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不准说话猜一个字下午不准说话猜一个字是个什么字

先照原文填空.然后按要求做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 ).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 ).我浇水只是模仿(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①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0)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先照原文填空,然后按要求做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  ),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  )。我浇水只是模仿(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①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j0)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  ),根就会(  ),无法深入地下,一旦(d4n)我停止浇水,(  ),树苗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  )。
  他的一番(f1n)话,使我非常感动。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k3o)验,会锻(du4n)炼(li4n)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  ),努力生长。
1.写出近义词。
汲水(  )    依赖(  )
幸而(  )    情感(  )
2.读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第①句中的“不确定”指:________;第②句中的“不确定”指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答案,画“√”表示。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①人和树一样,如果能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就会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
②如果你的生活不稳定,你就要尽快熟悉环境,亲近环境,才能学会生活,长大成人。(  )
答案:解析:
  1.吸水;依靠;幸亏;感情
  2.树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人在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3.①√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小学语文
  先照原文填空,然后按要求做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  ),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  )。我浇水只是模仿(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①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  ),根就会(  ),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  )。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  )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从文中选出近义词
吸水(  ) 依靠(  )
幸亏(  ) 感情(  )
2.读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第①句中的“不确定”指(  )
A.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B.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第②句中的“不确定”指(  )
A.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B.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3.选择正确的答案,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A.人和树一样,如果能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就会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B.如果你的生活不稳定,你就要尽快熟悉环境,亲近环境,才能学会生活,长大成人。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语文教研室
  先照原文填空,然后按要求做题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  ),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收成。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  )。我浇水只是模仿(  ),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①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  ),根就会(  ),无法深入地下,一旦我停止浇水,树苗会(  )。幸而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会(  )。
  他的一番话,使我非常感动。②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  )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从文中选出近义词
吸水(  ) 依靠(  )
幸亏(  ) 感情(  )
2.读文中画线的两句话,第①句中的“不确定”指(  )
A.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B.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第②句中的“不确定”指(  )
A.指生活的变化无常,会经受困难或遭遇不幸。
B.在没有规律的自然环境中生长。
3.选择正确的答案,这段话中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  )
A.人和树一样,如果能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炼自己的意志,就会应付各种复杂的环境,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取得成功。
B.如果你的生活不稳定,你就要尽快熟悉环境,亲近环境,才能学会生活,长大成人。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随堂大验收小学语文第十册
读下面的课文,按要求做题
我不是有腿病吗,不但(  ),也(  )。我不知道花草受我的照顾,感谢我不感谢;我可得感谢它们。‖我工作的时候,总是写一会儿就到院子里去看看,(  )(  ),然后回到屋里再写一会儿,然后再出去。如此循(x*n)环,让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得到适当的调节,(  ),(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者天气突变,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  ),(  )。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照原文填空。
2.这段话已经分成两层,用“‖”表示。
这段话先写________,再写________。
3.“如此循环”在这段话里指什么,找出有关句子,画上横线。
4.下面哪句话的意思与“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意思相同,在括号里画上“√”。
①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不是真理。(  )
②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
科目:小学语文
来源:同步题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我爱姥姥家秋天的后院&&&&&&&&湛蓝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像一块巨大的宝镜,照着人间秋天的美景。&一行行的大雁,排成“一”字和“人”字向南飞去,它们“哦哦”地叫着,像是向人们报告:“秋天来啦,秋天来啦!”我喜欢秋天,尤其喜欢姥姥家的后院的秋天,因为那儿&充满了迷人的色彩。&&&&&&&&&&& 你看小院东边的那颗石榴树吧,靠上边的叶子已经变黄,下边的还是绿的,但已远远没有夏天那么郁郁葱葱,有的枝条上叶已落光,只有树枝挺在那里,枝头上挂着几个硕大的石榴,它们涨着红红的脸儿,裂着大大的“嘴儿”,像是在对主人&笑。 &&&&&&&&&& 小院西侧,有一颗柿树,被霜打过的叶子变得红彤彤的,已经剩下不多的几片。树枝上黄澄澄的柿子,让人馋涎欲滴。有一条枝上结满了柿子,把树枝都压弯了腰,我抬手就够到了一个,把皮剥开来吃上一口,啊!就像蜜一样甜。&&&&&&&&&&& 小院四周的栅栏上,爬满了丝瓜藤、豆蔓,上面结着长长的丝瓜和一嘟噜一嘟噜的豆角,哈!有一条“淘气”的丝瓜藤竟然爬到了离它不远的柿子树上,还在上&面结了条又粗又长的大丝瓜,看它那悠闲自得的样子,真像是一个大肚弥勒佛坐在那里,对人们说:“好凉快呀!” &&&&&&&& &忽然,一阵秋风吹来,又飘下几片树叶,啊!那边飞来一只漂亮的蝴蝶,随着叶子落在了地上。我悄悄过去要捉住它,待走近时,才发现原来也是片树叶。我不禁想起在幼儿园时,妈妈教给我的一首歌:“秋风吹,树枝摇,红叶、黄叶往下掉。&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 啊!歌儿美,落叶美,姥姥家的后院最美!1.仿照例子填空。&&&& 例:像(蜜一样)甜。&&&& 像(&&& &)热&&&&像(& &&&)苦&&&&像(&& &&)深&&&& 像(& &&&)凉&&&&像(& &&&)薄&&&&像(&&& &)高2.摘录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的“&&&&&&&&&&&& &”上。&&&&天蓝&&&&红彤彤&&&&&&&&&&&&&&&&&&&&&&&&&&&&&&&&&&&&&&&&&&&&&&&&&&&&&&&&&&&&&&&&&&&&&&&&&&&&&&&&&&&&&&&&&&&&&&&&&&&&&&&&&&&&&& 3.照原文填空。&&&&&&& 枝头上挂着几个硕大的石榴,它们&&&&&&&&&&&&&&&&&&&&的脸儿,&&&&&&&&&&&&&&&& 的“嘴儿”,像是&&&&&&&&&&&&&&&&&&&&&&&&&&&&&&&&&&&&&&&&&&……&&&&&&&&小院四周的栅栏上,&&&&&&&&&&&&&&&&&&&&&&&&&丝瓜藤、豆蔓,上面结着&&&&&&&&&&&&&&&&&&& 的丝瓜和&&&&&&&&&&&&&&&&&&& 的豆角。4.短文是按“总一分一总”构思的,先用中心句&&&&&&&&&&&&&&&&&&&&&&& &&概括全文的内容,然后按方位分述小院&&&&&&&&&&&&&&&&&&&&&&&&的石榴树,&&&&&&&&&&&&&&&&&&&&&&&&&&的柿树,&&&&&&&&&&&&&&&&&&&&&&&&&&&& 的丝瓜藤、豆蔓,最后以&&&&&&&&&&&&&&&&&&&&&&&&&&&&&&&&&&&&&&&&&&&&&&&&& 总结全文。5.读短文,找出秋天姥姥家后院有什么特点,写在横线上。&&&&&&&&&&&&&&&&&&&&&&&&&&&&&&&&&&&&&&&&&&&&&&&&&&&&&&&&&&&&&&&&&&&&&&&&&&&&&&&&&&&&&&&&&&&&&&&&&&&&&&&&&&&&&&&&&&&&&&&&&&&&&&&&&&&&&&&&&&&&&&&&&&&&&&&&&&&&&&&&&&&&&&&&&&&&&&&&&&&&&&&&&&&&&&&&&&&&&&&&&&&&&&&&&&&&&&&&&&&&&&&&&&&&&&&&&&&&&&&&&&&&&&&&&&&&&&&&&&&&&&&&&&&&&&&&&&&&&&&&&&&&&&&&&&&&&&&&&&&&&&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书余文字]恋爱中的鲁迅(局部书稿)
有出版意向者请邮箱我:之一:分享隐秘和艰难住处大风,把玻璃打碎了一块。但不久,又被迫搬到另外一个三楼上,楼上没有厕所,二楼有一个,大约,但被一户人家私有了,也不便去使用。公共厕所在遥远的地方,需要旅游很久,才能抵达。于是,每每在半夜的时候,跑到楼下,找一棵树,草草倾泻,了事。后来,终于找了一个替代的办法,用一个瓷的罐子,半夜里尿急了,便滋进去,可以想象,那是一个需要技巧的事情,罐子的口小,若是准确度欠了,准会尿在地上。还好,这事情没有其他的人看到,只写在信里,告诉许广平一个人。这是一九二六年的秋天,鲁迅先生在两地书里写的情节,每一次看到这里,我都会被他逗乐。然而,可乐的事情,才刚刚开始。听我往下说。班里的学生女生只有五个,大约也有漂亮的,但先生每每不看她们,即使是问询一些人生啊苦闷啊的问题,每每低着头应对。这也是在信里发了誓的。许广平回信时说,如此幼稚的信,幸好没有别人看到。两个人均料想不到,事情过了将八十年,被我看到,我看得哈哈大笑。感情从来和年代没有任何关系的。除了关心彼此的身体,也要把生活的四周告知对方,先生说起身边事情时,总是不露声色的幽默,譬如厦门大学的展览会。大约是为了活跃学校死气沉沉的气氛吧,学校突然决定搞一个文物展览,听说鲁迅的柜子里放了几只古老的拓片,便硬是拉他出来陈列,没有办法,鲁迅只好去了。到了现场才发现,并没有人帮忙。孙伏园给先生搬来一张桌子,先生便将两张拓片展开,压在桌子上,另外的几张呢,先生用手展开了一下,结果,惹得众人观望。那组织者便要求,先生站到桌子上去,好举得高一些,让更多的人看到。再后来呢,因为摆放的其他东西需要桌子,连同先生的那一张桌子也被没收了,鲁迅只好一个人站在那里以手展开那一张拓片。如此陈列一个著名的作家,实在是好笑得很。果然,许广平在信里笑话鲁迅,做这种傻事情,让风吹着,如同雕塑,滑天下之大稽也。可是鲁迅在接下来的信里,说,我只是说了一半,滑稽的事情多着呢,比起我的尴尬地站立,更让人笑话的是,展览会上展览的很多东西都是假的。寂寞总让人没有主意,在一封信里。鲁迅赞美许广平成熟了,而他在那样一个荒芜的岛屿上,盛开的全是寂寞。于是,除了到邮局等许广平的信,便在是宿舍里发明吃的东西。但他实在不大行,便也将失败的体验告知对方。能分享尴尬的人,一定是亲密的。果然,两个人从北京开始种下的芽苗,在厦门时已经生长得茁壮了。忙碌中,许广平给鲁迅织了一件毛背心,鲁迅穿在身上写信,说暖暖的,冬天的棉衣可省了。《两地书》,这是一本关于爱恋的书,里面没有任何矫情的文字,但它的确充满了爱。因为,这本书里,到处都是关于内心隐秘和艰难的分享。人世间,能与你分享幸福的不是爱人,能分享艰难的,一定是。我喜欢那条一九二六年秋天的背心,它把一个叫鲁迅的男人拴住。爱情,不过是一件毛背心的温暖。
之二:憋脚的心理医生一个小学生谨慎的问询,烟雾弥漫的理想啊,灰尘覆盖的前程啊,黑夜吞食的寂寞和无助啊,坎坷的道路啊,暗淡的人生啊。真让人苦闷,这苦闷比爱人还来得亲密,先生,可有什么法子能在苦药中加点糖分?这是许广平的第一封信,写于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当时,许广平和许羡苏交情颇好,而许羡苏呢,经常出入鲁迅所住的西三条胡同。偶尔会给许广平带来一些秘密的消息。惹得许广平极为嫉妒,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她写了这样一封信,信里面的措词极为柔软,撒娇还伴随着捂着嘴笑的羞涩,明智者若鲁迅先生,一看,便知,这是一个暗地里欢喜自己的人。心理医生,于鲁迅,倒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之前没有做过,之后,也很少做。但还是硬着头皮做了起来。安慰别人,最好的办法是丑化自己,自己越是窘迫,越显得对方所遇的困难巨大,对方的不安是正常的反应。这样,以铺衬的方式,鲁迅开始了幽默的话语自虐。他的大意是,人生的长路,最大的两个困难,一是歧途,一是穷途。若是到岔路口,遇到让人迷茫的歧途,他是不会学习墨子兄,大声哭着回家的。他的做法独特:“但我不哭也不返,先在歧路头坐下,歇一会,或者睡一觉,于是选一条似乎可走的路再走,倘遇见老实人,也许夺他食物来充饥,但是不问路,因为我料定他并不知道的。若是遇见老虎,我就爬上树去,等它饿得走去了再下来,倘它不走,我就自己饿死在树上,而且先得用带子缚住,连死尸也决不给它吃。但倘若没有树呢?那么,没有法子,只好请它吃了,但也不忍也咬它一口。”这真不是一个好的心理医生,最终的结局,还是没有法子。在此之前,他的学生,京报副刊的编辑孙伏园,曾经就“关于爱情的定则”一题求助于他参加讨论。他的答复也是如此,不过是爬上一棵树,看看老虎走不走的态度。每一次看到他给许广平的第一封复信,我都由衷地为先生“不装导师”的精神感动。要知道,一九二五年,呐喊一纸风行,他已经是万人的偶像,不独有他的学生。在郁达夫的笔下,就连北京大学的部分知名的教授,也都是他的崇拜者。这个时候,他清醒得很。他的清醒,还包括当时有部分人对他的批评。他对现实的不满坦露于文字,让很多人惊慌,认为他毒性颇大,过于放大黑暗。这一点,在一九二四年致李秉中的信里表达得非常充分。李秉中是何许人,是一个年轻的学生,大约受了鲁迅文字的影响,便和许广平一样,写信向鲁迅先生问计,大约也是黑暗和迷茫该如何度过之类的话题。好在,他的文字里没有许广平那股小女人撒娇的气息,让先生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所以,在复信里,鲁迅这样写道:“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得悲哀者,以此。然而这些话并非要拒绝你来访问我,不过忽然想到这里,写到这里,随便说说而已,你如果觉得并不如此,或者虽如此而甘心传染,或不怕传染,或自信不至于被传染,那可以只管来,而且敲门也不必如此小心。”李秉中向鲁迅先生借钱,二十元,鲁迅说,如果还需要的话,下周我还可以再帮你弄一些。那时,两个人只通了一封信。为了帮助李秉中,鲁迅一而二,二而三地给胡适写信,催促胡适能帮助李秉中看看稿子,并在信里反复说明,该学生很穷,等着书稿换钱。物质上的帮助,并没有解决李秉中心里的苦闷,不过,李秉中便南下,参了军,后来又留学到日本。许广平正是在这个时候,挂号请求鲁迅给她开处方治疗内疾的。已经满身毒气的鲁迅正在和现代派的陈西滢笔战,那个年代的文人关系复杂。陈西滢与林语堂、徐志摩、丁西林等人同在胡适任主任的北大英文系教书,而鲁迅却也在北大国文系代课。好玩的是,林语堂虽然是陈西滢的同事,却又是《语丝》的编辑。《语丝》自然是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人阵地。胡适与陈西滢被称为“现代派”或者“新月派”,也和他们的杂志有关。所以,当许广平小心翼翼地求诊于鲁迅,关于苦闷的滋味如何能有甜味时,鲁迅的答复妙趣横生:“对于社会的战斗,我是并不挺身而出的,我不劝别人牺牲什么之类者就为此。欧战的时候,最生‘壕堑战’,战士伏在壕中,有时吸烟,也唱歌,打纸牌,喝酒,也在壕内开美术展览会,但有时忽向敌人开他几枪。中国多暗箭,挺身而出的勇士容易丧命,这种战法是必要的罢。”躲藏。藏一个地壕里。可以抽烟,打纸牌,甚而开美术展览会。这样,总结了一下,鲁迅的药方是:我自己对于苦闷的办法,是专与袭来的苦痛捣乱,将无赖手段当作胜利,硬唱凯歌,算是乐趣,这或者就是糖罢。但临末也还是归结到“没有法子”,这真是没有法子。好在,许广平并没有像那只饥饿的老虎一样,在那棵树下耐心等着。所以,鲁迅先生很快就从树上下来了。属于他们热烈而暧昧的一九二五年即将来临。一个憋脚的心理医生,治不好病人,却可以将病人引到爱情的道路上来,忘记那苦闷的病痛,这大概,是人世间最好药方了吧。
之三:马前车后的暗恋日晚上,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哲学系排演了一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话剧。鲁迅很早就去了,坐在前排。许广平坐在后排,看到了他,在第二天信里写道:“先去也好,其实演得确不高明,排演者常不一律出席,有的只练习过一二次,有的或多些,但是批评者对于剧本简直没有预先的研究——临时也未十分了解——同学们也不见有多大研究,对于剧情,当时的风俗,习尚,衣饰……等,一概是门外汉。更加演员多从各班邀请充数,共同练习的时间更多牵掣,所以终归失败,实是预料所及。”之所以这样评价这次演出,因为许广平帮助了他们这次演出,大约前前后后地出了不少力,见证了那些个错乱又昏沉的现场,所以才在信里如此居高临下地评价,这些评价像一个任性的孩子,在《两地书》的开始,许广平的笔墨多是如此的,既小心翼翼,又奔放大胆。她和鲁迅的交往,用她1926年初冬给鲁迅编辑的那件毛背心就可以比喻了,即要小心翼翼地穿针引线,又要大胆奔放地设计有关爱情的图案。她的书信,也是这样的,有毛背心的温度,每每使孤单又寂寞的鲁迅内心暖热。在这封信里,许广平如数列出自己的成长故事,哥哥是一个进步的革命人士,在她小学未毕业的时候就离家到南京寻找自己的革命理想去了。及至她略能识字,便又被进步的报刊吸引,小小年纪便领着妹妹游走于街巷,甚至于路远的郊外,问寻进步书籍,每每失望而归。当时的她,喜欢看武侠小说,做梦时均梦到自己是江湖女侠,锄强扶弱,十分了得。然而,终究浑浑然而长大,了解了诸多社会内幕,有不平却无出力之所。所以,这个时候,她话锋一转,便写道:“我不自量度,才浅力薄,不足与言大事,但愿作一誓死不二的‘马前卒’,小喽罗虽然并无大用,但也不忍令他摇几下旗子,而建设与努力,则是学生所十分仰望于先生的。不知先生能鉴谅她吗?承先生每封都给我回信,于‘小鬼’实在是好像在盂兰节,食饱袋足,得未曾有了。”盂兰节,流传到民间,就是在每年七月十五的这一天,往贫穷和流浪的人手里派发食物。无疑,从鲁迅先生那里获得的,多是精神上的食物。接到许广平的这封信以后,鲁迅答应了许广平要帮忙的要求,在信里,鲁迅这样写道:“希望我做一些什么事的人,也颇有几个了,但我自己知道,是不行的。凡做领导的人,一须勇猛,而我看事情太仔细,一仔细,即多疑虑,不易勇往直前,二须不惜用牺牲,而我最不愿使别人做牺牲(这其实还是革命以前的种种事情的刺激的结果),也就不能有大局面。所以,其结果,终于不外乎用空论来发牢骚,印一通书籍杂志。你如果也要发牢骚,请来帮我们,倘曰‘马前卒’,则吾岂敢,因为我实无马,坐在人力车上,已经是阔气的时候了。”鲁迅的幽默在这一段里尽情绽放。得了老师的默允之后,许广平觉得生活里有了一丝光亮,时间正值四月初,迎春花的黄已经灿烂了,绿色也已经大模大样了,心事被这些明媚的东西照耀着,自然暖洋洋的。在接着的信中,她介绍她的生活:“我每日自上午至下午三四时上课,一下课便跑到哈德门之东去作‘人之患’,直至晚九时返校,再在小饭厅息,至午夜始睡……现在先生既不马而车,那么我就做那十二三岁的小孩子跟在车后推着走,尽我一点小气力罢。”如是,有了车后马前的交谊,自然感情发展得很快,查《两地书》可知,只隔了十天,一九二五年四月十六日许广平致鲁迅先生的信,开头第一句便是:“尊府”居然探检过了!是的,这大约是许广平第一次进入西三条胡同,查《鲁迅日记》日可知,许广平是拉着同学林卓凤一起去的。那天鲁迅的日记里记着:“下午小峰、衣萍来,许广平、林卓凤来。”那是普通的北京四合院:三间正大屋坐北朝南,客厅居于正中,是全家的吃饭、洗脸兼会客之的地方,而三间正房的后面向北延伸,有搭建的一个平顶的棚子,深灰色,这就是被称为老虎尾巴的鲁迅的书房兼卧室。有一个箱子很高,墙上贴着司徒乔的素描炭画《五个警察和一个孕妇》。床头写字桌上面的墙上挂着两个外国人的照片,放大了的,显得很奇怪。她们到的时候,李小峰和章衣萍正在和鲁迅聊《语丝》周刊的事情,见到有女生来拜访,便识时务地辞了去。收回到两地书中,在四月十六日晚上的这枚信件里,许广平是这样描述她的“鲁府印象”的:归来后的印象,是觉得熄灭了通红的灯光,坐在那间一面满镶玻璃的室中时,是时而听雨声的淅沥,时而窥月光的清幽,当枣树发叶结实的时候,则领略它微风振枝,熟果坠地,还有鸡声喔喔,四时不绝。晨夕之间,时或负手在这小天地中徘徊俯仰,盖必大有一种趣味,其味如何,乃一一从缕缕的烟草烟中曲折的传入无穷的空际,升腾,分散……尽管许广平在文后谦虚说自己不善描写,但文采已经尽露,表演完毕,这样贴近鲁迅寂寞的文字,自然会打动鲁迅。而正是这几天,鲁迅正在参与创办一个新的周刊,名字叫做《莽原》,许广平自然想去帮忙,想进步,不想做“人之患”。再岔开话题,解释一下这“人之患”,许广平这一点也是和鲁迅先生学的,常常以某种典故代替所表达的意思,孟子曰,人之患好为人师。所以,许广平的做人之患就是去做家庭教师。若是到鲁迅这里帮忙,自然会有更多的接触机会,但是,许广平的年纪轻,才华也不错,说不定,这一份隐约成长起来的暧昧花朵,会被另外的年轻人看中,浇些水,便掳了去。大约如此,鲁迅先生,并没有答应许广平的请求。秘密的信件还在继续,但称呼已经变了,许广平名字的前面出现了“小鬼”二字,这正应了鲁迅先生之前在信里给她解释“兄”这个称呼,那么,加了小鬼的许广平,是不是说明,她已经站在了鲁迅的马前车后了呢。我想,这是一定的。
本书纯属抄袭
之四:你这一匹害群之马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二日夜,鲁迅复许广平一封长信。开头便介绍了《莽原》杂志是如何开始的:“几天以来,真所谓忙得不堪,除些琐事以外,就是那可笑的《莽原》周刊。这一件事,本来还不过一种计划,不料有一个学生对邵飘萍一说,他就登出广告来,并且 写得那么夸大可笑。第二天我就拟了一个别的广告,硬令登载,又不许改动,不料他却又加上了几句无聊的按语。做事情遇着隔膜者,真是连小事情也碰头。至于我这一面,则除百来行稿子以外,什么也没有,但既然受了广告的鞭子的强迫,也不能不跑了,于是催人去做,自己也做,直到此刻,这才勉强凑成,而今天就是交稿的日子。统看全稿,实在不见得高明,你不要那么热望,过于热望,要更失望的。”《莽原》的名字也是和《语丝》所取的方式相同,“语丝”的名字是如何来的呢,据林语堂的一篇回忆文章说,是周作人和钱玄同翻字典,随便翻出一页来,看到的第一个字,组合到一起,便是刊名。不知道“莽原”是否也有如此传奇的出身。但鲁迅的解释是好玩的:近于旷野。旷野有很多种意象可以联想:荒芜、开阔、寂寞、灿烂,是矛盾又复杂的混合体。更有趣味的,第一期的《莽原》杂志的封面上,“莽原”二字是一个八岁的孩子写的,那稚拙的字比喻着一个新生的芽苗,实在是有大前景。第一期《莽原》里,除了鲁迅,还有高长虹和向培良的,这两个人均收鲁迅的影响,风格很是接近。然而,许广平一眼就看出署名“冥昭”的作品是鲁迅先生的。高长虹的《棉袍里的世界》也有些先生的作风在内。这判断是对的,正是由于这一篇文章,许广平对高长虹有了些好感,甚至,在后来的交往中,还给高长虹写过信,购买过高长虹的第一本诗集。总之,许广平这一次的好感,成了后来高长虹跑到上海辱骂鲁迅的导火线。第二期的《莽原》杂志,许广平投寄了一稿,但没有署名,所以鲁迅先生在复信中写道:“来信收到了。今天又收到一封文稿,拜读过了,后三段是好的,首一段累赘一点,所以看纸面如何,也许将这一段删去。但第二期上已经来不及登,因为不知‘小鬼’何意,竟不署作者名字。所以,请你捏造一个,并且通知我,并且必须于下星期三上午以前通知,并且回信中准说‘请先生随便写上一个可也’之类的油滑话。”怎么样,读到此处,亲昵感丛生,二人的师生关系已经有了更多的暧昧气息。如果说《莽原》杂志的创办给鲁迅与许广平在教室以外提供了一个心灵上交换眼神的阵地的话,那么,女师大事件则为二个提供了一个私奔的机会。一九二五年五月七日,女师大校长杨荫榆在学校里布置了一个讲演会,请校外所谓名人来演讲以壮他个人的声势。然而,当她主持会议时,学生们在台下集体反对,让她下台。两天后,她以“女师大评议会”的名义,开除了学生自治会的成员,六个人分别是: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刘和珍、许广平、姜伯谛。公告出来的当天,许广平在宿舍里看刚刚出版的第三期《莽原》杂志,她自己的笔名和她当时的心情非常接近。她的笔名是“非心”,而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便是个“悲”字。那天晚上,她执笔给鲁迅写信,最后一句,这样写道:“给我喝一杯冰激凌吧。”到底是关切到“许广平”这样一个熟识的人的命运,鲁迅纠集了周作人、马幼渔、沈尹默、李泰棻、钱玄同、沈兼士等“语丝派”同仁,在一九二五年五月二十七日的《京报》上发表了《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这份宣言是鲁迅手拟而后大家签名的。许广平看到报纸以后,当天晚上非常感动,给鲁迅写了长长的一信,不仅补充说明了她的过往,因为鲁迅起草的宣言而“红红的燃烧起来的”许广平,在信里对鲁迅说了两则关于爱惜身体的做法:1,戒多饮酒;2,请少吸烟。至此,两个人交流的内容除了空泛的理想和精神,终于落了地,终于成了饮食男女,开始关心对方的身体及健康,开始担心对方的咳嗽声及疾病。是年五月三十日,鲁迅回信,已经和现代评论派的陈西滢笔战了。这一天的《现代评论》上,陈西滢发表《闲话》一文,暗指此次的风波乃是某籍教授暗中鼓动,而且这位某籍教授前有一个好听的定语:“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势力的”。这一下指向了鲁迅,那么,只好开战。鲁迅在信的末尾一句说道:“待‘闹潮’略有结束,你这一匹‘害群之马’,多来发一点议论罢。”小鬼许广平,终于有了第二个称谓——“害群之马”,以后的许多信里,甚至包括二人结婚以后,鲁迅给母亲鲁瑞的信中,对许广平的称呼一直以此名字的缩写代替“害马”。暗夜的一九二五年,两个年纪相差近二十岁的异性,因着这样一起风潮,慢慢地伸出了手,就差几封信的距离,两个人就要握在一起了。
写得亲切。
谢庆德兄鼓励。之五:西瓜皮第一次给鲁迅投稿,许广平的稿子上未署名。鲁迅收到以后,复信曰:“广平兄,来信收到了。今天又收到一封文稿,拜读过了,后来三段是好的,前一段累赘一点,所以看纸面如何,也许将这一段删去。但第二期上已经来不及登,因为不知‘小鬼’何意,竟不署作者名字。所以请你捏造一个,并且通知我,并且必须于星期三上午以前通知,并且回信中不准说‘请先生随便写上一个可也’之类的油滑话。”鲁迅的三个“并且”很是率真,露出贪玩的本性。果真,这三个并且很快惹得许广平也顽童起来,在两天后的四月三十日的回信里,许广平写道:“鲁迅师,因为忙中未及在投稿上写一个‘捏造’的名字,就引出三个‘并且’,而且在末个‘并且’中还添上‘不准’,这真算应着‘师严然后道尊’那句话了。”两个人的感情通常在信的开始和结尾纠缠,一个自称小鬼,嬉笑且摆出怒放的姿势,一个自称师长,深沉且玩弄幽默的词句。这是《两地书》之所以在当时风行的原因。一篇稿子的署名,也可以往内心里的沟通。许广平向鲁迅罗列自己曾用的笔名,大约有“非心”,但非心这个名字并未遂心愿,在投寄到孙伏园那里后,被孙伏园改成了“维心”。后来还用过“归真”、“寒潭”、“君平”等,这一次给鲁迅投的一篇小杂感,到底是署上许广平,还是“西瓜皮”呢,西瓜皮是她们宿舍里的同学们相互昵称的诨名,这名字光滑得很,甚至还有一些讽刺。最后,许广平干脆列出“小鬼”一名,说小鬼与西瓜皮,是我现在最喜欢的两个名字,鱼与熊掌也,不知如何取舍也,“请先生随便也上一个可也”。两个人在倒茶喝水之间,在问寒嘘暖之间,在鸡毛蒜皮之间,在西瓜皮和捣乱小鬼之间,就开始了“眉来目去”,脉脉含情。鲁迅在回信里这样评价了许广平的假名字:“话题一转,而论‘小鬼’之假名问题。那两个‘鱼与熊掌’,虽并为足下所喜,但我以为用于论文,却不相宜,因为以真名招一种无聊的麻烦,固然不值得,但若假名太近于滑稽,则足以减少论文的重量,所以也不很好。你这许多名字中,既然‘非心’总算还未用过,我就以‘编辑’兼‘先生’之威权,给你写上这一个罢。假如于心不甘,赶紧发信抗议,还来得及,但如到星期二夜为止并无痛哭流涕之抗议,即以默认论,虽驷马也难于追回了。”果然,西瓜皮未获通过,却使得鲁迅先生在读到此信时欣欣然有快意也。从他回信的那字里行间可见其笑容,“如到星期二夜为止并无痛哭流涕之抗议”,这一句,已经在文字里伸出了手指,我看到试图替广平兄拭泪的鲁迅先生得意的笑容。此信之前,鲁迅被北大所办的《猛进》杂志赞美,里面的原意是这样的:“鲁迅的嘴真该割去舌头,因为他爱张起嘴乱说,把我们国民的丑德都暴露出来了。”这话的确是赞美的,因为,作者借此反话来讽刺国民的愚笨和不自知。鲁迅是如何应对许广平的关心的呢,他回答像西瓜皮一样的滑稽:“割舌之罪,早在我的意中,然而倒不以为意。近来整天的和人谈话,颇觉得有点苦了,割去舌头,则一者免得教书,二者免得陪客,三者免得做官,四者免得讲应酬话,五者免得演说,从此可以专心做报章文字,岂不舒服。所以你们应该趁我还未割去舌头之前,听完《苦闷的象征》,前回的不肯听讲而逼上午门,也就应该记大过若干次。”许广平和同学们逃课,去抵制校长杨荫榆去了,鲁迅的关心,这个西瓜皮会被自己的“冲动”滑倒。记大过,则意味着旧私塾先生的打手尺之类,这种比喻,让许广平感到某种私有的亲昵。是啊,告诉自己的老师,我的诨号叫做西瓜皮,这是不是一种调皮的暗喻呢,吃完了西瓜,必然就要扔掉西瓜皮,但,亲爱的鲁迅先生吾师左右,你若真是扔掉了这块“西瓜皮”,我一定会绊倒你的,这是毫无疑问的。这句话,是我替许广平说的。
之六:五月八日的信林语堂说,周氏兄弟,周作人氏是凉的,而鲁迅是热的。可是,要我说,《两地书》中,鲁迅是凉的,许广平是热的。《两地书》之北京通信中,许广平几乎是以每两天一封的速度燃烧着鲁迅,一个小姑娘,用小心翼翼的崇拜和直入活泼的性情硬是将面孔暗淡的鲁迅先生点燃了,僵硬被青春的气息覆盖,暮气被调皮的问话洗净,鲁迅不得变得柔和又幽默起来。鲁迅对于年轻人,总有数不清的同情与热情要派发,轮到了许广平,则又多了亲昵和隐秘。从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一日收到许广平第一封信开始,鲁迅几乎是每信必复。到了五月八日这天,两个已经往来二十封信。可是,《两地书》中,鲁迅致许广平的信却是缺失的。第一次读两地书,就想,大约是一九三十代编的,当时鲁迅故意拿掉了这封信。故意拿掉,则一定暗示着,这信里有羞于让大家知道的亲昵话。可是,整体看《两地书》的时间,这一九二五的五月八日,只是两人刚刚开始通信不久,连暧昧的气息尚未释放出来,两个人正处于一场武林大会的决战状态,都紧绷着神经,仿佛某一刻的松驰就会败下阵来。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仍然隔着一层模糊的纸,需要一次无意中湿了对方衣服的水杯来拉紧两人。看来,过于暧昧的话话不大可能有,但一定是有亲昵的暗喻而让鲁迅自己觉得不好意思,才在第一次编辑《两地书》时,故意藏下了。而正在这紧要的时候,许广平因为不满校长杨荫榆的种种举措,在集会时带头闹事而被学校处分,仿佛是要开除刘和珍和许广平等六人。正因为此,一向勤于向鲁迅诉说苦闷并千方百计设计刁难问题的许广平沉默了几天,我查了一下,从五月三日收到信件,又到五月八日收到第二封信和新出版的有她自己作品的《莽原》杂志,许广平于五月九日夜方才回复。时间将近一周,这是许广平心里最暗淡的时候。迟迟收不到回信的鲁迅,不得不于五月八日写了一封信件,大约是凭着猜测对许广平进行一番劝导或者安慰。许广平为什么没有回信,在回信的第一句便可知了:“收到五三,五八和第三期《莽原》,现在才作复,然而这几日中,已发生了多少大大小小的事,在寂闷的空气中,添一点火花的声响。”大大小小的事情,自然是指北京大学生到章士钊的住宅前示威,以及同一天,以许广平和刘和珍等六人为首的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成员在杨荫榆的演讲会公然让她下台事件。五月七日下午,学校便贴出告示,开除蒲振声、张平江、郑德音、刘和珍、许广平、姜伯谛六人。五月八日的鲁迅日记里写道:往女师大讲并取工资。那么,鲁迅一定是看到了昨天已经贴在墙上的告示,于是当天便给许广平写了一信。这应该是一贴对于疼痛部位进行推拿按摩的信件。这封信起了它应有的作用,因为,正在情绪低落不知所措的许广平看到五月八日鲁迅的信件以后,洋洋洒洒,回信达千余字。并且在信里缘引鲁迅的句子:“因征稿而‘感激涕零’,更加上‘不胜……之至’,哈哈,原来老爷们的涕泗滂沱较小姐们的‘潸然泪下’更甚万倍的。既承认‘即有此泪,也就是不进化’,‘……哭……则一切无用’了,为什么又要‘涕零’呢?难道‘涕零’是伤风之一种,与‘泪’、‘哭’无关的吗?”“哈哈”,这样的语气词已经说明了鲁迅用词的精准,他用自己信件里的句子作为绳子,将情绪陷阱里的许广平救起。查鲁迅的日记,一九二五年五月八日,没有任何关于许广平书信的记载。大约也是故意不记的。这封五月八日的书信,于是成了一个谜语。我觉得,那封信里一定有丑化自己的笑话,用于逗弄许广平,以至于许广平在回信里百般地引用“眼泪”和“哭泣”等柔软的词句。过了几天,即五月二十七日,鲁迅与周作人等七人联名写了一个宣言,声讨女师大校长杨荫榆,甚至还引出了和陈西滢、徐志摩、李四光等人的笔战。也都是与许广平的五月七日被开除事件有关。当鲁迅在墙上看到启事,自己心爱的学生,被学校开除,当天晚上,便抑住心情里对局势的悲观,强打精神,安慰许广平。《两地书》北京通信中,自此信开始,亲密度增加,甜蜜的词语也增加了。然而,五月八日的信件,始终是个谜。
这个很好看啊
对的,非常好看。
之七:寂寞燃烧带头闹了事,获得暂时的掌声,然而,事后,那些在台下鼓掌的人,各自吃饭劳作或者恋爱去了。若再发动他们,就缺少激情了。沉默了大约十天的时间,一九二五年五月十七日,许广平给鲁迅写了一封短信,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满腹的怀疑,早已无从诉起”。信里所要表达的主题,大致是失落和孤独,有一句话是这样的:“这一回给我的教训,就是群众之不足恃,聪明人之太多,而公理之终不敌强权。”这一回,当然是指许广平等六人带头闹事,抵制杨荫榆的事件,杨荫榆其实人还是不坏的,据载,她是抗日分子,一九三八年因为抗日而死,可谓民族英雄也。但在一九二五年,却的确是国民政府的帮凶。为了能让学校在国耻日这一天安静些,杨荫榆也想了好多办法,其他学校都跑到教育部长章士钊家门口了,可是女子师范大学却关了大门,杨荫榆请了不少社会知名人士到女师大讲演。国耻日这一天,学生们都酝酿了好多爱国的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发泄出口,便闹将起来。那么,正好,借着这件事,开除了带头的几个学生。许广平在被公布开除之后,马上就感觉到了群众的麻木不仁,因为,她丝毫没有获得英雄的感觉。而是窥探出众多同学的冷眼看烟花的寒冷。果然,同学们开始疏远她,连同一个宿舍里的女生们都结群避开她。过了几天,五月二十七日,早上第一节课,是沈兼士的形义学课,照例是点名的,却没有点许广平的名字,许广平下课的时候才发现,沈兼士的那个点名册上,自己的名字被用墨水涂掉了,有几个关系较好的同学看到了,安慰她,但也有个别的同学暗暗嘲笑她,好出风头,总要付出代价的。许广平的感伤可想而知,好在中午的时候,在《京报》上看到了鲁迅起草的《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签名的人达七人,除了鲁迅和周作人之外,还有马幼渔、沈尹默、沈兼士、李泰棻、钱玄同。这是多么温暖的一个火把啊,把正在孤单路途上跋涉的许广平照亮,甚至温暖。她在五月二十七日晚致鲁迅的信里写道:“不少杨党的小姐,见之似乎十分惬意(指点名册上许广平的名字被涂掉一事)。三年间的同学感情,是可以一笔勾销的,翻脸便不相识,何堪提起!有值周生二人往诘薛,薛答以奉校长办公室交来条子。办公室久已封锁,此纸何来,不问而知是偏安的谕旨,从太平湖饭店颁下的。”薛,是指当时女师大的教务处长薛燮元,他自然是维护杨荫榆的,早在四月份许广平致鲁迅的信中已经提到过此人,当时这样写:“日来学校演了一幕活剧,引火线是教育部来人,薛先生那种傻瓜的幼稚行径。”当时的情形是这样的,一九二五年四月三日教育官员视察女师大,然而,学校里的学生们正在轰轰烈烈地驱逐杨荫榆,贴满了标语和告示,薛燮元看到后立即撕毁,然而,越撕越多,直到抱了一怀,仍然还有。所以,薛的话自然不可信的。那几日,许广平心里总不平静,被群体高高抛起时的快感尚未消化,却已经被重重地摔在地上。这个时候,看到自己的名字被涂上了墨水,便觉得,自己的心也一并被染黑了,那是暗夜的悲伤,浓郁得化不开。只好给鲁迅写信诉说凄凉。写信之前,又仔细地读了鲁迅前一封来信,当看到了鲁迅在信里说:“我现在愈加相信说话和弄笔的都是不中用的人,无论你说话如何有理,文章如何动人,都是空的。他们即使怎样无理,事实上却招招得胜。然而,世界岂真不过如此而已吗?我要反抗,试他一试。”读到这几句话以后,许广平觉得有一股火焰在自己的内心里燃烧了起来,身体的温度慢慢升腾,竟然脸红心跳。她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信中写道:“读吾师‘世界岂真不过如此而已吗……’的几句,使血性易于起伏的青年如小鬼者,顿时在冰冷的煤炉里加上煤炭,红红地燃烧起来。然而这句话是为对小鬼说的吗?恐怕自身也当同样的设想罢。”鲁迅收到信后,立即回复:“现在老实说一句罢,‘世界岂真不过如此而已吗……’这些话,确是‘为对小鬼而说的’。”在许广平那一段被孤立的时间里,内心里一直被鲁迅的书信燃烧着。脆弱的时候,她甚至在信里写到自己的初恋,她从广东到北京以后,曾经喜欢过一个男的。当时许广平被人传染了猩红热,住在医院里,那个男人欢喜她,不顾一切地照应她,结果自己的身体抗力差,也得了猩红热,死了,她的第一份爱情成了空白。她还向鲁迅坦白了她哥哥的死,她父亲的死。并因为自己亲人的死去而痛恨所有活着的人。她的原话是这样的:“为什么他不死去,偏偏死了我的哥哥。”写完了这封信,并没有寄出去,而是直接送到了学校的办公室教师的信箱里。在信的上面,还附了一个字条。那字条也一定有被墨水涂了阴暗表情。《两地书》出版时,这张字条丢失了,没有编入。但据我猜测,内容应该大致如下:鲁迅师,五月七日的事件京报为何不见有任何报道,我在这种沉默中闻到了油墨的味道,除了我的名字之外,被涂黑的事物,原来还有一些。这不得不使的内心感到寂寞。鲁迅师,谢谢你的火焰,温暖了,燃烧了我。自然,写到这里,我必须声明,以上内容,纯属杜撰,实在是不大严肃,死罪死罪。
回复作者:唐棣之花 回复日期: 14:18:46 
这个很好看啊-------菜园糖兄吗,问好,欢迎多来支持。作者:尘青 回复日期: 21:22:37 
对的,非常好看。------谢尘青兄鼓励。
鲁迅那是也是个老人了,老人一旦点燃恋爱之火,又焕发青春了
之八:鲁迅枕下那柄短刀日,鲁迅作了《过客》一文,剧本,像一个黑白电影,有寓言一般的品质。只有三个人物,老人、孩子和过客。我喜欢开头的字幕,如下:时间,或一日的黄昏。地点,或一处。人物,老翁约七十岁,白头发,黑长袍。女孩约十岁,紫发,乌眼珠,白地黑方格长衫。过客——约三四十岁,状态困顿倔强,眼光阴沉,黑须,乱发,黑色短衣裤皆破碎,赤足著破鞋,胁下挂一个口袋,支着等身的竹杖。剧情简洁得很,若不是背后的黑暗幕布里隐藏着太多的比喻,这个剧本就显得过于幼稚了。然而,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有无限的空白供我们来猜测,来填补,来畅想,来思考和怀疑。这这个黑白电影里,主人公没有名字,没有出处,从一个不知道什么地方的遥远来到现实里,他问路:“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个所在吗?”老翁回答:“是坟”。可是,孩子则回答:“那里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每一个年纪所看到的风景大不相同,就像老人和孩子,对于世界的发现,有着截然相反的描述。而过客是个中年男人,他经历了满清王朝的末日、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五四运动、军阀大混战、国民党执政、共产党萌起。世界突然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混乱里,所以,一时间看不清前途,或者对政府规划的前途有些怀疑、迷茫,是切实的。与其说是描述一个受伤了过客对于前途的寻找,不如说是鲁迅先生的一个自况。日,鲁迅致信许广平,写道:“你的反抗,是为了希望光明的到来罢?我想,一定是如此的。但我的反抗,却不过是与黑暗捣乱。大约我的意见,小鬼很有几点不大了然,这是年龄、经历、环境等等不同之故,不足为奇。例如我是诅咒‘人间苦’而不嫌恶‘死’的,因为‘苦’可以设法减轻而‘死’是必然的事,……又如来信说,凡有死的同我有关的,同时我就憎恨与我无关的……,而我正相反,同我有关的活着,我倒不放心,死了,我就安心,这意思也在《过客》中说过,都与小鬼的不同。其实,我的意见原也一时不容易了然,因为其中本含有许多矛盾,教我自己说,或者是人道主义与个人主义这两种思想的消长起伏罢。所以,我忽而爱人,忽而憎人。”鲁迅总是担心自己所经历过的黑暗的气息不小传染给年轻人,这一点,他在一九二四年致信李秉中时也谈到过:“我自己总觉得我的灵魂里有毒气和鬼气,我极憎恶他,想除去他,而不能。我虽然竭力遮蔽着,总还恐怕传染给别人,我之所以对于和我往来较多的人有时不免觉得悲哀者以此。然而这些话并非要拒绝你来访问我,不过忽然想到这里,写到这里,随便说说而已。你如果觉得并不如此,或者虽如此而甘心传染,或不怕传染,或自信不至于被传染,那可以只管来,而且敲门也不必如此小心。”鲁迅的书信集里,男读者中只有和李秉中讨论过死亡和爱情,而女读者中,则只有许广平。许广平在读过鲁迅的书信,很有些担心鲁迅的不怕死。又加上,她在坊间听说了一些传言,才马上回信说:“自然,先生的见解比我高,所以多‘不同’,然而即使要捣乱,也还是设法多住些时好。褥子下明晃晃的钢刀,用以克敌防身是妙的,倘用以……似乎……小鬼不乐闻了!”许广平在日的回信中,末尾的省略号里的内容,是指鲁迅的自杀。鲁迅枕下的一把短刀大约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同学送他的,他一直珍藏着。及至周错兄弟闹了纠纷,分开来住,先是住在砖塔胡同俞芳姐妹三人的院子里,后来又买了西三条胡同的宅院,有一阵子,家里特别热闹,鲁迅为了逗女孩子们开心,也会吹牛说自己在日本也学过武士道的功夫,大约也用那柄短刀舞过几下体操动作。在日本留学期间,学校里有体操课的。在《过客》里,鲁迅的确让过客负了伤的,脚流了血,但却并没有给他配备合适的武器,往前走,往坟地里走,往荆棘密布的未来走,却是拖着伤痛的身体。可见鲁迅果真像过去致李秉中的信中所说的:“我常想自杀,也想杀人,但却没有勇气。”对于死,没有勇气。所以说,只好发一通议论,这在和许广平的通信中也不止一次的提到。自然,那一柄刀并不是用来自杀的。鲁迅在收到信的当天就回了信,说明,这不过是流言。因为去西三条胡同和砖塔胡同的青年学生很多,也不知是谁说起了他的那柄短刀,一来二去便走了样。遂有鲁迅藏刀于枕下,随时有自杀的念头的传言。越是不实的荒唐的言论,越容易传播。于是,到了许广平的耳朵里,已经彻底变了样。鲁迅只好直接回答她:“短刀我的确有,但这不过为夜间防贼之用,而偶见者少见多怪,遂有流言,皆不足信。”鲁迅的现实生活是什么呢,寂寞的过客,他从一八九八年开始成为过客,在南京更名为周树人,四年后乘船抵日本,之后,问路不知道有多少次,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坟”的前方是什么?直到一九一八年,因为一个机缘,他写了一部《狂人日记》,才有了鲁迅这个名字。但是,即使是他吃了一阵子饱饭,或者洗干净一段时间的脸面,但很快就又被社会现实的染缸给染黑了。作为一个过客,他需要有一柄刀,不是用来切割自己,自杀,而是用来切割路上的荆棘及食物。一九二五年的五月,鲁迅来到了女子师范大学,作为一个过客,他问许广平,前面有什么?许广平告诉鲁迅:“前面有许多许多野百合,野蔷薇,我常常去玩。”鲁迅便出发了,他明知道,前面有坟,有数不清的尸骨和荆棘。好在,鲁迅在枕下有一柄短刀,大约,鲁迅先生想把这柄刀带进梦里,把黑暗的一切都刺破。
回复作者:剩人2008 回复日期: 11:53:14 
好文!---------多谢剩人兄。 作者:琉璃锺 回复日期: 17:25:42 
鲁迅那是也是个老人了,老人一旦点燃恋爱之火,又焕发青春了--------兄台好。彼此时鲁迅四十又五,还不算太老。作者:拔剑击柱 回复日期: 17:33:59 
这个好------兄好。
对于朱安,不知道说什么。
鲁迅是我的偶像
很耐看的文字
鲁迅不是我的偶像,总是觉得他过于严肃了。但是楼主的文字却让我看到了一个温情风趣的鲁迅。两地书很好,楼主的解读更有味道。不错,加油。
大家还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丽蓝十字验孕棒不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