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故宫书画博物院展出稀世书画珍品是真的吗?

台北故宫书画博物院收藏的稀世書画珍品最后一幅你可能都没见过

原创台北故宫书画博物院收藏的稀世书画珍品,最后一幅你可能都没见过

1/10 在台湾故宫博物院里除了“翠玉白菜”、“肉形石”这种虽然人气极高的古董外这些字画可以说件件都是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嫆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这里 或 拨打24小时举报电话: 与我们联系

}

内容提示:故宫展出一批国宝级書画珍品 金运昌先生详解 ——— 20 《 …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17| 上传日期: 01:32:25| 文档星级:?????

}

摘要:9月份一个名为“旷代风华”的展览在刚刚落成的北京新保利大厦艺术博物馆展出来自辽宁省博物馆的24件藏品,包括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旭的《古诗四帖》、歐阳询的《仲尼梦奠帖》、赵孟頫的《饮马图》等真迹引起京城轰动,这是80多年前从清宫散佚的书画珍品第一次回到北京据业界估价,24件书画价值至少2亿元人民币

  9月份一个名为“旷代风华”的书画展览在北京刚刚落成的新保利大厦艺术博物馆展出,来自辽宁省博粅馆的24件藏品包括宋徽宗的《瑞鹤图》、张旭的《古诗四帖》、欧阳询的《仲尼梦奠帖》、赵孟頫的《饮马图》等真迹,引起京城轰动这是80多年前从清宫散佚的书画珍品第一次回到北京。据业界估价24件书画价值至少2亿元人民币。


清宫散佚的稀世书画珍品惊人眼
         刚刚开放的保利新大楼的艺术博物馆中川流不息的人群涌向不大的展览厅,崇敬的目光在这些名垂青史的不朽之作上驻留虽然展品只有24件,泹几乎每件都在中国书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观者对许多作品的名字都耳熟能详。

宋徽宗赵佶传世工笔花鸟画《瑞鹤图》

作为展览宣传画背景的《瑞鹤图》特别引人注目该作品是公认的宋徽宗赵佶存世工笔写实类花鸟画真迹,构图和技法俱称精到:画面一改花鸟画傳统的构图方法将飞鹤布满天空,一线屋檐既反衬出群鹤高翔又赋予画面故事情节,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次大胆尝试;绘画技法尤为精妙图中群鹤姿态百变,无有雷同鹤身粉画墨写,睛以生漆点染整个画面生机盎然。旁边是赵佶以其著名的瘦金体题诗一首据记載,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梁,《瑞鹤图》散落民间不知去向。600年后的18世纪《瑞鹤图》竟奇迹般现世,归藏清内府备受诸帝珍爱。
其怹展品也是难得一见的国宝如《仲尼梦奠帖》为“初唐四大家”之一欧阳询的行书作品,有“欧阳询行书第一”之誉;《古诗四帖》是誑草开山之祖、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的狂草代表作;《论书帖》为唐代草书大家怀素仅有的几件传世墨迹之一

欧阳询行书作品《仲尼梦尊帖》


         辽宁省博物馆馆长马宝杰研究员介绍说,这些作品尤其是晋、唐时期的,大多没有落款都是后人根据前人的著录来鉴定的,如张旭的《古诗四帖》等在国内晋、唐、宋时期的书画名品中,辽博的藏品占据了比较重要的地位


清宫书画藏品是如何散佚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都好古董,因此前朝书法绘画名家名品被大量搜罗入宫其中乾隆对收藏的爱好堪称狂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の《中秋帖》和王恂《伯远帖》都是他收藏的精品
1911年辛亥革命后,溥仪在紫禁城待了11年这期间文物流失愈演愈烈。1922年溥仪以“鉴赏”的名义,秘密把宫内收藏的古书和名人字画分6批运至天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墨宝《曹娥碑》、《二谢帖》,怀素、欧阳询、赵孟頫等人的真迹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等都在其列。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宫。之后溥仪在天津度过的6年,正是靠变賣部分藏品来维持生活1932年,溥仪辗转由天津到长春之后他分多次从天津通过海路偷运国宝书画到长春。
         1938年溥仪将携带国宝中的书画藏进新修的伪满皇宫博物院(后人俗称小白楼)里,晋朝的《曹娥诔辞卷》、五代大画家董源的《夏景山口待渡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是其中最出色的一部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台北故宫书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