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只有中国有强大的表情包背后的文化文化?

中国表情包文化再次强势输出!外国网友都被洗脑了?
近日,在华盛顿大学举行的美国总统大选第二场辩论结束了。依旧没有出乎大家意料,特朗普和希拉里仍摒弃文雅的辩论方式,互揭对方黑历史,以“邮件门”和“录音门”为主攻点,对彼此进行人身攻击。美媒评论称, 当晚的辩论堪称“史上最丑陋”,“异常黑暗和激烈”。
中国网友们一边同情美国人民不得不在两个糟糕的人中选一个稍微不太糟的人当总统,一边也在尽情发挥咱们的特有技能,希望为正在犯愁的美国民众们带去一点小欢乐。来欣赏一下~~~【特朗普与希拉里的虐恋情歌大赛】
还有一个精编版,好逼真,差点就信以为真!(没有wifi的盆友可以直接看后面组图)
有网友感慨,真是年纪大了,竟然什么cp都吃得下
BuzzFeed网站也特意报道了这次卡拉ok盛况,而且还是中英双语,让外国盆友更能方便地感受我大中华博大精深的表情包文化
有没有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
再看推特上,似乎一大批外国网友们也被咱们文化输出中的这股泥石流洗了脑……
现在,你还想得起特朗普和希拉里唇枪舌战的样子吗?
素材来源:头条君整理自网络,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商务合作、投稿请加QQ:
?政商界最受欢迎的平台?
中国最好的 政商 财经类微刊
微信号:zslw001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上期热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最新全球污染地图 看完中国污染结果后,蓝瘦香菇... 》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表情包在中国的19年”
高橋優 - 発明品
“我编了谎话,他们都很高兴,于是,我把这个悲惨的世界就变成了一座乐园。”
— 冯内古特 《没有国家的人》
2016年,至少有5307人参与了一项实验:24小时内不使用任何表情包符号,看看你的生活会有什么变化。
然而超过30%的人失败了,原因是习惯。一没留意、一没忍住,表情包就发了出去。
成功的人里,有超过50%的人认为煎熬难忍,“尴尬”是被提到次数最多的原因。
究竟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表情包了呢?
没有人能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
等我们反应过来时,全球20亿部智能手机,每天发送表情和动图的总数已高达60亿。
表情包的发展,是讯息沟通传播中的图像化表现。
原始时期,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便用简单的绘画图案来记录一切。
《疯狂原始人》,2013
比如八大山人的鱼,跟现在的咸鱼表情有共通的萌点。
再后来,绘画发展成为一种艺术形式,逐渐不再成为日常传播的主流手段。
直至日,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BBS出现了:-)的符号,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表情符号就此诞生。
最开始使用表情符号,本质上是对纯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
然后有趣的是,表情包作为新时代的交流媒介的发展与崛起,似乎是一种文化的返古现象,完全依靠新兴的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才能达到现在高度繁荣。
1998年,这个表情包漂洋过海。
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出版后,无数个“轻舞飞扬”冒了出来。
在夜晚寂寞的网络聊天室里,多少人敲下:-)、:P、:D等字符,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开始了自己的网恋大业。
《电子情书》,1998
大概是怕总是歪脖子会得病,日本人把美式表情横了过来,发明出“颜文字”。
女子高中生的力量,作为日本最大的使用群体,一直推动着颜文字表情的发展。
语气温柔可爱再附加各种萌系颜文字表情,是日剧或者漫画里女子高中生的标配。
《父女七日变》,2017
《父女七日变》中,就是通过使用手机的小细节,来表现女高中生和大叔的不同。
1999年,日本颜文字之父栗田穰崇,设计出更多标准化的文字表情图标。
自此,字符逐渐为图片取代。
同年,在中国,QQ问世。
2003年,QQ开始置入默认经典表情小黄脸,这是中国的第一代表情包,一度与iPhone上的emoji分庭抗礼。
11年后,QQ全年表情发送量超过5338亿次,默认表情占据了前十的地位,加起来超过50亿次的发送。
由于当时QQ表情只有默认页,所以论坛成为中国使用复杂表情的第一阵地。
论坛表情开始引进部分日本韩国的gif表情,如小包子系列。后期也有原创表情,如兔斯基系列。
很多人更是用贴图的方式,把论坛表情贴到QQ上使用。
这说明聊天默认表情已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诉求了。
后来,QQ放开了自定义表情功能。
第一批静态图片+文字的表情包出现,以问候、歌颂友谊、祝福等相对“正经”的主题为准。
现在,它们有了一个新的名字:中老年表情包。
2008年,随着流行于北美的“暴走漫画”的传入,一些真人表情开始在网上流传。
姚明、花泽香菜和崔成国成为表情包界的三巨头。
不少童年记忆中的知名IP也迎来第二春,尔康、雪姨、甄嬛等从此成为表情红人。
这标志着表情包不再仅是“图片+文字”那么简单,真正地做到了表情、情绪的大解放。
比起欧美日本用符号化语言化的表情,中国的表情包自成一派,图文结合的方式相当于相声中的捧哏逗梗。
正是有这种捧哏意识,表情包甚至能够发展成完整的对话。
自微信时代以来,斗表情成为打开群聊局面的绝佳使用方式。
楼上楼下的互动,一天下来可以不打一个字,全用表情替代。
在这样的趋势下,爱豆表情包泛滥,实则也是粉丝文化的侧面反映。
并且,中国人民脑洞清奇,给予了默认表情新的活力。
比如,微笑。
以前的意思只是“开心”,现在的深层含义是“鄙视、嘲笑、甚至讨厌”。
知乎用户暗涌曾这么写道(自去年6月以来,该回答获得了1.6万个赞—):
“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表情的眼睛,眼轮匝肌(眼角附近的肌肉)没有动,口轮匝肌(嘴附近的肉)变紧,这个信号的意思是:挤出微笑。”
当你和爸妈长辈聊天的时候,请放心。
对于长辈而言,他们真心觉得这真的是一抹微笑。
所以,你也不用多有顾虑,请使劲地用这个符号,表达:
“嗯,谢谢阿姨,你说的对”。
在没有即时通讯、社交网络的年代,人和人之间是依靠肢体、表情、声音和语义构成全方位交流,纯文字只占据很小部分。
网络社交化后,人类的信息交互开始大量依托文字。
表情、动作等等交流暗示缺失,文字容易产生隔阂,让我们误解网络另一端的TA。
《月色真美》,2017
而且相比西方人,东方人不善于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
网络的出现,为我们被隐藏多年的情绪提供了一个安全的舞台。
比如《月色真美》里,男女主角比较羞涩,同在一个班很少说话,网上聊天时总会互发表情包,以此来表达自己内心汹涌而羞涩的情感。
表情包就这样应运而生。
它们是我们在社交网络中表达情绪、传递感情的需求直接引发的产物,也成为了我们丰富“内心戏”的代言人。
可以说,表情符号的诞生之初,就具有红遍全球的火爆基因;
也可以说表情包是20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一项发明。
没有一个表情包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有,那就再发一个。
今夜三号厅值班检票员:一颗鹅
「人造开朗」症状说明书
那些疯狂追星的女孩,后来怎么样了?
没有性教育的中国女孩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看待表情包文化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