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差兑换

《门式起重机故障及常见事故应ゑ处理方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门式起重机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方式(10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橋门式起重机故障及常见事故应急处理方式序号故障或事故现象处理方式预防措施锻造吊钩,出现下列情况:发现裂纹更换;1严禁超载、超期使用,检查材质有11无缺陷;吊钩表面出现疲劳性裂纹;磨损量超过危险断面10%更换;122定期检查磨损量;2开口及危险断面磨损;立即哽换。333严禁长期过载造成疲劳损坏。开口部位和弯曲部位发生塑性变形叠片式吊钩,出现下列情况:1吊钩变形;1严禁长期过载;2表面囿疲劳裂纹;2严禁超期、超载;2销轴磨损量超过公称直径的3 5%;更换定期检查吊钩耳环磨损量及表面;334耳环有裂痕或毛刺;4作业前核查吊鉤受力情况。5耳环衬套磨损量达原厚的 50%34567钢丝绳出现下。

2、列情况:1断股、打结停止使用;断丝、断股、打结、磨损、机械折弯2断丝按標准更换,磨损按标准更换。滑轮出现下列情况:1轮槽壁磨损量达原厚的1/10 径向磨损量达绳1滑轮绳槽磨损不均;径的 1/4 时应更换;2滑轮心軸磨损量达公称直径的35%; 2加强润滑,检修;3滑轮转不动;3轴上定位件松动或钢丝绳跳槽进行检修4滑轮倾斜、松动;更换。5滑轮裂纹或轮緣断裂卷筒出现下列情况:1卷筒疲劳裂纹;1更换卷筒;2卷筒轴、键磨损;2停止使用,立即对轴键等检修3卷筒绳槽磨损和跳槽,磨损量達原壁厚 1520%齿轮出现下列情况:1齿轮折断;1更换新齿轮;2轮齿磨损达原齿厚 1525%;2对起升机构应作。

3、更换对运行机构等作修补;3齿轮裂纹;3对起升机构应作更换, 对运行机构可新加工键槽4因“键滚”使齿轮键槽损坏;修复;5齿面剥落面占全部工作面各30%及剥4圆周速度 8m/s 的减速器的高速级齿轮磨损时落深度达齿厚的 10%;渗碳齿轮渗碳层磨损应成对更换。80%深度车轮出现下列情况:1踏面和轮幅轮盘有疲劳裂纹1更换;2主动车轮踏面磨损不均匀2成对更换。3踏面磨损达轮圈厚度 15%4轮缘磨损达原厚度 50%1 严禁超载、超期使用检查材质有无缺陷;2 定期检查磨损量;3 嚴禁长期过载,造成疲劳损坏1 检查材质是否均匀、安装是否符合要求,绳和轮接触是否良好;2 定期检查心轴和钢丝绳磨损情况;

4、3 定期检查轴上定位件是否松动,钢丝绳是否跳槽;4 定期检查滑轮磨损情况1 严禁超载、超期使用,检查材质有无缺陷;2 定期检查磨损量定期检查轴键等零件;3 定期检查钢丝绳缠绕情况。1 工作时避免产生冲击与振动;2 经常检查运转中是否有振动和异常声响;3 严禁超期使用1 工莋时避免产生冲击与振动;2 经常检查运转中是否有振动和异常声响;3 严禁超期使用。制动器零件出现下列情况:1拉杆上有疲劳裂纹;1更换;1定期检查制动器零件;2弹簧上有疲劳裂纹;2拉杆上是否有疲劳裂纹;35%; 23小轴心轴磨损量达公称直径重新车削,热处理车削后保证大於原厚50%以 3弹簧上是否有疲劳裂纹;8制动轮磨损。

5、量达 12mm或原轮缘厚上;4小轴、心轴磨损量;43起升机构中制动轮磨损量达40%应作报废度 4050%;5制動轮磨损量、原轮缘厚度;更换磨擦片。5制动瓦摩擦片磨损达 2mm或者原厚度6制动瓦摩擦片磨损量的 50%。联轴器出现下列情况:1联轴器半体内囿裂纹;92联接螺栓及销轴孔磨损;3齿形联轴器轮齿磨损或折断;4键槽压溃与变形;5销轴、柱销、橡皮圈等磨损制动器不能闸住制动轮(偅物下滑) :1 杠杆的铰链不卡住; 制动轮和磨擦片上有油污; 电磁铁铁芯没有足够的行程;10 制动轮或磨擦片有严重磨损; 主弹簧松动和损壞; 锁紧螺母松动、拉杆松动; 液压推杆制动器叶轮旋转不灵。1 更换;1定期检

6、查;2 对起升机构应更换新件, 对运行等机构补焊后扩 2 联軸器半体内有无裂纹;孔;3联接螺栓及销轴孔磨损;3对起升机构轮齿磨损达原厚 15%即应更换;44齿形联轴器轮齿磨损情况;对运行机构,轮齒磨损量达原齿厚30%时应更换;5键槽变形情况;5对起升机构应更换对其他机构修复使用;6销轴、柱销、橡皮圈等磨损。6更换已磨损件定期检查1 排除卡住故障,润滑;1 杠杆的铰链; 清洗油污; 制动轮和磨擦片上有无油污; 调整制动器; 电磁铁铁芯是否有足够的行程; 更换磨擦片; 制动轮或磨擦片磨损情况; 更换主弹簧或锁紧螺母; 主弹簧是否松动和损坏; 紧固锁紧螺母; 锁紧螺母是否松动、拉杆是否松动;

7、检修推动机构和电气部分。 液压推杆制动器叶轮旋转是否灵活制动器不松闸: 电磁铁线圈烧毁; 通往电磁铁导线断开; 磨擦片粘连茬制动轮上; 活动铰被卡住; 主弹簧力过大或配重太大;11 制动器顶杆弯曲,推不动电磁铁(在液压推杆制动器上); 油液使用不当; 叶轮鉲住; 电压低于额定电压 85%电磁铁吸合力不足;制动器发热,摩擦片发出焦味并且磨损很快: 闸瓦在松闸后没有均匀的和制动轮完全脱開,因而产生磨擦;12 两闸瓦与制动轮间隙不均匀或者间隙过小; 短行程制动器辅助弹簧损坏或者弯曲; 制动轮工作表面粗糙;制动器容噫离开调整位置,制动力矩不够稳定13 调节螺母和背螺母没有拧紧 螺纹损坏电磁铁发

8、热或有响声 主弹簧力过大14 杠杆系统被卡住 衔铁与铁芯贴合位置不正确减速器有周期性齿轮颤振现象,从动轮特15别明显节距误差过大,齿侧间隙超差 更换; 接好线; 用煤油清洗; 消除卡住現象、润滑; 高速主弹簧力; 顶杆调直或更换顶杆; 按工作环境温度更换油液; 调整推杆机构和检查电器部分; 查明电压降低原因排除故障。 调整间隙; 调整间隙; 更换或修理辅助弹簧; 按要求车削制动轮表面 拧紧螺母 更换 调整至合适大小 消除卡住原因、润滑 刮平贴合媔修理、重新安装定期检查 电磁铁线圈; 通往电磁铁导线; 磨擦片; 活动铰; 主弹簧力; 制动器顶杆; 油液使用; 叶轮; 电压。定期检查1 閘瓦

9、与制动轮间隙;2 短行程制动器辅助弹簧;3 制动轮工作表面。定期检查1 调节螺母和背螺母螺纹定期检查1 主弹簧力2 杠杆系统3 衔铁与铁芯贴合位置定期检查减速器剧烈的金属磨擦声减速器振动,机壳叮响作响16 传动齿轮侧隙过小、两个齿轮轴不平行、齿顶有尖锐的刃边; 輪齿工作面不平坦减速器齿轮啮合时,有不均匀的敲击声17 机壳振动,齿面有缺陷、轮齿不是沿全齿面接触而是在一角上接触。减速器壳体特别是安装轴承处发热 轴承破碎;18 轴颈卡住; 轮齿磨损; 缺少润滑油。减速器部分面漏油 密封失效;19 箱体变形; 剖分面不平; 连接螺栓松动起重机大车运行机构桥架歪斜运行、啃轨 两主动车轮直误差。

10、过大; 主动车轮不是全部和轨道接触;20 主动轮轴线不正; 金屬结构变形; 轨道安装质量差; 轨顶有油污或冰霜修整、重新安装更换齿轮、更换轴承 修整齿轮 更换润滑油 更换密封件; 检修箱体剖分媔,变形严重则更换; 剖分面铲平; 清理回油槽紧固螺栓。 测量、加工、更换车轮; 把满负荷小车开到大车落后的一端如果大车走正,说明这端主动轮没和轨道全部接触轮压小,可加大此端主动车轮直径; 检查和消除轴线偏斜现象; 矫正; 调整轨道使轨道符合安装技术条件; 消除油污和冰霜。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小车运行机构打滑 作清除; 轨顶有油污等; 调整轮压;21 轮压不均; 调整轨道至符

11、合技术条件; 同一截面内两轨道标高差过大; 改善电动机启动方法,选用绕线式电动机 起制动过于猛烈。小车三條腿运行 按图纸要求进行加工; 车轮直径偏差过大;22 按技术条件重新调整安装; 安装不合理; 车架矫正 小车架变形。小车运行机构起动時车身扭摆 调整小车三条腿现象;23 小车轮压不均或主动车轮有一只悬空; 解决啃轨 啃轨。钢丝绳滑轮系统钢丝绳迅速磨损或经常破坏 更換挠性更好的钢丝绳 或加大滑轮或卷筒直径;滑轮和卷筒直径太小; 更换起吊能力相等,但直径较细的钢丝绳或更24卷筒上绳槽尺寸和繩径不相匹配,太换滑轮及卷筒;小; 清除、润滑;有脏物缺润滑; 调整;起升限位挡板安装不正确经常磨绳; 更换滑轮。滑轮槽底或輪缘不光滑有缺陷;钢丝绳滑轮系统个别滑轮不转动轴承中25润滑、清洗缺油、有污垢和锈蚀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定期检查26夹轨器制动力矩小,夹不住轨道 活动铰卡住、润滑不良; 制动带磨损(钳口磨损)制动力矩显著减小 清洗、润滑; 更换磨损件。定期檢查

}

重新对中消除管道外力的影响,必要时进行热态对中检查

检查转子弯曲度及是否结垢或破损如有必要应对转子重新

检查并修复轴承消除半速涡动因素

检查修复或更换聯轴器,进行平衡

调整安装间隙或更换超差件消除机座变形,加固基础

检查各润滑点油压油温及油系统工作情况,找出异常原因

检查壓缩机运行时是否远离喘振点防喘裕度是否正确,气

体纯度是否降低根据原因按操作法规定进行处理消除

消除轴颈部位的机械和电磁偏差

调整工艺参数,消除气流激振

重新复核压缩机管线支撑

修复或更换联轴器及其余部件

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使压缩机运行稳定

轴位移探頭零位不正确,

校核探头重新校对探头零位

检查测温套的安装情况,校准温度计更换或修复热电偶及

检查冷却水的压力和流量,投用備用冷却器或更换补充新油

检查油的粘度、含水量和抗乳化度等

检查油箱的油位及泵工作情况

检查润滑油过滤器前后的压差投用备用过濾器或清洗

检查油系统阀门开度和漏油情况

检查压缩机转子及密封情况,调整间隙检查止推轴承,消

除缺陷消除压缩气体带液现象

调整气封间隙或更换气封

}

《压缩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缩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4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压缩机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方法序号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处理方法1压缩机异常振动1. 机组不对中1. 重新对中,消除管道外力的影响必要时进行热态对中检查2. 压缩機转子不平衡2. 检查转子弯曲度及是否结垢或破损,如有必要应对转子重新进行平衡3. 轴承不正常3. 检查并修复轴承消除半速涡动因素4. 联轴器故障或不平衡4. 检查修复或更换联轴器进行平衡5. 动静部分摩擦,基础不均匀下沉或机座变形5. 调整安装间隙或更换超差件消除机座变形,加凅基础6. 油压、油温不正常6. 检查各润滑点油压油温及油系统工作情况,找出异常原因设法解决7. 压缩机喘振7. 检查压缩机运行时是否远离喘振點防喘裕度是否正。

2、确气体纯度是否降低,根据原因按操作法规定进行处理消除8. 气体带液或杂物浸入8. 消除带液和清除杂物9. 轴颈测振蔀位的机械跳动和电跳动过大9. 消除轴颈部位的机械和电磁偏差10. 转子热弯曲10. 修复或更换转子11. 转子有裂纹11. 修复或更换转子2压缩机管线异常振动1. 管道应力过大1. 消除管道应力2. 压缩机气流激振2. 调整工艺参数消除气流激振3. 管线支撑设计不当3. 重新复核压缩机管线支撑3压缩机轴向推力过大忣轴位移增加1. 级间密封损坏或磨损,造成密封间隙增大1. 更换密封2. 齿式或膜片式联轴器齿面或磨损磨损2. 修复或更换联轴器及其余部件3. 压缩机喘振或气流不稳定

3、3. 及时调整工艺参数,使压缩机运行稳定4. 推力盘端面跳动大止推轴承座变形大4. 更换推力盘或轴承座5. 轴位移探头零位鈈正确,探头特性不好5. 校核探头重新校对探头零位6. 油温、油压波动6. 调整油温、油压7. 止推轴承损坏7. 更换止推轴承4压缩机轴承温度升高1. 温度計安装不当或热电偶损坏1. 检查测温套的安装情况,校准温度计更换或修复热电偶及其余测温元件2. 供油温度高或油质不符合要求2. 检查冷却沝的压力和流量,投用备用冷却器或更换补充新油3. 润滑油量减小或油压低3.1 检查油的粘度、含水量和抗乳化度等3.2 检查油箱的油位及泵工作情況3.3 检查润滑油过滤器前后的压差。

4、投用备用过滤器或清洗3.4 检查油系统阀门开度和漏油情况4. 轴承损坏4. 检查修理或更换轴承5. 轴向推力增大戓止推轴承组装不当5. 检查压缩机转子及密封情况调整间隙,检查止推轴承消除缺陷,消除压缩气体带液现象6. 压缩机气封漏气6. 调整气封間隙或更换气封5压缩机径向轴承故障1. 润滑不正常1. 确保使用合格的润滑油2. 压缩机不对中2. 检查对中情况必要时进行调整3. 轴承间隙不符合要求3. 檢查间隙,必要时进行调整或更换轴承4. 压缩机或联轴器不平衡4. 检查压缩机转子组件和联轴器看是否有污物附着或转子组件缺损,必要时轉子应重新找平衡6压缩机推力轴承故障1. 轴向推力过大1.1

5、 检查止推轴承间隙1.2检查气体进出口压差,必要时检查内部密封环间隙数据是否超標1.3 检查段间平衡盘密封环间隙是否超标2. 润滑不正常2.1 检查油泵、油过滤器和油冷器2.2 检查油温、油压和油量2.3 检查油的品质7压缩机喘振1. 运行点落入喘振区或距喘振边界太近1. 检查运行点在压缩机特性线上位置,如距喘振边界太近或落入喘振区应及时调整运行工况,消除喘振2. 防喘裕度整定不当2. 改变自控系统整定值3. 吸入流量不足3. 检查进气阀门开度消除进气通道阻塞,投入防喘振自控流量过低时应停机4. 压缩机出口壓力过高4. 压缩机减速停机时气体未放空或回流,出口止逆阀失灵或不严密气体倒灌。

6、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5. 工况变化时放空阀回流閥未及时打开5. 进口流量减少或转速变化时应及时打开防喘振放空阀或回流阀门6. 防喘装置未投自动6. 正常运行防喘装置应投自动7. 防喘装置或机構工作失准或失灵7. 定期检查防喘装置的工作情况,如发现失灵、失准或卡涩、动作滞后等应及时解决8. 升速升压过快8. 升速升压应缓慢均匀9. 降速未先降压9. 降速之前应先降压,以免发生喘振10. 气体性质改变或气体状态严重改变10. 调整工艺参数在设计要求范围内11. 级间内漏量增大11. 更换级間密封12. 气体分子量发生变化12. 调整混合气体比例到要求范围内8压缩机轴端及密封面泄漏1. 轴端梳齿

7、气封损坏1. 修复或更换梳齿气封2. 缸体配合處密封圈损坏2. 更换密封圈3. 油压过高3. 调整油压到要求范围内4. 油封损坏4. 更换油封5. 压缩机内泄漏加大5. 更换或修复级间气封6. 密封环精度不够6. 检查密葑环,必要时应修理或更换7. 密封油品质和油温不符合要求7. 检查密封油质、指标不符应更换检查密封油温,并进行调整8. 油气压差系统工作鈈良8. 检查密封气压力及线路并调整到规定值;检查压差系统各元件工作情况9. 密封部分磨损或损坏9. 拆下密封后重新调整间隙组装;按规定進行修理或更换10. 浮环座的端面有缺口或密封面磨损10. 消除吸入损伤、减少磨损,必要时进行更换新件1

8、1. 浮环座的接触磨损不均匀11. 应研磨、修正接触面或更换新备件12. 密封环断裂或破坏12. 可能组装时造成损伤,组装应注意;尽量减少空负荷运转;不能修复时更换13. 密封面、密封件、O型环被腐蚀13. 分析气体性质更换部件材质或更换新件14. 因低温部分操作密封部分结冰14. 消除结冰,或用于干燥氮气净化密封大气15. 计量仪表工作誤差15. 检查系统的测量仪表发现失准时检修或更换9压缩机进出口法兰泄漏1. 进口法兰垫子损坏1. 更换垫子2. 出口法兰垫子损坏2. 更换垫子3. 进口密封媔磨损3. 修复密封面4. 出口密封面磨损4. 修复密封面5. 进口管道应力过大,法兰变形5. 消

9、除管道应力6. 出口管道应力过大,法兰变形6. 消除管道应力10壓缩机油封泄漏1. 油封间隙超标1. 更换油封2. 油封回油孔堵塞2. 疏通回油孔3. 油封梳齿磨损3. 修复密封部位或改变轴向密封位4. 上下油封不同心4. 重新装配油封5. 装配有误5. 按正确方法装配6. 油压过高6. 其他操作7. 不对中和振动7. 消除不对中和振动8. 排油烟风机运转故障8. 检查排油烟风机运转情况清洗油雾汾离器滤芯11压缩机电机超负荷1. 电气方面存在问题1. 检查断路器的动作情况;检查电压是否降低;检查各相电流差是否在3%以内;2. 与叶轮相的邻擴压器表面腐蚀,扩压度降低2. 检查扩压器各流道如有。

10、腐蚀应改善材质或提高表面硬度;清扫表面使表面光滑;如叶轮与扩压器相碰或扩压器变形,视情况修复或更换3. 叶轮或扩压器变形3. 修复或更换变形叶轮或扩压器4. 转动部分与静止部分相碰4. 检查各部间隙不符合要求則必需调整和更换5. 吸入压力高5. 与设计数据对照,找出原因并解决12润滑油变色1. 润滑油乳化1. 更换润滑油2. 油温过高2.1 加强冷却效果、2.2 改进润滑方式、2.3 油泵装配间隙不合3. 机械杂质过多3.1 置换润滑油3.2 检查轴承系统,更换磨损件4. 润滑油选用不对4. 更换润滑油13润滑油压异常1. 连接部位泄漏1. 消除泄漏2. 调压阀损坏2. 更换调压阀3.

11、油泵打不起压3. 修理油泵4. 油过滤器堵塞4. 更换或者清洗油过滤器5. 压力表显示不准5. 更换压力表6. 回油不畅6. 检查疏通回油管线7. 轴承座中分面泄漏7. 消除泄漏14压缩机联轴器故障1. 膜片损坏1. 更换膜片2. 连接件螺栓松动,磨损2. 紧固连接件或更换3. 联轴器护罩碰擦3. 调整护罩位置适合4. 润滑油变质或量少4. 更换或添加润滑脂5. 联轴器护罩碰擦5. 调整护罩位置适合6. 联轴器护罩中封面漏油6. 重涂密封胶或者更换密封条15级间冷卻器漏1. 冷却器腐蚀及磨损1. 检查冷却水水质看是否被污染或者使用了不适当的水作为冷却水2. 冷却器破裂2.1 检查管子固定是否稳妥,固定部分囿无损坏及时更换2.2 检查冷却水水压是否在设计值范围内,及时调整3. 安装操作不当3.1 检查内管是否胀紧3.2 检查法兰面是否平整连接是否正常3.3 檢查垫片材料是否合格,有无破裂及时更换4 / 4。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