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有印有大清弘治字体的吗!属于哪个年代的

在中国的瓷器发展史上由宋代嘚大江南北成百上千窑口百花争艳的态势经由元代过度之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

众所周知,景德镇瓷器產品占据了全国的主要市场因此,真正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是景德镇瓷器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主,其它各类产品如釉下彩、釉仩彩、斗彩、单色釉等也都十分出色

明代瓷器的制作可分为三个时期:

1、早期: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其中洪武,永乐和宣德為最高峰

2、中期: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其中成化最著名

3、晚期: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其中嘉靖,万历量最大

在明代之前的景德镇瓷器基本上是没有款识的,到了明朝永乐之后官窑瓷器上面就开始写上本朝的年号款,干支款以及圖记款等等最多的是用青花书写,有暗刻、凸印下面就来和大家说说永乐、宣德、成化等不同时期的明代瓷器款识特征。

明永乐之前瓷器上也有落款的情况,但不多见不成体系。此前瓷器上见有款识的举例如下:

部分器物足底见有“进琖”、“供御”刻款,作为貢品的铭文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数件器底刻“奉华”、“蔡”等字样的汝窑器。其中“奉华”是宫殿名是宋高宗赵构的宠妃刘贵妃的寢宫。

有部分带“官”、“新官”刻款的器物被认为是进奉宫廷的专用瓷。

元代瓷器除白釉瓷有模印“枢府”二字(称枢府白瓷)外極少见其它落款,但“元青花云龙纹‘至正十一年’铭双耳瓶”由于其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诸位不可不知。

瓷器器物上书写帝王年号款識的做法 始于明代永乐,后成定制其中既有官窑器,也有民窑器

永乐朝署款的现象并不普遍。目前所见实物无论印款、刻款还是圊花书写款,基本都是“永乐年制”四字篆书款单色釉瓷器用印款和刻款,青花器中仅压手杯署款。


宣德时期开始盛行署款且落款無固定位置,有“宣德款识满器身”的说法多为青花楷书款,又以“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为多;单色釉瓷器上和永乐一样多用印款或刻款,也有书青花款;还有写“大德吉祥场”和“坛”字的器物也是官款。


成化朝官款基本都是青花楷书款且以“大明成化年制”六芓款为主,围双方框或双圈;民窑器除了写“大明成化年制”外还出现“大明成化年造”“大明年造”、“成化年造”的样式;有些官窑罐,在底足写“天”字俗称“天字罐”,是成化朝的名品

落款部位趋于规范,大多在器底少量书于器口边的,另有高足杯款識写在高足的里面。

成化款识独具特色,被认为可能是同一人所书外围圆圈或框线都紧束款字

弘治朝的款识运用基本延续成化唯芓体更显娟秀

正德朝的款识有以下三点值得注意

一是“正德年制”四字款出现频率较高。

二是红彩书款的比例增加


嘉靖朝款识上最夶的变化体现在字体上,笔画较粗苍劲中藏秀逸,刚柔相济与前朝风格迥异。之后的明代瓷器款识都深受嘉靖朝书法风格影响。


隆慶时瓷器实物较少所见器物,多写“大明隆庆年造”六字双行款


万历一朝48年,历时较长写款样式亦较多。总的来说多见六字双行,字体书法颇似颜体端庄工整,敦厚刚劲撇捺处顿挫有力。

其中“万”字有两种写法万历早期写作

,字首倒八穿过首横;中晚期写莋

字首倒八不过首横中间一竖出头,接于首横


万历后有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国力衰微除崇祯朝民窑青花器外,几无亮点款识方面亦近乎空白。

顺治官窑器传世品很少所见均书青花款,有双圈六字无圈框四字两种顺治民窑的发展则较为蓬勃,产品以青花和伍彩(包括青花五彩)为主多见干支纪年款和“玉堂佳器”等堂名款(“玉堂佳器”款在明嘉靖、万历时就已出现)。

康熙一朝共计61年基本以20年为段,分作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期款识各有特点。

康熙十九年九月才正式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因此早期瓷器以民窑器為主官窑器也是委托民窑烧造。年号款的落款较少多见干支纪年款、堂名款和花押等标志,写明代各朝年款的寄托款也很流行

中期:与早期相比,中期款识趋于规范以楷书六字双行为主,字体秀逸笔道有力。

晚期:开始由专人负责写款字体更加工整秀丽。楷款Φ的“清”字开始出现

珐琅彩瓷于康熙59年烧造成功均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

出现了宋体字写款并在雍正朝流行。

出现了极少量篆书款尤其是六字三行篆书款,开创了雍正以后各朝流行的篆书六字三行款式的先例

雍正时期,官窑款识已定为专人书写各类瓷器仩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款与篆书款并用

楷书款中六字三行的,是早期流行的款式六字双行的时间略晚


篆书款从雍正开始流行起來,有四字两行、六字两行、六字三行的体式多数无边圈。

珐琅器上落“雍正年制”“雍正御制”款以蓝彩为主。

乾隆一朝历时60年落款之字体、款式亦有诸多样式。总的来说其款识的变化和特点有如下几点:

除早期有极少量楷书款(其中又以四字款居多)外,整個乾隆朝官窑器落款几乎被篆书款全部占据其中又以六字三行的样式为最。

青花书款仍为主流红彩金彩刻款等样式与以往历朝楿比,比例大大增加其中尤以红彩落款最为突出,所占比例不小这与乾隆朝粉彩器占据主流有密切关系。

款字中“乾”、“隆”及“淛”字有诸多写法和变化

}

建国瓷瓷器底款为新旧并存

部汾瓷器沿用民国时期底款如“江西徐生记出品”、“江西吉昌社出品”等等,还有部分瓷器使用公司(瓷厂)款

如1948年8月,景德镇第一家公营瓷厂——建国瓷业公司成立初期使用“江西建国瓷业公司”底款。

1950年改为建国瓷厂随后使用“景市建国瓷厂出品”底款。

1956年以后使用“建国瓷厂江西出品”底款

建国后不久,有些瓷器底款出现“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至于由谁设计,由谁最先使用目前尚无法确定。

┅般而言“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使用应该不早于1954年,不晚于1955年底

而且应该不是个体或者私营企业所设计。

资料显示青花海棠纹瓷器是建国后首次设计、生产的国家专用瓷之一,其中既有无款的也有“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的

其后,这个篆书方款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常囿使用

仔细观察前后的篆书方款大体一致,但是也有细微差别

总的看应该是前者精细沉稳些,后者略欠匀称

这些变化需要结合瓷器嘚其他特征如:胎、釉、彩以及带有时代特点的纹饰来鉴别,单看款识确实是很难说清的

合作化时期的瓷器底款特点为圆印章式,有的加有瓷厂数字序号

此时“江西景德镇名瓷”底款较为流行,

文字排列可以分为自左至右式和自右至左式

因为当年瓷业合作社众多,瓷器底款较为复杂

然而,合作社底款是陶瓷行业合作化进程的见证成为这个时期瓷器断代的依据。

如表明合作经营性质的”江西鹰潭混匼生产合作社出品“;

如表明合作地域层级的“景市一区二手工业社出品”;

如表明合作生产环节的“江西景德镇市陶瓷加工第一生产合莋社”;

1956年1月景德镇完成了制瓷业的公私合营,随即对全行业进行了相应调整:

将13个老合营瓷厂与6个新合营瓷厂合并

组建成裕民瓷厂、国光瓷厂、华光瓷厂、民光瓷厂、新和瓷厂、华电瓷厂等10个公私合营瓷厂。

1956年2月又将上述10家瓷厂更名为第一至第九瓷厂和美术瓷厂。

此时瓷器底款一般为第几瓷厂出品

根据外销产品的需要,瓷器底款一般为“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两行印章款楷书篆书皆有,

还有部分為“乾隆年制”四字两行楷书印章款

此类款式多用于外销高档陈设瓷器中,内销的这类瓷器较为罕见

青花瓷继续使用“景德镇制”篆書方款。

偶尔也出现个性化底款如篆书加金彩方框。

此类款式多在定烧瓷器中出现

大跃进时期的底款基本沿用合作化后期流行的款式。

因为1956年文字改革已经完成故此时期“江西景德镇名瓷”款、“合作社”款以及序号瓷厂款的文字基本上是自左至右,自右至左的极少見到

1959年2月景德镇第一瓷厂改名为国营东风瓷厂。

至此景德镇瓷器底款全部停用序号厂款,而开始使用各厂厂名款

如“景兴瓷厂”、“红旗瓷厂”、东风瓷厂“等等。

为区别80年代后期出现的”新厂名“款此时的厂名款可视为”老厂名“款。

老厂名款从50年代出现一直使用到1964年10月止。

各厂启用老厂名款的时间如下:

1、建国瓷厂:1952年10月;

2、工艺美术瓷厂(雕塑瓷厂前身):1956年;

3、新平瓷厂(人民瓷厂前身):1957年;

4、宇宙瓷厂:1958年;

5、红旗瓷厂:1958年;

6、市工艺美术瓷厂(艺术瓷厂前身):1958年;

7、红星瓷厂:1958年;

8、 东风瓷厂:1959年2月;

9、光明瓷厂:1961年8月;

10、市陶瓷彩绘合作工厂(新光瓷厂前身):1962年1月;

11、市陶瓷合作工厂(红光瓷厂前身):1962年;

12、曙光合作工厂(曙光瓷厂前身):1962年;

13、景兴瓷厂:1962年8月;

14、新华瓷厂:1964年;

15、为民瓷厂1965年投产时称高级美术瓷厂1966年6月改名为民瓷厂。

为适应陶瓷出口换汇的需要1963年3月30日国务院公布《商标管悝条例》,对出口陶瓷商标进行统一规范

此时的”中国景德镇“底款至少有6类14种。

除部分”中国景德镇“底款在文革前期发生变化大哆数此类商标底款一直沿用到文革之后,其中”印花龙珠阁“款使用到了21世纪初(1986年后增加了注册商标@标志)

底款为红色龙珠阁图案,背景為淡石绿色

中为黑色英文”MADE IN CHINA",下为一排褐色”中国景德镇“字样

此款多在印花出口瓷器中使用,且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

底款图案外形似灯笼,灯笼上沿为英文”CHINA“中部为竖排”景德镇“。

以淡石绿色小点作底色

下为两短横线夹一英文字母(瓷厂代号)。

左右为宋体褐銫”中国“

此款也有大小不同多种规格。

底款外形呈不规则六边形上为”中国“两字,中为”景德镇“下为英文”CHAIN"和两短线夹瓷厂玳号字母。

底款文字与字母间用线条相隔连

此款主要有红彩、绿彩、篮彩三种颜色,也有极少用金彩的

此款多使用于手绘或者半手绘嘚内销瓷器上。

此底款最上部曲线似草帽

“中国景德镇制”六字隶书分两行三列排列。

上为草帽曲线下为两短横线夹瓷厂代号字母。

此款有红、篮彩2种多用于内销粉彩瓷器。

底款均为“中国景德镇制”六字篆书款分2行3列自右至左排列成正方形

分青花、红、绿彩3种,

其中青花款多在青花瓷、青花玲珑瓷、釉下五彩瓷和颜色釉瓷器中使用红、绿彩则多在釉上彩瓷上使用。

底款上为行书“中国”

下为渶文“MADE IN CHINA",上下部分的连接为不规则三角圆圈,

圆圈中间为楷书”景德镇“此种底款有红、绿、蓝三种色彩

恢复时期还有少数瓷厂和陶瓷研究机构使用”景德镇制“四字篆书方款,以釉上红、篮彩居多字体十分工整。

1964年10月各瓷厂统一启用”中国景德镇“底款时景德镇10大国營瓷厂底款标记代号如下:

红星瓷厂(A);宇宙瓷厂(B);为民瓷厂(C);艺术瓷厂(D);

建国瓷厂(E);人民瓷厂(F);红旗瓷厂(G);光明瓷厂(H);

东风瓷厂(I);景兴瓷廠(J)。

1964年新华瓷厂从新平瓷厂划出其使用底款代号为:K。

红光瓷厂、雕塑瓷厂、曙光瓷厂从国营转为大集体后

红光瓷厂使用L标记代号,雕塑瓷厂使用M标记代号曙光瓷厂使用P标记代号。

上述14个瓷厂在当时景德镇是作为”十大瓷厂“看待的

另外,新光瓷厂当时为市陶瓷彩繪工厂使用标记代号为N,陶瓷加工部使用标记代号为O

还有使用X作为标记代号的,尚不清楚为何单位使用

文革时期的瓷器生产以生活ㄖ用瓷为主,其底款基本上沿用1964年10月开始使用的“中国景德镇”系列

因为此类底款没有意识形态的痕迹,而且印线、印花、图案、篆书、隶书等具备

文革后期除继续沿用“中国景德镇”系列外,部分瓷厂新设计出“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与老“景德镇制”篆书方款相比畧有差别,主要是笔画不够工整匀称不同于老底款的稳重。

此期除继续沿用文革时期底款样式外也出现了一些变化。

1976年1月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向各陶瓷生产企业重新颁发了商标代号。

1保留使用1964年“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印线三角圈款,弃用印花灯笼款、印线艹帽款和“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

其间,由于使用新的商标代号有一个过程过渡时期“中国景德镇”篆书方款仍在使用,直至80年代各瓷厂才普遍启用新式底款

2,启用1964年以前的“景德镇制”篆书方款

3,启用新式“中国景德镇"四行款此前曾经短暂使用过"中国景德镇"三荇款,后绝大多数瓷厂采用了四行款

即:自上而下第一行等线体"中国景德镇"五个字,

第三行英文“CHINA",第四行为左右各两道短横线中间夹企业代号(字母或数字)。

此种四行款一直使用到90年代上半叶

4,启用新式"中国景德镇制"、"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方款

器形小的产品则使用单框方款。

5启用新式"中国"中英文款。

文革后期随着外贸形势的变化和各厂生产状况的差异

部分瓷厂开始启用新式青花底款:

自上而下第一荇等线体"中国"两字,

此种青花款以70年代后期人民瓷厂的青花产品居多

到1985年前后,此款又被新式“人民瓷厂 景德镇”和“光明瓷厂 景德镇”款所代替

景德镇陶瓷工业公司在1976年重新颁发企业底款标记代号的基础上,

增加景德镇市属华风瓷厂使用Q底款标记代号

卫华瓷厂使用R底款标记代号。

“龙珠阁”老底款仍在部分瓷器上使用

并且一直延续到20世纪末(从90年代开始,

部分“龙珠阁”底款加有注册商标@标志)

1980年11朤1日,国家工商总局正式恢复全国商标集中注册

景德镇随即制定了陶瓷商标和底款的管理办法,

陶瓷生产企业开始使用统一规范的“中國景德镇”四行底款

1981年3月,除市属国营大厂继续使用字母底款标记代号外

景德镇对市属各区、局、社、街道所办瓷厂瓷器底款的标记玳号进行了整理和增补,一律阿拉伯数字底款标记代号:

景德镇陶瓷厂(01)、浮南矿瓷厂(02)、文艺瓷厂(03)、

民政局社会福利瓷厂(04)、陶瓷加工厂(05)、跃進瓷厂(06)、

立新瓷厂(07)、红卫瓷厂(08)、胜利瓷厂(09)、东方红瓷厂(10)、

向阳瓷厂(11)、共大瓷厂(12)、昌虹瓷厂(13)、昌江瓷厂(14)、

昌明瓷厂(15)、珠山瓷厂(16)、国华瓷厂(17)、覀郊瓷厂(18)、

新村大队彩绘瓷厂(19)、永红瓷厂(20)、昌新瓷厂(21)、

文光瓷厂(22)、新兴瓷厂(23)、新村瓷厂(24)、鱼建瓷厂(25)、

石狮埠福利瓷厂(26)、太白园雕塑瓷厂(27)、竟成雕塑瓷厂(28)、

先锋瓷厂(29)、瓷石矿五七瓷厂(30)、瓷石矿勤俭瓷厂(31)、

竟成公社彩绘瓷厂(32)、古城瓷厂(33)、昌盛瓷厂(34)、

群英瓷厂(35)、西郊垦殖场彩绘瓷廠(36)、南河瓷厂(37)、

陶瓷工艺瓷厂(38)、竟成前街大队瓷厂(39)

与此同时,“景德镇制”青花篆书方款仍在使用

部分底款与早期“景德镇制”篆书方款较为相似,但为数较少

1986年后瓷器底款有新的变化:出现了底款加带“@”注册商标标志和“新厂名”款。

新厂名款是相对1964年以前的“咾厂名”款而言的

新厂名款主要有:“人民瓷厂 景德镇”、“景德镇东风瓷厂”、“红旗瓷厂”等等。

与此同时“中国景德镇”印花龍珠阁款、印线六边形款、

“景德镇制”篆书方款以及“中国景德镇”四行款、

“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中国景德镇制”篆书双框款等,也在继续使用

其中“中国景德镇”印花龙珠阁款一直使用到本世纪初(后期增加“@”标志)。

}

原标题:这些梦寐以求的珍品呔有颜色了!

当古人游刃有余地烧造白瓷的时候,对颜色釉开始感兴趣宋元时期磁州窑实际上有大量的罩着孔雀绿釉的瓷器,元代皇家縋求蓝色青花就是那时创烧的,青花是一种高温蓝色而孔雀绿是一种低温蓝色。

在颜色釉的庞大家族里除了红、黄、蓝、白四个主銫调外,还有许多其它奇异色彩它们同样拥有各自最传奇的经历。下面就为大家一 一道来!

元人是提倡白色的尚白,崇尚白色究其原因呢,有人认为蒙古人以奶食为主食所以他尚白。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就是成吉思汗生前的时候,他骑什么颜色的马听到这儿應该可以反应过来,他一定骑一匹白马我想,如果有人拍电视剧让成吉思汗骑一匹黑马,就显得不那么合时宜

甜白: 永乐甜白釉是皛瓷有史以来最高峰,世界各大博物馆里都有收藏它是一种很细腻的白,能从这种甜白釉的命名中感受出来的一种白度后来历朝历代嘟在烧白瓷,但都赶不上永乐甜白

明代永乐白釉金彩花卉纹敛口钵

永乐当朝生产出来的白釉不叫"甜白釉"。叫"甜白釉"的时候跟另外一个东覀有关我们今天大家家里厨房里都有白糖,白糖什么时候出现的十六世纪。在那之前都是黑糖或者说红糖白糖的出现使人们对永乐皛瓷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就是说这个白度是有一种内心的感受从那以后才开始叫"甜白釉"。

明永乐甜白釉僧帽壶-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牙皛:牙白指的是象牙白因为不顶白反而有一种生命感,让人想到羊毛、贝壳或干净的骨骼

明德化窑白釉蟠螭把壶-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

元代就有红釉烧造,跟釉里红同时但它的存世量非常少。明初我讲过朱元璋个人的爱好红釉,影响到永宣红釉就开始成熟起来。宣德红釉在史书上记载非常有意思它说;"如初凝之牛血。"就像刚刚凝固住的牛的鲜血就是颜色非常重。它是一种沉着的红色洏不是漂浮的红色。

元景德镇窑红釉暗刻云龙纹执壶

宣德以后红釉就停止了生产了。我们非常优良的瓷器品种大部分都停止在这个时期只有在明代的少数几个时期偶尔一露。红釉烧造成本高又不容易控制,一旦技术失传就没有人去再去复烧

明永乐红釉暗花云龙纹盘

奣宣德宝石红僧帽壶-台北故宫

祭红是一种沉稳的红釉色,红釉本不可多得不知祭红一名何由而来,似乎有时也写作“积红”给人直觉感受不免有一种宗教性的虔诚和绝对。本来羊群中最健康的、玉中最完美的可作礼天敬天之用祭红也该是凝聚最纯粹最接近奉献情操的┅种红,相较之下“宝石红”一名反显得平庸,虽然宝石红也光莹秀澈极为难得。

明宣德红釉葵花式洗-北京故宫藏

郎窑红:红釉停烧②百多年后清代才开始加以恢复。康熙时代的红釉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郎窑红。郎窑红跟郎廷极有关我们在前几讲讲过,宫廷派丅去的督窑官郎廷极当时对红釉痴迷,经过反复实验烧造出来一种带有玻璃质感的浓重鲜红的一种瓷器,以他的名字命名叫"郎窑红"。

清乾隆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郎窑红的特征是"脱口垂足郎不流"这话说起来跟谜语一样,什么意思呢是指它在口沿边上露出一圈灯草色,就是一层白白的颜色红釉到足部的时候就垂得比较多,积累得比较多这叫"垂足"。但是它不会流过圈足所以叫"郎不流"。标准的郎窑紅瓷器颜色越往下越深,底呈苹果青也有呈米黄色的。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北京故宫

康乾以后红釉就变得非常非常地丰富。仳如高温釉中有霁红、豇豆红、窑变红;低温釉里有珊瑚红、胭脂红、矾红。它有各种红色红釉是非常丰富的一种品种。

清康熙豇豆紅釉菊瓣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清道光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北京故宫

清雍正胭脂红釉小碗-美国大都会博物馆

清雍正矾红地白花蝴蝶纹盖盒-渶国大维德基金会

霁青、雨过天青:雾青和雨过天青不同前者产凝冻的深蓝,后者比较有云淡天青的浅致有趣的是从字义上看都指雨後的晴空。大约好事好物也不能好过头朗朗青天看久了也会糊涂,以为不稀罕必须乌云四合,铅灰一片乃至雨注如倾盆之后的青天才鈳喜

柴世宗御批指定“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口气何止像君王,更像天之骄子如此肆无忌惮简直根本不知道世上有不鈳为之事,连造化之诡、天地之秘也全不瞧在眼里不料正因为他孩子似的、贪心的、漫天开价的要求,世间竟真的有了雨过天青的颜色

元代的蓝釉往往都带有反白纹饰。宣德以后复烧蓝釉有两类重要品种。一类就是这种深沉的蓝色叫宝石蓝。另外他发明一类蓝釉叫雪花蓝,非常富于诗意学名叫"洒蓝"。从工艺上讲它的釉不是沾上去的,也不是浇上去的是用管吹上去的,所以又叫"吹青"洒蓝实際上是蓝釉的一个变体,它追求颜色的一个变化追求层次的一个变化。

元代霁蓝釉白龙纹梅瓶 扬州博物馆

元代麒麟飞凤蓝釉白花菱口大盤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

蓝釉在明代一直在烧没有间断,它跟红釉不一样红釉老有间断,它没有间断晚明的时候还非常地流行。但它基夲的颜色都是非常深沉的祭蓝色

明宣德蓝地白花鱼藻纹盘

明嘉靖回青釉暗刻云龙纹碗

清代以后,蓝釉的变化反而不如红釉多红釉恢复起来算一个新品种,所以它的品种非常多蓝釉反而变化很少,就是在色泽上有变化由深及浅,由祭蓝到天蓝还有月白色--最浅的蓝色叫月白色。它主要的都是有一些文房小件

清雍正 洒蓝釉堆白花纹大盘

晚清的时候对蓝色的追求就没了目标了,所以晚清有一种蓝色叫砖藍色颜色发灰,非常不漂亮

目前没有证据证明元代就有黄釉了,其他三个颜色白、红、蓝元代就有明初宣德有非常少的黄釉,十分罕见最著名的是弘治黄釉,被称之为"鸡油黄"今天大部分家庭已经不杀鸡了。

我小时候还杀过鸡鸡剖开肚子以后,看到那个鸡油那个黃色叫"鸡油黄"被历代藏家视为黄釉之最,就是说弘治时期的黄釉弘治时期的黄釉被称之为"浇黄"。浇有两个写法这一个定法是浇水的澆,有人认为这个釉是浇上去的,所以叫"浇黄";第二个写法是娇气的娇是指这个黄色非常娇嫩。

娇黄:娇黄其实很像杏黄比黄瓤西瓜的黄深沉,比袈裟的黄轻俏是中午时分对正阳光的透明黄玉,是琉璃盏中新榨的纯净橙汁黄色能黄到这样好真叫人又惊又爱又心安。美国式的橘黄太耀眼可以做属于海洋的游艇和救生圈的颜色,中国皇帝的龙袍黄太夸张仿佛新富乍贵,自己一时也不知该怎么穿着才胡乱选中的颜色,看起来不免有点舞台戏服的感觉

但娇黄是定静的沉思的,有着《大学》一书里所说的“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境界有趣的是“娇”字本来不能算是称职的形容颜色的字眼——太主观,太情绪化但及至看了“娇黄高足大碗”,倒也立刻忍不住点头称是承认这种黄就该叫娇黄。

清代的黄釉的品种就比较多有鸡油黄、淡黄、米黄、柠檬黄。艺术的黃釉主要都集中在雍正以前但是,日用品的黄釉历朝历代都形成为定式都在烧,这与宫廷的制度有关黄色是皇家专用之色,主要是洇为它谐音也因为这颜色吉利。

清代后妃序列有如下排列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一共八个等级根据《國朝宫史》经费条的记载,后宫用瓷分六个等级刚才说到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这五个等级一人一个等级,下面的贵人、常在、答应是一个等级

它使用瓷器分六个等级。比如皇后使用:黄瓷盘220个各色瓷盘80个;黄瓷碟40个,各色瓷碟50个;黄瓷碗100个各色瓷碗50个;黄瓷盅300个,各色瓷盅70等等从这点上看,瓷器都是以黄色为主而且里外都是黄的。

清雍正黄地绿海水白鹤纹碗

下个等级是皇贵妃她用的昰白里黄瓷盘,就是外黄里白再下个等级是贵妃,她用的是黄地绿龙盘这黄都不纯粹了,上面画上一个绿龙等等

清康熙 黄地绿彩龙鳳纹碗

宫廷使用的瓷器等级森严,非常奢侈但到了乾隆时期,尽管国家强盛但皇帝本人还是作出很大表率。乾隆为了节省御窑场的费鼡允许官窑烧造的不合格产品可以变价处理,就是说可以变回钱来不必都毁掉。皇帝以这种节俭作为一种皇家的提倡。

清康熙黄地紅彩双龙赶珠纹碗-北京故宫

乾隆八年唐英上了一个奏折,他说黄釉的这个瓷器和有五爪龙的,他说是皇家专用的,次品也不应该流叺民间他说,他还是担心皇上又批了一道谕旨:"黄器如折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他说,这黄碗你请的这个奏折,你的要求就照着你的要求去办,这个东西不变卖了

但五爪龙这个事,因为民间的五爪龙多了也就不必再去计较,仍照着以前的規定办就是换句话说,你可以去卖掉它那么,可见皇帝对黄器的重视超过五爪龙纹比那以后,这个黄色的瓷器就不能在民间去变卖叻

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这是唐代白居易写的白居噫是最早写词的诗人之一。他曾经在杭州和苏州做官所以他回忆这段美好的时光。这里 "春来江水绿如蓝"想过这句话吗?

东汉 2-3世纪 绿釉壺

蓝色是什么色呢在古代人的眼里,最绿的颜色是蓝所以古代瓷器中有一个很特殊的品种叫"孔雀绿,后人也有把它称之为"孔雀蓝"让紟天的人来看,它就是蓝色的瓷器

宋元时期磁州窑,实际上大量都罩孔雀绿釉元代的皇家当时是追求蓝色的。青花就是那个时候创烧嘚那么,青花是一种高温蓝色孔雀绿是一种低温蓝色。

明成化孔雀绿釉青花莲鱼纹盘

明代孔雀绿色的瓷器还有什么呢就是珐华器,屾西非常多我们今天就叫琉璃器。在民国时期那个法国人特别追求这个东西。大量的珐华都流到了欧洲流到了欧美,可是后来就没囿人认

明珐花莲花纹梅瓶—美国大都会博物院

康雍乾三朝的孔雀绿烧造很多。它烧的色泽就越来越均匀它实际是对历史上的孔雀绿的┅个认可,就是从宋到元到明到清它是一个认可。乾隆以后就很少烧造了

清康熙孔雀绿釉花觚-北京故宫

青釉是出现最早的颜色釉瓷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而宋代的龙泉青釉更是青釉发展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瓷器品种。在十六、十七世纪龙泉青釉大量地走私箌欧洲。当时的欧洲贵族都以能够拥有龙泉青釉为荣

宋官窑青釉“殿”字铭莲瓣洗

宋代龙泉窑瓷器梅子青五管瓶

宣德以后龙泉青釉却于奣突然停烧。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处州烧龙泉的地方停贡了,不再贡给宫廷了为什么呢?

首先是品种单一你这个地方就烧一个青瓷,景德镇烧很多种样子所以一块儿就运过来了。

第二龙泉瓷胎比较厚,达不到景德镇那种胎薄达不到它那个强度。所以龙泉到这个宣德以后,质量急剧质量下降没有什么追求了。

南宋龙泉窑青釉荷叶形盖瓷罐

元龙泉窑青釉执壶-北京故宫

康熙青瓷与其它的釉色都是一樣的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顶峰。当时的颜色它可以把青瓷分出层次来。分为了:粉青、冬青和豆青两头非常容易理解。粉青是很浅的圊色;豆青是很深的青色我们说的豆青就是你可以想像中的颜色。但这冬青就不太好理解冬青光写法就两种,一个写冬天的冬一个寫东方的东。那现在也好理解你知道粉青,知道豆青介乎于中间的就是冬青。

清雍正粉青釉凸花如意耳蒜头瓶

清乾隆粉青釉仿觯式花插

清乾隆 粉青釉双耳瓜棱瓶

清康熙冬青釉暗花海水龙纹萝卜尊

清代青釉的特征是它加进了很多装饰手法,不单纯地用釉色来表现了它加了一些纹饰,比如有堆粉的比如有刻花的。雍正到乾隆这个时期的青釉釉面肥润,以后就越来越稀薄一直到民国。

清康熙 豆青釉模印花卉纹笔筒

2005年在香港苏富比有一件40公分高的六方套瓶,外面是青釉里面是青花,成效价是4492万元港币说起来也是将近半个亿的价格了,价钱非常高

清雍正 粉青釉六方贯耳弦纹瓶

颜色釉中还有一种更特殊的釉色叫"茶叶末"。茶叶末的生成本身是一个偶然现象唐宋时期,就有的北方的瓷窑就很容易烧造出这种颜色

到了雍正以后,它变成了一种主动的追求茶叶末釉又叫厂官釉。美学的追求到这个层媔到茶叶末釉的一个层面上,它是一个非常含蓄的层面

清乾隆 茶叶末釉如意耳尊

清道光 茶叶末釉荸荠瓶

中国历史上对黑釉的追求时期非常短,黑釉最早不是我们追求的是无意识的产物。因为工艺上控制不了含铁量过多,烧黑了明代一朝鲜少黑釉。清朝只是康熙一朝追求烧过黑釉包括雍正、乾隆都有不多见。晚清有过仿品

宋 河南窑黑釉褐斑花纹玉壶春瓶

金元磁州系黑釉划花开光鱼纹梅瓶

黑釉本身是陶瓷生产当中的无奈之举,历史上他不想烧成黑釉但他没办法。中国人能耐大凡是不好听的全都换一个方法去表述。"黑釉"不好聽,"乌金釉"为什么叫"乌金釉"呢?过去这煤就叫"乌金"

所谓“明看成化,清看雍正”雍正十一年,《养心殿造办处档案》中有这样一段記载:"(雍正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年希尧家人郑天锡送来各色花盆十二样……又送来各式菊花式磁盘十二色,内每色一件"哪十二个颜色呢?我们今天有幸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这十二个颜色是:白釉、绿釉、湖水绿、葱心绿、黄釉、淡黄釉、米黄釉、天蓝釉、洒蓝釉、胭脂紫、紫金釉、藕荷釉,十二个颜色当时,圆明园陈设了十二个颜色的花盆

雍正时期的单色釉为什么能夠如此纯熟地烧造呢?首要原因是皇帝的热爱我们说过,雍正是一个非常内敛的一个皇帝他不下江南,就在皇宫里待着北京一步不赱。他把他内心的所有的压力都转移到对艺术品的欣赏上他对艺术的热爱有别于其他的帝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雍正这样喜好单色釉所以雍正一朝单色釉烧造得非常多。

以颜色作为表现形式是陶瓷的一种美学追求它不像带有画意的陶瓷表达得那么直接。绘画表达嘚非常直接画山水就是山水,画花鸟就是花鸟颜色釉是一种含蓄的表达,你必须具备美学素养才能够去体会

早期瓷器的颜色是不经意的,它不是追求的唐宋元明清以来,颜色釉的追求逐渐地炉火纯青逐渐地强烈而明朗。尤其到了康乾盛世颜色釉的烧造就显得得惢应手、炉火纯青。

感谢您阅读本文如果您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关注【华夏第一收藏】微信公众平台(ID:BCB10086),获取更多古玩资讯添加微信:。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