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十二门徒的结局为什么叫门徒在水深的地方捕鱼

Access denied | bible.fhl.net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bible.fhl.net)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aaff66f05736e56-ua98).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contributes":[{"sourceColumn":{"lastUpdated":,"description":"不佞言不妄语莫再言说","permission":"COLUMN_PRIVATE","memberId":,"contributePermission":"COLUMN_PUBLIC","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canManage":true,"intro":"不佞言不妄语莫再言说","urlToken":"xuanzang","id":7160,"imagePath":"4b70deef7","slug":"xuanzang","applyReason":"","name":"玄奘","title":"玄奘","url":"/xuanzang","commentPermission":"COLUMN_ALL_CAN_COMMENT","canPost":true,"created":,"state":"COLUMN_NORMAL","followers":5,"avatar":{"id":"4b70deef7","template":"/{id}_{size}.jpg"},"activateAuthorRequested":false,"following":false,"imageUrl":"/4b70deef7_l.jpg","articlesCount":6},"state":"accepted","targetPost":{"titleImage":"","lastUpdated":,"imagePath":"","permission":"ARTICLE_PUBLIC","topics":[],"summary":"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上) 在关于耶稣死后,是否因信徒盗墓而谎称复活,精心策划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骗案,因为史料的零碎,甚至彼此在细节上的矛盾而显得波谲云诡。近年陆续阅读到多一些的中文资料,特别近期购得华裔著名学者…","copyPermission":"ARTICLE_COPYABLE","translatedCommentPermission":"all","likes":0,"origAuthorId":,"publishedTime":"T23:05:44+08:00","sourceUrl":"","urlToken":,"id":266097,"withContent":false,"slug":,"bigTitleImage":false,"title":"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url":"/p/","commentPermission":"ARTICLE_ALL_CAN_COMMENT","snapshotUrl":"","created":,"comments":0,"columnId":7160,"content":"","parentId":0,"state":"ARTICLE_PUBLISHED","imageUrl":"","author":{"bio":"","isFollowing":false,"hash":"5eb8fedee1d2c97b9ec6c","uid":080500,"isOrg":false,"slug":"xuanzang","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不佞言 不妄语 莫再言说","name":"玄奘","profileUrl":"/people/xuanzang","avatar":{"id":"a5fb91d1daf03fecbc92d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memberId":,"excerptTitle":"","voteType":"ARTICLE_VOTE_CLEAR"},"id":288164}],"title":"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author":"xuanzang","content":"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上)
在关于耶稣死后,是否因信徒盗墓而谎称复活,精心策划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骗案,因为史料的零碎,甚至彼此在细节上的矛盾而显得波谲云诡。近年陆续阅读到多一些的中文资料,特别近期购得华裔著名学者池凤桐教授晚年的巨著《基督信仰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出社,2006年),九十万字之巨,详细综合了十九世纪以还,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关于基督生平及基督教形成的种种研究成果,让中文世界更多地了解到了在专业研究之中呈现出来的耶稣、他的门徒及保罗等人的故事、传说,有大量的地下考古成果和文献研究成果,我以为足可以让读者客观地探寻那个历史人物前后所可能发生的一切。近来,不断有人追问耶稣复活真伪及门徒亲属是否作假的问题。我想综合简述一下包括池教授在内,我手头上近年接触到的一些认为有价值的观点。我谈三个方面:1、耶稣是被以什么罪名处死的,这直接牵涉到尸体处理的方式;2、耶稣的尸体可能由谁处理,这直接回答福音书中记载的空墓穴细节之真伪判断;3、耶稣复活传说可能怎么产生,这是关于历史与信仰分野上的把握理据。
要说明一下本文的立场。我在这里把历史与信仰分开处理,在历史真相的推论中,坚持历史事实成立的证明原则,只讲理性可以接受的尺度,在事实推断上,以材料为基础,以可信的专家意见、乃至主要地以学术界的主流意见为准,这是因为自己本身不是研究者,没有专业的水平去判断与发言,所以还是老实做个“抄作业”的学生吧。同时,在历史之外,属于信仰范畴的事情由信仰去认定,如果理性上找不到充足的证据证明为伪的信仰命题,理性告诉我们,是允许存疑,允许保留的,更何况,即使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在信仰上的意义理解也与史家不同,这不是史识与品德的问题,而是人类理想追求之系统不同,功能不同而导致对意义的反映不同的问题,这是生存的丰富性导致的。但是,必需要再次强调,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理性论证原则、事实不可改变之原则,是不能变的,都要遵守的。我反对把信仰与理性、神话与历史混为一谈,这是我一直坚持的立场,所以池先生大作的许多想法,我是一下子接受了。
一、耶稣被处决的理由与过程
有专家说,从福音书的记载看,耶稣可能是在接受施洗约翰施洗后觉得身体出现了某些不同寻常的变化,后来他到了旷野四十天,四十天之后他确信自己就是旧约先知书和种种民间传说中的那一位弥赛亚,他开始组织一个特别的团体,开始了他的布道生涯。出乎人的意料,耶稣组织的这个团体,都是一些低下层的非武装反抗的人,同时,耶稣传的道,也不同于以住任何一位的先知。当年,以色列民间中关于弥赛亚的传说,颇为多且混乱,有的传说认为就是弥赛亚会牺牲,以色列会值着他的牺牲而获得解放,有的传说则认为不是,弥赛亚是新的以色列的王,他复兴大卫的国度,让上帝的选民重过摩西与大卫留给他们的吐气扬眉的大日子。在耶稣出生前三百年间,弥赛亚信仰成为以色列民间的主流信仰之一,不过它并没有得到保守的犹太教分子的支持,理由是古书无载。是的,这是犹太人被驱逐到巴比伦之后,由波斯、巴比伦一带的宗教中获得一个新的宗教信念。
从福音书看,耶稣生前显然已经非常老到的塑造自己作为弥赛亚的形象,而且有一点很重要,他不仅塑造要与民间期许吻合的弥赛亚,而且还要树立自己是“直接来自神”的高于一切的形象。例如他行神迹时说“你的罪被赦免了”,这在当时来说,是让人不解与愤怒的讲法——只有神才能赦免罪,连弥赛亚也无此权能,难道耶稣是神吗?他在“水上行走”、“斥退风浪”等等,都在表明,他拥有高于人类的能力。这自然对于被施行神迹、或目睹神迹的人来说,是极大的吸引,所以,耶稣在短短三年的传道生涯中迅速成为犹太人中的“公众人物”,这从他入耶路撒冷受到的欢迎就可想而知了。问题是另一方面,耶稣在传道中,有意不断与传统犹太教核心层产生观念上的冲突,对其提出尖锐的批评,不断地做出“离经背道”的行为,挑战犹太教的律法底线,经常与祭司、拉比闹不愉快,这使耶稣的形象在犹太教领导层、在热心传统复兴的人心目中成为眼中钉,一股威胁的力量,犹太教高层很想铲除他。有理由相信,耶稣一早就下了必死的决心来完成他在启示中获得的自我使命,他的殉道在他这方面是精心策划出来的事件。
那么耶稣是以什么罪名被处死。《路加福音》载,他被押到祭司公会时,当公会中的祭司问耶稣你是不是基督时,耶稣回答:“从今以后,人子要坐在神权能的右边”(路22:69)这句话激怒了众人,这表明,耶稣不仅自称为弥赛亚,而且自称是上帝的儿子,这样就构成了两条死罪了:1、从罗马方面看,民间的弥赛亚寓言是说那个弥弥赛亚是以色列复国的领袖,等于要推翻罗马人的统治,这不是死罪?2、从犹太教的信仰上看,没有人可以坐在上帝的右边,与上帝如此亲密,包括弥赛亚也不可以,弥赛亚只不过是上帝的特选使者,是人间的王,他无权在天国中享有如此崇高的位置,而耶稣的声称,比以色列任何一位的祖先都要地位高,这是对犹太教信仰的巨大亵渎,也是死罪。耶稣可算是当时最危险的罪犯了。大祭司该亚法据史家记载他最大的心愿是在他任职期间没有暴动发生。英国BBC公司拍摄的《JESUS:The real story》的系列影片(我手头上的是香港版DVD)中,女学者Dr Helen K.Bono说:“该亚法本能地相信耶稣是假冒的先知在煽动群众叛乱,又直觉上认为他应该被铲除”,于是,耶稣在公会被定罪后交给了总督本丢.彼拉多。
彼拉多是怎么看这个问题呢?福音书载,彼拉多在是否处死耶稣的问题上是犹豫的,因为他认为还没有证据证明耶稣要推翻罗马统治,但是他的确担心,因为在耶稣之前,就在他本人当总督期间,犹太地区的撒玛利亚就有一个人称卡达合的叛乱分子,在群众中散播他是弥赛亚,鼓动了很多群众到了基利沁山山脚整合成武装力量,意图作反。彼拉多知道后当然不手软,主动出击,以军队平息了叛乱,大部分群众付出了生命。所以,耶稣现在又称自己是“犹太人的王”,虽无直接武装起义的证据,但在逾越节这个犹太人最大的节日,在犹太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耶路撒冷进行宗教活动的时刻,只要耶稣上台高呼要起义,那耶路撒冷立刻就陷入混乱状态,军队再多,都是一场难于控制的大暴动。所以,站在管治的角度看,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耶稣还是为他的理想殉道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这位总督很老奸巨猾,他宣布,是你们犹太人认为他有罪,要他死的,我只不过是顺从你们祭司团的意思,不关我的事。啊啊,其实他的心应该很清楚明白,这个顺从犹太人的意思对他绝对大大的有利,因为按照从玛客比起义以来,凡是自称弥赛亚的人一旦被处死,他的组织立即土崩瓦解,威胁自行解除了。
上述解释表面上是成立的,不过对于犹太教传统与罗马法律的执行程序有研究的学者,却有不少人提出质疑,认为福音书里面所载耶稣被祭司和彼拉多判罪的过程,不符合当年的惯例。在池凤桐教授《基督信仰的起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中我读到了这类的质疑,以为很有一些道理。质疑的地方有几大方面,我择其中最主要的两点来说:
1、逾越节开庭审判罪犯,在犹太教中是完全不允许的,如果按教会通常遵照的《约翰福音》中的记载,大祭司的行为完全违法,犹太教是禁止夜间审理案件,更加禁止审判死刑的,同时律法也禁止当日审问,当日处决,这些程序全部都违反犹太教规,在犹太传统中找不到任何这样处决的先例,后来也没有。况且当年犹太祭司团并没有处决犯人的权力,必须移交罗马指定的当地最高行政官即彼拉多处理,而罗马法律的审判程序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完成,这种草率完全违反罗马法的精神,罗马法在古代法中素以公正、严谨著称,彼拉多不可能这样做。
而且学者还注意到一些细节,按当年的规举,纯粹属于宗教范围内的问题,犹太祭司议会有权处死犯人,不用移交罗马政府,但是福音书中分明写了耶稣被移交到罗马政府,这样一来,祭司们前面的审讯与酷刑更加违法,因为既然判断这个犯人要交政府,所有的法律程序均应由政府处理,前面的程序是不应该出现的。福音书中载的耶稣两次受审的程序完全一样,都是起诉、证人出证、判官审问被告,被告罪名成立受凌辱,这就令人质疑:为何两个完全不性质、不同习惯的“法庭”会出现完全相同的法律程序?
2、以耶稣换巴拉巴之举,荒谬难信。无论是罗马还是犹太教中,都没有在庆祝节期间释放犯人之说,更没有响应民众要求而释放杀人犯的例子。罗马法律中规定特赦权在罗马皇帝手上,是的,罗马史上确有不少罗马皇帝顺众要求而特赦罪犯,但这个众不是民众而是员老院或罗马议会,彼拉多不过一个总督,他哪来的权力宣布特赦巴拉巴?“罗马法律谨严,条理清晰,几千年来,为世界法律之所本,绝无乱民定谳之例。从整个罗马帝国千年之久的文献,找不出任何类似巴拉巴得释放的例子”(池凤桐,卷二)
那么,福音书为何要这样写?唯理派学者提出的一个假设:这是减轻彼拉多的罪责,加重犹太人的罪责,它反映了早期基督教徒对犹太人处死耶稣的深深怨恨。
然而,由于事件历史久远,除圣经外,我们今天可以知悉的犹太人的民间传说都没有透露出耶稣受审的详情,所以许多较为真实可信的细节我们是不可能重组了。池先生有一段话总结这个大概的过程云:
“大概的情形可能是在逾越节的时期,耶稣和门徒晋京讲道,圣殿当局深为气愤,严加监视,搜集情报。到事态严重时,当局觉得无法再忍,便呈上若干真真假假的证据,向罗马总督控告耶稣煽惑民众,阴谋不轨。不仅无视犹太传统法律,更自立为王,反抗罗马统治,同时呈上证人作证。根据圣殿当局的控告,罗马警*逮捕了耶稣。民众一见素来行奇迹的先知,束手就捕,不能自救,也就放弃跟随,连门徒也都像树倒猢狲散,没有人来为耶稣辩白。孑然一身,面临审判,承认宣讲天国,末世来临。罗马当局根据叛变法(Lex Julia maiestais),判处死刑,钉于十字架上。罪状为自立为犹太王,阴谋叛变,煽动反抗罗马。时为逾越节时期。至于审判的详情,无法可知。”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中)二、耶稣死后由谁安葬?
有人认为,耶稣死后,其尸体被门徒及亲属所盗,放于不可知之处,然后造成一个谎言,耶稣复活了,席此来继续维持他们已经失败的信仰的生命力,如果这是真的话,那基督教就真一开始就是存心欺骗世人,野心勃勃不仅,连宗教徒起码的诚实之心、虔诚之心也没有了,这个宗教绝对不是个好东西!但真是这样吗?我们首先从福音书关于耶稣被捕之后门徒们与亲属的表现谈起。先谈这些人中的女性,耶稣最后的日子有三个女性常伴身边,她们是耶稣和他的兄弟雅各的共同生母玛利亚,还有耶稣很喜欢的女门徒抹大拉的玛利亚,另一个叫多马。这三个人,从记载的片言只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他们对耶稣绝对的敬爱与追随,在感性上最关爱耶稣,这是毫无疑问的。耶稣死后,第一批探墓穴是全是女性,四福音书中写具体的人数各有不同,约翰写的是只有抹大拉的玛利亚,而马太则写了两位玛利亚,马可写了三个,除了两个玛利亚之外,还有一个叫撒罗米的女人,而路加写得最多,除了两个玛利亚之外,还有约亚拿和其它一些妇女。这表明,耶稣生前最感动的人群是女性,最爱耶稣的、相信耶稣,愿意为之献身的是女性,福音书中用了很感性而真实的语言描写了耶稣母亲面对儿子遗体过程中的悲伤。从女性的特点来说,这是完全可信的,也反映了福音书在情理上追求他们认为的真实,作者在出心上绝对诚实地记录下他们知道的事情,并无谎言之心。可以想见,耶稣被捕最痛苦是她们,可是福音书载,在迎救耶稣的实行行动上,她们的作为非常有限,玛利亚只能无奈而绝望地看着儿子的受刑到死亡,最后下葬,这里并没有出现一位充满政治欲的伟大母亲那种临危不惧,奔走筹划迎接儿子,果敢刚毅、智慧过人的形象,一丝一毫也见不到,她象一位常见的普通妇人那样,除了哭泣之外,束手无策了。这是可以理解的,她们一者来自于社会低层,在影响政治与施法的问题上,她们完全没有能力,二来,她们是女性,有许多事轮不到她们出面。那么她们很想耶稣获救,是不是一点事儿也没有做过呢?恐怕也不能这样说,我个人估计,很有可能,她们说服了耶稣那个可能是最有能力的门徒财主约瑟,请他出面为耶稣做点什么,更加很可能多次期求耶稣其它门徒要尽力想办法救出耶稣。
那么就涉及到耶稣团体中男性成员在耶稣被捕之后的表现了。福音书经常提及的耶稣几位得力的门徒,可以说无一在耶稣被捕之后表现出要与政府作一抗争、把耶稣从死亡的边缘上迎救出来的姿态。福音书首先传达出来的是他们面对巨大的国家机器与宗教掌权势力的合一的恐怕,惊惶失措,软弱无能。彼得三次不认主,其它门徒很快就离开耶路撒冷,失魂落魄地回到自己的家乡,有些门徒一段时间不敢提此事。这是符合情理的,笔者在上文提到,在耶稣之前,犹太人和邻近地区不止一次出现过反抗罗马的起义,领导人被抓后都死得很惨,参与者都负出了巨大的代价,耶稣被定的罪名恰好是这一个,罗马当年正处于极盛时期,其管治的铁手腕是举世闻名的,加之彼拉多不是个善良之辈,他镇压“乱党”的残酷所有犹太人都知道,怎不叫人惊恐?而且他们这班底层的人可以做些什么,他们有能力迎救耶稣吗?连有些社会地位的财主约瑟,充其量只能在耶稣死后向彼拉多提出索要耶稣尸体的请求,其它人可以做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那么他们有没有可能盗墓呢?从心理与意识上说,有可能,因为这是人之常情,尤其是两个女性的玛利亚。福音书中提到玛利亚一直在看着耶稣被殓的整个过程,并一直守在墓旁,而且第一天晚上,是没有士兵把守的,这一晚要“作案”的话当然有充分的时间,而且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约瑟,他是财主,完全有能力买通几个人做盗墓者,毫不费劲地把耶稣的尸体运到需要安葬的地方,这一切根本不需要玛利亚亲手做,约瑟完全可以担当此任,从他向彼拉多索要耶稣那一刻开始,他就是整个事件的主操者了。但是,这是可能的吗?这里有三个细节极为关键:一,约瑟可以这样向彼拉多提出索要耶稣尸体,而彼拉多居然会答应吗?二,当天夜间居然没有士兵把守,这是可能的吗?三,耶稣具体下葬的地点到底在哪里?前两个问题涉及罗马法律对处决罪犯的整个程序的法律与政治安全的模式问题,后一个问题直接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个盗墓说是否成立的推理立论。
上文说中,耶稣被处死是“政治罪”——煽动群众动乱,阴谋颠覆罗马统治。耶稣在当年的以色列也算是一个公众人物,有门徒与组织,这样一个人物,对其处死之后马上交还尸体给其亲属门徒,这是不是太仁慈了,政府的威信何在,从彼拉多的角度他,需要这样做吗?当年的史料显示,罗马人处决被钉十字架的犯人,其尸体通常有两个处理方法:一是尸体不拿下来,任由吃腐肉的动物,如秃鹫等吃其尸体;二是,弃置在集体的“乱葬岗”,有专门是重犯埋葬的地方。任何政治家或者地方主政的政客对于重刑犯的生死决置都会是极为严密的,他当然不是怕死人找他算账,而是担心活着的追随者继续闹事。试想彼拉多同意马上把耶稣交给约瑟等人,即意味着他下令处死耶稣是错误的,起码在良心上过不去,在当时耶稣的追随者和民众还没有完全离开散去的情况下,他这样做,不等于自己承认不是,留人以反罗马的证据吗?既然罗马对于钉十字架的犯人已有一套完整的处理程序和地方,他为何要打破惯例,卖这个人情给约瑟?这对于他的执政威信有帮助,还是对他化解耶稣自称“犹太人的王”带来的政治难题有帮助?要知道,犹太人的这个传说,始终是罗马的麻烦,是彼拉多最忌讳、恼怒的一条神经,他怎么可能这样轻而易举地再次顺从一个来自民间的耶稣的门徒?这一切都说不通!不要说远,就说萨达姆.候赛因被处绞刑之后,伊拉克当局一是禁止他的遗体曝光,二是没有马上同意他从前的追随者提出的把萨达姆遗体运回家乡提克里特下葬,为什么?任何主持处死犯人的政体都不会这样做。在此刻,政治安全的考量高于一切,甚至是不能顾良知与人情的。如果彼拉多真是这样做,那是“妇人之仁”,说明他很不成熟。因之,福音书的记载此处留下了巨大的漏洞。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不是专家的。
新约圣经中关于耶稣死后空墓穴的记载,池凤桐教授提炼为主要体现在六段经文里。除了四福音书之外,还有就是保罗的《哥林多前书》15章3—4节,以及传为路加主笔的《使徒行传》13章28—31节。其中《使徒行传》中提到的保罗的报道中言及的耶稣死而复活事件,虽然与保罗《林前》书的话具体有些出入,但简炼而完整:
“虽然查不出他有当死的罪来,还是求彼拉多杀他。既成就了经上指他所记的一切话,就把他从木头上取下来,放在坟墓里。神却叫他从死里复活。那从加利利同他上耶路撒冷的人多日看见他,这些人如今在民间是他的见证。”
我在这段经文中,既没有读到玛利亚的夜探墓穴,也没有提到约瑟等人索要尸体另行安葬,更加没有提到天使报复活的喜讯,福音书中绘声绘色的细节描述这里一概没有。从历史事件的比较法上言,我个人同意,《使徒行传》这段写的显然可信得多了:耶稣的确死了,的确被葬入坟墓了,也的确有人报出他复活,并且有一批的见证者在保罗时代依然活着。但是耶稣是如何复活的?细节无考。根据当年史家留下的材料,参照保罗这段话,可以得出下面的推断:耶稣死后,不是由其门徒亲属去埋葬,而是由彼拉多政权按照惯例,草草埋葬,埋葬的地点门徒们根本不知道!
说耶稣的门徒不知道耶稣具体埋葬的地点,是有史实依据的。现在耶路撒冷最大的基督教教堂叫圣殿大教堂,这不是指过去旧约时代的圣殿(那座殿现在只剩下那堵举世闻名的“哭墙”了),就是指耶稣下葬的地点,是因应耶稣预言圣殿被毁自己可以在三天内重建,按他传道的思想,身体是神的殿,故名为圣殿大教堂。那耶稣的墓穴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呢?据初期教会史学家欧瑟比所著的《君士坦丁大帝传》载,公元326年,即尼西亚会义召开的那一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一位早就信了基督教的妇人)寻获了钉耶稣的那个十字架,从而肯定了耶稣具体下葬的地点。如果这段记载是属实的话,可知耶稣死后约三百年间没有人知道耶稣具体葬在哪里。这样的话,关于一切门徒与亲属如何保守、如何探墓的讲法都成子虚乌有了。
下面再说我对于福音书中写把守墓穴细节的想法。当然,如果我上面引用的材料是站得住脚的话,这一段把守墓穴的说法也本无真实与否的资谈价值了,不过情理上还是说一说。
说到尸体埋葬的地方开始没有士兵把守,到了第二天才因犹太人的提醒派人去把守,情理上更加荒谬。《可太福音》载,那些祭司们知道第一天夜间,耶稣的墓地没有人把守,第二天马上进见彼拉多,提出耶稣生前曾言他死后三天复活,怕耶稣的追随者把尸体偷走,然后告诉百姓后说他复活了,这一段描述显然是福音书作者在若干年后根据民间传说添加的内容,如果是真的话,难道彼拉多在犹太地区执政这么多年,他没有听过犹太人中间流传着弥赛亚复活而当王的寓言,一个有经验的政客会这么闭目塞听、幼稚大意?
正统福音书里写耶稣下葬的第一天夜里没有士兵把守,可是一部叫《彼得福音》的二世纪后出现的伪经却写了大祭司和经师长老都一齐目睹耶稣死亡的情景,心目极为害怕,知道他们杀了义人了,怕丑事张扬,马上便亲见彼拉多,要求派给他们一队兵丁,轮流把守耶稣的坟墓,以防门徒盗取尸体,他们随同兵丁领班同一到达墓地,用自己的封条封了墓门,而且不太信任兵丁,自己亲身留在哪里,一同看守。安息日的第一天,天空雷声大作,两位光明的天使从天而降,墓门自动滚开,两位天使一同进入,兵丁见状大惊,叫起负责看守任务的百夫长和那些长老,他们全部人看见三个人一齐走出墓穴,两位挽扶着中间一位,中间那位背后有十字架晃动。那些人大惊,商量了一番之后,报告了彼拉多,彼拉多声明自己无罪,一切责任尽归犹太祭司长和长老们及他们的后代。呵呵,这个故事的真实当然高不到哪里去,不过有一点就是犹太高层的确是很害怕耶稣的门徒与追随者继续闹事,把事情越搞越大,所以当机立断,重兵把守,这意符合关于耶稣死时事件发展的一切气氛与内在理路。当年,犹太民间流传的耶稣复活故事,细节是多种多样的。这不奇怪,民间的东西就是这样在口传中增删润色,他们并不没有历史求真求实的意识,但求故事传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就可以了。福音书何尝不是这样?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下)三、“复活说”形成的可能推理
耶稣死了,按照圣经的文字,当时所有人都相信了。奇怪的事发生在他死后的第三天,墓穴空了,然后陆续有门徒在不同的地点见到耶稣复活,以真实的身体显现给门徒和其他人。这一消息完全改变了耶稣留下来的这班人的命运:“如果按照常理推断,(门徒们)肯定已经因为他们的领袖被钉死而沮丧,幻想破灭,但是他们在短短七周的时间里,却变成了勇敢无畏的见证人,并成为一个不断成长的教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见证的核心事实就是,耶稣是活着的,他在做工。他们毫不迟疑地将他们的改变归功于耶稣从死里复活所产生的影响。他们自己显然也非常相信这是真实发生的事,因为复活并非仅仅是他们口头上谈论的事情,它是一件他们愿意为之死的事情。”(约翰.德雷恩《新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使徒行传》记载的第一次耶稣的门徒在众人中讲道,是彼得的发言:
……拿撒勒人耶稣在你们中间施行异能、奇事、神迹,将他证明出来,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他既按着神的意旨先见被交与人,你们就藉着无法之人的手把他钉在十字架杀了。……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地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徒2:22—35)
这是对犹太教的彻底反叛的宗教观!宣布了基督教的核心教义的诞生与形成,基督教找到了脱离犹太教母胎的路线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督教的信仰全部建立在对耶稣死而复活的事实的相信基础上。这个事件的神学含义,正如第一次在圣经中发现其信息结构模式的学者C.H.Dodd(多德)总结的:(1)、耶稣已经成就了旧约圣经中的应许;(2)、上帝在他的生命、死亡和复活中做工;(3)、耶稣现在被提到天堂;(4)、圣灵已经被赐给教会;(5)、耶稣很快会在荣耀中再来;(6)、所有听到这福音的人都应该回应上帝的呼召,表示愿意改变生活方式,跟随耶稣。(转引自德雷恩,2005年)的确这样一种信仰,对于相信现代实证经验与科学的人而言,是不可接受的;如果我们不想把历史与神话等同起来,这也与一般的事理相悖。作为肉体的人复活,这是可能的吗?不可能。这就存在两个环节要理清了:一、是不是有意伪造;二,如何解释这种信仰的形成。
(一)、“复活说”是有意捏造的吗?
自古到今,都乏有人认为复活是一件有意策划出来的事,耶稣的尸体被门徒与亲属合谋盗走,然后谎称耶稣复活,目的是让已经中断的运动继续下去。但是这个说法多不为近代以还的学者所重视。笔者在前一节中已经推断了盗墓说基本不成立的理据,下面分析一下伪造复活的可能。任何伪造行为都要有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伪造的目的,二是伪造的实施的途径或方法。
从目的上说,伪造耶稣复活一定要对复活这个事件的含义有一套教义上的新说法,让人相信耶稣复活了,对当时的以色列乃至对人类具备何种意义,否则没有必要伪造。那么,谁最明白复活的意义?从现存的材料看,经过二百年的现代圣经学研究,大多数专家认为,第一个完整阐述出耶稣复活事件的神学含义的是保罗。福音书和《使徒行传》中门徒们的传道言论,成书于保罗之后。“四福音”及其它福音书均产生于耶稣死后三十到七十年之后,专家说现在保留下来可信的最早陈述复活事件及其意义的文字,是出于保罗之手,就是《哥林多前书》的第十五章3—8节。此书信成书于耶稣死后25年左右,已经相当完善地阐述了复活的神学意义。换言之,耶稣在生时培养起来的群体,没有一人能够说清楚耶稣复活这个事件的意义何在,这样的话,伪造是为了什么?
再从现存的正统福音书看,有两部福音是传说由彼得和约翰间接与直接地写成,从其叙述中,也可以印证这班最早的耶稣门徒,在耶稣被处死后,马上陷入对前途的绝望之下,包括了耶稣的母亲等女性在内,一时间没有一个人能够领导起这个团体再进行工作。福音书中写耶稣一直把受难这个计划隐藏得很深,只是有时用隐喻的形式透露些许,但这让门徒们一头雾水,直到逾越节前晚“最后餐后”上,在客西马尼园被捕时,耶稣都没有说出自己为什么不逃走而要接受死亡。这样一班门徒和妇女会在耶稣的行为里明白到耶稣的什么“计划”呢?
再从他们的处境上看,宣布耶稣复活会为他们带来什么政治利益和团体利益?现当代学者大多数认为,这个说法让他们整体地陷于困境:《马太福音》有一个细节,说司祭长老用钱贿赂兵丁,要他们指正耶稣的门徒盗走了耶稣的尸体,然后谎称耶稣复活了,并加了一个按语说“这话就在犹太人间传开了,一直到今天”(太28:15),这段按语说的是事实,在公元一世纪左右,犹太人社会中流传着一本叫《耶稣传》的书,从反面说耶稣的尸体被其门徒运走,扬言其主复活。我个人以为,这从反面说明了,“复活说”的产生对于他们来说是多么危险的事。因为一来,犹太人传说中的弥赛亚是复活后执掌犹太国,领导以色列人复国的伟大英雄,可是耶稣是吗?二来,按照犹太人古老经典说:“被挂的人是在神面前受咒的”(申命记21:23),所以耶稣绝对不是犹太人期望的预言中的弥赛亚。在耶稣接受上十字架一刻开始,关于耶稣在公众中的形象已经被毁了,耶稣是骗子。所以耶稣尸体不见了,门徒跟着宣称他复活,人群心态的推理马上就认定耶稣的尸体是被这班门徒盗走,然后谎称其复活的。但就当年精明的政府与犹太公会来说,要查证门徒们有没有做这样的事,并不是十分困难,而结果却是没有一个耶稣直接的门徒因此而被起诉定罪。
以上言其一。
其二,从伪造需要的途径与方法上言。笔者在第二部分说了,盗墓是不可能的,福音书中把罗马政府与士兵之大意、拙笨夸张化了,所以真正的盗墓很可能没有发生过。那么再从文本校勘上看,一个有意策划的图谋,其关于复活的描述应该有一个统一的版本,一个一致的说法才对,要不然是自暴其伪。可是在四福音书中,却见到不少细节上的出入。除了“死”—“下葬”—“空墓穴”—“复活显现”的主干之外,细节的出入颇有多处,可是说是一个叙述者一个版本!为何会这样?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原初的细节是不断被丰富的,最早的叙述者根本不明白“复活”是什么意思。这一点在公认为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的第9章9—10节有很好的揭示,复活对他们来说太陌生了。于是,没有讲述一个合符逻辑的、前后一致的故事,也就是正常的事了。这一切都说明,耶稣死而复活,并不是什么有意策划出来的一个欺局。根本没有人策划!
那么,耶稣真的复活了吗?从人类历史理性的角度看,不可能接受这个答案,但在信仰上却是可能的,只能是信仰上解释得了这事件的“真相”。不过,从人类宗教现象与心理上说,也可以提供一些复活说形成的可能性考推。这是从两个层面说的事儿,不要混为一谈。
(二)、复活说形成的可能过程
笔者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说了,很可能耶稣是被彼拉多政府按照惯例草草下葬了,而地点是门徒们不知道的,夜探墓穴之说是一个后来被添加进去的情节。那么,顺着这条线我们可以推测:耶稣被葬不久,即传出耶稣尸体不见了,到处找都找不到,而人们怀疑的门徒与亲属又有不在场证据,所有听到的人都惊愕了。而以色列民间当年已经盛行一个“弥赛亚复活执掌国度”的传说,门徒在失去耶稣的悲痛中、从听到耶稣尸体不见这个消息的惊愕中恢复过来后,回忆起耶稣生前的教导,慢慢领悟到耶稣的言行与传说中的弥赛亚复活故事的吻合,于是门徒很快又走到一起,共同分析思考事件,一致认定耶稣就是弥赛亚。他是复活了,所以他的尸体找不到了。我个人以为,这有可能是复活说形成的最初版本!
的确,如果我们不按照圣经福音书中的细节而独自再重组复活说产生的过程,困难是不言而喻,因为它更加明显地是基于种种假设而来的推理,危险性当然就高了。但是,基于历史之耶稣与信仰中之耶稣应分而治之的史学信念,这种冒险当然有价值,不防一试。下面,我结合池凤桐教授、德雷恩教授提供的一些当代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成说,并适当地(在我现有的水平上的自以为适当)运用一下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说说这方面的想法:
1、彼得的作用
唯理派否认耶稣复活是历史事实,认为这是信徒们在某种精神状态下见到的异象,并坚信为真实的耶稣站在他们面前,向他们显现。他们认为,这里一个关键人物是西门.彼得。据《约翰福音》记,在耶稣被葬后,抹大拉的玛利亚,来到墓穴时发现封闭墓穴口的石头被搬开了,马上跑去见彼得,彼得和一个门徒跑进去(约20:1—10)。彼得作为耶稣的“大弟子”,其为人热情坦率,但头脑又过于简单,易于冲动,容易接受暗示。耶稣的死让他极度伤心,在听到耶稣的墓穴空了,他感到神秘而精神兴奋,在某种神秘状态下,他仿佛见到了昔日朝夕相对的主,于是恍然大悟,耶稣是复活了。他把这个自己见到的景象告诉其他门徒,而其他门徒的精神状态与他差不多,于是他们都很快共同肯定了耶稣复活为真,并相信耶稣向他们分别显现了。这个奇迹让他们都无比兴奋,整体团体从极度沮丧中走了出来,并且坚信自己关于基督的信仰。
2、复活与显现的过程:从口头到文本的创作过程
唯理派推断说,最早认为耶稣复活是个别门徒的内心体验,再传递成小团体整个的信念,却并无直接证据显明耶稣真的复活了。但是当他们向群众宣称耶稣复活时,遭到了强烈的反对和嘲讽。熟悉犹太圣经并坚守旧约诫律的人可能会引用“申命记”中的那一条,被钉死在树上的人是上帝所诅咒的,于是“为了面对外来的攻击,精神的再生渐渐转变为肉体的复活。引用当时犹太通行的肉身复活的观念和一般民众的想象,来组织耶稣复活的历史记录”(池凤桐,卷二)那为何要塑造耶稣要在第三天复活呢?这是要应验先知何西阿的预言:“两天后他必使我们复生,第三天他必使我们兴起”(何6:2),这个观念比以色列地区要早的有埃及的奥西里复活、中东地区古老的阿道尼复活等神话,众所周知,犹太人都曾在埃及和巴比伦的统治下,受其宗教与文化的熏陶。逐渐的,“为了证明他的复活是真实的肉体,不是幻觉,便详细地描写他的肉体遭遇:受苦、死亡、埋葬、封墓、看守、挡墓大石、大石滚开、妇女见到空墓、两位门徒视察空墓,肯定妇女所见为真,天使显现,耶稣显现……后代更加添耶稣死后降入地狱,给死去的人宣讲福音,死者与耶稣一齐复活……这些具体的描写给复活的信仰增加历史性,证明耶稣复活不是个人的幻觉”(池凤桐,卷二)这种不断丰满的故事,越说越真实,出于需要为不同的人所记录。至《使徒行传》描述的“五旬节”前,这个小团体终于毫无畏惧地成为一支新生的宗教力量,很快在以色列及周边地区开枝散叶,成为打不垮的铁军。“随着时间的演进,历史的事实的记忆冲淡,神秘的感觉随时增新。泛希腊信仰中的神秘礼仪供给现成的解释。借用神秘的解释,回忆耶稣的生平,更远溯到数千年前的先知经书预言,在耶稣的言行中寻求应验。借用神秘的救世之神自作牺牲,以自己流血死亡,作为救世的工具,适应于耶稣的死亡,依照神秘教义,演成基督教神学。”(同上书)这是保罗的功劳了。
唯理派的说法,单纯从事理上看,是有一定说服力的,当然它与传统基督教的信仰是如此尖锐地对立,但若从文化宗教之演进理路上言,这些说法无疑值得参考。它可以轻易地通过人们的日常体验和精神分析手段,无论从个体精神状态还是以色列当年的信仰环境、气氛的结合,抑或是耶稣留下来的这个团体的现状,都可以解释得了复活说的在宗教经验上的起源问题。但是,问题并没有全部获得解释,例如马上凸显的就是:既然耶稣复活为一小团体的共同信念或见证,为何四福音书中的细节出入如此之多?这种出入显然不是各人的写法不同导致,明显是因为他们各自掌握或运用的史料来源不同造成,不是作者的主观原因所致。这就要加入另一个解释了。
2、“Q文献”假说
这是一个文献学上的假说。自十八世纪之后,不少的圣经学者都认为在四福音书的背后,还有一个更为原始的关于耶稣行迹的文献来源,但因为没有直接的证据发现,故以德文Quellen(史料)一词开头一个字母代替这个假设性的学说。不要忘了,它是假设性的。不过,即便如此对于解释四福音书出现大量的记载上的异同出入,却是有很大的好处的。主张“Q文献说”的学者彼此之间分歧也颇多,路线复杂,结合本文我只提一个当今比较多学者认同的说法:四福音书形成之后,以色列民间有多种的耶稣复活的传说,并且有多种的小册子流行。“原来耶稣死后不久就出现了记录奇迹的小册子,把所有的奇迹像流水账一样的一一排列,没有时地背景,也没有描写环境。四史成书时,各自选用奇迹插入自以为适合的传教过程中,自行加述背景场合,描写环境。”(池凤桐,同上书)这个说法也可以解释假如复活说并不是现实时空中发生的,只是门徒中的精神里的异象,那福音书中写耶稣以肉身显现并吩咐门徒种种说法,是因为民间那些关于耶稣行迹的小册子是非常原始、朴素、还未达到“记载”水平的文字,搞混了时空中的座标,于是对于相信耶稣复活为真的作者们来说,重新安排耶稣故事的时空座标时,就可以以信仰加理性推测某个故事可能发生在什么情况下,而复活显现就成为有血有肉的故事了。
这可能吗?这是可能的。不过,还再提醒一句:本文说引用的诸种说法,大多数均基于假设性的推理。真相如何,还是渺茫难求。
四、 结语:历史的耶稣?信仰的耶稣?
在结束本文时,这个话题虽然还是不可避免地因世界观不同而意见分歧,因此它带着沉重、艰涩的味道,但却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仅涉及我作为信徒对复活说的信仰,涉及基督教信仰的可信度,还涉及历史真相探索的原则,其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问题。故在我是不得不说的话。
首先我说何之为信史。清人崔述在谈及明清人所写之史时评其“所作《纲目前编》、《纲鉴捷录》等书,乃始于庖羲氏或天皇氏,甚至有始于开辟之初盘古氏者,且并不雅驯者而亦载之”(崔述《考信录》,此处转自汪荣祖著《史传通说——中西史学之比较》,中华书局,2003年)崔述说这话时,我相信他并没有接触过西方史学,他已经很明确地不相信,神话,人力人事之外的神秘因素是不应该入史的。史之可信,第一个前提必为真实的人类行为、人的事件、人的言论,超越人事的,均非史家所能证真或证伪,应该去而不用;第二个前提是不能求奇猎怪,以想象为能事,以想象为信史,钱钟书先生曾言司马迁《史记》写和氏璧,蔺相如“持璧却立,怒发冲冠”,虽“有声有色,或多末于马迁之增饰渲染,未必信实有征”(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册,中华书局,1998年),大家知道史家之笔惜墨如金,非大事不书,一个历史人物的行为细节不可能为当年史官所记,此盖小说家笔墨之先声也。从前笔者读报纸,某记者在一篇新闻特写中直接写道:“李素丽心里咯噔一下,有股怒火直冲脑门”,笔者当时即笑:你不是李素丽,怎么知道李素丽的心理活动?如果是采访人物口述回忆,当注明是人物自道,如果没有,就是记者生按白造、以想象胡弄!孔子云“多闻阙疑,慎言其余”(《论语.为政》)此为史家之金科玉律也,如著名学者汪荣祖先生言:“是故良史有疑必阙,若三皇五帝之事,疑而阙之,庶免妄意成诬,有损信史”(汪荣祖语)。以此度之,整本《圣经》能称信史的,就不可能是百分百了。这一点,基督教徒一定要理解,不能指责史家,以为严苛狭隘、“不解风情”。对于历史学而言,耶稣复活不能称为信史,这是合理的(当然,笔者认为,这不一定就适合于耶稣复活事件的客观求证,我的理由见下面第四部分)。也因史家这个信条,所以才有解释复活说形成的种种假设,这是基于史家信念之前提而来的假设。假设当然不能说就是事实,但却有助于重组事实的图景。所以我个人是十分主张,基督教徒要“多闻”,多闻而好思,精覃锐利,必有创见,久之则智慧圆熟,眼力过人,岂不善哉?
信史之追求当然没有错,但信史之完全获得殊非易事,虽是大家名手,亦不能完全达到,盖因史之越久,材料的参差、不足、证伪就越难,又盖因材料来源非都是有志于信史的客观实录。晚明张岱曾叹有明一代之史“国史失诬,家史失谀,野史失臆,故以二百八十二年总成一诬妄之世界”(转自汪荣祖著),深感近世之笔亦不可信,无它书写者的目的不在于客观实录而在于塑造某些他们需要的东西!有意伪造的,总体来说不难识破,因为有心为贼者必有蛛丝马迹,顺其理路可破,最难的是无心之伪,尤为难破。盖因史料之积累由口传至笔录,均为记忆之事,人的记忆是会变形、失真的,有专家作过测试:同一个群体事件,采访一百个现场目击者口述其事发经过,答案五花八门。史家贝克(Carl Becker)曾云,史有“既往实存之史”,有“吾人记忆之史”,前者是绝对的真,而后者是可以随时间和书写者所知而有增益变化的。遗憾的是:我们现在见到的所有历史记录,均属后者!
那么征诸关于耶稣的记述文字,我们没有发现一篇作品是有意识地站在史家之“多闻阙疑,慎言其余”的立场上写的!所有现在见到的都如此,无论是基督教还是犹太教笔下的耶稣都已经是在宗教意义上理解消化后的形象。盖因耶稣之事迹之值得写,不仅是他曾在当年的以色列有过广泛的影响,更因为他自己一开始就在犹太人那个充满宗教气氛的时代做的是完全宗教意义上的事。没有人能跳出宗教观点来还原述耶稣的事迹。所以,从十八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寻找历史的耶稣”,经历了最高峰的施特劳斯(David Strauss)仁南诺( Ernest Renano)之后到二十世纪宣布失败。著名的宗教社会活动家、神学家史怀哲(Albert Schwneizer)神学家韦斯(Johannes Weiss)指出把历史的耶稣所教导的一切约化为个人内心的伦理操守与理想,实在有违福音书中的耶稣对天国的理解,是与历史不符的。况且,在宗教气氛之下,特别是基督教这样标榜“基督信仰是历史的信仰”的宗教,神学与历史是不可分割的(见William Wrede观点),专家们发现根本不可能完全剔除福音书特定的角度和语言来重组一个所谓“历史的耶稣”。这方面的最极端的观点是著名的神学家布尔特曼(Rudolf Bultmann),他认为历史的耶稣意义不大,历史仅仅是福音的载体,是一种“宣告”。
布氏的观点或许太极端了,不过总体而言,今天我们在材料中见到的耶稣形象无一不是“信仰中的耶稣”,当年关于耶稣的所有材料都是透过信仰组织起来的,不同的信仰就有不同的耶稣,其实今天所谓还原历史上的耶稣,其世界观的前提依然是信仰(包括了无神论式的视野)!那么,基于基督教信仰,如何看待复活呢?这里粗略提供一些近一百年以还有代表性的观点:
以“解构神话”著称的布尔特曼认为,耶稣从死里复活是门徒们信心的结果,信心导致福音的基调,换言之,耶稣是在门徒的“福音宣告”中复活的,并不是客观上走出墓穴。另一位二十世纪新教重要的神学家麦奎利(John Macquarrie)似乎也主张此说,他认为“显然,复活并不是像十字架那样的一个历史事件,就是说,不是一个公开可见的事件”,对于复活这个说法,是一种信仰内的真,“产生这样一种信仰,即上帝确实是自我奉献的爱,生命的确通过死亡而获得,这就是关于复活的信仰。在整个基督教启示的光芒照耀下,这是一个合理的信仰,但它肯定不能靠坟墓是否空了这个不适用的论辩来予以证明,或使它显得是合理。唯一的‘证据’就是,在活着的基督教团体中,在那时,在今天,基督的位格仍然是活生生的,而活生生的上帝仍然通过他作出行为,进行复活使之完善”(麦氏著《基督教神学原理》,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
布尔特曼这个观点并不为同时代的神学家所认同,卡尔.巴特就激烈地批评这种观点是误导,他认为圣经所载的“空墓穴”是耶稣复活的有力证据,巴特首先是反对以历史作为信仰真伪判别的前提,他拒绝以批判的历史眼光看待福音书,他坚持人们之所以信仰基督不是因为那个空墓穴而是因为耶稣的确复活了,复活事件不能作单个事件处理,它本身就是一组理念与多个事件交织的结果,因之不能为历史学科所能验证,复活归根到底是超越历史的事件。
3、历史与信仰合一说
二十世纪后半叶另一位著名的德国神学家潘能伯格(Pannenberg)就认为用现代人的科学历史验证方法重组一世纪的历史图景,这本身就是不对的,因为后者根本就是历史的一部分。他反对传统神学把人类历史与上帝救赎分开来处理的做法,他认为耶稣的复活本来就是人类历史的一部分,因之复活事件的分析必须建立在对人类历史的分析之上,复活事件只能放在人类历史的普遍意义上把握才能得出真实的结果,与一般人类历史不同仅是复活在信徒的心中是上帝的作为,所以在研究耶稣的历史与一般人类的历史在方法论并无二致。研究人类历史的方法应该包含从人类历史的终局上的角度,从人类历史的整体形态及趋向上把握,更加贴近复活事件的历史性,潘氏认为人类历史的终局已经在耶稣复活事件中被预先揭示了。耶稣复活不仅是客观的历史事件,而且是诠释人类历史的钥匙,耶稣生前印证自己与上帝的种种亲密关系在复活事件中全部得到确认。
笔者个人的观点接近潘能伯格的观点。因为“六合之外,存而不论”的信史观并不能代表真实历史可能发生的一切,它只不过是人类基于“一般人的经验”而来的史观,要做到彻底排除耶稣复活作为客观事件的可能性,首先要做的是“排除上帝之在”的可能性,而这一点,历史学科能做到吗?不能。现在还没有一门学科做到这一点,甚至所有人类的科学综合相加也做不到!信史只能解释人类历史的一般现象,而不能解释耶稣作为上帝之子的真伪问题。在此,我认为,人类应持开放的态度,包括了信徒与非信徒。非信徒可以认为耶稣复活是虚构的,信徒也可以认为这不是虚构,这两者均不出史之可能性范畴。在此,孔子的话依然是适用的——“多闻阙疑,慎言其余”。","updated":"T15:05: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collapsedCount":0,"likeCount":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reviewer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0,"height":0},"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xuanzang","name":"玄奘"},"tipjarState":"inactivat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1,"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23:05:44+08:00","url":"/p/","lastestLikers":[{"bio":"野店初尝竹叶酒,劝农曾入杏花村","isFollowing":false,"hash":"827a40ace0d34cc245b1","uid":72,"isOrg":false,"slug":"hu-shi-la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微信公众号“零点翻书”
微博“平成遣唐使”
网易号“东坡杂谈”","name":"胡诗来","profileUrl":"/people/hu-shi-lai","avatar":{"id":"v2-efecb6e9da617cccc3217c7","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null,"isFollowing":false,"hash":"43b0b920a4cc3c4bf2dfc","uid":565800,"isOrg":false,"slug":"jimin-zou","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jimin zou","profileUrl":"/people/jimin-zou","avatar":{"id":"da8e974dc","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我想学长号","isFollowing":false,"hash":"e1f73eb3dd82baca0cad55eb","uid":32,"isOrg":false,"slug":"mizukami","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小森·霧","profileUrl":"/people/mizukami","avatar":{"id":"79cfa69bff9cb105a00fa328b94f4e6e","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传媒新丁","isFollowing":false,"hash":"ae7d1921bdd8a6bc163f0e8a0811ec90","uid":094000,"isOrg":false,"slug":"da-da-1-52","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传媒新丁","name":"达达","profileUrl":"/people/da-da-1-52","avatar":{"id":"f8bcad3d2","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io":"艺术设计","isFollowing":false,"hash":"eab1ab521fd7da86bd1c495b37df7ec9","uid":369600,"isOrg":false,"slug":"peng-yi-le-74","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name":"彭伊勒","profileUrl":"/people/peng-yi-le-74","avatar":{"id":"6e83d6a7da0ebfafef9ceb1d","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summary":"耶稣的死与复活:一段历史真相的可能性推断(上) 在关于耶稣死后,是否因信徒盗墓而谎称复活,精心策划一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骗案,因为史料的零碎,甚至彼此在细节上的矛盾而显得波谲云诡。近年陆续阅读到多一些的中文资料,特别近期购得华裔著名学者…","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isFollowing":false,"hash":"5eb8fedee1d2c97b9ec6c","uid":080500,"isOrg":false,"slug":"xuanzang","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不佞言 不妄语 莫再言说","name":"玄奘","profileUrl":"/people/xuanzang","avatar":{"id":"a5fb91d1daf03fecbc92d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xuanzang","name":"玄奘"},"content":"我理解首先还是人,有人的生老病死。佛自己也有病痛,有衰亡。所以信佛能够消减病痛延年益寿,我不认同。但是,濒死又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灵魂的存在。盲目耳聋的,濒死时候有视觉有听觉,能够观察周围,能进入有色彩有声音的世界,这是例子。濒死期间,能够回顾今生往事,看透许多浮云得到真相。佛家的禅定是否也可以进入这种境界?如果是,就不难理解许多大禅高僧进入另一个纬度世界的说法。释迦牟尼大概也是此种高手,非但可以看自己的,还可以看别人的,还可以就事看事。但可以肯定,佛祖活着的时候,没有神通,除了智慧超群,具有深奥的思想,能够指导别人开悟解脱,其他方面跟我们普通人并没有太大差异。我想大抵如此吧?","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17:28:10+08:00","url":"/p/","title":"佛祖释迦牟尼究竟到了一种何种境地?","summary":"我理解首先还是人,有人的生老病死。佛自己也有病痛,有衰亡。所以信佛能够消减病痛延年益寿,我不认同。但是,濒死又很大程度上证明了灵魂的存在。盲目耳聋的,濒死时候有视觉有听觉,能够观察周围,能进入有色彩有声音的世界,这是例子。濒死期间,能够回…","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next":{"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author":{"bio":"","isFollowing":false,"hash":"5eb8fedee1d2c97b9ec6c","uid":080500,"isOrg":false,"slug":"xuanzang","isFollowed":false,"description":"不佞言 不妄语 莫再言说","name":"玄奘","profileUrl":"/people/xuanzang","avatar":{"id":"a5fb91d1daf03fecbc92d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column":{"slug":"xuanzang","name":"玄奘"},"content":"宠物医院常用公猫阉割方法有刀割法和锤骟法。前者留有创口,易感染发炎,特别是遇水,卫生,自我舔舐等诸多原因使创口更易感染发炎。后者有时锤骟不完全,也易造成阉割失败,从而影响阉割效果。阴囊捆扎法阉割公猫效果好,操作简单,无后遗症,因费用原因医院未有公开实施,但可以家庭自我实施手术。\n乳胶管捆扎阉猫法,是用乳胶管或橡胶筋在皮肤外缠紧阴囊颈部,以阻断精索内血管和阴囊皮肤血管的血液流通,使睾丸和阴囊皮肤缺乏血液供应而萎缩呈干性坏死、脱落,达到消除生殖机能的一种无血去势法。它适用于1月龄以上的公猫,此术无外露性创口,阉割彻底。不受时间、气候及环境条件影响。不需特别护理,可以成批去势。\n1 准备长20厘米的乳胶管或橡胶筋,碘酊,助手1人。\n2 手术方法猫仰卧或侧卧,碘酊消毒阴囊皮肤和乳胶管。术者左手紧握阴囊基部。用力往下拉,将两侧睾丸尽量压到最低部。乳胶管的一端用左手的拇指压住,右手持胶管并拉长,在靠近睾丸的精索处,将阴囊皮肤紧紧地缠绕3~5圈,扎紧打结固定。\n3 注意事项(1)捆扎后,阴囊及皮肤变凉不肿胀,两天后睾丸实质变软,阴囊皮肤干燥,被毛脱落;第4天后睾丸实质呈粥状,阴囊开始萎缩变小。第7— 8天,阴囊捆扎部上下皮肤水肿。两周后消失。睾丸实质变硬。捆扎处皮肤干枯。30天左右,阴囊自然脱落,创面平整干燥。创口收缩呈“Y”形疤痕。(2)捆扎用的乳胶管或橡胶筋,要求弹性好,用前要消毒,捆扎阴囊颈部时,要用力拉长后再紧缠3~5圈,缠绕越紧效果越好。(3)当阴囊脱落时,为防感染,创口应涂擦碘酊或消炎粉,加速伤口痊愈。\n","state":"published","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canComment":false,"snapshotUrl":"","slug":,"publishedTime":"T09:42:39+08:00","url":"/p/","title":"公猫家庭自我阉割的方式:乳胶管捆扎阉猫法","summary":"宠物医院常用公猫阉割方法有刀割法和锤骟法。前者留有创口,易感染发炎,特别是遇水,卫生,自我舔舐等诸多原因使创口更易感染发炎。后者有时锤骟不完全,也易造成阉割失败,从而影响阉割效果。阴囊捆扎法阉割公猫效果好,操作简单,无后遗症,因费用原因医…","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1,"likesCount":5,"FULLINFO":true}},"User":{"xuanzang":{"isFollowed":false,"name":"玄奘","headline":"不佞言 不妄语 莫再言说","avatarUrl":"/a5fb91d1daf03fecbc92da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xuanzang","bio":"","hash":"5eb8fedee1d2c97b9ec6c","uid":080500,"isOrg":false,"description":"不佞言 不妄语 莫再言说","profileUrl":"/people/xuanzang","avatar":{"id":"a5fb91d1daf03fecbc92da","template":"/{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appStoreRateDialog":"close","nwebStickySidebar":"sticky","qrcodeLogin":"qrcode","favAct":"default","default":"Non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newMore":"new","iOSNewestVersion":"4.2.0","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sendZaMonitor":"true","homeUi2":"default","answerRelatedReadings":"qa_recommend_by_algo_related_with_article","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liveStore":"ls_a2_b2_c1_f2","zcmLighting":"zcm"}},"columns":{"next":{},"xuanzang":{"following":false,"canManage":false,"href":"/api/columns/xuanzang","name":"玄奘","creator":{"slug":"xuanzang"},"url":"/xuanzang","slug":"xuanzang","avatar":{"id":"4b70deef7","template":"/{id}_{size}.jpg"}}},"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AddVideo":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sys":{},"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耶稣十二门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