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四十年,如今它还能因高考改变命运的人么

热点辣评: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_百度知道
热点辣评: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能的,考上好大学毕业后将来至少会成为小康家庭;考不上,大多数人都只能过一般的日子甚至有点贫穷
这就看你个人的了,你的命运掌握在你手中,高考确实能够改变很多人的命运,你可以通过高考然后步入你理想的大学,如果你没有考那你就没有机会。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高考后五年,十年,十五年 会发生怎样的改变_百度知道
高考后五年,十年,十五年 会发生怎样的改变
我有更好的答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转折点或者是改变自己的重要人,顺其自然,做好自己应该做好的事情不要玩世不恭,好好对待每个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不要放弃自己的坚持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高考四十年是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高考四十年是什么意思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是1977年恢复高考的,今年正好是恢复高考40年。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17年高考已经过去了整整40年时间,这40年时间里,高考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的科学技术人才。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40年了。时间过的好快。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不管是不是家有考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高考是否真的能决定命运?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名人与普通人,一起述说他们与高考的故事!
全文共5335字,预计5分钟读完
展开剩余97%
三次高考皆失利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但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只有1分。他没有放弃,开始复读。第三次高考之后,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正当他准备以专科生的身份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当时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就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日晚,多个省份同时公布高考成绩,马云给一些失意的考生写了一封信——《我们的运气在其他地方》,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两次失利,第三次意外上北大
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俞敏洪,两次高考都是在英语上败走“麦城”。
他回忆说:“第一次高考,我英语考了33分吧,差了5分。于是我回到农村干农活去了。边干农活边自学,第二次参加高考,我进步了,英语考了55分。但是我报考的那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涨了——60分,又差了5分。”1980年的第三次高考,奇迹终于发生了,本来只想考当地师范院校的俞敏洪考上北大!
回忆坎坷高考路,俞敏洪说:“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关键是在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心理承受的能力。”
高三急追,才考上大学
白岩松当年差一点没有上成大学,如果不是后期加倍努力,可能无缘大学校门。
白岩松回忆说,整个高一高二,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结果,1985年,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从爱好天文到学习计算机
著名企业家马化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
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苦读五年,考上清华
出生于“文革”时代的张朝阳,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他说,那时候的童年很自由、很快乐,加上父母又给他塑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家庭环境,他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对我很宽松,我当时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977年恢复高考,张朝阳开始恢复中学课程的学习。“我高中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张朝阳的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的苦读,1981年他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数学满分物理94
著名谍战小说作家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勉强过提档线。麦家在《隐秘之魅》一文中写道:“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多岁,胖墩墩的……我由于自小受人歧视,养成了对人客气谦让的习惯,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
来人友好地和麦家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军事院校来当地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很棒后,便破格录取了他。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事情报方面的工作。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方面,于是就有了《暗算》等作品的问世。
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受益者
张艺谋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在生产队和农民一起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就是七年。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也许他一辈子就只是一个搬动工而已。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恢复高考的决定。这年冬天,大学就开始招生。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当看到其他参加考试的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张艺谋心里感觉自己毫无希望。好在考试是公平的,优秀者不会被埋没。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代名导。
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一百
1990年孟非参加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全校第一名,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高考落榜后,为了生活四处打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当印刷工、开小超市……但一直是临时工的角色。从四处讨生活的打工仔到国内炙手可热的主持人。
孟非在一次主持节目时说:“都说‘知识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就是没有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也别太在意。像我这样勤勤恳恳工作一样可以挣钱,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高考落榜读卫校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从中专毕业考入上戏
因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检察官侯亮平而再次走红的陆毅,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之前,已算得上是童星了。他18岁从上海戏曲学校(中专)儿童剧演员班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儿艺。但当时陆毅的身高已经到了180厘米,上台演儿童剧的的机会很少,他只能辞职。辞职后,他到北京做了个自由艺人,成为“北漂”。
那一年的北京,格外冷,但是陆毅的心更冷:已经演戏10年的他没有接到任何一个戏。正是这个寒冷的冬天,使陆毅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学习,他同时报考了上戏和北影。本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影录取,但父母希望他在身边,于是他选择了上戏。
说起当年上考场,陆毅表示:“我考上戏其实挺简单的,考官很多是我在上海儿艺时的老师,他们教了我四年,对我也比较了解,我一点都不紧张。当时老师给我出的题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表演真是很幼稚。”
不参加高考的“反面典型”
作家韩寒,严格意义上说,不参加高考的他好像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对高考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其实高考的压力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很多人有这种观点,你初中辛苦三年,高中再辛苦三年,到大学的时候就轻松了。
这种想法是很多父母、老师的想法,所以他们就不把大学当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我们学生也不把大学当做一个学习东西的地方。很少人会说把考大学当做学习知识的地方,很多人回答是想到大学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大学的生活不就是谈恋爱吗?我想还是把大部分人赶到大学去感受生活。”
看完了这些名人的高考故事,我们再看看普通人是如何看高考对自己的影响的!
不能否认大学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走出家乡的小城,在西安这个美丽又古老的城市生活了8年,经历过无数次考试,改变,我的人生在考场与考场之间辗转,命运也随之改变。如果不高考呢?我或许已经在那个小城谋一份工作,嫁人生子,没有现在见多识广,也没有现在对人生充满怀疑和失望,也不用承担漂泊的生活和居无定所。
我不知道哪个更好一些。我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这只是我们必须的路,高考,考研,工作,结婚,供房,生子,一直到下一代的高考。
@秋千和千秋
没有大学便不会有机会来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便不会结识这么多不一样的人,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资源。很难说大学里学到了什么具体有用的知识。不过我想是一种熏陶吧。这里如此自由,给你机会去尝试去学习,这里是可以犯错又代价最小的地方。所以仍十分感谢高考给予机会来到大学。
@lunershao
我想因为大学不同,带给我们的东西就不尽相同,到了北京、上海氛围环境好的大学,见识会开阔很多。差一点儿的大学,环境氛围都不好,就会有很多人堕落,所以感觉归根结底,高考还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且,那些走错了一步的人要比走对了的人多走几百步、上千步。
@司马光砸缸
关键是我们是否在大学期间明白了我们以后究竟是干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上大学,我相信我们还是会后悔的,不管你读的是什么大学。
你怎样看待即将到来的高考?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
来源:高中生学习
编辑排版:实习生 周继凤
本公众号转载的文章,仅作分享之用,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在版权上存在争议,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处理。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高考改革四十年,如今它还能改变命运吗?看看马云们怎么说
襄阳家庭教育
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当此时,不管是不是家有考生,都会不约而同地谈论这个话题:高考是否真的能决定命运?今天,就让我们来听听名人与普通人,一起述说他们与高考的故事!
三次高考皆失利
1982年,18岁的马云参加了人生第一次高考。但成绩出来以后,他的数学只有1分。他没有放弃,开始复读。第三次高考之后,总分数比本科线还是差了5分,正当他准备以专科生的身份进杭州师范大学的时候,杭州师范大学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于是,校领导决定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当时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就幸运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走进了大学。
日晚,多个省份同时公布高考成绩,马云给一些失意的考生写了一封信——《我们的运气在其他地方》,鼓励他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
人生变化无常,今天的顺利未必未来就一定会成功。今天不成功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没有机会。如果你考进了名牌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别人!如果你考进或考不进大学,请用欣赏的眼光看看自己!你一定有自己的机会的。
两次失利,第三次意外上北大
新东方英语的创始人俞敏洪,两次高考都是在英语上败走“麦城”。
他回忆说:“第一次高考,我英语考了33分吧,差了5分。于是我回到农村干农活去了。边干农活边自学,第二次参加高考,我进步了,英语考了55分。但是我报考的那所学校的录取分数线也涨了——60分,又差了5分。”1980年的第三次高考,奇迹终于发生了,本来只想考当地师范院校的俞敏洪考上北大!
回忆坎坷高考路,俞敏洪说:“人的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区别关键是在面对失败重新去做的能力,还有心理承受的能力。”
高三急追,才考上大学
白岩松当年差一点没有上成大学,如果不是后期加倍努力,可能无缘大学校门。
白岩松回忆说,整个高一高二,自己在老师眼中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差学生,“我最惨的时候,混到全班倒数第二。”直到高三,到了“之前陪你玩的同学都跑去复习”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接着,他用了一年的时间,从倒数的位置追到了全班前10。结果,1985年,他以全班第8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
从爱好天文到学习计算机
著名企业家马化腾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回忆道:“我原来是准备走天文方面的路。经常想很多自然科学的东西,研究什么特异功能。1986年的时候观测哈雷彗星回归,我用学校的器材拍一些彗星的照片,我是当时深圳中学第一个找到(哈雷彗星),还去写观测报告,得了一些奖,获得几十块钱的奖励。还得到了参加观测比赛的机会。
后来因为当时要考高中了,到海南的观测我没有去成。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毕竟天文太遥远了”
苦读五年,考上清华
出生于“文革”时代的张朝阳,身上或多或少都留下了时代的烙印。他说,那时候的童年很自由、很快乐,加上父母又给他塑造了一个很宽松的家庭环境,他并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他们对我很宽松,我当时就觉得,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1977年恢复高考,张朝阳开始恢复中学课程的学习。“我高中的时候没住校,每天早上七八点的时候,和一大帮同学骑着自行车,浩浩荡荡去自习室温习功课。那时候父母给的压力并不是很大,只是自己喜欢学习,特别是喜欢学物理。”张朝阳的成绩一直非常好,经过5年的苦读,1981年他顺利地考上了清华大学物理系。
数学满分物理94
著名谍战小说作家麦家,当年参加高考时,成绩勉强过提档线。麦家在《隐秘之魅》一文中写道:“高考后我去医院参加体检,天很热,医院里的气味很难闻,我在一棵小树下乘凉。不一会儿出来一个戴眼镜的同志,50多岁,胖墩墩的……我由于自小受人歧视,养成了对人客气谦让的习惯,主动让出大片阴凉给他。”
来人友好地和麦家攀谈起来,此人正是负责军事院校来当地招生的首长。首长知道麦家数学满分、物理94分且体格很棒后,便破格录取了他。进校以后,麦家才知道毕业后将从事军事情报方面的工作。后来麦家发现自己的兴趣在文学方面,于是就有了《暗算》等作品的问世。
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受益者
张艺谋在1977年恢复高考前,正在陕西农村插队,在生产队和农民一起干了三年,后来被招到咸阳棉纺织厂当搬运工,一干就是七年。如果没有恢复高考,也许他一辈子就只是一个搬动工而已。
1977年8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主持召开了科学与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恢复高考的决定。这年冬天,大学就开始招生。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到西安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得知消息,张艺谋带着自己的摄影作品跑到北京电影学院招生的考场。当看到其他参加考试的同学大多是电影或艺术世家子弟,张艺谋心里感觉自己毫无希望。好在考试是公平的,优秀者不会被埋没。张艺谋如愿考上北影。从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成为一代名导。
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一百
1990年孟非参加高考,语文单科成绩全校第一名,可数理化三科总成绩不足100分!高考落榜后,为了生活四处打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当印刷工、开小超市……但一直是临时工的角色。从四处讨生活的打工仔到国内炙手可热的主持人。
孟非在一次主持节目时说:“都说‘知识决定命运’、‘性格决定命运’,就是没有听说过‘高考决定命运’。考上大学最好,考不上,也别太在意。像我这样勤勤恳恳工作一样可以挣钱,一样可以过得很好。”
高考落榜读卫校
著名作家余华,参加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次高考,不过他落榜了。后来,余华在卫生学校读了一年,被分配到小镇上的卫生院,当了一名牙医。空闲的时候,余华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大街,突然不知前途在何处。就在那一刻,他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开始写小说,终于写出了《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以及后来的《兄弟》。
从中专毕业考入上戏
因在《人民的名义》中饰演检察官侯亮平而再次走红的陆毅,在进入上海戏剧学院之前,已算得上是童星了。他18岁从上海戏曲学校(中专)儿童剧演员班毕业后,分配到了上海儿艺。但当时陆毅的身高已经到了180厘米,上台演儿童剧的的机会很少,他只能辞职。辞职后,他到北京做了个自由艺人,成为“北漂”。
那一年的北京,格外冷,但是陆毅的心更冷:已经演戏10年的他没有接到任何一个戏。正是这个寒冷的冬天,使陆毅认识到自己需要继续学习,他同时报考了上戏和北影。本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北影录取,但父母希望他在身边,于是他选择了上戏。
说起当年上考场,陆毅表示:“我考上戏其实挺简单的,考官很多是我在上海儿艺时的老师,他们教了我四年,对我也比较了解,我一点都不紧张。当时老师给我出的题我已经记不大清楚了。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表演真是很幼稚。”
不参加高考的“反面典型”
作家韩寒,严格意义上说,不参加高考的他好像是一个反面教材。他对高考有自己的见解,他说:“其实高考的压力是完全的经济压力,如果高考前一天,忽然告诉你你爹妈都死了,但是居然卖烧饼的爹妈有几个亿的遗产,我想绝大部分的人会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参加考试,并且在碰到一个诸如叫你分析"居然"和"竟然"两词除了笔画不一样多以外有什么区别之类的题目的时候高呼一声:爷不考了!很多人有这种观点,你初中辛苦三年,高中再辛苦三年,到大学的时候就轻松了。
这种想法是很多父母、老师的想法,所以他们就不把大学当成学习知识的地方,而且我们学生也不把大学当做一个学习东西的地方。很少人会说把考大学当做学习知识的地方,很多人回答是想到大学体验一下大学的生活,大学的生活不就是谈恋爱吗?我想还是把大部分人赶到大学去感受生活。”
看完了这些名人的高考故事,我们再看看普通人是如何看高考对自己的影响的!
不能否认大学也改变了我的命运,我走出家乡的小城,在西安这个美丽又古老的城市生活了8年,经历过无数次考试,改变,我的人生在考场与考场之间辗转,命运也随之改变。如果不高考呢?我或许已经在那个小城谋一份工作,嫁人生子,没有现在见多识广,也没有现在对人生充满怀疑和失望,也不用承担漂泊的生活和居无定所。
我不知道哪个更好一些。我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这只是我们必须的路,高考,考研,工作,结婚,供房,生子,一直到下一代的高考。
@秋千和千秋
没有大学便不会有机会来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便不会结识这么多不一样的人,不会有这么好的学习资源。很难说大学里学到了什么具体有用的知识。不过我想是一种熏陶吧。这里如此自由,给你机会去尝试去学习,这里是可以犯错又代价最小的地方。所以仍十分感谢高考给予机会来到大学。
@lunershao
我想因为大学不同,带给我们的东西就不尽相同,到了北京、上海氛围环境好的大学,见识会开阔很多。差一点儿的大学,环境氛围都不好,就会有很多人堕落,所以感觉归根结底,高考还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而且,那些走错了一步的人要比走对了的人多走几百步、上千步。
@司马光砸缸
关键是我们是否在大学期间明白了我们以后究竟是干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如果不上大学,我相信我们还是会后悔的,不管你读的是什么大学。
来源:高中生学习,转自:中国网教育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关注襄阳家庭教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外高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