口令,就巧妙地把“妈、麻、马、骂”和“妞、牛、扭、拗”几个同音异调的字组合在一 起,本身就是一幅诙谐活泼富有情调的生活小景,父母若能通过引导,在孩子眼前浮现出一 幅急性子的“麻妈妈”“牛妞妞”骂马扭牛的画面,自然会使孩子兴趣大增,迅速掌握。 、 方法二: “准”才能有所成就 准,就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楚。绕口令作为一种有趣的语言游戏,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 语言活动。一方面,大量的同音异调、字音相近、叠字重句是其鲜明特色,稍有失误,便会 出现差错。另一方面,说绕口令又需要唇、舌、口等器官的整体协调性。舌头的部位、嘴唇 的形状、口腔的开闭等,都直接影响着发音的准确与否。因此,学说绕口令,必须要注重一 个“准”字。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锻炼: ①进行口腔技巧的初步训练。努力促进唇、舌、齿等部位的灵活程度,会对孩子说绕口 令时音量的大小、气息的掌握、唇舌的力量等方面有所帮助,从而收到良好的训练效果。为 此有必要加强几个方面的练习。 (1)唇舌练习。目的是使双唇和舌头达到一定的灵活性,从而更好地吐字发声。初学 的孩子可找一些字词句反复来读,按照“分读―连读―快读”的步骤进行。 以读 “噼里啪啦” 为例:第一步:噼――里――啪――啦(分读一遍) ;第二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连读两 遍) ;第三步: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快读数遍) 。 (2)口齿训练。目的是为了克服方言障碍,促进齿与舌的协调性。以“叽叽喳喳”为 例,也可采取上述的办法进行练习。 (3)气息训练。目的是准确地控制好口腔出入的气息,避免出现气流不畅的现象,影 响说绕口令的效果。不妨以“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为例进行气息练习,方法同上。 (4)爆发力练习。目的是为了加大音量和爆发力,达到气势充足、情绪饱满的效果。 以“得儿驾”为例,可分两步:第一步:得儿(音量要轻)――驾??(音量突然加大,且 要短促有力) ;第二步:得儿驾得儿驾得儿驾??(快读数遍) 。 ②加强唇、喉、齿、舌的分类练习。说绕口令时唇、舌、口等变化多,变化快,要求高, 一不小心便会出错。对孩子来说,这些部位的功能尚不完善,尚有气息不匀、舌硬齿僵、喉 咙发紧等一些问题,影响了说的效果。为此,父母可在口腔技巧训练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 实际情况,对口、唇、舌、喉等部位进行分类练习。 (1)练“唇”功。练习 b、p、m、f 与韵母相拼,可以使双唇更为灵活。如“天上一 个棚,地上一个盆;棚碰盆,盆碰棚;棚塌咧,盆打咧;你说棚赔盆,还是盆赔棚” 。这里 有意识地把 “棚盆赔碰” 等几个声同韵异的字巧妙地组织在一起, 读起来拗口, 听起来有趣, 反复训练有助于锻炼唇功。 (2)练“齿” 。z、c、s 与韵母相拼,j、q、x 与 i、in、ing 等韵母相拼,有助于练“齿” 功。尤其是处于某些方言区的孩子,在发音上与普通话有很大差距,若能在这些方面多加练 习,能很好地克服方言障碍,弄清平翘舌之分。常见的例子如“隔着窗户撕字纸,字纸里面 包着细银丝,细银丝上爬着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似死似不死的死虱子皮” 。练这样的绕口令 时,可先搞清容易出错的字,尤其是区分出其中的平舌音和翘舌音,可以在上面加以标注, 然后再反复地加以练习。 (3)练“舌”功。d、t、n、l、zh、ch、sh 等声母与 a、e、ou、an、en 等韵母相拼, 可增强舌头的弹性和灵敏性。如“南边来个喇嘛,手里提着五斤鳎目,北边来个哑巴,腰里 别个喇叭,喇嘛要拿鳎目换哑巴的喇叭,哑巴不愿意换喇嘛的鳎目,手里提着鳎目的喇嘛打 了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一鳎目,腰里别着喇叭的哑巴打了手里提着鳎目的喇嘛一喇叭” 。 (4)练“喉”功。g、k、h 等声母与 a、ang、eng、ong 等韵母相拼,有助于幼儿在吐 字发声时音势增强, 音色自然, 避免喉咙过紧、 声音容易嘶哑的问题。如“粉红墙上画凤凰, 红凤凰黄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 。 方法三: “勤”才会有收获 勤,就是勤于练习,坚持不辍。教孩子学说绕口令,着实不易,为此,可以抓好以下几 个环节多下工夫。 ①随时训练,见缝插针。让孩子在家里练,公园练,广场练,走路练,玩时练等等,让 孩子随时随地得到锻炼,口齿自然更加伶俐。 ②纠错对练,矫正发音。让孩子长时间独自说练,可能会使他们感到有些枯燥,父母与 孩子一起练习,通过相互纠错的方式,使孩子的吐字发音更为准确清楚,也会激发孩子的兴 趣。 ③公开演练,增强信心。孩子练到一定程度时,会期望得到众人赞许。父母鼓励孩子在 众人面前大胆表演,这样容易激起他的好胜心,锻炼胆量,也会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学说绕 口令更会精益求精。 ④讲解助练,增强记忆。遇到一些知识性的东西,父母可以通过讲解让孩子明白,让孩 子更容易记忆。 实践表明, 学说绕口令可使孩子的综合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 那些性格孤僻、 胆小,甚至有些结巴的孩子,也可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很好的锻炼。有兴趣的家长不妨一试。 在选择绕口令的时候,不妨选择一些具有童趣的、生动活泼的段子,如“小猪扛锄头, 吭哧吭哧走。小鸟唱枝头,小猪扭头瞅,锄头撞石头,石头砸猪头。小猪怨锄头,锄头怨猪 头” 。当孩子理解了风趣的内容后,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学起来也容易多了。 当孩子的“口腔体操”训练持续一段时间后,用下面的测试可以看看小巧嘴儿已经达到 了什么“等级” 。 本测试共分7个等级: (1)初入江湖:化肥会挥发 (2)小有名气:黑化肥发灰,灰化肥发黑 (3)名动一方:黑化肥发灰会挥发;灰化肥挥发会发黑 (4)天下闻名:黑化肥挥发发灰会花飞;灰化肥挥发发黑会飞花 (5)一代宗师:黑灰化肥会挥发发灰黑讳为花飞;灰黑化肥会挥发发黑灰为讳飞花 (6)超凡入圣: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飞;灰黑化肥灰会挥发发黑灰为 讳飞花化为灰 (7)天外飞仙:黑化黑灰化肥灰会挥发发灰黑讳为黑灰花会回飞;灰化灰黑化肥灰会挥 发发黑灰为讳飞花回化为灰 11 ?为孩子创造展示口才的机会 有些家长常常抱怨, 自己的孩子在家里说得头头是道, 但是一到了亲戚朋友家里就十分 扭捏,连基本的礼貌招呼都不打。其实,培养孩子的口才不能是纸上谈兵,光说不练,父母 也应该主动为孩子创造展示口才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成败经验。 让孩子多参与社交活动 逢年过节或者是周末休闲,让孩子经常参与亲朋聚会,小伙伴的生日庆祝派对、班级组 织的集体活动等社交活动, 非常有助于孩子口才的锻炼。 热烈的场合会大大激发孩子说话的 兴趣,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来疯” ,孩子会非常热衷于向叔叔阿姨、小伙伴们讲自己 看过的书和动画片,吸引大家的注意。即使是性格比较安静的孩子,也会受到气氛的感染活 跃起来。 下周日是姗姗的爸爸老战友聚会的日子。姗姗想和爸爸一起参加,于是她软磨硬泡,爸 爸终于答应了。到了周日,姗姗一早就起床,穿上自己心爱的白纱裙和白色皮凉鞋,又请妈 妈给自己梳了个漂亮的金鱼头,简直就是童话故事中的小公主。爸爸看着漂亮活泼的女儿, 心里别提多自豪了。 到了聚会的饭店, 姗姗的爸爸发现带女儿来还真带对了, 其他的战友也都带上了自己的 孩子。15 个成年人加上 8 个孩子,显得格外的热闹。大人们谈得情绪高涨,孩子们也玩得 不亦乐乎, 兴高采烈地谈论着电视最近热播的动画片还有欢乐谷好玩的游戏。 一个顽皮的小 男孩儿在模仿动画人物的时候,不小心打碎了酒杯,此时,他的父亲大声斥责道: “臭小子, 安静点,再打碎东西看我不揍你。 ”姗姗的爸爸急忙劝解,小男孩儿委屈得眼泪都快掉下来 了,接下来的聚会,这个小男孩儿真的就安安静静地坐在位子上。 吃饭的时候,一位战友提议让孩子们表演个节目,几个孩子凑在一起,嗫嚅着不愿意表 演,而姗姗大大方方地站出来,为大家讲了一个风趣小故事《豆豆找豆》 。看着女儿幼稚却 认真的表演,听着她清脆而流利的话语,爸爸觉得欣慰至极。他看着刚才活泼现在却格外安 静的小男孩儿,笑着对他说: “东东,刚才你模仿的‘孙悟空’惟妙惟肖,现在再给叔叔们 和小朋友表演一下好吗?”东东看了看姗姗爸爸,又望向自己的父亲,虽然得到了“特许” , 但是却不如刚才表演得那样惟妙惟肖、风趣生动了。 带孩子出席社交场合, 能够让孩子运用到平时学习到的知识和词汇, 积累孩子与他人交 际的经验,不过,带孩子出席的时候,父母也应该注意几点问题。 首先,父母切忌对孩子发号施令,严加管束。即使是孩子也有尊严,父母的呵斥会打击 孩子说话的积极性。 其次,别给孩子“下定论” 。一位母亲带着 7 岁的孩子到朋友家作客,孩子对陌生的环 境缺乏安全感,胆小羞涩,不肯向主人问好。这位母亲不好意思之余大谈自己的孩子“没出 息” ,不爱说话,说也说不好,她越说越激动,甚至数落起孩子的种种不是,主人夫妇只好 打岔转移了话题。从此,孩子再也不愿意跟着家长去作客,家里来了客人,他也是把自己关 在小房间里不出来。对于不善表达的孩子,这位母亲非但没有进行鼓励和教育,反而大肆宣 扬孩子的缺点,加重了孩子的心理负担,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进入了恶性循环的误区。 再次, 让孩子自己做主。 父母带孩子外出作客, 主人若拿出食物或者玩具礼物等给孩子, 不要替孩子回答,让他自己说。 美国人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 、 “不要”之类的话, 也不会在孩子表示出想吃的时候制止孩子。他们认为,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 没有错,因为孩子有这个需要,任何人都没有理由来指责,只能根据情况适时适当地做出解 释和说明,以做引导。如果有必要,父母可以提前在家叮嘱孩子,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剥 夺孩子讲话的权利。 最后,父母要学会“推销”自己的孩子。一位母亲的女儿已经上小学三年级,表达能力 并不差,但是胆小怕羞,不敢当众讲话。学校组织活动,孩子虽然非常想参加, 却没有勇气。 母亲十分了解孩子,为了避免孩子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她亲自到学校,向教师介绍自己孩 子的某些特长。孩子升初中后,她又向班主任介绍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欢朗诵、讲故事,而且 知识丰富,阅读面广。开学后,这个孩子在老师的心目中有了一定印象,不久就被选进了校 广播站,使其锻炼出一副好口才。父母推波助澜地“展示”孩子的口才,能让孩子的才能得 到迅速发挥。 常举办家庭晚会 无论是一家三口还是四世同堂,孩子几乎都是日常生活的主角,是家人欢乐的来源。茶 余饭后,父母与孩子一起组织策划一场小型家庭晚会,让孩子担当主持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费玉清讲黄段子合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