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怀疑石球路障是被人拿走了,而且什么时候没有的也不得而知

谁干的?圆明园石狮子嘴里的石球,竟然被盗了!这事儿后果很严重……|圆明园|文物|刘卫东_新浪新闻
超过140万人正在关注8月10日
哈尔滨 雷阵雨
3-4级转微风有文保人士近日反映,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的一只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疑似丢失。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拍摄,左侧石狮子口中仅剩一颗石球游客发现石狮口中缺少一颗石球据文保人士李先生介绍,2016年他参观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时,这对石狮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狮子雕刻精美,更绝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竟然可以移动,而非固定的。李先生2016年1月参观圆明园时拍摄最近他再次来到圆明园,顺便去流散文物展看那对狮子,发现跟2016年相比,一只石狮子的口中竟少了一颗石球。“我怀疑石球是被人拿走了,而且什么时候没有的也不得而知。”李先生说,这对圆明园的石狮子流散在外几十年,一直保护完好,没想到它们回归圆明园之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文物现场的保护措施形同虚设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前往圆明园探访。流散文物展位于圆明园南门附近一处院子的最里面,陈列着近些年回归圆明园的一批流散石刻文物,数量有几十件,包括石洗、石狮子、石桌、西洋石构件、云凤纹柱头、绮春园流杯亭基座、“柳浪闻莺”坊楣等文物,这些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的时间多在2010年前,一些文物的简介牌已经老化破损,并落满灰尘。流散文物展资料图。新浪博客“满陇桂雨”虽是露天展示,但这些石刻文物被集中放置在一个简易的彩钢大棚里,四周有不到半人高的栅栏围着,支撑大棚的铁柱子上拉着警戒线。疑似丢失石球的石狮子紧邻着栅栏,由于这对石狮子距离栅栏不到半米远,游客伸手便能轻松触摸到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流散文物展区周边安装有探头,但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也没发现提示禁止触摸文物的标识牌。北青报记者几次伸手移动狮子口中的石球,均没有人员上前阻止。石狮子资料图。中新网此外,展区外的警戒线也形同虚设,游客可以轻易从细若麻绳的警戒线下钻入文物展区的内部,与这些石刻文物“亲密接触”。狮子口中的石球从不会掉出来这对石狮子高约1.6米,从外形和样式看并非北方的产物,而更像是南方园林的石狮子,造型优雅,威武中透着俊秀,灵巧中不乏刚毅。不过,这对狮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们口中所含的石球。根据资料图片,每只狮子嘴中原来各含有两颗网球大小、可移动的白色石球。但现在,左边的石狮子口中仅剩下一颗石球,另一颗石球则不知去向;右边狮子口中的石球还是完整的。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当年狮子的嘴和石球是同步进行雕刻的,并不是先把狮子雕刻好,再把石球放入狮子的口中。这种工艺复杂的雕刻技术,如今已几乎失传。最奇妙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可以来回滚动,但从不会掉出来,这样的工艺只有在皇家园林中才会出现,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要想把狮子口中的石球拿出来,必然要破坏狮子的嘴部,这么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破坏了。” 李先生感到颇为惋惜。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这对石狮子原是圆明园狮子林的旧物,民国期间被人从圆明园搬运到西城区北新华街的一处四合院中,2010年1月才重新回归圆明园。它们只是众多圆明园流散文物中,极其少量重回圆明园的幸运儿。其实,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多次洗劫,曾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流失在外的文物难以计数。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回归是一项庞大工程。2006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获准开展。当年,10件珍贵石刻文物集体回归,创造了一次巅峰。此后,这一工作趋向低调,甚至很少再被提及。截至目前,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回归年代多在2013年之前,且以石刻类文物为主。此前圆明园管理处曾表示,本市有圆明园文物的单位,管理处基本都接触过,但并没有太多的单位愿意将文物归还圆明园。除有些单位本身就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些单位觉得圆明园存放文物的条件并不太好。圆明园: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随后,北青报记者将此情况向圆明园保卫部门进行反映,对方称,文物展区的监控系统都是好的,但并没注意到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目前,圆明园的文物部门正在调查此事。专家:保护文物应提高游客觉悟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石刻专家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如果身处野外但不在原址上,应采取集中管理和展示的措施,避免遭受酸雨、汽车尾气的侵蚀,同时保证遮风避雨。此外,对于石刻文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和觉悟。为防止石刻文物遭到破坏,给文物加装保护罩的做法是否可行?对此刘卫东表示,过度保护的做法也并不可取,“比如有些地方给石刻文物加上罩子,造成内部温度、湿度过高,反而对文物的保护不利。” 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保护还是要根据其条件,最好事先经过文物专家的论证。律师:故意损毁文物可追究刑责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君永律师事务所的许兰亭律师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损毁国家文物,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看拿走石球人的动机,如果属于故意行为,可以适用相关的刑法;但如果是无意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一般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文物代表国家的历史,不容许破坏!同意请点ZAN!领导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这5篇文章50万人在看?四川九寨沟地震已致13死175伤!刚刚,黑龙江籍九寨沟游客最新消息传来……愿家乡人早日归来!?一岁半男孩,竟然在家门口被抱走!?小伙结婚请全部门,6名同事共包了500块钱没来!更让他烦心的是……?母亲被无牌车撞倒当场死亡,四个子女竟一致请求检察院放肇事司机一马……?蜜月时误吃了这种螺,半年后她被迫流产!来源:中国网(ID:CIIC_China)综合北京青年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新闻夜航》热线:9商务合作:责编:付雨桐审核:段君凯、小
翟、史国立【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闻夜航”】
跟格局小的人打交道,就像被缩骨伞夹住脑袋一样不痛快。
号外号外,特朗普又出行政命令啦!行政命令有多强,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是XX你就坚持60秒!
吴承恩的人生经历,决定了《西游记》背后必然影射着中国特色的官场文化。
没有石油的生活,可能比如今这种依赖石油的生活更加有趣和充实。圆明园石狮子口中石球疑似丢失一颗
有文保人士近日反映,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的一只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疑似丢失。记者8月8日探访发现,流散文物展区保护现状令人堪忧,虽有不到半米高的栅栏围着,但游客伸手便能触摸到石狮口中仍在的石球。对于石球疑似丢失一事,圆明园的文物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起因】游客发现石狮口中缺少一颗石球
据文保人士李先生介绍,2016年他参观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时,这对石狮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狮子雕刻精美,更绝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竟然可以移动,而非固定的。最近他再次来到圆明园,顺便去流散文物展看那对狮子,发现跟2016年相比,一只石狮子的口中竟少了一颗石球。
“我怀疑石球是被人拿走了,而且什么时候没有的也不得而知。”李先生说,这对圆明园的石狮子流散在外几十年,一直保护完好,没想到它们回归圆明园之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李先生2016年1月参观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时,拍摄的这对石狮子口中各含有两颗石球。李先生供图
【探访】文物现场的保护措施形同虚设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记者昨日前往圆明园探访。流散文物展位于圆明园南门附近一处院子的最里面,陈列着近些年回归圆明园的一批流散石刻文物,数量有几十件,包括石洗、石狮子、石桌、西洋石构件、云凤纹柱头、绮春园流杯亭基座、“柳浪闻莺”坊楣等文物,这些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的时间多在2010年前,一些文物的简介牌已经老化破损,并落满灰尘。
虽是露天展示,但这些石刻文物被集中放置在一个简易的彩钢大棚里,四周有不到半人高的栅栏围着,支撑大棚的铁柱子上拉着警戒线。
疑似丢失石球的石狮子紧邻着栅栏,由于这对石狮子距离栅栏不到半米远,游客伸手便能轻松触摸到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流散文物展区周边安装有探头,但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也没发现提示禁止触摸文物的标识牌。记者几次伸手移动狮子口中的石球,均没有人员上前阻止。
此外,展区外的警戒线也形同虚设,游客可以轻易从细若麻绳的警戒线下钻入文物展区的内部,与这些石刻文物“亲密接触”。
记者昨日在圆明园流散文物展上看到,左侧的石狮子口中仅剩一颗石球。
【价值】狮子口中的石球从不会掉出来
这对石狮子高约1.6米,从外形和样式看并非北方的产物,而更像是南方园林的石狮子。它们身体小巧,体型修长,造型俊秀,头部转向一方,形成两只狮子对视状,狮子的颈上系有璎珞,胸前有石铃,脚边各有两只小狮子,公狮右前爪抱有绣球,母狮左前爪抱有小狮子,石狮尾部由身后甩向身体一侧。这对石狮造型优雅,威武中透着俊秀,灵巧中不乏刚毅。
不过,这对狮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们口中所含的石球。根据资料图片,每只狮子嘴中原来各含有两颗网球大小、可移动的白色石球。但现在,左边的石狮子口中仅剩下一颗石球,另一颗石球则不知去向;右边狮子口中的石球还是完整的。
记者了解到,当年狮子的嘴和石球是同步进行雕刻的,并不是先把狮子雕刻好,再把石球放入狮子的口中。这种工艺复杂的雕刻技术,如今已几乎失传。最奇妙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可以来回滚动,但从不会掉出来,这样的工艺只有在皇家园林中才会出现,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要想把狮子口中的石球拿出来,必然要破坏狮子的嘴部,这么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破坏了。” 李先生感到颇为惋惜。
【历史】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
据记者了解,这对石狮子原是圆明园狮子林的旧物,民国期间被人从圆明园搬运到西城区北新华街的一处四合院中,2010年1月才重新回归圆明园。它们只是众多圆明园流散文物中,极其少量重回圆明园的幸运儿。
其实,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多次洗劫,曾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流失在外的文物难以计数。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回归是一项庞大工程。
2006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获准开展。当年,10件珍贵石刻文物集体回归,创造了一次巅峰。此后,这一工作趋向低调,甚至很少再被提及。截至目前,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回归年代多在2013年之前,且以石刻类文物为主。
此前圆明园管理处曾表示,本市有圆明园文物的单位,管理处基本都接触过,但并没有太多的单位愿意将文物归还圆明园。除有些单位本身就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些单位觉得圆明园存放文物的条件并不太好。
【回应】圆明园: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
随后,记者将此情况向圆明园保卫部门进行反映,对方称,文物展区的监控系统都是好的,但并没注意到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目前,圆明园的文物部门正在调查此事。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尚无调查结果。
专家:保护文物应提高游客觉悟
继十三陵思陵石烛台丢失之后,圆明园石狮口中石球疑似丢失,再次引发社会对石刻文物保护管理问题的关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石刻专家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如果身处野外但不在原址上,应采取集中管理和展示的措施,避免遭受酸雨、汽车尾气的侵蚀,同时保证遮风避雨。此外,对于石刻文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和觉悟。
为防止石刻文物遭到破坏,给文物加装保护罩的做法是否可行?对此刘卫东表示,过度保护的做法也并不可取,“比如有些地方给石刻文物加上罩子,造成内部温度、湿度过高,反而对文物的保护不利。” 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保护还是要根据其条件,最好事先经过文物专家的论证。
律师:故意损毁文物可追究刑责
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君永律师事务所的许兰亭律师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损毁国家文物,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看拿走石球人的动机,如果属于故意行为,可以适用相关的刑法;但如果是无意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一般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澎湃新闻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查看: 8479|回复: 0
圆明园石狮子嘴里的石球被盗了,这事儿后果很严重!
本帖最后由 相交平行线 于
09:35 编辑
有文保人士近日反映,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的一只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疑似丢失。
1.jpg (24.73 KB, 下载次数: 14)
09:32 上传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拍摄,左侧石狮子口中仅剩一颗石球
游客发现石狮口中缺少一颗石球
据文保人士李先生介绍,2016年他参观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时,这对石狮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狮子雕刻精美,更绝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竟然可以移动,而非固定的。
2.jpg (30.15 KB, 下载次数: 14)
09:33 上传
李先生2016年1月参观圆明园时拍摄
最近他再次来到圆明园,顺便去流散文物展看那对狮子,发现跟2016年相比,一只石狮子的口中竟少了一颗石球。
“我怀疑石球是被人拿走了,而且什么时候没有的也不得而知。”李先生说,这对圆明园的石狮子流散在外几十年,一直保护完好,没想到它们回归圆明园之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文物现场的保护措施形同虚设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前往圆明园探访。
流散文物展位于圆明园南门附近一处院子的最里面,陈列着近些年回归圆明园的一批流散石刻文物,数量有几十件,包括石洗、石狮子、石桌、西洋石构件、云凤纹柱头、绮春园流杯亭基座、“柳浪闻莺”坊楣等文物,这些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的时间多在2010年前,一些文物的简介牌已经老化破损,并落满灰尘。
3.jpg (51.17 KB, 下载次数: 14)
09:33 上传
流散文物展资料图。新浪博客“满陇桂雨”
虽是露天展示,但这些石刻文物被集中放置在一个简易的彩钢大棚里,四周有不到半人高的栅栏围着,支撑大棚的铁柱子上拉着警戒线。
疑似丢失石球的石狮子紧邻着栅栏,由于这对石狮子距离栅栏不到半米远,游客伸手便能轻松触摸到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流散文物展区周边安装有探头,但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也没发现提示禁止触摸文物的标识牌。北青报记者几次伸手移动狮子口中的石球,均没有人员上前阻止。
4.jpg (45.69 KB, 下载次数: 14)
09:33 上传
石狮子资料图。中新网
此外,展区外的警戒线也形同虚设,游客可以轻易从细若麻绳的警戒线下钻入文物展区的内部,与这些石刻文物“亲密接触”。
狮子口中的石球从不会掉出来
这对石狮子高约1.6米,从外形和样式看并非北方的产物,而更像是南方园林的石狮子,造型优雅,威武中透着俊秀,灵巧中不乏刚毅。
不过,这对狮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们口中所含的石球。根据资料图片,每只狮子嘴中原来各含有两颗网球大小、可移动的白色石球。但现在,左边的石狮子口中仅剩下一颗石球,另一颗石球则不知去向;右边狮子口中的石球还是完整的。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当年狮子的嘴和石球是同步进行雕刻的,并不是先把狮子雕刻好,再把石球放入狮子的口中。
这种工艺复杂的雕刻技术,如今已几乎失传。最奇妙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可以来回滚动,但从不会掉出来,这样的工艺只有在皇家园林中才会出现,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要想把狮子口中的石球拿出来,必然要破坏狮子的嘴部,这么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破坏了。” 李先生感到颇为惋惜。
5.jpg (29.02 KB, 下载次数: 13)
09:33 上传
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这对石狮子原是圆明园狮子林的旧物,民国期间被人从圆明园搬运到西城区北新华街的一处四合院中,2010年1月才重新回归圆明园。它们只是众多圆明园流散文物中,极其少量重回圆明园的幸运儿。
其实,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多次洗劫,曾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流失在外的文物难以计数。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回归是一项庞大工程。
2006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获准开展。当年,10件珍贵石刻文物集体回归,创造了一次巅峰。此后,这一工作趋向低调,甚至很少再被提及。
6.gif (746.88 KB, 下载次数: 14)
09:33 上传
截至目前,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回归年代多在2013年之前,且以石刻类文物为主。
此前圆明园管理处曾表示,本市有圆明园文物的单位,管理处基本都接触过,但并没有太多的单位愿意将文物归还圆明园。除有些单位本身就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些单位觉得圆明园存放文物的条件并不太好。
圆明园: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
随后,北青报记者将此情况向圆明园保卫部门进行反映,对方称,文物展区的监控系统都是好的,但并没注意到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
目前,圆明园的文物部门正在调查此事。
专家:保护文物应提高游客觉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石刻专家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如果身处野外但不在原址上,应采取集中管理和展示的措施,避免遭受酸雨、汽车尾气的侵蚀,同时保证遮风避雨。
此外,对于石刻文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和觉悟。
为防止石刻文物遭到破坏,给文物加装保护罩的做法是否可行?
对此刘卫东表示,过度保护的做法也并不可取,“比如有些地方给石刻文物加上罩子,造成内部温度、湿度过高,反而对文物的保护不利。” 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保护还是要根据其条件,最好事先经过文物专家的论证。
律师:故意损毁文物可追究刑责
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君永律师事务所的许兰亭律师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损毁国家文物,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看拿走石球人的动机,如果属于故意行为,可以适用相关的刑法;但如果是无意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一般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
文章源于北京青年报
&&&|&&&&&&|&&&&&&|&&&&&&|&&&
网上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法制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080号
&&&京报出证字第0080号
Powered by圆明园石狮子口中石球二变一 回应:正在调查此事
李先生2016年1月参观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时,拍摄的这对石狮子口中各含有两颗石球供图/李先生
有文保人士近日反映,圆明园流散文物展区的一只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疑似丢失。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探访发现,流散文物展区保护现状令人堪忧,虽有不到半米高的栅栏围着,但游客伸手便能触摸到石狮口中仍在的石球。对于石球疑似丢失一事,圆明园的文物部门正在进行调查。
游客发现石狮口中缺少一颗石球
据文保人士李先生介绍,2016年他参观圆明园流散文物展时,这对石狮子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不仅是狮子雕刻精美,更绝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竟然可以移动,而非固定的。最近他再次来到圆明园,顺便去流散文物展看那对狮子,发现跟2016年相比,一只石狮子的口中竟少了一颗石球。
“我怀疑石球是被人拿走了,而且什么时候没有的也不得而知。”李先生说,这对圆明园的石狮子流散在外几十年,一直保护完好,没想到它们回归圆明园之后,竟然是这样的结果。
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在圆明园流散文物展上看到,左侧的石狮子口中仅剩一颗石球
文物现场的保护措施形同虚设
根据李先生提供的线索,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前往圆明园探访。流散文物展位于圆明园南门附近一处院子的最里面,陈列着近些年回归圆明园的一批流散石刻文物,数量有几十件,包括石洗、石狮子、石桌、西洋石构件、云凤纹柱头、绮春园流杯亭基座、“柳浪闻莺”坊楣等文物,这些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的时间多在2010年前,一些文物的简介牌已经老化破损,并落满灰尘。
虽是露天展示,但这些石刻文物被集中放置在一个简易的彩钢大棚里,四周有不到半人高的栅栏围着,支撑大棚的铁柱子上拉着警戒线。
疑似丢失石球的石狮子紧邻着栅栏,由于这对石狮子距离栅栏不到半米远,游客伸手便能轻松触摸到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流散文物展区周边安装有探头,但现场并没有工作人员值守,也没发现提示禁止触摸文物的标识牌。北青报记者几次伸手移动狮子口中的石球,均没有人员上前阻止。
此外,展区外的警戒线也形同虚设,游客可以轻易从细若麻绳的警戒线下钻入文物展区的内部,与这些石刻文物“亲密接触”。
狮子口中的石球从不会掉出来
这对石狮子高约1.6米,从外形和样式看并非北方的产物,而更像是南方园林的石狮子。它们身体小巧,体型修长,造型俊秀,头部转向一方,形成两只狮子对视状,狮子的颈上系有璎珞,胸前有石铃,脚边各有两只小狮子,公狮右前爪抱有绣球,母狮左前爪抱有小狮子,石狮尾部由身后甩向身体一侧。这对石狮造型优雅,威武中透着俊秀,灵巧中不乏刚毅。
不过,这对狮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是它们口中所含的石球。根据资料图片,每只狮子嘴中原来各含有两颗网球大小、可移动的白色石球。但现在,左边的石狮子口中仅剩下一颗石球,另一颗石球则不知去向;右边狮子口中的石球还是完整的。
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当年狮子的嘴和石球是同步进行雕刻的,并不是先把狮子雕刻好,再把石球放入狮子的口中。这种工艺复杂的雕刻技术,如今已几乎失传。最奇妙的是,狮子口中的石球虽然可以来回滚动,但从不会掉出来,这样的工艺只有在皇家园林中才会出现,因此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要想把狮子口中的石球拿出来,必然要破坏狮子的嘴部,这么珍贵的文物就这样被破坏了。” 李先生感到颇为惋惜。
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
据北青报记者了解,这对石狮子原是圆明园狮子林的旧物,民国期间被人从圆明园搬运到西城区北新华街的一处四合院中,2010年1月才重新回归圆明园。它们只是众多圆明园流散文物中,极其少量重回圆明园的幸运儿。
其实,历经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等多次洗劫,曾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流失在外的文物难以计数。如何让这些珍贵的文物回归是一项庞大工程。
2006年,“圆明园流散文物回归圆明园遗址的征集工作”获准开展。当年,10件珍贵石刻文物集体回归,创造了一次巅峰。此后,这一工作趋向低调,甚至很少再被提及。截至目前,回归圆明园的文物不足百余件,回归年代多在2013年之前,且以石刻类文物为主。
此前圆明园管理处曾表示,本市有圆明园文物的单位,管理处基本都接触过,但并没有太多的单位愿意将文物归还圆明园。除有些单位本身就是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外,还有些单位觉得圆明园存放文物的条件并不太好。
圆明园:相关部门正在调查此事
随后,北青报记者将此情况向圆明园保卫部门进行反映,对方称,文物展区的监控系统都是好的,但并没注意到石狮子口中少了一颗石球。目前,圆明园的文物部门正在调查此事。截至北青报记者昨晚发稿时,尚无调查结果。
专家:保护文物应提高游客觉悟
继十三陵思陵石烛台丢失之后,圆明园石狮口中石球疑似丢失,再次引发社会对石刻文物保护管理问题的关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石刻专家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如果身处野外但不在原址上,应采取集中管理和展示的措施,避免遭受酸雨、汽车尾气的侵蚀,同时保证遮风避雨。此外,对于石刻文物的保护,更重要的是提高游客的保护意识和觉悟。
为防止石刻文物遭到破坏,给文物加装保护罩的做法是否可行?对此刘卫东表示,过度保护的做法也并不可取,“比如有些地方给石刻文物加上罩子,造成内部温度、湿度过高,反而对文物的保护不利。” 刘卫东表示,石刻文物保护还是要根据其条件,最好事先经过文物专家的论证。
律师:故意损毁文物可追究刑责
全国律协刑事业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君永律师事务所的许兰亭律师表示,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故意损毁国家文物,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以罚金;情节严重的,可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不过具体情况还要看拿走石球人的动机,如果属于故意行为,可以适用相关的刑法;但如果是无意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一般会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文并摄/本报记者 李天际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花岗岩石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