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安微屯溪明天天气隆阜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姓潘,只知道祖籍在那,三代单传,对我来说自己为什么姓潘一直是个

查看: 13833|回复: 108
徽愁里的那一抹泪——媒体关于黄改徽的最新评论及其它
登陆参与交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古徽州文化旅游区:让徽文化有个安顿|原群
& && &最近,“黄山”改“徽州”的话题越来越热,其实这也是笔者挥之不去的心结。也许是机缘巧合,前几年,安徽省黄山市的歙县和徽州区政府同时找到笔者,于是江山多娇规划院协创了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的升5A项目。在整个协创过程中,笔者深入地研究了徽文化,广泛考察了古徽州区域的人文自然环境。
& && &寻找古徽州的“前世”
& && &因为5A提升规划的准入条件是景观价值提升,而景观价值提升的关键是首先为徽文化寻找依托,所以,徽文化和古徽州如何对接便成为最大的问题。虽然促成了歙县和徽州区两地的8个景区跨区联创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但毕竟两个县区代表不了古徽州的全部。
& && &古徽州在哪里?古徽州辖现今安徽、江西两省风光最美处,北倚黄山,中盘齐云山,南接千岛湖。古时有“大小徽州”之说,“小徽州”指“一府六县”,“一府”是府治歙县,即徽州府;“六县”即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这是地域概念,其格局始于唐,从北宋至清末,除元代有10年间称新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徽州路、徽州府,其“徽州”之名,前后沿用近800年之久。
& && &古徽州美在哪里?其以襟淮北而挟江南之形,孕育了钟灵毓秀的自然环境和贾而好儒的人文意蕴,成就了蔚为大观的徽文化经典。南朝梁武帝曾有“新安大好山水”之说,后朱熹手书这6个大字,镌于歙县南源古寺燕石岩,并有《咏云岩》描述古徽州景色:“山行何逍遥,林深气箫爽;天门夜不关,池水时常满;日照香炉峰,霭霭烟飞暖。”古徽州交通阻塞,其地理山川颇有武陵桃源气象,故南唐许坚曾有“小桃源”之说。
& && &古徽州是个移民社会,文风昌盛,人杰地灵,素有“东南邹鲁”“文礼之邦”“文物之海”之称誉。徽文化作为与敦煌学、藏学并列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荟萃,其整体性、系列性特点,深刻昭示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古代社会、经济、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其文化精髓,如徽州民居的“阴阳五行、风水聚落”,徽州宗族的“百年世系、群族而居”,徽州儒商的“行商天下、游贾四方”,徽州牌坊的“忠孝节义、天下无双”,徽州教育的“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乃至徽州理学的“聚则依理、分以喻义”等,无一不彰显徽文化的广博和深邃。
& && &为徽文化找一个落脚点
& && &徽州人有很深的故乡情结,其终极目的仍是荣归故里、衣锦还乡,为此倾尽所有,建成深宅广院,雕梁画栋,然后安于斯、老于斯。有的人回去了,于是,一代代地构筑了奇幻般的古徽州;有的人却回不去了……千百年来,古徽州使得无数在外的徽州人魂牵梦绕,南宋一代学宗张栻有“想当醉倒卧永日,梦绕清淮归故乡”之句;朱熹终生不忘始祖故土,他常说:“吾家先世居歙邑之篁墩。”故朱夫子注《大学》、《中庸》必曰“新安朱熹”,《咏云岩》即其回徽州故里省墓探亲时所作。在外漂泊了近半个世纪的胡适,总是叨念着自己的家乡,这位儒雅的徽州人,对于故乡的山水风物,总有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怀,但却成为一个永远无法触及的梦。正如梁实秋在《胡适先生二三事》中所述:“胡先生是安徽徽州绩溪县人,对于他的乡土念念不忘,他常告诉我们他的家乡的情形。”胡适晚年写过一首《梦与诗》,“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个中情怀显然不只是儿女情长,对故乡的思念情怀也许是最浓重的。
& && &令人遗憾的是,古徽州在民国元年废府留县;直到1949年设立徽州专区,但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古徽州有所出入;继而成徽州地区,并于1987年改为黄山市,行政中心也移至屯溪;1988年,绩溪划属宣城。至此,好端端一个徽州府降格至徽州区。历史上的古徽州,在地域上被拆分在两省、三市、六县、一区,赣北婺源成为它的“弃子”,宣城绩溪是它抛舍在外的“游子”,只有歙县、黟县、休宁、祁门还聚合在徽州区的周边,却早已改换了门庭,连同徽州本身一起“过继”给了黄山市。就这样,存续近800年之久、拥有丰厚文化底蕴的“徽州”当真就没了着落。从歙县到徽州区,从徽州府到黄山市,从北宋至清末,再到现今,颇让人产生时空上的错乱、概念上的混淆和文化上的断层,古徽州成了一个彻底的文化符号,也成了徽州人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
& && &让笔者欣慰的是,古徽州文化旅游区早已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前后,区域内文化挖掘、资源整合、景观价值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都有了一个大的飞跃,旅游区游客量和综合收入迅速增长。更让人高兴的是,近千年的徽文化终于有了一个落脚点,但是,古徽州的六县一府毕竟没有全部囊括进来,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 &专家倡议“黄山”改回“徽州”,古徽州从迷失到圆梦,现在不仅仅是正本清源,还要物归原主。本省宣城的绩溪和江西上饶的婺源都要还回去,还徽州一个真身,让徽文化之魂不再游荡,让朱熹、胡适们回归徽文化精神家园,让在外的徽州人找到回家的路,让国内外的古徽州追寻者心存一个真实的梦境。(来源:中国文化报)
地名由谁来决定? 从徽州和迪纳利山谈起 | 陈丹阳
& && &《人民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地名是回家的路,“徽州”不妨考虑恢复》的文章,在网上传播之后影响很大。一个地方的历史地名该不该恢复?该怎么恢复?这个决定又该由谁来做?其中涉及的问题相当复杂,并不是写两篇文章、开两次会那么简单。 一个看似普通的地名背后也许就隐藏着复杂的博弈过程,因此围绕地名所引发的种种问题,也是近些年来西方文化地理和历史地理研究的热点之一,相关成果十分丰富。远的不说,眼前就有一个活生生的的例子: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位于阿拉斯加州境内的北美洲最高峰麦金利山更名为迪纳利山。
  迪纳利山海拔6193米,位于阿拉斯加山脉中段。历史上其附近地区的各原住民族群对这座山都有各自的名字,再加上后来白人所起的名字,据统计所有正式和非正式山名多达47个。其中“迪纳利”(Denali)一词在当地的阿萨巴斯卡语中有“高”和“伟大”之意。欧洲人第一次看到迪纳利山是在日,当时乔治·温哥华所率领的船队正在北美洲西北海岸考察,温哥华称其为“远处巨大的山峰”。到了1839年,这座山的名字首次出现在地图上,俄国航海家、俄国地理学会创始人之一费迪南德·冯·弗兰格尔在地图上将其标注为“特纳达”(Tenada)。此后在俄国控制阿拉斯加期间,迪纳利山的通用名称是俄语的“大山”(Bolshaya Gora)。而该山最早的英文名字则是“登斯莫尔山”(Densmore’s Mountain)或“登斯莫尔峰”(Densmore’s Peak),这个名字来源于淘金者弗兰克·登斯莫尔,他于1889年热情赞颂了这座山的雄伟。但这仅仅是一个地方性和非正式的名字。
  麦金利(Mckinley)山这个名字出现于1896年,命名者为淘金者威廉·迪基,他在当时是一支在阿拉斯加寻找金矿的美国探险队的成员。迪基此举是一项彻头彻尾的政治行为,在当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党候选人威廉·布莱恩支持银本位制度,而共和党的威廉·麦金利则支持金本位,作为淘金者的迪基曾遇到很多热情支持布莱恩的银矿工人,大受刺激的迪基出于报复的目的而在报告中给这座山取名麦金利山。威廉·麦金利总统于1901年在其第二任期内遇刺。1917年,为纪念麦金利总统,时任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签署法令,在阿拉斯加建立麦金利山国家公园,从此麦金利山就成了正式山名。
  但在此后的将近一百年间,阿拉斯加当地人、登山者和原住民仍习惯称其为迪纳利山。1975年,阿拉斯加州地名委员会决定将麦金利山更名为迪纳利山。由于美国实行联邦制,这一决定只在阿拉斯加州范围内有效,该委员会同时提请美国地名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对这座山予以更名。阿拉斯加州提出的更名理由很充分:威廉·麦金利本人从未去过该山,也未和这座山有过任何重大历史联系。而保护原住民使用母语的权力在二战后逐渐成为共识,地名权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
  但这项更名提案在美国国会中却遭到来自麦金利家乡俄亥俄州的议员们的阻挠,他们坚持该山应以麦金利为名,以表达对这位美国第25任总统的纪念。其中最为活跃者为时任国会众议员、共和党人拉尔夫·雷古拉,因为麦金利度过其一生大部分时光的坎顿市就在雷古拉的选区之内。由于时任内政部长罗杰斯·莫尔顿的反对,这项提案遭到搁置。到了1977年,随着莫尔顿卸任,阿拉斯加州再次提出更名请求。但在雷古拉的活动下,所有俄亥俄州国会代表团成员联名反对更名,导致这项提案再一次被搁置。此后,阿拉斯加州每隔两年便递交一次更名提案,但雷古拉一直使用各种合乎程序的手段加以阻挠。由于雷古拉连任国会议员长达三十多年,美国地名委员会对此也无可奈何。
  日,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签署法令,扩大麦金利国家公园的面积,并将其更名为迪纳利国家公园(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好莱坞曾拍过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荒野生存》,片中主人公在大学毕业后选择四处流浪,最后便隐居于迪纳利国家公园中,并最终死于此地),但却保留了麦金利山的名字。这种做法显然是想在两个州之间搞平衡,但迪纳利的拥护者却拒绝妥协,声称将山与公园分开命名只会造成混乱。此后在阿拉斯加州之外的地方,迪纳利山一直作为麦金利山的别名存在,例如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从1981年开始在地图中将这座山标注为麦金利(迪纳利)山。民间对迪纳利的接受也远远走在官方之前,2014年曾赴迪纳利国家公园拍摄的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摄影师阿龙·休伊就说,他遇到的登山者中没人使用麦金利山这个名字,所有人都叫它迪纳利山。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迪纳利山的名字,但由于雷古拉一直挡在那里,美国联邦政府层面的正式更名却始终未能实现。一次次阻挠麦金利山更名这件事本身应该也是雷古拉能连任国会议员三十多年的政绩之一。当1999年的更名提案再次遭到雷古拉阻挠后,阿拉斯加当地杂志在报道此事时讽刺地使用了“感谢俄亥俄政客”的标题。直到2009年,雷古拉终于从国会退休,阿拉斯加州似乎看到了曙光。这一年国会众议员斯科特·川崎递交了更名提案,但遭到另外两位来自俄亥俄的国会众议员阻挠未能通过。更名仿佛仍然遥遥无期。
  至2015年,俄亥俄州与阿拉斯加州的更名拉锯战已经延续了整整40年。2015年1月国会参议员莉萨·穆尔科斯基再次递交更名提案,这一次终于促使奥巴马总统出面干涉。根据美国政府于1947年颁布的一部法律,当美国地名委员会在某一问题上无法在“合理的”时间段内有所作为的情况下,内政部有权代为履行职责。8月30日,就在奥巴马访问阿拉斯加州的前一天,美国内政部长萨莉·朱厄尔签署了更名命令,而且立即生效,以此作为总统送给阿拉斯加州的一份礼物。朱厄尔在声明中称:“我们怀着对这个地方的崇敬之情,正式将其更名为迪纳利山,以示对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尊重,以及对阿拉斯加人民的大力支持。”对于这一决定在程序上的合法性,朱厄尔称“我相信任何人都会认为40年的时间是不合理的。”
  可以想见,内政部的更名决定一经公布,便遭到俄亥俄州国会议员的强烈抗议,他们称这是奥巴马的一次政治作秀,不仅会使麦金利这位俄亥俄州最著名的人物蒙羞,也侮辱了所有俄亥俄人。正在参加共和党内总统初选的候选人“大嘴”特朗普也跑来掺和,称如果自己当选总统就把名字再改回来。雷古拉称奥巴马把自己当做了独裁者,并声称,如果按对方的逻辑,阿拉斯加其他许多地名也都以未去过该州的总统名字命名,是不是应该统统改过来?但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打个不太恰当地比方,就好像交通肇事者责问警察“好多人违章你干嘛抓我?”摄影师休伊在谈到更名的意义时便说,还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他希望这次事件能成为美国国内许多山脉、山峰和遗迹更名大潮的开端。
  递交此次提案的穆尔科斯基也是共和党人,她认为在俄亥俄州已经有很多地方以麦金利的名字命名,此次更名并不是对他的侮辱,这完全是为了尊重土地和该地区的原住民。“我要感谢奥巴马,愿意与我们一同努力达成这项重要的改变,这展示了对阿萨巴斯卡人民,即阿拉斯加原住民的尊重及感谢。”与此同时,由于更名是大势所趋,也并不是所有俄亥俄州的政治人物都反对更名,俄亥俄州州务卿、共和党人乔恩·赫斯特德说:“我不想让阿拉斯加人告诉我俄亥俄州的事该如何做,因此我认为我们也无权干涉阿拉斯加人的事。”
  类似迪纳利山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地名的选择往往会涉及到不同群体的利益,在当今的欧美国家,一个地名的变更很可能要经过相关利益群体的反复博弈才能实现。虽然阿拉斯加州的诉求更为合理,但地名的变更必须遵守程序正义。由于麦金利山这个名字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俄亥俄州居民对这一地名也具有了一定的情感,作为选民代言人的雷古拉等人自然要在国会以合乎程序的方式加以阻挠,直到美国总统和内政部以同样合乎程序的方式介入并最终解决。
  而在我们这边,由于缺乏协商机制,在地名的变更中当地人的意见恰恰最容易被忽视。这些年来国内乱改地名的事情时有发生。许多地方以发展旅游之类的理由把地名改得面目全非,势必破坏当地人长久以来形成的历史记忆和地方认同,能不能真正起到“发展旅游”的目的也值得怀疑。最匪夷所思的莫过于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这种自我殖民恶例。与此同时,还要提防另一种倾向,即片面追求“古雅”,置现地名在使用中已经具有的文化内涵和当地人的生活习惯不顾,生硬变更地名。地名变更必然会付出一定的经济和行政成本,如果没有确实的理由则没有必要“复古”或“雅化”。例如近几年经常有人嫌石家庄这个名字“太土”而提议更名。殊不知,石家庄在二十世纪初还是获鹿县的一个只有500多人的蕞尔小村,因铁路这一现代交通设施的建设而迅速兴起,最终成为一省省会,隐藏在“石家庄”三个字背后的正是中国100多年来的现代化进程,这是其他任何“古雅”的地名都无法承载的。
  本文即将刊于《文汇报·笔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文汇笔汇)
本帖最后由 无官人员 于
14:15 编辑
黄山徽州分治旅游业受益多
  近日,中国旅游报刊登了题为《黄山与徽州可以两全其美》的文章,笔者非常赞 ...
这个何礼荪真是恬不知耻!此轮网络炒作复徽我一开始就感觉有点不对,打响第一枪的李辉和这个何礼荪多年前就与太平那个刘晖画师一唱一和,厚颜无耻地污蔑徽州“抢”黄山,这真是笑话了,自古属于徽州歙县的黄山被莫名其妙地划给太平不叫抢,徽州夺回本属自己的黄山就成了“抢”?这次炒作的那些人基本没有一个是徽州本地人,他们凭什么跳出来哭喊着“惋惜徽州”?“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这句话绝对是真理,就如我说的,人家都不是你家人,没事却跑你家祖坟上哭天喊地,事出反常必有妖啊!举个例子,这个何礼荪和那个李辉明天不吃饭驾鹤西游了,我们黄山论坛的网友们会去为他们号丧不?这次炒作他们的手法做了点改进,没有像以前那样一开始就跳出来污蔑徽州“抢”黄山,而是改为忽悠,摆出一副关心徽州可惜徽州的架势,引诱许多不明就里的徽州人跟着一起起哄,这是忽悠你引颈就戮还要感谢人家呢!
至于何老先生说的“徽州和黄山分治后,徽州的领导人将省去大量的应酬接待,省去长距离跑黄山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集中时间、精力、精心抓好徽州文化和徽州地区的农、林、茶、贸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抓好了都能大大增加财政收入。”我也可以建议一下,太平湖旅游这么多年一直半死不活发展不好,就是因为黄山区死盯着“黄山”不放,何不放下包袱,改名“太平湖区”,既继承了用了一千几百年的“太平”地名,如李辉先生说的那样尊重历史,又可以一心一意开发太平湖旅游,同时以汤口为中心,原歙县黄山区为基础设立新黄山区,地处黄山大门,专心服务黄山,岂不更好?
何礼荪说“这些年,大黄山市将黄山赚来的钱,在屯溪搞了不少建设项目,使屯溪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这也为徽州复名后发展打了较好基础。”屯溪是当今徽州地区的中心城市,黄山是徽州的黄山,我们用自己属地的旅游收入建设自己的城市,与你何干?
何礼荪还热心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徽州可以从黄山的收益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我也向何礼荪建议,把你家的房子送给我,我允许你再住上几年,好不好?
何礼荪还积极为徽州出妙招,说“徽州照样可以做黄山的生意。黄山所需的各种食品、用品,徽州可以发挥徽商的特长,做好这笔生意,效益会很可观。”真是笑死人!这就好比别人想抢走我开的大酒店,还忽悠我说以后还可让我向原本属于我的酒店卖菜,还有钱赚,真当别人是傻子啊?
何礼荪、刘晖等鼓吹把黄山剥离出徽州的人还有一大强项,就是编造领导人讲话。邓小平什么时候说过“可以建立黄山特区”这句话了?邓小平1979年视察黄山是在当时黄山所属的歙县隶属的徽州地区党委书记魏心一的陪同下视察的,他的“把黄山牌子打出去”也是对当时的地委书记魏心一说的,而太平县1979年还隶属池州地区,所以说安徽省把黄山剥离原属地徽州歙县搞的“小黄山市”就是故意歪曲邓小平指示精神。1987年徽州地区改为地级黄山市后,邓小平同志欣然提笔为《徽州报》改名《黄山日报》题写刊名,说明在徽州地区基础上设置地级黄山市才是真正符合邓小平同志本意的。
批的好!想以复徽名义煽动不明真象的人,搞黄徽分治的目的,这些人要面壁三年!一定要贯穿历届市政府''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这种主线,为百姓造福!&
您知道的比我们多,也看的比我们远!&
黄山书记:让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 是义不容辞责任
& && &原标题:黄山市委书记:让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因一座山而立市得名,且这座山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世界地质公园等诸多光环;因一种文化而韵味深长,且这种文化被誉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影响从古至今,从中到外;因一枚茶叶而飘香万里,且这茶占据全国十大名茶中的三个席位……无论从哪个方面说,黄山实至名归。
  从城市到农村,从街道到茶园,从景点到民居,从书记到农民……各个视角、各个层面,只为向读者展示一个纯真的大美黄山,展示一个深厚的徽州故地,展示一次不同寻常的采访之旅。
  采访中共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是在一个清新的雨后。那天中午他将前往合肥参加会议,上午十一点左右,在他办公室,记者见到这位拥有哲学博士学位的市委书记。
  “没到黄山市工作前,我对这里认知和很多游客一样,印象最深刻的是这座山。但现在,我的认知丰富多了,也生动多了!”开门见山一席话,记者已经感受到任泽锋对黄山的“宣传欲”,“比如,这里不仅山上风光秀美,山下也是精彩纷呈;这里从城市到乡村都蕴藏着深厚的徽文化底蕴;这里不仅生态绝佳,而且民风淳朴……”
  如何打好“大旅游”牌,在任泽锋眼里,早有一本蓝图。
& && &黄山市委书记任泽锋。
  发展“旅游+”
  作为全球首个旅游景区类世界优秀目的地的黄山市旅游产业具有先天优势。正如任泽锋向记者所介绍:“2015年,黄山市旅游接待量为4666万人次,总收入400亿元。到2020年,全市旅游接待量力争突破65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650亿元。”
  固然,旅游业是黄山市最大的特色和优势,但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如何面对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黄山市也有自己的深度思考。
  “一定要大力实施‘旅游+’战略。”任泽锋介绍,“十三五”期间,黄山市初排5亿元以上重大项目近200个,总投资近3500亿元,其中70%以上紧扣“旅游+”展开。其中既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又有高端产业项目,还包括配套服务项目。
  也许正是抢占了“旅游+”的发展先机,2015年年底,黄山市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可享受旅游用地改革、实行落地签、过境免签等7项政策。今年年初,黄山市又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
  “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着力在‘旅游+农业’壮大乡村旅游、‘旅游+工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体育’发展体育产业、‘旅游+休闲度假’丰富新兴业态、‘旅游+扶贫开发’增强山库区造血功能等方面下功夫,构建黄山的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使黄山充满张力与魅力。”任泽锋说。
  魂是徽文化
  400年前,汤显祖的一句“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给徽州打下一个浪漫的文化符号。源远流长的徽州文化,也成为文人墨客追捧的乡愁符号。
  “文旅融合是加快旅游发展的大文章,对黄山来说更是如此。我们不仅拥有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而且拥有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中国三大显学的徽文化。”任泽锋非常认可“梦幻黄山、礼仪徽州”的城市宣传语,“古徽州辖六县,如今绝大部分归黄山市管辖,徽文化的根在这里。近几年,黄山市一直高度重视徽州文化的保护传承,开发了一批摄影写生、研学修学、宗族寻根等新业态,取得了较好成效”。
  “要让珍贵的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任泽锋说,“保护好祖辈们留下的这一脉灿烂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以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保护工作为例,任泽锋说,在推动保护利用工程建设时,黄山市建立了徽州古建筑保护数据库,并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合作,对全部空间形态4类116处、建筑单体12类3358个古建筑进行全面保护利用,提升古建筑修缮保护水平。“我们将积极探索市场化保护利用新路径,因地制宜改建一批徽州民宿、村史馆等,努力实现保护与利用的良性互动。”
& && &宏村月塘之畔。
  迈向国际化
  今年全国两会上,安徽省代表团提出,建议国家支持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任泽锋认为,争创大黄山国家公园,是安徽省委、省政府从全省旅游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一个重要战略,也是黄山旅游“二次创业”的重要机遇。
  据任泽锋介绍,创建大黄山国家公园,黄山市首先会抓好黄山风景区这个龙头。去年,黄山市四套班子专门赴黄山风景区集体调研,把黄山东部开发作为争创大黄山国家公园的起步工程,启动东海景区开发,同步推进景区外谭家桥国际旅游小镇建设。“假以时日,黄山东部开发必将进一步提升黄山旅游的品质和效益,谭家桥镇也完全可能成为加拿大班芙、瑞士茵特拉肯那样的国际小镇。”
  任泽锋说:“争创大黄山国家公园,关键要发展全域旅游,统筹城乡建设,把全市作为一个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来整体打造,力求‘城有城的品位、镇有镇的特色、村有村的景致’,使整个黄山市‘一路山水一路景’。”
  采访结束前,记者随机问了一个问题:“您平时怎样向朋友们推介黄山呢?”
  任泽锋笑着说:“现在不是都流行洗肺之旅吗?黄山便是绝佳的洗肺之地!这里空气好、负氧离子高,更重要的是,深厚的徽州文化积淀能够让人从中品味历史、休养身心。望得见青山、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不仅是黄山市的鲜明标识,也是深深烙在每个游客心中的记忆!”(来源:澎湃)
有道理来自: Android客户端
本帖最后由 徐后乐 于
09:37 编辑
有一种仙境,叫一生痴绝处!有一种遗憾,叫无梦到徽州!
& & 有一种仙境,叫“一生痴绝处”
& &有一种遗憾,叫“无梦到徽州”
  如此有情怀的汤显祖,一辈子想去人间仙境,可做梦也没梦到人间仙境原来在徽州!可见,徽州的美让人难以想象……
  前不久,《人民日报》刊发文章说:“‘徽州’(今黄山市)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 一时之间掀起轩然大波,大家纷纷在议论,黄山市要改名徽州了吗?
  徽州这个名字由来已久,但是历经多次变迁。最初在隋朝,徽州不叫徽州,而是叫歙(shè)州。到了宋朝,才改名为徽州,下辖一府六县,徽州府就是当今的歙县古城,六县则是: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
  婺源不是江西的吗?小编就知道很多人会这么问。其实,婺源历史上一直是属于徽州地区,直到民国中期,蒋介石为了军事调度方便,把婺源划归了江西。抗战胜利后在婺源强烈的“脱赣入徽”的要求下,在胡适等徽州籍名人的呼吁下,国民政府又把婺源划归到徽州。而在1949年之后,同样因为军事原因婺源又划归给江西,一直保留到现在。
  是不是感觉复杂?其实从文化、建筑、山水景色上看,婺源仍然会在意识上划分到徽州,尽管行政区域属于江西。
  记得胡适先生晚年在台湾的回忆录中开篇就写到“我是安徽徽州人…”可想而知,自己的故乡是这般山水氤氲的人间仙境,那是多么自豪的一件事,也不难看到胡适先生的思乡之情溢满字里行间。
  所以现在有人提出把“黄山市”复名“徽州”也就不足为奇了,就像经常旅行的人,对“徽州”这个名字会更加熟悉有好感一些,或许正是“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句话,让无数向往山水氤氲和桃源生活的人为之痴迷。
  要说徽州的迷人之处,就一定要说徽州的美景,而徽州之美却隐匿在这些与世无争的恬静古村古镇之中…
  被千年古建群雕刻出来的小镇岁月
  光听南屏这名字,就感觉是被时光岁月镌刻出来的小镇,颇有几分隽永的意味,这里遗存了皖南典型的徽派古民居建筑,这也是李安的《卧虎藏龙》和老谋子的《菊豆》曾经都拍摄的地方。南屏村山水秀美,人文荟萃,古风依旧,民风纯朴,粉墙黛瓦幽处青山绿水中,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中国四大秋色里最淳朴的地方
  塔川是中国四大秋色之一,它的秋色不仅在于自然风光,穿过村口的古木林,沿溪流进入村中,就见二三十栋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最美的是塔川清晨,薄薄的雾气笼罩在树上,似有似无。农家小屋若隐若现,红色枫叶中露出飞檐翘角。粉墙黛瓦在五彩叶子的掩映下,如中国山水画般诗情画意。
  这里有可以媲美都江堰的渔梁坝
  渔梁镇位于安徽省歙县,由一座座民宅依练江而建,镇里有条渔梁古街,依山傍水,蜿蜒而去。宋代大儒朱熹讲学的紫阳山上竹涛阵阵;山光云影一起在碧波间荡漾…除此之外,渔梁古镇还拥有可与都江堰媲美的渔梁坝,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尽显,站在坝上远眺,练江美景尽收眼底。老街的气质就在这宁静的氛围中沉淀。
  中国画里的唯美乡村
  徽州的美,是凝重的,也是诗意的,黄山山脚边,云蒸霞蔚,粉墙瓦黛几多人家。那小桥流水边泼墨的座座深宅大院,像一张张古画,遗落在时光深处,无人卷起。这牛形的古村落,便是如画的宏村。许多人去往宏村,然后怀揣着一份抹不去的情结离开。
  中国易经八卦古村落
  呈坎的景致并不比宏村逊色多少,只是名气不响,而且村子小,总让人觉得很快就逛完了。走在呈坎的99条巷子里,伴着淡淡的轻雾,仿佛置身于一个诺大的迷宫,兜兜转转好几圈,却又回到了原地。这或许就是千百年来传承不变的“游呈坎一生无坎”的传奇过坎文化,布局神奇,符合阴阳八卦,进村后如入迷宫。呈坎比较宁静,这里的宝纶阁雕刻精美,更妙的是房梁上的彩绘图案美不胜收!
  各家土楼上争奇斗艳式晒秋
  阳产是安徽省歙县的一个小山寨,这里有皖南最大的土楼群,土黄泛红的墙,乌黑的房瓦,掩映在黄绿相间的杉木之中,层层叠叠甚是震撼。每当秋天来临,村里三百多栋土楼的院子都争奇斗艳式的晒秋,玉米、辣椒、柿子、黄豆……这里的秋味是人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散发着中国古老传统的秋的味道。
  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
  西递坐落于黄山南麓,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徽派建筑群,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村庄”的美誉。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在徽州的诸多村落中,西递大概是最繁华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砖、木、石雕点缀其间,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富丽的宅院、精巧的花园、宏伟的牌坊,无一不在告诉游人们何为桃花源。
  深山里的醉美古村落
  安徽歙县东北山区深埋着藏着数十个古朴村落,石潭村只是其中之一,并且是离外界最近的一个。从石潭村越往里走,风景越好,也越有野趣。村与村之间仅靠一条羊肠小道相连。当春季来临时,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梨花,盛开地如火如荼,是真正的世外桃源,而每至秋天,层林尽染,红枫绚烂,漫山的贡菊花也肆意绽放……全国各地摄影发烧友和大量游客云集其中。
  徽州五千村 歙南第一村
  徽州五千村里昌溪被称为歙南第一村,它坐落在千岛湖的源流昌源河所流经的皖南山间盆地中,四周群山环绕,山青水绣,境内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景色迷人,走入昌溪如入世外桃源。昌溪文化底蕴极其深厚,民间珍奇古玩,字画,徽州三雕艺术品,数不胜数。
  徽州三绝,牌坊为最
  徽州有人文景观中的“徽州三绝”:牌坊、民居、祠堂。看了徽州牌坊的人都说:“徽州三绝,牌坊为最”。徽州牌坊多,歙县是个窝,然而,来到“中国牌坊城”的歙县,不到棠樾村看看由七座牌坊弧形排开的“棠樾牌坊群”,真会后悔一辈子的。如果来到棠樾村,一定要去打听,棠樾的七座牌坊,八个故事。
  “木雕楼”为徽派艺术中的极品
  卢村距宏村仅2公里,游客远没有宏村多,适合色友和探幽者,这里是典型的徽派村落,白墙黑瓦下溪水清澈,村中闻名遐迩的木雕楼群,装饰精致优美,热闹喜庆的图案又朴实优美,体现出徽派民居的精华。
  冷门徽派村落照样迷人
  或许很多人没听过唐模,顾名思义就是“唐朝模范村”,它位于黄山市屯溪区北边,这是一座唐朝历史古村,这座典型的徽派村落虽然不如宏村、西递精致,但非常适合想找个清静的古村闲逛度假,也因此它常登上“冷门徽派村落”的榜单。
  檀干溪穿村而过,溪两边是石板古街和开发原始的古民居,人烟熙熙攘攘,完全就是一幅正儿八经的古村样,漫步水街,赏各色石桥和徽派建筑,在临水长廊的美人靠上小憩。徽派建筑的美在这里尽情展现,水口园林“檀干园”是唐模的特色,在庭院清听轩里有肇淳堂、忠烈庙、小私塾等建筑。不想被人打扰,就去唐模吧。
  古建筑群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岸
  虽然严格意义上说,泾县的查济不属于徽州,但是受徽州的影响,也属于徽州文化的范围。曾经只知道有多少画家和学生在查济这个地方作画,从此以后查济不胫而走。明清民居古建筑群就座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济河两岸,绵延10里,座座小桥,潺潺流水,条条小巷,时刻让你能听到岁月的脚步声……
  徽韵赣风的完美融合
  婺源的前世今生,剪不断,理还乱。徽韵也好,赣风也罢,这个被称为“中国最美的乡村”的地方,或许才是“乌托邦”式的理想家园。
  被淡薄炊烟笼罩的马头墙、山间梯田婉约抽象的线条、朝暮迷色中骑在牛背上的孩童、幽静的孤舟野渡、倒映在清澈山涧里的火红的枫叶,俨然一幅山高水远,结庐深山的中国水墨画,让人陡然间心静如水,恍若隔世。
  世界再大,大不过一颗心;走的再远,远不过一场梦。在徽州,总有一种美景,迷醉了心,温暖了梦……前世不修来世修,来世还要生徽州。(来源:最旅行mp&&)
本帖最后由 徐后乐 于
12:34 编辑
黄山徽州分治旅游业受益多
  近日,中国旅游报刊登了题为《黄山与徽州可以两全其美》的文章,笔者非常赞同作者对“徽州更名”提出的“两全其美”意见。
  1987年徽州改名黄山后,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据了解,全国约有90家媒体发表文章,有数百名全国大代表、政协委员会在四次全国两会上提出十多份议案、提案,反对徽州改名黄山市,他们几乎一致的意见是恢复1983年国务院决定设立的黄山市,恢复徽州,也就是黄山与徽州分治。
  这里我想具体说说为什么黄山市(小)与徽州要分治,分治后对两地发展旅游业有什么好处。
  先说徽州。徽州历史悠久,知名度很高。安徽省的名字,就取于安庆的“安”字和徽州的“徽”字。徽州实在没有必要戴一顶黄山市的帽子。有了这顶帽子,反而不利于突出宣传徽州文化。“去黄山看徽州文化”听起来多别扭呀!黄山是一座古今名山,有的是奇峰、怪石、古松、温泉,哪有什么徽州文化。撤销大黄山市,恢复徽州(或徽州市),名正言顺,可以大张旗鼓地宣传徽州文化。
  目前,人们希望通过旅游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文化旅游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而徽州可以说是文化旅游的上佳之地。徽州建筑、徽州村落、徽州牌坊、徽商、徽菜、文房四宝中的徽墨、歙砚、徽州名人(朱熹、戴震、胡雪岩、胡适、陶行知、黄宾虹……《徽州人物志》收录的徽州名人竟有五千多人)……这些徽州文化都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旅游者可看可听,经导游讲解,游客会听得津津有味。徽州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它甚至可以超过黄山旅游,至少可以并驾齐驱。
  徽州文化名牌打响之后,来黄山旅游的客人,就会从黄山北大门上山,游览后从南大门下山,去游览徽州;或先游览徽州,然后游览黄山。
  徽州和黄山分治后,徽州的领导人将省去大量的应酬接待,省去长距离跑黄山的时间和精力,就可以集中时间、精力、精心抓好徽州文化和徽州地区的农、林、茶、贸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抓好了都能大大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徽州照样可以做黄山的生意。黄山所需的各种食品、用品,徽州可以发挥徽商的特长,做好这笔生意,效益会很可观。
  这些年,大黄山市将黄山赚来的钱,在屯溪搞了不少建设项目,使屯溪的城市面貌大为改观,这也为徽州复名后发展打了较好基础。
  为了能够顺利地解决分治中的利益矛盾,我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在一定时期内,徽州可以从黄山的收益中得到一定比例的分成。
  黄山市这顶帽子,徽州戴着并不舒服,还是还回去吧。
  再说小黄山市。这就要从1979年11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说起,小平同志以他睿智的眼光,看出黄山无比的价值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向安徽省委领导明确提出:“安徽省委要专题研究黄山问题”“可以建立黄山特区”“要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
  为贯彻邓小平同志的指示,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随即在黄山召开省委常委会,用一周时间研究黄山发展规划、建设方针、管理体制等问题。会议决定将黄山风景区管理局升格为地市级,并决定成立黄山规划办公室,建议对黄山的发展进行总体规划。规划专家们经过认真的勘察和论证,认为更好地保护和开发黄山,必须建立一个黄山风景区的依托基地,而黄山北大门附近的太平县是建依托基地的理想之地。安徽省委、省政府经过研究,拟撤销太平县,设立省辖黄山市,市政府设在甘棠镇,1983年安徽省政府将设立黄山市的意见上报国务院。国务院于日批复同意,这就是小黄山市的由来。
  小黄山市面积1609平方公里,人口14万余。市政府所在地甘棠镇2万余人。这样一个人口不多的小县,凭什么说它是唯一理想的黄山风景区的依托基地?
  首先,黄山市有着得天独厚的风景资源。主要景观有黄山、太平湖这两个世界级的自然景观。黄山举世闻名,不用多说。太平湖因开发较晚,尚未为更多人了解。太平湖原是一座大型水库,总面积约14万亩左右,长度约80公里,其四周群山全部树木覆盖,绿水映着青山,环境清幽。恬静,景色秀丽、娧娟。1984年,上海同济大学教授、世界知名的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游览太平湖,叹为水景之冠,回到上海,投书《新民晚报》,认为太平湖的景色从各个方面去分析,的确可以称得上“天下第一湖”。此外,黄山市还有规模不小的樵山神仙洞、黄山森林公园、彩虹谷风景画廊、中国黄山龙裔公墓、蒋家山新石器时代遗址、太平湖畔的恐龙蛋化石群等,以及当年周恩来、叶挺等人在这里活动的遗址,李白游踪遗址等景观。
  黄山市森林覆盖率达75%,来到这里,满山是绿,空气新鲜,环境优美。大大小小的古村落,古道杨柳翠竹,小桥流水人家,阡陌纵楼,茶园层层,山高林密,鸟语花香,处处像桃源仙境一般。黄山市建成为一座风景游览疗养城市,将是人们游览、度假、休憩、疗养的天堂。
  其次,黄山的地理位置无比优越。它处于黄山、九华山之间,是安徽省重点发展“两山一湖”旅游区的中心,黄山市建设好了,“两山一湖”旅游就更上一层楼,并将带动皖南和整个安徽省旅游业的发展,黄山大部分客源在其北部,现在从合肥至黄山的高速公路已修通,两个多小时即可到达黄山。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后,长江沿岸、上海及江苏、安徽等大小城市的游客,半日之内即可到达黄山。黄山市附近有大片平地,可以建造很多旅游设施,可以建设自驾游基地,据民航部门勘测,认为根据这里的地形可以建中小型机场,机场建设起来,黄山北大门将迎接大部分游客。
  再次,黄山市距离黄山北大门只有9公里,建好索道,从北大门到山上北海中心仅半个多小时,如此近距离条件,大大有利于加强黄山的保护管理、开发建设,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黄山设市后,可以在北大门附近建立黄山职工的生活基地。职工可以利用索道上下班,使职工安心工作,照顾家庭子女,没有两地分居之苦。
  黄山市有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确实是黄山风景区理想的依托基地,完全可以建设成为一座优美的风景旅游疗养城市。不久之后,相信黄山市不仅名满全国,在世界上也将十分有名,成为各国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当年,邓小平同志指示“可以建立黄旅游特区”,黄山市不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旅游特区吗?(来源:来源:中国旅游报& &何礼荪)
这个何礼荪真是恬不知耻!此轮网络炒作复徽我一开始就感觉有点不对,打响第一枪的李辉和这个何礼荪多年前 ...
您知道的比我们多,也看的比我们远!
本帖最后由 徐后乐 于
08:11 编辑
徽州文化 人文意境 -- 2016年广州耀华中国教室黄山行
& && &日至15日,在中外籍老师的带领下,广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小学部四年级和五年级全体学生参加了一年一度的中国教室课程。这段旅程让孩子充分领略徽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意境。
  意境,是传统中国美学其中一个重要的审美概念,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耀华国际教育学校的学生在中国研习课中学习了有关中国节庆、习俗、工艺、历史与传说的种种,然而若未曾领悟藏在其中的精神追求,又如何能真正认识中国?我们希望通过中国研习课让学生逐渐了解中国文化的精神层面,而其中学习重点之一,是中国文人对“意境”的讲究与向往。可是,“意境”是一种境界,从来都难以言明,相信对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更加抽象莫测。因此,本次中国教室选择了一个犹如立体水墨画的地方,带学生亲身体会那动人心魄的、传说中的“意境”。
  黄山一带风光如画,除了以其摄人奇美吸引着无数中外旅客的黄山,还有婉约动人的宏村与古意盎然的古城岩。同时,黄山所在的徽州有着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徽派建筑、徽菜、徽商、徽州教育乃至徽州戏曲都是别具特色、值得研究的主题。考虑到四、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中国教室的课程设计以直观体验式的学习活动与工作坊为主,期望通过饶富趣味的活动,让学生以直接有效的方式愉快地学习,一起开展一趟充满诗意的旅程!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来到“礼仪徽州”,必看“梦幻黄山。”
  对中国人来说,美不仅意味着单纯的美丽,我们还追求一个特殊的审美情趣——意境。在云雾缭绕的黄山峰顶,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品味着这虚实相间的美,用作画或写古诗词的方式记录着自己感受到的“意境”。
  梁楚欣同学《游黄山》写道:危峰高耸上云间,十八罗汉映晨颜。韧松迎客展翠枝,云海苍茫浩如烟。
  茶在徽州人的生活中有重要的地位, 同时还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住行,无不有茶的踪迹。博物馆的徽州茶俗展示不仅有文字、图像,还有相关生活形体的雕刻作品,生动立体地展示了徽州人与徽州茶之间的关系。
  仲春时节,正是茶园飘香的好时光。茶园里满是茶农忙碌的身影,孩子们化身采茶小姑娘和小伙儿。身背小竹篓,穿梭在茶树间,十指尖尖采茶忙。
  谢裕大茶博物馆中,学生们品尝了提神醒脑的黄山毛峰茶、护肝败火的贡菊茶以及安眠降血压的祁门红茶。观其色、闻其香、品其味,一个个俨然成了小小的“品茶专家”。相信这一系列活动一定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徽州茶文化。
徽州文化博物馆
  孩子们参观徽州文化博物馆,感受徽州文化。学生们了解了徽商形成的原因、徽商的四大支柱行业、徽州女人的生活、徽州的教育、徽州的建筑以及表彰品行的牌坊等信息。在“徽州教育”展馆,孩子们齐诵了对联 “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了吧?
  徽州文化博物馆的所有展览均以徽文化为主题,内容涵盖徽州的自然地理、商业、教育、艺术与建筑。展览通过各式展品、模型、图片、雕塑、故事及多媒体展板,具体生动地介绍了徽文化的主要内容。
徽菜工作坊
  在工作坊举行前,学生观看了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之徽菜选段“时间的味道”, 在老师带领下认识徽菜及其特色。然后他们在业师傅指导下做有徽州特色的中国菜,并品尝自己的成果
  在徽菜工艺坊,学生们学做了三道点心:春卷、水晶刺猬和艾叶稞。
宏村、古城岩与徽剧
  “粉墙青瓦马头墙”。因电影《卧虎藏龙》而举世闻名的宏村风光秀丽, 宛如世外桃源, 是其中一座最富代表性且保存完好的皖南古村落。学生在绝美的景色中进行小组探索与角色扮演活动,发掘藏在宏村村落设计、民居摆设和雕刻中的种种玄机,亲身体验徽州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牌坊在徽式建筑中颇为重要。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会牌坊所存在的历史原因,背后宣扬的价值理念。我们提前一天安排孩子们观看了《烟锁重楼》其中的一个小片段,看后展开了热烈谈论。有孩子辩证看到了牌坊在古代的合理性,也有孩子发表了自己不认同其某些价值理念的观点。热烈的发言中,回答扩展到了各个领域。有孩子不认同今人“金钱至上”的价值观,认为环境也是人类需要付出的代价。有孩子回答说,“我不认同‘人分三六九等’这一观点,我认为人是平等的。”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古城岩,参观了前一天观看的《烟锁重楼》片段中提到的牌坊,并亲身体验徽(京)剧名段的学唱。在这样一个充满徽派建筑特色的古戏台,同学们学得有模有样,乐在其中。同学们唱着活跃、明快、起伏跌宕的曲调,体会着戏曲的韵味。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黄山,我们不仅欣赏了建筑还品味了戏曲。
“希望种子”学校
  在中国教室黄山行的最后一天,我们的学生访问了耀华耀中在黄山的“希望种子学校”。这是耀华耀中“希望种子”项目资助的第无所“希望种子学校”。学生们通过亲眼见证爱心与慈惠真正给当地学生带来的裨益,学会关心他人、社会,树立责任心和扩展视野。除此之外,学生们还收获了友谊与快乐。
  这是一个合作项目,志愿在中国农村地区建立小学,带给孩子教育和“希望”。耀中、耀华机构预计在短短几年内通过“希望种子”盖建多所“希望种子学校”。藉着“希望种子”的诞生, 机构的学校能够以教育机会和支援的形式,将爱心与慈惠带给国内许多贫困和弱势的孩童。此外,凭着与“希望种子学校”建立“姊妹”学校的关系,学生会有机会持续地进行文化交流、教育旅游、慈善活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秉持“与仁爱结盟”的训勉。通过“希望种子”这个系统性的慈善项目,学生学会了必须投入环球社会,积极参与,对地球上所有生命彰显爱心与关怀
  耀华国际教育学校提倡全人教育,致力创建积极、关爱、愉悦、充满欣赏的教育环境,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学习及生活经历,促使学生在智能、社会性、体能及精神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提供了很多精心设计的课程和机会给到学生,走出课堂和课本,走进实际的生活中学习。这不仅包括英国萨默塞特沉浸式英语文化体验课程,也包括世界教室和中国教室等众多项目。六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即将开始他们在英国伦敦和捷克布拉格的世界教室之旅,我们将为您带来他们学习的报道,期待您的关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新浪安徽)
复旦教授:徽州改名黄山并非没道理 符合当年实际
& && & 原标题:复旦教授:徽州改名黄山并非没道理符合当年实际
& && & 1979年夏,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后提出:可以建立黄山特区。他的讲话后来被归纳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后来,国务院下达文件,设立省辖黄山市(黄山特区),接着又撤销徽州地区建制。历史上府一级的“徽州”及相当于府一级的“徽州地区”消失,只留下一个很小的“徽州区”。
& && &近年来,重建徽州市、重树徽州牌的呼吁此起彼伏,最近,关于黄山是否应复名为徽州的问题又引起关注和热议,本报为此采访了多年来一直研究徽州的王振忠教授,请他谈谈对该地名争论的看法。
& && &文汇报:《人民日报》李辉先生最近多次呼吁恢复“徽州”这个地名,这也引起各方对于是否要重新将黄山改名为徽州的又一波热烈讨论。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 && & 王振忠:这个问题多年前我关注过,也写过相关文章谈到黄山和徽州之争,收在《千山夕阳》这本书里。首先要说的是,现在很多人追溯当年徽州改黄山的那次改名,认为当初改错了,这点我是不赞同的。徽州改黄山和邓小平有很大关系。当年邓小平上黄山,发现这里的游客很少,这么好的地方,却没什么人来访,整个皖南的经济也很落后,于是提出来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当时主要是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来考虑改名,的确也符合当年的实际需要。
& && & 再看当地的实际情况,说实话,上世纪70年代末,徽州并没有多大的名气,大概只有老一辈人说起文房四宝里的徽墨、歙砚,才会想到皖南有个徽州。当时邓小平的相关讲话被归纳为“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打“黄山牌”也确实比较成功,最近几十年黄山市的发展与这次讲话之后的相关行政区划调整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不能抹杀这一点。后来由于对徽州的研究逐渐升温,徽州因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于是有了新的口号“打黄山牌,做徽文章”。再往后到现在,最新的口号是“梦幻黄山,礼仪徽州”。我们从这几个口号的变化中可以看出,当地从强调经济发展,到逐渐重视经济、社会、文化全方位的发展,这应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非常自然的过程。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问题和实际需要,过去徽州改黄山,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现在大家回过头来看,觉得徽州历史上很辉煌,这当然也是对的。实际上这有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如果在现在将徽州改成黄山,那肯定是不妥当的——徽州名气也有,历史文化内涵也有,放弃这样的地名当然相当可惜。但回到当年,在早期百废待举的形势下,徽州改黄山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如果用今天的眼光回过头来说过去改黄山改错了,这样讲似乎有点讲过头了。当然,现在改回去有改回去的道理,但也不是非改回去不可。而且,当初徽州改黄山,与现在有些地方出于急功近利的心态乱改地名也不完全是一回事。关于这一点,如果说现在有什么需要反思的,我以为那就是——今后的任何改名皆须慎重。
& && &我知道李辉先生一直很关注地名的问题。1994年我在《读书》发表一篇《斜阳残照徽州梦》的文章,李辉在此前后也专门跑到婺源去看,也写了文章谈到徽州的文化遗存问题,他的确一直很关注徽州。其实,很早以前皖南当地就有关于地名的激烈争论,但很多是从地方利益角度出发,有些已经超出了正常的学术研究、行政改革方面讨论的范围了。
& && & 文汇报:过去徽州无人问津,现在却受到如此重视,这种变化是哪些因素促成的?
& && & 王振忠:现在徽州之所以受到空前关注,与几个方面都很有关系。最早是摄影、建筑等领域的人不断关注、宣传,吸引了知识界不少人的眼光。其次是80年代以后学术研究日渐扩大的影响。当时,“徽学”以其丰富的内涵,迅速在中国史研究中异军突起,成为一门国际性的显学。在徽学研究领域,曾有将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列而为中国“三大地方学”的提法,最早将此形诸文字的大概是我在1996年出版的《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一书。不过,后来大家也逐渐认识到,徽学不是“地方学”,它的研究对象不仅局限于徽州的一府六县,人们透过徽州研究,是为了认识整个中国(特别是明清以后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进程,所以2014年我在前书的修订版中,便删去了这样的提法。应当说,从学界来看,“三大地方学”已不再有人再提,但专业之外的人谈到徽学,仍然经常会沿袭旧说。包括此次“黄山”与“徽州”之争,也常见有此类的提法。虽然“三大地方学”的提法不太妥当,但徽州保存有目前所知国内为数最多的民间文书,地表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古村落的类型多样且质量上乘,这些,都为徽学研究的拓展和深入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徽学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发展,对徽州的扬名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比较重要的一点还有对皖南古村落文化内涵的深入发掘,标志性的事件是本世纪初黟县的西递、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皖南旅游事业亦因此而蓬勃开展,这也极大地提升了徽州的影响力,所以相对于过去,徽州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 && & 文汇报:“徽州”二字具体对应的是哪片区域?它大致经历过怎样的历史沿革?
& && & 王振忠:就独立设置的统县政区而言,与“徽州”对应的区域先后设有新都郡、新安郡,隋唐时期则有歙州的建制。到了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置徽州。从唐宋以来一直到清末,维持着一州六县或一府六县的格局,下辖歙县、黟县、绩溪、休宁、祁门和婺源六县。
& && &&&解放以后,建立过徽州地区、徽州专区,还一度并入芜湖专区。徽州专区(徽州地区)的地理范围有所扩大,除了徽州府原来六县中的五县(除划归江西省的婺源县),还一度包括了历史上不属于徽州的一些地方,如太平、石埭、旌德等也被划了进来。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县,它就位于黄山北大门,这为后来县级黄山市的设立,埋下了伏笔。
& && & 文汇报:现在人们在讨论要不要把黄山改回徽州时,也谈到乡愁的寄托,其对应的是否就是一府六县的那个徽州?
& && & 王振忠:现在人们津津乐道的、想要恢复的徽州地区,就是原来的一府六县加上黄山。现在若把黄山割出去,当然是不愿意的了。
现在的黄山市是三区四县,即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三个区,及休宁县、祁门县、黟县、歙县四个县,原来六县中的婺源县被划到了江西省,绩溪县划到了安徽的宣城市。在我看来,“徽州”较之“黄山”,当然更能展示皖南这一域热土的文化特色。倘若要改回徽州,要回到原来所谓的徽州一府六县,这个恐怕不太现实,动静也实在太大。从可操作的层面来看,如果真的要改,那么徽州区(原来歙县的西乡)或可撤消,绩溪最好能划回来,这样就是五个县,再加上黄山区、屯溪区,改动仅限于安徽省内,应当比较妥当。如果非得把婺源划回来,那么改动太大了,显然不太乐观。试想,“最美乡村”的提法就是从婺源县开始的,江西省怎么可能同意放弃婺源这么重要的旅游资源?当然,如果将来有一天水到渠成,大家都觉得婺源划到徽州更好,那是另当别论,我当然也乐观其成,但在当下恐怕是很难实现的。
从历史发展看,虽然在唐代,婺源地域开发的原动力来自休宁,它与歙州(即后来的徽州)有着天然的联系,朝廷将婺源归歙州统辖不无道理。但从地理上看,婺源始终是嵌入今江西省东北角的一个县份,而且,与徽州其他五县河流多属于新安江水系不同,婺源境内的主要河流系属饶河水系,最终是流入江西鄱阳湖的,因此,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婺源两度被划到江西,亦有其“山川形便”上的内在逻辑。尽管文化上的说法很多,但地理上的交错实在复杂,也是个不能忽视的因素。
& && & 如果考虑到文化上的差异,历史上的徽州,与宣州(属安徽)和饶州(属江西)的确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婺源归属历史上的饶州,想要回归困难不小。相对而言,将绩溪从宣城划回来,可能更为现实。绩溪是旧徽州一府六县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唐之际出生于该县的汪华,被徽州人尊奉为汪王、汪公大帝,对于统合一府六县具有重要影响。而且,绩溪素称“徽厨之乡”,是著名的徽菜故乡,当地的风俗也与徽州其他几个县更为接近,将绩溪放回到徽州里面还是比较合适的。
& && & 更改地名以及相关的行政区,涉及的问题很多。现在有人认为,领导说了不算,专家说了不算,老百姓说了算,这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谁最代表老百姓意见呢?一千个人有一千个想法。而且从本质上说,从古到今行政区划都是国家权力的空间配置过程。时至今日,行政区划改革当然要接受专家建议,回应民意诉求,但最终的决策权仍然是在政府相关部门,仍取决于行政上的统筹兼顾。现在强调乡愁、意欲凸显文化的价值,这都没有问题,但地名变化往往有个过程,改地名不能忽略复杂的历史和地理因素。
& && & 文汇报:历史上“黄山”和“徽州”又有怎样的关系?
& && & 王振忠:谈到黄山和徽州的关系,简单说来,明代以前黄山只是普通的一处山川,并没有多大名气。黄山一跃而成天下名山,与明代徽商的崛起密切相关。具体而言,晚明时期出生于歙县西乡(即今黄山市徽州区)的汪道昆和潘之恒,先后都以“黄山主人”自居。他们都出身于富商之家,不遗余力地招揽天下文人学士前来徽州,前往黄山探险、旅行。于是,当时士大夫中一度出现了“黄山游”的热潮。“黄山游”也称“黄白游”,是指各地的文人学士纷纷前往徽州的黄山和齐云山(白岳)旅行。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曾有“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诗句,描摹的就是晚明“黄白游”的现象。此一热潮,极大地提升了“徽之黄山”的名气,使黄山在短短数十年时间里,一下子成了首屈一指的天下名山。所以现在徽州人讲恢复一府六县,又不想把太平割出去,认为黄山是徽州的,也是有道理的。这里面都有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而从现实角度,各方面又都有各方面的考虑,所以改地名并不单纯就只是改个名称那么简单的事情。
& && & 文汇报:我国有些地方地名管理比较混乱,据您所知,徽州地区有没有地名改动不恰当的例子?
& && & 王振忠:现在的情况还比较好,最麻烦的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不少地名的改动,政治色彩太重,改得相当随意。此外的一段时间,也有一些地名的改动并不成功。如徽州率口在历史上相当有名,后改为屯光公社、屯光乡,继而又与篁墩乡合并,设置屯光镇。在徽州历史上,篁墩一地相当重要,它是移民进出皖南的交通要冲,许多族谱中都会提到这一地名,在徽州人的“寻根絮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对于士大夫而言,此处还是“程朱阙里”之所在,朱熹和程颐、程颢的祖籍地就都追溯至此。将篁墩乡并入新置的屯光镇(屯光大概是取“屯溪之光”的意思),厚重的历史积淀无疑被冲刷殆尽。事实上,篁墩原名黄墩,这一地名本身就是一个雅化地名。通过此一地名,我们可以追溯徽州区域社会发展的脉络。我以前曾专文研究过包括“篁墩”在内的有关雅化的地名问题,发现许多地名实际上提供了了解早期区域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线索。例如,不少地名的雅化,与村落发展中族姓的纷争密切相关。一个家族进入一个新地方,当它实力足够强大时,往往不愿意沿袭前一个家族留下的地名,一定会想方设法加以改变。这种改名往往相当巧妙,也有很多改法,如通过笔画增减、同音假借等,甚至对某个字加以局部修改。比如“颖川”这一地名,表明这里的原住民是姓汪的家族(因汪氏的中古郡望为颖川郡),其后,别姓迁居且实力逐渐喧宾夺主,他们虽然没有将“颖川”一名完全改换,但却通过将“颖”字左下角的“禾”改成“水”字,以新名“颍川”来昭示村落族姓的变换。徽州人“贾而好儒”,特别擅长玩弄这种巧妙的文字游戏,因此,在传统徽州,地名的改变,哪怕是局部微小的变动,都有深意存焉。这种现象提醒我们,徽州地名的发育状态已相当成熟,任何的改动都不应人为割断其内在的文脉。(来源:文汇报)
本帖最后由 徐后乐 于
20:41 编辑
★★★此文的发表时间为:
徽州——何时能恢复这个大地名!何时能再现曾经的辉煌!
& && & 遗民泪已尽,遥望徽州是何年!
  这片土地以前叫徽州,安徽省的“徽”指的就是这里,古代的“江南”也包括这里。徽商、徽菜、徽墨、徽派建筑、徽雕、徽剧、徽州朴学、版画、篆刻、刻书、新安画派、理学、医学、文房四宝(徽墨、歙砚、澄心堂纸、汪伯立笔)、徽派盆景、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州漆器、徽州竹编等……,这些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内容,无一不在讲述着徽州的辉煌。
  徽州文化简称徽文化,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徽文化不同于现在大家现在所知的安徽文化,徽州文化的地域只包括现在的黄山市和现在宣城的绩溪,江西的婺源等地。
  一提到徽州,大家能想起太多东西了,能给人无尽的想象,当然了,那里还有一座名山,黄山!徽州不仅是富饶、美丽的地方,而且有大量精美绝伦的人文景观,更是灿烂徽文化的发源地。这一切的一切形成了徽州的辉煌。这是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好端端的有近千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古徽州,却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不仅婺源未能“回归”,徽州文化腹地的绩溪又被划出“徽州”。在民国年间,婺源被强归江西,全徽州人发起婺源归皖运动,婺源人打出“宁作徽州鬼,不作江西人”的口号,最终婺源得以返徽,由此可见徽州人对于乡土文化的认同感。
  1987年“徽州改名事件”震惊整个安徽及华东,引起一片哗然。“徽州”被一夜之间改成了“黄山”。黄山和徽州地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决策者无知的“改造”也注定了古徽州遗产的悲哀命运!婺源划给了江西,绩溪给了宣城。黄山山名取代了徽州地名,从而导致了徽学文化的混乱,致使各地纷纷乱扯徽州旗:宣城自称徽州发源地,江西也自称徽派祖地,连合肥都在偷换概念的说徽商就是安徽的商人,徽菜就是安徽菜。
  改名还导致黄山出现处处皆黄山的乱象,想必每位去过黄山的朋友都有过被黄山市、黄山区、黄山(俗称3个黄山:黄山市屯溪黄山区太平黄山汤口),这三个地名搞得晕头转向的经历。而在这些名字的背后,还有一个伟大的、蘸满历史沧桑的名字--徽州。可是现在大家一听到徽州,觉得是很有名的地方,就是不知道在哪?地图上也没有!让人摸不着头脑!徽州去哪了?
  曾经辉煌的徽文化再难觅其踪,从此,徽州不复存在了,徽州的历史被人为地割断了,从此徽州不再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可是,改个名字叫黄山市,大家除了知道这个地方有个黄山旅游景区外,还能看到什么呢?虽然经济很重要,但是,既然是要发展旅游,没有一点文化底蕴,旅游又有多大意思?黄山,毕竟只是一座山的名字,代表不了徽州这个集文化,经济,风景,资源于一体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名。简而言之,徽州能够涵盖黄山,黄山却不能涵盖徽州。
  徽州这个名称内涵极为丰富,徽商、徽菜徽州民居、徽墨、徽雕、徽州的历史文化名人……等等,早就成为响当当的地域名牌,完全可以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打到世界上去,为中华民族争光,为什么要舍弃自己祖宗创下的巨大无形资产去戴上和自己风马牛不相及的一个山岳名胜黄山的帽子,而让世人啼笑皆非和唾弃呢?
  江苏有苏州,湖北有鄂州,江西有赣州,河北有冀州……这些都记载着历史,而安徽,本来是有个徽州的,现在却没有了!纵观全国,又有哪个城市像黄山市(徽州)这样纠结,举世无双的黄山景区在徽州,文化底蕴深厚的徽文化也在徽州。取个市名,到底舍谁又取谁?
& && &现如今黄山市”已完全取代了“徽州”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域名。作为徽州儿女的我们,非常想了解我祖先生长的故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状态,未来又将往何处去。或许只有在这里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探求到我们基因里的很多“为什么”的答案。可是现如今随着徽州的易名,让越来越多生在徽州的年轻人不知道所谓的徽州,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忘了浸润养育了我们上千多年的文化土壤,这实在是一件恨事。中国名山大川很多,可像徽州这样有着深固难徙的独特文化的区域又有几个呢?
  现如今黄山市”已完全取代了“徽州”这个延续了上千年的域名。作为徽州儿女的我们,非常想了解我祖先生长的故园,以前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状态,未来又将往何处去。或许只有在这里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才能探求到我们基因里的很多“为什么”的答案。可是现如今随着徽州的易名,让越来越多生在徽州的年轻人不知道所谓的徽州,早已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忘了浸润养育了我们上千多年的文化土壤,这实在是一件恨事。中国名山大川很多,可像徽州这样有着深固难徙的独特文化的区域又有几个呢?
  现如今的徽州却被黄山市取代,中国三大文化之一发源地的堂堂徽州,竟然成了黄山市的一个区:“徽州区”。有点感叹,如果是徽州市黄山区,不是更加能够宣传徽州文化。但这已经成了事实,经济的力量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徽州穷,所以徽州只能让“市”拱手于人。徽州失去了当年的英姿雄风,失去了当年在中国地位与声望!剩下的就只有自然景观,人文的财富已被一扫而尽!
  改名后的20多年来为徽州“正名”的呼声一直这么强烈,差不多每年都有有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百姓们呼喊!要求恢复徽州建制!这是民意!这是民心!这是民声!至今已有1千多人次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全国“两会”期间为恢复一个地名而提交的提案、议案之多,参与人员之多,届别之多,除徽州以外绝无第二。多年来全国已有上百家媒体(不包括网站)发表的多篇批评文章,以及各界人士,利用各种场合和机会,利用各种方式,坚持不懈地为恢复“徽州”而奔走呼号,作文痛斥这种改名和区划变更的无文化、不科学、不合理。一致要求恢复徽州,这种状况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这里我不禁再次呼吁:黄山诚可贵,徽州价更高。何时能恢复徽州这个大地名?难道还要继续让这个名字只存在与学术和旅游的范畴里吗?
  “我是徽州人”,恐怕这不止是胡适,更是所有祖籍在徽州的人都不耻说的一句话。在徽州这样一个人文底蕴深厚的地方,也必定会产生出本土的一批文化人,他们为家乡奔走、卖力,所想获取的仅仅是外人对家乡的兴趣、好感或者吸引力。虽然徽州没有强大的GDP,虽然徽州的交通实在崎岖闭塞,但是天下所有徽州儿女都以徽州人自豪,都想亲吻这块山与水调和得如此完美的土地!
  在《徽州——捡拾历史的碎片》一书中收录了作者近30年来在徽州创作的300余幅人文影像,并展示了部分收集到的、明清时期古徽州的珍贵图片资料,其中不少是首次面世。作者以宋元明清时期的家族和人物为线索,以村落为单位,解读了古徽州的兴衰和现状。作为徽州人读这部书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经典的派头,无论是地方宣传还是旅游功课,去徽州前想了解下徽州,这本书无疑是时代的一个利器。按照村名,你可以轻易了解到每一个村落的精华和特色,特别是书中作者花大力气采访得来的各种史料,进一步增加了本书的权威性。《徽州》一书虽然没有书写历史,却沉甸甸得比史书更厚重;虽没有书写文学,却清澈得比文学更隽永;虽没有书写理论,却深邃得比学术理论更富有思辨性。它是作者用良知和浓情从中华传统文明即将沦为废墟的“徽州民居”里一点一点抠出来的“碎片”。他通过影像的形式,把个人的记忆变成社会的记忆,把徽州的乡土文化变成永恒的人类“遗产。
  对于徽州,似乎越是熟悉,越不知说什么好。去年,有两件与徽州有关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一是成龙捐给了新加坡科技大学四幢古徽州风格的老宅;二是西递等古村落在改造中更换了部分已损坏的古旧板。前者的行为暴露了徽州处境的尴尬;后者,又让当事者意识到古村落改造中的复杂和委屈。一厢意愿的改造,如果不顾忌历史和文化,很容易成为好心办坏事的典范。徽州向何处去?徽州无数坍塌破旧的古宅向何处去?在政府缺失资金,能力不及的情况下,怎样让更多的民间资本注入徽州,让更多的人关注徽州热爱徽州,并为徽州做出点什么。我们不敢说这是一种方向,是一种主流,不过却可视为一种补充,一种市场化运作的探索。如果配以良好的土壤和政策,必将欣欣向荣,为徽州焕发新的活力。
  在《思想徽州》一书中“开篇的话”里写道,“真正的徽州正变得远去,在浮躁和虚荣中,很难见到真正的徽州精神,也见不到真正的徽州。”这样的担忧,至今仍存。如果徽州在时新月异的变迁中,变成春蝉蜕下的壳,那将是最大的悲剧。每一个热爱徽州的人,就有义务和责任,去减缓这种速度;并且,挖掘、延续和培育徽州的精神内核。无论在野在朝,我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权的出政策,有想法的出想法,能吆喝的多吆喝……以我们共同的努力,去创造一个美丽的徽州。
  请谨记:
  徽州是所有徽州人的故园,要让徽州这个域名走出与学术和旅游的范畴,靠一个人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需要着我们每个徽州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献,才能再现徽州曾经的辉煌!
  为了美丽徽州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来呼吁:恢复“徽州”!
& && && && && && && && && && && &&&(来源:搜狐焦点网 & 黄山业主论坛 & 黄山生活论坛 && & 楼主:huangshanhouse)
【新民新语】改名图个啥
  “走,到徽州玩去!”哪天,如果你听到这句话,也许会发愣:徽州?哪里?
  其实,这地方你肯定知道。徽州,即现在的黄山市。1987年,国务院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自此,具有两千多年历史、曾辖“一府六县”的大徽州不复存在。29年后,借着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契机,又有不少人呼吁恢复徽州地名。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历史上,徽州有过非常深的影响。比较徽州与黄山,很显然徽州的历史人文底蕴要比黄山来得深厚。要知道,安徽本身就是各取安庆与徽州的第一个字组成的。但问题是,29年前徽州改名黄山,现在又要再改回去?就算是个简单的人名,貌似也没这样轻易改的。
  近年来,不只“徽州”复名之争,各地不断有声音呼吁恢复古地名,例如西安复名长安、扬州复名广陵、怀化复名黔阳。还有的改名要求,令人啼笑皆非。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在《更改地名之忧》一文写到,有人就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
  还别说,有的地方真的付诸了行动,像湖北襄樊市就改回到了历史曾用名襄阳,让不少金庸小说迷激动万分。复名的初衷是传承文化,但复名所带来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文化。一个地方改名,也不是换几个字那么简单。当时襄樊复名襄阳,仅仅是背后的行政成本,就达到近一亿元。贸然改名,难免被质疑又一次劳民伤财。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搞得多了,人们也开始腻味。一些功利性的复古文化,透着一股赤裸的铜臭味,旅游者与消费者已不会轻易买账。我们大步向前,确实不该忘记从何处出发。然而,社会发展的核心仍然是向前与创新,而非抱残守缺与走一步三回头。具体到地方改名,无论是“返祖”,还是“换洋气名”,都可能演变为折腾。脚踏实地,苦练内功,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比总琢磨起啥名字要有意义得多。(来源:关尹/文 )
合肥蜀山区井岗镇举办徽文化培训班
& && & 4月29日上午,一场特殊的“徽文化”知识培训班在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举办。在安徽省源泉徽文化民俗博物馆内,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宣繁秋进行了徽文化讲座,并带领培训人员参观该馆。
& & “徽州文化底蕴深厚、传统悠久,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安徽人我们应该了解徽文化,作为安徽一名文化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去宣传和普及徽文化。”蜀山区井岗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倪娜表示,举办此次培训班正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井岗镇文化工作人员对“徽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提高普及传统文化的能力。
& & 据介绍,参加此次培训的有井岗镇分管领导,井岗镇综合文化站全体工作人员,各村、居、开发区分管领导、文化员,辖区各中小学文化骨干,镇各文艺团队领队,共计50多人。(来源:新华网&&记者 周畅)
纪连海登台青年徽商大讲堂 谈徽商的历史与文化新内涵
& && &日,央视百家讲坛十大名嘴之一的纪连海先生,登台由安徽省青年徽商商会、新浪安徽共同组织举办的首届“青年徽商大讲堂”,畅谈徽商的历史与文化新内涵,令现场来宾受益匪浅。
& && & 纪连海演讲实录:
  纪连海:题目很让我激动,因为我们青年徽商协会成立是今年,也就算一年。新青年这个词有一百年了,101年前我们安徽人,也是我们党的创始人、奠基人陈独秀先生办了《青年杂志》,并且在1916年,正好100年前提出了“新青年”这个词。徽商正式定名为“徽商”有一千年的历史,但徽商本身的历史不止一千年。我们今天的讲座大致分成两部分:一是徽商的历史传承;二是徽商的文化传承。
  没有徽商 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
  我来安徽的次数特别多,第一次来安徽还是在上《百家讲坛》之前。2004年7月,我去的宏村、西递、黄山、屯溪老街等等,从此以后就跟安徽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年都来好多次。去年来的是最少的,大概有两三次,前年来了大概有六七次之多,今年到这次来了三四回了,所以我对安徽、对徽商确实有着某些特殊的感情。
  我们知道,中国有很多的商帮,比如说宁波商帮等。在我们的教材里重点提到了两大商帮,徽商和晋商,还有一些地方教材里提到了十大商帮这么个词。不同的商帮有不同的含义,徽商得有领袖风范,不能与别人平起平坐,这是我一直在坚持的。所以让我去哪逛风景、谈文化都可以,但是要提商帮让我自己想、让我自己讲,按照我的内心,我可能也就讲一个题,也就是“徽商”。虽然我自己对徽商的细节并不大熟悉,但是我对徽商在中国历史的重要性很熟悉。在某些程度上,如果没有了徽商,中国的历史就将改写。
  小徽商和大徽商的概念
  要说徽商,我说的其实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小徽州的概念,不是一个大徽州的概念,我尽量往大徽州去讲。先说历史传承,我们徽州历史还是比较悠久的。单纯从小徽州来说,我们黄山市下面有两个县,一个叫黟县,一个叫歙县,这两个县在中国历史上都是非常久远的。那时秦始皇刚统一中国,设置了会稽郡,咱们这曾经归过浙江管,在会稽郡的的时候就有了这两个县名了。而且这两个县名多不好写,居然这两个县还叫这名,名字没改,这在中国历史上其实也是很少有的。
  后来等到东汉末年的时候,这里就从会稽郡里分出来,等到西晋灭东吴的时候,这就改叫了新安郡,所以我们徽商有的时候经常会说叫新安商人,其实就是我们徽商。等到唐朝的时候,这里改叫歙州。宋徽宗平方腊,改歙州为徽州,这样就确定了一州六府的格局。1934年的时候,国民政府企图把某个县划归江西,结果引发了某个县和整个徽州地区群情激愤的激烈反对,没成功。等到1949年的时候,某个县就不是我们徽州的了,也不是安徽的了,就划归江西了,那就是婺源。后来又调整,出现了黄山市,太平又跟绩溪交换,最后又把我们的绩溪划归宣城去了。但是我们说的小徽商还指的是一州六县,大徽商指的是整个徽州人走过的所有地方,那可能涵盖整个世界了。
& && & 徽商的起源:周瑜和鲁肃的故事
  说起来我们徽商这个词,不论说新都商人也好、歙县商人也好、黟县商人也好,一开始做买卖挺晚的,在中国并不属于急先锋那种类型。在秦汉之前,小徽州属于什么呢?主要是山岳人居住的地方。我们合肥所在的地那是所谓群舒,现在安徽也仍有姓舒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这不是很受到中原重视。什么时候中原人开始重视这里?大致来说是在东汉末年,为什么?因为中原战乱,我们这个地方的大部分人其实都是客居的,真正的本土居民实际上是很少的。如果非得要说本土居民挺多,那还得说皖北那个地区,淮北、淮南、亳州,亳州是很有文化底蕴的。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北方人由于战乱就有了第一批迁居到安徽的人,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安徽人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崭露头角。
  我们说的大徽商,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崭露头角,那要说两个人,这两个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一个就是周瑜,周瑜那时候就相当于我们县级巢湖市的市长。那时候不叫巢湖市,叫居巢。很多人就不理解,县令在先,还是县长在先,什么叫令什么叫长?一个县如果有5000口以上的人则设县令一员,如果这一个县地盘足够大,但是人口只能在5000人以下,那就设县长一员。可能有些人一直就觉得县长这个词挺晚的,其实是跟县令这个词同时出现的。周瑜的第一身份便是居巢的县长。
  他当时已经跟孙策的关系非常好,他们两个人从小就熟。因为孙策他们家,孙坚在往北讨伐的过程中,曾经把自己家临时定居在安徽寿县那块,结果就被当时十几岁的居巢人周瑜知道了。周瑜不远好几百里地走到那,把当时十来岁的孙策接到自己家。周瑜家有两个大院子,其中一个大院子让给孙策居住,两个人是从小结起感情的。后来孙坚死了,孙策现在要接老爹的班,要重新打天下,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安徽人周瑜。您可注意,孙坚、孙策以及日后的孙权,他们家的核心地盘在江浙,并不在安徽,但是打天下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要拉周瑜。周瑜这个时候一想,他手下有几百号人,不行,我光有这几百号人也不够,再说孙策你这点人,就凭咱们哥俩,十几个人、七八条枪,这打天下肯定不行。
  周瑜就想,我得给你想办法弄点钱、弄点粮食,他就看中了谁呢?看中了他们家东边,现在叫安徽定远,定远这个地过去不叫定远,叫东城,听说那有一个富三代。这家早年前家里头超级的强悍,有房、有地、有粮食,但是苦于世代单传。男的刚一结婚,媳妇刚一生孩子,这男的一看是男孩,一高兴出门喝点酒,让车撞没了。然后这媳妇就含辛茹苦地拉扯着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等孩子长大了,又给儿子娶媳妇,儿子也娶媳妇儿了。后来儿媳妇也怀孕生子了,一看,生的孩子又是男孩,儿子一高兴出门,又被车撞没了。他们的家产很大了,但是两代寡妇,就带一个孩子。
  你想,富二代咱就不好管了,更何况是富三代。谁敢打这孩子?不敢打,亲妈也不敢打,奶奶在那护着呢!隔辈人一带孩子就一个字,“完”。这孩子也是贪玩,每天拉一帮人玩。安徽定远挨着江苏,这位小少儿,带着同村的十几个小伙伴到江苏去打架,打架斗殴一顿之后就回来了。他家里头有粮食,小孩是富三代,一生下来手里就有那么多粮食,谁家一有困难,他就说从我家拿。这事就让周瑜给知道了。
  周瑜一想,孙策这正缺粮食呢!我得找这小子去,这小子行!他就直接带好几百人把他们家围起来了,其实就是要明抢。这时候围是围起来了,但是敲门还得规规矩矩的。一敲门,小痞子一看,这么多人,惹不起!心里头惹不起,嘴里可不能这么说,仍客客气气地问,几位有何贵干?周瑜就说了,我们这缺粮食,想在您这扎点粮食。安徽人听不懂北京话,知道什么叫扎吗?其实就是借了不还。小痞子就说了,什么大事用来这么多人?我这有现成的人,您挑好了粮食我这有人给你送去,你说送哪去。周瑜就挑了一批粮食拉走了。
  周瑜回去就跟孙策汇报,我今儿结了一人,那人特仗义,您要用他,整个那片他都能忽悠住,江苏人都能让他摆平,我给您隆重推荐。孙策说,行啊!那你就把他给我带来呗!周瑜就请这人去了,说,我们孙策孙先生想见您,我在他那给您谋了一个差。小痞子说,行,我跟你去吧!刚一到那,这位小痞子就听说家里就出事了,老太太没了,他奶奶死了。他是奶奶哄大的,怎么也跟奶奶亲,他就说了,不行,我得奔丧去,你赶紧跟周瑜请个假。
  他去奔丧这工夫又出了事了,孙策在外头打猎的过程中,被人暗杀了。这详情您看《三国演义》去,就这么寸。周瑜一想,没法推荐了。这小痞子是谁?就是鲁肃。鲁肃把奶奶下葬之后,到家一看妈妈没了。他妈不是死了,是被人接走了,家门口有人告诉说是被周瑜周先生接走了。鲁肃就去找周瑜,被周瑜引见给了孙权,然后就有了著名的孙权鲁肃的“榻上策”。这两个人就同榻了三天三夜,没出屋门,两个人在一个炕上。这时间是公元200年,一张嘴便说必将是鼎足三分之势,所以其实这个版权归鲁肃。
  东汉时代的安徽人、也就是徽商的祖先,在那个时候还不是徽商,他们已经开始怎么样了呢?他们已经开始从政。一个好的商人,必须得识时务,必须得看清楚天下的态势。我们说周瑜、鲁肃在《三国演义》之前都是一等一的英雄,罗贯中写的是小说,那是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所以他得带着有色眼镜重新篡改历史。所以说历史就是个小姑娘,可能就被人捏成我这般难看的模样!
& && &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了徽商的萌芽 盐和茶促进了徽商的发展
  什么时候真正有了徽商的萌芽呢?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有了徽商的萌芽,只是萌芽,为什么呢?因为两汉之际,我们以长江为界,西汉时长江以南的人仅占全国人口的11%,东汉末年长江以南的人占全国人口的23%,人是少的。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知道整个北方一直在动荡,所以一代又一代的中原人逃离了他们的家乡,来到了包括安徽在内的广大南方地区,在这里重新创业。他们创业你想好地本来就是当地的人的,所以他们来到这儿本身占的地就都是几山几水几分田,都是人家不要的地。
  这个时候,东吴开始实行军屯或者民屯。军屯也就是在不打仗的时候,让这些军人怎么样,直接去种地, 60%交政府,40%自己吃。如果有情况了,就不种地了,赶紧走、打仗去,其实就是过去的民兵组织。军事跟农业合一,中国历史上历来是这样。所以安徽地区得到了开发。等到了隋唐时期,由于有大运河的开凿,还有三国两晋南北朝,水利工程的兴修,使得我们安徽也有很多小的水利工程。所以我们这个地区的人开始增多,南方的稻米产量开始超过北方,粮食总产量南方开始与北方持平。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在衣食不愁的情况下,中国人开始有了 “柴米油盐酱醋茶” 这七个字。中国的历史上很多战争,很多人认为好像打仗都是为地,其实大多会为什么打仗呢?盐。中国从汉武帝开始,盐铁专营。汉武帝之前,中国最有钱的是两个地方的人,一个是湖北人,天上飞的九头鸟,地下跑的湖北老。第二个地就是你们铜陵,铜陵的矿开了3000年了。所以你一有钱自己造币,政府是认可的。等到了汉武帝打匈奴,发现没钱了,就开始了盐铁专营。盐的利润丰厚,所以盐铁一专营,政府就有钱了,这种与民夺利,使自汉武帝。等到了唐朝,盐铁专营的政策有所放松,改为盐铁茶三项承包,承包给几个大商人。
  我们历史上,实行盐引制。全国第一批领盐引的人就是安徽人,就在唐朝。那阵还不叫徽商,那时是歙县歙商,开始独步天下,这是第一批卖盐的。为什么?为什么这个地它能够抢在别人前面?第一歙商这些人都是走南闯北的,并不是本地人。第二,这些人他们所在的都不是团体的农业区,种不了粮食,都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或者七山一水一分田,还有一分算官道,都是这样的。而且,徽商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时刻把自己的命运绑在国家的战车上,这一点是一千多年来,徽商的一个印迹。所以政府也希望这些支持政府的有良心的商人富起来,所以盐他们抢了先了,为什么?有人通风报信。徽商们知道只有政府才能够保证他们家乡的安定,他们是政府的坚定支持者。
  紧接着我们就要说第二,“茶”,中国人喝茶多少年了?最新考古学证明7000年,不信去河姆渡、去浙江,但是那茶是山茶。真正茶叶走向市场多少年?2200年。西汉最早的茶叶,记录下来的茶叶是在四川。等到了唐朝,由于国富民强,所以老百姓家家户户开始吃茶,有钱的人家以茶为上品。那个时候中国最好的茶叶出在哪?出在祁门。祁门红茶可不是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唐朝皇上就喝祁门红茶了,皇上要想喝这种茶就只有安徽有,别的地没有。六安是出瓜片的地,当然六安的茶也不错。
  今天你会知道中国有茶叶的地多了,北边山东日照都有茶叶,南边每个省都有自己的茶叶。但是我们必须把位置回到唐朝,哪的茶叶比较容易交流?安徽,南北通衢,形势稳定。而且安徽的商人本来就买了盐了,把粮食卖到北方,然后到南边取点盐再卖,卖完了取点盐划到自己那片,然后怎么回家?从哪取点茶叶,每个地都有茶叶,都贴上徽商的标签,回来卖一路就完了。它这属于什么呢?三角形成,卖粮食往北,取了盐往南,然后卖完粮食再卖茶叶回家,一年一圈,这就是它的基本形成。
  第一位的是盐,第二位的是茶,第三位粮食,第四位、第五位是布匹、丝绸这类。然后就在这时候,我们徽商的前身已经很火了,结果我们这个地方又发现了更重要的东西,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的东西,这东西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的宣纸和歙砚。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以四大发明而独步天下,这四大发明最重要的是纸。宣纸唐朝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所以你看,中国文化人,家里必须都得用宣纸,宣纸哪有?就这儿有,你到了湖北有宣纸吗?没有,你到河南有宣纸吗?没有。什么叫文人呢?总得写俩臭字,总得画俩破画,卖钱嘛,显示自己会写字呗!所以在传统的工艺上,我们原来徽商是南来北往、买空卖空,但是有了宣纸、有了歙砚,这就完全不一样了。到了唐宋元明清,徽商立于不败之地,肯定和这些东西有关。
& && & 两宋时期诞生了真正的徽商 明清时期徽商得以成长壮大
  这是讲的唐朝,隋朝时期虽然我们说徽商已经萌芽,但是还不叫徽商,政府虽然很重视我们安徽的商人,但是安徽的商人没有社会地位,为什么?中国从骨子里还是一个重农抑商的国家。整个唐朝,我们安徽地区考中的进士十个,全国一共有多少呢?全国唐朝300年一共有6000多个进士,安徽占600/1。所以给你们定位为商人,还是一个没有文化的商人。那什么时候真正徽商成了有文化的商人了呢?是由歙州改为徽州前后,也就是两宋。两宋在我们徽州的历史上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两宋真正诞生了徽商。在宋徽宗时期才有了徽州,但是此前徽商已经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是说我们徽州商人不懂文化,而是隋唐时期的偏见让我们安徽的文化被淹没了。
  我们要清楚,隋唐时期中国的科举考试怎么考的?不是我们现在的正常全国一套试卷,不那回事,哪有那回事,那时候考试并不公平。到了两宋时期,全国一共有5万多进士,我们徽州一地,不是整个安徽统计,徽州一地占861人,已经超过1%了。你想,那个时候全国按府、按州来说,也好几十个省级、好几百个地市级单位,861终于达到平衡。宋朝我们这为什么会上崛起?第一个科举制度的原因,公平。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程朱理学的影响。尤其是朱熹,朱熹,婺源人,本来就是徽州人,后来婺源划归江西了,但是他住在福建。不管它的履历如何,毫无疑问的是,朱熹对于我们安徽的影响,那是非常非常大。大到什么地步?大到整个决定了明清乃至今天徽商的最终走向。
  那么到了明清时期,是我们徽商的成长壮大时期,是最为辉煌的时期。一方面的原因是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第二方面是教育的普及。由于这两个方面,安徽的商人自然与别的人不一样,然后怎么样呢?造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屯溪老街旅游攻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