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日本俳句经典中日对照和歌俳句动漫,里面好像有公主,王室...有谁知道?

东瀛听潮: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和歌与俳句(刘德润)【电子书籍下载 epub txt pdf doc 】
书籍作者:
书籍出版: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书籍页数:
书籍ISBN:
书籍人气:
推荐指数:
东瀛听潮: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和歌与俳句《东瀛听潮:日本近现代史上的和歌与俳句》选译了60余位歌人的短歌148首,50余位俳人的俳句157句,共305首(句),力图展现近代和歌与俳句发展的轨迹。日本文学自古以来标榜“脱离政治”、“艺术至上”、“唯美”的艺术观。翻开明治维新以来的和歌、俳句作品,便能感到历史的大潮扑面而来。除了历史大事件之外,近代和歌还描写了或如火如荼、或凄怨哀婉的恋情。有的和歌还表达了作者深邃的人生思索。俳句则主要表现日本民族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感谢之心。这正是和歌、俳句的优秀传统与艺术特色。—、近代和歌目录岩仓具视() 1首 日本开始睁眼看世界坂本龙马() 1首 瞬息万变的幕末维新时代和宫() 2首 下嫁幕府的悲剧公主乃木希典() 1首 为明治天皇殉死落合直文() 1首 莫信巧言令色之徒森鸥外() 5首 血腥的日俄战争伊藤左千夫() 2首 浑浊池水上的藤花倒影正冈子规() 2首 春雨中的蔷薇新芽佐佐木信纲() 6首 晚清中国吟行樋口—叶() 6首 彗星般陨落的天才少女与谢野铁干() 3首 男儿仗剑行与谢野晶子() 10首 奔放之恋与反战精神山川登美子() 3首 来生依然做女流尾上柴舟() 2首 我心悠然随白云金子薰园() 1首 雾霭中绿树静谧岛木赤彦() 1首 临终前牵挂儿女窪田空穗f) 2首 亡母的幻影有岛武郎() 1首 不伦之恋如同烈火长冢节() 1首 秋夜芋叶上的露珠会津八一() 1首 古都奈良颂歌斋藤茂吉() 2首 慈母临终时天上的蛙声前田夕暮() 1首 雪野幽光是我痛苦在燃烧竹久梦二() 2首 内心的喜悦悲苦若山牧水() 3首 洁白海鸥不染海天蓝色柳原白莲() 8首 恍惚不知生死的恋情土岐哀果() 1首 往事如石板上的樱桃石川啄木() 8首 悲苦的乡愁之歌谷崎润一郎() 1首 向松子夫人求爱之歌古泉千樫() 1首 不见恋人的孤独吉井勇() 3首 华族浪荡儿的悲歌木下利玄() 1首 沉重的牡丹花瓣飘落释迢空() 2首 阴阳两界的小船九条武子() 5首 樱花倾全力而开松村英一() 1首 关东大地震的火灾惨状土屋文明() 2首 预言“满洲国”灭亡结城哀草果() 1首 1930年卖儿卖女的灾荒中村孝助() 2首 家贫犹有母子情柴生田稔() 2首 东京大空袭木俣修() 1首 祖孙情汤川秀树() 1首 往事如水井上靖() 1首 少年时代的回忆中岛敦() 1首 南海信天翁正田绦枝() 2首 广岛的原子弹悲剧宫棒二() 10首 一个侵华日军的自白近藤芳美() 2首 旗语遥送万叶歌……二、近代俳句目录日本及相关其他国家近现代大事记参考资料与文献米彦军翻译的日本俳句、和歌、歌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米彦军翻译的日本俳句、和歌、歌词
&&米彦军(本科、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毕业于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现任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导),上述翻译乃米彦军本人创作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
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
2001年3月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Mar.2001V01.22 No.2第22卷第2期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毛峰林(烟台大学外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br />摘要:日本的古典和歌及俳句构成日本人一个重要的精神世界,它在反映日本人认同与崇拜自然的岛国自然观的同时,还表现出与这种自然观密切关联的许多日本人审美观特征,比如微观与淡 雅、不对称与不完全美、短暂与无常等,这些审美观特征不仅表现于文学艺术的领域,甚至还广泛影 响至日本人的价值观及世界观等。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透视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是我们认识与 了解日本人及其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和歌;俳句;岛国自然观;审美观表现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000―5544(2001)02―0070―04anAbstract:Japanese Wakareflectand Haiku constitute approval and manyimportant mental world of Japanese people.Theyof natural viewpoint in that island country; whichareJapanesepeople’Sadorationmeanwhile,they also closely relatedto depictfeaturesof Japaneseaspeople’Saestheticstandardsthis kind of naturalviewpoint.suchSOmicrocosm and elegance.asymmetry andimperfection.transience and fluctuation andON.Depicted in the field of literature.these features雪莱则显得统一而单纯;如果说拜伦是讽刺的、爱嘲 笑的,那雪莱则是抒情的、爱赞美的;如果说拜伦是 冷漠的、悲郁的,那么雪莱则是热情的、乐观的;如果 说拜伦的诗歌以“才气大、气势大、口气大”的壮美见 长,那么雪莱的诗歌则以细腻、含蓄、精纯的秀美突 出;如果说拜伦是一只迎着暴风雨搏击的海燕,那么 雪莱就是一只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歌唱的夜莺。 以“辛辣地讽刺现实社会”为特色的拜伦,与“天 才预言家”的雪莱,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在19世纪 乃至今天的文学星空,仍然是两道耀眼的光芒。[4]A.S.B.Glover.Byron―Poems[M].England:PenguinBooks Ltd..Harmondsworth.Middlesex.1 987.[5 jLiu Bingshan.A ShortHistory 01 EnglishLiter‘ature[M].Shanghai:ShanghaiPress.1981.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62 AnnetteT.Ru.binstein.nP Great Tradition infrom ShakespearetoEngli旃Literatu|,‘eShaw[M].ModernReader Paperbacks U.S.A..1969.[7]外国文学五十五讲(上)[z].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3.[8]张伯香主编.英美文学选读[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1999.参考文献[1 j Lord Byron.Don。luan[MJ.Penguin Books Ltd..[9j翁长浩主编.外国文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Harmondsworth.Middlesex?England.1986.[2jPercy Bysshe Shelley.TheWot‘ks oY、Percy Bysshe肼一[10]外国浪漫主义文学三十讲[zj.贵州:贵州人民出版 社.1986. [11:杨岂深,孙铢.英国文学选读(第一册)[M:.上海:上 海译文出版社,1984.elley[M].Copyright by Random House.Inc.Black’SReaders ServiceCompany.Roslyn.NewYork.1951.[3:ThomasHutchinson.The Complete PoeticalWorks oJUniversity}1Prty Bysshe Press.1 956.Shelley[M].Londonl Oxford收稿EI期2000―05―02责任编校郑荣万   方数据 exertagreatinfluenceonJapanese people’s values and world outlookaswell.LookinganatJapanese people’s aesthetic standards from Japanese classical Waka and Haiku isforUS tOimportant way.understand Japanese people and their culture. viewpoint of island country;aesthetic standardsKeywords:Waka;Haiku;natural在我们阅读日本古典诗歌和歌及俳句时,感触 颇深的是日本人的情感及其审美观与自然的密切关 联。狭长的岛国兼有四季的变化,构筑了日本自然丰 富的特征。在这一狭窄且充满变幻的土地上.人们世 代耕耘劳作并感受自然赐予收获的喜悦.同时经历 台风、地震、海啸等灾害的袭击又对自然产生畏惧。 长久以来。岛国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日本人独特 的自然观.其主要表现特征为对自然的崇拜与认同, 这点反映在了日本早期古代神话传说及诗歌中。如 传说中缔造日本的伊邪那岐与伊邪那美二神最初创 造的不是人而是一块土地,而在日本最早的和歌集 《万叶集》中首句雄略天皇的和歌中即有“虚见津、山情绪并寓于其中人生意义。在这点上.和歌与俳句中 均有表现,如江户时代的松尾芭蕉(1644~1694)所 作俳句: (1)古池专蛙飞伊_i厶打水力音(大意:幽静古 池旁,忽有青蛙纵身跳,激起水声响) 作为俳句重要构成之一的是反映季节的“季 语”.季语中许多是由自然界的动植物构成,它是日 本人对自然观察与认识的一种体现,上述俳句中的 季语为“蛙”,代表春季。在这首俳句中。古池、青蛙、 水声不过是作者对自然的微观产物。然而在这微观 产物构成的世界里。似也浓缩着大千世界的千变万 化。青蛙的跳跃打破了古池的幽静,相对的静为绝对 的动所代替,这种空间上的微小变化衬托的乃是时 间上永恒的变化,在日本俳句或和歌中,以自然细微 的变化来预示人之生命的变幻无常是常有的表现, 其微观世界表现的背后往往是一个深邃的精神世 界,这也是日本俳句其象征意义的所在。再如日本平 安时代(794~1192)前期女流歌人小野小町所作以 下和歌: (2)花∞色{主移9 I:;于I)乐¨允万岛6二扣舻 身世I二泰6 0护扫I)世L圭5二(大意:淫雨霏霏下,樱 花色衰香也消.悲叹春去了。此景此情映我身,风华 正茂终也凋) 樱花历来为日本和歌常咏叹的题材.花开花落、 花色花香无不寄予着日本人的特殊情感,尤其是衰 落之樱更让日本人动情。此句和歌正是通过樱花的 色退香消这一微观自然场面,预示了生命的短暂、无迹乃国者…”之句,表明日本人对国家自然特征的认识。对自己国家的美称则有“丰苇原瑞穗国”,冠 以具有岛国情调的自然景物相称。在日本人看来,是 神首先赐予了万物之本的土地.世间万物包括人的  生命都是自然的一部分.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对tl然的态度不是与之对立,而是以虔诚与赞美之 心去接受与溶入自然。这一对自然的认识影响了日 本人的审美观及世界观的形成,以日本和歌及俳句 为代表的文学艺术中表现的诸如“括力、L”、“南扣 札”、“余情”、“无常”、“幽玄”等审美理念可谓是其影 响下的产物,它构成日本人一个重要的精神世界,反 映日本人的审美观乃至人生观,也是日本文化精髓 部分之一。作为对日本人及其文化的一点管窥,本文 就和歌及俳句表现的几点日本人审美观取向作一考 略。 一、微观与淡雅的审美表现 日本古有“大和”及“大八州国”之称,其分别源 于“山处”、“大八岛”两词。即居于山海之间是日本人 早已有的认识,自古以来,日本民族就于这块狭窄的 土地上精耕细作、生息繁衍,经历自然万物由出生至 繁盛、由衰竭至死亡的每个过程。漫长地与自然共 处,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岛国自然观,其表现特征之 一即是对客观世界的微观审视上,人们往往通过诸 如樱花的盛开到凋落、蝉噪至雁鸣、起风至下雨等一 系列自然界的细微变化来表现人内心的喜悦和悲哀常,并倾注了作者深切的惋惜与悲哀之情。因此,一 叶知秋.樱花色退香消等细微变化的背后展示的是 日本人极少外露的精神世界。与日本和歌及俳句表 现的微观审美取向相对照,中国古典诗歌则表现为 宏观性特征。比如唐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及王之涣的《登鹳鹊楼》表现的是另一种宏大和豪放:(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 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 一层楼。 两诗让人感到的是恢弘的场面、豪放的激情,从?7】?万   方数据 中我们可以窥视到那种在大陆环境中孕育而成的自 然观.其表现特征即是在对自然审美上的宏观取向. 而此种表现特征在日本和歌及俳句中是鲜见的。 和歌和俳句表现的另一日本人审美取向是崇尚 淡雅素朴、摈弃艳丽豪华。樱花作为日本的国花,其 色远不如牡丹、月季等的艳丽,但日本人对其情有独 钟,原因之一是樱花那种淡雅朴素的品质迎合了日 本人追求的审美情趣。以日本漆器及陶瓷器为中心 的工艺美术品均以淡雅朴素的表现为主。日本的寺 庙、神社以及其他的传统建筑也多以淡雅素朴为特 色。作为反映这种审美情趣的歌谣,以下咏樱歌谣为 日本人广为唱颂: (5)芒<岛芑<岛弥生力空C耋见渡中加占f)霞 加云力、(大意:暮春三月晴空里,樱花烂漫芳香溢,放 眼望至花开处,如同飘烟似白云) 此歌描述的樱花正像晴空飘浮的烟云那般素淡 自然.当其开放时,呈轰轰烈烈.当其凋落时,又显毅 然决然.自古以来.日本人就为樱花这种品格赞美和 感动。日本古典诗歌在表现淡雅素朴的同时,还常常 表现出一种比其更进一步的灰暗与苍凉的色彩。比 如有一首松尾芭蕉的名俳是: (6)枯扎枝I:乌④泊9允为窜秋④暮(大意:暮 色枯枝上,乌鸦独栖于巢旁,愈感深秋凉) 读此俳句,一眼望去,面前呈现的是万木凋零 “秋暮”之中黑色的乌鸦栖息于毫无绿色的枯枝上, 这是一种何等的灰暗与苍凉的场面。表现苍凉与寂 寥的情调是松尾芭蕉俳句最大的特点.作为日本人 审美理念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存在于其他的和歌 与俳句中,其中作为表现苍凉与寂寥的“秋④暮”及 “秋们夕暮”的体言结句表达成为和歌与俳句在表现 上的共同特色。日本和歌集《新古今集》中有名的“三 夕之歌”即均以“秋力夕暮”结句: (7)墨∥L誊f耋4-刃色E L屯幺加1)C于1)圭 善立一)山力秋∞夕暮扎(寂莲法师) (8)心套誊身c二屯南扣扎f耋知岛扎f亍1)鹬立 一)泽④秋④夕暮扎(西行法师) (9)见渡世C善花宅)红叶屯套力、I)C于r)浦∽苫 屋④秋∞夕暮扎(藤原定家) 在日本人看来,灰暗的秋日黄昏最能体现那种 苍凉与寂寥之感,这也是一种美感,因而为日本人常 常咏叹和欣赏。 二、不对称与不完全美的审美观表现 就主要形式而言,日本古典诗歌以和歌及俳句?72?为代表,中国古典诗歌以绝句及律诗为代表,将其比较我们注意到两者在音韵、结构、意境等表现上迥然不同。在音韵上,中国古典诗不论是四句的绝句还是 八句的律诗,其音节字数整齐对称,句数均为偶数, 此外还有押韵。使人感到中国诗的均衡与韵律美。但 日本古典诗无论是和歌还是俳句,其音节假名皆为 五、七交错的奇数,且句数不对称,更无押韵之说。和 歌(短歌)构成为“五、七、五、七、七”、俳句构成为 “五、七、五”,奇数交错、不整齐对称、无韵脚,这是和 歌与俳句的基本特征。在表现结构上.和歌及俳句也 无一定的表现模式可遵循,不像绝句有“起、承、转、 结”、律诗有“起连、前连、后连、尾连”的各四个阶段。 如以七言绝句为例: (10)葡萄美酒夜光杯(起),欲饮琵琶马上催 (承),醉卧沙场君莫笑(转),古人征战几人回(结)。 四个阶段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显示出很强的 对称性、整体感特征,古诗绝句在表现上基本遵循着 这一模式,律诗也同样显示出类似特征。与此相比. 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不是“五、七、五、七、七”就是 “五、七、五”结构,从而在结构上排斥了中国律诗绝 句的那种模式。在意境表现上,一般来讲,中国古典 诗歌倾向于那种饱满尽情的抒发表达,有很强的直 接感染力,但和歌及俳句则排斥饱满尽情的抒发表 达,强调表现上的不尽完美、留有余白的表达方式, 从而在意境上留下未定的余音悬念,这种表现方法 在日本诗歌文学上被称为“余情”,是日本诗歌文学 常常表现的另一日本人审美理念。日本镰仓时代歌 人藤原定家(1162~1241)有以下一首描写秋日夕阳 中海边渔夫小屋情景的和歌: (11)见渡世C支花宅)红叶宅)哲加I)C于I)浦∽苫 屋④秋∞夕暮扎(大意:放眼望海边,樱花红叶皆不 见,秋日夕阳里,唯有茅屋立沙滩) 这是一幅空旷凄凉的画面.就画面的空间而言, 不可谓不大,但实质被表现的仅为一处孤立的渔夫 草屋.小草屋与大海及秋日夕阳对比.形成空间上的 巨大反差,空白的存在为留有余音悬念而设,表现的 不尽完美也是为了追求“余情”的效果,以此突出体 现人之内心深处感悟的那种孤独与寂寞之情、一种 苍凉与寂寥的美感,这也是日本绘画在画面表现上 为什么留有较大空间的原因所在。 日本古典诗歌中代表的这种崇尚不对称、不完 全美的审美取向在日本人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诸多体 现。比如在建筑风格上,日本传统的民建中找不到中 万   方数据 国四合院那种东西南北对称的建筑风格,日本式的 庭园则表现为一个自然的缩影,它排斥人工意匠的 刻意表现,强调的是自然的错落有致,日本的建筑物 内外也基本上看不到那种在中国常见的左右对称的 石狮等雕座的存在,在日本的清水寺等寺庙中均建 有五重塔,但却看不到那种在中国经常可见的双塔 对称的情况存在。在漆器及陶瓷器造型表现上也是 如此,被认为最具日本审美情趣的不是那种整体光 滑匀称的形体,而是带有自然变化、弯曲不匀的形 体,正式的日本茶道艺术活动中使用的茶具,均是这 种弯曲不匀的形体,它作为艺术品特别为日本人所 欣赏。 三、短暂与无常的审美观表现 在崇拜自然的日本人看来.自然总是变化无常 的。无论是多美的东西,最终都会消失,这一对自然 的认识加之佛教思想的影响,日本人的审美理念中 又出现了对短暂与无常的认同。在日本的中世(1192 ~1573)文学中,这一理念尤有体现,作为中世文学 代表的两大随笔著作之一《徒然草》贯穿于其中的主 题思想即是“无常”,如其中一句是: (12)世C主墨芝幻套茎二壬L、再匕C于札(大意:人 世无常犹如自然变幻,最让入感慨) 而另一随笔名著《方丈记》的开首语即写道: (13)行<河④流札;耋绝之亨L r、L力、屯元④ 水}:南岛亨。淀再c二浮泰泡e土、且?消之且。结拶 【、久L<止主I)允6例么L(大意:河水湍湍而流, 终年不绝,水总是新的。水流缓处,漂浮的水泡时结 时消,永无长久者) 两者表现的主题思想就是自然以及人之生命的 短暂与无常,此被认为两篇历史名著最大特色。这种 无常思想在和歌及俳句上的体现也不鲜见,比如古 典和歌中以咏凋落之樱为题者甚多即是一种表现。 以下是选自和歌集《古今集》中几首咏落樱的名句: (14)U墨力、允④U力、I)刃匕C于喜春刃日c:L 哆心各<花④散否岛哲(纪友则。大意:春光虽明 媚,樱花无心恋佳日,纷纷凋,花落铺满地) (15)春雨∞j、6 C言泪力、樱花与否老惜L未妇 人L幺C亍扎}支(大伴黑主。大意:春雨沥沥下,可是 悲伤泪?曾是浪漫盛樱花.今却飘落地,谁人不怜 惜?) (16)宿r)L【春刃山弋6二寝尢弓夜;耋梦力j 与汇屯花誊散r);于弓(纪贯之。大意:春日宿春山,白日赏樱为之醉.似难醒,梦中犹见樱花坠) 日本人如此对落樱有感,恐怕与落樱代表的短 暂与无常之美不无关系。当樱花开放时。人们无不为 其美丽而赞美与陶醉,但当不久前的盛樱纷纷飘落 时,人们又无不为其美丽的短暂即逝而感到忧伤与 悲怜。自然变幻无常,再美的东西终将消失,在日本 人看来,纷纷掉落的樱花即是一种无常之美的体现。 那种开时呈轰轰烈烈、落时似毅然决然之状代表着 一种精神品格.它不仅表现于诗歌文学之中,还对日 本人的世界观、入生观产生了深刻影响。我们知道近 代日本作家中一个奇特现象是自杀作家多,如川端 康成、芥川龙之介、太宰治、有岛五郎、北村透谷、三 岛由纪夫等,其原因背景虽各有不同,但不似樱花开 放的轰轰烈烈、就似樱花毅然决然凋落式的人生观 却是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的川端康成的文学生涯在当时可谓是达到了一个顶 点.然而在人们对他抱有更大期望的时候,他却以自 杀结束了人生,恰如由盛开的樱花届时迅速凋落了 一样。对川端康成的自杀虽有诸多评说.但从日本人 崇尚樱花凋落式的无常之美的审美理念来看这一行 为.它似乎又是一种顺其自然的行为。从古至今,不 论是武士的“切腹”,还是百姓的“心中”,或者是战时 的“一亿玉碎”,都普遍带有这一色彩。 以上就日本和歌及俳句表现的日本人审美观取 向做了几点管窥,这些审美观取向不仅表现于文学 艺术当中,其影响早已超出了文学艺术的领域,对日 本人的世界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亦是 形成日本民族特性及其文化特色的要素之一。因此 通过和歌和俳句对日本人的审美观进行探讨,也是 我们从多角度认识和了解日本人及其文化的一个有 益方法。 参考文献E15 Keene,Donald.日本人的质问[M].朝日新闻社,1983. [2]林屋辰三郎.日本文化史[M].岩波书店,1988. [3:吉田精一.日本文学鉴赏辞典(古典篇)[z3.东京堂出 版.1967. [4j马场秋子.和歌∞藐再方[M].岩波书店?1988. E53山田胜美.中国古诗鉴赏辞典Ez3.角川书店。1978. E63三好行雄.日本文学史[M].文荚堂,1983.收稿日期2000―05―24责任编校薛旭辉?73?万   方数据 从日本古典和歌及俳句看日本人的审美观表现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毛峰林 烟台大学,外语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 2次参考文献(6条) 1.Keene Donald 日本人的质问 1983 2.林屋辰三郎 日本文化史 1988 3.吉田精一 日本文学鉴赏辞典(古典篇) 1967 4.马场秋子 和歌のiゐ方 1988 5.山田胜美 中国古诗鉴赏辞典 1978 6.三好行雄 日本文学史 1983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罗春霞.方萍 中国古诗与日本和歌、俳句的对比研究 -黄山学院学报)本文以诗歌比较为手段,对中国古典诗歌和日本和歌、俳句进行对比研究,从中梳理出日本诗歌在承袭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同时,有其偏狭而独特的发 展:题材更狭窄,形式更凝炼,审美更纤细.2.期刊论文 毛峰林.Mao Fenglin 日本和歌俳句读解的语用视角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日本和歌俳句是诗歌语言与文化精神的融合体,作为形式独特的诗歌语篇,它表现出独具特点的隐喻功能与信息功能语用特征,其中语篇隐喻及概念隐 喻与特定的意境表现密切相关,而信息结构规律则与背景信息密切相关,二者显现的语用特征与日本人特定的审美观及价值观相照应,以语用视角探讨和歌 俳句,将使我们更加准确读解和歌俳句趣旨及其中蕴含的文化精髓.3.期刊论文 毛峰林.李素杰 日本和歌俳句与隐喻表达 -日语知识2006(10)日本诗歌主要以和歌俳句为代表,其语篇类型为五、七音节交错而成的三十一音节语篇与十七音节语篇,短小与微观是和歌俳句的显性特征,而其中浓 缩的日本人自然观与世界观则是重要的隐性内涵.4.期刊论文 权宇.QUAN Yu 试析日本象征主义抒情诗的诗美范畴和审美特征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日本和歌与俳句都很短小,这和喜欢小而精、小而巧的日本人的审美意识以及他们的传统的美学观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其中,和歌往往以&惟专止于男 女相恋之情&,俳句&或以滑稽或以忧伤为主&展开.然而,受到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审美心理和美学追求,把艺术情趣转向于反世 俗的禅的意境之上.5.期刊论文 李卉.LI Hui &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的象征意义 -安阳工学院学报2006(6)在日本的和歌史上,&黑发&一词一直被喜爱并沿用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黑发&在和歌与俳句中所表现的含义在潜移默化地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促 使日本人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审美情趣.6.期刊论文 宋馨华 日本古体诗歌的一朵奇葩--论日本俳句的创作和翻译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俳句是日本文学格律诗体的一种传统形式,它是从日本最古老的诗歌样式--和歌发展而来的.俳句的创作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首先,俳句是由5、7、 5三行17个音组成的;其次,俳句中一定要有一个季语.另外,俳句中还经常使用断句字、比喻,俳句还强调节奏和声音所带给人的印象.对日本俳句进行翻译 ,既要考虑它的格式特点,又要结合具体情况酌情处理.7.学位论文 宫下正兴 以日本大正时代为背景的郭沫若文学论考 2006在留日10年间,郭沫若形成了他的早期文学观,在异文化的风土中成为一名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的文学巨匠――《女神》在五四新文学界奠定了地 位。他早年和鲁迅一样由拯救国民于“体”到拯救国民于“心”弃医从文转变。他的思想内涵广泛涉及到来自西方的近代思想,大正时代的日本文化等 。其中,日本和歌、俳句及自我小说等对他产生深深的影响。他又曾娶日本人为妻并养育五子,与日本有了不解之缘。 虽然有一些人在感情上至今仍不能原谅郭沫若在1937年夏抛弃日本妻儿逃离日本返回中国后与于立群另组家庭一事,而且不能理解文革初期他对自 己所做的违心自我否定,但是他不屈的追求文学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他在某种意义和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二十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的文学群体存在。研 究郭沫若文学是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 郭沫若留日10年,除了他本人自传性记述外,有事实考证性的论文并不太多,这种研究上的“重证据少论说”的空白与郭沫若这样一位文学大家的 身份不太相配,关于这一课题对研究者们来说是存在一定困难,但是对此进行追踪郭沫若文学足迹是有一定价值的。从日本大正时代文化关系的视角对 他的文学形成经纬进行考察又能有一些新的发现。 本文共分五章。 第一章“郭沫若早期诗学受西方文艺的启迪”。本章主要探讨郭沫若早期诗学的旧体诗创作方法构成了新诗的潜在因素。他是带着浓厚的中国古诗 修养去接受外国文艺的。当时沉醉在五四精神中的郭沫若对中国社会的新生充满了希望,惠特曼提倡的思想解放、民主自由、浪漫主义、反抗旧传统的 精神给他带来了启迪,被那种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使郭沫若打破旧诗的束缚,写出自我思想解放的诗歌。尼采的重新估定一切价值、 否定一切传统、提倡个人主义、自我意识使郭沫若得以借鉴和启蒙,因此在《女神》中呈现了力量扩张、自我表现、个性解放的呐喊。抒情独白、内在 感情的表达真挚、想象丰富、崇尚自然与西方浪漫主义的结合,追求情感的“自然流露”,高扬浪漫主义精神。浪漫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文艺思潮流派的 本质特征是主观性,抒发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想象放在重要地位,内心活动描述超过客观世界的反映,抒情诗和自传体小说在浪漫主义文艺中最为发达。 浪漫派作家提倡“回到自然”的口号,厌恶资本主义的物质文明和城市工业化,歌颂大自然,作品中洋溢着绚丽色彩和异方情调,喜欢夸张和出奇制胜 的艺术效果。郭沫若是在借鉴外国文艺基础上进行自我艺术创作使西方文艺思潮在接受过程中变形,表现在《女神》中,在五四新文坛上找到立足点。 他接受泰戈尔的影响促成泛神思想观。郭沫若自我主张“我即是神,神即是我”,强调“个性解放,人的力量”。使人的力量成为宇宙的最高主宰。与 泰戈尔的“本位即神,神即万汇”的思想并不相同。郭沫若扬弃了泰戈尔泛神论的唯心主义倾向而接受唯物主义因素,使“自我”成了创作中的象征符 号。斯宾诺莎和歌德的泛神论观也使郭沫若受到启迪,强调“实体即世界,神即世界,神即自然”的学说,“神”再不是原始宗教里的神,失去了威压 人的恐怖及神秘色彩。神与人、神与万物处于平等地位说。郭沫若曾经强调:泛神便是无神,一切自然是神的表现,万物是神,我即是神。他认为与斯 宾诺莎陶醉于本位进行比较更倾向陶醉不断奋斗,个人的事业发展,与歌德泛神论合体。 第二章“《女神》与日本文化的关连”。本章首先对《女神》中多篇与博多湾风景、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进行追踪。他的诗意用“写实”加上“幻 美”借以夸张与浪漫飘忽,呈现了博多湾和千代松原大自然的清晰投射,孕育出《女神》中的“太阳”、“月亮”、“自然”、“大海”的讴歌。其次 考察日本古代的“天照大御神”即“太阳神”对郭沫若诗歌的影响。传说中的“天照大御神”主要是尊重女性,寓意宽恕与向善、光明与和平。这神话 传说使郭沫若思想及诗风受“女神”、“太阳神”意象构成悟解其中的奥秘。《女神之再生》的女神重新创造的太阳意象寓意新生与光明。“天狗”是 日本民间广传的神话。《天狗》诗的形象创造,受到了神话中的天狗在广漠宇宙空间自由驰骋,具有吞噬它物的能力的启蒙。日本古来的自然宗教是神 道,崇拜神道与崇拜太阳合为一体。郭沫若从太阳的天宇中汲取大自然的能量,同时太阳意象涌入诗篇中,但是他的礼赞意象与日本神道崇拜的太阳神 是不同的,借鉴日本神道观加以想象,形成了浪漫创作艺术个性。然后对日本的和歌、俳句与郭沫若早期诗歌的关系加以分析,他的早期诗还有一种特 点是真挚质朴、简洁淡雅、富有余韵,这些诗的素材是博多湾的产物,具有“俳句”特征,诗的素材抓住了大家熟悉的自然与人间合为一体,借助大自 然美之旋律烘托出诗意情趣,这些借鉴和模仿了“俳句”的艺术性。“风物纪游”也是早期诗学的一个特点,房州海岸之景观对郭沫若无疑是一种梦幻 性纪游写出了《自然追怀》,博多湾的光与海、人的呼吸与海的风波融为一体和他的视网膜反射觅了一首《博多湾水碧琉璃》,诗意清新淡雅、情绪吕 律。与成仿吾共游四国异岛风情,写了纪游诗《与成仿吾游栗林园》,与田汉游太宰府正恰樱花、梅花盛开时纪游写了《梅花树下醉歌》,还有《登监 》其诗意描述属于纪游性质。 第三章“郭沫若早期文学与‘安娜和五四新诗坛’”。本章首先强调安娜对郭沫若早期诗歌的影响。郭沫若曾说过:“把我从疯狂的一步救转了的 ,或者怕要算是我和安娜的恋爱吧!……和她恋爱发生,我的作诗欲望才认真地发生了出来。”他和安娜结合,也是为他的《女神》创作过程铺平参道。 男女的结合不只是一次男女之间感情道德等约定,而是一种文学的意义,表明他拿起诗歌的这支芦笛吹奏的旋律中会回荡一种关于女性崇拜的激情和憧 憬。并以浪漫主义的主旋律融合于《女神》中,力倡主情,强调艺术是表现而不是再现,不只是模仿自然而应当赋予自然以生命,使自然再生,情绪色 彩便是诗。并强调心中的诗境纯真表现,好的诗是从强烈感情中自然地溢出的。真实的反映现实必然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成为诗人自己一种不得不出 现的内在冲动。自我表现是美化人类感情这一基本命题出发,反对死板地模拟客观现实。又强调“诗的本职专在抒情,诗的创作贵在自然流露”,诗的 精神在其内在的韵律,《女神》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它已经有别于西方的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而是在五四新文艺思潮影响下 ,继承了西方和中国古代浪漫文艺思想以及日本大正时代的新浪漫主义文艺风采。最后探讨他与安娜的悲欢离合的人生体验也是作品的素材,他的《漂 流三部曲》、《行路难》等作品中描述了家庭悲欢离合,酸甜苦辣的生活。 第四章“郭沫若早期自叙小说论考”。这一章主要探讨郭沫若在大正初期留学日本,正是日本私小说的盛行期。他与日本私小说产生了感情,被私 小说的风格艺术和新颖形式所吸引。私小说所蕴含的自我表现和内心情绪的创作艺术与郭沫若自叙小说十分契合。他强调小说创作“求真”,要自我表 现,写本人的日常生活琐事和情境,作者与小说主人公基本一致,且以第一人称登场,笔致恬淡,描写手法可谓写实。但是,虽然素材来源与作者的实 际生活体验,但将实际体验的某一部分进行删减加以虚构进行填补了特异体验。他的早期小说的猎奇梦幻,追求幻美与虚构的写作特征,如《骷髅》是 一篇用梦幻的手法将一个奇闻怪案所显示出极大的兴趣地猎奇性格,写了斋藤寅吉的性变态,与尸体恋爱的病态心理,又是古今社会仍有事实所在。在 《牧羊哀话》、《残春》、《喀尔美萝姑娘》、《月蚀》等作品中描写梦幻的手法。有关梦幻的叙述本身就开始带有象征意义,或者梦的设定即某种观 念的曲折叙述。梦里的主人公成为挣脱家庭义务和责任以及社会道德等现实束缚而获得了解放的自由。“梦”的抒情写作艺术构成了小说的幻美的虚构 性。他的小说在五四新文坛中亦颇具新小说特色,隐藏在内心最深渊源的,最该隐私权益的他可以自然流露的倾吐出来,倾吐他青年时代为了追求文学 ,羁旅漂泊异乡的生活体验和凄凉苦辣的心境,曲折多姿的人生,织就着曲折多姿的作品。从个人家庭琐事来突出知识分子生活的苦闷,抒发社会不平 。他的《漂流三部曲》、《行路难》、《未史》、《红瓜》等从不同的视角宣泄主人公的苦闷与哀婉情调。 第五章“初期创造社与日本大正文学”。本章考察初期创造社同人的青春时代,都是在日本度过的。他们的文学及人格形成与那里的文化和时代背 景所产生不可分离的密切结缘,受着异文化的浸染,汲取异文化知识而形成了同人之间彼此各有特色的不尽相同的文学艺术。这一章首先探求几位创造 社同人的各自特色,如为兴办创造社激扬先鞭的张资平;中日文化双重教养的郁达夫与佐藤春夫;田汉与郭沫若从笔友产生的《三叶集》而又步入文学 同人堂;陶晶孙与《Green》杂志;郭沫若与创造社黎明时期的东西奔跑足迹追踪。第二部分主要探讨张资平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借鉴与模仿,运用所 谓“露骨的描写”呈现在小说之中,虽然是借鉴与模仿,而经过变异而形成一个有自己个性的自然主义文学趋向。他的早期作品《约檀河之水》与田山 花袋的《棉被》;《梅岭之春》与岛崎藤村的《新生》比较可显示出,虽然小说的结尾略有异同,但在情节上存在着惊人的相似。作品中真切细腻的描 写,隐藏在最深处的裸露、曲折错综的故事情节适合了一代青年的喜爱。郭沫若、郁达夫、郑伯奇等同人也深受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如郭沫若的《行 路难》、《阳春别》等;郁达夫的《沉沦》、《银灰色的死》、《还乡记》等同人的文学“求真”的内面写实。强调内在自我大胆赤裸裸的自叙性告白 ,抒发不平与忏悔,对自己青春期心理状态作露骨的刻画。第三部分介绍的是初期创造社同人对日本唯美主义文学的借鉴,并对其进行分析。田汉在留 日期间深受唯美派作家谷崎润一郎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带有浓郁的唯美主义色彩。郁达夫与佐藤春夫交往密切,他的《沉沦》与佐藤春夫的《田园的忧 郁》写作情节和忧郁气质进而有模仿。8.期刊论文 金锦珠 试析正冈子规的俳句改革及其意义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6)日本明治时期的作家正冈子规在日本俳句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佛句改革时子规所倡导的写生理论,随着其理论在和歌,小说上的应用.不仅 在俳句史上而且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本文通过子规的俳句改革运动,分析并撂讨了写生理论及其历史意义.9.期刊论文 金锦珠 试析正冈子规的句改革及其意义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2008(7)日本明治时期的作家正冈子规在日本俳句中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俳句改革时子规所倡导的写生理论,随着其理论在和歌,小说上的应用,不仅 在俳句史上而且在日本近代文学支上画上了重重的一笔.本文通过子规的俳句改革运动,分析并探讨了写生理论及其历史意义.10.期刊论文 陈光 芭蕉俳句的&谐&与&雅& -日语知识2001(1)俳句是日本特有的短诗,共有17个音节,分为五、七、五三句.在松尾芭蕉()出现以前,俳句是以卑俗、滑稽为主旨,为庶民阶层所喜闻乐见 的通俗文学.松尾芭蕉借助中国古典的文学思想和哲学思想,主张&造化随顺&和&风雅之诚&将俳句改造成了与汉诗、和歌相媲美的风雅的诗文学.芭蕉的作 品既保留了俳句的俳谐性,又具备了诗歌的高雅性,成为雅俗共赏的诗文学.本文对上述两点做扼要分析.引证文献(2条) 1.吴娱 浓缩的艺术之花――从俳句看日本人审美的四大特征[期刊论文]-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毛峰林 日本和歌俳句读解的语用视角[期刊论文]-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6)本文链接:.cn/Periodical_wyjx.aspx 下载时间: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古典俳句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