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一亮是耀一法师五台山讲座的吗?是真的法师吗

发布日期:
真可法师,字达观,晚号紫柏老人。他一生自始至终,都以荷负佛法为怀,弘法传道,死而后已。在他四十一年的僧侣生涯中,足迹遍布大江;南北,西蜀东夷。每到一处,见到荒废的古刹佛寺,真可法师都要尽力求修复。正是凭着他对佛门的这腔执着,在他有限的一生中,竟然先后直接间接地修复、振兴了十五座已经废弃了的古刹、佛寺,获得了僧侣、民众的广泛赞誉。这无论是在有明一代,还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真可法师的先祖,本来是句曲(今江苏句容县)人,后来迁徙到吴江(今江苏吴江县)太湖畔定居。
就在他快要降生的时候,他的母亲沈夫人梦见有一非同凡常的人送给他一枚十分硕大、鲜肥的蜜桃,上面还附带着表翠鲜嫩的枝叶。 沈夫人一见,不觉大喜过望,在梦中竟然就朗声笑了起来&&这一笑,突然惊醒了,接着便顺顺畅畅地降生一子,即后来一代高僧真可法师。
真可法师降生之时,紧随着他宏亮的呱呱啼叫之声,产房里充溢着一股沁人心脾的幽香,久久不能散去。等到他出生未久,尚在襁褓中时,人们又惊异地发现,这个小男孩竟然全不像其他弱小孩童的稚嫩模样,竟然目光炯炯,面容沉静,一如修持老道之人,颇见沉思。于是,人们预言他日后必成大器。
可是,真可五岁的时候,还不能开口说话。为此,他的父母没少为他担心,也没少请医问药,为他治疗,真可就象故意惹人着急似的,始终不曾开口。
就在这时,有一位游方异僧偶尔打他的家门口经过。见了尚不会说话的真可,就轻轻地抚摩着他的头,对着他的父母说:&这孩子日后出家,投身佛门,一定能做人天师。&真可法师的父母听这和尚疯言疯语,三分不快七分欢喜。低头去看尚不会言语的儿子,再一抬头,转瞬之间,刚才那位异僧早已不翼而飞,寻不到半点踪影了。回过头来再瞧自己的儿子,他们惊奇的发现,哑巴儿子居然能够开口说话了,而且词达句顺,表述清楚,与同龄儿童全然没有什么两样!
真可少小的时候,人长得高大魁梧,却灵便活泛,喜欢追逐嬉戏,雄猛强健,有如豪梁。但是,他却又不喜欢见女人,尤其是洗浴的时候,别人更是不能先于他。有一次,他的姐姐在他前面沐浴净身,惹得他大发雷霆,尽管他父母好言好语劝止住了,但从此以后,他的亲戚、邻里中的妇女,谁也不敢轻易接近他,更甭说和他答话、套近乎了。
等到年纪稍微大了些,真可法师的志向更加坚定,就连他的父母也难管束住他了。十七岁上,他便腰佩利剑,辞别父母,要云游四方,广博见识去了。
一天,他来到姑苏(今江苏吴县),徘徊在市路之中,突然下起了大雨,人们纷纷逃窜,寻求可以暂避暴雨的地方。而唯独真可法师一人,却不慌不忙,不疾不徐,全不顾浑身上下全然落汤,依然是那么昂首阔步地行走市中。
正好这时,有一位虎邱(在今江苏苏州市西北)僧侣叫作明觉的,冒雨赶路。见了真可法师,十分惊愕于他的从容佛像,就有意识地用自己蔽雨的木盖替真可法师也多少遮盖一些。二人又一同来到虎邱寺中明觉和尚的住处。当天晚上,真可法师就歇息在明觉和尚的禅房中。二人言语之间,大为投机,颇有相见恨晚之慨。深夜,明觉和尚又特地口诵八十八法号,真可法师听了,大有所动。到第二天天一亮,一夜辗转末眠的真可法师从床上一跃而起,来到明觉和尚寝房,将腰中所带十余两黄金解了下来,捐献给明觉和尚,请他为自己削发剃度。明觉和尚见他出于诚恳与执着,便点头答应了。从此,真可法师便尊明觉和尚为师,投身佛门了。从削度的当天晚起,真可就夜伴青灯,面对古佛,打坐诵经,以至通宵达旦!明觉和尚见了,心喜自己所选得人,自己的衣钵可以赖他传继甚至发扬光大了。
这时候,明觉和尚一直想着化募赤铁十万两,铸造两座大钟,以便朝夕敲打。真可法师听说之后,就跃然而起,告诉自己的老师说:&这事您不用操心了,我去替您化缘去!&说完,他便径直出寺。来到一家豪门大户,合掌趺坐大门之前,三天三夜也不言语,更不吃斋。主人见了,大加惊奇,就恳切地询问他有什么请求,一定满足他的心愿。真可法师这才将自己的来意思细细道明。主人一听,对他的法行慈心大加赞赏,又见他如此苦行,诚动于衷,果然就捐赠给他十万两赤铁。真可法师这才欣然吃了主人送来的斋饭,然后带着这些赤铁,回归虎邱寺。
回到寺中,真可法师便开始闭门读书,足不出户,时间竟然长达年余。
真可法师长大到二十岁的时候,明觉和尚又给他受具足戒。然后,他便开始了云游四方的生活。
开始,真可法师来到嘉兴(今浙江嘉兴)东塔寺,看见一位僧徒用笔在纸上书写完一遍《华严经》,然后就虔诚地跪在经纸前面,诵习不止。这一情景深深地嵌入了年轻的真可法师的脑海,让他感动不已,暗自思忖:&习禅拜佛的人不都应该这样吗?&然后,若有所悟的真可法师便来到环境清幽、法音袅绕的武塘景德寺,自行闭关修研,前后又长达三年时光。出关之后,他又回到虎邱寺,辞别师傅:&我现在真的要去周游天下,历参庙宇,以广见识了!然后便昂然而行。
一天,他在路上碰见一位行路僧人,正一边走路一边念叨张拙&见道偈&,可是,念到&断除妄想重增病,趋向真如亦是邪?&时,却怎么也思悟不透,所以就反复颂读,反复推敲,却总是不明白其中禅机何在。真可法师听了,不觉也迷了进去,却一样不明就里。所以就一路上痴迷地琢磨着,几乎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一天,他正要吃斋,刚一举箸,却突然了悟,不觉高兴非常,雀跃欢呼,还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不是出外游方,哪里能参透这个禅机?如果我能生在德山和尚时代,被他一记棒喝即能清醒悟禅,还哪里用得着这四方遨游呢?&自叹生不逢时。
之后,真可法师来到匡山(即庐山,在江西省),遍访古刹,参拜名师,广搜经籍,不久,即穷尽相宗奥义。令那些相宗弟子惊诧得目瞪口呆。
然后,真可法师依然马不停蹄,脚底生风,四方游迹。有时候,他一天连续赶几十里道路,走得脚板发痛,无法再走。可是,他晚上歇宿的时候,却又用大石块紧紧地抵住自己的脚掌,不使它有丝毫的放松。这样过了些日子,因为不断锻炼的缘故,他竟然行步如飞,一天能赶二百多里地!
不久,真可法师又来到五台山。一天,他偶一抬头,发现半空中的悬崖绝壁上有一个仅可容身的小小岩洞。而洞中,居然就枯坐着一位干瘦如柴、却精神矍铄的老人!很显然,这是一位经年苦修的老僧人。真可法师见了,十分钦敬,就大声问道:&一念未生的时候,怎么办才好?&那位修行的老宿却不答话,只是竖起一根指头,朝真可法师晃了晃。真可法师见状,接着又问:&意念已经生出后,又该怎么办才好?&老宿依然不回答,却举起一双张开四指的大手,冲真可法师晃了几晃,真可法师马上就悟证了。
真可法师辞别老宿,继续北上,就来到了都城北京。一到京师,他便去拜谒大名鼎鼎的遍融禅师。二人问答之间,真可法师机锋敏捷,隽语时出,令遍融点头称许,因此就留他一起参研。这一参研,便是整整九年时间。
九年之后,真可法师又南下故土,参谒师尊明觉和尚,然后又离去,来到淞江(今江苏淞江),闭关百余天;然后又转折来到嘉兴,与嘉兴府知府一见如故,彼此投心。嘉兴府内有楞严寺,当年长水法师在此疏注经籍,远近闻名,而现在却荒废不堪,并被一家豪右大户据为己有,公然把佛门净土当作他自家的园亭。真可法师知道此事后,心中慨然叹息,于是决心将它收回并修复。
在嘉兴知府陆光祖的全力支持下,真可法师终于如愿以偿。望洋兴叹在真可法师命自己的弟子密藏道开督导修缮寺宇的同时,知府的弟弟陆云台又特地在寺中给真可法师修筑了五间禅室,二者同时完工。真可法师为表达兴奋心情,刺破自己的左臂膀,然后用鲜血题写了一副柱联:
若不究心坐禅徒增业苦
如能护法诋佛犹益真修
在真可法师游方天下的时候,他曾冒出一个念头:&佛法经籍繁多,卷帙浩淼;偏远地方的人恐怕连有些经籍的名字都没有听说,就更不用说这些经籍的内容了!&于是,他便意欲多刻经卷,广散僧众,使人们更普遍地接受佛法熏染,信奉正教。他的这一想法刚一提出来,竟与嘉兴太守陆光祖、不定期有司成冯公、廷尉曾公、同卿瞿公等等许多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他们便于明神万历己丑(即公元1589年)开始刊刻,耗资巨大,历时四年,先是在五台山胜地,后又改迁到径山寂照庵等地,刊刻出数以万计的经卷,遍布四方,人们无不称颂。
这之后,真可法师听人说憨山大师远在东海之上,就与一群倾慕信徒前去寻访。可是,当他一行人刚刚来到胶西(今山东胶州),正赶上秋雨泛滥,洪水暴涨,横隔前路。大家一见,都说河水滔滔,无法渡涉过去,只好暂避一时。真可法师却不信,他凭着一腔热情,脱下外衣,径直跳下河去。大家见河边的洪水就已经深可及肩了,怕往前走出事,都苦劝他不要去冒险。但真可法师慨然而渡,居然就渡过了河!
事后,真可法师告诫他的门徒弟子们说:&生死关头,人更应该奋勇直前,置一切于度外;否则,顾首畏尾,反而丧失信心,痛失机缘。&众人听罢,无不点头称许。
后来,真可法师来到都门(即京城城门),特地前去拜谒石经山隋代琬公塔。感念琬公求护正法,不受邪道干扰,就特地专门刻凿石碑,以表敬仰。就在这时,真可法师却又听当地人说起,眼前这块佛家胜地竟然已被骊家豪门夺占。真可法师于是决心赎回胜地。可是,那家豪右却就是不答应。真可法师无奈,只好先去他方,回头再谋此事。
真可法师率领门人弟子一路西行,来到古代著名的三晋大地(今山西一带)观光游览,然后又进入关中,跨越栈道,南下蜀川,纵游名山峨眉,然后再顺长江东逾三峡,历经襄阳、荆州,登攀太和山,直到匡庐(今庐山),最后又回到虎邱寺。
这时的虎邱寺,远不及当年繁华,人烟稀少,庙宇颓败,一副荒废的样子。&&明觉和尚早已西归了!真可法师旧地重返,不觉悲从衷来,感慨不置。
此时,因为香火难继,寺中僧侣斋饭竟然也难以维持。为了活命,僧侣们只好拿寺中古树作为代价,与附近人家换米度日。真可法师回来时,虎邱寺当年郁郁苍苍的参天古木,竟然只剩下了最后一株。而寺僧们迫于无奈,还准备拿这最后一株古树和人家调换五斗大米。真可法师苦劝不止,却又无法可解。这时,突然冒出几个小乞丐,他们向送米过来换树木的那户人家苦讨白米。那家主人无奈,只好舍米给他们。于是,伐木工匠的斧据只好暂停砍伐,大树因而得以暂时存活。
真可法师又担心大树已然横遭刀斧之祸,终有一日,不是被狂风刮倒,就是自己枯老而死。法师大动悲心用细土将刀痕斧迹一一掩埋起来,并暗暗祈祷道:如果虎邱寺还会再现昔日繁盛,那么枯树就活转过来吧!
后来,大树虽遭重创,居然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而虎邱寺呢,在真可法师的不懈努力下,也日渐繁盛起来,势可与昔日相媲美。
看到虎邱寺日渐昌盛起来,真可法师就放心地再次北上京师,来到京西名刹橝柘寺。慈圣太后听说了,特地委派近侍陈儒前来赐供斋食。真可法师因此得以随同来到雷音寺。就在宝殿内的佛祖座下,真可法师无意间发现了密藏和的黄金白银无数。真可法师一见,以为天助,就取出一些,前去赎回当年未曾赎回的琬公塔院,以了却心中梗蒂;至于其他的金银,却依然全部重新埋藏好,自己不取分文。
就在真可法师这次居停在橝柘寺时,曾经亲自戒示众人:一定先礼拜佛祖,然后方可吃斋。可是,有一次,他的一位佛中友人前来拜访,谈说间就忘了自己的戒示,没参拜佛祖就拿起筷子准备吃饭了。猛然间真可法师又突然省悟了自己的过失,赶紧前去参拜佛祖;然后又明告知事僧,说寺中有人犯了戒条,应该痛责三十大板。知事僧一听,愕然不知是谁。真可法师就说:&这人并非别个,正是我自己。&说完,便自行跪伏在佛祖像前,催促知事僧如数痛责,直杖得两股战战,鲜血淋漓,惨不忍睹。众人见了,不觉汗颜,如芒在背,钦赞不置。
明神宗万历癸巳(公元1593年)的七月,真可法师又和憨山大师一起,准备编修《大明传灯录》,前往睿曹溪洞开法脉。他们先来到匡山(今江西庐山),穷搜经籍,不懈修习,一直坚持了三个年头,直到万历乙未(即公元1395年),憨山大师供奉西天圣母,得受《大藏经》,并修筑成一座巍峨的海印寺。可是,他们编修的《大明传灯录》的别录却不意触犯了圣怒,憨山大师因此初逮捕下狱,不久,又流入雷州,而他们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才修筑起来的海印寺也被付之一炬,焚为灰烬。
当时,真可法师还在匡山居止,突闻事变,不觉大惊,赶紧在佛祖像前恭诵《法华经》达百部之多,希望佛祖保佑憨山大师,然后,他又赶赴京师,希望能够救助憨山大师出狱;可是,到了京师却才听说憨山大师已然南放,于是又马不停蹄、日夜兼程地往南疾奔,终于在长江边上追上了憨山大师。二人相见,唏嘘感叹不已。真可法师握着憨山大师的手说:&你如果不生还的话,我也不会活得很久了!&
这之后没多久,南康(今江西南康县)太守吴宝秀被奸人陷害下狱,他的夫人一念之下,竟然投环自尽。真可法师一听,不禁前事后事一齐涌上心头,感叹道:&世道如此黑暗,我仍当以慈悲为怀!&于是,便再下匡山,北上京师,经过多方努力,终于见到了身在狱中、面目全非的吴太守。真可法师感念他一生正直,所以便偷偷地传授给他&毗舍浮佛半偈&,告诉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下去,诵念十万遍,你就可以出狱了!&吴太守将信将疑,但徒囚狱中,并无其他事情可做,于是便开始诵念起来。而当他夜以继日诵念到八方遍次的时候,竟然就打动了神宗皇帝朱翊钧的善心,再次派有司仔细查审案情,终于得以无罪获释。从此,吴太守一心向佛,对佛法推崇备至,拜服得五体投地。
真可法师救助吴太守出狱之后,曾经宣告世人说:&憨山大师不回来的话,是我出世修佛的一大罪责;矿税不停,是我救世渡人的一大罪责;而《大明传灯录》不能行于世,则又是我慧命的一大罪责啊!&&如果我能完成这三大心愿、解脱自身的罪责的话,即使身死之后,魂灵不入王舍城,我也心甘情愿!&
可是不多久,朝廷上下全被一本妖言惑众的邪书所搅扰、震怒,有忌恨真可法师威容法器的奸佞之人便趁机向朝廷告发,一片慈肠善心的真可法师竟然被贤愚不分的官府逮捕入狱!
到了狱中,真可法师却依然一身正气、慨然正道。一天,他让狱卒给自己打来干净的水,独自沐浴净身,然后对侍从性田和尚说:&我就要西归佛国了,你替我去向江南诸护法告辞!&说完,念了一首偈子,便端坐而化。
御史曹学程一向敬重真可法师,突然听说法师圆化了,赶到狱中瞻仰毕,不禁感叹道:&法师,你去了好!你去了好!&话音未落,真可法师竟然重又悠悠醒转,圆睁双目,炯炯有神,瞅着曹御史看了几眼,却没说话,点点头,这才又悠然而逝。
这一天,是明神宗万历祭卯(公元1603年) 十二月十七日 。法师享年六十一岁,僧龄则长达四十一年。
在真可法师圆化之后十二年(万历乙卯,公元1615年),他的尸身才得以埋葬在双径山。第二年,他的闭门弟子法铠和尚又将他迁葬于五峰内文殊塔。
浏览次数:
2014 五台山佛教协会
五台山佛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admin@wtsfjxh.org(4)(18)(3)(2)(3)(1)
&&&&&&&&&&&&&&&&&&&&&&&&&&&&&&&
  修行,不只是一天到晚捧着经本念经、数着念珠念佛。古大德常讲“历事练心”,这才叫修行。历是经历,我们从早到晚,不晓得遇到多少人、遇到多少事情,就在这个人事里面磨练。如果遇到事就迷惑颠倒,那不叫修行。
把你所修学的这些理论、方法、境界应用在实际的生活上,用在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用在处理世间一切事务上,这样学佛,就学活了。把所学的这些道理、教训,都能够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上,这里面有快乐。这种快乐不是外面来的刺激,不是财色名食睡,不是这个东西,这种快乐是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
&&&&&&&&&&&&
&&& 这世界上,我们要感恩欢喜你身边的两种人:欢喜敬重你的人,让你明白了你的道念时刻在增长;欢喜诓骗你的人,使你明白了你当下业障还未消除。
& & & & & & &&
人都会做梦。有人在梦中发了财,有人在梦中升了官、出了名,有人在梦中娶了娇妻、生了爱子等等,这些是好梦;也有人在梦中破财、遭贬、遭灾、离婚甚至被杀,这些是坏梦。不管好梦、坏梦,人一旦醒来,就明白了那些全是假的,自己了无所得。于是便会或快或慢地把梦里的一切放下,转而去追求真实的东西,这叫觉悟;也有人从此便执迷于梦境,再也难以自拔,这是迷惑。
& & & & & & & & &
【第二觉知:多欲为苦,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农历大年初一到十五是中国人的大过年。在佛教的历史中,亦是非常殊胜的节日。因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在这十五天中,示现种种神变,降服了外道六师及其徒众。
话说,佛陀是如何调付他们的呢?当时,在王舍城竹园中的洴沙王已证得初果,对佛陀的信心十分坚强,常设上妙四事,供养佛及僧团。洴沙王有个弟弟,信奉外道六师。洴沙王为了度化他,便勒令他设宴供佛。这位王弟于是心不甘情不愿地设宴供佛,但同时,他也邀请了他的师父来参加筵席。到了宴客的时候,王弟先邀请外道六师,奉为上座,然后才遣人邀请佛陀及僧众应供。
当佛陀抵达宴会时,外道六师已在上座,佛陀与僧众只能坐在次位。此时,佛陀以神足之力,令外道六师忽然变在下座,如是三次,最后六师只好让座。接着在供食的时候,佛陀总是请王弟先供养他的外道六师。但每当六师要吃下食物的时候,食物便飞到空中,无法入口;六师要洗手的时候,水壶便自己关闭了起来。
供食之后,王弟邀请佛陀说法。佛陀表示,王弟
夜客访禅登峦峰,山间只一片雾朦胧,
水月镜花,心念浮动,空不异色,色不异空,
回眸处灵犀不过一点通,天地有醍醐在其中,
寒山鸣钟,声声苦乐皆随风,君莫要逐云追梦,
拾得落红,叶叶来去都从容,君何须寻觅僧踪。
&&&&&&&&&&&&&
每次去爬山,总会遇到一对恩爱的老情侣。渐渐地,有点熟了!
今天在半途的凉亭休息时,凑巧,一下子,老先生夫妇也来了,一前一后,缓缓地就坐在我的对面!
礼貌性点了头,羡慕的语气赞叹:「老先生。你很有福气喔!太太很漂亮!」
老先生:「谢谢啦!我太太是我年轻的时候,以五千元向我丈人买过来的,借用的而已!」
听得我一头雾水!用买的?借用的?
这时候有点嘟嘴的老太太说:「你别听他在臭盖!我是名正言顺娶的!」
这时,纳闷看着微微笑的老伯问:「太太是你娶的。怎么说是借用的?有结婚吗?」
老先生开怀的笑:「刚开始,我们根本都不认识。是媒人往来了好几趟,才促成的
&&&&&&&&&&&&&&&&&&
很久以前,在一个森林里,有一棵树,她很爱一位小男孩。每一天,这位小孩都会来,他捡拾许多树的叶子,编成皇冠,扮演森林里的国王。有时候,他爬到树上去,攀着树的枝干荡秋千、吃水果。有时候,他也和树玩捉迷藏的游戏。当小男孩累的时候,就在树荫下入睡,这棵树好快乐……
时间就这样过去,小男孩长大了,树常常很寂寞。有一天,男孩又来到树下。树说:“来啊!孩子,爬到我身上来,攀着枝干荡秋千、吃水果,在我的绿荫下入睡,过快乐的时光。”可是男孩说:“我现在长大了,不喜欢玩爬树游戏了,我要很多东西来享受人生,我需要钱,你能不能给我钱?”树说:“对不起,我没有钱,我只有叶子和水果,来采我的水果好了
&&&&&&&&&&&&&&&&&&&&&&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
你们各位来问我本焕小和尚,天天不过堂,为什么今天来过堂?我现在倚老卖老,虽然我倚老卖老,但我不比大家起的迟,我可以告诉大家,我每天四点就起床,一直诵经到七点,这是我自己要求的。为什么这样做呢?我是在修功德,各修各得,那么这就是多修多得,少修少得、不修就没得。这是古人讲的,不是我讲的。
为什么今天来过堂?因为今天是我们打佛七的第一天,到十七这一天,是我们一年一度的阿弥陀佛圣诞。为什么我们要纪念阿弥陀佛呢?你们各位想一想,我们过去的社会,家家阿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说明阿弥陀佛
&&&&&&&&&&&&&&&&&
这世界上,形形色色的人各种各样的行为背后的动力是什么?为利?为名?为感情?为物质?为精神?
仔细看看这些动机的背后,还有一个根本的共同的动机,那就是为了安乐.
安乐还有许多名字,代表它不同的侧面和程度,比如,快乐、幸福、享受、乐趣、舒适、喜悦、宁静、满足、安全……
安乐主要是内心的感受,它在心里,不在身外,所以内心如果不快乐、不满足,外境再美妙再丰富,也很难感到愉悦、富足;而一颗宁静柔和的心,在贫乏艰难的环境中,也能生出喜悦、自在。
倒不是说物资越贫乏,内心就必定越安乐,物质生活丰富就必定让人痛苦。这其实还是认为安乐与否完全由外在的物质决您现在的位置:
五台山佛协大事记
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
“现在佛号成了口号。我问他们为何见了面就要以佛号打头?很多人说不清理由。念佛不...[]
(本文来源:《五台山研究》&&编辑:君扬)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佛教在线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在线”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在线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
请您发表感言,注意文明用语并遵守相关规定五台山望海寺觉一法师开示:为什么总觉得求佛不灵验?
五台山望海寺觉一法师开示:为什么总觉得求佛不灵验?
我们总是觉得祈求不灵验,绝大多数时候都是急求果报,有求之心太重。当自己被心中的期望填满时,怎么能够看到佛菩萨给予的加持和指示呢?清晨的望海寺望海寺佛光普照什么叫做“加持”呢?被加持的不是外物,而是内心。当我们因为外在的因缘而启发了内心的善良和智慧,就是得到了加持。加持,既要有佛菩萨之“加被”,又要有自己至诚之“受持”,才能感应道交,内因外缘缺一不可。犹如天上有月,地上有洁净平静的水,才能印现出明月来;若水混浊扰动,则月影难现。中国五台山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五台山东台望海寺住持释觉一法师觉一法师书法展示心里真的有对三宝的至诚敬信之心,佩戴经咒、佛像才有加持力,若以戏笑心、轻狂心、迷信心、猎奇心、炫耀心佩戴,不敬轻毁,只会增长恶业烦恼。大多数人都追求外在的感应,却不知“加持”是由自己的信心与恭敬而来。佛菩萨并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形象,寺庙里的佛菩萨像,只是佛菩萨的一个表现而已,是为了便于我们用得上心的一个帮助。佛菩萨是一个清净圆满的境界,我们对佛法有信心,就能感受得到佛菩萨的加持,而不是用自己头脑中幻想的佛菩萨来要求外在,这样本身就是用错了心。要把一切境界,尤其是逆境都当作佛菩萨的加持,当作修行的最好机会。只有在困境、逆境、难境、苦境中,我们才有机会看到自己的烦恼、反省自己的过失、放下内心的骄慢、洗去表面的浮华,真实磨砺、成长,突破自己的生命境界。佛菩萨的加持有许多种,有时并不一定以我们想象的面目呈现。对于大修行人而言,外相上的苦难往往是重罪轻报的显现。真正的修行人会明白,佛菩萨最宝贵的加持不是外在的果相,而是让自己面临苦难时更加勇敢,更加慈悲,更加清净。佛菩萨的加持不一定是我们自己想象中的方式。如果自己能把一切境界都看做佛菩萨的加持,就能发现真正的妙处。有信心、希求心就能感得佛菩萨的加持,与佛菩萨相应。相应,凡夫怯懦的心会变得勇敢、染污的心会变得清净、愚痴的心会变得智慧、嗔恨的心会变得慈悲。所谓的加持,是借佛菩萨为外缘来启发我们自心深处的佛性。众生内心有佛性,佛菩萨为外缘,要靠信心、希求心为天线,把二者相连。“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是凡夫”是教导我们事事反观自省,把一切境界都当做佛菩萨的加持,而不是用佛法去对照观察他人,却忘记了检点修行自己。这是策励我们向内用功,并非否定对众生的慈悲心。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是佛菩萨孜孜不倦的事业。修行,上求与下化都要有,不可偏废。佛菩萨的加持,不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是帮助我们解决大事因缘,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轻松赚钱,自由生活,分享人生
作者最新文章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89e982bd5864394-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台山广宗寺演明法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