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谁先发起进攻最大功臣是谁

  喜欢历史就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lishistory 每天都有精彩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喜欢就帮我们转发分享,我们会不断给大家分享精彩历史故事。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而帮助曹操完胜袁绍的最大功臣则是荀攸,荀攸在官渡之战至少立下了四件大功——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的第一件大功:从救刘延于白马,画策而斩颜良。
  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二月。袁绍派郭图,淳于琼,颜良攻打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四月,曹操亲自往白马救刘延。荀攸以军师身份相从。
  这时,荀攸分析道:“今我军兵少,难以与敌军相敌。必须分敌军之势乃可。主公应到延津,佯作出将兵马渡河向敌军西侧的样子,袁绍必定分军而西应之。然后我军以精锐袭白马,颜良则必可擒矣!”
  曹操依计而行,果然不出荀军师所料,袁绍听闻曹操将西渡河,果分兵西应之。
  曹操于是引军反回,兼行而取白马,及到白马十余里时,颜良方知曹军至,大惊,亟出战。史载“曹操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的第二件大功:不急不徐,稳定军心;妙弃辎重,得斩文丑。
  曹操既用奇计,拔白马,斩颜良。袁绍既惊且怒,自率军来战曹操。当时袁绍兵多且强,曹操兵少,不能抵敌。只有带着拔白马而获得的辎重物资,循河而西。
  袁绍以怒疾追不舍。曹军诸将皆恐,俱劝曹操放弃辎重,以避敌为上。他们都劝道:“宜先弃辎重,我等率精锐骑兵保得主公先还营为上。”
  只有荀攸曰:“差矣!此正是擒敌之际,奈何逃而还营!”史载,当时曹操闻得荀攸此语,“乃目视荀攸而笑”(示赞叹之意)。
  于是曹军用荀军师计,众骑皆下马藏于野,并将辎重就道而至,有顷,袁绍军大将文丑及刘备将五,六千骑追至,骑兵漫野而分取辎重,荀攸曰:可攻矣!
  曹军骑兵皆上马,当时曹军骑兵不满六百,却纵出击之,大破绍骑,并斩文丑。
  颜良,文丑,俱是河北之名将,经此二役,悉斩之。史载,“令绍军为之气夺!”
  荀攸在官渡之战中第三件大功:慧眼如炬,识得许攸来降是真非诈
  建安五年,十月。许攸叛袁绍来投曹操。(本小文盖叙荀军师之事,至于许攸来投曹操的原因不予详述。)
  许攸之叛袁投曹,是整个官渡之战的的一大关键。而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许攸给曹操集团带来的一条关于袁绍军的重要军事情报,即:
  “袁绍已遣淳于琼等领万余兵迎运粮,驻于乌巢,将骄兵惰,宜击之!”
  何所谓稍纵即逝,逝不再至的良机?这便是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延误战机不仅仅是对敌人的宽容,更是对己方的残忍!因为延误一条重要战机而于整场战役的胜利失之交臂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
  特别是作为当时兵势偏弱的曹操一方来说,更加有必要牢牢把握和抓住每一个机会,特别是许攸投曹所带来的这条至关重要的军事情报。
  而面对许攸的“袁绍已遣淳于琼等领万余兵迎运粮,驻于乌巢,将骄兵惰,宜击之!”这条颇为诱人的军事密报。
  据三国志载,“曹军诸将皆疑”,即怀疑许攸来降的真实性和这条军事密报的可靠性。
  唯有荀攸和贾诩二人深信不疑,并深劝曹操袭取乌巢。曹操信然。
  后来的事情便是大家所熟知的了。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守营,自将步骑五千往,衔枚缚马口,步兵抱束薪,连夜袭取乌巢。淳于琼在天明时于乱军中被斩杀。
  在乌巢的一把映天大火中,曹操取得了整个官渡战役中最为关键的一场重大胜利。
  关于荀攸还有后话,建安八年,曹操方欲南征刘表,而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在冀州又自相残杀了起来。曹操面临到彻底平定河北的大好时机。
  对于是南征刘表还是北定冀州这个问题,曹操向群臣询问意见。群臣多以为刘表强,应该先平之。而袁谭,袁尚不足为虑。
  眼前当务之急在于先平定刘表。若贸然征冀州,刘表在后突袭,乃是大患。
  只有荀攸清楚地看清了时势,一针见血地指出:“天下方有事,而刘表坐保于江,汉之间,其无四方之志可知矣!” 清楚而明确地指出若征讨冀州,不必过于担心刘表的在后发难。
  曹操从荀攸之策,北征冀州。建安九年七月,大破袁尚。八月,斩审配于邺。建安十年正月,斩袁谭于南皮。
  冀州平。曹操向汉献帝上表赞封荀攸曰:“军师荀攸,自初佐臣,无征不从,前后克敌,皆攸之谋也!” 意思就是打了胜仗都是荀攸的功劳,于是皇帝封荀攸为陵树亭侯。
  建安十二年,增邑七百,转为中军师。魏国建,荀攸为尚书令。
  时人赞曰:荀令君之仁,荀军师之智,斯可谓近世大贤君子也!作者:大漠有孤烟 很惊讶?揭秘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真正原因
  关于曹操的失败,史学家已经罗列了非常多的原因,那么这些因素中哪些才是决定性的呢?
  一是曹操骄傲自满,过于轻敌。
  由于曹操在此前的战事中一路高奏凯歌,接连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割据势力,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从而内心开始漂漂然起来,他率领大军来到长江后,根本不把孙刘联军放在眼里,在战斗之前就已经开始盘算胜利后在江东如何享乐,没有象此前管渡之战时那样细心研究战略战术,也没有精心安排细作到江东去探听军情,反而疏于防范,让孙权的耳目三番五次的混进军营刺探消息。
  曹操最为疏乎大意的就是没有仔细考察黄盖投降的真伪,以及庞统来献“连环计”的用心,这两件事是导致火烧赤壁的直接原因,由于曹操的骄傲自满,没有及时识破孙刘联军这两次计谋,从而为赤壁之战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晋代史学家习凿齿在《汉晋春秋》中指出曹操被胜利充混了头脑,骄傲自满、求胜心切,在战争的指挥策划中显得心浮气躁,从而导致了大败,他说:“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于数十年之内,而弃之于俯仰之顷,岂不惜乎!”可见曹操由于一时的疏乎大意,没有认真的看清当时的形势,从而导致大败,将数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
  曹操的自大还体现在他不听劝告上,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狼狈的从华容道逃跑,慨叹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国志·魏书·郭嘉传》),开始后悔没有人给他出谋划策,其实早在他准备挥师南下时,谋士贾诩就力谏曹操不宜南下,因为当时时机并不成熟。《魏志?贾诩传》写道:“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
  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饷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不可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而黄盖诈降、庞统献“连环计”的时候,程昱等人就劝曹操要谨慎小心、明察秋毫,但曹操不听劝告,一意孤行,从而导致上当中计,兵败赤壁。
  二是曹操军队组成混乱,不习水战。
  曹操的军队从北方而来,大多不习水战,而且组成混乱,其中既有原来袁绍部队的军士,在官渡之战后投降曹军,也有中原平定徐州时候的投降部队,还有平定荆州时收服的投降部队,更有曹操早期镇压黄巾军时投降的黄巾军,真正属于曹操嫡系部队的本来就不多,而且这些各种背景的部队被曹操纳入编制后还没有认真从思想上和心理上加以统一,内部纷争矛盾众多。
  更为重要的是曹军不习水战,他的军队组成绝大部分是北方人,不习惯船上作战,其中唯一善于水战的部队是是荆州被迫投降的水军,而这些人军心不稳,战斗力大为削弱。也正是这个原因,周瑜等人才请出凤雏庞统,前往曹营献“连环计”,建议曹操将所有战船用大铁环连成一体,这样就组成了牢固的犹如陆地的水上战场,陆军的优势就可以发挥出来,曹操由于求胜心切,又没有水上作战的经验,对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缺乏研究,因而没有进多的思索例采纳了庞统的计策,为战斗失败埋下了伏笔。
  当身边的谋士提醒曹操当心对方用火攻时,曹操不以为然,以为当时乱北风,对方不敢用火。岂料战斗打响时,风向突然逆转,乱起了东南风。
  更为不幸的是,当天还有大雾,当黄盖带领二十余艘船只前来“投降”时,曹操根本看不清船头的士兵乃是稻草扎成的,而且船上洒满了硫磺,当他看清真相时为时已晚,烈火顺风冲进曹军绑在一起军营中,立刻就让曹军乱了阵角。
  《三国志·江表传》记载:“时东南风急,因以十舰最着前,中江举帆,盖举火白诸校,使众兵齐声大叫曰:‘降焉!’操军人皆出营立观。去北军二里馀,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可见当时的惨状。
  三是曹操军队在战争中感染了传染病。
  这一点在诸多关于赤壁之战的分析中往往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事实上这一细节给曹操带来了致命的打击。据《三国志》记载,曹操部队到达南方后,由于水土不服,很快就出现呕吐疾病等现象,曹操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件事情,面是继续坚持对孙刘联军做战。
  《三国志·周瑜传》云:“权遂遣瑜及程普等与备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可见,孙刘联军准备停当,合力与曹操决战,但第一次交手曹军就遭败北,而这其中曹操军队已有疾病是主要原因,于曹军只好退回江北,驻扎下来。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可见在曹操参与赤壁之战的过程中,疾病一直伴随着曹操的部队,让曹军发挥不出水平,战斗力大打折扣,而且很多士兵不仅病了,还死了不少,这就更说明这次疾疫是这次失败的重要原因。
  在《三国志·先主传》、《吴主传》等篇章中,这种疾病困扰的记载也有很多。那么赤壁之战中曹军感染的病病是什么病呢?据今人考证,应当是血吸虫病。1981年《中华医史杂志》和《文汇报》均曾载文分析考察当时的情况,指出当时正值冬春之际,是血吸虫病发的高危时期,而荆州赤壁一带又是此种疾病的多发地,曹军士病呕吐、发烧、拉稀等症状与之相符。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血吸虫病本来就难以治疗,曹军又是在行军作战,治疗情部也就可见一斑了,必然导致病情的大规模传染。
  这场流行性血吸虫病,让气势汹汹而来曹操大军兵败如山倒,让势力明显处于劣势的孙刘联军打败,实在是一件很恼火的事情。《三国志·孙权传》记载:“瑜、普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饥疫死者大半。”又《武帝纪》裴注引《江表传》说:“周瑜破魏军,曹公复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疫病,孤烧船自退,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对赤壁之战的失利耿耿于怀,反复强调是这场病疫让他战败,是他自己烧船自退的。由此可见,军队感染疾病的确是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赤壁之战前,曹操可谓是雄心壮志,气吞山河,他通过对董卓、伐吕布、灭袁绍、携天子而令诸侯,曾一度统一了中国北方地域,而在麾下兵精将广、人才济济。为此曹操挥师南下,准备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不了不识水性等因素导致在赤壁之战中败的一塌糊涂,令人叹惜。 揭秘:曹操生前两大谜团 竟瞒了国人上千年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他出身卑微却志向远大,凭借着过人的权谋和智慧,在东汉末年的董卓之乱中脱颖而出。
  董卓死后,曹操接受荀彧、程昱所议,于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迎接汉献帝至许昌,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
  曹操是毛泽东笔下的风流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一代枭雄
  曹操因此在政治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夺徐州诛灭吕布,战官渡大败袁绍,逐步统一了中原的广大地区,官拜丞相,封魏王,加九锡,成就了一番霸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曹操生前有两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世人
  对于一代枭雄曹操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一部《三国演义》将其描绘成了大奸大恶的代表,而且影响深远。相比之下,与他同时代的许邵用“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来形容更显客观。
  曹操的一生可谓是戎马倥偬、刀光剑影,历经无数次的征战杀伐,最终达到了权力的顶峰。
  然而,曹操生前有两个谜团一直困扰着世人:一是手握天下生杀予夺大权为何不称帝?二是喜欢拥有天下美女为何不娶蔡文姬?
  先说说大权在握的曹操为何不称帝?
  其实,当时由于曹操对于朝政的控制越来越严密,使汉献帝的傀儡化程度也就越来越深。此时的曹操可以说距离皇位只有一步之遥,他完全可以轻松地废掉小皇帝并取而代之。
  建安二十二年,即公元217年,汉献帝诏令曹操设置只有天子才可使用的旌旗,外出时像皇帝那样,左右严密警戒,不让行人通行。不久,汉献帝又诏令曹操像天子那样头戴悬垂有十二根玉串的礼帽,乘坐专门的金银车,套六马。
  曹操为何不称帝?
  同时,封长子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国太子。就这样,曹操完成了夺取帝位和世袭权力的所有准备,在通向帝王的道路上,几乎已经走到了终点。那么,曹操为什么自己不称帝呢?这其中大概有六个主要原因:
  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
  其一,曹操不想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东汉末年,汉室衰落,天下大乱,但朝纲伦常依然在形式上存在着,儒家文化的忠、孝、仁、义等理念依然是当时的价值标准,何进、董卓等把持朝政后都不敢贸然称帝。
  曹操虽然具有不同于其他军阀的雄才大略,但依然摆脱不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在他争夺权力、对外征战的过程中一直以朝廷的名义进行,以天子的名义兴师问罪,使自己站在正义的一面,取得道义上的支持。
  其二,从当时形势看,如果贸然称帝,确实会给政敌和拥汉派势力一个舆论上的借口,使自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
  综观曹操的一生,内部的反对和反叛大都发生在他被封为魏公、魏王之后,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继续维持献帝这块招牌,对于安抚拥汉派,巩固内部,仍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其三,至少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起,曹操一再“自明本志”,说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现在如果突然改变主意,否定自己,对自己的声誉名节必然会造成不利影响,不如坚持把这场大戏继续演下去。
  其四,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只要掌握了实权,虚名并不重要,“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一语,是他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
  曹操是一个讲求实际的人
  其五,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曹操已六十五岁,年纪大了,估计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了,这也可能是他不愿称帝的一个原因。
  其实,此时的曹操称不称帝只是一个名号的问题,天子的诏令由他口授,官员的任命由他授意,朝廷的政策由他决定, “挟天子而令诸侯”,曹操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皇帝,何必去计较“皇帝”这个称号呢?
  曹操在《述志令》中说:“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意思是自己做到宰相已经非常尊贵,已经非常满足了,也就没有必要去公然登基称帝了。
  如果真的做了皇帝,反而会让刘备、孙权抓住把柄,陷自己于被动,实在是没有必要!如果一定要这个皇帝的名号,那就让自己的儿子去做吧,所以曹操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曹操的确是为自己的儿子称帝做好了准备。
  总之,曹操不当皇帝,是从策略上全面权衡得失后所作出的决定,是一种周密而明智的谋虑。曹操自比“三分天下有其二”的周文王,是对自己的自我评定。
  再说说曹操为何不娶一代才女蔡文姬的问题。
  蔡文姬,名琰,子明姬,后因避司马昭的名讳,改名文姬。蔡文姬一生三嫁,命运坎坷,这也许就是历史上才女共同的命运使然。
  蔡文姬天生丽质,聪慧过人,追求自由的理想境界;心比天高,但命如纸薄;自持才高,最终却导致婚姻的不幸。但这些又似乎跟蔡文姬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她的婚姻破裂完全是来自外在的生活环境,而不是内在的客观因素。
  曹操为何不娶一代才女蔡文姬
  说起来,蔡文姬的第一次婚姻可谓郎才女貌,丈夫是历史上文坛赫赫有名的青年学者卫仲道,而卫家也是当时河东世族。
  蔡文姬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蔡家当然也不含糊,蔡文姬的父亲蔡邕是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曾官拜左中郎将,又被称为蔡中郎,声名播于朝野,是当时的文坛领袖。
  蔡文姬就更不用说了,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博学多才,尤善诗赋,还在辩论和音乐方面有所造诣。可以说,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软件条件都是非常高的,配个卫仲道绰绰有余。
  十六岁的时候,妙龄少女蔡文姬就嫁给卫仲道。两人经常谈谈文学、时政和诗歌,每次都争论的面红耳赤,但就是不伤感情。卫仲道彻底被蔡文姬的才华所折服。从此,卫仲道更加爱蔡文姬,两人相敬如宾,恩爱非常。
  可惜好景不长,卫仲道得了肺病,整日咳嗽吐血,结果英年早逝。只留下蔡文姬一人成了寡妇。这夫妻二人平日里只顾着探讨诗文音律,享受二人世界,却耽误了生儿育女。卫仲道死后,受不了公婆恶意的人身攻击,一气之下便回了娘家。
  蔡文姬第二次婚姻在那个时候来说,无疑是一场被迫的跨国婚姻。当时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南匈奴趁机南下抢掠。他们除了抢掠金银珠宝之外,还抢掠美女。
  当时的南匈奴属于茹毛饮血的游牧民族,没见过什么世面。整日面对的又是本民族那些壮的像牛的双颊红润的姑娘,早就看腻了。所以乍一见到汉朝风姿绰约的姑娘,一下子就看傻了。就这样,蔡文姬和许多姑娘被掳到南匈奴,结果被左贤王一眼相中,纳为王妃。
  蔡文姬饱尝战乱
  十二年后,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痛苦的蔡文姬生了两个儿子,使她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看来蔡文姬还是个美女,至少在胡人眼里是个美女,否则不会在众多的汉朝姑娘中脱颖而出。
  蔡文姬流落南匈奴
  在南匈奴生活时期,蔡文姬仍然没有荒废自己诗文创作。凭借着少年时代打下的结识基础,她先后学会了吹奏“胡笳”及一些异族的语言。为她以后的创作史诗名篇《胡笳十八拍》奠定了基础。
  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已晋位汉相的曹操得知蔡文姬流落南匈奴的消息之后,心中非常焦急。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把她赎了回来。其实说到曹操,算是蔡文姬的学长了。
  曹操是蔡邕的学生,自幼就跟蔡文姬相识,按照辈份跟年龄算,蔡文姬是曹操的学妹。常常出入与蔡邕府上的曹操自然有很多与蔡文姬见面的机会。少年时代的蔡文姬便熟读史书,精通音律,声名远扬。
  曹操自然对学妹十分敬重,或许还有些许少年青涩的爱慕之情,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然而,对蔡文姬视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红颜知己的曹操,虽然垂涎三尺,但自己却没有娶之为妻,结果将她介绍给了陈留名士、风流才子董祀。
  曹操便有了以重金赎回蔡文姬的举动
  曹操之所以不敢染指漂亮而且知书达礼又精通文学音律的蔡文姬,其主要原因是,第一,为了报答老师蔡邕的培养之恩;第二,是想利用蔡琰笼络才子董祀;
  曹操乃三国一代枭雄
  第三,还有一个说不出口的原因,就是曹操乃三国一代枭雄,名动天下,雄才大略,做皇帝是够格的,但始终没有做,别人劝他做皇帝,他却开玩笑说:“你这是想把我放在火炉上烤啊!”但是他“挟天子以令诸侯”,朝廷大权尽在手中。他不敢染指蔡文姬的原因与他不敢做皇帝的原因一样,就是为自己留下一世清名。
  喜欢历史就关注我们,微信公众号:lishistory 每天都有精彩历史故事分享给大家!喜欢就帮我们转发分享,我们会不断给大家分享精彩历史故事。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论当阳之战刘备军团最大的功臣
  公元208年,曹操统领大军南下征讨占据荆州一带的刘表集团。八月,刘表病死,其子刘琮接任荆州牧。九月,曹操大军进至新野,刘琮以为无法抵挡,举荆州之众投降曹操。这时,官渡之战后投奔刘表的刘备屯驻于樊城,听说刘琮投降,便率军向江陵撤退。结果演变成了曹军对依附于刘表的刘备军的追击。当阳长阪之败,可以说是刘备戎马生涯中刻骨铭心的惨败,能与之相比的也就是失荆州、走夷陵了。但与此二败而被受指责不一样的是,刘备由此而罩上了仁德的光环,倍受史家推崇,换句话讲此一败,败的物有所值。
  《三国志》记载道:“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习凿齿曰: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琮左右及荆州人多归先主。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辆,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由此可见,刘备军当时确实带着逃难的百姓与辎重,行军极慢。对此有疑问的焦点之一就是:在当阳先主身边是否真的有十余万人与其南逃?这是先主得人心的主要证据。本人认为应该是有的。为何?
  一是:因荆州位处中原主战场之外,自刘表起没有发生大的战争,故有不少为躲避战火而移居于此的民众。
  二是:刘备的随军家眷。有多少?此时刘备有军一万有余,那么家属所在不少。平常打仗时可以不带家眷,但此时是逃跑,当然是全部带上一起走了,否则丢了家眷,军心一乱怕要散伙。这也是“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所不能弃的根本原因。
  三为:躲避战火的百姓,曹公的屠城吓着了人,这是一。人是有从众心里的,这是二、三是避害趋利之本能。当不知后面不明的危险时,只能选择往前走。“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说明人数是逐渐增加的,这附和实际情况。
  刘备从樊城携众开始南逃,经襄阳不得入,往当阳奔江陵。
  虽然刘备比较爱民,但是如果危及其自身安全,是会毫不犹豫的抛弃的。历史已经多次证明,在危机时刻刘备是一个连妻子、儿女、将领、士兵全都抛弃,只顾自己逃命的人。之所以愿意装出不忍抛下大众的样子,主要是他认为曹操还距离很远,等曹军追上来时,他已经带领大众到达江陵了,这才是刘备走的慢的真正原因。
  208年7月曹操从邺开始南下征讨刘表,9月到新野。刘琮派人在新野向曹操递交投降书。曹操得知刘备南走,遂放弃辎重,加快进军速度向襄阳前进。刘备是在曹操刚到达宛的时候开始南撤的,渡过汉水,越过襄阳,向当阳和江陵前进。
  根据当时的兵法和行军基本要求,大军行军每日约30里,这样可以使部队不致于很疲惫。同时大军行动,必定会有很多的粮草、辎重需要运输,而当时的主要运输工具为牛车,日行30里(由于战乱不断,马匹非常紧缺,仅有的马匹都用来供人骑乘了)。计算曹操的进军时间:从邺到宛的路程是1300里左右,行军的时间天,休整时间10天,共计53天左右。而曹操7月出发,9月到新野,用了2个月左右,是比较符合的。(宛到新野大概150里)
  计算曹操从宛到当阳的时间:在宛估计休息2天,因为宛乃曹魏南方的重镇,还有许多驻军,需要曹操安排部署;从宛行军到新野:距离150里,正常行军5天;在新野停留2天,需要接受刘琮的投降并根据新的局势部署下一步作战行动;从新野到襄阳:距离170里,由于得到刘备已经南下的情报,曹操留下辎重,率领全军轻装前进,但是包括步兵在内,所以行军速度增加1倍,用时3天加上渡汉水1天合计4天时间;在襄阳停留2天:因需要接见刘琮、安抚大批投降的将领、大臣,还等文聘从外地赶来投降;从襄阳到当阳1天:率骑兵1昼夜追击300多里,赶上刘备的大队。共计用时16天左右。上一页1
本文相关人物:[]&[]&[]&[]&[]&[]&[]&
还没有人评论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不惜枉驾屈尊到诸葛亮的住处,终于以诚心打动了诸葛亮,从此开启了自己&如鱼得水&时代。这件事情被《三国演义》加以渲染成为一段佳话...&[田畴]&[孙策]&[张纮]&[曹操]&[刘备]&[刘巴[蜀]]&看三国,很多人都知道刘备借荆州,而且是有借无还,气得周瑜吐血而亡。不过现在有人考证说,刘备根本没从东吴借荆州,事实是赤壁之战之后,荆州之地被曹操刘备孙权仨人分了,比如荆州重镇襄阳一...&[周瑜]&[张飞]&[刘备]&[关羽]&[孙权]&[曹仁]&有句话叫做&蜀汉无大将,廖化充先锋&,意思是蜀汉国后期到了无大将可用的地步,只能让廖化这样一般才能的人冲在前面。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状况?一般认为,造成这一...&[刘备]&[诸葛亮]&[曹操]&[赵云]&[陈登]&[廖化]&庞德在三国当中也能算得上是个人物,他斩郭援、杀侯音,常为先锋将,陷阵却敌,骁勇名闻天下。但要说这个人的具体事例,却总是和三国名将连在一起,成名以名将始,身死因名将终。又因为他作为统...&[庞德]&[关羽]&[马超]&[郭援]&[马腾]&[曹操]&稍通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稍通三国史的人,都知道是诸葛亮的空城计是虚构的。对于这一点,亮粉们并不否认。然而,虚构本身为虚,其源头却未必虚,任何一个传言的源头,或者说它...&[诸葛亮]&[司马懿]&[郭冲]&[陈寿]&[司马昭]&[魏延]&历史最有魅力的地方不仅仅在于他的神秘,而是同样一个人,同样几段史料,人们对于一个人却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更加有趣的是,随着时代的不同,人们对于一个人的看法会出现更大的分歧。比如...&[曹操]&[陈宫]&[华佗]&[魏延]&[诸葛亮]&[吕布]&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本来有一个很不错的开局,即便是一时没有拿下樊城,但仍然还是保持了对曹军的高压态势。后来徐晃率大军前来救援,曹军的形势略有好转,但襄阳和...&[麋芳]&[关羽]&[虞翻]&[孙权]&[士仁]&[吕蒙]&刘备亲征伐吴,让黄权带领一支军队自江北而下,以防备魏国军队。夷陵之战失败,刘备逃回到白帝城,黄权这支军队归路被截断,回不到蜀国了,只好投降了魏国。魏文帝曹丕给了黄权镇南将军,封育阳...&[黄权]&[刘备]&[刘璋]&[曹丕]&[项羽]&[韩信]&曹操在平定了北方以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18)七月大举南下,发起了征讨荆州刘表的战争。八月份刘表死了,由他的儿子刘琮继位荆州刺史,九月份曹操大军到了新野。荆州大臣蒯越、韩嵩等人劝...&[文聘]&[曹操]&[刘琮[刘表子]]&[刘表]&[关羽]&[孙权]&史上的人和事,总是没有传说中的那么传奇,这包括婚姻和爱情。因此,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翻看历史典籍去印证一些传奇故事时,总要忍受肥皂泡被戳破的巨大心理痛苦。今天,老刘我要忍受着巨大的...&[刘备]&[赵云]&[刘禅]&[孙权]&[穆皇后]&[法正]&
if (_url.indexOf("cul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game") > 0 || _url.indexOf("news") > 0 || _url.indexOf("flash") > 0 || _url.indexOf("zq")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ot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audi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index.html")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ortrait")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iograph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librar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download")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magazin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ide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ic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search") > 0 || (location.search).indexOf("k=")>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cartoon")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0 ||
_url.indexOf("thread") > 0 && _url.indexOf("html")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1 ||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thread") ==-1) {
document.write("");
function ad(){
baidu_inc.innerHTML=baidu_view.innerHTML;
google_inc.innerHTML=google_view.inner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官渡之战谁赢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