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的意思,怎么理解,比如一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

现在流行数字平等,如人均GDP,人均纯收入收入,云云!!!中国的新愚民东东。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2:37:26&)
( 21:14:33)
221字(7/0)
( 16:22:13)
( 15:24:29)
( 20:40:18)
22字(22/1)
( 15:25:55)
32字(12/0)
( 20:11:34)
222字(46/0)
( 19:49:49)
38字(54/0)
( 18:33:26)
110字(60/0)
( 16:27:14)
57字(33/1)
( 16:28:56)
55字(45/1)
( 20:39:05)
49字(48/0)
( 15:57:59)
10字(27/0)
( 15:57:56)
22字(29/0)
( 15:21:53)
46字(29/0)
( 12:49:39)
60字(78/0)
( 12:18:28)
127字(91/0)
( 12:01:44)
30字(42/0)
( 10:44:03)
23字(34/0)
( 10:16:15)
246字(29/0)
( 10:13:23)
44字(51/0)
( 09:36:04)
44字(70/1)
( 09:37:40)
32字(48/0)
( 09:30:07)
13字(28/0)
( 20:49:58)
61字(32/0)
( 20:09:46)
( 19:46:32)
83字(79/5)
( 18:41:37)
31字(44/0)
( 09:24:58)
23字(56/0)
( 09:13:37)
38字(63/0)
( 21:19:55)
29字(37/0)
( 20:00:49)
( 17:44:52)
18字(39/0)
( 17:42:25)
38字(61/0)
( 17:29:16)
27字(51/1)
( 18:04:30)
14字(34/0)
( 17:16:02)
48字(42/0)
( 17:14:52)
22字(55/2)
( 15:20:00)
68字(53/0)
( 17:19:06)
16字(40/1)
( 17:20:31)
19字(45/1)
( 17:22:38)
20字(49/1)
( 10:16:29)
246字(22/0)
( 17:05:10)
82字(43/0)
( 17:04:39)
11字(32/1)
( 17:05:14)
12字(33/1)
( 17:11:13)
39字(70/3)
( 17:59:11)
78字(17/0)
( 17:53:38)
40字(41/0)
( 16:21:43)
57字(43/0)
( 17:03:09)
12字(43/0)
( 16:54:51)
106字(43/1)
( 16:56:48)
( 16:47:02)
119字(50/1)
( 15:27:54)
89字(48/0)
( 16:45:01)
22字(45/1)
( 16:48:27)
23字(51/1)
( 16:50:11)
27字(33/1)
( 16:52:36)
33字(31/1)
( 16:53:53)
24字(52/1)
( 16:55:22)
27字(41/0)
( 16:37:11)
14字(21/1)
( 16:37:47)
12字(38/2)
( 16:40:48)
10字(40/1)
( 16:42:12)
31字(51/0)
( 16:39:13)
12字(61/0)
( 16:33:13)
36字(32/1)
( 16:34:20)
16字(30/0)
( 16:30:58)
18字(30/0)
( 16:20:17)
( 16:11:53)
( 15:48:53)
72字(51/3)
( 16:58:18)
92字(26/0)
( 16:36:01)
75字(63/0)
( 16:34:39)
58字(50/0)
( 15:41:37)
84字(38/0)
( 15:36:29)
46字(50/1)
( 15:37:42)
34字(47/0)
( 15:28:30)
22字(86/0)
( 15:26:48)
44字(63/2)
( 16:40:17)
31字(21/0)
( 15:59:08)
78字(41/1)
( 17:26:23)
46字(39/2)
( 10:16:05)
246字(26/2)
( 21:14:21)
221字(0/0)
( 16:11:29)
165字(24/0)
( 17:37:12)
29字(56/1)
( 15:47:05)
377字(112/0)
( 15:20:05)
20字(36/0)
( 15:19:18)
50字(46/0)
( 15:15:55)
44字(53/1)
( 15:20:12)
30字(34/1)
( 15:30:07)
35字(32/1)
( 16:03:41)
19字(38/0)
( 15:09:32)
( 15:06:28)
82字(69/1)
( 16:00:17)
77字(42/1)
( 16:42:01)
( 15:05:42)
27字(30/0)
( 15:04:04)
33字(40/1)
( 15:08:50)
35字(35/2)
( 15:15:11)
36字(44/0)
( 15:10:37)
14字(29/1)
( 15:14:35)
61字(82/1)
( 16:15:41)
37字(33/0)
( 15:03:18)
34字(28/0)
( 14:58:34)
11字(24/2)
( 15:08:59)
26字(25/0)
( 14:59:48)
11字(33/0)
( 14:57:38)
66字(65/1)
( 15:12:14)
46字(44/0)
( 14:53:31)
29字(28/1)
( 14:57:03)
48字(59/1)
( 15:00:26)
12字(37/1)
( 15:07:23)
76字(34/1)
( 15:18:34)
49字(76/1)
( 15:22:24)
55字(31/1)
( 15:37:06)
57字(36/1)
( 16:05:06)
29字(33/1)
( 12:26:48)
61字(30/0)
( 16:12:19)
34字(36/1)
( 16:18:31)
34字(28/1)
( 14:53:26)
39字(42/0)
( 14:49:29)
42字(45/0)
( 14:48:13)
165字(33/0)
( 14:46:25)
52字(51/0)
( 14:42:32)
16字(40/0)
( 14:42:08)
61字(147/2)
( 15:00:36)
32字(43/3)
( 15:19:41)
49字(54/0)
( 15:10:38)
76字(35/1)
( 15:17:39)
60字(50/1)
( 15:22:50)
39字(43/1)
( 15:27:20)
64字(24/0)
( 15:07:38)
20字(64/0)
( 14:56:42)
40字(26/0)
( 14:38:18)
17字(35/0)
( 14:33:04)
33字(40/0)
( 14:18:15)
23字(30/0)
( 14:15:32)
78字(32/1)
( 14:16:13)
78字(25/0)
( 14:05:53)
34字(41/1)
( 14:51:00)
( 14:04:36)
22字(35/0)
( 13:57:28)
50字(33/0)
( 13:50:44)
402字(92/0)
( 13:42:26)
84字(65/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数字平等的意思,怎么理解,比如一二平等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数字平等的意思,怎么理解,比如一二平等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是讲的人人平等。比如说一般公民与身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公民的权利就不同,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而在立法上就不平等了,这个道理很好理解。所以你说人人平等应该有时空限制。不可能有绝对的人人平等。
采纳率:93%
来自团队:
南市听力障碍
知道总有些智障看不懂题目,回答的是尼玛的毛线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 正文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二)--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是人性的本质,人人都想自由地呼吸、自由地生活。平等是要求社会有这样一个平台,让人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取得到成功。公正是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一切道德的取向和法律的制订和执行首先就要从公正出发,维护正义。法治则是能通过国家公权保障公民能实现自由、平等、公正。
  在我国宪法有多处条款提到公民的自由权,自由是宪法中出现次数比较多的词汇。如:“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的保护。”、“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禁止破坏婚姻自由。”一共提到七个方面的自由,我们公民的确能享受全面的自由。
  在我们自然界里没有绝对的平等,山脉有山峰和山谷,大河河道也是有宽有窄,有高原也有平原,看似没有绝对的平等,但从大自然整体来看,地球是一个整体追求平衡平等的系统。而平等,自人类诞生以来,就是一直追求的目标。为了平等,多少人奋起抗争,多少人孜孜以求,而这种平等也是一种相对的、整体上的平等,个体上的差异因人而异也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平等,是追求的高于以往所有社会制度所制订的平等,社会主义制度为实现平等奠定了制度基础,社会主义制度下,平等是人的一项本质属性,没有平等也就无所谓人权,更无所谓民主,把平等作为价值目标和价值导向,对于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民主,确保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基础性的价值取向和路线选择。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立为推进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全面性”主要体现在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是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尊严和权威,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必须在法律的框架下行使权力,受到法律的制约。中国是大国,幅员辽阔,是各种民族文化相融合的一个大家庭,如今又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更需要统一国家权威,保障人民正当合法的权力,只有严格执行法律才具有这一权威这一效力。(顾建新)
来源:高新区文明办&&
编辑:苏州文明办
主办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中国江苏网(江苏中江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10:44:10]
19:20:54]&&
(佚名)生死之书?为死亡做准备
&第三章 为死亡做准备
不知道自己必须放下一切而离去,为朋友和敌人我犯下各式的恶行。
                -佛陀
胜妙难得易失身,利害苦乐可抉择;不以现事而唐捐,愿取大义祈加持。
为了达到修行成功的极至,我们需要有利的内外条件。事实上我们已经具足这些条件,例如,身为人,我们拥有能了解法教的身心,这就是具备了最重要的内在条件;外在上,我们需要修行的传承及自由。如果具备了这些情境,然后努力去做,保证一定会成功;如果不努力,就是非常大的浪费。我们必须珍惜这些情境,因为当它们不存在时,就连一点机会都没有。我们应该珍惜目前圆满的人身。既然已经拥有人身与合宜的外在情境,再配合修行的愿望,即可使自己的生命有价值。我们必须如此做,也正是时机这样做。如果有这样的机会,而又能依循善因而努力,我们可以完成很多大成就;如果动机源自贪、嗔、痴,也就是依循恶因而努力,同样也会完成十分强大的恶行。至于其它的生命,像是动物,没有我们人类特殊的基础,很难经由自己的力量完成善德。在合宜的外在条件下,只有非常稀少的例子会行善,但他们很难思考。动物的贪或嗔的行为,是暂时而表面的,他们无法在身体和语言上大力施展各种恶行。然而,人类却可以从许多不同意见的观点来思索;因为我们的智力更有效,我们的善与恶就可以达到更大的规模。如果善用此圆满人身,它可以很具力量。如果能好好看护它努力行善,就可以达到此生及未来世的目标;如果不能,我们的恶行将带来大量的苦。这就是为什么在我们这个行星形成后,虽然有各类生物的演化,但能带来最大进步的就是人类;而学会创造最大恐惧、痛苦和其它问题的,例如威胁地球毁灭,也是人类。最好和最坏,都是由人类造成。既然已经拥有圆满的人身,可以捡选得失乐苦,就必须知道如何无误谬地使用它。如果知道自己在持续的生生世世中,都能拥有此一圆满人身的选择,那么此生不能有智慧地善用它,也许没有什么问题。但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一种现象的变化,就是它依赖因缘的征兆,所以我们共同经验到的身体变化,就代表身体是依赖因缘的。由父母而来的元素,就是自己身体的因和缘,但是要让父精母卵相结合,还需要其它因素。比方说,对父精母卵的依存,可以一直追溯到这个世界形成后某些生命的父精母卵。然而,如果血肉之躯的形成是依赖精子和卵子,那么在这个世界形成之时,精子和卵子既不存在,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地出现(就结果来看,它们当时如果不是随处一直都在,就是从未出现),那就表示还有其它因素存在。而这就是业。每一个世界的系统中,都有着成、住、坏,以及最后一段时期的空。在这四个连续的阶段后,从旋转的风或能量,以及随后其它元素的发展就会形成新的世界系统。不论这个形成的过程是否依据目前科学观点或佛教哲学,我们都会发现,此一世界系统在某段时间是不存在的。一个世界系统的形成过程,依赖许多因缘产生,而这些因缘本身就是由因所造成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是由创造神,或出生在那儿、同时经验及使用此环境的人的业力(前面的行为)所造成。从佛教的观点,任何从因所造成的,就是无常(包括世界的系统),因此,它不可能是由一个无因且恒常的神o来监控或发动它的创造,反而应该是经由众生的业力,才会发生环境形成的过程。另外一种选择是,它的形成是没有原因的,而这是荒谬的。众生的生命品质,也和环境的制造和解体一样依赖因缘。因果的法则是坚固的,在长期上来说,善因有善果,而恶因有恶果。这表示任何长期的善果,都是来自善因的累积。同样地,要制造强大的果,就必须有强大的因。关于我们的生理性或生命支持,在我们的过去世必须累积各种强大的因和缘,个别地制造出这个身体的形状、颜色,以及感官的清晰感和其它特质。假如做了善行,同时也累积它的能量,而此能量保持不衰退,直到它的果实在此生或未来世开出来,这个果就不会太脆弱;但事情并非如此。一个强大的不善心境,就象愤怒的产生,会压制善的能量,令它无法作用。因此,我们不但需要完成许多强力、有建设意义的因,同时也要避免会引发有利因素衰退的相反力量。要累积这些因或能量所需的善行,是来自一颗颗调伏的心,而恶行则是来自未调伏的心。象我们这样的一般人,从无始以来就习惯于一颗未调伏的心。从这种习性我们可以归纳出结论,我们常以未调伏的心来行动,而不是调伏的的心。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应该感恩现在所拥有的这个特殊人身,这是因著过去一颗调伏的心,做了许多强大的善行所带来的特殊结果。这是极难获得的。就是因为很稀有,我们必须尽量好好地用它,确定不会浪费它。如果不是稀有、不难获得,我们也就是无需照顾,但事情并非如此。如果这个难以取得的圆满人身稳定、恒常,而且不容易衰败,那么可以等到后来再用它。然而,这个生命系统是脆弱而易于从许多内外的因上解体。圣天尊者的《菩萨瑜珈行四百颂》中说,四大元素是彼此相克,身体一旦依赖地、水、火、风四大元素,那么身体上的快乐,仅只是这些元素的偶而平衡,而不是持久的和谐。例如,如果感觉冷,那么,热首先会令人愉悦,但又需避免太热。疾病也一样,某种疾病的药,最终有可能带来另一种疾病,然后又要治疗引发的新病。我们的身体是大麻烦及复杂的泉源,身体上的快乐,也只是这些问题暂不存在。我们的身体必须藉由粗糙的维生物质及食物维持,吃得太多时,创造健康所需的物质就会变成疾病和痛苦的泉源。在食物稀少的国家里,饥饿是痛苦的主因,但在各类营养充沛的国家里,依然有着暴饮暴食和消化不良的痛苦。当一切均衡、没有任何问题显现时,我们称此为“快乐”,但如果认为我们会或将会永远不生病,那就是愚蠢。这样的身体就是问题的来源。并非没有疾病、战争或饥饿,我们就会不死。身体的本质就是分解;从受精开始,身体就注定会死亡。这个人身是珍贵的、有力而脆弱的。仅仅是活者,我们就已经在关键的转折点上,同时担负很大的责任。为了自己和他人,我们可以完成强大的善,所以为了此生一些琐事而分心,将是很大的浪费。我们应该许愿有效地运用此生,同时向自己的上师,三宝与其它皈依泉源祈求;如此从内在敦促自己,同时从外在请求协助。最后,不要只是嘴巴上念颂这节诗文的字,而是要思索其中意义,让它在自己心中现起。总而言之,这个支持我们生命的人身,是有利益而难取得,同时也很容易就分解消融,我们应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来用它。利益是来自一颗调伏的心,当我们的心祥和、放松和快乐,外在的快乐,像是食物、衣服和谈话等,会令一切更好,但如果没有这些外在快乐,也不会压倒我们。如果心不祥和,也未调伏,那么不论外在情境有多好,我们也将被恐惧、希望和害怕干扰。如果有一颗调伏的心,我们对财富或贫穷,健康或朋友固然很好,但如果没有朋友也无所谓。我们自己的快乐和福利,都源自一颗祥和及调伏的心。对他人而言,当我们有着一颗祥和而调伏的心,也会为朋友、配偶、父母、子女及相识的人带来更愉悦的生命;我们的家会是安静的,所有住在那儿的人都将享受一种很棒的放松感。一进到我们的家,他人就能感觉到一种快乐。当我们的心不祥和且未调伏,不但会反复生气,别人一进到我们的家,立刻就能感觉到屋子里有许多战斗气氛,会感觉到我们经常很烦燥。就因为调伏的心能带来快乐,不能将心调伏会带来痛苦,所以我们应该用一生来改变未调伏的态度,像是控制敌人、吹捧朋友、增加金钱利润等;然后尽可能调伏、训练自己的心。这就是从这个珍贵而微细的人身中,取出精义的方法。
【劝言摘要】
1.领悟到我们所拥有的人身的珍贵价值,因为这是过去许许多多善因的结果。感恩于法教的存在,以及随时可以实践它。
2.这个珍贵的人身既可被用来做非常有益的事,也可以做很具破坏性的事,而它本身又非常脆弱,所以现在就应善加利用。
3.生理上的快乐,只是身体上各元素间偶然的均衡,并非深刻的和谐。必须了解它的暂时性。
4.一颗调伏的心能令我们祥和、放松与快乐;如果心不祥和,也未被调伏,那么不论外在情境如何美妙,我们都将受困于恐惧与担忧。如果能领悟到自己的快乐及幸福是源自一颗祥和及调伏的心,对我们周围的人也有很大的利益。
合会终离积皆散,崇高必堕生咸死;非惟定死且无期,愿知无暇祈加持。
从无始以来,我们受到一种恒常的幻觉影响,所以总认为还剩下很多时间,在延缓中让我们陷入浪费生命的危机里。要反制这个倾向,对无常做禅定最重要,也就是对死亡随时会发生的这个事实做禅定。即使不能确定今晚是否会死,当我们培养对死亡的觉知,那么对于今晚可能会死,就能欣然面对,有了这种态度,一旦可以做任何对此生及下一世都有助益的事,我们就会优先去做,而不会只顾及那些只对此生有表面助益的事。而且当我们不确定死亡何时会发生,就会限制自己做任何对此生及未来世有害之事。当这种正念发展出来,我们会更努力不去累积那些失控行为所累积的不利倾向。根据各自的能力,我们将发心建立各种对治的态度来驯服各种未调伏的心。然后不论我们活一天、一星期、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都有意义。我们的念头和行为都将依循长程的利益,活得愈久就愈有利益。相反地,如果受制于恒常幻象的影响,将时间耗费在此生的表像上,我们将蒙受极大的损失。这就是为什么在这节诗文中,班禅喇嘛引领我们注意每一刹那都有价值。以我们自己为例,我现在是六十七岁,在我之前的十三位达赖喇嘛中,我的年纪最老,除了第一世达赖喇嘛甘登竹活到八十岁外。第五世达赖喇嘛活到六十六岁,我比他老,我是一位老人。由于近来医疗和生活条件的发展,我还有希望活到八、九十岁,但到了某个时候我一定会死。我们西藏人甚至认为可以透过仪式延寿,但我不能确定那些执行修法的人自己是否活得更长。要执行长寿法的修行仪式,必须在专注的禅定中有稳定的观想。此外,必须了解自性空,因为是智慧本身展现为我们所观想的理想自己。同时必须有慈悲心和利他的成佛愿望。这些必要条件令长寿的禅定困难。因为恒常及珍爱自我的态度会摧毁我们,而它们在我们内心里就像是生命的中心,因此,最有效果的禅定,就是对无常、自性空和慈悲做禅定。如果不能这样做,长寿法等都不会有帮助。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强调,飞向证悟的双翅就是慈悲和智慧。这两者就是克制恒常和自我珍爱的方法,而从无始以来,恒常及自我珍爱的态度,已逐步摧毁我们的快乐目标。我大约在十五、六岁时学习证悟之道的次第阶段(各个阶段),同时也开始以某种形式的禅定来培养次第进阶。我同时也开始弘法,这期间愈来愈需要做分析性的禅定,因为法教和分析性的禅定是联合并进的。觉知死亡这个题目,绕着三个根本,九个理由和三个决定来建立。
第一个根本:思索死亡是确定的1.因为死亡一定会到来,因此无法避免;2.因为我们的生命不能延伸,而是不停减少;3.因为就算我们活着,也少有时间修行。第一个决定:我必须修行
第二个根本:思索死亡的时间是不确定的4.因为我们在世上活着的时间不确定;5.因为致死的因素很多,而续命的因素很少;6.因为身体的脆弱性,死亡的时间不确定。
第二个决定:我必须现在修行
第三个根本:思索临终时除修行之外一切无助益7.因为临终时我们的朋友是无助益的;8.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财富是无助益的;9.因为临终时我们的身体是无助益的。
第三个决定:我将修行不执着于此生任何美妙的事物
轮回的本性,就是所有的聚合终将分散,包括父母、子女、兄弟、姊妹和朋友。无论朋友彼此间如何喜爱,终究要分离。当我年长的教师林仁波切健康时,我几乎无法、也不能忍受去想他的死亡。对我而言,他象一块可以依靠的硬石,我怀疑没有他自己是否能生存。但当他经历一次中风,接着第二次非常严重的中风时,这个情境终于让我部分的心开始思考:“现在最好能让他走”。有时我甚至认为他故意生这样的病,然后在他真的走时,我可以准备好去处理下一个任务,去找寻他的转世。除了与我们所有的朋友分离外,我们所累积的财富和资源,不论它们多美好,都终将无用,不论你的地位或阶级有多高,最后都必定坠落。为了提醒我自己,每当我登上高台授课,一坐下时,我就对自己念
《金刚经》中关于无常的话语:
一切有为法,如星、灯、幻、露、泡、梦、电、云,应作如是观。
我思索因缘合和现象的脆弱性,然后弹指,简短的弹指声象征无常。我提醒自己很快就要从高高的宝座上下来。一切有情生命,无论活多久,终将死亡。没有其它方法。一旦住在轮回中,无法在其本质外生存。无论事情多美妙,在它们的本质中已设定这一切美妙的事情和享用的我们,最后必定衰退。我们不只会死,而且还不知道何时会死。如果知道的话,可以延后对未来的准备。就算有征兆会活得很老,我们也无法百分之百确定今天不会死。不要再拖延,我们应该做好准备,如此,就算今晚死亡,也没有遗憾。如果能认知死亡的不确定和迫切,就会愈来愈强烈感觉到必须智慧地运用时间。就如西藏学者瑜珈士宗喀巴(tsongkhapa)所说:
当了解到此人身之难得,即无法游手好闲。当见到伟大之意义,无意识度日即为悲伤之因。当对死亡做静虑,即对下一世做准备。当对行及其果做静虑,无良知的泉源被摒弃。当此四根本如是稳固时,其它善德修行亦增长。
思索死亡,不仅能为临终做准备,以及唤醒对未来世有利益的行为,而且对我们的心理观点形成戏剧化的影响。例如,当世人不习惯做觉知死亡的正念修行,那么就算他们明显衰老和行将就木,家人和朋友却感到不能如实地告诉他们,甚至认为必须称赞他们的外观。双方都知道那是谎言,真是荒谬。有时,患有绝症的病人,象癌症,会避免使用“去死”或“死亡”的字眼,我发现几乎无法与他们讨论迫近的死亡,因为他们拒绝听。但对于目前连“死”这个字眼都不能面对、也从不关心其真相的人,等到死亡实际来临时,就很可能造成极大的恐惧和难过。另一方面,当我们遇见行将死亡的修行者,我毫不犹豫地说:“不论你是死亡或复原,两者都需要做准备”。我们可以共同思索死亡的迫切性,无需任何隐瞒,因为他已准备好无憾地面对死亡。一个修行者愈早对无常做思考,临终时就会愈有勇气及快乐得多。思索死亡时间不确定性,会令心祥和、有纪律、以及有福德,因为在这短暂的生命中,心驻留于更深刻的事情上。
【劝言摘要】
1.如果能培养对死亡时间的不确定感,我们将比较会善用自己的时间。2.为了不延宕心灵的修行,守护着不要受到“恒常”幻觉的影响。3.领略到无论情境多美好,在本质上它一定会结束。4.不要想以后还有时间。5.面对自己的死亡要坦率,善巧地鼓励他人也能坦率面对他们的死亡。当死亡将近,不要用赞美欺骗彼此。诚实,将培养勇气和喜悦。&(字节数: 10368) [转贴
14:13:37]&&
大宝法王开示――什么是真正的修持
大宝法王二零零五年六月十五日
于印度达兰萨拉 西布哈利 上密院
&&& 世界上不同的精神传统中都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对神的信仰,我们向神表达自己的崇拜和敬仰。这些神祗或者有着切实的物质形态,或者只是一种抽象的能量形式。似乎大部分的精神传统都会有它们特别的一套神圣的、可供祷告的仪轨或者经文。藏传佛教中,也有着大量的经文、仪轨,经由诸多伟大的精神导师一直传承下来,他们为我们留下了经典和仪轨,让我们去学习和祈祷。
&&& 既然在宗教取向上我们都是一致的,我们应该谨记在心的是,我们在精神上的修持应该对我们产生积极和美好的影响。虽然通常,我们的确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修行,但却只是在外相上看上去很神圣而已。更有甚者,历经多年这些修持都只是影响了我们的外相,却没有对我们的心灵产生真正的影响。我们不应该被这些外相所蒙骗,事实上外相之下缺乏真正的智慧的增长。
&&& 有时候,我们外在的修持的确是真实的。通常由于一些特别的外部环境或者外缘,我们会比其它时候更有宗教倾向。但无论如何,如果我们一直在等待有利的环境来激发我们的神圣行为,我们又怎么能够期望会真的变得神圣呢?如果只是一天几个小时的修行,还要视乎外缘如何,那些修持的利益又怎么能够深植于内呢?
&&& 当我们讨论到精神修持,它应该是指生活中各个方面的神圣而有益的修持。我们的整个生命,每一天都变得日渐殊胜,我们的心态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会渐渐变得更健康。
&&& 有一点很重要,应该谨记于心的是:如果只是等待着一些殊胜的环境出现,然后在这种魅惑之下,做某些所谓神圣的行为,这样就好比是沉迷于酒精的状态――当事情变得糟糕,一个人开始喝酒,在酒精的影响下忧虑和麻烦都止息了,但是当酒精的影响一旦消失,平常的真实状况又再一次地出现――这就像是在等待殊胜情况的发生。因此最好能够保证持续的修行,这样才能够在心灵的觉悟和调伏上,带来持续性的进步。精神的修持不应该是偶尔而短暂的。你们的修行应该是负责的、可靠的,如此心灵才可以变得稳定,充满仁爱、慈悲和宁静。
&&& 为了使生命变得全然殊胜,你需要把修行变成一个持续的习惯,每日都坚持,尤其是在面临诸多障难和干扰生起时。
&&& 我们在修行道路上的主要障难就是:我们相信一种幻相,过于强调我们此生行为的重要性。我们的思想受到这样的禁锢,因而看不到有其他的选择。任何与此不同的观点对我们完全没有作用。
&&& 过去所有伟大的上师都曾同出一辞地告诉我们:除非我们能完全地放弃这个幻相,认识到此生的虚幻,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佛法的真相。放弃幻相之前,我们无从看到佛法的真相。
&&& 但是一开始,我们仍然需要变得非常务实,并尽我们的最大努力进入道。我们慢慢地开始,系统地通过增加越来越多的修行,而逐渐减少世俗的事务。
&&& 同样的,考虑到我们对此生幻相一贯的执着,如果我们试图一次将所有东西通通抛弃,并不见得会为我们的未来带来很好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圆融地处理,每次放弃一点世俗需求,慢慢逐渐地、持续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加入精神元素。
&&& 在我们的生命中铺下真正的修行之路,我们必须在当下就非常明确:无论我们从事哪一类世俗行为,它们都无法带来任何长久或者究竟的快乐。这就是修行背后显著的本质和意义。我们说真正无伪的修行,不应是随大流之所为,当一个人知道是什么促使他承担起修行的责任时,真正无伪的修行应该是一种全然的喜悦。修行的基础,就是破除对此生幻相的执着――所以,破除它吧!
&&& 这里有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并不是我编造的,只是我稍稍整理了一下,重新讲述。从前,有一位伟大的上师,在古印度四处云游,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了一个正在绕塔的人。他就问那个人正在做什么,那个男子说自己正在通过绕塔修行。这位伟大的上师响应道:“如果你能够去修法就更好了。”这句话使那个男子停了下来,他想:“如果我现在做的不是修持佛法,那什么才是呢?也许我应该去学习仪轨,那应该就是修行了吧?”于是,他开始去学习仪轨。
&&& 当那位上师再次出现在那个男子的面前,问他正在做什么。男子回答他正在学习经文。上师再次说:“这很好,但是如果你能够修持佛法就更好了。”这个回答把那个男子搞糊涂了,他问自己:“到底什么才是佛法呢?”他猜想,也许是指禅修吧。禅修一定就是修行了,于是那个男子开始了禅修,并开始仔细思维教授中的智能。
&&& 那位伟大的上师又一次见到了那个男子并问他在干什么?男子回答他正在禅修,但上师再一次对他说:“嗯,很好,但是如果你能修持佛法就更加好了。”
&&& 那个男子变得为难又糊涂,于是他请求那位上师告诉他,到底什么是修持佛法?这位上师回答道:“修持佛法就是放开对此生幻相的执着,并对此生的幻相生起完全的出离心。一旦你体验到真正的厌离,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修行,在此之前,你做的都仅是外在的修持。”
&&& 因此,我们应该开始反观生命的真相。通常,由于一霎那间的灵光闪耀,我们看起来修得很不错,但事实上,我们并没有真正的放弃我们的妄想,所以我们的修持重新落入对此生幻相的执着。我们的修行变得庸俗,被希望获得名气或者其他世俗利益的欲望所染污。我们必须摆脱这些态度,这是修持的根本。我们必须放弃所有的欲望和执着,并对轮回的幻相彻底生起厌离。
&&& 如果一个人对如何进入精神修持之道抱有以上的观念,他就能够感召到诸佛的加持与神通。通过他们的加持与殊妙的帮助,我们就可以慢慢脱离世俗的诱惑。如果通过真实的加持能够为一个人带来自由与解脱,诸佛的神通便可以对他产生影响,但如果这个人不能放弃对幻相的强烈执着,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你仍然坚信幻相多于加持,那么加持将不起任何作用。无论你被什么所阻碍,你需要对加持力有完全的信心,因此你必须完全信赖诸上师的加持,而非信赖你的妄想。&(字节数: 4178) [转贴
11:53:39]&&
佛学小百科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height=14 src="http://www.thranguhk.org/encyclopedia/print.gif" width=17 align=right border=0 PRINT.GIF="" ARTICLES="articles">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height=83 src="http://www.thranguhk.org/encyclopedia/buddha.gif" width=75>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height=32 src="http://www.thranguhk.org/encyclopedia/offering1.jpg" width=272>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height=40 alt="" src="http://www.thranguhk.org/encyclopedia/flower.gif" width=34 name=image>I供是修佛法的一部份,是χ挝膛c婪之方法,其物|的意x象徵生I出自己的物供B十方三世T佛菩_及所有生,一般佛汐I供以八N橐唤M,放在八容器中。每一供品均有其特e的意x。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height=194 src="http://www.thranguhk.org/encyclopedia/offering.jpg" width=450>
【水】-水
第一供品是水,象徵八功德水,AM的佛陀然不诳剩┧墓Φ率怯靡越獬生之渴望。
【水】-浴水
第二供品是浴水,按照印度的鹘y,凡M入寺R前,一定要清洗p脚才可踏Mf赖姆鸬睿@K非表示佛陀需要清,而是藉此功德而得到自身的清Q,消除修行的干_。
第三I供是花,花本身是作用f婪鹕恚鹜AM的笊硎遣恍枰b,我供r花是祈求所有生得到佛陀f乐怼
第四供品是I香,佛Q土是清Q的它不需要用香砣Q的,供香是祈求生能修持「戒定慧」。
第五供品是簦烧X者皆可用他智慧的眼砜词挛铮K不需要小小的簦I舻囊饬x是⑺斜生的o明清除,得到o上智慧。
T香K非用砣正X的佛陀,它是祈求解除我及生的勒稀
第七供是果,成道者不惺茱|I,I果象徵能令所有生取得U定。
X悟者是不讨耳的音罚I肥窍筢绫生能法音而@_示。
&&(字节数: 3303) [转贴
20:53:43]&&普劝金刚铠甲共修
为众生回遮一切魔病
普劝金刚铠甲共修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B3%C2%B6%B0%D3%C3%CD%BC/sars.jpg">
看到这个图片,我想大家对此依然记忆犹新,在03年的那些日子里,人类共业的显现导致魔障猖獗疯狂,SARS 时期,连呼吸都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B3%C2%B6%B0%D3%C3%CD%BC/%C7%DD%C1%F7%B8%D0.jpg">
时隔两年,05年的禽流感爆发,无数的生灵又在遭遇了一次毁灭性的死亡。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B3%C2%B6%B0%D3%C3%CD%BC/%CA%D6%D7%E3%BF%DA%B2%A1.jpg">
08年,手足口病的出现又夺去无数孩子幼小的生命。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B3%C2%B6%B0%D3%C3%CD%BC/%D6%ED%C1%F7%B8%D0.jpg">
今天,猪类流感爆发,已经有很多人死于其中。
我们再三的祈请,但愿可以迅速平息。
回想起来这几年,完全可以说每年都有大规模的众生死亡现象,从SARS到禽流感再到手足口病、猪流感等等,这些病魔卷走了无数的亲人。我深刻相信,这是我们众生往昔所造恶业的共同显现,这种大规模极易传染的流行性疾病所出现的原因,从现量的角度来看,大部分都和我们身边的朋友------畜生,所息息相关。
我们人类为了自己的自私欲望从来不顾其他众生的感受,疯狂的伤害着他(她)们,然而因为不明因果轮回真相的原因,愚痴的我们似乎根本不感觉到这是一种伤害,更不会认为这是恶业。
纵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
&&&&&&& 如果业力有一个形状可以比喻的话,那么,整个虚空也不能融下。即使是过了百千万个大劫,我们往昔所造的身口意等恶业也不会减少和消失。
今天,已经习惯了病魔困扰的我们,是否自己也曾思考过,这一切的苦难和病痛到底是为什么呢?可以肯定告诉大家,这是往昔所造恶业的结果。可爱的人们,请将我们的心灵也可爱善良起来,因为有内而发的才是最美好、最真实的!
对质末法时期肆虐病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修《忿怒莲师---金刚铠甲》。忿怒莲师金刚铠甲为宁玛巴的岩传极密法,本应严格灌顶传承后才可修持。但因05年非典特殊时期,所以慈悲怙主法王如意宝给予了大家传承并特别开许未经传承也可以念诵修持。
昨天,根本上师根曲邦仁波切特别打来电话,说到最近猪流感的问题,所以劝请大家能参与到金刚铠甲的修持当中来,并将此修法功德无余回向给所有众生,愿所有的病魔早日平息!因此缘起,功德会从今日起特别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金刚铠甲共修,希望大家能踊跃参与!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的菩提心!
在此将金刚铠甲的修法仪轨和功德供养大家,愿大家精进修持!
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alt="" src="/%B3%C2%B6%B0%D3%C3%CD%BC/%BD%F0%B8%D5%EE%F8%BC%D7.jpg">
恭礼金刚上师托创杂! 印度智者莲花生大师,赐予君臣众眷之教言, 金刚铠甲深奥此仪轨,埋于秘密伏藏之诸地, 祈愿具缘诸众堪修持。末劫五百年之来临时, 人类福报穷尽造恶业,雨水不调收果时未熟, 彼时行持种种之恶行。天龙八部发怒曜龙猖, 出现前所未闻之疫疠,医生无法诊断及治疗, 彼时百病唯一深妙咒,三有界中稀有如意宝, 宛如阻挡祸殃之门闩,亲修实作真伪可明鉴。 此法无须见修及观想,不必护持趋入极方便,恒常念修金刚铠甲法,上中下之魑魅不祸害。 首先止语七日精进诵,至少勤念三日极关要, 每日无间讽诵一百遍,若办他利以咒水沐浴, 无有不能治愈之疾患。正行窍诀根本咒如下:
.&嗡&巴玛夏瓦热帕的&&南巴修&&纳嘎南&&达雅塔&&萨瓦沃热达 &哈纳哈纳班贼纳&&
ra恰ra恰&& 娑哈.
根曲邦活佛也特别开示说,此咒语如果能闭关止语念修十万遍是最圆满的,如不方便大家每天可以每天以强烈的信心祈祷金刚金刚铠甲并做观想念诵金刚铠甲心咒108遍,念诵完毕后,可以对水吹气,这样 ,这个水就是咒水了,然后大家可以喝下这些水,这样对预防病魔的伤害有着极大的作用,同时,最主要是把此功德回向给所有的众生!
金刚铠甲的功德
常念此咒功德巨大,可遣除末法时期的一切怪病,消除修法中外内密中的一切障碍违缘,临终时往生空行刹土。 
莲师告诉毗卢遮那说,时值末法五浊恶世之时,众生福报日衰损,天灾频传,谷不丰收,邪崇厉行,世风日下,种种不知名、无药可医的恶疾传染病毒流行,在众生极苦的时代,要对十万咒语精髓之金刚盔甲具足信心,若每天禁语持咒至少一○八遍,当念满三百四十万遍以上时,用吹气加持水,便能去除身体酸痛、头痛、牙痛、神经痛等病痛。
「金刚凯甲」力如转轮,能摧毁一切障碍,有如一切咒语、口诀心眼般地珍贵,极难值遇,无论在印度、中国、金刚座等地,均找不到此殊胜稀有的伏藏,即便是印度所有成就者与学者口中,也不可能听闻此法,因为此法及口诀,仅莲师拥有,谁有此法,便有金刚身。
此法似如意宝珠,能满足众生一切愿望。对如此珍贵稀有法要,受法灌顶者必须对上师三宝无比虔诚及发菩提心,并如法修持,再加上遵守三昧耶戒,必能获得金刚盔甲功德,具足无比大力,往生莲师净土并且有彩虹舍利。
本次共修时间为4月29日至5月29日,为了有一个好的修法缘起,功德会所有成员共同要圆满的数量最少为10万遍。所以最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这一个月内发愿念诵一个数量,请将数量尽快告知于陈师兄(),以便安排统计。
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稀有坛城&邦弥功德会
&&&&&&&&&&&&&&&&&&&&&&&&&&&&(字节数: 9606) [转贴
14:22:57]&&
“你看见生活里,热呼呼的佛法吗?”
宗门实修第四堂课& 法王教导“生活里的实修”
主法上师/第十七世法王噶玛巴邬金钦列多杰时间/2009年1月1日下午3:00~5:00地点/印度菩提迦耶德噶寺翻译/堪布丹杰现场报导/黄靖雅 &摄影/噶玛诺布、噶玛善治、潘士伟、郑履中
噶玛巴千诺!
&&& 宗门实修第二天,元旦下午的课程,法王从开放提问的问题箱中选取其中一个具共通性的问题:我们平常工作已经很累了,怎么还有时间修行?如果降低工作质量,在这个不景气年代,很可能会被裁员,请问法王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
&&& 法王针对这个问题回答说,这是个常见的问题,可见得提问的人重视修行和上师的交代。法王说:“一般人常把修行留在佛堂里,佛堂门一关,修行就没了。”这样的修行是不够的。
&&& 法王举自己的修行经验说:一开始,一般人为什么要修行?有两个原因──
&&& 一是顺缘造成的压力,一是逆缘造成的沮丧。有些人很能干,上司喜欢交给他一大堆事,他对自己要求也高,没日没夜的做,结果引起家人抱怨。而有压力的人忙起来,一遇到挫折,就容易被激怒、有情绪,就会越来越不喜欢这样的工作、生活和自己,结果身体病了、心理也病了、得忧郁症,最后是自杀“干脆不要这个不能带给自己幸福的自己”。像这些,就要靠修行的方式解决。
&&& 法王进一步开示,“所谓修行,就是修心,然后放到行为上用。”“心需要一个家,这个家不在外面,如果心里有个家,无论外在发生什么事,都会觉得满足、安定,内在有个家,心就可以休息休息、轻松轻松。”法王说,在藏文里,修行有两个意思,“修”是指心中的慈悲、关爱,“行”是付诸身语的行动。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字,都是“动词”,就是要付诸实际行动。有行持,就会牵动整个社会,引起改变。“只有发愿是不够的,要展现于行为,修行的力量才会显现出来。”
■你的心,听话吗?
&&& “修行,就是要管好自己的心,如果我们不适时叫回外驰的心,久了它就会不听话。”法王说,如果修行、有光明的心,就算明天会死,光明的心也不会死,死亡时也许会失去一切,色身、财物都会消抓,但光明的心和宁静会一直陪着你;而如果不修行、没有光明的心,看待世界都是负面的,就会觉得什么事都冲着你来,连看自己也都只看到负面的,生命就会变成一场自己和自己的战争。
&&& 生命中难免有逆缘,法王说,消除逆缘最好的方法,就是心的光明。“心的本质,是清凉、透澈、喜乐,具有光明的觉照力量,有种内在的寂静(此处法王说英文inner peace)。”即使在死亡时,有了心的光明,就不会看到死亡的黑暗,心的清凉、喜乐、宁静,是不会和我们分离的。而所谓修行,就是恢复心的光明、清凉、温暖。问题是,怎么做呢?
■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 此处,法王提到,要避免三种错误的修行观念──
&&& 一 不要把修行当成有时间性;
&&& 二 不要把修行当成功课;
&&& 三 不要把修行当成仪式。
&&&&对这三点,法王进一步开示──
&&&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班、下班时间,法王半开玩笑说:“像我就是整天在‘工作’。”
&&& 修行有“时间性”、有“下班时间”的人,平常不修,进了佛堂,勉强去修也行,但会觉得不舒服,一坐上座垫,发觉和菩提心、慈悲心都不熟,就在那里想:“菩提心你在哪里呀,快过来快过来……”平常生活中不观修,进了佛堂就要开始修行,就像没有暖身,就要开始激烈运动,是会伤身的,“不要用修行伤自己的心,修行要自然、平静、习惯,心不是犯人,不要用暴力解决!”“修行,是慢慢熟练的过程,不要很暴力的,希望啪一下解决。”
&&& 譬如观修慈悲,平时不修,修法念诵法本到“愿众生皆具足一切乐及乐因,愿众生皆净除一切苦及苦因”时,就会觉得很奇怪,连小慈悲都没有了,又如何能对一切有情众生自然生起慈悲心?所以,我们就要有次第、由近而远的,从自己的母亲开始观修起,而后渐渐扩及有情众生,这就是一个自然开展慈悲心的过程。
&&& 第二点,不要把修行当功课:法王说,譬如做四不共加行,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连做大礼拜也去找一块比较滑的板子,心想这样滑得比较快,赶快做完,我就可以去领受什么特别本尊法,上师也会觉得我好棒。这样拚命赶功课的结果,数字是进步了,但心却一点都没有改变,“重点是信心的增加,而不是数字的增加。”
&&& “功课不是给上师看的,是给自己看的,功德是要献给自已的。”法王提醒,“重点是心性”,有些人太在意数字,譬如做一万遍四加行,累积了很多个“0”,心性上却没改变,结果还真是个“0”。
&&& 第三点,不要把修行当仪式:法王说,不要把珍贵的法宝变成乡下的祭祀仪式,观修本尊时,重点是去思维特殊法相或法器内在的涵意。
&&& 譬如四臂观音,华人都觉得很奇怪,观音菩萨怎么会有四条手臂?法王用中文开玩笑说,是不是观世音菩萨“干得不错,所以佛陀就‘钦此’,多赐给k两条手臂?”多出来那两条,“也不是藏人装上去的,那不是藏人干的”……光这四臂就有这么多妄念,“那观修千手观音时怎么办?”重要的是,要想这四臂代表的功德特质是什么,那是“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的象征,要思维这四无量心的功德。
■你看到生活里,热呼呼、香喷喷的佛法吗?
&&& 如果避免了上述三种错误的修行状况,接下来要怎么做呢?
&&& 就是直接去观修生活里、人世间热呼呼、香喷喷、活生生的佛法,而不只是去修持那些干干的文字。“所谓佛法,不只听到,还要看到,要有直接体验”,就像释迦牟尼佛成道前,出王城四门看到的生老病死苦和修行寂静之乐,那就是悉达多王子直接体验到的“法”,那种对生命本质的直接体验,对修行历程是相当重要的。
&&& 至于在生活里怎么修呢?法王说,“修行就在你的工作里,就看你用不用。”当你设计或贩卖一样东西时,可以带着“布施之心”,让它的品质更好一点。“布施,不一定要真的给一样东西”,带着善意努力工作,本身就是对社会的布施,这是真正的菩萨行,真正的布施。就像佛陀圆满了布施波罗蜜,但世间还有那么多贫困的人,他到底给了什么?法王说:“佛陀给了他的未来,他的证悟是未来众生无尽的资粮。未来无量,众生也无量,岂不刚刚好?”
&&& 所以我们每天早上一起来,要忆持皈依戒,思维诸佛菩萨的功德,发愿“今天的一切身语意,都要利他,不伤害任何众生”,这就开始了“美好的修行的一天”。
&&& 有工作的人,要发愿我们的工作带给别人快乐,帮助别人,让办法让质量提高,这就是工作里的修行和布施。
&&& 有孩子的人,努力把孩子教养成慈悲利他的人,“这样养孩子本身就是一项修行”。
&&& 有伴侣的人,扩大对伴侣的感情,就成为对众生的爱和慈悲,“真正的慈悲,是有感染力的”会自然影响伴侣,法王说,当一个太太非常慈悲,他先生即使只是到花园里浇水,都不知道为什么会觉得很温馨呢。&(字节数: 7124) [转贴
9:54:19]&&
走出修行的误区――关于出离心
走出修行的误区――关于出离心
希阿荣博堪布开示(摘自菩提州网站)
许多人对佛教中“出离心”这个概念存在误解甚至排斥,把佛教的强调出离心看成是消极避世的表现。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为什么出离心对修行如此关键?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为澄清误解、引导修行,希阿荣博上师从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走入你我的内心世界,就出离心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开示。
&人们常说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可奇怪的是,尽管我们很努力,修行却仍然与我们的生活若即若离。当我们打坐、念经、微笑面对他人时,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真正是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了;可是在我们沮丧、愤怒、疼痛、委屈的时候,佛陀的教诲便开始记不清。除了当时极其鲜明而强烈的屈辱感、挫败感外,其他一切都退到模糊的背景中去了。也许有人不禁要怀疑上师教给我们的种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让很多人脱胎换骨、自由觉悟的佛法到了我这里就总是失效?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不论自觉或不自觉,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工作、家庭、金钱、声誉、感情,我们希望这一切都尽在掌握中,四平八稳,安全放心。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进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里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变得支离破碎,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由的滋味。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紧张兮兮。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深谋远虑想防微杜渐。一帆风顺时,我们希望这种美妙的状态能一直保持下去,不想看到任何突发事件打破生活的完整平静。生活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自己有利的要让它锦上添花;对自己不利的要赶紧想办法压下去或推出去。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身处顺境的时候,饶是这样不安,陷入逆境会怎样惶恐更可想而知了。我们仿佛每天头顶磨盘走来走去,感觉要被压垮了,世界缩小到只剩下眼前那一堆困难。诸事不顺,我们越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可怜虫。这种自艾自怜的情绪使我们觉得自己更有理由责怪、刻薄、报复、折腾。我们乐此不疲,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有点混乱的。哪怕我们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而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记得我十七岁时,在家乡跟随才旺晋美堪布修学佛法,从共同外前行开始。我紧张而兴奋,每天关在自己的小屋里没日没夜地修行。起初一切都正常,直到观修寿命无常时问题出现了: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观想,使我的身体过度紧张而僵硬;对无常的深入观察使我内心充满沮丧、哀伤。我整个人紧绷绷的,生不起清明的觉察,应该达到的体验也迟迟没有出现,这令我既愧疚又焦急。终于我在本应闭关的白天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小屋。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只想摆脱心里的困窘不安。我的上师才旺晋美堪布把我叫到他的住处,对我说:“弟子,你应该把窗户打开。看外面的虚空,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到天空中,安住。”我按照上师的提示去做,果然很快走出了困境。才旺晋美堪布传授的这个珍贵法门,让我受用一生。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忙不迭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欲”。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欲,因为纵欲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真是一个迷信趋利避害的社会。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别是短缺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让你高兴很久。当你从父母或其他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会说谢谢他们。你会非常珍惜那块糖,并用心去品尝它的味道;你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新衣,并且真心赞叹它的美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得,因为你聪明、能干、努力。然而,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领域的天才;能干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说,你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苦?但是,并非所有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富足安适。只能说你比他们幸运,而你却忘记感念自己的福报。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低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拥有、经历的一切都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恐怕是无人能幸免的一种痛苦。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粗大的、细微的、强烈的、温和的痛苦伴随着我们短暂的一生,你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压抑、孤独、怨恨、哀愁、恐惧、贫穷等等,这些东西无论我们现在做得好或不好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按理说,我们对痛苦应该很熟悉了,但事实正相反,我们只是熟悉自己面对痛苦时的那份恐惧和挫败,对痛苦本身却从不敢凑近了仔细看看。
&我从小到现在生过四次大病,每一次对痛苦的体会都不同。第一次是十岁左右出水痘,周围的孩子很多都因为这个病死掉了。我们那儿的人相信水痘出来之前喝水会危及性命,所以我连续几天喝不了水。我眼巴巴看着别人喝水,心里想:“这个病快点好吧!好了我就快乐了,我一定要喝很多很多水。”第二次是在十一二岁被火烧伤双腿。那时也没有条件定期换药,只能听任两条腿反复发炎流脓。公社的兽医偶尔会给我消炎,每次都疼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害怕他,才忍着疼不敢吭声,但对其他人,我从不让他们动我的伤口。两条腿烂了快一年,村里人都说我会成为瘸子,可我一点不在乎,只是担心自己会错过许多玩的机会。等我稍能站起来,便立即瘸着腿出去玩耍了。第三次生病是十八岁在佐庆熙日森藏文大学求学时,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令我虚弱不堪,而这时突发的严重胃病一下把我击倒。卧床半个月,情形越来越糟。那时我倒不担心自己就要死了。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并不可怕。藏地每一个修行人从踏上修行之路的第一天开始,就想好要远离家乡,去到无人之地,随时准备死在沟壑之中。我唯一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珍贵的教法没有学。第四次生病是在1990年,心脏病又一次把我推到死亡的边缘。虽然那次抢救过来了,但心脏病从此与我结缘,时好时坏,不断给在身边照顾我的弟子制造惊吓。对于我这个普通修行人而言,病痛给了我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大好机会。它让我真切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往往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死亡突然降临,说走就走,没有半点通融,再多的牵挂也得放下。由自己的病痛,我体会到他人的痛苦。那个截肢的小伙子,那头待宰的牦牛,那个在废墟里寻找孩子的母亲……他们与我不再疏离,他们的痛苦,我的痛苦,原来是相通的,原本就是一个东西。
&我的这四段经历可以代表人们对痛苦的四种态度。有人希望痛苦尽快结束,结束了就会一直幸福下去。有人在痛苦的同时不忘享乐,痛苦并快乐着。有人虽然不再惧怕痛苦,但痛苦妨碍了他的修行。有人拥抱痛苦,在痛苦中找到通向自由的路途。
&最近一位弟子跟我讲述了她的一次体验。她因为疏忽而被人利用,深受伤害。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出现这么大的危机,她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一团糟,她一定会惊慌失措,拼命想办法报复和弥补。但是这一次,她决定逆习惯而行,不急于自责或责怪他人,而是放松下来,让内心保持开放,去深切而清晰地感受那被伤害的痛苦。虽然同样会惊慌、压抑、懊悔,但她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一个柔软的东西,那竟是对自己、对伤害她的人、对所有人、所有众生的一份悲悯。全力以赴、苦心营建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不可靠、不堪一击。生平第一次,她体悟到了出离心。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最好整个人都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会安全些,而实际上这只会使内心更加压抑和僵硬。不如把心打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那种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悲心、出离心、世俗菩提心才会有机会显现。
&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虽然我们都知道佛陀的教诲:我执乃痛苦的根源,但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把什么好的都留给自己、自以为是、特别在意自己的那一套、遇到问题就责怪别人。
&抓取这个动作暗示着内心的恐惧。婴儿初生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拳头是抓得紧紧的。我们紧张、害怕的时候也都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因为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缺乏满足感。
&佛陀教我们布施,通过给予来消除那种贫乏的感觉。有人需要食物,如果我们有食物,就给他;有人需要衣服、药品、金钱、安慰、关心,如果我们能做到,就去帮助。佛陀住世时,曾经有一个小孩来到佛陀面前讨要东西。佛陀说:“你说一句不要,我就给你。”可是那个小孩害怕一说“不要”就得不到东西,怎么也不肯说。几次三番讨要后,见佛陀依然坚持,小孩只好勉强说了声“我不要”,结果立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佛陀对身边弟子说:这个小孩无始以来吝惜成性,别说行动上真的放弃,就连嘴上说一声“我不要”都从未说过。今天让他说了一声“不要”,便是为日后的解脱种下了一点善根。
&从抓取转向舍弃,仿佛是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不管愿不愿意,我们一生都在失去。青春、欢笑、泪水、成功、失败、爱、恨、乃至整个世界,都会离我们而去。布施的关键不是这样做到底能为他人解决多大的问题,而是我们能藉此学习放掉自己的执著。外在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习惯布施的人比较容易让事情离去。以前有一个小偷向法师求解脱的法门。法师问他会做什么。他想了想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只会偷东西。法师说:很好,你把自己偷光就可以解脱了。
&看看现在的自己,仍然活着,仍然能够感受喜悦和美好,尽管几十年的人生已经遗失,许多自认为舍不掉的东西也都舍弃。我们突然间发现,其实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我们自以为经验老到,对什么都了解,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是凭概念、靠联想在理解世界而已。在一般人眼里,白色是纯洁、玫瑰是爱情、海滩是度假、下雨是打不着出租车。事物所引发的联想远比其本身更受重视,可是用清新、开放的眼光看事物,亲自去感受、认知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很辛苦。不知是我们的自以为是助长了我们的懒惰,还是反过来,总之我们现在是又固执又懒惰,并且认为这正是热爱、肯定生活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面对任何一件事物,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判断。“对的”、“错的”、“有利的”、“有害的”、“同意”、“不同意”,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开始大声、小声、无声地发表议论,像个喋喋不休的评论员。这种急于判断的习惯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
&有位弟子给我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个实验。在高级经理培训课上,老师请学生看一段几分钟的录像,并请他们注意录像中一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开始放录像了,画面上有一群穿黑色衣服的人在跳舞,他们各行其是,旋转穿插,毫无规律。这时一个白衣人进入画面,扭了几下走开了。接着又有两个、三个以及更多的白衣人进来又出去。学生们聚精会神看完录像,所有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老师前后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过。这时老师微笑着问大家:有没有人看见黑猩猩?什么?除了黑衣人、白衣人,还有一只猩猩?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大家纷纷猜测那一定是躲在背景或角落里的一个猩猩图标,或是某个跳舞者佩戴的小装饰,大家太专心数人数,没注意到这些细枝末节。可是老师说那是一只跟人一样大的猩猩,还跳舞了。这怎么可能!全班几十位才智过人的“社会精英”居然会缺乏观察力到这种地步?大家谁也不信,坚决要求老师重放一遍录像。这回,不用数白衣人,也不用数黑衣人,什么都不用做,只是看录像。果然,录像放到一半时,一个人装扮成一只黑猩猩闯进来,在画面中央手舞足蹈相当长一段时间后才离开。这回所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不是一个很有启发性的实验吗?我们自以为明察秋毫,但往往只能看见我们想看见的东西,听见我们想听见的声音,而不是我们能看见、能听见的东西。
&佛陀教我们以开放的心去看去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看到和听到。当年他在印度鹿野苑初转法轮,宣讲的第一则开示便是:此乃痛苦,当知痛苦。身处痛苦中,应该了知自己在痛苦中;痛苦就是痛苦,不要把它误解成别的。有一些成见和误解比较容易纠正,我们只需稍稍改变心的习惯就可以,但还有一些错误的假设从古远以来相传至今,已经成为真理和常识。我们如果想活得更真一点,有时就不得不做个没有常识的人甚至是叛逆者。想想那些舍弃今生的修行人,他们拒绝谬误,也不想躲在别人的经验里混日子。他们觉得受够了捉弄,于是坚决远离了这套骗人的把戏,开始真心诚意去认识和感受万事万物。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这样坚决,但至少我们可以承认自己无知、不再固执己见、不再懒惰地满足于过“二手生活”。每天让自己的心安静片刻只为单纯地去听去看去感受。
&自以为是不仅割离了我们与当下,而且还使我们更容易受侵犯,也更容易侵犯别人。我们很在意自己的那一套。打开电视,总是看见有人在讲自己的心得,怎么做饭、怎么化妆、怎么减肥、怎么成功、怎么理财。满大街的人都梳着同样风格乱蓬蓬的发型,一到公共场合就都对自己的手机产生强烈的兴趣,大家的心都同时随着股市的涨落而起伏跌宕,可是我们依然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很有一套。这种自我欣赏阻止了我们与别人正确地相处与交流。一些人像是患了某种特殊的“自闭症”,在任何场合都热衷于自言自语。更多的人呢,不但觉得自己什么都对,而且必须得对,如果别人不能苟同我们的意见,便感觉很受伤,很不舒坦。面对任何一个人、一件事、一种状态,你都需要立即得出结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否则你就没有价值感、安全感。我们的信念、理想、价值观什么的往往被利用来强化自我、排斥他人,不信就看看吵架的、冲突的、战争的各方,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有理的。
&日常生活中,自以为是有时还表现为自卑。坚持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变这个观点,这不是自以为是又是什么?自卑与自负一样,遮蔽了我们的当下,使我们不能清楚地认识自己,同时也阻碍了我们与外界的交流。因为缺乏交流,我们感觉孤单、孤立。“认为自己是唯一的”会放大我们的感受。比如说参加考试,如果有一半人通过而你是其中之一,你会很高兴,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通过,你就不仅是高兴,简直是欣喜若狂;同样,如果有一半人被淘汰,而你是其中之一,你会很沮丧,但如果只有你一个人被淘汰,你就不仅是沮丧,而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冤、最不幸的人。当你处于情绪的低谷而又孤立、封闭时,你很容易就会认为自己比所有人都更悲惨、更不开心。事实上,你的情况肯定比你想象的要好。现在很多人因为承受不了痛苦而自杀,每次我听到这样的消息都难过极了。死亡对他们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未知,而未知有多大恐惧就有多大。死亡的过程中四大分离,那种痛苦根本不是活着的人所能想象。尽管如此,他们仍然选择死亡,可见他们生前感受的痛苦的确是到了无法承受的程度。前面我们讲到痛苦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经历,而是众生的经历,所以不要相信有个叫“命运”的家伙在专门与你作对、故意要整垮你。你的感受只是众生普遍的感受,所以你没有被遗弃。如果你能放松下来,单纯地去感知那份痛苦,并且放掉对自己的担心、怜悯、评断,不再只是在“我对我错、我行我不行”的圈子里打转,而去与外界沟通,愿意欣赏一下花草和晨风,痛苦也许依然强烈,却不会再让你窒息、让你绝望到走投无路,因为此时你的心打开了。
&也许有人会觉得放掉这个、放掉那个,说起来容易,而实际做起来,委屈、无奈、懊悔、愧疚、惶恐、挫败的感受是那样强烈而真实,不是自己不想摆脱而实在是无力摆脱。如果是这样,也就不必急于放掉什么,不要再为难自己,你已经很不开心了。有那么多烦忧伤痛要放在心里,你该需要一颗多么大的心呐!那么就给自己一分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的心在慢慢扩大,它很柔软、很有弹性,慢慢地,它把这个伤痕累累的自己包容进它的温柔之中,它扩大到整个房间、外面的院子、街道、行人、桥梁、城市、江海、山峰、天空、日月、星辰……专注在那种可以无限延伸的开阔感中。当你再次睁开眼睛,你会感觉好一点。
&我们拒绝与他人沟通,通常是因为我们觉得那些人不会理解我们。我们排斥他人什么,实际上正反映出我们排斥自己什么。如果你觉得别人不会理解你,说明你也根本不想去理解别人。如果你讨厌别人贫穷,说明你害怕自己贫穷。如果你排斥别人的浅薄、狭隘、冷漠,说明你不想面对自己身上的这些东西。所以,我们只有不排斥别人才能接受自己。一些修行人为了训练这种开放能力,故意要与难打交道的人相处。印度的阿底峡尊者来西藏前,担心西藏人太和善温良,自己找不到修心的对境,故而特意把一个脾气怪戾、总爱挑他毛病的侍者带在身边。
&虽然我们都把自己看得很重,都想对自己好,可令人难堪的是,习惯让我们看上去像个傻瓜,所作所为全都在让自己更困惑、更痛苦。
&现在就开始改变这些习惯吧,这就是出离。
&比如下次遇上堵车,看看自己会有什么习惯性的反应:惶惶不安?牢骚满腹?神经质地不停看表?掏出手机开始跟朋友抱怨?批评前面的车、前面的司机、路上的警察、失灵的红绿灯?或是打开广播、唱机,让自己更加心烦意乱?就这么看着自己,不去评断也不刻意纠正。遇到情况不立即被情绪淹没,而是看看自己的反应,这就是改变。下次再遇上堵车,再看看自己是怎么发牢骚、看表、打电话、一刻不停地折腾。第三次、第四次及以后遇上堵车,仍然是这么观察自己的反应,终于有一天你会觉得自己可笑:发牢骚、看表、打电话、折腾,怎么每次都一样,不能有点创意吗?所以,下次再遇到同样情况时,你会做点不同的事情:真正去听一听广播里的人在谈什么、欣赏一首歌、体会旁边那个司机的焦虑、想想因为堵车有哪些安排需要调整……总之,你不再跟自己较劲了。
&轮回是一种惯性,不断改变习惯能让那股巨大的惯性慢慢地停下来。
&传统上,我们把出离心解释为厌离轮回痛苦、追求解脱安乐的心。痛苦由执著而来,所以我们实际要远离的是执著。而什么是执著呢?什么都可以是执著。这就使出离成为一件不得不心无旁骛、精进不懈去做的事,因为事事处处、时时刻刻都是陷阱。
&一位修行人曾经去拜见上师蒋阳钦哲旺波。路上他把自己的东西全部布施了,只留下一个木碗,那是他心爱之物。来到上师住处,看见满眼的金碧辉煌,他不禁想:“人们不是都说夏扎(一无所有的)蒋阳钦哲旺波吗?怎么住在这样奢华的宫殿里?”这时,蒋阳钦哲旺波指着他笑骂道:“你们这些寻思者,我对这满屋金银珠宝的执著远不如你对那个木碗的执著!”说完抢过他的木碗砸掉了。
&出离就是这样。不看表象,只看内心。
希阿荣博堪布这篇关于出离心的开示,在公历日(藏历八月二十五空行母节日)这个极为吉祥殊胜的日子里,由弟子最终完成文字整理
希阿荣博堪布开示(摘自菩提州网站)
许多人对佛教中“出离心”这个概念存在误解甚至排斥,把佛教的强调出离心看成是消极避世的表现。什么是真正的出离心?为什么出离心对修行如此关键?怎样才能生起出离心?为澄清误解、引导修行,希阿荣博上师从现代人日常生活的点滴出发,走入你我的内心世界,就出离心及相关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开示。
&人们常说把修行融入生活中,可奇怪的是,尽管我们很努力,修行却仍然与我们的生活若即若离。当我们打坐、念经、微笑面对他人时,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真正是把佛法运用到生活中了;可是在我们沮丧、愤怒、疼痛、委屈的时候,佛陀的教诲便开始记不清。除了当时极其鲜明而强烈的屈辱感、挫败感外,其他一切都退到模糊的背景中去了。也许有人不禁要怀疑上师教给我们的种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
&为什么修行不能持续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让很多人脱胎换骨、自由觉悟的佛法到了我这里就总是失效?也许答案就在于我们把生活抓得太紧。不论自觉或不自觉,生活中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太重要,工作、家庭、金钱、声誉、感情,我们希望这一切都尽在掌握中,四平八稳,安全放心。为此,把全副精力都投入进去还不够,还要通过修行为生活上保险。然而,生活就像我们手里握着的沙,抓得越紧流失得越快。在无常面前,以强化生活和自我为目的的修行变得支离破碎,收效甚微。我们若能放松下来,不把生活中的每件事都看得至关重要,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到修行上,生活并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相反,真正的转变会在这时出现,我们也会因为放松而第一次尝到自由的滋味。
&放松可以说是修行的第一课。生活中人们最惯常的状态是紧张、对抗。对自己、对别人、对周围的一切都紧张兮兮。我们不喜欢生活在自己的掌控之外,任何一点不确定都会让我们焦躁不安,所以我们总是神经质地忙碌着,即使身体没动心里也从没停过,深谋远虑想防微杜渐。一帆风顺时,我们希望这种美妙的状态能一直保持下去,不想看到任何突发事件打破生活的完整平静。生活中发生任何一件事,都让我们心头一紧,必须立即判断出它的利弊以采取相应的行动。对自己有利的要让它锦上添花;对自己不利的要赶紧想办法压下去或推出去。我们自以为是生活的故障检修员,整日一副严阵以待的模样。身处顺境的时候,饶是这样不安,陷入逆境会怎样惶恐更可想而知了。我们仿佛每天头顶磨盘走来走去,感觉要被压垮了,世界缩小到只剩下眼前那一堆困难。诸事不顺,我们越发相信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可怜虫。这种自艾自怜的情绪使我们觉得自己更有理由责怪、刻薄、报复、折腾。我们乐此不疲,以至于忘记生活原本就是变化无常,喜忧参半,甚至有点混乱的。哪怕我们耗尽毕生精力,也无法使它更可靠有序些。而修行只是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那种不确定性并安住于此。有人也把这称为自在。
&记得我十七岁时,在家乡跟随才旺晋美堪布修学佛法,从共同外前行开始。我紧张而兴奋,每天关在自己的小屋里没日没夜地修行。起初一切都正常,直到观修寿命无常时问题出现了: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观想,使我的身体过度紧张而僵硬;对无常的深入观察使我内心充满沮丧、哀伤。我整个人紧绷绷的,生不起清明的觉察,应该达到的体验也迟迟没有出现,这令我既愧疚又焦急。终于我在本应闭关的白天迷迷糊糊地走出了小屋。我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只想摆脱心里的困窘不安。我的上师才旺晋美堪布把我叫到他的住处,对我说:“弟子,你应该把窗户打开。看外面的虚空,宁静而广阔。尽量放松身心,凝视天空,慢慢地把心融入到天空中,安住。”我按照上师的提示去做,果然很快走出了困境。才旺晋美堪布传授的这个珍贵法门,让我受用一生。放松下来,让心与外界连接,不刻意追求任何状态或结果,只是安住。这实在是最为重要的修行。
&两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睹明星而悟道,他不禁慨叹:所有众生都有一颗本自具足的菩提心。不论我们曾经多么贪婪、残暴、奸诈、愚昧,都从未令它有丝毫减损。它一直在那里,从未离开过我们,所以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我们之所以很难体会到本心,是因为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所作所为大都在牵着我们朝与本心相反的方向走。很多习惯,尤其是心的习惯,让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入窘境,比如前面说到的紧张对抗,还有趋利避害、推卸责任、自以为是、太在意自己的方式等等。我们修行便是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扭转这些习惯,使自己逐渐摆脱困窘的境地。
&趋利避害大概是所有众生最根深蒂固的一个习惯。趋利避害本身并没有问题,我们想脱离痛苦、寻求解脱,这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表现。但问题是很多人对趋利避害上瘾,只要一感觉不舒服马上就另外寻找慰藉,不给自己留一点时间去认知和体验。天热要开冷气,天冷要烧暖气,风吹日晒很辛苦,出门要坐车。就在这忙不迭找安适的过程中,我们不但错过体验四季的乐趣,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脆弱,越来越容易受伤害。
&对趋利避害上瘾,也有人称之为“纵欲”。我们一般认为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才是纵欲,不过在较微细的层面上,只要有条件,每个人都愿意纵欲,因为纵欲是人们逃避不安的习惯性方式。
&人们孤独、烦闷或者感觉有压力的时候,会喝酒、暴饮暴食、购物、打电话、上网,或者窝在沙发里不停地换电视频道。反正就是不想留一点空间给自己去面对那份孤独、烦闷或压力。用来帮助我们逃避不安的种种活动本身又会带来新的烦恼和问题。我们的初衷是让自己免于痛苦,得到安适,而实际做的却是用一种痛苦代替另一种痛苦,如此循环往复,更强化了我们的恐惧。以前的人排遣情绪还能写信、看书或培养某种陶冶性情的爱好,而现在的人远没有那份耐心,除了对轮回,对什么都很快就厌烦。人生如朝露,可我们似乎还嫌它过得不够快。现代社会真是一个迷信趋利避害的社会。人们不能容忍哪怕是一丁点的不舒服、不满足、不方便,所以不停地寻找安慰、便捷,并且相信能找到。
&常听人把烦恼增多、内心空虚归咎于物质的繁荣,其实不尽然。物质会对人心产生一定影响,但关键还是人心在作怪。烦恼多,是因为物质条件改善后内心执著的东西更多了。以前你可能只有一块手表舍不下,现在却有房子、车子、存款时刻牵着你的心。内心空虚也是因为物质丰富后有更多逃避痛苦的选择,你可以更频繁地变换安慰的方式,结果你便更频繁地感受到不满足和挫败。大家还记得小时候吧,特别是短缺年代里长大的孩子,一块糖、一件新衣服就能让你高兴很久。当你从父母或其他人手里接过这样的礼物时,你心里充满了感激。你会说谢谢他们。你会非常珍惜那块糖,并用心去品尝它的味道;你会懂得欣赏自己的新衣,并且真心赞叹它的美好。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眼里的礼物越来越少,你能得到的越来越多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理所应得,因为你聪明、能干、努力。然而,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很多,自闭症患者中不少就是某些领域的天才;能干的人也多,努力的就更不用说,你看建筑工地上的那些工人,谁不比你辛苦?但是,并非所有比你更聪明、更能干、更努力的人都过得比你更富足安适。只能说你比他们幸运,而你却忘记感念自己的福报。
&我并不是说人生在世就应该低头承受痛苦。其实不是我们自己选择受不受苦的问题。佛陀早就告诉过我们:诸受是苦。世上没有一件事物是恒久不变的,所以我们拥有、经历的一切都会带来不安全感。这恐怕是无人能幸免的一种痛苦。此外还有各种各样粗大的、细微的、强烈的、温和的痛苦伴随着我们短暂的一生,你也可以把它们称为压抑、孤独、怨恨、哀愁、恐惧、贫穷等等,这些东西无论我们现在做得好或不好都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按理说,我们对痛苦应该很熟悉了,但事实正相反,我们只是熟悉自己面对痛苦时的那份恐惧和挫败,对痛苦本身却从不敢凑近了仔细看看。
&我从小到现在生过四次大病,每一次对痛苦的体会都不同。第一次是十岁左右出水痘,周围的孩子很多都因为这个病死掉了。我们那儿的人相信水痘出来之前喝水会危及性命,所以我连续几天喝不了水。我眼巴巴看着别人喝水,心里想:“这个病快点好吧!好了我就快乐了,我一定要喝很多很多水。”第二次是在十一二岁被火烧伤双腿。那时也没有条件定期换药,只能听任两条腿反复发炎流脓。公社的兽医偶尔会给我消炎,每次都疼得喘不上气来。因为我害怕他,才忍着疼不敢吭声,但对其他人,我从不让他们动我的伤口。两条腿烂了快一年,村里人都说我会成为瘸子,可我一点不在乎,只是担心自己会错过许多玩的机会。等我稍能站起来,便立即瘸着腿出去玩耍了。第三次生病是十八岁在佐庆熙日森藏文大学求学时,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劳累过度令我虚弱不堪,而这时突发的严重胃病一下把我击倒。卧床半个月,情形越来越糟。那时我倒不担心自己就要死了。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并不可怕。藏地每一个修行人从踏上修行之路的第一天开始,就想好要远离家乡,去到无人之地,随时准备死在沟壑之中。我唯一遗憾的是还有那么多珍贵的教法没有学。第四次生病是在1990年,心脏病又一次把我推到死亡的边缘。虽然那次抢救过来了,但心脏病从此与我结缘,时好时坏,不断给在身边照顾我的弟子制造惊吓。对于我这个普通修行人而言,病痛给了我观修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大好机会。它让我真切体会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往往就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时刻,死亡突然降临,说走就走,没有半点通融,再多的牵挂也得放下。由自己的病痛,我体会到他人的痛苦。那个截肢的小伙子,那头待宰的牦牛,那个在废墟里寻找孩子的母亲……他们与我不再疏离,他们的痛苦,我的痛苦,原来是相通的,原本就是一个东西。
&我的这四段经历可以代表人们对痛苦的四种态度。有人希望痛苦尽快结束,结束了就会一直幸福下去。有人在痛苦的同时不忘享乐,痛苦并快乐着。有人虽然不再惧怕痛苦,但痛苦妨碍了他的修行。有人拥抱痛苦,在痛苦中找到通向自由的路途。
&最近一位弟子跟我讲述了她的一次体验。她因为疏忽而被人利用,深受伤害。如果按照以往的经验,出现这么大的危机,她的生活肯定会变得一团糟,她一定会惊慌失措,拼命想办法报复和弥补。但是这一次,她决定逆习惯而行,不急于自责或责怪他人,而是放松下来,让内心保持开放,去深切而清晰地感受那被伤害的痛苦。虽然同样会惊慌、压抑、懊悔,但她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心里有一个柔软的东西,那竟是对自己、对伤害她的人、对所有人、所有众生的一份悲悯。全力以赴、苦心营建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不可靠、不堪一击。生平第一次,她体悟到了出离心。
&一般情况下,当人们遭受痛苦,尤其是受到伤害时,心量会变得狭小。最好整个人都能缩进一个桃核里,以为有坚硬的外壳保护会安全些,而实际上这只会使内心更加压抑和僵硬。不如把心打开,让自己暴露在痛苦中,让那种强烈的感受去瓦解心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习惯。这时,我们的本心,或者它折射出来的慈悲心、出离心、世俗菩提心才会有机会显现。
&把自己看得太重是我们另一个顽强的习惯。虽然我们都知道佛陀的教诲:我执乃痛苦的根源,但回到日常生活中,我们依然把什么好的都留给自己、自以为是、特别在意自己的那一套、遇到问题就责怪别人。
&抓取这个动作暗示着内心的恐惧。婴儿初生到这个陌生未知的世界,拳头是抓得紧紧的。我们紧张、害怕的时候也都不由自主地握紧拳头。因为我们一辈子都在担心失去,便一辈子都在抓取、囤积,永远缺乏满足感。
&佛陀教我们布施,通过给予来消除那种贫乏的感觉。有人需要食物,如果我们有食物,就给他;有人需要衣服、药品、金钱、安慰、关心,如果我们能做到,就去帮助。佛陀住世时,曾经有一个小孩来到佛陀面前讨要东西。佛陀说:“你说一句不要,我就给你。”可是那个小孩害怕一说“不要”就得不到东西,怎么也不肯说。几次三番讨要后,见佛陀依然坚持,小孩只好勉强说了声“我不要”,结果立刻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佛陀对身边弟子说:这个小孩无始以来吝惜成性,别说行动上真的放弃,就连嘴上说一声“我不要”都从未说过。今天让他说了一声“不要”,便是为日后的解脱种下了一点善根。
&从抓取转向舍弃,仿佛是个重大选择,而实际上我们别无选择。不管愿不愿意,我们一生都在失去。青春、欢笑、泪水、成功、失败、爱、恨、乃至整个世界,都会离我们而去。布施的关键不是这样做到底能为他人解决多大的问题,而是我们能藉此学习放掉自己的执著。外在的行为久而久之会影响心态,习惯布施的人比较容易让事情离去。以前有一个小偷向法师求解脱的法门。法师问他会做什么。他想了想说:自己什么也不会,只会偷东西。法师说:很好,你把自己偷光就可以解脱了。
&看看现在的自己,仍然活着,仍然能够感受喜悦和美好,尽管几十年的人生已经遗失,许多自认为舍不掉的东西也都舍弃。我们突然间发现,其实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好失去的。我们自以为经验老到,对什么都了解,而绝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过是凭概念、靠联想在理解世界而已。在一般人眼里,白色是纯洁、玫瑰是爱情、海滩是度假、下雨是打不着出租车。事物所引发的联想远比其本身更受重视,可是用清新、开放的眼光看事物,亲自去感受、认知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很辛苦。不知是我们的自以为是助长了我们的懒惰,还是反过来,总之我们现在是又固执又懒惰,并且认为这正是热爱、肯定生活的表现。
&通常情况下,面对任何一件事物,我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判断。“对的”、“错的”、“有利的”、“有害的”、“同意”、“不同意”,然后我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开始大声、小声、无声地发表议论,像个喋喋不休的评论员。这种急于判断的习惯和固有的观念让我们没有办法清楚认识事物。
&有位弟子给我讲过他亲身经历的一个实验。在高级经理培训课上,老师请学生看一段几分钟的录像,并请他们注意录像中一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开始放录像了,画面上有一群穿黑色衣服的人在跳舞,他们各行其是,旋转穿插,毫无规律。这时一个白衣人进入画面,扭了几下走开了。接着又有两个、三个以及更多的白衣人进来又出去。学生们聚精会神看完录像,所有人都能准确无误地告诉老师前后共有几个白衣人出现过。这时老师微笑着问大家:有没有人看见黑猩猩?什么?除了黑衣人、白衣人,还有一只猩猩?全班竟然没有一个人发现!大家纷纷猜测那一定是躲在背景或角落里的一个猩猩图标,或是某个跳舞者佩戴的小装饰,大家太专心数人数,没注意到这些细枝末节。可是老师说那是一只跟人一样大的猩猩,还跳舞了。这怎么可能!全班几十位才智过人的“社会精英”居然会缺乏观察力到这种地步?大家谁也不信,坚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数字不平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