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乳山华凯置业有限公司的宋林凯1992年12月18的生日欠钱不还

宋林的华润往事
宋林任职华润9年间受贿2332万余元 一审获刑14年
广东省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1日上午公开宣判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林贪污、受贿一案,对被告人宋林以贪污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百五十万元,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百五十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四百万元;贪污所得财物返还华润(集团)有限公司;受贿所得财物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经审理查明:2004年至2013年,被告人宋林利用担任华润创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华润万家有限公司董事长、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以领取华润创业有限公司认股权、在下属公司报销个人费用等方式,侵吞公共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74.075万元。2005年至2012年,被告人宋林利用担任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董事长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项目合作、投资入股、职务调整等事项上谋取利益,非法收受相关单位和个人给予的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万元。
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宋林身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分别构成贪污罪、受贿罪,依法应当数罪并罚。宋林归案后如实供述罪行,主动交待了办案机关未掌握的大部分贪污、受贿事实,认罪悔罪,积极退赃,依法可以从轻处罚。法庭遂作出上述判决。
宋林于2004年出任总裁,其时华润的总资产为1012亿元、经营利润为45亿元,到十年后的2013年,这两个数据分别为11337亿元和563亿元,增长幅度均超过十倍。
举目全球商业界,能够获得如此业绩者亦可谓彪悍,况且,宋林正当盛年,以五十岁的年纪,管理万亿人民币资产和十一家上市公司,在当今全球职业经理人中应该也排不出十位。这样的商业才能,没能一直坚持用在正道,用宋林的三叔宋吉彬的话说:“年轻人,有什么道道。”
宋林出身于1963年,大学毕业后就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华润,可谓地道的“子弟兵”,他对我说,“那时候,几个人挤在一间很小的集体宿舍里,是香港最穷的打工仔,不过心里还很骄傲,觉得我们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为国家办事”。
&在中国当代政经史上,华润是一间传奇性公司,它由周恩来创办于1938年,前身为中共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据传创办经费为党费两根金条,在解放战争时期,华润是中共最重要的物资采购基地,它有自己的船队,在东北的大连与港岛之间建立了运输航线。
朝鲜战争期间,它更是唯一的秘密通道,为国家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号称“红色买手”。计划经济时期,华润一度承担中国几乎所有输港出口产品的总代理,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核心窗口。
&宋林进入华润的1985年,正值最艰难的转型时刻,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和部委到香港开设“窗口公司”,华润的垄断地位被迅速冰解。
作为一家政策型的贸易企业,此前数十年虽然功勋显赫,但是承担的俱为国家任务,自身并没有多少实业积累----1983年之前,华润的注册资金只有500万港币,一旦丧失管道功能,其存在价值便当即遭遇危机。在这个意义上,青年宋林进入的是“另外一个华润”。
&宋林曾对媒体说:“华润是最早进行业务转型,而且是转型最彻底的外贸公司”。1980年代末期,华润转向内地,以外资身份进行战略投资,涉及纺织、服装、水泥、压缩机、啤酒、食品、电力、酒店、地产等诸多行业,从而奠定了由贸易向实业转型的基石。而宋林等一大批年轻大学毕业生正是以“子弟兵”的身份参与了这一全过程。
宋林的华润往事
&日:第一财经日报
  从华润集团基层做到掌舵者的宋林,在经历甚至操刀无数并购项目后,可能不会想到会因为一起煤炭资产的并购案,而被实名举报故意放水,致使数十亿元国有资产流失。
  被媒体记者实名举报后,宋林一度传出行踪不明。不过他日前在港对媒体表示,目前人在香港办公室,仍在正常办公,并称他会在合适的时候出来会见媒体。不过,他仍然不肯回应关于收购山西金业煤焦化集团资产的具体情况。值得关注的是,中纪委近日回应称收到对华润集团董事长的举报,现已在程序处理中。中纪委相关部门称,“请耐心等待”。
  与其前任宁高宁的“霸气”相比,宋林的名字对外界来说并不那么响亮,一位见过他的央企领导对他的评价也是比较低调务实,做事不温不火。这样的性格,在宋林一步步从基层做起的履历中可见端倪:毕业于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后就进入华润,从扛着测量仪测油库开始,历任香港华润石化经理、高级经理、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华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企发部总经理及华润投资开发公司董事长。
  此后,他在华润系香港6家上市公司中执掌过4家的帅印,2004年起,接替宁高宁担任华润集团总经理。2008年5月起,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兼任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有限公司主席等。
  戴着眼镜、气质儒雅的宋林,也很受前任华润集团董事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陈新华的赏识。在集团内部,陈新华对他有过这样的评价:“他思考敏捷、工作勤奋、做事有激情,他的学习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都给我留下了好印象”。
  其实在陈新华时代,华润就提出了
“再造一个华润”的战略目标,即以2001年为基数,用5年或更多一点的时间,使主要业绩指标翻一番(2005年提前1年实现),这一目标在2006年实现后,华润又提出了“再造一个新华润”的战略目标。而宋林接任后,实际上只是延续了前两任的战略导向。
  不过,看起来性格温和的宋林,也有力挽狂澜的一面。比如在接替宁高宁担任华润集团总经理不久后,他就曾独自驾车从香港出发,沿西江向广西行驶,为的只是了解水泥生意的各个环节,为当时陷入困境的华润水泥寻找出路。
  上世纪90年代,从外贸转型实业的华润,许多投资也比较盲目,水泥就是其中一例,当时的情况是华润水泥的股价已经低于净资产,基本失去融资能力,市值甚至还赶不上发行的可转换债。
  而在驾车广西执行亲自了解了水泥的生意模式后,宋林开始带着经理人团队重新梳理华润水泥的发展战略,并将水泥列为华润集团重点发展的板块,集中力量向水泥投入。
  之后几年里,华润水泥的变化也让香港资本市场瞠目结舌,甚至入选哈佛商业案例:2006年,用4亿多港元私有化退市,经过3年改造,2009年重新上市融资60多亿港元。
  目前在华润集团的业务组合中,既有电力、水泥、燃气等资源控制类产业,又有零售、啤酒、医药、金融、地产等终端消费驱动型产业,这样的产业组合,也可以用宋林在2005年提出的“微笑曲线”做注解。宋林认为,华润集团未来主要就要朝这两方面走,尽量减少中间类工业产品加工业务。
华润的非常6+1
  研究央企多元化,华润集团绝对是一个好样本。
  这家发展已逾70年的大型央企,在过去的20年内,以机会主义者的敏黠和“港人”式市场自觉,经历两次自我“再造”,华润集团逐步形成了多元控股型公司的管理架构和产业设计,而在此之前,它是靠进出口配额吃饭的国有贸易公司。
  仅从数字来看,过去5年间的华润,亦令人瞩目。
  拥有6家上市公司,横跨电力、燃气、水泥、零售快消、地产、医药和金融七大产业总资产从1352亿膨胀到4179亿港元,年均增长41.8%;相对应的营业额和经营利润则分别:从752亿港元和59.7亿港元,增长到1607亿港元和188亿港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2.7%和43%。
  如今,华润的管理层有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目标,他们希冀通过金融平台的打造,进而形成产融结合的多元化投资格局。同样的设想,为什么有些巨无霸企业走不下去,而华润却可以?
  “集团整体上市,是我在华润追求的重点目标。”宋林说着,唇角上扬,微笑着;熟悉华润的人可能会因此联想起微笑曲线的宋林版注解。
宋林出身于1963年,大学毕业后就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华润,可谓地道的“子弟兵”,他对我说,“那时候,几个人挤在一间很小的集体宿舍里,是香港最穷的打工仔,不过心里还很骄傲,觉得我们是在资本主义世界里为国家办事”。在中国当代政经史上,华润是一间传奇性公司,它由周恩来创办于1938年,前身为中共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据传创办经费为党费两根金条,在解放战争时期,华润是中共最重要的物资采购基地,它有自己的船队,在东北的大连与港岛之间建立了运输航线。朝鲜战争期间,它更是唯一的秘密通道,为国家采购了大量军需物资,号称“红色买手”。计划经济时期,华润一度承担中国几乎所有输港出口产品的总代理,成为当时国际贸易的核心窗口。
宋林进入华润的1985年,正值最艰难的转型时刻,随着对外开放战略的推行,越来越多的省份和部委到香港开设“窗口公司”,华润的垄断地位被迅速冰解。作为一家政策型的贸易企业,此前数十年虽然功勋显赫,但是承担的俱为国家任务,自身并没有多少实业积累----1983年之前,华润的注册资金只有500万港币,一旦丧失管道功能,其存在价值便当即遭遇危机。在这个意义上,青年宋林进入的是“另外一个华润”。宋林对我说:“华润是最早进行业务转型,而且是转型最彻底的外贸公司”。1980年代末期,华润转向内地,以外资身份进行战略投资,涉及纺织、服装、水泥、压缩机、啤酒、食品、电力、酒店、地产等诸多行业,从而奠定了由贸易向实业转型的基石。而宋林等一大批年轻大学毕业生正是以“子弟兵”的身份参与了这一全过程。
在对华润的实地调研中,有四个非常值得记录的优秀特征。
其一,华润是一家真正实践了价值投资的财团型企业。它从养殖、渔业、屠宰开始,相继进入石油、电力、医药、零售、地产等一大批行业,以独特的价值发现眼光,实施了一系列的并购行动。蓝狮子研究员郑作时在他的书稿中写道,“并购作为一种市场的手段,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产业领导企业买入劣势企业的资产,以更高的生产率和更好的产品来赢得市场,创造共赢效益。而华润的并购战略并不与此相同,它利用的仍然是华润‘战略能力’,即精确地估算出国内某一市场供不应求的状态,以华润深厚的政府关系以及香港资本市场的诱惑力,介入国内已有的产业公司的股权交易,分食企业的资本收益。”宋林之所以能够从那批“子弟兵”中脱颖而出,其最突出的能力正在于他在并购交易和资产处理上的天赋和优异表现。
其二,华润是极少数形成了金融-实业一体化运营能力的中国公司。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里,华润集团形成7大战略业务单元、19家一级利润中心、2300多家实体企业,其中包括5家香港上市公司、6家内地上市公司,员工总数达40余万人。如此庞大纷杂的企业集团得到了有效率的管理,在很多涉足领域中,华润的管理效率和投资回报率都非常靠前。
其三,华润是极少数不靠垄断存活的“中央企业”。与其他国资委下属的一些企业不同,华润并没有靠政策壁垒形成垄断经营的优势,相反,它所实施的很多并购行动,比如控股万科、收购三九以及进入水泥和地产领域等等,基本都属完全市场竞争行为,因此在公共舆论层面,华润模式较少遭遇病垢。也正因此,华润的各个业务模块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其四,华润在高管人才的迭代培养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经验。2009年,出任董事长不久的宋林推出“高级人才发展第一期计划”,将华润内部出生于1960年之后的36位高管召集起来,开设“六零班”,他亲自出任班主任,“系统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有使命感、有魄力和能力带领华润走向更大成功的未来领导者。”这一计划在华润内部曾经引发一场人事大地震,因为“六零班”的开设,无疑意味着50后出生的一大批干部的集体出局,宋林因此承受了极大的人事压力。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人才计划让华润在干部结构上焕然一新,随后宋林又开设了“七零班”、“八零班”。华润的这一人才模式在中国的大型企业中颇受关注,2014年初,协助宋林实施这一计划的美国合益中国区总裁陈伟被万科聘为主管人才培养的高级副总裁。
  华润是不折不扣的大央企,只不过没有明显的“行业垄断经营”的标签;卖啤酒、卖猪肉,开超市,用宋林的话说,这些“实在很累”。这很容易理解,毕竟上述的生意都早已是充分竞争的行当了。在从传统贸易公司往实业转型的过程,宋林坚持留下“做着很累”的消费品业务,理由是消费品业务贴近终端消费者,是“市场倒逼型”业务,这会让华润“时刻感受到市场的压力,而市场压力反过来让组织保持对顾客的最深刻的理解。”因此,“是非常重要的”。
  紧贴终端消费者的零售/饮食业务,被宋林定义为微笑曲线的右端业务。所谓微笑曲线,是宋林借用以向公司管理层解释“华润应该如何进行资源配置”的工具。在曲线的左端是属于资源占有型业务,包括华润的电力、燃气以及水泥业务;在曲线的右端是靠近终端客户的,与民生有关的业务,其中包括零售、啤酒、住宅、医药等业务,剩下的位于曲线中间的业务则要慢慢剥离掉。
  如果你将宋林版的微笑曲线,视为华润倒逼式的自我梳理,也未尝不可。
  上世纪80年代末,大多数专事外贸的企业面临转型,总部位于香港的华润也不例外。随后的整个90年代,从香港到内地,华润尝试多元化,却没有找到章法,以至于“中央与公司内部都有一种强烈的感觉,认为华润增速慢”,“当时华润的负债率低,大约只是20%-30%,有100多亿现金在手。”在这种压力下,2001年,陈新华从外经贸部调任华润当董事长,随后提出“5年造一个华润”的目标,其核心是在2006年前,华润在内地投资200亿元,再造一个500亿元资产的华润。在强调速度的发展期内,华润总资产在2004年达到1012亿元,提前实现“再造”的目标。同年,41岁的宋林接替宁高宁成为华润集团总经理,一度曾是华润系5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
  彼时,多元化的华润大则大矣,却不强,还带有浓厚的机会主义色彩;宁高宁还曾经以《26只猫和一只虎》的故事,旨在表示华润必须要“猫大成虎”,否则只能猫落虎口。而在2005年一次内部演讲中,宋林分析华润接下来面临的挑战,也没有避开“大而不强”的尴尬:主营行业的竞争力问题,集团整体组织效率较低,集团在基础产业中的行业较多。如何有效地进行资源配置,如何发挥多元化带来的业务与组织的协同优势,是刚过不惑之年的宋林想得最多的问题。此后,华润的一级利润中心已经逐步减少到15家,其间,宋相继提出“微笑曲线”和“金融平台”的想法。
非常“6+1”:4000亿资产组合
  如果说微笑曲线是倒逼式的总结陈词,那么,“金融平台”更像主动出击的宣言。主动出击缘于宋林的隐忧。
  站在集团的层面,宋林担心按照“集团多元化,利润中心专业化”的路径走下去,集团总部在未来极有可能变成一家单纯持股的机构。“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的”,宋林说道。按照宋林的逻辑,如果一个组织无法创造价值,它就丧失了组织存在的核心价值;而纯粹的持股性机构,在他眼中就是一个无法创造价值的组织。
  在他看来,华润集团如果不希望未来仅仅是一个股票持有人,而是一个有实际业务运作模式的公司,必须要找到一个新的商业模式;他认为,这个商业模式的支点就是金融服务。
  要试图理解宋林的支点说,需要回到微笑曲线上。
  按照目前的华润集团架构设计,集团公司直接管理7大战略业务单元——华润创业(HK291)、华润电力(HK836)、华润置地(HK1109)、华润燃气(HK1193)、华润水泥(HK01313)、华润医药和华润金融控股。7大业务单元,再分别管理着15家一级利润中心。其中,电力、燃气、水泥位于微笑曲线的左端,与终端消费者/客户关系更密切的零售、地产、医药和金融服务位于微笑曲线的右端。
  7大业务中,电力与燃气业务的主要功能是为多元化集团提供相对稳定的现金流,“为什么我们做电?真正当时做电的目的,是希望电力未来能使华润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更稳定些。因为当年华润很小,业务组合和资产组合必须找到一个资产有稳定回报、稳定现金流来支撑其他多元化,因为其他多元化波动比较大。”宋林说,这与和记黄埔收购港灯(香港电灯)的用意,如出一辙。地产以及新组建的医药、金融,可以贡献较高的利润率。2006年开始,宋林试图寻求不同业务之间抽象的共性与协同性,彼时,华润尚没有金融业务。“电力、地产、零售、啤酒、燃气和医药,这些行业共同的价值抽象地放在一起,变成商业价值是什么?一定是财务资源,这是共性的。”宋林说。
  具体来说,微笑曲线右手端的业务为华润积攒了客户,后者潜藏着庞大的消费金融需求,“燃气表面上看来是资源性行业,它的真正价值不在这,而在于它每年供800万家庭用气。因此,除了财务资源之外,客户资源是多元化企业最大的优势。”贴近终端客户的特点,让宋林自信,华润经营银行业务,势必具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在迅速发展的消费金融领域。而微笑曲线左手边的资源占有型业务,例如电力水泥,大多亦属于资金密集型业务,金融平台的建立可以为上述公司进行更有效地资金管理。
  于是在6大战略业务基础上,2006年,华润开始“6+1”的布局。该年,华润斥资17.4亿元,持有深国投(后更名为:“华润信托”)51%股权,此后,华润又参股华泰保险,重组珠海市商业银行,形成囊括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在内的全链条金融服务业务。对此,宋林不讳言华润是在走向产融结合。
  而金融平台的建构,令华润的集团总部成为更为强大的孵化器。所谓孵化器,即华润集团作为产业的孵化器,会不时地将相关业务注入到各个战略业务单元。以华润置地为例,基于“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华润置地开始进行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分别在2007年和2008年收购华润集团旗下的建筑装修业务和家具制造销售业务。正在构建中的金融平台,无疑可以成为孵化器进行更有效的资金管理,甚至更充足的运作资金。
加法与减法:超级大PE
  像华润置地这样的子公司与集团之间进行业务买卖,在华润,不是什么稀罕事。事实上,通过与第三方买卖公司,一转手就赚上几亿,甚至几十亿的事,华润也做得不少,无锡钢铁就是其中的一笔买卖。
  2004年,华润旗下的华润机械五矿公司受让无锡市冶金资产公司持有的江苏锡钢集团公司的全部股权,由于锡钢资产被评估为2.4亿元,与此同时有2.4亿元员工安置费待付,因此,这笔交易被视为一笔央企的“零资产收购”游戏。这一年,宋林接任华润集团总经理,而锡钢则成了他上任后处理的第一笔交易。
  对于“零资产收购”一说,宋林的解释是:“当年华润给它进口设备,然后它拿产品给华润,华润再出口。结果给它800万美金,进口一套轧机设备,但是它最后还不上,结果华润变成股东了。后来一算要把这个企业恢复起来,需要3个多亿。”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上述的零资产收购,按照华润的说法,接手锡钢后,华润投入约3亿进行技术改革;如今旧账难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是笔不错的买卖——2007年华润以8亿元价格将锡钢卖给华菱公司。
  不过与2009年底的那笔38.8亿的买卖相比,锡钢的“赚头”有些小巫见大巫。日,Esprit (HK
330)周四(17日)宣布,将以 38.8亿港币收购华润创业(HK291)持有的双方合资创立的联合企业 51%
的股份;华润对于合资公司的初始投资不过5000多万。1994年,鉴于大陆市场开拓不顺,Esprit找到华润成立合资公司,合资公司由华润控股;“我们做市场,是要管团队的;第一负责给你开店,第二负责销售,培训店员,第三管理买手。后来公司很赚钱,每年都分红。”说起这笔投资,宋林难掩得意之情,“他们4年前就想把股权买回去,我不卖,价格就一直涨。”
  与中移动的一笔交易也逾30亿之巨,1996年,华润花费4亿持有香港万众电话57%的股权,“刚开始亏损,后来每年都能赚三四亿。”2007年,中移动以34.7亿收购华润持有的万众电话股权。“王建宙挺高兴的,买值了,因为万众的团队都是国际化团队。”宋林说。
  在宋林看来,华润的模式接近和黄,唯一的不同在于:对于投资的业务,华润都要求至少要控股。“你可以说我们是PE,不过我们更像是长期的行业投资者,我们看中行业,往往投资10年到20年。多元化企业,没有绝对固定的业务,它是动态的。”
  钢铁、服装零售和电信业务,仅从这些字眼,看不出华润的投资逻辑。这些交易里的华润,更像一名玉商,凭眼力吃饭。不过早在1999年前后,当时的华润管理层就意识到1990年代盛行的机会主义,走不太远了。“差不多在1999年开始审视我们自己,当时我们提出来:华润主要是做与大众息息相关的业务,要投资人口驱动业务。跟人有关系的,能改善人们生活的是我们要投的,比如说零售、啤酒、医药,金融也很有关系。”宋林说,在那之前,华润曾涉足众多行业,同时集团层次结构庞杂、财务管理分散、投资担保决策权失控、同类业务分散经营。
  与收缩战线并行的是,时任集团总经理的宁高宁开始导入一套6S多元化公司管理体系,试图以专业化管理为基本出发点,突破原有的股权架构,把华润及属下所有业务及资产分成多个利润中心,并逐一编制号码;每个利润中心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将经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责任人每个月的经营上。此后华润集团对利润中心的“战略、人事、财务和经营计划(预算)”进行全面管理。
  于是,集团总部开始有了孵化器的功能,并通过孵化,进一步地对利润中心合并同类项,形成目前的“6+1”模型,其中零售板块和地产板块(包括华润对万科的股权投资),仅以规模计,已然行业里最大的公司。如果以2005年的数据为基数,过去4年间,这家公司又进行了2-3次的规模“克隆”。
生意模式:是故事还是核心竞争力?
  相对于谈华润速度,宋林更喜欢谈“生意模式”。
  这位自诩是大PE董事长的央企领导人,谈起利润中心的不同业务模式,门儿清。他说他是“一线干出来的”,喜欢看市场,“一把手离市场和客户越近,对资源的配置和市场的判断就越准确”,宋林说道。
  宋林谈生意时,会让人感慨他“离江湖之近”。
  早在年,华润置地收购建筑装修业务和家具制造业之前,华润集团就开始以“构建华润地产核心竞争力”为导向,对后两项业务进行转型管理,当时的操盘手就是宋林。
  2005年,宋林兼任华润置地董事长。当时,华润地产只有20多亿市值,但彼时,华润的地产业务,还散落在不同区域,拥有不同层级的公司,其中就一级利润中心,包括,北京华润大厦,华润饭店,上海时代广场,泰国的长城置地,香港的华润大厦,华润置地……宋林与王印(置地董事长)、吴向东(置地总经理)开始讨论如何定位华润地产。
  对于地产公司竞争力,宋林有一个基本判断——一定要做商业地产。“地产业有个核心原则,它除了在销售过程中实现价值外,它还在大的经济环境中不断实现资产价值,这是地产生意的特征。我曾跟王石讲过,万科要做商业地产。”
  曾经主导了华润对万科的投资,宋林对地产行业不陌生。当时华润旗下还有具备甲级建筑牌照的建筑公司、装修公司、家具制造等业务,宋林认为建筑公司如果转型为建筑管理公司,与此同时,家装的能力导入产品开发流程,那么华润地产就可以提供差异化产品。“住宅产业链条都有,但彼此间没有关系,都是独立公司,怎样组织有效资源。通过一种怎样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来串联起来?”
  此前的判断加上华润地产业务的资源,催生出“住宅加商业地产加增值服务”的华润地产商业模式,其中增值服务被宋林视为核心竞争力。住宅加商业地产,可以通过两种业态的互动,聚拢人气,加快该地段的升值;其弊端则在于,商业地产投资大,回报慢,有可能给开发商带来资金压力。香港太古广场是这一模式的典型样本,在华润之后,国内万达的订单地产的综合体模式,亦是这一模式。
  模式确定后,宋林开始削藩,“把集团直接管理的一级利润中心,往华润置地里装,大范围整合;这要在组织内形成共识,不容易。因为许多人本来是公司的一把手,按照行政级别,还是正厅级,现在变成副手,他仅仅在组织中负责一个环节。”对于削藩的那段历史,宋林没有过多回忆,他只是表明,通过实践,他向在一线的“那些人”证明了这一“生意模式”的可行性。这其中,根于香港的、根深蒂固的商人文化,有助于华润比大多数央企更快地适应面向市场的转型。用宋林的话说,华润“没有什么部级概念”,在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十多年间,原来拥有中国进出口业务总代理权的华润,几乎变得“一无所有。转型期间,华润习惯开始“求人”,也因此得以“摆正自己位置,知道这个组织存在是因为有很多利益相关者。”
  事实上,生于香港,除了强化华润的市场自觉和重商性格之外,也令这家央企更善于以市场的手段,尤其是在欧美已经十分成熟的整合分拆的手法,来迅速推进收购兼并。当一个组织习惯并且练成买卖公司的生意能力时,如何确保华润内部相当部分人依然安于专研与培育具体某一产业的“生意模式”?上述畅想的种种“生意模式”,是否会成为这家类PE的大央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这一代管理层描绘“未来愿景”?
华润燃气2.65亿收购往事
  日晚6点30分,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此前曾多次遭遇公开被举报的宋林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的调查显示,向中纪委、国资委等部门举报华润集团的,并非单独个案。除了去年7月和今年4月,新华社经参首席记者王文志先后两次向中纪委实名举报宋林外,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燃气(01193.HK)近年来,也一直因2009年的一桩收购往事涉嫌高溢价收购而被举报。
  类似于王文志举报宋林涉嫌在华润收购山西金业资产过程中存在严重渎职行为,华润燃气被举报同样发生在华润集团大扩张之际,而收购标的则为武汉通宝燃气公司大股东仲顺年旗下的51%股份。
  这一收购案被举报认为是高溢价收购亏损资产,并存在华润燃气先行介入帮忙获取贷款,然后再行并购的嫌疑。并购至今已近5年时间,但有关它的争议,一直并未消弭过。
  举报华润燃气的一位原通宝燃气小股东在提供华润燃气举报材料的同时告诉本报,此前他已先后向中央纪委、国资委、湖北省相关部门递交了材料。这位小股东历时3年多,一直在举报华润燃气当年收购中存在的一些嫌疑。
  连同上述通宝燃气小股东提供的举报材料,以及本报记者其后从湖北当地律师、工商局获得的审计、工商资料,加起来厚度近10厘米。通过对本报记者获得的华润燃气武汉并购期间所有资料梳理,依稀可看得见华润燃气,乃至华润集团过去的扩张一角。
  截至目前,华润集团是一家拥有20家一级利润中心、在香港拥有5家上市公司,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排名第187位的大型央企。
  通宝燃气与华润燃气大扩张
  2004年,华润燃气在苏州投资第一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之后通过收购在全国扩张。其官方网站称,截至目前华润燃气已在17个省、8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燃气公司,用户超过1000万户,年销气量超过80亿立方米。
  2008年11月,华润燃气在香港重组上市,成为华润集团旗下燃气板块上市平台。华润燃气在武汉的收购标的是武汉通宝燃气公司,发生在2008年到2009年。
  工商资料显示,日,通宝燃气由三个自然人股东设立,仲顺年、蒲文强和杨越鸣分别出资3100万、1400万、500万,各自持有62%、28%和10%的股份。该公司初始注册资本5000万元,实收500万元。
  据工商资料,2002年到2005年,通宝燃气运营正常,在武汉铺设了燃气管道,并有一些初装费的收入。其间公司曾于日、日两次变更注册资本,前一次注册资本变更为1500万元,后一次变更为1700万元,三个股东股权未有变化。2004年4月,公司注册资本变更为5130万元,股权结构同期调整为仲顺年80%、蒲文强和杨越鸣分别为10%。
  但由于公司股东之间存在龃龉,引发公安机关调查,2005年武汉工商局认定通宝燃气2004年注册资本由1700万到5130万的变更中,3430万系虚假增资,罚款171万元。
  2005年后股东间矛盾进一步发酵,蒲文强因触犯刑法,名下最初注册资本2008年被罚没,从此不再是股东。
  从公司历年财报来看,通宝燃气成立后一直都是投入,从来没有实现盈利。2004年先后从银行贷款7600万和3300万,靠贷款支撑经营活动。
  2007年,华润燃气曾委托第三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评估结果显示,2004年通宝燃气亏损166.2万元,2005年亏损614.5万元,2006年亏损238.4万元,2007年截至9月底亏损80.3万元。
  通宝燃气历年的年检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亏损237.64万元,2008年全年亏损526.4万元。综合资产评估报告和年检报告,2004年以来通宝燃气公司从来没有盈利。
  在2005年被工商部门查处虚假出资后,通宝燃气一直未能解决虚增的注册资本。日,华润燃气和通宝燃气大股东接近谈成收购,通宝燃气曾向工商部门承诺,日和2月底前分两批补充资本金。但在华润燃气入主后,这一承诺至今未兑现。
  股权腾挪悬疑
  据举报者透露,由于因虚假注资被查处,通宝燃气大股东仲顺年从2007年开始就和华润燃气有了接触。
  日,华润燃气委托深圳中联岳华会计师事务所对通宝燃气进行资产评估,拉开收购序幕。
  就在同时,大股东仲顺年将名下80%股份抵押给了武汉信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的子公司武汉信用风险管理公司以抵押股权提供反担保,在武汉招商银行贷款5300万,获得资金用于支持通宝燃气继续运营。
  随后的日,仲顺年和华润燃气下属公司祺力控股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确认将公司51%股权,对应资本金2616.3万转让给对方,该协议并交武汉市工商局档案留存。该协议没有反映溢价,据此可以不支付溢价部分税款。
  而在日,双方提交给湖北省商务厅的《关于武汉通宝燃气发展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协议》称大股东承诺将其51%股权转让给华润燃气子公司,作价2.65亿元。
  此时仲顺年名下通宝燃气股权已经于2007年11月抵押并过户到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才是通宝燃气大股东。
  日,通宝燃气减少注册资本513万元,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股份升至88.89%。随后的日,仲顺年增资513万元,获得了通宝燃气8.89%的股权,再次进入该公司股东行列,握有8.89%股权,武汉信风资产管理公司股权降至80%。
  但是通宝燃气虚增注册资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华润燃气是港资公司,收购后公司需变更为合资公司,要经湖北商务厅批准。
  收购公告公布前夜的2008年12月,通宝燃气一方面向工商部门出具承诺,称将补足虚增资本,另一方面在注册资本尚未充实的情况下,于日获得湖北省商务厅批文,同意股权变更和成立合资公司。
  湖北商务厅批复文件中称:“同意股东仲顺年先生将其持有的公司股权中的51%以折合26500万元人民币对价转让给祺力控股有限公司(华润燃气的全资子公司)。”
  实际上,这时仲顺年名下只持有8.89%的通宝燃气股权。他承诺转让给华润燃气的股权从哪里来呢?
  日,武汉信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在通宝燃气没有归还招商银行贷款的情况下,将抵押股权中51%转还给仲顺年。
  1月9日,华润燃气公告称先期支付1.59亿元,其中3949.1万用于偿还大股东仲顺年垫付的贷款,此数目与通宝燃气被认定的虚增注册资本3430万、大股东日513万增资不相上下。
  收购公告公布后,日,武汉通宝燃气变更为中外合资的武汉华润通宝燃气公司,51%股权同时变更至华润燃气名下。
  华润燃气收购之后,2.65亿收购款的剩余部分都支付给了大股东仲顺年,换取了51%股权,剩余49%股权分散在仲顺年和杨越鸣两个自然人股东手中,以及仍然持有仲顺年29%抵押股权的武汉信风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手中。
  2010年,武汉信风名下的股权转至仲顺年名下,仲顺年和杨越鸣持有变更后的华润通宝燃气37.89%、11.11%股权,至今未变。
  待解的资金游戏
  一个没有收入、连年亏损、负债累累的公司,何以高溢价卖给华润燃气?华润燃气从中得到了什么?
  此外,通宝燃气被收购时对外欠债1.05亿元,华润燃气的公告中并没有对债务作出说明。通宝燃气大股东股权过户,几乎与华润成立合资公司、获得商务部门批准同时进行。涉及转让股权的资金,也成为一笔外界看不到的“糊涂账”。
  两家公司合资协议中约定的注册资本增资至1亿元条款,至今未兑现。通宝燃气收购前的贷款从2008年底开始还款,事实上都由合资公司,即现在的武汉华润燃气承担。收购之后,从2009年到2011年底,武汉华润燃气共从银行贷款2.88亿元。
  华润燃气收购的其他燃气公司,基本都收购70%以上的股权,绝对控股。企业收购兼并涉及国家监管部门审批,一般都由央企董事会审核,并由董事长最后签字确认。
  2.65亿元,到底流向哪里?原通宝燃气小股东始终存疑:何以公司濒临破产、虚增注册资本没有补充,还能卖出如此高价?而对于存疑,截至昨晚发稿,本报记者并未联系到华润燃气做一置评。
  华润燃气2008年起,在燃气领域开疆拓土,在多个地方都是通过收购的方式扩张,华润燃气这个资本战车上还有多少未挖掘的故事呢?
宋林家世:父亲希望他当大官
三叔在老家务农
日 新京报记者 林其玲 实习生徐新媛 山东威海摄影报道
4月17日,中纪委官网发布消息:华润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宋林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调查。
从4月15日被举报,到4月16日发表强硬声明否认,再到4月17日中纪委证实其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数日之内,宋林从42万人的央企统帅,变为今年被查的第7位省部级高官。外界传言宋林发迹源于有深厚的家庭背景。记者调查了解到,宋林并非出身豪门,抚养他的亲人此刻正在老家山东乳山市曲水村与贫病做斗争。
三叔嘱咐宋林“不要逾规”
4月18日,宋林被中纪委调查的消息传到曲水,宋吉彬坐在门槛上抽了一锅旱烟。80岁的宋吉彬,山东省乳山市曲水村农民,宋林的三叔。当天,这家人整理了一袋病历本,准备背到济南上访,“过去新农合报销一病一报,现在一年一报,我们家做透析的钱周转不过来了。”据介绍,宋林的三婶患有尿毒症。
说起宋林,宋吉彬长叹一口气,“他当时再三对我保证,违法的事情绝对不干。”
80岁的宋吉彬,山东省乳山市曲水村农民,宋林的三叔。
宋吉彬家墙上的旧相框里,宋林妻子(右)早年的照片还保存着。&
宋林许下“违法的事情绝对不干”的承诺是在宋父下葬那天,宋母让宋吉彬以长辈身份嘱咐一下宋林,宋吉彬给宋林定的要求是“不要逾规”。那是2002年,39岁的宋林在华润冉冉升起,即将担任华润集团总经理。当知道宋林因为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宋吉彬再次叹气,“年轻人,有什么道道。”
宋林最近一次回曲水村是2013年清明的前一天,宋林回去在村西头宋家的墓地上祭拜过世11年的父亲。三叔宋吉彬赶到墓地时,宋林刚完成祭拜。和往年一样,宋林跟着三叔回家“坐坐”。宋吉彬说,宋林每次回老家,都是被一群人簇拥着。宋林也会给众人介绍叔叔和婶婶,还指着墙上的照片说自己小时候在三叔家的故事,握住三叔和三婶的手说几句话。但说完就走,在家呆不过十五分钟。
1963年,宋林出生在山东济南,父母都在山东师范大学教书。宋吉彬介绍,1970年前后,7岁的宋林被送回曲水农村读书,由三叔宋吉彬照顾。
同班同学宋修森对新京报记者回忆称,那时候宋林瘦高个,是班里最高的,但很“怯”。村里的孩子怕被高个的他欺负,不敢靠近他。他也从不主动和其他同学亲近,放学回家他也会和大家保持着几十米的距离。
三叔的儿子宋述平比宋林年长几岁,时常让宋林拉着粪车到山上送肥。宋述平说,宋林不爱干农活,就在车前蹦跶着走,宋述平就大声呵斥宋林。“他也不做声,我哈虎(呵斥)大了,他就憋着脸哭。”宋述平说,“从小就是个公式人,老实”。
在老家过了三年后,父母要接宋林回济南,但宋林坚决不回。三叔宋吉彬说,怎么劝也没有用,就只好先把宋林骗到姥姥家,让姥姥陪着他去商店买东西,等宋林好不容易看上一样东西正高兴的时候,宋吉彬赶忙骑车走掉。“结果我在前面拼命骑,一个十岁的大小伙子就在后面撕心裂肺地哭喊,弄得我心里也不是滋味,哭了一道回家。”
回到济南后,宋林经常在暑假回到老家“歇伏”,回来后就不愿意走,有一回父亲恼了,用脚踹宋林。结果又是宋林和三叔一边一个地掉眼泪。
父亲一直希望他当个大官
外界传闻宋林发迹源于有深厚的家庭背景,宋吉彬否认。曲水村多位村民表示,宋家祖上三代都是普通人,没有任何背景。
据宋家族亲和曲水村村史记录者宋点君介绍,宋林祖父解放前在地主家做长工,积极参与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后在村大队担任干部。祖父膝下四子,二子早年夭折,剩下长子宋吉清(宋林父亲)、三子宋吉彬、四子宋吉波。
宋吉清大学学历,宋吉波中学学历,宋吉彬不喜读书,喜欢务农,和父亲一起供养两兄弟读书。
宋父宋吉清1929年出生,14岁闹革命当了儿童团团长,17岁受父母之命,和年长4岁的同村姑娘结婚,18岁参军,参加解放战争,在莱阳解放中曾上前线作战。解放后,20岁的宋吉清回家念书,在烟台牟平念中学,受到新思想影响,与原配妻子离婚。
宋吉清后来考上山东文登师范,毕业后留校任教三年,与自己的学生林氏(宋母)结婚,后调任济南教书。
据多位宋家人描述,在“文化大革命”前,宋吉清一度成为学校重点培养对象,经常要去北京进修开会,但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他的仕途。平反后,宋父精神受到严重刺激,非常健忘。家里的事务均由宋母掌管。2002年,73岁的宋父因病在济南去世。宋家族人说,宋父一直希望宋林能进入仕途,当个大官。
2002年华润收购万佳百货(现并入华润万家)时,宋林同时被委任董事长一职。任命书下发之日,正是宋父下葬当天。宋吉彬说,大哥能安心走了。宋母也是山东乳山人,庄稼人出身。在宋吉彬看来,宋林是靠勤奋读书当了官。宋吉彬介绍,宋林学习一直很好,后来考上上海同济大学工程力学专业。
资料显示,宋林1985年大学毕业后,加入华润集团。30年间,宋林从一个实习生一路升迁,从经理、副总经理、董事、到华润企发部总经理。先后掌管华润创业有限公司、华润微电子(已私有化)、华润石化(已结业后出售给中国石化)、华润励致(华润燃气前身)、华润电力控股有限公司等旗下企业。
2004年,41岁的宋林升任华润集团公司总经理,2008年,担任华润集团董事长,成为华润集团的掌门人。在威海当地,宋林被称作“胶东宋氏骄子”。
每隔两年回家祭奠父亲
4月15日,《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向中纪委举报中,对宋林的举报包括“包养情妇”,“通过情妇洗钱,转移资产”。
在宋林的族亲看来,尽管当了“大官儿”,但宋林并没有一个称心的婚姻。宋林的妻子是其大学校友,两人在火车上相识,毕业前同时被华润选中,在香港确定恋爱关系。婚后育有一女。
记者看到,在宋吉彬家墙上的旧相框里,宋林妻子早年的照片还保存着。照片上,宋妻穿着一件白色印花的短袖T袖衫,和宋述平的妻子一起依靠在山坡上,对着镜头笑意盈盈。这张照片是宋林头一回带妻子回老家时拍的。宋吉彬手指相框说,那是上世纪80年代他俩回来在山楂地里拍的,两人已经三十多年没有一起回过老家。
宋家人介绍,宋父还在世时,宋林妻子曾独自回来过两回,一回是说过来跟当地的锁厂谈合作,把两个锁厂的锁买下来,装满一个车皮,运往阿富汗。后一次回来是交易完成,回来收尾。再后来就没有消息了。
宋吉彬后来曾问过大哥宋吉清侄媳妇的情况。早些时候说在炒股票,后来说带着闺女去美国了,后来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了。宋父过世后,宋林每隔两年回家祭奠父亲,妻子也从不回来。
宋吉彬印象中的宋林媳妇非常质朴,不爱打扮,出差坐飞机的时候也穿着一双旧帆布鞋。
宋述平则对这位堂弟媳表示不满,认为她不够孝顺。“她跟我大爷、大妈关系都不好,他们老打仗。听说都掀桌子了。说是让她生儿子,她不生。她的专业是对外贸易,就带着孩子去美国了,后来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宋吉彬说,宋林结婚后,他去济南看大哥,每回去大嫂就跟他说儿媳妇的不是。“说她是资本家的女儿,办事不周正。”后来宋林父母也到香港和儿子一家一起居住,而儿媳妇则去了美国。“不知道是宋林让她去的,还是婆媳关系不好被迫去的”,宋吉彬说。
据财新网引述知情人士称,杨某是宋林早年的情妇,且与宋在一起多年。宋林妻子带着孩子远走美国,和宋一直处于分居状态。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山东乳山房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