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80六十年代放卫星卫星有哪些型号

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艺术品藏品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请选择所在地
仅1件在售,欲购从速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商品分类:
艺术品收藏《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试题100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考试试卷-(4)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试题100分标准答案-扬州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考试试卷-(4)
你可能喜欢【震惊】1984年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澄海的一幕,至今很多人不知!-澄海100
【震惊】1984年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澄海的一幕,至今很多人不知!作者:澄海100 / 公众号:chenghaiyibai发表时间 :美国在日发射陆地卫星5号,其实在这之前美国已经发出4个陆地卫星,八十年代共发射4号和5号陆地卫星,考察和预报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环境污染,但当时整个中国也被拍摄下来,当然就包括我们澄海。相信你跟我一样一直很好奇,那时候的澄海到底是什么样的呢?今天终于在努力之下,找到了三十年前的澄海。你没有看错,这是千真万确八十年代的澄海(即1984年)在黑白的照片上我们隐隐约约其实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建筑稀少,基本都是我们现在所称的“老厝”。当时没有莲阳大桥,更没有小区住宅。八十年代各镇纷纷建起发电站,水电厂。1984年莲阳中学还不叫莲阳中学,叫莲下中学。东里中学刚好创建于1980年...△2003年澄海撤市设区后的地图△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莲花山,照片虽然很模糊,但可以看出澄海莲花山巍然屹立,山势雄伟。1984年的澄海,被一片田园围绕,建筑稀少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基本以耕作为主。1988年,建筑基本与84年一致,但能更清楚看出已经有了莲阳桥闸。90年代后,工业发展在澄海已经逐渐形成,而工厂也纷纷开始建立了。其实在90年后,澄海已经开始规划起道路,从中就包括文冠路,德政路,澄江路等。21世纪后,人们的生活也开始慢慢变得美好,有了莲阳大桥,随后不久莲阳大桥也开始扩建。右下角一条白线也正是沈海高速。而当时的金鸿公路还未完全建好。再后来,卜峰莲花(当时叫易初莲花)也已经落户澄海,有了汇景花园、宁冠园;一大片新楼大厦开始建造,相信我们在澄海所称的“新区”也就在那几年开始形成。而现在的澄海,逐渐成为让人们羡慕和向往的地方!小区逐渐成群,南澳大桥建成通车、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开始规划建设,即将落户歌剧院、体育中心、新公园等一批新项目!澄海三十几的大变化,让澄海城镇化不断扩大的同时,耕田面积也减少了好几倍。下图分别是澄海中学和华侨中学,还有澄海人民公园。从图中可以看出华侨中学还没有综合大楼,没有塑胶跑道。而人民公园当时是有跑道的...2000年,当时的政府大楼刚建不久,但还没有人民广场。还在规划建设中的凤新一路。对比三十几年来澄海几个地方的变化▼1984年的莲下▼▼现在的莲下▼▼1984年的东里▼▼现在的东里▼▼1984年的上华▼▼现在的上华▼▼1984年的隆都▼▼现在的隆都▼▼1984年的坝头▼▼现在的坝头▼▼1984年的莱芜▼▼现在的莱芜▼时光匆匆,几十年来历数澄海地区多年沿革史是使后人继承爱家乡爱国的传统弘扬乡土文化,不分此乡彼镇和睦相处,团结互进,共同进取我们澄海人都是家己人来源@莲下圈相关文章猜你喜欢去哪儿旅行银川新航道警钟警钟俞莉娜德育工作坊#统计代码|||||||||||||||||
&>>&&&&&正文
院士:美国人80年代参观西昌卫星厂房 说这是鸡窝
  原标题:龙乐豪院士述中国航天与火箭:“速度”是航天飞行关键
  【首个“中国航天日”特别报道】
  光明网北京4月17日电 记者吴劲珉 肖春芳 为纪念中国航天事业成就,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激发全民族探索创新热情,国务院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1970年的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航天开篇的第一个里程碑和纪念日。
  在首个“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总设计师兼总指挥龙乐豪在京以《中国的火箭与航天》为题,结合自己主持和参加5项国家重点工程中运载火箭研制的亲身经历,向记者讲述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航天事业的发展。他认为,“速度”是航天飞行的关键,而航天技术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中国工程院院士龙乐豪(资料图片)
  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
  航天技术是一项进入、探索、开发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工程技术,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龙乐豪告诉记者:“火箭的故乡在中国,这一点值得我们欣慰。我们中国是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三国时代就有了‘火箭’名词。”
  中华民族最早诞生飞天梦想,明代官员万户世界“实践火箭飞天的第一人”,他使用了一把椅子、一根绳子、两只风筝和47支火箭。月球上的“万户山”便是为纪念他而命名的。
  明朝时期,茅元仪编著《武备志》中对原始火箭原理、组成的描述与现代火箭相似,成为现代火箭的雏形。古老的东方如此,西方的科学家也没有休息。龙乐豪说:“他们在为宇宙航行做了很多理论铺垫,比如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这个年代就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定律,到公元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并创建万有引力定律,这些都为今天的宇宙航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距今100余年前,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在1903年发表了题为《用火箭推进器探索宇宙》的论文。论文第一次推导了一个有名的理想速度公式。“在不考虑空气动力和地球引力的理想情况下,计算火箭在发动机工作期间获得速度增量的公式,即V=v0ln(m0/mk),V为速度增量,v0为喷流相对火箭的速度,m0和mk分别为发动机工作开始和结束时的火箭质量。”今天,我们人类的宇宙航行都是遵循这个最基本的共识。
  航天技术已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标志
  1985年10月,我国宣布长征火箭投入国际商业发射,并牵引CZ-E立项研制,率先发射外星的是长征三号(CZ-3)。今天,长征三号甲、乙、丙火箭是对内对外的主力运载火箭。
  作为长征三号甲系列的总负责人,龙乐豪告诉记者,我国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很不容易。自1990年4月成功发射亚洲1号起到2015年底,我国已经进行42次国际商业发射,将48颗卫星和12个搭载体送入轨道。但在国际发射份额的占比并不大。
  究其原因,龙乐豪分析称:“这并不是我们火箭竞争能力不行,而是真正的商业上做不到真正的公平竞争,这里面有政治干扰。美国有点瞧不起我们。80年代中期,我陪着他们到西昌参观,看到我们的卫星厂房,他们说这是我们的鸡窝,我们不置可否,说即使是鸡窝也有一天能从这里飞出凤凰。”
  “当年西昌发射场没有围墙,发射塔高大上,离发射台垂直距离大概不到300米外,就是老彝胞赶牛耕地,反差太大。”
  “一步步发展到现在,我们的长征火箭成就了神舟飞天、嫦娥奔月、北斗组网等重大航天工程,孕育了航天精神。综合来看,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第三个航天大国。”龙乐豪介绍说,我国目前有12种运载火箭正在服务于航天事业,至今已发射了226次,在轨工作约有145颗卫星,这在世界排第二。
  当前,以火箭为基础的航天技术已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为国家实力的核心标志。现代人从起床到入睡几乎离不开航天技术,看电视、气象预报、GPRS导航等等。同时,民营企业开始涉足国家的航天领域,每个国家都有长远规划。
  龙乐豪认为,国际航天事业发展总体趋势一次性使用仍是主体,发展重型火箭成共识;高可靠、系列、低成本是主要追求目标;重复使用是方向,但还处在关键技术的关键结点。
  人物对话
  光明网记者:近些年,我们国家一直在研究新一代运载火箭,与美国等其他国家相比,它有哪些不同和优势?
  龙乐豪:新一代运载火箭最大的优势或特点有两个方面:
  一是推进剂是环保型(绿色型),这是符合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方针(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正因为这样做和世界接轨,载人登月我们醒得很早,但是走得比较晚。我们新一代的构思,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提出来,遗憾的是这件事情从酝酿提这个方案到最后国家进入实施,经历了将近20年,非常遗憾。要不然,像世界上“阿里安5(Ariane5)”、“阿里安4”等运载火箭,我们是旗鼓相当的,甚至我们还会比他们快,但遗憾的是我们没有动。所以,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一理念就已经形成。
  二是运载火箭构型比较简单。它在世界上蛮有特点,一般低地球轨道,利用常规火箭都是要用二级半才能完成任务,但是以长征5号最典型就可以是一级就可以完成,可以将25吨空间站运入地球低轨道。原来是二级半现在一级半就可以了。还有用两级半就可以送到高轨道(登月轨道或卫星轨道),现在发射嫦娥1号、2号等都是用长三甲火箭。将来用就用两级半火箭,而且运载能力比长三甲系列提高将近3倍,可以达到14吨,这个构形比较合理,也比较优秀。
  长征五号新一代运载火箭,预计今年10月底会见分晓。从我个人的角度,希望它一箭成功,这样的话我们运载火箭,又回到世界主流一次性运载的第一梯队,又回到先进行列里面去。
  我们中国的火箭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了世界的第一梯队位置,而且比较靠前,从运载能力上讲,当时处在世界上第四位。如果今年年底成功(中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是我国首型全新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以后可又成功回到这个位次,中间有十多年我们都是往后退的,因为我们没有进步,人家往前走得很快,就是这个道理。新一代运载火箭,特别是其中的长征5号值得期待,预祝它今年平平安安,一箭成功。
责任编辑:李新会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额济纳河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额济纳河,又称黑河,是中国第二大,全长821公里。流经、和内蒙古自治区。上游叫羌谷水、鄂博河(古作弱水,蒙古语“先祖之地”),流淌在甘肃;流到酒泉就改名叫弱水了;进入,便叫额济纳河。“额济纳”为党项语“亦集乃”的音转,意为黑水或黑河。但清末学者何秋涛在为清张穆所著的《蒙古游牧记》作注时,曾引徐星伯先生所云,认为“额济纳为蒙古语,意幽隐也“。额济纳河发源于,从祁连山南坡向东南流经与(又名鄂博河)汇合,向西北穿祁连山,从鹰落峡出山入张掖绿洲,再流经入内蒙古绿洲,最后注入苏古淖尔和嘎顺淖尔。额济纳河便以鹰落峡、正义峡将全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1]
黑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37-40×108m3。1960年以后,由于中游地区耗水量过大,致使下游水量严重不足,生态恶化。1990年代,在中游建成曹滩庄分水枢纽工程,将额济纳河水从东西两大引入南部洪积,用于灌溉农田,导致下游水量锐减,所有湖泊干涸,消失,地下水下降,草场退化、速度加快,频发。[2]
额济纳河简介
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发源于青海省祁连山东麓,干流全长821公里,流域面积
14.29万平方公里(其中干流水系11.6万平方公里)。莺落峡以上为上游,河道长303公里,流域面积1万平方公里,平均降水量350毫升,植被较好,是黑河流域的产粮区。莺落峡至正义峡为中游,河长185公里,流域面积2.56万平方公里,年平均降水量140毫米,以张掖地区为核心的人工灌溉绿洲面积较大,是甘肃省的主要粮食产区。正义峡至额济纳旗的东西居延海为下游,河长333公里,流域面积8.04万平方公里,年均降水量47毫米,是黑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地区。
额济纳河在史籍中多有记载,而今人所编《额济纳旗志》中亦有这样的记载:” 额济纳河在旗境流程250公里,河宽平均在150米左右,正常水位在1.5米左右,平均流量在200—300立方米/秒之间,由南向北在三角绿洲上又分支19条….余波注入东(苏泊淖尔)、西(噶顺淖尔)居延海和京斯图湖“。
黑河进入额济纳旗流程约270公里。在狼心山分为东、西两条河,东西河总长分别为179公里和177公里,北流途中,又分为19条支岔,最后流入居延海。东西居延海相距80公里,形成额济纳三角洲。额济纳三角洲历史上曾经是水草丰美、驼羊成群的绿洲。古时的额济纳河水量丰沛,流域内水草丰美,宜农宜牧
,是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片绿洲,为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之间的狭长通道,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去漠北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朝历代统治者多于此设立城塞,以保卫这里的安全和控制权。汉代曾于此建立,设立居延都尉守卫额济纳河流域;隋、唐时期,突厥控制这一带后,于此放牧;宋时期,西夏建立了黑水城,这里一度成为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蒙古汗国进攻西夏时,多次从这里进军;元代于此设于了亦集乃路,并在北元时期(明朝初年)为争夺这一流域的控制权与明军多次血战。一直到20世纪50年代,黑河水四季长流,源源不断,居延海碧波荡漾。
额济纳河谁来拯救额济纳绿洲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上游植被破坏严重,雪线上升;中游地区过度垦荒,种粮,大力发展人工绿洲,农业灌溉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下游生态用水,导致进入额济纳的水量从60年代的每年平均10.5亿立方米减少到现在的每年3亿立方米左右,下游河道断流时间从100天延长到200天,地下水位下降,水质变差,草场退化、沙化。根据卫星影像资料分析,从20世纪80年代,绿洲面积从6900平方公里减少到现在的3328平方公里,天然林大幅度减少,特别是胡杨这一世界珍稀树种,从20世纪50年代的75万亩减少到现在的34万亩。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加了462平方公里,年平均增长23.1平方公里。1961年和1992年西居延海和东居延海先后干涸,使原本就十分脆弱的额济纳生态环境雪上加霜。
月,我国北方地区连续发生8次沙尘暴天气,沙尘危及西北、华北、东北乃至华东等地,危害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强沙尘暴从何处而起,沙尘源在哪里?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日,由中央电视台摄制的《沙起额济纳》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人们对居延地区生态恶化及其对外的影响感到震惊。国务院指示水利部门治理黑河,实施分水方案以拯救居延绿洲。水利部着手实施”97“分水方案,2000年下泄水头到达额济纳旗。黑河流域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跨省区调水成功。2001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水利部在《黑河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对策》的基础上,编制出《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规划》,于2001年7月呈报给国务院,同年8月3日,国务院即以国函(2001)86号文批复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规划》。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在郑州召开黑河工程项目审查会,根据《黑河流域近期治理工程规划》,提出了《黑河工程与非工程措施三年实施方案》,得到了水利部的批。
在边陲,现在虽无战事,但如今的额济纳,却面临着与七百前黑城相同的境地,黑水上、中游流域有无数条无形的截水坝,这些截水坝是由无节制用水、水资源浪费所构筑的,这些无形的堤坝甚至比冯胜构筑的拦水坝更可怕,更具有毁灭性。[3]
额济纳河居延大粮仓化为乌有
抢救额济纳绿洲,遏止生态环境恶化,更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防稳固。2002年7月和9月黑河水量在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上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黑河两次分水,流入额济纳绿洲有3亿多立方米水,干涸10年之久的东居延海流入了4000多万立方米水,水面已扩展到23.5平方公里,随着黑河分水工程的实施,上游来水量的增多,干旱多年的额济纳绿洲得到了有效的灌溉,部分濒临死亡的胡杨、怪柳重新焕发出生机,消失多年的甘草、苦豆子和芦苇等植物又开始复苏,草场植被覆盖席和植物种类明显增加。
额济纳绿洲,又称居延绿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由发源于祁连山中段的黑河(进入内蒙古境内后称额济纳河)河水浇灌而成,总面积达11.46万平方公里,比3个台湾省的面积还大些。历史上,这里林木茂盛、水草丰美。汉代曾在此驻兵屯垦,开辟了大面积农田,使之一度拥有“居延大粮仓”的美称。西夏在汉代城廓遗址上建起了著名的黑城,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13世纪初,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由甘州城前往元大都拜见忽必烈时途经此地,看到的是“水源充足,松林茂密,野驴和各种野兽经常出没其间”。直到20世纪40年代,额济纳河末端的居延海(湖)仍有300多平方公里的水面。
1936年夏天,著名记者范长江千里迢迢来到额济纳采访蒙古王府。他在《忆西蒙》一文中写道,谁也料想不到,额济纳有这样多的森林。额济纳河清澈见底,河岸有高大的沙山,有树木,有深草,骆驼和羊群自然地羼来羼去,看不见人在照料。这里的梧桐(胡杨)林,完全在原始状态中,生长的疏密,完全没有人工支配,道路是没有开辟的,只是随着森林里的人迹和兽迹走。在梧桐稠密的地方,日光透不到地上来,四望都是阴森。森林有些巨藤式的树枝,穿错在阴暗的林间,有些像巨蟒……“这是南美亚玛逊河的上游,这是未开发的非洲刚果腹地。”
然而60多年后的今天,范长江笔下清澈见底的额济纳河已经彻底干涸,茂密无比的森林正一片片地干枯死亡。据林业部门的统计数字,仅最近10余年间,额济纳绿洲就有80万棵胡杨、江柳等天然树木因干旱风沙而消失,5000多万亩草场沙化,其中75%已变成无法利用的荒滩沙地,一批批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农牧民不得不举家搬迁,沦为“生态难民”。
1993年以来,每年春季由此腾起的被称为“环境杀手”的沙尘暴,黑旋风一般席卷河西走廊后,直逼宁夏平原,然后进入华北乃至华东。由于常年干旱、风沙导致的草场沙化、森林消失、可食性饲草大量减少,使原本林茂粮丰畜旺的千里沃野,如今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额济纳河的干涸,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沿河1500多眼筒井已有1020眼干枯。11.4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5万居民正面临着被恶化了的生态环境逼上绝路的危险。
额济纳河沙尘暴为何从这里腾起
过去,祁连山脉的冰雪融化之后,经甘肃省境内的黑河,源源不断地下泄到额济纳河及其末端的居延海(湖),河水甘霖般滋润着额济纳绿洲,使得这里生命繁茂。正像史书记载的那样,酒泉以北金塔、鼎新各县之后,中有一段荒瘠地,过此直至居延海,南北长三四百里,皆为肥沃地带,水草丰美,森林畅茂。
然而,由于地处上游的甘肃省工农业生产用水量不断加大,自60年代以来,先后在上游的黑河干流上建起了莺落峡、草滩庄等水利枢纽工程及大大小小十几座水库、塘坝,甚至近几年为开发旅游项目而修建了大型水上公园,使得额济纳河的水源急骤减少。据资料显示,20世纪40年代,每年下泄到额济纳河的水量为12至13亿立方米,到了80年代,减少到不足5亿立方米,进入90年代后的第二年,再也没有一滴水下泄了,随之而来的是曾有数百万亩水面的居延海(湖)也彻底干涸了。
没有了水源,自然生态圈遭到了破坏,原本降雨量就少的额济纳地区变得异常干旱,年降雨量不足蒸发量的千分之一。加之西伯利亚气流的常年劲吹,流沙泛起,额济纳河在短短的几年间便成了一条沙沟,沿河两岸的胡杨、红柳等老龄树开始枯死,草原逐年沙化成戈壁荒滩,阻挡巴丹吉林沙漠北移的耐干旱植物梭梭林,也大面积死亡,沙进人退的局面日趋严重,一遇西伯利亚强气流,沙尘随风而起,“环境杀手”四处狂奔,生命被逼向了死亡的边缘。
额济纳河生态问题无界限
拯救额济纳绿洲的呼声已经引起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1995年7月,由7个部委的11名专家学者组成的调研组,亲临额济纳考察生态环境问题。调研组沿额济纳河流域进行实地考察,当他们站在已经干涸并沙化了的居延海(湖)中心时,纷纷感叹因断绝水源造成生态环境极度恶化的严重后果。之后,调研组又沿额济纳河溯流而上,深入到甘肃省有关地区进行了调研。他们认为,额济纳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如不采取紧急拯救措施,后果不堪设想。眼下,拯救额济纳地区生态环境最重要的问题是解决水源合理分配,没有水,一切都是空谈。同年11月,经过对调研材料的认真研究,中科院7名院士联名写出《关于拯救额济纳绿洲的紧急呼吁》,建议尽快组建黑河—额济纳河流域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上、中、下游水量,确保每年下泄到额济纳河段水量9.5亿立方米。此后,有关专家学者通过对分析沙尘暴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后认为,源起于额济纳地区的沙尘暴与河水量有直接关系。他们在提出的报告中说,额济纳河年有水量8亿立方米是生态保证值,5亿立方米为特强沙尘暴预警值。由此可见,只有解决水源问题,才是额济纳绿洲得以延续的保证,才能扼住沙尘暴这个“环境杀手”。
国务院于2000年作出黑河跨省际分水的重大决策,并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负责实施,分水指标三年完成。从2000年到今年已按计划4次调水进入东居延海。中上游累计向下游输水22.5亿立方米。日前又开始向西居延海调水,保证黑河水沿西河干流向西居延海推进,沿途灌溉林草地,补充地下水。为实现黑河大分水,国家投入23.5亿元用于黑河流域中下游水利工程设施建设。[4-5]
然而,一晃又是五六年过去了,由于方方面面的复杂原因,上下游的水源问题至今仍然未能解决。
有识之士早已指出,环境问题是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无国界、地界之分。额济纳绿洲环境遭到破坏,同样证明了这个道理。今年春季以来,远至北京甚至济南等地一次次扬起的沙尘暴,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吗?
今天,当我们站在西部大开发全局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时,应该说更容易统一这样的认识:实施西部开发,需要上下左右各行各业的通力协作。而额济纳绿洲要再度充满绿色和生命,需要的也正是这种通力合作的精神。
额济纳河额济纳河的怪树
生命的较量——额旗额济纳河岸的胡杨
额济纳胡杨林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地外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河两岸,分布着我国目前最为壮观的胡杨林,总面积8万多亩,集沙漠、戈壁、草原湖泊、胡杨林于一体,拥有神奇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每年秋月,当第一场秋霜,大片的胡杨树叶由绿变黄,一眼望去,阳光下金色的树叶衬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婆娑起舞,那强烈的反差,鲜明的影调,亮丽的色彩,足以令任何语言文字显得苍白无力。
从河岸高地出发,我向额济纳河床的最低处走去,脚下没有一滴水,没有一棵水草,只有弯弯的刻划在流沙上的波纹线,似乎在告诉每一个走过的人,这里曾经或者数月之前偶有河水流过。额济纳为长流河,历史告诉过我,从冯胜将军因战争需要、强行改道以来至民国年间,除5-6月间断流外,一直有不息的河水慈祥地走过,年均流量仅高达20亿万立方米以上,是她滋润了额济纳的绿洲,是她给额济纳以无穷的活力与生命。现在她却断流了,365天里有200天是阳光照耀下涸竭、干燥的河床。河仍是额济纳河,水仍是祁连山走下的水,生命的清泉究竟走了一条什么样的水道。额济纳河的断流,使我不由对额济纳的未来产生担忧,使我不由想起古额济纳河(古弱水)畔一座废弃的黑城(死城)的沧桑历史,如果没有清泉从额济纳河流过,黑城的今天就是额济纳地区的未来。
黑城,蒙古语称为“哈拉浩特”,全称应为黑水城,这座废弃的死城,位于额济纳旗境内的鄂木讷河东岸,在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东南35公里的茫茫戈壁上。在没有风暴、天气睛好的季节,十几里开外,就能远远望见那高耸入云而又苍老衰败的四座相近的著名白塔,在缥缈如纱的浮云里,时隐时现,展示一种来自远古的神秘。走近残破的城边,站在覆钵式白塔之下,四周红柳丛生,几株枯死的胡杨树,横倒于地,一端与颓废的墙基一起被流沙掩埋,一端又似在痛苦的挣扎,放眼望去,连绵不断的大小山丘,像蘑菇一样密布在旧城内外,如刀的风,在沙丘上划下似蛇曲行的沙纹,风吹沙起,发出尖耳的呼啸,打破荒野里的寂寞,又恰如黑城的悲哀哭泣。
这里,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与西北游牧民族冲突的最前沿(当然也是交流的窗口),古往今来,在这广博的地域上战事不断,这块苍老、脆弱而又贫乏的土地,承受了太多的负重与血腥,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毁灭与破坏。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纵横驰骋数千里,横扫草原,生获酋涂王,降伏匈奴万人;西汉天汉二年(99),李陵被匈奴单于三万骑兵重围,兵败汗山狭谷,尸体遍野,血肉横飞,李陵被迫投敌求生;应天四年(1209),成吉思汗发动对夏战争,铁蹄踏平了黑城,从此西夏王朝一蹶不振;……等等,但是她并不有因此而死亡,蒙古人有句谚语,有女人和孩子,草原上就永远有希望,有甘甜的清泉流过,草场就永远不会被烈火烧焦。
但黑城最终死亡了,在元顺帝至正19年(1359)这一时间段死亡了,寿终正寝自然与元末明初的破坏性战争有不可分割的关联,真正的原因是战争破坏了水利设施,战争破坏了几百年间形成的完美的水系,把丰美的绿洲摧残得满目疮痍。特别是明朝冯胜将军与哈日巴特尔之战,更是值得一提,就是这场战争最终改变了黑城的历史变迁方向。
明洪武五年,冯胜将军率部面对元军坚固的防御工事,久攻不下,不得不命部下,在弱水(黑河下游又称弱水)上构筑了一条数百米长的拦水坝,断绝黑城水源,守城官兵饥渴难忍,最终弃城而逃。
现代考古学家也证实了这段历史,如今旧河坝的遗址依存,沙坝长约千米,宽数百米,坝高二十余米,几百年后,坝上已长满了胡杨树、灌草、成了一座固定的沙丘。这次战争明朝取得了决定性胜利,但也破坏了弱水良好的生态水系与水利设施,使得一大片古绿洲消失在沙漠之中。弱水被堵塞后,河流被迫改道,河水从东北向,改为直流北方,从此创造了额济纳,恰恰相反,失去水源的黑城渐渐失去往日的繁华,被死寂占领,被流沙掩没,终于在沙漠中静静沉睡了近七百年。
水,创造过黑城的文明与辉煌,创造过黑城四周2500多公顷的古绿洲,但由于战争使黑城失去水源,而最终消亡于荒漠。
在边陲,现在虽无战事,但如今的额济纳,却面临着与七百前黑城相同的境地,黑水上、中游流域有无数条无形的截水坝,这些截水坝是由无节制用水、水资源浪费所构筑的,这些无形的堤坝甚至比冯胜构筑的拦水坝更可怕,更具有毁灭性。
黑河发源于祁连山北麓,干流全长821公里,平均天然径流量24.75亿立方米,天然水资源总量28.08亿立方米。由于近代黑水上、中游的经济开发、垦区扩大、牲畜数量和人口的迅猛增加,耗水量惊人。在汉代时,中游以上地区人口仅有9万人,而2002年现状人口已高达125万,同时垦区面积从0.4万公顷,扩大为22.3万公顷,中上游工农业占用了大量的水资源,挤占了绿洲的生态用水,同时还建造了若干个水库,落后的设施,无节制的用水,使大量的水资源被浪费,中游以上地区已消耗黑水流域水资源的94.5%,而下游额济纳等地区用水量仅有5.5%,河水断流时间从每年100天,延长至200天左右,多处泉眼和沼泽地先后消失,地下水下降,水质矿化程度高,水生态系统严重恶化,再加之过度放牧,更加速了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的不可逆转的破坏,大片胡杨、沙枣、红柳林、草甸草地死亡。在达来布南十公里的地域,有一道令人痛心的风景,十年或二十年前这里曾为一片原始森林,由于水源不足,胡杨树全部枯死,东倒西歪,面目狰狞,阴森恐怖,土地的荒漠化,活生生的把一处森林,变成“怪树林”。
额济纳地区的荒漠化,损伤的并不仅仅是额济纳。
寒流来自西伯利亚,而近年来西北部地区频频暴发的沙尘暴出自何处呢?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权威报告认为,额济纳沙漠地区是造成北京、韩国、日本等地沙尘暴天气的主要根源之一。
在历次沙尘暴袭击中,损失最大的一次,就造成甘肃、宁夏等地区人员伤亡250多人、牲畜120万头,经济损失5.5亿元,并导致交通与电力线路的中断。
土地的沙漠化并引发频繁的沙尘暴,流沙不断地侵占绿地,日益扩大的戈壁已经推进到距离北京只有240公里的位置。
日的一场来自中国的沙尘暴席卷了韩国,遮天蔽日,汉城人蒙在沙尘中,几乎无法呼吸,同时也波及到了日本。
美国大使馆最近发表了一项题为《沙漠的合并与扩大》的报告,报告称卫星图象显示,中国中北部两个沙漠不断扩大与合并,已成横跨内蒙与甘肃两省的大沙漠,这将进一步破坏地球的生态系统,同时严重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发展,遏制沙漠化进程不仅有利于中国,对全球也有益。
随着黑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因此,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可持续发展的眼光与高度,协调工农业用水与生态用水的关系,节约水资源,给下游一定的水源供给,同时额济纳地区要减少牲畜数量,减少过度开垦与放牧,让脆弱的额济纳生态平衡得以缓慢的恢复。
额济纳汉语的意思是有主之河。三百多年前土尔扈特蒙古族定牧于额济纳河流域时,留恋的就是这里宽广的河流、枝叶茂盛的(蒙古语稀贵土)森林和水草肥美的牧场,而如今则成了导致西北部地区沙尘暴的主要沙源,没有人不为之惋惜。
节约每一滴水,珍惜每一滴水,让清泉从额济纳河流过。流过的不仅仅是水,是绿色,是生命,是人类明天的绿洲。
.内蒙古百科[引用日期]
.祁连山以北地区生态植被的变化规律.《科技导报》2007年第03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07年
.新浪网[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0年代卫星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