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贝拍电影放演的是梦幻西游唱戏攻略的是什么意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看电影王 往电影是一束光。在乡村的夜晚,这束带着奇迹的光让黑暗生动起来,让贫穷富有起来,让寂寞欢腾起来。有电影的夜晚,孩子们吃饭是潦草的。最怕的是发电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碗筷,搬个凳子就跑了,嘴角上粘着的饭粒,鼻子上的粘着玉米渣都顾不上擦一下。银幕前的人越来越多了,放映员和村干部打着饱嗝出来了,电影开始放映了!是的,电影是一束光。当它投射到银幕上时,世界也就投射到了银幕上。人们从电影上知道了村庄之外的另一些村庄,国家之外的另一些国家。在另一些村庄里,人们劳作之余可以喝咖啡而不是喝水,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庆贺胜利时就在大街上接吻。当然,人们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生活得更差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奴隶,有些地方战火不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忘了白天曾经和邻居为了一只鸡而大吵大骂,忘了家里的粮食可能支不到明天晚上。电影,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梦里。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看到头戴贝蕾帽、手夹香烟的女人,他们就嚷起来:“特务!”果然那个女人很快化装成了特务;紧张的音乐响起,树木一动不动,他们立刻断定“鬼子来了!”果然,随着几把刺刀闪现,日本兵猫着腰走向了八路军躲藏的柴垛……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柿子的好奇心最重,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看一会儿电影,他就扭头朝放映机看去,他不明白那束光和胶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束光就能带来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让他欢笑,让他流泪,让他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天晚上,电影散了,小柿子没有回家,和几个小伙伴模仿着电影里的故事,玩打土匪的游戏。他拿着木头枪,走进树丛,搜查“土匪”。没走几步,就看到两个抱着接吻的人,男的是村里的欧亚,女的是葡萄,他的大姐。他悄悄退了出来。就在小柿子回到路上时,看到了他的父母拿着棍棒过来了。 父母看到了小柿子,问他看到大姐葡萄没有,看到欧亚没有。小柿摇摇头。小柿子从电影里知道,要是一男一女愿意在一块儿,一定是他们互相喜欢了。电影里,如果男的是坏人,他抱着女的,女的一定会打他,叫喊。大姐葡萄没有打欧亚,一定是喜欢欧亚的。他不愿意出卖他们。又一天晚上,他去小河边捉萤火虫,听见一个女的在哭。他走过去一看,是大姐葡萄。葡萄不哭了,站起来,将一根绳子甩到了树杈上,掂起脚,打了一个扣子。小柿子赶忙扑向葡萄。小柿子说:“大姐,你可以叫欧亚带你走啊,走得远远的。”小柿子又说:“电影里都是这样的,家里不同意男的和女的在一块儿,就可以去远方。”葡萄把他紧紧地楼在胸前。葡萄说:“小弟,你真聪明。”……多年以后,上高中的小柿子正为一笔学费发愁时,葡萄和欧亚带着孩子来了,葡萄给了小柿子一笔钱,对孩子说:“你喜欢看电影,叫小舅带你去吧。”小柿子对孩子说:“走,小舅带你去看电影。”后来,小柿子进了电影学院,有机会了解了电影制作的一些程序。“电影是什么?”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在首次开讲时进行这样的设问,然后从所授专业的角度给出大同小异的答案。电影是什么呢?窗帘拉上,书写板上方垂下了银幕,教室进入了黑暗。电影是一束光。小柿子在心里说。(选自《2012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中所描绘的环境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早期的乡村,这里的人们思想愚昧落后,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感知。B.本文通过对小柿子和他姐姐葡萄的刻画,表达了人应解放思想,敢于追求梦想,才能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观点。C.文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等场景,表明了村里人们生活的单调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D.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小柿子姐弟以及同村的人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E、本文并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而是采用大众场景与典型个体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叙写,语言平实质朴,表现力丰富。【小题2】文中多次提及“电影是一束光”,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小题3】请根据文本内容,举例说明“小柿子”的性格特点。(6分) - 跟谁学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
搜索你想学的科目、老师试试搜索无锡
跟谁学学生版:genshuixue_student精品好课等你领在线咨询下载客户端关注微信公众号&&&分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看电影王 往电影是一束光。在乡村的夜晚,这束带着奇迹的光让黑暗生动起来,让贫穷富有起来,让寂寞欢腾起来。有电影的夜晚,孩子们吃饭是潦草的。最怕的是发电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碗筷,搬个凳子就跑了,嘴角上粘着的饭粒,鼻子上的粘着玉米渣都顾不上擦一下。银幕前的人越来越多了,放映员和村干部打着饱嗝出来了,电影开始放映了!是的,电影是一束光。当它投射到银幕上时,世界也就投射到了银幕上。人们从电影上知道了村庄之外的另一些村庄,国家之外的另一些国家。在另一些村庄里,人们劳作之余可以喝咖啡而不是喝水,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庆贺胜利时就在大街上接吻。当然,人们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生活得更差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奴隶,有些地方战火不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忘了白天曾经和邻居为了一只鸡而大吵大骂,忘了家里的粮食可能支不到明天晚上。电影,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梦里。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看到头戴贝蕾帽、手夹香烟的女人,他们就嚷起来:“特务!”果然那个女人很快化装成了特务;紧张的音乐响起,树木一动不动,他们立刻断定“鬼子来了!”果然,随着几把刺刀闪现,日本兵猫着腰走向了八路军躲藏的柴垛……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柿子的好奇心最重,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看一会儿电影,他就扭头朝放映机看去,他不明白那束光和胶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束光就能带来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让他欢笑,让他流泪,让他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天晚上,电影散了,小柿子没有回家,和几个小伙伴模仿着电影里的故事,玩打土匪的游戏。他拿着木头枪,走进树丛,搜查“土匪”。没走几步,就看到两个抱着接吻的人,男的是村里的欧亚,女的是葡萄,他的大姐。他悄悄退了出来。就在小柿子回到路上时,看到了他的父母拿着棍棒过来了。 父母看到了小柿子,问他看到大姐葡萄没有,看到欧亚没有。小柿摇摇头。小柿子从电影里知道,要是一男一女愿意在一块儿,一定是他们互相喜欢了。电影里,如果男的是坏人,他抱着女的,女的一定会打他,叫喊。大姐葡萄没有打欧亚,一定是喜欢欧亚的。他不愿意出卖他们。又一天晚上,他去小河边捉萤火虫,听见一个女的在哭。他走过去一看,是大姐葡萄。葡萄不哭了,站起来,将一根绳子甩到了树杈上,掂起脚,打了一个扣子。小柿子赶忙扑向葡萄。小柿子说:“大姐,你可以叫欧亚带你走啊,走得远远的。”小柿子又说:“电影里都是这样的,家里不同意男的和女的在一块儿,就可以去远方。”葡萄把他紧紧地楼在胸前。葡萄说:“小弟,你真聪明。”……多年以后,上高中的小柿子正为一笔学费发愁时,葡萄和欧亚带着孩子来了,葡萄给了小柿子一笔钱,对孩子说:“你喜欢看电影,叫小舅带你去吧。”小柿子对孩子说:“走,小舅带你去看电影。”后来,小柿子进了电影学院,有机会了解了电影制作的一些程序。“电影是什么?”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在首次开讲时进行这样的设问,然后从所授专业的角度给出大同小异的答案。电影是什么呢?窗帘拉上,书写板上方垂下了银幕,教室进入了黑暗。电影是一束光。小柿子在心里说。(选自《2012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中所描绘的环境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早期的乡村,这里的人们思想愚昧落后,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感知。B.本文通过对小柿子和他姐姐葡萄的刻画,表达了人应解放思想,敢于追求梦想,才能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观点。C.文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等场景,表明了村里人们生活的单调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D.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小柿子姐弟以及同村的人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E、本文并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而是采用大众场景与典型个体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叙写,语言平实质朴,表现力丰富。【小题2】文中多次提及“电影是一束光”,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小题3】请根据文本内容,举例说明“小柿子”的性格特点。(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看电影王 往电影是一束光。在乡村的夜晚,这束带着奇迹的光让黑暗生动起来,让贫穷富有起来,让寂寞欢腾起来。有电影的夜晚,孩子们吃饭是潦草的。最怕的是发电机突然响起来,他们会毫不犹豫地丢下碗筷,搬个凳子就跑了,嘴角上粘着的饭粒,鼻子上的粘着玉米渣都顾不上擦一下。银幕前的人越来越多了,放映员和村干部打着饱嗝出来了,电影开始放映了!是的,电影是一束光。当它投射到银幕上时,世界也就投射到了银幕上。人们从电影上知道了村庄之外的另一些村庄,国家之外的另一些国家。在另一些村庄里,人们劳作之余可以喝咖啡而不是喝水,在另一些国家人们庆贺胜利时就在大街上接吻。当然,人们也知道了世界上还有比自己生活得更差的地方,有些地方还有奴隶,有些地方战火不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忘了白天曾经和邻居为了一只鸡而大吵大骂,忘了家里的粮食可能支不到明天晚上。电影,将人们带到了一个梦里。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看到头戴贝蕾帽、手夹香烟的女人,他们就嚷起来:“特务!”果然那个女人很快化装成了特务;紧张的音乐响起,树木一动不动,他们立刻断定“鬼子来了!”果然,随着几把刺刀闪现,日本兵猫着腰走向了八路军躲藏的柴垛……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柿子的好奇心最重,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看一会儿电影,他就扭头朝放映机看去,他不明白那束光和胶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束光就能带来一个故事。这些故事让他欢笑,让他流泪,让他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有一天晚上,电影散了,小柿子没有回家,和几个小伙伴模仿着电影里的故事,玩打土匪的游戏。他拿着木头枪,走进树丛,搜查“土匪”。没走几步,就看到两个抱着接吻的人,男的是村里的欧亚,女的是葡萄,他的大姐。他悄悄退了出来。就在小柿子回到路上时,看到了他的父母拿着棍棒过来了。 父母看到了小柿子,问他看到大姐葡萄没有,看到欧亚没有。小柿摇摇头。小柿子从电影里知道,要是一男一女愿意在一块儿,一定是他们互相喜欢了。电影里,如果男的是坏人,他抱着女的,女的一定会打他,叫喊。大姐葡萄没有打欧亚,一定是喜欢欧亚的。他不愿意出卖他们。又一天晚上,他去小河边捉萤火虫,听见一个女的在哭。他走过去一看,是大姐葡萄。葡萄不哭了,站起来,将一根绳子甩到了树杈上,掂起脚,打了一个扣子。小柿子赶忙扑向葡萄。小柿子说:“大姐,你可以叫欧亚带你走啊,走得远远的。”小柿子又说:“电影里都是这样的,家里不同意男的和女的在一块儿,就可以去远方。”葡萄把他紧紧地楼在胸前。葡萄说:“小弟,你真聪明。”……多年以后,上高中的小柿子正为一笔学费发愁时,葡萄和欧亚带着孩子来了,葡萄给了小柿子一笔钱,对孩子说:“你喜欢看电影,叫小舅带你去吧。”小柿子对孩子说:“走,小舅带你去看电影。”后来,小柿子进了电影学院,有机会了解了电影制作的一些程序。“电影是什么?”几乎每一位老师都在首次开讲时进行这样的设问,然后从所授专业的角度给出大同小异的答案。电影是什么呢?窗帘拉上,书写板上方垂下了银幕,教室进入了黑暗。电影是一束光。小柿子在心里说。(选自《2012年中国年度小小说》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文中所描绘的环境是一个相对较为闭塞的早期的乡村,这里的人们思想愚昧落后,对外面的世界没有多少感知。B.本文通过对小柿子和他姐姐葡萄的刻画,表达了人应解放思想,敢于追求梦想,才能摆脱困境,实现理想的观点。C.文中人们全神贯注于银幕,孩子们更专注于对情节的猜测等场景,表明了村里人们生活的单调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D.本文采用了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将小柿子姐弟以及同村的人们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E、本文并不追求情节的曲折动人,而是采用大众场景与典型个体结合的方式来展开叙写,语言平实质朴,表现力丰富。【小题2】文中多次提及“电影是一束光”,怎样理解这句话?(3分)&&&&&&&&&&&&&&&&&&&&&&&&&&&&&&&&&&&&&&&&&&&&&&&&&&&&&&&&&&&&&&&&&&&&&&&&&&&&&&&&&&&&&&&&&&【小题3】请根据文本内容,举例说明“小柿子”的性格特点。(6分)&&&&&&&&&&&&&&&&&&&&&&&&&&&&&&&&&&&&&&&&&&&&&&&&&&&&&&&&&&&&&&&&&&&&&&&&&&&&&&&&&&&&&&&&&&科目:难易度:教材: 高中语文人教版最佳答案【小题1】AC【小题2】表层含义是,当一束光束投射到银幕上时电影就开始播放了(1分);深层的含义是,电影如一束光,开启了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追求幸福的生活(2分)。【小题3】小柿子是一个充满好奇心的孩子,能认真观察和思考生活,如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思考着那束光和胶片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一束光就能带来一个故事;乐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想,但不盲从,当家里不同意姐姐葡萄和欧亚在一块儿,他支持姐姐并出主意说叫欧亚带姐姐私奔,像电影那样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当电影学院的老师告诉他们电影是什么后,他坚持自己生活得来的看法;是一个生活目标明确,并执着追求的人,他从小对电影产生了兴趣,想深入了解电影,通过自己的努力,考进了电影学院,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答案必须包括性格特点概括和举例两部分,答出两点即给满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项思想愚昧有误,村民的生活较为落后,但是思想并不愚昧,也通过电影稍微感知了外面的世界;C项“向往”不对,电影让村民们了解了外面世界的苦与乐,开阔了视野,这也促使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村民们对外面的世界应是“好奇”。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到原文中找到关键句子,然后细细揣摩蕴含在其中的内涵。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句意的理解。抓住原文中“这些故事让他欢笑,让他流泪,让他对村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就可品味出“电影是一束光”的深层含义。一般来说先解释表面含义,然后再剖析深层含义。解答时既要注意挖掘内涵,又要分析作用。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小题3】试题分析:抓住第9段中“在这些孩子中,有一个叫小柿子的好奇心最重,他总想弄明白电影是怎么做成的”,第14段中“大姐葡萄没有打欧亚,一定是喜欢欧亚的。他不愿意出卖他们”,第18段中“小柿子又说:‘电影里都是这样的,家里不同意男的和女的在一块儿,就可以去远方’”,第21段中“后来,小柿子进了电影学院,有机会了解了电影制作的一些程序”这些关键句子分析概括即可。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身份、年龄、主要性格特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加以概括。答题时要规范:先概括特点,然后结合原文事例简析。简析时要扣住文本的主要内容,答题时要分条作答,而且要尽量多答。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知识点:&&&&&&基础试题拔高试题热门知识点最新试题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关于跟谁学服务支持帮助中心来自 VICE 的频道
在经历了几次删除重装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 APP 留了下来,就算在年关时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提醒,也为了14.99美元吧。
是一个关于消费的专栏,也将是一部多人写成的《忏悔录》,旨在解答世界最大的谜题:你每月的工资到底都去哪儿了。不管是线上消费还是线下交易、不管你买的是什么商品还是享受了什么服务,归根结底都只有一个结果:钱没了。为了拯救人类,请好好看看这些生动的教材吧,虽然不一定都是反面的,但都足以引起你的思考。认真点,反省的时刻到了。
这是一个关于放弃梦想的故事,或者说是一个给放弃梦想找借口的故事。而故事主角和如今很多故事主角一样,是智能手机。
这东西对我生活的绑架并没体现在发微信刷微博上,而是浪费在了下载/删除新 APP 和整理 APP 位置上 —— 我对 APP 排序和归类逻辑有着极其不健康的执着,而 “必须满屏” 仅仅是最基础的需求。这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但至今仍没能完全克服。如果说有什么原因,除了个人性格和天平座特点外,可能是因为买了部16GB的手机吧:如此小的容量,使我对 “到底需要哪些 APP” 随时处在纠结的边缘。
去年国庆,我又觉得桌面排序不顺眼了;依照当时的感觉,认为自己需要一个 “跟写字有关但跟记录无关而且不是随时会打开用还要有点走心” 的 APP 来填满一个空缺。于是我先去 Quora 上搜了 “记者们都推荐哪些 APP” 这个问题,因为我觉得记者一定明白我这个需求;可在看了一堆答案、下了一堆 APP 后,却感觉都不对,然后又去 APP 商店随意搜索像 “故事” 或 “作者” 这样的词,一个看上去很符合我简单要求的 APP 出现了。
14.99美元,将近100块人民币。除了在 iPad 上订杂志,我还没在苹果商店买过这么贵的东西。但看过了 APP 演示并搜索了各种论坛和测评后,我有点动心了 —— 这是个用来写剧本和小说的 APP,人家连格式都给你排好了,就等你花90多块钱,剩下的只是写出能斩获威尼斯金狮、鹿特丹金钱豹、开罗金女神、夏威夷金丝雀等国际有面儿大奖的史诗之作了。
我点了购买,APP 商店问你确认花90多块买这玩意儿?我脑子一热确认了购买。这种行为经常在我身上出现,作为一个性格纠结的人,做决定很多时候只能靠脑子一热。这也是一种很不健康的状态,跟以为买了马云的讲座 DVD 就能统治中国一样幼稚。
其实这个 APP 里什么都没有,只有各种模版:小说、剧本、没了。设计得很漂亮,确切地说设计得很真实,跟我以前接触的剧本一模一样,光看两眼就觉得 “是那么回事”。下载完成后的试用记录。
我很清楚自己这种对电影剧本收藏癖的来源:曾经梦想拍一部自己写的电影。
八年前大学毕业后,我揣着电影专业的本科毕业证,和一个大学同学在北京搭伙找活干。作为非表演专业的学生,当时我们最直接的起点就是 “枪手编剧”。具体来说,就是编剧从制片那里接到活,然后把他的酬劳分一小部分给我们;剧本由我们来写,最后署他的名字。其中的一大部分电影和电视剧,是你们熟悉的 “主旋律作品” —— 不是 “手撕鬼子” 那种神剧,而是给领导和劳模树碑立传用的,CCTV-6 播的那种,你一定看过。
与其他写字的职业相比,编剧的收入(即使是枪手编剧)还是很可观的,但波折也更多:首先你要在短时间内交稿,如果是电视剧,一个月内交出30集剧本已是相当宽松的要求。其次是漫长的修改过程 —— 并不是分钱给我们的编剧大人来修改,而是在很多号称要 “聊聊剧本” 的饭局上面对几位突然冒出的 “领导” 或 “X总”;他们会在饭局上第一次看到你写的剧本,然后通常会要求你推翻重来。
总之等所有人都满意了,你才能拿到钱(按照我们当时的江湖地位,是没资格要预付款的)。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继续通过社交找到更多工作机会 —— 也恰恰是因为这方面的能力低下,我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并最终在开始一年半后选择了结束编剧生涯,找了份每天上下班的工作至今;而那位一起接活的同学则进了电影制作公司,继续着他的电影之路。
我当时给自己的理由是:性格不适合。“你想干嘛?” “我不知道。” “想看电视吗?” “好啊。” “这演的什么玩意儿?” “这是球赛,特别好看。” “太无聊了。”
现在回想起来,大学时选修电影专业和购买这款写剧本 APP 一样,也是个很冲动的选择。我学的专业叫 “媒体与传播”,课程要求我们在第一年把包括新闻、电影、纪录片、编剧、动画、甚至广播在内的各个领域通通接触一遍,然后根据这段体验在大二下半学期选择之后的专攻方向。
大一暑假,我几乎把时间完全用在了看电影上。也正是在那段时间里,两位姓贾的导演对我产生了致命的影响,让我觉得自己也可以拍电影了,并毫不犹豫地选了电影作为主攻方向。这两位导演一位叫贾姆许,一位叫贾樟柯。
当时已是独立电影大拿的贾姆许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拍电影是 “很酷的”。对那会儿的我来说,“酷” 是很表面、也是唯一让我在乎的事。《天堂异客》(Stranger Than Paradise)的海报至今还挂在我家墙上,缺乏耐心的 John Lurie 和那个一脸无所谓的东欧女孩成就了我对拍电影最早的想象:不需要故事情节,两个人+一间屋,就可以拍电影。
但真正让我觉得 “要拍电影的”,是当时刚刚拍完了《任逍遥》的贾樟柯。尽管我至今依然相信《三峡好人》是史上最优秀的华语电影,但《任逍遥》给我带来的影响却是决定性的:电影里的角色,让我想起了太多老家的同龄人。和贾姆许的纽约相比,贾樟柯的大同显然让我更有感触,也更让我觉得能言之有物。
暑假结束后,像所有电影学生一样,我从学校租来设备,叫着刚回来的同学们拍了个10分钟的黑白短片 —— 尽管没有贾姆许那么酷,也没有贾樟柯那么有生活,但感觉还是做成了一件了不起的事,电影梦似乎走上正轨了。《任逍遥》里的这段扇耳光戏,我曾经没事儿就拿出来看看。
之后就发生了上面的事情。我找了当时最能说服自己的借口,让自己的半途而废有了合理解释。而也许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其实本来就没那么想拍电影,或者说不愿意承认自己根本没那个天赋,再或者:我就是一个无法持之以恒的人。
最后一种分析是最可怕的,因为它很可能说明你这辈子什么事都干不好。尽管我也知道很多人都是这样,但当真正把 “没长性” 和自己联系在一起时,还是感觉很绝望。
直到现在,我也分不清楚 “梦想” 和 “目标” 到底有什么区别。去年开一个给客户出方案的会,我现在的美国老板问了我一个很典型的广告公司用来 “激发灵感” 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我说我好像没有梦想。他说不可能,人人都有梦想。我说我真的没有梦想,我顶多知道明年我能做成什么,存款达到多少,仅此而已。他说你那叫目标,不叫梦想。我说那我真的就没有梦想了。他有点无奈,说在美国人人都有梦想。我说那可能因为我不是美国人吧。
又一个借口,我当时自己都信了,“我没有梦想是因为我不是美国人,我放弃拍电影是因为性格不适合”。而前段时间,我又开始觉得自己想当地主:没错,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 有自己的地盘,干自己的事。可这算梦想吗?好像也不是,谁不想有自己的地盘,干自己的事呢?
所以对我这种人,最好的处理办法就是设定些能很快看得见结果的目标:明天要做什么,做完了就是成功。
至于 “为什么会把本来能吃顿好饭的钱买个也许根本不会用的 APP”,可能跟我当初选择电影专业、想拍电影是同一个理由吧:我容易被很肤浅、很表面的东西吸引,却承受不了真正做这件事要吃的苦。我不知道这算不算失败的人生,但的确是我性格里一直没能抹掉的部分。
但归根结底,我也很难说出 “后悔当年做了 XXX” 这样的话,因为我脑子里有着特别传统、或者在我看来属于 “正常” 的思维:什么样的年龄,就该做什么样的事。而对于 “什么样的事适合什么样的年龄” 的标准,也跟每个人的 APP 排序一样,遵循着不那么说得通的逻辑。
而且我得承认,在翻看这个 APP 的时候也得到了一个回想遥远过去的机会:在 WORD 文档里来回删减修改剧本阐述,长时间的酗酒和抽烟(一天两瓶小二锅头+一盒烟是最低量),大晚上跑到高碑店的荒院子里听老哥讲自己在内蒙插队时有多自由,或者在清明节时跟红二代们去八宝山祭祖坟 ...... 虽然我一点都不想回到那个时候,但我坚信当时做这些事没什么问题 —— 至少比现在开始这样好吧。
在经历了几次删除重装后,我还是决定把这个 APP 留了下来,就算在年关时给自己一个改变的提醒,也为了14.99美元吧。
24小时最受欢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梦见唱戏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