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语乐坛黄金十年,为什么一张专辑里通常只有一两首歌能流行起来

独家:盘点2010年度唱片 谁来拯救华语乐坛?_网易娱乐
独家:盘点2010年度唱片 谁来拯救华语乐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作为已经身处国际化的一部分,华语流行音乐在2010年,同样受到了国际潮流的影响。而说到2010年国际潮流的标志,毫无疑问就是LadyGaga和她的电音舞曲。于是,奇怪的造型,电气的节拍,也成为很多华语音乐人争相模仿的对象。但从结果来看,这种汉译的Lady Gaga时尚,却依然还是难以成为华语乐坛真正的主流。台湾的蔡依林和萧亚轩,香港的邓丽欣,以及内地的江映蓉,虽然都在2010年推出了各自主打舞曲的新专辑,但由于缺乏舞曲根基,而华语制作人又在这股时尚潮流中,过于卖弄技术细节,甚至生搬硬套,也造成了这些主打舞曲的专辑,更多的偏离了音乐的本质,也就很难受到歌迷的认可。2010年同样是一个时代告别的开始。周杰伦的《跨时代》甚至都没有跨越过自己,那种每一张专辑都至少拥有一首传唱经典的时代,也因为《烟花易冷》的被冷落,而在2010年宣告结束。与此同时,S.H.E除了在2010年推出《Shero》专辑之外,随着成员Hebe的率先单飞,也让一直以来有关组合会解散、成员将单飞的流言,演变成了一半的事实。与此同时,目前香港乐坛唯一一位同时能在国语和粤语领域都堪称天王,且在整个华语区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陈奕迅,自年初的Duo演唱会后,也因为暴露出声线的疲劳,而感觉在音乐状态上的回落。曾几何时,周杰伦、陈奕迅和S.H.E一度是代表了华语乐坛的最主流,是这几年各大颁奖礼永远回避不了的“老三篇”。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声线的疲劳和创作灵感的渐失等等各种原因,他们也都将面临重组和淡出的宿命,当欧美乐坛还有一个Lady Gaga可供炒作、可供模仿时,2010年的华语乐坛,却因为缺少一个或几个真正意义上的核心偶像,而变得有点冷清。长江后浪推前浪,是流行乐坛的规律。只不过,当2010年,陈奕迅、周杰伦等渐渐开始将背景给我们的时候,我们却很难在新人中,找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接班人,更不用说在继“中国风”之后,能够出现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时尚曲风。虽然台湾流行音乐无论是数量还是影响力,依然还是中港台及东南亚地区的领军者,但领军者的位置,也开始显得模糊。与此同时,主流与非主流,商业与独立,流行与摇滚等等原本泾渭分明的阵营,也随着产业一体化的发展,愈发变得纠缠不清、互为渗透。2010年的华语乐坛,没有主流,只有混沌。反倒是音乐节所展现出的歌迷巨大消费能力,相比前几年,更容易让人看到华语流行乐未来产业模式重新布局的一点曙光。而在这个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唱片不再成为核心,却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2010年华语乐坛中港台三地格局:2010年,台湾流行音乐依然还是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心,因为只有它们出品的大部分唱片,能够同时在台湾、内地、香港和整个东南亚地区流通。比如周杰伦、蔡依林(微博)、萧亚轩和刘若英等,依然是2010年华语流行乐坛销量最高的歌手。而准新人“棉花糖”、张芸京和新人韦礼安的成绩,也要超过香港和内地的新人许多。不过,台湾流行乐在依旧保持其统治地位的同时,其主流乐坛也面临着九十年代香港流行乐坛由盛转衰期的同样问题,就是在一体化中占有先机的同时,也同时存在着本土特色流失的危险。即使像卢广仲这样的小众歌手,都在2010年成为了整个华语乐坛的大众歌手,也让台湾流行乐主流与独立的布局开始变得模糊,从而会在未来因为非主流音乐对主流音乐的刺激,而让台湾主流音乐的创造力,受到很大的影响。2010台湾乐坛唱片盘点:罗志祥《罗生门》/日/金牌大风(唱片评审)“亚瑟小子”附体的同名主打歌《罗生门》,Big Beat加上西班牙风情的《爱的主场秀》,拥有动感放克节奏的《搞定》。虽然都不算高科技,但在元素的运用上,却极好的衬托了作品本身的流畅与简单,流行起点很低,人人都能欣赏。而《危险的念头》和《习惯就好》这些K歌,虽然用意老套、理念沉旧,但同样胜在安全、保险。这也让整张专辑在音乐创意上不要再提,在市场操作上中规中矩。杨丞琳《雨爱》/日/索尼音乐(唱片评审)抛开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所带来的负面形象,杨丞琳倒确实有一点在偶像路线上稳扎稳打、从而愈往后愈有一些偶像底蕴的气质。作为一张标准的偶像专辑,《雨爱》还是分为传统慢歌和电音舞曲两部分,前者本土、后者改编。中规中矩的制作编排下,则是杨丞琳现在比出道时更为成熟的控制和小细节的细腻。赵传《最初》/日/爱贝克思没有了巅峰时期具有穿透力的高音,如今赵传的声线,多少已经暗哑了许多,表现力也因此缺失了许多。最遗憾的还不是声线方面的退化,而是音乐制作上的缺少创意。古典金属曲风加上“中国风”内容的《满江红》,以及雷鬼乐伴奏“刘三姐”的《心想唱歌就唱歌》,实际上都掉进了玩形式的空洞,也让听者只能记住最初的赵传。杨青倩《武法舞天》/日/滚石唱片大概是从“舞娘”蔡依林身上找到了灵感,所以让“滚石唱片”有了给“武娘”杨青倩出专辑的打算。但很大程度上,杨青倩武术比赛冠军的身份,仅仅只是成为这张专辑的一种策划冠军,生硬的武术与舞曲概念的融合,再加上最为致使的悲剧唱功,也让这张专辑既抚慰不了武术迷的体魄,也不能慰籍舞曲迷的芳心。如果乐坛真的照这种模式发展下去的话,找人代唱专辑的情况,看起来都为时不远了。张杰《下一个章节》/日/阿尔法对于“南拳妈妈”这个近年来人员多变、方向多变的组合来讲,张杰的单飞对于他自己未来的发展来讲,倒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作为首张单飞的专辑,张杰反而形成了自己比较明确的风格:受到周董影响的台式R&B之中,又融入了许多民谣、摇滚甚至小清新和主流K歌的元素。虽然在融合的过程中,还没有形成属于自我的鲜明标记,但创作的自由还是带来了作品旋律的轻快和流畅。这位太太《排列组合》/日/喜玛拉雅在《排列组合》这张专辑里,“这位太太”不仅没有了曾经音乐里的那些小不同气质,甚至就连整张唱片的构思、概念和执行的方方面面,都落入了主流的俗套。比如所有的作品,都是对旧作的电子化改编;比如采取了在不同作品里,重新组合搭配成员以达到小火花的目的。也让这张专辑只能说是在音乐上空洞无物,在创新上投机取巧。阿杜(微博)《没什么好怕》/日/海蝶音乐从大的框架上,这张专辑的阿杜味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然还是以苦情歌作为专辑的主打,即使是出现了新的团队,新的合作者,但阿杜辨识度很强的声线,还是很容易将曲作者旋律中的个性给收购了,转身成为自己独特的风格。稍显不同的,则是更为时尚和清爽的包装,让现在的阿杜,有了“英皇”版王杰的风韵。甜梅号《脑海群岛》/日/前卫花园相比之前的作品,此次“甜梅号”的新作,显然在细节的雕琢上下了更多功夫,在音乐意境虚实结合的过渡间,做得更严丝合缝,不像以前有种山寨Mono的生硬感和生涩感。而欠缺的,则依然在偏重演奏和结构的同时,缺乏用一些特别抓耳的旋律段落提升整个作品的层次,让音乐的画面感更具体、更形象。跳浪《跳浪》/日/大大音乐工作室三把吉它原来是可以唱成一台好戏的,只可惜其中混了一把菜鸟吉它。而专辑除了主打纯粹的箱琴氛围之外,无论是演唱、旋律还是编曲,都只能说是不可圈不可点。很让人失望。S.H.E《Shero》/日/华研国际(唱片评审)新专辑除了主打曲《Shero》邀请“五月天”创作并主打摇滚曲风外,同样还在女权的概念上做起了文章。而三位成员更显硬朗、扎实和底气的声线,实际上也让她们在摇滚和女权这样的幌子下,从另一个角度,真真正正将自己由小女生向着小女人的方向转型。康康(微博)《北漂》/日/avex康康的《北漂》就像是一张戏外人生的专辑,其中既有普通人的爱恨苦忧,亦有娱乐圈中人的漂流印迹。更多的时候,《北漂》还是一张康康自己唱给自己听的专辑,如果不是因为他在综艺界的名声,那么这张专辑很可能会因为音乐的乡土,而被归类到打工歌谣或彩铃歌曲的领域。郭美美《我是郭美美》/日/华纳唱片《不怕不怕》的成功,也让“华纳唱片”从此把郭美美当成了一种工具使用。重要的主打曲都是拿来主义的翻唱,而且走的路线也完全是工业化的路线,似乎只定向于大卖场、快餐店使用的音乐产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郭美美已经不再被唱片公司当成一个歌手。她的专辑想听出点音乐的用心,也就很难了。黄品源(微博)《双鱼的责任》/日/滚石唱片对于黄品源,永远不要用革命、创新、突破这样的字眼去期盼他的新专辑。不过,好听的旋律,上口的歌词,以及适可而止的时尚元素运用,都让他们新专辑依然可以在老三篇里玩出小精彩。浪花兄弟《浪花兄弟》/日/杰威尔音乐作为周杰伦自创品牌“杰威尔”的全新组合,“浪花兄弟”就像是周杰伦音乐的延伸,让人依稀想起当年类似的“南拳妈妈”。遗憾的是,相比后者,“浪花兄弟”对周杰伦音乐的延伸,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膜拜和复制,是一种景观的微缩。也可以说,他们有的周杰伦全有。齐豫《The Voice》/日/索尼音乐这张《The Voice》是继“唱经给你听”系列和《佛心》之后,又一次将主题定格在宗教音乐,不同的则是触角由东方转向了西方,选择了像《Amazing Grace》(奇异恩宠)和《Ave Maria De Lourdes》(路德圣母颂)这样在西方悠远流长的圣歌。至于齐豫演绎的细节,则可以参考近几年来任何一张她的专辑,以及任何对她正面的评价,那些基本都可以通用。林隆璇《怎么开始忘了》/日/金牌大风借助后辈张芸京光环复出的林隆璇,难以回避那个时代的老歌手的通病,就是依然停留在旧时代,却又没有把旧时代的精髓延续,而更多的只是兑水。整张专辑由有头到尾都像是一个身处九十年代却状态不佳的林隆璇作品集结。吴克群《寄生》/日/种子音乐(唱片评审)吴克群时隔两年后的这张“新”专辑,同样也因为翻唱的主体构成而打了折扣,虽然它同样拥有三首全新创作,但其性质,其实和同样两年前的那张《Magik Great Hits》的新歌+精选没啥区别,都是一样的以新带老,都是一样的新比老少,都是一样的买一送N。熊宝贝《年年》/日/喜玛拉雅如果要类比,《年年》是一张和去年范晓萱与100%乐团的《赤子》,及张悬与Algae乐团推出的《城市》有着相似之处,都是借用摇滚乐这种形式,改变了目前独立乐团女声腔必玩嗲的公式,从而释放出女声神经质和敏感的特点,带出摇滚乐阳刚之外的另一面。Olivia Ong《Olivia Ong》/日/华研国际尽管和王若琳出道时一样,这张专辑同样被打上了诺拉琼斯和小野丽莎的类比标签,并将Olivia Ong在日本大获成功时所选择的波萨诺瓦曲风,以广告的形式顺带捎进了这张面对大中华区发行的专辑封面。但实际上这还是一张以清新民谣加入巴萨诺瓦等等概念包装的翻唱专辑。夹子电动大乐队《V》/日/华纳唱片民俗的元素,对现实的关注,老土却给力的乐队现场感,都让这张专辑在这个时代既显得远离主流,又很容易让草根产生共鸣。丝袜小姐《就等故事都经过》/日/亚神音乐因为有“甜梅号”吉它手的存在,“丝袜小姐”的小清新,也自然而然带有了一种更凝重、更具画面联想感的后摇效果。而且主唱的声线,还总是能让人想起黄韵玲。也可以说这是一张后摇背景的黄韵玲加陈绮贞风格的专辑。纵贯线《南下专线》/日/滚石唱片除了呼应上张EP的《归来》,以及主旋律题材的《感应》之外,这张《南下专线》的其余四首作品,则是完完全全地个人作品。但无论如何,《南下专线》都不是一张出色的唱片。以组合的标准来看,这张唱片个人的成份要远多于组合的成份,根本体现不出组合这种形式,在音乐创作上优势互补的特点。而以个人作品的标准来讲,这张EP中四位歌手的个人作品,又很难避免被人拿来与他们经典比较的命运。江明娟《无论如何都爱你》/日/金牌大风作为草根变成职业歌手的又一个例子,江明娟的出现,无疑又给无数人以闯荡歌坛的信心。整张专辑都呈现出江明娟不逊色于主流歌手的唱功,遗憾的是原创的不彻底(只有六首原创),再加上概念整合上的不鲜明,也让歌迷很难记住这样一位歌手。费玉清《天之大》/日/索尼音乐这张《天之大》在音乐上,很容易就被认为是《千里之外》的续集,而事实上开场的《月下待杜鹃不来》,也的确有着和《千里之外》极其相似的编曲韵味。不过,之后的翻唱环节,倒真是和周杰伦的“中国风”关系不大了,依然还是从《梦驼铃》和《一剪梅》时代一路走来的那个费玉清,声音委婉动人,甜而不腻。严爵《谢谢你的美好》/日/相信音乐接连经过王力宏和小S的推荐后,严爵终于开始为为人所知。作为一张走流行加爵士曲风的专辑,整张唱片的独创性都欠缺,更多的还是借用和复制,而严爵士糟糕的国语发音,则更让这张专辑,更像是一种自娱自乐。酷爱乐团《初生之犊》/日/丰华唱片因为在主流乐团玩的不过瘾,范逸臣在自组厂牌后,首先想到的是找来一名吉它手,当起了摇滚乐团的主唱。摇滚确实是摇滚了,但在专辑真正的摇滚编曲作品面前,他的声线却突然变得抒情起来,而不像以前唱流行摇滚时那么摇滚。爱好和实力有时候总有差距,而歌手也往往不能自己将它看清。罗忆诗《动静》/日/Mobi Music动是摇滚,静是抒情,前者轻松,后者优雅,非常好的平衡了大马创作女歌手罗忆诗的两面特质。虽然小情小绪的表达还欠棱角,但创作和制作上的精致,还是容易让人心生好感。房祖名(微博)《乱》/日/群石国际作为目前华语娱乐圈一哥的后代,房祖名最为难能可贵的,还是在这张《乱》里,依然将他摆在了一个平常人的角度,述说着生活中的压抑事、好玩事,而不是一味地用国际化的高调,去和父亲的影响力硬碰硬。因此这张专辑,也就在人们通常都以成龙的成就来要求房祖名时,给了所有人以一种意外的朴素惊喜。刘若英《在一起》/日/相信音乐(唱片评审)素是整张专辑音乐上的最大特色,这种素甚至要比淡雅还淡。同样还是民谣,在“维京唱片”时代所塑造的文艺刘若英形象,已经在这张专辑中不复再见。专辑收录的十首作品,不仅在编曲上极尽简洁之能事,甚至常常弱化到仅仅只突出钢琴和箱琴的成份,而且在概念执行上也不再那么讲究。十首歌曲在这张专辑里,仅仅就是十首歌曲那么简单。By2《成人礼》/日/海蝶音乐与之前的《16未成年》和《Twins》两张专辑相比,这张专辑里的大多数作品,虽然非常的对得起《成人礼》这个专辑名,但过于主流式的同化,却又显然偏离了By2这个少女偶像团体的发展宗旨。可以说,这张专辑有的是成人化,但却缺少少女向成人转化过程中的变化,以及相应的过渡、缓冲和衔接。AK《Wow》/日/喜玛拉雅因为专辑采取的是已经成为行业公开模板的韩式舞曲加情歌的制作路线,也让这张专辑和组合本身,都无法脱颖而出。蓝又时《伦敦的爱情》/日/亚神音乐延续了上张专辑总体的制作风格,因为“亚神音乐”,也让专辑得到了主流与独立之间的平衡。而蓝又时的声线,则越来越有独立范儿了。王芷蕾《仰望》/日/丰华唱片虽然是很西洋的曲风,不仅有古典,还有波萨诺瓦,但王芷蕾的声线,却颇有南方民间戏曲的那种细腻和委婉,这也让整张专辑,有了一种少见的娟秀感。雷光夏《她的改变》/日/avex此次在《第36个故事》里,雷光夏与候志坚一起以Bit Sound(雷猴乐团)的名义操刀原声。它既可以为分配乐和演唱两部分,也可以分为雷光夏作品和候志坚作品两部分。不论名气,不讲感情,候志坚在这张电影原声中的表现,都是要输于雷光夏的。相比于雷光夏用心情的起伏,给旋律融入更多的变数,候志坚的音乐则因为太过于中规中矩而失之平淡。Waterman《2010爱很大》/日/相信音乐不知道是不是从“街头霸王”里得到的灵感,Waterman同样走的是从来不亮真人相的形式在歌坛发展。可是和这种噱头看起来能引起的神秘感之外,Waterman的音乐却实在缺乏真正的吸引力。蒙面还是不蒙面,差别真的不太大。魏如萱(微博)《优雅的刺猬》/日/亚神音乐魏如萱在这张新专辑里,展现出她声线高强度的适应性,从而提升了专辑音乐的整体表现力。她既能在《麋人》里隐约的蔡健雅,也能在《外星人爱我》里比范晓萱还幼齿,还能在《一刀两刃》里王若琳一把。看来“亚神音乐”的主流化,还是让她走出了以往一味独立的局限性。郭静《你,朋友》/日/福茂唱片看起来,吸收了范玮琪和张韶涵转型经验教训的“福茂唱片”,这次显然是学了乖,在保守的基础上,仅仅只是通过某一首歌曲尝新的方式,实行过渡型的转型方案。应该说至少对于郭静和她的歌迷来讲,这虽然不是最好的做法,却也是一个不错的做法。棉花糖《再见王子》/日/亚神音乐在时隔一年后的新专辑《再见王子》里,“棉花糖”除了继承他们小清新组合的创作特点之外,还在一些细节方面有了更明显的提升。表现在音乐环节,就是元素的运用在丰富之余,更融入了创作者和演绎者自我的体验在其中,从而在曲风和个性之间得到了平衡。周杰伦《跨时代》/日/杰威尔(唱片评审)和近几年周杰伦的专辑相比较,这张《跨时代》最大的相同之处,就在于它还是延续了《叶惠美》以来已经成为定式的周董专辑格式。而和近几年周杰伦的专辑相比较,这张《跨时代》最大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周杰伦在处理慢歌时越来越少了个人印迹,更为清晰的咬字,也让他音乐的韵味越来越趋向于更大众和更主流。周董由此,更是一种风格,一种主流,就是不再是他自己。龚芝怡《55:38:7》/日/齐天音乐显示出了一定的小个性,但还是缺乏比较鲜明的想像力。最具雕琢性的,其实还是龚芝怡略带沙哑的爵士声线,如果能多这方面的发展,其实效果更好。戴爱玲《跳痛》/日/索尼音乐好好的一个拥有一把个性好嗓的女歌手,又被国际化的路线给毁了。既不适合自己,又不能讨好大众,真是尴尬。虽然声音处理的更华丽,更珠圆玉润,但却没有了曾经的戴爱玲的声线棱角。韦礼安《同名专辑》/日/福茂唱片韦礼安的创作,很大程度上是独立音乐时代、Kuso文化时代等多元的融合。他的作品,往往以民谣的旋律为主线,并在这个基础上,融入了一些独立音乐的思维和演绎方式,并包容了日剧、韩剧和台剧主题曲那种细腻煽情的细腻,以及台式主流K歌的一种优点。他也通过这张专辑,成为2010年台湾乐坛比较耀眼的新人唱作歌手。神木与瞳《守护者》/日/环球音乐一男一女两把具有爆发力的嗓音,确实能带给人们听觉的享受,配合上流行摇滚曲风,也是非常符合组合成员的气质。欠缺的,则依然还是专辑只能停留在声学的层面上,而不能从文字表达上,发挥出这种音乐更强的潜能。郭采洁(微博)《烟火》/日/华纳唱片新专辑《烟火》里的郭采洁,显然是重新回到了《隐形超人》那种正确的路子上了。当然,也正如封面表现的那样,不再是学生气的自然纯朴,而是多了阳光照进现实的幻彩和多变。而主打曲《烟火》也是郭采洁继《I Remember》之后,又一首兼具个人气质和主打气质的单曲。陈升《P.S.是的,我在台北》/日/滚石唱片(唱片评审)专辑最值得回味和咀嚼的,还是陈升为台北这座城市,写下的一首首诗歌。对于一个民谣歌者来讲,这种文化的厚重本无可厚非。只是对于现在的陈升、至少是这张专辑里陈升的状态来讲,过于松散的结构、缺乏层次的递进,以及神来之笔的优美旋律,都是让这张专辑的作品无法通过音乐的切入点引起人共鸣的重要原因。何润东《完美情人》/日/当然娱乐专辑在整体上缺少音乐个性的棱角。但作为一张流行唱片,像《我记得我爱过》等作品,则都还算是中上乘的优秀作品,对于歌手来讲,如何把唱和作俱佳的作品推销出去,确实是个难题。但却并不意外着,仅仅依靠买专辑送内裤,就能实现这个目标。万芳《我们不要再伤心了》/日/滚石唱片(唱片评审)万芳在新专辑里,并没有沿着之前舞台剧和戏剧的方向走下去。除了在主打曲《我们不要伤心了》中,继续保持着台湾女性情歌细腻、深情、婉约的特点外。万芳同时还很好地拿捏了文艺的煽情、民谣的干净、戏剧的张力、摇滚的闷骚,以及独立的随兴等等之间的平衡。唐禹哲《D1秒》/日/爱贝克斯唐禹哲在第三张专辑《D1秒》里,还是体现出他在音乐技巧和控制力上的进步。但相应的,是音乐反而不如上张专辑那么动听入耳。更为要命的,竟然是唐禹哲的唱腔咬字,也越来越模糊了。这不是个性,却更容易让人想到跟风。对于他的未来,这是很可怕的。王宏恩《向着冲》/日/福茂唱片专辑主打曲《向前冲》虽然同样是一首励志作品,但民谣与摇滚的缓急过渡,以前副歌部分的干净、简洁和有力,还是让作品既不失层次感,又不缺冲击力。《不勇敢》虽是一首很标准的台式情歌,但因为王宏恩原住民音乐气质里天性的那种野性,也让整首作品在台式的格局中,并没有呈现出小男人那样的小家碧玉情调,而更拥有一种层次感的张力。而整张专辑也就胜在主流与原住民音乐,以及都市和乡野气质的平衡。南拳妈妈《决斗巴哈》/日/索尼音乐由于整张专辑在音乐上,只是继承了第二代“南拳妈妈”的特点,并没有什么突破之处。这么一来,由于两位成员的缺失,首先是同口味的作品,和曾经的自己比,也会因为色调的缺失而变得更为平淡。与此同时,没了Lara用女声把“南拳妈妈”引向有别于周杰伦的方向,只剩下宇豪和弹头两人决斗的“南拳妈妈”,还与周董的音乐进一步重叠。张芸京《相反的我》/日/金牌大风分身的概念,不仅很好地为专辑注入一种表达上的层次感,更让相对应的音乐风格,也能立体化。再加上对于摇滚曲风更为纯熟的把握,也让这张《相反的我》,要比上张专辑出彩许多,对于一个准新人歌手来讲,确实难能可贵。齐秦(微博)《美丽境界》/日/丰华唱片(唱片评审)一者,这张专辑采取的改编方式,几乎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是翻唱改编的首选形式之一,毫无新意与创意可言;二者,在选曲上也并没真正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从而至少让专辑的主题,显得更紧凑一点;最后,齐秦在演绎上,也没有和经典作品起到任何音乐的化学作用。歌迷等待了八年,有时候或者只是在等人而已,而和音乐已经无关了。周汤豪《同名专辑》/日/华纳唱片作为歌坛世家之后,周汤豪的里里外外,确实透出一种大家风度和明星气质。而他可比模特的形象,更成为他闯荡歌坛的傲人资本。不过,专辑的制作虽然还是贴合了周汤豪的明星气质,但却还是没能通过作品细化,从而在传播效果上,也只能随大流,而无法像周汤豪家母比莉当年那个性鲜明。卓文萱(微博)《夏雪》/日/滚石唱片作为舞台剧的一首作品,卓文萱也历史性地把嗓了吊到了最高。不过,高音还是让卓文萱的细嗓音,暴露出了中气不足的特点,越往高就越吃力。陈威全《再见,单身》/日/爱贝克思又见疗伤系的男声,音乐中也有比较明显的大马音乐人,相比台湾流行乐更多细腻精致的细节。整张专辑的作品都写得比较个人化、情节化,容易让对号入座的歌迷共鸣。缺的还是那种特别抓耳的大气。王力宏《十八般武艺》/日/索尼音乐新专辑《十八般武艺》,其实在歌曲本身的创作上来讲,依然是以前王力宏风格的一种延续,既有像《杜U Love Me》这样的舞曲,也不缺《伯牙绝弦》这样的东西跨界,更少不了像《你不知道的事》和《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样的流畅小品。曾经的王力宏,就不靠作品本身惊天地、泣鬼神,反倒是避免了周杰伦那样成了灵气败也灵气的尴尬。蔡依林《Myself》/日/华纳唱片(唱片评审)以单曲《美人计》为代表,此次的蔡依林,在音乐路线上,明显更为向美式靠拢,而不再是以前日式舞曲、台式加工。而她在演唱处理上,也尽可能多地改变了一些台式的处理,借以向着更国际化的趣味靠拢。虽然在音乐上,并没有真正的创新和创意,但对于蔡依林来讲,却也是一种从台式向美式的小转型。卢广仲《四果冰》/日/风和日丽《四果冰》虽然是一张EP,却因为不用像足本专辑那样,背负过多的“创意”、“概念”和“突破”之类的束缚,反倒回归了卢广仲一个最原始、却是最本质的创作状态。简约却不简单的箱琴弹唱,不仅很好地显示出卢广仲的音乐素养和底子,更能感受到一首作品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如果说《100种生活》和《七天》,是卢广仲应试考试的答卷,那么像《早安!晨之美》、《渊明》和这张《四果冰》这些EP,才更像是卢广仲私藏的日记。简单却真实,纯粹又自我。陈杰瑞《绝对杰瑞》/日/擎天唱片演唱细节中,还是有太多周杰伦的影子,在打动人心和卖弄声线上,显然陈杰瑞也不算处理得太好。而专辑在音乐的制作上,也颇有种比较乱比较杂的感觉。郭书瑶《Honey》/日/种子音乐这张专辑相比上张EP的少女风,显然更有儿歌化的趋向,而《Honey》的名字,由于与王心凌的《Honey》专辑同名,自然也忍不住有人往那儿想。整张专辑在低龄的方向上,倒还是执行的很好,只是对于郭书瑶来讲,究竟是太嗲了点。林依晨《美好的旅行》/日/avex整张专辑,就像是忘了上张专辑后的重新创作,根本看不到“金曲奖”对于徐佳莹的影响力。在保持了作品在创作上一定延续性的同时,徐佳莹的声线,却也和封面的造型一样,从之前的素人和纯朴,变得更成熟与细腻。在小细节里,体现出她从准职业歌手到真正职业歌手的转变。变化不大,但都变到了点上。田馥甄《To Hebe》/日/华研国际专辑并没有留恋S.H.E的时光,所有的作品和整体的策划,更像是一种另起炉灶,而这么做的结果,甚至也要好于之前许多组合成员,单飞首张专辑总免不了左顾右盼的过渡,从一开始就把田馥甄的形象给鲜明了,把未来的路给确定了。因此,即使田馥甄是纯粹意义上的新人,这张专辑也能够让她走红。而S.H.E成员的身份,则自然加速了她的成功。徐佳莹(微博)《极限》/日/亚神音乐整张专辑,就像是忘了上张专辑后的重新创作,根本看不到“金曲奖”对于徐佳莹的影响力。在保持了作品在创作上一定延续性的同时,徐佳莹的声线,却也和封面的造型一样,从之前的素人和纯朴,变得更成熟与细腻。在小细节里,体现出她从准职业歌手到真正职业歌手的转变。变化不大,但都变到了点上。原子霏《花花世界》/日/金牌大风专辑的名字虽然听起来给人五颜六色的感觉,实际上这却是一张比较纯粹和淡雅的情歌专辑。小细节很细腻很精彩,但作品与作品间的宽度不够,也容易变得很单调。Gia《Gia》/日/种子音乐没有S.H.E那样的成员个性,又缺乏音乐上的定向打造。只要唱片公司有意,什么时候都能找到几个女生组这样一个组合,出这样一张专辑。江语晨《恋习》/日/爱贝克思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把大路货的电气制作,强加到《那不是爱》这样的单曲里。其实像《最后一页》这样的单曲,才应该是江语晨着力的方向。林宇中(微博)《新娘》/日/海蝶音乐属于城市年轻人的流行唱片,既有轻松和生活化的小品,又有标准的华语传统K歌。无论是喜是悲,都在一个中间的状态。当然,相对于林宇中的专辑,这张《新娘》还是少了一些眼界的开拓,依然还是停留在以前的世界。迪克牛仔(微博)《禁区》/日/大圣先之回归的迪克牛仔,依然保留着他的高亢、他的沧桑,而这当然也是唱片公司签约他的附属条件之一。而在《禁区》里的迪克牛仔,更多少呈现出一种浪子的疲惫,这不仅是心态上的,也是声线上的。张信哲《初》/日/华纳唱片《初》依然是典型性的张信哲专辑。专辑既有像《当时》、《空位》和《最初》这样张信哲最为擅长的传统情歌,也有像加上拉丁元素的《好像爱情》,冷爵士光晕的《别说》,以及在编曲上和达菲(Duffy)的《Mercy》(怜悯)同样复古情调的《爱不危险》。既时髦的跨了界,又因为没有踩过界,而让张信哲在驾驭起来,依然得心应手。李玖哲(微博)《好玖》/日/亚神音乐这张专辑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李玖哲本人的六首创作,另一部分包括一首翻唱,一首电影原声的重新收入,以及一首周杰伦的作品演绎。没有前者,就不成为创作歌手的李玖哲。而没有后者,这张专辑则很容易与以前李玖哲的作品混淆在一块儿,突出不了这张新作的卖点和与众不同处。这其实也是李玖哲作为一名创作歌手的无奈与尴尬。许哲佩《马戏团1号》/日/亚神音乐专辑更多的还是依靠许哲佩本身的底子,一些技术上的小花活,以及整体的概念策划来支撑全局。这里面缺少感动、甚至没有感动,而更多的只有花边。飞轮海(微博)《太热》/日/华研国际快歌就韩国,慢歌就标准传统的台式,一日复一日,一年复一年。如果不是成员的外型,“飞轮海”或许只是一种幻觉,一种传说。萧亚轩《萧洒小姐》/日/金牌大风《萧洒小姐》从品质上来讲,其实更多体现出的,还是一种细节的精致和华丽,于策划、执行和创作等各个环节,都有一种细致和认真劲儿。而它缺的,也是现在整个华语乐坛,无论任何曲风曲种一样的问题,就是真正音乐上的创意和个性。也可以说,《萧洒小姐》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唱片工作,但却算不上特别优秀的创意唱片。黄韵玲(微博)《美好岁月》/日/亚神音乐从音乐曲风上,整张专辑虽然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分布,但和目前主流的多元化相比,这张专辑不同作品的曲风虽然不尽相同,但却并没有东一茬西一茬的分界的过于分明,而还是自始至终被控制在作为音乐人的黄韵玲的个人气质之下。以一种真正个人本质和纯粹的作曲风格,来形成专辑统一的整体。中国娃娃《亮晶晶》/日/华纳唱片不知道为什么,复出的新版“中国娃娃”,在音乐上竟然有向S.H.E靠拢的趋向。而缺少了《单眼皮女生》那样的凌角,“中国娃娃”想要在少女偶像群中杀出一条血路,可不容易。Bii《Bii Story》/日/福茂唱片慢歌的演绎和处理,都颇有王力宏情歌的感。不过收录了多达五首偶像剧《钟无艳》的歌曲,也让这张专辑多少带有了太强的商业性。蛋堡《月光》/日/亚神音乐蛋堡的这张专辑,就像是Marcus Miller和The Roots作品的集成,强调的是一种乐器间的融合和互补,以及即兴组合后的现场冲击力。虽然或者因为专业乐团的加入,弱化蛋堡的个人印迹,但对于蛋堡来讲,投身于一个更专业的氛围,却能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吴克群《爱我 恨我》/日/种子音乐尽管走电音的快歌部分,有点大俗,不过吴克群对旋律的敏感,还是让个性与流畅,得到一定的保障。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慢歌部分。在这一点上,吴克群很少令我们失望。而香港乐坛的2010年,则依然还是过得自给自足。由于容祖儿进入了事业的平稳期,阿Sa也没能带来超越容祖儿的惊喜;古巨基、李克勤和陈奕迅,则依然还是没能再从概念上折腾出新东西。再加上陈柏宇、洪卓立、李逸朗等新人歌手,至今还是只能局限于新人的定位中,反倒让原来相对于主流乐坛的非主流音乐群,有了喘息之机。如果不考虑任何的商业动机,和颁奖礼的杯葛之类的问题,像“农夫”、Rubberband、Swing等组合的唱片,绝对都能入围十大。不说这些乐团和组合是否代表香港流行乐坛日后幕后的未来,至少他们在现在,让粤语区的歌迷,见识到了后陈奕迅、容祖儿和林夕、黄伟文时代,别样的粤语音乐魅力。2010香港乐坛唱片盘点:香港地区:容祖儿《Joey Ten》(EP)/日/英皇娱乐这张容祖儿出道十周年的EP专辑,更像是一个贴牌产品,因为除了唱片名字所提示的Ten之外,整张EP和近几年容祖儿的EP和专辑,完全就是一个模具下的产物,很难体现出十年的特殊性。而EP内所谓对爵士和摇滚风格的涉猎,实际上也只能是换汤不换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容祖儿的演唱技巧,确实比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张学友《Private Corner私人角落》/日/正东唱片(唱片评审)可以说,爵士乐对于张学友,也是最好的归宿。和古典相比,爵士更能和流行音乐兼容平台,而它千变万化的即兴精髓,对唱将型歌手来说,更是挑战自己最好的诱饵。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张专辑不仅主打爵士概念,更是主打完全纯粹的爵士乐,是和纯正爵士世界拥有统一体系和基因的纯爵士唱片。而平台的不同,在让张学友接受更多挑战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他流行技巧过于扎实而在爵士世界不兼容的问题。毕竟对于爵士乐坛来讲,张学友还只是个新人。叶世荣(微博)《比从前更爱你》/日/盛世天际叶世荣的这张专辑再度证明,不是每一个传奇乐团的所有成员都是传奇,也不是每一个传奇乐园的传奇乐手,都适合既当乐手又当歌手。不和黄贯中比,即使和任何一个独立音乐人相比,叶世荣的这张专辑,都是既没有音乐定向,又缺乏创造精神的体现。农夫《O’fama》/日/东亚唱片和之前的专辑相比,这张《O’fama》也是最弱化说强调唱的一张唱片。由于唱片邀请了多位国外音乐人合作,也让“农夫”从擅长的以文会歌迷,慢慢向着音乐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方向发展。林一峰《恋爱总是平静地意外…来临》/日/东亚唱片虽然是舞台剧的配套音乐产品,但这张专辑还是一如既往的体现出林一峰民谣静的特点。在这张可以称为舞台剧原声作品辑的作品里,林一峰同时还以自己特有的风格,翻唱了一些经典作品。但至少在翻唱陈百强的部分,这些作品还是过于“平静”了。钟欣桐《人人弹起》/日/英皇娱乐如果说蔡卓妍是通过《二缺一》的过渡、缓冲和调整,循序渐进的向着更为成熟的《Another Me》进展的话;那么这一次的钟桐欣,则显然就是希望只用一张EP就能追上这浪费的一年光阴。不过,尽管在外形上拥有艳丽和玉女的双面可塑性,但演绎功底上的不扎实,还是让这张快歌慢歌结合的中规中矩EP,新闻效应远大于音乐意义。陈慧琳《微光》/日/正东唱片(唱片评审)此次陈慧琳产后复出的国语新碟,还是以产后恢复为主,即使是整张专辑最闹腾的歌曲《快乐移动》,放到《花花宇宙》那个时期,都更像是一首慢歌,这也足以说明这专辑有多温柔、多体贴。而在一些声线处理细节,陈慧琳也要表现得比之前更细腻,除了假音音色更亮之外,真假音的转换,以及感情的投入上,都进步明显。陈奕迅《Time Flies》/日/新艺宝由于无须遵守概念要有新意、选歌思路统一这样的专辑规则,所以《Time Flies》最后剩下的事情,就只有尽量挑好歌那么简单。回归到简单的单曲世界里,陈奕迅也就更可以在放下一些附加要求的情况下,表现的更从容,让不同的单曲彻底各自的精彩。洪杰《洪音乐》/日/英皇娱乐封面长相颇似方大同的洪杰,虽然和方大同不走同一条道,但在唱功表现上还是可圈可点。只可惜他的唱功特点,还是被专辑音乐制作的没有特点而弱化,很难让人因为这张专辑记住他。陈伟霆《Do You Wanna Dance》/日/英皇娱乐修正了那些毫无必要的假音,旋律还算流畅,制作也算到位,陈伟霆的这张专辑,也算是他出道以来不错的一张专辑。只是要用这样一张舞曲专辑打开市场,还是不太容易,更何况他还是个男的。张敬轩《No.Eleven》/日/环球音乐这种基调也为新专辑《No. Eleven》定下了一个基本的定调。音乐就中规中矩,演唱上有细节亮点,曲风涉猎上小心谨慎,概念表达上则步步为营。在此基础上,张敬轩于苦情风格的表现也愈趋成熟。不过,像徐小凤经典作品《婚纱背后》的翻唱,则还是显示出他底蕴的不足。林一峰《Back To the Stars》/日/东亚唱片相比近几年的几张专辑或EP,这张《Back To the Stars》倒是更显极简之能事,相比黑色的科幻封面而言,歌曲部分更像是反其道而行之,呈现出一种纯白又简洁的颜色。像《Chasing Sunsets》、《Light Up Your Dreams》,都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吉它弹唱小品,而《When He Sings》同样也是纯粹的钢琴唱作小品,简约,同样也很简单。彭永琛《Simple Life》/日/东亚唱片澳门新秀创作人彭永琛的首张EP,同样也是走流行化的R&B曲风,让人想起初出道时的张敬轩,演唱技巧甚至要比早年的轩仔更扎实,但个性棱角却稍有不如。杜丽莎《I Still Remember》/日/BMA唱片一个快要被粤语歌迷的名字,用全新的编曲,更为底蕴的声线,唱出了新时代的老传奇。王梓轩《超越东西》/日/东亚唱片被标注为唱作跳皆行,国粤英齐唱的王梓轩,同样也被宣传和制作路线,过于拉长了战线。而所谓的《超越东西》,实际上更多体现的则是他在语言上的能力,至于音乐上,还远远不能称之为超越。即使是欧阳靖助阵的《你们好》,也实在很难听出这段说唱编排的意义所在。邓紫棋(微博)《18》/日/丰华唱片除了将EP《18 Plus》的粤语曲打入台湾外,这张专辑还入乡随俗的准备了国语版曲目。作为目前香港最红的新人女歌手,邓紫棋既有真正国际化的音乐,也有港乐的气质。但她的这种曲风,却未必合国语大市场的口味。因为国际大市场虽然要求国际化,但却还要口水化。黄宗泽《Bravo》/日/TVB小生黄宗泽,虽然念起台词来,声线还是有一定的磁性,但这种磁性却没能表现在音乐里。虽然这张EP既有舞曲也有K歌,但听下来还是不知道黄宗泽应该走什么路线。吴彤《我们的独立时代》/日/Music Next与同时代的香港歌手不同,吴彤走的是一条比较不同的路线。既保持了音乐的市井趣味,又在其中加上了一点细腻和华丽的民谣、古典等气质。也让舞曲和当代蓝调横行的香港乐坛,多了几份清爽。蔡卓妍《As a Sa》/日/英皇娱乐将《二缺一》和《Another Me》的音乐移植到了这张国语专辑,倒国语发音毕竟还是不适合蔡卓妍,这也让相同的音乐,换到国语版本里,总像是隔着一层东西似的,听着不痛快。冯曦妤《Sweet Melody》/日/新力音乐和冯曦的上张专辑一样,这张专辑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没有风格。作为专业音乐人出身的冯曦妤出身于陈光荣音乐工作室,由于将歌手身份当成玩票,也让她可以将专辑做成的近似于Demo合辑效果。这里有唱诗班的声音,也有钢琴小品,有小清新,更有小女人,这也让唱片有种电影原声的感觉。郑秀文《信者得爱》/日/华纳唱片(唱片评审)这张国语版的《信者得爱》专辑,可以说是一张完全不能归属于艺术类别的专辑,它顶多只能说是去年郑秀文复出并非常出彩的粤语专辑《信》的一个配套产品,它所有有关音乐的一切,好的坏的都只和《信》有关。除非,你认为几近用翻译的方式转化的专辑,那种类似于电子翻译词典和金山快译的手段,也属于艺术的范畴。侧田《我没有变过爱的习惯》/日/金牌大风凭心而论,现在的侧田,在创作上确实已经很难找到最初写《伤追人》、《大雄》和《好人》时期的灵气,虽然他还是继续创作,因为一个唱作人的身份,无可奈何的继续和自己死磕,但其笔下的旋律,确实已经很难大范围的流行了。倒是他这把透着硬气的声线,其实让他在未来可以向着唱将的方向发展,既可以另辟新路,也可以为他的创作的积累起到缓冲作用。王菀之《柯迪夫》/日/东亚唱片《柯迪夫》既是一部由王菀之参演的音乐剧,也是一张由她创作并演绎的全新EP。而两者结合的叫法,则就是音乐剧原声带。从当年小女生时期的《我真的受伤了》,到这张专辑里的《画外音》,除了演绎方面由感性到技巧的进步,王菀之也更体现出音色从青涩到圆润的成熟。而冯翰铭这样的固定音乐伙伴的存在,也让王菀之前进的每一步,都走的很有连续性。梁咏琪《怕寂寞的猫》/日/美亚娱乐专辑云集了陈奂仁、林夕,“人山人海”的于逸尧、卢凯彤,以及香港乐坛新人王之一的邓紫棋这样的厚重班底压阵。不过梁咏琪亲力亲为的监制,还是尽可能控制这些创作上在音乐上的巧夺天工、个性璀璨,并不偏重于所谓新曲风的实践、新时尚的尝试,而还是尽量控制中一个中规中矩的基准上。再在这个基准上,首先保持着创作着一定的个人特色,最终再由自己的本性特色,将这些他人的特色消化,呈现出自己的味道。古巨基《时代》/日/英皇娱乐这是一张没有情歌的专辑。除了曲风走多元化,且音乐上并无多少特别创造性的新意外,整张专辑最为突出的,依然还是填词部分。也可以说这是一张词人当道的专辑,通过流行音乐的载体,记录下一个属于香港的时代。文学意义大于音乐意义。陈奂仁&欧阳靖《买一送一》/日/BBS Records粤语和国语,民谣和说唱,在同一个主题下,用两种语言思维模式,和两种音乐表现形式,将作品延伸出不同的切入点和审美点。有意思的是,这张专辑的先天性一对一结构,倒是还给两位合作者留下另一种音乐可能性。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由欧阳靖将这张专辑的说唱内容,以最纯正的嘻哈内容,制作出一张完完全全本色,也是适合他表现力度的嘻哈唱片。陈奂仁的眼光,放的真远。郑家维《同名专辑》/日/英皇娱乐对于这张专辑的封面造型,以及郑家维的年纪而言,整张专辑的音乐还是老气了点,很多更像是早期陈百强,以及张信哲的曲风,虽然郑家维的声线和技术条件都不错,不过,通过作品来突出声线的个性这一点上,这张人生的第一张专辑,显然还没有做到。在这方面,声线和张信哲有点近似的郑家维,倒不如从早期张信哲的专辑制作方向上,汲取一点经验。李逸朗《给:爱我的》/日/英皇娱乐从上张专辑的亲情路线,回归到最主流的情歌路线。不过,可能是一下子还没从亲情氛围里回过神来,使得这张情歌主题的专辑,还是透出了一种浓浓的亲情味。音乐上整体的偏素雅,显然会让这张专辑的传播受到影响,但对于歌手来讲,这种更像是献给自己的专辑,至少也能给自己一种良心的交待。官恩娜《Being》/日/Boombeat Music虽然邀请了幸田未来制作人这样的顶尖音乐人,但整张专辑却依然还是在无惊无险中,结束了注定让歌迷平淡的听觉旅程。林峰《Come 2 Me》/日/英皇娱乐从这张专辑开始,“英皇娱乐”很明显开始让林峰向着更性感的路线转型,电气化舞曲风格作品增加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林峰之前苦情歌的单一路线。不过,一者是因为林峰声线中的苦腔还在,所以也让很多时髦的曲风,都带了点苦味。二者,制作上的缺乏创意,也让许多作品的编曲,更像是一些欧美歌曲的拿来主义,也让这次转型的意义逊色了不少。邓丽欣《No One Knows》/日/金牌大风就算是梅艳芳这样的热辣前辈,都没在自己的鼎盛时期,推出全舞曲的劲爆专辑。邓丽欣,她做到了。虽然,舞曲泛滥和投机的大环境,让人很容易就望舞曲就头痛,何况还是邓丽欣这样从头跳到尾的。不过,好在《No One Knows》这张专辑,倒是并没有把过多精力全都放到编曲部分。无论是专辑同名主打曲,还是放克舞曲风格的《我是…》,都还是有着不错的流畅旋律。比起那些单纯只是用国际化欺负人的舞曲来讲,至少这张专辑除了节奏还有音乐。关颖《关不住的秘密》/日/金牌大风演MV、拍电影、出书,富家女出身的关颖,在多元化的跨界方面,倒也并没有显示出和其他娱乐艺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惟一的不同,可能仅仅只是她的家底雄厚。新专辑《关不住的秘密》无论是造型甚至是封面设计,都极像Christina Aguilera的新专辑《Bionic》。而主打单曲《关不住的秘密》,则在Christina Aguilera究竟有没有步Lady Gaga后尘的争论中,确确实实地步了Lady Gaga的电气化脚步。但演绎功底的尚欠火候,终究还是拖了后腿。泳儿《预见?…遇见。》/日/英皇娱乐不管此前知不知道泳儿,这张专辑的第一主打《无缘罪》,无论从作品的旋律还是歌手的演唱上,无疑都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同时,专辑向民谣和轻快曲风靠拢的转变,也让这张专辑的亲和力比之前更强。JW《JW》/日/东亚唱片《男人信什么》是JW首张个人EP专辑《JW First》中的第二波主打,在“东亚唱片”的重金打造下,在同门师姐卫兰的保驾护航下,JW也在一定时间内,于香港乐坛积攒下了不小的人气。《男人信什么》也是JW和师姐卫兰合作的作品,不过,她们俩的合作,也体现出当代一些歌手的问题,就是在音色上的不突出。如果因为卫兰而为人所知,那么紧接着就要面对如何在未来的日子里,摆脱卫兰的影子了。邀请师兄师姐合作,同样是柄双刃剑。钟舒漫《One Mission》/日/英皇娱乐整张专辑作品主题的趣味性还是做得不错,音乐上也还是颇下雕琢的功夫,不过钟舒漫似乎还是没能解决人声与作品的协调问题。这也让一些作品,总会因为声线的干绕,而让歌迷不自觉的开起小差。Swing《电》/日/正东唱片尽管已经成为香港乐坛目前的一线音乐人,郭伟亮再重组这个组合时,还是丝毫没有受到主流化后创作思维的僵化。新浪潮的复古音乐,加上情歌主题却用悲观表现的手法,都让这张专辑无论是音乐还是意识上,都相当的鲜明和有棱角。戴梦梦《Guardian of Love》/日/大名娱乐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戴梦梦在这张EP专辑里的声线表现,总有一种感冒时的鼻塞感。而《爱承诺》作为一首经典曲止的联唱曲,虽然体现出音准,但一些小细节的处理,却实在让人失望。毕竟作为一个职业歌手,把歌的音唱准是远远不够的。胡琳《Jazz Them Up》/日/BMA胡琳用灵魂乐或爵士翻唱了许多的国语粤语经典,作为已经在唱功上风格鲜明的她来讲,把这些歌曲唱出自己的味道,也早已经是驾轻就熟。但整张专辑的演绎,还是很难引起人们情感的共鸣。关键还是得靠那些改编后的品味来吸引人。并最终让那些需要一点品味,又不需要原汁原味黑人音乐那种重口味的歌迷的调剂品。莫文蔚《宝贝》/日/环球音乐(唱片评审)从表现角度来讲,《宝贝》是一张完完全全的以莫文蔚为支点的专辑。专辑中那些从容来惬意的表达,一如莫文蔚目前低调甚至渐近淡出的状态一样,不与群芳争宠,我自内心灿烂。专辑既有早期陈绮贞那样的低吟浅唱,又有陈珊妮那样的古灵精怪,同样也不缺曾经的莫文蔚那样的好听与上口。相比于《拉活…》那种小世界里的大舞台效果,《宝贝》则更接近于独立音乐与文艺腔的结合体。离明星气质的莫文蔚更远,离她知性与感性的世界更近。叶文辉《The Sixth Sense》/日/潮音乐作为陈百祥自创厂牌下推出的新人,不知道叶文辉会不会最终还是会主打影视路线。而这张EP还是突出了作为新人的青涩那一面。整张专辑都透着一种年轻的气质,无论作品还是唱功。倒是一曲和范萱蔚合作的轻松小品《我们结婚了》,给人留下了一定的印象。狄易达《The Second Step》/日/潮音乐尽管有林夕和方大同助阵,但事实证明,唱歌的事,最终还要靠歌手自己。而狄易达作为一名甚至连舞曲都不能唱得顺利的新人,也确实很难让人对他抱有幻想。周柏豪《Rememberance》/日/华纳唱片作品都算讨巧,周柏豪大男孩中带着一定磁性的声线,也比较容易吸引人。EP没有什么明显的硬伤,却也缺少特别出彩的地方,像极了这几年周柏豪在歌坛打拼的成绩。容祖儿《空港》/日/英皇娱乐《空港》这张EP专辑,还是延续了近几年容祖儿专辑和EP的传统制作模式。首先是曲式的多元化,比如舞曲节奏的《绿野仙踪》,比如英式摇滚的主打曲《空港》,还比如标准陈辉阳风格的钢琴加弦乐式的高雅K歌。其次,像《绿野仙踪》与此同时也是一首广告歌曲,也符合了目前容祖儿身上的多元使命。再者,这张EP和之前的《Joey Ten》一样,同样也没有明确的专辑命题,基本上就是单曲加单曲的简单组合。多元的曲风加上放任的组合,也使得《空港》这张EP,只是又给了你五首容祖儿的新单曲,而非一张原本应该完整的新EP。罗敏庄《Very Meaningful》/日/New Century Workshop作为一个并不算太有名的歌手、主持兼TVB艺员,罗敏庄更多的是用这么一张专辑,来为自己跨度15年的歌坛生涯做一次总结。由于许多作品都是十几年前的作品,当时录音技术对于回声的过于着重,也让罗敏庄的音色有了一种很飘逸很梦幻的感觉。当然,也很复古和怀旧。RubberBand《Connected》/日/金牌大风轻松融合了各种曲风,甚至还有香港主流乐坛很少涉及的原味非洲音乐。更难能可贵的是,RubberBand并没有只是在曲风和形式上玩乐,具有社会意义的作品主题,也让整张专辑既有悦耳的听觉,又可引发人们的自省和思考。李克勤《罪人》/日/环球音乐专辑由周博贤和郭伟亮各制作了五首曲目。在音乐上还是中规中矩,而旋律方面的不亲和、不给力,也让这张专辑只能停留在一种不上不下的尴尬位置。虽然它有中年人的智慧和视角,但却总是缺乏年轻人的激情和感性。虽然它也有一些文字上的深刻,但还是缺少一点音乐上本能的悦耳。林二汶《林一歌林二唱》/日/东亚唱片比哥哥林一峰更具表现力的声线,比典型林一峰专辑更为丰富和讨巧的编曲,也让这张同样出自林一峰创作的专辑,甚至要比一些林一峰本人的民谣风格唱片更好听。关楚耀《Here I Am》/日/正东唱片几乎代表了香港新生代歌手专辑的最高水准,但相比陈奕迅和古巨基等一线歌手,无论作品的定位,还是作品的表现力,都还差了一点全城热播的火候。洪卓立《Precious Moment》/日/英皇娱乐既有港乐惯有的小精致,又不缺洪卓立这个年龄的小青涩。而编曲上则更倾向如Demo化的效果,很干净也很流畅。恭硕良《Jun.K》/日/东亚唱片新专辑《Jun.K》具有很明显的精工细作痕迹,音色的选择、音效的组织,以及情绪的递进,都显示出恭硕良作为一个音乐人的全面和成熟。但在优质的制作之下,作为歌曲部分的创作,却还是欠缺旋律本身的冲击力,也让专辑因此而流于匠意。何韵诗《无名诗》/日/东亚唱片《无名诗》在音乐班底上,既有何韵诗近期的重要拍档陈奂仁,也有回归的英师傅,亦有“五月天”这样入乡随俗的台湾音乐人。从而稳固了何韵诗在香港乐坛打拼,所引以为傲的音乐根基,又不乏小范围内浅尝辄止的小磨合,可以成为香港歌手出国语专辑的教材。杨千嬅(微博)《Home》/日/华星唱片新EP相对“新艺宝”和“金牌”时期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专辑相比,固然稍显中规中矩。但和之前A Music那些专辑相比,则杨千嬅和作品间的关系,至少已经从同床异梦,恢复到了互有火花的状态。尤其是像《饮酒思源》和《我系我》这样的作品出现,也让杨千嬅终于能够再次借歌表意,而不再仅仅只是一个演唱K歌的工具。谭咏麟&Mr.《滚轴力量》/日/环球音乐因为抓住了摇滚这个谭咏麟事业最初的支点,让他很容易就溶入角色,甚至找到了真正永远25岁的源动力。与此同时,MR.的班底加上“苏打绿”、谭伊哲等新一代音乐人的助阵,也让这张专辑不像重组“温拿五虎”那样,处处都是七十年代嬉皮士的音乐氛围。更新的编曲形式,更新的时代视角,还让校长可以同时立足八十年代和新时代,成为曾经走红于八十年代的80后。刘德华《忘不了的》/日/东亚唱片新专辑《忘不了》中,除了一首《珍爱舞台》之外,其余29首均为翻唱。它们不仅有国语,还有粤语;它们的原唱不仅有男的,还有女的。而它们流行的时代,倒都是在九十年代之前,这是刘德华刚刚出道的时代,也是华语流行音乐初具规模的红火时代。这样的选曲,简直就像是一部有声版的回忆录,名字就叫“影响刘德华成为天王的那些歌儿”。陈奕迅《Taste the Atmosphere》/日/新艺宝与老唱将露云娜合作“放克”加“爵士”的《讲男讲女》,和萨顶顶合作典型“世界音乐”加“新世纪”《Welcome to the Future》,让莫文蔚为其伴唱的“放克电音”小品《我杯茶》,以及将电影《叶问》和《飞沙风中转》,以无厘头形式组合到一起的《叶问风中转》等等,不仅显示出陈奕迅在声线运用和风格适用上的宽度,也多少显现出他鬼马、贪玩和人来疯的本性。蔡卓妍《Beauty Remains》/日/英皇娱乐《Beauty Remains》除了延续上张EP专辑《Another Me》的知性造型外,还加上了性感的成份。不过,相对于造型的鲜明定位,唱片在音乐制作上,却没有跟上造型的脚步。在歌词的表达上,基本还是延续了二十左右少女世界的小情调,没能随着歌手的成长而一起成长。专辑中体现最明显的,还是蔡卓妍唱功的进步。也让蔡卓妍有了成为下一个容祖儿的迹向。关心妍《A New Beginning》/日/星焕国际在比较主流的港乐制作模式下,关心妍也呈现出目前香港歌手很少具有的个人化、生活化的从容,那种仿佛置身于娱乐圈、唱片圈外的潇洒。当然,她也有这个资本。农夫《奇迹》/日/东亚唱片在年初的《O’fama》里,“农夫”已经开始向着更多元化和纵深化的音乐模式发展,而这张《奇迹》则更因为邀请了王菀之、黄秋生、方大同等音乐人,让他们的音乐因为这样的合作,而有了更多新鲜感的聆听感受。陈柏宇《Put On》/日/Sony BMG尽管这个复古摇滚封面造型,一定都不适合陈柏宇,但好在专辑的音乐,却不像封面那样牛头不对马嘴,依然还是顺着陈柏宇适合的线条延续。无论是翻唱还是原创,都能于细处听见惊雷。至少2010年的内地流行乐坛,如果要搞一个最佳集体奖,那么这个获奖集体,就肯定是曾经饱受争议的选秀歌手阵营。随着在音乐生涯中摸索出经验,曾经的选秀歌手们,在2010年也已经开始进入佳境。甚至可以说,在2010年内地主流流行乐市场,已经完全由这些几年前还是丑小鸭的新人们撑场。其中像张靓颖、周笔畅等,不仅开始确立了自己的风格,甚至已经开始有了天后范儿。而像谭维维这样通过汪峰和高晓松等人文音乐人助阵的转型,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反倒是一些昔日的内地强手,如孙楠和金海心等,或受制于资金,或受制于眼界,或受制于班底,而开始明显走起了下坡路。与此对应的,则是内地独立流行乐的繁荣,民谣、摇滚、电子和跨界,多种形态的音乐形式的并存,也让内地流行乐有了主流和独立并存的层次。而内地唯一欠缺的,依然还是唱片业在全局上的布局和规划。2010内地乐坛唱片盘点:萨顶顶《天地合》/日/环球音乐《天地合》与萨顶顶的上张专辑《万物生》几乎一脉相承,自然而然也缺少了首度亮相带给人们的惊艳和冲击力。但在小细节方面做到的匠心和精致,还是让整张专辑在保持上张专辑风格和路线的同时,既让期待萨顶顶新专辑的乐迷不至于失望,又能带来一些小范围内的小惊喜。万晓利《北方的北方》/日/独立发行万晓利的这张《北方的北方》,是一张反主流时尚的专辑,这当然不奇怪。但这还是一张反民谣传统,甚至反独立音乐趋势的专辑。最重要的,这还是一张反过去的万晓利创作模式的一张专辑。在音乐上,本张专辑融入了很多古典吉它的演奏技巧,更多拇指与低音弦触碰的音色,也让这张专辑的色彩显得更黑暗、更压抑。漂亮亲戚《Hello Smartkin》/日/桥音乐同样是三人组合,同样是来自武汉,同样是出道初走Trip-Hop路线,同样是在“摩登天空”旗下发行首张专辑,“漂亮亲戚”却和“跳房子”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音乐人生轨迹。而相对于田原在主流所获得的名声,“漂亮亲戚”的第二张专辑,更能体现出他们在音乐上的进步,干净的音色,多元元素的运用,以及气质上的更为松驰和洒脱,真的远比田原小姐的个人首张专辑,要出色许多。超级市场《二零零五我们零零碎碎的理论》/日/摩登天空“超级市场”前几年遗珠作品的一次汇聚,体现出电子音乐作品历来的抽象效果。整张专辑具有许多很招牌式的“超级市场”节奏和音色,而不走音色时尚路先锋路的“超级市场”,在这张专辑中也再次以一种法式电子乐代表Air那样的人家漫步格调,表现出电子乐轻盈飘逸的美感。而民歌部分的加入,也让专辑还带上了一点点的World Music感觉。夜叉《You Aren’t The Loser》/日/独立发行“夜叉”的第三张专辑,体现出他们比以前更丰富的音乐层次,在很好融合了“新金属”、“激流金属”和“敲击金属”等等元素的同时,还将角度触向社会和民族。结合音乐上更为恢弘的气场,这种意识表现上的深刻,也让现在的“夜叉”,比刚出道时一味叫嚣的他们,更多了几分大气。张靓颖《我相信》/日/少城时代&环球音乐(唱片评审)《我相信》这张专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张靓颖的声线演绎部分,几乎很难听到一些刻意的演绎,整体显得相当自然,几乎是在还原纯粹声线本质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国际化元素。也让它的国际化曲风,不会显得特别压抑,在加入《如果这就是爱情》这种入乡随俗K歌作品的同时,还更能体现出歌手自我的感性。黄晓明《Moopa》/日/华纳唱片恰如其分的音乐与形象配合,主打时尚的卖点,再加上《风声》主题曲的植入。从音乐的角度来讲,这张专辑或许没有太大的价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张在流行工业里,非常合格的产品。刘堃《嘿,青年!》/日/兵马司即使是从后摇到民谣,刘堃依然将“低苦艾”时期那种氛围的营造力,带到了这张个人的民谣作品辑。尽管看起来乐器编配简单,但通过组合、拼贴等技巧,却还是赋予了整张民谣专辑以一种迷幻的味道。更重要的是,这种迷幻里,还有刘堃家乡西北的味道。高晓松《万物生长》/2010年3月/太合麦田同样的作品集,只不过上一张叫《青春无悔》,这一张叫《万物生长》;同样的封面设计,只不过上一张是黑色封面,这一张是白色封面;同样还是好友刘欢、老狼助阵,只不过上一次还有叶蓓、小柯和零点,而这一次新换了郑钧、杨坤、陈楚生和谭维维等等。这一切,仿佛就像是在同一个舞台上,站着两个不同时空的高晓松,一个燕瘦、一个环肥;一个青春、一个中年。安琥(微博)《男人的歌》/日/华友金信子安琥就像是内地乐坛里的王宝强,音乐朴实,一定程度上,也让人听得踏实。唯一遗憾的是在声线和情怀都乡土的同时,这张专辑在音乐创作和制作上,还是有不少借鉴的印迹,音乐、尤其是编曲方面的创造力,差了点。陈劲《自由穿行》/日/糖衣文化陈劲是他那个时代爱好和涉猎最为广泛的乐手和歌手,这种涉猎让他的音乐视角很宽,但也总是陷入玩啥像啥,却缺乏自己固定风格的尴尬。《自由穿行》里的陈劲,倒是放下了风格的包袱,真正做到了创作上的自由。不过,旋律和录音等多方面的原因,还是让这张专辑实在留下了太多遗憾。海鸣威《我的回忆不是我的》/日/英皇娱乐海鸣威的这张专辑,也是内地歌手少见的整张粤语专辑(只有一首国语版本),完全是针对香港市场打造的规格。但在这个香港歌手都尖着脑袋往国语市场挤的今天,这个策略则多少显得有些“非主流”。专辑整体在制作上还是很“英皇”,精致细腻但缺少亮点。倒是海鸣威的演绎功力,要比刚出道时强了好多。谭维维(微博)《谭某某》/日/天娱传媒用脱胎换骨来形容谭维维,丝毫不为过分。因为它不仅改变了“谭某某”以前只会高亢的民歌形象,也让高晓松的价值,终于可以重新体现在音乐专业领域。再加上汪峰、“旅行团”的加盟,除了让专辑呈现出民谣和摇滚在曲风涵义的效果之外,更因为多重人文元素的加入,而让谭维维除了会唱更有了文化底蕴。窦唯《早春的雨伞》/2010年4月/窦唯音乐工作室和以往窦唯的专辑相同,《早春的雨伞》同样不具备任何表意功能,甚至也没有任何有章法的结构可言。其创作过程,就像是中国式的泼墨山水画加上西式的行为艺术。它不能唱起来,也不能具体告诉你某时、某人、某景、某事。整张专辑更多提供的,还是一个可供人无限联想的抽象平台。弦子(微博)《天真》/日/喜欢音乐声线干净透明的弦子,近年来也越来越主流化,由此带来的后果,除了音乐同质化之外,还在一些不适合她的领域,反而暴露出一些声线的弱点来。这张《天真》专辑同样如此。惘闻《L&R》/2010年4月/狐狸尾巴“惘闻”乐队真是每张专辑进一步,在《L&R》里,更为饱满的音色,更为丰富的层次,也让整个后摇氛围,尤如一座宫殿,尤如一个迷宫,甚至尤如一片管网。有时排山倒海,有时千军万马。Monster KaR《I Do Not Mind…If You Leave Me》/日/DBG eating Records封面看起来像台湾小清新的这张专辑,实际上来自于广州本土乐团。深受4AD和后摇等音乐影响的乐团,由于空灵的女声加盟,也让专辑有了类似的氛围感。只不过在情怀上,却依然还是比较的85后。虞洋《平淡的生活不能把我们击倒》/日/糖衣文化在《平淡的生活不能把我们击倒》里,虞洋除了引用上张专辑作品的歌词作为专辑名,还同时把歌词出处的歌曲《新的夜晚》进行了重唱,并在专辑的最后,安排了“铁风筝”乐队时期最经典的作品《这个夏天》。这也必然导致了这张专辑原创性的不足。而这张专辑最大的意义,还在于它所执行的一元钱正版活动。郁可唯《蓝短裤》/日/滚石唱片从制作思路来讲,《蓝短裤》还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回到纯真年代,遥望童年往事。但在创作执行上过于低龄化的失误,还是让这种专辑,至少在受众群上显得很尴尬。小娟&山谷里的居民《台北到淡水》/日/龙源唱片《台北到淡水》实际上依然还是《如风往事》和《细说往事》的一种延续,只不过在翻唱曲目的选择上,现在的小娟更有经验、更集中火力,将目光全部对焦为台湾现代民歌运动过程中出现的佳作。但实际上的效果,却是小娟依然用她不咸不淡、荣辱不惊的淡定声线,仅仅只是再现了这些经典作品的旋律,而几乎没有任何回到民歌时代的迹向。痛仰《盛开》/日/音驰文化这张EP专辑延续了上张专辑《不要停止我的音乐》的内敛,虽然还是受到硬件方面的限制,但现在的痛仰的确是更成熟了。郑凡《小女全主义》/日/EQ唱片还是很典型的EQ唱片制作的专辑。在流行音乐欠发达地区,专辑的音乐很国际化;在和国际化很接轨的地方,则又很山寨。苏醒(微博)《想念式》/日/索尼音乐尽管整张专辑在音乐特点上并不算特别鲜明,但至少在R&B这个小舞台上,苏醒已经做到了用料十足、细节精致和小有亮点,以及呈现出他在R&B这种音乐形式表现上扎实和全面的功底。杨坤(微博)《Disco》/日/朝华传媒《Disco》实际上并不是一张以音乐取胜的专辑,它最成功的地方,除了怀旧就是概念。成功通过Disco这个概念,让年龄大的人因此追忆,让年龄小的人因此好奇。水木年华(微博)《启程》/日/水木同创(唱片评审)除了回归到“水木年华”轻车熟路的民谣曲风之外,这张《启程》也在同样的民谣基调上,强调了编曲的细腻和丰满,在歌曲与音乐的结合上,衔接的也更为紧密。简迷离《落幕之舞》/日/东乐唱片整张专辑虽然在录音的表现力上,非常的具有侵略性和冲击效果,但虽然在音色组合上,要比上张专辑更为华丽,但过多的元素组合,还是因为不是非常有序,从而造成了虽有想法,但表达模糊的问题。斯琴高丽《更好》/日/EQ唱片没有更好,只有EQ唱片的贯的味道。整张专辑就是口水歌加地下音乐加工厂结合的产物。更关键的是,它还没有一首好听到能让人用手机外放的歌。格里杰夫《爱情童话》/日/飞碟音乐经过情歌王子邰正宵的调校,格里杰夫的这张《爱情童话》,果然甚至是一些演唱细节,都有了一种邰正宵的影子在其中。而和老师相比,格里杰夫还是缺少一个类似数字情歌这样的眼球点,也让他的情歌,比较容易陷落在情歌的海洋中。兄弟小文《图门江一号》/日/EQ唱片有时候,小文的旋律其实写得也算流畅,流行民谣的气质也有,但问题是不知道为什么总要在音乐里乱弄上一些Rap什么的时髦元素,自己给自己搞破坏。孙楠(微博)《活的美好》/日/星外星看得出来,这是一张阿楠很明显想享受音乐,而不是为观众服务的专辑。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孙楠对于音乐的眼界和更为全面的理解力。虽然主题很杂、曲风很乱,但孙楠还是能够通过自己演绎的控制力,将它们处理得团团圆圆、彼此和睦,确实体现出了更丰富的唱将细节,舞台以外的立体展现。Bobo《Let’s Bobo》/日/华谊音乐虽然还是无法和“小虎队”相提并论,但Bobo的这张专辑,除了体现出他们的青春特质之外,那种干净、纯粹的声线展现,也比那些一味走韩式路线的组合,强太多了。摇滚娃娃《另一个我》/2010年6月/俪声国际虽然整张专辑完全体现出制作人窦唯想要的那种“氧气音乐”效果,是一张将独立女声那种文艺情调,和窦唯所追求的人文士大夫情结巧妙结合的唱片。但摇滚娃娃在处理《醒梦》和《旋转秋千》等作品时,明显还是有一种非她本色年华的沉闷感,很难彻底融入编曲的景色中。反倒是在早期姜昕式的作品《开门》中,更能体现出她作为独立女声的那种慵懒、文艺的气质。谢娜《乐玩乐疯》/日/华谊唱片除了将娱乐节目的主持风格搬来之外,谢娜还在这张专辑里唱了一些老歌,并把这些老歌,也不出意外的变成了搞怪儿歌。像这样的专辑,真的很难说是娱乐了歌手自己,唱片公司,还是娱乐了音乐。黄龄《特别》/日/环球音乐如果没有《痒》的珠玉在前,那么《特别》也算是一张主流工业下比较不错的专辑,因为这里有最讨好市场的情歌,也有最讨年轻歌迷喜欢的舞曲甚至跨界。只是对于黄龄这样的歌手来讲,这种主流模具下的产物,终于对她还是有种大材小用的感觉。当这样一位特点鲜明的歌手,只能放到市场随大流、被同化,反而不如她在《痒》的路子下,继续野下去。陈楚生《绿动》/2010年6月/华谊唱片主打曲《绿动》与以往陈楚生招牌式的民谣相比,更多加注了一些摇滚的鼓点,从而让作品的整体气质更轻盈、更律动,也让整首作品在他惯有的清新旋律下,更多几份健康、活力和朝气,并在极佳的能见度中,显现出一种肆意的阳光。与此同时,作品也不特意强调摇滚曲化,甚至用噪音墙、低音线这种重口味,来体现出陈楚生在摇滚乐领域的跨界和所谓突破。周笔畅《i鱼光镜》/日/金牌大风《i鱼光镜》专辑,可以说是在《时间》那种平实淡然的基调上,又增添了几抹黑金和淡紫的高贵与华丽。早先纷杂和扩散型的音乐线条,也开始在这张专辑里收拢、聚焦。在这个意义上,《i鱼光镜》更像是单反相机,它不追求色彩的艳丽,PS的修补,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画面的还原、纯粹、清晰和本质。而像主打曲《鱼罐头》中的收放自如的声线表现,更让周笔畅在真正找到自己的路后,形象也变得更为大气。丁于《11》/日/EQ唱片这张专辑的主题真的是无所不包,可惜除了主题,却没有任何新意可言。在音乐上,同样也是无所不包,但能让人记住的,则依然还是那些似曾相识,在别人专辑里已经用烂的曲风和元素。山野《FM33.EQ》/2010RH 6月/EQ唱片《爱情就像便便》这样的歌名,已经足够让人无语。而这张专辑也听不出来和山野之前的任何专辑有什么区别。宇桐非《另一个宇桐非》/日/EQ唱片确实很难听出另一个宇桐非的味道,虽然这张迷你专辑的四首作品,都分别有两个版本,但也完全听不出特别版的特别之处。有时候EQ唱片的歌海加碟海战术,确实容易叫人迷惘。田原《田原》/2010年7月/东乐唱片虽然在音乐上和多年前的“跳房子”有延续性,但田原最终还是没有把这种延续,以进步的方式体现出来。首先在歌曲内容的表达上,田原基本还是停留在八年前的《A Wishful Way》时代,即使是当年她引以为傲的英语,似乎也没有提升水平的迹象。至于那些首度尝试的中文歌曲,其发音更像是旅居海外多年的华人后裔唱国语,总是很难和旋律与节拍对上点。而在制作上,张亚东技术控的弊病,也在这张专辑中尽显无疑。邵夷贝《过家家》/日/壹样文艺《大龄文艺女青年之歌》是邵夷贝的成名之作,同样也是她首张专辑的点睛之作。虽然歌曲看似文艺,但剩女主题的呈现,却让它更具社会性和公众话题性。不过,从音乐的创作上来讲,邵夷贝显然是不合格的。整张专辑明显就是围绕着那仅有的几个和弦在转悠,缺少旋律变化的后果,也让她的作品除了节奏的快慢之外,很少能听出作品与作品间的不同之处。李宵云《你看到的我是蓝色的》/日/天娱传媒整张专辑,体现出的是一种民谣音乐才有的恬静气质。它不像是一张简简单单歌手对着伴奏唱歌的专辑,更像是由一个由李宵云自我营造的小世界。质朴的歌词,洒脱的旋律,没有野心却极具人性。与同时代许多张扬个性的年轻歌手比较,李宵云的这张专辑,表面上毫无个性可言,但在进入这个真正歌手个人化、生活化的音乐世界里,却又更容易被一种情绪化的丰富所包围,从而体现出自我的最大的不同。《红牛新能量音乐计划1:张亚东自选辑》/日/光线传媒其实专辑中的“未来脚踏车”、彭青和谭伊哲,都早已经是圈内比较出色的音乐人,谭伊哲更是李健和李宇春的音乐总监。整张合辑,体现出的还是一种半成品气质,更多还原出歌手和乐队的本质特色。虽然没有匠意,倒也很难说有特别的亮点,特别是红牛这个新能量音乐计划所要求的市场操作性。魏晨(微博)《千方百计》/日/天娱传媒各种时尚曲风汇聚的一张唱片,日式、舞曲、K歌,还有热播剧的延伸产品,应有尽有,但这些却更像是枷锁,不仅限制了魏晨真正的个性,甚至在造型上,都让人颠覆的很难接受。韩庚《庚心》/日/乐华娱乐专辑不出意外的保留了韩庚在Super Junior时期的韩式舞曲路线。由于没有了其他成员的合作和衬托,《My Logo》和《飞蛾扑火》里的韩庚,还是暴露出了其声线单薄的问题。专辑的亮点,倒还是出自《心疼笔记本》和《给陌生人的情书》两首慢歌作品。总体上,《庚心》至少没有出现水土不服的问题。虽然也有几乎舞曲作品出现,但快慢歌的搭配,尤其是慢歌的风味,都还是主流的华语乐坛标准,华语歌迷听起来不会觉得不顺。郑源《包容》/日/孔雀唱片熟悉的声音,熟悉的旋律,熟悉的郑源,却只能通过这样一张“新”专辑,让人想起过去那些老回忆。岳浩昆《我们》/2010年8月/窦唯音乐工作室和窦唯的脱俗不同,有词有旋律还有唱的岳浩昆,当然就要更入世一点。他既没有像窦唯那样走得太远,而是依然选择在城市这个范畴。而他也不高歌城市,诉说着交通、房价这些革命现实主义主题。年过四十的岳浩昆,就像他这么多年低调的生活一样,依然固执的活在自己的世界和感官里。写出并唱出一些简单的想法,一种生活的状态,一些年少的回忆、一些还未消逝的梦话。毫无远大理想,也没有想一鸣惊人的抱负,只有一种极简中年生活的豁达、纯粹和淡然。梁晓雪《Floral Times》/日/和气音乐梁晓雪创作的核心是民谣。他的民谣,显然不同于国内的那种入诗为乐的校园民谣,反而沾染上了许多独立时代的民谣气质。与此同时,他的民谣,又不独立民谣的那种文艺情结上过于纠结。对于民谣音乐形式和技术的老道把握,也让他的作品,在音乐本质上,有一种特别的充实和饱满度。查可欣(微博)《The Last Radio Show》/日/摩登天空专辑将查可欣的DJ职业,以概念的形式导入,而这个概念,甚至还成为了整张专辑作品创作的大主题,从而保证了专辑整体的连贯和完整性。同时,“摩登天空”这个音乐团队,运用车库舞曲、舞曲摇滚、迪斯科、电子和民谣这些时髦的音乐元素,将整张专辑的音乐,打磨出鲜明的独立范儿。音乐技术的成熟和老练,最终也升华了查可欣原本并不算出类拔萃的文艺情结。再者,专辑在人声处理上的DJ化,则不仅能很好地突出查可欣的DJ身份,配合整张专辑的DJ概念主题,更可以让整张专辑的人声演绎,有一种低吟浅唱式播音的效果。郝云《突然想到理想这个词》/日/环球音乐与上张专辑《北京》相比,这张新专辑的京味也更浓郁,即使是布鲁斯和爵士这些编曲结构,也因为郝云一水儿的北京情怀,而被包容进老北京的味道里,让音乐有了地气。而在制作上,这张专辑也要比上张专辑更细节精致、整体统一,表达上也更洒脱和随兴。许飞(微博)《二十六度》/日/天娱传媒(唱片评审)这张EP专辑的五首作品,都有着很流畅的旋律,彼此间也都和和气气,宛如一家人。其优点在于统一,而缺点则在于单调。而单调的更重要原因,也可以归咎于歌词部分的乏味,老调常弹的主题,加上老词重组的创作,因为女人情调的相似性,很容易让人把许飞,和历史上知名的中年华语女唱将们联系到一起。金海心《拥抱爱》/日/华友金信子除了收录上张EP的四首作品之外,《天涯歌女》是翻唱老上海歌后周璇的,《爱转了一圈》则是翻唱“青蛙乐队”的。除此之外,在单曲的一些细节上,还是可以看出金海心本人的用心的。比如在民谣摇滚曲风的《爱转了一圈》中的游刃有余,以及《天涯歌女》里颇具火候的爵士演唱技巧控制力,不仅没有硬伤,甚至还很到位。但整张专辑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把唱片当成专辑来制作,而是当成了一个MP3播放器来使用,想到啥就放啥,这对于一个歌手来讲,真像是一种音乐上的肢解。金海心《玲珑》/日/华友金信子唱功没得说,但选曲的凌乱,制作的简陋,还是让这张很有礼品心意的专辑,感觉非常的山寨。而对于金海心来讲,证明唱功早已经不是她这个阶段的任务了。慕容晓晓《爱情买卖》/日/华顺艺恒文化尽管经常被人恶搞,但《爱情买卖》却毫无疑问的是2010年内地乐坛的冠军传唱曲,就算是排名二到十的作品加起来,都不如它流行。实际上这首歌曲并不像传说中的那么恶俗,流畅的旋律,简白的歌词,都没什么问题。最有问题的还是缺乏真正高质量的后期,再加上那个恶俗的封面造型,而这基本也是内地流行乐目前硬伤的真实反应。春晓《爱生灵》/日/东乐影音同样出自张亚东的手笔,但这张专辑甚至还要强过他为莫文蔚制作的《宝贝》,更不用绝对秒杀田原的首张同名专辑。恰到好处的音色堆积,对声线极佳的感性把握,也让春晓即使面对彭坦,也不落下风。何洁(微博)《想要回到何洁》/日/金信子由于有梁翘柏、张震岳等音乐人的参与,《想要回到何洁》倒是想不回到摇滚,都难!现场感十足的乐队演绎,也让整张专辑呈现出一种张力。而专辑在音乐上,除了摇滚这条主线之外,同样也点缀了一些复古甚至舞台剧的小花边,毕竟何洁不是真的摇滚歌手,如何让摇滚走进她的音乐生活,从而活色生香,才是最重要的。周云蓬《牛羊下山》/日/独立发行更像是民谣里的一次文本实验,将古典诗词谱上新曲,为寓意留白。但从音乐的角度,不得不说周云蓬的现场感染力,要比这次的录音室版本更强。江映蓉《坏天使》/日/天娱传媒这张《坏天使》专辑里的江映蓉,只是风格着他人的风格。封面上的那个造型,先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嘎嘎小姐”。主打曲的电音节奏一响起,则让人想起了萧亚轩。而《耍大牌》这样的歌名,又非常的蔡依林。与此同时,由于专辑从一开始,就已经把江映蓉放在了天后的高度,反而没能因此扬长避短。刘嘉亮《疯子》/日/东方铁马文化除了保留早期的风格之外,《疯子》里的刘嘉亮,也越来越增加了音乐和情感表现的力度和刚度,《原来你并不快乐》和《疯子》甚至有了许多王杰那样的浪子沧桑味。满江《最美的时光》/日/易柏文化世界不是原来的世界,但满江还是那个热爱的满江。不说音乐上是否给人耳目一新,至少这张专辑的满江,给人的音乐状态是非常的松驰、洒脱。金莎《星月神话》/日/海蝶唱片《星月神话》从现代流行音乐的角度来讲,它更像是一张单曲拼盘专辑,由于缺乏明确的唱片统一定位,也让它在音乐取向上,显得比较松散和随意。当然,从另一层面上来讲,回归到单曲歌手的金莎,倒也能够卸掉音乐的蕾丝花边,更接近声线本质的还原,和她处理多元作品时的演绎功底。2010年华语乐坛唱片销售特点:2010年的华语乐坛唱片市场,还是没有什么全新和爆发性的事件出现。只不过在近两年的基础上,有了变本加厉式的发展。这种发展,可以概括为唱片限量化、专辑EP化、预购礼品化、版本多样化、独立规模化和定位高价化。唱片限量化几乎已经成为2010年华语乐坛唱片市场的主要趋向。由于唱片销售数字的锐减,数字试听平台和网络下载的依然红火,唱片愈发已经开始成为收藏品。以至于即使新鲜出炉的唱片,都已经开始走向藏品的命运。在这个大环境中,手写编号,限量1000等口号,则成为许多唱片公司不得已又无奈的促销举促。而这也成为独立歌手,半红不紫艺人,以及过气音乐人推销专辑的手段。专辑EP化则是唱片市场低迷的另一种反应。以陈奕迅为例,Eason在今年共推出两张专辑,但均为大EP专辑,从容量上来讲,也就是说将一张标准的专辑,拆成了两次来发行。而“东亚唱片”、“英皇娱乐”这些香港唱片公司,更是已经将EP发展成为港乐的主流,甚至就连蔡卓妍、容祖儿这样的天后级歌手,以及杨千嬅回归“华星唱片”这样的重要时刻,都只是推出了EP专辑,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现在华语流行乐已经到了何种惨淡的程度。预见礼品化和版本多样化,主要还是集中在周杰伦、蔡依林、王力宏这样的大牌歌手身上,T恤、胸章、笔记本,甚至还有何润东《完美情人》专辑送的内裤。再加上隔三差五都要出的什么庆功片、珍藏版,也一定程度上说明,即使现在的大牌歌手,也只有通过这样的销售模式去刺激销量。而音乐在这样的销售模式下,则更显位置尴尬。独立规模化主要是指台湾和内地的独立唱片公司,已经远比独立音乐刚出现时,更有商业头脑。利用豆瓣、微搏等网络工具,利用音乐节,像“兵马司”、“摩登天空”和“风和日丽”这样的厂牌,已经开始有了不亚于主流唱片公司的推广力度,只不过采取方式不同更为亲民亲网络。而在几年前,纵观内地也只有一家“摩登天空”而已。定位高价化,则是许多唱片收藏爱好者在2010年的最大感触。除了主流唱片在2010年,因为物价上涨、成本上涨等因素普遍上涨外,许多独立音乐人,也开始逐步向左小诅咒看齐,五十起步,一百不贵,超一百的也正常。这也愈发使得唱片只能进入收藏市场。2010年华语流行乐坛主流风向标:以周杰伦为标志,2010年的华语流行乐坛,也因为周杰伦都没能带来和音乐有关的话题,而彻底成为缺乏风向标的一年。摇滚、“中国风”、嘻哈、民谣、舞曲,2010年还是一个曲风多元的年份,但对于一个地区的流行工业来讲,缺乏一种主流的时尚,实际上也让这个地区的唱片工业缺乏了真正的主心骨。甚至就连独立音乐人和非主流音乐人想叛逆,都找不到该打击的对向,整个行业也因此陷入茫然。而Lady Gaga则成为2010年华语流行乐坛不多的标志。尽管这还是个美籍意大利后裔,但她却对蔡依林、尚雯婕、孙悦、江映蓉、萧亚轩等等艺人,都产生了影响。但这种影响,直到2010年即将过去,却依然还是停留在表现的借鉴和模仿上。2010年的华语乐坛就是这样:乐坛没有主宰,大家只能模仿。表面多元繁华,内心各怀心事;2011华语流行音乐路在何方?如果说前几年的华语乐坛,甚至国际乐坛,都有一种唱片即将消亡的趋向,那么2010年的华语乐坛,则将这种趋向更明确化了。就在华语流行音乐的从业人士,普通都对唱片行业悲观的同时,2010年中国各大流行音乐节铺天盖地的全面兴起,却在一片寒意中,给许多人重新带来华语流行乐的壮观和温暖。而音乐节现场歌迷强大的消费能力,也让之前行业人士认为歌迷不再愿意消费音乐的理解,得到了另一种澄清。这也再次提醒人们,以往人们习惯的LP——卡带——CD的唱片媒质变化过程,未必一定会向着可以赢利的数字音乐模式发展。甚至有可能会随着CD时代的终结,而将传统的唱片概念由此终结,从而以另一种非实体唱片及后实体唱片时代的数字音乐的方式,再建立一种全新的音乐模式。唱片业不等同于音乐产业,唱片销量与音乐兴衰不成正比,至少在2010年得到了一种更明确的验证。
随着音乐节现象的出现,以及由此必然产生的文化延伸,一是让“四大天王”以降的纯商业偶像文化,可以尽可能的在流行音乐体系内越来越弱势。而以现场的形式传递音乐,也由此培养出下一代歌迷的聆听习惯和消费习惯,未来华语流行乐坛的产业,很可能就将在现在的现场文化中产生、发展并确定发展模式。所以,2010年以后未来的几年,我们要习惯向CD说再见,但向CD说再见,却不等同于向音乐说再见。未来的音乐产业,其多元化势必成为一种新的趋势。流行音乐的历史,向来都有兴有衰。随着现场文化在华语流行音乐世界的普及,不仅会因此诞生新的音乐体系,也将会产生一种更鲜活的创造力,并最终代替已经流行了二三十年的主流台式情歌体系,以及近期作为过渡期的电气化舞曲。未必会怎样,谁都不知道,但低谷之后有希望却是肯定的事情。不用悲观,顺其自然吧!文/爱地人 24/10/10
本文来源:南海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华语乐坛黄金十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