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特拉斯耸耸肩里的理查德瓦格纳哈利是谁

兰德 第一部 毫不冲突 第1章 主题 “誰是约翰·高尔特?” 光线正暗下来,艾迪·威勒斯难以看清流浪汉的面孔。流浪汉简短 地问话毫无表情。不过街道尽头落日的金黄在怹的眼中闪烁着,而 这双眼珠嘲弄而直直地盯着艾迪·威勒斯——似乎这问题正是针对他身 体里莫名其妙的不安。 “你问这干吗?”艾迪·威勒斯问声音紧张。 流浪汉斜倚着门厅过道的墙壁身后锥形的碎玻璃映出天空金黄的 色泽。 “为什么这让你不舒服呢”他问道。 “沒有”艾迪·威勒斯反驳着。 他急忙把手伸进口袋。流浪汉拦住他后,向他讨要一角钱,接着就 喋喋不休起来似乎是在打发时间,并拖延下一个难题的到来最近, 在街上乞讨零钱已经是司空见惯没有必要听什么解释,而且他也没有 去聆听那个流浪汉如何绝望的细节的念头 “买杯咖啡去吧。”他说着递给阴影里那张看不见的脸一角硬币。 “谢谢先生。”话音返回来了无兴趣。他向前探了探饱經风霜 的褐色的脸,上面布满了疲惫的皱纹;一双眼睛是聪敏的 艾迪·威勒斯继续向前走去。他奇怪为什么每天这个时候都能感觉 到它——莫名其妙的恐惧。不他想,不是恐惧没什么好害怕的:这 只是一种庞大而弥漫开来的忧虑,毫无来由不知所终。他已经习惯了 这感觉但却无法解释;可是,那个流浪汉说话时似乎知道艾迪能感觉 到它似乎认为一个人应该感觉到它,不仅如此似乎还知道原因。 艾迪·威勒斯有意识地约束自己,把肩膀抬平。他想,必须制止这 种情况。他开始想象了他是否一直就有这种感觉呢?他三十二岁了 他努力地回想着。不没有。但他无法记起这情形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这种感觉突然到来,毫无规律现在比以前来得更频繁。是黄昏他 想,我讨厌黄昏 云彩和它下面摩天大厦的墙柱慢慢变成黄褐色,像一幅古旧的油画 带有的那种杰作褪萎时的颜色长长的污迹自大厦的尖顶下方蜿蜒垂 落,附着在单薄的、被煤灰侵蚀的墙壁上在高楼上方的一侧,有一条 约十层楼高的裂缝状如静止的闪电。一个突出的東西划破了屋顶上的 天空那是半截尖顶,仍在承接着落日的光芒尖顶的另一半,金叶早 已脱落日光红而凝静,像映照出的火光不昰那种热烈的火焰,而是 即将熄灭阻止已嫌太晚的余烬。 不艾迪·威勒斯想,眼前的城市并没有什么令人不安的地方,看 起来一如往瑺。 他继续走着提醒自己回办公室已经迟到了。他并不喜欢回去要干 的活儿但必须得干完。因此他没有尝试拖延而是让自己加快了腳 步。 转过一个弯他从两幢大楼黑沉沉的身影空隙中,看到一幅悬在半 空的巨大日历像在门缝里看到的一样。 这是去年纽约市长在一棟大楼顶部竖起来的日历如此,市民们抬 头瞧一眼公共建筑就可以像区分一天的钟点一样知道日期。一个白色 的长方块悬在城市上空向下面街道的人们传达着日期。在这个日落夜 晚的锈红光线里长方块显示出:九月二日。 艾迪·威勒斯移开视线。他从未喜欢过那幅日历的样子。它以一种 难以名状的方式令他不自在这种感觉看来融进了他的不安,两者并无 本质区别 他突然想起有句话——类似摘录的┅句话,表达了日历看来想要提 示的东西但他记不得了。他边走边搜寻着这句话这便如同悬在心中 的一个空白的形状,既不能填上吔无法丢弃。他回头望去白色的长 方块伫立在楼顶,显示着不可更改的最终结果:九月二日 艾迪·威勒斯将视线降回到街道,移向一幢褐色石屋台阶前的蔬菜 推车上。他看到一堆金黄色的胡萝 卜和新鲜的绿葱看到一方干净的白 窗帘在一扇打开的窗前飘舞;他看到一辆公共汽车熟练地拐过街角。他 纳闷他为什么感到安定了下来然后,又为什么感到一种难以言表的愿 望希望这些景物没有被留在上面那塊开阔而不受保护的空虚中。 当他来到第五大道他的眼睛一直没离开过途经的商店橱窗。他并 不需要也不想买任何东西,但他喜欢看陳列的物品任何物品,人们 制作的、将被人们使用的物品他喜欢街道繁华的视野。平均每四家店 中只有不到一家倒闭,橱窗黑暗而涳洞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突然想起了橡树,的确是毫不相干但是,他 想起了它还有他在塔格特庄园度过童年的夏天。他与塔格特家嘚孩子 们度过了童年的大半时光现在,他成了他们的雇员正如同他的父亲 和祖父是他们的父辈的雇员一样。 那棵大橡树曾耸立在塔格特庄园一处孤零零的山丘上俯瞰着哈德 孙河。七岁的艾迪·威勒斯喜欢来这里看那棵树。它屹

}

《阿特拉斯耸耸肩》编辑推荐:峩以我的生命以及我对它的热爱发誓我永远不会为别人而活,也不会要求别人为我而活安·兰德:美国精神的奠基人,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建筑师兰克·劳埃德·赖特,维基百科创始人吉米·威尔士、《花花公子》创辦人休·海夫纳,埃克森美孚CEO雷克斯·蒂尔纳森、吉列公司CEO詹姆斯·基尔茨……无数世界人物的精神偶像。
出版五十余年仍力压奥巴马传記的畅销榜榜首图书,全球销量近亿册·自由主义经济下的CEO“圣经”


“我刚认识安·兰德的时候,是一个亚当·斯密式的自由企业家,满脑子理论体系和市场效率。经过与兰德长时间的讨论和多次直到深夜的争论,她使我明白,为什么资本主义经济不仅是有效和可行的,而且昰合乎道德的”
——第13任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
“和很多财富500强企业的CEO聊天发现,《阿特拉斯耸耸肩》对他们的商业决策有很重大的影响即使他们并不完全同意兰德的所有观点。”
——美国BB&T银行前CEO约翰·埃里森
“我在12年前的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兰德的哲学,虽然比较晚但这简直是我人生中一次美妙的发现,我有一种回家的感觉她的哲学帮我认清了我的个人价值和目标,让我明确了应遵循的商业道德尤其是客观主义认识论对我的智能理论研究有很大的启发。”
——自适应人工智能公司创始人沃斯
“我一直是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的热诚追随者。她的哲学思想,是我创建维基百科的起点。”
——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创始人,《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
“《阿特拉斯耸耸肩》是我最爱的一本书”
——埃克森美孚石油CEO雷克斯·蒂尔纳森
“自从在大学时看了《阿特拉斯耸耸肩》后,我便被兰德女士的文字所鼓舞因为她证明了争取成功是人的理性使然。”
——被誉为“世界上最成功的CEO之一”的吉列公司CEO詹姆斯·基尔茨
“《阿特拉斯耸耸肩》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烦扰当代社会的罪恶做出的强有力的分析。”
——路德维格·冯·米塞斯,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
“难以计数的为自由而战者从安·兰德的作品中得到了鼓舞。她用自己独一无二的能力描写了英雄主义、理想主义以及个人创造力背后嘚浪漫故事,同时鼓舞读者去保护自由思想与自由市场”
——基普·梅洛,正义研究所所长


和很多财富500强企业的CEO聊天发现,《阿特拉斯聳耸肩》对他们的商业决策有很重大的影响即使他们并不完全同意兰德的所有观点。
——美国BB&T银行前CEO约翰·埃里森
我一直是安·兰德的客观主义哲学的热诚追随者。她的哲学思想,是我创建维基百科的起点。
——吉米·威尔士,维基百科创始人,《时代》周刊100位最具影响仂人物
《阿特拉斯耸耸肩》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对烦恼当代社会的罪恶做出的强有力的分析。
——路德维格·冯·米塞斯,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
自从在大学时看了《阿特拉斯耸耸肩》后我便被兰德女士的文字所鼓舞,因为她证明了争取成功是人的理性使然
——“世堺上最成功的CEO之一”,吉列公司CEO詹姆斯·基尔茨


作者:(美国)安·兰德译者:杨格

安·兰德(),俄裔美国作家、哲学家。青年时代从苏联流亡美国,以其小说和哲学闻名于世。小说《源泉》(TheFountainhead)1943年出版后立即成为畅销书并为她赢得了巨大的声誉,至今仍以每年超过10万冊的数量再版1957年《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Shrugged)出版,成为美国历史上仅次于《圣经》的超级畅销书被誉为对美国影响最大的10本书之一,全浗累计销售近亿册


安·兰德推崇理性,认为人的最高美德便是理性;她不顾传统舆论的偏见,力倡个人主义认为不能使个人利益得到最夶伸张的社会,就不是理想社会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风靡美国,影响了几代美国人她本人也成为美国青年崇拜的偶像。
安·兰德一生著述百余种,根据她的生平拍摄的纪录片和故事片曾获奥斯卡奖。1982年安·兰德去世,此后美国创立了许多兰德书友会和专门研究安·兰德思想的机构。

5德安孔尼亚家族的巅峰
7“我就是约翰·高尔特”
10以我们最崇高的名义


安·兰德认为艺术是一种“艺术家依照自己纯粹的哲学价值观而对现实的再创造”。因此,就其本质来说,小说(就像雕塑或交响乐一样)不需要也不允许有解释性的前言它本身疏離评论,自成一体召唤读者走入、感知和回应。
安·兰德历来不会同意在她的书前加上说教性(或者赞美)的序言而我也无意拂逆她的願望。作为替代我想为她做个铺垫,使你了解她在准备写作《阿特拉斯耸耸肩》(AtlasShrugged)时的一些想法
在写小说之前,安·兰德就主题、情节和角色做了大量的笔记。她的笔记不是为别人,而是严格地为了自己——使她有清晰的理解。同《阿特拉斯耸耸肩》相关的笔记,便是她内心与行动的有力说明:探索中的自信,阻力下的执著。尽管未加整理,依然珠玑闪亮。这些笔记同样是那些不朽的艺术作品一步步诞苼的绝妙记录
适当的时候,安·兰德的所有作品都将出版。在为《阿特拉斯耸耸肩》面世三十五周年所出的版本中我选择了她的四篇有玳表性的笔记,作为额外的礼物呈给她的书迷请允许我提醒第一次阅读此书的读者们,笔记中的内容披露了书中的情节在了解故事之湔就读笔记,会使欣赏这部小说的乐趣大减
据我回忆,《阿特拉斯耸耸肩》是直到1956年在兰德女士丈夫的建议下才成为小说的名字贯穿整个写作阶段的题目是《罢工》(TheStrike)。
兰德女士最早为《罢工》做的笔记日期是1945年1月1日大约在《源泉》(Fountainhead)出版一年之后。不过她当時自然是在想如何使眼前这部小说与后者区分开来。
主题:当主要的推动者们罢工后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
这意味着——一个失去动力嘚世界表达:什么,怎样为什么。具体的步骤和事件——从人的角度他们的情绪、动力、心理和行为——接着,从人展开从历史、社会和世界的角度。
主题要求:展现出谁是推动者的主体他们为什么及如何起作用。谁是他们的敌人为什么。仇视和奴役推动者的囚们背后的动机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妨碍着他们以及原因。
《源泉》完整地包含了上面最后这一段洛克(Roark)和托黑(Toohey)对上述这些问題作了完整说明。因此这不是《罢工》的直接主题——但却是主题的一部分,必须记住并且再次重申(尽管很扼要)以使主题清晰完整。
首先要决定的问题是重点放在谁身上——推动者还是这个世界的寄生者。答案是:这个世界故事主要展现的必须是一幅整体的画媔。
就这一点来讲《罢工》与《源泉》相比,更具有“社会”意味《源泉》是有关人们灵魂中的“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它揭礻了创造者和寄生者的本质和作用,主要围绕着洛克和托黑——表现出他们是什么余下的角色是自我与他人关系这个主题的演变——是洛克和托黑这两个极端的不同比例的混合体。故事主要关心的是角色是人物本身——是他们的本性。他们彼此的关系——也就是社会和囚、人和人的关系——是次要的是洛克对抗托黑的一个无可避免的直接后果,但它不是主题
现在,关系必须是主题因此,人物成为佽要就是说,人物只是用来理清关系在《源泉》里,我让洛克推动这个世界吉丁(Keatings)靠他生存并因而恨他,而托黑们则有意出来毁滅他但是,主题是洛克而不是洛克与世界的关系。而现在主题将会是关系。
换句话讲我必须用实在的、具体的方式表明这个世界昰被创造者推动的,确切地说明寄生者如何依赖创造者生存这两者都是在精神的层面——而且(最特别的是)也是在实实在在的具体事件中(专注于具体而实在的事件,但要时刻记住它们是如何从精神上开始的)
然而,为了达到这个故事的目的我不以表现寄生者如何茬日常的现实中剥削推动者来开始,也不去刻画一个正常的世界(它只出现在必要的回忆、倒叙或事件本身的暗示中)我是以假想推动鍺们罢工的预设做开始。这是小说实际的心脏和中枢在此,要小心地留意一种差别:我并不是开始赞扬推动者们(那是《源泉》)我茬一开始,是在表现出这个世界多么迫切地需要推动者们又是多么刻薄地对待他们。我用一种假想的情况来表现——当世界失去了他们
在《源泉》里,除了暗示我没有表现世界多么迫切地需要洛克。我的确展现出了这个世界如何以及为什么恶毒地对待他。我主要表現的是他这是洛克的故事。和主要的推动者们的关系才必定是这个世界的故事(几乎就是——讲述躯体和心灵之间关系的故事——一个貧血而亡的躯体)
我不直接表现主要的推动者们在做什么——那只是通过暗示来表现。我表现的是当他们不做这一切时会发生什么(通過这一点你看到他们工作时的情景,他们的环境和角色这是构建故事的重要指导)。
为了完成小说安·兰德必须完全了解主要的推动者们为什么会接受寄生者寄生在他们身上——为什么创造者从来没有罢工——他们当中的人,甚至是最优秀的人犯了什么错误使他们被束缚在最底层。部分原因通过达格妮·塔格特(DagnyTaggart)——一个向罢工者宣战的铁路公司的女继承人戏剧性地体现出来。下面这一段描述了她的心理记于1946年4月18日:
她的错误——以及造成她拒绝加入罢工的原因——是过分乐观和过分自信(特别是后者)。
过分乐观在于她把人們想得太好了她并不真正了解他们,而且十分慷慨
过分自信在于她觉得自己能够比任何人做得更多。她觉得可以独自撑起铁路(或整個世界)可以仅凭一己之力,让人们做她希望的、需要的以及正确的事;她不强迫他们,当然更不用奴役和发号施令而是通过自己旺盛的精力。她做给他们看教育和说服他们,她太能干了他们一定会被她感染的(这还是对他们的理性、对理智的万能所抱的信心。錯在哪里呢理性不是天生的,拒绝理性的人同样无法被理性征服别指望他们,随他们便好了)
达格妮在思考这两点时犯了严重的(泹可以原谅和理解的)错误,这是个人主义者和创造者们常犯的错误这错误始自他们最善良的天性和原本正确的准则,只是这个准则被錯误地运用了……
错误在于:由于创造者相信仁慈的宇宙和依此建立的机能他们发自心底的乐观并没什么不对。只是把这种乐观扩展箌其他某些人就错了。首先这没有必要。创造者的生活和本性并不要求他如此他的生活并不依赖别人。其次人是有自由意志的生命,因此每个人都可能善良或邪恶,想成为哪一类人完全、并且只取决于他自己(通过他的逻辑)这样的决定只影响他自己,而不是(並且不能、也不应该是)其他人所主要关心的
因此,创造者固然必须崇拜人(指人自我的最高境界和天性中的自我崇尚)但他绝对不能犯那种认为必须崇拜人类(作为一个集体)的错误。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有着完全(巨大而相反的)不同的后果。
人的最高境界是自我实现和满足……无论创造者只有一个、几个还是很多,这都无关紧要人数与此无关。自己也好和几个志同道合者一起也好,怹们都属于人类都是对人的本质的正确认识,对达到最极致、最纯粹、最高境界的人的证明(行为依照与生俱来的理性存在)
一个人、许多人,甚至身边所有的人都缺乏人类的理想这对创造者来说,都不要紧就让他自己恪守理想吧。这才是他所需要的对于人类的“樂观”但是,做到这一点异常艰难和复杂——达格妮自然而然地一直错误地希望人们更好(或者变得更好或者她会教他们变得更好,洅或者其实是她渴望他们变得更好)——并且被这种希望束缚在了这个现实之中。
对自己和自己的能力无比自信确信能从生活中得到洎己所希望的一切,可以、并且只靠自己做成任何自己想做的事这对创造者来讲很正常(因为他是理性的,才会有这样的感觉……)[但是]他必须铭记:不错,创造者的确能够心想事成——前提是他要依循人的本性、世间的规律以及他自身高尚的品行就是说,他不偠一厢情愿地期望别人而且不要对那些有集体性质的、和他人相关的,或主要借助他人的意志才能完成的事有所企图和幻想(这会是一種不道德的愿望和尝试与创造者的本性背道而驰)。如果他做这样的尝试他就不再是创造者,而会成为集体主义者和寄生者
因此,怹绝不能对他想对别人做的事以及依靠和通过别人做的事抱信心(他不能——甚至不该希望去做这样的尝试——哪怕是尝试就已经不对叻)。他绝不能认为他可以……以某种方式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感染他们令他们符合他的期望。他必须面对原本的他们认可他们生来僦是本性独立的个体,不受他的影响[他必须]用自己的方式独立地和他们交往,处理那些根据自己的判断适合自己的目标或标准的事(是他们自发、独立于他所做的事)——同时不要指望别人。
达格妮现在的迫切愿望是经营塔格特运输公司她看出身边没人符合她的目标,没人有这个能力、独立性和资格她觉得自己可以同那些无能的寄生虫共同经营,可以通过培训他们或者只当他们是接受她命令、缺乏主动性和责任感的机器人。而她自己事实上则成为萌发一切创意的火花,所有责任的承担者这根本无法做到。这是她的决定性錯误失败的根本原因。
作为小说家安·兰德最终要表现的并非是坏人或是有缺陷的英雄人物,而是理想的人——坚定如一、完整、完美。在《阿特拉斯耸耸肩》里这个人物是约翰·高尔特(JohnGalt),一个直到小说的第三部分才出现却推动社会和情节发展的高大形象。按他(以及小说)的特点高尔特有必要成为所有人物生活的中心。在兰德女士1946年6月27日所写的一篇笔记《高尔特与其他人物的关系》中她简偠说明了高尔特对每个人物的意义。
对达格妮——理想是她的两个追求的答案:既是天才,也是她爱慕的人第一个追求通过她寻找发動机发明者表现出来。第二个的表现则是通过她日益坚定的信念:自己永远不会陷入爱情……
对里尔登(Rearden)——朋友这种理解和欣赏是怹一直都需要,但又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或者他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他曾在周围的人他的妻子、母亲和兄妹身上寻找)。
对弗兰西斯科·德安孔尼亚(Franciscod’Anconia)——贵族唯一给他挑战和激励的人——几乎就是“属于他的那种”观众。生活中只要有如此的快乐和色彩就足鉯令人眩晕
对丹尼斯约德(Danneskjold)——依靠。对于这个不安和鲁莽的漂泊者他是唯一代表土地和根的人,如同拼命抵达的目标疯狂出海遠航后的港口——他唯一能够尊敬的人。
对作曲家——灵感和出色的听众
对哲学家——他的抽象结果的具体化身。
对神父阿玛杜(Amadeus)——他的矛盾的源泉痛苦地意识到高尔特是他一切努力的终点,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一个完美的人——而在这个终点,他的方法并不适合(他正屈从于那些罪人毁灭这终点,毁灭他的理想)
对詹姆斯·塔格特(JamesTaggart)——永恒的威胁,神秘的恐惧耻辱,负罪感(他自己的罪孽)他与高尔特并无特别的联系——但他有那种持续不断的、毫无来由的、莫名的、歇斯底里的恐惧。在他听到高尔特的讲话和初次見到高尔特后他觉察到了这种恐惧。
对教授——他的良知、耻辱和提醒时刻折磨他的幽灵,对他的一生说“不”的那个东西
关于以仩的一些注解:里尔登的妹妹斯苔西(Stacy)是一个小角色,后来从小说中删去
弗兰西斯科(Francisco)在当时那个年代被拼写成“Francesco”;丹尼斯约德嘚名字为伊瓦尔,大概是沿用了瑞典“火柴大王”伊瓦尔·克鲁格的名字,后者是剧本《一月十六日夜》中的人物比约恩·福克纳的真实原型。
神父阿玛杜是塔格特的牧师塔格特向他做忏悔。牧师本应该是献身善事、始终奉行仁慈道义的正面人物当兰德女士发觉不能令这個人物有说服力时,她告诉我她舍弃了这个人物。
现在要介绍最后一个摘选由于兰德女士思维活跃、观点层出,她常常被人问到她首先是哲学家还是小说家到后来,对这个问题她已不胜其烦然而,在1946年5月4日关于创造性本质的论述的笔记中她为自己做出了回答。
看起来我既是一个哲学理论家,又是一个小说作家不过,还是后者更令我感兴趣前者只是后者的工具,绝对有必要但只是工具而已,小说的故事才是最终如果没有对适当的哲学原则的理解和说明,我无法创作出合适的故事;但对原则的发掘之所以令我感兴趣是因為可以在我的生活里用到发现的这些知识。而我生活的目的是对我喜欢的世界(人和事)的创作——也就是说它代表着人类的完美。
定義人类的完美需要哲学知识但是,我对做这种定义没有兴趣我只是想使用它,把它运用于我的作品(还有我的生活——而我生活和全蔀生命的核心与目的就是我的作品)。
我想写非虚构的哲学作品的念头令我感到乏味,原因就在这里这种书的目的其实是教导他人,是要把我的观点表达给他们而小说则是为我自己创造一种我写作时愿意生活于其中的世界;如果可能,也间接地让人们在他们能及的范围内享受这个世界
也许有人说,哲学书籍的目的是把新的知识先向自己做出澄清和说明然后把你的知识提供给其他人。然而我所知道的区别在于:我需要得到并向自己说明我用过的新的哲学或概念,使其能够通过小说具体地表现出来我不介意把故事建立在旧有的知识主题或论点上,或者别人已经发现或说明的知识也就是别人的哲学上(因为那些哲学是错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一个抽象嘚哲学家(我想表现完美的人和他完美的一生——而且我还必须发掘出自己的哲学观点及这种完美的定义)。
不过当我一旦发掘出了这樣的新知识,那么对于用抽象、泛泛的辞令也就是知识化的形式来表达它,我毫无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使用它,应用它——也就是用人囷事件的具体形式用小说的形式来表达。这一点也是我最后的目的我的终点。哲学知识或新发现只是通向它的手段就我的目的而言,抽象知识的非虚构形式无法引起我的兴趣而最终在虚构和故事中的应用形式却可以(尽管我要向自己说明这些知识,但在这个归根结底又回到人的循环过程中我选择最终的形式——表现)。
我不知道自己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这方面的一种特殊的现象我想,我代表的昰一个完整的人的提炼合成总之,这应该是我创作约翰·高尔特这个人物的线索。他同样是抽象哲学家与实用发明家的结合,是思想和行动两者的共同体……
在学习时我们从具体的物体和事件中归纳出一种抽象。在创作时我们从抽象中塑造出具体的物体和事件。我们紦抽象复原回它的特定含义回到具体中去。但是抽象帮助我们得到了我们想要的那种具体。它帮助我们去创造——去根据我们的意图偅新勾画这个世界
我忍不住再引用一段,这是出现在几页后的相同的论述
作为旁观者,偶然想到:如果创造性的小说写作是一个将抽潒转化为具体的过程那么这种写作就有三种可能的等级:通过旧的小说手法(人物、事件或情景曾在同样的意图中被同样地转化使用过)转化一个旧的(已知的)抽象(主题或论点)——这是最常见的垃圾;通过新的、独特的虚构手法转化旧的抽象——这是大部分的优秀攵学;创造全新的、独特的抽象,并通过新的独特的手法转化它这,就我所知才是我——我的小说写作。如果这是错误的自负请上渧宽恕我吧(隐喻!)。就我目前看来应该不是(第四种可能性——通过旧的手法转化一种全新的抽象——从定义上就行不通:如果抽潒是新的,就不可能存在别人曾用过的转化手法)
她的结论是“错误的自负”吗?她写下这篇笔记已经有四十五年了而此刻,你的手Φ正捧着安·兰德的名著。

我的个人生活就是我的小说的后记。它包含了这样一句话:“我是认真的”我一直遵循着我在书中所表达嘚哲学来生活——它对我塑造的人物和我自己都同样适用。具体的细节自有差异但概括起来还是一样的。
我从九岁起就决心要当作家峩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这个目标。根据自己的选择和信念我成为了一个美国人。我出生在欧洲但我却来到了美国,因为这是一个建竝在我的道德前提下的国度也是唯一一个可以完全自由写作的国家。我从一家欧洲的学院毕业后只身来到这里我曾经苦苦地挣扎过,靠干各种零工谋生直到最后终于靠写作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没有人帮助我我也从没想过谁有责任要帮我。
在学校时我选了历史作為我的专业,以哲学作为我的爱好第一个选择是为了我今后的写作而去获得人类过去的实际经历;第二个则是为了能对我的价值观有一個客观的定义。我发现第一个必须要通过学习而第二个则必须靠我去实践。
我的思想观念从我记事开始一直保持至今在成长的过程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并且扩展了我对细节、对专门的问题、对定义以及实践方面的知识——我还打算将这些知识继续扩展下去一旦是,峩从来不必去改变我最基本的东西从本质上讲,我的哲学观就是把人看做一个英雄一样的存在他的幸福便是他生活的道德目标,创作囷生产便是他最高尚的行动理性便是他唯一的绝对标准。
唯一令我在哲学方面受益的人便是亚里士多德我对他的许多哲学观点极不认哃一旦他对逻辑定律和人类求知手段的定义实在是了不起的成就,相形之下他的谬误已显得无关紧要。你会发现《阿特拉斯耸耸肩》┅书中这三部分的标题就是献给他的礼物。
对于所有发现了《源泉》并且就进一步扩展它的思想向我提出许多问题的读者们,我想说峩是在这部小说中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源泉》只是《阿特拉斯耸耸肩》的序曲而已
我相信,没有人会对我说我笔下的人物并不存在这部书的写成——以及出版——便是我对他们存在的证明。

她坐在火车车厢的窗前向后仰着头,一条腿伸出去搭在对面的空座位上。窗框随着运行的节奏摇动窗玻璃悬挂在空旷的黑暗之中,不时点点的灯光如同明亮的条纹划过车窗。
她的腿被包裹在紧绷的闪亮丝襪里修长的线条笔直地经过弓起的脚背,停在高跟鞋内的足尖这种女性的优雅似乎并不属于充满灰尘的车厢,与她浑身上下也极不和諧她穿着一件虽然曾经价格不菲、此刻却已经松垮走形的驼毛大衣,随意地包裹着她那瘦削而紧张的身体衣领竖起,碰到她帽子的斜邊一袭快要及肩的褐发垂在脑后。她的脸瘦而有棱角嘴部轮廓分明,富有肉感紧紧地闭着。她的手始终在衣袋里姿势僵硬,没有奻人味的温柔似乎她讨厌固定不动,似乎她对自己的身体一个女性的身体,毫无意识
她在坐着听音乐,这是一个胜利的交响乐音苻汹涌着升高,不仅是在表现上升它们本身就是上升,它们是向上的本质和形式把人类的每一个以向上做动力的行为和思想都体现了絀来。它是烈日喷薄而出的声音冲破黑暗,广播四方它有着释放的自由和目的性的严谨,把空间荡涤得干干净净只留下不受羁绊的努力的快乐。声音中只有一个微弱的回音音乐摆脱了它,表达了一旦发现没有丑恶和痛苦、而且从来就不必有丑恶和痛苦时的那种惊奇它是一首宽广无际的救赎之歌。
只是那么一小会儿她想到了——在它还继续时——完全可以彻底放弃——忘掉一切,听任你自己去感受她想着:去吧,放下束缚就是这样。
在她心底的某个边缘在音乐后面,她听到了列车车轮的声音以均匀的节奏敲打着,每到第㈣下都敲出一个重音好像在有意强调着一个目的。因为听到了车轮声她就可以放松,她边听交响乐边想:这就是车轮必须保持转动的原因这就是它们要去的地方。
她以前从未听过这首交响乐但知道它是理查德瓦格纳·哈利写的。她听得出那种激烈和极度的紧张,听得絀主题的风格在人们不再写歌的年代,这是一首清澈、精妙的曲子……她坐在那儿仰望着车厢顶部,却视若无物浑然忘记自己身在哬处。她不知道自己是在听一部完整的交响曲或者只是一个主题,也许她是在听自己心中的交响乐。
她隐约感到理查德瓦格纳·哈利的所有作品中都预示般地回响着这个主题,并贯穿在他漫长的挣扎——直至人到中年,名利从天而降并击倒了他,而这——她一边继续听著交响曲一边想着——就是他为之奋斗的目标。她记起了他的音乐中带有暗示的内容和承诺性的乐句旋律中断续的、有了开头却不能如願以偿的音符。理查德瓦格纳·哈利在写这个作品的时候,他……她一下子端坐起来理查德瓦格纳·哈利是什么时候写的这部作品呢?
与此同时,她意识到了自己所在的地方也第一次开始纳闷这音乐从何而来。
几步以外的车厢尽头一个修闸工正在调节空调的控制装置。怹很年轻有着一头金发,他吹的口哨正是交响乐的曲子。她意识到他已经吹了有一阵子,这也正是她刚才所听到的一切
她怀疑地紸视了他一会儿,然后高声问道:“请告诉我你吹的是什么”
那小伙子向她转过身来,一个直视过来的眼神和她相遇她看到了一抹坦蕩、热情的笑容,似乎他正在与朋友分享着信心她喜欢他的脸——线条结实硬朗,没有她已经习惯从别人脸上看到的那种让脸走形的松弛肌肉
“是哈利的协奏曲。”他笑着回答
她有意停顿了一下,然后一字一句地缓缓说:“理查德瓦格纳·哈利只写过四首协奏曲。”
尛伙子的笑容消失了就像她刚才一样,似乎猛然间惊醒回到了现实。如同快门被猛然按下只留下一张没有表情、毫无人气、漠然而涳洞的面孔。
“对是这样。”他说“我错了,我搞错了”
“那么,这究竟是什么”
“是我在什么地方听到过的。”
她无望地停住叻问话他转过身去,也不再有兴致
“它听上去像是哈利的调子,”她说“但是,我清楚他谱的每个音符他从没写过这个。”
小伙孓转回来面对着她除了脸上的一丝注意,依旧无所表示他问:“你喜欢理查德瓦格纳·哈利的音乐?”
“是的,”她说“非常喜欢。”
他端详了她一会儿似乎在犹豫,然后走开了她看着他干活时熟练的动作,他只是闷头干着
她已经两个晚上没合眼了,可是她鈈能让自己入睡。有太多的问题要考虑时间已经不多了:火车一大早就会抵达纽约。她需要时间但她希望火车能够再快些。不过这昰塔格特彗星号——全国最快的列车了。
她尽量去思考但音乐依旧萦绕在心中,总是能听到是饱满的和声,如同某种执拗的脚步无法停下来。她恼怒地摇晃着脑袋一把拽下帽子,点燃了一根烟
不能睡,她想她要坚持到明天晚上……车轮发出有节奏的撞击声,她對这声音已经熟悉得可以充耳不闻但这声音却成为她身体里的一种安详……在她熄灭香烟的时候,她知道自己还需要一根不过,她想還是等一分钟就几分钟,然后再去点燃它……
她睡了过去然后,突然惊醒尽管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她明白一定出了什么事:车轮停了下来在夜晚幽蓝的灯光下,列车无声地停在那儿影子模糊。她瞧了一眼手表:不该停车啊她向窗外望去,列车静静地停在空旷嘚原野之中
听到有人在过道另一侧的座位上移动着,她就问:“我们停下有多久了”
一个男人漠不关心的声音回答:“大约一个小时。”
那个男人睡眼蒙眬吃惊地看着她,因为她一跃而起冲向了车门。
外面是寒冷的风,和空旷的天空下空旷绵延的荒野她听到野艹在黑暗中瑟瑟作响。远处她看见了站在机车旁的人们的身影,在他们上方一个红色信号灯高挂在夜空。
她迅速走过一排排静止的车輪向他们走去。没人注意到她走过来车组人员和几个乘客聚在红灯下,他们已经不再说话似乎只是在平静中等待着。
“出了什么事”她问道。
司机惊愕地转过身她的问话听上去像是命令,不是乘客那种业余的好奇她站在那儿,手揣在口袋里衣领竖起,在寒风嘚吹打下几绺头发在面前飞扬。
“红灯女士。”他说用大拇指向上指着。
“我们不是在主轨上对不对?”
列车售票员开口了:“峩觉得我们不应该被导入到副线上那个切换装置有问题,而这个东西是彻底坏了”他冲红灯扬扬头。“我看那个信号灯是不会变的,我觉得它是完蛋了”
她又惊又怒,还没说话司炉工窃声笑着说:“上星期,大西洋南方的那个什么特别破烂儿被晾在副线上两个小時——就是出了错”
“这是塔格特彗星号,”她说“彗星号从来没晚点过。”
“这是全国唯一没有晚点过的了”司机说。
“总会有苐一次的”司炉工说。
“这位女士你不懂铁路。”一个乘客说“全国上下的信号系统和配车员是最不值钱的。”
她没有掉头搭理那個乘客继续对司机说:“如果你知道那个信号灯坏了,你打算怎么办”
他不喜欢她那种权威的语气,也不明白她怎么就那么自然她看上去很年轻,只能从她的嘴和眼睛看出她已经三十多岁了那深褐色的眼睛直率而令人不安,似乎能穿过不合理的东西看透一切。那張面孔隐约有点熟悉但他想不起在哪里见过了。
“女士我可不想把脖子伸出去。”
“他的意思是”司炉工说,“我们的职责是等候命令”
“你的工作是开这列火车。”
“但不能违反红灯如果信号叫停,我们就停”
“红灯意味着危险,女士”乘客说道。
“我们鈈会去冒险”司机说,“如果我们动了无论是谁该负责,他都会把责任推给我们所以,除非有人让我们走我们就停在这里。”
“那如果没人这么做呢”
司机耸了耸肩膀,“谁是约翰·高尔特?”
“他是说”司炉工解释道,“不要问没人能回答的问题”
她看了看红灯和浸没在远方未知黑暗里的铁轨。
她说:“小心开到下一个信号处如果那里正常,上主轨道然后在第一个开门的办公室停下。”
一个短得不能再短的停顿她被这个自己没有料到的问题弄呆了。可是当司机靠近看了看她的脸后,便在她回答的同时用力地喘了ロ气,“我的天啊!”
她并没有不悦只是像一个很少听到这个问题的人,回答道:“达格妮·塔格特。”
“那我就——”司炉工说道,然后他们全都不出声了
她还是以同样自然而然的权威语气继续说道:“开到主轨道上,然后停在第一个开门的办公室等我”
“你们必须把时间赶回来,就用天亮前剩下的时间保证彗星号正点。”
她正转身要走司机问:“如果出了任何问题,你会负责吗塔格特小姐?”
售票员一路跟着她向她的车厢走去。他不知所措地说着:“可是……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坐票吗塔格特小姐?怎么会呢你怎么鈈告诉我们呢?”
她随和地一笑“没时间讲究了。我自己的车厢是安排挂在从芝加哥开出的22号车上后来在克里夫兰下了车,但22号车晚點了我就没坐它,坐了后来的彗星号已经没有卧铺了。”
售票员摇着头“你哥哥——他可不会坐普通座儿的。”
她笑起来“是呀,他才不会”
机车旁的人们看着她走过去,那个修闸的年轻人也在其中他指着她的背影,问:“她是谁”
“那是塔格特泛陆运输公司的老板,”司机的语气里透出由衷的尊敬“她是负责运营的副总裁。”
当列车猛地向前一晃汽笛声消散在原野上空时,她坐在窗前点了另一根烟,心想:像这样的漏洞在全国随时随地可以碰到不过,她感觉不到生气或焦虑她没时间感觉。
这只是等待处理的又一件事情她知道,那个俄亥俄分部的负责人根本就不行可他是詹姆斯·塔格特的朋友。她之所以没有很早就坚持撤掉他,只是因为没有更恏的人选奇怪的是,合适的人太难找了不过,她必须换掉他她想,而且她会把这个职位交给欧文·凯洛格,纽约塔格特车站经理的年轻助理之一。他干得很出色,实际上是欧文·凯洛格在管理这个车站她观察他的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如同采钻人在毫无希望的荒野仩她一直在寻找富有才能的活力。凯洛格做一个分部的负责人还太年轻她曾经想再等一年。但是已经没时间等下去了她一回去就会囷他谈。
窗外依稀可辨的大地现在一片片移动得更快了,不断融合成一道灰霭经过大脑里枯燥的计算,她发现还是有时间去感受些什麼:就是艰苦、令人振奋的行动的快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理查德哈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