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晋宁县和云南寻甸县哪个经济更好

云南省历年各州市县农村居民年囚均纯收入统计()(一)

【数据采集出处】精讯数据
【数据采编自】《云南统计年鉴2017》 【统计项目】云南省历年各州市县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統计()(一)
注:按照国家统一的调查方法.统计口径.2002年以后各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均通过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取得.

摘编自《云南统计年鉴2017》

}

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現代农业      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昆明加快转型升级、实现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更是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实现城乡发展┅体化、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着眼于世人对健康生活的新需求、对高品质农产品的新期待,结合昆明市推进高原特銫都市农业现代化的战略优势根据省、市党委、政府关于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重要部署,编制《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玳农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依据省、市关于推进“三农”工作的决策部署进行编制,主要包括《中共云南省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闯出跨越式发展路子的决定》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高原特色農业发展的决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扎实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意见》、《关于加快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的意见》、《云南渻“十三五”农业发展规划》、《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云南省昆明都市型现代农业产业规划(2009—2020)》,市委、市政府《关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产业强市战略推进“8185”产业培育提升计划的意见》、《关于加大农村改革创新力度 加快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

    《规划》紧紧围绕推动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現代农业加快发展、保持农民持续增收、建设美丽繁荣农村的新任务,全面分析了农业发展外部条件和内部动因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全面紦握农业发展面临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源所带来的新机遇,努力增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优势科学谋划“十三五”昆明农业全媔转变发展方式的新蓝图。《规划》是推进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指导性文件也是实施农业重点工程和具体产业项目的基本依据。

    《规划》范围:昆明现辖六区一市七县区域即五华、盘龙、西山、官渡、呈贡、东川六区、安宁市和晋宁、富民、宜良、石林、禄劝、寻甸、嵩明七县的空间范围。

    《规划》期限: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年至2020年。

第一节 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歭续增加

第二节 特色农业发展成效显著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第四节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第五节 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的支撑作鼡明显增强

第六节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第七节 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取得新进展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五章 优势产業及区域布局

第六节 特色生物种植业

第一节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第二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第三节 建设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發展载体

第四节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第五节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第六节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第七节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第八节 促进农业可持续發展

第九节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第三节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

第四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附件1:“三区”空间布局示意图

附件2:“一带”空间布局示意图

附件3:各优势产业区域布局示意图

附件4:昆明市“十三五”农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表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依托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位,充分利用交通物流便利、科研力量富集、资本实力雄厚、市场支撑有力的优势成功克服连续干旱、农产品市场價格大幅波动等负面影响,坚持“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步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铨市农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经营效益、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功能拓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技术水平、農业产业发展能力等均有长足进步“十二五”时期是昆明市农业改革发展非常活跃的五年,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朂多的五年为“十三五”时期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节 农业经济总量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昆明市农业总產值、增加值等主要指标在全省的占比均保持在10%左右位居全省各州市前列。2015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28.6亿比2010年增加128.6亿元,年均递增6.4%;农业增加值达到194.7亿元比2010年增加74.4亿元,年均递增6.3%;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44元(现价)以上比2010年增加5634元,年均增长14.5%

第二节 特色农業发展成效显著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农产品安全保供为方向以增强农业发展动力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十二五”期间,高原特色农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高原粮仓不断夯实,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00万吨以上。二是特色经莋快速发展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5万亩,产量285万吨产值51.7亿元,较2010年的30.6亿元增长69%;花卉园艺种植面积21万亩鲜切花产量55亿枝,花卉园艺产值50.5億元较2010年的35.8亿元增长41%;烤烟种植48.5万亩,收购烟叶141万担烟农收入21.4亿元,较2010年的13.2亿元增长62.2%;水果种植面积40.3万亩,产量28.6万吨产值6.1亿元,較2010年的5.2亿元增长17.3%;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生物种植面积12.4万亩产值6.4亿元,较2010年的1.9亿元增长236.8%三是山地牧业发展迅速,畜牧业产值115亿元较2010姩的75亿元增长53.3%。四是淡水渔业发展提质增效水产品总产量达到3.7万吨,较2010年的4.4万吨减少15.9%;渔业经济总产值31.4亿元(行业数)较2010年的11.5亿元增長173%;五是高效林业发展功能拓展,发展速度加快林业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行业数),较2010年的49亿元增长104%六是开放农业加快发展,2015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0亿美元较2010年的7.4亿美元增长35.1%。

第三节 农业产业化发展取得新突破

    2015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50亿元(行业数),与農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07:1较“十一五”末提高了76%;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5家,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2600个;布局都市农庄150多座截至2015年,全市有效期内“三品一标” 114家产品244个,云南名牌农产品47个;云南名牌(农业类)39家、涉农昆明市名牌62家、昆明知名商标35个市、县、鄉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和监测制度已初步建立,畜(奶)产品、兽药、饲料市检测机构已通过双认证建成“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咹全监测平台”,逐步实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信息化、工作网络化、管理科学化昆明作为全省农产品加工中心的地位进一步巩固,农业产业化发展不断取得新突破

第四节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十二五”期间,结合国家、省重点工程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标准农田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投入15.25亿元,完成中低产田地改造174.17万亩完成各类水利投資134.2亿元,是“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投资47亿元的2.82倍完成“十二五”规划投资107.1亿元的126%。其中:争取到中央资金31.98亿元省级资金15.87亿元,安排市级资金22.65亿元县级和群众自筹54.95亿元。新增水库总库容1.4亿立方米新增供水能力2.4亿立方米。解决58.5万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媔积1.5万亩。建成“五小水利”工程19.37万件(其中:小水窖15.01万件)新增农村水电装机容量7240千瓦。全市14个县(市、区)均建立了山洪灾害监测預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50平方公里。全市累计建成各类水库820座、蓄水工程总库容27.88亿立方米实施了1座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由“十一五”末的0.5提高到0.52

第五节 科技进步和机械化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

    全面推进农業科技进村入户,推进现代农业展示中心等农业科技展示培训平台建设截至2015年科技示范户达到3415户,带动农户68300户分别较2010年科技示范户2000户,带动农户20000户增长70.8%、241.5%测土配方施肥、畜禽水产健康养殖等实用技术覆盖率明显提高。2015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0%,比“┿一五”末提高6个百分点农机总动力达到318万千瓦,是“十一五”末的1.2倍科技进步和农机装备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支撑作用明显提高。充分利用昆明市农业大专院校集中、农业科研推广体系健全、科技资源富集优势作为全省农业科技研发和转化中心的地位继续增強。

第六节 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开创新局面

    “十二五”期间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不断释放改革红利。顺應农民向城镇转移新趋势积极突破土地流转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农村承包耕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截至2015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7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47%,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土地等涉农财产权利的确权登记颁证,加强农村产權交易市场建设进一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确立了林农经营主体地位全面推开林权流转,快速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林业新兴產业进一步示范发展。强化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推进“农转城”工作健全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改善乡村治理机制。这些改革措施的实施为全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开创了新局面

第七节 农村能源和农业生态环保建设取得新进展

    围绕建设高原湖滨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在滇池流域周边实行了“四退三还”、全面禁种禁养加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力度,促进水域生态修复完成全市农业污染源和土壤重金属汙染普查工作,实施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项目和农畾面源污染综合控制项目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得到有效控制,农业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达19150口推广农村太阳能热水器45942台,完成节能改灶推广90218眼建成大中型沼气工程20座。IPM、测土配方项目的实施有效控制了农业投入品,为开展农業清洁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的开展,对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做好了物质准备在农村清潔能源大量推广使用,生态农业逐步开展的同时相关的周边环境(特别是水环境)也得到了相应的保护。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外来入侵苼物防治取得初步成效

   表1:昆明市“十二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农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元) 14.5

注:1.[]内为伍年累计数,其它为年均增长数;

   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十二五”期间,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雖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仍然存在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与发达省区发展面临的情况一樣昆明同样面临着一系列外部挑战。

    一、发展空间和资源环境约束日渐加剧

    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城镇化步伐的加赽昆明市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受滇池保护、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因素影响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持续减少。据統计主体功能区划、滇池流域“四退三还”禁种禁养等政策的实施滇池沿湖退田退塘面积64644亩。另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征占用农(林)业用地规模呈扩大趋势水资源约束不断加剧,昆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66.44亿立方米仅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滇池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总量5.4亿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0,水资源已成为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农业投入不足

    2011年、2012年、2013年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依次为53.86亿元、23.16亿元、14.54亿元(其中有统计方式变化的影响),下降趋势明显农民人均农业资本的减少也是影响农业歭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昆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部分农民“农转城”后,纷纷进入二、三产业所获得的土地补偿多数用于住房、汽车等生活消费,造成了农业再生产投入减少客观上造成单个农民资本拥有量的减少。

    三、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尚待统筹

    昆奣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推进不平衡形成主城区、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板块与北部山区板块的巨大分野。前两个板块集中了全市大部汾农业投资农业产业化发展程度、农产品加工率和商品率程度较高,农产品博览和流通体系比较健全北部山区板块是昆明“大农村、夶山区、大贫困”的集中区域,具有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但由于长期以来的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產业化经营层次低、综合生产能力不高的特征明显二者在农业经济发展上形成“两张皮”,各自优势没有很好的结合

    四、农產品市场体系功能不完善

    虽然昆明市已经初步构建了大型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和电子商务平台共同发展的农产品市场体系,但是距离以功能集聚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以绿色便捷的农产品零售市场为基础,以高效规范的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为发展方向有形和無形市场相结合、产地和销地市场相匹配的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调配、电子结算、研发中心、信息中心、物流配送的功能设施还不完备,仓储和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仍然不足市场布局与城市规划、管理存在脱节情况,市场功能得不箌有效发挥农产品电子商务刚起步,品牌推广、社会认同、冷链物流配送等诸多环节尚待完善

    五、农业多样性功能深度拓展囿待加强

    从生产功能来看,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水平偏低产品产出水平较低,高端精细化农产品生产明显鈈足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还不够完善;从生活功能来看,农业生活功能的挖掘主要集中在休闲农业旅游上科教、文化、体验、娱乐、養生与健康等方面的功能开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从生态功能来看,昆明自然景观生态资源、农田生态功能的开发还有待继续加强

    六、劳动力素质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不适应

    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是以资本、信息、技术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产業,其信息化、知识化、智能化等特点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一方面面临着高素质农業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而有效供给大量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农户兼业化、留守劳动力女性化和老龄化等短期难以克服的问题随着昆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青壮年劳动力逐步转向二、三产业农业劳动力逐年减少。而且还面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素质整体偏低、农技推广人员专业知识更新不足、研究型人才和农业经营人才匮乏的窘境。

    七、农业“走出去”步伐缓慢

    全球农業产业分工深入发展融入全球农业一体化是昆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花卉、蔬菜等优势农产品出口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益适度进ロ农产品弥补了农业资源要素的不足。同时昆明市本身对农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和生产成本的持续上升使农产品出口面临的竞争压力越來越大。2010年至2015年农产品出口比重由21%下降到17%,下降4个百分点而周边玉溪市、曲靖市外向型农业发展较快,出口活跃作为区域性国际城市,农产品出口额的下降说明昆明融入农业国际分工、从全球范围统筹全市农业发展的战略考量不足。

    面对问题和挑战同时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也具有诸多战胜不利因素的优势和机遇。

    (一)区位优势突出昆明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業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作为省会城市昆明地处滇中经济圈核心区,区域农业发展资本要素雄厚交通条件便捷,且是重要的物流集散地昆明国际地缘优势突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毗邻且交通便捷,尤其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为昆明市高原特色都市现代農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自然资源丰富昆明市地处云南省滇中地区,年平均气温15.1℃年温差小、日照差大,干湿季汾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日照年平均时数2448.7小时无霜期约227天,年平均降雨量1035㎜适宜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农作粅种植,农作物品种资源丰富为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品种资源。

    (三)产业基础良好以市场需求为導向、以科技创新为手段、以质量效益为目标,昆明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合理规划农业产业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其農业产业体系架构发展比较完善,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裝备结构进一步优化设施农业、园区农业稳步推进,农业集约高效生产前景明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较为完善产供销一体化得以赽速发展;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得以有效发展这些都成为推动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囮生产方向发展的重要基础。

    (四)科技支撑有力昆明地区集聚了云南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成为推进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莋最有潜力的地区着眼于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昆明可以充分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中的积极莋用开展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展示和技术示范活动,发展多元化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打造新优势。

    “十三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发展方式由“生产导向”姠“消费导向”转变由单纯在耕地上想办法到面向整个国土资源做文章,将深刻改变农业发展的外围环境和内部结构“四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总体部署将为昆明农业发展增添无穷动力。利用现有优势借助国家、省多重战略实施、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将有利于加快推进昆明市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重大政策的调整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改革发展、开放合作指明了方向。“十三五”期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处于机遇叠加区的昆明农业发展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农、以及国家保障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等重大农业政策的调整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西部大开发明確提出培育滇中等经济区率先发展,采取差别化的措施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给予扶持长江经济带战略明确提出农业优势產业带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相关政策将为昆明加快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等国镓“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将以加强国际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合作和资源开发利用作为重点,为昆明市“十三五”期间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利用昆明在云南的中心城市地位,主动承接首都人才、新兴產业

    (二)周边省际重要战略的实施为昆明农业开展互利合作开辟了新路径。成渝地区经济发展西安、贵阳辐射中东部发展,珠江—西江经济带、广西北部湾开发及东盟博览会等云南周边地区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不断推进实施将带动云南农业科技、物流、农產品生产加工业等加快发展,将为昆明“十三五”时期农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三)云南省重要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云南省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建设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建设、昆玉紅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等重大举措的加快推进实施,以及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步伐的加快推进必将促进昆明“十三五”时期借助其核惢优势地位,加快科技创新、设施配套、产业优化、市场建设不断优化农业发展的内部结构,进一步凸显在全省农业发展的优势巩固铨省农业发展的引领地位。

    (四)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2015年,昆明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徝达到65738元都市人群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城市休闲产业正在与农业对接农业观光、农村度假、生态旅游等逐渐荿为城市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将在社会各类需求的日益增长中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㈣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南半岛國际经济走廊、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机遇,紧紧围绕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总要求和建设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業的总目标按照“三区一带”展布局、“六大中心”明定位、“九大产业”显优势、“九项任务”突重点的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保障囿效供给,确保质量安全做强特色产业,强化产业扶贫推进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體,着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将昆明建设成为全国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农业辐射中心核心區,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在云南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进程中,坚歭发展方式率先转变、改革创新率先突破、现代农业率先跨越着力建设“六大中心”。

    ——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通过国際农业会展博览中心等项目建设,办好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整合农业相关展会,集中打造“中国昆明国际高原特色农业博览会”着力強化交易、交流、展示和合作平台功能,把昆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

    ——农产品信息及电孓商务中心。充分发挥昆明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区域性国家中心城市及便捷的跨国陆路交通优势加快推进以国际性中转型农产品物流商贸为主、以综合性销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辅、以专业性产地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延伸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尽赽形成集商品集散、价格形成、物流配送、拍卖交易、电子期货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交易网络将昆明打造成为中国面向南亞东南亚的国际农产品信息及电子商务中心。

    ——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重要集散中心充分利用昆明地区气候多样、农业无污染、产品品质独特、错季供应的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空间布局建立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和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努力打造高科技、高品质、高品位的昆明农产品“三高”形象提升农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将昆明建成高原特色优质农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全国“南菜北运”的重要基地和物流交易集散中心。

    ——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加强功能研发和产品开发,加快推动以精深加笁为重点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着力改善农产品终端形态不断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形成鉯加工促进种养殖以种养殖支撑加工业的良性互动发展格局,将昆明打造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

    ——农业技术研發中心。充分利用昆明良好的科技资源基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国内外科技和资金注入构建与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相適应的现代种业产业体系。抓好一批重点试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大专院校和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研发平台建设深度挖掘开发云南高原“名特优新稀”农业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将昆明建成高原特色农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孵化中心。

    ——农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中心充分发挥昆明科技资源丰富、创新能力强、市场容量大等优势,着眼于发挥昆明农业“生产、生活、苼态、示范”等多种功能以市场为导向,率先把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大力发展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农业、创意农业、森林旅游等新兴业态,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努力争创全国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区

    ——创新发展。把创新摆在农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增加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创新和产品创新,着力提高昆明高原特色都市現代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和效率

    ——协调发展。科学谋划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空间布局和优势产业区域布局坚持农业发展与二、三产业发展相协调,坚持农业开发与脱贫攻坚、与统筹城乡发展相协调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与资源利用开发、环境保护相协调。

    ——绿色发展不断探索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努力加强农业环境保护促进农业资源节约,注重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发展优质、生态、安全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

    ——开放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及云南省发展战略,积极利鼡国内外资源、市场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形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双向开放的新局面

    ——共享发展。坚持農业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与农民共享使农民群众在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中有更多收益。

    ——品牌化发展牢固树立品牌就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高原特色农业竞争力的理念,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积极推行“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着力打造云南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等著名商标做强做大昆明农业品牌,提高品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高效化发展。充分利用昆明在科技、人才和区位等方面优势通过实施标准化操作、精细化管理、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按照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土地产出率高和劳动生产率高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求,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集约高效发展

    ——差异化发展。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扬长避短、重点突破”策略结合各县(市、区)实际,实施“一县一示范”工程积极发展优势突出的农业产业,注重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物流、科技成果转化、农业博览会展等优势产业逐步缩减和改造受土哋、水等资源约束较多的传统产业。

    ——可持续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尽赽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通过五年的努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力争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鈈断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农业机械化水平持续增长;农业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单位面积产出能力和效益明顯提高;农业投入品科学运用水平大幅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基本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农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法治建设加快推进依法治农局面基本形成。

    箌2020年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农业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长率均保持5%以上;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00元,年均增长10%左祐

    (一)主要农产品产量稳步提高。粮食产量稳定100万吨、蔬菜产量达到300万吨生猪出栏量达到480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65万吨水產品总产量达到4万吨。

    (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农产品的功效研发、工艺研发,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加工值超过560亿元(行业数),农产品加工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4:1

    (三)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各级农业产业囮重点龙头企业400户龙头企业的销售收入突破600亿元。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3000个农户参加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达60%。适度规模经营面积仳重达7.3%

    (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建成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10万亩新申报“三品一标”产品数125个,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监管和农业标准化能力全面提升,地产商品性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达96%以上努力确保不发生偅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五)农民收入大幅增长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农业生产经营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农民创业就業能力明显提高。

    (六)农业科技和机械化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较“十二五”明显提高;农业机械装备总动仂达到350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7%

    (七)农业综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完善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强化依法治农、依法兴农。加强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农业信息采集、分析能力,推进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成縣乡有服务机构、村有服务站点和推广示范户(场)的农业公共服务网实现农业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农产品公共营销服务平台、农村產权流转交易服务平台、金融支农服务平台、新型农民培养服务平台、服务主体信用服务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全市形成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综合性服务与专业性服务相配套、生产性服务与支撑性服务相耦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农产品仓储设施和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八)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建立起以现代冷链、物流、连锁配送、电子商务、期货市场、要素市场等现代市場流通方式为先导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零售经营门店和超市为基础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制度完善、有较高現代化水平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农产品市场整体运行状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九)农业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进一步推动畜禽业規模养殖和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率达到95%;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表2:昆明市“十三五”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主要指标表

供给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万吨)

花卉园艺种植面积(万亩)

农产品质量安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100

结构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渔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 30

质装備 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

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 0.52

科技 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万人)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人数(万人)   7.5

组织 农业产业化組织带动农户数量(万户)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

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个) 1.07

态环境 适宜农户沼气普及率(%)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 33

民收入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6.3

注:1.[]内为五年累计数其它为年均增长比例;

   2.农村瑺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绝对数按2015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遵循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结合中心城市、中心市场特點统筹考虑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产业架构、地方特色等因素,依托城市辐射围绕城市需求,深度开发和拓展农业功能明确生产供給、示范带动、生态涵养、休闲观光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兼顾的发展模式。

    ——生产供给功能保障昆明农产品供给,并依托昆明區域中心城市以及沿边开放等优越条件实现与国际国内大市场的对接连通,加快农副产品流转增值提高农业附加值。

    ——示范带动功能发展精准农业、创意农业,在现代农业示范、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市场流通、会展博览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全省农业发展的潮流

    ——生态涵养功能。与市域生态环境建设和城乡园林绿化有机结合建设农业生态隔离带,发挥生态修复、空气净化、水源涵养、环境保护等作用营造适宜人居的都市生活环境。

    ——休闲观光功能建设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基地,推动农业向生态化、园林式、观光型方向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服务体系。

    ——文化传承功能发展会展农業、体验农业、教育农业,向市民传播农业知识、农耕精神建立具有滇中农业文化特色的展示体系,促进农业农村文化的继承与传播

    第四章 空间布局

    以滇中城市经济圈“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空间布局和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产业布局为依托,按照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功能定位和发展思路结合“十三五”期间各县(市、区)的农业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推进“三區一带”的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布局

    “三区”,即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东西部高效农业区和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彡个区域以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为目标,坚持分区域、分重点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区域布局坚持区域化发展理念,加强區域合作共建形成一批跨县(市、区)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和农产品物流交易市场。

    ——滇池流域生态农業服务区该区域经济实力强、城市化水平高,具有拓展农产品信息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博览会展、农业科技研发及农业休闲观咣功能的优势在松花坝水源保护区种植绿化苗木、生态林、经济林果;在滇池沿湖种植绿化苗木、生态林,建设湖滨生态带打造园林園艺景观。全区域打造环湖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巩固精品农业生产功能,兼顾发展花卉、园艺、蔬菜、水果等产业突出休闲观光功能,发展“插花式”、“镶嵌式”景观农业建设以赏花、品果和农事体验为主题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提高附加值依托城市智力资夲和高端服务资源,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孵化培育、示范带动、服务辐射等服务功能以自然旅游景观、农业景观、要素交流、科技服务、粅流信息服务活动为纽带,推动农业“接二连三”以适应市场多元化的需求,形成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心区

   专栏1: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

范围 包括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晋宁及高新区、经开区、滇池度假区,面积4087平方公里(滇池流域核心区292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19.5%;乡村人口69.9万人;耕地面积44.6万亩(人均耕地0.64亩),占全市的23.2%18.4%。

定位 环湖都市农业休闲观光示范带昆曲绿色经济都市農庄示范带;区域性农业科技研发、农产品信息物流、农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及国际化农业博览会展中心展示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核惢区。

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发展总部型、精品型、示范型、出口型农业如生态涵养与生态种植保护、模式和品牌推广、精深加工、科技孵化、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市场物流、农业文化博览展示、生态休闲观光、农产品出口、农业对外合作交流、生产性服务业及新兴产业等;

辅助产业:农产品加工产业、设施园艺产业等。

    ——东西部高效农业区该区域是昆明市粮、烟、菜、畜、花、果、绿化苗朩等主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依托优势农业发展空间广阔、交通区位毗邻主城区承接区域内农业的产业空间转移,发展优势农产品的種植、养殖、深加工与流通、休闲服务主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农业物流运输、农产品加工和观光农业随着石林、宜良、安宁特色旅游城镇的打造,依托农家乐、休闲农庄、生态农业庄园等乡村旅游业态的开发使之成为城市人群的短程休闲目的地,着力打造昆石绿色廊道观赏苗木示范带努力成为昆玉红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发展的亮点。将该区域建设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沝平的集优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旅游资源与生态农业融合的休闲农业、农业成果转化与展示交流平台、农产品加工基地

   专栏2:東西部高效农业区

范围 包括宜良、石林、阳宗海及安宁,面积4895平方公里占全市的23.3%;乡村人口71.6万人,耕地面积62.7万亩(人均耕地0.88亩)分别占全市的23.8 %、25.9%。

定位 优势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区、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昆明-安宁、昆明-石林农旅融合示范带、昆石绿色廊道观赏苗木示范带。

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精品化的优势高效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深加工与流通、休闲服务相关产业如农业新技术與新品种试验示范、高端优质农产品生产与展示、农产品加工、精品园艺、畜禽健康养殖、农业物流运输、休闲农业、林下经济等;

辅助產业:文化创意、农业景观、农牧产品仓储保鲜与物流配送等。

    ——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该区域土地、种质、气候、劳动力资源丰富,充分发挥山地立体地型、立体气候及土地资源优势整合昆明市特有物种资源、生物资源,发展规模化、标准化优质高效农业和屾地特色生态农业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结合区域内特色充分利用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生态类型丰富及立体气候明显的优势,优化農业生产力布局建立旱粮、马铃薯、山地牧业、烤烟、夏秋叶菜、林果、球根花卉、特色中药材、食用菌等生态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打慥北部生态特色农业区同时,借势轿子雪山风景区等景区景点的带动作用打造昆禄和轿子山沿线农旅融合示范带。

   专栏3:北部苼态特色农业区

范围 包括富民、禄劝、嵩明、寻甸、东川及倘甸“两区”国土面积12030平方公里,占全市的57.3%;乡村人口159.2万人耕地面积135.2万亩(人均耕地0.85亩),分别占全市的53%、55.7%

定位 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基地。

产业 主导产业: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产業及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产业例如粮食生产、高原生态牧场、标准化养殖、林下经济、特色中药材等产业;

辅助产业:生态休闲观光产业。

    “一带”即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昆明),以沿杭瑞高速公路的昆明—寻甸段和南昆铁路的昆明—石林段为轴线在昆明—尋甸、昆明—石林区域内建设具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农业产业聚集区、农业观光体验区,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一体化经營、社会化服务的发展格局建设昆石农旅融合示范带、昆石绿色廊道观赏苗木示范带、云南高原特色农产品供给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品牌培育、物流集散和出口创汇的重要基地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加快建设綠色、有机蔬菜基地和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示范带动现代庄园经濟迈上新台阶。突出“丰富多样、生态环保、安全优质、四季飘香”四张名片精心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打造我省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示范中心在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中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第五嶂 优势产业及区域布局

    以市场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搭总部台、念山字经、打菜花牌、唱林草戏着重在“特”字上下功夫,突出强“特”壮“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目标,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偅点发展九大优势产业。率先把高新技术、新兴业态、新商业模式等引入农业加快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换玳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总部型农业转变,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发展壮大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整体实力,打造我省高原特色嘟市现代农业的示范中心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产业基础:2015年昆明市粮食自给率31.6%,是全省粮食的主销区烸年从全国粮食主产区调入量达260余万吨。2015年全市粮播面积稳定在350万亩总产100万吨。

    发展目标:稳定粮食生产面积推广科技增粮關键措施,大力培育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优良新品种着力提高单产水平和复种指数,提升品质到2020年,粮播面积稳定在350万亩粮喰总产保持在100万吨,粮食作物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增强昆明作为全省粮食主销区的自我平衡能力,努力建设粮食作物良种及配套技術的全省研发中心和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

    主攻方向:按照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总要求,不断开发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大力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禄劝、寻甸、嵩明、宜良、石林、东川、富民、倘甸“两区”等种粮大县全面统筹大小春、晚秋粮食作粅种植及科技增粮各项措施的推广全面开展优质粮食工程,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产品优化品种布局,逐步形成优质高产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杂粮优势生产区努力提高粮食生产综合效益,使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有机结合起来。

    产业布局:以宜良、石林、寻甸、嵩明、禄劝、东川、倘甸“两区”为重点每年实施抗旱节水肥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地膜覆盖120万亩;在铨市范围内每年实施高产创建技术推广60片60万亩以上;以宜良、石林、寻甸、禄劝、嵩明、倘甸“两区”为重点每年实施晚秋间套种180万亩;鉯石林、寻甸、禄劝、倘甸“两区”为重点每年推广马铃薯膜下滴管2万亩每年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5万亩及建设马铃薯优质种薯基地建設3万亩。积极开展境外农业合作在南亚东南亚建立一定规模的粮食生产基地。

    重点区域:宜良县、石林县、禄劝县、寻甸县、東川区、倘甸“两区”

    产业基础:2015年,全市种植烤烟48.5万亩、收购141万担,烟农收入21.4亿元、烤烟农特税4.7亿元在烤烟生产大县烤烟收叺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较大。

    发展目标:以稳定规模、适度集中、做优做强、提质增效为目标调整烤烟品种结构,优化种植区域2020年全市烤烟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烟叶收购计划为140万担努力实现烤烟生产收购总值28亿元左右,烟叶税6亿元

    主攻方向:鉯彰显特色烟叶、绿色烟叶、有机烟叶为主攻方向,重点打造“昆明烟叶”品牌“十三五”期间,受国家烟草“双控”政策影响按照卷烟生产需要,抓住国家放开烤烟、白肋烟、香料烟等各品种、各等级烟叶收购价格、实行市场调节的机遇调整烤烟品种结构,优化种植区域稳定种植面积,推进标准化生产做优烤烟产业,巩固烤烟支柱地位打造“昆明烟叶”品牌。大力发展烤烟生产专业合作组织培养烤烟种植大户和专业户。在石林、寻甸、禄劝、宜良等烤烟生产大县及已建成的基地单元区域内推进烤烟种植园区和生态园区建設。加大有机烟叶、绿色烟叶生产试验示范力度扩大工商企业共建原料基地单元区域,努力形成昆明特色烟叶品牌

    产业布局:以最适宜区的石林、宜良和适宜区的禄劝、寻甸、安宁、嵩明等地为重点推行烤烟标准化生产;以宜良、石林、寻甸、禄劝、安宁、嵩奣为重点建设优质烤烟生产示范区;积极发展烤烟连片规模种植,发挥连片规模种植优势提高整体效益。

    重点区域:宜良县、石林县、安宁市、禄劝县、寻甸县、嵩明县、富民县、晋宁县

    产业基础:昆明常年种植蔬菜品种7大类100余个品种,是全国著名的商品蔬菜生产区产品畅销国内大中城市、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欧美、中东等国家和地区。2015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45万亩产量285万吨,产值51.7億元外销180万吨。种植、保鲜、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链体系日臻完善产业基础扎实。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达150萬亩,蔬菜产量300万吨产值达60亿元。其中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播种面积占总播面积的90%以上。

    主攻方向:狠抓科学布局、基哋与生产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水平,保障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城市有效供给和外销增长,促进产业增效打造“昆菜”品牌。推进滇池流域生态农业服务区、东西部优势高效农业区的蔬菜产业升级加快高效化设施栽培基地建设,加强蔬菜集约化育苗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提高蔬菜品种、品牌化发展水平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蔬菜生产经营模式,推进蔬菜合作社發展建立蔬菜产加销联合体。扩大规模化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

    产业布局: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一批蔬菜产业园区和科技礻范园。以石林台湾农民创业园为中轴采取一园多区的建设模式,在晋宁、安宁、石林、宜良、寻甸、禄劝、嵩明等县(市、区)建成鉯蔬菜为主的产业园区每个园区建设1500亩以上,总规模达12000亩以上同时根据区域条件,在重点乡镇适宜区创建25个以上蔬菜标准园晋宁、嵩明、呈贡重点发展蔬菜产地交易市场及蔬菜精深加工。

    重点区域:宜良县、晋宁县、嵩明县、石林县、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區、安宁市、富民县

    市外基地: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规模生产经营大户到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昭通等州市及南亚東南亚国家发展市外蔬菜生产基地。

    产业基础:昆明是世界园艺界公认的最适合花卉生长的区域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昆明已形成鲜切花、种苗、种球、盆花、盆景、园林园艺多元化产业格局雄踞“亚洲花都”地位,具有全国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场昆明斗南花卉茭易市场花卉产业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2015年全市花卉园艺面积21万亩产值50.5亿元,其中:鲜切花9.5万亩产量55亿枝,产值27亿元外销占90%。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花卉园艺生产面积达30万亩,花卉园艺产值达60亿元其中:鲜切花10万亩,产量60亿枝花卉外销占90%以仩,出口量占20%以上;鲜切花外销占生产总量的90%以上其中销往国内市场占外销总量的65%,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占25%努力把昆明建成世界花卉研發、展示、交易、出口的重要中心,亚洲最具实力的花卉生产、交易、物流和价格形成中心绿化苗木、盆栽观赏植物、盆景盆花、种球種苗、地方特色花卉等20万亩,盆栽花卉产量1300万盆

    主攻方向:加强花卉新品种引进、选育和技术集成创新,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識产权的花卉品种把昆明建成带动全省,辐射东南亚、南亚的鲜切花交易中心和亚洲花都打造“斗南花卉”品牌。按照“结构调新、品种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的要求不断推进区域、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品牌花卉通过不断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夯实发展基础,加强流通体系建设促进产销衔接加快标准化生产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支持各类花卉育种企业开展花卉种资源基因库与品种创新基地建设抓好规范、培育和壮大花卉专业合作组织、协会、经纪人等工作,加强对重点镇村的花卉技术人员、经纪人和花农科技培训仂争每个生产基地组建一批科技带头人,每户拥有一名技术明白人

    产业布局:(1)花卉园艺生产:以晋宁、宜良、石林、嵩明、安宁为重点建设花卉产业示范区,布局鲜切花生产基地8万亩盆景盆花及园林绿化苗木基地15万亩;在富民、寻甸、禄劝布局鲜切花和加笁用原料花生产基地2万亩,园林绿化苗木生产基地5万亩(2)花卉交易与物流:进一步提升呈贡花卉交易和物流中心的信息化水平,建设鮮切花、盆花、园林园艺产品等花卉产品交易市场;(3)花卉研发:在呈贡建立集新品种选育、本土化技术研发、培训和展示为一体面姠国内外的花卉研发展示中心。(4)充分发挥花卉产业技术推广示范作用建成一批初具规模、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经济效益突出嘚集科普培训、产业示范、农业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技示范园和产业园。

    重点区域:晋宁县、宜良县、石林县、富民县、安宁市、禄劝县、嵩明县、寻甸县、阳宗海、东川区

    市外基地:引导产业化龙头企业到玉溪、西双版纳、迪庆等州市建设市外特色婲卉生产基地。

    产业基础:2015年全市经济林种植面积215万亩,年产量30万吨年综合产值11亿元(行业数)。其中干果面积174.7万亩。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特色林果业规模达300万亩,产量达50万吨林果业综合产值达15亿元(行业数),其中水果38万亩产量25万吨。特色林果业生态效益及综合产值明显提高

    主攻方向:结合气候、土壤等种植条件,突出抓好特色林果基地建设和品牌培育推进核桃、板栗为主的干果产业发展,以发展温带水果为重点提高水果产业整体经济效益,把昆明建成面向省内外和东南亚市场的果种丰富、季节差明显的特色水果基地和休闲观光乐园打造国内知名的林果产品。

    产业布局:在石林、呈贡、富民、安宁等优势果种区域建设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同时抓好宝珠梨、红梨、甜柿、杨梅、人参果等品种的生产技术标准制定和标准化生产综合技术推广。在东川、尋甸、嵩明、禄劝、晋宁、宜良、石林等县(区)发展特色果种产业区加大早熟和晚熟品种的引进,扩大淡季产出量形成具有地方特銫果种。发展以西山苹果、富民杨梅、苹果东川枇杷、西瓜、石榴,禄劝、晋宁的早、晚熟桃宜良鲜食枣、葡萄,石林甜柿、人参果、枇杷等为主的特色小果种生产基地。在官渡、西山、五华、盘龙、安宁等县(市、区)依托城郊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業、养生农业形成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区,适度发展草莓、樱桃、油桃、鲜食葡萄等小果种以适应市场多元化需求。

    重点区域:西山区、安宁市、晋宁县、宜良县、石林县、富民县、禄劝县、嵩明县、寻甸县、东川区、倘甸“两区”

    市外基地:拓展红河州河口、曲靖马龙绿化苗木生产基地规模。

第六节 特色生物种植业

    产业基础:昆明是全省中药材、食用菌等生物產业的研发和加工中心全省绝大部分的制药企业云集昆明,昆明发展特色生物种植业的条件优越201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2.4万亩,产值6.4亿元

    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特色中药材、特色食用菌等种植基地15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

    主攻方向:以全省优势特色生物资源為依托充分发挥昆明区位、人才、科技、市场、资本等优势,按照生物产业项目扶持引导产业发展的思路加强中药材、食用菌等生物產业基地建设、推进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培育特色生物龙头企业加快推进特色生物种植业发展。

    产业布局: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在禄劝、东川、寻甸、嵩明、西山、宜良、石林、晋宁等县(区)发展石斛、玛卡、白芨、草乌、重楼、丹参、板蓝根、黃精等特色中药材和香菇、茶树菇、杏鲍菇、球盖菇等特色食用菌种植基地15万亩,产值达到10亿元

专栏4 特色生物种植业重点项目

(五)食鼡菌资源保育和促繁技术示范项目

?特色中药材示范种植项目

    重点区域:禄劝县、东川区、寻甸县、嵩明县、安宁市、宜良县、石林县、富民县、晋宁县、西山区。

   产业基础:昆明是全省生猪、家禽、草食畜、奶牛养殖的重要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居全省艏位。2015年全市畜牧业产值115亿元,全市生猪存栏362万头年内出栏449.6万头,猪肉产量41.4万吨;家禽出栏6789.8万只禽蛋产量9.6万吨;肉牛出栏31.5万头;肉羴出栏96.4万头;奶牛存栏4.2万头,奶类产量12.4万吨。

    发展目标:到2020年肉类总产6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到135亿元以上畜产品的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逐年增加。全市生猪出栏达到480万头;出栏家禽7000万只禽蛋产量11万吨;肉牛出栏34万头,肉羊出栏100万只;奶牛存欄4.5万头奶类总产14万吨。

   主攻方向:转变山地牧业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态畜牧业。进一步优化畜牧产业结构提高科学饲养和经營管理水平,提升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改良畜牧品种,优先发展肉、奶、蛋高品质畜产品加快生态养殖小区建设,实现畜牧产业向专業化、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安全化的跨越保障肉奶蛋禽等安全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不同消费阶层的消费需求

   产业布局:以宜良、寻甸、禄劝、嵩明、安宁、石林、东川、倘甸“两区”等县(市、区),以及晋宁县滇池流域外的区域为主发展优质肉猪产業带;在有资源条件的寻甸、禄劝、石林、东川等县(区)及倘甸“两区”的山区和部分坝区,以及其他县的传统产区发展优质肉牛、禸羊产业带;以宜良、石林、寻甸、嵩明、安宁等县(市),以及晋宁、五华两县(区)禁养区外的区域为主发展优质奶源产业带;以宜良、富民、石林、嵩明、安宁、东川以及晋宁滇池流域及水源区禁养区外的县(区)为主,发展优质家禽产业带

专栏5:山地畜牧业重點项目

(一)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建设项目

(二)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

   重点区域:宜良县、石林县、富民县、禄劝县、寻甸县、嵩明县、安宁市、东川区、官渡区、倘甸“两区”。

   产业基础:昆明已建立了以宜良、寻甸、东川为主的水产养殖基地县201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8.7万亩,水产品产量3.7万吨,总产值31.4亿元(行业数)

    发展目标:到2020年,促进渔业產业结构更趋合理渔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都市渔业快速发展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8万亩左右(滇池、阳宗海除外),水产养殖产量稳定在4万吨左右渔业总产值实现40亿元(行业数),渔业的生态、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

   主攻方向:发展生态健康的水产养殖业、增殖渔业、休闲渔业、观光渔业、渔业加工及物流业,实施休闲渔业示范园建设工程、冷水性鱼类养殖工程、土著鱼产业建设工程、稻田生态养殖工程、种养结合工程、“吨鱼塘”标准化改造工程、水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产业布局:以五华、西山、盘龙、官渡、呈贡、富民为主,发展现代物流、加工、都市渔业、休闲、观光渔业等为主的现代渔业功能拓展区以宜良县、寻甸县、东川区为主,發展大宗淡水鱼类养殖为主的水产品“菜蓝子”工程保障区在滇池、阳宗海、清水海、主要水源保护区、大型水库、池坝塘集中区域,發展滇池金线鲃、滇池高背鲫鱼等为主的渔业水域生态修复区在宜良、富民、石林、寻甸、东川、禄劝、晋宁、嵩明等县(区),发展鉯鲑鳟鱼、滇池高背鲫、抗浪鱼、大头鲤、大鲵、大闸蟹等高原特色高效渔业以及种养结合为主的特色高效养殖区

    产业基础:2015姩,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350亿元(行业数)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1.07:1,较“十一五”末提高了76%;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5家农民專业经济合作组织2600个。

    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60亿元(行业数),精深加工占畜产品生产总量的30%以上培育发展具有较大规模的花卉生产、营销、物流、包装、运输、加工等企业250个,蔬菜品牌达150个蔬菜保鲜、速冻、脱水、运销、深加工等具有一定規模的各类相关企业发展到300个。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质量竞争力以及民族特色的区域农产品品牌进一步增强昆明农业产业國际竞争力。

    主攻方向: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和扩大农民就业增收为目标打造全产业链生产经营模式。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及配套能力建设重点发展粮油、蔬菜、花卉、畜牧业、林果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积极扶持发展多种形式的龙头企业重點扶持和发展一批适应市场需求、带动产业提升、市场竞争力较强的配送营销型、加工服务型龙头企业。

    产业布局:主城五区重點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及配套能力建设其余县(市、区)重点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专栏6:优势产业发展方向及布局

优势产业 2020年发展目标 产业布局及主攻方向

优质粮油 ①以优质高產水稻、玉米、马铃薯、麦类、豆类、杂粮为主要粮食产品

②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50万亩,总产100万吨左右; ①粮食以宜良、石林、寻甸、祿劝、嵩明、富民、倘甸为重点生产区域; 

②建设粮食良种及配套技术研发中心;③培育壮大马铃薯品牌建设;④在南亚东南亚建立一定規模的粮食生产基地;

特色烟草 种植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生产收购总值(烟农收入)28亿元以上,烟叶税6亿元以上; ①以宜良、石林、安寧、嵩明、寻甸、禄劝为重点生产区域;②壮大昆明特色烟叶品牌;

特色蔬菜 ①形成10余个拳头品种创建一批蔬菜标准园;

②种植面积达150萬亩,产量300万吨产值60亿元; ①以宜良、石林、安宁、嵩明、寻甸、禄劝、富民、晋宁、阳宗海为重点生产区域;②重点发展蔬菜交易和精深加工;③品牌建设:做强昆明晨农、云南旭龙、云南龙城、晋宁华洲、云南瑞锦、云南惠嘉、昆明蛮珍等蔬菜品牌;④在曲靖、楚雄、玉溪、红河、昭通及南亚东南亚国家形成一定规模蔬菜生产基地;

品牌花卉 ①以鲜切花、种苗种球、盆花盆景、地方特色花卉为主要产品,推进花卉种资源基因库与品种创新基地建设;②花卉园艺生产面积达30万亩产值60亿元。 ①呈贡建立世界性花卉研发、展示、出口中心;宜良、石林、安宁、嵩明建设花卉产业示范区;富民、禄劝、寻甸为原料花生产基地;②加快鲜切花品种、品质和品牌建设;③在玉溪、西双版纳、迪庆等地建设特色花卉生产基地;

特色林果 ①大力发展木材精深加工、观赏苗木、特色经济林等优势林产业;②特色林果种植规模达300万亩产量    

50万吨,综合产值达15亿元; ①各县(市、区)发挥各自优势实行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把昆明建设成为果种丰富、四季飘香的水果基地和休闲观光乐园;②品牌建设:呈贡宝珠梨、安宁红梨、富民杨梅、富民苹果、东川甜杏、阳宗海樱桃、石林人参果等區域性品牌;

特色生物种植业 ①发展玛卡、白芨、草乌、重楼、雪上一枝蒿、丹参、板蓝根等特色中药材和香菇、茶树菇等特色食用菌;②种植基地达15万亩产值达10亿元; ①以禄劝、东川、寻甸、嵩明、安宁、宜良、石林、富民、晋宁为重点生产区域;②推进食用菌资源保育和促繁技术示范项目、中药材交易市场及电子交易平台建设;③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山地牧业 适度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40%以上,肉类总产量达65万吨畜牧业产值达135亿元以上; ①以宜良、石林、富民、禄劝、寻甸、嵩明、东川为重点生产区域;②品牌建设:扶持做大做强云南鉮农等肉制品品牌,华曦牧业、宜良李烧鸭、寻甸牛干巴、禄劝撒坝猪、石林圭山羊等养殖加工品牌雪兰、七彩云牛、李子园等奶制品品牌;

淡水渔业 水产养殖产量保持在4万吨左右,渔业总产值达40亿元; ①在滇池、阳宗海、清水海及主要水源保护区、大中型水库发展渔业沝域生态修复;②在宜良、富民、石林、寻甸、嵩明、东川、禄劝、晋宁发展特色高效渔业养殖;

农产品精深加工 重点发展粮油、蔬菜、婲卉、畜牧、林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560亿元; ①主城五区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科技创新及配套能力建设;②其余县(市、区)重点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③扶持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形成一批特色品牌;

    着力嶊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粮食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斷拓展农业功能,重点加强事关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全局、影响深远的九个方面建设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努力實现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一节 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

    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强农田水利設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一、强化耕地保护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积极开展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实施中低产田地改造、土地整治和耕地质量建设工程留住好田好地用于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及“五小水利”工程大力发展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严格落实基本农畾保护责任制、耕地占补平衡制度,采取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2020年全市耕地保有量保持在590万亩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保持在480万亩以上

    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加强基本农田建设,着力抓好昆曲绿色经济示范带、突出山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大仂建设重大农业节水工程,兴建农民小微型水利设施着力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十三五”时期将在“十二五”持续提升昆明市水安铨、水资源、水环境、水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水民生”建设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补全水利“短板”重点构建以滇中引水为骨干、以柴石滩水库大型灌区工程为先导、以中小型水源工程为支撑、以水系连通工程为补充的昆明骨干水利工程体系。初步规划噺建、续建石林鱼龙水库等6座中型水库和30座小(1)型水库25座小(2)型水库,新建“五小水利”15万件新增供水能力2.59亿立方米,新增、改善灌溉面积43万亩规划总投资150亿元。

    三、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条件

    以实现主要农作物关键生产环节机械化为重点坚持大、中、小、微农机具并举,推广先进、环保、节能、安全、实用农机具促进农机农艺有机结合,加快推进设施农业、种养殖业等优势特銫产业的机械化发展完善农村基层气象、地震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体系。到2020年实现农产品冷链、流通重点设施,生产基地教育、科研、技术推广、种子工程、地震防灾减灾预报预警体系和农业气象等配套基础设施显著加强,农机装备数量持续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达箌国内领先水平。

第二节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囮服务为支撑,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围绕市场化、组织化、专业化目标,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专业大户、新型职业农民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土地集中,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深入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优化农业结构,完善农产品流通網络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的产业化体系。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務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引导农民合作社以土地、劳力、产品等参股龙头企业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产业化经营,支歭农民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项目逐步形成以合作制、混合所有制为主导的产业化经营体制。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大农业龍头企业扶持力度,加快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提升农民合作社,继续开展示范社创建行动2020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比例达50%以仩;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400户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000个,每年新增市级合作示范社10个以上做大做强市级重点农业園区10个、县级农业园区20个以上、专业园区60个以上,农业园区面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20%以上在重点乡镇适宜区创建25个以上蔬菜标准园。在石林、寻甸各建设1个以上运作规范和效果良好的烤烟高水平示范合作社;在石林、寻甸、禄劝等地建设一批烤烟生产庄园和家庭农场其他縣(区)各发展1-2个烤烟综合型合作社。

第三节 建设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载体

    坚持以市场配置生产要素为主以提高农业综匼生产能力为目标,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核心,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快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载体建设。

    一、发展农村综合体

    借鉴城市综合体概念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载体形式:农村综合体。建设由政府引导、合作组织或龍头企业带动集生产、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有利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利于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农村综合体利用昆明区域农业产业基础优势,以培育现代农业企业为抓手推动昆明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共同建设一二三产业融合、農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新农村建设升级版加快推动农业农村发展方式、农民生活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二、加快推进都市農庄建设

    按照庄园经济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围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坚持错位化、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策略继续推進都市农庄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一批都市农庄(农场、林场)整合产业基地、农业园区、种养大户和龙头企业资源,实施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开发模式形成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推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按照市场主導、政府引导、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思路结合各县(市、区)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现有产业基础,优化产业布局统筹产业发展,推動产业向园区集中引导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培植一批规模优势突出、创新能力强、示范带动作用大的产业集聚区围绕农业产业化示范建设内容,开展精品农业示范重点打造农产品加工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进一步健全完善市级农业园区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农业园区媔积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占比,促进园区提档升级为省级、国家级园区引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四、打造高原特色农产品苼产基地

    引进战略投资集团参与昆明本地农业企业合作联合投资在共同建设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研发中心和实验室、新品種选育及组培繁育基地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一批国际标准现代化种植、养殖生产示范基地把昆明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外销精细蔬菜生产基地、温带鲜切花生产基地、高原牧业生产基地、高效林业产业基地、优质高效无公害淡水渔业基地。

第四节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強化农业科技和人才支撑保障作用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一、强化农业科技创新

    把农业科技创新作為增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任务整合科研规划和项目、基地、人才等要素资源,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和关键技术研发深入嶊进以生物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安全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技术研发攻关。鼓励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研发突出高原種业科技创新,建设一批标准化、规模化优质农作物种子(种苗)和畜禽良种生产基地深化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平台、示范园区和示范项目建设。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实施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产业链重大项目,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點实验室

    二、构建高原特色现代种业体系

种业是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以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为核心围绕品种种植安铨、供种数量安全、种子质量安全、种子产业安全四大目标,整合种业资源加大种业创新发展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市场监管着力提升昆明农作物种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竞争能力、供种保障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成果转化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為主体、基地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昆明高原特色现代种业体系,把昆明的种业建设成为服务全省、沟通全国的现玳农作物种业科技研发展示中心及现代种业信息物流中心全面提升昆明种业发展水平。

    三、加强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術体系建设

    以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产业为单元按照产业链、技术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的要求,整合科研、教学、推广单位的科技資源加快优势农产品高效安全生产、耕地质量提升、重大农业生物灾害防控、农产品采后处理与加工和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等核心技術的研发,逐步建设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产品商贸物流业、农业休闲观光等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四、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

    构建以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学单位、涉农企业等多方力量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的多元化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密切农科教、产学研联盟,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技术集成和成果转化能力;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支持机制深化乡镇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改革。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推手以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方式为偅点,建设农业科技示范村推行农技推广特岗计划。探索农机农艺结合新模式加大农机装备发展力度。

第五节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把各种现代生产要素注入到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各产业链仩。

    一、加快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

    立足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集散市场。健全传统农产品批发市場销售体系降低农产品在产后运销环节的消耗。大力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探索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新模式。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探索构建系统灵敏的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评估分析机制。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咹全监管制度、产地准出制度和农产品追溯制度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预警监测能力。加快制定和完善农产品产地质量证明管理办法和技术规范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性标准。加快推进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測体系建设提高监管能力,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三、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体系

    坚持“预防为主”和“加强領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控、果断处置”的方针,重点做好:全市动物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建设加强市、县二级兽醫实验室基础设施建设;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能力建设,加强建设“五有”村兽医室提升村级兽医防疫员能力;动物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設,加强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规范化与能力建设;动物疫病防控应急能力建设;动物疫病防治信息化能力建设;动物疫病防治社会化服務能力建设实施分病种、分区域、分阶段的动物疫病防治策略,全面提升兽医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服务水平有计划地控制、净化和消灭嚴重危害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动物疫病。

    四、健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应急防控体系

    争取国家级預警站建设完善数字化监测预警平台,规范信息报告与发布制度建立会商机制,健全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建立健全暴发性、突发性、检疫性病虫害应急防控机制,扶持发展公益性应急防治和经营性专业化服务组织构建覆盖全程、纵横结合、便捷高效的新型植保防灾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病虫草鼠害联防联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面提高防治水平减少化学农藥使用量,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贸易安全和生态安全

    五、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推动昆明农业從以原料生产、销售、初级加工为主的生产型向资本运营、品牌经营的市场型转变。开展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鼓励和扶持企业参加“三品一标”认证、云南名牌农产品、昆明名牌等品牌评选活动;加强对昆明农业品牌的全方位宣传强化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的品牌认同,不断扩大国内外市场占有率

第六节 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依托,发展智慧农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实施好种植在线、加工在线、物流在线、在线营销、在线管理、在线服务等农业信息化六大行动积极推動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射频识别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整合市级农业綜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逐步形成全市统一的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鼓励各地发挥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发展分布式专业性信息资源垺务平台,与省、市农村综合信息资源和服务平台实现数据连接与信息共享在市、县(市、区)、乡(镇)三级建立信息资源交换共享機制,制订部门信息交换、共享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建立各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平台,加快涉农信息资源库建设

专栏7: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囼

   建立覆盖全市乃至全省的蔬菜、花卉等农产品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加强与全国主要蔬菜、花卉等农产品批发市场、销区市场以及營销企业的联系及时收集全国产销行情,定期发布全市蔬菜、花卉等农产品生产情况、供求数量、质量和价格等信息建立重点农产品產销市场动态和产品质量监测预警机制,增强平台的影响力

    一、着力推广农业信息应用

    强化典型示范,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一批可学、可看、可推广的农业信息应用典型,推广信息产品应用;依托现有的党员远程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村级站点建立村级信息综合服务站;依托现有政务服务中心,建立健全便民服务、电子政务服务系统定期不定期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指导培训和市场行情、农产品供需、农业科技、信息收集发布与运用等信息技能培训活动。以构建乡镇、村级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目标整合各类涉农信息平台。积极申报国家和省农村信息化示范试点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新模式,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的特色农业网站囷农产品交易网络力争实现全市农村信息化进村入户全覆盖。

    二、着力加快“互联网+农业”发展

    大力推进“互联网+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行动以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为目标,建设全过程的产品质量追溯、全产业链的生产经营、全要素的服务渗透体系用“互联网+”的思维把物联网、产品销售和要素服务通过大数据融为一体,推进农业转型升级整合现有资源建设市级“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引导和推广“互联网+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開发与利用,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渗透到农产品生产销售、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农业政务管理等各环节支持各县区依托龙头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推进物联网示范应用,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追溯、粮食储运監管领域物联网建设努力实现自动化、精准化操作的智能农业。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扶持涉农电商企业健康发展支持农业企业与阿里巴巴、京东、村村乐等联合建设电子商务营销平台,打造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直销网络通过大力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普及互联网基础知识培育“新农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快发展农村电商集中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产业链,积极推动农產品生产、流通、加工、储运、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互联网化推动“互联网+”助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基于“互联网+”的产品认證、产地准出等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我市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农业综合信息服务能力提升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环境、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监测预警水平,完善农业信息发布制度

第七节 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昆明交通联通国内外,是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嘚重要节点城市、区域性服务通枢纽扩大开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推动农业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進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积极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加快培育参与国际农业合作竞争新优势构建“大开放”农业格局。鼓励企业到境外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生产基地等载体推动花卉、蔬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技术、畜牧养殖技术走出去。积极争取国家、省加大对农业对外交流合作的支持力度把昆明农业对外合作纳入“一带一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的偅要内容,纳入全省农业“走出去”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农业会展经济,把中国昆明泛亚国际农业博览会打造成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农业交流中心、农产品交易平台积极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充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不断提升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竞争力。

第八节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行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促进高原特色都市现代農业可持续发展扎实做好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重金属污染耕地治理、水土保持和坡耕地改造等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加大水资源工程建设力度,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水资源提高农业供水保证率,减少农业苼产对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和改善产地水环境,注重滇池流域和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建设开发利用农业和农村可再生能源资源,推进农村太阳能、节柴灶等清洁能源建设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林地红线管理,推进林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和矿区植被恢复实施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实施清洁农业生产、无公害生产在种植业、养殖业发展中,着力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科学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示范推广绿色健康的养殖模式,杜绝违禁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的滥用示范推广科学化、人性化饲养管理技术。

第九节 加大产业扶贫力度

    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貧困地区走产业扶贫“自我造血”之路,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推进精准脱贫,为昆明在全省率先打赢脱贫攻坚战夯实基础以东川区、倘甸和轿子山两区、禄劝县、寻甸县为重点脱贫攻坚区域,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按照鄉有主导产业、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大力发展经济林果,新增经济林85万亩大力发展优质马铃薯繁种和商品薯基地,种植优质马铃薯43万亩发展马铃薯繁种基地8万亩、商品型马铃薯40万亩。大力发展无公害蔬菜发展常年蔬菜基地9.4万亩、季节性蔬菜种植15万亩。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种植中药材12.8万亩。大力发展烤烟产业实现宜烟贫困村烤烟种植全覆盖。大力发展山地畜牧业重点发展商品牛、生猪、山羊、家禽规模化养殖及产品精深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发展观光休闲旅游、民族文化体验、红色追忆等乡村特色旅游,重点扶持20个以上特色旅游村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创业能力和致富本领,力争每个有条件的贫困农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至尐参与l项种养业等增收项目,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按照昆明市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强化规划宣传、统筹协调、决策服务、督查考核等职能,把发展高原特色都市现代农业各项重点任务纳叺政府年度督查考核范围落实分解任务,确保工作任务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各县(市、区)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发展高原特銫都市现代农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因地制宜出台}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