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高一展望高二作文了,想学吉他,是住校生一个礼拜回一次家,该怎么安排时间

当今农村中学生教育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
【想知道哪些问题是值得做一些调研的?师生方面,家庭方面……】
利益相关: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大伯、大伯娘、大姑、四姑全都是四川某市某县的基层教师,其中我的母亲至今仍在某镇小学任教。——————————占坑 晚上回答——下午开会去了,现在回来填坑。第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中学老师收入极端低下具体多低,各地情况不同,以我父亲曾经工作的一个镇的中学为例,第一年新到教师月薪大约2000左右,我的父亲教龄30+年中教高级大约月薪3500左右。这在当地绝对算不上高收入,但劳动强度很大,排名第一的答案已经说过了,大体情况差不多。教师收入低形成两个问题:1.优秀人才根本不愿意当教师。这个情况很严重,基层优秀教师资源严重匮乏,根本原因是月薪低,能考上好大学的,谁愿意回老家教书这么一点钱,累死累活的,在城里随便打个工也比干这蠢事儿强。我爹四十多岁去市里开了个高中同学会回来郁闷了很久很久,因为自己辛辛苦苦教了一辈子书,结果发现同学一个比一个有钱,开同学会都没人待见他,特沮丧,得不到尊重。所以但凡有点出息的,都不愿意教书。所以剩下愿意考教师的然后又愿意到农村教书的,可想而知是些什么人。但是收入还是低,怎么办,县城里面就兴补课呗,不然怎么办,县城房价也在涨。可怜我那老爹老娘,教语文的,没得补,只能拿那点干工资,还好我毕业了工资也不算低,他们不用给我钱了,小日子也算过得不错,可是他们两个教龄加起来已经超过60年了都这样,刚入行的普通老师那要多艰难(其实我父母那些同事,人真的很好,我也很喜欢他们他们也很喜欢我,这里的优秀是说知识面、见识、世界观等等东西,其实他们都是好人,愿意到农村教书,我们更应该感谢他们。)2.老师得不到尊重给教育行为带来极大阻碍。中国目前的社会,钱成了评判人是否成功的第一大准绳,这是很扭曲的,但是在农村非常严重。譬如我的家乡,由于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可以说有钱的农民和城镇居民大有人在,而教师的收入并不能比他们高,甚至远远不如。不管在哪儿,穷逼都不受待见,学生家里比老师有钱多了,看的东西就多,恰逢青春期,谁特么愿意听土鳖老师讲。老师我爹昨天给我买了个iphone你用山寨机的麻烦不要收我手机好么,你特么玩儿过么?关键这种心态更多的是家长传道给学生的,你看咱家今年卖猪肉又赚了多少多少,爹给你说你看你那几个老师穿特么的那么寒酸有个屁用?家长在家里赌钱都是十元起,你几个老师打打牌五元输着都肉疼你说怎么办。跟学生说,你看你要像老师讲的这样生活、学习和向未来奋斗,学生说老师那你为啥穿这么破,看我裤子没,暑假去市里面买的,杰克琼斯你听过没?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好比一个穷小子去追大户人家的小姐顺便还散布点世界观,能做好我也是信了。第二个问题就是:礼乐崩坏的时代读书无用论严重泛滥,老师得不到尊重这个问题真不是盖的,非常严重,不要扯学生都是一张白纸,现在社会走得太快了,在我们县城开个面馆一天卖40斤面,我们县产竹子种着不管年底砍来卖了也能赚一万多,这是国家经济发展好的一面,可喜可贺。但是,农村很多人在这样的条件下仍然没有见过外面的世界,没有更高的最求和向往(真不是黑农民兄弟),安于现状,觉得生活的不错在老家就好了。这两个条件加起来,就形成一个疑问,既然这样,你跟我说我读书有啥用?小地方都是人情社会,不怎么读书,高中毕业靠家里的关系开个店进个什么东西,没几年就混得人五人六的,地方上也是一匹哥。转身看看当年认真读书那些同学呢,大学刚毕业在大城市里面工资也就那么点,房子有吗,我在老家比你爽多了你说我废那么大劲读书干嘛?读书无用论的严重泛滥导致传统的尊师重教的思维渐渐消失,老师和学校渐渐变成了帮助家长管理学生空余时间的工具。这样老师得不到尊重,再加上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老师的教育方式真的是矫枉过正,遇到特调皮的学生,老师怎么办,只有不管撒,又不能打打了丢饭碗,这样更助长了学生对老师的不尊重。今晚先写到这里,dota去,明天再更。
钱如果你们不同意这种说法,我换个高大上的词资源分配不公
看到题主的问题,我的精神就来了我自己工作在一个4线城市的教育局下属媒体所以接触到的乡村教育状况多一点 说的很对,我身在河南,一个劳务输出大省农村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钱,事实上,你有学生就有钱,因为国家会给你发"生均教育经费"对比一下所谓好学校跟差学校的差别吧乡重点中学有学生1500人 生均教育经费是500
000 只有200学生的学校怎么比...---------------------------------------------------------------------下面来谈谈学生留守儿童这个问题新闻天天再说,但是估计所有能上知乎的人都不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我有一位朋友,25岁,爸妈都在美国,自己在国内,有父母的支持,自己的工作也不错,过的很潇洒有次他闲着没事,跟我去一所乡村小学采访那次是某公司为一所乡村小学的留守儿童献爱心这位朋友在中途问了我一句,什么是留守儿童?你就是...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大家留守儿童范围相对其实很广回到这个问题上,在河南,大部分乡村学校面对的最大问题是:留守儿童 提到的问题这里这里我有点异议很多乡村教师其实都是本地人,大部分学生或者可以叫他们孩子都是街坊邻里,不要说学生,很多学生的父母都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他们在这个岗位上这件事情本身就是令人尊敬的事实你可以早上5点起床么?你可以晚上11点入睡么?你可以一周6天住校,跟学生在一起么?你可以上课当老师,下课当父母么?你可以为了学生荒废了自己的亲生孩子么?你可以教了几十年还是初级职称一月拿1600块钱么?这不是感动中国,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事情;这不是一两个人,这是你能见到的大部分乡村教师.-------------------------------------------------------------------------------上边有点说偏了,挺不好意思说的其实非常好教学改革本出于好意,但却由于执行无效,加重了教师的负担。上级教育机关在制定决策时,没有考虑到教学一线教师的工作压力和执行水平,没有提供支持性资源,缺乏有效的反馈和明确的计划,只是一味地提要求,喊口号,事无巨细地进行考核。这让乡村教师在教育体系中变得日渐被动与无力。我深表同意
仁兄在奋战在教育的第一线,向你致敬!最后回答一个很多人问我的问题:为什么你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文笔如此之烂?因为我是一个摄影记者...补张图吧
看一眼乡村学校
乡村教师一名,大学是英语专业,现教一年级,每周21节课,任班主任,授课内容有语文、数学、音乐、美术、思想品德、地方课程等等。每周只有周末回家,所幸我还未成家,不会有“无暇兼顾家庭”等困难。
说来惭愧,我是上了这两个月的课才知道拼音如何系统分类,jqx后面的u不是u,ye yue yuan 是整体认读音节等等等知识。完全就是一边学一边教。每天语文作业数学作业看得我眼花缭乱,刚开始还要给孩子们排拼音作业,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各种习惯。前一个多月累得不行,晚上8点多就开始睡,早上7点多起床(和住校生作息时间相同)都觉得还!!不!!够!!
很多孩子没有接受合格的学前教育,1-10不会数;家庭教育基本缺失,要么是留守儿童,要么父母忙农活没空管。许多孩子根本没有注意力可言,面对面手把手也没用。
上周感冒,恰好另一个老师请假,一个人上了30节课,给他们念题的时候眼皮直打架,有几个瞬间真的想哭。
别的老师议论,某某新老师现在还干劲十足,再上几年课也就疲惫了。
现状就是学习好的都被市里的重点高中收走了,优越的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农村一般,留下来的学生很多就没着手走学习这条道,最后升学率不高,农村教师还受批评。
仅以自身见闻作答。2011年我大学毕业后,在河北一所3-9年级的乡村学校支教了两年时间。先介绍下大致背景,不常在知乎发言,不了解言语尺度,尽可能多说一些方便说的。最近关于农村教育常见大概这样一句话,“钱能够解决的问题基本都已经解决了”,从某种角度来讲是正确的。这主要是因为一项政策的贯彻落实,这项政策就是自90年代末开始,至2001年正式执行的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俗称“撤点并校”。从上世纪末开始,农村普遍存在外出打工人群的增加,留守儿童增多且生育率下降的情况,导致各个村小学生日益减少的情况。而“撤点并校”就是将存在于各个村子中的村办学校集中到乡一级行政单位中,在乡政府所在地由国家出资建设教学资源更为完备的学校。在我最初去到支教学校时,教学楼和宿舍楼还在建设,那是全乡最高最大的建筑,足有四层高,我任教的两年间学校基本配齐了中学物理、化学所需的实验设备。这项政策基本上在全国大部分并不十分偏僻的山区外终结了“泥孩子,土台子”的农村教育状况,对这种条件最为直观的形象可参见《美丽的大脚》、大眼睛姑娘的广告、卢安克所在的学校以及曾在中国达人秀出场的菜刀所在学校。而随着这项政策的落实,农村教育从“好上学”逐渐转向了“上好学”,从“一个都不能少”到追求升学率。我们所支教的学校,大部分是处于这样一种状态,除了村小,涉及中学的学校多为配套有宿舍楼的寄宿制学校。那么问题都存在于哪里呢?个人认为主要是以下几点。1.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软环境日益恶化。随着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农村的生活环境及收入相较较为发达的城市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大量优质师资逐年向外迁移,导致农村优质师资力量匮乏,而这一情况导致更多问题的发生。对于缺老师,举一个直观的例子。我本科专业是电子信息类的,去到支教的学校之后,校长非常开心,慨然将初三的政治和文综教研组长交给了我,在当时政治和历史都是中考科目。而且在我支教期间,听到了许多老师向我讲述曾经有多好多好的老师,因为种种原因离开,去到了更好的学校或者地区,其中不乏羡慕之情。2.师资的匮乏导致教师工作量大我所在的学校是3-9年级,大致有60多名老师,600多名学生,去掉老师中的领导们,处于教学一线的专职任课的教师大概有30多名,每人每周约18节课,平均每天3节课。这看起来每周的课时并不多,比起政策规定的每周12节只超出了50%,但是这背后还有一些看不到的东西。以夏天学校的作息时间为例,每天早晨5点起床锻炼,晚上21:20下自习睡觉,中午没有午休。算上早晚自习的时间,每天住校老师的工作时长大概在12-16小时之间,每名教师约22课时。在这种强度下工作,生病的几率很大,排课容错率低。仅我个人而言,大致每学期18周工作中,会有两周保持在40课时,也就是一周五天,每天八节课。另外,在我所在的团队三人结束支教之后半年间内,先后有四名特岗离职,对于我所在的学校来说,七个人代表的这个比例已经很大了。3.教师极易丧失教育热情3.1缺乏提升通道基本上考进了什么级别的学校,就确定了之后的环境,如果不选择离职重考,农村教师缺乏进修、交流、升职等等一系列机会,较大的工作量也导致了缺乏提升自己的渠道。3.2穷,没保障农村老师升职基本不用想,涨薪更是没希望。我支教时,当地老师月收入在2K不到3K,年终福利是一袋大米一桶食用油,夏天还有一斤白糖消暑。我旁边工位的语文老师,冬天的时候每周末要去山上砍柴,我去过他家,平生第一次见到在用的窗纸。一个在学校代课的老师,教小学4年级数学,每月工资是800元。学校安排部分中学教师兼任小学课程,那一年我带4年级科学,上课前这老师还在办公会批作业,下课后座位上就换人了。据说是因为有人举报了在编不在岗的问题,为了预防上级检查,让她回家了。3.3穷,得不到尊重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吧,一个月2K多的收入,要养孩子盖房子有多难。对了,我们的课时费是每节课4毛钱,大学最低级的讲师也得有50以上吧?至少是125倍其实不管怎么说,这些农村的一线教师,往往在当地教了几十年,无论水平如何,仅从他们对当地的贡献来讲,超过任何一名大学教授或两院院士,我对他们是很敬重的。脱离教育资源和教学水平来说,现在教育遇到的问题多是因为撤点并校引起的。比如过早的集体生活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宿舍管理问题、校园暴力、冬天没有热水、食堂营养不足、食品安全存在隐患等等,每一个问题都值得研究。大致列了个范围,结果发现自己写不动了,先到这,顺便做个AD,我以前参加的支教组织叫做“为中国而教”,挺靠谱的。放一张图,一个队友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放一张图,一个队友所在的学校和学生。教育从来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它是所在学校及周边地区乃至更广阔空间相联系交错而成的问题,和当地社会形态的方方面面都联系紧密。在农村教育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发现现代教育思想、理念没有一些土办法有效。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思想与当地的环境和具体情况不符,最好的办法,永远要从当地的泥土中来。
年,我就读于河南光山县文殊乡初级中学。文殊初中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的南部丘陵旮旯里的一个小乡镇,有个很好听的名字——文殊乡(不知与“文殊菩萨”有何渊源),当时乡里唯一的初级中学名字就叫“文殊乡初级中学”。校园坐落在距离集市百米左右的山顶上,占地两三百亩,一条小河绕过山脚。整个校园只有一座四层,每层5间教室的楼房,其余都是早先用作教室的红砖瓦房,老师住房和学生宿舍都在其中。上课时间早六点至晚九点半,半封闭管理,学生分走读和寄宿,家在附近的可凭学生证出入,吃住在家;离家远的则住校,每周三中午可回家一次,但时间很短。周五下午回家,周日经常补课。学校自来水只通到食堂和教师住房门口,其他地方都没有,包括厕所。厕所是旱厕,并且是为当时全校近千名师生所共用,无水冲洗,只靠人定期清理粪池。毫不夸张,厕所内熏到人难以睁眼。我的中学生活就在这个没有自来水的公共厕所旁边的一间瓦房(宿舍)开始。1998年9月初,我10岁,身材瘦小,兴冲冲踏入了这个新奇的地方——还扛着一捆竹竿和一床被子——我的床板和全部床上用品。文殊初中当年的学生宿舍全部是红砖瓦房,同普通教室一般大。里面是坑坑洼洼的水泥地和白石灰墙。用圆木搭成上下两层床架,也就是所谓的“大通铺”,然后学生自备床板——是的,床板要自备,并且还有“规范”,必须使用一定粗细和长度的竹竿,用绳子编起来,宽度也有规定。所以我们离校时不仅仅是卷铺盖,还是卷着床走人。每间宿舍大概住60人(后来不断增加),除了放床板的木架和一盏昏黄的小灯泡外,一无所有。没有卫生间,没有洗漱设施,没有水,没有风扇,没有暖气,没有任何可供存放物品的地方,连挂衣服和毛巾的地方都没有,甚至挂蚊帐的地方也无,况且大通铺也无法使用蚊帐。扛着床板兴冲冲推开宿舍门,一股“清新”的厕所味道扑鼻而来——那间宿舍就比邻那个全校公用的旱厕,而且是呈90°角(只是厕所地势较宿舍低),基本上厕所和宿舍一个味道。但后来才知道,当时那味道的确是它一年中最清新的,因为旁边的厕所已静置了一个暑假,宿舍还没什么人。室友陆续入住,宿舍开始拥挤不堪。本来自己铺了一个1米宽的床板,但只能睡到平躺时身体的宽度,大多时候只能侧身(我这床板还因为成色较好,第一学期末就被偷了)。宿舍全部家当就一床被子,所以每次睡觉都是将自己卷在被子里,脱下的衣服卷巴卷巴塞在被子头边就成了枕头。天凉的夜里一个翻身就会睡到冰冷透风凸凹不平的床板上被冻醒,若和衣而眠,“枕头”就没了。宿舍没有水,洗漱只能到山脚下的河边。天蒙蒙亮时大家熙熙攘攘的在河边刷牙洗脸,也许别人前脚儿吐出的漱口水后脚儿就被你舀起来灌到嘴里。为了赶早,只能提早起床趁人少去河边,但这是被禁止的。学校对睡觉时间有硬性规定,从晚10:00到早6:00,不可晚睡,不可早起。经常有同学早上被巡查的老师抓住一顿胖揍。我就曾被学校一名以体罚学生心狠手辣著称的老师抓住过。那天早晨我们一群人被他半道儿拦住,揪到宿舍,集体罚跪,然后抓住脑袋两两相撞——免得自个儿手痛。早起不成,只能在白天用桶或是盆备好水。但往往下午备的水,到晚上要么没了,要么变成了其他颜色,有时干脆连桶带水一起没了。一次我放桶水在宿舍,第二天变成了莫名其妙的红色~~再过几天,那桶也成了碎片儿……另外,大家的洗漱用品没有地方存放,放在宿舍肯定是要丢或被糟蹋,有的只好带到教室课桌里,湿毛巾都捂出味儿来。一开始河水的质量尚好,几个月后,先是河水断流,成了死水一潭;然后几百米的上游居民不断向河里倒垃圾,菜农也在里面洗农具;更坑爹的是离我们五十米的上游被人扔进来一头死牛,于是彻底就成了臭水沟。(当时没发生传染病或是瘟疫已属万幸)当心理防线一次次被击溃后,很多人只好放弃艰难的洗漱事业。中学前两年,基本上每周只刷一次牙,洗一次脸,一次澡,一次头,换一次衣服——都是在家的时候。导致初一时候,在一周内接连掉了三颗牙。一次和一走读的MM嬉闹时被她用笔在脸上画了一道墨迹,第二天她对着我端详半晌,惊声道——你不洗脸啊!当时够囧~~初三时候,学校的小商店和私人食堂为招揽生意,早上提供一些热水供大家洗漱——于是产生了更严重的问题。首先是洗漱用品因无处存放,就都胡乱放在小商店里。有次早晨我找到自己的牙刷准备刷牙,定睛一看——都已经湿了,摆明刚被用过!更重要的是,每次一小盆热水被十几甚至几十人共用,结果——疥疮(一种已被定义为性病的皮肤病)就传染开了。那时每到睡觉,一管止痒的“无极膏”被大家争相传用。冷天的宿舍日子还比较好过,一来大家出汗少,气味不会遇热挥发,宿舍内的空气质量会好一些。二来没有蚊虫干扰,只要弄条厚点的被子或是穿着衣服睡并且夜里别动弹就一切OK。三来还可以从家里带菜到学校吃一星期不会变质。当时学校食堂饭菜叫人难以下咽,长期吃下去会营养不良,只好从家里带做好的菜。冷天里一般带很多,省着点能吃十几顿。热天就不行了,只能带一次的量,要么就是不会变质的咸菜或花生米,但总吃这两样也会营养不良。冬天里最大的问题是冷,在零度以下甚至是雪夜里,如厕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厕所内外实在不堪入目,所以大伙儿经常都在厕所门口——也就是我们宿舍的门口解决问题。等到天冷的时候问题就升级了,有的就干脆在宿舍里就地解决了……记得某天夜晚,听到上铺窸窸窣窣的动静,睁眼一看,上面一家伙正对着墙“飞流直下”~~~这个问题到后来愈演愈烈,那帮家伙甚至在宿舍里大便,我的铺下就曾出现过那么一坨。热天最难熬。天一热,厕所里“沼”气勃发,作为邻居,我们的宿舍与之沆瀣一气,外加100多只没地儿洗的汗脚和60多身汗,经过热空气那么一挥发——整个就一纳粹毒气室,来查寝的老师都不愿进门。凭借强大的抵抗力和适应性,我们从容应对了空气问题。但另一个问题是温度——真的很热。夏天常在30°以上,宿舍冬冷夏热,靠近厕所,蚊虫的情况,你懂的~~然而,没有凉席——没法铺,没有蚊帐——没法挂,没有电扇——没地儿放,当然也没有插座。夏天在30多度的高温下我们依然不得不躺在温暖的被子上,摇着小扇子,任虫叮咬。有熬不住的,就买那种彪悍如烟雾弹的蚊香,一点着浓烟滚滚,整个屋子就成了加强版的毒气室。有次实在顶不住蚊子搅扰,我钻到被套里,拉上拉链后却拉不开了,愣生生蒸了个桑拿。今天看来苦,当时却未以为意,没出过远门,只觉全国上下住宿都是这个样子吧,抑或是农村家里的住宿条件也没好多少,学校如此亦属正常。况且也好过小学时刮风下雨烈日炎炎都要步行几里地,每逢下雨教室的泥地上和稀泥,冬天手脚冻到完全麻木好些。此番经历今天提起,只是感概,并羡慕如今城市孩子的优渥条件,但并无教育之意。不能因为我辈当年所经历的困苦来教训如今的孩子要珍惜云云。时代总在进步,况乎当年所经历的种种物质匮乏本属非正常现象。生活条件尤其是卫生、营养状况不足用来当作困苦之体验或锻炼。环境会影响人,一群如花儿般绽放的少年,本就该在一个舒适的物质环境中自由挥洒,健康成长,才能健全人格以及体格。恶劣的物质环境带来的是脏乱、堕落、盗窃等种种劣行。当然,假若如今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能因为这些他人经历的困顿而泛起对如今生活的一丝思考,亦欣甚。
说说我吧07年初一,七个班,一班一百一十个学生左右,五个人挤两张一米宽单人床五十多个男生一个寝室!初二时就是六个班,一个班50多人。初三五个班,最后考高中时我班35人。初一到初三能坚持下来的不到百分之三十!老师专业素质极度低下,一位同学抄了那首:李杜诗篇百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被老师打一顿,他不知道是语文书后面要学的诗,以为是那个学生写的!今年初一教你英语的明年有可能教你物理。早晨五点半开始早读,夜里十点半放学,学东西全部是死记硬背,全是为了考试,老师最爱说的是,这个不考就不讲了!学校有图书室,和电脑房,本人上学期间从未向学生开放,妹的!当年买本盗版书都好难好难,一本三国演义,楼主初中看七遍以上农村嘛,一般都是初中上一半,辍学打工,然后结婚!答主92年,附近几村来说已近是极度剩男,顶不住家里压力上月结婚。一堂弟,97年,已经订婚,今年过年结婚!教育状况,,,,就这样吧忘说楼主平原
看了很多人的答案,都将农村教育弊病写的非常完整。作为一个在农村的支教的人来说,我希望有人调研,如何提高公办学校的教学质量。 以下的主体是沿海地区某农村现状 第一:父母挣钱都将孩子送到私立学校(鉴于公办学校的混乱,许多父母都只求孩子平平安安不要学坏就好) 第二:公办学校老师身兼数职。越是农村越是如此,参照第一条导致农村地区生源不多,就连主科老师一星期都只有8节课。老师轻松但工资不高,所以把教书职业当兼职是常态,而几乎很少会有热情投身于教书育人的伟大事业中,我不敢说这完全是体质问题,教师的工资低也是一个促成因素,但学生也的确在消磨教师的热情。手机没电了……先举个爪,改天写全!
上个月和一个乡镇高中的老师吃饭,他说的一个情况让我震惊:农村中学学生的吃苦精神,远不及城里孩子。这都是隔代扶养的祸害啊
教师跟医生一样有类似的困境。
Sd省乡村教师一名。11年支教来到学校,两年后决定留下来,感觉至少要把我带的这一届学生送入中学才算尽了责任。乡村教育现状?不忍直视……说个近几日发生的事情大家开开眼。省里均衡发展检查,就是看一下该地区教育水平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有没有达到国家标准。于是乎上边通知来了,所有的学校所有老师都要加班加点的造资料,课可以不上,资料不能不造。为什么要造呢?上面的通知是:东西必须有,没有也得有!都要哪些资料呢?比如一些过程性资料各种记录,上机纪录,图书借阅记录,实验仪器使用记录,体育器材借出记录等等等等,可以证明我们啥都有我们啥都不缺的资料。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电脑呢?仪器呢?器材呢?连老师都不够,何况资源呢?于是乎年轻教师们开始发声了:只扔两本记录放那,空空的屋子什么都没有,你们当领导们瞎么?肯定过不了,不造!可这世道永远都是魔高一丈,上边通知又来了,凡影响验收工作的,扣除绩效工资。(补一下绩效工资,一般来说绩效工资是额外的绩效性奖励,但乡村学校是从老师的工资里扣除25%作为绩效,半年发一次。相当于变相扣压教师工资,还能以此来控制基层教师,不听话?扣扣扣!)其实,对于基层教育部门来说,每个人都希望不过,国家才会给你配置一些教育资源。真要这么糊弄过了,乡村教育依旧落后不止十年。一层层的通知下来,无奈都是必须过。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省领导来了,抽签决定去哪个学校。提前一天内部消息传出,中彩的学校停课准备检查工作,一夜之间把其他学校的能搬硬件设施全搬到自己学校,空屋子都被填满了。第二天领导来转了一圈,不错,什么都有,过了!在场老师全部震惊,这是真瞎啊! 省领导走了,东西还回去了,屋子又都空了,校长看着一地狼藉,手里握着近期的开销单,一手的白条,欲哭无泪。老师们都默默的回了教室,真TM没劲!乡村学校,被国家抛弃的地方,一地不被爱的尴尬。
处女答,认真写~~看了看评论,已经有这么多高人发表意见了,且大多一针见血,于是在下散了理论分析的念头,决定结合自身经历讲几句。先自我介绍:出身中部农村的90后,在村里读完了小学。接下来结合经历说几句,可能见识有限或考虑不周,如有偏颇还请指正,先谢过~~第一,硬件设施极度匮乏。我读小学时最担心遇上阴雨天和寒冷的冬天。阴雨天气时路上(包括学校里的路)泥泞不堪,稍有不慎就会跌倒。教室里光线昏暗,几乎看不清黑板,不得不点蜡烛。此外屋顶缝雨必漏,想要不被淋湿就得挪桌子。。对了,课桌和椅子是学生从家里面带来的,学校没有,很多同学用的桌椅都是哥哥姐姐传下来的。。冬天时,没有玻璃的窗户只能任由寒风长驱直入,因此还得全班每人出点钱买塑料布来遮风。如今,小学的条件有了些许改善。前几年由省会的日本人捐款将教室翻新了(还是平房,也不知道是不是每一分捐款都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好在现在教室里配备了桌椅,学生们不必每学期开学放假时再把桌椅搬来搬去。ps:前两年看新闻,发现附近市里也有农村学校至今仍无桌椅,被曝光后政府才拨款添置了桌椅,当时真的感到荒唐和寒心。第二,软件设施(精神文化生活)贫乏。还是举例我小学的时候吧。当时我们能接触到的书籍,除了课本还是课本。村里至今仍无书店,去县城交通不便。后来有好心人捐献了一批书籍,以革命主题((比如鸡毛信、王二小)居多,还记得当时看的废寝忘食。如果从学校借到了郑渊洁的童话书那就算过节了,皮皮鲁历险记和鲁西西历险记就是这样看完的。如今,这方面也有了进步,市里面有领导来搞帮扶,也捐了些文具、书籍和体育用品。看到这样的报道还是觉得有正能量的。但是,现在早已进入信息时代,个人以为这些都远远不够,学校里还没有电脑,教室里还没有电器。第三,学生人数锐减。我读小学时正在实行撤点并校,附近几个村子的学校都关闭了,学生都到我们这来上学。那时全校大概有300多名学生,6个年纪+1个学前班,每年级有2个班。那段时期也是小学最辉煌的时候。如今,全校只剩下几十名学生,三四个年级。几个年级在一个教室里同时由一个老师上课。第四,老师待遇差,工资被拖欠。老师们除了教书领工资还得在家务农,农忙时有住得近的学生去给老师帮忙。四年级时曾经遇到过一个大学刚毕业的男老师,会讲课会玩耍,极受学生欢迎,可惜呆了很短的一段时间就离开了。总结一下,最重要的还是农村学校缺钱、不被政府重视!!!此外,村里的初中在我小学还没毕业时就关闭了,成为了菜园。。
Austin Louis:
利益相关:父母、爷爷、姑姑都曾是农村基层教师,从小学到高中都有。说白一点,我觉得zf根本没人关注农村教育,从幼儿园到高中 。我是亲眼见着家乡的小学从无到有,再到完全消失;亲眼见到家乡高中由时不时飞出许多凤凰,到被裁撤,连校名也被城市中的高中拿走。1.农村教育水平低下,想要接受良好教育的农民子弟,去城市里面读书的门槛极高。城市里面的孩子划分区域上学,对农村孩子来说,赞助费这种的太常见了,但是有多少农民能负担得起?2.城市里的高中由定向分配给家乡初中的名额,每年不超过5个。其他的得按分数考上去,我在市里面的重点中学读书,只见到过一个同乡。3.农村教师待遇低,福利差,这已经不是新闻了。2011夏天我回到家乡的时候,家乡初中的孩子们在猪饲料仓库里面上课。4.已经没有什么人愿意回到家乡当教师了,家乡初中的老师都是40岁以上的男教师。5.家乡初中毕业生大部分直接走入社会。恶性循环。其实上面这些知友们大抵都知道,都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么一点:zf没有任何人真心关心过农村教育。
说一个我们这的例子。山东某百强县,目前本地农村中小学最大的问题是生源不足,我县160+万人口,每年参加中考的学生3万左右(肯定不到),但是学生大多集中在市区中学,乡下中学人很少。我是我们镇初中出来的,全学校学生加教师700人左右,全镇就这一个初中。目前我市下辖的17个镇基本都是这个情况,一些人口多的好一点。目前的发展趋势是农村中学生源仍在减少。
状况很不好,很多学生都想辍学的,学习无用论。书本上的东西枯燥没什么用,家长学生没什么沟通的,家长把学生给学校就完事了,不是不想问,是家长根本不懂。还有就是上网玩游戏了,吸烟喝酒打架也很常见的。。最重要的是没有领路人,我觉得这些都很正常,如果每个人都积极向上的发展许多工作是没有人去做的。
张晓菲Shawphy:
嗯……其实我一直想调研一下三个问题。一个是,对于这些学生,在本来开开心心到处玩的暑假,或者家里农忙要去帮忙的暑假,被强行拉倒学校上课20天到底开心不开心。。。如果学生是自愿过来的,那是处于何种想法而来的,他们期望能得到什么,支教者能否给与。另一个问题是,短期支教是跟孩子们刚刚建立起信任、安全感和感情,就要结束离开了,这对孩子们是否会造成心理负担,是否会有种遭遗弃的感觉。还有是,城市大学生的支教之后会给当地教师的日常授课会带来什么影响。
没在农村中学任教过的经历,但是大学时代和我关系最好的同学长期在农村中学任教,就谈和他聊天的印象吧。存在几个问题,教师的收入偏低,导致教师无心教学。我同学的工资大概是我的一半,原因是虽然国家给教师加工资,但是县里面长期以教育经费不足,拒绝增加工资。第二个问题:农村存在大量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长期缺位。学过教育的都知道,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还重要。这部分学生放学以后要嘛混社会,要嘛流连于网吧和娱乐场所。在学校里面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甚至殴打老师,让老师不敢管理学生。第三个问题:是政府推卸教育方面的职责,用种种手段将最好的学校给改成私立学校,增加了家长的负担,减少了政府的支出。也让部分贫寒家庭的孩子被永远的堵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第四个问题:因为城市化的进程,大量有能力,或者对孩子教育较关心的家长想尽一切办法将孩子送进城市的学校,导致农村学校恶性循环,学生缺乏激励的目标和学习的榜样。我想如果你要调研的话请调研几个问题吧:1现在学校里留守儿童的比例。2从一年级到高三,学生转学的比例和溜生的比例。3农村中学教师流失原因,数量,比例。
xiaofeng yang:
题主的题目太大了啊。。。。。。。可能是写毕业论文吧。首先必须指出,你的题目选的太大了,所谓调研,就是充分掌握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要选一省做调研,可以。各省有教育厅,他会告诉你有学校的市有多少个,再到各市教育局,他会告诉你有学校的区县有多少个,到了区县,会告诉你乡镇有多少个。每个乡镇有多少村,村中多少个学校,有木有中学,而且我注意到题主的题目是农村学校,那么,农村不仅有你一般认识的普通农村,也有一些城中村,还像中关村、南街村等等富有村落,更有毛毯厂这样堪称中国第一中学的牛逼学校。那么你有这样的毅力,从一省开始调研。那么恭喜你,你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让我给你算一笔账,某省有1800个行政村(不包括我所说的土豪村、城中村),你要完成调研报告,每个村得走访个一天吧,那么你需要1800天,也就是三年。这三年,每天你花10元钱吃饭,那么饭钱需要1,。8W,该省有85个县,假设你在县里交通不要钱,那么从县城到县城你总得坐车吧,20元应该不多,这些需要1700。你这么走路想必费鞋,那么按每三月一双来看,一双一百,那么你需要鞋子1200元,其他的零零总总,你准备个4W应该不算多。那么我们看,你走遍一个省的乡村需要3年4W元,那么我们有多少个超过1800个行政村的省呢?答案是不少于20个,那么你走遍所有的乡村学校进行调研需要60年和80W元,而且回来需要大量的人员进行统计和汇总工作。这样的时间、金钱和人力成本只有两个组织愿意承担——一个是TG,一个是国际反华势力。TG拥有从中央到乡村的组织机构,要进行这样的调研首先要进行将近两年的准备,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永远不知道进行调研会产生什么巨大的震动,城市教师想着机构改革,编制,工资等等。农村教师期待脱离苦海,所以第一件事要进行声势浩大的宣传工作,让大家释放疑虑,配合工作,这些宣传不花个亿元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干了工作,别以为一亿很多,我们有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成本摊下来下来一个省300W,到县就是3W,到村就只剩下几百了。宣传干完了,要组织人进行统计吧,省里市里县里成立机构,选派人员,没半年下不来,再用一年来统计,干完了用一年出报告,这个报告想必水平高不到哪里去——要考虑的利益太多,随便一句话就是可能半个省的利益就没了,报告只可能是一些永远正确的废话。用时4年,花费上亿而且意义并不大的事情,公知们不把TG喷出翔能干吗?国际反华势力干这种事情,就不能多说啦~~~所以我奉劝题主,你的题目这么大,还是先在网上和图书馆找一下相关的国家政策和历史沿革,从这个方面你就够写一篇了,如果你要下去搞调研,我只能跟你说一句——珍重!
我也是农村初中的一名老师,代教,代两个班的数学课,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周十七节课,再加一节90分钟的晚班。自己也是农村小学升农村初中,高中在市里一所普通高中。到这个学校两年了,由于学校所处的位置(地级市所属镇上),每年招生大概是附近村里的小孩,这些小孩的主要特点是,家里没啥钱(有钱的学习稍好的全送到市里的私立学校,情况还不错的,学习成绩无论好坏的送到了公立学校),自己本身成绩不是很好的。当然我们这边也有成绩好的学生,但很少,我来的这两年,去年招生三个班,每班26人左右,每个班大概能挑出来3个不错的学生,今年招生两个班,每班30人。
说实话,农村的好老师都哪去了?市里新建两个公立学校,老师从哪来?第一批,从农村学校抽调一部分好老师,往后每年都会有考试,也就是让农村的老师参加考试,最后好点的农村老师全去了市里。
我们学校的老师对待工作真的很懈怠。我一周17节课,有7节自习,三节课一,2节课五。在学校呆久了的老师,都是那种很牛的,不上课一,不上自习。每个在编的老师每周的课12节以下,有的只有6节或者以下。我们几个代教每周课有19节,17节,14节,并且有一个美术专业的老师,学校让她代一个班的语文和班主任。另一个教语文的老师同时代历史。我真的想说,我们学校是名副其实的,忙的忙死,闲的闲死。
不好意思要传递负能量了,现在农村中学的教育状况可能对于很多上知乎的人是触目惊心,乃至难以想象的,说一下中国中部某乡镇中学的状况吧。学校硬件设施非常非常差。学校1300人,却只有一个旱厕,而且学校由于没钱雇人清理茅坑,于是在旁边买了块50平米左右的地和一个抽粪的泵,轮流让各个班级的学生把茅坑的粪抽到那块地里,然后天然蒸发沉淀,生物腐蚀发酵。每次抽粪之后,那味道我就不说了。然后每逢下大雨,那块地和茅坑里的各种粪溢出到校园里,于是整个学校里都是xiang和白色毛毛虫。50平米的教室塞进去90个学生(有些学生只有板凳没有书桌,因为太挤),15平米的宿舍塞进去40个学生(有些学生不需要带棉被,因为一来是大通铺,二来一张床要睡两个半人哪需要那么多棉被)。教学楼是危房,总共四层,第四层是宿舍,因为顶楼漏雨没法用来做教室。有教室里的梁已经断了,于是有些教室里面便竖了几根木头柱子;学校师资水平非常差。在农村,一个初中老师是教什么的,你可以根据他的年龄来判断。最年轻的教英语,中年的教数学和物理,再老一点的是化学和地理,然后最老的就是语文、历史、政治等。即使是文化程度最高的英语老师,很多也是自学的英语,那水平我就不多说了。然后除去数学、物理,其他所有的科目都是背诵,一遍又一遍的背诵和默写课文,英语和语文是,政治、历史和化学也是,这些科目的一般模式就是老师花五六分钟给你读一下书上的内容,再花十分钟读一下教参上的内容,然后就是无止境的背诵,最后就是学生拿张纸搬着你的板凳去操场上把书上的内容默写出来交给老师;谩骂和体罚相当普遍,给很多学生的内心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现在很多父母对于教育都还是很重视的,所有家长都是给老师说“孩子随便骂,随便打,而且打完之后最好告诉他们,这样他们回家以后可以接着打”。这带来的结果就是老师随意的,没限制的谩骂和体罚。他们打骂的理由千奇百怪,所谓的迟到早退(之所以说所谓的,因为老师认为他进了教室就算开始上课,即使没有响铃),所谓的不认真学习,乃至上课坐姿不正确等等都可以是一个理由,更有很多老师打骂学生仅仅是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而已。而打的方式更是没有底线,直接用教鞭棍打脸的,把你的脸贴在墙上去摩擦的,让你脱了上衣打后背的,乃至让你把头凑在厕所蹲坑上待几个小时的,乃至脖子上挂一个我没写作业、我是倒数第一的牌子去校园站着的,等等等等应有尽有。于是撕裂学生耳朵的,打折眉骨鼻骨的,经常发生。至于说打出了血打肿了脸这种事,一般老师和学生们都不认为这是一种事;学校管理相当不规范。老师们几乎没有任何的教学、升学压力,老师家有所谓的白喜事半个月不上课也就算了,还经常会拉班里的十来个学生去他家帮忙做苦力。老师在教室抽烟,在办公室打牌这种事更是习以为常。至于说领导要来检查,花个几天时间全校不上课用来打扫美化学校的事情更是每个学期都会遇到的事情;对学生心理、三观教育基本为零。老师们自始至终都不会对学生进行任何的心理疏导和三观教育,他们很多人甚至认为这不是他们的事情。然后学校里的学生80%以上的都是留守儿童,恰恰在心理。。。以后慢慢补。
我们这里(苏北)已经没有村级学校了,所有义务教育都在镇上的公办学校或者择校进县城,新教师也是正规本科师范生,工资比镇一级公务员要高,原本农村孩子数理学科好,语文英语较差的现象有所好转。现在的问题是经过中考分流后,学生去职中和普通高中的比例是1.1:1,导致市里职中(公办免费)和县城高中人满为患,镇里高中生源紧缺。县中的本科率50%以上,清北年年有,但是不多。
说说我今年春节回家听到的情况吧。老家是福建省的一个海边小农村(离岛),相对来说比中西部的农村会好点。我读书的时候硬件方面:我读书的时候小学学校是一排瓦房,一下雨教室就开始滴滴答答的漏水,雨大的时候教室里的水都能淹没脚面。有一个大操场,就是那种干巴巴的黄土地。。。没有任何课后学生的活动设施,有一些简陋的教学设施。软件方面:师生比例不是特别合理,不过也够用。每个年级一个班,每班都有二三十人。而且师生关系比较单纯,老师基本都是当地人所以很负责。不过教育方式就有点简单粗暴~家庭方面:辍学的不多但有,对于孩子的教育方式大多是简单粗暴,如果成绩不行基本就读到初中毕业后进工厂打工。家长与老师的关系不紧密~现在听到的情况硬件方面:这方面肯定有改善,我小学毕业那年就新建了教学楼~软件方面:师生比例没有具体了解,应该也没问题。但是由于老家是在离岛,交通不便。所以近几年很多人外迁学生不多,基本一个班也就几个人。很多当地的老师也都通过关系外调,而新来的老师都是新毕业分配的,主要是来过渡的,而且基本每周都要回家,所以经常是周五下午就翘班到周一上午才来上班,整整翘一个工作日。老师的责任感很差,而且流动性很大,基本每个老师两年后就会外调。家庭方面:基本留在村里上学的学生,家庭方面的问题与我读小学的时候没有特别大的差别这是我们那现在的小学情况,中学的情况没了解过,我想也差不多。相对来说,我觉得南部农村的教育问题更多是软件上,非离岛的话会好很多。中西部的话硬件、软件还有留守儿童肯定是一个巨大问题,希望对此有了解的知友祥答。PS:我近几年回家发现,我们那低龄结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好多初中毕业几年后就已经结婚生孩子了。这绝对是一种可怕的现象。
neo monkey:
有一个问题学术界一直有争论那就是教育是否能改善贫困,这个可以做课题调研。其次从我自身从农村中学读出来的,所见所闻和体会说说我的体会。我读初中大概是十年前了,现在这个问题应该还是普遍存在吧。因为很多农村里的初中都在镇上,所以基本所有农村孩子从初中开始就住校。在那个年龄住校,没有一个好的管理去营造好的生活环境,很多孩子一下子就毁了,不是说成绩不好,而是学会了很多恶习。我记得当我我住校,大家拉帮结派,传阅黄色书刊,晚上寝室几个人欺负一个人,寝室里相互偷东西,学校里有大哥哥的见谁不爽就打,有些孩子从那会开始人生就写好了结局,无限的恶性循环。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不知道给多少人的心理上造成了伤害。我一直很敬佩我的班主任,那会这样一个乡村老师就每周都找每个同学谈话,每周在寝室给大家讲讲生活学习上的事。有说农村教育观念问题的,我认为这无法改变,谈高调,没有素质教育,首先得明白农村那些家里让孩子的上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们让孩子上学就是为了考上大学有份稳定的工作,对于大部分农村孩子这是他们走到上层脱离这片土地的唯一途径,农村老师也明白,所以为什么没有素质教育,为什么日日夜夜的压榨学生,因为路都被封死了。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转一个南方周末的文章吧。。【记者手记】命若琴弦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张悦最后更新: 19:10:50来源:标签■记者手记
在去渭源之前,我像多数受过高等教育的“理性人”一样,自以为能客观看待代课教师——在那段连城市发展都要用“剪刀差”的方式从农村输血的年代,代课教师为全民基础教育贡献不小,现在到了他们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都提倡全民素质教育了,老师能不讲点素质?
然后,我遇到第一个采访对象王政明。采访结束时,偶然谈起他那把断了弦的二胡,让我想到了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想到了代课教师这个群体的宿命。
小说里的老瞎子将弹断琴弦视为一种神秘的仪式,如同王政明48年来把每天走上讲台作为一种命定的仪式。他相信只要这个仪式一直持续下去,他的转正就有希望。
事实上,转正对于早过了退休年龄的他只是个名分,没有多少实际利益了。他用一生去换那个“光明”,却等来了“清退”二字。老人之后再也没有回过他48年前亲手建立起来的学校,他说感情上接受不了,好像是一个历史罪人一样被扫地出门。
王政明被渭源作家寇倏茜称作“张家堡小学的守护神”。曾含泪为代课教师直言教育部的挂职县委副书记李迎新说王可能是中国最老的代课教师。他就这么轻叹一口气,走了。
李迎新曾经让在绝望中坚持的他们看到一线光明。当他挂冠离开渭源的时候,一切希望都消逝了。但穷困潦倒的代课教师们集体凑钱,一定要“欢送”他。代课教师说,李书记为代课教师说话,一度被排挤无法正常工作,他替我们受委屈了。
采访结束前一天晚上,我请一些代课教师吃饭。结果这也成了他们对我的“欢送”。结账时,四五位老师架着我,死活不让我来付账。那顿饭,是一个代课教师一个月的工资。
那晚上大家喝了酒,他们说,我们直到今天要被清退了,才彻底明白那句经常挂在师者嘴边的话:把青春献给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举座都是大专文凭以上的人,他们多是教学骨干。从一定意义上说,环境的残酷不期然地造就了代课教师队伍的先进性——微薄的工资为我们萃取了那些真正有爱心和事业心的师者;不断的清退则在淘汰素质较低的代课教师同时,驱使剩下的人不惜大举外债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11月25日一早,我离开渭源,赶到位于秦岭腹地的陕西蓝田,采访两年前南方周末报道的另一个主人公李小锋。我以为蓝田不会再让我有更深的感动了,然而我又错了。
11月29日下午四时,我像个不速之客,来到代课教师李小锋一个人坚守了15年的柿园子小学。实际上,它甚至不是“学校”,学生只有17人——按照规定,少于23人的只能叫做“教学点”。
我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听他上这天的最后一课。这是一节典型的复试教学——五个年级17个孩子在一起上课。他先教一年级学生生字读写,然后让他们练习;然后为二年级温习昨天的课《假如》,并留思考题: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为爸爸妈妈做什么;之后是为四年级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李小锋用我在蓝田听到的最标准的普通话提问:你们像周总理那样从小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那么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四年级的同学一个个回答,“当医生”、“当军人”,这时一个叫穆茜的女孩站起来说,“当老师!”李小锋问,“那你要当一个什么样的老师啊?”穆茜说,“要当一个和您一样的老师。”
曾经在中国影响巨大的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是这样理解教育的:“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而言,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这种教育在很多地方不在了,没想到,我在西北大山里发现了它。
晚上我执意带李小锋到县城改善伙食。我还请了另一个代课教师李小棚。我们在县城等他直到晚上9点半。他没手机,一直联系不上。饥肠辘辘的我对此抱怨不已。后来才知道,下午放学他出发时,已经没有班车了。他为了不食言,骑了几个小时山路的自行车来见我。
那顿饭吃得很香。李小锋和李小棚名字像兄弟一样,他们并不熟识,但都记得在县城培训时见过对方。当时他们住不起公办教师住的招待所,都睡2块钱一天的县城边农民房。
李小棚一生可能都没吃过那天晚上那么好的饭菜,他甚至不会使用抽水马桶;李小锋两年前接受南方周末的邀请到广州参加活动时,在飞机上喝饮料给空姐付费而被笑话。
当天晚上,我们一起住在县城招待所的标间里。他俩执意不让记者多开一间房,甚至也不让多加张铺位。李小锋和李小棚,两个长期营养不良的关中男子像兄弟一样依偎在一起,在我的打字声中安详睡去。
这对我只是西部县城宾馆的旅途一夜,而对他们是难得的安逸。想起平日里他们住在漆黑寒冷的屋里,领着微不足道的薪水,生命如蝼蚁,尊严似微尘。我站在他们的面前,衣冠楚楚,无地自容。
爱你一碗面:
背景介绍,来自国家级贫困县,家中有一亲书农村初中教书多年。我也是农村读书出来的。以下是个人了解到的情况:1,前面说的那些大骂学生体罚学生我那个年代见怪不怪,有些家长甚至要求老师更加严格点。不过学生打家长也不少见,初中生都个个叛逆。现在老师很多都是不太敢体罚学生的,毕竟时代也不一样了。2,农村的小学萎缩很厉害,十几年前2,3个村子就有小学,我老家附近村子已经取消了2个小学,没有孩子读书了,有能力的家庭的小孩都送县城读书,原来一个乡镇有好几所小学,现在基本都只剩下2,3所了。3,我那时初中毕业后就有很多女孩子嫁人结婚,现在基本很少,看着我侄子今年初中毕业,感觉还是小学生一样的,不知道是不是我的心态变化还是时代在变化。4,我们县最好的高中一中,基本考进该高中才有可能继续考上大学,原来是全县统一考试按照成绩录取,所以乡下中学考取一中人数就不及城镇高中,有时甚至是零。现在也改成固定名额分配给教育差的乡下中学,再看成绩录取。这也算是一个进步吧。
先说结论,情况比以前好很多,但还不够好。我家是在豫西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有小学,中学在邻村,需要骑自行车半个小时左右,高中在县城。
先说小学,学校老师都是正规师范学校毕业的,但基本都是属于中专大专类的。我们小学校长是中师毕业。小学在前几年辞退了所有的民办教师。而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又不愿意呆在农村,所以教师数量很短缺。我有一个女生同学,毕业后回家当村官,没事的时候还要到学校代课。学生数量也不多,大多数学生都到县城的私立学校念书了。留在村里的基本都是抱着将义务教育阶段读完就出去打工的心态,所以老师也不认真的教,有时候也就对付一下完事。
初中和小学情况差不多,现在也是学生数量大减,我当初读书的时候一个年级有6个班,一个班80个人左右,现在就剩了2个班,一个班大概50个人左右。这些人也是抱着读完义务教育阶段就打工的那部份。剩下的学生都到了县城里的私立学校。私立学校的老师也都是正规院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因为所学专业或是其他原因,或是师范毕业的因为找不到有编制的老师,所以就都在私立学校当老师了。私立学校多劳多得,教出成绩来奖励也还行,家长学生可以要求学校更换不合格老师,所以教学质量也有保证,另外学费也不贵,包吃住,管接送。所以吸引了大批农村学生。
再说高中,我们县有四所高中。凡是在私立中学念书的人基本上都能都高中。其他在农村公办学校念书的极少能读高中的。在04年的时侯高中升学率只有很低,我那一届有56个小学同学,念高中的就4个,现在可能好点,应该有三分之一都能念高中了。并不是他们不想念,而是因为读不了第一高中就考学无望,大家也都知道河南省的高考形式,我就不多说了。所以没考上第一高中的基本都不念了。
到了高中以后,我们县第一高中,一个年级大概20个班,每个班约60人。。高三(加上复读班)约35个班,每个班约60人。学校老师都是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本科居多。教师素质跟初中老师比是天壤之别。主要体现在懂得尊重学生,懂得循循善诱。这在我们看来简直就是神人了。所以大多数人学习起来也是非常努力用功。只是本科考取率不高,每年加上复读班大概1200人左右,剩下的要么复读,要么大专。
最后总结一下,我对现在家乡的教育发展还是挺满意的,由于经济原因天然劣势,公办教育的衰退是必然的。希望政府不要过度干预私立学校做义务教育。先说这么多,滚去学习了。如果有知友感兴趣,我再补充些细节。就酱。
最近看陈学冬为宣传《一年级》上的快乐大本营何炅说,无论老师以何种手段,老师都一个出发点,是为学生好。可能不能包括所有老师,但是以我的人生经历来看,我所遇到的老师都应该符合这一标准。我是农村学校出来的,而我家中也有亲人在当老师。我和他们交流的时候,他们像我传递了这样一个观念,现在教育部门采用的教材,其实是不符合农村基础教育的特征的,也许编写教材的叫兽们都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理念,但是这些教材所基于的大多都是拥有良好教育资源,从小起点就很高的城市学生。这一套放在农村基础教育真的很不合适。农村的孩子,准确的说是受限于家庭的因素(最多的是留守儿童,或一人在家,或由爷爷奶奶辈教育),农村还在的基础真的是弱到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素质教育,而是基础教育,最基础的实用的教育,你就直接告诉他们这个有什么用,他们可以应用到他们生活中的哪一方面就够了。上面看到,有人说乡村老师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把农村学生的分数提高,高考拿高分。我很认同这个说法,也很支持这个说法,因为如果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农村学生所能得到的教育资源会导致素质被城市学生完爆。他们只能通过考试这个相对来讲起点差距较小的地方来PK。而高考的确也是农村学生可以翻身的一个方式。所以农村的老师希望他的学生能拿高分,最后教育方式就变成了应试教育。-------------------------------------------------最后说一点我的小经历1.高中
我考自己的努力从乡下的完小 考入了我们县城里面最好的中学(省重) 那年校庆 我的城市同学们在舞台上弹钢琴 拉小提琴 跳各种舞 而我什么都不会2.工作
公司有一半的人都是本地人 他们都有房子 他们父母给钱买的 或者是家里获得拆迁赔的我想说的不是羡慕他们条件有多好,也不是贬低我自己的出身,我只是想说明 出身城市的人和出身农村的人 所享受所得到的社会资源是不一样的
我也算得上是在农村上学的吧。农村和城市各有优势。农村的优势:如果孩子能在农村的环境锻炼出自己吃苦耐劳以及对自然很多事物的了解是优势。城市的优势:相比于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孩子学习环境肯定很好,会很适应在城市的生存,也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这也的看城市里读书的孩子懂不懂得利用了。顺便提一点,我希望我们的教材里能出现一些自然类的东西,我在大学曾经喝菊花精的时候问过我一个同学的书法小师弟,问他知道菊花是什么吗?既然很茫然的说不懂,或许以后他会知道,但是这样对于自然生物的理解是在太不行了;如果在教材里面加了自然生物的科普,小孩子会从小的时候就会知道身边更多的东西,更能培养出自己的兴趣吧。最好总结一下:不管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一看个人,二看环境。
我是从农村读到城市的九零后,对这个问题深有所感。
我出生在山东地区一个普通村子。在我们镇上有一所小学。每年大概招100人左右。我入学那年正好赶上教育改革不允许打学生。可是老师(以年纪大老师居多)会变着法的在课堂上羞辱学生。深深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年轻的老师比较善良更有耐心一些。对于家庭教育这一块农村的家庭教育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没文化,又要艰难的生存,他们没有多余的耐心和包容可以教育孩子。
我小学六年级就去了县里的住宿学校,那个学校是集合了各个乡镇的学生的学校。去了那个学校我的问题非常严重。1,不会说礼貌用语。导致受歧视2,不会在宿舍里与人相处。导致受排挤。3,课堂上不会听讲,自习不会做作业。当时在学校里我差点被她们轰出宿舍。
我用了半年的时间成了她们的闺蜜,成绩提到了上游。我看到的是:学生之间等级分明。1个子高的能打架的2学习好有背景的3会巴结老师的,有男朋友的。4学习一般,有点眼力的5学习不行,长相丑,不结交帮派。我当时属于第五种。结果就是当了三年沉默的羔羊,任人欺负。校园暴力,学校利用学生,畏强凌弱。完全没有正义和信任。这就是我对农村学校的认识。这里县上高中只有两所,每年招2000人。只占升学人数的30%,学习不好的学生,学校为了面子根本不给中考的机会就把他们劝进了技校。技校还有个名字叫“鸡校”,附近有两个村是宾馆村。接纳的是各个学校的学生。后来我到了济南复读遇上了很多很多好老师,我没想到原来课堂是这么的美好。那是我就像一个将死的婴儿在拼命吸吮母亲的乳汁。可是,因为心理问题我最终也没有考上大学。这就是我的校园经历。
1. 教师素质80%的教师素质极其低下,对学生简直是摧残,亲身经历过某些教师 对学生 的侮辱和殴打,胸口挂牌子盘腿坐在学校主干道上不让吃饭 这都是小事情;拿扫帚 猛打学生背部,打断了继续拿脚踹,从教室头踹到教室尾,再踹回来,然后让学生下跪(这个学生也是很坏的)2. 学生素质偷窃的不少,打群架的也很多,没人管3. 学生放学后打教师4. 面子工程图书馆有外面的人参观的时候才开放,实际上学生都不知道其为何物5. 教师让学生无偿帮助他们家做家务(农活),很普遍
VincentYu:
)家里有七八个乡村教师,包括我的父亲,叔叔,舅舅,表兄弟姐妹,加上自己也是农村中学出来的,因而有一定的了解,所描述的问题有一定的代表性。 –––目前农村中学生教育问题严峻,十分严峻! 这是由多方面的元素造成的。––– 1.教育资源,这点自不必说,电脑,图书,体育器材匮乏,农村中学生想买本连载的漫画书都难。––– 2.教师队伍老龄化,年轻人不再愿意读师范,读了师范也不愿意去农村教书。我们小学过去五年就来了两个年轻的女老师,而且现在都找了城里的男朋友,争取着调动到城里去。–––老一辈的教师,沿用着自中学生大多为己十几甚至几十年的教学经验而没有革新,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容易产生代沟。教师的低待遇也影响着教学的积极性,我小舅曾在饭桌是说起一件事,他们班一个学生问题他“老师,你一个月工资多少”我小舅如实相告“两千七八”,学生听后一脸不屑“才这么点,还不如我爸在外打工一个月赚的多”,我小舅哭笑不得,又未免心酸。–––3.家长,现在的农村中学生大多为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管教,自身问题并不少,在外打工的父母对孩子的生活费一般是要多少给多少。–––4.社会环境,受农村的赌博风气影响,在学校的学生同样赌博上瘾,在宿舍通宵赌博。还有农村的黑网吧,吸引着一波波中学生半夜翻墙出去上网。––––现在农村,家庭条件稍微好点的,都把孩子送到县城上中学,留下来的学生之间,大多弥漫着一股厌学之气,有心学习的孩子在那种环境下也无法静下心来。
1.2005年,我进了镇上的中学,寄宿。整个初一五个班的女生都住在一个很大的房间,上下铺,学校要求2个人共睡一张床。那栋二层楼是我叔叔上中学时的教学楼,那是80年代末。没有自来水,没有独立卫浴,没有插座。一楼外面有水龙头,一楼楼梯口有一个很小的现在想起来都很恶心的厕所,公共浴室在几十米以外。那时冬天都是用一个大桶在周日接一桶水,接下来几天都是用这桶水。这样很不卫生,我当时完全没有意识到。上厕所很不方便,有天夜里起来上厕所,那晚偏偏停电,楼道里都是黑的,我跑下楼又跑上来,吓得半死。浴室除了有墙什么都没有,洗澡用的水要到食堂打,夏天人多地方小,在里面洗澡特别热。寝室除了灯没有其他用电器,反正也没有插座。灯是由宿管控制的,有严格的熄灯时间。第一个夏天在寝室热得睡不着,有一段时间每天两点以后才睡着,那时候很多同学会带电子表,在整点会响一下,我晚上就数着那个声音响了多少下。初二那年春天,我们搬进了新寝室。每个班住一间,有水有厕所。对新寝室不能更满意。 2.那时候大概每个班都是60个人左右。教室里除了课桌、黑板和一个木制小讲台以外什么都没有。全校有一个半体育老师。那半个后来去做班主任,教语文。有一个学音乐出身的老师,也教语文,当班主任。那个女音乐老师要带很多音乐课,我们班音乐课是在周五下午,她几乎都是哑着来上我们的课。上了一周的课,她的嗓子已经受不了。学校给年轻的老师分了一些单间,就在教学楼里一些不上课的小教室。有家室的老师会有像样一点的家属楼。一般,语数外的老师上两个班的课,文理科目的老师上四五个班的课。体育音乐那些就是尽量多上,这些课真的一点都不受重视。有两个年轻的老师在我们中学教了几年,后来都考上公务员走了。留下的老师都是教了挺多年的老师。我在那三年遇见的那些老师,大多数还是敬业的。有些老师,我一直很感激他们。不学习的人很多,也有认真学的,都是以考上县一中为目标。对了,有个女生是2014年省文科第18名,三年前她就是从我们镇中学初中毕业的。有人会觉得我们除了中考高考就不想别的了。起码对于高中毕业前的我来说,这是真的。一个很大的原因是除了这些我不知道别的了。交通发达,可我没去外面看过。网络快捷,可我那时没上过网。很多身边接触网络的同学仅限于周末去网吧聊qq,玩游戏。我不觉得自己好笑,但是现在想想很遗憾。要是我早点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斑斓就好了。见识短浅,一个重要原因是之前空白了很多年。 3.因为00后人少了好多,也有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县城上中学,所以镇上的中学人数比以前少了挺多。人少了,正常来说人均资源就多了,可并没有。现在不是每个班人数减半,而是班级减半了,每个年级就两三个班的样子,老师也调走了一些。不要说加大投入,连保持都没有做好。现在村里的大人都不怎么相信镇中学了,有经济实力的都尽力把小孩送到县城上学。一所普通的乡村中学,还没有来得及变更好,就在衰退了。
就我经历来说。幼儿园是城市读的,但是没啥印象。小学因为城市费用太高,加上我家在城镇买了房,就在镇上读的书。小学老师基本高中毕业,体罚,打耳光,敲额头再正常不过,更奇葩的是,小学班主任还已此为豪,不断向我们灌输她这样做是对我们好,我小学的时候很感激她,现在真是呵呵呵。农村班级普遍有十个左右家庭是非独,且大部分是重男轻女的原因,因此农村家庭很复杂,老师也基本不会调节。课外活动,运动会,歌唱比赛之类。例如奥数竞赛,小记者参加评选之类的,甚至连去城市好的初中提前中考(差不多就是个别初中考试)都是由班主任指名几个她心中的好学生,像不像文革时候的高考生推举。呵呵呵。初中的时候,也是镇上读的。大部分老师学历也不高,以及方法教的也就那样,但还中规中矩,但是在处理问题方面就很有问题了,普遍越处理越糟糕,要么让班主任训一顿,要么找教导主任镇压。其实根本没有用,中学时候叛逆的情绪、家庭,周围环境影响也是一方面。有几个好老师,我印象深的是一个英语老师,她有钱嘛……见识也多,孩子送到外国读书了,我觉得她对我们真的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而且其实她很负责任的,真的是牺牲自己吃饭的时间留一些没背出单词啥的混着学习的人来背单词。去了外国也会给我们带当地的吃的。现在想想,人真的挺好的,但是当时我的小伙伴们说她坏话,我就被洗脑了……还有一个是专科毕业的科学老师(当时我知道她专科毕业很震惊)为人处事很nice,教学方法也很好,还有学生给她送情书(应该开玩笑的吧),有点因材施教这样。放学后小巷里多得是已毕业没上高中,或者高职的学生来找人“玩”,教导主任有时候也会在学校附近巡逻。经常会有人被打,可能仅仅是因为说了一句玩笑话,仅仅因为做的举动混的人看着不顺眼。打人的人有校外的,也有班级里一些不求上进为所欲为的学生。这些人大部分成绩不高,交往的朋友也就是校外那些混混,家庭就不太了解了。然后品味……就很让人吐槽了,他们接触不到什么爵士乐,纯音乐。普遍mp3里是qq音乐三大天王,许嵩,汪苏泷,徐良。并引以为豪。空间非主流等。女生看的书普遍是镇上开的借书店,里面多的言情小说啥。男生就是网络小说啥的吧……然后以早恋为荣。(我初一也是其中一员,我说听歌看书方面,直到初二遇上动漫。当然那个年纪还是很中二,但好歹接触了好的东西。环境对一个人真的影响很大。)辍学的人倒很少,但是能上普通高中的人大概是80/250.(记不太清了……前十名是读我们市最好的高中(当时有个政策,就是农村初中我们学校是分到了10个名额,当时我最好的朋友其实分数线上了最好的高中,也比那第十名好。但是因为这个政策前十名被学校分给了当时的先进班,我最好的朋友是普通班的,呵呵呵,校长当初给那些先进班的人承诺过)。然而80个当中能去好高中读书的也就30来个,其他都是……然后剩余的人都去了高职。懒得打了
我已在农村从教三年。印象最深的是,学校会让学生卸砖铺路,旱厕堵了学生找棍子捅,植树种草,浇花浇树,都是学生的活~下课都要玩,没什么人干,上课不想学习的孩子就出来干活。有些会去老师办公室给老师洗碗,拖地,擦桌子,提水。提水我倒可以理解,有些老师住三楼,只有一楼有水,楼上没水,自己又提不动,只好学生上课时间提。所有的一切都是你情我愿。
作为一个九零后我,从村小读到县中。也体会到了一些,小学在村小里面我妈是代课老师,不过还好我没有在她班上。小学的时候老师依旧打骂,体罚,侮辱,甚至叫人下跪,老师上午下午都是他一个人上课,上午语文,下午数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五年级到了乡里的小学,这个时候体会到一点点社会,被班里最屌的欺负过。。老师还是老样子,打骂,体罚,成绩好欢迎,成绩差就一副嫌弃的眼神,学校里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一些混得好的把弱得打了,老师也不管,有事没事就把人叫到厕所打一顿。学生错误的理解了流行。急切的想和外面接轨。就诞生出各种非主流,杀马特。女生更没节操,开放更开放,基本上老师不管,把自己的课讲了就走了,踢球去了,初中和高中还不错老师是负责的
我的发小由于今年没有考上教师编制,去了本地一个山村里教书,教小学。这个山村离镇上开车也要蛮久时间,虽然浇了水泥。这次十一回家,朋友跟我聊了这半年在山村里面教书的生活。1.这里面的男孩子很叫嚣,经常顶撞老师,女老师基本就是管不了了2.这里面的男孩子会欺负女同学,比如跟女同学借了只笔,就据为己有,不还了3.这里面的男孩子会欺负低年级学生,看到老师走来,装作没事,看见老师走了,继续欺负学生4.这里面的孩子很纯真,不记仇,即使犯错被老师打了,过了一晚上也就不记得了5.这里面的孩子比较穷,衣服都是脏兮兮的,老师说上学是不能穿拖鞋的,热也要穿凉鞋,可是有的孩子就是不听,他说:“我和奶奶说过了,下次去镇上赶集的时候会买的”,结果,还是没买6.这里面的孩子都由奶奶爷爷带大,父母都在外地,有点钱的送儿子去镇上读书,把女儿放到村上的学校,还是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校长这么对我朋友说:“你要保证学生们安全,能安安全全毕业,成绩上就尽力而为,在这里的上学基本都是被家长们放弃了,读不读中学还是一回事,穷啊”这是我朋友在本地的山村学校见闻
2005年,贫困县,县重点中学,高二。化学老师,年龄40+,爱好:盯着人教育(骂!)
特长:评价学生,诅咒学生。
有一次,当天值日忘记擦黑板,上课了化学老师进来立马就黑了一脸,当我意识到犯错之后,立马站起身,但他的眼镜直勾勾地盯着我令我毛骨悚然,不知道什么冻结反应的我反正当时是吓到不敢动了,他就开始评价我了,说我连这点小事都做不好,如何成就大事;说我连这点事都不去做,把老师放在哪里,说我不尊重老师;说我连基本的尊重都做不到,我这个人就基本没用了。 以下诅咒,他是用地方语言说的,我把翻译的版本写下:你就该绝子绝孙!他说完我已经没有力气动了,班上没有一个人敢出声,化学老师就若无其事继续上课,不过他用白色粉笔在黑板下面的白色墙壁上板书。
下课后,我才上去把黑板擦掉。
我一生最难忘的课。
农村教育的现状如上面所说了我想说解决的办法真的不是投入更多的教育资源去农村,而是应该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接受更优质的教育,也获得更好的居住环境农村锻炼出来的所谓吃苦,在当今社会已经毫无意义了,不要鼓吹这样的心灵鸡汤了。农村孩子的当务之急是尽早尽快融入城市社会,学习现代知识。而不是在农村接受了教育,到了城市上大学或者打工,因为年纪大无法轻易融入城市,产生林林种种维护农村,“农村就是好”“城市人冷漠”“邻居老奶奶三言驳倒大科学家”这种思想
我正在写书:
如果你是想搞研究,你自己去看看就得了呗。如果你是一个老师。去支教两年自然就知道了。顺便想问一句,你说的农村是哪里的农村?西部的还是东部的?城乡结合部的?还是山村的?
本人是农村的,其实我认为,农村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老师的质量的好坏,其实好老师对学生的教育起很大的作用。。。同时学生自己的自律也重要
公益小王子:
说白了,就是缺钱缺师资,尤其是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
政府方面:1、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绝对数目是多少?2、教育资金投入方向(硬件?软件?)3、对教师的考核监督机制是什么?在职培训机制是什么?是否与教师现有工作有冲突?4、年流入与流出教师数量?(其中需要注意有些是从边远学校“调入”离城市较近的学校,另外最低服务年限满了以后走的和没满就走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学校方面:1、辍学率是多少?其中主动辍学与被动辍学比例各是多少?2、教师工作量如何计算?其中教师与行政人员的工作量如何平衡?(这个事情每年都闹得大家不愉快,行政人员总是把他们的工作量算得老高。)3、学校的福利待遇有些什么(教师宿舍?食堂?)?教师课余生活是什么样?4、教师劳动强度如何?暂时想到这些问题。我说的几乎都是有关乡村教师的,偏题的话别打我
不说偏远山区,就是东南沿海的发达城镇,教育资源也是向城市严重倾斜。乡下中学大多学风不好,毕业后都是中专或者当兵,本科和大专基本被市区的中学包揽。所以农村人要想孩子有好一点的教育必须去市里买房,进一步推高了了市区学区房价,而这显然又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每当有人说我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时候。我只告诉他我的小学代课老师只有三个。
某数学老师对学生说:地理不好没关系,把语数外学好就行。某英语老师对学生说:下节课给我到办公室背书,反正体育课不上无所谓。某语文老师对学生说:你们音乐老师就是不务正业!。。。就是想说,农村中学把语数外看成命,其他全是P!!于是学生们除了语数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当然了,最后发现语数外也没好到哪去!以及,这些个语数外老师在其他科目的老师面前相当有优越感!!学生被这些个老师洗脑,脑子里只有语数外,其他科目全都不重视,都觉得学不好无所谓!!
本来不想说,但是忍不住要吐槽一下,因为我就是乡村老师,举个例子,汶川地震以后我们省也有灾后重建,投资三百万一栋三层六间教室的单面楼。每层带卫生间。建成后,第一年等着验收没有搬进去,一年后墙皮脱落,水管漏水,外带应急灯不亮,一年后搬进去,没有验收,具体原因自己脑补。据说是村长承包了。楼里硬件齐全,但是通通不能使用,学校学生少200多人,具体经费多少不清楚,但是每一级都有截留。暖气从来不烧,冬天农村气温低,所以冻得直哆嗦,你们电视上可能看见过一个班上连老师都挂着鼻涕的场景,厕所不让用,操场上石棉瓦搭建的车棚被改装成旱厕。操场有修建好的沼气厕所,结果不通水,用砖把门封了。学校的水管由于冻裂停水一年多,老师住校什么的就不用说了。管理混乱,这是肯定的,要说起来,也有上级检查提出来的,但是,没有人监督没有人落实。学校的食堂本来是营养餐,结果承包给私人。每个学生的四元钱补助,吃的饭估计看到的人肯定不吃,以上说的那些老师负担重等等都不算什么,至少吃这碗饭就得干这些事,但是村里广场的卫生都得学校打扫。国家给学校投资的少年宫东西很多,但是从来没有使用过,只有套取经费的时候才摆摆样子拍拍照。班主任没有#班主任费,体育老师没有服装费,学校没有音乐老师和美术老师,交体育的当语文老师,学化学专业的教英语。老师是怎么来的不用说也明白。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缩影,还有就是别提工资。在村里你不买房不用经常上市区,有地有商店。两千块钱够你用了,当然不用考虑结婚什么的了。没有人愿意待在污水靠蒸发,垃圾靠风刮的地方。还有人说为什么不辞职,我想说从小就不给你往上走的机会,身无长处去了社会只能当最低阶层。甚至送快递都不要,因为不会用电脑。只能沦为流水线上的机器。何况上有老人在这个偏僻的村落里,家中无男丁难免受欺负。也许这就是各有各的命。按理说,进来学校看起来绿树成荫干净整洁,但是什么都不敢碰。厕所坏的,水坏的,各种设备能拿回家的都拿回家了,能放在这的都是不能用的。至于最核心的问题,孩子的教育,我只能说,有心无力,一个老师带三个班一天六节课算是少的,一二年级就三个老师。况且自己都是老弱病残,腰椎间盘糖尿病,还有就是家里人久病卧床的,加上每年种地收粮食。基本上六年级不会乘法口诀的每年都有三四个。看到的人生气吗?愤怒不。哈哈,这就是贫穷。最后要说的是,这不是一个人,一天两天。也不是一群人一年两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想这是最好的解释。匿了。怕看见的人好奇,找我问更多。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不算问题,因为社会本来就不公平。作为底层就是被上层剥削和压榨的,人人都去清华附小那样的学校,其实就是中国梦,顺便说一下那个地方在陕西。
作为一个生长在一所不富不穷的苏北农村中学父亲是一名中学教师的我看到的是:1.学生:最好的尖子生到城里私立学校学习,所以生源都是中等和偏下的,大多数人是为了混一个中学文凭或者毕业后上个比较差的高中混个高中文凭然后出去打工赚钱了。也有凤毛麟角的几个认真念书最后上了不错的高中或许后来还考上了大学。初中生一般都在青春期,比较难管,早恋也比小学多很多了哈哈。2.老师,农村的好老师为寻求自身发展一般都跳槽去城里的学校了更好的被挖到私立学校了(我初中时呆的是全市最好的私立初中,老师都是从各乡镇挖的最好的老师,待遇高不知多少。)剩下的老师要么是身体不好无力跳槽的,要么是混口饭吃的酒囊饭袋(混的好能当副校长不用上课了呵呵),要么是刚毕业先在农村渡个经的,也有些教书不好不坏只不过家在农村就在那扎根了的。他们把教师不过是当作一种职业,鲜有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培养祖国的花朵云云的。即使曾经也许有某种豪情最后也化作虚无了,因为他们更关注的是赚钱养家。3.管理:从小到大目睹了学校里许多因管理之差如何使优秀教师含泪离去的情况,其实二十年前这所学校还是充满各种勤奋用功的学生和优秀尽职的老师的,学风教风优良。老爸说他当高三班主任那时晚上十二点到教室劝学生回宿舍睡觉,学生都还坚持不走。导致今昔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校长的人选和腐败。该校后来十几年换的几任校长都是垃圾,净想着怎么捞钱,学校管理一塌糊涂。而教师工资克扣也非常严重,一级一级发下来,最后到教师工资卡上的比城里同等教师少了将近三分之一,教师怨声载道,过着苦日子又怎么有心思教学生。不过最近几年情况听说变好了,政府查腐力度加大,严禁克扣工资,教师心绪平复了。又换了不错的校长,严格管理,加强教学,考上好高中的学生加多了。希望这所中学会越变越好。ps:政府加大投资,在学校新建了几栋教学楼和宿舍楼,图书馆也扩充了,操场跑道都有了,真是越来越好了。现在最旧的一栋楼还是我小时候建的第一栋楼房,其他房子都拆光了,可惜里面不允许有职工宿舍,我们家搬出来了。在里面住了二十年,真心觉得整座学校就是我家的花园啊。
大学期间曾经被弄去给乡村小学技术支持他们的多媒体教室,本来挺简单的就是一套无盘工作站系统结果一口气30个小时下来直接晕倒在现场…然后…就在进度条99%的时候,全村停电了…
似乎知乎上的“回帖”都非常的长。我都不大好意思回。因为往往写不了非常长的回复。不过还是想回一下。对于学校教育问题,讨论非常多。总的来说,对自己看到的、从别人口中听来的、从媒体了解的现象,感受最大的就是,教育问题,或者说是学校教育问题,往往都不单纯是学校或者教育本身的问题。是社会办学校办教育,还是教育办社会、学校办社会。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对学校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环境。我们很难想象一个生在大学教授家庭的孩子和一个留守儿童间的教育差距,也很难想象一个一线城市的学校教育水平和一个贫困地区学校的差距。加强教育的关键应该是加强对教育的投入,这个投入不仅包括物质上的,更包括政策上的,政策是否到位,是否科学,是否符合实际……如果面对一名因为长期饥饿而身体羸弱的人,还在讨论他有哪些健康指标不正常,哪些生活习惯还不够健康,而不是去从根本上解决营养问题,我想所有的讨论都是不负责任的隔岸观火心态的伪关怀。当然对教育投入而言,不是我们这些在知乎上发言的人有能力做到的,我们也只能在这里讨论一下而已,虽然我们认为我们自己是在真正的关怀教育。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图片、文字、视频等来自于互联网,仅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相关内容如涉嫌侵犯您的知识产权或其他合法权益,请向本站发送有效通知,我们会及时处理。反馈邮箱&&&&。
热门吉他谱
学生服务号
在线咨询,奖学金返现,名师点评,等你来互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住校生回家住的协议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