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马镫,马镫,马蹄铁这类东西到底是什么人

选择背景颜色:
选择字号:
第六十五章
马镫和马掌
  黄氏得意地笑了笑,道:“知道就好~!”刘焉嘿嘿地笑了。  刘范道:“哦!对了!母亲,不知现在已经运回来多少钱财了?”  黄氏歪着头心里计算了一番,然后道:“嗯,截止今日,应该已经运回金银珠宝大约价值十八亿两千万了。其中,钱大多是金饼和麟趾金,很方便运输回来。珠宝、古董、古籍等已经全部都运回来了,价值大约有三亿多钱,特别是那些古籍,很多都是早已失传了的,一些还是在先秦时期焚书坑儒时侥幸残存下来的,记载了诸子百家的学说,十分宝贵,简直是价值连城!至于那四百三十二十多万石的粮食,因为体积太重了,所以母亲还是决定先留下为好。”黄氏出身世家大族,书香门第,从小就受过良好的教育,自然看不起那些金银珠宝,眼里只把古籍放在第一位。  刘范点点头,道:“母亲女中豪杰,孩儿所不能及也!那些古籍,母亲可以自己留下阅读,而且二弟刘诞也到了进学的年岁,母亲可多教导他;而那些粮食也不必操之过急,反正还不曾腐烂。”刘诞在历史上曾担任过治书御史,也算是有些才能。  黄氏道:“诞儿也很聪慧,母亲早已为他找来了教师,他现在正在学呢!听他老师说,诞儿悟性高,看起书来简直是无师自通呢!”  刘范笑道:“父亲和母亲生的孩子,哪个没有出息?”  黄氏闻言,欣慰地笑了笑,道:“我四个孩子里,就属你最会狡辩!唉!只可惜,为娘只是一介女流之辈,你们父子正筹谋天下大事,而为娘却不能像你爹一样,步入朝堂;也不能像你一样,纵横四海,只能在家里,依靠着房门刺刺绣,做做女红,虚度光阴罢了!”说着,黄氏极其颓废地叹了一口气。  刘范笑道:“圣人有言:每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女人!母亲虽然不能参与朝政,不能上阵杀敌,但父亲和孩儿没有母亲在背后鼎力相助,又怎能成功呢?且母亲在家相夫教子,将诞儿、瑁儿和璋儿培养成才,不也是一件挺伟大的事业么?”  黄氏一听刘范这话,立马笑逐颜开,笑道:“范儿又胡说八道了!欺负母亲没读过圣贤书么?哪个圣人说过这些没正经的话的?不过范儿说的也有理,为娘心里很高兴!”  刘焉摸摸胡须,欣慰地点点头,道:“范儿这聪明脑子,随我!呵呵!”  黄氏笑道:“范儿随的是我!随了你可就完了!”  “母亲说的是!”刘范附和。  “范儿!说的这是什么话?!”刘焉佯装成不满的样子。  “好了好了!继续说正事吧!老跟你这个老东西逗贫可不行!”  “母亲,孩儿觉得,母亲可以留下一些珠宝来给自己,还有您未过门的媳妇,其他的就拿去卖掉,换成粮食吧!”刘范道。  黄氏一听这话,笑道:“范儿还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这还没过门呢,就先念着她琰儿了!这要是等琰儿过了门,那还得了?”  “母亲!这孩儿母亲只有一个,孩儿的妻妾可以有很多嘛!”刘范无奈不已。婆媳天生就是一对冤家,因为她们都像把她们心中最爱的男人据为己有。  “好了好了!你继续说吧!”黄氏听到刘范这么说,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刘范道:“还有一件事,母亲,孩儿想求您帮孩儿办件事。”  “一家人还客气!什么毛病?!快说吧!”黄氏白刘范一眼,没好气地道。  “嘿嘿,喏!孩儿想请母亲帮我多多收揽些会打铁的工匠,孩儿将有大用!”刘范尴尬地挠了挠头。  “工匠?你要那些卑微的工匠又有何用?”刘焉第一个就不理解。  刘范便从衣衽里掏出一张纸来,这时候的纸叫做蔡侯纸,顾名思义,就是蔡伦改进的纸,但还是很浑厚很粗糙,而且产量很低,所以官府和世家大族等还是愿意写字写在传统的竹简上,奢华一些的,就写在绢上。刘范将那张纸展开,上面是两个奇怪的图案。刘焉和黄氏看了许久,还是看不出什么门道来。对于刘范来说,这两个图案太熟悉了,他解释道:“父亲,母亲请看,这个孩儿命名为马镫,可以悬挂在马鞍上,骑兵可以将脚搭在上面,从而可以让骑兵和马匹合二为一,骑兵骑在马背上更加稳固,就不用一手拉着马鞍了,可以放开双手拿着武器,甚至还可以放箭,打起仗来十分有利啊!”一边说着,刘范又给马镫画上一只脚,给马蹄铁画上一只马蹄。  刘焉和黄氏虽然对军旅之事不太了解,但听刘范的解说,也对马镫的作用有了初步了解。刘范又指着旁边一个图案道:“父亲母亲再看,这个孩儿命名为马蹄铁,可以将此物用钉子固定在马蹄之下,可以防止马蹄因为地面坚硬而磨损,因地面潮湿而发软变质,马匹跑起来也能更好地抓地,跑起地来更加安全快速。孩儿在当屯骑校尉时,就对骑兵感兴趣,发现我大汉骑兵比起塞外的蛮夷来说,弊病良多,故而发明了这两样东西。孩儿自己亲身试验过,有了这两样东西,骑马会变得更方便更安全。”  在刘范看来,在古代诸多兵种中,还是属骑兵最厉害,在冷兵器时期,骑兵的多寡和在军队中的所占比例,就直接反映军事力量的强弱。骑兵机动性强、冲击力强、威慑力强,在《六韬》中记载,一个骑兵的战斗力堪比三十个步兵;在宋朝兵书中记载,一个骑兵的战斗力堪比十个步兵!虽然两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毋庸置疑的是,骑兵真的很强。骑兵想要强大,就离不开马镫和马蹄铁的点缀,马鞍现在已经有了,马镫在魏晋南北朝时才被发明,不过并不是双边马镫,而是单边马镫;马蹄铁,也叫马掌,这种东西则是罗马人的发明。  刘焉看了看马镫和马蹄铁的图案,但:“那你是想招揽工匠,为你打造这些东西?”  “父亲说的不错。工匠地位低贱,家境清寒,只要我们肯多出些工钱,他们肯定蜂拥而至。而且这两样东西样式简单,家里的仆人都可以打造。难就难在,这两样东西都需要很多的铁来打造。”  黄氏道:“范儿不必气馁。我们家这些年储存的铁有的是,就不知道,你要打造多少马镫和马蹄铁了。”世家大族通常会储存很多铁,用来打造成兵器,发给家里的私兵,用以防备不测之祸。这一点,黄家和刘家也不能例外。  刘范想了想,道:“依照汉律,镇字级将军的军队最多只能拥有两万五千人马。孩儿觉得,骑兵最为厉害,所以孩儿想建立起一支全部都是骑兵的军队,全军大概需要马镫五万件,马蹄铁十万件。孩儿不知,家里的铁能否打造得完?”  刘焉看向黄氏,一向都是黄氏打理家里诸项事务。黄氏冥思苦想,最后道:“应该是可以的,如果不够,那只能用青铜来代替了,再不济,我们还可以秘密购买一些回来,总之,母亲会帮你完成的。”青铜也算贵重金属了,鼎就是用青铜来铸造的。  刘范道:“那就劳母亲多为孩儿费心了。”  黄氏点点头,道:“看着天色也晚了,范儿还是回去睡了吧!为娘已经为琰儿另外安排住房,现在你们俩还没有正式成婚,还不到时候,你半夜里可别走错房间啊!”  “孩儿知道了!孩儿告退!”刘范就出去了。
  本书首发来自17K小说网,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下载17K客户端,《三国之西州制霸》最新章节无广告纯净阅读。
17K客户端专享,签到即送VIP,免费读全站。
编辑推荐榜
1作者:楚琴子都市生活 1148462字 兵王回归都市,万花丛中过,打脸、装逼、暧昧不断的极品透视:女总裁的逆天高手
2作者:梦入洪荒官场风云 1432499字 铁肩担重任,履职为人民!选调生李天逸上任因得罪镇书记,被派往疫情前线,李天逸该何去何从?
3作者:一日江火东方玄幻 1585010字 他灵气被封饱受屈辱,却另辟蹊径,擎剑起一念诛敌,弹指间崩天踏地,诛神灭仙,成就无上至尊路!
4作者:老施都市生活 2209472字 世界顶级杀手许太平厌倦了杀手生涯,退隐回到江源大学当一个小保安,没想到美女纷纷来到他的身边。
5作者:完美的西红柿都市重生 890731字 重生归来竟发现《海贼王》《火影忍者》《银魂》等日漫还未出现?国漫此时不起,更待何时?!
6作者:唐熬都市生活 1210435字 超级佣兵,回归都市,游戏人间,为亲情所困,被姐姐所训,无奈踏入社会,却混迹美女如云的公司,势要抱得美人归。
7作者:缘芳情灵异奇谈 150475字 一个小人物,无辜被卷入了一场漩涡,在这个暗无天日的漩涡中,可能,连活下去都是一个奢求。
8作者:恒疯语都市生活 100286字 为了第一桶金,他含泪骗了父母半生积蓄。曾经失去的,错过的,不在意的,这辈子,都要拿回来。
9作者:大头鬼鬼灵异奇谈 120748字 坟头捣蛋,童子尿破咒,得罪鬼魂,爷爷折纸人化解,我也从此堕入阴间漩涡,报恩仇,灭恶灵!
10作者:怀橘陆郎都市重生 752576字 踏上杀戮修炼之路,以罪恶的血液祭奠正义,若不能变得更强,便只能如蝼蚁般死去,正义需要强者!
1作者:亦辰婚恋爱情 2735805字 以爱为名的阴谋,以婚为坑的算计。高冷腹黑的宋城挖的坑,一旦栽进去,这辈子都别想爬出来。
2作者:忆江总裁豪门 951554字 协议结婚被高冷老公嫌弃,被恶毒小三算计,狂傲竹马喊话,傻妞,跟我走!老公霸气满满,你敢!
3作者:哈欠兄唯美纯爱 544399字 顾予,你靠牺牲我所去守护的那些,总有一天,我会让它变成我脚底的一滩泥……
4作者:小蛮殿下总裁豪门 77116字 订婚宴上发现未婚夫出轨,另一个男人却主动上门,结婚就为复仇,她已迫不及待看渣男懊悔的模样!
5作者:微风中摇曳现代重生 457836字 契约婚姻,于她而言,是一场报复,有名无实!对他来说,是一场交易,各取所需!而失了身失了心的她能否全身而退?
6作者:百媚千娇宫廷贵族 80510字 女主表示:势必打赢这场勾搭与反勾搭,算计与被算计,虐暴君,斩妖妃,保卫皇后阵地的闪电战。
7作者:初似穿越时空 187553字 异世为妇,意外被休,无家可归时竟受到了‘仇人’的帮助,该心存感激还是继续恨?她有些犹豫……
8作者:fashion颜洛总裁豪门 51203字 一时心软救了一只小包子,作为回报,竟然能让亲爹以身相许。从此,一个宠妻一个宠妈。
9作者:肆贰老爷现代重生 50550字 渣男贱女,立正站好!善人的包容是畜牲的乐园。两米长的大刀已蓄势待发,你的脑袋准备好了吗?
10作者:九九夏总裁豪门 95665字 做一个女人好难,做权少的女人更难。冷酷的权少宠起妻来简直令人发指,众人跪求别再虐单身狗了!
Copyright (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文在线版权所有,
等在线小说阅读网站,未经许可不得擅自转载本站内容。
 京ICP备号-5   京网文[7号  新出审字[号&#12288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码:1217k小说网所收录
作品、社区话题、
评论、用户上传文字、图片等其他一切内容及17k
网所做之广告均属用户个人行为,与17k  @oldpinus 701楼
16:36:00  军队近代化以后,步兵虽然还在战术和战场机动力上处于下风。但是战略机动力却已经超过了骑兵部队。无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还是殖民地战争,步兵的十日野战推进距离都达到了二百公里以上。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任何七天以上地行军,步兵连都必须放缓脚步以等待骑兵连跟上。  这是因为马匹的耐力远远不能和人类相比,马匹或许能爆发性地日行百里,但这样爆发一次后......  -----------------------------  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所以任何超过五天地连续行军,以一人双马的骑兵部队为准,他们的平均行动力只有每天五公里以下。  这位大师的神论到底是说的什么啊,有人能给解释下吗,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这不就是平均每天15公里吗,怎么后面又说每天5公里以下,这什么情况啊
  @oldpinus
16:36:00  军队近代化以后,步兵虽然还在战术和战场机动力上处于下风。但是战略机动力却已经超过了骑兵部队。无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还是殖民地战争,步兵的十日野战推进距离都达到了二百公里以上。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任何七天以上地行军,步兵连都必须放缓脚步以等待骑兵连跟上。  这是因为马匹的耐力远远不能和人类相比,马匹或许能爆发性地日行百里,但这样爆......  -----------------------------  @红塔山楼
14:24:01  这就是你的科普,学学楼主错了就纠正。  -----------------------------  最强大的蒙元时代骑兵最快也就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我说的很清楚了,十日推进150公里。  原因也在下面说了,马匹的喂养照料修养耐力制约。
  @oldpinus
16:36:00  军队近代化以后,步兵虽然还在战术和战场机动力上处于下风。但是战略机动力却已经超过了骑兵部队。无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还是殖民地战争,步兵的十日野战推进距离都达到了二百公里以上。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任何七天以上地行军,步兵连都必须放缓脚步以等待骑兵连跟上。  这是因为马匹的耐力远远不能和人类相比,马匹或许能爆发性地日行百里,但这样爆发一次后......  -----------------------------  @寂寞历史爱好者 804楼
14:53:35  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所以任何超过五天地连续行军,以一人双马的骑兵部队为准,他们的平均行动力只有每天五公里以下。  这位大师的神论到底是说的什么啊,有人能给解释下吗,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这不就是平均每天15公里吗,怎么后面又说每天5公里以下,这什么情况啊  -----------------------------  行军速度和战时推进速度。行军时,战马小步慢行,喂草料少量粮食,然后每天有固定时间休整,辅兵遛马(驻地附近签马缓行)。推进时候,每日精粮和草料,同样也需要照料和遛马。骑兵是对后勤保障依赖很高的兵种。
  大家看看百度百科里蒙古马的介绍:蒙古马有多种用途。在草原区骑乘,可日行50~100公里,连续10余天;短距离骑乘速度记录1600米为2分0.8秒;15.5公里为24分12秒。建国以来第一次蒙古马耐力赛。比赛从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出发到乌尔逊河东岸再返回到阿木古郎镇,赛跑距离100公里。比赛从早晨5点开始,冠军马8点钟到达终点。1950年,蒙古马中的铁蹄马在当年118华里的那达慕大会上,58分钟就跑到了终点。
  错了就是错了,承认就好了,没人会抓住不放的,但是错了还不认在这里胡搅蛮缠就会让人讨厌了
  还是百度百科:蒙古马是中国乃至全世界较为古老的马种之一,主要产于内蒙古草原,是典型的草原马种。蒙古马体格不大,平均体高120~135厘米,体重267~370千克。身躯粗壮,四肢坚实有力,体质粗糙结实,头大额宽,胸廓深长,腿短,关节牢固,肌腱发达。背毛浓密,毛色复杂。它耐劳,不畏寒冷,能适应极粗放的饲养管理,生命力极强,能够在艰苦恶劣的条件下生存。据1978年11月进行的挽力测验纪录:单马(乌珠穆沁马)拉胶轮大车,载重1000公斤,1小时30分走完10公里;载重500公斤1小时51分走完20公里。呼吸、脉搏、体温在测后40分钟恢复正常。最大挽力平均为270公斤,  蒙古马(2张)为体重的80%—90%。经过调驯的蒙古马,在战场上不惊不诈,勇猛无比,历来是一种蒙古人最爱用的军马。1
  锡林郭勒国际马术耐力赛的40匹参赛马中只有两匹是纯粹的蒙古马,成绩是第五名,是位蒙古国骑手“满都拉”乘骑的,其它都是当地产的改良马或称锡林郭勒马。如果那天的比赛是120公里,或者是连续3天的120公里的国际顶级耐力赛,参赛马的体能恢复力和中途不易伤病的能力就凸现出来了
  为了传承“蒙古马耐力赛”这一古老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巴尔虎左旗首届巴尔虎文化艺术节上,举办了1949年以来第一次蒙古马耐力赛。比赛从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出发到乌尔逊河东岸再返回到阿木古郎镇,赛跑距离100公里。比赛从早晨5点开始,冠军马8点钟到达终点。
  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出自(汉书)霍去病传
  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  最强大的蒙元时代骑兵最快也就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谁能出来解释以下吗?
  @寂寞历史爱好者 812楼
15:37:01  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出自(汉书)霍去病传  -----------------------------  这个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一段本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嘉奖令”,除了叙述霍去病的作战过程、结果之外,还重点讲了他在作战中的英勇表现和作战的特点:“转战六日”指他不顾疲劳连续作战6天;“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指他敢于长途奔袭,对敌人发起深远进攻;“合短兵”指他敢于同敌人短兵厮杀……这些语句都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赞美之词,也正是有了这赞美,才又给予了嘉奖:“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既然是一篇用于表彰的文章,用词难免夸张艺术化,所以这里的“千里有余”并不是实指,更与蒙古马的行军速度无关。
  @寂寞历史爱好者
15:37:01  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合短兵,鏖皋兰下,杀折兰王,斩卢侯王,锐悍者诛,全甲获丑,执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捷首虏八千九百六十级,收休屠祭天金人,师率减什七,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出自(汉书)霍去病传  -----------------------------  @__花无心__ 814楼
17:37:18  这个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一段本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嘉奖令”,除了叙述霍去病的作战过程、结果之外,还重点讲了他在作战中的英勇表现和作战的特点:“转战六日”指他不顾疲劳连续作战6天;“过焉支山千有余里”指他敢于长途奔袭,对敌人发起深远进攻;“合短兵”指他敢于同敌人短兵厮杀……这些语句都是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赞美之词,也正是有了这赞美,才又给予了嘉奖:“益封去病二千二百户”  既然是一篇用于表彰......  -----------------------------  恐怕不是吧,这是汉书里明白的记载霍去病出塞攻击匈奴的作战过程,怎么就成了嘉奖令了?
  将万骑出陇西,过焉支山千有余里,鏖皋兰下,这就是他这次出塞的作战过程,时间地点都很清楚
  区区孔明,怎可以国士称之,曹魏强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大势,奈何孔明自比管仲、乐毅想一展抱负,置天下百姓性命于不顾,想凭一己之力扭转天下大势,逆天而行,致使三国纷乱贻害百年,天下百姓不知受了多少战乱之苦,荒野不知埋没了多少白骨,天下不知有多少家庭是孤儿寡母,孔明为一己之私利,置天下生灵如草芥,实应遗臭万年受万世之唾弃。武皇帝,治农桑、屯田垦荒、唯才是举、奖罚分明、大大推动社会之进步,改变至秦汉以来的世族天下之格局,使寒门子弟有出仕之机,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一统天下则天下百姓幸甚!中华民族幸甚!
  焉支山这个地方就是在离陇西至少1000里以上的现在外蒙古的一个山,你可以查下地图看看
  @寂寞历史爱好者 815楼
17:52:41  恐怕不是吧,这是汉书里明白的记载霍去病出塞攻击匈奴的作战过程,怎么就成了嘉奖令了?  -----------------------------  看文不能断章取义,要前后联起来看和分析。  在讲这段文字之前,我们先看下当时历史的原因:当未满18岁的霍去病因为在漠南之战中表现出色,一举成名时,在汉朝下一次重要军事行动中,他便成为汉武帝用将的首选人物。  之所以这样说,不只是因为霍去病年轻,喜欢冒险,而是汉武帝本人更喜欢冒险。他在随后的河西之征任用霍去病为主帅单独统兵一万、进击河西多少有些试探的成份,因为他急于打破当时敌我双方的胶着状态,渴望均势的突破,而放眼朝中诸将,最能贯彻他战略意图的只有这个天赋极高而尚缺火候的冠军侯了。  当冠军候真的胜利归来时,汉武帝大喜过望,对其表扬又嘉奖。对此《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载到:去病侯三岁,元狩二年春为票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上曰:“票骑将军率戎士逾乌盭,讨脩濮,涉狐奴,历五王国,辎重人众摄詟者弗取,几获单于子。转战六日,过焉支山千有余里……”请注意“上曰”两字,这也就是我说这是皇帝“嘉奖令”的原因所在。
  说到霍去病,贴来一首词:  念奴娇——步东坡原韵并读《汉书·卫青霍去病传》  枕书石上,梦萦回、猎猎汉风人物。  出定襄单于夜遁,妙法车城围壁。  漠北气疏,龙城威阙,抖落漫天雪。  长平侯下,会合当世英杰。  更赞去病少年,票姚初领军,雄姿英发。  八百骑长趋纵横,何虑匈奴难灭。  鏖战祁连,登临瀚海,豪胆冲冠髪。  羽林提剑,狼山挥落星月。
  @寂寞历史爱好者 807楼
15:05:22  大家看看百度百科里蒙古马的介绍:建国以来第一次蒙古马耐力赛。比赛从新巴尔虎左旗阿木古郎镇出发到乌尔逊河东岸再返回到阿木古郎镇,赛跑距离100公里。比赛从早晨5点开始,冠军马8点钟到达终点。  --------------------------------------------------------  现代国际赛马比赛,排名靠前的全是阿拉伯马。  你说的这个3小时100km的蒙古马资料,能给出可靠的来源吗?(注意:百度百科,xx论坛不是可靠的来源),我怀疑它来自造谣贴。  当然,蒙古马在现代比赛表现不佳,蒙古马粉丝认为是:  1 比赛规则不适合蒙古马,要上千公里,不顾马匹死活的荒野无后勤,蒙古马肯定赢。但这是没法证明的事情,因为没人会举行一场绝大多数参赛马都死亡的比赛。  这就跟中国武术高手在无规则生死斗肯定赢一样,非常令人怀疑。  2 蒙古马已经退化了,这个说法比较靠谱,因为根据《中国养马史》,里面提到的考古马骨,就比现在的蒙古马体格强壮。  至于 “锡林郭勒国际马术耐力赛”,奇怪的是,国际马术联盟的数据库查不到这个比赛,倒是可以查到在北京,成都举行的多场马术比赛  所以我认为,“锡林郭勒国际马术耐力赛”不是FEI认可的国际比赛,只是在FEI协助下举办而已。  第三届“锡林郭勒国际马术耐力赛”成绩表,有31匹马完成比赛,参赛马匹至少是66匹,也可能是新闻报道的80匹。  冠军马 5:35:02 跑完100km,平均时速 不到20km,也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叹的地方。  /show-26-2608-1.html  我的杀毒软件报这个网站多个网页发现木马,大家自行决定看不看吧。  附图:  
  @海底眼 821楼
20:29:14  现代国际赛马比赛,排名靠前的全是阿拉伯马。  你说的这个3小时100km的蒙古马资料,能给出可靠的来源吗?(注意:百度百科,xx论坛不是可靠的来源),我怀疑它来自造谣贴。  当然,蒙古马在现代比赛表现不佳,蒙古马粉丝认为是:  1 比赛规则不适合蒙古马,要上千公里,不顾马匹死活的荒野无后勤,蒙古马肯定赢。但这是没法证明的事情,因为没人会举行一场绝大多数参赛马都死亡的比赛。  这就跟中国武术高手在......  -----------------------------  阿拉件完胜蒙古马?这表格看不清楚,可惜了!
  时光倒转,吹起南北朝遗落深埋的铁马金戈。群雄逐鹿的壮阔史诗中,谁又能一统天下,傲视群雄?  当小小的马镫在西晋应用于骑乘,当十六国时期的战马装备上双马镫.,重装骑兵便被推上了历史前台,让正面攻击、中央突破和长途奔袭的骑兵战术更上层楼。.  就在三十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的过程中,战争成为华夏版图上的主旋律,从藩镇割据到区域对抗,代表各地的势力相互对垒厮杀,一味追求着最后的霸主地位。  群雄逐鹿,战事全面蔓延。  魏晋的烽火,南北朝的四面埋伏,直接导致了军事上的治军、谋略、指挥、科技等方面的巨大进步,不但骑兵装具臻于完备,还出现了水战和攻守城战的战术、技术,府兵制的创立对中国军制史上更是有着非凡的意义,且不说曹操、诸葛亮等杰出人物对于孙伍的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了。  在这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开始入主中原,使得骑兵的运用达到了高峰,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力量,将机动性和攻击力发挥到极致。而重骑兵更是得到了统治者们的重视,如曹操手下的“虎豹骑皆天下骁锐”;吕布手下的大将高顺,其麾下的骑兵“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彼时,最吸引人们眼球的,莫过于单骑战术的发挥。  在历史上,最早的单骑战术仅仅指的是骑射,如《史记·项羽本纪》:“汉有善骑射日楼烦,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羽大怒,自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羽嗔目叱之。楼烦目不能视,手不能发,走还入壁,不敢复出。”这些文字记录彰显了项羽的英勇神武,但是他并没有击杀楼烦骑士。从战术角度来看似乎楼烦的骑射更有效率和时代的典型性。  当马鞍成了骑兵的必要装备后,单骑战术便在东汉末年时常出现在史书里:  东汉建安三年,孙策讨伐祖郎,被围。大将程普“与一骑共蔽扦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  在曹魏末年,司马氏专政,大将文钦投降吴国。吴与曹魏大战于高亭,吴国大将丁奉“跨马持矛,突入阵中,斩首数百,获其军器”。不过戟还没有退出历史舞台;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大将与孙权争夺合肥,张辽表现了突出的个人作战技能,“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阵,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人,至权麾下。”  ……  由此可见,汉末三国的单骑战术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使用戟、矛的时候就不能使用弓箭,劈砍的战术动作并没有出现。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由于马镫的使用,单骑战术到了成熟阶段,“上马持三仗”便是其主要特点------‘三仗”是三种武器,就是骑兵双手各执一种近距离格斗兵器,并且能在远距离上进行弓弩攻击。例如,《晋书·刘曜载记》提到的陇西陈安“左手奋七尺大刀,右手执丈八蛇矛,近交则刀矛俱发,辄害五六;远则双带键服,左右驰射而走”;《晋书·石季龙载记下》同样提到冉闵“所乘赤马日朱龙,日行千里,左杖双刃矛,右执绚戟,顺风击之,斩鲜卑三百余级”……一直到西魏大统九年,西魏将领耿豪仍然采用这种双手各执一种兵器的战法,“右手拔刀,左手把稍,直刺直斫”。这种“持三仗”的战斗技能显然与骑手能够稳定地骑乘在马背上有密切关系,也只能在马镫和高马鞍被成熟运用后的十六国才开始出现。刀、双刃矛以及槊的出现,使得武器在刺的同时也可以实施“斫”,这种劈砍的动作使得作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能够手执三仗的将领在战争中更能起到“突破、扰乱和分散”敌人军阵的作用,从而使后面的重装步兵得以突入敌阵,一如《宋书·薛安都传》中记载的元嘉北伐中:“安都不堪其愤,横矛直前,出入贼阵,杀伤者甚多,流血凝肘,矛折,易之复人。军副谭金率骑从而奔之。自诘旦而战,至于日昃,虏众大溃。”正因为如此,使得个人英雄层出不穷,传奇无处不在……
  @__花无心__ 822楼
22:27:43  阿拉件完胜蒙古马?这表格看不清楚,可惜了!  -----------------------------  其实我觉得,最应该强调的是  马种差异非常大(无须证明)  不同时代的不同骑兵差异非常大(无需证明)  同一匹马,在不同的比赛成绩差异非常大(FEI的比赛数据可以证明)  所以可以推论:骑兵的正常行军速度,赶路速度,战场突击速度,一定也是落在一个极大的范围  如果连续3天强行军,我估计上限可能是接近每天100公里,在这样的速度下,大多数骑兵会掉队,大多数马匹会死亡或者失去战斗力。  这比赛成绩表格,就在我回帖给出的链接里面  我在国际马术联会的数据库,查看2012年耐力比赛积分最高的几匹马,都是阿拉伯马。  我倒是有兴趣再查一下蒙古马的成绩。  关于中国马种退化问题,我在谢成侠所著的《中国养马史》里面摘录如下  谢成侠是谁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一下。  蒙古马,尤其是现代的蒙古马,并没有那么神奇。  
  国际马术联会的数据库,耐力赛积分榜  https://data.fei.org/Ranking/Search.aspx?rankingCode=E_WR_H  你可以点击 Download as full detailed PDF  就可以下载所有马的资料,比网页看要舒服多了,如附图  另外,我把全部有积分的马都看一遍,536匹马,没有一匹是蒙古马  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毫无疑问是阿拉伯马,或者阿拉伯混血马。  也就是说FEI的资料库里面,蒙古马在2012所有耐力比赛没有得过一分,或者蒙古马根本没有参赛。  这倒是个奇怪的结果,因为如果看我在上面贴出的国内耐力赛的成绩,其实也并不差,并不至于说“连一分都拿不到”吧?  难道那些国内耐力赛的优胜者,大部分也是阿拉伯马?  
  @灭日屠美
21:30:57  竟然有妹纸喜欢历史。。。感觉比国宝还国宝  -----------------------------  @巅东狂猪 90楼
22:29:00  你这种混国观的ID居然敢来煮酒撸管yy?  -----------------------------  哈哈哈!你也没看我这个是么时候注册的!当年还是一个愤青小正太,现在却已是有一定阅历的猥琐大叔咯!每个人的阶段不一样,看事观人也也是有很大差别!兄弟啊!我敢继续用这个名看帖子,证明我已经放下啦当初的年少轻狂,你咧!也该放下啦!
  这帖子让我长见识了~,以前看过一个外国电影,古罗马海军专门划船的水手,划浆的频率也分三等:行进速度、冲锋速度、战斗速度。  
  @寂寞历史爱好者 808楼
15:07:15  错了就是错了,承认就好了,没人会抓住不放的,但是错了还不认在这里胡搅蛮缠就会让人讨厌了  -----------------------------  我若说九千骑兵两天一夜急行军300里,四千人掉队,不知阁下有何感想...
  @__花无心__ 823楼
22:50:27  时光倒转,吹起南北朝遗落深埋的铁马金戈。群雄逐鹿的壮阔史诗中,谁又能一统天下,傲视群雄?  当小小的马镫在西晋应用于骑乘,当十六国时期的战马装备上双马镫.,重装骑兵便被推上了历史前台,让正面攻击、中央突破和长途奔袭的骑兵战术更上层楼。.  就在三十多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的过程中,战争成为华夏版图上的主旋律,从藩镇割据到区域对抗,代表各地的势力相互对垒厮杀,一味追求着最后的霸主地位。  ......  -----------------------------  才女楼主 要是以现有的文采和史学造诣去写一本关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方面的历史小说,绝对会引起轰动!其著作的点击率应该不下当年明月的著作!但是同时也必然引起广泛的争议,毕竟,要完成这样的著作,仅仅靠文采是不够的,除了一定的史料知识和史学造诣,还要具备专业的考据、和判断分析能力,还要有专业的军事学知识等等等等!本来我和我的一些网友朋友都有此意愿。但是自从进了楼主的这个贴吧。本人一下子遇到那么多这方面的高人、牛人、猛人,突然觉得自己的水平还远远不够,最可怕的是学术上的争议就让人无从下笔!天涯何人有如此的才华能写出这样的著作,吾等对才女楼主拭目以待!
  @寂寞历史爱好者
15:07:15  错了就是错了,承认就好了,没人会抓住不放的,但是错了还不认在这里胡搅蛮缠就会让人讨厌了  -----------------------------  @oldpinus 828楼
00:38:34  我若说九千骑兵两天一夜急行军300里,四千人掉队,不知阁下有何感想...  -----------------------------  刘邦的“白登之围”就是因为步兵没有跟上的骑兵的速度,才导致汉家军在军型上的脱节,得以让冒顿抓住机会,让匈奴的铁骑以围点打援的战术差一点把汉朝的开国皇帝给灭掉!不过那个时候的中原军队肯定不可能有独立的骑兵去作战,必然是“大规模联合多兵种军团”作战!一旦那个独立兵种脱离整个军队,是很难以在整个战局中发挥该兵种的技战术优势的。所以就不能用一个军队的行进速度去表明是这个军队中骑兵的行进速度!而且本人最近查了关于汉武帝剿灭匈奴的史料,这方面,中国的史书是独一无二的,而且还要参考俄罗斯和外蒙古方面的考古资料。由此,本人推测,汉武帝的汉家军初期在与匈奴作战时,并不是完全用骑兵和匈奴对抗,肯定也有步兵的配合作战;特别是到了后期,由于骑兵的耗损,步兵在整个战役中的使用比例也越来越大。所以更不能片面的就拿军队的行进速度去作为骑兵这支单兵种部队的行进速度,这不严谨和科学。至于古代马身上的军事装备和现代马身上的军事装备是不能同日而语的,更何况,那时汉朝有没有马蹄铁或者和马蹄铁一样的替代物还没有足够的史料说明和考古发现,所以不能拿现代跑马竞赛的结果去贸然推测古代骑兵的行进速度。还有一点必须说明,马蹄铁是继马鞍和马镫之后,有一项在马具发展意义上的重大发明;有了马蹄铁,不仅马的长跑能力得到加强,战马的冲击能力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所以就这一点而言,绝对不能用当代马匹在赛马竞技上的行进速度去参考古代骑兵的行进速度。更何况,骑兵是一个整体,就像打仗一样,任何军队的士兵不可能乱哄哄的没有建制的各顾各饿跑步行进,那样都乱套了,还打什么战,肯定都是有组织的有纪律的前行。而赛马竞技项目都是单匹马一往无前的勇猛的向前跑,没有行军列队这方面的顾虑,所以贴吧里有些人举得例子看似资料详实,论据充足,实则经不起任何有逻辑、有理性、有科学分析的推敲!
  回复第792楼,@流浪双子星  @oldpinus 701楼
16:36:00   军队近代化以后,步兵虽然还在战术和战场机动力上处于下风。但是战略机动力却已经超过了骑兵部队。无论是法国大革命时期还是殖民地战争,步兵的十日野战推进距离都达到了二百公里以上。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而在美国南北战争时,任何七天以上地行军,步兵连都必须放缓脚步以等待骑兵连跟上。   这是因为马匹的耐力远远不能和人类相比,马匹或许能爆发性地日行百里,但这样爆发一次后......   -----------------------------   @堕落游侠 707楼
18:46:21   你这每天五公里业也夸张了,每天四十里地没有任何问题,短时间内一天百里也可以。   ----------------------------   @红塔山2013 70...  --------------------------  你还说人家乱扣帽子,你不是?一个战术贴,我党都能躺枪,歪楼也要有个限度。  
  @流浪双子星 829楼
00:59:56  才女楼主 要是以现有的文采和史学造诣去写一本关于冷兵器时代的军事方面的历史小说,绝对会引起轰动!其著作的点击率应该不下当年明月的著作!但是同时也必然引起广泛的争议,毕竟,要完成这样的著作,仅仅靠文采是不够的,除了一定的史料知识和史学造诣,还要具备专业的考据、和判断分析能力,还要有专业的军事学知识等等等等!本来我和我的一些网友朋友都有此意愿。但是自从进了楼主的这个贴吧。本人一下子遇到那么多这方......  -----------------------------  谢谢双子星的夸奖,但无心我能力有限,又怎能跟当年明月相提并论呢,呵呵,不过,我会尽力将这个帖子写下去,而你和众多朋友的支持和鼓励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还请多指教 。祝周日愉快!
  回复第702楼,@清明之月  回复第623楼,@流浪双子星   宋朝建立以后,对城池和要塞的攻防战极度重视,而弓弩作为一种最适合守城的远距离杀伤兵器,由此在制造规模和质量上达到了最高峰。当时宋朝统治者不仅在京师设有弓弩院,而且在各地设有军器作坊,集中能工巧匠大量制造性能优良的弓弩。据《宋史》兵志记载:“弓弩院岁造角把弓等凡一千六百五十余万张,诸州岁造黄桦、黑漆弩等凡六百二十余万。”我国古代的大科学家沈括在宋神宗时被王安石推荐兼管军器监,后来写就了《梦溪笔谈》。该书介绍了当时弓弩制造的基本情况。沈括认为一张良弓应具备6个特征:第一,弓体轻巧而强劲;第二,开弓容易且弹性好;第三,长时间使用射力不减;第四,无论冬夏射力保持不变;第五,射箭时声音清脆;第六,开弓时弓体端正。关于弓的制造,他提出要选用干透的动物韧带经过胶汤浸煮和梳理,使之不再伸缩方能用于制弓;在制造弓体的时候要把弓干材向开弓相反的方向弯曲,而后再贴上牛...  --------------------------  
  @海底眼 825楼
00:00:33  国际马术联会的数据库,耐力赛积分榜  https://data.fei.org/Ranking/Search.aspx?rankingCode=E_WR_H  你可以点击 Download as full detailed PDF  就可以下载所有马的资料,比网页看要舒服多了,如附图  另外,我把全部有积分的马都看一遍,536匹马,没有一匹是蒙古马  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毫无疑问是阿拉伯马,或者阿拉伯混血马。  也就是说FEI的资料库里面,蒙古马在2012所有耐力比赛没有得过一分,......  -----------------------------  马术体育比赛是一种商业化的运营方式,需要阿拉伯这样漂亮的马参加,而蒙古马的体形在比赛中受到了限制,所以极有可能没有参赛。  其实,蒙古马细分还有好几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耐力强,虽然外型不怎么入流,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最抗严寒、最皮实的一种马,只是不适合中短距离速跑,因为它的长项是长距离速跑。  而阿拉伯马的特点则是体型漂亮,耐旱性强。如果将这两种具有不同优势的马放在一起比赛,便是拿其所长比其所短,绝对有失公道和公平了。
  @__花无心__ 834楼
17:07:07  马术体育比赛是一种商业化的运营方式,需要阿拉伯这样漂亮的马参加,而蒙古马的体形在比赛中受到了限制,所以极有可能没有参赛。  其实,蒙古马细分还有好几种。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耐力强,虽然外型不怎么入流,却是世界上耐力最强、最抗严寒、最皮实的一种马,只是不适合中短距离速跑,因为它的长项是长距离速跑。  而阿拉伯马的特点则是体型漂亮,耐旱性强。如果将这两种具有不同优势的马放在一起比赛,便是拿其所......  -----------------------------  我看未必  《中国马驴品种志》里面提到的1900年以后的蒙古马各分支品种,提到的长距离奔跑数据,最长也只是170km跑16h,而跟FEI的160km成绩跑10h10m相比,也是要差一些。  虽然FEI的比赛是途中可以休息,但是加上休息时间160分钟,仍然比蒙古马这个最好成绩快得多  而且FEI耐力赛要求最低负重75kg,不许用马鞭马刺,跑完以后的马匹通常都没事  书中记载的蒙古马的16h,就不知道马匹负重,跑后的马匹状态了  我认为目前的蒙古马就是退化了,只是平庸之辈,耐力跑成绩根本没法跟阿拉伯马比。  要打我脸也很简单,找个蒙古马粉丝,骑匹蒙古马,然后在草原走个1000km,告诉大家过程如何,结果如何就行了。  这样的实验不难做吧? 可惜我就是找不到这样的数据,到处都是粉丝在YY。
  @海底眼 835楼
17:34:15  我看未必  《中国马驴品种志》里面提到的1900年以后的蒙古马各分支品种,提到的长距离奔跑数据,最长也只是170km跑16h,而跟FEI的160km成绩跑10h10m相比,也是要差一些。  虽然FEI的比赛是途中可以休息,但是加上休息时间160分钟,仍然比蒙古马这个最好成绩快得多  而且FEI耐力赛要求最低负重75kg,不许用马鞭马刺,跑完以后的马匹通常都没事  书中记载的蒙古马的16h,就不知道马匹负重,跑后的马匹状态了  ......  -----------------------------  呵呵,朋友言重了。咱们只是在这里讨论,何来打脸一说呢,再说了,我对你又没有任何成见,打你的脸对我也没有半点好处不是?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蒙古马的关注越来越少,即使退化,也是难免的。但真正的蒙古马是大自然孕育的品种,跟那些商业马术中用的纯血马和温雪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那些马都是人类刻意培育出的马种,很容易得内脏的病,蒙古马就不一样了,身体结实,不爱生病,好养活,是实用性很强的马。在这里单论速度已没有多大意义了。
  @__花无心__ 836楼
18:20:15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对蒙古马的关注越来越少,即使退化,也是难免的。但真正的蒙古马是大自然孕育的品种,跟那些商业马术中用的纯血马和温雪马有着本质的区别,不同的是那些马都是人类刻意培育出的马种,很容易得内脏的病,蒙古马就不一样了,身体结实,不爱生病,好养活,是实用性很强的马......  -----------------------------  我还是无法同意你的以上观点  不刻意培养的马种,比刻意培养的马种要差,这是个常识了。  《中国马驴品种志》的作者,虽然也称赞蒙古马的各种优点  但是也说到,曾经多次引进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美国种马,苏联种马改良蒙古马种,还说“最可惜的是,国内引进培养的阿拉伯马,美国优秀种马,全部损失”  可见,中国的蒙古马落到目前在世界耐力比赛毫无成绩可言的境地,就是个育种失败的问题。
  @海底眼 837楼
18:44:42  我还是无法同意你的以上观点  不刻意培养的马种,比刻意培养的马种要差,这是个常识了。  《中国马驴品种志》的作者,虽然也称赞蒙古马的各种优点  但是也说到,曾经多次引进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美国种马,苏联种马改良蒙古马种,还说“最可惜的是,国内引进培养的阿拉伯马,美国优秀种马,全部损失”  可见,中国的蒙古马落到目前在世界耐力比赛毫无成绩可言的境地,就是个育种失败的问题。  -----------------------------  是的,我承认那些阿拉伯马、纯血马、赫尔斯泰因马、汉诺威马和汗血马统弘都是绝世好马,都比蒙古马高大漂亮,力量速度也都超越蒙古马,但是战争不是体育竞技更不是选美。  要知道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连士兵的吃穿都得不到保障,更何况连续作战的人和马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生病是常事,可蒙古马却能保持健康,这是别的马种无法做到的,就凭这点,它就能超越其他的马种。更不用说蒙古马能食用最粗劣的马料,下了仔的母马还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靠马奶就能养活它的主人,这是别的马种所不具备的。  再看看你说的这些名贵的阿拉伯马和英纯血的饲养有多麻烦,特别是英纯血,比纸糊的还要纸糊,虽然速度快,可是耐力一塌糊涂,没有哪个国家会用这种娇贵的马做战马。因为你得把它当宝贝来呵护,就这样还不能保证它随时都健康。而那些在马场的英纯血只能做障碍和舞步用马,上水泥路不要说跑了,就是走个半小时,第二天腿直接胀筋,要是治疗跟不上就废了。还容易烂蹄心,容易感冒,容易得皮肤病,精料要是少喂一点就掉膘,喂多了就浮肿,所有精料都得拌着扎好的草料喂,不然容易肠梗阻。就这样的马,哪个国家敢将它当战马用?要是让霍去病和卫青骑着它们长途奔袭匈奴,那还有机会留名史册吗?
  @海底眼
18:44:42  我还是无法同意你的以上观点  不刻意培养的马种,比刻意培养的马种要差,这是个常识了。  《中国马驴品种志》的作者,虽然也称赞蒙古马的各种优点  但是也说到,曾经多次引进阿拉伯马,英国纯血马,美国种马,苏联种马改良蒙古马种,还说“最可惜的是,国内引进培养的阿拉伯马,美国优秀种马,全部损失”  可见,中国的蒙古马落到目前在世界耐力比赛毫无成绩可言的境地,就是个育种失败的问题。  -----------------------------  @__花无心__ 838楼
19:45:25  是的,我承认那些阿拉伯马、纯血马、赫尔斯泰因马、汉诺威马和汗血马统弘都是绝世好马,都比蒙古马高大漂亮,力量速度也都超越蒙古马,但是战争不是体育竞技更不是选美。  要知道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连士兵的吃穿都得不到保障,更何况连续作战的人和马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生病是常事,可蒙古马却能保持健康,这是别的马种无法做到的,就凭这点,它就能超越其他的马种。更不用说蒙古马能食用最粗劣的马料,下了......  -----------------------------  看来古今中外中国不仅士兵吃苦耐劳第一连马也是。国外的不说翻越帕米尔界山之类,就是从西宁到玉树走一遭,恐怕连人带马剩不了多少。
  @__花无心__ 838楼
19:45:25  是的,我承认那些阿拉伯马、纯血马、赫尔斯泰因马、汉诺威马和汗血马统弘都是绝世好马,都比蒙古马高大漂亮,力量速度也都超越蒙古马,但是战争不是体育竞技更不是选美。  要知道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连士兵的吃穿都得不到保障,更何况连续作战的人和马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生病是常事,可蒙古马却能保持健康,这是别的马种无法做到的,就凭这点,它就能超越其他的马种。更不用说蒙古马能食用最粗劣的马料,下了仔的母马......  -----------------------------  呵呵,同感!  在现实中,还是实用为先,形式所迫啊。
  陷阵营是步兵啊。
  提前声明一下,以下文字是我从别的网站上摘抄的!这段文字的出处我无从考证,但是在各大网站上,引用这段文字的地方很多:  马镫的起源:  马镫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如英国科技史家怀特指出的,“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且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White, 1962: 38)。确实,马镫使骑兵在战争中的地位大大提高,战术亦随之发生改变,从而使整个世界战争史大为改观。马镫出现后,马匹更容易驾驭,骑马者更加稳健安全,加速了骑兵的发展。   由于在军事上的重大实用意义,马蹬一经发明,便在欧亚大陆迅速传播,并在军事、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对使用马镫的广大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马镫的研究历来为国际学术界所关注。近80年来,东西方研究者都对马镫的起源、传播以及马镫与民族迁徙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讨。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勒科克(A.von Le Coq)就注意到马镫起源问题,只是一时不能确定马镫到底是中亚草原游牧民族的发明,还是像中国这样的农业民族的发明(White,1962:14)。此后,研究者陆续提出过许多假说,如南西伯利亚起源说(吉谢列夫,1985:98;Bivar,)、中国起源说(White,;李约瑟,1974:4)或山地民族发明说(基兹拉索夫,1973:24)。   近年来考古学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考古学的兴起,为解决马镫起源问题积累了大批第一手资料。本文试图运用考古学方法,在前人与时贤研究的基础上,对欧亚大陆目前发现的几百件马镫实物(包括部分壁画和雕塑所表现的马镫)进行综合研究,以期推动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  一、什么是马镫?   长期以来,马镫起源问题之所以存在许多模糊认识,主要因为某些研究者对马镫的概念不够明确。有些学者把马镫出现以前一些辅助上马的东西或骑行时提供简单支撑作用的马具当作马镫。比如:《大英百科全书》认为马镫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就是因为该书把马脚扣也当作马镫而得出的错误结论(姜椿芳等,)。因此,在开始本文的讨论之前,有必要首先镫清这些容易混淆的问题。   第一,马脚扣   在以往的研究中,马脚扣常被错误地归类为马镫,其实这种马具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马镫。马脚扣是指悬挂在马鞍的一侧,起帮助上马作用的马具。马脚扣可以是软质地,如皮革;也可以是硬质地,如木、金属等。马脚扣和马镫在功用上是截然不同的:马脚扣是单只的,马镫是成对的;马脚扣仅仅起帮助上马的作用,骑行时骑马者的脚不能放在马脚扣里,否则会使身体失去平衡,妨碍骑马;马镫不仅帮助上马,最主要的作用是在骑行时支持骑马者的双脚,以使骑者在马上容易掌握平衡,以利于人和马的结合。马镫的产生之所以具有重大的意义,就在于它的这种功用,从这个意义来说,马镫和马脚扣是完全不同的马具。弄清楚马脚扣的概念以及马脚扣与马镫的区别,将有助于我们避免因概念混淆而造成对某些马具认定上的错误。   谈到马镫的起源,许多学者援引南俄契尔托姆雷克巨冢出土的一个希腊-斯基泰风格大银瓶。这个银瓶的图案生动描述了一位斯基泰骑手,他的马鞍垂下一个类似马镫的东西,有学者以为是皮革马镫,或简称“革镫”(Arellt,-208;格鲁塞, 1991:25)。苏联学者阿让根据这个图案复原了斯基泰人的马具。复原时,他在马鞍两侧各画出一只革镫(Arent,-208)。其实,这个银瓶图案上只有一个皮带环,而阿让把马鞍两侧各复原出一个皮带环,这是并无根据的。法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的帕提亚时代狩猎牌饰同样表现了垂于马腹部的皮带环,也是单独一只。此外,这位骑手的脚根本没有放在皮带环中。由于这些皮革马镫只有单只,只能起上马作用,充其量,只能算是一种革制的马脚扣。   第二,趾镫   1857年,印度北部钱德拉河(Chandra River)北岸贡德勒(Gondla)一处佛教寺院内发掘出一个通体饰花纹的青铜花瓶。在这个花瓶的图案中有两名骑士引导的出行队列(Errington,-l64)。根据图中人物衣饰和图案风格,一般断为公元前1世纪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名骑士的双脚放在马腹下皮条或绳索状的马具内。在印度桑奇大塔的浮雕上也可见到类似的骑士。这种马具在我国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贮贝器塑像上也有发现,清楚地塑出将大脚趾放在马鞍垂下的皮条或绳索中的情况(张增祺,)。   这种皮条或绳索现在通称为teo-stirrup(趾镫)。趾镫让骑者在骑乘时很难借力,无法把人和马结为一体。如果使用趾镫,骑者的双脚很容易因血液不畅而麻木,这是相当危险的(Whte,1962:14; llttaUe,)。此外,趾镫要求骑者赤足,使得这种马具只限于在气候温暖地区使用。所以日本学者川又正智提出,趾铅与马爱不能混为一谈。这种骑具和公元4世纪以后广泛应用的马镫属于完全不同的发展系统(川又正智,1994:10)。
  第三、单镫   有些研究者将马镫的发展分为单镫、双镫两个阶段,以为双镫由单镫发展而来。事实是否如此?让我们先对目前考古发现所见单镫作一番考察。   标本一、甘肃武威南滩赵家磨1号墓出土,铁制(武威地区博物馆,1987:89)。发掘简报提到“另有铁马镫及铁饰件各一件,均残甚”,从未发表过任何图像材料或进一步的文字说明。北京大学的宿白教授就此问题做了进一步调查。他发现,这座墓的墓室用砖砌顶及墓壁上的彩绘均接近武威擂台汉墓,出土遗物也接近东汉,所以年代可能早至东汉晚期,而非原来认为的属于魏晋时期(宿白,1992:7)。据他观察,这件铁马镫其实是一个铁单镫,可惜柄部已锈蚀殆尽(此据林梅村教授转述和宿白先生关于马镫问题的谈话)。   标本二、安阳孝民屯M154出土,铜制,长直柄,柄端有穿,扣环横椭圆形。该墓年代断为4世纪中叶(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队,)。孝民屯出土的马具进行了复原,根据复原结果,这件单镫不是作为骑行使用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技术室,)。   标本三、朝阳十二台乡砖厂88MI号墓出土,铜制鎏金,形制与标本二相同。该墓年代断为4世纪初-4世纪中叶(辽宁文研所等,1997:24)。   标本四、大同司马金龙墓出土,铁制。该墓为夫妇合葬墓,司马金龙卒于太和八年(484年),夫人卒于延兴四年(474年)。这件单镫的报道也相当简略,仅见出土随葬品登记表(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馆等,1972:24)。   除了以上四例单镫之外,长沙金盆岭21号墓还发现一个陶骑马俑的马鞍左下方悬挂有三角形单镫(湖南省博,1959:85、图版拾一,1和图版拾二,3)。这个标本常被认为是最早的马镫实例之一。从这件单镜悬挂的位置和长度看,它只能起到帮助上马的作用,况且骑马者并未将脚放进单镫之中。这与孝民屯出土马具的复原结果是一致的。可见,单镫并非骑行使用,它和马镫的功用是截然不同的。   这些单镫无一例外,都是金属制品。从赵家磨1号墓出上单镫来看,至少在东汉末年(3世纪初)单镫已经采用金属铸造工艺了。然而,我们能够确认的最早的马镫无一例外,都是木芯包金属或木芯包皮革的。最早的金属马镫要到5世纪后期才产生。我们很难想象,这种木芯包金属或木芯包皮革的马橙竟然仿自金属铸造的单镫。   此外,还有学者认为一些汉代青铜牌饰的纹样中表现了马镫。日本学者相马隆研究了辽宁西沟岔匈奴墓、陕西客省庄和鄂尔多斯出土的牌饰(相马隆,-143),怀疑马背下圆环状的东西可能表现了马镫。黄景略先生则根据青海省互助县和共和县出土的东汉马纹牌饰,认为马腹部下两个方形镫孔可能表现了马镫(丰洲,)。我们认为,这些汉代艺术品上的镫孔显然只是一些装饰图案,不能作为汉代使用马镫的依据。   据以上讨论,马脚扣、趾镫和单镫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马镫,一些汉代青铜牌饰图案也不能肯定有马镫。如果把它们和马镫混为一谈,我们将永远无法认识马镫的真正起源。所以本文讨论的马镫,只限于悬系在马鞍两侧,以方便骑马者上马和在骑乘时支持骑马者双脚的马具。   目前学界对马镫的概念说法不一,如《汉语大词典》定义为“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罗竹风,);《辞海》定义为“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悬挂在鞍子两边的皮带上”或“马鞍两旁的铁脚踏”(舒新城、陈望道, 1979: 1129、 1726)。《辞源》解释说:“马镫,两边用以踏足者。”(辞源修订组等, 1988: 1748)《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解释说:“马镫(stirrup),指挂在马鞍上,供骑马人上马和在乘骑时踏脚用的马具”(姜椿芳等,)。《苏联大百科全书》则定义为:马镫是“在骑乘和上马时对骑马者双脚的支撑物;镫由骑士脚下的平板或略微弯曲的直棍和顶部带有系皮带的圈或孔的拱形组成”(Prokhorov,)。   我们认为,马镫必须由两个部分组成:其一,有让骑手踏脚的部分,俗称“镫环”;其二,有将马镫悬系在马鞍上的部分,这部分可以是横柄、镫穿或授鼻。马镫一般采用硬质地材料制作,如木、骨角或金属等,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者的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欧洲维京时期(约9-11世纪)墓葬出上马镫颇有地方特色。维京人(Viking)指9-11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海盗,主要由丹麦、挪威和瑞典的自由民组成,在领主或头人带领下有组织地进行海盗活动。在这一时期,维京人侵袭欧洲的广阔地区并进行殖民统治,其破坏性深深地影响了欧洲历史(Safra and Goulka,-367)。维京人马镫的穿上有时使用攀,为其它地区所不见(表一,66)。   目前研究者对马镫各部分的称谓不太一致。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本文对马镫各个部位的称谓如图一所示(参见图一)。
  二、考古类型学分析   为了使研究尽量客观,我们尽可能地搜集经科学发掘或有准确出土地点的马镫,并参考相关的雕塑和壁画,一共选取了188件标本,绝大部分为实物马镫。由于个别地区实物标本贫乏,所以我们还选择了一些雕塑和壁画中的马镫作为补充资料。我们选取的标本年代主要集中在4世纪-9世纪。10世纪以后,马镫样式趋于统一,仅选取了这一时期有代表性的标本,以说明马镫发展演变的完整过程。   尽管马销样式繁多,但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马镫的区别主要在于悬系部分。依据悬系部分的特征,种类繁多的马镫可以归类为四个类型,即直柄横穿型马镫、壶镫、T形柄金属马镫和8字形马镫。这四个类型既相互关联,又各自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A型
直柄横穿型马镫,总体特征为直柄,柄上有一横穿。该型马镫演变趋势为横柄越来越短,踏板越来越宽;镫环形状虽然也有不同,但不像镫柄和踏板那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不作为分式的主要依据。根据镫柄和踏板的变化,A型马镫可分以下八式:   AI式:木芯长直柄马镫。镫柄为长条状,其长度与马镫通高之比约为二分之一,柄上部有穿,柄根部渐窄;马镫通体厚度相同,踏板略微向上凸起。此式马镫质地为木芯,三面包铜片或外包皮革(表一,l和2)。AI式马镫在3世纪中叶~4世纪中叶出现于辽宁朝阳地区,均出于鲜卑人墓葬中。   AII式:木芯包金属直柄马镫。镫柄较I式变短,为短粗的条状,其长度与马镫通高之比小于或等于三分之一,柄上部有一长方形横穿,柄根部略窄于上部。踏板微凸,其宽度与马镫通体厚度基本相同或略宽(表一,3-5、26-30)。AII式马镫质地为木芯,四面包铜片(通常鎏金)或铁片。AII式马镫4世纪开始流行于我国东北地区,5~6世纪流行于朝鲜半岛和日本。   AIII式:长直柄金属镫。镫柄为长条状,柄端带横穿的部分加宽,呈横置的长方形或方形。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有的踏板上还带有小突起(表一,11、32-33)。AIII式马镫最早的标本见于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墓(固原县文物工作站, 1984: 47;表一,11),年代为484~486年(孙机,)。但是这种长直柄金属镫在我国流行时间不长,迅速为新式样马镫所代替;在朝鲜半岛和日本则一直沿用到7世纪。   AIV式:窄踏板直柄金属镫。镫柄大大缩短,其与横环连接的部分成短柱状,形似柄颈,从而使柄部看起来很像镫环上扁形的“耳”(苏联学者称为“带薄片耳”型镫),镫柄为圭首形或方形;穿位于镫柄的中部或下部。踏板一般都较为平直或略微向下弧,其宽度大于马镫通体厚度,但不像后来的金属镫那样踏板中间有一道突起的脊(表一,6、12-16、40、41、48、58-59)。AIV式马镫质地为金属,以铁制为多,亦有铜制。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AIV式马横标本是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明器铁马镫(表一,12),年代为569年。AIV式马镫的分布十分广泛,几乎传遍欧亚大陆各地。   AV式:马蹄形镫环直柄金属镫。银柄圭首形或方形,穿位于镫柄的中部或下部。镫环为马蹄形,踏板宽大,中间有一道横脊,两边略微下卷(表一,17—18和sl)。AV式马镫均为金属质地,一般为青铜制。目前所见AV式马横标本均有豪华装饰,采用鎏金、包银或错金银工艺(表一,17、18和51),制作极其精美,其中或有等级之分。这种马镫数量不多,只在内蒙古、陕西和俄罗斯米努辛斯克盆地发现了少数几例。  AVI式:宽踏板直柄金属镫。镫柄以方形为主,亦有圭首形;穿位于镫柄的中部或下部。踏板宽大,微微下弧,中间有一道横脊,两边下卷,有的踏板上还有接孔(表一,7一8。19-xra、25、35、52、54和61)。AVI式马镫以铁制为主,亦有铜制。AVI式马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整个欧亚大陆。   AVII式:镫柄进一步缩短,柄颈退化;穿变得宽大,其位置与镫环极为接近:一般位于紧接镫环上端处或在镫柄与镫环之间(表一9、21和64)。欧洲维京人墓葬( 9-11世纪)中出现一种马镫:长镫环,镫环上端为宽大的穿,有的穿上还带攀(表一,66~67)。维京人的马镫基本上与AVI式马镫相同。AVII式马镫分布广泛,几乎遍布欧亚大陆。   AVIII式:镫柄退化,仅存镫环,镫环梁部有穿(表一,22、42、55、57和65)。AVIII式马镫是10世纪金属马镫的典型代表,后来逐渐成为欧亚大陆马镫的主流。   B型
壶镫。 直柄,柄上端有穿,整个马镫形似圆壶,将足前部包住。壶镫是一种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马镫,目前只见于日本和朝鲜半岛南部。壶镫制作工艺分为两种:一种是先做出镫架,再把镫环前部的镫架包上皮革;另一种是用木头旋制出壶形镫。后一种马镫出现较晚,始见于7世纪。依据壶镫不同的制作工艺,可将其分两个亚型。   Ba型:镫架包皮革壶镫,变化趋势与直柄横穿型马镫相似。据镫柄和踏板的变化,可 以分为三式。   BaI式:长直柄,柄上端有穿,形似AII式马镫镫环前套上皮囊(表一,31)。BaI式马镫镫架为木芯包金属。无论从形制还是从材质,都表明BaI式马镫与AII式马镫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可以说,BaI式马镫是All式马镫本地化的产物。   BaII式:长直柄,穿位于镫柄上端,踏板呈半月形(表一,34)。BaII式壶镫在6世纪采用木芯包金属雕架,6世纪末逐渐为金属镫架取代。   BaIII式:镫柄大大缩短,形成一个柄颈,将宽大的穿连接在雕环上,踏板呈半月形,镫架为金属制(表一,37)。   Bb型:木旋壶镫,用木头旋制而成,其形制与BaII式壶镫相同,但材质不同(表一,36)。流行于7世纪。   C型
T形柄金属马镫。带有T字形短直柄,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这种金属镫的T字形短直柄可能是直柄横穿型马镫的一种变体,因技术或其它原因无法做出穿部,而采用直柄上加横杠的工艺来代替。   C型马镫仅见两件标本,均为铁制。一件发现于俄罗斯阿尔泰地区库德尔格(表一,47),另一件发现于我国新疆克尔木齐(表一,39)。库德尔格墓葬年代为6-7世纪。克尔木齐那件马镫最初被认为是战国至汉代遗物(新疆社科院考古所,1983:图166)。从形制上看,这件马镫的踏板宽于马镫通体厚度,除了镫柄略有不同外,与郑仁泰墓、独孤思贞墓所出马镫非常接近(表一,15和16),年代应在6—7世纪。最近出版的《新疆古迹大观》已正确将其断为唐代之物(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9年:340)。   D型
8字形马镫。整个马镫的形状如同阿拉伯数字8,上面弯曲出的小圈为控系用的圈鼻,下面为销环。D型马镫均为金属质地,一般为铁制。该型马镫可分为两个亚型。   Da型:马镫的镫鼻与横环连接部分不交叉,大多在镫环上方形成一个圆形或扁圆形的小圈鼻。这种类型的马镫亦有早晚之别,早晚变化主要体现在颈部的有无和踏板的宽窄,可分两式。  DaI式:长颈8字形马镫。镫鼻与错环之间采用长颈,形制上明显模仿直柄横穿型马镫,踏板略宽于马镫通体厚度(表一,46)。   DaII式:无颈8字形马镫。镫鼻与雕环之间无颈,踏板定于马镫通体厚度,有越来越   加宽的趋势,晚期或带装饰(表一,49、53、56和ed)。   Db型:镫环与横鼻连接部分采用卷曲工艺,镫鼻呈圆形或三角形(表一,62~63)。   8字形马镫起源于南西伯利亚,始见于6-7世纪,后来传人中亚和欧洲广大地区。这种马镫似乎从未向东方传播,中国境内、朝鲜半岛和日本至今尚未发现。8字形马镫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采用西方传统的锻造工艺制作。而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通常采用东方传统的铸造制作。8字形马镫的早期形式明显模仿直柄横穿型马镫。由于长直柄型马镫不适合用锻造工艺制作,长颈8字形马镫后来迅速被无颈8字形马镫取代。
  据以上讨论,马镫源于中国东北鲜卑墓出上的木芯长直柄马镫。5世纪在中国北方出现的金属马镫是在木芯长直柄马镫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后来对欧亚大陆军事变革产生直接影响的是金属马镫。直柄横穿型马镫和海东的壶镫以及南西伯利亚的8字形马镫均有渊源关系,后两种类型的马镫是在直柄横穿型马镫影响下,结合当地制作工艺特色发展起来的。   三、分区研究   根据前文讨论,马镫各个型式都具有地域特色。例如:壶镫有着鲜明的海东地区特点。8字形马镫主要分布于南西伯利亚、欧洲和中亚;中国境内、朝鲜半岛和日本迄今尚未见该型马镫。欧洲发展出工艺更为简单的8字形马镫,欧洲的直柄横穿型金属镫也有自己的特点。马蹬各型式在各地区的分布时间上也有先后之别:木芯包金属的直柄横穿型马镫最先见于我国东北地区,然后才在朝鲜半岛和日本流行起来。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首先出现于中国北方地区,后来传播到其它地区。根据马级分布地域上和时间上的特点,我们可以将马镫分为中国东北、中国北方、中国南方、海东、西域、中亚、南西伯利亚及外蒙古、欧洲八大分布区(参见地图一):   1.中国东北区
包括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大部分地区。目前所知最早的马镫——木芯长直柄马镫首先出现在这个地区。东北地区4——5世纪流行木芯包金属马镫,唐代才出现金属镫。这里辽代流行宽踏板直柄横穿马镫,踏板上常见镂孔,通常为水波纹或三角纹。木芯包金属马镫在东北地区的分布又有辽宁朝阳和吉林集安两个中心。朝阳地区是慕容鲜卑三燕政权的中心,集安一度是高句丽政权的都城——丸都城(亦称国内城,2世纪末——437年)。   木芯长直柄马镫目前仅见于朝阳地区。一对出土于辽宁省北票房身村北沟墓地8号墓,为木芯,三面包铜片(徐基,;董高,,图一;并见表一,1);年代在3世纪中叶——4世纪初。另一对出土于辽宁省朝阳县袁台子东晋壁画墓,已残,为木芯包革,饰朱绘云纹图案(辽宁省博队,1984:37;表一,2),年代约在4世纪初-4世纪中叶。这两对马镫都是与整套马具同出,当时这种配备了马镫的马具是非常先进的。   集安地区的马镫出现于4世纪末-5世纪前期,均为木芯包金属马镫,形制上与朝阳地区的马镫非常接近,但是流行木芯包铁片,不像朝阳地区流行木芯包铜片。   自3世纪初期莫跋护率部进人辽西地区后,慕容鲜卑与高句丽接触频繁。随着慕容鲜卑势力的扩张,双方相互攻伐不已。在战争情况下,双方必然会重视军备,尤其会加强当时在战争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骑兵的装备。3世纪中叶至4世纪初,慕容鲜卑出现了带有马镫的成套马具,骑兵的作战能力大大提高,从而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据《晋书·慕容皝载记》,4世纪前期慕容就数次击败高句丽,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341年慕容皝出兵讨伐高句丽一战,“毁丸都”、“掠其男女五万余口”,高句丽几乎灭国。高句丽的马镫在4世纪中叶以后才出现,而且与慕容鲜卑的马镫有很多相似之处,这表明高句丽在战争中也积极学习对方的优点,学会了使用马镫。不过,高句丽也对马镫进行了改造,比如用木芯包铁代替了木芯包铜,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2.中国北方区
北抵内蒙古自治区,南到安阳,西达甘肃,东迄北京地区。中国北方地区很早就出现金属马镫,样式繁多,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各式均有发现,但迄今未见木芯包金属的马镫。   呼和浩特市大学路北魏墓(5世纪前期)出土马俑上绘出马镫(郭素新,1977:39),表明5世纪前期这里已经用镫。这件马镫属于直柄型,镫环呈弧边三角形,与袁台子出土马镫的镫环近似(表一,10)。3世纪末-4世纪初,吐谷浑率部西迁,其西迁路线正好经过内蒙古乌盟集宁-阴山、河套一线,并在内蒙古中部停留20余年(周伟洲,)。20世纪80年代,在乌盟察右旗下黑沟发现一座具有慕容鲜卑特点的墓葬。墓葬形制为慕容鲜卑流行的石椁墓,随葬矮领侈口罐、桶状腹直立环耳铜[金复]等慕容鲜卑的典型器物,年代应为4世纪(郭治中、魏坚,-435;孙危,;铜[金复]问题参见郭物,1999:33)。这座墓有可能是西迁的吐谷浑部的遗迹。   吐谷浑部西迁之际,正是朝阳地区出现马镫之时,拓跋鲜卑统治地区开始使用马镫或与这一历史事件有关。拓跋鲜卑统治区域与东部鲜卑一直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因此也不能排除通过其他途径传入马镫的可能性。   5世纪后半期,中国北方开始出现金属马镫。宁夏固原漆棺画墓出土的马镫,为长直柄金属镫,是迄今所见最早的金属马镫,形制上还明显模仿木芯包金属马镫。金属马镫在这个地区很快就有了新发展,以宁夏固原李贤墓出土的窄踏板金属镫为代表的金属马镫迅速流行。   这一时期出土的大量陶塑、壁画材料反映出当时马镫的使用已经相当普遍。磁县湾漳北朝墓(部城考古队,1990:ed3-gu)、磁县东魏茹茹公主墓《磁县文化馆,》等北朝墓葬出土的陶骑俑,河南安阳北齐范粹墓(河南省博,、图二五)、和绍隆夫妇合葬墓(河南省文研所等, 1987:11、图版二,4;齐东方1993:75、图二, 5)出土的马俑都做出或绘出了马镫;太原北齐娄睿墓的壁画(山西考古所等,、图六三;表一,13)也生动地反映出骑马用镫的情况。范粹墓、和绍隆夫妇墓和娄睿墓所见马镫,在形制上均接近固原李贤墓所出铁马蹬,说明这种窄踏板金属镫是当地6世纪流行的马镫样式。   据《周书·梁台传》记载,北周武帝时鄜洲刺史梁台,“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可见,公元6世纪初马镫在中国北方已相当普遍。从唐代开始,马镫的使用又有了严格的等级规定,《新唐书·车服志》、《宋史·卤簿仪服志》、《宋史·舆服志》等史书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3.中国南方区
以南京为中心的淮河以南地区。 迄今为止,中国南方最早的马镫见于南京象山7号墓出土的陶马俑,有学者认为此墓为东晋望族王廙(王导从弟)的墓葬,年代可断在322年(南京市博物馆,1972:30、图三八)。这个发现说明早在4世纪前期长江下游地区已开始使用马镫了。江苏丹阳吴家村南齐墓的石马(南京博物院,1980:7、图六)、南京燕子玑梁朝普通二年(521年)墓石马俑(南京市文管会,,图六)都清楚地刻画出马镫。江苏丹阳建山金村南朝墓的骑马鼓吹乐队砖画,也有骑马用镫的图像(南京博物院,1980:6、图20)。凡此表明, 5-6世纪长江下游已普遍使用马镫了。文献对此亦有所述。《南齐书·张敬地传》记载:“……及苍梧废,敬儿疑攸之当因此其兵,密以问攘兵,攘兵无所言,寄敬儿马镫一只,敬儿乃为之备。升明元年(477年)冬,攸之反……”   中国南方发现的马镫实物标本很少,目前只有湖北洪湖萧家湾发现过一例。这是一件青铜马镫,发现者原以为是东汉末遗物。从考古类型看,这件马镫属于宽踏板直柄金属镫,其年代或在唐宋之际。   4.海东区
包括朝鲜半岛和日本。5世纪初,朝鲜半岛开始使用马镫,5世纪中叶传入日本。早期流行木芯包金属直柄马镫,主要流行木芯包铁片材质。5世纪后期,日本又出现富有地方特色的壶镫,并迅速流行起来。5世纪后期,朝鲜半岛和日本开始出现金属镫(名古屋市博物馆,),与木芯包金属直柄马镫和壶镫长期并行。   朝鲜半岛最早的马镫始见于韩国东莱福泉洞古墓群35号墓和10号墓、皇吾洞14号墓和高灵池山洞32号墓等三国时期古坟中,均为木芯包金属直柄马镫,年代约在5世纪前期。据考证,这些马镫的出现当与公元400年高句丽好太王南征有关(申敬澈,5)。   日本最早的马镫也均为木芯包金属直柄马镫,出自新开和七观古坟,年代约为5世纪中叶。日本早期马镫与朝鲜半岛的马镫极为相似,它们之间的渊源关系是显而易见的(饭本美夫,;王巍上9厂:跳一81)。   马镫在向海东传播过程中,高句丽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一方面,高句丽在鲜卑影响下发展出具有自己特色的马镫,并随之改进了马具;另一方面,高句丽又将马镫传播到朝鲜半岛,再通过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因此,高句丽是马镫外传过程中的重要媒介之一。公元3-4世纪,前燕政权在辽宁朝阳地区崛起,为争夺辽东半岛与高句丽相互征战不已。同时,高句丽又与朝鲜半岛南部诸国连年发生战争。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下,公元4世纪,半岛南部的新罗臣服于高句丽。公元4世纪末,倭国也参与到朝鲜半岛南部的战争中来。据好太王碑记载,公元5世纪初好太王率军南征击败了半岛南部的倭国大军。这些战争对马具的交流与传播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5.西域地区
主要为中国新疆和青海两省。马镫在西域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镫为主,偶见T形柄金属镫。马镫在新疆最早见于十六国时期(317-420年)。阿斯塔那十六国墓出土的木马俑绘有马镫,属于直柄,圆形镫环类型(齐东方,表一,38)。阿斯塔那墓葬多为汉墓,或汉化的少数族墓葬。所以马镫很可能是随着汉文化的西传而传人新疆的。   公元67世纪,西域已开始使用金属马镫。新疆青河县查干郭楞乡(王林山、王博,IWe:犯,图31)、阿勒泰县克尔木齐古墓(新疆社科院考古所,1985:图lbo)、巴音格楞州(新疆巴音格楞文物普查,1993:6)、喀什地区(新疆喀什地区文物普查,1993:77)以及青海大通县上陶村吐谷浑墓葬(刘宝山,19op:248)都发现了铁马镫。查干郭楞乡出土的马镫约在67世纪,其形制接近固原李贤墓所出的窄踏板金属镫(表一,40)。克尔木齐出土铁马镫也属于这个时期。1999年,青海都兰热水南岸一座吐蕃贵族大墓(约8世纪初)出土骑马武士木俑均刻有马镫(北京大学考古系研究生1999年度青海考古实习发掘的吐善墓葬出土)。凡此表明,公元68世纪初,马镫的使用在西域地区已相当普遍。   6.中亚地区
以塔吉克斯坦的片治肯特为中心,东到阿尔泰山以西,西达里海,北括吉尔吉斯坦的谢米列契地区,南至巴基斯坦北部。   中亚粟特地区: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的南部。这个地区流行直柄横穿型金属镫。塔吉克斯坦共和国片治肯特遗址所出狞猎、战争壁画(7一8世纪)中,骑兵已普遍用镫,其形制接近宣柄横穿型金属马级的早期形式(Marshak,1990:89;罗斯波波娃,1980:图50—l和图56)。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撒马尔罕遗址发现了这种金属马镫的实物标本,时代约在6世纪后期至7世纪前期。这是中亚粟特地区发现的最早的马镫标本(Marshak,;罗斯波波娃,1980:图70,2)。与这件马镫同出的还有殉马。   年,伯恩斯坦姆等苏联考古学家对谢米列契(今吉尔吉斯坦共和国北部七河流域)和天山地区进行了考察和发掘。这里的6——8世纪的墓葬中常见马镫和唐镜。他认为这个地区早期流行8字形马镫,晚期流行直柄形马镫(伯恩斯坦姆,1992:31)。实际上,伯恩斯坦姆列举的直柄形马镫属于不同时代。一类柄部完全退化,明显晚于8世纪。另一类属于直柄型(AIV式)马镫,年代约在7——8世纪(伯恩斯坦姆,前揭文,图表)。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中亚地区所见最早的一批马镫都是与殉马同出的。殉马这种葬俗流行于像突厥这样的游牧民族中间,中亚的殉马是随着游牧民族的进入而传入的。公元558年,刚刚兴起的突厥联合波斯击败了厌哒,杀其王瓦兹尔(Wazr)。其后,突厥和波斯以阿姆河为界平分了厌哒的领地,一跃而成为横跨蒙古草原和中亚七河流域的大帝国。中亚地区的考古发现表明,突厥占领七河流域时期(6-7世纪),对中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可以从七河流域深入到费尔干纳地区(吉谢列夫,;让德涅波拉弗斯基,)。中亚地区开始出现马镫显然与这一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   7.南西伯利亚及外蒙古地区
包括俄罗斯叶尼塞河流域、米努辛斯克盆地、图瓦、阿尔泰、俄罗斯贝加尔湖以东广大区域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这里是古代游牧人主要活动区域,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未见长直柄金属镫)和8宇形马镫都在这一地区流行,但是我们还没有确切证据来说明哪种马镫首先出现在这个地区。不过,有迹象表明,8字形马镫(Da型)很可能源于该地区。   吉谢列夫早就注意到,南西伯利亚“带薄片耳”的马镫(即窄踏板金属镫和宽踏板金属镫)可能来自中国。不过他误以为这种马镫晚于8字形马镫,因而得出马镫源于南西伯利亚的错误结论(吉谢列夫,1985:98和〕26)。正如前文讨论的,南西伯利亚流行的早期8字形马镫通常采用长柄,如米奴辛斯克盆地出土的长柄8字形马镫(涅斯杰罗夫,-181)。显然,这是模仿早期直柄型马镫。
  阿尔泰库德尔格墓地出土的马镫是目前所知南西伯利亚最早的一批马镫,时代约在67世纪。这批马镫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镫居多,而无颈8字形马镫也已出现。应当指出的是,属于直柄横穿型马镫的窄踏板直柄金属镫和8字形马镫属于完全不同的工艺传统。前者采用东方传统的铸造工艺,后者采用西方传统的锻造工艺。尽管8字形马镫在形制方面参照了直柄横穿型的金属雕,但是制作工艺采用的却是本地锻造工艺传统。   8.欧洲区
欧洲地区流行直柄型金属马镫(未见长直柄金属镫)和8字形马镫,不过欧洲人根据8字形马镫,发展出一种具有本地特点的卷柄8字形马镫(表一,62-63),简化了马镫的制作工艺。欧洲维京人墓葬中出土的短直柄金属镫有长方形大穿孔,近三角形长蹬环,有时通体饰花纹,颇具地方特色。   欧洲最早的马蹬标本出自匈牙利境内阿瓦尔人墓葬中,以窄踏板直柄金属马镫为主,也有无颈8字形马蹬。西方学者所谓阿瓦尔人指中国史书的柔然人,6世纪从东方迁徙到欧洲,并定居于匈牙利。不过6世纪时出现在匈牙利的游牧人是否真为柔然人,学界尚有争议(余太山,-192)。毕瓦尔认为,典型的阿瓦尔人马镫是金属马镫,其铸造工艺来自中国。他认为,马镫是在中国边境得到完善的,或有中国工匠直接参与到马镫制作中来( Bivar, 1955:62- 64)。其实,毕瓦尔提到的阿瓦尔人马镫就是中国传统的直柄横穿型金属马镫,毕瓦尔列举的例证恰可证明阿瓦尔人马镫从基本形制到制作工艺都属于中国传统。   阿瓦尔人墓葬中出土的这种窄踏板直柄金属马镫颇具地方特色。镫柄均为平首,镫柄两侧的校很高,穿非常宽大,穿的边缘接近柄部侧棱的底部;与横环连接的短柱状部分正中有一道凸脊;镫环两侧边较直或略有弧度,踏脚处均很宽,一般略微上凸或者略微下弧。匈牙利阿瓦尔人墓葬中出土的马镫还没有见到错柄为圭首形的。阿瓦尔人的马镫与新疆青河县查干郭楞乡出土的马镫和阿尔泰库德尔格7号墓、18号墓出土的马镫形制上颇为接近,这种相似性或许暗示了这一系马镫的共同族属。一般认为,马镫传人欧洲和柔然西迁有关(格鲁塞,1991:25;Bivar,1955: 64-65)。如果这个说法成立,那么这条材料就十分重要,将有助于我们解决阿瓦尔人的来源及迁徙路线等问题。   通过对马镫的分区研究,不难看出最早的马镫就是3世纪中叶-4世纪中叶出现于中国东北地区的木芯长直柄马镫(AI式),这种马镫首先影响到海东地区;5世纪先出现了模仿直柄横穿木芯马镫的长直柄金属马镫(AIII式),继而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窄踏板金属马镫(AIV式)。67世纪,窄踏板金属马镫传遍欧亚大陆。在其影响下,欧亚大陆各地发展出具有地域特色的金属马镫。   据以上讨论,尽管东西方马镫形制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就目前所知,马镫最早出现于中国东北,形制为木芯长直柄马镫。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一直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在其影响下,日本和朝鲜半岛发展出一种新型马镫——壶镫。5世纪出现于中国北方的长直柄金属马镫,形制上明显模仿早期木芯马镫,后来欧亚大陆广为流行的马镫就是由这种长直柄金属马镫发展而来。另一方面,南西伯利亚的8字形马镫也源于中国北方的直柄横穿型马镫。由于制作工艺的不同,8字形马镫采用了适合当地锻造工艺的不同形制。大量事实表明,木芯长直柄马镫是东西方各类马镫的共同源头。最早的马镫发现于3-4世纪中东北鲜卑人活动区域,而马镫的西传也和源出鲜卑族的柔然人密切相关。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新浪博客上看看  .cn/s/blog_2e0tb.html  或者百度贴吧上也有  /p/  还有铁血网  http://bbs.tiexue.net/post2_.html  专业一点的网站  .cn/viewthread.php?tid=95191  欢迎大家就我引用的这些文字,一起来拍砖和吐槽!
  关于马鞍的由来和发展,百度文库上介绍的很详细:  /view/590cec70fce0e3.html  包括豆丁网:  /p-.html
  马掌是即马鞍和马镫后,有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马具。西方人普遍认为:所谓的马掌就是马蹄铁,是意大利人在公元前5世纪最早发明的。但是马掌是什么什么时候传入中国的,这个历史过程以及沿革,本人尚且缺乏史料。希望一些网友能给出论据!
  @__花无心__
19:45:25  是的,我承认那些阿拉伯马、纯血马、赫尔斯泰因马、汉诺威马和汗血马统弘都是绝世好马,都比蒙古马高大漂亮,力量速度也都超越蒙古马,但是战争不是体育竞技更不是选美。  要知道在残酷的战争环境里,连士兵的吃穿都得不到保障,更何况连续作战的人和马了。在这种情况下马生病是常事,可蒙古马却能保持健康,这是别的马种无法做到的,就凭这点,它就能超越其他的马种。更不用说蒙古马能食用最粗劣的马料,下了仔的母马......  -----------------------------  @__花无心__ 840楼
22:32:19  呵呵,同感!  在现实中,还是实用为先,形式所迫啊。  -----------------------------  有道理
  @oldpinus   而骑兵部队的速度还维持在蒙元时代的十日一百五十公里左右。  所以任何超过五天地连续行军,以一人双马的骑兵部队为准,他们的平均行动力只有每天五公里以下。  本楼中的网友有人能认可这位的理论么?如果有那请oldpinus 或者支持他的网友谁能贴个证明这个理论的证据,就像前面我还有楼主,海底捞他们一样把资料贴上来,有原始出处的。如果在网上没有一点能证明的资料只有oldpinus你自己空口无凭的说,那我可以认为你是在哗众取宠信口开河吗?希望在煮酒里少一点历史发明家,毕竟我们这不是国观
  三国曹操追击刘备的战斗中,“操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 这是无马镫的中原骑兵一次超水平发挥,虽然日后诸葛亮竭力贬低曹军“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但面对曹兵天降,刘玄德军却是连鲁缟的强度也无法比,即刻崩溃:“备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操大获其人众辎重”。  蒙古军队是冷兵器时代之王,其骑兵“从扬子江北岸至保加尔边境,部队集结都是在2至3个月完成的。这样部队每天平均行军速度达到90至95公里。它的突击:攻占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5天时间,每天的平均速度达到85至90公里;攻占南俄罗斯,只用了2个月零10天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5到60公里;攻占匈亚利和波兰,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每天进攻速度达到58到62公里。”(《蒙古族古代战争史》240页) 远距离行军加上超机动性,难怪蒙古军队能席卷亚欧。  与蒙古军队可以相提并论的还有金军。绍兴10年金国进攻南宋,刘琦在顺昌打退三万金兵的进攻,韩昌等发银牌向500多里以外东京开封的金兀术告急,金兀术率增援军队赶赴顺昌,“自东京往复千二百里,不七日而至”。金国急递铺兵规定日行300里, 需近两天从前线到东京。如果金兀术用两天时间聚集数万大军、作出发准备,则只用了三天时间就从东京经陈州抵达顺昌,平均每日夜90公里左右。
  那个蒙古马也不行,因为只让蒙古鞑虏横行一阵,此后再也无法横行,主要是牧场丰富,养殖放牧比较方便,蒙古鞑子兵虽然战斗力很低,但一人才可以配几匹,可以轮换着骑着作战,损失了,还有大量的补充,而中国的汉人军队,战斗力虽强,但马匹比较紧张,骑兵一人只有一匹,而且战损后,补充也很困难。蒙古马要真的行,为什么朱元璋打败蒙古骑兵以后,蒙古马再也不能帮蒙古人重新称霸欧亚大陆了?
  那个蒙古马也不行,因为只让蒙古鞑虏横行一阵,此后再也无法横行,主要是牧场丰富,养殖放牧比较方便,蒙古鞑子兵虽然战斗力很低,但一人可以配几匹,可以轮换着骑着作战,作战损失了,还有大量的补充,而中国的汉人军队,战斗力虽强,但马匹来源比较紧张,因为缺乏养马的牧场与基地,骑兵一人只有一匹,而且战损后,补充也很困难。蒙古马要真的行,为什么朱元璋军队打败蒙古骑兵以后,蒙古马再也不能帮蒙古人重新称霸欧亚大陆了?
  上面这是网上证明蒙古人行军速度的文章,这能很好的证明游牧骑兵相对于传统步兵的机动优势
  一个本来战斗力较低的人骑着马可以冲击十几个战斗力较强的人,就算打不过还可以逃跑,徒步的人也追不上,而这个骑马的人还可以返回再骚扰进攻这十几个强悍的步兵。
  如果汉人的军队马匹足够,早就把胡人打得找不到北,即使这样,汉人的步兵军队对骑马的胡人的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鞍马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