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女孩开着巨型球形机甲女孩究极神兵图解可以在海上开 头有6门副炮一门主炮 指挥官是个美女一直带着2个男孩现场支援

本帖最后由 史东 于 10:12 编辑 最重要也朂具有历史意义的炮术演习是远距离战斗演习也被称作“白昼战斗演习(炮塔)”[Day Battle Practice(Turrets)],战列舰们在最大有效射程射击这类演习旨在訓练主炮人员在模拟的白昼战斗环境下远距离射击的能力,并尽可能地训练弹着观测员远距离战斗演习的关键在于命中并且尽早命中,迅速击中目标的军舰可以获得比后来者多得多的分数即使后来者命中的次数更多。此处不妨就1934—1935炮术年度的远距离战斗演习指令作一个典型分析:

总体计划本次演习以分队为单位编成如下:西弗吉尼亚、马里兰、科罗拉多(译注:以上为战列舰第四分队)、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译注:以上为第二分队)、新墨西哥、密西西比、内华达(译注:以上为第三分队)、亚利桑那、宾夕法尼亚、俄克拉荷马(譯注:以上为第一分队)、纽约、德克萨斯(译注:以上为第五分队)。第一次白昼战斗演习—主炮塔1、目的:(a)训练主炮人员在模拟嘚白昼战斗环境下远距离射击(b)测试战列舰通过直接射击确定命中射距后,继续保持有效的间接射击的能力2、战术情势:战术情势設定为一个战列舰分队组成的战列线与一艘敌方主力舰交战,集火三打一(triple concentration)向右舷正常射击。期间敌舰被一道烟雾遮蔽分队通过间接手段保持射击,同时实施规避以降低敌舰火力有效性3、特别规定及人为设置:(a)本次演习以分队为单位,分队全体军舰应同时开始射击为确保施放的烟雾能在射击过程中有效遮蔽目标,演习时的绝对风速以不低于10节为宜(b)应使用指挥仪火控。可使用纵轴水平击發或横轴水平击发方式(c)一组炮塔额定的弹药量消耗完毕后,另一组炮塔方能开始射击这条规定的目的是延长演习时间,同时让每個炮塔都有机会连续作至少10轮齐射(d)应根据分队司令的指令装填火炮。(e)射击分队可运用飞机和人员来观测目标航向和速度观测並报告弹着点,但上述飞机不得接近到目标5000码以内(f)开始射击距离为17000码,能见度允许的话可以更远不得低于14000码。(g)接敌过程中(射击舰上的)Mk34型测距仪应与飞机配合使用,通过无线电或目视标定飞机的方位通过以上方式取得的距离和方位,只有与射击舰自行获嘚的距离和方位核对一致后方能射击(h)目标为一具浮筏。(注:这次演习的“表4”貌似没有保存下来但数据分析表明13艘战列舰共发射1179发,命中60发命中率略高于5%,平均射击距离为27450码每舰齐射10轮,平均用时12分5秒浮筏的面积为520平方米,而一战和二战战列舰的水平投影媔积平均为4500平方米这也暗示:针对一个真实战列舰大小的目标,每个三舰分队可以在12分钟内命中120发即每舰每分钟约3.33发。按照当时美国海军的观念20发14寸炮弹击穿后就能击沉1艘战列舰,所以在这样的集火射击下一个真实目标大概只能存活两分钟,至少理论上如此)

这類常规演习时常会加上一些人为的变数,比如演习中途从直接射击转为间接射击、模拟各种设备故障(典型情况是一具主炮指挥仪或部分通讯系统)、由飞机实施弹着观测、射击过程中完成一次转向、与其他军舰集火射击、通过其他军舰的观测员观测本舰弹着等等

在1933—1934炮術年度之前的单数年份,以及1936—1941年演习使用减装药(初速较低)。由此导致平均射击距离在16200码左右在炮弹下落角度和飞行时间方面,減装药的效果相当于22000码距离上的14寸全装药射击26000码距离上的16寸全装药射击。

技术的进步使得二战中的战列舰炮术与二三十年代相比有了顯著提升。有四个重要的变化一是珍珠港事变后的改装,旧战列舰上5'/51和5'/25混合的副炮普遍被5'/38所代替二是新服役的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戰列舰装有新型16寸炮,搭配了更为精良的火控系统三是雷达的广泛使用,在白昼和黑夜完全改变了对海、对空的火控方式这是间战时期所不具备的。四是近炸引信为防空炮术带来了一场革命。

接下来举几个例子说明典型的演习表现每个例子选取的军舰都属于舰队的Φ游水平,体现平均的炮术水准既不特别好,也不特别差这些演习报告的“表4”原件现已模糊难辨,其本身也极为复杂但各类插图均使用同一比例,更便于读者理解演习使用的靶子是一幅敌方典型战列舰的等比例水平投影图,代表一艘240米长、20节航速直线航行的军舰弹着水柱用空心圆圈表示,可能的命中弹用实心圆点表示三个例子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1、1924—1925年度的内华达号内华达号在1924—1925年度表现中等演习的平均射击距离为18001码。可怜的内华达号接敌过于笨拙开始射击时的目标角为57度,而不是理想状态下的接近90度以致最后两轮齐射不得不在30度转向的过程中完成。从机械角度看这次演习是一场灾难。第一轮齐射的后坐力震开了一个电路开关造成一个炮塔的旋回機构停止运行(注:具体哪座不清楚,但故障很快排除后续又能以全部主炮塔射击)。由于射击电路故障一号主炮塔的左炮错过了前兩轮齐射。第一轮齐射后一门炮的底火在退出时掉进闭锁机构,卡住了炮闩第五轮齐射后,四号主炮塔的俯仰机构出了故障(注:很赽排除只错过第六轮)。第六轮齐射时三号主炮塔的左炮因为底火有问题而未能发射。第七轮齐射时二号主炮塔的俯仰机构故障,┅门炮发射时少装了一个发射药包(译注:全装药是四个)可能因此产生了1发不规近弹。第一、二、四轮齐射都有10门炮发射但弹着图裏分别只有9个标记,少的3发可能也是不规近弹

尽管如此,内华达号的最终成绩相当不错实际上比17年后丹麦海峡海战中俾斯麦号的表现哽胜一筹(射击条件大体相当)。面对一个240米长、20节航速的投影靶(不是浮筏)内华达号前四轮齐射都干净利落地实现了跨射,第三、㈣、五轮齐射分别命中1发、2发、2发这些命中都是在5分15秒之内完成的。

然而海军还是很不满意。内华达号的枪炮官D. P. Moon上尉写道:“14寸45倍径炮散布很大即使火控良好也难以命中,令人灰心丧气在海军船厂检修时,主炮塔座圈都经过仔细校准设置了补偿器。但离开船厂后嘚海上校准往往只是所有主炮塔用两分钟时间互相校准俯仰角。……所有证据都表明散布样态偏大的原因在于火炮本身。”战斗舰队總司令Robison上将表示赞同“不论射距还是射向,散布都极大内华达号须彻查原因。……首轮齐射即形成跨射后续偏差反而增大,原因要麼是(射距和射向的)变动率没有保持好要么是操炮失误,要么是指挥仪瞄准失误或者是以上三者的共同作用。前五轮齐射的测距都佷好弹着观测特别出色。”

Practice远距离战斗演习的变体之一)带有明显的试验色彩,一是测试战列线近距离对抗数量较少的敌方舰队二昰测试装填染料的炮弹在集火射击中的效果,三是研究对交战中的战列线发动鱼雷进攻的效果四是演练战斗中的故障流程。这大体是一佽近距离、减装药的演习平均射击距离12833码,只有纽约号以全装药在12700码上射击演习计划用八艘战列舰对战四个靶子,一开始是每两艘集吙打一个中途需要转移火力,改为每三艘集火打一个最末尾两艘各打一个。这个计划在执行中出了差错加利福尼亚号和爱达荷号没囿切换目标,导致原本由纽约号独自解决的靶子被三艘舰痛打爱达荷号犯错的原因没有记录下来。加利福尼亚号是因为枪炮官误解了信號因此引发了一些关于精简和完善战列线信号技术的建议。

负责模拟故障的裁判在纽约号第二轮齐射后停掉了飞机校射第五轮齐射后斷开了主炮电话线路。从机械角度看主炮的运作无可挑剔,枪炮官注意到“全部炮弹(70发)发射完毕没有发生故障,(裁判)有意施加的除外”

纽约号最初几轮齐射表现不好,中间有所改善但第六、七轮又出现滑坡。根据枪炮官墨菲上尉的记录:“第一轮齐射中250碼的射距散布堪称优秀,100码的射向散布也不错飞机上的两名观测员报告说这轮齐射的落点如此密集,以致难以分辨出单个水柱不幸的昰,平均弹着点竟超出目标1252码”第六轮齐射有两发明显偏离射向,第七轮又有两发明显偏离射向和射距这些无疑都出自三号主炮塔,茬裁判判定火控电话故障后该炮塔出于某种原因改为自行瞄准纽约号演习用时6分43秒,很难令人满意造成拖沓的原因很多:第二、三轮齊射的延迟是因为等待飞机观测结果(与德克萨斯号共用),第四轮之后需要转移目标第五轮之后电话线路被判故障造成的困难,以及缺乏经验的指挥仪瞄准手平均下来,每次装填时间为31秒指挥仪时间为10秒,齐射间隔为66秒纽约号的演习得分为21.255分,在八艘战列舰中排洺第四每分钟每炮命中数为0.1931。表现最佳的德克萨斯号达到0.4067最差的田纳西号仅为0.1337。(注:1940年14寸炮在12700码距离上全装药射击的标准成绩为0.84。与之相比1935年海军学院纸上演习的估计值为0.1333。)

转移火力的命令于射击开始后1分55秒下达但直到第四轮齐射后才开始执行(译注:个人認为这个做法可以理解。如前文所说纽约号前几轮齐射都打偏了,其中第二、三轮还要等待飞机观测在此过程中改变目标只会乱上添亂)。瞄准新靶子的第五轮齐射即实现了命中显然这个变化没有造成什么麻烦。第五轮齐射后通讯中断的影响明显大得多散布显著扩夶,但还是能取得命中纽约号能够从第一轮齐射的巨大偏差中恢复过来,令人影响深刻事实上第二轮齐射(演习开始后1分50秒发射)就囿可能获得命中。她在第三至第五轮齐射中分别命中2发第六轮1发,前后用时7分13秒(译注:上文提到演习用时为6分43秒此处可能计入了炮彈飞行时间)。

Leigh中将评论纽约号的表现“总体不错但是二号主炮塔射击纪律较差,可能使该舰少了几次命中能够正确、迅速地应对故障,但在火控电话系统失效后使用传声管遇到了困难”Leigh认为战列舰队的主炮演习表现“令人失望”,“火力投送量偏低散布(特别是射向散布)总体大于预期,落进控制区的炮弹数不足(只有大约20%标准是50%),某些情况下的射击纪律很差”(注:控制区control zone是人为划定的┅个正方形区域,如果火控完美、平均弹着点误差也符合以往标准的话将有50%的炮弹落进这个区域。因此每次演习的控制区大小都不一樣。)

3、1939—1940年度的田纳西号1939—1940年度远距离战斗演习的目的与往年一样:训练主炮人员和弹着观测员为了最大程度地训练火控组和弹着观測员,舰队训练总监规定各舰主炮分为前后两个群(拥有各自的火控组和弹着观测员)各射击七轮。这次演习的初速较低(每秒600米)岼均射击距离为19121码。射击延迟装置此时已成为标准装备根据战列舰第二分队司令的说法,演习时的风力、海况、光照、能见度等条件都鈈理想风力和海况算是中等水平,但必须迎着刺眼的阳光射击一道60米宽的霾笼罩着水面,在海平线上产生“海市蜃楼”般的效果在這种环境下,田纳西号和马里兰号发现平时更加可靠的体视式测距仪的表现不如合像式测距仪(注:田纳西号在演习中使用了两具Mk22型10米匼像式测距仪和一具Mk38型4.5米体视式测距仪,通常后者才是舰上表现最好的测距仪)接到“开始射击”命令后,各舰一齐转向30度进入射击航线。前炮群完成七轮齐射后切换到后炮群射击同时转向30度远离目标。各舰几乎没有发生故障虽然田纳西号的书面报告上看不出设备故障,但其“表4”上记录了一号主炮塔的左炮在第一、二轮齐射时哑火(注:加利福尼亚号和田纳西号的火控设备与战斗分舰队的其他戰列舰都不同,故获准使用一种改进过的横轴水平击发方式演习总结中写道:“考虑到田纳西号陈旧的火控设备,其主炮的表现非常值嘚称道这样的射击成绩不能成为继续保留旧式火控设备的理由,但足以使我们警醒如果设备保养良好、操作得当的话,训练有素的人員可以有效控制火力”海军计划在1942财政年度为田纳西号安装一套自动同步的火控系统。)

目标假定为一艘240米长、20节航速的战列舰即使兩次转向合计达到60度,也没有对田纳西号的准确度产生明显影响全程的射向散布都很好,所有齐射都没有偏出目标弹着观测员通过第┅至第四轮齐射干净利落地完成了测距,后炮群的火控组在第九至十四轮齐射中始终能够保持“略远于目标”根据第十轮齐射大多偏远嘚观测结果,火控组在第十一、十二轮齐射将射距下调100码由此重新实现跨射,避免了大幅偏远的情形这也带来第十三、十四轮齐射的哆次命中。弹着点的散布样态非常密集特别是之前的演习相比。如果在实战情况下她有望在第四轮齐射实现首次命中,这时距离演习開始仅3分42秒;最终成绩是十四轮齐射命中十六发表现可圈可点。必须再次强调这只是舰队中的平均水平,有些舰更加出色

以上三个唎子都只是典型个案,缺乏舰与舰之间的横向比较以下表格引自1932—1933年度远距离战斗演习,显示出科罗拉多级三舰的各自表现三姊妹装嘚都是四座双联16寸炮塔。“平均弹着点的误差平均值”是火控准确度的一个衡量标准请注意这项指标的偏离度是如此巨大。不幸的是由於统计样本太少我们无法认定这是真的偏离度,或只是统计中的假象

通过分析三艘舰在1930—1931年度分舰队战斗演习中的表现,我们可以得箌下面这张比较图这次演习中,每舰都有机会齐射七轮共计56发。目标是240米长的战列舰水平投影图距离约12800码。各舰射速有快有慢相差约20%,但每艘舰的射速都能保持相对稳定从散布样态的大小和分布看,各舰之间差别明显科罗拉多号的散布样态修长而均匀,但在最接近目标的地方却出现一个空白区运气实在不够好。与之相比马里兰号的散布样态短而宽,宽说明炮塔校准做得不好;弹着观测也有問题几乎所有远弹都来自其中一轮齐射,其他轮大多出现近弹西弗吉尼亚的散布样态与马里兰号相似,仅略长一些虽然三舰的平均彈着点都与目标相差不远,散布样态总体相像但西弗吉尼亚号命中5次,马里兰号6次科罗拉多号仅1次,这也说明了运气在炮术中占据了哆么重要的地位

三十年代晚期和四十年代早期,在条约战列舰上安装了新型16'/45和16'/50炮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新炮的射程表对“发射药温度—初速”关系的参数设置有错误补偿地球自转影响的措施也不准确。因为发射药的计算存在偏差16'/50炮的初速比估计值高出了9米/秒,所以实際射程会超出射程表在远距离射击中尤其明显。相反陆上测试表明该炮在近距离射击中会偏近。这个令人烦恼的问题组合用了至少两姩时间才解决(注:实践中通过目视修正或雷达修正完全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只是固有误差偏大罢了)据军械局估计,北卡罗来纳级、南达科他级和衣阿华级9门16寸新炮的散布只比科罗拉多级8门16寸旧炮略大具体而言,8门旧炮的射距散布平均是射距的1.8%9门新炮则是1.9%,这些嘟是理论数值1941年7门老炮的实际散布为2.2%(8门会更大)。16'/45与16'/50的散布基本一致本文写作时(1991年),9门16'/50在近距离的散布约为1.5%远距离还会略小┅些。

1944年主炮和副炮散布样态的估计值如下表:

虽然新型14寸炮(新墨西哥级)比旧型号更轻也更可靠但使用类似火控系统时,准确度并沒有提升

舰与舰之间的火炮可靠程度往往差别很大。1942年爱达荷号参加了一次“主炮疲劳射击”目的是确定“战列舰在模拟的持久战条件下保持足够射速的能力”。她在156轮齐射中发射597发但只有其中20轮齐射为全部6炮参加,平均每轮发射3.82发平均齐射间隔为1分24秒。期间至少發生了205次单独故障大部分需要调整炮闩气密垫或推弹杆;发射药的装填过程无懈可击,2400包100磅重的药包全部到位无一失手。与之相比茚第安纳号的主炮表现几乎完美无缺。1945年她在硫磺岛外海发射203发16寸炮弹期间只有8门炮错过齐射,7次是因为发射药或弹头升降机的原因呮有1次哑火。1942年法属摩洛哥登陆中马萨诸塞号发射786发,只出现14次故障其中只有1次非常严重,炮组失手掉落一发弹头卡住了旋回机构,导致一号主炮塔停止运作35分钟

二战期间装备的Mk8和Mk13型火控雷达为弹着观测带来了一场革命。雷达比眼睛准确得多(至少在距离上)因此迅速而彻底地取代了飞机校射,舰长们建议取消舰上搭载的水上飞机即使在完美天气下,光学观测超出18000码后就会迅速恶化;与之相比Mk8 mod0型火控雷达对16寸水柱的观测距离远达20000码左右,改进型的Mk8 mod3可以在至少35000码上可靠地观测14寸和16寸炮恶劣天气中,光学和雷达观测效果都会明顯下降较旧型号的雷达可以穿透雨水,但效果不好Mk13的性能甚至比Mk8更强,1945年在衣阿华号上测试雷达的军官这样写道:“用Mk13观测5寸和16寸炮嘚弹着点不论是高爆弹还是穿甲弹,都可以做到从容不迫好比是在一张纸上画出弹着分布后还能审视一番。只要事先交代几句要领即便是最没有经验的军官也能把观测精度控制在100码以内,有经验的甚至能控制在50码以内”(注:从Mk8型雷达屏幕图可以看出,虽然各个弹著水柱有可能混为一团但散布样态的整体位置和大小非常清楚。假如目标较小有时容易把水柱与目标相混淆。坦率地讲把雷达屏幕仳作“纸上作画”的说法未免夸张。)

改进型垂直稳定仪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战列舰转弯时控制炮火准确性的能力。1945年北卡罗来纳号曾經通过瞄准太阳(在夜间则是瞄准月亮)的方式测试火控系统,期间在保持螺旋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完成了两次450度转弯和两次100度转弯人們注意到,这样大幅度的机动确实会让平均弹着点偏离数百码但可以通过缩小分划的阶梯法来克服,因此他们宣布军舰今后可以在战斗Φ随意机动与二十年代晚期、三十年代早期的火控系统相比,这是一次数量级的提升早先即使是三四十度的转弯,有时也足以把系统唍全甩开以1927—1928年度为例,战列舰队在约25000码距离上齐射15轮期间先转20度、再转30度,平均弹着点的误差平均值在射距和射向上都达到400码左右没有一次齐射击中目标。虽然转弯过程中的火控在三十年代晚期有了明显进步但仍不能让人满意。例如1941年加利福尼亚号在150度逆时针转彎过程中对23000码外射击舰队训练总监称之为“最严苛的测试”,平均射向误差为212码但这是剔除了一轮明显偏离目标的齐射后的结果。这輪齐射偏左100码落在拖靶船前方约2100码处。同一次演习中马里兰号三号主炮塔的旋回手在炮塔尚未完成旋回(差5度)的情况下抢先点亮了備便灯,导致一轮齐射偏左1664码转弯过程中的齐射往往是射向对准、射距不准,或是射距对准、射向不准萨马岛海战中的日本人也犯了哃样错误。

转弯时准确射击的新技能配合雷达校射,赋予了二战美国战列舰队无以伦比的战术优势敌舰若选择机动规避,就无法保持囿效还击;若是保持航线不变就会被雷达指挥的精准齐射迅速摧毁。相反美国战列舰队可以随心所欲地机动和射击。至少衣阿华级的速度足以保持有利距离

有些演习测试的是各类系统的可靠性,而非火炮的准确度以近距离战斗演习为例,战列舰队朝着大约2000码外的靶孓肆意发泄命中率通常高达百分之八九十。这类演习虽然已经过时但在二战爆发前每年都会举行,因为它能把装填组和炮组成员训练箌极限即使射距近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1940年版《炮术演习指令》明确规定:“除枪炮学校以外每艘战列舰在参加炮术年度安排的其他任何演习前,必须先完成近距离战斗演习‘A’”《1936—1937年度炮术演习报告》规定的近距离战斗演习距离为16寸炮2100码,三联14寸炮塔1700码双联14寸炮塔1900码,12寸炮1600码5寸副炮是1900码。近距离战斗演习的目的是:测试和训练火炮瞄准手开展瞄准手射击测试和训练装填组在最大安全射速下笁作,以及激发舰员对炮术的兴趣这么做当然能提高射速,1919年战列舰主炮的每分钟每炮发射数平均为1.91930年已经提高到2.5,由于多种因素的淛约再往后的进步余地已经不大。事实上近距离战斗演习对于射速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海军作战部长担心有些军舰在射后清膛时漫不经心因而在1938年颁布一项条令,将最短装填间隔规定为24秒如若违反必受处罚。他写道这一变化“使得战列舰主炮的每分钟每炮发射数下降了大约8%,但也使装填更加顺畅炮组动作更加稳定如一,对命中率的小幅提升功不可没”舰队训练总监尚嫌不够,他建议对于所有火炮同在一个开放式炮室内的炮塔最短装填间隔还应再加2秒。间战时期海军关于炮术的“作战效能奖”主要根据近距离战斗演习嘚表现来授予,获奖舰会在炮塔侧面漆上醒目的大写字母“E”近距离战斗演习的结果,除了为研究装填事故提供大量素材外并没有太夶的历史价值,此处不作研究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大量地组织射击却很少发生致人死亡或重伤的事故,即使是近距离战斗演习也一样副炮爆炸事故较常见,但很少伤着人炮郭炮,至少在战列舰上没有听说出过死亡事故。主炮塔由于机械力量强、弹头重量大必然昰高危地带。但即使在那里除了几次榜上有名的事故外,几乎没有在实弹射击中死过人炮塔事故大部分是被机械夹到,导致切断手指、压坏手掌偶尔会断胳膊断腿,原因是摔倒或是被后座的火炮撞到1936年7月28日,在枪炮学校安排的一次全装药射击中马布尔海德号轻巡洋舰的一门6'/53炮发生爆炸。这门炮前三次射击均正常第四次发射时炮尾爆炸,当场杀死1人、重伤10人其中2人之后终告不治。经查原因是該炮修理时装的加强环有瑕疵,在压力下拉伸并断裂军械局想必十分尴尬。

间战时期第一次重大事故发生于1924年的密西西比号二号主炮塔的右炮之前顺利发射了七次,第八次射击的弹头和发射药已送入炮尾但当推弹杆收回后,炮尾突然窜起一小股灰烟和火苗随后便喷發出炫目的火焰。大火和烟气充满右炮室以后又通过安全门蔓延到另外两个炮室、上方输弹室和炮塔长工作间。造成48人丧命绝大部分迉于窒息,另有9人受伤后续调查认为,炮组在射击后没有认真检查炮膛也没有按规定关闭安全门。事故发生四个小时后舰员将尸体搬出炮塔时,有人不小心碰到了炮塔长工作间的发射开关打响了尚未退膛的左炮,轰然后座的炮尾又撞伤10人调查法庭十分通情达理,認为第二次事故发生时舰员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死者身上未能想到检查火炮,建议不采取纪律处分祸不单行的是,同一个炮塔在1944年又發生了同样的事故这次是中间炮,死亡43人在第十三轮齐射的装填过程中,炮闩打开弹头已经推到位,推弹杆的头部顶着弹头底部壓缩空气吹除系统处于关闭状态,意味着炮膛已经进行过检查和清理中间的发射药运送门是打开的。调查组没有发现机械故障再一次紦事故归因于炮膛检查不仔细。这次悲剧同样存在人为失误火灾发生后有人打开了中间炮室的门,里面尚未烧尽的可燃性气体还没有冷卻至燃点以下于是火势夺门而出,一直波及炮塔长工作间和其他内部区域

显然,发射药包被意外引燃是大多数重大事故的起因条令規定,对于常见的药包破裂现象发现者应高喊“不许动(Silence)!”,炮塔内所有人立即静止不动然后把零散的发射药颗粒沉入特制水箱Φ。破口不大的药包可以当场缝合大的话就用空袋子重新装好。个别情况下也有用汗衫和枕套代替的这种非正规做法非常少见,至少茬较大军舰上是如此(较小的舰艇显然要不正规得多特别是潜艇)。药包袋本身不可能点燃发射药密西西比号两次事故中的装填工具吔基本完整。(注:《Warship International》1990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有关美国海军主炮装填事故的更详细文章该文描述了针对1988年衣阿华号炮塔爆炸事故的最新改進。)

在与英国大舰队并肩作战的一年中美国海军学到了在背负式炮塔两侧画出数字刻度的做法,当本舰看不到目标时可以通过前后楿邻友舰的数字刻度判断出目标方位。皇家海军战后不久就取消了这种做法美国海军则延续到二十年代中期。

同时战列舰在前、后桅仩悬挂“集火盘”(concentration dial,又称“射程钟”range clock)用长短不同的指针表明当前正在射击的目标距离。直到珍珠港事变时仍有许多战列舰装有射程鍾

通过观察友舰的炮塔刻度和射程钟,只能大致了解射距和射向并不足以支持精确射击。

}

     1934年华盛顿海军条约对日本等国來说已形同虚设。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条约》意味的20年和平终于要到期。在人类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后战败国卷土重来。当法西斯和帝国主义兴起的时候英国、美国等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博弈。

 自20世纪30年代初就已经跻身世界海军强国之列的日本开始在太平洋地区向美国海军和英国海军挑战1934年1月,日本修改帝国国防方针时正式把美国列为假想敌。1935年伦敦海军会议召开,日本极力争取扩夶自己的海军力量但遭到其他国家的反对。1936年日本拒绝在《伦敦海军条约》上签字,并退出裁军会议1936年6月日本再一次修改国防方针,明确提出对美截击战略日本海军部认为,美国海军实行大舰巨炮战略要依靠战列舰才能取得对美作战胜利。为确保在太平洋地区对媄作战的优势开战初期即须消灭美远东海上主力,摧毁或者夺取美海军赖以活动的基地进而歼灭由美本土前来增援的舰队。为此日海军部选择小笠原群岛以西海域作为预定海上决战战场,并组建以巨型战列舰为核心的海上打击力量确保小笠原群岛一线成为可靠的海仩屏障。从上述作战指导思想出发日本海军部抓住1936年开始的无军备限制的时期,投入海军军备竞赛日本海军部认为,在战斗舰艇的数量方面无法与美国海军抗衡,因而决心集中力量建造巨型战列舰以单艘战列舰的更大吨位、更强火炮和更厚装甲的质量优势来抵消美海军数量上的优势。

 日本将最好的技术应用于大和级战列舰计划的标准排水量为64000吨,实际建成是的排水量是65000吨满载排水量72810吨。其中舰殼20212吨装甲21266吨,防御板1629吨武器系统11611吨,主机设备5300吨舾装1756吨,固定设备417吨非固定设备641吨,重油4210吨润滑油61吨,轻质油48吨等合计排水量高达69100吨。1938年3月29日大和级二号舰武藏号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开工 。1941年12月16日大和号战列舰竣工并正式编入日本联合舰队,建造历时4年10個月造价1780亿日元。1940年5月4日大和级战列舰三号舰信浓号由横须贺海军船厂开工建造1941年12月暂停,改建为航空母舰

 1944年1月至4月12日,大和号战列舰在吴海军工厂进行第一次改装将两舷的155毫米副炮撤去,加装了一层高射炮加班在其上新设6座89式高射炮,每舷3座使得127毫米高射炮嘚数量增加到12座双联装炮,共计24门是日本海军装备高射炮最多的战舰。25毫米机关炮数量也大幅增加达到24座三联装炮和26座单装炮,总数達到98门1944年11月24日至12月30日,在莱特湾海战中战损的大和号战列舰在吴工厂修复时又实施了第二次防空武备强化大改装重点是增加了25毫米机關炮的数量。改装完成后该舰共有24门127毫米高射炮和162门25毫米机关炮,成为海上机动防空堡垒

大和号战列舰俯视与右侧视图

 大和级战列舰艏次采用了球鼻艏舰型,且在球鼻艏里加装上了听音器;该级舰舰首呈半圆形前斜在以往军舰上未出现过,很多在英美还处于试验阶段显示了日本在造船领域的先进。由于主机功率并不高所以日本为了提高动力的利用效率,设计了40种船模进行论证最终确定的是球鼻型船艏。大和级战列舰舰艏水线以上部分明显向外前倾舰艏前端成半圆形,其两舷大幅度外张借以减少舰艏上浪。舰艏水线以下部分采用球鼻艏其位置在水线下约3米处,和尖削型舰艏相比这种新构型可以减少8%的兴波阻力,同时还减少了约3米的水线从而节省了30吨左祐的排水量。在球鼻艏内装有水下听音器可以探测敌方潜艇的活动。大和级战列舰舰艏内侧的细腰部呈内凹的弧形其减阻性能更为优良。

 大和级战列舰的舰桥高达45米(从龙骨处算起)在其顶部装有主炮观测所内置九八式方位盘和15米大型测距仪,向下依次为防空指挥所、昼战舰桥、作战室、舰长休息室、罗经舰桥、第二海图室和司令塔在舰桥内部装有直通式电梯。大和舰舰桥侧面积310平方米正面面积卻只有159平方米,仅相当于侧面积的一半其迎风阻力比较小。日本一改以往的战列舰桥建筑的异常高大复杂、易被识别发现的缺点优化艦桥采用了二重筒状结构,减少对外开口使整个舰桥指挥部的结构更加紧凑紧密减少了火炮冲击波的影响。

 大和级战列舰前甲板内侧的細腰部位呈曲线状舰身较宽。在海上战列舰舰体的稳定性对主炮射击精度影响大而舰体粗短的大和级战列舰无疑拥有着更好的纵向稳萣性。大和级战列舰上的改进很多都被后续世界大型军舰、航母沿用大和级战列舰舰体长宽比设计成6.76:1,为主炮射击提供了稳定的平台並尽可能缩短了重装甲覆盖的面积为了提高航行机动能力,舰艉处安装有前后配置的半平衡舵其主舵面积为46平方米,副舵面积为16.5平方米两舵之间距离15米,副舵对主舵起辅助作用一般来说,两舵并列的平衡舵被鱼雷命中,容易同时损坏

 大和级战列舰的装甲防护带,按照设计要求该级舰的侧面装甲可以承受460毫米主炮在25~30千米距离上的炮击,甲板装甲能够防护从3355米高度投放的500千克炸弹的攻击该级艦是世界战列舰史上装甲最厚重的一型,装甲带经过严格设计与处理具有良好的防弹性能。舰上主炮塔的正面防护盾厚达650毫米这是世堺军事史上出现的最厚的铁制装甲。该级舰舷侧410毫米装甲呈20度倾角舷侧装甲倾角是战列舰中最大的,大和级舰中甲板边缘处的230毫米装甲吔带有7度的倾角倾斜设计提升了装甲的抗弹性。全舰装甲布置对指挥塔、炮塔及主机和弹药库做了重点防护;为防备飞机轰炸和远程炮战中大角度落弹,大和号对舰上重要部位甲板进一步加强同时为了减轻全舰重量,以保证炮塔的转动速度该舰副炮的防御设计得较為薄弱,其炮塔装甲为25毫米仅能防御弹片和近失弹杀伤。副炮的炮塔底座采用75毫米厚的合金铜装甲来保护向弹药库的通道2座被安装在位于舰体中心线的防御能力薄弱的副炮塔与主炮塔相邻,弹药库距离过近一旦中弹损害容易波及主炮弹药库,是个显而易见的缺陷为此后来还专门强化了防护措施,也只是加强了弹药库的防护为了防水雷和鱼雷攻击,大和级的舰底采用3层底同时为了提高抗沉性,全艦被划分出了1147个水密隔舱段

开往莱特湾的日本战列舰

 大和级战列舰最初设计采用混合动力系统,即总数功率为7.5万马力的蒸汽轮机和6万轴馬力的二冲程柴油机与全蒸汽轮机方案相比,混合式动力系统总重量增加2500吨但续航力更好。混合动力系统方案于1936年7月制定完毕但两個月后因原型柴油机发生严重事故,暴露设计缺陷因此调整为安装全蒸汽轮机动力系统。大和级战列舰安装4座蒸汽轮机蒸汽压力25千克/岼方厘米,蒸汽温度325度最高输出功率15.3万马力,试航时最高速27.46节最大续航力7200海里/16节。大和舰还装有8座发电机总功率为4800千瓦。大和级战列舰动力系统的效率甚至都比不上日本翔鹤级航空母舰采用的主机但是由于球鼻型舰首的缘故,减小航行阻力小达到了设计所要求的27節航速。

 1920年日本曾试制的480毫米舰炮由于强度不足而在试射时报废在高膛压条件下,炮管很难支持而460毫米舰炮在减装药的情况下勉强通過试射。为此吴海军工厂舰炮部采用了新的火炮自紧技术。通过内压增强炮身的强度用这样的方法制造出来的炮身在试射中取得了成功,身管寿命达200~250发日本经过多次模拟实验,按设计要求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三联装9门主炮方案并且选用前二后一的布局,两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前甲板一座三联装炮塔配置在后甲板。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对外称为94式45倍径400毫米舰炮,实际是94式45倍径460毫米舰炮单座炮塔的旋回部总重为2774吨,相当于日本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后部装有“93式15米基线测距仪”,炮塔两侧前面及顶部前面均装有潛望镜式瞄准镜炮塔的俯仰角是+45度至-5度,装弹机械化火炮装填炮弹时,固定在+3度俯仰速度每秒8度,炮塔旋回一周3分钟发射速为1.8发/烸分;炮弹基数每门炮100发,每发炮弹重1460千克装有330千克高爆炸药,发射后可在空中飞行90秒最大射程42千米。在20~30千米距离上可以击穿任何┅艘战列舰的主装甲带

     大和级舰炮的优异性还在射速上,三联装主炮齐射后发射出去的炮弹在飞行中往往会互相干扰而影响射击精度鉯往解决办法是让中间火炮与边2门火炮交替发射,而大和舰主炮上装了一种火炮发射延迟装置使中间炮的发射时间比两侧火炮延迟3/1000秒~5/1000秒,从而保证3门主炮能够同时射击

 大和级战列舰的460毫米火炮配有三种炮弹,分别为91式460毫米穿甲弹三式对空弹和高爆弹,分别执行对同等战列舰和大型舰船及航母、对空、对地和小型舰艇的攻击对空炮弹即三式对空弹,大和级的主炮的仰角射界可以达到45度为加强防空吙力,大和级战列舰的460毫米主炮也装备对空炮弹大和级主炮对空射击使用的三式对空炮弹需要再发射前调节延迟引信来控制炮弹在空中嘚爆炸时间,以打击敌方飞机而在大和号沉没的冲绳岛战役当中,460毫米主炮对空射击也确实投入实战但三式防空弹并不是破片式战斗部爆炸后主要的功能只是燃烧。炮弹内部添加了硫酸钡、硝酸铜等各种发色剂!结果三式烧霰弹变成了经常在美攻击机群中绽放的礼花弹由于三式烧霰弹没有先进的近炸引信,仅能依靠难以掌握的定时引信控制起爆时间大和号沉没以前,460毫米主炮发射了27发三式烧霰弹卻没有一架美军飞机被击落。

     大和级战列舰的副炮采用从最上级巡洋舰改装时拆下来的60倍径155毫米口径舰炮12门。副炮的配置将4座炮塔分别設在上层结构的前后及舰上层建筑的两舷。这种配置可保证大和级舰的全部4座副炮炮塔中的3座可以同时指向一舷而大多数战列舰只能保证一半副炮同时指向一舷。

 大和级战列舰装备89式40倍径127毫米高射炮127毫米高射炮采用的同样是四式烧霰弹,和三式相比不过是口径小了些每发射炮弹之前,炮手都要目视飞机的大致距离根据炮弹的飞行速度估算引信的起爆时间,调节引信然后发射炮弹——这在瞬息万變的战场上的实战效果很差。相比之下美国战列舰装备的127毫米高射炮装备了最新型的VT无线电近炸引信,炮弹内部装有非常简易的无线电收发器当感受到弹头附近反射信号开始减弱时即开始工作,瞬间起爆这样,无需繁杂的计算步骤直接将炮弹瞄准飞机开火即可,破爿战斗部的杀伤力也非常惊人在马里亚纳海战中,仅一艘美军战列舰就击落了9架日机

 大和级战列舰还装备25毫米高炮156门,13.2毫米机枪4挺夶和级的舰桥旁边围满了密密麻麻的各型火炮 。被称为96式25毫米高射炮是日本在1935年仿制法国的设计并加以改进研制的一种小口径高射炮。該炮使用15发弹匣供弹三联装时的最高射速能够达到每分钟220发。和日本海军的大口径礼花弹相比25毫米炮转动惯量小,射速快炮弹杀伤采用直接碰撞方式。事实证明大多数带伤的、折损的美军飞机都是被25毫米高射炮击中的。该炮虽然能够打到美机但是25毫米炮弹的杀伤仂和侵彻力明显不够,大多数美机“伤而不毁”另外,25毫米高射炮居然使用15发弹匣供弹每打出15发,就要停止射击取下弹匣,换上新嘚弹匣致使延误战机。

     大和级战列舰一共搭载有零式双座水上观测机和零式三座水上侦察机共计7架 [8]  前者最大速度3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740芉米装有3挺7.7毫米机枪。后者最大速度375千米最大航程2080千米,装有1挺7.7毫米机枪这两种飞机的主要任务是为战列舰提供侦察,以及在炮战Φ观察炮弹的落点

1942年2月接替长门号战列舰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1942年6月参加了中途岛海战1942年8月5日武藏号战列舰编入日本海军联合舰隊。大和级战列舰虽然威力巨大却面临主力舰地位开始被航空母舰取代的时代,并且日本海军将其当作最后决战的王牌不轻易调动而很尐出战1944年6月马里亚纳海战中,大和号与武藏号被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但是面对美国海空军优势无所作为。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武藏号在菲律宾锡布延海域遭到美军飞机攻击,被19枚鱼雷和17枚炸弹击中后沉没大和号被多枚炸弹击中受伤。1945年太平洋战争已经接近尾聲,美国海军凭借着空中优势使大和号失去用武之地3月,美军开始实施冲绳登陆战日本的南大门面临失守的危险。为最后决战日本军蔀制定了“特攻作战”计划命令大量飞行员向美军发起自杀式攻击,企图以此挽回败局

     1945年4月5日,日本军部向大和号下达了天一号作战命令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的10艘军舰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湾起航

 根据天一号作战命令,大和号吸引美军战机前来攻击以掩護日军战斗机向美国军舰发起自杀式袭击尽管没有飞机的护航,日本军部还是期望大和号能够突破美军的防线抵达冲绳岛然后主动搁淺成为一座巨型的炮台,同时舰上的水兵上岸作战配合驻守冲绳的日军击退美军的登陆。对于这样一个白白送死的作战计划海军舰队嘚指挥官曾竭力反对,但日本军部明确表示此战的目的就是要让大和号成为一亿日本国民总特攻的先驱

1944年6月15日,大和号参加菲律宾海海戰日本海军首次将战列舰编入机动部队掩护航空母舰作战,但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大和号并没有特别突出的表现1944年10月22日,大和号编入第②舰队参加莱特湾海战25日萨马岛海战中,大和号使用主炮共发射了104发炮弹在返航前,该舰前甲板共被美军轰炸机命中了4颗炸弹直接擊中炮塔的炸弹,只造成炮塔上的涂漆剥落其后大和号进入船坞修理损伤时再次强化防空火力。

      1945年4月7日大和号作为第二舰队旗舰,从屾口县德山湾海向冲绳方向出击执行自杀式特攻的命令。12时30分在鹿儿岛县坊之岬海90海里遭到美军舰载机轰炸到14时17分,共受到美军386架飞機多波次的攻击

 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击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附近其中2枚225千克炸弹穿透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38分,大和号又被2枚中型炸弹击中后部射击指挥所、2号副炮、对空雷达损坏。12时40分美机第一颗炸弹坠落到甲板上。12时45分大和号左舷前部被1枚鱼雷命中。13时37分左舷中央部被3枚鱼雷命中13时44分左舷Φ部被2枚鱼雷命中。14时被3枚中型炸弹命中14时07分右舷中央部被1枚鱼雷命中。14时12分左舷中部、后部各命中1枚鱼雷右舷主机只能提供12节的速喥。这时左舷倾斜6度14时17分左舷中部被鱼雷1命中。14时20分左舷倾斜已增至20度,复原倾斜已经不可能全员上甲板命令发出。美军采用摧毁┅侧舰舷的对空火炮后再使用鱼雷集中攻击该舷的方法,射向大和的鱼雷除一枚外全都命中大和号左舷,军舰丧失复原性及操控性甴于舰只已不能操控,美军的鱼雷更容易击中大和舰长被迫下达“全员上甲板”弃舰命令。下达3分钟后舰身已大部倾斜且露出红色的舰腹

     14时23分,大和舰第3主炮塔弹药库发生爆炸战舰顷刻葬身海底,全舰仅有276人获救而日本第2舰队司令伊藤整一中将、舰长有贺幸作大佐囷舰员共2767人全部阵亡。

     该舰沉没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50海里德之岛西北200海里,东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武藏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第二佽世界大战中建成的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 武藏号以日本古国名,即日本东海道的武藏国命名武藏号是大和级战列舰的二号舰。武藏號1938年3月29日开工建造地在三菱长崎船厂,1940年11月1日下水武藏建造过程中对司令部、舰桥设施实施了改进,1942年8月5日竣工性能数据与大和号楿同。

 1943年2月11日武藏号曾一度接替入坞修理的大和号成为日本海军联合舰队的旗舰1943年5月17日,运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的遗体返回ㄖ本1944年3月29日,武藏由帕劳出港时遭到美国潜艇的伏击一枚鱼雷击中水线以下舰艏,造成大量进水4月3日返回吴港修复损伤。在修理时拆除两舷的副炮炮塔强化了对空火力。1944年6月大和、武藏所在的第2舰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参加马里亚纳海战。

     1944年8朤猪口敏平成为了武藏号舰长,由于他对战列舰炮术的精通在日本海军内部被誉为“炮术之神” 

1944年10月,由栗田健男海军中将率领包括夶和、武藏在内的第2舰队从婆罗洲北部的斯里巴加湾出发企图攻击在莱特湾的盟军登陆舰队。1944年10月24日进入菲律宾锡布延海10时30分遭到美軍航空母舰飞机攻击。武藏成为美军飞机主要攻击目标之一武藏被第一枚鱼雷命中时,相当于400千克TNT的爆炸虽然对可承受500千克TNT打击的舰体所造成的损害微不足道但爆炸产生的震动却造成主炮方位盘出现故障。

 第二轮空袭时武藏的炮术长请求舰长猪口敏平允许主炮发射对空嘚三式弹但是舰长因担心三式弹对炮膛磨损大予以拒绝,一旦使用后续作战时很难保证射击精度12时左右第二轮空袭中武藏被3枚鱼雷命Φ左舷,造成舰体左倾舰首下沉,为保持舰体平衡向另侧舷部分舱室注水2枚炸弹命中左舷,大火蔓延机舱受损只能以三轴推进航速尚能保持22节,由于舰体破损增大了阻力武藏还是渐渐脱离了编队。13时19分第三轮空袭中,武藏左、右舷分别被2枚、3枚鱼雷击中造成防禦隔壁破坏,大量进水另有4枚炸弹命中。三轮空袭之后武藏向左倾斜10度,脱离编队落后了很远15时孤立的武藏成为空袭的重点,接二連三地被11枚鱼雷、10颗炸弹命中15时30分武藏已经丧失了机动能力。武藏总共被19条鱼雷和17颗航空炸弹击中19时15分,由于倾斜增大且无法控制丅达弃舰的命令。武藏号19时35分倾覆沉没1021名舰员丧生,1376名舰员生还1945年8月31日除籍。

     大和级战列舰采用球鼻艏和美国依阿华级战列舰舰艏很楿似但大和级的舰艏向前突出呈球形,而依阿华级战列舰的则与水线以下舰艏保持平齐两相比较大和舰的球鼻艏外观更接近于现代,效果也更加明显日本在大和级战列舰建造过程中,使用了分块建造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工程的进度,也奠定了后来日本大规模工业化生產的基础

 大和级战列舰的对空强化武备改装是在1945年才完成,由于日本高炮设计与生产的落后远近程火力无法配合、也没有雷达引导的防空火力网,根本无法与美军战列舰标配版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和大批博福斯高射炮媲美从舰船设计与建造角度看,被落后战略思想束缚嘚日本帝国海军早已为失败埋下伏笔大和级战列舰与美国先进战列舰相比,舰炮本身存在劣势而武器系统的差距更大。在年美国战列舰已经普遍装备了依靠雷达导引的自动射击系统,雷达在显示屏上标定出敌机射击诸元每门高射炮都装备了能够统一转动的电动机构,指挥人员可以在舰桥内根据雷达信息控制所有的高炮向同一方向射击相比之下,大和级的13型对空电探仅能使操作者根据示波器的尖波揣测来袭敌机的方位和大致数量火炮本身大部为人力手摇驱动,靠在上层建筑设立大量的目视观测所来观察敌机的方位通信采用口头楿传的形式。在实战中一片炮声观察员的呼喊难以让炮手听清指令。

 战后的评价认为只有大和级战列舰上的96式高炮射速和精度尚可但昰单发威力和火力密度欠佳。在大和号战沉时共有57架美机被击中,其中大部分是96式高射炮的战果其中仅有10架美机被击落。大和级战列艦布置厚重的舷侧装甲、弹药库舰底装甲双层防雷过滤舱,比德国俾斯麦级战列舰还多的水密隔舱但是,大和级战列舰诞生在一个二鋶的工业国家——日本工业基础上的劣势消耗了大和级很多排水量。舰上沉重的460毫米主炮系统性能一般其它西方国家用口径更小重量哽轻的火炮达到相近作战能力;日本的装甲性能与美英等国有很大差距,而缺乏尾部主水平装甲和首尾水线装甲带等设计缺陷也是由于笁业基础的劣势造成的,种种缺憾让满载排水量7万吨的大和级性能降低到其它西方国家5万吨级战列舰的水平

 大和级战列舰位居第二次世堺大战战列舰性能之首,拥有吨位最大、装甲最强、主炮口径最大 但却在美国舰载机的强大攻势下,葬身海底 实战证明在现代海战中,没有舰载机的制空优势和强大的防空系统单纯的大舰巨炮不堪一击。武藏号在美军机轰炸下只抵抗了9个多小时而大和号在不到2个小時内即被美军机击沉。虽然战场情况不尽相同但表明美国海军开始掌握立体海战的新规律。大和号和武藏号以大炮巨舰对抗现代立体海戰战术其军事作战领域观念落后招致惨败。

 大和级战列舰建造所需的大规模工业资源不仅超出了日本当时的经济实力而且限制了能够建造的战舰数量。而日本海军对该级舰排水量的刻意追求已经达到了使设计人员深受束缚的程度这种吃水深度极大的巨型战列舰需要提供深水锚地以及特殊码头,削弱了其部署的灵活性而这种能力实际上是战舰的最主要优势之一。在现实海战中美日双方都未能将战列艦按照传统模式展开大舰巨炮的海上决战,而航空母舰和舰载机的参战使日本的失败无法避免。

}

    战列舰是一种以大口径舰炮为主偠战斗武器的大型水面战斗舰艇由于舰上装备威力巨大的大口径舰炮和厚重装甲,具有强大攻击力和防护力战列舰曾经是人类创造出嘚最庞大、最复杂的武器系统之一,在其极盛时期 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唯一具备远程打击手段的战略武器平台,因此受到各海军強国的重视以下仅列举二战中战力最为强劲的十艘战列舰,以供网友赏鉴

    “依阿华”号战列舰9门主炮右舷顺次射击,据称可导致这艘排水量45000吨的庞然大物侧移10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以其高速性以及强大的高射火力伴随航空母舰特遣舰队和支援两栖登陸作战

    阿华级战列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建成的吨位最大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世界上最后一级退出现役的战列舰。

    依阿华级战列艦计划建造6艘首舰依阿华号1940年始建,共建成4艘分别是依阿华号(Iowa 舷号BB-61),1940年6月27日在纽约海军工厂正式动工1943年2月22日正式服役;新泽西号(New Jersey 舷號BB-62),1943年5月23日加入现役;密苏里号(Missouri

    1938年美国海军提出新型高速战列舰 依阿华级的设计方案在保持南达科他级防护水平的基础上依阿华级战列艦重点提高航速,大幅度提高主机功率依阿华级的动力装置的主机功率是当时输出功率最大的舰船动力装置,设计航速高达33节以能通過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依阿华级船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重新设计舰体,采用了加大舰体长度和吃水的设计措施舰体的长宽仳达到7.9,而其细长的舰艏有利提高航速,但影响了适航性

    依阿华级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装备3座三联装主炮塔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装甲防护方面依阿华级整体防护设计与南达科他级相当,舷侧主装甲带与主防雷装甲拼接为一体并结合多重水密隔舱构成水下防鱼雷系统。依阿华级舰艉两舷各安装一台弹射器搭载三架水上观测飛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依阿华级战列舰服役后主要参加太平洋海区的作战活动,为航空母舰护航和支援两栖作战其高速性以及强夶的高射火力为航空母舰特遣舰队提供防空火力。先后参加了进攻马绍尔群岛作战、马里亚那海战、莱特湾海战、硫磺岛战役、冲绳岛战役

    密苏里号战列舰是依阿华级战列舰中建成的第三艘,该舰服役后不久即因1945年9月2日作为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签字地点而非常出名。

    二战戰争结束后除“密苏里”号留作训练舰外,其余3艘舰在船厂封存备用朝鲜战争爆发后,1951年4艘依阿华级舰再次服役战争结束后,1958年4艘艦编入预备役又一次全部封存。1968年新泽西号第三次“从军”,赶赴越南参战因其作战能力有限,消耗费用过大1969年该舰又退出现役。

    80年代初美国决定对依阿华级战列舰进行现代化改装。改装共花费了7年半时间每艘舰改装费用约3亿 4亿美元。改装的重点是加强对地对艦攻击能力增强反潜防空能力,提高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现代化水平和改善舰员的生活条件舰上增设了四联装“战斧”巡航导弹8座、四聯装“鱼叉”舰舰导弹4 座、“密集阵”近程防御系统,及直升飞机起降平台;并设有无人驾驶飞机弹射器装备5架“先锋”型无人驾驶飞機。

    这次现代化的改装尽管给“衣阿华”级战列舰的前途带来了一丝曙光但重新复出的战列舰仍未摆脱衰亡的下场。1990年第四次服役刚剛8年的新泽西号和刚服役6年的衣阿华号便再次封存。1991年1月的海湾战争中密苏里号和威斯康星号分别组成战列舰编队驻泊波斯湾。1月17日凌晨威斯康星号向伊拉克发射了战争中的第一枚战斧巡航导弹,两艘舰共向伊拉克的战略目标发射了数十枚战斧巡航导弹;2月17日战列舰還用406毫米主炮轰击了科威特南部的伊军炮兵阵地。然而战争胜利的辉煌也没有延长战列舰的生命。战后不久威斯康星号就退出现役。1992姩3月31日密苏里号也退出了现役从而这个一度逞威于海上的“霸主”终于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1941年10月30日大和号在宿毛湾鹈来岛和冲岛标柱间进行全速公试的画面,当时的状态为公试排水量69304吨151700轴马力,螺旋桨每分钟223.2转(照片为人工上色摄影:桥本敏郎)

    这是目前流传最廣的战舰大和建造照片,也是唯一一张详细的舾裝照片摄于1941年9 月22日吴工厂舾裝舰桥,画面右边的是凤翔号航母(遮风栏呈竖起状态)鳳翔远方为间宫号给粮船,背景为停泊在二河川口的驱逐舰群左侧可见第6战队的重巡洋舰加古、衣笠、以及一艘特设给油船。长期以来ㄖ本人对这张照片的钻研判读机会发展成一门学问拍摄者为造船部设计官桥本敏郎技术大尉。日本投降后桥本前往东京以“技术资料兼民族纪念品”的名义将照片托付第二复员省(原海军省)官员福井静夫保存。

    1942年2月12日“大和”号接替“长门”号战列舰成为日本联合艦队旗舰。从1913年到1942年的29年里日本海军共建成战列舰12艘。其中“大和”号(还有同型的“武藏”号)舰龄最短(1941年建成)排水量最大,火力最强装甲最厚重,被誉为无坚不摧、固若金汤的海洋钢铁城堡

    因此,迷信大舰巨炮制胜论的日本海军对它的期望值很大认为凭借象大和級战列舰这样的单舰威力就可驰骋太平洋,与美舰队抗衡了然而,在美航母特混舰队的打击下“大和”号几乎无所作为。

    1942年6月“大囷”号作为联合舰队旗舰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出师受挫,四艘航空母舰全军覆没而“大和”号则在三百海里以外无所事事。8月17日“大和”号再次出港,这次的任务是支援对所罗门群岛方面作战但该舰到达特鲁克群岛后,只是整天呆在港里继续无所事事1943年2月11日,“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接替“大和”号成为新的联合舰队旗舰5月8日,“大和”号离开了特鲁克回到吴港入坞修理了3个月又于8月23日回到特鲁克。其后一些日子里该舰被指派去向一些岛屿上的日军运送物资和补充兵员。

    1943年12月25日“大和”号在特鲁克附近遭到美国潜艇的鱼雷攻击,战舰右舷第165号肋骨(第3号主炮塔附近)被一发鱼雷命中进水约3000吨。受损后的“大和”号加速撤离了这一海域1944年1月16日,“大和”号洅次回到吴港入坞修理出于防雷的考虑,在其舷侧水线以下的防水区划内增设了一层呈45度倾角厚6毫米的钢板。同时进行改装提高防空能力战列舰舷侧的2座155毫米炮塔被拆除,同时加装了6座127毫米双联装高炮25毫米高炮数则增至98门。同时舰上还装上了警戒雷达1944年4月10日,“夶和”号的修理及改装工程结束

    太平洋战争的形势已经变得对日本越来越不利。联合舰队把拥有“大和”号、“武藏”号战列舰的第二艦队编入第1机动舰队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1944年6月“大和”号参加了马里亚纳海战。在这场航空母舰大战中损失惨重的第1机动舰队撤離战场。“大和”号第一次用主炮向来袭的美国飞机发射3式对空炮弹

    1944年10月22日包括大和,武藏等5艘战列舰12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的第二舰隊从婆罗乃湾出发参加莱特湾海战。10月24日栗田舰队遭到美国海军第3舰队航母舰载机的猛烈空袭。在战斗中“大和”号的姊妹舰“武藏”号被击沉。“大和”号仅在前甲板被美机投中一颗炸弹10月25日晨,在萨沃岛附近第二舰队发现美舰。“大和”号的460毫米主炮在32000米距離上对美舰开火烟幕和雨幕以及美国驱逐舰的攻击行动干扰了“大和”号的射击。中午时分栗田放弃了追击美舰的机会,开始回撤1944姩11月24日,“大和”号返回日本本土吴港

    1945年3月26日,美军开始实施冲绳岛登陆战日本企图出动包括“大和”号在内的水面舰艇舰队支援冲繩日军的作战。4月5日军令部正式下达了命令“大和”号自杀性出击作战的“天一号作战”命令,1945年4月6日以“大和”号为旗舰的第2舰队10艘军舰(还有1艘巡洋舰及8艘驱逐舰)在伊藤整一海军中将的指挥下,从濑户内海西部的德山锚地起航

    4月7日凌晨,美国潜艇在九州岛西南海面發现了这支舰队12时31分,美国海军发出的第一个攻击波美国飞机集中攻击“大和”号左舷,有4枚炸弹落到了“大和”号第3号主炮塔附近其中2枚225公斤炸弹穿透了后部主甲板爆炸,将战舰后部的155毫米副炮和预备射击指挥所炸毁12时43时,大和舰左舷前部被1发鱼雷命中“大和”号航速降至22节。13时35分美军第二攻击波飞机到达。13时37分“大和”号舰体左舷中部被3条鱼雷命中(分别命中143、124、131号肋骨),使其舰体左倾达7-8喥

    几乎与此同时,由于美机投下的一枚450公斤重的航空炸弹炸毁了“大和”号排水阀门使该舰无法进行排水作业,舰长下令向右舷舱室對称注水以恢复舰体平衡航速降至18节。13时44分左舷中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使左倾增加到15-16度这使该舰的大口径高炮无法使用。14时01分美機3颗航空炸弹击中左舷中部。14时07分一条鱼雷还击中右舷150号船肋。

    14时12分大和舰左舷中部和后部又被2条鱼雷命中,舰体倾斜达16-18度由于右舷注排水区已经注满水,只能继续往机械室、休息室和锅炉舱里注水

    14时15分,大和舰左舷再中1雷航速渐渐减至7节。舰长被迫发出了弃舰囹

    14时23分,大和舰突然发生主炮弹药库大爆炸葬身海底,全舰2498名官兵(连同司令部人员共有2767人)中仅有269人获救(另有7名司令部人员获救)其沉沒地点在日本九州岛南西50海里,德之岛西北200海里东经128度04分,北纬30度43分

    动工:1937年(第三次造舰补充计划)

    下水:1940年4月5日(吴海军工厂)

    首次参战:1942年5月29ㄖ清晨(中途岛海战,作为联合舰队旗舰从柱岛出发)

    舰载机:6架.装载型号包括中岛95,0式等.

    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舰

    纳粹德国“俾斯麦”号战列艦

    特勒称它为“德国海军的骄傲”,就连敌人丘吉尔也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艘了不起的船只”这就是纳粹德国最强战列舰 “俾斯麦”号。

    它以普鲁士铁血宰相命名凝聚德国最先进的工业和科技智慧结晶,其武备之强令同时代战舰望尘莫及只用6分钟就消灭了被称为渶国海上国力象征的胡德号战列舰,震惊了整个世界然而,初战3天后“俾斯麦”号就永远沉入了大海,其末日之战与初战一样惊心动魄至今仍为无数军迷津津乐道。

    号称“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

    “俾斯麦”号于1936年开工1939年下水,并于第二年8月24日服役它是希特勒极度洎大的表现,是一架屠杀机器身长830英尺(约合252米),几乎和泰坦尼克号相当;标准排水量为41700吨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在海军史仩也仅次于“大和”级和“衣阿华”级尽管个头很大,但在15万马力引擎推动下航速可达30节。主炮装甲弹采用高初速轻型弹能够摧毁15渶里以外的船只。装甲防护方面拥有同期战列舰中的最大防护尺度,侧面装甲厚13英寸(约合33厘米)鱼雷防御系统可以抵御300千克德国黑索金烈性炸药,防护能力十分惊人

    此外,舰上还装有德国最新式的雷达、无线电侧向仪等电子设备加上精巧周密的水密舱设计,被德國海军称为“不沉的海上钢铁堡垒”1939年,“俾斯麦”号举行下水仪式时希特勒亲自到场发表声嘶力竭的演说,并亲手执行了砸碎香槟酒的传统仪式对其寄予无限厚望。

    6分钟消灭皇家海军骄傲 “胡德”号

    1941年5月19日“俾斯麦”号在“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的伴随下,驶出格丁尼亚港第一次出航,前往大西洋破坏英国海运航线

    5月24日,“俾斯麦”号驶出丹麦海峡即与两艘英国战舰“胡德”号和“威尔士親王”号相遇。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是为德国海军所熟知和痛恨的一艘战舰据德国军官回忆,“我们从事军事演习时指挥官总用这艘船吓唬我们,每次任务之前都会说 我们要和胡德号交战 ”

    5月24日的这次相遇后,“胡德”号和“俾斯麦”号全速驶向对方“胡德”号艏先开火,“俾斯麦”号回敬了一连串炮火其中一枚炮弹贯穿“胡德”号薄薄的装甲甲板,引爆了船尾的弹药库仅仅不到10分钟后,“胡德”号就沉没了船上1400余人,只有3人生还

    “胡德”号被击沉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举国震惊就像美国人对于珍珠港遭袭时的感受,英國人无法相信集皇家海军辉煌历史于一身的“胡德”号,竟然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就被击沉了“ 俾斯麦 号既然能在6分钟内打沉 胡德 号,還有什么做不到的”

    首相丘吉尔深思熟虑之后,决定集结各处的海上力量将矛头一起指向“俾斯麦”号,以将其摧毁

    5月26日,“俾斯麥”号在海上遭遇风暴英国人的进攻也开始了。从“皇家方舟”号航母上起飞的15架“箭鱼”鱼雷轰炸机穿越风暴向“俾斯麦”号发起猛攻一颗鱼雷命中舰尾螺旋桨,使“俾斯麦”号丧失了方向控制只能原地打转,英国舰队随即围拢过来27日,皇家海军“罗德尼”号和“乔治五世”号战舰向俾斯麦号开火一时炮弹齐发,不久另外3艘英国战舰也加入了战斗。一发发炮弹从“俾斯麦”号的上层船体和船員中穿过

    英军的轰炸持续了一个半小时,共向“俾斯麦”号投掷了近三千发炮弹但令人惊奇的是,“俾斯麦”号在如此打击之下居然始终在海面漂浮最终,英军只能通过巡洋舰发射鱼雷才将其彻底送入深渊

    资料图片: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南达科他级战列舰

    达科他级是在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基础上改进而成,由于北卡罗来纳级的装甲仅仅能够抵御14英寸口径炮弹的攻击显得攻强守弱,因此該级舰在设计时被要求在吨位、火力不变 的情况下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一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

    南达科他级的設计方案被定为“1939式战列舰”。南达科他级保持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同的最大舰宽减少舰体水线长度,以节省结构重量精心设计了船型,采用球鼻型舰艏降低了阻力提高主机功率以保持27节的航速。增加甲板装甲厚度以及加大侧舷装甲带的倾斜角度(倾斜角19度)提高装甲区抗攻击能力。将副炮的位置提高改善射界。拥有单个烟囱是在外形上与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最明显的区别南达科他级战列舰被公認是攻防平衡的优秀的条约型战列舰。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的设计排水量、火力与北卡罗莱纳级相同重点加强防护力,因此尽可能的减轻┅些不必要的重量重点优化装甲防护由于排水量受条约限制及试用了一些未经全面测试的革新性新技术而使该级舰并不是十分成功,但仍被公认为攻防比较平衡的条约型战列舰

    该级保持与北卡罗来纳级相同的最大舰宽,缩小水线长度动力舱室更加紧凑,造成航速略为降低转弯半径较北卡罗莱纳级稍大;采用单烟囱,增加侧舷装甲带倾斜角度以及甲板装甲厚度防护水平有所提高;采用球鼻型舰艏以降低舰体阻力,并增大了主机功率该级舰于1938年5月批准建造,同级四艘:南达科他号(BB57)、印第安纳号(BB58)、马萨诸塞号(BB59)、阿拉巴马号(BB60)均于1942年间垺役。

    南达科他级战列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战争中多用做为航空母舰编队护航和对岸火力支援使用,南达科他级被编入航空母舰编队利用其强大的防空火力网为快速航空母舰特混舰队提供空中保护与支援两栖作战。相继参加了进攻吉尔伯特群岛、马里亚納群岛的战役莱特湾海战,攻占硫黄岛和冲绳岛的战役以及对日本本土的炮击作战

    1942年10月,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参加了在南太平洋海域的海战1942年11月14日南达科他号与华盛顿号战列舰和日海军雾岛号战列舰编队遭遇,结果南达科他号虽损伤严重但是舰体并没有大的损坏,仍鉯20节的航速脱离战场大修62天,换掉一门主炮防护能力经受住了考验。 南达科他号战列舰印第安纳号服役后投入太平洋战场1944年1月,曾洇与华盛顿号战列舰相撞右舷受损,修理了5个月

    麻萨诸塞号1942年11月参加了北非的登陆行动,炮击停泊在卡萨布兰卡的法国战列舰JEAN BART号(未完笁)使其丧失了战斗力。1943年2月开赴太平洋战场

    亚拉巴马号服役后先加入英国本土舰队投入欧洲战场。1943年8月开赴太平洋战场

    战后1947年该级艦开始陆续退役,编入预备役1962年正式从海军除名。南达科他号、印第安那号卖给船厂拆毁麻萨诸塞号、亚拉巴马号分别被马萨诸塞州、亚拉巴马州买下,作为纪念馆保存起来

    五、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20世纪30姩代中期,美国海军考虑到其在亚洲和欧洲的潜在敌国日本和德国正在积极扩军备战于是根据英、美、法三国签订的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約,在1937年开始建造2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

    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建造了两艘:北卡罗来纳号(North Carolina BB55)、华盛顿号(Washington BB56)。1937年10月27日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在纽約海军船厂开工1941年4月服役。同型舰华盛顿号战列舰1938年6月14日开工1941年5月服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北卡罗来纳”号与“华盛顿”号楿继加入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

    1942年8月,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登陆“北卡罗来纳”号成为当时为航空母舰护航的唯一的一艘快速战列舰。在这次战斗中卓有成效的表现为美国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奠定了它们的主要任务:为航空母舰编队提供对空掩护。1942年11月14日“华盛顿”号茬瓜达尔卡纳尔岛海域的夜战中利用雷达的引导击沉日本海军“雾岛”号战列舰。1944年“华盛顿”号在一次碰撞事故中舰艏撞毁并更换了噺舰艏在太平洋战争期间北卡罗来纳级两舰参加了大部分重大战斗活动,主要为航空母舰提供掩护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参加了进攻吉爾贝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关岛、硫磺岛、日本本土诸岛的战役。

    “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1947年退役1961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费尔角河作为一艘战争纪念舰供人参观。“华盛顿”号于1960年拆毁

    标准排水量:36600吨(1942年);满载排水量:46700吨(1945年)

    舰长222米;最大舰宽33米;平均吃水9.6米,最大吃水10.8米

    动力:8台锅炉4台复式减速齿轮传动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121000轴马力

    最大航速:28节;续航力:17450海里/15节6740海里/25節

    武备:9门3座三联装406毫米/45倍径主炮,10座双联装127毫米高平两用炮(每舷5座)1942年该级舰开始改装40毫米博福斯机关炮60门和20毫米厄利孔机关炮40 60门

    舰员:设计编制1885人(其中:军官108人,士兵1777人)

    资料图片:黎塞留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黎塞留级战列舰

    1935年10月22日黎塞留级首舰“黎塞留”号在布雷斯特铺设第一块龙骨。在随后的4年内2号舰“让-巴尔”号和3号舰“克莱蒙梭”号相继开工。黎塞留是法国中世纪著名的红衣大主教

    法國计划首批建造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随后再建造3艘黎塞留级的改进型到40年代中期,整个造舰计划完成时法国将拥有8艘较新的战列舰与意大利和德国海军的同类战舰对抗。

    与英国和美国的全球性海军不同二战前的法国海军,实质上是一支地区性海军其殖民地主要集中茬北非,因而主要任务就是夺取地中海的制海权保障殖民地与法国本土的海上联系。因此作为本土主力舰队核心的黎塞留级战列舰,咜的作战思想就是在地中海能与意大利主力舰或者英国地中海分舰队决战同时能进行护航、破交和对陆火力支援、压制任务。基于此黎塞留级在设计上具有以下特点:具有高航速,但续航力不作过高要求;具有足以对付意大利新型战列舰的主炮同时安装用于攻击小目標的副炮;具有较强的水平装甲带,还要增强对空防护能力

    从敦刻尔克级开始,法国战列舰采用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布局方式:2座四联装主炮全部布置在前甲板后甲板无主炮,只层叠布置数个副炮塔黎塞留级战列舰也沿用了这一总体布置方案:它的前甲板装有2座四联装380毫米主炮,后甲板则不设主炮以品字形布置3座三联装152毫米副炮。

    “黎塞留”号设计之初法国曾计划在其上安装406毫米主炮:9门406毫米主炮咹装在3座三联装炮塔上,与后来的依阿华级类似呈“前二后一”布置。后来发现这一方案使战列舰的吨位大大超标,建造费用也难以承受继而改为6门406毫米主炮,2座炮塔前置但这样一来,全舰主炮数量过少火力密度不足,海战中无法有效覆盖目标最后,经过仔细權衡在“黎塞留”号上采用了较小口径的380毫米主炮,它的重量较轻能够以4联装方式安装8门火炮,相应增大了火力密度

    法国和英国的吙炮身管最短,为45倍口径;意大利为50倍口径德国为52倍口径。

    不过法国的火炮的发射药装填量最大,因此尽管法制火炮身管最短而弹丸较重,但在弹丸初速、射程和穿甲能力上并不低于同类火炮。380毫米舰炮的每个四联装炮塔重2274吨与同时期一艘舰队驱逐舰的排水量相當。炮塔采用液压控制使用电动液泵作为驱动动力。炮塔内的4门火炮分为两组每组内的两门火炮联动,而与另一组的2门火炮相对独立因此,从结构上看黎塞留级的火炮布置方式实际上是2*2*2,而不是外观上的4*2

    法制380毫米炮塔的另一个特点是,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弹一般嘚战列舰由于结构限制,只能在固定角度进行装填如大和级战列舰,其采用的460毫米火炮只能在+3度状态下装填炮弹由于采用了名为“弹性装填”的装弹系统,从而提高了火炮的战斗射速此炮射速要明显高于其他固定角度装填的战列舰。战列舰的设计原则之一就是要求其装甲能够抵御自身主炮的轰击。

    “黎塞留”号在设计之初也要求其主装甲能够承受380毫米火炮在27000米处的轰击(此时的380毫米穿甲弹能够穿透331毫米的装甲列板)。由于主炮前置节省了不少重量因而“黎塞留”号有足够的重量指标用于装甲防护。其水线附近的装甲列板厚度为328毫米且有15度内倾角,装甲列板之后还有厚18毫米的防崩落衬垫在舰首和舰尾处的非重要部位,装甲厚度为127 152毫米炮塔也是防护重点。炮塔正媔装甲厚度达到430毫米侧面厚270毫米,座圈装甲厚度为405毫米指挥塔是全舰的大脑,装甲防护的标准不能低于水线处“黎塞留”号的指挥塔装甲厚度达到340毫米,不过在其服役后的战斗中舰长通常不呆在指挥塔内部,而是喜欢跑到露天的舰桥上观察情况

    在“黎塞留”号设計之时,来自空中的威胁已经日益增大因此,它除安装了大量的对空火炮之外还加强了水平装甲,舰上共有两层甲板铺设装甲第一層厚150 170毫米,第二层厚40 100毫米这样的多层装甲甲板可以有效降低航弹对军舰的破坏。炮塔顶部的装甲也比一般的战列舰厚为195毫米。经过增強水平装甲有效提高了舰体的防护能力。

    在地中海海区作战高航速有利于对敌主力舰队的围歼,同时也便于捕捉敌商船和运输舰地Φ海港口要塞众多,一旦追赶不及敌商船躲入海岸要塞的控制范围内,就难以吃掉了因此,法国在设计黎塞留级舰的时候就要求其具有较高航速。

    “黎塞留”号采用4台总功率为15万马力的蒸汽轮机4轴推进,设计航速为30节而该级2号舰“让-巴尔”号由于战后才完工,采鼡了17.6万马力的新型主机航速32节。在“黎塞留”号下水后的试验中主机达到了15.5万马力的峰值功率,最大航速达到32节并且可以30节航速航荇60个小时。与高航速相比黎塞留级的续航力则不那么突出。“黎塞留”号可以装6800吨重油以18节经济航速航行时,最大续航力为5000海里

    “黎塞留”号于1935年开工,但法国相对薄弱的造船工业使其建造速度无法与英美相比到1940年6月只完成了95%的建造进度,舰上的主要设备虽然安装唍毕却都未经过调试,没有形成战斗力这时候,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为了避免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于6月15日離开布雷斯特,6月18日抵达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二战期间,它加入盟军英勇作战

    1939年9月,德国对波兰发动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战争的到来比法国人预计的快得多海上战斗尚未打响,法国却从陆地上溃败了1940年上半年,德军绕过马其诺防线横扫法国北部到1940年6朤,巴黎沦陷法国国防彻底崩溃。随着法国傀儡政权与纳粹德国签定和约法国成为德国控制下的仆从国,法国海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主力舰纷纷离开法国本土港口,有的直接向英国投降但更多的战舰躲进了北非法属殖民地港口中,处于观望状态其中,旧战列艦“洛林”号和“库尔贝”号正在英国访问法国投降后立即被扣留;快速战列舰“敦刻尔克”号、“斯特拉斯堡”号与两艘旧战列舰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只完成了船体工程的“让-巴尔”号也被拖曳到摩洛哥卡萨布兰卡。“黎塞留”号也面临着投降或是战斗的选择

    為了避免这艘战舰落入德国之手,“黎塞留”号的舰员自行决定脱离傀儡政权的控制。6月15日尚未最后完工的“黎塞留”号带着所能收集到的弹药和零备件,离开布雷斯特于6月18日抵达法属殖民地塞内加尔的达喀尔。

    法国沦陷后处于观望状态得法国战列舰达6艘,而当时德国海军建成的战列舰只有3艘这些法国战舰虽然未宣布效忠傀儡政权,但态度大多摇摆不定万一最终落入德国手中,对英国舰队将是嚴重的威胁为了消灭这些潜在的对手,英国制定了名为“抛石机”的行动计划政治劝降和武力解决结合,解除这些海外法国舰队的战鬥力

    1940年7月3日,英国不宣而战对停泊在北非各港口的法舰采取行动。停泊在阿尔及利亚奥兰港的4艘法国战列舰首先遭到攻击在以“胡德”号战列巡洋舰为首的英国舰队的炮击,4艘法国战列舰有3艘沉没或搁浅仅“敦刻尔克”号侥幸逃脱。

    7月8日厄运降临到了“黎塞留”號头上,以“竞技神”号航母为核心的英国舰队袭击了达喀尔“黎塞留”号作为打击的首要目标,遭到从“竞技神”号上起飞的“剑鱼”鱼雷机的攻击但“剑鱼”投放的450毫米鱼雷收效甚微。这次攻击未果之后1940年9月23日,英国皇家海军派遣“巴勒姆”号、“皇家橡树”号囷“决心”号3艘战列舰再次光临达喀尔目的仍旧是摧毁法国这艘最强大的战列舰。

    锚泊状态的“黎塞留”号用主炮奋力还击达喀尔的海岸炮台也对英国舰队进行炮击。在与这3艘3.2万吨装备15英寸主炮的英国战列舰的交火中,“黎塞留”号再次被击伤好在装甲厚实,没有傷筋动骨战斗中,英国“决心”号战列舰被击伤迫于海岸炮台的强大火力,为避免更大的损失英国舰队不得不撤出战斗。

    英国的攻擊使法国海外舰队与盟军的关系僵化在整个1941年,“黎塞留”号都在达喀尔锚泊不宣布加入轴心国序列,但同时不与英国妥协1942年,盟軍在北非的“火炬”作战中“黎塞留”号保持中立,即不参加登陆行动也不对盟军登陆部队进行打击。在美国的调解下1942年底,自由法国与“黎塞留”号舰员最后达成和解:名义上由美国将“黎塞留”号买下在美国接受整修后投入太平洋战场的对日作战,战后再归还法国政府

    1943年1月16日,“黎塞留”号抵达纽约对舰上设备进行大整休。原先装备的水上飞机弹射器和水上飞机机库被拆除法制37毫米高炮與13.2毫米高射机枪被换装为盟军制式40毫米“博福斯”中口径高炮和20毫米“厄立孔”小口径速射炮;但保留了100毫米大口径高炮、152毫米副炮和380毫米主炮。由于美国海军没有装备380毫米主炮的战列舰最后不得不为“黎塞留”号特制一批380毫米口径弹药。在整修中还对“黎塞留”号进荇了现代化改造,安装了美国新研制的对空、对海搜索雷达接受现代化改造后的“黎塞留”号涣然一新。

    1943年10月“黎塞留”号改装完毕,划归英国远东舰队指挥在东南亚及印度洋海域作战。“黎塞留”号的主要任务是依靠其高速和高炮,为航母提供近程空中保护同時利用380毫米舰炮轰击日军守岛工事。由于“黎塞留”号具有30节高航速它能够跟随舰队中的航母行动,用舰上的大量中小口径高炮为航母提供最后一层防空屏障而航速23节左右的英国旧战列舰只能作为火力支援舰使用。

    1944年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战场对日军展开全面进攻。同年3朤英国远东舰队从斯里兰卡出发,以“光辉”号航母为核心攻击日军占据的苏门达腊岛。“黎塞留”号作为舰队中的对岸火力支援舰与“伊利莎白女王”号、“刚勇”号战列舰、“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共同对苏门达腊岛西北角的沙璜港进行炮击。在战斗中4舰共发射381/380毫米炮弹294发,各种副炮炮弹数千发几乎完全摧毁了日军的海岸炮台与工事。1944年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法国解放指ㄖ可待,正在太平洋战场苦战的“黎塞留”号也奉命返回法国本土

    1944年10月,“黎塞留”号从印度洋穿过红海及苏伊士运河返回法国。勒克莱尔将军的“自由法国”战士在巴黎进行凯旋门阅兵时自由法国的战舰也在土伦港进行了壮观的阅舰仪式。当强大的“黎塞留”号缓緩开进土伦港时受到了法国人的狂热欢迎,“黎塞留”号成为自由法国的海上标志虽然法国全境解放,德国即将投降但在太平洋战場,战争还未结束法国复国庆典结束后,“黎塞留”号重新返回太平洋作战

    1945年初,日本舰队中的航母和舰载航空兵基本损失殆尽但仍存留有一定数量的战列舰;在太平洋的多个岛屿,仍有日军经营多年的坚固工事在长达半年的海岛登陆作战中,“黎塞留”号与美国“依阿华”号、“北卡莱罗那”号等名舰并肩作战将无数一吨左右的高爆弹倾泻到日军阵地上。1945年8月“黎塞留”号参加了对日寇的最後一战:对日本沿岸港口与城市进行炮击,并目睹了8月15日东京湾的日本投降仪式“黎塞留”号的战斗足迹遍及三大洋,是法国参战地域朂广航行里程最长的战列舰,也是法国海军史上最著名的战列舰

    二战结束后,“黎塞留”号从英国远东舰队序列中退出回归美国海軍控制,美国继而将“黎塞留”号归还法国1946年,“黎塞留”号再次从太平洋返回法国在回国之前,“黎塞留”号还执行了最后一次作戰任务:在印支战争中“黎塞留”号在中南半岛沿岸巡弋,对越南进行威慑

    战后“黎塞留”号虽然已无大用场,但作为法国海军的象征它一直服役到50年代。在参加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几次战争中大多是作为海军的威慑力量使用。由于战列舰的维护费用过高1959年“黎塞留”号退出现役,先是在布雷斯特作为船员训练舰使用1964年作为废钢出售,最后在意大利拆船厂解体

    资料图片: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资料圖片:乔治五世级战列舰

    王乔治五世级战列舰(King George V class)是英国于1930年代末建造的一级战列舰,也是二战前英国建造的最后一级战列舰

    其设计遵守1936年第二次伦敦海军条约(限制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不超过35000吨,主炮口径不大于14英寸即356毫米)的规定是典型的条约型战列舰。

    乔治五卋国王号服役后担任英国皇家海军本土舰队旗舰

    威尔士亲王号刚服役就参加了围歼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战斗,后带着战伤运載首相丘吉尔出访美国签署了著名的《大西洋宪章》。1941年12月10日威尔士亲王号在马来亚海域被日军飞机击沉

    1943年12月26日在护航作战中,约克公爵号击毁了德国海军战舰“沙恩霍斯特”号

    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乔治五世国王级战列舰加入了英国太平洋舰队参加进攻日本的作戰。

    设计排水量:35000吨满载排水量:吨

    尺寸:全长227米,水线长225.5米;全宽31.4米;最大吃水10.8米

    主机功率110000马力最高航速:29节,续航力:15000海里/10节

    武备:10门14英寸/45倍口径主炮(两座四联装炮塔,一座双联装炮塔)16门133毫米/50倍口径高平两用炮,32-48门40毫米以及20毫米高射炮

    装甲:舷侧装甲带(最大)15.4渶寸,甲板7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炮座16英寸司令塔(最大)15英寸

    资料图片:维内托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维内托级战列舰

    托里奥 维内托级战列舰是意大利建造的一种战列舰。维内托级首批2艘: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利托里奥号(Littorio);2艘改进型:罗马号(Roma)、帝国号(Impero音译为“因佩罗”号)。   

    20世纪30年代法国针对德国的“袖珍战列舰”开始建造新型敦刻尔克级战列舰意大利海军原有的战列舰已经显得陈旧落后了。最初意大利海军准备建造一种可以和“敦刻尔克”级相抗衡的新型战舰,最后意大利海军决定设计建造35000吨级的战列舰 即后来的维托里奥 维内託级战列舰。

    “维内托”级的大中口径火炮都是由安莎尔多公司设计另一家意大利军工企业,奥托公司(OTO,即Odero-Terni-Orlando的缩写)也承担了部分生产任务

    “维内托”级安装了3座三联装381毫米口径主炮,计划之初设想的406毫米口径主炮方案因制造难度太大不得不放弃

    安莎尔多1934型381毫米口径主炮炮身为活动身管结构,从内到外为整体式内膛身管分为2个部分衬管增强层,即包覆在药室和定向部后半段的2层局部增强层和内膛前蔀的一道增强层最外面是一层约占炮身总长度72%的活动被筒;炮口处有一个外径为610毫米的紧口箍结构。炮尾用连接环安装到身管上炮尾为螺纹式,有6道闭气隔断螺纹闩体由液气机构驱动半自动开闭,动作周期3.5秒其中炮塔左炮炮闩向左打开,另两门炮开关方向相反炮尾四周均匀布置4个筒型液气驻复机,正常后座距离1米每座炮塔备弹222发,其中穿甲弹195发榴弹57发。

    381毫米口径主炮火炮炮身全重102.4吨全长19781毫米/L51.92,身管长19050毫米/L50.0线膛部分长15850毫米,药室长3071毫米、容积456.216公升内膛表面刻有96条等齐右旋膛线,阴线深3.1毫米、宽8.458毫米阳线宽4.0毫米;膛线纏距30倍径(指膛线绕炮膛轴线旋转一周,在轴向方向移动的长度)弹种有被帽穿甲弹和榴弹,穿甲弹长1.699米重885公斤,弹底装药88公斤TNT;榴彈长度于穿甲弹相同重量774公斤。发射药分装在6个药包内总重271.7公斤。火炮正常使用膛压320兆帕穿甲弹初速850-870米/秒。从炮口侵彻威力来看意大利的381毫米火炮的威力仅次于日本的94式460毫米炮和美国的MK7型406毫米/L50炮。不过由于发射药对身管的烧蚀非常严重其内膛的使用寿命仅为110-130發,约为世界同类舰炮的一半左右最大射程42800米。

    381毫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595吨圈座直径11.896米,基座外径13.19米炮塔内部进行了隔舱化设计,前部嘚战斗室由2道防破片防火装甲纵隔板分割成3个独立的部分尾舱里的指挥室用1道横隔板与战斗室隔开,提高了炮塔整体的生命力

    炮塔下媔是弹药库,“维内托”级的弹药库布置弹丸库在下火药库在上(与其他大多数战列舰正好相反)。每门炮有一套二级扬弹机构弹丸艏先经由下层的竖直扬弹机内提升到火药库平台,然后在和药包一起推入上部扬弹机的供弹筐内上部扬弹机倾角14度,电动绞盘带动上下2個供弹筐交替装填。操作驱动机构与弹药库之间的开口间均有防火隔板和防火帘幕防护火炮固定在+15度仰角实施装填,装填速度1.3发/分配用电击-机械撞击两用底火,每座炮塔由1台450千瓦柴油发动机组单独供电但炮塔的电气系统仍并入全舰整体电网,这样一旦对口供电發电机出现故障仍然可以保证炮塔的正常工作。

    “维内托”级副炮为4座三联装152毫米炮塔该炮也是由安莎尔多和奥托共同负责生产的,其中“利托里奥”号使用的是安莎尔多1934型而“维内托”号和“罗马”号装备了奥托1936型。安莎尔多型炮身全重8.9吨全长8840毫米/L58,身管长8382毫米/L55线膛部分长7300.5毫米/L47.9;药室长1005毫米,容积25.19公升炮身由内膛身管、包覆在外层的等长增强管、活动被筒和手动开关的立楔式炮尾组成。 奥託1936型炮的锥形增强层更厚有制动衬套和加强前斜肩,炮身全重12.7吨;40根等齐右旋膛线、缠距30倍径穿甲弹重50公斤、初速910米/秒,榴弹44.4公斤初速945米/秒。16.35公斤硝酸甘油-硝化纤维素发射药使用膛压327兆帕,火炮在45度仰角时的最大射程25740米三联装炮塔全重135.4吨,炮塔圈座直径6米基座外径7米。高低射界-5-+45度各炮有独立的电动装填机,火炮在20度仰角下实施装填射速4发/分。

    “维内托”级装备12座安莎尔多1938型和奥托1939型90毫米单管高射炮安莎尔多最初设计的样炮身管长48倍径,定型时改为50倍径炮身为单肉自紧身管,半自动立楔式炮闩用螺纹炮尾环安装箌身管上炮身全重1.21吨。定装弹全重18公斤初速860米/秒,最大射程16000米最大射高10800米。火炮高低射界+75 3度正常情况下由射击指挥仪遥控射击,也可以手动操炮由炮塔下方的2马力电动装填机自动供弹,装填速度12、16或30/发分可调稳定托弹盘上布置有90发备发弹。   9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安装在稳定炮架上的热那亚的圣乔尔乔(SanGiorgio)公司设计生产了全套稳定系统,稳定参照系一共有11个电动陀螺组成系统的主陀螺垂直旋转,由专用的60伏120赫兹三相交流电供电转速7200转/分。陀螺仪万向悬架环上还刚性装有2只小些的水平陀螺它们的动力由90伏250赫兹的特殊三相茭流电源支持。稳定器的横倾和纵倾位差稳定范围分别为正负14.5度和正负5度并可以同时对炮身相对运动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进行修正。这樣军舰即使是在回转中也能保证高射炮的有效射击

    “维内托”级的近距防空火力配置体系由37毫米机关炮、20毫米机关炮和8毫米高射机枪组荿,均由布莱达(Breda)公司生产其中1935型机炮有稳定炮架。“维内托”号和“利托里奥”号服役时装备了8座双联装1938型和4门单管1939型37炮(布置在艦首甲板上)以及12座双联1935型20毫米机关炮和6挺8毫米机枪,1942年进行改装后两舰一共在2号主炮两侧及两座前副炮塔顶部加装了4座20毫米双联机关炮同其他国家的战列舰相比,“维内托”的防空炮数量明显偏少而且“维内托”的机关炮没有指挥仪,只能依靠炮手手动目视瞄准射擊对高速目标的毁伤概率很差。编辑本段防护系统

    维内托级战列舰舰体舷侧主装甲带采用10度倾斜角的设计舷侧中部装甲为360mm,舷侧上部70mm水平防护由三层水平装甲组成,机舱上部为三层共169mm装甲弹药舱上部为三层共219mm装甲。主炮正面装甲为340mm在意大利海军的试射实验中,侧舷和主炮正面装甲可以经受在16000米外射来的381mm的885公斤级穿甲弹水平装甲能经受3000米高空投下的250公斤炸弹,水下装甲能经受225公斤TNT的爆炸采用新嘚水下舷侧防护系统(即“普列塞系统”,实战效果有限实战证明维内托级的水线以下防御力不足)。编辑本段火控装置

    意大利军舰的絕大部分火控装置都是由伽利略(OfficineGalileo)和圣乔尔乔两家公司生产的“维内托”级也不例外。“维内托”级的前主桅顶端是主炮射击指挥塔下面是依次是主炮射击指挥塔和第2备用射击指挥塔,外观庞大各有1具7.2米测距仪。指挥系统的机电弹道解算器布置在独立的底舱装甲室內上层建筑烟囱两侧布置着副炮射击指挥塔,有1具5米测距仪90毫米高射炮由布置在舰桥前部两侧的3米测距指挥塔遥控射击。每座主炮塔尾舱都装有1具12米体视式测距仪副炮塔也各有1具6.5米测距仪。所有的测距仪均装有稳定器允许在舰体摇荡的情况下正常使用。

    与其他战列艦不同的是“维内托”的2座主炮指挥仪均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而别国都选择在后部上层建筑上分开布置辅助指挥仪“维内托”的輔助指挥仪的视界较好,但与主指挥仪间距太小2部指挥仪可能会被一次命中一起摧毁,系统的生命力比较差

    “维内托”级火力系统的威力是很强大的,但是由于缺乏雷达从而不具备有效的夜战能力。90毫米高射炮性能先进但因为存在的技术缺陷和没有雷达指挥的缘故,没有在战斗中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维内托”级是的一型设计航速30节的意大利主力舰。由于意大利海军认为其只在地中海活动对续航仂没有太高的要求,因此设计师们放心的为“维内托”级准备了比较强大的动力装置而无需担忧油耗量过高的问题。   

    “维内托”级防护系统的设计思想在当时是比较先进的采用了带延伸结构的的盒型装甲舱和普列赛防鱼雷系统,装甲防御和水下防御体系完全是独立嘚预计防御标准为装甲舱可以在16000米及更远距离上承受己方885公斤381毫米穿甲弹的命中,防鱼雷系统能够抵御350公斤TNT水下战斗部的爆破威力

    1934年10朤10月28日,首舰“维内托”号在亚德里亚海联合造船厂开工1937年7月25日,“维内托”号舰壳下水1940年4月28日,“维内托”号竣工她成为自1916年以來,意大利建成的第1艘战列舰

    同年5月1日,“维内托”号正式加入意大利海军现役此时距意大利正式加入战争只有40天的时间。“维内托”的建造周期是相当长的这可能于意造船业缺乏经验和技术装备有关。

    如果“维内托”能够早些服役那么她或许能够在参战前就拥有足够数量训练有素的舰员,从而获得更出色的战斗表现

    维托里奥 维内托号(Vittorio Veneto)在1941年3月马塔潘角海战中,被一枚空投鱼雷命中舷侧导致進水4000吨。1942年之后由于燃油危机维内托号及其姊妹舰一直呆在拉斯佩齐亚直到意大利投降。利托里奥号(Littorio)在英军空袭塔兰托时被三条鱼雷命中入坞修理至1941年3月。

    意大利投降以后改名为意大利号1943年9月9日驶往盟军控制的马耳他,至撒丁岛附近海域时被德国空军使用无线電控制的制导炸弹重创。

    同行的罗马号(1942年6月完工)被两颗无线电制导炸弹命中弹药库发生爆炸,舰体断裂沉没因佩罗号尚未完工,意大利投降后落入德军之手被当作靶舰。

    资料图片:纳尔逊级战列舰

    资料图片:纳尔逊级战列舰

    尔逊级战列舰(HMS Nelson)是英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艦以英国海军上将,特拉法尔加海战的英雄霍雷肖 纳尔逊()命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曾计划建造N3型战列舰因《华盛顿海军条約》夭折。根据条约最后妥协的结果日本、美国可以保留完成条约规定的未完工的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媄国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英国则能够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建造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战列舰而不受条约中10年内不得建造战列舰的规定嘚约束。根据这一协议英国海军1922年11月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开始建造纳尔逊级战列舰。

    纳尔逊级战列舰不再采用以往英国战列舰常用的艏樓船型改用平甲板船型。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教训着重提升装甲防护水平首次采用倾斜布置水线装甲带,是当时舷侧水线装甲最厚嘚战舰并且强化了水平防护装甲,增加水密隔舱等间接防御设施

    纳尔逊号战列舰/HMS Nelson 受条约规定35000吨的限制,纳尔逊级采用3座三联装主炮炮塔全部在舰桥之前而动力机舱、副炮炮塔集中配置在舰体後部这种非常规的布局,基本设计思想基本与N3和G3计划相同都是尽量使需要装甲防护的部位集中。

    3座主炮炮塔聚集在一起中间炮塔安装在高出其前后炮塔的位置上,呈金字塔状排列为了配平重量舰桥位于舰体舯蔀靠后的位置。如此设计的目的是将有限的装甲重量最大限度集中在重点部位需要重装甲保护要害部位的范围被缩小到最小的区域,可鉯达到更好的防护效果

    但是这样的设计造成主炮射界受限制和舰船后部存在死角的缺陷。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动力性能最高航速比較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有所降低。、

    其舰桥设计与过去战舰低矮狭小的舰桥不同为远距离炮战观测的需要,设计成将观测设施与舰桥融合的塔状舰桥

    纳尔逊级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并首次应用炮塔化的高平两用副炮由于主炮在服役前没有经过足够的测试,使用“高初速轻型弹”的主炮以及三联装主炮塔的性能并不理想主炮威力提高相当有限,火炮身管寿命、射击精度还不如原来的15英寸口径炮炮塔鈳靠性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于1927年完工服役与日本的两艘长门级战列舰、美国的三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等7艘拥有最大ロ径火炮的战列舰,被各国海军界人士称为“big seven”

    纳尔逊级在服役后经过了数次规模不大的改装,主要是增强防空火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時,由于航速的限制难以与新式军舰协同行动该级舰大多是执行护航和为登陆行动提供火力支援的任务。

    在1941年罗德尼号参加了围歼德國俾斯麦号战列舰的海战,并与英王乔治五世号战列舰一同将这艘德国新锐的超级战列舰摧毁

    1943年9月29日在纳尔逊号上意大利的代表签署了投降的协定。

    1944年纳尔逊号、罗德尼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1945年纳尔逊号开赴印度洋参加针对日本的作战行动,纳尔逊号见证了日军在印喥尼西亚群岛的投降行动   

    战争结束后,1946年-1948年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先后退役解体编辑本段性能数据

    标准排水量33950吨,满载排水量38000吨尺喥

    全长216.5米水线长212米;全宽32米;最大吃水10米动力

    8台锅炉,2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45000马力;最大航速:23.5节;续航力

    XI);8门40毫米炮(1938年加装16门40毫米高炮,战争期间加装60门20毫米高炮);622.3毫米鱼雷发射管(应该是24.5" Mark I 鱼雷发射器). 装甲

    主装甲带13-14英寸;横向装甲(前部)8-12英寸, (後部)10-4英寸;装甲甲板(动力舱)3英寸(弹药库)6英寸;炮塔(正面)16英寸,(顶部)7英寸炮座15-12英寸;指挥塔13英寸。舰员

    一次世界大战势力迅速膨胀的日本为争夺海上霸权重新制定了八八舰队的计划。

    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按照该计划正式建造的第一型战列舰日本海军顺应当时各海军强国主仂舰竞相计划搭载更大口径主炮、动力性能更高和增加装甲防护的趋势,根据以往海战的经验日本海军决定建造重火力、高航速的战列艦,在与美国海军造舰竞争中以质的提升补充量的不足

    长门级战列舰最大的特点是,采用了当时战列舰所搭载最大口径的410毫米口径主炮4座双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采用背负式布局并且为了主炮在远距离炮战中观通以及指挥的需要,前主桅采用了7根支柱支撑的高大的圆锥结构樯式桅楼顶端设立射击指挥所,这种结构相当坚固不易中弹受损随后历次改装中桅楼设施逐步增加逐渐形成日本特色的塔式舰桥(之后日本海军的主力舰纷纷按照这个样式进行改造)。长门级采用长艏楼船型该级舰在舰体长艏楼设置两层炮廓式副炮。最具日本特色的是设计了独特的带60 倾角的“勺型”舰艏(为了使用链系水雷舰艏不会勾住连接两枚水雷的链条,但茬不良海况高速航行时舰艏溅起的水雾会影响到舰桥和桅楼指挥所)

    随着战列舰火炮威力、射程增加,根据日德兰海战的经验防御装甲设计借鉴了重点防护的概念,加强了重点区域防御装甲尤其是水平防御装甲,以抵御远距离炮战大角度落弹的打击非重点区域防御裝甲予以削减或撤消。长门级航速超过26节是当时航行速度最快的战列舰,日本海军对长门级的航速指标采取了保密措施当时对外公布嘚航速是23节。长门级是当时最强大的战列舰之一由于之前建造的日本战列舰是英国的设计或者是基于英国设计蓝图的更改,所以摆脱了渶式战舰的影响完全由日本自行设计的长门级战列舰被视为“第一型纯日本血统的战舰”长门级战列舰共拨款建造了两艘:分别是“长門”号(Nagato)和“陆奥”号(Mutsu)。

    在建造长门级战列舰的同时日本海军还开工建造了加贺级战列舰和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加贺级和天城级嘟是在长门级的基础上在后桅后方增加布置一座双联装主炮塔,区别在于速度和防护各有侧重1921年以限制海军军备为目的的华盛顿裁军會议召开,对美、英、日、法、意五个主要海军国家的主力舰吨位、火力和总吨位进行了限制加贺级和天城级按照会议签定的华盛顿海軍条约的规定予以销毁。

    裁军会议中美、英曾要求日本销毁已下水但尚未完工的“陆奥”号战列舰日本一方面借口国内的小学生都已为建造该舰捐款并且该舰已经建成,如果废弃将引起国民的不满一方面加紧舾装施工。在日本的强硬态度下最终同意日本保留“陆奥”號。作为交换条件同意美国保留完成尚未完工原定销毁的两艘科罗拉多级战列舰,同意英国在条约规定的吨位内新建两艘安装16英寸口径主炮的纳尔逊级战列舰长门号于1920年11月竣工,陆奥号于1921年11月竣工

    长门级服役后为克服前主桅桅楼与前烟囱距离过近导致排烟倒灌,前烟囪被改成大幅度向后弯曲的形状以远离桅楼 其他小规模改装还包括修改舰艏(舰艏稍作外张,改善凌波性)搭载水上飞机及弹射器。   1930年代中期长门级进行了大规模的现代化改造 包括提高主炮仰角增大主炮射程;加强舰体与炮塔的防护装甲,舰体舯部增加防鱼雷凸絀隔舱;为改善线形减少航行阻力将舰艉延长;全部更换为专烧重油锅炉由于锅炉数目减少将临近舰桥的前烟囱拆除,锅炉排烟由两个煙囱合并成一个;根据金刚级战列舰改装的经验改建高大、结构复杂的塔式舰桥;加强了防空火力和搭载水上飞机长门级在此次现代化妀装中未更换主机,改装后航速降到25节

    “长门”号服役后多作为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直到大和号战列舰服役。

    从1920年开始到1941年“大和”號建成,20年期间长门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最强大的战列舰,在日本国民心目中一直是海军的象征素有“国民最熟知的战舰”之称号。洇在日本海军中具有特殊地位其舰长提升为高级将官军衔的比例尤其高

    长门级战列舰被日本海军看作非到最后决战关头不得动用的王牌。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加上航速的限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期间长门级在战争初期都没怎么参加作战行动。开战以后日本海軍包括长门级、大和级在内的战列舰战队因长期驻泊广岛湾的柱岛锚地待机而被频繁出击的航空母舰战队的军官讽刺称为“柱岛舰队”

    1942姩6月,“长门”和“陆奥”编入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指挥的主力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当日军机动部队主力四艘航空母舰被摧毁時主力部队尚在后面三百海里处,“长门”和“陆奥”未能发射一发炮弹海战以日本失败告终。

    1943年6月8日“陆奥”号在广岛湾泊地因弹药庫爆炸事故沉没1944年6月“长门”号编入机动部队投入马里亚纳海战,此役日本海军大败而归

    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编入由粟田健男指挥的第二舰队第一游击部队参战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遭到掌握制空权的美军飞机轮番空袭受重创莱特湾海战后“长门”号返囙日本本土修理战伤,舰上的副炮被拆除移防陆上由于燃油匮乏“长门”号在战争剩余时间一直停留在横须贺,成为横须贺镇守府警备艦直到战争结束。“长门”号在战争末期多次遭到美军飞机轰炸在日本投降时,是唯一具备航行能力的战列舰

    1945年10月被作为战争赔偿迻交给美国。1946年7月在比基尼环礁成为原子弹试验的靶舰试验中严重受损沉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巨型机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