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现在是大清年号什么年号

清朝从立都北京到终究消亡,总共阅历了十位皇帝,每位皇帝都有一个年号,而每一个年号都有一个含义。啥含义?还甭说,水挺深的,你要是好好揣摩,能从中看出清朝兴亡来。(图一)满清入关后的榜首个皇帝年号是“顺治”。用这个年号,是因为满人刚刚入主华夏,忧虑汉人不服,所以满人期望汉人能顺顺当本地让满人管理。顺,是顺畅,治是管理。两个字合起来,即是顺顺当本地管理。(图二)& & &顺治往后是“康熙”,用这个年号,是因为满清入关现已十多年了,虽然汉人还没有彻底屈服,但满人底子在华夏站住了脚,大有些反清实力也都打压了,满人期望能平安全安地过平缓盛世。康是安定,熙是昌盛。俩字合起来,有“四方安定,全国昌盛”之意。(图三)康熙往后是“雍正”,用这个年号,是因为康熙活着的时分,“九子夺嫡”闹得很凶猛,雍亲王终究当了皇帝。这个皇帝当得是不是振振有词?朝野上下都持置疑心境。所以,雍亲王继位后,就以“雍正”为年号,意思是“雍亲王为君正”,通知全国,咱这皇帝当得光明磊落,没有邪的歪的。可通常作业是越描越黑,他越说“雍正”,咱们越置疑他这个皇上来路不正。(图四)雍正往后是“乾隆”,用这个年号,是因为全国通过康熙、雍正管理,底子把老大众治服了,汉人也不跟满人叫劲了,开端踏结壮实过日子。这么一来,国家就呈现了相对安稳形势。皇上一快乐,就以“乾隆”为年号,乾是天,隆是昌隆,合起来意思即是“天道昌隆”。(图五)乾隆往后是“嘉庆”,用这个年号,是因为继位的皇帝在享用“康乾盛世”的果实,全国平缓,啥事儿没有,他当了皇上,心里快乐,也想让全国大众跟他一起快乐,弄欠好各地还得搞搞庆典啥的,戏子们还得在台上唱:“今个儿老大众呀,真呀真快乐!”这么一来,“嘉庆”就不难了解了,意思是“嘉亲王即位,普天同庆”。 (图六)嘉庆往后是“道光”,用这个年号,是因为清朝从嘉庆朝就开端衰落,到了智亲王继位的时分,衰落的速度更快,再加上比年灾祸,老大众衣食无着,许多本地呈现了路上不见人的苍凉现象。“道光”刚好反映了这一实践,即“大路光光”,看不见一自个。但当皇上的并不期望此景一向接连下去,期望他的操控能时运悠久,所以朝臣对“道光”的阐明是“大路光芒”,意思安慰皇上,结壮干,清朝的道儿还长着呢!(图七)道光往后是“咸丰”,用这个年号,是因为皇上继位的时分,清朝现已糟到了极点,上腐下贪,怨声载道,饥殍遍野,生灵涂炭。皇上继位后,期望老大众能过上好日子,咸是广泛,丰是满意,合起来有“普天之下,锦衣玉食”之意。虽然皇上有此期望,但却改动不了实践,所以洪秀全才起来造反,夺去了清朝半壁河山,搞得皇上每天冒盗汗,汗是咸的,出汗多当然即是“咸丰”了。呵呵,打趣。(图八)咸丰往后是“同治”,但一开端不是这个,而是“祺祥”。之所以改成“同治”,是因为皇帝即位的时分才5岁,一个小毛孩子哪管理得了国家?有必要有大人和他一起管理才行,慈安与慈禧垂帘听政,是为“同治”。(图九) 同治往后是“光绪”,用这个年号,是因为清朝到了这个时分,现已是强弩之末,行将油尽灯枯。满人可不期望清朝这盏灯那么快就灭,期望灯火再绪绪,所以叫“光绪”。但这么阐明太不雅观了,还得用文词,光是光大,绪是“未竟之功业”。“光绪”意即“光大未竟之功业”,寄期望于皇上重振祖业。但这种期望只能是期望,灯没油了不添油,届时分必定灭!(图一十)光绪往后是“宣统”,用这个年号,是因为溥仪继位的时分,全国现已大乱了,推翻满清,打倒皇帝的呼声处处都是,满人知道江山坐不稳了,所以才起个“宣统”的年号,意思是通知全国大众,满清才是正统、大统,大伙别闹!宣,是大的意思,统当然是操控的意思了。虽然满清自称“宣统”,但老大众仍是不买账,民间有谚语:“不必掐不必算,宣统不过二年半!”后来有个说相声的叫侯宝林,又为“宣统”赋予了搞笑阐明,说这个皇帝一向在半空悬着呢,拿棍儿一捅,吧叽掉下来了,所以叫“悬捅”。呵呵,活泼一下空气,别叫真儿。清朝的年号,是应时而生,因此从一个旁边面反映了清朝的操控,也反映了清朝的国运。这不是臆造,而是我国人的广泛心思。我国人有一个习气,常将夸姣的期望寄于姓名,家里穷的叫“有财”,想当官的叫“大贵”。老大众如此,国家也是如此,取年号也将夸姣的期望寄于其间。正因为年号中富含某种期望,所以清朝十个皇帝的年号才隐含了清朝的兴亡。古玩保藏人文艺术传统文明传达古玩交 易 &&(图一十一)(图一十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艺术品&· &出资 &· &展览 &· &买卖假设您喜欢保藏请注重微信号:xmguwan &(图一十三)
关键字: 清朝,其中,隐含,兴亡,别说,年号,意思,水挺,满人,治理,皇帝,汉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1334 更新:
人气:656 更新:
人气:536 更新:
人气:481 更新:
古董交易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中國邊疆研究與歷史書寫』研討會日程安排
过真伤己、过直伤人
中国人走得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深度好文)
他说第二,有人敢说第一吗?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清朝各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意思? 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年号是什
清朝各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意思?
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年号是什
清朝各皇帝的年号都是什么意思?
华夏一统的意思、为君正的意思。同治:是雍亲王得位正。 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雍正:当时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相关说明:
例如顺治:顺,意顺利;治,意治理。就是顺利治国,华夏一统的意思。 康熙:康,安宁;熙,兴盛——取万民康宁、天下熙盛的意思。雍正:是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的意思。同治:当时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意为共同治国。其他皇帝呢?
天道昌隆嘉庆——庆、仁,熙,天命所归天聪——得上天之智慧辅佐崇德——国之初立,崇尚德化顺治——顺利治理,华夏一统的意思康熙——康,安宁、天下丰衣足食同治——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普遍、丰,富足,兴盛。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雍正——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乾隆——乾,大道光辉咸丰——咸,天,普天同庆。嘉亲王继位普天同庆、盛世清平道光——大道无疆天命——承袭天命
清高宗弘历的第十五子。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庙号世宗。 胤祯是在康乾盛世前期--康熙末年社会出现停滞的形式下登上历史舞台的。 3、雍正 雍正帝胤祯。但这些与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上是慈禧,精于骑射,笔墨留于大江南北,以至农民起义在其晚年也已层出不穷,是清王朝从强盛走向衰败的标志,并重用贪官和绅,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或决胜千里,慈禧只好挟光绪帝仓皇逃到西安。义和团运动后,不知殖民主义为何物。庙号“穆宗”。 同治帝在位14年,在此期间,多尔衮出塞射猎,一度成为维新派心中的“救世主”,在位18年、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于光绪三十二年(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日在北京病势,终年61岁。著有自转《我的前半生》。 宣统帝即位三年,孙中山倡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条件日趋成熟,清王朝的败亡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清庭只得以光绪帝的未亡人隆裕皇太后和末代皇帝宣统的名义颁发退位诏书。 1931年溥仪在侵华日军策划下被挟持至东北。1932年3月出任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执政。日军战败后被服,经改造,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协委员。 11、努尔哈赤(入关前的皇帝) 努尔哈赤,姓爱新觉罗,号淑勒贝勒,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出生在建州左卫苏克素护部赫图阿拉城(辽宁省新宾县)的一个满族奴隶主的家庭。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努尔哈赤不屈奋起,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自中称王”。他率领八旗子弟转战于白山黑水之间,临大敌不惧,受重创不馁,以勇捍立威,受部众拥戴,历时30多年,统一女真各部,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发展和满族共同体的形成。万历四十四年(1616),在赫图阿拉建元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兵势渐强,势力日增,万历四ten+six年(1618)以“七大恨”祭天,誓师征明,开始了为清王朝的建立艰苦创业。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典册中,他的英明和业绩将与世长存。与明将袁崇焕在宁远交战中,大败而回并受伤,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死去。终年68岁,葬于沈阳城东,称之“福陵”。庙号“太祖”。 12、皇太极(入关前的第二位皇帝) 爱新觉罗。皇太极,是清朝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其母叶赫那拉氏。皇太极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十月二十五日。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即后金汗位,在位17年,卒于清崇德八年(1643)。庙号“太宗”。 即位不到十年,他统一整个东北,并南下朝鲜,西征蒙古,屡挫大明官兵。天聪十年(1636)四月,改称帝号,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将族名改称“满洲”。他雄心勃勃地挥师西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经过松锦两次决战,尽歼明军精锐,山海关外,仅存宁远一座孤城,大明江山岌岌可危。皇太极博览群史,气度恢弘,军事上有勇有谋,政治上极富开拓精神,既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又十分向往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优礼汉官,勘称“上承太祖开国之绪业,下启清代一统之宏图”的创业之君。他促死于清军入关前夕,未能实现夺取全国政权的夙愿。 13、慈禧(垂帘听政) 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日),其父惠征。慈禧年二十二时,生下载淳,母以子贵,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地位日显。 咸丰帝死后,慈禧发动政变,诛杀肃顺,终于实现了“垂帘听政”。在这以后的近50年里,她独断朝纲,在此期间,地球上的许多国家科技发展,经济繁荣,政治改良,而中国却被这样一个充满权利欲的女人把持着,死气沉沉,发展迟缓,为了一己私利,她可以施展阴谋,倒行逆施,置民族的利益于......年号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只是大臣们为皇帝选的一个记录时代的标识,有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dfjsakfjsdkajfkdasjfksadjfklsdajfkljsadlkf
1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年号: 天命 解释:君权神授,造反的人要想取得合法地位都要自称受命于...
中国历史上年号的使用情况是非常复杂的,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自有自己的年号,这一情况是公元386...
年号是历代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纪元”亦称建元,是纪录年度之始。西汉以前,一个皇帝无论时...
  历代帝王凡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
代表一个王朝 的纪念价值和历史价值 以为永远都会用这个年号 可是谁也没有做到 就像秦始皇 起了一个始...
年号 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 年号是从汉武帝开始有的。汉武帝极为的那年(公元前140...
没什么意思,因为年号代表是一般是一种愿望,比如乾隆,康熙,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固执,比如雍正,也有老子给...
太祖(努尔哈赤) 天命元年——天命十年 1616——1626 太宗(皇太极) 天聪元年——天聪十年 ...
参考资料: /read-htm-tid-44882.ht...
年号,是古代帝王为记载和计算自己在位年代而起的一种称号。中国古代的年号出现较晚。西汉以前,帝王都没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题花名十二问/中国绘画名词十二问/京剧词语十二问/建筑名称十二问/ 朝代名称十二问/清帝年号...
我的图书馆
花名十二问/中国绘画名词十二问/京剧词语十二问/建筑名称十二问/ 朝代名称十二问/清帝年号...
花名十二问/中国绘画名词十二问/京剧词语十二问/建筑名称十二问/ 朝代名称十二问/清帝年号十二问与答
&& 11:54 &&阅读<nobr id=accessCount_fks_&&&评论<nobr id=comCount_fks_ &
字号: 大& 中& 小
&&&&&&&&&&&&&&&&&&&&&&&&&&&&&&&&&&&&&&&&&&&&&&&&&&&&&&&&&&&&&&&& 花名十二问
一、牡丹为&#8220;花中之王&#8221;,有&#8220;国色天香&#8221;之称。你知道&#8220;牡丹&#8221;这个名字的意思吗?
[&#8220;牡&#8221;本指雄性,雄性在形体上,一般较雌性为大,因此&#8220;牡&#8221;引申出大义。&#8220;丹&#8221;本指丹砂,引申出红义。&#8220;牡丹&#8221;二字,突出的是这种花的花形之大和花色之艳。这正符合牡丹的特点。唐段成式《酉阳杂俎》中说长安兴唐寺&#8220;有牡丹一窠&#8221;,唐元和中一年春天,开出两千多朵花,有的花面径达七八寸。宋朱弁《曲洧旧闻》称一种牡丹&#8220;尤惊人眼目&#8221;,&#8220;花头面广一尺&#8221;。可见&#8220;牡丹&#8221;名不虚传。]&
二、菊花在中国十大名花中名列前茅。自古以来,诗人写菊,画家画菊,不知留下了多少杰作!&#8220;满城尽带黄金甲&#8221;,就是写菊的妙句。&#8220;夕餐秋菊之落英&#8221;,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请说出菊花得名的理据。
[宋代陆佃在《埤雅》中说:&#8220;菊本作蘜,从鞠,穷也。&#8221;这是就开花时节来说的。菊花通常在秋季开放,菊花盛开,百花凋零,所以黄巢在诗里说&#8220;我花开后百花杀&#8221;。&#8220;穷也&#8221;,意即菊花是最后开放的花。《中国文字学故事大辞典》则另持一说,认为菊花的得名,和形态有关。&#8220;菊&#8221;下面是个&#8220;匊&#8221;。此字外面是&#8220;包&#8221;字头,里面是个&#8220;米&#8221;,表示将四散的米包在一起,这就有了球的形状。中国古代不是有&#8220;蹴踘&#8221;游戏吗?这个&#8220;踘&#8221;就是用棉布包成的球状的东西。后来改成了皮制的,所以&#8220;踘&#8221;又可写作&#8220;鞠&#8221;。&#8220;掬&#8221;则是两手捧物时合拢成球形。菊花是球形的花,完全符合&#8220;匊&#8221;的特点。]&
三、&#8220;桃花红,李花白&#8221;,让人想到春日的美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熏陶了我们的想象力。&#8220;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8221;,有多少感人的故事。请你说说桃花的&#8220;桃&#8221;为什么是木字旁加个&#8220;兆&#8221;?
[&#8220;桃&#8221;是一个形声字。&#8220;木&#8221;是形符,&#8220;兆&#8221;是声符。但为什么要用&#8220;兆&#8221;作声符呢?我们见到有三种解释。一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的:&#8220;桃性早花,易植而子繁,故字从木、兆。兆,十亿,曰兆言其多也。&#8221;他的意思用&#8220;兆&#8221;是因为&#8220;子繁&#8221;。二是台湾版的《中文形音义综合大字典》的解释:&#8220;桃花秾艳易落而性忌雨,三月吐蕊;稻秧则喜雨而于三月布种。由于稻秧之荣枯,岁功之丰歉,有视桃花之盛衰可以预卜之意,故桃从兆声。&#8221;三是逸群在《中国文字学故事大辞典》里说的。他说龟甲或兽骨烧裂后,其裂纹可以预卜吉凶。这裂纹便称之为&#8220;兆&#8221;。而桃之所以写成&#8220;桃&#8221;,就因为它的果实会向两边裂开,且上面还有裂纹的缘故。]&
四、百合花在夏季开花,气质高雅宜人,人们视之为圣洁的象征。你一定说得出百合花是怎么得名的吧。
[这和百合花的鳞茎有关。百合花的鳞茎为球形,既可入药,也可食用。据宋代罗愿的《尔雅翼》载,百合的鳞茎&#8220;小者如蒜,大者如碗,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8221;。名为&#8220;百合&#8221;者,&#8220;言百片合成也&#8221;。]&
五、说到丁香,你一定会想到现代诗人戴望舒。他著名的诗篇《雨巷》,便写到了&#8220;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8221;。丁香花的&#8220;丁&#8221;该作何解释呢?
[丁香花,常见的为紫丁香,春季开花,清香四溢。密集型的圆锥花序。为什么称之为&#8220;丁香&#8221;呢?明人高濂在《草花谱》中作过解释:&#8220;紫丁香花木本,花为细小丁,香而瓣柔,色紫。&#8221;这个&#8220;丁&#8221;字,其实就是&#8220;钉&#8221;字,在文字学中,称之为&#8220;钉&#8221;的本字。丁香花的花筒,细长如钉,且芳香浓郁,故称之为&#8220;丁香&#8221;。]&
六、2005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一处改动,本以&#8220;腊梅&#8221;为首选词形,在这一版中改为&#8220;蜡梅&#8221;。为什么要作这样的改动呢?
[不少人以为&#8220;蜡梅&#8221;在腊月开花,故称之为&#8220;腊梅&#8221;,其实这是一种误传。宋代诗人黄庭坚在提到蜡梅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话:&#8220;京洛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工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8221;这里说得非常清楚:蜡梅之所以称蜡梅,是因为这种花其形似蜡,其香似梅,和腊月开花无关。《现代汉语词典》以&#8220;蜡梅&#8221;为首选词形,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编纂态度。]&
七、映山红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一到农历三四月,此花便开得如火如荼,万山红遍,称之为&#8220;映山红&#8221;,可谓名副其实。可我们现在想问的是,它为什么又叫杜鹃花呢?
[杜鹃花和杜鹃鸟有关。当人们听到从南方归来的杜鹃鸟的叫声时,杜鹃花正如霞似锦,烂漫开放。它们之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古代蜀国杜宇称王,是为望帝,后因客死他乡,灵魂化为杜鹃鸟(又名子规鸟),一声一声啼着&#8220;不如归去&#8221;。杜鹃泣血,染红了山上的花,人们便称这种花为杜鹃花。千百年来,它一直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李白《宣城见杜鹃花》:&#8220;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8221;]&
八、&#8220;含笑&#8221;是常见的园林花木,花香扑鼻,有一种特有的香蕉味,故又名香蕉花。&#8220;含笑&#8221;这一名称更是诗意盎然。请问为什么称它为&#8220;含笑&#8221;呢?
[&#8220;含笑&#8221;的知名度也许不能算高,但它在古人的笔记中不乏记载。为什么称它为&#8220;含笑&#8221;呢?《草花谱》说:&#8220;含笑花开不满,若含笑然。&#8221;这就是说,其花不是盛开,而是半开,若妙龄女子嫣然含笑,你说可爱不可爱?《遯斋闲览》也有类似的说法:&#8220;南方花木,北地所无者,大含笑,小含笑。其花常若菡萏之未敷者,故有含笑之名。&#8221;&#8220;菡萏&#8221;指花苞,&#8220;未敷&#8221;即未开足,显示的是含蓄美。]&
九、一阵小雨过后,&#8220;栀子花,白兰花&#8221;的叫卖声,从小巷中幽幽传出,这是一种可以让人醉倒的意境。请你解释一下栀子花的名称含义。
[栀子花在春夏开白花,极香,有&#8220;花中栀子,酒中茅台&#8221;一说。此花的花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作过解说:&#8220;卮,酒器也。卮子象之,故名。今俗加木作栀。&#8221;这就是说,&#8220;栀&#8221;本写作&#8220;卮&#8221;。&#8220;卮&#8221;是古代的一种酒杯,栀子花开花结实后,其形状似&#8220;卮&#8221;,故称&#8220;卮子花&#8221;,后写作&#8220;栀子花&#8221;。]&
十、提到&#8220;虞美人&#8221;,你也许会想到&#8220;霸王别姬&#8221;。这是一种形态非常潇洒的花,花瓣薄,花梗长,娇态可掬。你知道为什么称它为&#8220;虞美人&#8221;吗?
[据古人笔记记载,此花有一种非常奇怪的特点。《益州草木记》是这样说的:&#8220;花叶两相对,人或近之,即向人而俯;如为唱虞美人曲,则此草相应而舞,他曲则否。&#8221;《贾氏谈录》也有类似记载:&#8220;状如鸡冠,大叶相对。歌唱虞美人曲,则两叶如人拊掌之状,颇中节。&#8221;原来,此花颇有艺术细胞,听到虞美人曲,则会随之起舞,故得到了&#8220;虞美人&#8221;的美称。]&
十一、罂粟花型大,花色美,原产南欧,我国宋代以前已有种植。因为是提炼鸦片的原料,成了名副其实的&#8220;恶之花&#8221;。这里想问的是,&#8220;罂粟&#8221;这一名称是什么意思?
[罂粟的得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详细的说明:&#8220;罂粟秋种冬生,&#8230;&#8230;花凡四瓣,大如仰盏,罂在花中,须蕊裹之。花开三日即谢,而罂在茎头,长一二寸,大如马兜铃,上有盖,下有蒂,宛然如酒罂。中有白米极细,可煮粥或饭食。&#8221;&#8220;罂&#8221;是什么?罂是壶形盛器;&#8220;粟&#8221;是什么?粟是小米。所谓&#8220;罂粟&#8221;,即其果实如罂,其种子如粟,故有罂粟之称。]&
十二、&#8220;花不知名分外娇&#8221;。&#8220;勿忘我&#8221;是一种生长在水边的蓝色小花,也许原本没有名字。那么,这个情意绵绵的名字是从何而来的呢?
[相传一位德国骑士和恋人在多瑙河畔散步,看见河畔绽放着许多蓝色小花。骑士探身摘花想送给恋人,不料失足掉入急流中。骑士说了一句&#8220;别忘记我!&#8221;把那朵蓝色的花扔向恋人,随即消失在水中。此后,骑士的恋人便日夜将蓝色小花佩戴在发际,以显示对爱人的思念与忠贞。而那种蓝色小花,也因此被称作&#8220;勿忘我&#8221;。]
&&&&&&&&&&&&&&&&&&&&&&&&&&&&&&&&&&&&&&&&&&&&&&& 中国绘画名词十二问
一、素描既是一种独立的绘画形式,也是锻炼绘画基本功的手段,用以训练观察和表现客观物象的形体、结构、明暗等能力。请问&#8220;素描&#8221;的&#8220;素&#8221;是什么意思?
[&#8220;素描&#8221;的&#8220;素&#8221;,本义指白色生绢,引申指白色或单纯的颜色,如&#8220;素丝&#8221;&#8220;素净&#8221;。进行素描时,画者单纯用线条描写,不加彩色,如铅笔画、木炭画、毛笔画等,故曰&#8220;素描&#8221;。]&
二、一个人绘画水平很高,我们可以说他&#8220;擅长丹青&#8221;,尊他为&#8220;丹青妙手&#8221;;民间有时还称画工为&#8220;丹青师傅&#8221;。请问为何用&#8220;丹青&#8221;来指称绘画呢?
[&#8220;丹青&#8221;本指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丹砂、青雘这两种颜料,后来绘画作品和绘画创作也被称为&#8220;丹青&#8221;。]&
三、今天,我们把画或拍摄人像叫作&#8220;写 真&#8221;。&#8220;写 真&#8221;一词的古今含义不一样。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绘画中的&#8220;写 真&#8221;是指什么吗?
[&#8220;写 真&#8221;亦称&#8220;传神&#8221;&#8220;写照&#8221;,本是中国肖像画的传统名称,因绘写人像要求形神肖似,逼视真人,故名。比如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8220;将军善画盖有神,偶逢佳士亦写 真。&#8221;]&
四、为了增加读者的兴味,明清以来的一些通俗小说前面,往往附有书中人物的图像。这些图像被称作&#8220;绣像&#8221;,比如《绣像三国演义》。你知道&#8220;绣像&#8221;得名的原由吗?
[&#8220;绣&#8221;,指用彩色丝、绒、棉条在绸、布等底料上面制作成花纹、图像或文字;&#8220;绣像&#8221;本指刺绣,即绣成佛像或人像。后来喻指用画笔细致地勾描人物,以笔代针,以书画线条代替丝、绒等这样一种绘画艺术,绘画人像仿佛织工刺绣,因此喻称&#8220;绣像&#8221;。]&
五、&#8220;胸有成竹&#8221;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这一成语的来源与绘画有关,你知道相关的典故吗?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8220;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8221;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晁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8220;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8221;]&
六、写生是观察、分析、概括客观形象的重要手段,是最常见的美术用语之一。&#8220;写&#8221;指绘画,那么&#8220;生&#8221;是指什么呢?
[&#8220;写生&#8221;本是中国画的传统术语,指描写花、木、鸟、兽等生物的绘画,&#8220;生&#8221;即有生命的动植物。如黄筌《写生珍禽图》。在现代美术中,&#8220;写生&#8221;的含义有所扩大,凡是直接以实物、实景为对象进行描写,统称为&#8220;写生&#8221;。这时的&#8220;生&#8221;,也泛化指生活中所见的一般事物、景象。]&
七、赞美一幅画的高超技艺,有时我们会说&#8220;吴带当风&#8221;。请问这一绘画术语的含义是什么?
[&#8220;吴&#8221;,指画家吴道子;当,读音为dānɡ,迎着、承受着。唐画家吴道子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因以&#8220;吴带当风&#8221;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引申指类似的衣纹表现风格。与之相对的另一衣服褶纹表现程式叫&#8220;曹衣出水&#8221;,创始于北齐画家曹仲达,其所画人物的衣纹紧贴肌肤,似乎刚从水中撩出来。]&
八、我国古代绘画中有&#8220;岁寒三友&#8221;的说法,又有&#8220;四君子&#8221;的称谓。你知道它们各是指的什么吗?
[&#8220;四君子&#8221;指以梅、兰、竹、菊四种植物为题材的总称。松、竹经冬不凋,梅则迎寒开放。宋、元时期的若干画家喜好画竹、梅,加上松树,因而合称&#8220;岁寒三友&#8221;。元代吴镇在&#8220;三友&#8221;之外,加画兰花,名曰&#8220;四友图&#8221;。明代黄凤池辑《梅竹兰菊四谱》,陈继儒称&#8220;四君&#8221;,后即名&#8220;四君子&#8221;。]&
九、两件事同时进行,或同时采取两种方法,叫&#8220;双管齐下&#8221;。这一成语源于我国古代的绘画艺术。你知道这一源头吗?
[管:指笔。&#8220;双管齐下&#8221;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成语出处是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183;故事拾遗》:&#8220;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8221;]&
十、文学创作中,把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形称作&#8220;勾勒&#8221;。你知道绘画中的&#8220;勾勒&#8221;是什么意思吗?
[&#8220;勾勒&#8221;是中国画的技法名,指用线条画出轮廓。用笔顺势为&#8220;勾&#8221;,逆势称&#8220;勒&#8221;;也有以单笔为&#8220;勾&#8221;,复笔为&#8220;勒&#8221;;还有称&#8220;左&#8221;为&#8220;勾&#8221;,称&#8220;右&#8221;为&#8220;勒&#8221;的。]&
十一、夸大地形容一件事,叫&#8220;渲染&#8221;。这个词语来源于绘画艺术。你知道在中国画中&#8220;渲染&#8221;是指什么吗?
[中国绘画中,把用水墨或颜色烘染物象,以分出阴阳向背叫做&#8220;渲染&#8221;,渲染能增添图画的质感和立体感,加强艺术效果。]&
十二、 比喻艺术的创作在紧要之处,着上关键的一笔,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汉语中有一个成语叫&#8220;画龙点睛&#8221;。它的出典你知道吗?
[&#8220;画龙点睛&#8221;原形容南朝梁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183;张僧繇》:&#8220;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8216;点睛即飞去。&#8217;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须臾,雷电破壁,而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8221;]
&&&&&&&&&&&&&&&&&&&&&&&&&&&&&&&&&&&&&&&&&&&&&&&&&&&&&& 京剧词语十二问
一、京剧的前身是徽班。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790)起,安徽的四大戏班陆续进京,揭开了京剧历史的序幕。既然&#8220;京剧&#8221;的源头是安徽,为什么要叫它&#8220;京剧&#8221;呢?
[京剧形成的初期,称&#8220;皮黄&#8221;&#8220;乱弹&#8221;等。最先称它为&#8220;京剧&#8221;的,是上海人。清同治六年(1867)起,一些京津著名演员携艺南下,把北方的皮黄传到上海。上海观众对其声腔来源并不熟悉,由于戏班多来自京城,便称之为&#8220;京班戏&#8221;&#8220;京戏&#8221;&#8220;京班&#8221;&#8220;京剧&#8221;等。后来&#8220;京剧&#8221;一词一枝独秀,逐渐通行全国。]&
二、1942年初,延安平剧研究院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平剧研究团和八路军一二○师战斗平剧社合并组建。毛泽东为该院成立题词&#8220;推陈出新&#8221;,为京剧改革确立了长远的发展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延安平剧研究院迁到北京,定名为中央京剧研究院。你知道京剧为什么又叫&#8220;平剧&#8221;吗?
[1928年起,北京改称北平,直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才正式又称北京。在北京改名期间,京剧随之改名为&#8220;平剧&#8221;。延安平剧研究院组建于1942年,因此当时以&#8220;平剧&#8221;命名。]&
三、&#8220;二黄&#8221;是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其曲调低回凝重、稳健深沉,适合表现忧伤感叹、沉思悲怨的情绪。你知道这种腔调为什么称&#8220;二黄&#8221;吗?
[二黄腔原来是长江中下游,也就是今湖北、安徽、江西三省毗邻地带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声腔。京剧二黄在清朝乾隆年间由徽班传入北京。二黄腔的渊源众说不一。一说是由明末清初的弋阳腔演变为四平腔,再发展而来的;一说是由安徽的石牌腔,传至江西宜黄而成宜黄腔,&#8220;二黄&#8221;即&#8220;宜黄&#8221;的音转;还有说法认为它源出湖北的黄冈、黄陂,并因而得名。]&
四、&#8220;西皮&#8221;也是京剧唱腔的主要腔调之一,其曲调高亢激越、活泼明快,适合表现坚毅慷慨、愉悦激动的情绪。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183;准备与设计》:&#8220;西皮表轻快奔放,二黄表沉郁缠绵。&#8221;你知道这种腔调为什么称&#8220;西皮&#8221;吗?
[清朝初年,陕西、山西等地的秦腔流传到湖北襄阳一带,同当地民间曲调结合演变成襄阳调,后称为湖广腔,又称西皮。湖北方言称唱为&#8220;皮&#8221;,&#8220;西皮&#8221;即由&#8220;西&#8221;(陕西、山西)传来的唱腔。清道光年间,以唱西皮为主的湖北戏班进京,成为京剧西皮的源头。]&
五、&#8220;一板一眼&#8221;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8220;有板有眼&#8221;比喻言语行动有根有据、有条不紊。你知道&#8220;板眼&#8221;在京剧中指的是什么吗?
[&#8220;板眼&#8221;指的是音乐的节拍。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板与眼均独立成拍,为相同的拍单位,板总是处于强拍的位置,眼指节拍时值的空隙,除了板位以外的节拍部分统称为眼。根据拍式的不同,眼的数目也不同。比如一板一眼(相当于2/4拍)仅有一眼,一板三眼(相当于4/4拍)就有三眼,而有板无眼(相当于1/4拍)则没有眼。]&
六、&#8220;压轴(zh&#242;u)戏&#8221;一词出自京剧,现在人们常用它来指一场演出中排在最后的、比较精彩的节目。但是,京剧中的&#8220;压轴戏&#8221;是指一次戏曲演出中的倒数第二个节目。你知道为什么称&#8220;压轴戏&#8221;吗?
[在京剧的演出中,最后一出戏叫&#8220;大轴戏&#8221;。倒数第二出戏是一次演出中的主戏,由于它紧压大轴戏,因而得名&#8220;压轴戏&#8221;。]&
七、现在人们用&#8220;行头&#8221;来戏称一般服装。然而,传统的京剧行头不仅指服装,还包括演员在演出时所用的道具。《扬州画舫录》载:&#8220;戏具谓之行头。分衣、盔、杂、把四箱。衣箱、盔箱均有文扮、武扮、女扮之分。杂箱中皆用物。把箱中则銮仪兵器。此为江 湖行头。&#8221;你知道&#8220;行头&#8221;的&#8220;行&#8221;的含义和读音是什么吗?
[&#8220;行头&#8221;的&#8220;行&#8221;是行装的意思,应该念x&#237;nɡ。旧时戏班游走江 湖,四处巡演。在流动的表演过程中,演出的道具和服装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行装,于是便自然而然地形成了&#8220;行头&#8221;这一习惯用语。]&
八、现在说某演员是&#8220;科班出身&#8221;,是赞扬他受过正规的教育和严格的训练。&#8220;科班&#8221;在京剧的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你知道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班吗?
[科班是旧时培训戏曲演员的艺术教育机构。京剧科班最早出现在清末,后来发展出了一批规模较大的专门培养童年演员的教育机构。京剧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造就人才最多的一所科班是北京的&#8220;喜连成&#8221;(后改为&#8220;富连成&#8221;)社,它开办44年,培养了&#8220;喜、连、富、盛、世、元、韵&#8221;七科学生近700年,每一科都出现过在京剧舞台上活跃了几十年的名角,如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荣、裘盛戎、袁世海等。1949年后,科班逐渐被新型的艺术教育机构所取代。]&
九、&#8220;大打出手&#8221;形容的是凶狠地动手打人或互相殴打,这个词语出自京剧中的&#8220;打出手&#8221;。你知道京剧中的&#8220;打出手&#8221;指什么吗?
[&#8220;打出手&#8221;是京剧表演武打套路之一,俗称过家伙,简称出手。它以一个角色为中心,另有几个角色配合,做抛、掷、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形成种种丰富繁难的舞蹈性的惊险场面。]&
十、京剧的&#8220;票友&#8221;是指会唱戏而不专门以演戏为生的爱好者,他们业余时间欣赏京剧、钻研京剧,把这当作人生的一大乐趣,醉心其中。他们自发会聚起来的组织叫&#8220;票房&#8221;,自己组织的演出叫&#8220;票戏&#8221;。你知道&#8220;票友&#8221;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吗?
[清乾隆年间,由八旗子弟始创的&#8220;清音子弟书&#8221;开始在京城及东北各地流传。清政府规定旗人不准卖唱及登台演戏,八旗子弟要到各处演唱,都须得到批准,领取&#8220;龙票&#8221;,凭此方可聚会演唱。这些热爱子弟书的旗人被称为&#8220;票友&#8221;。清中叶以后,&#8220;票友&#8221;所指范围扩大,可指所有不取报酬的业余戏曲、曲艺演唱者及乐师。&#8220;票友&#8221;最初与京剧毫无关系,但京剧的繁荣促使&#8220;票友&#8221;的队伍发展壮大。而京剧票友也有力地促进了京剧的发展,有的人甚至转为职业演员,这称作&#8220;下海&#8221;。票友下海须先拜&#8220;带道师&#8221;,取得&#8220;梨园公会&#8221;的会籍,才能算是正式演员。因为清廷禁止旗人演戏,旗人票友如果下海,必须注销旗籍。]&
十一、传统的京剧乐队主要由胡琴、月琴、三弦、单皮鼓、大锣、小锣六件伴奏乐器组成。乐队的传统名称叫&#8220;场面&#8221;,这六件乐器则叫&#8220;六场&#8221;。你知道乐队为什么会叫&#8220;场面&#8221;吗?
[早期的戏曲舞台装置比较简陋,乐队的位置总是在舞台中央靠后的地方,支撑着整个舞台的场面,乐队因此而被称为&#8220;场面&#8221;。后来,乐队的位置移到了舞台下场门的一边,但仍然保留了&#8220;场面&#8221;这一传统的称呼。]&
十二、盖叫天擅演武松,陈毅曾赞他是&#8220;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8221;。有人说&#8220;盖&#8221;作为姓应该念Gě,那么&#8220;盖叫天&#8221;应该念&#8220;Gě叫天&#8221;吗?
[盖叫天原名叫张英杰,之所以取这个艺名,还有一个故事。张英杰原来的艺名叫&#8220;金豆子&#8221;,十三岁时打算另取艺名。那时候&#8220;伶界大王&#8221;谭鑫培艺名&#8220;小叫天&#8221;,在京剧界红极一时,张英杰就想沾光叫&#8220;小小叫天&#8221;。不料,有人看不起他,说他不配。年少气盛的张英杰一怒之下不叫&#8220;小小叫天&#8221;,而叫&#8220;盖叫天&#8221;,表示自己有&#8220;盖过小叫天&#8221;的志气。可见他不姓&#8220;盖&#8221;(Gě),艺名用&#8220;盖&#8221;(ɡ&#224;i)无非是说要超过前辈大师罢了&。
&&&&&&&&&&&&&&&&&&&&&&&&&&&&&&&&&&&&&&&&&&&&&&&&&&&&&&&&&&&&&&& 建筑名称十二问
一、亭子有顶无墙,是一种常见的小型建筑。你知道亭子的得名原由吗?
[亭子古时候常建于路旁或园林之中,以供行人和游人驻足休憩,它因功能而得名。《释名&#183;释宫室》:&#8220;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8221;&#8220;亭&#8221;谐音&#8220;停留&#8221;的&#8220;停&#8221;,故名。]&
二、骑楼既可避风遮雨,又美观耐看。这种建筑式样在南方大都市的商业街区比较常见。请问&#8220;骑楼&#8221;因何得名?
[骑楼是指楼房向外伸出在人行道上的部分,仿佛骑跨在马路上一样,故名。]&
三、古代收藏图书、器物的房子,多称&#8220;阁&#8221;,比如北京故宫的文渊阁、宁波的天一阁等藏书阁,北京颐和园的佛香阁等佛阁。请问这类建筑为何称&#8220;阁&#8221;?
[和这类建筑物的功用有关。&#8220;阁&#8221;是一个形声字,从门、各声,本义指门开后插在两旁用来固定门扇的长木桩。《尔雅&#183;释宫》:&#8220;所以止扉谓之阁。&#8221;后引申出多个义项,其一为置放。这一意义的&#8220;阁&#8221;,后写作&#8220;搁&#8221;。清代训诂学家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解释说:&#8220;凡止而不行皆谓之阁。&#8221;图书、佛器等物件进入藏书楼、佛楼,正是为了保藏,使之处于搁置不动的状态,故这类建筑物称为&#8220;阁&#8221;。]&
四、苏轼的词句&#8220;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8221;,一般人都耳熟能详。古人常用&#8220;宫阙&#8221;或一个&#8220;阙&#8221;字来代称帝王的住所,或借指京城。你知道阙是一种什么建筑样式吗?它的得名理据又是什么?
[阙本指宫门、城门两侧的高台,中间有道路,台上起楼观。关于这一建筑样式的得名,清代学者汪中在《述学&#183;释阙》中说:&#8220;天子诸侯宫城皆四周,辟(开辟)其南为门,城至此而阙(quē,空缺着、没有),故谓之阙(qu&#232;)。&#8221;]&
五、城墙上呈凸凹状的矮墙,叫&#8220;女墙&#8221;,也称&#8220;女儿墙&#8221;。这种墙和女子有关系吗?
[没有关系。&#8220;女墙&#8221;因形得名。《释名&#183;释宫室》:&#8220;城上垣(yu&#225;n,墙),曰睥睨,&#8230;&#8230;亦曰女墙,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8221;意思就是,因为古代的女子是卑微弱小的,没有地位,所以就用女子来喻指城墙上面呈凹凸形的小墙。这就是&#8220;女墙&#8221;这个名字的由来。又,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183;上白帝城》引崔豹《古今注》解释:&#8220;女墙,城上小墙也,亦名&#8216;睥睨&#8217;,言于墙上睥睨(窥视、监视)人也。&#8221;]&
六、许多宅院中都有天井。你知道它的得名缘由吗?
[&#8220;天井&#8221;是一个比喻的说法,因形得名。所谓天井,就是指宅院中房子和房子或房子和围墙所围成的较小的露天空地,从下往上看,恰似一口能看得见天空的水井,故名&#8220;天井&#8221;。]&
七、古代宫殿、陵墓等大型建筑物前面常有巨大的柱子,称为&#8220;华表&#8221;。你知道它得名原由吗?
[华表本来是古代用以表示王者纳谏或指示道路的木柱,因形象与功能而得名。&#8220;华表&#8221;的&#8220;华&#8221;,义为华美、有文采;&#8220;表&#8221;,义为标志。关于其得名原由,晋人崔豹在《古今注&#183;问答释义》中加以阐释:&#8220;程雅问曰:&#8216;尧设诽谤之木,何也?&#8217;答曰:&#8216;今之华表木也。以横木交柱头,状若花也,形似桔槔,大路交衢悉施焉。或谓之表木,以表王者纳谏也,亦以表识衢路也。&#8217;&#8221;华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物,相传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行人可以在华表上刻写对于时政的意见,因此它又被叫作&#8220;谤木&#8221;或&#8220;诽谤木&#8221;。后演变成雕刻精致的石柱。值得注意的是,&#8220;诽谤&#8221;一词在古代也可作中性词用,义为从旁指责过失、议论政治缺失。]&
八、在谈论建筑中的顶棚装饰时,人们往往会说到天花板。请问天棚为何被称为&#8220;天花板&#8221;?
[天花板即室内顶棚,因特征而得名。&#8220;天&#8221;义为&#8220;位置在顶部的&#8221;,指的是顶棚的位置;&#8220;花&#8221;,即花纹、文采,说的则是装饰特征。因古代建筑的顶棚,多成棋盘格布置,上绘龙凤、花卉、几何纹样,或做成浮雕图案,故名&#8220;天花&#8221;。]&
九、有一个常用的成语叫&#8220;祸起萧墙&#8221;,比喻灾祸起于内部。你知道其中的&#8220;萧墙&#8221;是指什么吗?
[萧墙即门屏,是指古代宫室内当门的矮墙。古代宫廷室内当门处有一小墙。客人来见时不会直接见到室内的主人,而需要绕过小墙,方可见到。那堵小墙即为萧墙。&#8220;萧&#8221;通肃,有屏除的意思。《论语&#183;季氏》:&#8220;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8221;何晏集解引郑玄曰:&#8220;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8216;萧墙&#8217;。&#8221;]&
十、斗拱是指古代木构建筑上特有的支承构件。你知道&#8220;斗拱&#8221;是因何得名吗?
[斗拱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的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的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有点类似人的拱手形象,故曰&#8220;拱&#8221;。拱与拱之间垫的上部凿有槽口的方形木块,叫&#8220;斗&#8221;。中国书店出版的《中国古代建筑辞典》解释&#8220;斗拱&#8221;之&#8220;斗&#8221;的得名时说:&#8220;状如旧时量米的斗,所以叫做斗。&#8221;]&
十一、抄手游廊是走廊的一种常用形式,多见于四合院中,既可供人行走,又可供人休憩小坐。你知道它得名的原由吗?
[抄手游廊是以游廊线路的形状而得名的。一般抄手游廊是进门后先向两侧,再向前延伸,到下一个门之前又从两侧回到中间。在院落中,抄手游廊都是沿着院落的外缘而布置的,形似一个人抄手(将两手交叉握在一起)时,胳膊和手形成环状,所以叫&#8220;抄手游廊&#8221;。]&
十二、 楼房是常见的住宅形式。关于楼的得名,自古有不同的说法。你能说出其中的一种吗?
[&#8220;楼&#8221;,&#8220;重屋也&#8221;,是一个形声字,从木、娄声。一种说法是,楼这种建筑的得名,和它的门窗特点有关。《释名&#183;释宫室》:&#8220;楼,言牖户诸射孔娄娄然也。&#8221;射孔,指门窗上的各个可以照射进阳光的孔格;娄娄,空、疏也。楼房一般是二层以上的建筑,与平房相比,它的门窗照射进的光线更多,因而室内显得&#8220;娄娄然&#8221;(空明敞亮),故称&#8220;楼&#8221;。]
&&&&&&&&&&&&&&&&&&&&&&&&&&&&&&&&&&&&&&&&&&&&&&&&&&&&&&&&&&&&&&&&&& 朝代名称十二问
一、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相传为夏后氏部落领袖禹子启所建立。请问为什么叫&#8220;夏&#8221;?
[据传,禹曾受封为夏伯,因此称其政权为&#8220;夏&#8221;。另据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考证,禹的儿子启西迁大夏(山西南部汾浍一带)后,才称&#8220;夏&#8221;。]&
二、商是公元前16世纪所建立的奴隶制国家,是当时世界上的文明大国。请问商朝的朝代名是怎么来的?
[相传商(今河南商丘南)的始祖契,因帮助禹治水有功而受封于商,以后就以&#8220;商&#8221;来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就以&#8220;商&#8221;作为国名。后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西北),又称&#8220;殷&#8221;或&#8220;殷商&#8221;并称。]
三、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至公元前256年为秦所灭。周朝得名的缘由是什么?
[周部落到古公亶父为领袖时,迁居于周原(今陕西岐山)。武王灭殷以后,就以&#8220;周&#8221;为朝代名。周前期建都于镐(今陕西西安西南),后来平王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因在镐的东方,就有&#8220;西周&#8221;和&#8220;东周&#8221;的称号。]
四、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你知道秦朝的朝代名的来由吗?
[秦朝的朝代名来源于邑名。据《史记》记载,秦的祖先伯益,佐禹治水,赐姓为&#8220;嬴&#8221;。周孝王时,封伯益的后人非子为附庸,与以秦邑。后来秦襄公又因救周有功,被封为诸侯,始立秦国。至秦王政统一六国,建秦朝,为秦始皇。]&
五、刘邦灭秦后,又战胜项羽,于公元前202年称帝,国号汉,定都长安。请问汉朝朝代名因何而来?
[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军领袖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刘邦击败项羽,统一中国,国号称&#8220;汉&#8221;。]&
六、司马炎(晋武帝)于公元265年代魏称帝,国号晋,定都洛阳。请问晋朝的朝代名是怎么来的?
[司马昭逼魏帝封他为晋公,魏灭蜀后司马昭进爵为晋王。后来他的儿子司马炎继承爵位,逼令魏帝退位,自立为帝,国号&#8220;晋&#8221;。]&
七、公元581年杨坚代北周称帝,后灭陈,统一中国。隋朝的朝代名因何而来?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隋文帝后袭用此封爵,称国号&#8220;随&#8221;。后来,他认为&#8220;随&#8221;字有走的意思,恐不祥,于是改国号为&#8220;隋&#8221;。]&
八、隋朝在农民大起义下瓦解,公元617年太原留守李渊乘机起兵,攻克长安。次年隋亡,李渊在关中称帝,国号唐,建都长安。请问唐朝的朝代名的来由是什么?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佐北周有功,被追封为唐国公,爵位传至李渊。太原起兵后,李渊自称唐王,后废隋恭帝杨侑而称帝,因定国号为&#8220;唐&#8221;。]&
九、公元960年,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定都开封。请问宋朝的朝代名是怎么来的?
[后周(951—960)恭帝继位后,命赵匡胤为归德节度使,归德军驻宋州(今河南商丘)。陈桥兵变后赵匡胤取得政权,因其发迹地在宋州,故国号曰&#8220;宋&#8221;。]&
十、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于公元1115年创建金国,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金与宋对峙,是统治中国北部的一个王朝。后来,金在蒙古和南宋联合进攻下灭亡。关于金国的得名,有多种说法。你能说出其中一种吗?
[关于金国国名来源的解释,因史书记载不一而有多种说法。一种意见以《金史&#183;太祖记》为依据。据载,完颜阿骨打即皇帝之位时说:辽以镔铁为国号,取名之义是因为镔铁坚硬。镔铁虽然坚硬,但终会变易朽坏,只有金不会变易不会朽坏,最为真宝。而且金的颜色白,完颜部人也崇尚白色。因此建国号为金。按照这一说法,女真完颜部以金为国号,是欲与辽争衡。]&
十一、1206年,蒙古族领袖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后来,元世祖忽必烈定国号为&#8220;元&#8221;。请问元朝的朝代名的含义是什么?
[据《元史》记载:国号&#8220;元&#8221;的命名,是元世祖忽必烈定的,取《易经》&#8220;大哉乾元&#8221;句中的&#8220;元&#8221;字,有大、首等意思。但也有人认为与蒙古人的风俗、图腾有关,有的人则认为与佛教有关。]&
十二、朱元璋推翻元朝的统治,于1368年建立明朝。请问明朝的朝代得名缘由是什么?
[朱元璋是元末起义军领袖之一,是继承郭子兴而发展起来的,郭子兴属于白莲教组织。白莲教宣称&#8220;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将要到来&#8221;,借以鼓舞人民反对黑暗的元朝统治,所以白莲教的首领韩山童自称&#8220;明王&#8221;(他的儿子韩林儿称&#8220;小明王&#8221;),都体现了其教义宗旨。朱元璋不仅曾经信仰白莲教,而且承认自己是白莲教起义军的一支(他曾为小明王左副元帅)。朱元璋取得政权后,于是定国号&#8220;明&#8221;。]
&&&&&&&&&&&&&&&&&&&&&&&&&&&&&&&&&&&&&&&&&&&&&&&&&&&&&&&&&&&&&& 清帝年号十二问与答
一、努尔哈赤是清王朝的开创者, 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建元&#8220;天命&#8221;。你知道以&#8220;天命&#8221;为年号的意图吗?  
答:古人以为君权神授,统治者自称受命于天,故谓之天命。努尔哈赤知晓汉文,曾被明廷封为龙虎将军,&#8220;天命&#8221;二字足见努尔哈赤受汉文化影响之深。  
 二、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 1626年即汗位, 1636年改国号&#8220;金&#8221;为&#8220;清&#8221;,称皇帝,改元&#8220;崇德&#8221;。你知道改元&#8220;崇德&#8221;的用意吗?  
答:皇太极是清王朝的奠基人,他认识到后金政权是在马背上打下来的,要实现长治久安,并进一步开疆扩土,必须吸收汉民族的优秀文化。皇太极仿明制,设六部,笼络蒙汉官僚,招揽人才。&#8220;崇德&#8221;即&#8220;崇尚德化&#8221;,反映了皇太极当时的政治理念。  
三、顺治皇帝是皇太极的第九子,在位期间,清人实现了入主中原的愿望,&#8220;顺治&#8221;是其年号。你知道&#8220;顺治&#8221;的含义吗?  
答:顺治帝生于崇德三年(1638年),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明年改元顺治。顺治即位前,皇太极统一了整个东北,建立起关东一统的大清帝国。这时的清帝国,雄心勃勃,兵锋屡指关内,意欲逐鹿中原,一统华夏。年号&#8220;顺治&#8221;反映了清人的这一理想。顺,顺利;治,治理。顺治,即&#8220;治国顺利,实现华夏一统&#8221;。
四、康熙皇帝是顺治帝的第三子,清人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8220;康熙&#8221;是其年号。你知道以&#8220;康熙&#8221;为年号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理想吗?  
    答:康熙帝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年),顺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明年改元康熙。顺治时,前明的残余势力及各地主要抗清武装,基本上被消灭,华夏一统的理想得以实现。对清人来说,打下&#8220;江山&#8221;后实现国泰民安,是新的时代主题。&#8220;康熙&#8221;二字就反映了这一理想。康,安宁;熙,兴盛。康熙,即&#8220;万民康乐安宁,天下兴盛&#8221;。
五、雍正皇帝是康熙帝的第四子,&#8220;雍正&#8221;是其年号。此年号的含义是什么你知道吗?  
答:雍正帝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初封雍亲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即位,明年改元&#8220;雍正&#8221;。雍正是借权臣的力量继位的,在夺位过程中使用了残酷的手段,参与夺位的诸弟多不得善终,康熙帝的许多近臣也遭到贬斥。所以,雍正帝即皇位的正当性,在当时就受到怀疑。&#8220;雍正&#8221;是&#8220;雍亲王得位正、为君正&#8221;的意思,他想以此强调自己皇位的&#8220;正当性&#8221;。  
六、乾隆是雍正帝的第四子,与康熙齐名,他们开创的 &#8220;康乾盛世&#8221;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相当强盛的时期。你知道以&#8220;乾隆&#8221;为年号的意图吗?  
答:乾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明年改元乾隆。康熙时,清朝开始步入太平盛世;雍正时得到进一步巩固。乾隆的使命是如何进一步增强国力,让国家进入全盛时期。&#8220;乾&#8221;表示&#8220;天&#8221;,&#8220;乾隆&#8221;的意思是&#8220;天道昌隆&#8221;。以此为年号,同样反映了乾隆的治国理想。  
七、嘉庆帝是乾隆帝的第十五子,在位期间,清代的鼎盛时期终结。&#8220;嘉庆&#8221;是他的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含义吗?  
答:嘉庆帝生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为嘉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册立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元嘉庆。庆,普天同庆。&#8220;嘉庆&#8221;的意思是&#8220;嘉亲王即位,国泰民安,普天同庆&#8221;。 
八、道光帝是嘉庆皇帝的长子,在他统治时期,&#8220;鸦片战争&#8221;爆发,清朝走向衰落。&#8220;道光&#8221;是他的年号,此年号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答:道光帝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庆十八年(1813年)被封为智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明年改元为&#8220;道光&#8221;,意思是&#8220;大道光辉&#8221;。
九、咸丰帝是道光帝的第四子,&#8220;咸丰&#8221;是他的年号。&#8220;咸丰&#8221;二字寄予了一种什么样的期望你知道吗?  
答:咸丰帝生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皇位,明年改元&#8220;咸丰&#8221;。咸,普遍;丰,富足。&#8220;咸丰&#8221;意思是&#8220;普天之下,丰衣足食&#8221;。咸丰皇帝是一位&#8220;苦命天子&#8221;,&#8220;咸丰&#8221;二字反映了渴望百姓安康的愿望。  
十、同治皇帝是咸丰帝与叶赫那拉氏(慈禧太后)的独生子,咸丰十一年(1861)即位,&#8220;同治&#8221;是其年号。你知道此年号的来历吗?  
答:同治皇帝生于咸丰六年(1856年),即位时才5岁,按咸丰帝诏命,由肃顺等八大臣辅政。肃顺等准备以&#8220;祺祥&#8221;作为幼君的年号。慈禧(咸丰帝的贵妃,其子即位后被尊为太后)联合恭亲王奕■发动政变,逮治了肃顺等八大臣。政变之后,慈安与慈禧(咸丰帝皇后)垂帘听政。并取消&#8220;祺祥&#8221;年号,改用&#8220;同治&#8221;,隐含两宫太后与众大臣共理朝政之意。  
十一、光绪帝的父亲是道光帝的第七子,母亲是慈禧的胞妹,正是因为这种特殊背景,在同治帝病故之后,得以继承大统。&#8220;光绪&#8221;是他的年号,此年号的含义你知道吗?  
答:光绪出生于同治十年(1871年),同治十三年(1874年)登基,明年改元&#8220;光绪&#8221;,由两宫太后&#8220;慈安&#8221;&#8220;慈禧&#8221;垂帘听政。光,光大;绪,未竟之功业。&#8220;光绪&#8221;即&#8220;光大未竟之功业&#8221;。&#8220;光绪&#8221;这个年号反映了清廷重振国力的愿望。  
十二、溥仪是清代最后一位皇帝,年号&#8220;宣统&#8221;。你知道&#8220;宣统&#8221;二字的含义吗?  
答:溥仪是光绪皇帝弟弟载沣的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光绪生了重病,在他临死前,慈禧太后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由于光绪帝无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父亲载沣监国。半个多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明年改元&#8220;宣统&#8221;。日,溥仪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也宣告结束。宣,大。&#8220;宣统&#8221;即&#8220;大统&#8221;。溥仪即位时,反清浪潮席卷华夏大地,&#8220;宣统&#8221;二字有为清王朝统治的正当性作辩护的意思。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 日本的年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