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言明年超特斯拉 徐和谊的女儿有什么秘密武器

超越特斯拉又如何?【特斯拉汽车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73,101贴子:
超越特斯拉又如何?收藏
继王传福之后,又一位汽车大佬表达了对“特斯拉”热潮的淡定。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几日前就在博鳌论坛上意气风发:“我说点儿吹牛的话,我们明年年底超过(特斯拉)models的产品将会推出。但是你们肯定不信,信不信由你。”信不信呢?我想说,如果是传统车,徐总的话可能还得琢磨琢磨。电动汽车的话,我一定信,肯定信——以汽车界“四大”的实力,对标已有车型,造出一款跑得更快、更远的电动汽车不是什么难事。况且说句不太严肃的话,与内燃机、混合动力的复杂性相比,电动汽车本来就简单得多。但问题在于,造出超越特斯拉的产品又如何呢?单从产品而言,王传福、徐和谊等企业家的话,其实没有错。尽管在电子控制、车身设计、操控性能等方面表现优异,但特斯拉并没有彻底改变电动汽车的基础原理,也没有颠覆性地提高电池的水平。简言之,“量”而不是“质”层面的差距,国内厂家完全可以憋一憋劲儿,用重电池,轻车身,大电机来填补。只是这种办法,补得了脸面,补不了脑。特斯拉的价值,不在“唯一”而在“第一”。它不仅将电动汽车这种一直被认为不现实的东西变成了真实的商品,更在展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不断令其成为现实。就像它的老板之前在私人火箭、光伏服务等行业所做的一样,既是幻想家,又是实干家。可以说,特斯拉的大热,热在产品,也热在引发的思索:全球随意一家汽车巨头都可以造出来的产品,为什么率先推出的是一家从没造过汽车的硅谷公司?国内整个产业在国家层面支持下搞了十几年,为什么是由一家外国公司来引爆全社会的关注?商业化的进展困难重重,为什么国外一家公司自己就能搞定全国范围的充电网络?面对这些问题,恐怕又要有人拿“国情”说事。是的,我们有太多“国情”需要考虑,也因此“收获”了太多的荒废、懒散与失败。我们能制造几乎所有的东西,却创造不了一辆领先别人的电动汽车,而更可怕的是那种“分分钟搞定”的悠然自得。就像最近那位说“微软XP停用标志美国衰落”的教授一样,丝毫感受不到苹果电脑和安卓手机们甩来的阵阵耳光。
东风日产非凡天籁,,NISSAN i-SAFETY智能主动安全系统,智见未来!日产非凡天籁,马上到车巴巴了解更多优惠!
猛。行动促进化,大佬们是在胶片时代能跟上数码时代的人,但没有跟。我们在他们的位置上也只能这样做。尊重一切,行动起来。我想:不要问大佬们为新式汽车的普及做了什么,要问自己为新式汽车的普及做了什么。
认真你就输了!
好文,楼主亲手码的?
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真的很像苹果,都是提出了一个概念,然后把这种概念推向全球
在这一点上特斯拉真的很像苹果,都是提出了一个概念,然后把这种概念推向全球
从思想上,国力上确实有差距,只能YY说自己牛。。。
论吹牛逼,国企谁自己第二,没人敢称第一;论做实事 ,呵呵
吹牛逼不上税,丑陋
搭载2.5L Dynamic Force发动机,全新第八代凯美瑞40%热效率兼顾强动力输出和高燃油率再刷油耗极限,第八代凯美瑞演绎极致品质魅力,成为真正的驾趣之车!
车身重量是个问题
北汽的话也相信??一款车推了好几年,
三星Galaxy S5沾Tesla的光做碾压测试
14年年底就出来了,现在怎么都没有看到!
按照特斯拉一年一次的硬件更新,一众厂商怕是很难跟上了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北汽要赶超Tesla? 可惜徐和谊不是周鸿祎
来源:搜狐新闻客户端自媒体
作者:文书车云
  不管是不是标题党,今天至少看到了不止一则徐和谊赶超的消息。我相信媒体为播的眼球,断章演义了很多内容。但徐和谊作为国企老总,确实给出一个宏伟的目标——跟硅谷合作,明年推出比更牛掰的产品。
  这件事儿可不可信,我们得从几个方面去考虑。
  首先:先看看徐和谊的履历,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国企是需要换届的,换届就要换领导班子,换领导班子就要换一套人马,换一套人马就要换一套政绩思路。弄出一个比牛掰的东西,必须在自己任内完成,否则要么成了下一届的政绩,要么成了半成品。
  徐和谊1957年出生,按照部级干部的退休年龄看,应该65岁退休,但如果没到任期,是可以延长退休年龄的,辛苦。从他2007年接任北汽老大来算,还有半界的时间,也就是2017年应该卸任,总共两年半。那一年他才60,还可以更上一层楼去趟商务部、对外经贸部等地方当个正部级的副部长。如果说2017年,他依旧连任北汽老大,这种可能性有,但不大,习大大没这个习惯。那他在剩下的两年半里能搞出比牛掰的车吗?那我们就不得不考虑下一个问题了。汽车研发的时间周期。
  一般来说,垂直换代产品从研发到生产投放,需要18个月,包括前期调查、设计、试制,二次市场调研、修改再试制,然后跟国家相关政府部门申报,然后量产、布局,等等等等。这还只是垂直换代的车。如果是从无到有的研发,我的老天,这个时间是4年起。要知道 是从2007年就开始研制的,中间差点儿因为资金链断裂夭折,08年参股之后,顺利上市圈钱,随后就全无干扰的来到2013年才与公众面世。前后用了近6年的时间。我不知道徐和谊的北汽怎么攻克研发周期的难关。
  接下来,我们再分析一下的研发到底需要跟硅谷合作哪些技术。
  硅谷算是徐和谊拉大旗扯虎皮的产物,硅谷的什么公司跟北汽合作才是最重要的。目前来说,最难的技术,一个是电池技术,包括续航和快充两大难关,这是世界性问题。另一个是电控技术,包括供电及回收和能效等技术点,这项技术美国似乎不大擅长,把控着最先进的专利,都绕不开,自然也没在美国找到替代技术的替代品。硅谷里的神秘合作公司能不能解决,我们只能凭借臆想了。
  再有就是造车平台的设计,除非搭载在北汽现有的汽车平台上,否则被其没有能力在短期内设计出一款通过审批的合格产品,就更别说超过了。大家回想一下北汽50V用了多久才出来的,至今如果不是地方政府扶持,也卖不出去。好好搜罗一下跟北汽沾边儿的产品平台,除了,别的都没资格说挑战。但似乎不是那么听话。
  仓促上马,恐怕只能在车展上亮亮相。估计连上街爆炸的机会都没有。明年推出一款超过的产品,徐和谊以为自己是周鸿祎吗?
  对呀,一笔能写出俩YI来,还有周鸿祎呢。周鸿祎出马,赶超这都不叫事儿。360能从门外汉把瑞星干翻,把金山变成跟随者,抢走百度以外搜素引擎的所有生意。这都是徐和谊想干都干不出来的。行业不同,但道理相同。如果按照周鸿祎的互联网思维,汽车完全可以模块化节奏克隆,“研制”出一台完全一样的不是不可以,还可以增加一些功能,让迅速褪色,甚至还能从汽车里寻找出新的盈利环节,改变一下汽车行业的盈利模式。
  可惜,徐和谊不是周鸿祎,国企没有私企转身快,汽车行业与互联网公司的节奏也相差甚远。当雷军在苹果说造车之后也说造车的时候,我们都不怀疑。当徐和谊说要赶超的时候,人自己都不好意思相信。阿门!
(责任编辑:黄远萍)
||||||||||||
|||||||||||
|||||||||||
||||||||||||
华北:|||||||||||
| 东北:||| 华东:||||
|华中:||||||| 华南:|
|||| 西部:|||||||
网友文章推荐徐和谊代表:“北京造”飞机P750今年将正式投产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北京通航公司预计,至2019年底,P750累计销量将达到500架,形成约36亿元的累计销售收入,创造约4亿元的净利润,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北京通航公司还正在打造“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产业运营基地”,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建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形成以公务机运营枢纽、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维修基地等为标志的通航产业集群。
原标题 代表:首架“北京造”飞机今年投产本报讯(记者 吴迪)“北京自己造飞机的梦想今年就将实现。”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汽集团与一家外资企业合作生产的用于通用航空飞行的多功能小型飞机P750今年将正式投产。 徐和谊介绍,这一工程是北京产学研合作的一个典型案例。北汽集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共同组建了“北京通用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通航公司与新西兰航空航天有限公司合资生产,首批计划生产15架飞机,预计售价1000万元左右,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非常有竞争力。 据了解,P750定位为“空中力士”。与同级别产品相比,它具有非常明显的多用途产品优势及超短途起降性能,可以广泛用于客货运输、航拍航测、农药喷洒、森林防火、人工降雨、警务侦查、抢险救灾、运动等多方面任务,特别适合中国通用航空市场对多用途飞机全天候作业的需求。 北京通航公司预计,至2019年底,P750累计销量将达到500架,形成约36亿元的累计销售收入,创造约4亿元的净利润,为北京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有力的支撑。与此同时,北京通航公司还正在打造“北京通用航空有限公司产业运营基地”,在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构建通用航空全产业链,形成以公务机运营枢纽、通用航空服务中心、航空维修基地等为标志的通航产业集群。 北汽明年底将推 新车与特斯拉竞争 据徐和谊介绍,明年年底,北汽将推出一款纯电动,综合性能不低于特斯拉motors,今年年底这款车的样车就有望面世。“特斯拉是世界上的一款先进纯电动汽车,我们推出的新产品目标是要超过它。”徐和谊表示。 就纯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徐和谊表示,今年是中国纯电动汽车进入家庭的元年。电动汽车从过去5年的示范试制期,已经进入了产业的导入期,意义非常深远。据统计,目前,共有1400多个家庭申请到了新能源汽车的指标,一部分已经开上了纯电动汽车。就现在的使用状态来看,反响良好。随着北京率先推动,从今年开始,纯电动汽车将较快地进入国内的一些大中城市市场。按照国家提出的“2015年纯电动汽车达到50万辆”的目标,从目前的进度来看,应该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4353
播放数:124395
播放数:173975
播放数:82180
48小时点击排行徐和谊:特斯拉并不会成为汽车界的苹果_凤凰汽车_凤凰网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S,将无法看到通过JS实现的效果
请选择品牌
请选择系列
徐和谊:特斯拉并不会成为汽车界的苹果
作者:王肖邦
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对于电动车品牌(Tesla)在国内受到追捧很不以为然。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汽车业论坛上丝毫不掩饰自己对特斯拉的看法。“特斯拉不会成为汽车界的苹果。”他说。
总经理朱福寿以同样的句式重复了相同的观点:“伊隆·马斯克(特斯拉公司)不会成为汽车界的乔布斯。”朱福寿相信,特斯拉的被人为夸大了,它在中国能够引起如此高的关注度,缘于公众对PM2.5的恐惧。
电动车的瓶颈
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对待特斯拉的态度,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纯电动车行业目前的尴尬处境。
徐和谊认为,特斯拉在技术方面没有本质突破,这决定了其无法成为行业内真正意义上的“颠覆者”。
朱福寿相信,特斯拉代表的纯电动车在解决电池成本、性能、安全等问题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他表示:“三五年前,新能源汽车的呼声一度很高,但几年运营下来实际情况并不理想,特斯拉最近获得关注的根本原因在于PM2.5将环境问题重新凸显了出来。”
朱福寿介绍,过去一年,包括纯电动车在内的所有新能源汽车在中国仅仅生产销售了1.79万辆,同比增长38%,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新能源汽车厂商“自己卖给自己”的——这与特斯拉在中国受到几何级式增长的追捧不成正比。
当然,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对特斯拉的“贬低”,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看好电动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徐和谊在博鳌论坛现场称,北汽正在和美国硅谷的一个团队合作,明年年底会推出一款他自称将超过特斯拉Model S的产品。
朱福寿对于电动车前景的态度相对保守。他相信全国120万辆出租车和50万辆公交车将是现阶段电动车的主要目标市场。
产能是否过剩?
特斯拉无法给中国传统汽车厂商带来真正的威胁感,一方面因为电动车自身面临的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更是因为这些厂商对传统市场仍然寄予厚望——即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汽车产业面临严重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的问题过于杞人忧天”,徐和谊认为汽车产业在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就汽车千人保有量这一指标来看,中国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他相信到2020年,中国汽车将达到3000万~3500万辆。当然,徐和谊也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存在一定的“结构性的问题”。
徐和谊表示,城镇化带来的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以及中国车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都将有效地消化产能。“我预计2020年之前,10%~20%的产销量是走向国际市场的,未来还会有更大的比例。”
朱福寿的看法相对谨慎,他承认产能过剩的情况实际存在,但仍属合理。
“目前汽车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是84%。应该说,80%~100%都是可接受的范围。如果产能利用率到70%以下则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朱福寿说。
朱福寿表示,出现产能过剩的原因一方面因为这些年汽车销量的高增长,给汽车企业经营层带来非常乐观的预期,另一方面更与许多地方政府过度扶持汽车产业或政策出现变动,使得企业家不能理性、客观地做出决策有关。
不过,朱福寿对于如何解决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态度矛盾。一方面他希望政府不要过度干预,让汽车产业回归到产业本身,让企业根据市场自己决策;另一方面他希望国家能够推出鼓励政策去消化过剩的产能,通过类似制造资源第三方化的方式解决产能过剩问题。
希望摆脱政策但同时又依赖政策,这反映出中国传统汽车厂商的矛盾心理。
凤凰汽车公众号
搜索:autoifeng
@ 凤凰汽车
凤凰汽车&凤凰好车
文章标签:
0人点赞 | 评论0条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或
大家都在看1234567890电动汽车时代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 >
徐和谊的秘密武器——北汽新能源新车计划
  在上个月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上,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表示,北汽明年年底将推出超越的电动汽车。由于目前北汽新能源的产品距离特斯拉还有一定的差距,徐和谊的言论引起了一些质疑。但是从电动汽车时代刚刚获得的北汽新能源产品规划来看,他的自信并非毫无依据,而是来源于北汽新能源不断增长的技术实力,以及研发中的秘密武器——全新平台的L系电动轿车和全新的纯电动跨界车C50EV。  目前北汽新能源的主力车型是E150 EV。在北京郊区运行着近1000辆E150 EV电动出租车,单车累计行驶里程最高已经突破了30万公里。同时还有100多辆E150 EV投入到了分时租赁业务当中。通过这些在公共领域运行的电动汽车,北汽新能源获得了大量的实际运营数据和反馈意见,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靠着这些来自一线的信息,北汽新能源不断地对这款车进行改进。从电池电量的提升到可靠性的提高,E150 EV已经成长为一款成熟可靠的新能源车型。  改进老产品让北汽新能源锻炼了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之而来的变化则体现在未来的新产品上。我们了解到,续航里程超过200公里的E150 EV二代车型即将于今年8月上市,并取代一代车型,成为北汽新能源的主力车型。二代车型不仅续航有了提升,在许多细节方面还针对电动汽车的特性做了优化,比如前格栅的样式、仪表盘的布置。随着今年下半年北汽E150 EV二代等车型的上市,国内的电动汽车也将全面步入续航200公里时代。  北汽新能源真正的重量级产品则是尚未公布的两款车型,全新平台的L系电动轿车和全新的纯电动跨界车C50EV。这两款车都有着超长的续航里程。   C50EV是一款紧凑型SUV,面向的是现在国内最火爆的细分市场,其意义不言自明,它将会是未来北汽新能源提升销量的主力产品。从效果图上看,C50EV线条流畅,充满动感,达到了较高的外观设计水准。据悉,它的续航里程将会达到400公里。  L系电动轿车则是一款C级三厢轿车,有着很大的车身,以容纳更多的电池,并提供舒适的后排空间。L系电动轿车面向的是商务用车和公务用车市场,未来政府的公务用车将会逐渐向新能源倾斜,这块市场也将是自主品牌的一个蛋糕。据北汽介绍,这款车将会用到之前收购的美国ATIVEA公司的技术,续航里程可达500公里。它将以以特斯拉Model S和奥迪A6为竞争对手,是北汽手中暗藏的大杀器。  从北汽新能源的续航里程规划上看,北汽的步伐虽然不快,但还是非常的稳健,以每年100公里的增幅逐步提升。前期的弱势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北汽新能源现在的产品或许还不能让人满意,但是经过一两款车型的技术沉淀之后,相信北汽新能源今后的产品将会越来越有竞争力。
了解电动汽车资讯,加电动汽车时代网微信订阅号:evdays-huiz
关键词:&&&&&&
相关文章推荐
高清图分享
A  奥迪B  宝马B  北汽B  奔驰B  别克B  保时捷B  本田B  比亚迪B  标致C  长城C  长安D  大众D  东风F  菲斯科F  福特F  菲亚特F  丰田G  广汽集团H  华泰H  哈飞汽车H  华晨H  海马J  捷豹J  吉利J  江淮K  凯迪拉克L  路特斯L  雷诺L  雷克萨斯L  力帆L  铃木M  马自达O  欧宝O  讴歌Q  起亚Q  奇瑞Q  启辰R  日产R  荣威S  双龙汽车S  三菱S  深圳腾势电动汽车T  特斯拉T  唐骏W  沃尔沃X  雪铁龙X  现代X  雪佛兰Y  一汽Y  英菲尼迪Y  御捷Z  众泰Z  知豆
价格:87.80万元
类型:混合动力
价格:30.00万元
类型:插电式混动
价格:36.90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22.69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26.78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64.80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18.98万元
类型:插电式混动
价格:23.49万元
类型:纯电动
价格:32.00万元
类型:混合动力
价格:24.98万元
类型:纯电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卫华诚接班徐和谊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