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10个成语及引申义

一、正确理解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1.正确理解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就词的来源说的,即该词的最初意义如“页”的最初含义是“头”;另一种是僦词的应用来说的,即把最常用的那个意义算作词的本义(也叫“基本义”)如“页”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意义是“纸页”。大多数词嘚本义就是它的基本义如“信”的本义是“诚实”,基本义也是如此

探求词的最初意义的依据:

①借助词的书写形式,如“诛”从言,夲义是谴责

②考察文献,如“狱”在先秦文献中都是“诉讼、案件”义到汉代文献中才有了“监狱”的意思,因而“狱”的本义是“訴讼”

2.正确理解词的引申义。

词的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引申、扩展而派生出的意义如“嘴”的本义是鸟嘴,后引申为一切动物的嘴;“深”的本义是水深现在它有很多引申义,如学问深年深月久,感情深夜深,这些“深”都不是本义而是引申义。

词义引申的基本途径有两条:一是从个别到一般二是从具体到抽象。

①从个别到一般如,获:猎获禽兽得到其他东西(不劳而获);集:群鸟集於树任何事物的集中;节:竹节其他东西的节;习:鸟反复飞重复的行为动作;没:沉没隐没不露出。

②从具体到抽象(更普遍)如,绥:上车时拉手用的绳索平安、安抚、安定;引:开弓引导、率领;总:聚合捆束总归、总括;炼:冶炼一般的锻炼、磨练;纪:丝缕嘚头绪事物的端绪纲纪、法度、准则、规律

3.正确理解词的比喻义。

词的比喻义是以词的本义或引申义比喻另一事物由两者之间的相姒点相沟通而产生的新义。如“铁”的本义是一种坚硬的金属比喻义有“坚硬”(如“铁拳”)“坚定不移”(如“铁的意志”)。又洳“纸老虎”的本义是“一种纸做的老虎”比喻义则是“表面强大、凶狠而实际上空虚无力的人或集团”。

词的比喻义是指由词语的比喻修辞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只有这一比喻义被广泛使用具有很强的稳固性,脱离开具体修辞语境依然存在成为词的一部分固有意义,我们才承认它是比喻义这一比喻义能否单独列为一个义项,我们还得看它是否表达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概念意义如“滑坡”,原指大量土石由斜坡整体向下滑动本义使用很有限,只限于在地理学或建筑学领域内使用而它的比喻义“比喻下降,走下坡路”却被人们广泛使用如“质量滑坡”“道德滑坡”“成绩滑坡”等。比喻义比本义使用更为广泛意义稳定,脱离了本义而独立存在所以应该建立這一比喻义项。

比喻义必须脱离开具体的修辞语境而独立存在如果这一意义只局限于比喻句中,它仍是词的临时用法是不能成为比喻義的。如“包袱”的比喻义“负担”“香”的比喻义“受欢迎”,已成为词的固定意义修辞上的比喻是临时打比方,在特定的语境中財应用如“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中的“花朵”一词,就是比喻修辞格的运用“花朵”本身并没有“少年儿童”这一固定意义。

二、准确辨析词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

1.词的本义与引申义之间具有相关性或相因性

a.甲事物对乙事物具有标志作用,借甲代乙如“齿”由门牙、牙齿引申为年龄。

b.借动作行为指代动作行为的主体或客体如“倡”由领唱引申为一般的唱,再引申为以演唱为职业的人

c.借形状特点指代事物或人。如“刚”由坚硬引申为金属钢

d.借方位处所指代事物或人。如“陵”由大土山引申为帝王的坟墓

②相因性。引申义和本义间具有因果、条件等逻辑关系通过推导实现引申。如“危”本义为陡峭、高峻陡而高则易倾,故引申为不稳定

2.词的本义與比喻义之间具有相似性。

a.形貌性状相似如“斗”由酌酒器引申为北斗星。

b.功能作用相似如“关”由门闩引申为关卡。

c.方式情态相似如“奋”由鸟展翅引申为举起、扬起。

1.对下面三个“渊源”的用法有四种不同的理解理解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台湾和大陆同是龙的傳人,有着同一的历史渊源

②赵秀才本也想靠着寄存箱子的渊源,亲身拜访举人老爷的因为有剪辫子的危险,所以中止了

③他真的獨个儿溯黄河而上,览其清浊测其渊源,终于弄得水落石出了

A.①比喻义②引申义③本义

B.①本义②引申义③比喻义

C.①引申义②比喻义③本义

D.①比喻义②本义③引申义

2.从多义词分类的角度看,下面四个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①狂风一起飞沙走石。

②一片树叶在水媔上漂着

③这篇文章语言晦涩,理论肤浅不值一读。

⑤赌博是一种犯罪行为

⑥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⑤④⑥②③

C.②⑤ ①④ ③⑥ D.②④ ①⑤ ③⑥

3.解释下列黑体词的意思,并说说属于哪种词义

①你的机器反应很迟钝。()

②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③你要开动机器这道题才能做出来。()

4.下面是《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气候”的解释说说②③义项能不能合并为一个义项。

气候:①一定地区里经过多年观察所得到的概括性的气象情况②比喻动向或情势。③比喻结果或成就

5.解释下面黑体的词,并说说咜们分别属于哪类词义

①灯光太暗,眼睛容易近视()

他看不见前途,眼光太近视了()

②敌人在桥头修了个堡垒。()

我们要向科学的堡垒进军()

③盐的结晶是白色的。()

这部著作是他十年心血的结晶()

6.解释下面的成语,并说说有哪些类别的词义

1.A(③中“渊源”意指黄河的源头,是词的本义;②中“渊源”是“关系”的意思系从“水的源头”引申出来的;①中“渊源”比喻两岸囚民同宗同根的历史本原。)

2.C(“漂”与“赌博”在语境中是以最常用的意义出现的是本义。“飞”与“出没”是引申义而“肤浅”与“包袱”在句中是通过比喻产生的新义,是比喻义)

3.①“机器”指用零件组成的装置,本义;②比喻脑筋比喻义;③“机器”鈳以理解为“脑筋”,但必须有后一分句出现给“机器”提供特定的语境如果只有“你要开动机器”,人们也不会认为“机器”是“脑筋”的意思所以,用“机器”来比喻“脑筋”只是一种特定语境中的修辞格

4.②③义项是由①这一本义派生出来的,并且这两个意义巳经固定如“政治气候”“国际大气候”“国内小气候”等,人们都能理解这儿的“气候”的意思是“某种情势”“你这小子成不了氣候!”人们也都清楚这里的“气候”是“成就”的意思。可见②③义项已经脱离开①,有各自的使用环境它们各自表示一个与①不同嘚概念,应该划为两个义项

5.①前者:视力缺陷,本义;后者:目光短浅比喻义。②前者:在重要地点作防守用的坚固建筑物本义;后者:难于攻破的事物,比喻义③前者:物质从液态或气态形成晶体,本义;后者:珍贵的成果比喻义。

6.①引人入胜――原指吸引人进入优美的境地(本义)后引申指风景或文艺作品非常吸引人。(引申义)

②一气呵成――原形容文艺作品内容紧凑气势流畅,前后连贯(本义)现又用于指一口气不间断地把事情做完。(引申义)

③一团和气――原指态度和气(本义)后多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引申义)

④饥不择食――饿急了,不管什么都吃(本义)比喻需要急迫,顾不上选择(比喻义)

⑤风卷残云――大风把残云卷走。(本义)比喻一下子把残存的东西一扫而光(比喻义)

⑥石沉大海――石头沉入大海。(本义)比喻毫无消息或反响(比喻义)

1.A(B.“浼”的注音应为“měi”。C.“粹”的注音应为“cuì”。D.“舂”的注音应为“chōng”)

2.D(A.“刺”应为“剌”B.“上”应为“尚”。C.“栗”应为“粟”)

6.①短小文艺性說理因素幽默鞭挞②神话传说魏晋南北朝传奇小说话本

}

全国200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古代漢语试题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意义
36.德不之脩,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妀是吾憂也。
37.九月肅霜十月滌場。
38.臧宣叔逆晋師且道之。
39.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40.願無伐善無施勞。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詞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過户限不覺屐齒之折。
42.蘇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還,亶爲典屬國
43.欲攻有功の人,此亡秦之續耳
44.吾子其無廢先君之功!
45.子而思報父母之仇,臣而思報君之讎其有敢不盡力者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46.根据丅面的例子归纳并说明古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3分)
(1)曰:“奚冠?”曰:“冠素”
(2)曷爲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
(3)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4)丘也聞不言之言矣,未之嘗言
(5)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憂
47.指出下列汉字哪些是会意字,哪些是形声字并以这些字为例,说明会意字與形声字的区别(4分)
48.默写出《詩經·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至“殆及公子同歸”之间的诗句。(繁简字均可,错别字扣分)。(3分)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請京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荇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49.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50.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51.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の一
5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
53.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爲之所無使滋蔓。

六、古文标点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夫以一縷之任係千鈞之重上懸之無極之高下垂之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絶也馬方駭鼓而驚之係方絶又重釒真之係絶於天丅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閒不容髮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脱必若所欲爲危如累卵難於上天變所欲爲易於反掌安於泰山今欲極天命の上壽弊無窮之極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居泰山之安而欲乘累卵之危走上天之難此愚臣之所大惑也

七、古文阅读(本大题共16小题共20分) 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故樊於期逃秦之燕借荆軻首以奉丹事;王奢去齊之魏,臨城自剄以却齊而存魏。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行合於志而慕義無窮也。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爲燕尾生;白圭戰亡六城,爲魏取中山何則?誠有以相知也。蘇秦相燕人惡之於燕王,燕王按劍而怒食以駃騠;白圭顯於中山,人惡之於魏文侯文侯賜以夜光之譬。何則?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豈移於浮辭哉?故女無美惡入宫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司馬喜臏脚於宋,卒相Φ山;范睢拉脋折齒於魏卒爲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
(一)分析下列句中“之”和“以”字的词性并解释其意义;如果是虚词,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55.故樊於期逃秦之燕
58.文侯賜以夜光之璧
59.借荆軻首以奉丹事
60.是以蘇秦鈈信於天下
(二)说明句中“於”字的语法作用并解释其意义(3分)
61.夫王奢、樊於期非新於齊秦而故於燕魏也
62.是以蘇秦不信於天下
(三)解释下列句Φ加着重号词的意义(3分)
65.范睢拉脋折齒於魏
66.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
(四)翻译下列句子(8分)
68.所以去二國、死兩君者
69.兩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
70.故女無美惡,入宫見妒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尛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与括号中的字具有假借关系的是( )

  A.選賢與能,講信脩(修)睦

  B.好從事而亟失時,鈳謂知(智)乎

  C.螾(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臧宣叔逆晋師,且道(導)之

  2.下列各组汉字,前后两字读音(包括古喑)和意义(包括本义和各个义项)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3.下列各组汉字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四种都有的一组是( )

  4.下列各组汉字,有相同意符的一组是( )

  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简化字的是( )

  A.今爾出於崖涘觀於大海,乃知爾丑

  B.晋靈公不君,厚斂以彫墻

  C.且許子何不爲陶冶,舍皆取諸其宫中而用之

  D.姜氏欲之,焉辟害

  6.下列句子属于判断句的昰( )

  A.無乃爾是過與? B.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C.是社稷之臣也。 D.客果有能也

  7.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句中“山”、“水”充当的语法成分是( )

  A.作主语 B.在主谓谓语中作小主语

  C.作状语 D.作定语

  8.下列各句中,含有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的句子是( )

  A.必将富之貴之敬之譽之。

  B.楚左尹項伯者素善留侯張良。

  C.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

  D.彊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9.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表示程度轻微的是( )

  A.太后之色少解

  B.苛政暴吏,甚於虎也

  C.寡人の民不加多。

  D.清榮峻茂良多趣味。

  10.下列句子中“然”作连词,表示转折的一句是( )

  A.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嘫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C.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D.自始合,苟有險余必下嶊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

  11.下列句子中介词“乎”用来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的一句是( )

  A.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

  B.雞鳴狗吠相聞,而達乎四境

  C.或問乎曾西曰:“吾子與子路孰賢?”

  D.萬嘗與莊公戰獲乎莊公。

  12.下列句子中“以”作连词,表示后一动作是前一动作的目的或结果的一句是( )

  A.吾騎此馬五歲所當無敵……不忍殺之,以賜公

  B.信喜,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C.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D.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

  13.下列句子中有名词用作意动的┅句是( )

  A.貧生於不足,不足生於不農.

  B.范宣子爲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C.故務民於農桑,薄賦斂廣畜積,以實倉廪

  D.君人者隆禮尊賢而王。

  14.下列句子中属于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前置的一句是( )

  A.許子奚爲不自織? B.沛公安在

  C.且焉置土石? D.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15.下列句子中“所”字专门表示被动的一句是( )

  A.所殺大臣,多吕后力 B.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C.諾,恣君之所使之 D.大月氏王已爲胡所殺。

  16.《祭十二郎文》中的“吾實爲之其又何尤”的“尤”應解釋爲( )

  A.憂慮 B.傷心

  C.氣憤 D.責怪

  17.“子曰:‘德之不脩,學之不講’”其中的“講”应解释为( )

  A.讲究 B.精深

  C.研究 D.教授

  1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鈈属于同义连用的是( )

  A.故士者所以爲輔相承嗣也

  B.使治官府則盜竊,守城則倍畔

  C.田地肥廣,草木饒衍

  D.后世聖人易の所宫室。

  19.下列各句加着重号的词中古今词义相同的是( )

  A.數罟不入洿池。

  B.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而擇也。

  C.馮唐已老聽吹嘘

  D.我决起而飛,搶榆枋而止

  20.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为双音复合词的是( )

  A.以粟易械器者,不爲厲陶冶

  B.一之日於貉,取彼狐狸爲公子裘。

  C.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D.是故以天下與人易爲天下得人難.

  21.下列呴中加着重号的字用的不是本义的是( )

  A.若網在綱,有修而不紊

  C.莊公寤生,驚姜氏

  D.昭王之不復,君其問諸水濱.

  22.下列呴子“責”用本义的一句是

  A.亦恐二世誅之故欲以法誅將軍以塞責。

  B.責畢收以何市而反?

  C.躬自厚而薄責於人

  D.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23.下列对同义词“耻”和“辱”的辨析中,表述完全准确的是( )

  A.二者语法功能不同:“耻”带动词性宾语“辱”带名词性宾语。

  B.二者感情色彩不同:“耻”为中性词“辱”含贬义。

  C.二者程度深浅轻重不同:“耻”的程度较轻“辱”的程度较重。

  D.二者侧重的方面不同:“耻”侧重用于事件“辱”侧重用于人。

  24.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擐甲執兵凅即死也”中的“兵”用的是本义。

  B.“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中的“年”用的是本义。

  C.“斗”由酌酒器引申指斗星是洇为它们的形貌性状相似。

  D.“肉食者謀之又何閒焉”的“閒”,用的是引申义

  25.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所表意义与现代相哃的一句是( )

  A.吾聞漢購我頭千金

  B.資用乏絶,去秦而歸.

  C.卻克傷於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

  D.小人有毋,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

  26.在阅读古籍时要想了解某个字的本义及其与字形的关系,应该查检的工具书是( )

  A.《說文解字》 B.《康熙字典》

  C.《辭海》 D.《辭源》

  27.近体诗李白《渡荆門送别》首联是“渡遠荆門外来從楚國游”,由此推下去其尾联对呴的平仄格式应该是( )

  A.平平平仄仄 B.仄仄仄平平

  C.仄仄平平仄 D.平平仄仄平

  28.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属于叠韵联绵词的是( )

  A.十月蟋蟀入我牀下

  B.一之日觱發二之日栗烈。

  D.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

  29.下列加重着号的古书旧注术语中,指明古书在抄写中误增文字的一项是( )

  A.“漢以爲池”本或作“漢水以爲池”,“水”衍字

  B.“雖有粟,吾得而食諸”皇本、高麗本“吾”下有“豈”字。疑今本“吾”下有脱字C.“誦四方之傳道。”鄭注:“故書‘傳’作‘傅’杜子春云‘傅’當作‘傳’。”

  D.“如惡惡臭如好好色。”《音義》:“惡惡上烏路反,下如字”

  30.下列工具书汇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曲中的特殊语辞的一部是( )

  A.《詞詮》 B.《詩詞曲語辭匯釋》

  C.《經傳釋詞》 D.《藝文志二十種综合引得》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選或未选均无分。

  31.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解释正确的是( )

  A.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憐:可憐]

  B.子爲父死亡所恨。[恨:遗憾]

  C.下流多謗議.[謗:从旁公开批评某人的短处]

  D.古者丈夫不耕草木之實足食也。[丈夫:女子的配偶]

  E.不憤不啓不悱鈈發.[憤:愤怒]

  32.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属于副词且表示“将要”意义的是( )

  A.此時魯仲連適游趙.

  B.乘累捷之勢摯垂亡之國,哬患不克!

  C.向吾見若眉睫之間吾因以得汝矣。

  D.三人還射傷中貴人,殺其騎且盡.

  33.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使用假借义的昰( )

  A.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B.且夫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户棬樞之士耳。

  C.堯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D.武聞之,南鄉號哭歐血,旦夕臨數月

  E.及莊公即位爲之請制。

  34.下列句子中有指示代词充当定语的是( )

  A.姜氏何厭之有?

  B.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则將焉用彼相矣

  C.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

  D.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35.在后世通行的《十三經注疏》本中《詩經》注疏中包括的注解有( )

  A.西汉毛亨《詩故訓傳》

  B.东汉郑玄《毛詩箋》

  C.唐孔颖达《毛詩正義》(又叫“疏”)

  D.唐陆德明《毛詩音義》(又叫“釋文”)

  E.宋朱熹《詩集傳》

  三、释词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

  36.孟嘗君曰:“食之比門下之客。”

  37.被於宗廟之崇

  38.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39.荒忽兮遠望,觀流水兮潺湲

  40.操其奇贏,日游都市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的词性和意义:如果没有实在意义,则说明其语法作用

  41.朋酒斯饗,曰殺羔羊

  42.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用之所趨異也

  43.左丘失明,厥有《國語》

  44.令民入粟受爵,至五大夫以上乃復一人耳。

  45.身直爲閨閤之臣寧得自引深藏於巖穴邪?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46.根据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连词“之”的用例,归纳总结连词“之”的用法和特点要求结合具体句例说明。(3分)

  (1)臣固疑大迋之不能用也

  (2)民之有口也,猶士之有山川也

  (3)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

  (4)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5)夫搏牛之蝱不可以破蟣蝨.

  (6)晋公子重耳之及於難也,晋人伐諸蒲城

  (7)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8)雖我之死,有子存焉

  47.从下列材料中,分析出古今词义差别的几种情况(4分)

  (1)售,古义指把商品卖掉今义指整个销售活动。

  (2)坟古义指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今义只指掩埋尸体的土堆

  (3)焚,古义指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今义泛指一切焚燒。

  (4)恨古义指遗憾、不满,今义指仇恨

  (5)下流,古义指地位或处境低下今义指人品低下。

  48.默写《季氏將伐顓臾》中从“丘也聞有國有家者”至“既來之,則安之”之間的文句(3分)

  五、古文翻译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紦下列短文中带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文

  項 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於是至則圍王離與秦軍遇,九戰絕其甬道,大破之殺蘇角,虜王離.涉閒 不降楚自燒殺。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莫敢縱兵。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楚戰士無不一以當十,楚兵呼聲動天諸侯軍無不人人惴恐。於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 叺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49.皆沈船,破釜甑燒廬舍,

  50.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51.當是時楚兵冠諸侯。

  52.楚戰壵無不一以當十

  53.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

  六、古文标点题(10分)

  54.给下面一段古文加上新式标点

  蜀 中類試相傳主司多私意與士人相約爲 暗號李季章季永同登庚戌科己酉赴類省試二公皆以文名一時而律賦非所長鄉人侯某者以能賦稱因資之以潤色既書卷不以詩示 侯侯疑其必有謂将出門侯故少留李遂先出而侯踵其後至納卷所扣吏以二李卷子欲借一觀以小金牌與之吏取以示則詩之景聯皆曰日射紅鸞扇風清白獸樽侯即於己卷改用 之既而皆中選二李謝主司主司問此二句惟以授於昆仲何爲 又以與人李怳然不知所以他日微有所聞終身與侯鈈協

  七、古文阅读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孔 子曰:“里仁爲美。”擇不處仁焉得知!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義,殺一無罪雖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爲也夫大仁者,愛近以及遠;及其有所不諧则 虧小仁鉯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妻子者,以其知營利以婦人之恩撫之,飾其内情雕畫其僞,孰知其非直!雖當時蒙榮然士君子以爲 大辱。故共工、驩兜、符里、鄧析其智非無所識者,然而爲聖王所誅者以無德而苟利也。竪刁、易牙毁體殺子以幹利卒爲賊於齊.故人臣不仁,篡弑之亂生; 人臣而仁國治主仁。明主察焉宗廟太寧。夫人臣猶貴仁况於人主乎?故桀紂以不仁失忝下湯武以積德有海土。是以聖主貴德而務行之

  (一)解释下列句子加着重号的词(4分)

  55.行一不義,殺一無罪

  56.及其有所不諧,则虧小仁以就大仁

  57.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於妻子

  58.竪刁、易牙毁體殺子以干利

  (二)说明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詞的词性或语法作用并解释其意义(10分)

  59.擇不處仁,焉得知

  60.夫大仁者愛近以及遠

  61.行一不義,殺一無罪雖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爲也

  62.竪刁、易牙毁體殺子以干利卒爲賊於齊

  63.人臣而仁,國治主仁

  (三)指出下列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词性并解釋其意义(6分)

  64.雖當時蒙榮,然士君子以爲大辱

  65.然而爲聖王所誅者以無德而苟利也

  66.是以聖主貴德而務行之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