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新旧八股文范文,一律都在扫荡之列。(扫荡的意思)

透底〔1〕透底〔1〕   凡事彻底是好的,而“透底”就不见得高明。因为连续的向左转,结果碰见了向右转的朋友,那时候彼此点头会意,脸上会要辣辣的。要自由的人,忽然要保障复辟的自由,或者屠杀大众的自由,――透底是透底的了,却连自由的本身也漏掉了,原来只剩得一个无底洞。
  譬如反对八股〔2〕是极应该的。八股原是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3〕做的,――甚么代圣贤立言,甚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4〕的格式,用这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二来,连应试的人也觉得又省力,又不费事了。这样的八股,无论新旧,都应当扫荡。但是,这是为着要聪明,不是要更蠢笨些。
  不过要保存蠢笨的人,却有一种策略。他们说:“我不行,而他和我一样。”――大家活不成,拉倒大吉!而等“他”拉倒之后,旧的蠢笨的“我”却总是偷偷地又站起来,实惠是属于蠢笨的。好比要打倒偶像,偶像急了,就指着一切活人说,“他们都像我”,于是你跑去把貌似偶像的活人,统统打倒;回来,偶像会赞赏一番,说打倒偶像而打倒“打倒”者,确是透底之至。其实,这时候更大的蠢笨,笼罩了全世界。
  开口诗云子曰,这是老八股;而有人把“达尔文说,蒲力汗诺夫曰”也算做新八股。〔5〕于是要知道地球是圆的,人人都要自己去环游地球一周;要制造汽机的,也要先坐在开水壶前格物〔6〕……。这自然透底之极。其实,从前反对卫道文学,原是说那样吃人的“道”不应该卫,而有人要透底,就说什么道也不卫;这“什么道也不卫”难道不也是一种“道”么?
  所以,真正最透底的,还是下列的一个故事:
  古时候一个国度里革命了,旧的政府倒下去,新的站上来。旁人说,“你这革命党,原先是反对有政府主义的,怎么自己又来做政府?”那革命党立刻拔出剑来,割下了自己的头;但是,他的身体并不倒,而变成了僵尸,直立着,喉管里吞吞吐吐地似乎是说:这主义的实现原本要等三千年之后呢〔7〕。
  四月十一日。
  来信:
  家干先生:
  昨阅及大作《透底》一文,有引及晚前发表《论新八股》之处,至为欣幸。惟所“譬”云云,实出误会。鄙意所谓新八股者,系指有一等文,本无充实内容,只有时髦幌子,或利用新时装包裹旧皮囊而言。因为是换汤不换药,所以“这个空虚的宇宙”,仍与“且夫天地之间”同为八股。因为是挂羊头卖狗肉,所以“达尔文说”“蒲力汗诺夫说”,仍与“子曰诗云”毫无二致。故攻击不在“达尔文说”,“蒲力汗诺夫说”,与“这个宇宙”本身(其实“子曰”,“诗云”,如做起一本中国文学史来,仍旧要引用,断无所谓八股之理),而在利用此而成为新八股之形式。先生所举“地球”“机器”之例,“透底”“卫道”之理,三尺之童,亦知其非,以此作比,殊觉曲解。
  今日文坛,虽有蓬勃新气,然一切狐鼠魍魉,仍有改头换面,衣锦逍遥,如礼拜六礼拜五派等以旧货新装出现者,此种新皮毛旧骨髓之八股,未审先生是否认为应在扫除之列?
  又有借时代招牌,歪曲革命学说,口念阿弥,心存罔想者,此种借他人边幅,盖自己臭脚之新八股,未审先生亦是否认为应在扫除之列?
  “透底”言之,“譬如,古之皇帝,今之主席,在实质上固知大有区别,但仍有今之主席与古之皇帝一模一样者,则在某一意义上非难主席,其意自明,苟非志在捉虱,未必不能两目了然也。
  予生也晚,不学无术,但虽无“彻底”之聪明,亦不致如“透底”之蠢笨,容或言而未“透”,致招误会耳。
  尚望赐教到“底”,感“透”感“透”!
  祝秀侠上。
  回信:
  秀侠〔8〕先生:
  接到你的来信,知道你所谓新八股是礼拜五六派〔9〕等流。其实礼拜五六派的病根并不全在他们的八股性。
  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我是已经说过了;礼拜五六派有新八股性,其余的人也会有新八股性。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10〕,而不肯具体地切实地运用科学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释每天的新的事实,新的现象,而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即使明明是你理直,也会弄得读者疑心你空虚,疑心你已经不能答辩,只剩得“国骂”了。
  至于“歪曲革命学说”的人,用些“蒲力汗诺夫曰”等来掩盖自己的臭脚,那他们的错误难道就在他写了“蒲……曰”等等么?我们要具体的证明这些人是怎样错误,为什么错误。假使简单地把“蒲力汗诺夫曰”等等和“诗云子曰”等量齐观起来,那就一定必然的要引起误会。先生来信似乎也承认这一点。这就是我那《透底》里所以要指出的原因。
  最后,我那篇文章是反对一种虚无主义的一般倾向的,你的《论新八股》之中的那一句,不过是许多例子之中的一个,这是必须解除的一个“误会”。而那文章却并不是专为这一个例子写的。
  家干。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十九日《申报?自由谈》,署名何家干。
  〔2〕 八股 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公式化文体,每篇分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后四部分是主体,每部分有两股相比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
  〔3〕 阴沉木 一称阴桫,指某些久埋土中而质地坚硬的木材,旧时认为是制棺木的贵重材料。这里借喻思想的顽固僵化。
  〔4〕 功令 旧时指考核、录用学者的法令或规程,也泛指政府法令。
  〔5〕 指祝秀侠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四月四日《申报?自由谈》的《论“新八股”》,其中列举“新旧八股的对比”:“(旧)孔子曰……孟子曰……《诗》不云乎……诚哉是言也。(新)康德说……蒲力哈诺夫说……《三民主义》里面不是说过吗?……这是很对的。”
  〔6〕 格物 推究事物的道理。《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
  〔7〕 这里是讽刺国民党政客吴稚晖,他在一九二六年二月四日写的《所谓赤化问题》(致邵飘萍)中说:“赤化就所谓共产,这实在是三百年以后的事,犹之乎还有比他再进步的;叫做无政府。他更是三千年以后的事。”
  〔8〕 秀侠 祝秀侠,广东番禺人。曾参加“左联”,后投靠国民党反动派。
  〔9〕 礼拜五六派 礼拜六派,又称鸳鸯蝴蝶派,兴起于清末民初,多用文言文描写迎合小市民趣味的才子佳人故事,因在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二三年间出版《礼拜六》周刊;故称礼拜六派。礼拜五派是当时进步文艺界对一些更为低级庸俗的作家、作品的讽刺说法。
  〔10〕 “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 作者在一九三二年十二月曾发表《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一文(后收入《南腔北调集》),对当时左翼文艺界一些人在对敌斗争中表现的这种错误倾向进行了批评。文章发表后,祝秀侠曾化名“首甲”,与别人联合在《现代文化》第一卷第二期(一九三三年二月)发表文章,为被批评的错误倾向辩解。毛泽东与鲁迅的共同语言
反对和批判八股调,是和又一重要的共同语言。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开头部分指出“党八股也就是一种洋八股。这洋八股,鲁迅早就反对过的”。毛泽东生动、幽默而又讽刺地为党八股归纳出“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像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和“传播开去,祸国殃民”八大罪状。在批判党八股八大罪状时,毛泽东引证并论述了鲁迅反对、批判新旧八股的有关文章和言论。如在批判党八股“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时指出,“鲁迅曾经批评过这种人,他说:‘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特别是文末对会场上散发的《宣传指南》中鲁迅的《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更是逐条分析,得出结论。毛泽东和鲁迅都详细论述了新旧八股产生的历史及其危害。毛泽东指出,“党八股是对于五四运动的一个反动”。“五四运动时期,一班新人物”反对老八股、老教条,但后来产生了洋八股、洋教条。而在中国共产党内的“一些违反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则发展这种洋八股、洋教条,成为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的东西。这些就都是洋八股、洋教条”。鲁迅也深刻揭露了八股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对后世造成的恶劣影响,说:“八股原是蠢笨的产物。一来是考官嫌麻烦——他们的头脑大半是阴沉木做的,——什么代圣贤立言,什么起承转合,文章气韵,都没有一定的标准,难以捉摸,因此,一股一股地定出来,算是合于功令的格式,用这格式来‘衡文’,一眼就看得出多少轻重。二来,连应试的人也觉得又省力,又不费事了。这样的八股,无论新旧,都应当扫荡。”同时,鲁迅还在许多文章中批评过革命文化队伍中的洋八股,指出:“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例如只会‘辱骂’‘恐吓’甚至于‘判决’,而不肯具体地切实地运用科学所求得的公式,去解释每天的新的事实,新的现象,而只抄一通公式,往一切事实上乱凑,这也是一种八股。”反对新旧八股调,提倡革命文风,倡导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精神,这是毛泽东与鲁迅一贯的思想与作风、一贯的倡导与要求。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毛泽东对鲁迅有什么题词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毛泽东对鲁迅有什么题词
什么悼词,什么什么的东东的都是,要经典一点的哦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的题词几不知道有没有了。墓旁摆满了花环全国解放后,一九五六年,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之际,鲁迅墓又由沪西“万国公墓”迁入虹口公园。那一年十月十四日清晨,参加迁葬仪式。新的墓碑用素净的花岗石砌成,碑上安放鲁迅半身像,下面横排的“鲁迅先生之墓”的题词出自毛泽东同志的手笔,许先生和海婴夫妇从北京赶到上海,象征胜利的红旗。灵柩上仍然覆盖着沈钧儒先生所写的“民族魂”三字的大旗,是按照二十年前上海民众敬献的旧旗复制的,原来的白底黑字改成了红底黑字
采纳率:36%
1954年毛泽东到绍兴参观了鲁迅的故居,在鲁迅笔下经常提到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徘徊寻望。他对陪同的浙江省委书记谭启龙说:绍兴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也是中国现代大文豪鲁迅先生的家乡。他有两句名言你知道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有这种精神。让毛泽东特别感慨的是,鲁迅不仅在孤寂中坚忍苦斗,还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日,毛泽东挥毫书录鲁迅于日为悼念“五卅惨案”九周年而作的《无题》诗一首赠与访华的日本朋友: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同年,在鲁迅诞辰80周年的时候,毛泽东读其诗,品其人,写了两首七绝,题目就叫《纪念鲁迅八十寿辰》——其一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其二鉴湖越台名士乡,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一例氤氲入诗囊。
俗话说得好,但也不太硬,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出于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会上一个叫罗稷南的人忍不住举起了鲁迅这个红旗靶子、文学、艺术等等都讲,他问毛泽东,但政治味也比较足的?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现在的杂文怎样写,还没有经验,我看把鲁迅搬出来,人家说他是‘封建余孽’,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我想要么是坐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保持沉默,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他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鲁迅的时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杀头。鲁迅的东西,开了个文艺座谈会。那会反右倾不是,所以这个座谈会文艺色彩有。他的杂文写的方面很多,政治,鲁迅是毛泽东充分肯定的旗手啊!毛泽东思考了一会。文章的好坏,政治讲得最多,只是缺少讲经济的。有人说杂文难写。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问题很尖锐。 -------------------------------------------------------------------日,毛 泽 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中谈到鲁迅时又说:“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都是逼出来的。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逼着学的。他是书香门第出身1957年的时候,但是鲁迅也不怕:‘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现在经济方面的杂文也可以写,特别是后期,不难看,他们怕挨整:假如鲁迅今天还活着,说他不行,但鲁迅还是写,大家向他学习,好好研究一下,认真严肃的说:假如他还活着,彻底的唯物论者,毛泽东到了上海
毛泽东论鲁迅 ( 17:10:43)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确实如此,鲁迅是毛泽东一生都极为推崇的人物。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冯雪峰:第一个向毛泽东全面介绍鲁迅的人毛泽东对鲁迅最初的了解,除了阅读鲁迅的作品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鲁迅有着许多交往的冯雪峰的介绍。1932年底,在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冯雪峰因叛徒出卖,险些被捕。后来,党中央将他调到中央苏区,在中央党校工作。此时毛泽东正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挤,心情抑郁。冯雪峰非常同情毛泽东的处境,于是,他经常抽空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有时也到冯雪峰那里。两人天南海北,从古到今,无所不谈。谈鲁迅,是冯雪峰谈得最多的题目,他曾把鲁迅的情况详细地介绍给毛泽东。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在经过一番沉思之后,他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有一次,毛泽东亲自来到冯雪峰的住处,见面以后,就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只谈鲁迅。”毛泽东对冯雪峰说,他很早就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鲁迅对群众力量有估计不足的地方,但他看到了农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评阿Q身上的弱点,满腔热情地将阿Q的革命要求写出来。而我们共产党人和红军干部,许多人看不到,对群众的要求不理会,不支持,应该读一读《阿0正传》。在继续深入谈论鲁迅的时候,冯雪峰将鲁迅不想离开上海,并谢绝到苏联去,认为在岗位上总能打它一枪两枪的想法,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很感动,说:这才是真正的鲁迅。可以说,第一个向毛泽东全面介绍鲁迅的人是冯雪峰。毛泽东终生爱读鲁迅的著作,尤其爱读鲁迅的杂文。毛泽东爱读鲁迅的著作,还常常运用鲁迅著作中的思想和言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主张。日,延安陕北公学举行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论鲁迅》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他用鲁迅《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这篇杂文中的“打落水狗”的主张来启发和教育人们。他说:“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发扬鲁迅“打落水狗”的革命精神,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通俗的语言,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力量和启示。另外,在《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中,毛泽东也多处引用鲁迅著作中的话,如鲁迅批判洋八股时说:“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等等。毛泽东最爱读并谈到次数最多的是鲁迅的《阿Q正传》。在回答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的时候,他常常利用这个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他在三十年代与斯诺谈话时,批评蒋介石否认统一战线的事实,即以阿Q为例,说蒋是阿Q主义者,是看不到统一战线存在的自欺欺人;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则以阿Q不许人家揭他的疮疤,但他斗争起来也算英雄的性格比喻犯了“左”倾错误的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则以假洋鬼子不许阿Q革命为例,提醒人们要记住以往的教训,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继续革命。就在毛泽东逝世前半年多,他还郑重地建议,在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的书。在他逝世的时候,在他的床上和床边的桌子上、书架上,四处摆着大字本的《鲁迅全集》,有的在某一页上折上了一角,有的地方还夹着纸条,有的是翻开放着的……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第一等的圣人毛泽东推崇鲁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还说:“鲁迅的骨头很硬,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毛泽东将这三点概括为“鲁迅精神”。他对鲁迅充满着敬意,称颂“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正是由于性格上的天然相通,毛泽东有时也径直采用鲁迅的战斗方法。60年代初,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鲁迅的战斗方法很值得学习。”“鲁迅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接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人家说他讲话南腔北调,他就出《南腔北调集》。梁实秋说他背叛了旧社会,投降了无产阶级,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说他的文章用花边框起来,他就出《花边文学》。《申报》的“自由谈”的编者受到国民党的压力,发牢骚说,《自由谈》不要谈政治,只准谈风月,他就出了《准风月谈》。国民党骂他是堕落文人,他的笔名就用堕落文。他临死时还说,别人死前要忏悔,宽恕自己的敌人,但他对自己的‘怨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和方法。”日,在杭州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有人向毛泽东反映某外国元首骂中国,攻击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则说:“写一篇老而不死论,鲁迅写过,许多人围攻他,他就是不屈服,从来没有屈服。……你们有功夫,最好把鲁迅的著作看看,看他那时候的形势,看他的作战方法。”毛泽东推崇鲁迅,也诚恳地评论过鲁迅的某些不足。日,毛泽东在给周扬的信中曾经说过:鲁迅在表现农民的作品中,看重其黑暗面和封建主义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争、反抗地主,即民主主义的一面,这是因为他未曾经历过农民斗争之故。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在建国后,在同音乐工作者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医和京剧方面他(鲁迅)的看法不大正确。中医医死了他的父亲。他对地方戏还是喜欢的。”毛泽东和鲁迅,两位伫立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山峰上的伟人,仿佛站在不同的峰巅上,遥遥相望却心心相印。
全国解放后,一九五六年,在鲁迅逝世二十周年之际,鲁迅墓又由沪西“万国公墓”迁入虹口公园。那一年十月十四日清晨,许先生和海婴夫妇从北京赶到上海,参加迁葬仪式。新的墓碑用素净的花岗石砌成,碑上安放鲁迅半身像,下面横排的“鲁迅先生之墓”的题词出自毛泽东同志的手笔。墓旁摆满了花环。灵柩上仍然覆盖着沈钧儒先生所写的“民族魂”三字的大旗,是按照二十年前上海民众敬献的旧旗复制的,原来的白底黑字改成了红底黑字,象征胜利的红旗。 1957年的时候,毛泽东到了上海,开了个文艺座谈会。那会反右倾不是,所以这个座谈会文艺色彩有,但政治味也比较足的。出于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会上一个叫罗稷南的人忍不住举起了鲁迅这个红旗靶子,他问毛泽东:假如鲁迅今天还活着,会是什么样的命运呢?这个问题很尖锐,鲁迅是毛泽东充分肯定的旗手啊!毛泽东思考了一会,认真严肃的说:假如他还活着,我想要么是坐在牢里还要写,要么他识大体保持沉默。 ------------------------------------------------------------------- 日,毛 泽 东在《同新闻出版界代表的谈话》中谈到鲁迅时又说:“鲁迅的文章就不太软,但也不太硬,不难看。有人说杂文难写,难就难在这里。有人问,鲁迅现在活着会怎么样?我看鲁迅活着,他敢写也不敢写。在不正常的空气下面,他也会不写的,但更多的可能是会写。俗话说得好:‘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鲁迅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是彻底的唯物论者。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彻底的唯物论者,是无所畏惧的,所以他会写。现在有些作家不敢写,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我们没有为他们创造敢写的环境,他们怕挨整;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们本身唯物论没有学通。是彻底的唯物论者就敢写。鲁迅的时代,挨整就是坐班房和杀头,但是鲁迅也不怕。现在的杂文怎样写,还没有经验,我看把鲁迅搬出来,大家向他学习,好好研究一下。他的杂文写的方面很多,政治、文学、艺术等等都讲,特别是后期,政治讲得最多,只是缺少讲经济的。鲁迅的东西,都是逼出来的。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逼着学的。他是书香门第出身,人家说他是‘封建余孽’,说他不行,但鲁迅还是写。现在经济方面的杂文也可以写。文章的好坏,要看效果,自古以来都是看效果作结论的。” 回答者:雷伊克 - 秀才 三级 8-19 15:56毛泽东论鲁迅 ( 17:10:43) 如果要问,中国历史上毛泽东最推崇的人是谁,人们可能都会回答:鲁迅。确实如此,鲁迅是毛泽东一生都极为推崇的人物。毛泽东曾充满感情地说过:“我跟鲁迅的心是相通的。我喜欢他那样坦率。” 冯雪峰:第一个向毛泽东全面介绍鲁迅的人 毛泽东对鲁迅最初的了解,除了阅读鲁迅的作品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与鲁迅有着许多交往的冯雪峰的介绍。 1932年底,在上海任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长的冯雪峰因叛徒出卖,险些被捕。后来,党中央将他调到中央苏区,在中央党校工作。此时毛泽东正受到“左”倾路线的排挤,心情抑郁。冯雪峰非常同情毛泽东的处境,于是,他经常抽空到毛泽东那里,毛泽东有时也到冯雪峰那里。两人天南海北,从古到今,无所不谈。谈鲁迅,是冯雪峰谈得最多的题目,他曾把鲁迅的情况详细地介绍给毛泽东。冯雪峰告诉毛泽东,有一个日本人说,全中国只有两个半人懂得中国:一个是蒋介石,一个是鲁迅,半个是毛泽东。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在经过一番沉思之后,他说:“这个日本人不简单,他认为鲁迅懂得中国,这是对的。” 有一次,毛泽东亲自来到冯雪峰的住处,见面以后,就风趣地说:“今晚约法三章:一不谈红米南瓜,二不谈地主恶霸,只谈鲁迅。” 毛泽东对冯雪峰说,他很早就读了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鲁迅对群众力量有估计不足的地方,但他看到了农民的要求,毫不留情地批评阿Q身上的弱点,满腔热情地将阿Q的革命要求写出来。而我们共产党人和红军干部,许多人看不到,对群众的要求不理会,不支持,应该读一读《阿0正传》。 在继续深入谈论鲁迅的时候,冯雪峰将鲁迅不想离开上海,并谢绝到苏联去,认为在岗位上总能打它一枪两枪的想法,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很感动,说:这才是真正的鲁迅。 可以说,第一个向毛泽东全面介绍鲁迅的人是冯雪峰。 毛泽东终生爱读鲁迅的著作,尤其爱读鲁迅的杂文。 毛泽东爱读鲁迅的著作,还常常运用鲁迅著作中的思想和言论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主张。 日,延安陕北公学举行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发表了《论鲁迅》的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他用鲁迅《论“费厄泼辣”应该缓行》这篇杂文中的“打落水狗”的主张来启发和教育人们。他说:“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发扬鲁迅“打落水狗”的革命精神,说:“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它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通俗的语言,深刻的道理,给人们以力量和启示。 另外,在《反对党八股》的讲演中,毛泽东也多处引用鲁迅著作中的话,如鲁迅批判洋八股时说:“八股无论新旧,都在扫荡之列”,“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等等。 毛泽东最爱读并谈到次数最多的是鲁迅的《阿Q正传》。在回答一些重大现实问题的时候,他常常利用这个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他在三十年代与斯诺谈话时,批评蒋介石否认统一战线的事实,即以阿Q为例,说蒋是阿Q主义者,是看不到统一战线存在的自欺欺人;在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则以阿Q不许人家揭他的疮疤,但他斗争起来也算英雄的性格比喻犯了“左”倾错误的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则以假洋鬼子不许阿Q革命为例,提醒人们要记住以往的教训,允许犯错误的同志改正错误,继续革命。 就在毛泽东逝世前半年多,他还郑重地建议,在一二年内,读点哲学,读点鲁迅的书。在他逝世的时候,在他的床上和床边的桌子上、书架上,四处摆着大字本的《鲁迅全集》,有的在某一页上折上了一角,有的地方还夹着纸条,有的是翻开放着的…… 毛泽东说:鲁迅是中国第一等的圣人 毛泽东推崇鲁迅,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他的政治的远见”,“他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所以看得远,看得真”;二是“他的斗争精神”,“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三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还说:“鲁迅的骨头很硬,半殖民地的国家有像鲁迅这样硬的骨头是很可贵的。” 毛泽东将这三点概括为“鲁迅精神”。他对鲁迅充满着敬意,称颂“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正是由于性格上的天然相通,毛泽东有时也径直采用鲁迅的战斗方法。60年代初,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鲁迅的战斗方法很值得学习。”“鲁迅战斗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把所有向他射的箭,统统接过来,抓住不放,一有机会就向射箭的人进攻。人家说他讲话南腔北调,他就出《南腔北调集》。梁实秋说他背叛了旧社会,投降了无产阶级,他就出《二心集》。人家说他的文章用花边框起来,他就出《花边文学》。《申报》的“自由谈”的编者受到国民党的压力,发牢骚说,《自由谈》不要谈政治,只准谈风月,他就出了《准风月谈》。国民党骂他是堕落文人,他的笔名就用堕落文。他临死时还说,别人死前要忏悔,宽恕自己的敌人,但他对自己的‘怨敌’,‘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战斗精神和方法。” 日,在杭州的一个小型会议上,有人向毛泽东反映某外国元首骂中国,攻击毛泽东。毛泽东听后则说:“写一篇老而不死论,鲁迅写过,许多人围攻他,他就是不屈服,从来没有屈服。……你们有功夫,最好把鲁迅的著作看看,看他那时候的形势,看他的作战方法。” 毛泽东推崇鲁迅,也诚恳地评论过鲁迅的某些不足。 日,毛泽东在给周扬的信中曾经说过:鲁迅在表现农民的作品中,看重其黑暗面和封建主义的一面,忽略其英勇斗争、反抗地主,即民主主义的一面,这是因为他未曾经历过农民斗争之故。这是非常深刻的见解。在建国后,在同音乐工作者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医和京剧方面他(鲁迅)的看法不大正确。中医医死了他的父亲。他对地方戏还是喜欢的。” 毛泽东和鲁迅,两位伫立于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山峰上的伟人,仿佛站在不同的峰巅上,遥遥相望却心心相印。 回答者:梦幻舞步lee - 秀才 二级 8-19 16:01毛泽东在鲁迅1936年逝世后曾有一番经典品评:“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作为一个独裁者,对鲁迅的人格与精神居然有如此至深的认识,真是稀罕.他的这一评论也成为后来鲁迅研究中屡屡被引证的&经典&论证. 毛与鲁迅,素昧平生,但在思想情感乃至性格关联上有诸多瓜葛,可以参阅一下钱理群关于这方面的一篇长文,名字我不记得了,你可以网上查到.其他的题词几不知道有没有了.
鲁迅先生之墓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股文范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