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曹操到底是英雄还是奸雄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曹操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太好,客气的说法叫奸雄,不客气的说法叫奸贼,但是鲁迅先生说,曹操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然不是曹操一党,但非常佩服他。鲁迅先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第一个为曹操翻案的人,这样一来,对曹操就有了三种评价一英雄、奸雄、奸贼,那么哪一个评价是准确的呢?材料二: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两则材料分别节选自《易中天品三国》中对曹操和诸葛亮的评价与分析。请你运用所学史实也来分析一下你眼中的曹操和诸葛亮分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要求:史实充分,言之有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人物,除了曹操和诸葛亮外,你还熟悉哪些人物,试举出一例,并说一说他的主要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曹操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请你列举他的诗或诗句(一首或一句即可)。历史上描写诸葛亮的诗句有很多,请你举出其中的一句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1)曹操:我认为曹操是一个英雄人物。他能谋善断,唯才是举,志向远大,他以统一大业为己任,重视农耕,大兴屯田,统一北方并发展了北方的经济,为西晋统一和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因而可以称得上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诸葛亮: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主要的功绩还体现在蜀国刘备去世后,他担起治蜀的重任,发展蜀国经济,并重新与吴国结盟,使三国鼎立局面维持了下去。(言之有理即可)(2)如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指挥孙刘联军大败曹操,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年轻有为的将才。(3)《龟虽寿》或“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巾。(符合题意即可)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4被浏览2,333分享邀请回答4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东晋史学家孙盛论曹证实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东晋史学家孙盛论曹证实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王立群为您详细解读曹操其人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不支持Flash
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 王立群为您详细解读曹操其人
  明人所绘曹操像
  □东方今报特派记者 王会杰 张波 梁新慧 张英 李长需 奚春山
  说曹操,曹操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能够集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于一身的恐怕只有曹操;然而,当人们一说起曹操,就会想到戏剧舞台上那个大白脸奸臣。和曹操有关的戏曲剧目有几十部,而曹操始终难以摆脱奸佞小人的形象。
  这种反差如此之大,或者说极端矛盾,究竟是为什么呢?曹操究竟是一个什么人呢?今天上午,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将做客央视北京演播室,为您详细解读曹操其人。
  昨晚,今报记者专访了正在北京忙碌的王立群教授,带给您一个不一样的曹操。
  曹操的真实形象,现在也不清楚
  记者:一提到曹操,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有的时候是大白脸,有的时候是大英雄,他到底是什么人呢?
  王立群:这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因为涉及历史人物的形象问题。其实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四个形象,第一个是他生活中的真实形象;第二个是历史记录的那个历史形象;第三个是经过各种小说、影视剧解读之后,大家所说出来的形象,实际上是一个解读的形象;第四个是大家接触了各方面的知识,形成了心中的形象,这是一个接受的形象。每个人都有这四种形象,曹操也不例外。
  记者:能不能分析一下曹操的这四种形象?
  王立群:曹操的真实形象,我们现在不知道。为什么呢?因为记载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一定会有变异。而产生变异的原因,可能跟记录者掌握史料的多寡有关。掌握得多可能写得好一些,掌握得少可能就失真了。同时,还跟记录者个人好恶有关。另外,还受记录者所处时代制约。那个时代对这个人物怎么评价,他写的时候,一般会从众,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来写。所以记录下来的历史人物的形象和真实的人物已经有变化了。我再打个比方,比如说你要为一个朋友写一篇传记,你的同事也要为他写传记,你们俩写出来的传记,和他本人一定有距离。
  记者:难道说,真实的历史其实是不可知的?
  王立群:真实的历史其实是很难搞清楚的。你看《二十四史》记得多丰富,但《二十四史》写出来的人物和真实的人物之间一定有差距,所以,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人物传记都不可能完全真实地再现人物和历史。虽然真实的历史和记录的历史是有距离的,但是我还要强调一点:记录的历史,毕竟还是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人物的一些方面。
  曹操是乱世之中的英雄,不是奸雄
  记者:那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曹操呢?
  王立群:要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最好的办法,就是去读他的传记,读他的作品,读一些相关人对他的记载评价,然后综合起来,你可能对这个人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就曹操来说,要想了解他,就去细读《三国志》,还有他的乐府诗和相关诗歌。可怕的是,现在很多人连这个都不去做,而说起曹操来,还是一套一套的,他们所说的“曹操”从何而来?基本上是从小说、影视剧中来的。
  记者:读曹操的诗歌,人们能够大概揣摩他是一个什么样胸怀的人?在《三国志》里,曹操是什么样的?
  王立群:《三国志》里的曹操,你要是通读以后,至少会说他是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这两点给我的印象很深。
  记者:他不是一个反面人物吗?
  王立群:不是。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并没有多大的家族背景,他从基层打拼出来且三分天下。更为关键的是,他掌握了最关键的资源――皇帝。这一点一般人做不到。当时,那么多人看了如丧家之犬的汉献帝,都没有想起来把他接过来,而曹操却做了。结果,当时的人就骂他是汉贼。后代的人也去骂他,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但问题是你们为啥不去挟天子呢?这说明,眼光跟胆略相结合,就构成了一个政治家最基本的素质。
  从军事家的角度来说,在那么一个战乱年代,曹操经历过很多战争,也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比如说讨伐董卓,别人都不打,他去打,打败了;比如说他跟袁绍打官渡之战,他以少胜多,打了一个大胜仗;曹操还剿灭了许多当时的著名军阀,如吕布、刘表、袁绍,包括荆州的一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为了军阀战争,他甚至连儿子、兄弟的命都搭上了,最终他把北方掌握在自己手里。
  他不光有军事实践,还有军事理论,他为《孙子兵法》作了注。所以,曹操这个人既是一个军事理论家,又是一个军事实践家,所以我们看《三国志》会发现,曹操的确是乱世之中的英雄,不是奸雄。
  《三国演义》造就了曹操的“奸诈”
  记者:现在的大人小孩,几乎都说他是枭雄。
  王立群:在三分天下的时候,我们很难用所谓的道德标准衡量谁对谁错,在一种混乱的战争状态里面,很难说谁的就是正义战争,谁的就是邪恶战争,
  记者:那曹操为何会有“乱世奸雄”的帽子?
  王立群:其实晋代就有这个说法了,特别是到了宋代以后,这个说法被强化了。受宋代正统思想的影响,曹操的形象转变了,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文学作品起到巨大的作用。因为对历史人物的解读,历来有两条路,一条是历史的解读,一条是文学的解读,历史的解读更忠实于历史,但是文学的角度更有感召力。
  主持人:何以见得呢?
  王立群:对曹操解读最成功的是《三国演义》,自从《三国演义》成书后,曹操的形象就普及了,这种解读其实是一种文学的解读。而文学在解读历史的时候,和真实的历史差距更大,要么把历史神化,要么把历史丑化。《三国演义》的广泛流传,造就了曹操异乎寻常的知名度,也造就了曹操“奸诈”的恶评;更奇特的是这一恶评竟然成为曹操的定评。真是成也《三国演义》,败也《三国演义》。曹操奸诈的形象得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中国老百姓的认同,这种高度一致的认同,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人物中也是一个奇迹。
  记者:您刚才说,受宋代正统思想的影响,曹操的形象转变了,为什么这么说?
  王立群:宋代的正统思想特别严重,认为刘备姓刘,属于东汉的刘氏正统,所以要把他抬起来,与之相对的曹操就应该被压下去。从这个时候开始,曹操的脸越变越白。其实,刘备的正统大可怀疑的。刘备自己说,他是中山靖王之后,我们知道中山靖王刘胜有120多个儿子,刘备是他120多个儿子哪一支的后裔?说不清楚。就是因为他姓刘,占了大便宜。
  曹操的“奸诈”让很多人不相信这就是曹操墓
  记者:电视剧《三国演义》,还有正在热播的电视剧《三国》里,都有曹操杀吕伯奢全家这件事,还留下了特别著名的一句话,“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这段故事,《三国志》里有记载吗?
  王立群:《三国志》里没有,但是在《三国志》的补注中记录了这件事,这个事是真的,确实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但我认为,之所以有“宁肯我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应该是曹操单就吕伯奢这一件事讲的心里话,但是影视剧就抓住这个事儿,把它强化了,把它突出了。给人的印象,曹操就是一个宁可负天下,也不能让天下人负的人。
  每一个读者,每一个观众在接受文学作品以后,心里都有一个形象,刘备什么样,曹操什么样,可惜的是很多人心中的曹操不是他读了《三国志》、读了曹操的诗文之后得出来的形象,而是受了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文学解读之后形成的形象,所以曹操最后成了一个奸诈、阴险小人的典型代表。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这时候人们心中的曹操已经距离真实的曹操非常远了?
  王立群:应该说,这时候的曹操只是一个历史文化符号,他已经和历史中真实的曹操相去甚远了。正因为如此,在宋代以后,曹操墓才有了72疑冢之说,既然是那么一个奸诈的人,怎么会没有疑冢呢,传得神乎其神。这种误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发现曹操墓的时候,很多人不敢相信这就是曹操墓。
  叱咤风云的曹操,也有温情细腻的一面
  记者:按照您的说法,曹操是一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这样的光环好像距离老百姓很远,曹操有没有温情的一面?
  王立群:当然有了。曹操临终时,曾说起丁夫人:“我一生所作所为,没有什么可后悔的,也不觉得对不起谁,唯独不知到了九泉之下,如果儿子曹昂向我要妈妈,我该怎么回答?”
  记者:曹操临终遗言好像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就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儿,很让一些名人雅士看不起,苏东坡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只有“临死不惧,谈笑就死”才称得上是英雄。
  王立群:曹操对家眷后世的嘱托很有意思,他说:让众位妾女住在铜雀台上,可以遥望西岗墓地,留下的香料分给各位夫人,其他无事可做的,可以学做鞋子卖钱,这就是“分香卖履”的故事。苏东坡向来视曹操为奸雄,说到曹操的最后遗言,他说曹操“一生奸伪,死见真情”。其实,无情未必真豪杰。从曹操的临终遗言,我们可以看到叱咤风云、戎马一生的曹操的另一面:温情、细腻、真挚、感人。
电话:010-
不支持Flash拒绝访问 | www.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309c5db52e4cd2-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