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金昌毛毛虫的毛卜喇羊肉好吃,究竟如何,求推荐?

兰州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来源:zhihu.com
《兰州暗流》——转自《京华周刊》
文:沈佳音 ---------------这可能是我看过写兰州的文章最有意思的一篇了,给当年那个中二的我-----------------兰州是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但究其里,它是边地。 对于新疆、西藏,甚至青海的人来说,兰州就是繁华的内地;而对于很多东部的人来说,兰州就是骑着骆驼的西域。 于是,这个离哪都不远,又到哪都不近的城市,天然地具有一种杂糅混血的气质。 兰州是中国唯一一座被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一条黄河将其劈成两半。 河两岸,南北两山夹河而立,城中人在这条狭长通透的河谷中生息。 于是,这又是一个简单直接、率性而为的城市。 这里是黄河的上游,波澜不惊。但在表面的平静之下,是无数的暗流涌动。 一、 “午夜入城的羊群/迎着刀子/走向肉铺。” 来兰州之前,我反复念着这凌厉的诗句,想象着这个西北城市的模样。 这是一个叫叶舟的兰州诗人写的。在兰州,我第一次见到他时,他已经酒酣耳热。叶舟好酒,一晚上可以赶四五个酒场,马不停蹄,激情四溢。他常常不知疲倦地从一个酒桌直接奔赴下一个酒桌。然后,或者去KTV或者去酒吧,大口喝酒,大声唱歌。 这也是很多兰州男人夜晚最常见的状态。这是一座浸泡在酒精里的城市。“娱乐基本靠酒”,兰州人自夸一年喝倒一个酒牌子。兰州人喜欢“闯关”,一人包打天下,6局定输赢。 到了夏天,城里就会冒出大大小小的啤酒摊。最著名的是黄河啤酒广场,兰州人管它叫“万人坑”。上千张塑料桌子挤在沙石地上,划拳行令之声不绝于耳,跌跌撞撞的醉汉来来往往。 整座城市似乎都透着一股醉意。来自兰州的乐评人颜竣说:“酗酒是多数兰州男性市民的日常生活,因为酒精制造幻觉,酒桌就是江湖和舞台,拼酒有如比剑,握手就是结拜。” 这是一个有些江湖气的城市。叶舟被这个城市很多写诗的人称为“大哥”。“写诗这回事儿,就像混黑社会,也得有个大哥罩着你。和黑社会一样,要写诗,你就得玩命打几个码头下来,就是得找几家发东西的杂志,这才像个混的样子。”如今远遁江南的兰州作家张海龙就是他的小弟。 宿醉之后的清醒是从一碗牛肉面开始的。每天清晨,上百万的兰州人都奔着这一碗面而去。他们可能是学生、民工、小贩,也可能是白领、大学教授、领导干部。他们不约而同地坐在油乎乎的桌子旁,或者蹲在脏兮兮的水泥地上、马路牙子边,捧着一个大瓷碗,将牛肉面像瀑布一样倒入胃中。 在兰州,几步就有一家牛肉面馆,味道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店。不过,口碑最好的店都是些只有一两间铺面的小店,面随汤走,每天下午两点左右铁定关门。 兰州人是容易满足的,小富即安。全国各地有数不清的“兰州正宗牛肉拉面馆”。但标着“正宗”两字的基本都不正宗。这些牛肉拉面馆大都是他们的邻居青海化隆人开的。“兰州人种树,化隆人乘凉。” 兰州人守着黄河不愿走远。因为离开了兰州,就不是那味了。叶舟曾在北京吃过上百家牛肉面馆,可惜滋味全无。 前两年他去浙江南浔出差,生猛海鲜吃得他胃口寡淡。朋友特地为他找了家兰州牛肉拉面馆。他看着招牌,心中一顿狂喜。可是当厨师将汤端出来的时候,他就哭笑不得了——汤里加了虾皮和海带。 兰州人都说,牛肉面出了兰州城就不行了。张海龙寻其原因,可能是因为“脱离了兰州那样一个方言粗粝,饮食刺激,性格急躁的城市,牛肉面的性格也就软化,有时甚至连辣子都不放而以甜腻的辣酱代替,简直就是暴殄天物了”。 牛肉面还能成为一种武器。张海龙曾看见一个美女潇洒地用过这种冷门兵器。一个小伙抢了她的位子。该美女不动声色,只对下面师傅说:“下个大宽,辣子多些,香菜和蒜苗子也都多些!” 当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端到手中,这位美女缓缓行至桌前,突然变招发力,将一碗面倒扣在那个小伙的头上,之后又将碗砸了下去。 作家韩松落在兰州街头曾被人抢去手机。他觉得,这城市的深处有一种野蛮的力量。 他的朋友曾在金利影城的院子里目睹过一次自杀。当时他们正在啤酒摊喝酒,一个人把自己点着,从高楼上跳了下来,把架在地面的射灯砸坏了好几盏。于是,韩松落的朋友换了一张较远的桌子继续喝酒。 在电影《新龙门客栈》里,一身绝技的张曼玉差一点儿被一个屠夫给削成肉片,烤成羊肉串。那个屠夫说的便是一口地道的兰州话。 二、 “兰州,每一条街道拐角,都会有人和你玩命;兰州,每一辆公共汽车,都挤满扒手……好些少女操着方言,多半小伙藏着凶器。” 叶舟的朋友唐欣曾这样描述在兰州的三年。在诗人的笔下,暴力有了美学的意味,将世俗的生活变得传奇。这里的诗歌和这里的人一样,都是痛快淋漓的。他们凭意气用事,靠感情办事,经常会醉倒,也会在精神上撒野。 那年三月二十六日,叶舟在自己编辑的报纸副刊版面上刊发了整版海子纪念专号。领导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诗这种小东西不值得发那么大,他用手指着叶舟口沫横飞。叶舟则用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回应他——劈面一拳! 此后一年,叶舟停职在家,不过“刀子拿来把头割下,不死还是这么个唱法” ! 如这个城市的形状一样,这里的人是直肠子的,爱就是爱,恨就是恨,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 “早知道黄河的水要干哪,修他妈的那个铁桥是做啥呢?早知道尕妹妹的心要变哪,谈他妈的那个恋爱又是做啥呢?”这是兰州摇滚乐队野孩子的《早知道》中的两句歌词。每次听,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我是半夜到的兰州。飞机降落在一片荒芜之中,这是全国离市区最远的机场。70多公里的路程罕见灯火。两边黝黑的荒山连绵不绝,在月光下清冷苍凉。嗖嗖远去的路牌指向青海、新疆、西藏。远方的远方让人心生联想。 接着,一座城市突然很魔幻地出现在眼前。 这里的土地是贫瘠的,但越是贫瘠越是能超常地激发人的想象力。全国唯一一本研究“不明飞行物”的杂志《飞碟探索》就在这里。 兰州身处黄土高原的最西端,被两侧光秃秃的山夹在中间,满目焦渴的黄色。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一代代兰州人背冰上山,逐棵点种的。 为了能更快地实现满目绿色,兰州曾一度在山上缠满绿布,让山岭看起来绿油油的。还有人想在山上贴满绿色的马赛克或者每年刷一遍绿漆。 兰州是个微弱的盆地,一到冬季,气流不畅,工业污染和生活废气在盆地上方成了一只“锅盖”。于是,兰州就成了中国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甚至连美国侦察卫星都看不见它。 于是,有人提出在兰州的南北两山上放置巨大鼓风机的庞大方案,就像给城市安了个巨大的空调,空气将会自由清新地流动。可是,这得多大的鼓风机呢? 人们又把目光投向大青山:它正好立在兰州东面的通道口,把它搬走,风自然会吹进来了吧?兰州人认真地讨论了一阵子,又请来了专家做论证,最后决心“愚公移山”。不过兰州人的办法是把黄河水引上来,用水去冲那黄土岭。突然有一天,整个大青山工程卷入了一场诉讼,兰州人的壮举才作罢。 这些举动近乎于行为艺术,有了几分戏谑的味道。每到冬天,滨河路两侧干枯的枝条就被缠上五颜六色的塑料花,在皑皑白雪中永不凋零。 兰州城里遍布着大大小小的室内盆景园。任你外面黄沙漫天,还是满目苍凉,人们坐在温室里,赏花看树,喝杯三泡台。 云南春尖茶冒在水中,大块的冰糖沉在茶水底下。再加上红彤彤的枸杞,临泽的枣,福建的桂圆,西域的李广杏。有些地方还会加几粒玫瑰花蕾。三泡之后,花蕾像出水芙蓉一样绽开。 其实,玫瑰是兰州的市花。兰州出产玫瑰的地方叫苦水。苦水在兰州方言里是指人眼中的瞳仁。兰州因皋兰山上生长一种兰草而得名,它还是百合之乡。 每年春天在兰州的大街小巷,总会遇见卖花人,在卷起的黄沙之中,带一束花回家。于是,这里的浪漫和诗意就多了几分粗粝的质感。 尘暴是这里长久的话题。兰州人开玩笑说,沙尘暴中富含纳米分子,久经沙尘暴的人会活得更加旺盛,尽管绝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纳米究竟是一种什么米。 这就是兰州人的乐观。在越来越猛烈的沙尘暴之中,兰州人用三十年给中国人文火慢炖了一道“心灵鸡汤”——《读者》,它影响了中国无数城镇青年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 “黄河的水不停地流;流过了家,流过了兰州;月亮照在铁桥上,我对着黄河唱。每当我醒来的时候,想起了家,想起了兰州;想起路边槐花香,想起我的好姑娘。” 每当夜色降临,土黄色的兰州就开始变得灯红酒绿了。几百家酒吧此起彼伏地唱起野孩子的这首《黄河谣》。这已是用摇滚演绎西北民歌“花儿”的经典了。 那晚,在麦积山路上的酒吧“西厢记”,一个乐队又唱起了这首歌。 那天酒吧里还有一个40多岁的女人一直拍照。她头发凌乱,随意地穿了一件黑外套。后来,她坐下来,给我看了她的作品。那些油画一样的照片,在宁静中蕴含着直击人心的力量。 她是一家公司的企划,热爱摄影。她说,兰州这个地方就像这一段的黄河一样。你不知道看似平静的河流下面到底有什么,也许是泥沙,也许是漩涡。 “西厢记”的老板宋晖2006年办过一个摄影展,叫“奇异运行的兰州”。他说,兰州是混沌的,在这里生活了近三十年,竟然还会不时地对它感到陌生,过度的无趣和越轨的high,都让人心存异样。 离开的时候,我又碰见了韩松落。这个已经颇有名气的作家在辗转了几个城市又回到兰州安家落户。他和宋晖等人一起筹备着六月的高墩营艺术节。 高墩营是兰州市榆中县的一个村。旁边是中国最孤独的大学兰州大学。周云蓬的民谣将在这里与秦腔、花儿同台演出。文艺青年的创意市集里也将有村民的手工制品,互相以物换物。第二天,宋晖带我去听秦腔。这个陕西的戏剧已经在兰州火了上百年。在一栋旧楼里,4个剧社同时开演。听戏的大都是一些中老年男人,戴着老式的茶色眼镜,桌上放着草帽,再要杯茶,要盘瓜子。 我们在一楼没找到位子,只好上了二楼。演的是秦腔名段《杀驿》:驿官吴承恩为报史官王彦丞当年相救之恩,执剑自刎,代其赴死。“秦腔悲凉,大多与生死有关。” 帽翅、髯口、甩发……演到精彩处,红绸缎不断地被扔上台。这叫“披红”,其实就是观众借此表达对演员的支持。披红一次, 10块钱。如要捧哪个角,这是最直接的方式。 下台后,演员不等卸妆,就来给一些老戏迷敬烟倒茶。他们之间的默契让人忍不住想象是否曾有一些爱恨情仇的故事发生。 在城市的另一端,在一家冷清、堆积着杂物的KTV里,叶舟和“老羊皮”一首接一首地唱着花儿。“都是杀人的句子啊,不能增一字,不能减一字。” 老羊皮”梳着背头,穿着粉红衬衣,外面套了件灰白色的西装,一脸沧桑。当他一开唱,粗糙的脸庞一下子就变得温柔起来,动情处还带着哭腔。 老羊皮”很神秘,叶舟跟他认识了十几年了,天天在一起喝酒,却不知道他的职业。“老羊皮”没上过几年学,却酷爱文学。他是回族,却学藏语,背得出仓央嘉措的每一首诗。 韩松落说,内陆的边缘,西北的中心,多民族混杂,所以兰州形成了一种奇怪的宽容,奇异的尖锐。 四、 “叶舟于兰州一只船上。” 多年以来,叶舟总习惯于在自己的诗文末尾处注上这行字。“一只船”是兰州一条街道的名字。 这里相传是一群江南亡人的墓园。当年清廷重臣左宗棠跨越黄河,准备入疆平叛时途径此地,赞其风水奇佳。后来,一批批将士阵亡。左宗棠就在此为他们修了一座船形的墓园,船头向着南方,遥望故乡。 这也是兰州的一个隐喻。每个人的记忆深处都有一个故乡。这是一座漂泊的城市。叶舟的祖籍也并非兰州。 只是他出生并成长在这条街上。他记得,小时候每天清晨当他起早学习时,隔壁的回族老爷爷也已起来做早课了。老爷爷将院子扫干净,把跪毯铺在地上,开始诵读《古兰经》。晚上,叶舟做功课时,老爷爷又要做一遍晚课。至今,叶舟还会背那些经文,虽然完全不知道意思。 而在那条街道的尽头,居住着一位来自甘南著名经学院拉卜楞寺的活佛。每到夕阳之下,叶舟总能看到一堆又一堆如红铜般燃烧而过的红衣喇嘛前去觐见活佛。他们摇着转经筒,手捻佛珠,口诵六字真言,像最后一批圣徒安详消失。他们让他感到一种难言的幸福和神秘。 在他家的院子里,还住着一家上海人。上海人的精致与时髦又让少时的叶舟羡慕嫉妒恨。 兰州就是这么一个繁杂的城市。每个人都是来自四面八方的沙,在这里聚集。他们被混杂的力量裹挟到这里,又赋予了这个城市模糊不清的特点。 叶舟以兰州为起点,画了一个地图。渡过黄河向西,是河西走廊,也就是丝绸之路,玄奘走过,法显走过,班超与霍去病走过,张骞走过。 兰州以南不远,就是“中国的麦加”临夏。再往南,是藏传佛教的最高学府——拉卜楞寺。 兰州以北,穿越毛乌素沙漠与戈壁,便与内蒙古接壤,藏传佛教的寺院也在草海之中绰约隐现。 兰州以东,是黄土高原和汉文化积淀最深的地带,越过古秦州天水,就是秦砖汉瓦、刁角高悬的长安。 因此,兰州自古就是一个驿站,不断地被经过:霍去病西征,戳出了五泉山;玄奘坐羊皮筏取经,演绎了白马浪;成吉思汗驾崩,在兴隆山埋下了衣冠冢;李自成兵败,跑到青城归隐;左宗棠平叛,栽下了左公柳…… 在历史的风沙下,汉、回、藏、满等三十多个民族都在这里留下了自己的痕迹。一碗牛肉面里有回族的厨艺,藏族的牛肉,汉族的小麦。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一颗红心、两手准备”的支边热潮和西部油田、稀有金属矿藏的大规模开发中,又有一批批年轻的知识分子沿着兰新铁路被一列列闷罐车运抵到这里。 如今他们都已经是老兰州了,真正的土著居民少之又少。生硬、短促、干巴的兰州话,混杂着南腔北调形成了一种异常古怪模糊的“京兰腔”。 在这种腔调里,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到早已模糊的乡音。他们就像黄河浊浪中的滚滚泥沙,经年不息地改变着黄河,改变着兰州的模样。
在兰州渡过了大半青春期,这里的确很独特,值得一说。本文配合此土掉渣农业重金属歌单食用效果更佳:----------------这是正文----------------西北民谣的沉重,听过一次便难以忘怀,仿佛双耳灌进了秋风与黄河。黄河穿城而过的地方,兰州。这里的河水舀一勺有半勺泥,这里的山岭在美学和地理学上都贫瘠得极其彻底。坐落在几何版图中心,却是西域眼里的中原,中原眼里的西域。这里的逻辑有些荒谬。足球场大小的地皮常年密密麻麻摆满了酒摊,搭在寸金寸土的市中心;夜晚路灯未亮,各色饭店夜店酒吧已经打开了LED屏幕和低音炮;咖啡馆热卖甜的是酒酿奶茶,豆浆杏仁咖啡,份量大到喝不完;滨河路上腻歪的情侣们几米开外,一帮喝高的老男人群架正起劲。上大学前一度认为班级聚会 = 干啤+姜脾+果啤+表白大会,见到KTV里清一色的果汁总有些莫名的违和感。虽说未成年人喝酒违法,但不会喝酒的人,也在这里喝上了酒。这里上万元一株的银杏树苗在春天成批种下,然后在夏天死去;处于两山夹一谷的狭长地形,新城区选址只能找大山沟;沙尘暴混杂着化工厂颗粒在夜晚呼啸,掀起回族的头巾藏族的僧袍;马路边的地砖常年浸泡在牛肉面汤的油脂里,变得乌黑发亮。兰州城是徐克的龙门客栈。藏维回汉,官文商匪,挟风雨以来,弃黄沙而去,终归是无一人乐意永远呆在戈壁中的,连行道上银杏树也不。三十年前,下乡知青们在迪斯科舞厅扭动着呐喊着要回去,恰似他们的儿女在音乐酒吧KTV酩酊大醉时的模样。拎着酒瓶,握住话筒撕心裂肺,兰州啊。无法忍受你的落魄荒凉,又割舍不下你的信马由缰。信天游,知道吗?羊倌戴着小白帽,赶着羊想着妹子,独自一人扯开嗓门,把田间地头都唱进歌里去。粗俗热切的旋律在天边游荡。高度文明的发达城市里,每个服装精致举止优雅的兰州人,那些信誓旦旦再也不回去的兰州人,都曾在某一刻无法压抑血液中的黄河水翻涌而出,只好轻哼着摇滚版信天游,思念那个被酒精灌醉的江湖。「就想回去找人打一架」,好友感慨。眼前柔软高瘦的美女瞬间野蛮起来。「打完架再一起去听野孩子,尤其是那首黄河谣。」信天游依旧唱,只是不再唱姑娘。天苍苍,夜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荒凉到极致的浪漫,兰州。------------------这里是吐槽------------------因为一首董小姐,兰州关注度莫名高了起来,文艺的游记也到处都是,被夸奖挺好,我就是觉得没夸在点子上...一个几乎穷山恶水的地方,和省内其他县市比也是脏乱差得可以...居然出现很多优秀的音乐人,令许多游子恋恋不舍,外地学生来时满怀怒火,走时却爱上了这里...何德何能?我猜...一定是因为全国竞争最激烈的餐饮服务业~(雾
从去年开始吧,不知道兰州是怎么火起来了。难道是因为袁占亭的表?还是兰州新区?兰新二线?董小姐的烟?低苦艾的《兰州兰州》?总之从豆瓣旅行小组,穷游小组上看,开始有了“组团大西北” “一起探究西部之美” “走近兰州”之类的帖子。反正我学不像文青的语气,文青的笔法。把兰州搞得过于神秘,好像又是苍凉了,又是江湖了,又是生命 心灵的洗礼了这种感觉-_-||反正个人觉得是文青糟蹋完丽江,糟蹋完西藏后的下一个玩物。不过兰州的口号是“西北游,出发在兰州”嘛,能给兰州人带来实惠,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就是不知道兰州小伙们能不能最后也写出个《女文青过兰不完全手册》(当然,开玩笑的啦╮(╯▽╰)╭,大家都是正经银儿~)就如同某位同学所言,兰州就是座普通的三线城市。在现如今标签化的时代,兰州如同其它城市一样,都有着自独特或者不独特的标签,这就是城市的名片吧。每个人心里对兰州的标签各不相同,但也有着相同的部分。游客匆匆忙忙的来去,眼观耳闻的多是浮于表面的城市映像,只有住下来,才会发掘到这个城市的内在。当然这都是同一座城市留给不同人的感觉,无关对错,只在于对谁。对我个人来说,兰州最大的标签是“家”,有爸妈的地方,不管我喜不喜欢这里,但每年都得回来,这是雷打不动的。说到兰州,很多人的第一映像就是楼下沙县小吃旁边的兰州(牛肉)拉面。无数的兰州人在周围人的询问下,在有关兰州的问题里,已经无数次的纠正过兰州只有牛肉面,开兰州拉面的多是青海人。但我相信,在大多数中国人的映像里,兰州拉面还是和重庆鸡公煲,四川麻辣烫,新疆大盘鸡,北京豆汁,天津煎饼果子……一起,或真或假的成为了一个地区的名片。所以,为了配合大多数中国人的习惯,兰州的不少牛肉面馆也与时俱进的改叫了兰州牛肉拉面,所以大家都赢了~北京天津欢迎前往马子禄牛肉面馆品尝正宗牛肉面,上海貌似也有了马子禄,不过镇坪路敦煌楼的牛肉面味还是不错的。其他地区,还请看运气。扯了这么多其实我想说的是,除了牛肉面外,兰州人很会吃,也很爱吃,更是很能吃。兰州的饭馆很多。看看兰州大街小巷的馆子,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口味。都说兰州人能喝,但正如所有中国人一样,喝酒是要有下酒菜的,能喝的另一面当然也就是兰州人能吃了。西北人的饭桌,牛羊肉当然是必备美食了。虽不如东部沿海地区吃的精细,但并不缺琢磨菜品的心思。就拿羊肉来说,也是要挑地区的,甘南的羊肉,新疆的羊肉,宁夏的羊肉,膻味,肉质也是很有区别的。做法当然也是要看民族的,藏,蒙,回,维吾尔,各有各的做法。一个羊可以有藏式烤全羊,蒙式烤全羊,手抓羊肉,手抓羊脖,烤羊脖,烤羊腿,烤羊排,黄焖羊肉,胡辣羊蹄,酸辣羊肚,羊杂碎,烤羊头,烤羊肉,烤腰子…这也才是一个羊肉的做法,我就边写边流口水的感觉。就是一个土豆,兰州人都能做出n多花样。马三洋芋片就不用说了,遥想当年翘了课间操下楼抢土豆片和牛肉夹饼,再把洋芋片夹到牛肉饼里,满满一口咬下去都是蛮富与幸福。所以在我看来,兰州还是一座能吃的城市,吃货的城市,当然此中也包括不少人所说的一座能喝的城市。当一个兰州人在酒桌上开始把着你的手臂,一脸正经的和你说“熏(兄)弟,我和你佛(说):@#%*@#*……”的时候,攒梆子(吹牛逼-_-||)的时间就到了……此时说的话,你大可只信两分就够了。当然往往会自爆一些劲爆的消息,或是发泄出心中的不快,但往往也能在酒后言语中,一笑泯恩仇……所以,兰州人对于将自己的酒文化归到好习惯还是不好习惯时,往往选择前者,因为豪爽的性格往往在酒桌上更是体现的淋漓精致。当然,一般来说,在整个中国,兰州的存在感就和甘肃的存在感一样微弱。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鸡肋般的存在。一个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的省份,有着和上海市差不多的人口,却还没有浦东新区的gdp高,只能和贵州轮流坐庄倒数第一,但看目前贵州的发展,现在更有稳坐倒数第一宝座的趋势。兰州的辉煌属于计划经济时代,在市场经济为主导的今天,兰州既没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也没有较大的市场优势。当年同样是国企大量破产,东北有国家支持重振老工业基地,兰州却再也没被捡起来过。而传统的石化业也阻碍了兰州市区的发展,产业升级迫在眉睫,可又承接不到东部的产业转移。太远,人太少,即使工资低,企业还有贵州重庆四川可选。每年兰洽会签署了多少大单的合作意向,可最后真的落实的又有几项?好不容易国家给批了个兰州新区,一分钱不给也就算了,从兰州新区后立马开始批发新区,尤其是批复个西咸新区又是闹哪样?有时候真的会觉得兰州,乃至整个甘肃是后妈养的。西北五省,西部大开发就开发了个陕西,开发了个西安。宁夏,新疆,青海都是少数民族地区,国家要钱给钱,要政策给政策,反正一切为了稳定。反倒是多民族混居的甘肃,似乎成了被遗忘的那个。好像甘肃是顺民的天堂,只要自给自足不闹事就好了。出门在外最怕一件事,就是新闻上出现兰州,同学和我见面谈兰州,反正只要兰州被想起,90%不是好事。不是袁占亭的表,就是隧道塌了,楼被土块砸塌了,自来水污染了,高速拖车乱收费了,行人为了过马路翻栏杆了-_-||……兰州的正面印象仿佛就没被人关注过多少,可能也只有马拉松赛,青海湖自行车赛才能让人觉得兰州还是蛮不错的。所以,在我看来,兰州还是一座被遗忘的城市。似乎兰州从未有过太多的正面新闻报道,往往被媒体灌输了太多的负能量。小时候看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讲要定都兰州,还让我隐隐的兴奋,自豪了一段时间。但自从长大了,得知孙中山还有个孙大炮的外号后,我就高兴不起来了,可能也只有理想主义救兰州了。不过想到孙中山对中国铁路未来的描绘正在一步一步的实现,似乎兰州当首都也不是不可能哈╮(╯▽╰)╭当然最后要我来说,兰州还是一座离不开,绕不过城市。因为这里是我家。兰州的小孩好像没有多少恋家的人。上大学后,每每听到同学对去外地读书嗤之以鼻,或是抱怨没考上家乡的学校才不得不流落到异乡求学,仿佛这是一把辛酸泪的故事,我总恨不得捏死他们-_-|| 兰州的小孩考出兰州仿佛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高中时期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鼓励大家考出去,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要留在兰州,就好像翻过皋兰山,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似的。所以,我的同学,朋友散布全国各地,好处就是可以找朋友到处去玩~但归根结底,兰州还是有爸妈在,还是有家在,所以每年都要回来。回家还可以见到小伙伴,这大抵是最开心的事情了。所以无论怎么走,走到哪,兰州总是离不开,绕不过的城市。生活久了,其实在哪都是一样的,眷恋的只不过是这里的人和事,如果等到哪天,大家都离开了,那即使是兰州,也会让人感到陌生。手机码字有些乱,请见谅~最后附上个暴露年龄的东西╮(╯▽╰)╭,见一次,笑一次,当年一诊阅读里的顺口溜:吉祥葫芦牛肉面,羊皮筏子赛军舰;坑上蹲个尕老汉,沙锅里煮着洋芋蛋~
“不管昨天晚上你在哪里为非作歹,第二天一早你吃上一碗牛肉面,这一切都过去了。”在低苦艾的《兰州 兰州》结尾,有人这么说。两年前国庆,我背着廉价的登山包,戴着颜色夸张的头巾,手握一张北京到保定的T175火车票,畏畏缩缩又理直气壮地过了兰州站的无人看守的出站口。然后转过一个街角,在不起眼的小街里寻见一处没有门牌的馆子,放下沉重的大包,大吸一口油泼辣子伴着葱花与香菜的牛肉面汤,热出一身温暖的汗。打开手机,收到一条同趟火车去西宁的友人的短信:“真巧,你下车后就查票了。”看着远处晨曦中的清真大寺,我感受到了这个城市对我最大的宽容。那年刚上大二,心理状态像钟摆般,在自信到以为什么都明白与自惭形秽到觉得什么都不懂之间疯狂摇摆。十二年愚民教育出来的小镇好学生在渡过了一年大学洗礼又经历了一个月北漂实习一个月骑车回家之后的折腾暑假之后,已知和未知剧烈地碰撞,碰撞到什么都没有,又什么都想要。总感觉心底有种欲望,就像宿醉夜醒后那种口渴一样。不过一般人选择了喝水,我决定继续喝酒。去喝西北的酒,伴着沙的酒。那晚在正宁路的羊杂味儿中见到了此行的队友,一个叫“流浪的风”的组织。一个带着墨镜叼根烟一脸坏笑的胖子向我伸出手,“你好,我是坏蛋,8264上海版版主”,身旁一个扎一小辫儿一身大个肌肉男侧着脸打量着我,再猛吸口烟伸出手,“我是种马”。完了给我递了根烟。我没有外号,也不知道玩户外需要起外号,一时更想不出这种风格的外号,正不知道说啥来着的时候,种马给我点上了火。我猛吸一口,没憋住一口咳出来。种马说:“兄弟,第一次抽吧。”我光顾着咳嗽,没敢告诉他我穿着三天前淘宝买的200块的冲锋衣登山包,这是第一次玩户外,而后五天的行程是重装穿越甘南迭山无人区。我向来有种二货般的自信,那夜是中秋夜。吃晚饭酒足饭饱后烟也不再呛人了,便和队里同龄的小伙伴们去了中山桥赏月。那夜的游人熙熙攘攘,月亮高悬在夜空中,映白了暗黄色的黄河水。我煞有介事地请路人拍了张照片po到人人上配以文字:“中秋夜,兰州,中山桥。斯人斯景,待二十年后想来又如何?”这段文字和几天后爬上海拔4000m垭口艰难的呼吸、半夜剧烈的头痛、营地溪水边的陶笛声、蓝天下滑翔的苍鹰一样,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海里,像那夜的圆月一样亮。兰州,兰州,夜晚温暖的醉酒。一年前的七月,我又回到了这个城市。还是T175,不过票上终点站写着兰州。与上次兰州之行不同,时隔近一年后的我早已娴熟地吐着烟圈,从中南海抽到了兰州,有了一个叫“优哥”的外号以及它所代表的江湖气息。一出站,一排自行车队在门口等着我们车队22个人。我们雄心勃勃的兰州到成都的1500公里的骑行计划,在进行了两个月的艰苦训练之后,终于来到梦开始的地方。甘肃农业大学车协的车友们一个月前得知消息便联系我们,邀请我们出发前去甘农休整。而我们真正达了兰州时候,时逢期末考的他们没有食言。带着甘肃人土地般特有的沉默、朴实与热情,在我们的嬉笑打闹声中默默帮忙装好车辆,绑上行李。然后带我们去牛肉面时静静看着我们、去攀岩时在地上打着保护、去吃雪糕时拿出冰箱里所有的存货。离开兰州前一个晚上喝酒送行,他们捧着酒红着脸对我说,“下次,一定,还来。”我看得出他们抖动的嘴唇想要说出更多的话,但是他们说不出,也不知道怎么说。他们不会像我喝完酒花里胡哨地扯一通“孤帆远影,愿君珍重”之类的话,然后过眼速忘。他们只会像黄河水一样,无言长流。我们车队出发离开的早上,甘农的小伙伴往我的驮包里塞了几十包雀巢咖啡。对我说,“你是队长,这个,平时不要喝。这一路不好走啊,遇到紧急情况,拿出来煮给大家。”几天后在雨淋淋的斋月的穆斯林小村庄的清晨,在泥泞的桑科草原的夜晚,在梦笔山海拔4000m的垭口午后,我每次喝到热腾腾的咖啡,总会默默道一句:“下次,一定,还来。”兰州,兰州,淌不完的黄河水向东流。而今夏,我又坐在T175上,不过这次的兰州只是列车上路过匆匆一瞥。然而就只是一瞥,却也勾起太多回忆。中山桥再无中秋月,仁寿山难寻车辙影。“再不见风一样的少年格子衬衫一角扬起,从此寂寞了的白塔后山今夜悄悄落雨。”我生于海滨,却对兰州从未曾陌生只如初见。我至今搞不懂我一个江苏人为何爱吃辣爱吃牛肉面一样,或许我真的不是过客只是归人,正如杨柳松之于羌塘一样。三年三次照面,三年三个我,我不再像两年前那么青涩。两年前户外之于我是放逐是逃离是醉酒,两年后旅行之于我是生活是信念是归来。而中山桥下的不息的黄河水,鼓鼓囊囊的羊皮筏子都见证了这一切。兰州,梦的尽头是海的入口。兰州可以是很多东西。它是西北的魂,比乌市稳重,比西宁厚实。它的四周遍布河谷高原草原荒漠戈壁几乎所有地形包罗万象,又是丝绸之路重镇吐纳所有。南来北往的马队驼队车队汉人回民藏民,在舟车劳顿之后拍拍身上的风尘洗掉手上的泥巴,吃上一碗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的牛肉面之后大概都会有如获新生之感吧。再往后,兰州或许就会变成了一种生活记忆的载体吧。阿花在《每个人的双城记》里谈旅行时提到:我们常常会把灵魂分裂成两半,一半关于早已凝固的生活细节,一半关于近乎幻觉的生活梦想,然后以城市来代表这种分裂。而兰州或许就代表了这种生活梦想的分裂吧,离开兰州的人或许早已记不清真正的兰州牛肉面是如何具体的味道,如何咸如何鲜如何辣,所记得的只是那种温暖的如初见晨曦中清真大寺穹顶的感觉罢了。出走的少年,冷不丁撞上了兰州看见了自己的模样,又一次次地奔赴下一个自己。滨海少年何处,黄河流水依旧。(摄于2013年7月,兰州仁寿山)(摄于2013年7月,兰州仁寿山)
John Xing:
尕娃,加我跟你佛一哈兰州。小时候要被家里人摘牛牛;男娃娃就要吃薄宽多些辣椒油;西关十字的扛把子当过没有?看着莎莎倒链子的姿势你要有。马爷炒面就着蒜吃喜嘛满福;酿皮子灰豆子醪糟子到正宁路;买光盘的兰海市场在旧大路;静宁路的KTV里尽是练手。骂人要骂日你先人你哥地腰子;不要碧池格格子里找着挨捶捶子;看你啃锅块孽障的样子;半捻汉都能把你放翻求子。亚细亚的黄焖手抓你要挖清楚;闲哈老带上媳妇去小西湖;西站乱滴很贼娃子到处有;还是到老年宫看黄河喝冰冰地啤酒;敢佛兰州不好你试火一哈;实在呆不住鼻子擤到老浪走!q
直接引用我在问题《》中的回答谢谢!
来,瓦到!西站西站,上车就走,有座位~下个撒滴;二细,辣子多些。
SaltedMonkey:
如果你爱过一个兰州人。
在兰州,我们把男生叫“小伙儿”。他们的生猛,在形式上可能仅次于东北的光头金链子。他们喝酒,好酒,爱酒。没有不喝酒的小伙,只有被撂翻的外地人。喝酒对他们来说就跟喝水一样不能少,但比喝水香多了,酒中有兄弟,酒中有姑娘,酒中有宇宙洪荒。一般来讲,三个人一箱啤酒热身(我是穷屌,没有大规模统计过洋酒和红酒的喝法),白酒人均小半斤热身,人越多越能喝,越喝越能喝,他们恨不得滚滚黄河都是酒。兰州的酒吧酒馆多如牛毛,除了比十里长街还长的酒吧街,几乎每条路都有几家酒吧,夜色中亮起的灯,是他们的生活。酒杯碰撞间,都是朋友,喝酒不用说话,对瓶吹就行。他们爱吃肉,一把一把的烤羊肉、大腰子吓退了多少南方人,那只是宵夜;手抓能吃三斤,那只是晚饭中的一道菜。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就是这么原始,“三碗不过岗”在兰州,就是个笑话。兰州的男人沉默,他们喜欢看着你,就那么看着,什么都不说,眼睛里自然有整个世界,西北风吹得他们苍劲,特别爷们儿。他们都是野路子杀出来的刀客,刀刀见血,杀人如麻;都是黑风寨的土匪,策马绝尘。
在兰州,我们把女生叫“姑娘”。她们最美。爱过兰州姑娘的小伙儿不会再爱上其他人了吧。最近,兰州姑娘最出名的应该是宋胖子口中的董小姐(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才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在兰州,姑娘就是一匹野马。关于兰州姑娘,只讲一个故事,大概是去年,低苦艾乐队北京站巡演,主唱刘方方土拿出一张门票,点名念给现场的一个兰州小伙听那写在背面的情书,那张门票是前一天兰州站演出时一个姑娘写的,托他们带去北京,念给她异地的爱人听。小伙儿当下哭惨了,泣不成声。这段隔空传情,是我听过关于爱情最浪漫的故事。这样的姑娘,你爱吗?
贴一首诗:《西北偏北》 小引西北偏北 羊马很黑你饮酒落泪 西北偏北 把兰州喝醉把兰州喝醉 你居无定所姓马的母亲在喊你 我的回回 我的心肺什么麦加 什么姐妹什么让你难以入睡河水的羊 灯火的嘴夜里唱过古兰经 做过忏悔谁的孤独 像一把刀 杀了黄河的水杀了黄河的水 你五体投地 这孤独是谁兰州就像在天边,离神很近,离世界很远。如果不在这里生活,不曾爱过这里的人,你不会想象得出这个藏在路的尽头的城市是一个怎样的天地,这里的人骑骆驼吗,这里有水喝吗,这里的人会讲普通话吗……兰州的神奇之处在于永远活着人们的想象力中,永远活在人们的知识体系外。
借用宋雨哲写给野孩子乐队小索的一句话,“性子比孩子还野,酒量是上帝的一半。”流落在外地的兰州人,听到“兰州”这两个字,是会哭的。
HarrisonH:
来来来,jia先吹了这瓶黄河,再慢慢听我这个河西人印象里的兰州。对兰州最初的记忆是关于一种香烟,海洋,蓝盒。估计现在很多年龄比我小的兰州人都不知道这种烟了。我从小不点长到青年,老爸也从海洋抽到了吉祥。那时候各家各户还都用录音机。王海的磁带不知道被我听了多少遍,十年多过去了,邮递员和巧儿还经常来脑海里串串门。初中那会儿,青岛还没有这么牛逼,雪花也还没开始勇闯天涯。出去玩,黄河一扎杯一扎杯往胃里灌。再来上些羊肉羊肚,满fu的歹。那时候还年轻,不吃腰子也能顶风尿三丈,喝多了还好意思扯着嗓子大声唱两只山羊。哦,还有那奔波在安宁区不关车门的公交,和拔在车门口揽客的小伙。后来再没去安宁区,不知道现在变了没有。对兰州最先爱上的地方是东方红广场,因为那里有肯德基可以吃。后来是雁滩书市,因为那里书多,便宜。但我其实不那么喜欢兰州。脏乱,拥挤,司机勇猛。我晕车,在兰州吐过无数次。也没爱过个兰州姑娘,让我试试她的直爽。但我又有点喜欢兰州。混凝土里也透着豪爽和人情味。还有那无处不在的酒吧和中国最牛逼的地下摇滚。(妈的,写饿了,好想吃马大胡子!)
从小在兰州长大的土生土长的兰州人来怒答一发。客观的说,没网上那些文章描述的那么浪漫。就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三线城市而已。城市不大,道路狭窄,市民素质普遍不高,经济滞后,环境也不好,城市里很多犄角旮旯都很混乱,很脏,很差。西北风沙大,这里的人普遍咽喉不太好,故而大街上有此起彼伏的咳痰声;兰州方言粗粝而生硬,带着一股子土味儿和莫名的攻击性;牛肉面馆不论味道如何,总是油腻腻的桌子和地板,甚至面馆门外的一片地砖都因为长年累月的油腻而发黑;市政也比较无能,经常把路挖开不填上;堵车是兰州人心中永远的痛;据我的观察,兰州甚至不如青海省会西宁市发展的好。但是就是这么个看上去一点也不美好的城市,又的确有一些独特的韵味。这些独特的韵味我就不重复了,网上都吹翻天了。美好和肮脏并存也许是兰州最现实的写照了吧。不过慢慢的,美好的那一面在逐渐消失,而肮脏的那一面却越来越大。总之我毕业之后是不打算回兰州的。不过,我爱这座城市吗?当我写下上面那一大段文字之后还能问自己一个这样的问题,这可能也是兰州这座城市的又一个奇特之处吧。
兰州,是穿城而过滔滔的黄河水,夏天是水土参半此刻清如泉流;是大街小巷的牛肉面馆,拉面师傅娴熟的功夫氤氲着相似的味道;是兴隆山成吉思汗的衣冠和五泉广场霍去病奋疾的马蹄,英雄的印记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内外;是黄河上飘摇的羊皮筏子和河岸高架的水车,船工的号子唱着西北的不羁;是南北两山夹生的狭窄的土地,衍生出高耸的楼群,拥堵的街区;是冬天明媚温暖的阳光和夏天清爽温润的触觉;是百年中山桥,和兰石化,兰通厂,兰炼,佛慈制药见证的百年沧桑;是正宁路牛奶醪糟的可口,羊杂的酸爽,烤羊头肉串的西北味道;是西关市中心车流中清真大寺的彩色尖顶,阿訇在礼拜,随处可见回族女人的黑色头巾,毫无违和感;宗教在这里厄守着它的阵地;是穿梭在大街小巷的洒水车活着地铁建设中扬起灰尘而横流的泥浆;是遥远的中川机场,和刚刚开通的拔高城市逼格的兰新高铁;交通,永远是最踏实的存在感;是一年一度的兰州国际马拉松和刚刚闭幕金鸡百花电影节,是丝路上繁华兰洽会和镇守半壁国土的兰州军区,是国家钦点的兰州新区和是日渐衰落的兰大。我在兰州,它在中国的存在感,时起时伏,一点点被刷新着。 (俯瞰兰州,摄于日晚)附上一篇文章(知性的了解这个城市): 致最衰败的城市——兰州  出了兰州,我才对这座城市了解更深。我知道有很多人和我一样,离开兰州之后,才开始关注兰州的新闻,兰州的建设,以及关于兰州的一切琐碎事,我们会用近乎赤诚的心,搜寻点滴,不漏蛛丝马迹,维持着我们与这座城市微妙而又近乎痴狂的联系。  说到新闻,我就经常搜一些“兰州地铁最新进展”之类的东西,当然,如我所料,铺天盖地的无非是“兰州地铁10月开建(2012)”“有望年内开工(2012)”“将于今年6月全线开工(2013)”“有望明年2月正式开工(2013)”“兰州轨道交通本月中旬全线开工(2014.3)”之类的消息,更有甚者“第一条轨道线计划2010年建设,2014年建成(2007)”,随之而来的,一种失望,一声叹息。  后来会在贴吧上看一些兰州的新闻和数据,比听记者说会来的真实一些,然而有一则真实的数据却着实让我心头战栗,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兰州的地区生产总值(GDP)21.8亿元,名列全国20名左右,在省会城市中位列中游,而到2010年左右,兰州的GDP排名竟直接跌破全国前100。我不由地感叹,兰州的经济衰落速度,堪比坠崖。30余年来,兰州的经济指标不仅先后被郑州、太原、长沙、昆明、南宁、南昌、福州、合肥、乌鲁木齐、呼和浩特等十余个省会城市反超,而且更是被数以十计的非省会城市竞相秒杀。我只能说,惜哉,痛哉。回顾历史上兰州的几次辉煌,秦汉文明,已太过遥远,那时黄土高原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隋唐盛世,也暂且不提,丝绸之路的繁华往来早已成为往事。我们就且从清朝看起,从清中期1764年,陕甘总督迁兰州府,兰州开始总督甘陕,抚控西北,“节制三秦,怀柔西域”,成为整个西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到清末洋务运动,兰州织呢局(中国第一家机器毛纺织厂)、甘肃制造局(今兰通厂)纷纷建立,黄河上第一座近代公路桥梁“第一桥”(今中山桥)建成通车,甘肃法政学堂(今兰州大学)成立;再到新中国初期,“共和国长子”——兰炼、兰化建厂,兰州成为新中国第一个石化重工业基地;最后到近年来,GDP在全国100位左右徘徊,城市综合实力逐年被大量城市超越,甚至连曾经周边毫不起眼的“小弟弟”城市们也都已经接连发出挑衅,跃跃欲试,兰州,已经俨然不像一个西北第二大城市的样子。我不禁要问,兰州,你去哪了?可是兰州还在这儿啊。不禁想起当年在外上学的姐回来给我说:“每次出去,就发现那儿(指她学校所在城市)又有了新的变化,每次回兰州,却发现和半年前还是一个样。”当时我就觉得,好像真是这么一回事,现在回头看,“我说我怎么觉得自己以前一直生活在一个安定平和、幸福而不多变的城市之中呢。”可见,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在飞速发展的时候,兰州却一直都在缓步徐行,兰州近几十年来的衰败,有目共睹。  兰州的衰败是有很多原因的,地形因素便是其中之一,黄河河谷带状盆地城市,这是我对兰州地形的定义。去过兰州的人都知道,兰州市区特别的“长”,以至于别的城市的市区图都是方或长方的,而兰州市区图是“奏折”型的。东西长,南北窄,是黄河赋予这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点,以至于你在市区的几乎任何一个地点,都能看见山的踪影,他们属于兰州的“南北两山”,就因为这个,每当我离开兰州而到达一个平原上的城市时,心中都会有些许不安,一眼看不到尽头的平原,没有了山给予我厚重的安全感。因为我早已习惯了,一抬头就能看见一堵山,走两步就能看到黄河的日子。就这样,从某种程度而言,兰州是被“挤”死的,两山夹一河夹成了三明治,兰州就是里面的生菜,该用的地用完了,能用的地也用完了,怎么办?我们可以看到兰州市区内高楼密度相比其他城市还是非常大的,两个字,“逼的”,别的城市有的是发展空间,而兰州没有,殊不知在兰州还时不时地开展着真人版的“愚公移山”,那把楼建得更密集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传言兰州市部分地段人口密集程度超过香港,传言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但是形象性我觉得还是蛮形象的。许多南方的朋友总是固执地认为,兰州地处西北,应该缺水,却不知兰州这座城市,水资源丝毫不愁,土地资源却令人堪忧,想在市区周边找块地来大肆开发一下,实属不易,这也就成就了兰州这座西北“千年老二”的城市,唯独房价出类拔萃,直指第一。  地形的影响还不止于此,更在于交通,市区的交通就不用赘述了,东西贯穿的就那么几条道,不堵才怪,不是有个笑话,一个西固的哥们大清早叫一个东岗的哥们:“快过来我请你吃饭”,然后他们吃的是晚饭。据我观察,兰州是修路最频繁的城市之一,当然不是修新路,是挖开重修,而且刚修好的路一般过两个月就又有“补丁”出现了,为啥?车太多,压的,尤其是大车。兰州去年开始施行8吨以上大车禁入市区,可是为什么还会有车偷偷地入?一是还有很多工厂在市区内,这个暂且不说,二是过境车辆不过市区你让他怎么过?过境交通体系的不健全,使老城倍受交通压力。兰州恐怕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没有绕城高速的城市之一,为什么没有,为什么不建?因为没钱,当然这只是一个因素,更主要的是地形,纵观兰州周边的高速高铁,我们可以明显地发现,这些工程的桥隧比都普遍高达75%左右,这个数据要是放到平原地区简直就高得不可思议,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这些高速只有四分之一甚至不到的路程是在平地上直接修的,其余都要打洞或者建桥,要知道建这样一条高速,同里程所需投资和工期都比平原之上要高很多,这样一来,没有钱似乎就变得很正常了。  地形还不是兰州衰败的主要原因,兰州衰败的另一大因素是老国企的衰落。作为一个90后出生的人,我对兰州众多老国企兴衰的了解,“兴”来自父母口中,“衰”则是我亲眼所见。我出生在省建预制厂的职工家庭,虽然后来这个厂子几经易名,但是都无法改变他衰败的事实。后来经常会看到厂门口两侧的竖牌加了又加,我知道,那是厂领导又把地租给别人了,再后来,干脆在从前一大片厂区的入口处起了一个富丽堂皇的名字,“工业园”,一个多么让人哭笑不得的字眼,其实只能充满讽刺地证明,曾经辉煌一时的老厂早已支离破碎。事到如今,我只能望着那些窗户全破,墙面也黑乎乎的老厂房,想象着当中热火朝天,齿轮滚滚的景象;只能看着墙面上偶尔残存的“文革”式字体,描绘出当时工厂工人下班时车水马龙的喧闹;只能透过奶奶厨柜里那只印着“甘肃省建预制厂企业整顿合格纪念”的瓷碗,看到父母语气中的骄傲;也只能看着厂门口“十人合抱”的老槐树,看着他枝繁叶茂。厂子里的人都说,老槐树死了,这厂子就再没有活过来。回想老槐树死的那一年,正值90年代,厂子的衰落,和兰州的衰落几近同步。已经数不清兰州有多少名噪一时的老国企,那些名字从老一辈人口中说出时总显得如数家珍,单就我所知道的,兰炼兰化排除在外,兰棉厂、三毛厂、兰高阀、玻璃厂、洗衣粉厂、兰州制桶厂、西固食品厂、兰石厂、兰通厂、二通厂、三通厂、一毛厂、二毛厂、四毛厂、客车厂、阀门厂、504,还有春风电视机厂,一个个揪心的名字,我相信这还只是兰州众多老国企之中的冰山一角,这些企业大都早已不复往日辉煌,破产或是名存实亡。有一次我有些好奇地问我妈:“那个1872年建厂的兰通厂怎么样了,是不是都应该被当做文物保护起来了?”“那厂子跟预制厂差不多,半死不活的,工人们也全待家里发不出来工资着呢。”一个时代的远去,势不可挡,昔日的辉煌,遥不可及,时光给了兰州一记响亮的耳光,呼呼生风。这座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蹩脚的老城,失败似乎在半个多世纪前就已经埋下伏笔,综合实力极度下降,GDP从20到100,多么痛的领悟。  除了这两个因素以外,我认为最致命最核心的一个因素还是在于人才流失。兰州,这座黄土高原之上的城市,人才的流失远比他湿陷性黄土的流失要严重得多。有人说,十年内,从兰州大学流失的高水平人才,完全可以再办一所兰州大学。兰州,留不住人。兰州的小孩普遍从小被灌输着一个思想:“要去东南沿海大城市,要去东南沿海大城市,要去东南沿海大城市……”满脑子的“东南沿海大城市”,仿佛“只要出兰州,我就成功啦!”。不妨说说,其实原来我也有这样的心态。“离开兰州”是每个家长、老师挂在嘴边的“别人家孩子”,闪闪发光,成功的标志。无论你去做些什么,无论你过的怎么样,只要你离开兰州,你就会高人一等。事实上也的确这样,有本事的出兰州,没本事的留兰州,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定律。于是兰州就这样培养人才,失去人才,培养人才,失去人才,周而复始,兰州也就几近变身一个向外输送人才,向内吸纳庸才的集散地。虽然占着一所985综合类大学,但是高端人才的流失,还是使兰州在最宝贵的资源上丧尽优势。当然这也是有其中复杂原因的,首先便是缘于兰州私企、外企的缺失,大部分公司都是工资低、待遇差,这样一来,高端人才就算是想留兰州都难。兰州这座城市居住起来确实非常幸福舒适,换句官腔来说就是“宜居”,但是当“留兰州”与“好待遇”不可兼得时,不少人还是会选择“好待遇”,“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东部地区对人才的吸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人才的流失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深深根植于兰州人心中的一种自卑情绪。有人说兰州人好面子,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自卑的一种体现。其实,兰州人更在意别人对兰州的看法。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一出兰州,便急于向别人宣传兰州多好多好,兰州不是大沙漠,我也不是没水喝,那里回民真不多,兰州大学真不错等等。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举动?为啥?都是因为自卑,因为我害怕啊,我被外地人对于兰州近乎无知的了解吓怕了,我害怕别人以为兰州是大沙漠,以为兰州人没水喝。按理说,心理学上讲,一个人缺什么就会炫耀什么,可是兰州什么都不缺啊?是的,兰州什么都不缺,但就是缺一个他应得的、正常的、与之相符的名誉,这也正是我们急于这样做的原因。我们害怕的是别人误解了兰州,因为遍布全国各地(除了兰州)的那些所谓的“兰州拉面”早已把兰州的形象毁的是一干二净,殊不知那些面馆大多和兰州没有半毛钱关系,因为它们根本就不是兰州人开的。出门在外的兰州人自卑,而没出过兰州的人更自卑。我们从小就对这座城市恶言相向,骂兰州成为了一种习俗。太多没出过兰州的人幻想着外地多繁华多高端,于是兰州在他们的眼中就显得一无是处,丑陋不堪。他们只想着如何脱离苦海,逃离兰州,却何曾了解他们的幻想太美好太天真。城里的人想着出去,城外的人想着回来,兰州人的自卑仿佛踏入了一个死循环。而兰州人对这座城市的失望与绝望,就像一剂不温不火的毒药,迷倒了整座城市的神经。如果你是一个兰州人或者曾经在兰州生长过的人,不妨停止妄自菲薄,重拾对兰州的自信,改自卑为谦卑,骂兰州也好,夸兰州也罢,“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兰州就在那里,兰州的衰败就在那里,就看你怎么做。  不可否认,兰州的衰落还有政府、政策以及其他多重的原因,在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但是兰州衰落的速度为何如此之快?这就不得不提到“兰州速度”。在许多兰州市民的字典中,“兰州速度”就是慢的代名词,还不只是慢,是非常慢、相当慢、超级慢,慢到简直没法在慢前面加一个合适的程度副词。不止是早晚高峰时段的车速慢,更主要的是城市的开发建设慢。堪称“世界公路建设史之最”(最慢)的南山路,很多很多很多年前就提上日程了,很多很多年前就听说在建了,很多年前就说有望完工了,结果现在还在建。2003年兰州红山根体育场拆除,随即要在崔家大滩启动建设兰州奥体中心,国务院都已经批复同意,结果到现在(11年后的2014年)还连根羽毛都没有建起来,唯一的成果,就只有地铁路线图上一个堂而皇之的站名奥体中心站赫然在目。就是这样的速度,怪不得会有兰州人在谈论到地铁的时候调侃地说:“我这辈子估计是坐不上了,就看我未来的儿子(或女儿,还不确定)能不能坐上了。”兰州的每一个工程,永远像是患了重度拖延症一样,拖了又拖,令人咬牙切齿,触目惊心。兰州铁路局的火车还偶尔早点,但兰州的建设好像还真没按期完过工。这神一般的“兰州速度”,让每个兰州人对其恨之入骨,一如其爱之弥深。也正是这样的速度,让兰州的衰落速度“一马当先”,真可谓“兰州速度”也。  有些网友辩解说,“兰州虽然GDP落后于人,但是科教、文体、医疗卫生方面还是无法轻易被赶超。”,没错,正所谓“百足大虫,死而不僵”,这些软实力确实无法轻易被超越。可是10年后、20年后呢?兰州大学近年来为什么会衰落?为什么在当年美国《科学》杂志中排名全国第六,而在最新武书连排名中滑落全国第27?还不是因为兰州!兰州经济发展的好,兰大会衰落吗?倘若回到史上“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之时,兰州地区的科教文体等软实力会差么?现在的兰州,就像一个家道中衰的豪门子弟,面对着一群土豪暴发户,倘若不趁早发力发展,迟早有那么一天,土豪很轻易地变成了高富帅,而兰州,则成了永远扶不起的穷屌丝。  最近几年,兰州好像也逐渐在苏醒、发力。地铁、会展中心、元通大桥、深安大桥、金雁大桥、红楼、金茂、兰州中心、兰渝铁路、中川城际、宝兰客专、西客站、还有每个兰州人津津乐道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兰州新区的获批,一度被视为均在兰州生活工作过多年的胡锦涛、温家宝卸任前送给兰州人民的一个礼物。可是我们能抓住机遇么?建设的显然还是显示出兰州的风格——“慢半拍”。结果,2014年1月,国家在西部连批两个国家级新区:陕西西咸新区和贵州贵安新区。这下傻眼了,这消息无异于当头棒喝,敲醒了沉浸在获批国家级新区的喜悦中的兰州人民,兰州新区西北唯一国家级新区的优势全无,竞争压力很大。说实话,如果我不是兰州人,要投资,我应该会选择西咸,同样是国家级新区,为什么不选择在相对富庶便利的关中平原而要选择在黄土高原呢?也许我目光短浅,这样看来,兰州的崛起依旧举步维艰。  1925年,国父孙中山逝世,在其临终留下的《总理遗教》中念念不忘“中国的国都,须建在兰州”,足以见得兰州战略地位的重要。新中国“一五”、“二五”期间布局大量工业于兰,也可见当时国家领导对于兰州战略地位的重视。但是,改革开放以后,随着计划经济的解体以及国家的全面对外开放,随着东部地区的迅速发展和西北地区的全面落后,兰州,还剩下什么?是不是只剩下一个“战略地位”的空壳?  兰州发展的上一个黄金时代已经远去,兰州近几十年来的衰败已是历史必然,兰州正处于他的低谷,兰州能否重返往日辉煌还尚未可知,但是兰州期待着触底反弹,兰州的发展已经刻不容缓。  从兰州出来的乐队低苦艾说:“我们每年都会回来,和你们在这个破败的城市里相聚。”但是,“我爱兰州。”  我几乎从每一个兰州人脸上读到他们对这座城市不离不弃、有血有肉的热爱。  “我在黄河边长大,我想有一天我也会在这里老去。”  兰州的崛起还有一线希望,因为我知道有太多太多和我一样一腔热血热爱兰州的人。  但是兰州的悲哀在于,热爱兰州的你,此时在做些什么呢?
一言概之,兰州是省会城市里面最艰苦的城市,发展空间局促,人口压力大,经济资源配置错乱。兰州经济综合增长在中国250个主要城市中排名233位。评价一个城市的经济资源配置和社会生产效率,我认为兰州完全可以进教科书。1、中心带动兰州富集了甘肃全部的优质经济资源,但是甘肃这部汽车的双杠发动机叫兰州,它老化严重,油泵动力不足,机油长时间不换,火花塞超期限使用,两个气缸积碳严重,水箱里用盐水充当防冻液,时规皮带随时有断裂的危险。2、一鼓作气工业化具有一鼓作气的特点,比如英国、德国、美国成功的工业化。你从一开始就要有稳定的现金流作为工业化贯穿始终的血液循环系统,可甘肃几十年来积攒下的财富在国进民退的口号中,被烂尾楼和地方债席卷一空。没有资金如何实现工业化?3、石化基地兰州没有石油,但兰州却是中国的石化基地,原料是从几千公里以外的新疆运来,仅仅一个运费就超过了他所有的经济价值,而兰州还要忍受石化工业带来的空气污染和水污染,这种豪情和气魄,只有兰州人才有。4、行政区划粮食匮乏的地区,人们必干龌龊之事。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掣肘,历史上有一个时间段叫兰州失去的十年,兰州市曾经打算向榆中迁移一些优良社会资产,拓展城市的生存空间,可甘肃省也看上了那里的财税资源,于是统而化之,迫使兰州一路向北狂奔秦王川,玩起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兰州开发榆中的那十年,是记忆空白的十年。这种行政手段限制经济发展的问题全球都有,但在甘肃兰州这个地方,因为资源的异常匮乏而显得异常尖锐。5、条件限制假如脱离了中国经济和甘肃经济谈兰州经济,那就是空谈。甘肃在中国经济中的整体增长位于倒数,兰州经济综合增长在中国250个主要城市中位于233位,你见过那个省会城市会有这样的卓越的成绩?兰州经济在中国不是差生,是差差生。兰州作为西北的军政中心和甘肃的经济中心,他没有发展农业的土地,没有发展工业的资源和能源,没有发展第三产业的交通和物流,假如地球村有城市竞争力排名,我认为兰州绝对可以排倒数第一,这就是甘肃的中心带动策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6、国企全球的经济发展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甘肃的国企控制了大部分社会资源,这也导致甘肃所谓的改革变成一句空话。即使如此,甘肃通过国企盘剥、掠夺社会的行为不是终止,而是越发的病态和极端。7、自来水污染兰州市自来水污染事件,其实.......,只不过......,所以才......。8、劣币农业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农业提供农产品和积累财富,兰州农业劣币资源富集,导致农业出超,这违反了大中城市选址最基本的原则。引大入秦:我认为引大入秦是甘肃最大的失败投资,也是直接导致甘肃经济在全国排名一路下滑的主要原因。兰州开府的时候,忘记考虑一个问题,那就农业问题,就是美国人那么牛,也得吃饭啊,为了让领导有面子,一群人开始设计这个跨两省四市,全长884.3公里的跨流域灌溉工程,他们是这样形容这个工程,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渠线长、费用靡巨、当代的都江堰,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亘古未有、古今奇观的“著名”水利工程,来让领导有面子,开玩笑,领导能有错。我认为这个号称“甘肃高铁”的工程很有才,同时也证明了甘肃必须贫穷,假如不穷,那真理就没有价值了,大家可以估算,这样大的资金投入,每年的资金利息成本是多少?这样高难度的技术和设备投入,每年的设备折旧费用是多少?每年投入的人员工资、电费、维护费用是多少?请问这样所谓的巨型工程最后生产什么?答案是,低价值的农产品。这就是典型的高投入,低产出,汗颜。请问翻开资本论,你发现W=C+V+M中的W是负值,你怎么能笑的出来。穷人修了个摩天大楼种蔬菜,多显摆啊。甘肃为什么穷,因为不尊重市场经济规律。所以,甘肃的经济发展一定要控制成本,当成本高于收益的时候,要适时收手,资金链是甘肃经济发展核心中的核心。这段内容摘自百度,仅用于直观说明修建引大入秦工程的原因和经过。引大入秦工程是为解决兰州市永登县秦王川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由甘肃省水利部门自1976年至1995年,勘测设计并建造的将流经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大通河水,调入120公里以外,跨流域调至兰州市以北60公里处秦王川地区的大型水利工程,简称为“引大入秦工程”。这是目前中国规模最大的跨流域自流灌溉工程,其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程渠线长,费用殊巨,被赞颂为当代的都江堰,在诸多方面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中的先进水平。可谓亘古未有,堪称今古之奇观。9、劣币土地资源兰州市地质环境2011年度公报显示,兰州已成为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多达5688处,大量人口密集区的住宅、市政设施、学校、铁路、公路、水库、通信线路、水利电力设施、厂矿企业等,约66.7万人口和2600多亿元财产面临直接威胁。其中城关区隐患点2209处,皋兰县和永登县各为900多处。据了解,2011年兰州市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1起,其中滑坡8起,崩塌3起,直接经济损失225.6万元。兰州市地质灾害以斜坡变形破坏为主,即以崩塌、滑坡灾害占主导地位,主要集中在皋兰山、达家台、徐家湾、伏龙坪、亨堂峡等地。其次是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在大沙沟、罗锅沟、雷坛河、黄峪沟、大金沟等地。2011年,兰州市重点开展了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为核心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编制了《兰州市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确定了3县5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完成各类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48次,联合省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市气象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成功发布各类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信息13次,开启了全市180处重要隐患监测点标准化群专结合的动态监测工作,避免了因地质灾害造成人财物的损伤。(记者 马国顺) 10、空气污染空气污染兰州一度是卫星发现不了的城市,因为他的空气污染,他的上风口是兰化,国家一五期间的大型石化项目,可笑的是兰州周围没有石油资源,需要从千里之外的新疆运来,你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奇迹。兰州市也想有所作为,那就是炸开兰州两端的山谷,让新鲜空气可以吹进来,但不知最后为什么没有实行(兰州方圆几百公里都被山围绕),我估计是因为没有可操作性。最近有一种观点是兰州的环境污染是可控、可治理的。我也讲一个观点,兰州的环境污染有其历史特殊性,也有地理环境的因素,在全国年均温度分布图上兰州出现的是异常,明显高于周围地区,为什么异常?因为他空气流动性差,所以积温较高,这个情况怎么治理?今天兰州以空气污染为代表的城市病,已经病入膏肓。11、劣币工业资源兰州市想发展城市,可兰州的土地资源窘迫,甘肃省府的红头文件说开发秦王川可解决兰州十年内的城市土地需求,问题是十年以后怎么办?兰州还想发展工业,在一个狭长的空间里兴建石化产业,导致美国人都找不到兰州,其实你没有研究过兰州过去六十年的工业发展方向,其中有电子、机械、钢铁等等,可现在提也不提。为什么呢?因为工业产品交换出超,所以都失败了。兰州有四大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烟草、石化、教育。我先讲石化。兰州附近没有石油资源,也没有输油管道,所以这个设计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导致兰州石化连年亏损,但是兰州的西固区、窑街区就是为了能源工业而存在的,当一个没有资源的传统工业城市,面对页岩气革命的时候,兰州何以自处?第二个是房地产。当年海口也把房地产当做支柱,最后梁倒房塌,得不偿失。这都是我要讲的,我要讲的是资本具有逐利性,当房地产好的时候,其他经济就要面对高额的资金成本,最后导致经济凋敝,最后反正用于房地产。第三个是烟草。烟草是国家垄断行业,假如有一天国家放松烟草控制,要知道兰州不产烟叶,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甘肃的烟草工业会在一天之内灰飞烟灭,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也许有很多人会说我是杞人忧天,我只能说一切皆有可能,比如说上海自贸区和新的世贸组织。当结构破坏的时候,局部受力就会发生改变。第四个是教育。教育也可以当成支柱?兰州正可谓是穷途末路。第五个是黄河啤酒。我特别提及兰州的黄河啤酒,兰州劣币农业资源富集,就根本没有啤酒大麦,导致黄河啤酒本身就是一个怪胎,一个不具备竞争力的工业你发展它干什么?工业需要资源,兰州的资源在哪里?所以我说兰州必将带领甘肃走上一条不归路,只不过大家都没看清楚这个问题,那就是兰州引领甘肃走上一条输血型区域经济的道路。12、能源危机伴随着窑街煤矿的枯竭,兰州的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完全就成了空谈,兰州不是面临机遇,而是直面能源危机。这也直接导致能源出超。甘肃的发展策略中心带动的本质是什么?答案是遮羞墙。我写过几篇文章,大意就是阐述兰州的种植业、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因为土地条件的限制,导致兰州城自我积累的效率非常的低下,即使是这样环境污染、交通压力、人口压力、食品压力等城市病痛苦的折磨着兰州城,所以说兰州选址本身就是个霸王硬上弓的反智之举,60年来甘肃人为这一错误修修补补,中央为维持这座城市的自我繁殖和更新,不得不拿出大量的国家收入来补贴兰州,所以造就了贫穷光荣的一种定式思维。城市之竞争,甘肃居于西北的择中之地,拥天时,占地理,却无人和。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是能源主导,这就导致现代城市布局一定要临近能源基地,兰州也临近,他临近窑街,可窑街经过多少年的开发,已经枯竭。于是兰州需要新的能源基地,这就是甘肃尴尬的地方,他被宁夏、青海这些行政单位挤在一个狭小的生存空间内,没有机动的空间。兰州市长拜访西宁市长,谈了半天,最后什么都没谈出来,道理很简单青海省手里有海西走廊,西宁市有湟水谷地可以折腾,兰州市临河而建,苟延残喘于河道之间,和西宁比起来就是一个叫花子,见你就是给你面子了,还跟我谈区域经济,谈水道,谈物流,你凭什么啊?兰州市长在西宁那碰了一鼻子的灰,又去拜访银川市长,懂一点历史的人都知道,银川几度是西北的军政中心,银川的城市梦就是大水淹兰州,重塑自己的西夏地缘政治梦,所以银川市长笑的比西宁市长更诡异,人家讨厌你的心情你怎么可以理解呢?兰州市长和银川市长谈什么我不知道,我猜无非三点,一是水陆交通连网成片;二是区域经济协同互助;三是矿产资源共享。再说直白一点,无非就是想要银川的煤,想要银川的市场,想要银川的人口,希望通过黄河中上游水运的构建,使兰州富集(掠夺)社会资源,向三产城市过渡。笑笑,银川怎么可能会叫你成功?银川只有一个打算,那就是概率论,模拟推演兰州成汶川的可能性。其实银川和西宁想的问题都差不多,你凭什么和我争西北?我管西北的时候,你不过是个边陲小镇而已。西宁盘大,银川率高,兰州面对赤裸裸利益争夺,拿出的总是低级、幼稚、可笑的方案,另人回味、深思。今天的兰州,因为社会财富积累的效率非常的低,城市转型注定失败,但是行政人员不甘心,一方面图小利不惜殒命,把修工厂和市场的土地变成了楼房,另一方面把本就是劣币工业资源的兰化迁至秦川,这多好啊,以后农民种地没水,飞机降落找不到机场。13、交通限制区域经济听不懂不要紧,我只想说明一个城市发展,需要空间,需要能源,需要资源,需要种植业,需要制造业,需要服务业,而兰州没有发展这些的生产要素-----土地,没有这些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经济竞争就是找死,所以说瘸子跑不远。至于什么兰州摊大饼,我呵呵一笑。站在甘肃放眼望,全球都在摊大饼,羡慕、嫉妒、恨啊。《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规定城市道路用地的标准为15%~20%,兰州是7.7%,交通压力可以想象。兰州有条腐败路。兰州要搞物流中心,要搞物流枢纽,一个方案在榆中,离兰州边界52公里;一个在秦王川,离兰州边界68公里;兰州是一个河道型的城市,从红古区到兰州城关区东岗立交121公里。奥,对了。提一下兰州的地铁,全世界的地铁都是亏损的,所以兰州地铁和引大入秦本质没有区别,缺心眼工程。所以甘肃要引以为戒,奉行务实主义,需要设计和计算社会财富的高积累。综上所述,甘肃所谓的中心带动就是一头碰墙而已,我看到的是甘肃和兰州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兰州还想发展物流,可兰州交通连个一环都没有,我的切身感受是五十米的距离堵了我一个小时,这样的城市已经病入膏肓了,没有物流怎么可能发展第三产业?而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需要更为发达的物流体系,需要强大的公铁联运,也就需要更多的土地资源,可兰州没有,这个真没有。14、理论研究你看兰化、引大入秦、金武分治、酒嘉分治,这些违反价值规律的形式主义,甘肃缺少一种务实的精神。甘肃和中部、东部的差距不是经济总量的差距,而是经济理论的差距。再说直白一点,就是好的人才都走了,留下的都是庸才。中国恒大现象也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不是中国人不行,也不是中国足球不行,而是足球的体制有问题,是权力不愿意退出足球市场。甘肃资源多,人少,这就是我们发展的优势。是兰州缺土地资源,不是甘肃缺土地资源。是兰州缺能源、矿产资源,不是甘肃缺能源、矿产资源。是兰州交通不便,不是甘肃交通不便。是兰州缺少农业耕作的土地,不是甘肃缺少农业耕作的土地。是兰州得了城市病,不是甘肃得了城市病。是兰州河谷开府,不是甘肃河谷开府。甘肃人,你们要把这几个问题割裂开来看。绕了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经济发展是一个学术性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假如是学术性问题,那就需要一批年轻的经济学者充实到工作的第一线,甘肃需要大量的新经济理论。甘肃的经济发展理论需要理论支持,需要论证和论据。就你的发展策略总是要有经济理论支持,要有核心思想架构,甘肃的发展策略有没有这些东西?对于循证科学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可验证,否则就是伪科学,和王林变蛇一样的伪科学。假如是政治问题,那今天谈改革、谈发展、谈社会进步那就都是伪命题,就是浪费大家的时间。十八届三中全会说: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这句话是个病句,那行政权力是不是行政资源?市场也可以调配?那权力赎买是不是就合法了,应该是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甘肃能不能做到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我认为甘肃连市场在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都做不到,因为甘肃的既得利益团体太强大了,而眼下的甘肃已经对财政部贴和转移支付上瘾了,这才是可怕的事情。甘肃的明天是输血型经济,还是造血型经济,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兰州是甘肃经济发展的动力源,问题是在中国,兰州城市竞争力排名78,城市GDP排名99,动力明显不足。即使是在西北这样的小环境中,甘肃经济竞争力也是一路下滑,别人都是7.5的发动机,兰州是1.0的发动机,还要哭着喊着赶英超美。甘肃经济发展明显的动力不足,邯郸钢铁公司有个价格手段,就是市场倒逼价格,甘肃经济要发展多快,不是你甘肃说了算,而是周围环境说了算,而是民族复兴的速度和进度说了算。兰州新区真的可以给城市发展带来澎湃动力?这还是一个未知数,这就像甘肃把未来孤注一掷,输了输的是大家的钱吗。我们这个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是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假如错过了这二三十年,那以后甘肃再想发展起来,那可真就是南柯一梦了。综合考虑我们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甘肃你真的输得起?15、新丝绸之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的题为《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的重要演讲震惊了世界,让古老的丝绸之路再度引发了关注。习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由此作为起端,新丝绸之路几乎在转瞬之间,从少数学者的办公室研究,走向了社会大众,人们似乎突然发现,大陆的魅力并非随着岁月削减,相反它正在重新唤醒人们的想象力。中国是一个典型的陆海复合型国家,始终面临陆海两个方面的竞争和安全压力。尤其是清朝以来,“塞防”和“海防”危机深重,两个方向都防,最后那个也没有防住,使得清王朝最终走向了崩溃。因此未来的中国,是否有能力同时在陆权和海权两个领域同时展开全球竞争,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重大问题。首先是大陆贸易必须倚重于道路交通系统。在中国,自于秦始道路交通开始呈现系统化,中央集权的国家不得不把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送在驿道以及驿站的修建和维护上,与此同时中国的内陆航运也异军突起,中国分别修建了京杭大运河、灵渠等一批水运工程。伴随着道路交通系统的形成,信息、物资、人员的交流也异常高效,真正的形成了大中华经济圈。而现如今,中国的京杭运河大部分毁弃,黄金水道基本上处于低效运转的状态。亚欧大陆桥自西向东,东西欧、俄罗斯、中亚、中国的铁路轨距不尽相同,根本不利于商品贸易。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来看。中国有着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但长期以来的封闭环境,促使中国的经济重心倾向于大陆贸易。中国的历史、文化以及国家政治体系均与此有关,而与海洋的关联度不高。改革开放以来,西学东渐,影响日益增大,而中国也确实从沿海地区的开放当中得到了相当大的益处。不过,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在这个过程中,中西部与沿海的发展差距已经被拉大到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步,仅仅依赖于国家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由面积狭小的东南沿海地区支撑整个浩大广博的中西部地区发展显得力不从心,而且不符合市场经济效率、公平这些基本原则,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是长远的。而地球村有三大贸易体系,他们分别是大西洋、太平洋和丝路贸易体系,假如中国中西部不愿意发展成一个输血型经济,就要考虑重新启动思路贸易。从历史唯物的角度来看。唐宋因为经济自由,文化开放,兼容并蓄,走向强大,盛极一时。明清两朝因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导致政治僵化,落后挨打。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朝代。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一半以上都出现在宋朝,包括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纸币、垂线纺织,瓷器工艺的重要改革等,都是在宋朝。事实表明,宋朝在航海、造船、医药、工艺、农技等领域都达到了古代前所未有、后难比及的高度。从陆权理论的角度来看。新丝绸之路一端有资源,另外一端有市场。自从苏联解体退出中亚,美国以反恐为名进入中亚,布局政治、经济、军事据点。中国虽然落后,但是有地缘优势,有长期经营中亚的政治优势,有13亿人的市场优势,有着中亚向东出口的交通优势,所以后来者居上并不是什么难题。而陆权理论提出一种观点,谁控制了中亚,谁就会主宰世界。我预估,在美国终止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以后,中国的军事力量将会进入这一真空势力范围,中国出兵阿富汗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因为表象的背后是国家利益。16、友军有难不动如山兰州的利益、甘肃的利益不是一个利益,所以兰州做出所有加速土地消耗的决策,我们要把手和脚举起来表示强烈支持。公司越大越难管理,苹果公司的老总管理能力不济的话,那他关门绝对快。我上面讲友军有难,不动如山,是一种生存的智慧。。。。。。首先,兰州选址选到了密云,这是一件教育后人的好事,那就是没有比事实更加客观的存在。然后,是甘肃大手笔、大投入、大气魄的修建引大入秦,用来种菜,恩,很有思想。很牛X啊,我们要引以为戒,没有比事实更加客观的存在。今天要走一条改良主义的路线,把兰州的工业迁移到秦王川,腾出更多的空间来发展兰州的房地产。首先,根据区域经济距离衰减的规律,这是个头叫驴踢了的策略。工业比商业、农业对物流成本的要求更加的严苛,一、兰州基本上没有什么农业,引大种菜工程略去不讲。二、兰州没有土地搞大宗商品交易和物流,故没有发展第三产业最基本的土地资源。三、讲工业。兰州的财政基本上就是靠甘肃其他地区的畸形供给和国家大量投资和补贴来过活,这个时候把兰州的工业迁移出来,就会增加大量的物流成本,工业本身就是寄生在城市上的一种产物,当他距离城市太远的时候,他只能窒息死亡。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兰州面临财政断链的危险,靠什么养活那许多的公职人员?土地财政?生产----消费-----投资是个关联互动的模式,当生产停滞的时候,你的消费(土地财政)、投资就会瞬间垮塌,所以我说不会做资金链的政府真的很可怜。当兰州的资金链过分倚重地方资金,导致资金链断链,他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那时候甘肃的资金将向西安、银川流动,因为那里更具有投资价值,你会发现甘肃将会更加贫穷。17、区域经济。从西北、甘肃、兰州三个角度看我们经济的未来。城市竞争:兰州/甘肃/西北/陕西/宁夏/青海/新疆/内蒙的经济发展=资源*能源*种植业*制造业*服务业*土地资源*光热资源等。横向对比,西安、咸阳、银川、西宁、乌鲁木齐、包头、呼和浩特、延安、汉中、宝鸡、榆林都比兰州有竞争力,甘肃的竞争对手在跑,甘肃在爬,这些城市依次超过兰州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省域竞争:今天甘肃的问题是,经济整体质量比银川、青海、陕西、内蒙、新疆都差,经济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在甘肃唯一经济和城市竞争力较快增长的只有金昌、嘉峪关、庆阳这些资源城市,但是这些资源城市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最后都有挖光的那一天,最会成为乌海那样的鬼城,反过来拖累甘肃经济,今天他们发展的越快,明天甘肃经济下行越快。所以说从今天看明天,甘肃所做的努力都是无用功。改革就要重新设计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甘肃需要的是决心,需要冲破遮羞墙的决心。18、甘肃文化甘肃经济日报头版报道,甘肃首开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先河。我前面提到,甘肃的省会兰州没有土地资源是个瘸子,没有能源支撑是心肌缺血,严重的物流交通问题导致中风,其实我最想说的是甘肃有严重的人格分裂和偏执型人格障碍,下面我将用三言两语来论证我的观点。基督教世界里,只有新教地区经济发达,天主教区和东正教区经济明显滞后,这就是文化的力量。这也说明一个问题,甘肃文化以及甘肃精神都是扯淡,假如不是扯淡,为什么不能转化为财富?甘肃。知耻而后勇,能不能来一点务实的东西? 19、夹边沟甘肃有个夹边沟,那是中国迫害知识分子的典范,这就是甘肃经济和兰州经济面临围城困局的最好注解。
vanni婉婷:
在夜的召唤下伴着酒精沉沉睡去,在光的唆使中和着吆喝声徐徐醒来。兰州,一个奔腾不息的江湖。
在大多数人心目中,兰州是边陲的城,是中原与西域间的驿站,是散发着牛肉面香气的地方。新闻联播里的兰州是火车站里出现了暴力事件的,是修隧道时塌了土块砸死人的,是空气污染指数持高不下的,是醉汉在黄河里面溺死的……总之,兰州在新闻里出现的次数不多,而仅有的几次上新闻,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也都是恐怖的、暴力的、杂乱无章的。
其实,每个城市都有它的“脾气”,兰州也是如此。低苦艾在《兰州兰州》里唱道:兰州,夜晚里温柔的醉酒;兰州,滔滔的黄河水向东流……纵贯兰州东西的黄河给了兰州人像黄河水一般泼辣豪放的气质,到了兰州,就请你不要扭扭捏捏;到了兰州,就请你和兰州的“小伙子”们、“莎莎”(妹子)们在黄河河滩上端起有名的黄河啤酒,吃上河边的烧烤,谈天论地,交个朋友!
兰州很任性。青海人的“牛肉拉面”从早晨卖到晚上,可兰州牛肉面卖的是汤:面下好了配上上好的高汤,撒些葱花再放些油泼辣子,那滋味真是!啊~爽死唠!一锅好汤买完了,牛肉面铺子也就关门了,好的牛肉面铺子大约都在下午两三点关门,兰州人卖的是实诚。
据说兰州的地下摇滚很不错,我在兰州上了三年大学,却从来没敢去过。总怕自己在迷乱的光影里走失,也怕自己沉醉在彻夜的狂欢中无法自拔,但还是在心里默默许愿,大学毕业之前一定要去彻夜狂欢一次,这是兰州青年必备的成长仪式。
兰州人很会吃,食物的种类丰富多样,但重的是味道,不是形式。我曾经在兰州本地同学的带领下去品尝一家名叫“义伟”的炸酱面,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一家五六平方米的小店,店面只够用作厨房,因此食客们一群人不分男女老少,端了大碗蹲在地上吃、站在街边吃、就了蒜吃、拌了油波辣子吃,吃得风生水起,吃得满面红光。香辣过瘾的马三洋芋片、嚼劲十足的高旦凉皮子、香甜绵密的灰豆子、酸甜可口的牛奶鸡蛋醪糟、色香味俱全的炒拉条……这些带着浓浓的地域特色的美食都不是安放在精致的餐具里呈上来的,而是放在一口大碗里、倒在一只大盘子里,坐在小摊上、蹲在街面里呼啦呼啦大口吃喝的,兰州人吃的是爽快。
兰州人性格豪爽爱交朋友,兰州的公交和出租车司机都是飞行员出身,你来了,就一定带你体验一把速度与激情。兰州的苦水玫瑰泡上茶好喝的很,兰州的牛肉面百吃不厌,有特色的餐厅数不胜数。兰州的莎莎长相甜美、性格爽朗,十分接地气,一点都不高冷。兰州的黄河夜景很美,站在中山桥上吹夜风,你会觉得莫名感动。
在兰州,你就尽情的撒欢儿玩乐,到了这儿,你就是兰州人的朋友;在兰州,你就放开肚皮大口儿吃喝,到了这儿,你就是一个味蕾全开的吃货。
当我在知乎上看到这个提问时,我觉得作为一个此刻身在兰州的人,应该给大家说点什么,但这毕竟也是我第一次在知乎码字,写的不好,算是分享一下我个人在兰州的真切感受。不管有多少人说兰州不好,最起码我觉得兰州给了我青春时光里最美好而深刻的回忆,这种豪爽而大度的氛围能让你的胸怀更加宽阔,这就是兰州,一个奔腾不息的江湖。
兰州是一座我爱的城市,从始至终
很多人不会思考,也不会承认。我从小就听到很多人抱怨领导,说领导不作为。后来换了很多领导,依然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想说一个地方不发展和领导有很大责任,但是基层人物千千万,都是本地人,更决定了楼能搞多高,甘肃这么穷,和甘肃人和甘肃文化有直接的关系。我奶奶当年嫌远就不愿意去上班,结果家里蹲了一辈子。我见过一个年轻人,蹲在墙根下抽草烟,不愿意出门打工,这就是兰州,这就是陇原文化的缩影。补充,甘肃的骨架或许是兰州,天水,武威,嘉峪关,金昌,平凉,陇南这些地方,但是血肉更决定一个地区饱满与否,比如民勤,比如会宁,比如景泰,比如秦安,比如临夏,比如文县,而这些地方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聚到一起,就来到了兰州,包括阿干,榆中,和平,陈官营,青白石,草场街等等这些地方的人,没有远大的理想,没有广博的见识,那么只能成为千千万兰州本地建设者的一份子,在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等的年轻人大学毕业,成家买房,就成了新大城市人,一年就回来一次,然后从此与兰州无关,这就是兰州,陇原文化的缩影。
知道这样回答会被骂的,但是还是要这样回答。我大学毕业在兰州呆过一年,兰州机关里上班。1.男同事第一次见你会问你有没有男朋友,有的话,你们有没有一起去过摸吧。2.来单位的时候通过正常的考试,但是人事领导说,我的档案没有发来。让我好好找找,后来我从学校一层一层通过邮政的机要通道找到这里发现档案就在他手上,原来他缺钱了。3.我们去外地旅游会有坐出租车被绕路的经历,但是在兰州不会被绕路价格还是很贵,因为司机师傅对我说,宁可钱受罪,不可人受罪,买你一个高兴,买我一个高兴多好?4.我是京东的金牌用户,但是在兰州京东送快递的人会常常以没有零钱为不找钱,所以最好不要货到付款。5.肯德基买吃的,收钱的人说没有零钱找我,排在我后面的外地男人对她说欠她多少钱,我先给她,你再给我。收钱的人恶狠狠的盯了她一眼。6.在单位前三个月工资一分钱没有发到手。后来政府机关公示的工资发到我手里只有公示的三分之一。这个城市低收入高消费,很多人都是要身兼数职的,至于新人发不够钱,很多人说习惯了。7.兰州的房价很贵,和北京梨园房价差不多,可是质量和性价比就差太多了。8.在单位被看门狗咬了,血淋淋的满大街找出租车载我去医院,可是交通不好,堵车半天打不到,好不容易打上了,他看我血淋淋的怕我讹他,就不载我。就这样过去了一辆又一辆空车。9.很不容易用100块钱打到了车去了医院,医生说这里没有狂犬疫苗,也不给我处理伤口就赶我走。一家一家找医院都是这样。10.因为那天是周末,所以没有疾病防御控制中心开门所以,只有周一到周五能打狂犬疫苗。11.周一终于可以打狂犬疫苗了,但是因为伤得太重,全兰州没有一家机构又有免疫球蛋白又有会打针的人,至于买球蛋白,找医院打针行不通,因为医院不敢承担责任。所以只有找到熟人,买到免疫球蛋白带过去让她打才可以。12.好多人都说,从小兰州生兰州长,怀念兰州想念兰州爱兰州,可是为什么你们都不继续呆在兰州?为什么但凡有一点能力都不留在兰州?13.我怕死,所以我离开了那份放在任何一个城市都值得羡慕的机关正式工作。顺便说一句,本来辞职单位是要讹我几万块钱的,但是因为在单位被狗咬,算是工商,单位也没有支付我补偿所以相互抵消了。我是外地人,我在兰州呆过一年,我并不爱那里,也不会想念那里。-------------------------离开兰州很久了,在那里的记忆和痛苦也慢慢被新的生活抹去。唯独不变的是,不管到了哪个城市,遇到牛肉拉面馆,总是会远远地绕开。出门旅游总是会选择发达一些或者山清水秀的地方。如果可以改写过去,我努力地希望自己从没有踏入兰州的土地上,但很显然,我改写不了。所以,我努力选择遗忘。在新的时代体验过上山下乡的感觉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经历,但我不想用它来炫耀自己阅历丰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兰州留给我的是阴影,但留给当地人的确是亲切、家乡、还有背井离乡前的美好回忆。写这篇评论,我等于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因为写这些话无异于我在抨击着一些人所代表的的符号,在某种程度上也等于在抨击一些人本身。那么势必要不断地被攻击又不断地还击。我不是不擅长用语言去还击什么。但是如果要还击,那又会调动起兰州时期的经验和记忆来作为我的论据。兰州的日子我很痛苦,我并不想要再勾起那些记忆。关闭了评论。不是不想做一个键盘侠和键盘侠们战斗,而是我想彻底地和兰州道声永别,后会无期。
带!我们兰州人天天骑骆驼上班上学好不好,晚上还要扛枪出去打狼,一天一只羊那是必须的不吃不开心,天天活在沙尘暴中这么久了我从来都没有看清我媳妇的脸!不说了狼又来了不赶紧点饭又让别人抢了。
只是在兰州上过学的人不会真正了解这个城市...
兰州是一个不发达但是很热闹的城市。兰州人热情直爽,思想开放,民族混居,自得其乐。物价直追一二线,工资走低五六线。所有人都说城市规划得很糟糕,然并卵,地形限制,重建难度大。虽然年轻一代兰州人愿意留下来的不多,但是愿意常回家看看的人不少。在兰州感觉所有人都是吃货。
作为在兰州生活了20年,土生土长的兰州人,这题必须要答。谈谈在我印象中关于兰州的几个关键词吧。1.酒兰州人好喝酒,不论什么酒。夏天小到遍地的啤酒摊,大到夜夜爆满的万人坑,都成了和好友们纳凉闲聊的好去处。我身边那些在兰州一起长大的同学朋友们,都坚信经历过在酒桌上撒欢吐槽的感情,才是真感情。所以兰州人酒量基本都不赖,这也导致我在外地上大学的四年一直有着酒量好的名声…=_=也因为兰州人爱喝酒,所以在兰州喝酒有很多规矩和劝酒的游戏。我是不会告诉你们,我在小学就跟表姐学会了划小拳的XD。喝酒的时候,骰子、扑克都成了兰州人的道具,刚刚算了一下,到目前为止,我和朋友们一起喝酒经常会玩的玩法:骰子5-6种,扑克6种。还有各种小游戏和划拳的花样,所以在兰州喝酒一点都不会觉得无聊。一群朋友们边聊天,边做游戏,俩眼一闭一睁,一晚上就过去了。2.亮豁这是兰州方言,大概就是豪爽、办事利索又拿得出手的意思。(答主虽然是兰州人,但只会说金兰腔,解释的不好,望各路高手指正)在我眼里,兰州人都有一股江湖儿女的豪气,这是去了外地以后才发现的。在兰州的时候,不管姑娘小伙都是有话就说,有X就放的主儿,快意恩仇,说完吵完了,吃顿饭喝场酒,谁也不会记恨谁。所以每次一回兰州,尤其是和朋友们一起的时候,我就跟土匪上身了似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羊腿怎么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